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学期化学教学计划范文汇编7篇
时光在流逝,从不停歇,我们又将学习新的知识,有新的感受,该好好计划一下接下来的教学工作了!以期更好地开展接下来的教学工作,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第一学期化学教学计划7篇,欢迎大家分享。
第一学期化学教学计划 篇1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1、总体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初三4、5、6三个班的化学课,共有学生151人,其中男生68人,女生83人。从学生的知识基础看,学生在小学社会学科中已了解一部分与化学有关的基础知识。从学生的能力发展水平来看,大多数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逻辑推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学生的学习习惯与方法看,75%左右的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自学习惯,掌握了基本的学习方法,能独立完成作业,但个别学困生自制力差。从学生的学习态度看,四个班的同学90%以上要求进步,态度端正,上进心强,但部分同学学习目标欠明确。四个班发展较为均衡。面对实际情况,在今后的教学中,采取适当的措施,促使全体学生共同进步,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2、具体分析:
(1)优等生分析:
优生在各班中的分配较均匀,大约占总人数的30%左右。
A、优生的知识基础
学生已在初二接触过少部分简单的化学知识,如空气、物质的属性等等。对该学科,优等生充满了好奇心,有强烈的求知欲,他们已认识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了解了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具备了一定的能力。如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综合问题的能力等等。并在学好其它学科如物理、生物知识的基础上,为学好本学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且他们能广泛涉猎课外知识,并汲取其营养,从而大大拓宽了知识面。
B、优生能力发展水平:
由于注重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优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学习化学的能力,如能运用简单的化学语言来描述常见物质的性质、组成以及在社会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能结合化学与社会、技术的相互联系,分析有关的问题;能运用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来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能在家庭趣味小实验中提高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最值得让人欣慰的是,他们能有条不紊地进行规范的实验操作,具备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具备从已有经验出发,自主探究的能力,能从归纳题型中找规律,从而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在新的学年中,力争让学生再上一个新的层次。
C、优生学习态度:
优生能认识到化学是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和能源科学的重要基础,化学又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化学是一门综合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所以他们的态度端正,课堂上认真听讲,积极开动脑筋,能提出并踊跃回答各种问题,课后又能及时小结、复习巩固,按质按量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由于在班内作出了表率,很大程度地推进了中程生的发展。
D、优生学习方法与习惯
学生到了初三,已形成了良好的自学习惯,尤其是优等生,他们能做到课前预习,课中认真听讲,课后又能及时巩固复习;他们能广泛阅读一些化学课外小读物、资料,了解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他们能敢于打破常规,问出许多为什么;他们已养成随时记下自己的心得与体会的习惯,每人都有集错本,知识集锦,并能将其记录在学习档案袋里。总之,因人而宜,因材施教,优生不但能学,而且会学,从而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2)中程生分析:
中程生在各班中的所占比例较大,约占总人数的60%左右。
A、中程生的基础知识:
中程生的基础知识掌握较扎实,应用知识也较为灵活。他们在班内占的比例大,情况较为复杂,有的智力好,但学习态度欠端正;有的很勤奋,但学习效率太低。他们的可塑性大,只要教师指导有方,做到多种方法有机结合,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中“找感觉”,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新收获。
B、中程生的能力发展水平:
这部分学生能用正确的化学语言描述实验现象、物质的组成和性质,能够从不同角度观察实验现象,进行较简单的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能独立完成学生实验,但操作还不够规范;学生分析问题不是太全面、解决问题的能力稍差。学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但缺乏自主性,更不能灵活运用已有的旧知识来解决、分析新的问题。这部分学生需在教师正确引导和大力督促下,才能趋向提高与完善。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发展,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愈来愈高,尤其是实验操作能力,恰恰是中程生的薄弱环节,这就更需要他们能在新的学期,能一步一个脚印、一个脚印一个起点地去攻破难关,信心十足地迈入优生行列。
C、中程生的学习态度:
绝大多数的中程生学习态度端正,学习较为积极认真,也善于多问、乐于讨论,并能与他人合作以求共同提高。如一班的;二班的;三班的葛永萌、赵冉、等。但也有个别的中程生因目标不明确,作业“偷工减料”,导致成绩每况愈下。这部分学生自制力差,教师、学校与家长应紧密结合,针对其自身特点“对症下药”。
D、中程生的学习习惯与方法:
多数中程生具有良好的自学习惯,能在预习中标注,能认真听讲,能及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但仍不能积极主动去探究学习,还未养成平日积累资料的良好习惯,教师应注重这方面的指导,使其尽快提高。
(3)学困生分析:
本届毕业生学困生较少,约占全体学生的10%。
A、学困生的基础知识:
他们的基础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学习不够刻苦,再者,因初三化学内容较多,课时又少,学生接受新知识的能力稍差,虽有兴趣,但又满足不了其求知欲,导致信心不足。教师应以鼓励性原则为基础,满足其自尊心,使他们能顺利完成学业。
B、学困生的能力发展水平:
这部分学生对实验有浓厚的兴趣,但实验操作不娴熟、不规范,观察又欠认真、细致,化学语言描述能力差,分析问题不全面,几乎不能自主学。教师应以“赏式”教育为主,看到其闪光之处,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中使他们成长。
C、学困生的学习态度:
他们的学习目标不明确,又缺乏兴趣与信心,平时完成作业质量欠佳。总以为是给老师所学,所以,破罐子破摔,上课经常做小动作,在班内威信低。教师不妨换个角度,多与其谈谈心,了解其心理,以情来感化他们,让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并在奋斗中充实自己。
D、学困生的学习习惯与方法:
大多数的学困生学习方法不灵活,只注重对结论的死记硬背,而不去思考过程,又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教师要抓住他们自尊心特强的特点,因材施教,从而大面积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教材分析:
1、总析:
(1)、教材紧扣《指导纲要》和《教学大纲》,按照“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精神”、“增强社会意识”、“提高实践能力”等原则,立足于基本知识、基本操作的掌握和应用,引导学生勤于动手、动脑,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具体的探究活动实例,逐步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方法,激发他们的探究创新精神。
(2)、编写本书的指导思想是:教科书作为实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目标要求的教学资源,必须全面体现课程标准的理念和内容要求。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主旨的化学新课程改革,不仅重视教科书作为信息资源的功能,更强调教科书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要求教科书的编写应从“教本”向“学本”转变,从“文本”向“对话”转变,从“知识”向“素质”转变,最大程度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教科书不仅应向学生展示知识内容,还应展示获得知识和过程和方法,让学生学会如何从实践中发现和提出问题、认识和解决问题。要通过教科书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获得知识、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化学与社会生活、生产有着广泛的联系,对于我国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具有重要的作用。初级中学的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要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以化学基础知识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能力,为学生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和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3)《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下册》共包含九个单元:第一单元:化学改变了世界;第二单元:水和溶液;第三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第四单元:燃烧与燃料;第五单元:常见的酸和碱;第六单元:海水中的化学;第七单元:金属;第八单元:化学与健康;第九单元:化学与社会发展。
第一学期化学教学计划 篇2
新学年的钟声已经敲响,面对21世纪的机遇与挑战,我们老师的思想、作风、知识、见识与能力无一不影响和左右着未来建设者的一生。教育必须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加大改革力度,培养造就一代全面发展的新人。为更好地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特根据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有关规定,并结合学生实际以及市教委倡导的“自主、综合、拓展、创新”和“先学后教”精神,制定如下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1、总体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初三4、5、6三个班的化学课,共有学生151人,其中男生68人,女生83人。从学生的知识基础看,学生在小学社会学科中已了解一部分与化学有关的基础知识。从学生的能力发展水平来看,大多数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逻辑推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学生的学习习惯与方法看,75%左右的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自学习惯,掌握了基本的学习方法,能独立完成作业,但个别学困生自制力差。从学生的学习态度看,四个班的同学90%以上要求进步,态度端正,上进心强,但部分同学学习目标欠明确。四个班发展较为均衡。面对实际情况,在今后的教学中,采取适当的措施,促使全体学生共同进步,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2、具体分析:
(1)优等生分析:
优生在各班中的分配较均匀,大约占总人数的30%左右。
A、优生的知识基础
学生已在初二接触过少部分简单的化学知识,如空气、物质的属性等等。对该学科,优等生充满了好奇心,有强烈的求知欲,他们已认识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了解了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具备了一定的能力。如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综合问题的能力等等。并在学好其它学科如物理、生物知识的基础上,为学好本学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且他们能广泛涉猎课外知识,并汲取其营养,从而大大拓宽了知识面。
B、优生能力发展水平:
由于注重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优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学习化学的能力,如能运用简单的化学语言来描述常见物质的性质、组成以及在社会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能结合化学与社会、技术的相互联系,分析有关的问题;能运用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来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能在家庭趣味小实验中提高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最值得让人欣慰的是,他们能有条不紊地进行规范的实验操作,具备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具备从已有经验出发,自主探究的能力,能从归纳题型中找规律,从而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在新的学年中,力争让学生再上一个新的层次。
C、优生学习态度:
优生能认识到化学是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和能源科学的重要基础,化学又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化学是一门综合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所以他们的态度端正,课堂上认真听讲,积极开动脑筋,能提出并踊跃回答各种问题,课后又能及时小结、复习巩固,按质按量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由于在班内作出了表率,很大程度地推进了中程生的发展。
D、优生学习方法与习惯
学生到了初三,已形成了良好的自学习惯,尤其是优等生,他们能做到课前预习,课中认真听讲,课后又能及时巩固复习;他们能广泛阅读一些化学课外小读物、资料,了解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他们能敢于打破常规,问出许多为什么;他们已养成随时记下自己的心得与体会的习惯,每人都有集错本,知识集锦,并能将其记录在学习档案袋里。总之,因人而宜,因材施教,优生不但能学,而且会学,从而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2)中程生分析:
中程生在各班中的所占比例较大,约占总人数的60%左右。
A、中程生的基础知识:
中程生的基础知识掌握较扎实,应用知识也较为灵活。他们在班内占的比例大,情况较为复杂,有的智力好,但学习态度欠端正;有的很勤奋,但学习效率太低。他们的可塑性大,只要教师指导有方,做到多种方法有机结合,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中“找感觉”,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新收获。
B、中程生的能力发展水平:
这部分学生能用正确的化学语言描述实验现象、物质的组成和性质,能够从不同角度观察实验现象,进行较简单的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能独立完成学生实验,但操作还不够规范;学生分析问题不是太全面、解决问题的能力稍差。学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但缺乏自主性,更不能灵活运用已有的旧知识来解决、分析新的问题。这部分学生需在教师正确引导和大力督促下,才能趋向提高与完善。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发展,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愈来愈高,尤其是实验操作能力,恰恰是中程生的薄弱环节,这就更需要他们能在新的学期,能一步一个脚印、一个脚印一个起点地去攻破难关,信心十足地迈入优生行列。
C、中程生的学习态度:
绝大多数的中程生学习态度端正,学习较为积极认真,也善于多问、乐于讨论,并能与他人合作以求共同提高。如一班的;二班的;三班的葛永萌、赵冉、等。但也有个别的中程生因目标不明确,作业“偷工减料”,导致成绩每况愈下。这部分学生自制力差,教师、学校与家长应紧密结合,针对其自身特点“对症下药”。
D、中程生的学习习惯与方法:
多数中程生具有良好的自学习惯,能在预习中标注,能认真听讲,能及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但仍不能积极主动去探究学习,还未养成平日积累资料的良好习惯,教师应注重这方面的指导,使其尽快提高。
(3)学困生分析:
本届毕业生学困生较少,约占全体学生的10%。
A、学困生的基础知识:
他们的基础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学习不够刻苦,再者,因初三化学内容较多,课时又少,学生接受新知识的能力稍差,虽有兴趣,但又满足不了其求知欲,导致信心不足。教师应以鼓励性原则为基础,满足其自尊心,使他们能顺利完成学业。
B、学困生的能力发展水平:
这部分学生对实验有浓厚的兴趣,但实验操作不娴熟、不规范,观察又欠认真、细致,化学语言描述能力差,分析问题不全面,几乎不能自主学。教师应以“赏式”教育为主,看到其闪光之处,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中使他们成长。
C、学困生的学习态度:
他们的学习目标不明确,又缺乏兴趣与信心,平时完成作业质量欠佳。总以为是给老师所学,所以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上课经常做小动作,在班内威信低。教师不妨换个角度,多与其谈谈心,了解其心理,以情来感化他们,让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并在奋斗中充实自己。
D、学困生的学习习惯与方法:
大多数的学困生学习方法不灵活,只注重对结论的死记硬背,而不去思考过程,又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教师要抓住他们自尊心特强的特点,因材施教,从而大面积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教材分析:
1、总析:
(1)、教材紧扣《指导纲要》和《教学大纲》,按照“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精神”、“增强社会意识”、“提高实践能力”等原则,立足于基本知识、基本操作的掌握和应用,引导学生勤于动手、动脑,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具体的探究活动实例,逐步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方法,激发他们的探究创新精神。
(2)、编写本书的指导思想是:教科书作为实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目标要求的教学资源,必须全面体现课程标准的理念和内容要求。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主旨的化学新课程改革,不仅重视教科书作为信息资源的功能,更强调教科书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要求教科书的编写应从“教本”向“学本”转变,从“文本”向“对话”转变,从“知识”向“素质”转变,最大程度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教科书不仅应向学生展示知识内容,还应展示获得知识和过程和方法,让学生学会如何从实践中发现和提出问题、认识和解决问题。要通过教科书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获得知识、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化学与社会生活、生产有着广泛的联系,对于我国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具有重要的作用。初级中学的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要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以化学基础知识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能力,为学生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和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3)《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化学 九年级 上、下册 》共包含九个单元:第一单元:化学改变了世界;第二单元:水和溶液;第三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第四单元:燃烧与燃料;第五单元:常见的酸和碱;第六单元:海水中的化学;第七单元:金属;第八单元:化学与健康;第九单元:化学与社会发展。
2、具体分析:
第一单元:化学改变了世界
(1) 作为一门独立的“化学”学科开设,本单元是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第一单元,理所当然地需要对什么是化学、化学有什么用,以及怎样学习化学等问题做出合理的解释。第一节“奇妙的化学”正如标题所表明的,就是要通过本节的学习,首先让学生体验到化学的奇妙,产生热爱化学、喜欢化学之情,激发起学生学习化学的浓厚的兴趣。本节一开始就以“化学改变了社会”这一化学科学价值观为灵魂选取内容,在内容的呈现方式上,避免单纯说教,而是通过学生自主的活动,亲身体验化学对于人类发展的巨大作用。通过体验化学对于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感受到化学的奇妙;通过“观察化学变化”奇妙现象以及认识这些奇妙现象背后的奥秘,进一步领会到化学的奇妙,在这种奇妙的愉悦感受中,初步形成化学科学的价值观、物质组成的微粒观、绿色化学观,初步完成尝试用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认识身边的物质,由此,初步了解“什么是化学”以及“为什么学习化学”。“怎样学习化学”是第二节“化学之旅”着重要解决的问题。化学课程改革把科学探究为突破口,说明科学探究在实现课程目标方面蕴涵着巨大价值。认识实验室、学习实验安全规则和学会基本的化学实验操作技能是化学学习的坚实基础,也是化学学习的当务之急。在第三节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基本实验操作技能成为落实科学素养目标的重要内容。
(2)本单元特点:
①、作为起步阶段的化学学习,教材注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尤其注意从殷实的史实出发,展示化学与人类进步以及社会发展的关系,使学生能初步从化学、技术、社会这三者的密切关系中领悟化学学习的价值,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责任感。
②、突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强调走进化学实验 室的重要意义,以及学习一些最基本的化学实验操作的必要性,引导学生体会化学实验是获取化学知识和学习科学探究方法等的重要手段,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尊重客观事实、善于合作等优良品德。
③、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亲身感受,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活动,并通过探究活动和合作学习,主动地获取知识;注意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 有价值的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体验探究活动的过程、方法和成功后的喜悦,从而使学生产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树立学好化学的信心。
(3)、本单元教学重点:对学生进行化学学习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熏陶和培养,引导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并进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训练。
(4)、本单元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的过程、方法等方面的教学。
第二单元:水和溶液
⑴、本单元共包括四节内容:第一节是水分子的运动;第二节是水的组成;第三节是认识原子;第四节是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⑵、本单元的特点:设置本单元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尽早建立起微粒观,以便让学生能更深入地认识身边的物质,初步认识物质变化的本质。教材以学生熟悉的物质——水为载体,通过对水的三态变化、水的天然循环、水的人工净化、水的通电分解、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等过程中分子运动情形的描述,帮助学生从微观水平上构建对自己熟悉的一些宏观变化现象的本质的认识,继而在认识分子的基础上,向学生介绍了构成物质的另一种基本微粒——原子,进一步介绍了原子中的电子及其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变化特点,发展了学生对物质微观构成与变化的认识,这种认识的发展不仅会深化学生对自然界的物质的理解,更能激发他们深入研究物质的探索欲望。为了培养学生用化学方法认识物质世界的能力,在这一单元中,还穿插了一些科学方法、化学实验方法以及科学思想教育的内容。
⑶、本单元重点:
①、人与水的关系,以及人在其中的能动作用。
②、原子、分子的认识。
③、过滤、蒸馏等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第三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⑴、本单元是学生学习的第一大类物质,空气是人人都离不开的物质。本单元选择空气和氧气作为初中化学中接触具体物质知识的开端,可以比较顺利地引导学生进入化学世界来探索物质的奥秘。本单元共分三个课题,这三个课题存在着内在的联系:教材从课题1空气开始,介绍空气成分及用途,然后引入氧气的性质、用途和制法(课题2、3)对氧气进行了初步介绍。氧气的性质和制法为进一步理解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提供了事实材料,也为概括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提供了依据,这部分教学既加深学生对氧气的性质的认识,又能通过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求知欲。
⑵、本单元的特点:
①、从学生熟悉的“空气”作为较系统地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开始,有利于引导学生进入化学殿堂。
②、加强化学发展史的教育。本单元一开始简单介绍人们对空气认识的历史。学生通过学习,可以认识到只有应用科学实验的方法,尊重客观事实,才能摆脱传统的错误理论的束缚,得出正确的结论。
③、加强科学方法教育。如在“讨论”、“调查与研究”、“习题”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习和运用科学方法。
④、加强学生参与意识,编排了较多的学生参与的活动,教材中也适当留有一些空白,供为学生填写。有课题则完全以学生活动展开。
⑤、加强化学与社会了联系。本单元的空气、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等与生活、生产有密切联系,编写时有意突出这种联系,并以“资料”、“化学·技术·社会”等栏目补充了一些内容,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⑥、融思想、情感教育于学生的学习过程中。
⑶、本单元的教学难点、重点:
①、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制取的实验操作。
②、对化学反应及物质化学性质的理解。
③、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
④、以学习化学过程中,对科学方法的体验。
第四单元:燃烧与燃料
⑴、本单元教材共分燃烧与灭火、化学反应的表示、化石燃料及其利用、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四个课题。它们包括灭火的原理、物质燃烧的条件、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的概念、意义、书写及计算、三大化石燃料及其利用、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循环及其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二氧化碳的制取、性质及用途等内容。
⑵、本单元教材和特点:从学生司空见惯的燃烧和灭火现象入手,目的是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学习起点,站在化学科学的角度认识燃烧就是一种化学反应,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就在身边,化学就是我们的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化学的浓厚的兴趣,使学生自然而然在“从生活走进化学”,进而让学生思考如何表示化学反应,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是怎样的;启发学生利用前面所学过的分子、原子的知识,特别是原子是化学反应中不变的微粒的知识进行推测,并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出质量守恒定律;通过分析、比较得出化学方程式是化学反应的最简明而通用的表示方法;控制化学反应的条件就能控制反应的进行等内容。介绍了燃料及其用途,以及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等。本单元在内容的安排上注意从学生的亲身体验出发,选择学生熟悉和生活中常见的知识和现象,并配合图像和绘画,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感受;同时,注意通过活动与探究、调查与研究、讨论和实验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材中还适当编入与社会发展、新科技等相关的资料,以开阔学生的视野。
⑶、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原子的构成,离子的形成,元素、元素符号和化学式。
⑷、本单元教学的'难点:核外电子的排布观念,化合价。
第五单元:常见的酸和碱
⑴ 包括课题1生活中的酸和碱,课题2 酸和碱的性质,课题3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⑵本单元教学目标是:介绍酸和碱中的盐酸、硫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它们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它们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广泛的用途。
⑶本单元的重点内容是:酸和碱的化学性质,中和反应及其在农业、工业、医疗等领域的应用。
⑷本单元的难点内容是:酸、碱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的原因溶液酸碱性与酸碱度的关系以及PH的测定和应用。
第六单元:海水中的化学
⑴包括课题1海洋化学资源,课题2 海水“晒盐”,课题3海水“晒碱”。
⑵本单元教学目标是:1、认识合理开发海洋资源与保护海洋环境的辨证关系,树立资源意识。2、了解海水晒盐的过程,认识饱和溶液、结晶等概念。3、学会粗盐提纯的方法。4、学习氨碱法制纯碱的简单原理和主要流程。初步理解盐类的含义。
⑶本单元的重点内容是:认识饱和溶液、结晶等概念。学会粗盐提纯的方法。初步理解盐类的含义。
⑷本单元的难点内容是:认识饱和溶液、结晶等概念。学会粗盐提纯的方法。初步理解盐类的含义。
第七单元:金属
⑴ 包括课题1 常见的金属材料,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课题3 钢铁的锈蚀和防护
⑵本单元教学目标是:1、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2、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知道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3、认识金属中加热熔和某些金属可以制的合金;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合金,以及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广泛的用途。
⑶本单元的重点内容是:几种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置换反应、铁的冶炼、根据化学方程式对某些杂质的反应物或生成物进行有关计算
⑷本单元的难点内容是:常见合金的性能,用途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某些杂质的反应物或生成物进行有关计算。
第八单元:化学与健康
⑴ 包括课题1 食物中的有机物,课题2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课题3 远离有毒物质。
⑵本单元介绍人体所需要的六大营养素及其它们的功能,人体的主要元素组成及人体生命健康所需的元素,有机化合物,有机合成材料的用途,以及使用合成材料对环境的影响。
⑶本单元的重点内容是:1、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2、无机盐的生理功能,3、认识化学与生活和生产的关系。
⑷本单元的难点内容是:蛋白质的生理功能,认识化学元素在人体中的作用,认识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第九单元:化学与社会发展
⑴ 包括课题1 化学与资源开发,课题2 化学与材料研制,课题3 化学与农业生产 课题4 化学与环境保护。
⑵本单元教学目标是:1、了解化学电池与氢能,认识有机高分子化合物,认识三废处理的必要性。 2、初步形成学习化学的目的就是实现能量和物质的转化的观念。 3、感受化学在能源开发、材料研制、农业生产、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初步形成正确、合理地使用化学物质的意识,确立绿色化学观念。
⑶本单元的重点内容是:1、认识有机高分子化合物,认识三废处理的必要性。 2、感受化学在能源开发、材料研制、农业生产、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
⑷本单元的难点内容是1、初步形成学习化学的目的就是实现能量和物质的转化的观念。 2、感受化学在能源开发、材料研制、农业生产、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初步形成正确、合理地使用化学物质的意识,确立绿色化学观念。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知目标:
⑴、知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⑵、知道空气的成分。
⑶、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⑷、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⑸、认识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⑹、认识什么是化学变化,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认识化合反应、氧化反应、分解反应、催化剂、催化作用等概念。
⑺、认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及一些化学反应现象。
⑻、知道化学反应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用途。
⑼、了解实验室制氧气、二氧化碳的制法和原理,了解实验室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
⑽、认识水的组成。纯水与自然水、硬水和软水的区别。
⑾、了解吸附、沉淀、过滤、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
⑿、了解纯净物与混合物、单质与化合物的区别。
⒀、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的颗粒构成的。
⒁、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分子、原子、元素、化学方程式等概念,化学符号表示的意义、正确书写各种化学符号,初步学会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⒂、熟记氧气、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
⒃、记住碳及化合物的性质,并关注温室效应。
⒄、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以及一些安全知识。
⒅、了解原子构成、核外电子的排布构成和离子的形成过程。
⒆、了解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步骤,并能正确书写。
⒇、知道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知道碳的单质的化学性质。
技能目标:
⑴、认识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学会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描述的方法。
⑵、能有意识地从日常生活中发现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⑶、初步学习书写探究活动或实验报告的方法。
⑷、能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等。
⑸、能知道化学实验是都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⑹、学会试管、酒精灯、滴管等仪器的使用方法,达到能独立操作的目的。
⑺、学会取用液体、固体药品,制备和收集气体的方法。
⑻、能用化学语言描述常见物质的组成、性质等。
⑼、了解化学与生活社会和技术的密切联系,并能分析有关的简单问题。
⑽、逐步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综合问题的能力和实验能力。
⑾、学会有关化学式及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⑿、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想像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⒀、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一些其他的信息。会查相对原子质量。
⒁、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能提出问题,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描述有关的信息,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能用变化与联系的观点分析化学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4)、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与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5)、初步学习科学实验的方法,进行观察、记录,并初步学习分析实验现象。
(6)、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7)、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与方法。
(8)、了解世界和我国的水资源状况,学习用辩证的方法看待水资源的丰富和有限。
(9)、学会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情感教育目标:
①、初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认识,逐步树立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观念。
②、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以及社会发展的关系,认识化学学习的价值。
③、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
④、感受并赞赏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和积极作用。
⑤、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的进步学习化学的志向。
⑥、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及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
⑦、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⑧、激发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
⑨、进行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可分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⑩
(2)、学习教育目标:
①、保持和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化学的兴趣。
②、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③、端正学习态度,遵守实验室的规则,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做到“先学后教”。
④、以“问题意识”为中心,使学生学会主动学习、主动参与、主动选择、主动实践。
⑤、能以发展的观点看待碳的单质。
四、教学措施:
1、认真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先进理念,把握好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2、加强业务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虚心求教,取长补短。
3、加强实验教学的探究,从不同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以问题为中心,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与合作精神。
5、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积极探究化学变化的奥秘,增强他们学好化学的信心。
6、为人师,不但要授之以鱼,更该教之以渔。
7、注意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到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8、认真备教材、备学生,精选题型,注重知识的内在联系,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9、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因人而宜,因材施教,并对每一位学生建立“成长档案袋”。
10、以课本为根本,注重对知识的延伸与拓展,加强变式训练,培养创新能力。
11、积极参加教研教改,大胆探索、改进教学方法,强化课堂设计,从而大面积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2、“自主、综合、拓展、创新”与“先学后教”有机融合,形成自己独特可行的教学模式。
13、让学生订好本学期学习计划,力争好的开端有完美的结局。
14、潜心钻研业务的同时,要注重学法、教法研究,要精益求精,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作好因材施教的工作。
15、加强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能力以及独立操作的能力。
16、抓好双基教学,适当拓展、创新,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好优生优培,中程生和学困生进一步转化,以求全面提高。
17、每单元形成一次性测试,及时总结反馈,然后对症下药,以求查漏补缺。
18、巧妙设计题型,能做到精讲精练,注重能力开发,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19、优化课堂结构,向课堂45分钟要效益,平日注重实验与操作相结合,教师适时点拨、指导。
20、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使他们都能具备适应现代化生活及未来社会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方法和态度,具备适应未来的生存和发展所必备的科学素养同时又注意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到良好的发展。
21、搞好课外活动,按时开展兴趣小组活动,留给学生空白,发挥学生特长。
22 、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并积极与其他学科“牵手”,合理运用教学原则,做好化学教学和思想教育工作。
23、做好家访工作,使家庭、学校与社会有机结合,培养21世纪的合格接班人。
24、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评价方式。要考核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又注重评价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还要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怕发展。力求使更多的学生学会反思和自我评价。
25、注重对优生的培养,力争在化学奥林匹克竞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五、教研教改:
主课题: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子课题:
《学案导学,自主探究》
六、教学进度
周次
教学内容
新授课
综合课
单元测试
反馈矫正
4-6
第五单元
课题1
课题2
课题3
课题4
第五单元综合
7-9
第六单元
课题1
课题2
课题3
第六单元综合
10-12
第七单元
课题1
课题2
课题3
第七单元综合
13-15
第八单元
课题1
课题2
课题3
第八单元综合
16-18
第九单元
课题1
课题2
课题3
课题4
第九单元综合
19-20
综合复习
拉练考试
第一学期化学教学计划 篇3
新学年的钟声已经敲响,面对21世纪的机遇与挑战,我们老师的思想、作风、知识、见识与能力无一不影响和左右着未来建设者的一生。教育必须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加大改革力度,培养造就一代全面发展的新人。为更好地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特根据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有关规定,并结合学生实际以及市教委倡导的“自主、综合、拓展、创新”和“先学后教”精神,制定如下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1、总体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初三4、5、6三个班的化学课,共有学生151人,其中男生68人,女生83人。从学生的知识基础看,学生在小学社会学科中已了解一部分与化学有关的基础知识。从学生的能力发展水平来看,大多数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逻辑推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学生的学习习惯与方法看,75%左右的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自学习惯,掌握了基本的学习方法,能独立完成作业,但个别学困生自制力差。从学生的学习态度看,四个班的同学90%以上要求进步,态度端正,上进心强,但部分同学学习目标欠明确。四个班发展较为均衡。面对实际情况,在今后的教学中,采取适当的措施,促使全体学生共同进步,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2、具体分析:
(1)优等生分析: 优生在各班中的分配较均匀,大约占总人数的30%左右。
A、优生的知识基础 学生已在初二接触过少部分简单的化学知识,如空气、物质的属性等等。对该学科,优等生充满了好奇心,有强烈的求知欲,他们已认识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了解了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具备了一定的能力。如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综合问题的能力等等。并在学好其它学科如物理、生物知识的基础上,为学好本学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且他们能广泛涉猎课外知识,并汲取其营养,从而大大拓宽了知识面。
B、优生能力发展水平: 由于注重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优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学习化学的能力,如能运用简单的化学语言来描述常见物质的性质、组成以及在社会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能结合化学与社会、技术的相互联系,分析有关的问题。能运用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来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能在家庭趣味小实验中提高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最值得让人欣慰的是,他们能有条不紊地进行规范的实验操作,具备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具备从已有经验出发,自主探究的能力,能从归纳题型中找规律,从而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在新的学年中,力争让学生再上一个新的层次。
C、优生学习态度: 优生能认识到化学是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和能源科学的重要基础,化学又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化学是一门综合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所以他们的态度端正,课堂上认真听讲,积极开动脑筋,能提出并踊跃回答各种问题,课后又能及时小结、复习巩固,按质按量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由于在班内作出了表率,很大程度地推进了中程生的发展。
D、优生学习方法与习惯 学生到了初三,已形成了良好的自学习惯,尤其是优等生,他们能做到课前预习,课中认真听讲,课后又能及时巩固复习。他们能广泛阅读一些化学课外小读物、资料,了解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他们能敢于打破常规,问出许多为什么。他们已养成随时记下自己的心得与体会的习惯,每人都有集错本,知识集锦,并能将其记录在学习档案袋里。总之,因人而宜,因材施教,优生不但能学,而且会学,从而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2)中程生分析: 中程生在各班中的所占比例较大,约占总人数的60%左右。
A、中程生的基础知识: 中程生的基础知识掌握较扎实,应用知识也较为灵活。他们在班内占的比例大,情况较为复杂,有的智力好,但学习态度欠端正。有的很勤奋,但学习效率太低。他们的可塑性大,只要教师指导有方,做到多种方法有机结合,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中“找感觉”,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新收获。
B、中程生的能力发展水平: 这部分学生能用正确的化学语言描述实验现象、物质的组成和性质,能够从不同角度观察实验现象,进行较简单的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能独立完成学生实验,但操作还不够规范。学生分析问题不是太全面、解决问题的能力稍差。学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但缺乏自主性,更不能灵活运用已有的旧知识来解决、分析新的问题。这部分学生需在教师正确引导和大力督促下,才能趋向提高与完善。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发展,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愈来愈高,尤其是实验操作能力,恰恰是中程生的薄弱环节,这就更需要他们能在新的学期,能一步一个脚印、一个脚印一个起点地去攻破难关,信心十足地迈入优生行列。
C、中程生的学习态度: 绝大多数的中程生学习态度端正,学习较为积极认真,也善于多问、乐于讨论,并能与他人合作以求共同提高。如一班的。二班的。三班的葛永萌、赵冉、等。但也有个别的中程生因目标不明确,作业“偷工减料”,导致成绩每况愈下。这部分学生自制力差,教师、学校与家长应紧密结合,针对其自身特点“对症下药”。
D、中程生的学习习惯与方法: 多数中程生具有良好的自学习惯,能在预习中标注,能认真听讲,能及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但仍不能积极主动去探究学习,还未养成平日积累资料的良好习惯,教师应注重这方面的指导,使其尽快提高。
(3)学困生分析:
本届毕业生学困生较少,约占全体学生的10%。
A、学困生的基础知识: 他们的基础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学习不够刻苦,再者,因初三化学内容较多,课时又少,学生接受新知识的能力稍差,虽有兴趣,但又满足不了其求知欲,导致信心不足。教师应以鼓励性原则为基础,满足其自尊心,使他们能顺利完成学业。
B、学困生的能力发展水平: 这部分学生对实验有浓厚的兴趣,但实验操作不娴熟、不规范,观察又欠认真、细致,化学语言描述能力差,分析问题不全面,几乎不能自主学。教师应以“赏式”教育为主,看到其闪光之处,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中使他们成长。
C、学困生的学习态度: 他们的学习目标不明确,又缺乏兴趣与信心,平时完成作业质量欠佳。总以为是给老师所学,所以,破罐子破摔,上课经常做小动作,在班内威信低。教师不妨换个角度,多与其谈谈心,了解其心理,以情来感化他们,让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并在奋斗中充实自己。
D、学困生的学习习惯与方法: 大多数的学困生学习方法不灵活,只注重对结论的死记硬背,而不去思考过程,又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教师要抓住他们自尊心特强的特点,因材施教,从而大面积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教材分析:
1、总析:
(1)教材紧扣《指导纲要》和《教学大纲》,按照“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精神”、“增强社会意识”、“提高实践能力”等原则,立足于基本知识、基本操作的掌握和应用,引导学生勤于动手、动脑,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具体的探究活动实例,逐步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方法,激发他们的探究创新精神。
(2)编写本书的指导思想是:教科书作为实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目标要求的教学资源,必须全面体现课程标准的理念和内容要求。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主旨的化学新课程改革,不仅重视教科书作为信息资源的功能,更强调教科书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要求教科书的编写应从“教本”向“学本”转变,从“文本”向“对话”转变,从“知识”向“素质”转变,最大程度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教科书不仅应向学生展示知识内容,还应展示获得知识和过程和方法,让学生学会如何从实践中发现和提出问题、认识和解决问题。要通过教科书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获得知识、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化学与社会生活、生产有着广泛的联系,对于我国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具有重要的作用。初级中学的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要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以化学基础知识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能力,为学生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和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3)《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化学 九年级 上、下册 》共包含九个单元。
第一单元:化学改变了世界。
第二单元:水和溶液。
第三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四单元:燃烧与燃料。
第五单元:常见的酸和碱。
第六单元:海水中的化学。
第七单元:金属。
第八单元:化学与健康。
第九单元:化学与社会发展。
2、具体分析: 第一单元:化学改变了世界
(1) 作为一门独立的“化学”学科开设,本单元是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第一单元,理所当然地需要对什么是化学、化学有什么用,以及怎样学习化学等问题做出合理的解释。第一节“奇妙的化学”正如标题所表明的,就是要通过本节的学习,首先让学生体验到化学的奇妙,产生热爱化学、喜欢化学之情,激发起学生学习化学的浓厚的兴趣。本节一开始就以“化学改变了社会”这一化学科学价值观为灵魂选取内容,在内容的呈现方式上,避免单纯说教,而是通过学生自主的活动,亲身体验化学对于人类发展的巨大作用。通过体验化学对于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感受到化学的奇妙。通过“观察化学变化”奇妙现象以及认识这些奇妙现象背后的奥秘,进一步领会到化学的奇妙,在这种奇妙的愉悦感受中,初步形成化学科学的价值观、物质组成的微粒观、绿色化学观,初步完成尝试用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认识身边的物质,由此,初步了解“什么是化学”以及“为什么学习化学”。“怎样学习化学”是第二节“化学之旅”着重要解决的问题。化学课程改革把科学探究为突破口,说明科学探究在实现课程目标方面蕴涵着巨大价值。认识实验室、学习实验安全规则和学会基本的化学实验操作技能是化学学习的坚实基础,也是化学学习的当务之急。在第三节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基本实验操作技能成为落实科学素养目标的重要内容。
(2)本单元特点。
①、作为起步阶段的化学学习,教材注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尤其注意从殷实的史实出发,展示化学与人类进步以及社会发展的关系,使学生能初步从化学、技术、社会这三者的密切关系中领悟化学学习的价值,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责任感。
②、突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强调走进化学实验 室的重要意义,以及学习一些最基本的化学实验操作的必要性,引导学生体会化学实验是获取化学知识和学习科学探究方法等的重要手段,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尊重客观事实、善于合作等优良品德。
③、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亲身感受,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活动,并通过探究活动和合作学习,主动地获取知识。注意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 有价值的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体验探究活动的过程、方法和成功后的喜悦,从而使学生产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树立学好化学的信心。
(3)、本单元教学重点:对学生进行化学学习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熏陶和培养,引导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并进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训练。
(4)、本单元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的过程、方法等方面的教学。
第一学期化学教学计划 篇4
新学年的钟声已经敲响,面对21世纪的机遇与挑战,我们老师的思想、作风、知识、见识与能力无一不影响和左右着未来建设者的一生。教育必须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加大改革力度,培养造就一代全面发展的新人。为更好地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特根据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有关规定,并结合学生实际以及市教委倡导的“自主、综合、拓展、创新”和“先学后教”精神,制定如下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1、总体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初三4、5、6三个班的化学课,共有学生151人,其中男生68人,女生83人。从学生的知识基础看,学生在小学社会学科中已了解一部分与化学有关的基础知识。从学生的能力发展水平来看,大多数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逻辑推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学生的学习习惯与方法看,75%左右的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自学习惯,掌握了基本的学习方法,能独立完成作业,但个别学困生自制力差。从学生的学习态度看,四个班的同学90%以上要求进步,态度端正,上进心强,但部分同学学习目标欠明确。四个班发展较为均衡。面对实际情况,在今后的教学中,采取适当的措施,促使全体学生共同进步,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2、具体分析:
(1)优等生分析:
优生在各班中的分配较均匀,大约占总人数的30%左右。
A、优生的知识基础
学生已在初二接触过少部分简单的化学知识,如空气、物质的属性等等。对该学科,优等生充满了好奇心,有强烈的求知欲,他们已认识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了解了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具备了一定的能力。如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综合问题的能力等等。并在学好其它学科如物理、生物知识的基础上,为学好本学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且他们能广泛涉猎课外知识,并汲取其营养,从而大大拓宽了知识面。
B、优生能力发展水平:
由于注重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优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学习化学的能力,如能运用简单的化学语言来描述常见物质的性质、组成以及在社会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能结合化学与社会、技术的相互联系,分析有关的问题;能运用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来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能在家庭趣味小实验中提高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最值得让人欣慰的是,他们能有条不紊地进行规范的实验操作,具备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具备从已有经验出发,自主探究的能力,能从归纳题型中找规律,从而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在新的学年中,力争让学生再上一个新的层次。
C、优生学习态度:
优生能认识到化学是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和能源科学的重要基础,化学又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化学是一门综合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所以他们的态度端正,课堂上认真听讲,积极开动脑筋,能提出并踊跃回答各种问题,课后又能及时小结、复习巩固,按质按量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由于在班内作出了表率,很大程度地推进了中程生的发展。
D、优生学习方法与习惯
学生到了初三,已形成了良好的自学习惯,尤其是优等生,他们能做到课前预习,课中认真听讲,课后又能及时巩固复习;他们能广泛阅读一些化学课外小读物、资料,了解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他们能敢于打破常规,问出许多为什么;他们已养成随时记下自己的心得与体会的习惯,每人都有集错本,知识集锦,并能将其记录在学习档案袋里。总之,因人而宜,因材施教,优生不但能学,而且会学,从而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2)中程生分析:
中程生在各班中的所占比例较大,约占总人数的60%左右。
A、中程生的基础知识:
中程生的基础知识掌握较扎实,应用知识也较为灵活。他们在班内占的比例大,情况较为复杂,有的智力好,但学习态度欠端正;有的很勤奋,但学习效率太低。他们的可塑性大,只要教师指导有方,做到多种方法有机结合,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中“找感觉”,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新收获。
B、中程生的能力发展水平:
这部分学生能用正确的化学语言描述实验现象、物质的组成和性质,能够从不同角度观察实验现象,进行较简单的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能独立完成学生实验,但操作还不够规范;学生分析问题不是太全面、解决问题的能力稍差。学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但缺乏自主性,更不能灵活运用已有的旧知识来解决、分析新的问题。这部分学生需在教师正确引导和大力督促下,才能趋向提高与完善。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发展,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愈来愈高,尤其是实验操作能力,恰恰是中程生的薄弱环节,这就更需要他们能在新的学期,能一步一个脚印、一个脚印一个起点地去攻破难关,信心十足地迈入优生行列。
C、中程生的学习态度:
绝大多数的中程生学习态度端正,学习较为积极认真,也善于多问、乐于讨论,并能与他人合作以求共同提高。如一班的;二班的;三班的葛永萌、赵冉、等。但也有个别的中程生因目标不明确,作业“偷工减料”,导致成绩每况愈下。这部分学生自制力差,教师、学校与家长应紧密结合,针对其自身特点“对症下药”。
D、中程生的学习习惯与方法:
多数中程生具有良好的自学习惯,能在预习中标注,能认真听讲,能及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但仍不能积极主动去探究学习,还未养成平日积累资料的良好习惯,教师应注重这方面的指导,使其尽快提高。
(3)学困生分析:
本届毕业生学困生较少,约占全体学生的10%。
A、学困生的基础知识:
他们的基础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学习不够刻苦,再者,因初三化学内容较多,课时又少,学生接受新知识的能力稍差,虽有兴趣,但又满足不了其求知欲,导致信心不足。教师应以鼓励性原则为基础,满足其自尊心,使他们能顺利完成学业。
B、学困生的能力发展水平:
这部分学生对实验有浓厚的兴趣,但实验操作不娴熟、不规范,观察又欠认真、细致,化学语言描述能力差,分析问题不全面,几乎不能自主学。教师应以“赏式”教育为主,看到其闪光之处,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中使他们成长。
C、学困生的学习态度:
他们的学习目标不明确,又缺乏兴趣与信心,平时完成作业质量欠佳。总以为是给老师所学,所以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上课经常做小动作,在班内威信低。教师不妨换个角度,多与其谈谈心,了解其心理,以情来感化他们,让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并在奋斗中充实自己。
D、学困生的学习习惯与方法:
大多数的学困生学习方法不灵活,只注重对结论的死记硬背,而不去思考过程,又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教师要抓住他们自尊心特强的特点,因材施教,从而大面积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教材分析:
1、总析:
(1)、教材紧扣《指导纲要》和《教学大纲》,按照“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精神”、“增强社会意识”、“提高实践能力”等原则,立足于基本知识、基本操作的掌握和应用,引导学生勤于动手、动脑,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具体的探究活动实例,逐步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方法,激发他们的探究创新精神。
(2)、编写本书的指导思想是:教科书作为实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目标要求的教学资源,必须全面体现课程标准的理念和内容要求。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主旨的化学新课程改革,不仅重视教科书作为信息资源的功能,更强调教科书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要求教科书的编写应从“教本”向“学本”转变,从“文本”向“对话”转变,从“知识”向“素质”转变,最大程度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教科书不仅应向学生展示知识内容,还应展示获得知识和过程和方法,让学生学会如何从实践中发现和提出问题、认识和解决问题。要通过教科书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获得知识、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化学与社会生活、生产有着广泛的联系,对于我国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具有重要的作用。初级中学的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要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以化学基础知识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能力,为学生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和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3)《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化学 九年级 上、下册 》共包含九个单元:第一单元:化学改变了世界;第二单元:水和溶液;第三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第四单元:燃烧与燃料;第五单元:常见的酸和碱;第六单元:海水中的化学;第七单元:金属;第八单元:化学与健康;第九单元:化学与社会发展。
2、具体分析:
第一单元:化学改变了世界
(1) 作为一门独立的“化学”学科开设,本单元是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第一单元,理所当然地需要对什么是化学、化学有什么用,以及怎样学习化学等问题做出合理的解释。第一节“奇妙的化学”正如标题所表明的,就是要通过本节的学习,首先让学生体验到化学的奇妙,产生热爱化学、喜欢化学之情,激发起学生学习化学的浓厚的兴趣。本节一开始就以“化学改变了社会”这一化学科学价值观为灵魂选取内容,在内容的呈现方式上,避免单纯说教,而是通过学生自主的活动,亲身体验化学对于人类发展的巨大作用。通过体验化学对于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感受到化学的奇妙;通过“观察化学变化”奇妙现象以及认识这些奇妙现象背后的奥秘,进一步领会到化学的奇妙,在这种奇妙的愉悦感受中,初步形成化学科学的价值观、物质组成的微粒观、绿色化学观,初步完成尝试用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认识身边的物质,由此,初步了解“什么是化学”以及“为什么学习化学”。“怎样学习化学”是第二节“化学之旅”着重要解决的问题。化学课程改革把科学探究为突破口,说明科学探究在实现课程目标方面蕴涵着巨大价值。认识实验室、学习实验安全规则和学会基本的化学实验操作技能是化学学习的坚实基础,也是化学学习的当务之急。在第三节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基本实验操作技能成为落实科学素养目标的重要内容。
(2)本单元特点:
①、作为起步阶段的化学学习,教材注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尤其注意从殷实的史实出发,展示化学与人类进步以及社会发展的关系,使学生能初步从化学、技术、社会这三者的密切关系中领悟化学学习的价值,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责任感。
②、突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强调走进化学实验 室的重要意义,以及学习一些最基本的化学实验操作的必要性,引导学生体会化学实验是获取化学知识和学习科学探究方法等的重要手段,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尊重客观事实、善于合作等优良品德。
③、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亲身感受,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活动,并通过探究活动和合作学习,主动地获取知识;注意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 有价值的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体验探究活动的过程、方法和成功后的喜悦,从而使学生产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树立学好化学的信心。
(3)、本单元教学重点:对学生进行化学学习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熏陶和培养,引导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并进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训练。
(4)、本单元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的过程、方法等方面的教学。
第二单元:水和溶液
⑴、本单元共包括四节内容:第一节是水分子的运动;第二节是水的组成;第三节是认识原子;第四节是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⑵、本单元的特点:设置本单元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尽早建立起微粒观,以便让学生能更深入地认识身边的物质,初步认识物质变化的本质。教材以学生熟悉的物质——水为载体,通过对水的三态变化、水的天然循环、水的人工净化、水的通电分解、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等过程中分子运动情形的描述,帮助学生从微观水平上构建对自己熟悉的一些宏观变化现象的本质的认识,继而在认识分子的基础上,向学生介绍了构成物质的另一种基本微粒——原子,进一步介绍了原子中的电子及其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变化特点,发展了学生对物质微观构成与变化的认识,这种认识的发展不仅会深化学生对自然界的物质的理解,更能激发他们深入研究物质的探索欲望。为了培养学生用化学方法认识物质世界的能力,在这一单元中,还穿插了一些科学方法、化学实验方法以及科学思想教育的内容。
⑶、本单元重点:
①、人与水的关系,以及人在其中的能动作用。
②、原子、分子的认识。
③、过滤、蒸馏等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第三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⑴、本单元是学生学习的第一大类物质,空气是人人都离不开的物质。本单元选择空气和氧气作为初中化学中接触具体物质知识的开端,可以比较顺利地引导学生进入化学世界来探索物质的奥秘。本单元共分三个课题,这三个课题存在着内在的联系:教材从课题1空气开始,介绍空气成分及用途,然后引入氧气的性质、用途和制法(课题2、3)对氧气进行了初步介绍。氧气的性质和制法为进一步理解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提供了事实材料,也为概括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提供了依据,这部分教学既加深学生对氧气的性质的认识,又能通过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求知欲。
⑵、本单元的特点:
①、从学生熟悉的“空气”作为较系统地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开始,有利于引导学生进入化学殿堂。
②、加强化学发展史的教育。本单元一开始简单介绍人们对空气认识的历史。学生通过学习,可以认识到只有应用科学实验的方法,尊重客观事实,才能摆脱传统的错误理论的束缚,得出正确的结论。
③、加强科学方法教育。如在“讨论”、“调查与研究”、“习题”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习和运用科学方法。
④、加强学生参与意识,编排了较多的学生参与的活动,教材中也适当留有一些空白,供为学生填写。有课题则完全以学生活动展开。
⑤、加强化学与社会了联系。本单元的空气、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等与生活、生产有密切联系,编写时有意突出这种联系,并以“资料”、“化学·技术·社会”等栏目补充了一些内容,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⑥、融思想、情感教育于学生的学习过程中。
⑶、本单元的教学难点、重点:
①、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制取的实验操作。
②、对化学反应及物质化学性质的理解。
③、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
④、以学习化学过程中,对科学方法的体验。
第四单元:燃烧与燃料
⑴、本单元教材共分燃烧与灭火、化学反应的表示、化石燃料及其利用、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四个课题。它们包括灭火的原理、物质燃烧的条件、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的概念、意义、书写及计算、三大化石燃料及其利用、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循环及其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二氧化碳的制取、性质及用途等内容。
⑵、本单元教材和特点:从学生司空见惯的燃烧和灭火现象入手,目的是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学习起点,站在化学科学的角度认识燃烧就是一种化学反应,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就在身边,化学就是我们的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化学的浓厚的兴趣,使学生自然而然在“从生活走进化学”,进而让学生思考如何表示化学反应,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是怎样的;启发学生利用前面所学过的分子、原子的知识,特别是原子是化学反应中不变的微粒的知识进行推测,并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出质量守恒定律;通过分析、比较得出化学方程式是化学反应的最简明而通用的表示方法;控制化学反应的条件就能控制反应的进行等内容。介绍了燃料及其用途,以及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等。本单元在内容的安排上注意从学生的亲身体验出发,选择学生熟悉和生活中常见的知识和现象,并配合图像和绘画,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感受;同时,注意通过活动与探究、调查与研究、讨论和实验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材中还适当编入与社会发展、新科技等相关的资料,以开阔学生的视野。
⑶、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原子的构成,离子的形成,元素、元素符号和化学式。
⑷、本单元教学的难点:核外电子的排布观念,化合价。
第五单元:常见的酸和碱
⑴ 包括课题1生活中的酸和碱,课题2 酸和碱的性质,课题3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⑵本单元教学目标是:介绍酸和碱中的盐酸、硫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它们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它们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广泛的用途。
⑶本单元的重点内容是:酸和碱的化学性质,中和反应及其在农业、工业、医疗等领域的应用。
⑷本单元的难点内容是:酸、碱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的原因溶液酸碱性与酸碱度的关系以及PH的测定和应用。
第六单元:海水中的化学
⑴包括课题1海洋化学资源,课题2 海水“晒盐”,课题3海水“晒碱”。
⑵本单元教学目标是:1、认识合理开发海洋资源与保护海洋环境的辨证关系,树立资源意识。2、了解海水晒盐的过程,认识饱和溶液、结晶等概念。3、学会粗盐提纯的方法。4、学习氨碱法制纯碱的简单原理和主要流程。初步理解盐类的含义。
⑶本单元的重点内容是:认识饱和溶液、结晶等概念。学会粗盐提纯的方法。初步理解盐类的含义。
⑷本单元的难点内容是:认识饱和溶液、结晶等概念。学会粗盐提纯的方法。初步理解盐类的含义。
第七单元:金属
⑴ 包括课题1 常见的金属材料,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课题3 钢铁的锈蚀和防护
⑵本单元教学目标是:1、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2、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知道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3、认识金属中加热熔和某些金属可以制的合金;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合金,以及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广泛的用途。
⑶本单元的重点内容是:几种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置换反应、铁的冶炼、根据化学方程式对某些杂质的反应物或生成物进行有关计算
⑷本单元的难点内容是:常见合金的性能,用途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某些杂质的反应物或生成物进行有关计算。
第八单元:化学与健康
⑴ 包括课题1 食物中的有机物,课题2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课题3 远离有毒物质。
⑵本单元介绍人体所需要的六大营养素及其它们的功能,人体的主要元素组成及人体生命健康所需的元素,有机化合物,有机合成材料的用途,以及使用合成材料对环境的影响。
⑶本单元的重点内容是:1、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2、无机盐的生理功能,3、认识化学与生活和生产的关系。
⑷本单元的难点内容是:蛋白质的生理功能,认识化学元素在人体中的作用,认识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第九单元:化学与社会发展
⑴ 包括课题1 化学与资源开发,课题2 化学与材料研制,课题3 化学与农业生产 课题4 化学与环境保护。
⑵本单元教学目标是:1、了解化学电池与氢能,认识有机高分子化合物,认识三废处理的必要性。 2、初步形成学习化学的目的就是实现能量和物质的转化的观念。 3、感受化学在能源开发、材料研制、农业生产、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初步形成正确、合理地使用化学物质的意识,确立绿色化学观念。
⑶本单元的重点内容是:1、认识有机高分子化合物,认识三废处理的必要性。 2、感受化学在能源开发、材料研制、农业生产、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
⑷本单元的难点内容是1、初步形成学习化学的目的就是实现能量和物质的转化的观念。 2、感受化学在能源开发、材料研制、农业生产、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初步形成正确、合理地使用化学物质的意识,确立绿色化学观念。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知目标:
⑴、知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⑵、知道空气的成分。
⑶、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⑷、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⑸、认识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⑹、认识什么是化学变化,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认识化合反应、氧化反应、分解反应、催化剂、催化作用等概念。
⑺、认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及一些化学反应现象。
⑻、知道化学反应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用途。
⑼、了解实验室制氧气、二氧化碳的制法和原理,了解实验室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
⑽、认识水的组成。纯水与自然水、硬水和软水的区别。
⑾、了解吸附、沉淀、过滤、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
⑿、了解纯净物与混合物、单质与化合物的区别。
⒀、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的颗粒构成的。
⒁、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分子、原子、元素、化学方程式等概念,化学符号表示的意义、正确书写各种化学符号,初步学会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⒂、熟记氧气、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
⒃、记住碳及化合物的性质,并关注温室效应。
⒄、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以及一些安全知识。
⒅、了解原子构成、核外电子的排布构成和离子的形成过程。
⒆、了解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步骤,并能正确书写。
⒇、知道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知道碳的单质的化学性质。
技能目标:
⑴、认识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学会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描述的方法。
⑵、能有意识地从日常生活中发现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⑶、初步学习书写探究活动或实验报告的方法。
⑷、能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等。
⑸、能知道化学实验是都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⑹、学会试管、酒精灯、滴管等仪器的使用方法,达到能独立操作的目的。
⑺、学会取用液体、固体药品,制备和收集气体的方法。
⑻、能用化学语言描述常见物质的组成、性质等。
⑼、了解化学与生活社会和技术的密切联系,并能分析有关的简单问题。
⑽、逐步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综合问题的能力和实验能力。
⑾、学会有关化学式及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⑿、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想像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⒀、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一些其他的信息。会查相对原子质量。
⒁、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能提出问题,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描述有关的信息,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能用变化与联系的观点分析化学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4)、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与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5)、初步学习科学实验的方法,进行观察、记录,并初步学习分析实验现象。
(6)、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7)、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与方法。
(8)、了解世界和我国的水资源状况,学习用辩证的方法看待水资源的丰富和有限。
(9)、学会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情感教育目标:
①、初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认识,逐步树立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观念。
②、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以及社会发展的关系,认识化学学习的价值。
③、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
④、感受并赞赏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和积极作用。
⑤、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的进步学习化学的志向。
⑥、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及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
⑦、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⑧、激发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
⑨、进行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可分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⑩
(2)、学习教育目标:
①、保持和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化学的兴趣。
②、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③、端正学习态度,遵守实验室的规则,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做到“先学后教”。
④、以“问题意识”为中心,使学生学会主动学习、主动参与、主动选择、主动实践。
⑤、能以发展的观点看待碳的单质。
四、教学措施:
1、认真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先进理念,把握好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2、加强业务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虚心求教,取长补短。
3、加强实验教学的探究,从不同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以问题为中心,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与合作精神。
5、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积极探究化学变化的奥秘,增强他们学好化学的信心。
6、为人师,不但要授之以鱼,更该教之以渔。
7、注意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到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8、认真备教材、备学生,精选题型,注重知识的内在联系,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9、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因人而宜,因材施教,并对每一位学生建立“成长档案袋”。
10、以课本为根本,注重对知识的延伸与拓展,加强变式训练,培养创新能力。
11、积极参加教研教改,大胆探索、改进教学方法,强化课堂设计,从而大面积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2、“自主、综合、拓展、创新”与“先学后教”有机融合,形成自己独特可行的教学模式。
13、让学生订好本学期学习计划,力争好的开端有完美的结局。
14、潜心钻研业务的同时,要注重学法、教法研究,要精益求精,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作好因材施教的工作。
15、加强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能力以及独立操作的能力。
16、抓好双基教学,适当拓展、创新,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好优生优培,中程生和学困生进一步转化,以求全面提高。
17、每单元形成一次性测试,及时总结反馈,然后对症下药,以求查漏补缺。
18、巧妙设计题型,能做到精讲精练,注重能力开发,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19、优化课堂结构,向课堂45分钟要效益,平日注重实验与操作相结合,教师适时点拨、指导。
20、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使他们都能具备适应现代化生活及未来社会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方法和态度,具备适应未来的生存和发展所必备的科学素养同时又注意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到良好的发展。
21、搞好课外活动,按时开展兴趣小组活动,留给学生空白,发挥学生特长。
22 、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并积极与其他学科“牵手”,合理运用教学原则,做好化学教学和思想教育工作。
23、做好家访工作,使家庭、学校与社会有机结合,培养21世纪的合格接班人。
24、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评价方式。要考核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又注重评价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还要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怕发展。力求使更多的学生学会反思和自我评价。
25、注重对优生的培养,力争在化学奥林匹克竞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五、教研教改:
主课题: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子课题:
《学案导学,自主探究》
六、教学进度(略)
第一学期化学教学计划 篇5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1、总体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初三4、5、6三个班的化学课,共有学生151人,其中男生68人,女生83人。从学生的知识基础看,学生在小学社会学科中已了解一部分与化学有关的基础知识。从学生的能力发展水平来看,大多数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逻辑推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学生的学习习惯与方法看,75%左右的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自学习惯,掌握了基本的学习方法,能独立完成作业,但个别学困生自制力差。从学生的学习态度看,四个班的同学90%以上要求进步,态度端正,上进心强,但部分同学学习目标欠明确。四个班发展较为均衡。面对实际情况,在今后的教学中,采取适当的措施,促使全体学生共同进步,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2、具体分析:
(1)优等生分析:
优生在各班中的分配较均匀,大约占总人数的30%左右。
A、优生的知识基础
学生已在初二接触过少部分简单的化学知识,如空气、物质的属性等等。对该学科,优等生充满了好奇心,有强烈的求知欲,他们已认识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了解了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具备了一定的能力。如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综合问题的能力等等。并在学好其它学科如物理、生物知识的基础上,为学好本学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且他们能广泛涉猎课外知识,并汲取其营养,从而大大拓宽了知识面。
B、优生能力发展水平:
由于注重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优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学习化学的能力,如能运用简单的化学语言来描述常见物质的性质、组成以及在社会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能结合化学与社会、技术的相互联系,分析有关的问题;能运用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来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能在家庭趣味小实验中提高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最值得让人欣慰的是,他们能有条不紊地进行规范的实验操作,具备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具备从已有经验出发,自主探究的能力,能从归纳题型中找规律,从而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在新的学年中,力争让学生再上一个新的层次。
C、优生学习态度:
优生能认识到化学是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和能源科学的重要基础,化学又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化学是一门综合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所以他们的态度端正,课堂上认真听讲,积极开动脑筋,能提出并踊跃回答各种问题,课后又能及时小结、复习巩固,按质按量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由于在班内作出了表率,很大程度地推进了中程生的发展。
D、优生学习方法与习惯
学生到了初三,已形成了良好的自学习惯,尤其是优等生,他们能做到课前预习,课中认真听讲,课后又能及时巩固复习;他们能广泛阅读一些化学课外小读物、资料,了解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他们能敢于打破常规,问出许多为什么;他们已养成随时记下自己的心得与体会的习惯,每人都有集错本,知识集锦,并能将其记录在学习档案袋里。总之,因人而宜,因材施教,优生不但能学,而且会学,从而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2)中程生分析:
中程生在各班中的所占比例较大,约占总人数的60%左右。
A、中程生的基础知识:
中程生的基础知识掌握较扎实,应用知识也较为灵活。他们在班内占的比例大,情况较为复杂,有的智力好,但学习态度欠端正;有的很勤奋,但学习效率太低。他们的可塑性大,只要教师指导有方,做到多种方法有机结合,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中“找感觉”,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新收获。
B、中程生的能力发展水平:
这部分学生能用正确的化学语言描述实验现象、物质的组成和性质,能够从不同角度观察实验现象,进行较简单的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能独立完成学生实验,但操作还不够规范;学生分析问题不是太全面、解决问题的能力稍差。学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但缺乏自主性,更不能灵活运用已有的旧知识来解决、分析新的问题。这部分学生需在教师正确引导和大力督促下,才能趋向提高与完善。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发展,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愈来愈高,尤其是实验操作能力,恰恰是中程生的薄弱环节,这就更需要他们能在新的学期,能一步一个脚印、一个脚印一个起点地去攻破难关,信心十足地迈入优生行列。
C、中程生的学习态度:
绝大多数的中程生学习态度端正,学习较为积极认真,也善于多问、乐于讨论,并能与他人合作以求共同提高。如一班的;二班的;三班的葛永萌、赵冉、等。但也有个别的中程生因目标不明确,作业“偷工减料”,导致成绩每况愈下。这部分学生自制力差,教师、学校与家长应紧密结合,针对其自身特点“对症下药”。
D、中程生的学习习惯与方法:
多数中程生具有良好的自学习惯,能在预习中标注,能认真听讲,能及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但仍不能积极主动去探究学习,还未养成平日积累资料的良好习惯,教师应注重这方面的指导,使其尽快提高。
(3)学困生分析:
本届毕业生学困生较少,约占全体学生的10%。
A、学困生的基础知识:
他们的基础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学习不够刻苦,再者,因初三化学内容较多,课时又少,学生接受新知识的能力稍差,虽有兴趣,但又满足不了其求知欲,导致信心不足。教师应以鼓励性原则为基础,满足其自尊心,使他们能顺利完成学业。
B、学困生的能力发展水平:
这部分学生对实验有浓厚的兴趣,但实验操作不娴熟、不规范,观察又欠认真、细致,化学语言描述能力差,分析问题不全面,几乎不能自主学。教师应以“赏式”教育为主,看到其闪光之处,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中使他们成长。
C、学困生的学习态度:
他们的学习目标不明确,又缺乏兴趣与信心,平时完成作业质量欠佳。总以为是给老师所学,所以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上课经常做小动作,在班内威信低。教师不妨换个角度,多与其谈谈心,了解其心理,以情来感化他们,让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并在奋斗中充实自己。
D、学困生的学习习惯与方法:
大多数的学困生学习方法不灵活,只注重对结论的死记硬背,而不去思考过程,又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教师要抓住他们自尊心特强的特点,因材施教,从而大面积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教材分析:
1、总析:
(1)、教材紧扣《指导纲要》和《教学大纲》,按照“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精神”、“增强社会意识”、“提高实践能力”等原则,立足于基本知识、基本操作的掌握和应用,引导学生勤于动手、动脑,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具体的探究活动实例,逐步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方法,激发他们的探究创新精神。
(2)、编写本书的指导思想是:教科书作为实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目标要求的教学资源,必须全面体现课程标准的理念和内容要求。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主旨的化学新课程改革,不仅重视教科书作为信息资源的功能,更强调教科书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要求教科书的编写应从“教本”向“学本”转变,从“文本”向“对话”转变,从“知识”向“素质”转变,最大程度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教科书不仅应向学生展示知识内容,还应展示获得知识和过程和方法,让学生学会如何从实践中发现和提出问题、认识和解决问题。要通过教科书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获得知识、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化学与社会生活、生产有着广泛的联系,对于我国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具有重要的作用。初级中学的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要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以化学基础知识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能力,为学生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和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3)《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化学 九年级 上、下册 》共包含九个单元:第一单元:化学改变了世界;第二单元:水和溶液;第三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第四单元:燃烧与燃料;第五单元:常见的酸和碱;第六单元:海水中的化学;第七单元:金属;第八单元:化学与健康;第九单元:化学与社会发展。
2、具体分析:
第一单元:化学改变了世界
(1) 作为一门独立的“化学”学科开设,本单元是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第一单元,理所当然地需要对什么是化学、化学有什么用,以及怎样学习化学等问题做出合理的解释。第一节“奇妙的化学”正如标题所表明的,就是要通过本节的学习,首先让学生体验到化学的奇妙,产生热爱化学、喜欢化学之情,激发起学生学习化学的浓厚的兴趣。本节一开始就以“化学改变了社会”这一化学科学价值观为灵魂选取内容,在内容的呈现方式上,避免单纯说教,而是通过学生自主的活动,亲身体验化学对于人类发展的巨大作用。通过体验化学对于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感受到化学的奇妙;通过“观察化学变化”奇妙现象以及认识这些奇妙现象背后的奥秘,进一步领会到化学的奇妙,在这种奇妙的愉悦感受中,初步形成化学科学的价值观、物质组成的微粒观、绿色化学观,初步完成尝试用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认识身边的物质,由此,初步了解“什么是化学”以及“为什么学习化学”。“怎样学习化学”是第二节“化学之旅”着重要解决的问题。化学课程改革把科学探究为突破口,说明科学探究在实现课程目标方面蕴涵着巨大价值。认识实验室、学习实验安全规则和学会基本的化学实验操作技能是化学学习的坚实基础,也是化学学习的当务之急。在第三节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基本实验操作技能成为落实科学素养目标的重要内容。
(2)本单元特点:
①、作为起步阶段的化学学习,教材注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尤其注意从殷实的史实出发,展示化学与人类进步以及社会发展的关系,使学生能初步从化学、技术、社会这三者的密切关系中领悟化学学习的价值,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责任感。
②、突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强调走进化学实验 室的重要意义,以及学习一些最基本的化学实验操作的必要性,引导学生体会化学实验是获取化学知识和学习科学探究方法等的重要手段,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尊重客观事实、善于合作等优良品德。
③、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亲身感受,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活动,并通过探究活动和合作学习,主动地获取知识;注意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 有价值的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体验探究活动的过程、方法和成功后的喜悦,从而使学生产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树立学好化学的信心。
(3)、本单元教学重点:对学生进行化学学习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熏陶和培养,引导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并进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训练。
(4)、本单元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的过程、方法等方面的教学。
第二单元:水和溶液
⑴、本单元共包括四节内容:第一节是水分子的运动;第二节是水的组成;第三节是认识原子;第四节是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⑵、本单元的特点:设置本单元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尽早建立起微粒观,以便让学生能更深入地认识身边的物质,初步认识物质变化的本质。教材以学生熟悉的物质——水为载体,通过对水的三态变化、水的天然循环、水的人工净化、水的通电分解、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等过程中分子运动情形的描述,帮助学生从微观水平上构建对自己熟悉的一些宏观变化现象的本质的认识,继而在认识分子的基础上,向学生介绍了构成物质的另一种基本微粒——原子,进一步介绍了原子中的电子及其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变化特点,发展了学生对物质微观构成与变化的认识,这种认识的发展不仅会深化学生对自然界的物质的理解,更能激发他们深入研究物质的探索欲望。为了培养学生用化学方法认识物质世界的能力,在这一单元中,还穿插了一些科学方法、化学实验方法以及科学思想教育的内容。
⑶、本单元重点:
①、人与水的关系,以及人在其中的能动作用。
②、原子、分子的认识。
③、过滤、蒸馏等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第三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⑴、本单元是学生学习的第一大类物质,空气是人人都离不开的物质。本单元选择空气和氧气作为初中化学中接触具体物质知识的开端,可以比较顺利地引导学生进入化学世界来探索物质的奥秘。本单元共分三个课题,这三个课题存在着内在的联系:教材从课题1空气开始,介绍空气成分及用途,然后引入氧气的性质、用途和制法(课题2、3)对氧气进行了初步介绍。氧气的性质和制法为进一步理解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提供了事实材料,也为概括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提供了依据,这部分教学既加深学生对氧气的性质的认识,又能通过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求知欲。
⑵、本单元的特点:
①、从学生熟悉的“空气”作为较系统地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开始,有利于引导学生进入化学殿堂。
②、加强化学发展史的教育。本单元一开始简单介绍人们对空气认识的历史。学生通过学习,可以认识到只有应用科学实验的方法,尊重客观事实,才能摆脱传统的错误理论的束缚,得出正确的结论。
③、加强科学方法教育。如在“讨论”、“调查与研究”、“习题”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习和运用科学方法。
④、加强学生参与意识,编排了较多的学生参与的活动,教材中也适当留有一些空白,供为学生填写。有课题则完全以学生活动展开。
⑤、加强化学与社会了联系。本单元的空气、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等与生活、生产有密切联系,编写时有意突出这种联系,并以“资料”、“化学·技术·社会”等栏目补充了一些内容,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⑥、融思想、情感教育于学生的学习过程中。
⑶、本单元的教学难点、重点:
①、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制取的实验操作。
②、对化学反应及物质化学性质的理解。
③、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
④、以学习化学过程中,对科学方法的体验。
第四单元:燃烧与燃料
⑴、本单元教材共分燃烧与灭火、化学反应的表示、化石燃料及其利用、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四个课题。它们包括灭火的原理、物质燃烧的条件、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的概念、意义、书写及计算、三大化石燃料及其利用、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循环及其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二氧化碳的制取、性质及用途等内容。
⑵、本单元教材和特点:从学生司空见惯的燃烧和灭火现象入手,目的是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学习起点,站在化学科学的角度认识燃烧就是一种化学反应,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就在身边,化学就是我们的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化学的浓厚的兴趣,使学生自然而然在“从生活走进化学”,进而让学生思考如何表示化学反应,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是怎样的;启发学生利用前面所学过的分子、原子的知识,特别是原子是化学反应中不变的微粒的知识进行推测,并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出质量守恒定律;通过分析、比较得出化学方程式是化学反应的最简明而通用的表示方法;控制化学反应的条件就能控制反应的进行等内容。介绍了燃料及其用途,以及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等。本单元在内容的安排上注意从学生的亲身体验出发,选择学生熟悉和生活中常见的知识和现象,并配合图像和绘画,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感受;同时,注意通过活动与探究、调查与研究、讨论和实验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材中还适当编入与社会发展、新科技等相关的资料,以开阔学生的视野。
⑶、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原子的构成,离子的形成,元素、元素符号和化学式。
⑷、本单元教学的难点:核外电子的排布观念,化合价。
第五单元:常见的酸和碱
⑴ 包括课题1生活中的酸和碱,课题2 酸和碱的性质,课题3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⑵本单元教学目标是:介绍酸和碱中的盐酸、硫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它们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它们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广泛的用途。
⑶本单元的重点内容是:酸和碱的化学性质,中和反应及其在农业、工业、医疗等领域的应用。
⑷本单元的难点内容是:酸、碱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的原因溶液酸碱性与酸碱度的关系以及PH的测定和应用。
第六单元:海水中的化学
⑴包括课题1海洋化学资源,课题2 海水“晒盐”,课题3海水“晒碱”。
⑵本单元教学目标是:1、认识合理开发海洋资源与保护海洋环境的辨证关系,树立资源意识。2、了解海水晒盐的过程,认识饱和溶液、结晶等概念。3、学会粗盐提纯的方法。4、学习氨碱法制纯碱的简单原理和主要流程。初步理解盐类的含义。
⑶本单元的重点内容是:认识饱和溶液、结晶等概念。学会粗盐提纯的方法。初步理解盐类的含义。
⑷本单元的难点内容是:认识饱和溶液、结晶等概念。学会粗盐提纯的方法。初步理解盐类的含义。
第七单元:金属
⑴ 包括课题1 常见的金属材料,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课题3 钢铁的锈蚀和防护
⑵本单元教学目标是:1、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2、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知道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3、认识金属中加热熔和某些金属可以制的合金;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合金,以及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广泛的用途。
⑶本单元的重点内容是:几种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置换反应、铁的冶炼、根据化学方程式对某些杂质的反应物或生成物进行有关计算
⑷本单元的难点内容是:常见合金的性能,用途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某些杂质的反应物或生成物进行有关计算。
第八单元:化学与健康
⑴ 包括课题1 食物中的有机物,课题2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课题3 远离有毒物质。
⑵本单元介绍人体所需要的六大营养素及其它们的功能,人体的主要元素组成及人体生命健康所需的元素,有机化合物,有机合成材料的用途,以及使用合成材料对环境的影响。
⑶本单元的重点内容是:1、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2、无机盐的生理功能,3、认识化学与生活和生产的关系。
⑷本单元的难点内容是:蛋白质的生理功能,认识化学元素在人体中的作用,认识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第九单元:化学与社会发展
⑴ 包括课题1 化学与资源开发,课题2 化学与材料研制,课题3 化学与农业生产 课题4 化学与环境保护。
⑵本单元教学目标是:1、了解化学电池与氢能,认识有机高分子化合物,认识三废处理的必要性。 2、初步形成学习化学的目的就是实现能量和物质的转化的观念。 3、感受化学在能源开发、材料研制、农业生产、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初步形成正确、合理地使用化学物质的意识,确立绿色化学观念。
⑶本单元的重点内容是:1、认识有机高分子化合物,认识三废处理的必要性。 2、感受化学在能源开发、材料研制、农业生产、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
⑷本单元的难点内容是1、初步形成学习化学的目的就是实现能量和物质的转化的观念。 2、感受化学在能源开发、材料研制、农业生产、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初步形成正确、合理地使用化学物质的意识,确立绿色化学观念。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知目标:
⑴、知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⑵、知道空气的成分。
⑶、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⑷、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⑸、认识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⑹、认识什么是化学变化,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认识化合反应、氧化反应、分解反应、催化剂、催化作用等概念。
⑺、认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及一些化学反应现象。
⑻、知道化学反应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用途。
⑼、了解实验室制氧气、二氧化碳的制法和原理,了解实验室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
⑽、认识水的组成。纯水与自然水、硬水和软水的区别。
⑾、了解吸附、沉淀、过滤、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
⑿、了解纯净物与混合物、单质与化合物的区别。
⒀、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的颗粒构成的。
⒁、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分子、原子、元素、化学方程式等概念,化学符号表示的意义、正确书写各种化学符号,初步学会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⒂、熟记氧气、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
⒃、记住碳及化合物的性质,并关注温室效应。
⒄、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以及一些安全知识。
⒅、了解原子构成、核外电子的排布构成和离子的形成过程。
⒆、了解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步骤,并能正确书写。
⒇、知道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知道碳的单质的化学性质。
技能目标:
⑴、认识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学会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描述的方法。
⑵、能有意识地从日常生活中发现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⑶、初步学习书写探究活动或实验报告的方法。
⑷、能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等。
⑸、能知道化学实验是都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第一学期化学教学计划 篇6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化学是一门九年级刚开设的新课程,与生活的联系较多,学生学习的热情较高,教师应正确引导,以期在中考中取得好的成绩。本期担任九年级1、2班的化学教学任务,这些学生基础高低参差不齐,有的基础较牢,成绩较好;当然也有个别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教师要做好每一个学生的工作,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进步。
二、教材分析
九年级的化学教材分为上下两册,其中上册为本期的教学内容,它由七个单元组成: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从三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通过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将学生带入化学的殿堂,从而很自然地接受这门新的课程,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首先从学生最熟悉的物质空气着手,研究了空气的组成,学习了空气中与人生命息息相关的一种气体——氧气,并探究了氧气的实验与工业制法。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从水的组成,导入到微观世界,了解了分子和原子,为使书本知识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又对水的净化与水资源的保护进行了分析。
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这一单元抽象地向学生介绍了物质的微观构成,使学生学会去理解物质是怎样样构成的,为今后的探究打下基础。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这一单元让学生懂得物质不生不灭的道理,学会写化学方程式,并初步引入了化学计算。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从学生比较熟悉的碳元素组成的一些物质着手,对形成物质最多的一种元素进行学习,并探究了二氧化碳的制取。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从燃烧的现象开始,去探究燃烧的条件,同时得出灭火的方法。让学生从身边去发现化学知识,了解燃料的种类以及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三、教学总体目标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化学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提高未来公民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四、教学具体目标
通过一学期化学课程的学习,学生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得到发展。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身边一些常见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其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能用简单的化学语言予以描述。
2.形成一些最基本的化学概念,初步认识物质的微
观构成,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初步认识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3.了解化学与社会和技术的相互联系,并能以此分析有关的简单问题。
4.初步形成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能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
(二)过程与方法
1.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能提出问题,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述有关的信息,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能用变化与联系的观点分析化学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4.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和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2.初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认识,逐步树立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观念。
3.感受并赞赏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4.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
5.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6.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的进步学习化学的志向。
五、具体措施
(1)加强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在教学中,要坚决防止只重讲授、轻视实验的偏向。在实验教学中,要注意安全教育,要教育学生爱护仪器,节约药品。
(2)加强化学用语的教学
元素符号、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等是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及变化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结合实物和化学反应,学习相应的化学用语,结合化学用语联想相应的实物和化学反应。这样,既有利于学生记忆,又有利于加深他们对化学用语涵义的理解。还应注意对化学用语进行分散教学,通过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和有计划的练习,使学生逐步掌握这些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3)重视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
元素化合物知识对于学生打好化学学习的基础十分重要。为了使学生学好元素化合物知识,在教学中要注意紧密联系实际,加强直观教学,实验教学和
电化教学,让学生多接触实物,多做些实验,以增加感性知识。要采取各种方式,帮助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重要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在学生逐步掌握了一定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以后,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理解元素化合物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理解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制法和用途间的联系,并注意加强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对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的指导作用。
六、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周、第二周(9.1~9.9)绪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第三周(9.10~9.16):走进化学实验室(参观化学实验室,怎样进行化学实验,怎样设计实验)、单元测试。
第四周(9.17~9.23):空气、氧气。
第五周(9.24~9.30):制取氧气,单元测试。
第六周(10.1~10.7):水的组成、分子和原子、水的净化。
第七周(10.8~10.14):保护水资源、最轻的气体、单元测试。
第八周(10.15~10.21):原子的构成、元素、离子。
第九周(10.22~10.28):化学式与化合价、单元测试。
第十周(10.29~11.4):期中复习及考试、试卷分析
第十一周(11.5~11.11):机动
第十二周(11.12~11.18):质量守恒定律、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第十三周(11.19~11.25):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单元测试。
第十四周(11.26~11.2):金刚石、石墨和C60、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第十五周(12.3~12.9):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单元测试。
第十六周(12.10~12.16):燃烧和灭火。
第十七周(12.17~12.23):燃料和热量、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第十八周(12.24~12.30):石油和煤的综合利用、单元测试。
第十九周(12.31~1.6)
第二十周(1.7~1.13):期末复习和考试。
第一学期化学教学计划 篇7
本学期我组在学校教导处、科研师训处的指导下,在上一学期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积极开展教育教研工作,切实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扎实推进素质教育。认真落实“科研兴教、科研兴校”战略,以“记、想、用、清”教学思想为抓手,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和效率,创造性的开展工作。探索教学常规管理的新思路、新方法。现制定本学期教研组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积极实施课程改革, 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方法。坚持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重点,改进课堂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大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不断增强化学教学过程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加强合作与交流,优化方法,转化行为,创新方式,提高效益。创建和谐师生关系,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坚持充分发挥备课组的作用,加强对青年教师的指导和培养,鼓励青年教师树立进取精神和创新意识,为青年教师提供展示才华的机会和平台,使青年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增长才干,尽快成为强实的新生力量。紧紧围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个中心,狠抓教学常规的落实, 深化“记、想、用、清”教学策略的应用,全面提高本组教师素质和课堂教学水平,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制订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和实施方案,确保我校的化学教学效果。
二、工作目标
1.以课堂教学为主线为突破口。教学上立足以“打造高效课堂”为中心,以“记、想、用、清”教学策略作为课堂改革的主旋律,切实在课堂组织形式、学生学法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
2.落实听课评课制度,本学期每位老师至少听10节课,并及时进行评课交流。每位教师以教学反思的形式,反视自己的课堂教学。听组内教师的课,及本班任课教师的课。充分利用好身边优秀教师资源。继续开展设计、开课、评课的工作,提高设计的能力,并通过开课使全组教师得到学习的机会,并在评课中使开课和听课教师的业务水平都得到提高。
3.各备课组选择有效的学生练习试题,做到“适应、典型、高效”,使训练习题做到校本化。认真落实“精备少讲,精炼精考,多答多辅”的课堂教学改革要求,向课堂单位时间要质量。
4.备课组长要经常检查组内教师的教学进度,教学计划的落实情况,以及是否按照教学常规完成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反思及作业反馈)。备课组长确定每一次教研活动的地点与时间,教研活动要有详细计划(主题、主讲人及内容安排)与详细的记录。并及时做好教学质量分析工作。
5.重视科研工作,搞好课题研究,加强本组教师的科研意识,以科研带动教学工作。
三.主要措施
1.学习新课程标准及课程标准的解读,把握新教材的理念并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本学年是更换新教材的第二年,深入挖掘教材是本学期的一个重点工作,分析新教材的设计意图和思想,避免“新瓶装旧酒”的错误做法。
2.落实教育教学常规,加强集体备课
教学常规工作是教学的中心工作,认真学习每一章教材,分析重点、难点,排出课时计划,按课时备好每一节课。积极开展相互听课、评课,互相取长补短,提高教学水平,认真批改作业,及时做好教学辅导。全体组员都要按照教学常规的要求,逐条对照,使教学常规真正落到实处,切实为教学工作服务到位。
备课组认真做好组内活动。充分发挥备课组的集体智慧,不断进行教学反思和教学总结,提高教学效果。由备课组长定期主持并认真开展集体备课活动,认真学习化学课程标准,分层分次在教研活动中举行形式多样的宣讲活动,进一步领会课改理念和课标要求,明确课堂教学的改进重点。制定科学有效的教学进度计划并加以落实到位,强化教学常规在教师业务教育中的促进作用,并加强两个年级备课组之间的交流和研讨。备课组的活动规范化,做到“四确定”(确定时间,确定地点,确定内容,确定主讲)和“四统一”(统一进度,统一作业,统一练习,统一重、难点)。
3.注重发挥教研组的职能作用,加强组风建设。
加强教研组各项常规管理工作,充分利用教研活动时间组织本组教师认真学习课改的有关文件、教育教学理论和课程标准以及师德规范,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创造性,互帮互助,形成良好的教研风气和教研规范,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将教研活动经常化、制度化,增强团体精神和协作意识。
4.发挥骨于教师的示范作用
化学组是一个具有优良传统的教师队伍,教师之间团结互助。很多教师已经形成的自己的教学风格。充分发挥这些教师的传帮带的作用,同时发挥骨干教师的力量,上好示范课,开展专题讲座,为青年教师健康成长形成良好的环境。
四、主要工作
九月份:
各备课组制订好学期教学计划、实验教学计划等,总结上学年的成败得失,提出本学期的奋斗目标;参加学校“教学常规月”活动;初步确定化学课外科技实验小组;开展以“导课艺术”为主题的教研活动。
十月份:组内听评课活动,共同探讨教学方法,互相学习、共同进步,以促进教学研究和提高教学质量;对科技实验小组活动开展情况进行阶段性总结、分析;开展以“提问的有效性”为主题的教研活动。
十一月份:各备课组出好期中试题,并进行期中教学总结,总结前阶段期教学中的成败与得失。以此为依据,为后期的教学提出指导性的建议,以确保在期末考试中取得良好成绩;开展以“小组讨论的有效性”为主题的教研活动。
十二月份:
统计各备课组的课堂作业、课外作业、每天练习、单元测验的情况,进行研究,努力寻求最佳效果和最低负担的结合点。以加强教学研究为策略,提高教学质量,争取高考好成绩;开展以“练习的有效性”为主题的教研活动。
一月份:
各年级做好期末复习工作。主要针对学生学习的现状,以提高复习的实效性为目标,把工作做实,把教学目标具体落实到对应的学生,努力提高最后阶段的复习效果;开展以“评价的有效性”为主题的教研活动。
【第一学期化学教学计划范文汇编7篇】相关文章:
8.第一学期教学计划
9.初中化学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