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计划

时间:2024-10-16 21:01:54 教学计划 我要投稿

【精华】数学教学计划集锦八篇

  时间真是转瞬即逝,我们的教学工作又将在忙碌中充实着,在喜悦中收获着,这也意味着,又要准备开始写教学计划了。那么教学计划怎么写才能体现你的真正价值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数学教学计划8篇,欢迎大家分享。

数学教学计划 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能把稍复杂的分数和百分数应用题的有关知识系统化。

  2、数学思考:能牢固掌握分数和百分数应用题的基本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

  3、解决问题:能够灵活地运用这些知识正确解答稍复杂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提高学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认真审题和学会联系实际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具准备:

  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二、复习梳理,再现知识。

  1、复习一类应用题。

  (1)复习巩固。

  屏幕出示两条信息,生根据这两条信息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

  水彩画50幅;蜡笔画80幅。

  (2)合作交流。

  在小组中相互说说解题时是怎样想的。

  (3)讨论梳理。

  比较归纳各题的相同点。

  板书:找出单位”

  2、复习二、三类应用题。

  (1)复习巩固。

  屏幕出示如下信息:

  A、蜡笔画有80幅 B、水彩画有50幅

  35

  C、水彩画比蜡笔画少—

  88

  让学生从以上信息中任选两条,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

  (2)交流探讨。

  屏幕出示四种情况。(略)

  (3)总结梳理。

  以上各题的解题思路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弄清以哪个数量作为单位”;再分析数量间的关系;选择适当的.方法解答。(后两条板书)

  (4)类推延伸。

  教师点拨:如果把以上几道应用题分率句中的分数改为百分数,你会做吗?这说明什么?

  小结:在一般情况下,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应先找出分率句中的单位”,再分析数量间的关系,然后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算术或方程来解答。

  三、加强联系,综合应用。

  1、迁移方法,完成练习卷上的第1题练习。

  (1)生独立思考解答,后集体订正。

  (2)师小结。

  2、出示”的第1题。

  (1)生独立思考解答,再指名说说解题思路。

  (2)师点拨:废品率、合格率之间的关系。

  四、巩固练习。

  1、做练习纸上的第2、3、4题。

  2、讲评。

  五、总结归纳。

  1、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指导看书P111的例4,并补充完整。

  六、布置作业。

  练习二十二的第1、2、3、4题。

  板书设计

  1、找出单位”;

  2、分析数量间的关系;

  3、 选择适当的方法解答。

  《分数应用题的整理和复习》

  教学设计说明

  复习课是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某一阶段,以巩固、梳理已学知识、技能,促进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主要任务的一种课型。它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课型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如何把复习课上得轻松愉快又富有实效呢?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中提倡”的学习方式。同样,要上好数学复习课,也应该切实转变复习方式,突出自主性、针对性、系统性,才能全面提高复习效率。现结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四单元《分数应用题的整理和复习》的教学谈谈具体做法。

数学教学计划 篇2

  一、指导思想

  通过数学课的教学,使学生切实学好从事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现代化科学技术所必需的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努力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八年级三班四班的数学教学工作,两个班共有109人,从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来看,两班数学基础一般,而且已经开始出现两极分化现象,一部分学生解题作答比较粗心,不能很好的发挥自己的水平,因此要在本期获得理想成绩,老师和学生都要付出努力,查漏补缺,充分发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作用,注重方法,培养能力。

  三、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认识三角形,掌握三角形中各种线段及外角相关知识,进而对多边形的相关知识进行理解掌握;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轴对称及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掌握整式的乘除运算、乘法公式和因式分解。进一步提高必要的运算技能和作图技能,提高应用数学语言的应用能力,通过一次函数的学习初步建立数形结合的思维模式。

  过程方法目标:掌握提取实际问题中的数学信息的能力,并用有关的代数和几何知识表达数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初步建立数形结合的思维模式,学会观察、分析、归纳、总结几何图形的内在特点,学会使用数学语言表示数学关系。

  态度情感目标:通过对数学知识的探究,进一步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明确学习数学的意义,并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体会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数学学习是一个充满观察、实践、探究、归纳、类比、推理和创造性的过程。养成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相结合的良好思维品质。

  四、教材分析

  第十一章 三角形

  本章主要学习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角及多边形的内角和等内容。

  本章重点:三角形有关线段、角及多边形的内角和的性质与应用。

  本章难点:正确理解三角形的高、中线及角平分线的性质并能作图,及三角形内角和的证明与多边形内角和的探究。

  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

  本章主要学习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方法,学习应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方式。

  教学重点:全等三角形性质与判定方法及其应用;掌握综合法证明的格式。

  教学难点:领会证明的分析思路、学会运用综合法证明的格式。

  第十三章 轴对称

  本章主要学习轴对称及其基本性质,同时利用轴对称变换,探究等腰三角形和正三角形的性质。

  教学重点:轴对称的性质与应用,等腰三角形、正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教学难点:轴对称性质的应用。

  第十四章 整式的乘法和因式分解

  本章主要学习整式的乘除运算和乘法公式,学习对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

  教学重点:整式的乘除运算以及因式分解。

  教学难点:对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及其思路。

  第十五章 分式

  本章主要学习分式及其基本性质,分式的约分、通分,分式的基本运算,分式方程的概念及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

  教学重点:运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和通分;分式的基本运算;解分式方程。教学难点:分式的约分和通分;分式的'混合运算;解分式方程及分式方程的实际应用。

  五、教学方法:

  本学期针对不同的情况,根据学生的掌握的情况及教材的地位与作用采用比较灵活的教学方法,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以激起学生的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自学能力为主,主要有:

  1、学生猜想与学生动手操作相结合。

  2、学生独立思考与教师指导相结合。

  3、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4、面向全体学生与照顾个别相结合。

  5、组织练习与成绩考查相结合。

  六、教学措施:

  1.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让学生学会认真学习。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数学课外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构建,营造民主、和谐、平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享发现快乐的高效的学习课堂,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享受学习。引导学生写复习提纲,使知识来源于学生的构造。

  4.引导学生积极归纳解题规律,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处于一种思如泉涌的状态。

  5.搞好单元测试及试卷分析,针对试卷中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行之有效的补救措施,切实解决学生数学学习中存在的困惑。

  上文为大家整理的初二数学上册全年教学计划,大家仔细阅读了吗?祝大家生活愉快。

数学教学计划 篇3

  一、指导思想

  以《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 、进行计算、推理 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 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造 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 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 容要有利 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 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 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 有个性的过程。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 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 产生了重大的影 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 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 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 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二、学生情况分析

  对八年级上册学生的学习情况与期末测试成绩分析,可以看出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平行线、特殊三角形、直棱柱等几何知识,并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表达能力;学会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初步形成了用函数的眼光、概率统计的角度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在学习习惯方面,部分学生的不良习惯得到了纠正,良好的习惯要得到巩固,如独立思考,认真进行总结,及时改正作业等,都应得到强化;在学习兴趣方面,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较高,但仍有部分学生对数学信心不足,因此开学初要给学生树信心,刚开始起点宜低,讲解宜慢,结合学生实际,宜继续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进行数学教学,使学生适应八年级下册的数学学习。

  三、教材内容分析

  第1章 二次根式

  本章的主要内容有二次根式,二次根式的性质,二次根式的运算(根号内不含字母、不含分母有理化)。二次根式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平方根、立方根等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对七年级上册“实数”“代数式”等内容的延伸和补充。二次根式的运算以整式的运算为基础,在进行二次根式的有关运算时,所使用的运算法则与整式、分式的相关法则类似;在进行二次根式的加减时,所采用的方法与合并同类项类似;在进行二次根式的乘除时,所使用的法则和公式与整式的乘法运算法则及乘法公式类似。这些都说明了前后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第2章 一元二次方程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和应用,课本首先引入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从实数的性质,将分解成为两个一次因式相乘积为零的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入手,介绍了利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体现了数学的转化思想。接着课本首先从数的开平方的知识出发,直接讲开平方法,然后依次介绍了配方法和公式法。在讲述公式法的同时,课本特别给出了利用计算器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示例,以揭示技术发展给数学学习带来的影响,这也是一种新的尝试。同时,以建立数学模型为主要着力点介绍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并在例题的设置上充分考虑了图表、立体图形、物体运动和经济活动中的问题背景,力图使学生在现实的环境中学习数学。

  第3章 频数及其分布

  统计学是搜集数据、分析数据,并根据它获得总体信息的科学.本套教材在七年级上册安排了 “数据与图表”,着重介绍了数据的.收集、整理的初步方法;在八年级上册安排了“样本与数据分析初步”,通过对数据集中程度和离散程度的统计量的计算,初步了解了如何对数据的基本状态进行分析.为了进一步分析、处理数据,供决策时参考,有时我们还要了解数据的分布情况,找出新的特征数.“频数及其分布”这一章就是解决了这一问题.考虑到频数、频率、频数直方图、频数折线图与日常生活、自然、社会和科学技术领域的密切联系,《数学课程标准》增加了这块内容的份量.本套教材将这块内容独立设章的目的,一方面可用足够的篇幅来更清楚、更详细阐述,也是为每册循序渐进地学习概率与统计知识所作的精心安排.

  本章知识结构框图如下:

  第4章命题与证明

  本章是实验几何过渡到论证几何的启蒙章节。我们应该认识到学习欧几里得几何对锻炼和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有着其他内容无法代替的作用;然而几何入门难的问题多年来一直存在。对于几何的处理,本套教科书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本章内容处于“实验几何”与“论证几何”的交接点上,它对学生顺利地转入论证几何的学习,有着重要的思维润滑作用,能有效地帮助学生认识到学习论证几何的必要性,继而为下阶段的学习铺平了道路。

  学生在认识几何证明的必要性方面是本节教学的第一个难点与重点。学生已有一年半的实验几何的学习基础,固然对后阶段的学习有很重要的奠基作用,但也有一定的负迁移作用。学生已经习惯于从“量一量” “算一算”及图形运动变换中直接得出图形性质,并有了一定的初级、简单推理时充当理由的使用历史,即基本默认了这些性质。因此,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几何证明的必要性便成为本章的一个难点。掌握证明的一般步骤与格式是本章教学的第二个重点与难点。

  第5章平行四边形

  本章是学习了三角形、几何证明的基础上,开始研究四边形,四边形的学习与三角形有着密切的联系,许多四边形的问题都通过连线转化为两个三角形的问题来解决,且研究的方法有许多类同的地方,所以说四边形是三角形的应用和深化;另外在学了几何证明后,平行四边形内容为证明实例提供了丰富的材料,让学生有机会实践、巩固前面的知识.本章一开始从多边形引入,在知识体系上看也是顺理成章,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办法并不深奥,所隐含化归为三角形的思想却是数学中常用的思想方法,会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兴趣.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利用中心对称变换使平行四边形的许多性质得到合理的解释,用轴对称变换来研究等腰三角形,用中心对称变换来研究平行四边形,用变换的观点来阐述图形的几何性质也是新教材的特点之一.如三角形中位线的定理用中心对称的观点来证明显得合理且简单明了.本章还穿插了逆命题和逆定理的概念,前一章是“命题与证明”,为了避免在一章中集中过多的抽象概念,给学生带来困难,所以把逆命题与逆定理放在本章,既分散了难点,又因为已有一定量知识积累,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

  第6章 特殊平行四边形与梯形

  本章是上一章《平行四边形》的深化且延续,从知识体系上看从旋转变换定义了中心对称图形平行四边形以后,从角的特殊性(直角)、从边的特殊性(等边)得到矩形和菱形;从对图形研究的角度看,推理论证在这一章中得到加强与深化,进一步要求学生能清晰、有条理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做到言之有理、落笔有据.同时通过“合作学习”等形式,让学生自主探索这些基本图形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从而丰富对空间图形的认识和感受.本章的主要内容有矩形、菱形、正方形、梯形的概念、性质和四边形是矩形、菱形、正方形及等腰梯形的条件.有些内容在前两个学段学生已有接触,但还十分肤浅.本章不是对以前知识的简单复习,而是同类知识的螺旋上升.

  特殊平行四边形与梯形的概念与性质是学好本章的关键,也是为学好整个平面几何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是本章的教学重点.与基本图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梯形)的概念、性质及其相互关系随之而来的是几何证明,学生要正确理解证明的本身,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是本章主要的教学难点.

  四、具体教学措施

  1、加强教学“六认真”, 面向全体学生。由于学生在知识、技能方面的发展和兴趣、特长等不尽相同,所以要因材施教。在组织教学时,应从大多数学生的实际出发,并兼顾学习有困难的和学有余力的学生。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特别予以关心,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指导他们改进学习方法。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困难,使他们经过努力,能够达到大纲中规定的基本要求,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通过讲授选学内容和组织课外活动等多种形式,满足他们的学习愿望,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

  2、重视改进教学方法,坚持启发式,反对注入式。教师在课前先布置学生预习,同时要指导学生预习,提出预习要求,并布置与课本内容相关、难度适中的尝试题材由学生课前完成,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梳理新课知识,指出重点和易错点,解答学生预习时遇到的问题,再设计提高题由学生进行尝试,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成功,调动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可激励学生自我编题。努力培养学生发现、得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将实际问题上升为数学模型的能力,注意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3、开展分层教学实验,使不同的学生学到不同的知识,使人人能学到有用的知识,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获得成功感,使优生更优,差生逐渐赶上。

  4、改革作业结构减轻学生负担。将学生按学习能力分成几个层次,分别布置难、中、浅三个层次作业,使每类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提高。

  5、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课外调查,数学建模,野外测量,七巧板游戏,课件演示。使学生乐在其中,乐此不疲。

数学教学计划 篇4

  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法则,会将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

  2.通过把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向学生渗透转化思想,通过运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3.通过揭示法则,渗透事物间普遍联系、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建议

  (一) 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重点是运用法则熟练进行减法运算。解有理数减法的计算题需严格掌握两个步骤:首先将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然后依据有理数加法法则确定所求结果的符号和绝对值.理解法则是难点,突破的关键是转化,变减为加.学习中要注意体会:小学遇到的小数减大数不会减的问题解决了,小数减大数的差是负数,在有理数范围内,减法总可以实施.

  (二)知识结构

  (三)教法建议

  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后强调指出:由于把减数变为它的相反数,从而减法转化为加法.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当引进负数后就可以统一用加法来解决.

  2.不论减数是正数、负数或是零,都符合有理数减法法则.在使用法则时,注意被减数是永不变的.

  3. 因为任何减法运算都可以统一成加法运算,所以我们没有必要再规定几个带有减法的运算律,这样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和记忆.

  4.注意引入负数后,小的数减去大的数就可以进行了,其差可用负数表示。

  教学设计示例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理解掌握法则.

  2.会进行运算.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把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向学生渗透转化思想.

  2.通过有理数减法法则的推导,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运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揭示法则,渗透事物间普遍联系、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四)美育渗透点

  在小学算术里减法不能永远实施,学习了本节课知道减法在有理数范围内可以永远实施,体现了知识体系的完整美.

  二、学法引导

  1.教学方法:教师尽量引导学生分析、归纳总结,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共同参与教学活动.

  2.学生学法:探索新知→归纳结论→练习巩固.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有理数减法法则和运算.

  2.难点:有理数减法法则的推导.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电脑、投影仪、自制胶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提出实际问题,学生积极参与探索新知,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以多种方式讨论解决.

  七、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计算(口答)(1); (2)-3+(-7);

  (3)-10+(+3); (4)+10+(-3).

  2.由实物投影显示课本第42页本章引言中的画面,这是北京冬季里的一天,白天的最高气温是10℃,夜晚的最低气温是-5℃.这一天的最高气温比最低气温高多少?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

  生:10℃比-5℃高15℃.

  师:能不能列出算式计算呢?

  生:10-(-5).

  师:如何计算呢?

  教师总结: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教法说明】1题既复习巩固有理数加法法则,同时为进行有理数减法运算打基础.2题是一个具体实例,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把具体实例抽象成数学问题,从而点明本节课课题—.

  (二)探索新知,讲授新课

  1.师:大家知道10-3=7.谁能把10-3=7这个式子中的性质符号补出来呢?

  生:(+10)-(+3)=+7.

  师:计算:(+10)+(-3)得多少呢?

  生:(+10)+(-3)=+7.

  师:让学生观察两式结果,由此得到

  (+10)-(+3)=+10)+(-3). (1)

  师:通过上述题,同学们观察减法是否可以转化为加法计算呢?

  生:可以.

  师:是如何转化的呢?

  生:减去一个正数(+3),等于加上它的相反数(-3).

  【教法说明】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注重学生的参与意识,充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通过尝试,自己认识减法可以转化为加法计算.

  2.再看一题,计算(-10)-(-3).

  教师启发:要解决这个问题,根据有理数减法的意义,这就是要求一个数使它与(-3)相加会得到-10,那么这个数是谁呢?

  生:-7即:(-7)+(-3)=-10,所以(-10)-(-3)=-7.

  教师给另外一个问题:计算(-10)+(+3).

  生:(-10)+(+3)=-7.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上述两题结果,由此得到:

  (-10)-(-3)=(-10)+(+3). (2)

  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2)式;你能得到什么结论呢?

  生:减去一个负数(-3)等于加上它的相反数(+3).

  教师总结:由(1)、(2)两式可以看出减法运算可以转化成加法运算.

  【教法说明】由于学生刚刚接触有理数减法运算难度较大,为面向全体,通过第二个题给予学生进一步观察比较的机会,学生自己总结、归纳、思考,此时学生的思维活跃,易于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达到能力培养的目标.

  师:通过以上两个题目,请同学们想一想两个有理数相减的法则是什么?

  学生活动:同学们思考,并要求同桌同学相到叙述,互相纠正补充,然后举手回答,其他同学思考准备更正或补充.

  师:出示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板书)

  教师强调法则:(1)减法转化为加法,减数要变成相反数.(2)法则适用于任何两有理数相减.(3)用字母表示一般形式为:.

  【教法说明】结合引入新课中温度计的实例,进一步验证了法则的合理性,同时向学生指出了有理数减法的实际意义.从而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实际,又服务于实际.

  4.例题讲解:

  [出示投影1 (例题1、2)]

  例1 计算(1)(-3)-(-5); (2)0-7;

  例2 计算(1)7.2-(-4.8); (2)()-.

  例1是由学生口述解题过程,教师板书,强调解题的规范性,然后师生共同总结解题步骤:(1)转化,(2)进行加法运算.

  例2两题由两个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做在练习本上,然后师生讲评.

  【教法说明】学生口述解题过程,教师板书做示范,从中培养学生严谨的学风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例1(2)题是0减去一个数,学生在开始学时很容易出错,这里作为例题是为引起学生的重视.例2两题是简单的变式题目,意在说明有理数减法法则不但适用于整数,也适用于分数、小数,即有理数.

  师:组织学生自己编题,学生回答.

  【教法说明】教师与学生以平等身份参与教学,放手让学生自己编拟有理数减法的题目,其目的是让学生巩固怕学知识.这样做,一方面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出题,相互解答,互相纠正,能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意识.同时,教师可以获取学生掌握知识的反馈信息,对于存在的问题及时回授.

  (三)尝试反馈,巩固练习

  师:下面大家一起看一组题.

  [出示投影2 (计算题1、2)]

  1.计算(口答)

  (1)6-9; (2)(+4)-(-7); (3)(-5)-(-8);

  (4)(-4)-9 (5)0-(-5); (6)0-5.

  2.计算

  (1)(-2.5)-5.9; (2)1.9-(-0.6);

  (3)()-; (4)-().

  学生活动:1题找学生口答,2题找四个学生板演,其他同学做在练习本上.

  【教法说明】学生对有理数减法法则已经熟悉,学生在做练习时,要引导学生注意归纳有理数减法规律,而不要只是简单机械地将减法化成加法,为以后逐步省略化成加法的中间步骤做准备.

  用实物投影显示课本第45页的画面.

  3.世界最高峰是珠穆朗玛峰,海拔高度是8848米,陆上最低处是位于亚洲西部的死海湖,湖面海拔高度是-392米,两处高度相差多少?

  生答:8848-(-392)=8848+392=9240.

  所以两地高度相差9240米.

  【教法说明】此题是实际问题,与新课引入中的实际问题前后呼应,贯彻《教学大纲》中规定的“要使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教学问题的训练,逐步形成用数学意识”的要求,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有理数减法,说明数学来源于实际,又用于实际.

  (四)课堂小结

  提问:通过本节课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生答:略.

  师:有理数减法法则是一个转化法则,要求同学们掌握并能应用其计算.对于小学不能解决的2-5这类不够减的问题就不成问题了.也就是说,在有理数范围内,减法总可能实施.

  八、随堂练习

  1.填空题

  (1)3-(-3)=____________; (2)(-11)-2=______________;

  (3)0-(-6)=____________; (4)(-7)-(+8)=____________;

  (5)-12-(-5)=____________; (6)3比5大____________;

  (7)-8比-2小___________; (8)-4-( )=10;

  (9)如果,,则的符号是___________;

  (10)用算式表示: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是8848米,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是-155米,两处高度相差多少米__________.

  2.判断题

  (1)两数相减,差一定小于被减数.( )

  (2)(-2)-(+3)=2+(-3).( )

  (3)零减去一个数等于这个数的相反数.( )

  (4)方程在有理数范围内无解.( )

  (5)若,,,.( )

  九、布置作业

  (一)必做题:课本第83页中2.偶数题,3.偶数题,4.偶数题.

  (二)选做题:课本第84页中5、8.

  十、板书设计

  随堂练习答案.

  1.(1)6; (2)-13; (3)6; (4)-15;

  (5)-7; (6)-2; (7)6; (8)-4;

  (9)+; (10)8848-(-155).

  2.× × √ × √

  作业 答案

  (一)必做题:2.(2)102;(4)-68;(6)-210;(8)92

  3.(2)-0.6;(4)0.2;(6)-1.5;(8)9.11

  4.(2);(4);(6);(8)

  (二)选做题:5.(1)-9;(2)-5;(3)1;(4)12;(5)-2.28;(6)

  8.(1)4;(2)5;(3)7;(4)5

数学教学计划 篇5

  一、教学内容

  本册教学内容:

  (一)数与运算:百分数的应用、比的认识

  (二)空间与图形:圆、图形的变换、观察物体

  (三)统计与概率:统计

  (四)综合应用:数学与体育、生活中的数

  二、教学目标(按照单元顺序)

  第一单元“圆”:

  1.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及圆的对称性,认识到同一个圆中半径、直径、半径和直径的关系,体会圆的本质特征及圆心和半径的作用,会用圆规画圆。

  2.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动手实验、拼摆操作等实践活动,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体会“化曲为直”的思想。

  3.结合欣赏与绘制图案的过程,体会圆在图案设计中的应用,能用圆规设计简单的图案,感受图案的美,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

  4.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图案设计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5.结合具体的情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6.结合圆周率发展历史的阅读,体会人类对数学知识的不断探索过程,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激发民族自豪感,形成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第二单元“百分数的应用”:

  1.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

  2.能利用百分数的有关知识或运用方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三单元“图形的变换”:

  1.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能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2.经历运用平移、旋转或作轴对称图形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结合欣赏和设计美丽的图案,感受图形世界的神奇。

  第四单元“比的认识”:

  1.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及其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2.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3.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第五单元“统计”:

  1.学生通过投球游戏、两城市降水量等实例,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感受复式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能根据需要选择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有效地表示数据。

  3.能读懂简单的复式统计图,根据统计结果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与同伴进行交流。

  第六单元“观察物体”:

  1.学生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并画出草图。

  2.能根据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5个正方体组合),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3.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

  4.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改变,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综合应用:

  即“数学与体育”、“生活中的数”,促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某一生活领域的实际问题。教材还安排了“看图找关系”的专题,使学生体会图能直观、清晰、简捷地刻画关系。同时,还在其他具体内容的学习中,安排了某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活动。学生在从事这些活动中,将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和方法,发展解决问题和运用数学进行思考的能力;感受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的作用;在与同伴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发展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三、教学措施

  1、鼓励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3、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及初步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数学教学计划 篇6

  本学期担任高一(9)(10)两班的数学教学工作,两班学生共有120人,初中的基础参差不齐,但两个班的学生整体水平不高;部分学生学习习惯不好,很多学生不能正确评价自己,这给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为把本学期教学工作做好,制定如下教学工作计划。

  指导思想:

  使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作为未来公民所必要的数学素养,以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具体目标如下。

  1.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了解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它们在后续学习中的作用。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

  2.提高空间想像、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

  3.提高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包括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4.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力求对现实世界中蕴涵的一些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作出判断。

  5.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

  6.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维习惯,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一、教学目标.

  (一)情意目标

  (1)通过分析问题的方法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的兴趣。

  (2)提供生活背景,通过数学建模,让学生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培养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3)在探究函数、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性质,体验获得数学规律的艰辛和乐趣,在分组研究合作学习中学会交流、相互评价,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4)基于情意目标,调控教学流程,坚定学习信念和学习信心。

  (5)还时空给学生、还课堂给学生、还探索和发现权给学生,给予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机会,在发展他们思维能力的同时,发展他们的数学情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和追求数学的科学精神。

  (6)让学生体验发现挫折矛盾顿悟新的发现这一科学发现历程法。

  (二)能力要求

  1、培养学生记忆能力。

  (1)通过定义、命题的总体结构教学,揭示其本质特点和相互关系,培养对数学本质问题的背景事实及具体数据的记忆。

  (3)通过揭示立体集合、函数、数列有关概念、公式和图形的对应关系,培养记忆能力。

  2、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1)通过概率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2)加强对概念、公式、法则的明确性和灵活性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3)通过函数、数列的教学,提高学生是运算过程具有明晰性、合理性、简捷性能力。

  (4)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培养正确、迅速与合理、灵活的运算能力,促使知识间的滲透和迁移。

  (5)利用数形结合,另辟蹊径,提高学生运算能力。

数学教学计划 篇7

  一、班级情况分析

  这个班是这个学期新接手的,原有学生52名。和班主任初步沟通后,得知本班数学老师更换较多,前几任都是刚参加工作的新老师。总体说来,学生学习习惯不是很稳定,学习基础比较薄弱,个别同学的基础较差。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有待考察,学习主动性和合作学习的意识有待培养。

  二、五年级上册教材修订情况介绍

  修订前后教材结构对比

  第一单元 小数乘法

  (一)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

  1、引导学生概括总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例3后增加概括总结法则的活动。

  2、不再安排有关小数乘法的两步运算。

  3、增加运用小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例题。分别是估算和分步计费的实际问题。

  (二)具体编排

  例1:结合具体量,教学小数乘整数,为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提供感性支撑。

  例2:脱离具体量,教学小数乘整数,用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说明将小数乘整数转化为整数乘法的理由,积中小数末尾的“0”可去掉。

  例3:小数乘小数,突出转化的方法,在做一做后引导学生归纳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概括总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例4:小数乘法中的难点问题。

  例5:小数倍,领会 “用小数倍表示两个数量间的关系”比较直观。同时提出验算要求,培养验算习惯。

  例6:根据需要求积的近似数。

  例7: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扩展到小数,结合具体算式说明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例7应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例8: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根据实际问题和数据选择适当的估算策略。

  例9:解决分段计费的实际问题,注重理解题意,渗透函数思想。

  (三)教学建议

  1、重点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方法学习小数乘法。。

  2、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总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3、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单元 位置

  (一)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

  由原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移来,学习在具体的情境中根据行与列这两个因素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和在方格纸上根据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二)具体编排

  例1: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例2: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三)教学建议

  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经历用数对表示位置的学习过程。

  2、适时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和方法,感悟数对与位置的一一对应思想。

  第三单元 小数除法

  (一)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

  1、小数除以整数中不再单独安排例题教学方法的交流和验算,分散到前面的例2和例3中。

  2、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例题调整为:

  例1整数部分够商1,能除尽;

  例2除到被除数的末尾还有余数,添0继续除;

  例3被除数的整数部分不够除。

  3、引导学生概括总结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例5后增加概括总结法则的活动。

  4、增加循环节的认识。

  5、解决问题中不出双归一的类型,数量关系在前面已学,直接在练习中应用。

  (二)具体编排

  例1:整数部分够商1,能除尽。说明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例2:除到被除数的小数末尾还有余数,添0继续除。

  例3:被除数的整数部分不够除1,要商0。提出验算要求。

  例4:一个数除以小数,突出转化思想。

  例5:特殊情况,被除数的位数不够,用0补足。在此基础上概括总结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例6:商的近似数,体会必要性,掌握方法。

  例7:认识循环小数提供感性材料。

  例8:认识循环小数、循环节、写法。认识有限小数、无线小数。

  例9: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例10:根据实际情况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建议

  1、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总结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注意突出重点,攻破难点。

  第四单元 可能性

  (一)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

  内容根据课标要求调整,由原三上移来。

  (二)具体编排

  例1: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例2:能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感受随机现象结果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只作定性描述。

  例3:根据数据推测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进一步感受随机现象结果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不要求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三)教学建议

  1. 在不确定的基础上,通过统计结果体会规律性。

  2. 把握好教学要求。

  综合与实践:掷一掷

  由原三上移来。

  第五单元 用字母表示数

  (一)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

  1. 增加用字母表示常见数量关系的例题,为解决实际问题列方程作准备。

  2. 根据课标要求,明确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3. 解方程和列方程解决问题分开编排。

  (二)具体编排

  1. 用字母表示数

  例1: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a+30),加减关系和代入求值。

  例2: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6x,乘除关系。

  例3: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

  例4: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1200-3x)。

  例5: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3x+4x)。

  解简易方程

  方程的意义。

  等式的性质:给出结论。

  解方程:

  例1: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x+3=9,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含义,检验要求。 例2~例5:利用等式的性质解不同类型的方程。

  实际问题与方程:

  例1:x?b?c的应用。

  例2:ax-b?c的应用。总结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

  例3:ax?ab?c的应用。

  例4:x?bx?c的应用。

  例5:解决问题,ax?bx?c的应用。

  (三)教学建议

  1. 关注由具体到一般的抽象概括过程。

  2. 有意识地渗透数学的思想方法。

  3. 重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注重等量关系的分析,体会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优越性。

  第六单元 多边形的面积

  (一)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

  1. 加强探索过程的引导,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探究中,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转化前后图形的等量关系,推导得出面积公式。

  2. 增加方格纸上不规则图形的面积估算。

  (二)具体编排

  例1: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探究和应用,突出转化的思想。

  例2: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探究和应用。

  例3: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探究和应用。

  例4:组合图形的认识和计算。

  例5:借助方格纸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三)教学建议

数学教学计划 篇8

  寒冷的冬日已经过去,转眼已是温暖的季节。本期我继续教授初一(8)班和(9)班的数学教学工作。新的学期,新的开始,学校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新面貌。为了搞好本期工作,制定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新学期里,本人将积极接受学校分配给自己的各项教育教学任务,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投入工作。遵纪守法,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工作任劳任怨,及时更新教育观念,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保持严谨的工作态度,工作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热爱教育、热爱学校,尽职尽责、教书育人,注意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不敷衍塞责,不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思想。

  二、学情分析:

  8班和9班在素质上差距不大,纪律整体比较差.现在的学情与现实决定了并不是付出十分努力就一定有十分收获。但教师的责任与职业道德时刻提醒我,没有付出一定是没有收获的。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只有付出百倍的努力,苦干加巧干,才能对得起良心,对得起人民群众的期望。

  三、素质教育:

  我注重推行素质教育,坚决把实施素质教育落实在行动上。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格要求,耐心教导,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保护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健康发展。

  导学案是老师讲课的依据,不仅写明教学要求和教学目的,也写清能力训练的内容、要求、目的及教学措施等,不仅体现教学大纲的要求,也保证将大纲要求落实到实处。这样做就能使素质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成为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避免了盲目性,随意性,增强了计划性。在编写教案时注意选择教育的方法和时机,达到既给学生传授知识,又开发学生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结合所学内容,使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也吸取其它方面的营养,开阔他们的视野,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培养实事求是和刻苦学习的科学态度。

  四、教研工作:

  我将积极参加教学研究工作,不断对教法进行探索和研究。谦虚谨慎、尊重同志,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维护其他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关心集体,维护学校荣誉,共创文明校风。对于素质教育的理论,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在平时的教学工作 中努力帮助后进生,采取各种措施使他们得到进步。

  五、出勤:

  在工作中我一定要做到不迟到、不早退,听从领导分配,不挑肥拣瘦讲价钱,平时团结同志,尊老爱幼,做到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作为一名教师,我一定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以教师八条师德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工作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决不应付了事,得过且过,以工作事业为重,把个人私心杂念置之度外,按时完成领导交给的各项任务。

  六、本期数学的能力要求

  1、基本技能:能够按照一定的程序与骤进行运算、作图或画图,进行简单的推理。

  2、逻辑思维能力:会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会用归纳、演绎和类比进行推理;会准确地阐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3、运算能力:不仅会根据法则、公式等正确地进行运算,而且理解运算的'算理,能够根据题目条件寻求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

  4、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解决实际问题,是指解决带有实际意义的和相关学科中的数学问题,以及解决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形成用数学的意识。

  七、教学常规:

  我将积极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各个侧面探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因素。我将积极学习,翻阅有关资料,对教育理论、目标教学、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等进行再认识,提高用理论来指导实践的能力。积极实行目标教学,根据教材和学情确定每节课的重难点。平时备好课,上好课,向40分钟要质量。坚持周前备课,努力做到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具,备教法学法。从知识能力两方面精心设计教案,并积极地使用各种电教器材,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坚决杜绝课堂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在课堂教学方面我力争课堂解决问题,在教学中抓关键,突重点,排疑点,讲求教法,渗透学法,既教书更育人,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八、学期工作目标:

  通过本期教学,使学生形成一定的数学素质,能自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形成扎实的数学基本功,为今后继续学习数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一批数学尖子,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不及格人数较少。形成良好学风。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德、智、体各方面全面发展。

《【精华】数学教学计划集锦八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数学教学计划】相关文章:

数学教学计划11-07

数学教学计划11-09

数学教学计划09-04

数学教学计划06-16

数学教学计划06-13

数学开学教学计划06-02

小学数学教学计划10-01

初中数学教学计划06-11

浙教版数学教学计划11-06

(必备)数学教学计划01-27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精华】数学教学计划集锦八篇

  时间真是转瞬即逝,我们的教学工作又将在忙碌中充实着,在喜悦中收获着,这也意味着,又要准备开始写教学计划了。那么教学计划怎么写才能体现你的真正价值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数学教学计划8篇,欢迎大家分享。

数学教学计划 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能把稍复杂的分数和百分数应用题的有关知识系统化。

  2、数学思考:能牢固掌握分数和百分数应用题的基本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

  3、解决问题:能够灵活地运用这些知识正确解答稍复杂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提高学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认真审题和学会联系实际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具准备:

  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二、复习梳理,再现知识。

  1、复习一类应用题。

  (1)复习巩固。

  屏幕出示两条信息,生根据这两条信息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

  水彩画50幅;蜡笔画80幅。

  (2)合作交流。

  在小组中相互说说解题时是怎样想的。

  (3)讨论梳理。

  比较归纳各题的相同点。

  板书:找出单位”

  2、复习二、三类应用题。

  (1)复习巩固。

  屏幕出示如下信息:

  A、蜡笔画有80幅 B、水彩画有50幅

  35

  C、水彩画比蜡笔画少—

  88

  让学生从以上信息中任选两条,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

  (2)交流探讨。

  屏幕出示四种情况。(略)

  (3)总结梳理。

  以上各题的解题思路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弄清以哪个数量作为单位”;再分析数量间的关系;选择适当的.方法解答。(后两条板书)

  (4)类推延伸。

  教师点拨:如果把以上几道应用题分率句中的分数改为百分数,你会做吗?这说明什么?

  小结:在一般情况下,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应先找出分率句中的单位”,再分析数量间的关系,然后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算术或方程来解答。

  三、加强联系,综合应用。

  1、迁移方法,完成练习卷上的第1题练习。

  (1)生独立思考解答,后集体订正。

  (2)师小结。

  2、出示”的第1题。

  (1)生独立思考解答,再指名说说解题思路。

  (2)师点拨:废品率、合格率之间的关系。

  四、巩固练习。

  1、做练习纸上的第2、3、4题。

  2、讲评。

  五、总结归纳。

  1、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指导看书P111的例4,并补充完整。

  六、布置作业。

  练习二十二的第1、2、3、4题。

  板书设计

  1、找出单位”;

  2、分析数量间的关系;

  3、 选择适当的方法解答。

  《分数应用题的整理和复习》

  教学设计说明

  复习课是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某一阶段,以巩固、梳理已学知识、技能,促进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主要任务的一种课型。它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课型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如何把复习课上得轻松愉快又富有实效呢?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中提倡”的学习方式。同样,要上好数学复习课,也应该切实转变复习方式,突出自主性、针对性、系统性,才能全面提高复习效率。现结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四单元《分数应用题的整理和复习》的教学谈谈具体做法。

数学教学计划 篇2

  一、指导思想

  通过数学课的教学,使学生切实学好从事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现代化科学技术所必需的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努力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八年级三班四班的数学教学工作,两个班共有109人,从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来看,两班数学基础一般,而且已经开始出现两极分化现象,一部分学生解题作答比较粗心,不能很好的发挥自己的水平,因此要在本期获得理想成绩,老师和学生都要付出努力,查漏补缺,充分发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作用,注重方法,培养能力。

  三、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认识三角形,掌握三角形中各种线段及外角相关知识,进而对多边形的相关知识进行理解掌握;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轴对称及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掌握整式的乘除运算、乘法公式和因式分解。进一步提高必要的运算技能和作图技能,提高应用数学语言的应用能力,通过一次函数的学习初步建立数形结合的思维模式。

  过程方法目标:掌握提取实际问题中的数学信息的能力,并用有关的代数和几何知识表达数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初步建立数形结合的思维模式,学会观察、分析、归纳、总结几何图形的内在特点,学会使用数学语言表示数学关系。

  态度情感目标:通过对数学知识的探究,进一步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明确学习数学的意义,并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体会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数学学习是一个充满观察、实践、探究、归纳、类比、推理和创造性的过程。养成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相结合的良好思维品质。

  四、教材分析

  第十一章 三角形

  本章主要学习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角及多边形的内角和等内容。

  本章重点:三角形有关线段、角及多边形的内角和的性质与应用。

  本章难点:正确理解三角形的高、中线及角平分线的性质并能作图,及三角形内角和的证明与多边形内角和的探究。

  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

  本章主要学习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方法,学习应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方式。

  教学重点:全等三角形性质与判定方法及其应用;掌握综合法证明的格式。

  教学难点:领会证明的分析思路、学会运用综合法证明的格式。

  第十三章 轴对称

  本章主要学习轴对称及其基本性质,同时利用轴对称变换,探究等腰三角形和正三角形的性质。

  教学重点:轴对称的性质与应用,等腰三角形、正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教学难点:轴对称性质的应用。

  第十四章 整式的乘法和因式分解

  本章主要学习整式的乘除运算和乘法公式,学习对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

  教学重点:整式的乘除运算以及因式分解。

  教学难点:对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及其思路。

  第十五章 分式

  本章主要学习分式及其基本性质,分式的约分、通分,分式的基本运算,分式方程的概念及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

  教学重点:运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和通分;分式的基本运算;解分式方程。教学难点:分式的约分和通分;分式的'混合运算;解分式方程及分式方程的实际应用。

  五、教学方法:

  本学期针对不同的情况,根据学生的掌握的情况及教材的地位与作用采用比较灵活的教学方法,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以激起学生的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自学能力为主,主要有:

  1、学生猜想与学生动手操作相结合。

  2、学生独立思考与教师指导相结合。

  3、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4、面向全体学生与照顾个别相结合。

  5、组织练习与成绩考查相结合。

  六、教学措施:

  1.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让学生学会认真学习。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数学课外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构建,营造民主、和谐、平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享发现快乐的高效的学习课堂,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享受学习。引导学生写复习提纲,使知识来源于学生的构造。

  4.引导学生积极归纳解题规律,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处于一种思如泉涌的状态。

  5.搞好单元测试及试卷分析,针对试卷中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行之有效的补救措施,切实解决学生数学学习中存在的困惑。

  上文为大家整理的初二数学上册全年教学计划,大家仔细阅读了吗?祝大家生活愉快。

数学教学计划 篇3

  一、指导思想

  以《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 、进行计算、推理 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 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造 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 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 容要有利 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 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 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 有个性的过程。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 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 产生了重大的影 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 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 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 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二、学生情况分析

  对八年级上册学生的学习情况与期末测试成绩分析,可以看出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平行线、特殊三角形、直棱柱等几何知识,并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表达能力;学会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初步形成了用函数的眼光、概率统计的角度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在学习习惯方面,部分学生的不良习惯得到了纠正,良好的习惯要得到巩固,如独立思考,认真进行总结,及时改正作业等,都应得到强化;在学习兴趣方面,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较高,但仍有部分学生对数学信心不足,因此开学初要给学生树信心,刚开始起点宜低,讲解宜慢,结合学生实际,宜继续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进行数学教学,使学生适应八年级下册的数学学习。

  三、教材内容分析

  第1章 二次根式

  本章的主要内容有二次根式,二次根式的性质,二次根式的运算(根号内不含字母、不含分母有理化)。二次根式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平方根、立方根等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对七年级上册“实数”“代数式”等内容的延伸和补充。二次根式的运算以整式的运算为基础,在进行二次根式的有关运算时,所使用的运算法则与整式、分式的相关法则类似;在进行二次根式的加减时,所采用的方法与合并同类项类似;在进行二次根式的乘除时,所使用的法则和公式与整式的乘法运算法则及乘法公式类似。这些都说明了前后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第2章 一元二次方程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和应用,课本首先引入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从实数的性质,将分解成为两个一次因式相乘积为零的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入手,介绍了利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体现了数学的转化思想。接着课本首先从数的开平方的知识出发,直接讲开平方法,然后依次介绍了配方法和公式法。在讲述公式法的同时,课本特别给出了利用计算器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示例,以揭示技术发展给数学学习带来的影响,这也是一种新的尝试。同时,以建立数学模型为主要着力点介绍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并在例题的设置上充分考虑了图表、立体图形、物体运动和经济活动中的问题背景,力图使学生在现实的环境中学习数学。

  第3章 频数及其分布

  统计学是搜集数据、分析数据,并根据它获得总体信息的科学.本套教材在七年级上册安排了 “数据与图表”,着重介绍了数据的.收集、整理的初步方法;在八年级上册安排了“样本与数据分析初步”,通过对数据集中程度和离散程度的统计量的计算,初步了解了如何对数据的基本状态进行分析.为了进一步分析、处理数据,供决策时参考,有时我们还要了解数据的分布情况,找出新的特征数.“频数及其分布”这一章就是解决了这一问题.考虑到频数、频率、频数直方图、频数折线图与日常生活、自然、社会和科学技术领域的密切联系,《数学课程标准》增加了这块内容的份量.本套教材将这块内容独立设章的目的,一方面可用足够的篇幅来更清楚、更详细阐述,也是为每册循序渐进地学习概率与统计知识所作的精心安排.

  本章知识结构框图如下:

  第4章命题与证明

  本章是实验几何过渡到论证几何的启蒙章节。我们应该认识到学习欧几里得几何对锻炼和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有着其他内容无法代替的作用;然而几何入门难的问题多年来一直存在。对于几何的处理,本套教科书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本章内容处于“实验几何”与“论证几何”的交接点上,它对学生顺利地转入论证几何的学习,有着重要的思维润滑作用,能有效地帮助学生认识到学习论证几何的必要性,继而为下阶段的学习铺平了道路。

  学生在认识几何证明的必要性方面是本节教学的第一个难点与重点。学生已有一年半的实验几何的学习基础,固然对后阶段的学习有很重要的奠基作用,但也有一定的负迁移作用。学生已经习惯于从“量一量” “算一算”及图形运动变换中直接得出图形性质,并有了一定的初级、简单推理时充当理由的使用历史,即基本默认了这些性质。因此,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几何证明的必要性便成为本章的一个难点。掌握证明的一般步骤与格式是本章教学的第二个重点与难点。

  第5章平行四边形

  本章是学习了三角形、几何证明的基础上,开始研究四边形,四边形的学习与三角形有着密切的联系,许多四边形的问题都通过连线转化为两个三角形的问题来解决,且研究的方法有许多类同的地方,所以说四边形是三角形的应用和深化;另外在学了几何证明后,平行四边形内容为证明实例提供了丰富的材料,让学生有机会实践、巩固前面的知识.本章一开始从多边形引入,在知识体系上看也是顺理成章,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办法并不深奥,所隐含化归为三角形的思想却是数学中常用的思想方法,会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兴趣.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利用中心对称变换使平行四边形的许多性质得到合理的解释,用轴对称变换来研究等腰三角形,用中心对称变换来研究平行四边形,用变换的观点来阐述图形的几何性质也是新教材的特点之一.如三角形中位线的定理用中心对称的观点来证明显得合理且简单明了.本章还穿插了逆命题和逆定理的概念,前一章是“命题与证明”,为了避免在一章中集中过多的抽象概念,给学生带来困难,所以把逆命题与逆定理放在本章,既分散了难点,又因为已有一定量知识积累,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

  第6章 特殊平行四边形与梯形

  本章是上一章《平行四边形》的深化且延续,从知识体系上看从旋转变换定义了中心对称图形平行四边形以后,从角的特殊性(直角)、从边的特殊性(等边)得到矩形和菱形;从对图形研究的角度看,推理论证在这一章中得到加强与深化,进一步要求学生能清晰、有条理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做到言之有理、落笔有据.同时通过“合作学习”等形式,让学生自主探索这些基本图形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从而丰富对空间图形的认识和感受.本章的主要内容有矩形、菱形、正方形、梯形的概念、性质和四边形是矩形、菱形、正方形及等腰梯形的条件.有些内容在前两个学段学生已有接触,但还十分肤浅.本章不是对以前知识的简单复习,而是同类知识的螺旋上升.

  特殊平行四边形与梯形的概念与性质是学好本章的关键,也是为学好整个平面几何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是本章的教学重点.与基本图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梯形)的概念、性质及其相互关系随之而来的是几何证明,学生要正确理解证明的本身,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是本章主要的教学难点.

  四、具体教学措施

  1、加强教学“六认真”, 面向全体学生。由于学生在知识、技能方面的发展和兴趣、特长等不尽相同,所以要因材施教。在组织教学时,应从大多数学生的实际出发,并兼顾学习有困难的和学有余力的学生。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特别予以关心,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指导他们改进学习方法。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困难,使他们经过努力,能够达到大纲中规定的基本要求,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通过讲授选学内容和组织课外活动等多种形式,满足他们的学习愿望,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

  2、重视改进教学方法,坚持启发式,反对注入式。教师在课前先布置学生预习,同时要指导学生预习,提出预习要求,并布置与课本内容相关、难度适中的尝试题材由学生课前完成,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梳理新课知识,指出重点和易错点,解答学生预习时遇到的问题,再设计提高题由学生进行尝试,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成功,调动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可激励学生自我编题。努力培养学生发现、得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将实际问题上升为数学模型的能力,注意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3、开展分层教学实验,使不同的学生学到不同的知识,使人人能学到有用的知识,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获得成功感,使优生更优,差生逐渐赶上。

  4、改革作业结构减轻学生负担。将学生按学习能力分成几个层次,分别布置难、中、浅三个层次作业,使每类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提高。

  5、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课外调查,数学建模,野外测量,七巧板游戏,课件演示。使学生乐在其中,乐此不疲。

数学教学计划 篇4

  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法则,会将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

  2.通过把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向学生渗透转化思想,通过运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3.通过揭示法则,渗透事物间普遍联系、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建议

  (一) 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重点是运用法则熟练进行减法运算。解有理数减法的计算题需严格掌握两个步骤:首先将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然后依据有理数加法法则确定所求结果的符号和绝对值.理解法则是难点,突破的关键是转化,变减为加.学习中要注意体会:小学遇到的小数减大数不会减的问题解决了,小数减大数的差是负数,在有理数范围内,减法总可以实施.

  (二)知识结构

  (三)教法建议

  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后强调指出:由于把减数变为它的相反数,从而减法转化为加法.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当引进负数后就可以统一用加法来解决.

  2.不论减数是正数、负数或是零,都符合有理数减法法则.在使用法则时,注意被减数是永不变的.

  3. 因为任何减法运算都可以统一成加法运算,所以我们没有必要再规定几个带有减法的运算律,这样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和记忆.

  4.注意引入负数后,小的数减去大的数就可以进行了,其差可用负数表示。

  教学设计示例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理解掌握法则.

  2.会进行运算.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把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向学生渗透转化思想.

  2.通过有理数减法法则的推导,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运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揭示法则,渗透事物间普遍联系、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四)美育渗透点

  在小学算术里减法不能永远实施,学习了本节课知道减法在有理数范围内可以永远实施,体现了知识体系的完整美.

  二、学法引导

  1.教学方法:教师尽量引导学生分析、归纳总结,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共同参与教学活动.

  2.学生学法:探索新知→归纳结论→练习巩固.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有理数减法法则和运算.

  2.难点:有理数减法法则的推导.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电脑、投影仪、自制胶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提出实际问题,学生积极参与探索新知,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以多种方式讨论解决.

  七、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计算(口答)(1); (2)-3+(-7);

  (3)-10+(+3); (4)+10+(-3).

  2.由实物投影显示课本第42页本章引言中的画面,这是北京冬季里的一天,白天的最高气温是10℃,夜晚的最低气温是-5℃.这一天的最高气温比最低气温高多少?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

  生:10℃比-5℃高15℃.

  师:能不能列出算式计算呢?

  生:10-(-5).

  师:如何计算呢?

  教师总结: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教法说明】1题既复习巩固有理数加法法则,同时为进行有理数减法运算打基础.2题是一个具体实例,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把具体实例抽象成数学问题,从而点明本节课课题—.

  (二)探索新知,讲授新课

  1.师:大家知道10-3=7.谁能把10-3=7这个式子中的性质符号补出来呢?

  生:(+10)-(+3)=+7.

  师:计算:(+10)+(-3)得多少呢?

  生:(+10)+(-3)=+7.

  师:让学生观察两式结果,由此得到

  (+10)-(+3)=+10)+(-3). (1)

  师:通过上述题,同学们观察减法是否可以转化为加法计算呢?

  生:可以.

  师:是如何转化的呢?

  生:减去一个正数(+3),等于加上它的相反数(-3).

  【教法说明】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注重学生的参与意识,充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通过尝试,自己认识减法可以转化为加法计算.

  2.再看一题,计算(-10)-(-3).

  教师启发:要解决这个问题,根据有理数减法的意义,这就是要求一个数使它与(-3)相加会得到-10,那么这个数是谁呢?

  生:-7即:(-7)+(-3)=-10,所以(-10)-(-3)=-7.

  教师给另外一个问题:计算(-10)+(+3).

  生:(-10)+(+3)=-7.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上述两题结果,由此得到:

  (-10)-(-3)=(-10)+(+3). (2)

  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2)式;你能得到什么结论呢?

  生:减去一个负数(-3)等于加上它的相反数(+3).

  教师总结:由(1)、(2)两式可以看出减法运算可以转化成加法运算.

  【教法说明】由于学生刚刚接触有理数减法运算难度较大,为面向全体,通过第二个题给予学生进一步观察比较的机会,学生自己总结、归纳、思考,此时学生的思维活跃,易于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达到能力培养的目标.

  师:通过以上两个题目,请同学们想一想两个有理数相减的法则是什么?

  学生活动:同学们思考,并要求同桌同学相到叙述,互相纠正补充,然后举手回答,其他同学思考准备更正或补充.

  师:出示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板书)

  教师强调法则:(1)减法转化为加法,减数要变成相反数.(2)法则适用于任何两有理数相减.(3)用字母表示一般形式为:.

  【教法说明】结合引入新课中温度计的实例,进一步验证了法则的合理性,同时向学生指出了有理数减法的实际意义.从而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实际,又服务于实际.

  4.例题讲解:

  [出示投影1 (例题1、2)]

  例1 计算(1)(-3)-(-5); (2)0-7;

  例2 计算(1)7.2-(-4.8); (2)()-.

  例1是由学生口述解题过程,教师板书,强调解题的规范性,然后师生共同总结解题步骤:(1)转化,(2)进行加法运算.

  例2两题由两个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做在练习本上,然后师生讲评.

  【教法说明】学生口述解题过程,教师板书做示范,从中培养学生严谨的学风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例1(2)题是0减去一个数,学生在开始学时很容易出错,这里作为例题是为引起学生的重视.例2两题是简单的变式题目,意在说明有理数减法法则不但适用于整数,也适用于分数、小数,即有理数.

  师:组织学生自己编题,学生回答.

  【教法说明】教师与学生以平等身份参与教学,放手让学生自己编拟有理数减法的题目,其目的是让学生巩固怕学知识.这样做,一方面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出题,相互解答,互相纠正,能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意识.同时,教师可以获取学生掌握知识的反馈信息,对于存在的问题及时回授.

  (三)尝试反馈,巩固练习

  师:下面大家一起看一组题.

  [出示投影2 (计算题1、2)]

  1.计算(口答)

  (1)6-9; (2)(+4)-(-7); (3)(-5)-(-8);

  (4)(-4)-9 (5)0-(-5); (6)0-5.

  2.计算

  (1)(-2.5)-5.9; (2)1.9-(-0.6);

  (3)()-; (4)-().

  学生活动:1题找学生口答,2题找四个学生板演,其他同学做在练习本上.

  【教法说明】学生对有理数减法法则已经熟悉,学生在做练习时,要引导学生注意归纳有理数减法规律,而不要只是简单机械地将减法化成加法,为以后逐步省略化成加法的中间步骤做准备.

  用实物投影显示课本第45页的画面.

  3.世界最高峰是珠穆朗玛峰,海拔高度是8848米,陆上最低处是位于亚洲西部的死海湖,湖面海拔高度是-392米,两处高度相差多少?

  生答:8848-(-392)=8848+392=9240.

  所以两地高度相差9240米.

  【教法说明】此题是实际问题,与新课引入中的实际问题前后呼应,贯彻《教学大纲》中规定的“要使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教学问题的训练,逐步形成用数学意识”的要求,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有理数减法,说明数学来源于实际,又用于实际.

  (四)课堂小结

  提问:通过本节课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生答:略.

  师:有理数减法法则是一个转化法则,要求同学们掌握并能应用其计算.对于小学不能解决的2-5这类不够减的问题就不成问题了.也就是说,在有理数范围内,减法总可能实施.

  八、随堂练习

  1.填空题

  (1)3-(-3)=____________; (2)(-11)-2=______________;

  (3)0-(-6)=____________; (4)(-7)-(+8)=____________;

  (5)-12-(-5)=____________; (6)3比5大____________;

  (7)-8比-2小___________; (8)-4-( )=10;

  (9)如果,,则的符号是___________;

  (10)用算式表示: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是8848米,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是-155米,两处高度相差多少米__________.

  2.判断题

  (1)两数相减,差一定小于被减数.( )

  (2)(-2)-(+3)=2+(-3).( )

  (3)零减去一个数等于这个数的相反数.( )

  (4)方程在有理数范围内无解.( )

  (5)若,,,.( )

  九、布置作业

  (一)必做题:课本第83页中2.偶数题,3.偶数题,4.偶数题.

  (二)选做题:课本第84页中5、8.

  十、板书设计

  随堂练习答案.

  1.(1)6; (2)-13; (3)6; (4)-15;

  (5)-7; (6)-2; (7)6; (8)-4;

  (9)+; (10)8848-(-155).

  2.× × √ × √

  作业 答案

  (一)必做题:2.(2)102;(4)-68;(6)-210;(8)92

  3.(2)-0.6;(4)0.2;(6)-1.5;(8)9.11

  4.(2);(4);(6);(8)

  (二)选做题:5.(1)-9;(2)-5;(3)1;(4)12;(5)-2.28;(6)

  8.(1)4;(2)5;(3)7;(4)5

数学教学计划 篇5

  一、教学内容

  本册教学内容:

  (一)数与运算:百分数的应用、比的认识

  (二)空间与图形:圆、图形的变换、观察物体

  (三)统计与概率:统计

  (四)综合应用:数学与体育、生活中的数

  二、教学目标(按照单元顺序)

  第一单元“圆”:

  1.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及圆的对称性,认识到同一个圆中半径、直径、半径和直径的关系,体会圆的本质特征及圆心和半径的作用,会用圆规画圆。

  2.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动手实验、拼摆操作等实践活动,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体会“化曲为直”的思想。

  3.结合欣赏与绘制图案的过程,体会圆在图案设计中的应用,能用圆规设计简单的图案,感受图案的美,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

  4.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图案设计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5.结合具体的情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6.结合圆周率发展历史的阅读,体会人类对数学知识的不断探索过程,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激发民族自豪感,形成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第二单元“百分数的应用”:

  1.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

  2.能利用百分数的有关知识或运用方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三单元“图形的变换”:

  1.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能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2.经历运用平移、旋转或作轴对称图形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结合欣赏和设计美丽的图案,感受图形世界的神奇。

  第四单元“比的认识”:

  1.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及其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2.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3.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第五单元“统计”:

  1.学生通过投球游戏、两城市降水量等实例,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感受复式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能根据需要选择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有效地表示数据。

  3.能读懂简单的复式统计图,根据统计结果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与同伴进行交流。

  第六单元“观察物体”:

  1.学生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并画出草图。

  2.能根据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5个正方体组合),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3.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

  4.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改变,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综合应用:

  即“数学与体育”、“生活中的数”,促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某一生活领域的实际问题。教材还安排了“看图找关系”的专题,使学生体会图能直观、清晰、简捷地刻画关系。同时,还在其他具体内容的学习中,安排了某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活动。学生在从事这些活动中,将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和方法,发展解决问题和运用数学进行思考的能力;感受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的作用;在与同伴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发展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三、教学措施

  1、鼓励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3、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及初步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数学教学计划 篇6

  本学期担任高一(9)(10)两班的数学教学工作,两班学生共有120人,初中的基础参差不齐,但两个班的学生整体水平不高;部分学生学习习惯不好,很多学生不能正确评价自己,这给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为把本学期教学工作做好,制定如下教学工作计划。

  指导思想:

  使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作为未来公民所必要的数学素养,以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具体目标如下。

  1.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了解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它们在后续学习中的作用。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

  2.提高空间想像、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

  3.提高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包括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4.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力求对现实世界中蕴涵的一些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作出判断。

  5.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

  6.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维习惯,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一、教学目标.

  (一)情意目标

  (1)通过分析问题的方法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的兴趣。

  (2)提供生活背景,通过数学建模,让学生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培养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3)在探究函数、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性质,体验获得数学规律的艰辛和乐趣,在分组研究合作学习中学会交流、相互评价,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4)基于情意目标,调控教学流程,坚定学习信念和学习信心。

  (5)还时空给学生、还课堂给学生、还探索和发现权给学生,给予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机会,在发展他们思维能力的同时,发展他们的数学情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和追求数学的科学精神。

  (6)让学生体验发现挫折矛盾顿悟新的发现这一科学发现历程法。

  (二)能力要求

  1、培养学生记忆能力。

  (1)通过定义、命题的总体结构教学,揭示其本质特点和相互关系,培养对数学本质问题的背景事实及具体数据的记忆。

  (3)通过揭示立体集合、函数、数列有关概念、公式和图形的对应关系,培养记忆能力。

  2、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1)通过概率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2)加强对概念、公式、法则的明确性和灵活性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3)通过函数、数列的教学,提高学生是运算过程具有明晰性、合理性、简捷性能力。

  (4)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培养正确、迅速与合理、灵活的运算能力,促使知识间的滲透和迁移。

  (5)利用数形结合,另辟蹊径,提高学生运算能力。

数学教学计划 篇7

  一、班级情况分析

  这个班是这个学期新接手的,原有学生52名。和班主任初步沟通后,得知本班数学老师更换较多,前几任都是刚参加工作的新老师。总体说来,学生学习习惯不是很稳定,学习基础比较薄弱,个别同学的基础较差。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有待考察,学习主动性和合作学习的意识有待培养。

  二、五年级上册教材修订情况介绍

  修订前后教材结构对比

  第一单元 小数乘法

  (一)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

  1、引导学生概括总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例3后增加概括总结法则的活动。

  2、不再安排有关小数乘法的两步运算。

  3、增加运用小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例题。分别是估算和分步计费的实际问题。

  (二)具体编排

  例1:结合具体量,教学小数乘整数,为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提供感性支撑。

  例2:脱离具体量,教学小数乘整数,用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说明将小数乘整数转化为整数乘法的理由,积中小数末尾的“0”可去掉。

  例3:小数乘小数,突出转化的方法,在做一做后引导学生归纳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概括总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例4:小数乘法中的难点问题。

  例5:小数倍,领会 “用小数倍表示两个数量间的关系”比较直观。同时提出验算要求,培养验算习惯。

  例6:根据需要求积的近似数。

  例7: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扩展到小数,结合具体算式说明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例7应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例8: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根据实际问题和数据选择适当的估算策略。

  例9:解决分段计费的实际问题,注重理解题意,渗透函数思想。

  (三)教学建议

  1、重点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方法学习小数乘法。。

  2、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总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3、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单元 位置

  (一)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

  由原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移来,学习在具体的情境中根据行与列这两个因素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和在方格纸上根据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二)具体编排

  例1: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例2: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三)教学建议

  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经历用数对表示位置的学习过程。

  2、适时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和方法,感悟数对与位置的一一对应思想。

  第三单元 小数除法

  (一)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

  1、小数除以整数中不再单独安排例题教学方法的交流和验算,分散到前面的例2和例3中。

  2、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例题调整为:

  例1整数部分够商1,能除尽;

  例2除到被除数的末尾还有余数,添0继续除;

  例3被除数的整数部分不够除。

  3、引导学生概括总结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例5后增加概括总结法则的活动。

  4、增加循环节的认识。

  5、解决问题中不出双归一的类型,数量关系在前面已学,直接在练习中应用。

  (二)具体编排

  例1:整数部分够商1,能除尽。说明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例2:除到被除数的小数末尾还有余数,添0继续除。

  例3:被除数的整数部分不够除1,要商0。提出验算要求。

  例4:一个数除以小数,突出转化思想。

  例5:特殊情况,被除数的位数不够,用0补足。在此基础上概括总结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例6:商的近似数,体会必要性,掌握方法。

  例7:认识循环小数提供感性材料。

  例8:认识循环小数、循环节、写法。认识有限小数、无线小数。

  例9: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例10:根据实际情况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建议

  1、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总结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注意突出重点,攻破难点。

  第四单元 可能性

  (一)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

  内容根据课标要求调整,由原三上移来。

  (二)具体编排

  例1: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例2:能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感受随机现象结果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只作定性描述。

  例3:根据数据推测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进一步感受随机现象结果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不要求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三)教学建议

  1. 在不确定的基础上,通过统计结果体会规律性。

  2. 把握好教学要求。

  综合与实践:掷一掷

  由原三上移来。

  第五单元 用字母表示数

  (一)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

  1. 增加用字母表示常见数量关系的例题,为解决实际问题列方程作准备。

  2. 根据课标要求,明确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3. 解方程和列方程解决问题分开编排。

  (二)具体编排

  1. 用字母表示数

  例1: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a+30),加减关系和代入求值。

  例2: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6x,乘除关系。

  例3: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

  例4: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1200-3x)。

  例5: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3x+4x)。

  解简易方程

  方程的意义。

  等式的性质:给出结论。

  解方程:

  例1: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x+3=9,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含义,检验要求。 例2~例5:利用等式的性质解不同类型的方程。

  实际问题与方程:

  例1:x?b?c的应用。

  例2:ax-b?c的应用。总结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

  例3:ax?ab?c的应用。

  例4:x?bx?c的应用。

  例5:解决问题,ax?bx?c的应用。

  (三)教学建议

  1. 关注由具体到一般的抽象概括过程。

  2. 有意识地渗透数学的思想方法。

  3. 重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注重等量关系的分析,体会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优越性。

  第六单元 多边形的面积

  (一)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

  1. 加强探索过程的引导,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探究中,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转化前后图形的等量关系,推导得出面积公式。

  2. 增加方格纸上不规则图形的面积估算。

  (二)具体编排

  例1: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探究和应用,突出转化的思想。

  例2: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探究和应用。

  例3: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探究和应用。

  例4:组合图形的认识和计算。

  例5:借助方格纸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三)教学建议

数学教学计划 篇8

  寒冷的冬日已经过去,转眼已是温暖的季节。本期我继续教授初一(8)班和(9)班的数学教学工作。新的学期,新的开始,学校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新面貌。为了搞好本期工作,制定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新学期里,本人将积极接受学校分配给自己的各项教育教学任务,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投入工作。遵纪守法,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工作任劳任怨,及时更新教育观念,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保持严谨的工作态度,工作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热爱教育、热爱学校,尽职尽责、教书育人,注意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不敷衍塞责,不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思想。

  二、学情分析:

  8班和9班在素质上差距不大,纪律整体比较差.现在的学情与现实决定了并不是付出十分努力就一定有十分收获。但教师的责任与职业道德时刻提醒我,没有付出一定是没有收获的。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只有付出百倍的努力,苦干加巧干,才能对得起良心,对得起人民群众的期望。

  三、素质教育:

  我注重推行素质教育,坚决把实施素质教育落实在行动上。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格要求,耐心教导,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保护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健康发展。

  导学案是老师讲课的依据,不仅写明教学要求和教学目的,也写清能力训练的内容、要求、目的及教学措施等,不仅体现教学大纲的要求,也保证将大纲要求落实到实处。这样做就能使素质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成为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避免了盲目性,随意性,增强了计划性。在编写教案时注意选择教育的方法和时机,达到既给学生传授知识,又开发学生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结合所学内容,使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也吸取其它方面的营养,开阔他们的视野,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培养实事求是和刻苦学习的科学态度。

  四、教研工作:

  我将积极参加教学研究工作,不断对教法进行探索和研究。谦虚谨慎、尊重同志,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维护其他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关心集体,维护学校荣誉,共创文明校风。对于素质教育的理论,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在平时的教学工作 中努力帮助后进生,采取各种措施使他们得到进步。

  五、出勤:

  在工作中我一定要做到不迟到、不早退,听从领导分配,不挑肥拣瘦讲价钱,平时团结同志,尊老爱幼,做到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作为一名教师,我一定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以教师八条师德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工作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决不应付了事,得过且过,以工作事业为重,把个人私心杂念置之度外,按时完成领导交给的各项任务。

  六、本期数学的能力要求

  1、基本技能:能够按照一定的程序与骤进行运算、作图或画图,进行简单的推理。

  2、逻辑思维能力:会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会用归纳、演绎和类比进行推理;会准确地阐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3、运算能力:不仅会根据法则、公式等正确地进行运算,而且理解运算的'算理,能够根据题目条件寻求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

  4、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解决实际问题,是指解决带有实际意义的和相关学科中的数学问题,以及解决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形成用数学的意识。

  七、教学常规:

  我将积极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各个侧面探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因素。我将积极学习,翻阅有关资料,对教育理论、目标教学、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等进行再认识,提高用理论来指导实践的能力。积极实行目标教学,根据教材和学情确定每节课的重难点。平时备好课,上好课,向40分钟要质量。坚持周前备课,努力做到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具,备教法学法。从知识能力两方面精心设计教案,并积极地使用各种电教器材,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坚决杜绝课堂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在课堂教学方面我力争课堂解决问题,在教学中抓关键,突重点,排疑点,讲求教法,渗透学法,既教书更育人,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八、学期工作目标:

  通过本期教学,使学生形成一定的数学素质,能自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形成扎实的数学基本功,为今后继续学习数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一批数学尖子,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不及格人数较少。形成良好学风。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德、智、体各方面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