《日历》教学设计

时间:2021-02-22 20:03:40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日历》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日历》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日历》教学设计

《日历》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

  2.知道各月在平年、闰年的天数;

  3.能够初步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主动运用信息技术探索的科学精神;

  2.感受科学的乐趣,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好品质;

  3.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情感;

  发展目标

  1.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获取和处理信息,利用网络进行交流;

  2.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创新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六册8186页年、月、日;相关的资料在学校课题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关时间单位年、月、日的基础知识

  难点:平、闰年的判断方法

  四、教学对象分析:

  从教学内容看,属于科学性很强的内容,单纯靠讲解不能解决学生对该部分内容的理解掌握,结合三年级学生的知识结构,需要借助直观的画面演示和相关的天文资料的阅读,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因此采用探究反馈总结拓展的学习过程,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路。

  五、教学方法:

  本课采用情境探究的网络教学模式实施教学,具体表现为创设情境探究讨论反馈整理知识建构等教学环节。

  六、教学流程设计与分析:

  (一)谜语导入,想象叙说,引出课题

  有个宝宝真稀奇,身穿三百多件衣,天天都要脱一件,等到年底剩张皮。

  你知道日历还有哪些用途吗?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日历上的学问。

  (二)指导网页阅读,激发探究欲望:

  教师引导认识两个探究环境:日历探秘和二月玄妙;学生登陆网站结合页面上的探究提示,尝试自主学习新知。

  1.日历探秘:

  在日历探秘页面,设计了一个万年历的查阅程序,学生可以从上面查阅从19002049年间每个月的情况,并设计了我发现和看发现两个小模块,让学生通过我发现提交自己的发现,还可以借助看发现来了解其他学生的发现。为了避免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出现跑题现象,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出发,有意识在页面上部安排了明显的探究提示:

  选择一个年份,再选择不同的月份,观察右侧月历的变化,看能发现一些什么?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年有几个月?

  每个月各有多少天?有几种不同的情况?

  一年有多少天?

  这样可以从整体上把握学生研究的方向,不至于出现迷航的现象。

  2.二月玄妙:

  该页面的设计同日历探秘,主要是探究的目标不同:

  把下面的月份固定在二月上,再选择不同的年份,观察右侧月历的变化,看能发现一些什么规律?最好按照一定的顺序查看。

  3.知识整理:

  结合两个内容的探究,结合知识整理页面师生共同整理相关的知识点。该页面中主要从教学目标出发,将学生探究的知识进行整理,使其系统化,安排了时间单位的整理、大小月的记忆方法和闰年的计算方法三部分的内容。为了使知识形象具体,设计了动画、口诀等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三)创设问题情境,引导思维定势,深化探究主题

  从知识整理的信息中选择切入你知道吗?模块,通过历法知识、时间知识和日历与数学三方面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四)比较数据,讨论时光,拓展延伸

  一组数据:一个人如果活80岁,那么他人生的日历大约有3万页,如果一秒钟撕下一页,大约?小时撕完

  教学反思:

  (一)创设问题情境,整合课程资源

  从教学内容出发,把课程内容编制成网络课件,并能从网络中选择相关的资源,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组,作为课程教学和学生后续探索学习的素材,这样把过去单一学习的内容转化为信息化的学习资源,提供教学双方研究探究。生动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观察和思考的空间,既能激发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内驱力,也为学生主动学习创设了条件。网络互动技术创设的探究情境,使学生在个体探究的基础上能利用网络的优势与其他学生共享自己的成果,通过相互的探究是学生便与把发现的规律上升到理性的认识,由此建构具有个性特点的认知体系。.利用网络资源的开放,可以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从知识点出发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相关内容作为学习的方向,通过在线式的交流,有助于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

  (二)自主探究,协作讨论,突出主体性

  学生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学习的主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形成个性化的知识结构,是新课程标准提倡的三大学习方式。本课从教学内容出发采用网络互动的方式提供给每一位学习者一个独立的探究平台,能在相关探究提示的情况下,引导学生独立的观察,并能在观察的基础上,自由发表自己的发现。对于独立探究的结果可以借助网络互动的优势与全体学习者共享,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发现及时的予以鼓励,激发学生的发现乐趣。另外针对个别程度较弱的学生可以借助这个交流平台,看看其他同学的发现,再去探究,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得到不同的提高。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学生也是这样,他们是活生生的具有个性的个体,表现在学生对同一现象、规律上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和对事物的思维方式不同必然导致不同的发现和不同的看法,作为教师只要把握主体的目标,而学生只要不违背科学能够朝正确的方向前进,就应该尊重和鼓励,一个教学内容下来,不可能使每个学生所接受的知识是完全相同的,这就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三)整合资源,研究学习,开放思维

  本节课的设计不仅仅局限于40分钟以内,在设计上还考虑到学生继续学习的需要,安排了相当一部分的阅读知识和几个开放型的练习。阅读方面的知识主要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搜集的有关年、月、日方面的天文知识,而几个开放型的练习主要是本节课知识的实际综合运用,如设计明年的日历、改进现行日历的方案和未来星球日历的设计。开放型练习的目的是从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需要出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科学研究的精神,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日历》教学设计2

  1-2 天气日历

  探究活动分析:

  前一课学生已经认识了在天气预报中常用的天气符号。在天气日历中,学生将用改进后的、比较简单明确的天气符号(有时需要用有相关数据的天气符号卡)来记录观察到的天气现象,并且他们需要自己制作这样的天气符号卡来完成观察记录任务,所以让学生练习画一画天气符号是很必要的。在降雨量中增加降雨的毫米数的记录,是和后面雨量器的教学相配合。运用小旗被风吹动情况的符号来记录风量,也是和后面“怎样描述风”的教学活动相配合,并使学生的观察和记录更容易一些

  制作天气日历(时间/内容)

  1.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忆两周前的天气是什么样的。除非那一天有特别明显的天气现象发生,否则学生是很难记得清楚的。

  2.教师再让学生描述今天的天气,并讨论:我们怎么样才能在两周后仍然记住今天的天气?学生的回答将集中在如何把天气现象记录下来。

  3.教师向学生介绍天气日历是跟踪记录天气的好办法,并让学生了解天气日历。告诉学生们,这节课就来研究如何观察天气,并将观察到的天气信息记录在“天气日历”上。

  4.讨论今后的天气记录应怎样进行?可以有以下几种方法:方法一,小组轮换,每周指定一个组,每1至2人负责一项天气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并把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记录在天气日历上;方法二,每天安排一个同学观察和记录天气,定一份观察记录值日表;方法三,每天安排一个人或一个小组,把每天观察到的天气现象先和全班同学描述,再记录在“天气日历”上。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通过亲自观察认识到天气每天都在发生变化。

  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使用温度计来测量气温。

  2.能运用多种感官和温度计来收集天气信息和数据,逼供内记录在“天气日历”和“日期—温度”表中。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长期的观察和记录能帮助我们了解到更多的天气信息。

  教学重点

  能运用多种感官和温度计来收集天气信息和数据,逼供内记录在“天气日历”和“日期—温度”表中。

  教学难点

  意识到长期的观察和记录能帮助我们了解到更多的天气信息。

  教学准备:

  1.画有天气符号的图片一张

  2.学生画天气符号的小卡片若干

  3.大的天气日历一张

  4.气温柱形图表一张

  5.温度计每组一支

  6.科学记录本和笔

  教学活动过程:

  一、认识一些天气符号

  1.分类介绍每一种天气符号的含义。

  2.使用天气符号记录云量、云的种类(次项可以选学)、降水量、风速和风向、温度等天气现象。

  3.每个学生在小纸卡上画几个天气符号,制成天气记录卡。并提示学生在今后一个月的时间里,要用自己制作的天气记录卡在“天气日记”上记录每天观察到的天气现象。

  4.可以小组分工,每人画一类天气符号的小纸卡,小组内不画重复的。注意提示学生在卡片的上方写上今天的日期。

  5.天气日历可以每个小组完成一个天气日历,但全班共同完成一个天气日历的记录可能会比较现实。

  6.带领学生到户外观察天气。因为,从这一次开始,学生将持续一个月的天气观察,并在观察的过程中对天气情况进行判断。此时的学生对天气现象的观察能力还不强,教师应重点对在什么地方测量温度最合适?如何判断天空中的云是多云、阴天等方法和学生们进行交流,并作初步的指导。

  7.回到教室后,教师可将“天气日历”贴在黑板上。提问学生:哪一张天气符号最能反映今天的云量?各小组举起前面画好的相应的小卡片。请一名同学把小记录卡粘在“天气日历”今天的日期栏内。

  8.依次提问学生哪一张天气符号最能反映今天的降雨量、风向、风级?

  9.出示“温度记录表”,指导学生用填充图(描竖条)的方法记录今天的气温。

  10.讨论怎样安排每天的记录任务?明确分配任务的方案,确定每天在什么时间来观察天气。

  教学反思:

《日历》教学设计3

  设计思路: 跟孩子在一起的时候,经常有孩子问我:老师,还有几天就到放假了?我告诉他:还有一个多月。他又会问:一个月是多久啊?幼儿对年月日这样抽象的要领掌握起来有很大难度,因此,我设计了“认识日历”这节活动,通过让孩子观察 探索日历,引导孩子使用日历,最后让幼儿利用日历让自己能够记住一些重要的日子。

  活动名称:《认识日历》

  活动目标:

  1.学会看日历,并能快速找到自己要找的日期。

  2.丰富孩子对时间的认识。

  活动准备:请每位家长为自己的孩子准备一份日历。

  活动过程

  一.认识日历

  师: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讲个故事,这个故事呀,我保证你们谁都没有听过,故事的名字就叫《年妈妈的社区》

  1.人识月的标志

  在故事开头引导幼儿观察黑板上的小房子和我们小区里的大房子有什么不一样?

  我们住的小区里的每幢房子上都有什么标志?标记有什么作用?

  教师小结:在故事中让幼儿知道了日历上“月”的标志,并且了解一年有十二个月,日历上大数字是几就是几月。

  2.认识日

  继续在故事中引导幼儿观察日历中还有什么?那么这些数字告诉我们什么?

  教师小结:幼儿在这个过程中,知道了每个月有多少天,而且日历中小数字是几就是几月,并且能在黑板上及自己的日历上准确的找到几月几日在哪。

  3.认识星期

  在故事中,继续引导幼儿观察日历中还有什么?那么这些大写数字代表了什么?为什么这些数字还有红颜色的?它又是什么意思?

  教师小结:在故事中,用分组的方式,让幼儿来找几月几日相对应的是星期几?因为“组”这个字对大班孩子来说不陌生,很容易理解。孩子很快就掌握里这些内容。

  二.引导幼儿使用日历,丰富生活经验

  1.找出自己的生日日期并做上记号,说一说自己的生日,向大家介绍在日历上寻找生日日期的方法。

  2.让幼儿找出自己的节日“六一儿童节”,妈妈的节日“三八妇女节”的具体位置。

  三.游戏《谁最快》

  教师说出一个日期,让幼儿在自己的日历上迅速找出并抢答在哪,它是星期几?答对者给与奖励。

  四.活动延伸

  在家中,让幼儿从日历上找到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生日,并练习每天看日历。

《日历》教学设计4

  一、引入课题

  日历已经是我们日常生活、生产中必不可少的工具,我们聪明的祖先,在上千年前就根据日月星辰的变化规律,制定了这个记载时间流逝的工具。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索日历中的规律吧!

  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下这个月历:

  二、观察月历,规律分类

  通过观察月历,我们发现月历中所呈现的规律特别多,但归纳起来,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横向型

  2.纵向型

  3.左上到右下型

  4.左下到右上型

  5.综合型,比如“工”字型,“ 3×3”方框型等。

  二、观察月历,探索规律

  1.横向型

  如图所示,如果我们横向圏定三个数字,它有什么规律呢?因为横向是一列连续的正整数,所以后边的数总比前边的数大1。

  若前面的数是16的话,则中间的数为17,最后面的数是18,若换成字母,中间数为X,则前一个数为X-1,后面一个数为X+1。三个数的和为中间一个数的3倍。

  2.纵向型

  如果我们纵向圏定三个数字,它有什么规律呢?因为纵向是不同周次的同一天,所以下边的数总比上边的数大7。

  若中间的数是8的话,则上面的数为1,下面的数是15,若换成字母,中间数为X,则上面的数为X-7,下面的`数为X+7。三个数的和为中间一个数的3倍。

  3.左上到右下型

  如果我们从左上到右下圏定三个数字,它有什么规律呢?显然,左边的数字总比右边的数字小1,上边的数字又总比下边的数字小1,所以右下的数总比左上的数大8。

  当然,我们也可以这样思考,上面的数总比下面的数小7,左边的数总比右边的数小1,所以右下的数总比左上的数大8。三个数的和为中间一个数的3倍。

  若中间的数是9的话,则左上的数为1,右下的数是17,若换成字母,中间字母为X,则左上的数为X-8,右下数为X+8。

  4.左下到右上型

  如果我们从左下到右上圏定三个数字,它又有什么规律呢?显然,左边的数总比右边的数小1,下面的数又总比上面的数大7,所以,右上的数总比左下的数小6。我们也可以这样去理解,下面的数总比上面的数大7,左边的数又总比右边的数小1,所以,右上的数总比左下的数小6。

  若中间的数是8的话,则左下的数为14,右上的数是2,若换成字母,中间的数为X,则左下的数为X+6,右上数为X-6。三个数的和为中间一个数的3倍。

  5.综合型

  (1)规律一、规律二综合的:如“十”字型。

  若中间一个数为18,则左边的数为17,右边的数为19;上面的数为11,下面的数为25。用字母表示,若中间的数为X,则左边的数为X-1,右边的数为X+1,上边的数为X-7,下面的数为X+7。5 个数的和为中间数的5倍。

  (2)规律三、规律四综合的:如 ” X ” 型。

  若中间一个数为16,则左上角的数为8,右上角的数为10,左下角的数为22,右下角的数为24,若中间的数为X,,则左上角的数为X-8,右上角的数为X-6,左下角的数为X+6,右下角的数为X+8, 5 个数的和为中间数的5倍。

  (3)规律一、规律二、规律三、规律四综合的:比如:“工”字型; “H ” 型; “3*3”方框型等。

  下面我们以“3*3”方框型为例来探索它的规律:若中间的数字为10,则它前面的数字为9,后面的数字为11,第一排的数字依次为2,3,4,第三排的数字依次为16,17,18,若中间的数字为X, 则它前面的数字为X-1,后面的数字为X+1,第一排的数字依次为X-8,X-7,X-6,第三排的数字依次为X+6,X+7,X+8.

  除以上几种类型外,常见的类型还有 “ L ” 型、 “ V ” 字型、 “ M ” 型、 “ W ” 型等,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结合本节课的学习继续进行探索。

  三、课时小结,巩固提升

  下面我们把学习的内容回顾一下:

  (1)横向型:从左到右,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1,三个数之和是中间数的3倍。

  (2)纵向型:从上到下,下边的数总比上边的数大7,三个数之和是中间数的3倍。

  (3)左上到右下型:从左上到右下,右下的数总比左上的数大8,三个数之和是中间数的3倍。

  (4)左下到右上型:从左下到右上,右上的数总比左下的数小6,三个数之和是中间数的3倍。

  四、教师寄语 鼓励成长

  今天的日历之旅一定对大家有很多启发,希望同学们能珍惜时间,不畏艰险,迎难而上!愿同学越来越聪明!

《日历》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注重朗读,在朗读中梳理文章脉络,品味哲理式句子的深意。

  2、理解文章用具体可感的事物来表现抽象意义的巧妙构思。

  3、依据课文,延伸阅读,以写作为载体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珍爱生命的思想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1、2是重点,目标1是难点。

  教学时数:2课时

  课前预习:

  1、专注地朗读文章至少3遍,并抄写重要词语2遍:

  倒行逆施刻骨铭心黯淡无关侥幸拍摄纯粹

  2、结合课后练习,先自我思考。

  第一课时

  主要内容:

  仔细朗读文章,梳理文章脉络;整体把握文章,理解作者的巧妙构思。

  教学步骤:

  1、检查课前预习成果。

  ①听写课前抄写的6个词语,并有选择地让学生口头造句。如:刻骨铭心、黯淡无光。

  ②本文的标题是“日历”,但文章显然不仅仅是写日历,那么文章究竟是写什么?想告诉人们什么?

  明确:写时间,写生命;告诉我们时间易逝,生命易逝,要倍加珍惜(要求:学生能从文章中找到重要的句子来支撑自己的看法)。

  2、朗读文章,感知文章深意。

  ①既然同学们知道本文不只是写日历,而是有更深层的意思,是时间与生命。就请大家再次专心致志地朗读文章一遍,再次感知文章的深意。

  (自由朗读,感知深意)

  ②再读文章,理清脉络。

  本文怎么从日历谈到时间与生命呢?这个过程有些曲折。我们一道沿着作者的思路,从“日历”出发向“时间”“生命”攀登,理清脉络,就能更加理解文章深意。

  第一组朗读2—3自然段,并归纳大意。

  明确:扯下一页日历——向往明天但又感到岁月匆匆与虚无。

  第二组朗读4—6自然段,并归纳大意。

  明确:不能从容地扯下日历——因为那是生命的页码。

  第三组朗读8—9自然段,并归纳大意。

  明确:明白日历的意义——生命忠实的记录。

  第四组朗读10—15自然段,并归纳大意。

  明确:不肯再去扯日历——因为想保存岁月。

  归纳:由此可知,本文表面看来是写日历,但处处是写时间,写生命。从“扯下一页日历”到“不能从容地扯下日历”再到“明白日历的意义”和“不肯再去扯日历”,这个过程就是对时间与生命的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

  3、理解文章的巧妙构思。

  珍惜时间与生命,这是个抽象的问题。而此时我们不觉得抽象,反而是具体可感,为什么?

  明确:主要原因是作者把抽象的认识转化为具体的事物来表现,让读者看得见,摸得着。

  这就是作者构思的巧妙之处,也是本文的魅力之一。将抽象的时间与生命转化为熟悉而具体的日历,十分形象。如果用几句话来描述二者之间的关系,可以这样说:

  时间(生命)是一本日历,扯下了一页便消失了一天。它时刻在警醒我们:时间(生命)无价,要好好珍惜。

  4、借助语言训练强化认识。

  如果也让同学们用一种具体的事物来表现时间、生命,你会选择什么?请同学们写一段话来表现你对时间与生命的认识。

  学生先写后交流,教师板书学生所选择的事物。

  5、作业:

  ①根据课堂上写的几句话,在此基础上扩写成一则不少于200字的片段。

  第二课时

  主要内容:

  品味哲理式句子;进行片段写作,强化学生的时间与生命意识。

  教学步骤:

  1、朗读文章,初步感受哲理式句子。

  上节课,我们体会了文章的魅力之一——巧妙的构思。其实,同学们还应当会感受到本文的另一个魅力——众多富有哲理的句子。每读到此处,我们不禁会放慢速度,若有所思。请大家细心朗读文章,标画出你认为富有哲理或者能触动你内心情感的句子。

  2、朗读并交流哲理式句子,品味深意。

  ①学生朗读自己所标画的哲理式句子。

  ②学生以同桌2人或上下桌4人为小组,互相交流所标画的哲理式句子。

  ③学生个人展示哲理式句子的阅读感受和启发。

  ④教师点拨几个重点的哲理式句子,引导学生品味深意。

  例如:“如果你静下心来就会发现,你不能改变昨天,但你可以决定明天。”

  “于是,光阴岁月,就像一阵阵呼呼的风或是闪闪烁烁的流光。它最终留给你的只有无奈和频生的白发和消耗中日见衰弱的身躯。”

  “一个个明天,不就像是一间间空屋子吗?那就看你把什么东西搬进来。”

  “因为日历是有生命感的,或者说日历叫我随时感知自己的生命并叫我思考如何珍惜它。”

  (教师的点拨可以有两个层次:首先是句子包含的意义,其次是给予我们的联想与启迪)。

  3、质疑与总结。

  学生再读文章,还有什么疑问可以提出并进行交流和释疑(尽量多采用学生内部互动,但教师必须有意地解决一些重点疑问)。

  如:前面老师朗读时有意避开第七自然段,请同学们思考能不能不写这一段,它与文章主题有何关系?

  明确:本段与文章主题有着密切关系。正因为有这段人生难忘的经历才使“我”对生命有着更深刻的认识,懂得了日历的意义,刻骨铭心。

  又如:阅读练习与探究中的第二题。

  明确:之所以全文没有不统一的感觉,是因为这两者之间的本质是统一的。“为有大把大把的日子而心头十分快活”,那是因为我向往明天,有明天就有生命和希望。后来又说“感到岁月匆匆与虚无”,“日历大多数的页码都是黯淡无光”,这是因为我感到岁月的易逝、生命的可贵,不想碌碌无为。

  课文总结:本文没有写故事,也没有写风景,谈的是一个抽象的道理,但文章却能打动读者,令人喜爱。原因至少有两点:首先是巧妙的构思,从具体形象的日历入手,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二是众多富有哲理式的句子,令人深思,启人智慧,获益匪浅。

  4、拓展写作。(网引朱文《匆匆》)

  学习了本文,又阅读了《匆匆》,同学们对时间与生命可能有更深的认识和体会。请以“我想这样走过每一天”为题,或者也借助某一具体可感的事物谈论时间、生命,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

【《日历》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日历

2.日历

3.日历

4.日历

5.日历

6.红色日历

7.日历。南方。

8.日历上的岁月

9.五彩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