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对称的教案

时间:2024-11-09 08:20:51 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对称的教案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对称的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对称的教案

小学对称的教案1

  [教学目标]

  1.过实例观察,感悟数学的美,了解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

  2.了解旋转三要素,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度,掌握基本的旋转方法。

  3.通过操作,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旋转三要素,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度。

  [教学难点]旋转的步骤与方法。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三角形学具。

  学具:小棒、三角形学具、带方格的练习纸(每人三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一)创设情境

  图1 师:同学们,老师准备了几幅漂亮的图案,想看吗?请同学们边看边想,老师是用什么方法得到的这些图案?比比谁的眼睛亮!(播放课件:依次出现5个基本图形经过旋转得到的新图案)

  师:发现了吗,这个风车图案是用什么方法得到的?

  预设1:这些图案都是用旋转的方法得到的。

  预设2:有的是顺时针得到的。

  (二)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这些图案都是由一个简单的基本图形按一定的方向旋转得到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图形的旋转。(板书课题:图形的旋转)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抽象的空间与图形课堂中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图案欣赏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让学生初步体会图形运动的特点,从而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学习新知创造良好的氛围。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一)借助素材,认识旋转三要素 1.认识旋转方向。

  师:刚才,有的同学不仅说出了是用旋转的方法得到这些图案的,还说出了是按顺时针旋转得到的。顺时针就是指旋转的方向,(板书:方向 顺时针)你能用手比划一下顺时针是怎样旋转的吗?旋转的方向除了顺时针外,还有什么方向? 2.认识旋转角度。

  师:刚才我们不仅知道了旋转是有方向的,还认识了旋转的'两个方向,顺时针和逆时针。老师这有个钟表,仔细观察,如果分针从12走到9,分针是怎样转的?如果从12走到2呢?如果从12走到3呢?为什么同样是顺时针旋转,分针的位置不一样呢?看来旋转的角度。(板书:角度)

  师:如果分针从3走到6,是怎样旋转的?追问:旋转了多少度呢?你能把这两句话连起来说说吗?(分针顺时针旋转90度)如果分针从12转到9,又该怎么说呢?

  3.认识旋转点。

  (1)旋转小棒。

  师:通过刚才分针的旋转,我们知道了旋转运动是有方向和角度的。那么接下来,你能用小棒也做这样的旋转运动吗? (第1页方格纸,将小棒绕A点顺时针旋转90度)

  (2)展示交流。

  师:同学们,你们怎么知道旋转了90度?90度角在哪儿?谁来指一指? 师:你怎么知道这个角是90度?(看方格纸上的小正方形就知道)如果没有方格纸,怎样确定这是90度呢?

  (3)展示错误,揭示旋转点。

  师:刚才老师发现有同学这样画的,他画的有问题吗?问题在哪? 师:我们一定要注意所绕的中心点不同(板书:中心点),旋转结果也会不同。

  4.总结旋转三要素。

  师:同学们,看来以后做旋转运动时,我们一定要注意三个要点,中心点,方向,角度。我们在描述旋转运动时,就要说清楚绕哪个点、按什么方向、旋转了多少度。就像这题目要求一样,能记住吗?谁能把刚才的小棒的旋转完整的再说一遍?(盖住题目要求,让学生多试说。)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对熟悉的钟表指针的旋转的观察,在巩固旋转方向的基础上,通过问题的引领,顺势引出旋转角度。旋转点是图形旋转三要素之一,但学生自己不容易想出,老师引导学生通过将小棒绕A点顺时针旋转90度,学生势必出现错例,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错在哪,从而得出旋转点。

  (二)自主尝试,掌握方法

  1.提供素材,探究方法。

  (1)自主尝试。

  师:同学们,小棒的旋转我们会了,那给你一个图形也按要求来旋转,你会吗?请看屏幕,你能画出将三角形绕O点顺时针旋转90度后的图形吗? 图2 师:先想一下,旋转之后的三角形会是一个什么样子,它大概会落在什么位置上? 师:有想法了吗?你能把旋转之后图形画出来吗?试试看!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再借助手中的三角形纸片,转一转。画完的同学你也可以借助三角形的旋转来验证一下你旋转的对不对,开始。

  (2)学生交流。

  师:你是怎么旋转的?

  预设:我是用这个三角形绕O点顺时针旋转了90度,然后画出了这个图形。

  师:刚才这位同学是借助三角形学具,通过旋转得到了三角形绕O点顺时针旋转了90度的位置。同学们你们画的和他一样吗? 2.观察比较,感知方法 。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旋转之前的三角形与旋转之后的三角形图形和位置有什么变化? 预设1:三角的大小没有变化。(教师适时小结:也就是旋转之后三角形的每一条边的长短,每一个角的大小都没有变化)

  预设2:三角形的位置旋转了90度。

  师:你们怎么知道是旋转了90度呢?90度在哪儿?从哪能看出来?

  预设:学生指两条直角边说:这两条边的夹角是90度。

  师:除了看这两条直角边的夹角是90度,还可以看那条?

  3.课件演示,总结方法。

  (1)多媒体演示。

  师:刚才我们是将三角形绕O点顺时针旋转了90°,到了这个位置,三角形的这条边从这儿(闪烁)旋转到了这儿(闪烁)正好是90度(闪烁),这条(斜)边从这里(闪烁)旋转到了这里(闪烁)也正好是90度。

  师:看来,三角形绕O点顺时针旋转90度,它的每条边也都会绕O点顺时针旋转90度,旋转之前的三角形与旋转之后三角形每条相对应的的边都互相垂直。

  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刚才旋转的过程:三角形绕O点顺时针旋转90度,能想象出来吗?

  师:老师刚才还发现了这几种画法,能说说错在哪吗?

  预设:斜边的位置不对,不是绕O点旋转了90°。

  预设: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对。

  (2)提炼方法。

  师:刚才我们通过观察、比较知道了旋转之前的三角形与旋转之后三角形每条相对应的边都互相垂直,形成90度的角。如果没有三角形学具,你还能画出旋转之后三角形的位置吗?先自己想一想怎样画?有想法之后同桌互相说一说,一会准备全班交流。

  师:看来,我们将三角形绕O点顺时针旋转90度,可以先以一条边为基准开始旋转,画出这条边旋转90度之后的图形,一般先转水平或垂直边,注意长短不要发生变化,再画另一条边旋转90度之后的图形,依此这样,然后将它们连起来。最后观察是否每条相对应的边都互相垂直。

  【设计意图】想一想、画一画、比一比都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有效的策略,教师在学生没有画之前先让学生自己想一想旋转之后的图形大概会落在什么位置,初步感知旋转方法的基础上发展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旋转方法的掌握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师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通过直观的操作,将旋转的路径直观化,加深了学生对旋转本质的理解。教师又通过“旋转之前与旋转之后图形与位置的有什么变化”,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思考、归纳,师生共同总结旋转的画法。

  三、自主练习,应用拓展

  1.巩固练习,深化方法。

  师:同学都学会了吗?我们再用这个三角形做一次旋转好不好?将它绕O点顺时针旋转90度,这次我们不用学具,自己根据刚才我们总结的方法试着画出旋转后的图形。先想一想它旋转之后应该落在什么位置,有想法之后再动手画。

  师:(展示正确做法)刚才老师发现这个同学做得又对又快,请他上来交流交流方法。

  师:(错误的展示)这个问题在哪儿?

  生交流。

  2.总结提升,内化方法。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没有借助学具,画出了这个三角形绕O点顺时针旋转90度的位置,同学们真了不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在画图形旋转的时候还应注意什么问题?

  交流总结一般步骤:①先确定绕哪个点旋转,点出来。②看旋转方向,标出来。③看旋转角度,写出来。④用边旋转,画出来。⑤再观察旋转之后与旋转之前的相对应的的边是否垂直,验出来。

  3.拓展延伸,体会应用。

  将三角形绕O点逆时针旋转90度。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由浅入深,引导学生有效复习,利用学生错例的展示进一步巩固旋转的方法,将抽象的图形旋转方法内化为学生本身的认知。

  四、梳理小结,当堂检测

  师:同学们,这一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图形的旋转,能说说你有哪些收获吗?引导学生从知识、方法、感受三方总结。

  请将三角形绕O点逆时针旋转90°。

  【设计意图】从知识、方法、感受三方面去谈自己的收获,引领学生全面回顾梳理,帮助学生积累一些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养成全面回顾的习惯,培养自我反思,全面概括的能力。

小学对称的教案2

  一、说教材

  1、说教学内容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南师大版)数学第六册第115页的《对称现象》。

  2、说教材编写意图

  这节课内容主要是结合生活情境和现实题材,从实践到理论,再用实践检验理论,层次分明,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认识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具有对称现象的事物,让学生初步感知对称现象的基本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的轴对称图形做好准备。

  3、说教学目标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今天,如何面向全体学生,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得到充分、自由、和谐、全面的发展是制定课堂教学目标的主导思想。根据以上分析及课标要求,我拟定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目标:结合具体的实物或图片,知道对称现象的基本特征;。

  能力目标:经历观察、讨论、交流等活动认识对称现象,培养学生的初步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会判断对称现象。

  情感目标:感知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对称现象,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物体或图形的对称美,激发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4、说重难点

  重点:初步感知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难点:认识对称现象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使学生正确理解生活中的对称现象的特征,往往是很大一部分学生感觉比较困难的,因此将其作为难点。主要将采用“观察发现——实践验证——操作应用”的方式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二、说学生

  学生学习本单元内容的基础是他们已有了一些生活经验及初步认识的简单图形,如学生已经的长方形、正方形、圆等几何图形是学习对称图形的知识基础。对称这一概念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还有些陌生,但生活中许许多多的具有对称现象的事物学生也看见过,对三年级学生而言,都具有一定的好动心理和实践操作能力,所以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操作进行教学。

  三、说教法和学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观察发现——实践验证——操作应用”的教学流程。

  为了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中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精心设计各个环节,创设问题情境,把教材内容与电教媒体有机地结合起来,化静为动,激发学生探求新知欲望,同时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实践等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能力。

  针对新课程教学思想,本节课的教学,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首先要营造一个愉快、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通过老师的语言、动作、表情,传递给学生一种亲切、鼓励、信任的情感意识,形成和谐的课堂氛围,从而有效地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2、其次是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习兴趣。采取的手段主要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初步感知。安排动手操作,验证讨论,让学生带着教师给出的问题边自学,边思考,达到学有所思,学有所获的目的,这样,可以做到既让学生学习,又让学生的能力得到培养。

  3、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选取学生比较熟悉的题材和图形让学生观察、操作,既有利于让学生感受到对称现象在现实生活中的存在,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又有利于学生对对称图形的认识。

  四、说教学程序

  总体思路 :“努力营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独立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成为课堂教学中重要的参与者与创造者,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秉着这样的指导思想,在整个教学流程设计上力求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将教学思路拟订为“初步感知——实践验证——操作应用”努力构建操作探索型课堂教学模式。

  1)、初步感知

  引入:同学们,我们生活中有许多有趣的现象,大家要善于观察、发现,从中就能学到很多知识,胡老师就从生活中学会了一个魔术,大家想不想看老师表演一遍?(想)(魔术:印花)

  老师把白纸贴在黑板上,用毛笔在纸上画一幅画,然后将纸对折,提问:请同学们猜一猜现在会产生什么现象?(两边一样的画)

  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两幅画,你发现了什么?(两边一样)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是通过“印花”魔术的方式引入新课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好奇心。然后让学生初步了解现实生活中存在的这种特殊现象,初步感知对称现象的基本特征是“两边一样”。

  2)、探索新知。

  1、看一看:

  像这种沿着中间这条条折痕对折后,两边一样的现象,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下面请同学们随老师一起去看一看。

  (大屏幕展示常见的'对称现象,学生欣赏。)

  像我刚才所看到的这些两边一样的现象,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对称现象。(揭示课题:对称现象)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观察大量的现实生活的对称现象,使学生认识到我们生活中存在许多这种对称现象,通过学生的“看”,引出对称现象的“两边一样”同时揭示新课。

  2、折一折:

  请同学观察老师给带来的两只蝴蝶图片(一只对称的,一只是残缺的),它们是不是对称图片呢?(一只是,一只不是)为什么?(有一只是两边一样,有一只两边不一样)

  那么我们又怎么知道蝴蝶左右两边是不是一样呢?(沿着中间这条线对折,看能不能重合)

  请同学先说一说沿哪条线分开,蝴蝶两边一样,然后请同学上台动手折一折。

  我们通过对折,看两边能不能重合,能重合的就说明两边是一样的,这样我们就可以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对称的。

  提问:请同学看一看这两只蝴蝶,你更喜欢哪一只?(对称的哪只)为什么?(因为它对称的)为什么喜欢对称的?(因为对称的很美)

  (板书:美)

  我们大自然中的很多事物都是很美,同学们一定要爱护它们,不要随意破坏我们美丽的大自然。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是为了验证学生的观察是否正确,学生刚才通过“看一看”看出对称现象是两边一样,通过两只蝴蝶进行对比来看,然后让学生通过对折,看是否能够重合,从而验证学生的观察出“两边一样”的正确性。同时通过两只蝴蝶的对比,引出对称美,并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教育学生要爱护大自然。

  3、判一判。

  师:我们学过很多的平面图形,请同学来判断一下哪些平面图形是对称图形,哪些不是对称图形?(出示长方形纸、正方形纸、圆形纸等)

  请同学上台折一折,看两边是不是一样,能不能重合?

  得出:长方形、正方形、圆等是对称的。

  (教师将对称的图形纸贴在黑板上)

  本环节在学生认识了对称现象的基本特征后,让学生应用对称现象的特征检查我们生活中的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圆等是否是对称的,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找一找

  同学们知道了怎样来判断对称现象,下面请同学来找一找我们校园里的对称现象。

  (1)出示校园操场图

  学生观察,并从中找出对称现象,并说一说沿哪条线分开两边一样。

  (2)找一找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其实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图形或物体都是对称的,你能找一找吗?请同学之间相互说一说。

  (学生讨论,寻找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再请学生说一说。)

  (教室两边的窗户、坐的凳子、黑板、人的两只眼睛、两只耳朵、伸出的双手等)

  师:同学们,伸出你的手,它们是对称的吗?你能用我们的手做出一些对称的动作吗?

  (学生比出各种各样的动作,如:学小兔、举双手、做有趣的舞蹈动作等。)

  师:同学们,对称现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同学们刚才所说的对称现象,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生活中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对称现象?(对称很美)

  本环节是让学生找一找我们生活中的对称现象,使学生意识到我们生活中大量存在对称现象,并让学生体会到因为对称美,所以生活中才会有这么多的对称现象。

  5、做一做。

  师:同学们,我们生活中的对称现象都是那么美丽,我们要学会利用对称,美化我们的生活。下面请同学随老师一起来动手制作一些美丽的对称图形呢。

  (1)画

  先将纸对折,将一张复写纸夹于中间,任意在纸上画一幅画,请学生猜想打开后会产生什么现象?(两幅一样的画)

  请几名学生上台动手画一画。

  (2)剪

  先将纸对折,先用笔画一些简易图形,然后沿边线剪开,得到一些对称图形。(如衣服、花瓶等)

  请学生上台剪一剪。

  (3)折

  学生拿出老师先发的纸,自己动脑折出一些美丽的对称物体来。

  选择优秀的学生作品,进行展示,并做出评价。本环节设计了“画”、“剪”、“折”三种简单的制作对称图形或对称物体的方法,主要是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和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之中,同时又应用于生活。

  五、课后小结

  师:同学们,通过同学们开动脑筋,做出了这么多美丽的对称物体来,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什么问题?

  (我知道了什么是对称,我认识了生活中许多的对称现象)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今天我们不但感受到了对称美,而且还能创造对称美。其实呀,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只要同学们注意去观察、发现,从中就能学到很多数学知识。

  1、遵循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指导学生操作、观察、引导概括。

  2、注重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3、学生动口、动手、动眼、动脑为主的学习方法

  回到课前引入的话题: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只要同学们注意去观察、发现,从中就能学到很多数学知识。数学知识由具体到抽象,又由抽象回到具体,在这样周而复始的过程中,学生在获得了从感性材料向理性知识的飞跃过程。

  六、板书设计:

  为了将教学重、难点清晰的呈现学生面前,利于学生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我将板书设计如下:

  对称现象

  印花

  印花

  两边一样——美

  板书设计主要体现本课的知识重难点,使学生认识到对称现象的特征是两边一样,更着重体现出对称的美。

  七、全课设计意图:

  本节课的总体设计体现了数学知识来源与生活,扎根与生活,又运用与生活。教学中注重学生在课堂上亲手实践,亲自体验,主动探索,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练习体现了层次性,知识技能得以落实与发展。

小学对称的教案3

  4.1圆的对称性(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1.经历探索圆的对称性及有关性质的过程.

  2.理解圆的对称性及有关性质.

  3.会垂径定理解决有关问题.

  〖学习过程〗

  一.知识回顾:

  (1)什么是轴对称图形?

  (2)我们采用什么方法研究轴对称图形?

  二、探究新知:

  活动一操作、思考

  1.在圆形纸片上任意画一条直径.

  2.沿直径将圆形纸片对折,你能发现什么?请将你的发现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二思考、探索

  如图,CD是⊙O的弦,画直径AB⊥CD,垂足为P;将圆形纸片沿AB对折.

  通过折叠活动,你发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试一试证明!

  垂径定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例题分析

  1300多年前,我国隋代建造的赵州桥的桥拱是圆弧形,它的跨度(弧所对的弦长)为37.4m,拱高(拱的中点到弦的距离,也叫弓形的高)为7.2m,求桥拱的半径.(精确到0.1m)

  四、巩固练习

  1.如何确定圆形纸片的圆心?说说你的想法。

  2.(1)判断下列图形是否具有对称性?如果是轴对称图形,指出它的对称轴。

  (2)如果将图①中的弦AB改成直径(AB与CD相互垂直的条件不变),结果又如何?将图②中的直径AB改成怎样的一条弦,图②将变成轴对称图形。

  3.如图,在⊙O中,弦AB的长为8,圆心O到AB的距离是3.求⊙O的半径.

  4.如图,在⊙O中,直径AB=10,弦CD⊥AB,垂足为E,OE=3,求弦CD的长.

  五、拓展延伸

  1.如图,过⊙O内一点P,作⊙O的弦AB,使它以点P为中点。

  2.如图,⊙O的直径是10,弦AB的长为8,P是AB上的一个动点,求OP的求值范围。

  3.如图,OA=OB,AB交⊙O与点C、D,AC与BD是否相等?为什么?

  4.在直径为650mm的圆柱形油罐内装进一些油后,其横截面如图,若油面宽AB=600mm,求油的'最大深度。

  六、回顾反思交流收获

  七.达标测试

  如图,以点O为圆心的两个同心圆中,大圆的弦AB交小圆于点C、D.AC与BD相等吗?为什么?

  拓展思考:如图,AB、CD是⊙O的两条平行弦,AC与BD相等吗?为什么?

  八.作业

  习题4.1A组1、2、3题

  4.1圆的对称性(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1.经历探索圆的对称性及有关性质的过程.

  2.理解圆的对称性及有关性质.

  3.会运用圆心角、弧、弦之间的关系、垂径定理等解决有关问题.

  〖学习过程〗

  一、知识回顾:

  (1)什么是中心对称图形?

  (2)我们采用什么方法研究中心对称图形?

  二、探索活动:

  活动一、按照下列步骤进行小组活动:

  1、在两张透明纸片上,分别作半径相等的⊙O和⊙O

  2、在⊙O和⊙O中,分别作相等的圆心角∠AOB、∠,连接AB、.

  3、将两张纸片叠在一起,使⊙O与⊙O重合(如图).

  4、固定圆心,将其中一个圆旋转某个角度,使得OA与OA重合.

  在操作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请与小组同学交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二、

  1、上面的命题反映了在同圆或等圆中,圆心角、弧、弦的关系,对于这三个量之间的关系,你还有什么思考?请与小组同学交流.

  你能够用文字语言把你的发现表达出来吗?

  2、圆心角、弧、弦之间的关系:

  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分别相等.

  试一试:

  如图,已知⊙O、⊙O半径相等,AB、CD

  分别是⊙O、⊙O的两条弦.填空:

  (1)若AB=CD,则,(2)若AB=CD,则,(3)若∠AOB=∠COD,则,.

  活动三、在圆心角、弧、弦这三个量中,角的大小可以用度数刻画,弦的大小可以用长度刻画,那么如何来刻画弧的大小呢?

  弧的大小:圆心角的度数与它所对的弧的度数相等.

  三、例题分析

  例:如图,AB与DE是⊙O的直径,C是⊙O上一点,AC//DE,求证:

  (1)AD=CE;(2)BE=EC

  四、随堂练习:

  1.如图,在⊙O中,AC=BD,∠AOB=50°,求∠COD的度数.

  2.如图,在⊙O中,AB=AC,∠A=40°,求∠B的度数.

  3.如图,在△ABC中,∠C=90°,∠B=28°,以C为圆心,CA为半径的圆交AB于点D,交BC与点E,求AD、DE的度数.

  4.如图,AD、BE、CF是⊙O的直径,且∠AOF=∠BOC=∠DOE。弦AB、CD、EF相等吗?为什么?

  5.如图,点A、B、C、D在⊙O上,AB=DC,AC与BD相等吗?为什么?

小学对称的教案4

  教学目的:学习对称与秩序的基础知识,

  寻找并欣赏生活中的对称美与秩序美,

  用各种方法表现对称美与秩序美,

  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创造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对称与秩序的基本知识,并用各种方法表现。

  教学准备:师:教学站。

  生:绘画、制作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打开教学站,集中注意力。

  二、导入:

  1、谈话:春天就要来了,一到春天同学们都喜欢去放风筝,老师也想买一个风筝,可不知道买什么样的好。于是我上去看了一看,在一个站上发现了许多各种款式的风筝。[解开屏保,显示教学站]请大家点击链接:风筝站。

  2、欣赏:学生随意浏览。

  3、谈话:不知同学们在欣赏的时候有没有发现,这些风筝的外形虽然是各种各样的,[屏幕演示]有蝴蝶、有仙鹤、有金鱼等等,但却有一个共同的地方,大家请看[屏幕演示:FLASH]如果将这只蝴蝶的左半边向右折的话,左右两边正好是重叠的,这条金鱼也一样,还有这只蜻蜓……我们曾在一年级时就接触过,这种左右或者上下对应重复的现象,我们称为什么?(对称)[板书]

  4、讨论:除了风筝以外,你还见过哪些对称的事物?(人体、眼镜、花……)

  5、欣赏:我们美术书的二十六课上也有许多对称的事物和图画,我们来欣赏一下。

  6、板书:对称美、秩序美

  三、新授:

  1、欣赏:二十六课的课题是对称美、秩序美,对称我们已经知道了,那秩序是怎么回事呢?书上四十六页和四十七页有一些有关的图片,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后告诉老师,什么是秩序?

  2、讨论:引导学生说出:事物依一种规律井然有序地存在,就叫做秩序。

  3、欣赏:在刚才的上还有一只风筝,大家看,[屏幕演示——龙]这条龙的身体也是由一部分、一部分有秩序地组合成的。

  4、练习:现在请把这个窗口关掉,回到我们的站。在我们的上有一些图片,请你判断一下,图片里的事物是不是对称的,或者里面事物的排列有没有秩序。[学生在站上各自判断练习,现时显示结果。其中最后一幅既是对称,又是秩序]

  5、:哪些同学全对了?[举手][指名回答]你错在哪儿?[将焦点引到最后一题,指出这张图里的木架既是对称的,又是秩序的。]有时候对称与秩序是同时存在的。

  四、作业;

  1、布置:那你能不能也来创造一些对称和秩序的美丽呢?在我们的站上还有一个资料库,里面有许多单独形象的.图片资料[屏幕展示],请你在《画图》中将其组合成对称或秩序的作品,上传到站上。也可以以其为,用彩笔绘画或彩纸剪贴的方法表现一幅对称或秩序的作品。

  2、学生作业,巡回指导。

  五、展评:

  分别欣赏站上和作业纸上的学生作品,请两至三位学生进行介绍。

  六、拓展:

  看了展示区中同学们精彩的作品,我想大家肯定都觉得对称美和秩序美是大自然的伟大设计,使千变万化的世界,避免了杂乱和无序,而人类在创造美的过程中,真诚地向大自然学习,在艺术、生活中大量地运用对称和秩序。其实自然界与生活中的各种事物,都有各自存在的价值,都有各自独特的美感,即使是无序的事物,有时也是美好的。主要是要我们同学在平时注意观察,去发现美,欣赏美,并创造美。

小学对称的教案5

  学习目标:

  1、知道等腰梯形的概念,等腰梯形的轴对称性极其相关性质;

  2、能利用等腰梯形的性质进行有条理的说理。

  重点、难点:能利用等腰梯形的性质进行有条理的说理

  学习过程

  一、【预学提纲】初步感知、激发兴趣

  1、什么叫梯形?什么叫等腰梯形?

  2、等腰梯形的对称轴是什么?

  二、【预学练习】初步运用、生成问题

  1、已知,如图△ABC中,AB=AC,过AB上一点D作

  DE∥BC交AC于点E,BD=CE吗?为什么?

  2、在梯形ABCD中,BC∥AD,DE∥AB,DE=DC,∠A=100°则∠B=____,∠C=____,∠ADC=____,∠EDC=____.

  3、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的直线是对称轴。

  三、【新知探究】师生互动、揭示通法

  问题1:试说明: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

  已知: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AB=DC

  试说明:∠B=∠C。

  分析:本题可以从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来说明;

  也可从以下的二个角度着手证明(附二种方法的图形)。

  解法一:

  解法二:

  问题2:试说明: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已知:在梯形中,AC与BD相等吗?请说明理由。

  四、【解疑助学】生生互动、突出重点

  问题3:(1)按要求对下列梯形分割(分割线用虚线)

  分割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

  ②分割成一个长方形和两个直角三角形;

  (2)你还有其他分割的方法吗?画出来,并指出分割后得到哪些图形?

  (3)如图,已知直角梯形ABCD中,AD∥BC,∠B=900,AB=4cm,BC=8cm,∠C=450,请

  用适当的方法对梯形分割,利用分割后的图形

  求AD的长。

  五、【变式拓展】能力提升、突破难点

  1、如图,梯形ABCD,AB∥CD,AD=BC,AC和BD交于点O,试说明:OD=OC。

  2、如图,梯形ABCD中,AD//BC,AC=BD试说明:AB=DC

  3、如图,等腰梯形ABCD,AD∥BC,AB=CD,E为CD中点,AE与BC的延长线交于F。(1)判断S△ABF和S梯形ABCD有何关系,说明理由。

  (2)判断S△ABE,和S梯形ABCD有何关系,并说明理由。

  (3)上述结论对一般梯形是否成立?为什么?

  六、【回扣目标】学有所成、悟出方法

  1、____________相等的_______________叫做等腰梯形;

  2、等腰梯形是对称图形,______________是对称轴;

  等腰梯形在____________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腰梯形的对角线。

  3、梯形常见辅助线添法:延长两腰,平移一腰,作梯形的`高,平移对角线。

  相关知识

  等腰梯形的轴对称性复习学案

  1.6等腰梯形的轴对称性

  一、知识点:

  1.等腰梯形的定义:

  ①梯形的定义: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为梯形。

  梯形中,平行的一组对边称为底,不平行的一组对边称为腰。

  ②等腰梯形的定义: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2.等腰梯形的性质:

  ①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是两底中点的连线所在的直线。

  ②等腰梯形同一底上两底角相等。

  ③等腰梯形的对角线相等。

  3.等腰梯形的判定:

  ①在同一底上的2个底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②补充: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二、举例:

  例1:填空:

  1、等腰梯形的腰长为12cm,上底长为15cm,上底与腰的夹角为120°,则下底长为cm.

  2、如果一个等腰梯形的二个内角的和为1000,那么此梯形的四个内角的度数分别为.

  3、等腰梯形上底的长与腰长相等,而一条对角线与一腰垂直,则梯形上底角的度数是______;

  4、已知等腰梯形的一个底角等于600,它的两底分别为13cm和37cm,它的周长为_______;

  5、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AB=CD,∠A=120°,对角线BD平分∠ABC,则

  ∠BDC的度数是;又若AD=5,则BC=.

  6、如图,在等腰梯形ABCD中,AD∥BC,AB=AD,BD=BC,则∠C=0。

  例2:如图,等腰梯形ABCD中,AD∥BC,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试说明:AO=DO.

  例3:如图,梯形ABCD中,AD∥BC,AC=BD。试说明:梯形ABCD是等腰梯形。

  例4:如图,在等腰梯形ABCD中,AD∥BC,AD=3cm,BC=7cm,E为CD的中点,四边形ABED的周长比△BCE的周长大2cm,试求AB的长.

  例5:如图,在等腰梯形ABCD中,AD∥BC,AB=CD,M为BC中点,则:

  (1)点M到两腰AB、CD的距离相等吗?请说出你的理由。

  (2)若连结AM、DM,那么△AMD是等腰三角形吗?为什么?

  (3)又若N为AD的中点,那么MN⊥AD一定成立.你能说明为什么吗?

  例6、如图,在等腰梯形ABCD中,AD∥BC,AB=CD,E为CD中点,AE与BC的延长线交于F.

  (1)判断S△ABF和S梯形ABCD有何关系,并说明理由.

  (2)判断S△ABE和S梯形ABCD有何关系,并说明理由.

  (3)上述结论对一般梯形是否成立?为什么?

  例7、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E为CD的中点,AD+BC=AB.则:

  (1)AE、BE分别平分∠DAB、∠ABC吗?为什么?

  (2)AE⊥BE吗?为什么?

  例8:在梯形ABCD中,∠B=900,AB=14cm,AD=18cm,BC=21cm,点P从点A开始沿AD边向点D以1cm/s的速度移动,点Q从点C开始沿CB向点B以2cm/s的速度移动,如果点P、Q分别从两点同时出发,多少秒后,梯形PBQD是等腰梯形?

  三、作业

  1、如图,等腰梯形ABC中,AD//BC,AB=CD,DE⊥BC于E,AE=BE,BF⊥AE于F,请你判断线段BF与图中的哪条线段相等,先写出你的猜想,再说明理由。

  2、如图,四边形ABCD是等腰梯形,BC∥AD,AB=DC,BC=2AD=4cm,BD⊥CD,AC⊥AB,BC边的中点为E.

  (1)判断△ADE的形状(简述理由),并求其周长.

  (2)求AB的长.

  (3)AC与DE是否互相垂直平分?说出你的理由.

  3、如图,在梯形ABCD中,AB∥DC,AD=BC,AB=10,CD=4,延长BD到E,使DE=DB,作EF⊥AB交BA的延长线于F,求AF.

小学对称的教案6

  班级姓名主备人:

  学习目标:

  1、知道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概念,探索并掌握“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全等,对称轴是对称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等性质.

  2、经历探索轴对称的性质的.活动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能力.

  3、利用轴对称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灵活运用“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等性质。

  学习难点:轴对称的性质的理解和拓展运用。

  学习过程:

  一、探索活动

  如右图所示,在纸上任意画一点A,把纸对折,用针在点A处穿孔,再把纸展开,并连接两针孔A、A′.

  两针孔A、A′和线段AA′与折痕MN之间有什么关系?

  1、请同学们按要求画点、折纸、扎孔,仔细观察你所做的图形,然后研究:两针孔A、A′与折痕MN之间有什么关系?线段AA′与折痕MN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两针孔A、A′,直线MN线段AA′.

  2、那么直线MN为什么会垂直平分线段AA′呢?

  3.垂直并且平分一条线段的直线,叫做线段的垂直平分线(midpointperpendicular).

  例如,如图,对称轴MN就是对称点A、A′连线(即线段AA′)的垂直平分线.

  4.如图,在纸上再任画一点B,同样地,折纸、穿孔、展开,并连接AB、A′B′、BB′.线段AB与A′B′有什么关系?线段BB′与MN有什么关系?

  5.如图,再在纸上任画一点C,并仿照上面进行操作.

  (1)线段AC与A′C′有什么关系?BC与B′C′呢?线段CC′与MN有什么关系?

  (2)∠A与∠A′有什么关系?∠B与∠B′呢?△ABC与△A′B′C′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3)轴对称有哪些性质?

  6.轴对称的性质:

  (1)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全等.

  (2)如果两个图形成轴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称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二、例题讲解

  例1

  (1)如图,A、B、C、D的对称点分别是,线段AC、AB的对应线段分别是,CD=,∠CBA=,∠ADC=.

  (2)连接AF、BE,则线段AF、BE有什么关系?并用测量的方法验证.

  (3)AE与BF平行吗?为什么?

  (4)AE与BF平行,能说明轴对称图形对称点的连线一定互相平行吗?

  (5)延长线段BC、FG,作直线AB、EG,你有什么发现吗?

小学对称的教案7

  教学时间(日期、课时):

  教材分析:

  能够按照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过一次或者两次对称后的图形,探索简单图形之间的轴对称关系,并能指出对称轴。

  学情分析:

  因为本小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轴对称的两个基本性质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所以,本节课实际上是对上一节课的知识的总结、运用和提高,本小节由一个思考,三个操作和一个讨论组成。让学生先从“做数学”中体味“获取知识”的快乐,让他们在自己以前的知识树里寻找答案,当以前的知识得以运用之后,学生们开始对自己的知识树系进行更新重整,达到行为的规范化,理解的合理化和知识的系统化,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在解决“思考”这个问题中,让学生们感受分类讨论的思想,体会方法的多样性和知识的丰富性。

  教学目标:

  1、会画已知点关于已知直线的对称点,会画已知线段的对称线段,会画已知三角形的对称三角形。

  2、经历探索轴对称的性质的活动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作已知图形的轴对称图形的一般步骤。

  教学难点:怎样确定已知图形的关键点并根据这些点作出对称图形。

  教学准备

  《数学学与练》

  集体备课意见和主要参考资料

  页边批注

  加注名人名言

  苏州市第二十六中学备课纸第页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思考:如图1-9,3点都在方格纸的格点位置上。请你再找一个格点,使图中的4点组成一个轴对称图形。

  教师注意:

  1、本题尽量让学生独立思考,教师不要提醒。

  2、对于学生的每一种方法教师都要给予及时的评点,并充分鼓励。

  3、总结时让学生领悟分类讨论的思想,为以后的学习增加知识储备。

  【设计说明:课本创设了在图中所示的方格纸中找点,使它与图中的三点组成一个轴对称图形的探索活动。其目的是让学生运用轴对称的性质,寻找并掌握画轴对称图形的方法。这一个问题情境设计的既开放,又有趣,还具有挑战性。学生都能找到1~2个符合条件的点,但找不全,教学时要充分给予指导。】

  二.新课讲授

  活动一如果直线外有一点,那么怎样画出点关于直线的对称点?

  问题一:画点关于直线的对称点的方法,并说明道理。

  问题二:怎样画已知线段的对称线段?怎样画已知三角形的对称三角形?说说你的想法和依据。

  通过上面的实验总结出画轴对称图形的一般步骤:

  1、定好对称轴。

  2、找准图形中的关键点。

  3、作对关键点的对称点,完成轴对称图形。

  【设计说明:本题是在学生掌握了正确的作图方法以后进行的操作,安排这个操作,达到了巩固新知的目的,为下面正确的进行更加复杂的作图打下基础,让学生通过折纸来验证,充分体现了“实践是检验正理的唯一标准“这句话的含义。】

  活动二分别画出图1-10(1)、(2)、(3)中线段关于直线对称的线段。

  活动三分别在图图1-10(1)、(2)、(3)的直线上取一点,并画关于直线对

  加注名人名言

  苏州市第二十六中学备课纸第页

  称的

  【设计说明:由作对称点过度到作对称的线段和对称三角形,突出了问题的层次性,通过学生在作图过程中对知识进行再构造、再整理、再建构的过程,以期收到触类旁通的效果。】

  练习一:课本P13练习1

  活动三讨论:图1-11中的四边形与四边形关于直线对称。连接,设它们相交于点P。

  问题:1、怎样找出点P关于的对称点Q?

  2、你能用折纸、扎孔的方法画出点P关于的对称点Q吗?

  3、你能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出点P关于的对称点Q吗?

  4、为什么EG和FH的交点就是点P的对称点Q?

  【设计说明:让学生通过用不同的方法画出点P关于直线的对称点Q,更好的掌握了画轴对称图形的方法,加深了对轴对称图形性质的理解与领悟,进一步发展了学生有条理的思考能力,逐步把握数学的本质,以达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目的,这将十分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三.巩固练习

  练习书本P14练习2

  思考题:

  加注名人名言

  苏州市第二十六中学备课纸第页

  【设计说明:这2题留给有余力的学生做,对不同档次的学生给予他们不同的要求,体现“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的教学理念。】

  一.小结

  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再来复述一下画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设计说明:巩固新知识,让学生不断的强化对新知的认识。(1)先画对称轴,再画已知点的对称点。(2)先画已知线段各端点的对称点,再画出对称线段。(3)先画已知三角形的各顶点的对称点,再画出对称三角形。】

  提醒: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的对应点也成轴对称。页边批注

  加注名人名言

  苏州市第二十六中学备课纸第页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书p145

  教学反思

  本节能很好地抓住教学的重点“作已知图形的轴对称图形”来设计教学过程,在整个教学流程中始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而教师的引导者、合作者、参与者的角色担当的也比较好,关于作已知图形的轴对称图形的训练也比较到位。但作为第二课时的教学,如果在知识的深化上再做点文章的话可能更好一些,比如说对性质的理解“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反之“全等形一定成轴对称吗?”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两个全等形的位置之间的关系决定它们是否成轴对称”,换句话说,“两个全等形只有在特殊的位置关系下才成轴对称”,接着再引导学生“如果两个图形已将成轴对称,你能否找到它们的对称轴?”这样再接到这节课“如果知道一个图形以及对称轴,如何作出它的对称图形问题”进行教学效果是否会更好些。

  1.2轴对称的性质(一)学案

  1.2轴对称的性质(一)学案

  学习目标:

  1、知道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概念,知道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全等,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等性质。

  2、能找出画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的对称轴的方法。

  学习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轴对称的性质。

  难点:准确理解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的基本性质,会简单应用这个基本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在纸上任意画一点A,把纸对折,用针在点A处穿孔,再把纸展开,并连接两针孔A、A。两针孔A、A与折痕l之间有什么关系?线段AA呢?学习书本回答下列问题:

  1、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并且一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2、轴对称的性质

  和关于直线l成轴对称,,;若A与D点是对称点,B与E点是对应点,且AB=3,DF=5,则DE=

  AC=,,直线lAD

  3、全等三角形与轴对称的关系

  如图,,和(填“成轴对称”或“不成轴对称”)。所以,轴对称不仅与两个图形的大小有关、形状有关,也和两个图形的位置有关。

  二、例题精讲

  例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设点A、B关于直线EF对称,则线段AB垂直平分EF。

  B若,则和成轴对称。

  C关于直线EF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全等。

  D若两个图形关于直线EF对称,则这两个图形分别在直线EF的两侧

  例2如图,在Rt中,,ABC=50,将其折叠,使点A落在边BC上的A处,折痕为CD,则ADB的度数为()

  A30B40C20D10

  三、当堂检测

  1、两个全等的三角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三角形

  全等(填“一定”或“不一定”)。对称轴上的点的对称点是

  2、一只猫以40的速度走向一面镜子,猫距镜子中的像

  8m,则猫经过s碰到镜子。

  3、如图,点A与点C关于直线l对等,点B与点D

  也关于直线l对称,则线段和线段

  关于直线l对称,线段

  和线段关于直线l对称,所以

  =,=。

  4、如图,与关于直线l对称,且=78,=48,则的度数为()

  A48B54C74D78

  5、如图,先将沿DE折叠,使与完全重合,然后沿BD折叠,使

  与也完全重合,则得度数为()

  A30B40C50D60[

  6、如图,把一张长方形的纸片沿EF折叠后,点D、C分别落在D、C的位置。若,则的度数为()

  A70B65C50D25

  四、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还有什么疑惑

小学对称的教案8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0~101页,练习二十六的第1~6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知道轴对称的含义,能够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一些实物图、剪纸、剪刀,学生准备剪刀、方格作图纸、直尺.

  教学过程

  一、新课

  1.教学轴对称图形.

  教师出示教科书第100页上面的实物图和一些轴对称的剪纸,让学生观察它们有什么特点.使学生初步体会到这些实物图有“轴对称”的特点.

  然后教师和学生仿照教科书第100页中间的图形用纸剪一剪,让学生观察、讨论剪完的图形有什么特征.

  教师指出: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2.做教科书第100页下面的“做一做”的题目.

  让学生通过观察进行判断,教师还可以再出示一些图形让学生观察.

  3.教学轴对称的几何图形.

  教师让学生拿出方格纸,按照教科书第101页上面的图画出这些图形,再剪下来折一折,判断这些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并画出它们的对称轴.然后让学生观察在一个图形中有没有不止一条对称轴的.

  再让学生把轴对称图形和非轴对称图形进行比较,比如把等腰三角形和它左边的锐角三角形进行比较,使学生认识到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的两条腰两个底角分别相等;而它右边的这个锐角三角形就没有这些特性,不是轴对称图形.

  4.做教科书第101页“做一做”中的题目.

  让学生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进行判断,并画出对称轴,还可以让学生简单地说一说自己判断的`理由.

  5.教学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教师让学生拿出直尺,量一量第101页“做一做”中每个轴对称图形左右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能不能发现什么规律.

  教师小结: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二、课堂练习

  做练习五的第1~6题.

  1.第1题,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判断的,尤其是第4个图,多让几个学生说一说.

  2.第2题,要让学生找出教科书上没有出现过的三个轴对称图形.比如说红领巾、量角器、黑板、桌面、电视机等等.

  3.第3题,让每个学生都动手剪一剪,再说一说剪下的图形展开后,是不是轴对称图形,使学生知道对称性质在服装等行业中的用处,进而认识到对称性质的用途是十分广泛的.

  4.第4题,让学生仔细观察、判断,再找出“0”、“8”各有几条对称轴.

  5.第5题,先让学生回忆学过哪些平面图形,再找出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各有几条对称轴.

  6.第6题,指名到前面画,观察学生第1个图怎样画对称轴,第2个图画几条对称轴.

小学对称的教案9

  教学目标

  1。 知道镜像对称图形的特点。

  2。 通过学生活动,正确体会镜像对称的相对性。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学习、互动。

  教学重难点

  体会镜像对称的相对性。

  教学具准备

  镜子、教科书第71页的开放题、卡片

  教学过程

  一、玩一玩镜子,创设情境

  1。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玩一玩镜子,好吗?(每人一面小镜子)

  师:你在镜子里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自己;我看到了书;我看到了黑板……

  师:这是怎么回事?

  二、引导探索,体验镜像对称的特点

  1。 出示教科书第69页的主题图,请学生仔细观察。

  (1)师:这幅图画中,怎么会出现两栋房子、六只天鹅?怎么岸上有树,水底也有树?

  (2)生:下面的房子、天鹅、树是水里的影子。

  师:(放大房子图)水上的房子和水下的房子是相同的吗?它们的方向怎样?

  生:样子相同,但方向相反。

  师:其实这也是数学知识,是一种镜面对称。(出示课题)

  2。 请学生用手中的镜子做游戏。

  (1)发给学生只有半边图象的卡片,请他们想办法猜出另半边图象是什么?(小组活动)

  小组汇报:用镜子照;把卡片对折……

  (2)用镜子照自己的脸并做各种面部表情,同时观察镜子里的.你面部表情的变化。

  (3)出示教科书中第69页的小朋友照镜子图(例3)

  师:这位小朋友在干什么?镜子里面的小朋友又在干什么?

  3。师说:“小朋友们,让我们来照照镜子吧,好吗?”出示三面穿衣镜,请学生在镜子面前表演各种动作,同时请学生说出镜子里面的自己动作是怎样的。(小组活动,教师参与其中。)

  生:我向前走一步,镜子里的我也向前走一步。

  镜子里的我左手拿笔,右手拿本子,镜子外面的我左本子,右手拿笔。

  我往左走,走镜子里的我往右走。

  学生任意做动作……

  三、运用拓展

  1。 判断。哪个是你在镜子里看到的样子?圈出来。(教科书第71页第5题)

  2。 找朋友。

  3。 思考题:第71页第1题、2题。

  (1)看镜子写数

  (2)看镜子写时间

  四、小结评价

  师:看,照镜子、水面倒影等等这些生活中的事就是数学知识,你知道了吗?

小学对称的教案10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课本23-24页的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会直观判断轴对称图形,能用对折的方法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学会欣赏数学之美。

  教学重点:

  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难点:

  能直观判断出轴对称图形,能用折纸的方法找出对称轴;

  教学准备:

  课件、一些轴对称图形图片、纸和剪刀、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等。

  教学过程:

  一、巧设情境,激发好奇心。

  花园里有只可爱的蝴蝶在翩翩起舞。一天她遇见了小蜻蜓,对小蜻蜓说:我们是一家人。小蜻蜓就奇怪了,我是小蜻蜓,你是蝴蝶,怎么是一家人了。蝴蝶笑了笑说,在大自然里还有很多物体和我们是一家呢。

  二、欣赏图片,建立表象。

  1、这不,你瞧。蝴蝶找来了什么?

  课件出示:蝴蝶、枫树叶、七星瓢虫、蜻蜓、脸谱、交通标志、数字8、飞机、天平、一些字母等。这些图形漂亮吗?学生欣赏各种对称图形。

  2、引导观察图形,交流汇报

  刚才同学看到的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很多,那么这些图形中你发现都有什么特征呢?把你的发现在小组内说一说。

  师:你发现了什么数学问题?

  生1:我发现他们都很美。

  生2:左右一样。上下?

  生3:我发现它们是对称的。

  师:你是怎么理解对称的?

  生3:对称就是左右两边是完全一样的。

  3、教学板书对称

  (1)课题导入

  师:是啊,刚才我们看到的其实是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的现象。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研究数学上的轴对称图形。(板书课题) 刘元平三下《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刘元平三下《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2)结合剪纸作品,抽象概念

  师:谁能在最快的时间内剪出一个葫芦吗?

  学生自己操作创作。(先把纸对折后再剪)

小学对称的教案11

  教学目标:

  探索轴对称的基本性质,理解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的性质.

  教学重点:

  理解“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的性质.

  教学难点:运用对称轴的性质.

  准备活动:

  将一张矩形纸对折,然后用笔尖扎出“14”这个数字,将纸打开后铺平.

  教学过程:

  一、探索练习

  把自己用笔尖扎出“14”这个数字,将纸打开后铺平.

  (1)图中的两个“14”有什么关系?

  (2)在扎字中找出两组对应点,并连接,你连接的线段与对称轴有什么关系?

  (3)在扎字中找出两组对应线段,对应线段是什么关系?

  (4)在扎字中找出两组对应角,对应角是什么关系?

  轴对称的性质:(1)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

  (2)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

  二、巩固练习:

  1、对下列的对称轴图形找出一组对应点、对应线段、对应角.

  3、用一个圆、一个正三角形、一条线段设计一个轴对称图案,并说明你要表达的含义.

  小结:

  要理解“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的性质,并能灵活运用它.

  作业:

  课本P199习题:1,2.

  教学后记:

  能理解“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的性质,但不能很好地运用它.

小学对称的教案1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含义,并能用自己的方法创造出轴对称图形。

  2、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探索与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引导学生领略轴对称图形的美妙与神奇,感受现实生活、自然世界中丰富的对称现象,激发学生的数学审美情趣。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激趣蕴思

  游戏:从不同事物中找共同点。

  二、参与探索,体悟特征

  1.出示天安门、飞机、奖杯等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形状,认识到“它们都是对称物体”,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说说生活中的其他对称物体。

  出示天安门、飞机、奖杯等图片,学生说出名称。观察,发现了什么?

  老师板书:对称

  在生活中在哪里见到过对称的物体?学生汇报。

  2.课件演示:将对称物体画下来,得到一些平面图形。然后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折一折、比一比,感受这些图形“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的特征,从而自然揭示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老师电脑演示把物体画下来,得到三个平面图形。

  要求:同桌拿出这三个图形,折一折,比一比,看看发现了什么?

  学生汇报。

  老师演示对折图形,左右两边完全重合。

  像这样的图形,猜一猜叫什么名字?

  像这样的图形,对折以后,左右两边能完全重合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板书。

  3.结合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判断下列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

  (1)学生根据经验大胆猜想。

  有没有什么办法来验证猜想?

  (2)结合手中的学具,小组合作,共同验证猜想。

  同桌合作,折一折,比一比。

  (3)大组进行交流,着重引导学生说清判断的依据。

  选择一个图形,说一说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并且说说为什么。

  学生说完之后,老师电脑演示对折重合的过程。

  4.分组活动,丰富学生对于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

  教师发给每个小组一组图形或图案:如各种标志、各国国旗、各种交通图标、各英文字母等(见教材“想想做做”中的习题),然后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研究,判断其中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随后大组交流,引导学生说说判断的依据。

  想想做做1、2、5、6

  汇报研究结果。并说明理由。

  老师电脑演示对折验证。

  5.想像练习:给出四个轴对称图形,引导学生想像这些图形各是从哪张纸上剪下来的,并说说为什么。

  想想做做4

  三、实践制作,深化认识

  引导学生利用课前准备的材料,结合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自己动手创造一个轴对称图形。交流时,着重引导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创造的,在交流中进一步深化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

  四、多向拓展,升华认识

  由轴对称图形,进而拓展到现实生活中的对称现象。通过赏析,引导学生感受生活的美妙与神奇,激发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积极情感。

  电脑演示“你知道吗”中的图片,感受对称现象。

小学对称的教案13

  《 轴对称图形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3—15页《轴对称图形》

  教学目标:

  1. 通过生活中的事例,使学生初步体会什么是轴对称图形。

  2. 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折一折,剪一剪来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的理解。

  3. 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简单的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

  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1. 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 能正确判断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画出轴对称图形。

  教学准备:课件剪刀 彩色卡纸 平行四边形纸

  一、 情境导入

  1. 谈话:看到同学们一张张可爱的笑脸,老师非常开心。

  课件出示不对称“脸图”问:“这张脸可爱吗?”

  生:不可爱!

  课件演示脸图由不对称变为对称,问:现在呢?

  生:可爱!

  师:看来,人人都喜欢美丽的东西。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美丽的图片,请欣赏。

  2.图片欣赏 (课件出示对称图形图片)

  看完图片后师问:这些图片中的图形有什么特点?(指名回答)

  学生可能会说,它们两边完全一样。

  教师归纳学生的回答后说明:它们都是对称图形(板书:对称图形)

  二、 探究新知

  1.认识轴对称图形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事物都是对称的。

  看,这是笑笑自己剪的一棵对称的小松树,你们想不想也动手剪一剪呢?(课件出示小松树的剪纸图形)

  生:想!

  师:老师和你们来一场比赛,看谁剪的又快又好,开始!

  师生同时动手剪,完成后教师把自己剪的贴在黑板上。

  请剪的最快的学生拿剪出的小松树展示,并让他给到大家说说是怎么剪的。(指导学生演示方法)

  问演示学生:你怎么让大家知道你剪的小松树是对称的呢?

  生:我把它对折(生边说边演示)(师板书:对折)

  师:同学们跟他一起把自己剪的小松树对折,对折后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左右两边完全重合(师板书:完全重合)

  师演示左右对折并讲解,像这样把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图形的两边能够完全重合,我们就说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出示概念,补充课题:轴对称

  图形)

  生齐读概念

  2.认识对称轴

  师:把你们的对称图形打开,观察图形中间有什么?

  生:有一条直直的折痕。

  师:这条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板书:对称轴)

  出示感念,生齐读。

  师演示并带领学生画对称轴(强调用虚线)

  我们认识了新朋友轴对称图形,现在这位新朋友在和我们玩捉迷藏呢!

  三、 实际应用

  1.看一看,说一说,下面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课件出示课本13页图)

  生应用所学知识判断,教师点评。

  师:这位新朋友留给大家的印象非常深刻,我们很容易就发现了它,你们能把这些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画出来吗?

  生动手画对称轴,师巡视指导,完成后订正。

  师:轴对称的图形不单单生活中有,在我们天天接触的数字、汉字、字母中也同样存在,看,这儿还有轴对称图形吗?

  2.找出下列图形中的轴对称图形(课件出示课本14页第1题)

  生找出轴对称图形,并说说每个图形的对称轴在哪儿。

  师:聪明的同学们能找轴对称图形,聪明的你们会画轴对称图形吗?

  3.出示课本14页第3题

  师用第一个图演示讲解画轴对称图形的要点:一看对称轴;二找关键点;三定对应点;四画对称图。

  生在剩下的两个图形中选择一个动手画,完成后展示成果,全班点评。 师:同学们既能找,也能画,那肯定也能判断了。请看(课件出示)

  4.下面哪些图形中的红线是对称轴?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知道了很多轴对称图形,

  (出示导课时的“脸图”可爱

  的笑脸也是轴对称图形,你们有没有发现我们的身边还有许多的轴对称事物呀?

  生找身边的轴对称事物。

  四、全课小结

  我们身边轴对称的事物还有很多,轴对称的图形是美丽的,漂亮的,请同学

  们谈谈通过这节课的学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畅谈收获。

  师:你们想知道老师有什么收获吗?(想)

  老师今天收获了一份愉快的心情!

  板书设计:

  完全

  轴对称图形 对称轴 重合

小学对称的教案14

  教学内容:

  教材28-29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七1-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2、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得到培养,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感受对称图形的美。

  教学重点:

  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

  能判断出轴对称图形。

  教学教法:

  观察、讨论法。准备一些轴对称图形的图片或剪纸(如窗花),也可用电脑上网收集各种各样轴对称的图片,让学生结合教材中的实物图进行观察、分析,找出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

  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建立表象

  出示教材第28页单元主题图。

  谈话:同学们,你们去过游乐场吗?这些玩具大家都玩过吗?那你对这个场景肯定不陌生了,你能给大家介绍下这个游乐场里有哪些好玩的项目吗?(请认识的'学生介绍项目。)

  小结:你瞧,这个游乐场可好玩了,高高的上空有缆车、摩天轮,下面还有小火车、滑滑梯、飞机,孩子们在这里玩得可高兴了,他们还在这儿放风筝呢,这里不仅好玩,还藏着好多数学知识,想不想认识它们呢?这节课我们就要在这样的游乐场里学习数学知识。

  二、互动新授

  1、小组合作,探究对称。

  教师点击蜻蜓风筝和蝴蝶风筝的图形。

  谈话:你看,这是在游乐场上的蝴蝶风筝和蜻蜓风筝,认真观察,它们在形状上有什么特征?(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

  教师小结并过渡:像这些物体,它们的左右两边是完全一样的,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对称,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着许多这样的物体,让我们一起去欣赏下吧。(教师出示叶子、蝴蝶和天安门图。)

  师生谈话:从这些物体中,你发现它们都有什么特征呢?把你的发现在小组内说一说。

  学生自主交流。

  谁愿意来把你们组的发现说给大家庭?(学生在汇报时,教师尽量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对学生一些不准确的表达无须过分强求,不必可以纠正。)

  2、教学对称

  师:同学们刚才观察得非常仔细,发现了这些各式各样的图形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它们的左右两边都是完全一样的。这种现象在数学上称为对称,这些物体就是对称现象。

小学对称的教案15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初步认识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并能画出对称轴。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他们在操作中探索发现。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认识、发现、探索美的能力,提高审美意识。

  教学重难点

  能够辨认对称图形,并能画出对称轴。

  教学准备

  学生:剪刀、直尺、折纸

  教师:各种对称的图案、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图片吗?(喜欢)

  今天老师带来一些非常漂亮的图案让你们欣赏。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你看到了什么?

  你觉得漂亮吗?

  二、认识对称图形

  1、认识对称图形的特征

  这些图案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小朋友都讲得很好,形状、颜色都一样。

  当学生说出两边一样时,再出现课件演示(演示图形完全重合开启完全重合)

  引出课题:你看到了什么?(多了一条直线在中间)(直线两边是一样的)象这样的图形就叫做对称图形。

  板书课题:对称图形特征:两边一样

  老师这里有些图形,不知道是不是对称图形,你可以帮帮我的忙吗?

  出示所剪教具让学生判断,问为什么是,为什么不是。

  2、书68页做一做找出对称图形。

  请同学们打开书68页判断一下哪些是对称图形吗?是对称图形的在下面打个勾。

  对答案时小组内互相评价交流,多人错的拿出来讲。

  3、动手剪一剪

  二(2)班的小朋友真聪明,刚学会的知识马上就能运用了。

  这么美的图案你们想自己剪出来吗?(边说边板贴自己剪的对称图形)

  指着心形问你知道心形是怎样剪出来的?(把会剪的同学请上来边说边示范剪)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折画剪展(如有学生说不出画,老师可以提醒:先画出图可以使剪出来的图案更美丽)

  请你用刚才说的方法剪出一个你喜欢的.对称图形,看行不行。

  四人小组互相说一说,并评出最美的图形贴到黑板上。

  三、认识对称轴

  1、我们在剪对称图形的时候,开始都要将这张纸对折,你们发现了吗?对折后有一条折痕,你能不能给这条折痕取一个名字?

  你们取的名字都很好,书上也给这条线取了一个名字,请翻开书68页,看看书上取的名字叫什么?

  板书:对称轴(对折的折痕其实就是对称轴,因此剪出的图形就是对称图形。)

  2、画对称轴

  (1)请你观察书上的对称轴画在图形的什么位置,是用什么线表示的?

  (2)画对称轴其实就是画在图形的折痕上。折痕就是对称轴。(师边说边在黑板上示范画对称轴)

  (3)你们能在自己剪的图案上画出对称轴吗?画完后请四人小组互相检查。

  学生在自己所剪的图形或学具上画对称轴,互相检查,评价。

【小学对称的教案】相关文章:

《对称》教案02-09

《轴对称图形》的教案01-15

《轴对称图形》教案03-18

圆的对称性教案03-15

《轴对称图形》教案优秀09-21

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06-18

小学数学二年级轴对称图形教案12-20

对称的美教学设计11-22

对称的美教学反思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