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积单位》教学设计

时间:2021-01-20 08:21:28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体积单位》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体积单位》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体积单位》教学设计

《体积单位》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第19页例12、“练一练”、练习四第9~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的推导过程,明白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的道理。

  2.会应用对比的方法,记忆并区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掌握它们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

  3.会正确应用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进行名数的变换,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

  根据进率进行相邻体积单位的换算。

  教具:课件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纸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提问:“1平方分米等于多少平方厘米?想想是怎么推导出来的?请画在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纸上.”

  学生6人一组,回忆并再次经历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的推导过程.

  (2)展示学生的推导过程,可请1~2名学生代表他们的小组上台述说,并将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的示意图──将边长1分米的正方体纸盒画上100个边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形展示出来.

  二、探究新知

  1、推导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猜猜看,1立方分米等于多少立方厘米呢?

  你们能应用类似的方法推导出来吗?

  要求每个小组将推出来的结果用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纸盒表示出来.

  学生6人一组,进行探索、推导.教师巡视各组情况并进行指导:让每个学生在1平方分米的纸上画出100个小格,然后贴在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盒块的6个面上.这样,就得到一个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的数学模型。

  (2)展示推导过程

  请1~2名学生上台述说他们的推导过程:正方体棱长1分米,也就是10厘米,体积就是(10×10×10)立方厘米.并将他们做好的模型进行展示。

  (2)展示推导过程

  请1~2名学生上台述说他们的推导过程:正方体棱长1分米,也就是10厘米,体积就是(10×10×10)立方厘米.并将他们做好的模型进行展示.

  (3)全班归纳总结:教师用课件动态展示将一个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分割成1000个棱长1立方厘米的过程,并在示意图下醒目地写上: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或写在黑板上)

  3.推导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提问:“不用操作,你能想出1立方米等于多少立方分米吗?”

  (2)学生独立思考.可提示:在脑子里想一个棱长是1米的正方体。再将这个正方体分割成棱长是1分米的小正方体,想想可分割多少个?

  (3)学生先在小组交流自己的想法,然后在全班交流,师生共同归纳出: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教师用课件显示出来(或写在黑板上)。

  4.总结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1)提问:你学过哪些体积单位?请按从高到低的顺序把它排列出来,然后说出每个体积单位的相邻单位。

  (2)引导学生观察: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并想一想: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想好后在书上填空。

  5.构建长度、面积和体积单位的计量系统.

  (1)让学生说一说,到目前为止,所学的长度、面积和体积单位各有哪些,它们分别是计量物体的什么的?

  (长度单位是用来计量物体长度的;面积单位是用来计量物体表面大小的;体积单位是用来计量物体所占空间大小的.)

  (2)提问:“长度、面积和体积单位,它们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相同吗?”学生回答后将书上第31页上的表格填完整,集体订正。

  三、练习应用

  1、完成练一练

  引导学生认真审题,独立解答。

  集体交流,指名说说换算思路。

  2、完成练习四第9题。

  学生独立完成表格。

  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有什么联系和区别?这三类单位的进率各有什么特点?

  3、完成练习四第10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引导学生说说面积单位换算与体积单位换算的区别。交流

  引导学生归纳将高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相邻的低级单位的名数的一般方法(师板书):

  高级单位的名数×1000=相邻的低级单位的名数

  4、完成练习四第11、12题。

  四、全课总结

  引导学生回忆本节课所学主要内容。回忆时可按本节课所学知识的顺序来叙述。

  本节课学习了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知道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会应用体积之间的进率进行体积单位名数的改写。

  五、作业

  练习四第13、14题

《体积单位》教学设计2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体积和容积的意义后教学的。本节教材的主要内容是认识体积、容积单位。教材先呈现了长度单位1厘米,面积单位1平方厘米和体积单位1立方厘米,并指出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然后教材安排了“做一做”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活动,体会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实际大小。再让学生通过“说一说”把体积单位与生活中熟悉的事物联系起来,感受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实际意义。后面在认识体积单位的基础上认识容积单位。教材的的编写体现出三个方面的意图:一是把体积单位与学过的长度单位、面积单位联系起来,体会统一单位的重要性,同时对这三种单位有一个直观的区别;二是注重实际操作,获得大量的感性经验;三是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感受体积单位的实际意义。我的教学设计也围绕着这三方面来进行,为了让学生有充分的活动时间,我把体积单位与容积单位分开教学,第一课时教学体积单位。

  学生分析:

  小学生思维是具象的,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向形式运算阶段的过渡发展期。因此,小学阶段学习的几何是属于经验几何或实验几何,这些内容的学习都是建立在小学生的经验和活动基础上的。对于小学生的学习方法而言,他们对几何图形的认识是通过操作、实验而获得的,几何的相关概念与关系的获得也是以操作为基础的,学生从一年级就开始接触几何,到五年级他们对几何教学中的动手操作活动并不陌生,并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经验,但本班学生对操作活动中的自律性还不是很强,教学中应注意对操作活动时纪律的控制。

  教学目标:

  1、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初步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和1立方米的实际大小的表象。

  2、知道物体含有多少个1立方厘米,体积就是多少立方厘米。

  3、引导学生经历观察、类比、举例、等学习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

  4、通过数学,增强空间观念,发展空间想象力。

  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建立体积是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大小表象,能正确应用体积单位估算常见物体的体积.

  教学难点:

  能联系已有知识正确区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清楚各自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棱长1厘米和1分米的正方体各一个,1立方米演示模型架。学生准备棱长1厘米、1分米的正方体各一个,米尺1根。

  教学媒体: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填单位:

  老师身高155( ) 教室的面积为48( )

  游泳池水深2( )占地面积250( )

  师: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单位,它们是什么单位同学们还记得吗?

  课件出示:长度单位 面积单位 1厘米的长度 1平方厘米的大小。

  2、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物体的体积,你们还记得什么是体积吗?那么体积的单位又是什么呢?

  二、教学新课

  师: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1、认识1立方厘米

  (1)出示1立方厘米模型:这就是1立方厘米,让学生拿出自己做的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看看和老师的1立方厘米是否一样大。

  (2)分组观察﹑探究交流,然后汇报,你知道了什么?

  操作要求:

  看一看:1立方厘米的体积有多大?

  量一量:1立方厘米正方体棱长是多少?

  说一说:什么是1立方厘米?

  想一想: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物体有多大,把它印在头脑里。

  举一举:生活中哪些物体体积约为1立方厘米(如蚕豆﹑玻珠、手指末节等)

  拼一拼:2立方厘米、5立方厘米、10立方厘米

  (3)汇报交流。

  (4)教师小结: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厘米。板书记法。

  2、认识1立方分米

  (1)出示1立方分米模型,告诉学生这就是1立方分米。

  (2)学生拿出学具分组观察、探究、汇报,你知道了什么?

  看(大小) 量(长短) 说 (概念) 想(有多大)

  举一举:(粉笔盒、菠萝等)

  拼 (体积)

  (3)汇报交流,教师小结并板书。

  3、认识1立方米

  (1)根据以上的体积单位推测,什么样的体积是1立方米(板书)

  (2)我用三把米尺在墙角搭了一个体积是1立方米正方体框架,让学生估一估能容纳多少个学生,然后试一试。

  (3)8个学生一组,用米尺搭一个1立方米的空间,看一看,把一立方米的大小印在头脑里。

  (4)哪些物体体积约为1立方米?(太阳能水塔、讲台等)

  5、比较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的不同

  (1)课件在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旁边出示1立方厘米的图形。

  (2)让学生观察有什么不同。

  (3)小结:长度单位表示距离大小,面积单位表示表面大小,体积单位表示空间大小。

  三、巩固练习,提升理解。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2、选择适当的单位名称填在括号里。

  (1)五(1)班教室占有空间约是150( )。

  (2)一个成人鞋盒体积约是6( )。

  (3)一块橡皮的体积约是8( )。

  (4)一把椅子高90( )。

  (5)一张单人床的面积约是2( )。

  3、连线

  一台洗衣机的体积约为 40立方厘米

  书包的体积 0。3立方米

  碳素墨水盒的体积 20立方分米

  4、说说身边物体的体积

  四、课堂小结:说说本节课有哪些收获。

  教后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注重从小学生空间观念形成的心理特点方面手,做了以下尝试,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1、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与比较。

  教学初我让学生通过填单位回顾旧知,知道测量长度需要用长度单位,测量面积需要用面积单位。然后自然而然就引出测量体积就需要体积单位了。并在教学完体积单位后与长度单位、面积单位进行了比较,让学生从直观形象到内在含义真正理解体积单位。

  2、充分利用直观教学,注重学生实践体验。

  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具有很强的直观性,比较感知的是图形的外显性属性特征。所以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直观教具,调动学生的感官,通过触摸、类比等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并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实际大小的体积观念。学生真正是在亲身经历和体验积单位,从而在头脑中形成表象,积累经验,有助于以后计算和估算物体的体积。另外,在教学中我还引导学生将三个体积单位结合起来,进行对比,并列举生活中的实例,激发学生的欲,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的。

  3、注重学习方法的迁移。

  在三个常用的体积单位的新知教学中,我采用了分层推进的教学策略。老师先引导学生通过摸一摸、量一量、比一比、举个例子等学习活动,并学习1立方厘米。然后将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利用1立方厘米的方法在小组内自主活动,1立方分米,最后1立方米。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参与尝试的兴趣。

  4、注意学生身边的数学知识。

  在让学生感受每个体积单位有多大时,我让学生找一找身边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学生有的提到我的一个指头头大约是1立方厘米,我随机抓住这一教学资源,追问道:“你们每个手指大约又是多少立方厘米呢?”在例举1立方分米时,学生说“粉笔盒的体积大约1立方分米,有一次我买的烤红薯大约1立方分米”等等。在感受1立方米有多大时,我用三把米尺在墙角搭了一个体积是1立方米正方体框架,并让学生估一估能容纳多少名同学,然后亲自让同学们站到里边看一看,然后分组搭1立方米的框架。通过例举与体验,不但让学生体会到身边处处有数学,而且也有利于促进学生每个体积单位大小的建立。

《体积单位》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冀教版五年级下册86-87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实验和具体事物,经历建立体积概念和体积单位的过程。

  2.了解体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感受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实际意义。

  3.在实验、观察、交流等认识体积和体积单位的活动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经历建立体积概念和体积单位过程。

  教学难点:了解体积和体积单位,感受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实际意义。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用具:两个玻璃杯、石头、土豆、手机、文具盒、鞋盒、长方体、正方体、粉笔、酸奶盒,正方体框架等。

  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理念:

  本节课内容是在认识了升和毫升及长方体、正方体的基础上学习的,教学设计力求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在获取新知的过程中,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同时强调通过实际情境,使学生体会、感受、理解概念、恢复概念来源于现实,又扎根于现实的本来面目。

  1.创设引入概念,设疑激趣。

  2.引导学生探究,主动建构知识形成的过程。本节课重视体积、体积单位概念的建立。首先利用一个学生非常感兴趣的实验,把土豆和一块小石块放入同样高水的两个杯中通过直观的水面上升高度不同的情况,由学生已有的"土豆占的地方大"生活经验,发展为"土豆占的空间大"接着让学生描述手机、铅笔盒、鞋盒等熟悉的物品,哪个占的空间大,把学生对物品大小的经验和占空间的大小联系在一起,帮助学生理解"物体占空间大小的含义",然后再揭示物体所占空间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在教学1立方米时,让学生量一量,比一比1立方厘米大小,并找出生活中大约是1立方厘米的物品。认识1立方分米时,用手比一比1立方分米有多大:认识1立方米时,用棱长1米长的正方体框架搭一个1立方米的空间等。通过观察、描述、想象等活动,使学生经历体积概念及体积单位的构建过程。

  3.注重渗透获取知识的科学方法,如实验法,拼摆法,比较法。

  4.重视动手操作、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动手操作贯穿始终,强调多种感官同时参与。

  5.充分运用学具、小实验操作以及巧妙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直观、形象、动态地展示知识形成过程,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帮助建立清晰表象,从而理解新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本节课力求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通过创设情境,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体会到获取新知的乐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1.1 小实验。

  1.1.1 取两个同样的玻璃杯,放入同样多的水,把一个土豆和一块小石块分别放入两个杯中。

  (1)让学生猜一猜:把土豆和小石头分别放入两个水杯后,水面会发生什么变化?(学生可能会说两个杯内的水面都升高,放土豆的'杯内的水面上升的高)

  (2)找学生完成实验,并让学生说说观察到的结果。

  1.1.2 讨论:

  (1)两个杯子内的水面为什么都会升高?

  (2)放土豆的杯内水面上升的高,说明什么?

  1.1.3 全班研讨:(1)两个杯内的水面为什么都会升高?

  (2)放土豆的杯子内水面上升的高,说明什么?

  重点得出:土豆和小石头都占有一定的空间,把它们分别放到水里后,下面的水被挤上去,水面就会升高。土豆占的空间大,所以放土豆的杯子内的水面升的高。

  2.引导探究,自主建构

  2.1 认识体积:

  1.比较手机、文具盒、鞋盒、所占空间的大小,再让学生说说周围的物体哪个占空间大,哪个占的空间小。

  2.汇报交流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充分感知每一个物体所占空间大小是不一样的,引导学生得出体积的概念: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3.进一步理解体积的含义,比较手机、文具盒、鞋盒哪个体积大,哪个体积小?

  4.出示教材中的两个长方体,让学生比较它们的体积,观察交流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学生可能会认为1号长方体大或2号长方体体积大或两个长方体的大小,不能只凭感觉,要看哪个长方体用的小正方体的数目多,从而导出体积单位。

  2.2 认识体积单位。

  2.2.1 教学1立方厘米。

  (1)让学生从学具中找出最小的正方体,并量一量它的棱长大约是多少厘米?从而揭示1立方厘米的概念,并用字母表示出来。

  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厘米,记作1cm3。

  (2)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积接近1立方厘米,让学生充分感知1立方厘米的实际意义,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学生操作,用学具中1立方厘米正方体搭成不同的立方体图形,并说出所搭立体图形的体积。

  通过操作,使学生体会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要看这个物体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4)估测一根粉笔的体积。

  2.2.2 教学1立方分米。

  (1)让学生从学具中找出较大的正方体,量一量它的棱长是多少?从而让学生自己推导出1立方分米的概念,并用字母表示出来。

  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分米,记作1dm3.

  (2)用手"比一比"1立方分米有多大,发展学生想象能力,帮助学生建立1立方分米的观念。

  (3)找生活中接近1立方分米的物品。

  (4)学生操作,用学具中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搭成不同的立方体图形,并说出所搭立体图形的体积。

  (5)估测酸奶箱子的体积。

  2.2.3 教学1立方米。

  (1)让学生类推1立方米的概念,并用字母表示出来。

  棱长是1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米,记作1m3.

  (2)用手比一比"1立方米"有多大。

  (3)出示棱长1米的正方体框架,搭出1立方米的空间,并让学生实际钻一钻看最多能容纳几名同学,帮助学生建立1立方米的观念。

  3.强化训练,应用拓展

  1.下面的立体图形是用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搭成的

  2.根据自己生活经验,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体积单位。

  一个铅笔盒的体积约是480( )

  一台电视机体积约是48( )

  一台电冰箱的体积约是1.5( )

  3.下面说法对吗,说说理由。

  (1)一台电脑所占的空间约是15立方米。

  (2)红红口渴了,一口气喝了200立方米的水。

  (3)植树活动中,小明和小刚干劲可足了,一次就抬了6立方厘米的土。

  (4)把一块正方体橡皮泥捏成长方体后,体积没变。

  4.自主反思,深入体验

  让学生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体积单位》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理解体积的概念,了解常用的体积单位,形成表象。

  2 .培养学生比较、观察的能力。

  3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重点难点:

  使学生感知物体的体积,初步建立1 立方米、1 立方分米、1 立方厘米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认识体积(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吗?”(学生作答)老师播放“乌鸦喝水”的课件,提问: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乌鸦把石头一粒一粒地衔到瓶子里,石头占了水的空间,所以把水挤出来了。)

  2、“石头真的占了水的空间吗?”(实验验证)

  拿两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先往一个杯子里倒满水,取一块鹅卵石放入另一个杯子,再把第一个杯子里的水倒入第二个杯子,让学生观察,发现:第二个杯子装不下第一个杯子的水,因为第二个杯子里放了一块石头,石头占了水的空间,所以装不下了。

  二、揭示体积

  出示下面的图,问:你们知道这些物体哪个占的空间大吗?

  手机 影碟机 电视

  学生回答后,说明: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而且所占的空间有大有小。我们把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板书体积概念)

  三、列出体积单位。

  1、出示两个形状不同,体积相近的长方体。(单凭观察,难以比较)

  2、用多媒体将它们分成大小相同的小长方体后,学生很快就确切的说出:左边的长方体体积大于右边的长方体体积。(因为左边长方体有16 个小长方体,而右边的只有15 个)

  说明:所以要比较物体的体积大小,需要有一个统一的体积单位。我们知道长度单位是用线段表示的,面积单位是用正方形来表示的,那么体积单位应该用什么来表示呢?(用正方体来表示)。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板书)

  四、认识体积单位。

  1、“请你猜一猜1cm3、ldm3 、1m3,是多大的正方体?”

  讨论后让生看着实物共同小结:

  棱长是Icm 的正方体,体积是1cm3 (手指尖);

  棱长是ldm 的正方体,体积是ldm3(粉笔盒);

  棱长是l m 的正方体,体积是1 m3(一台洗衣机)。

  2、“要计算一个物体的体积,就要看这个物体中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请同学们用4 个1cm3 的小正方体摆成一个长方体,你知道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吗?( 4cm3 )为什么?(因为它是由4 个体积是1Cm3 的小正方体摆成的)

  五、课题练习:(略)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从《乌鸦喝水》这个故事自然引入新课。借助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直观教具,让生通过摸一摸、量一量、比一比,说一说等实践活动,亲身经历和体验体积单位。教学中,我注意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动手操作与实验观察相结合,努力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体积单位》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理解体积的含义,建立体积的概念。

  2、初步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掌握常用的体积单位和体积单位的量的特征,能正确选择和使用体积的单位。

  3、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加强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形成体积的概念和掌握常用的体积单位。

  教学过程:

  一、依据预习提纲,自主学习。

  1.什么是体积?

  2.请每位同学拿出4个1立方厘米的立方体,把它们拼在一起,摆成一排.拼成了一个什么形体?(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4立方厘米)

  3.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你能想像或比划一下他们个个有多大吗?

  4.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是什么?

  5.正方体的体积公式是什么?

  6.光明纸盒厂生产一种正方体纸板箱,棱长是5分米,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7.讨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是否相同.

  二、探索研究,交流展示。

  1.故事引入:出示主题图:乌鸦喝水的故事。

  自由汇报: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为什么?

  2.学生实验:

  取两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先往一个杯子里倒满水,取一块鹅卵石放入另一个杯子里,再把第一个杯子里的水倒到第二个杯子里,会出现什么情况?为什么?(第一杯的水不能倒入第二杯,因为鹅卵石占据了一部分空间。)

  3.课件出示:比较观察:电视机、影碟机、手机,哪个所占的空间大?

  不同的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不同。

  4.体积概念的引入: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板书课题:体积)

  加深理解:

  三、体积单位的认识:(学生先看书自学,再汇报交流。)

  1.我们已经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

  2.出示两个长方体:怎样比较这两个长方体体积的大小呢?

  3.根据常用的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想一想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介绍体积单位,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米(m)、立方厘米(cm)。

  4.认识:1立方米、1立方分米、1 立方厘米的体积各有多大。

  我们规定: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厘米。

  1立方厘米:①让学生拿出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并量出它的棱长。

  ②看看我们身边的什么的体积大约1立方厘米。(约一个手指尖的大小)

  1立方分米:出示一个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你知道它的体积是多少吗?我们生活中的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1立方分米。(约一个粉笔盒的大小)

  1立方米:出示1立方米的木条棱架,让同学们上来看一下1立方米的体积的大小。

  我们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1立方米?

  5.练习:

  (1)完成P40“做一做”T1。

  说一说分别是用来计量什么的单位,它们有什么不同?

  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的联系与区别。

  (2)完成P40“做一做”T2。

  让学生说一说解题的根据是什么?进而使学生深化对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要看这个物体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的意思的理解。

  三、反馈检测

  1.

  2.一块砖的长是24厘米,宽是12厘米,厚是6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3.一块正方体的石料,棱长是7分米,这块石料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如果1立方分米石料重2.7千克,这块石料重多少千克?

  教学设计:

  体积和体积单位

  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米(m)、立方分米(dm)、立方厘米(cm)。

  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厘米。

  课后反思:整节课中,我给予学生一个又一个实验研究平台,引导学生在“猜想-实验验证-发现规律”中开展学习,在一次次猜想验证中,发现规律,掌握知识,培养了能力。

【《体积单位》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aieiui》教学设计

2.《an、en》教学设计

3.《绝句》教学设计

4.鸟语教学设计

5.《大脑》教学设计

6.《鱼》教学设计

7.《花的学校》教学设计

8.《这儿真好》教学设计

9.《日月水火》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