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
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85、86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自主尝试计算经过时间的过程。
2、会计算所经过的时间。
3、使学生学会倾听并能够和同学进行有效交流。
4、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习惯学情分析:
学生认读时间已经不是问题,但是计算经过的时间有一定的难度,容易出错,所以这节课要多练习。
教学重点和难点:会计算所经过的时间。
教学过程:
一、微课导入。
1、师:同学们,又到了我们快乐学数学的时间了。今天,老师把我们的一位老朋友青请到了课堂上。走,一起去微课视频里和它见见面吧。
(播放微课视频。)师:看完了这段视频,老师想问问你们的老朋友时钟在生活中都有什么用途啊?设计意图:用微课视频的形式复习旧知,为学习新知做铺垫。
2、师:聪聪也是一位会记录时间的孩子,上个星期天,聪聪过得非常快乐,我们一起回顾一下他都做了些什么。请大家认真观察每张照片,看看他们什么时刻干什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知道图中聪聪在干什么。
师:你们很会描述图片中的.时刻和活动,那你能给这四幅图排排序吗?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理解时刻的先后顺序。
二、新授。
1、师:现在大家知道了这么多关于时间的信息,如果老师想知道聪聪玩碰碰车需要多长时间,需要知道哪些信息呢?需要知道事件的开始时刻和结束时刻。
师:那“用了多长时间”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从开始时刻到结束时刻经过的时间。
师:现在我们已经找出了聪聪玩碰碰车的开始时刻和结束时刻,经过的时间到底怎么求出来呢?请大家拿出学习单,根据学习指导一,自学这部分内容。
学生自主尝试根据提示用数数法和计算法解决问题。
师巡视指导,然后请学生分享思考过程。
数数法:从开始时刻往后数时间,一直数到结束时刻,分针走过3大格,每大格表示5分,一共经过15分。
计算法:经过时间=结束时刻-开始时刻9时45分-9时30分=15分引导学生注意单位相同才能相减。
师:求出来的15分也是时刻吗?师生共同探讨时刻和时间的区别:时刻是指一天中某一特定的时间点;
时间是指从某一时刻到另一时刻的间隔。
2、师:通过自主学习,我们知道了聪聪玩碰碰车用了15分。如果老师还想知道聪聪在公园里玩了多长时间,又需要知道哪些信息呢?学生找出开始时刻和结束时刻。
师:同样我们可以用数数法和计算法解决这个问题。先来试试数数法吧。
先让学生尝试数出分针走了几大格,对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
师:大部分学生没有数出来,没关系,老师教给大家一个小妙招:先找出一个中间时刻,把这一段时间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一部分地数,再相加。我们就能容易地解决这个问题了。想不想试一试?请学生拿出学习单,根据学习指导二自学这一部分内容。
在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后,请学生分享思考过程。
数一数:从开始时间9:10数到中间时刻10:00,经过50分,在从10:00数到结束时刻10:30,经过30分,一共经过80分。
还可以从9:10数到10:10,经过60分,再从10:10数到10:30,经过20分,一共经过80分。
计算法:经过时间=结束时刻-开始时刻 10时30分-9时10分=1时20分师:为什么数数法和计算法得出的结果不一样?是算错了吗?引导学生推导出80分=1时20分。
3、师:你们真聪明,老师想考考大家,如果聪聪和爸爸因为堵车9:50才进入公园,还是10:30离开,你能用计算法求出来聪聪在公园里玩了多长时间吗?把你的想法记录在学习单上吧。
10时30分-9时50分=40分分不够减,要向时借1时当60分用。
小结:我们通过自学探讨了计算法的两种情况,当结束时刻里的分够减,直接相减;
当结束时刻里的分不够减,向时借1时,当60分用。
3、师:同学们,通过前面的自主学习,你们肯定对时间有了一定的概念。接下来你们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估一估聪聪做下面事情需要多长时间吗?生自由回答。
三、巩固。
1、生自主完成练习单上习题1。
指名学生回答,并说出计算过程。
2、师:请你们当时间小管家,安排一下自己的时间吧。
请学生分享自己的时间安排。
四、同学们,今天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货?你有什么想对时间说的吗?生自由回答。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25页8题——26页14题
教学目的:
1、进一步掌握三、四位数大小的比较、估算等,使学生逐步形成万以内数的概念,掌握有关数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发展数感,第四册认数复习。
2、初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并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喜欢数学的学习情感。
教学重点:
巩固三位数大小的比较、估算。
教学难点:
感悟数与数之间的联系
教具准备:
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
0——9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修改意见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通过寻找规律,发展学生数感采取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及独立思考相结合的方法,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通过师生互动,结合游戏情景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充分感觉生活离不开数学。联系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身体能力和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 激趣导入
明明发现0——9这些数字有很多的乐趣和知识,他想和大家一起分享他的乐趣,你有兴趣吗?
明明乘坐火车,他发现列车车厢的编号很奇特,和平时的车厢编号不一样。媒体演示25页8题。
919
828
737
646
你能填上其他车厢的编号吗?
1) 小组讨论 找到规律
2) 全班交流汇报 (百位、个位分别为9 、8、7、6,十位1、2、3、4, 所以其它车厢的编号应该为:555、464,373)
3) 独立解答 第二列火车的编号问题
4) 小组交流汇报 判断正误
二、应用拓展 25页9题
1,试一试:
明明用0、1、2、3、4、5、6、7、8、9、中随意取出三张卡片为一组,可以组成三位数,如:4、8、5 可以组成845、854 、548、584等等,小学数学教案《第四册认数复习》。 你试试看,看谁组的多。
什么情况不能组成三位数?为什么?
1) 可以组成那些三位数?读出来
2) 同桌俩人的比一比,谁的大?为什么?说出理由
3) 百位不同,怎么比?百位相同怎么比?
2,看谁最接近 26页10题
老师报数,请你用卡片摆出来 每组2个数
398、497、306、402、482、395、404、313、400
1)读数。
2)你认为那些数和400最接近?
4) 请拿400卡片的同学来到讲台。谁接近400青走到前面来,说出理由。互相交流。
3,请你当裁判 26页11题
明明发现运动场上也有数字。请同学们看田径场上的运动健儿们的编号
1) 你认为他们的比赛结果是怎样的?
2) 按照编号排出名次。
3) 你能把他们的编号从大到小写下来吗?试试看
4) 汇报交流
4,请你来当家 26页12题 生活中更离不开数学。明明家的电饭煲295元。妈妈说微波炉比电饭煲贵得多
1) 贵得多是什么意思?
2) 你认为微波炉可能是多少钱?
3) 300元够吗?为什么?说出理由
三、巩固深化
1,请你做评委 媒体演示13题
讨论:
1)谁家的书多?谁家第二?谁家的书最少?
2)明明家的书与其他三家比,可以怎么说?
2,看谁最聪明 26页14题
老师知道有一位同学家的书是212本,你知道是谁家吗?
1)如果我要在计数器上表示212,该怎样表示?
2)要用几颗珠?为什么?
3)你能用计数器表示其他的三位数吗?
同桌交流
四 、总结评价
同学们今天和小明一起探索了数字的奥妙,你有收获吗?你学到了什么?你是怎么想的?
板书设计:
数字乐园
多些 少一些 多的多 少的多
教学反思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
2、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体会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3、通过开展对学生身边有趣的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4、在统计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进行简单的统计。
难点:用画“正”字进行简单统计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导入新课。
老师给大家买了一些水果,可是不知道买什么水果,你能帮帮老师吗?
我们调查一下,把大家喜欢的水果写下来,就买最喜欢人数最多的水果。
哪种水果喜欢的人多就多买些,哪种水果喜欢的人少就少买。(水果图片贴在黑板上)
二、实践操作、掌握新知。
1、收集数据。
先了解同学们喜欢吃的`水果,在喜欢的水果下面画“√”。
怎样才能知道同学们最喜欢吃什么水果呢?
(1)老师边读我们边做记录。
(2)用一种符号代替一种水果。
2、整理数据。
(1)初次进行记录。
(2)交流汇报:你是怎么记录的?
展示整理数据的方法。
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录的?
大家同意吗?
还有不同的记录方法吗?
数据都一样吗?
小结:
(3)教师简介画“正”字的方法,演示“正”字的结构,说明为什么。你知道“正”字的笔顺吗?请写下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统计中经常用画“正”字的方法来记录数字。
(4)再次进行记录。
你能用“正”字的方法来记录吗?
3、填统计表。
4、通过统计表,回答问题。
5、小结:在我们记录数据的过程中。画“正”字的方法很常用,而且又快又准。
三、联系实际、巩固练习。
1、确定游玩地点。
2、数球的个数。
3、数一数、填一填,涂一涂。
四、课堂小结。
谈谈本节课你的收获。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
教学目标:
1.经历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本方法;
2.根据具体情境,会正确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过程中,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熟练运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难点:
运用已有知识与经验自主探究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教学教法:
学生已掌握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思路和方法是一致的,所以针对这一情况,教学本课时,我采用“巩固旧知、导入新课——情境创设、激发兴趣——自主发现、方法探究——趣味游戏、强化练习”的教学方法,在师生交流互动中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我看下哈,咱们同学今天的精神气十足啊,怎么丁老师给你们上课很高兴啊?生兴奋答道:是!听你们这么说,我的心里比吃了蜂蜜还要甜!我听说人在心情好的时候记忆力是最好的,我们要不要借这个高兴劲发挥下我们的聪明呢?
2.背诵九九乘法口诀
集体背诵乘法口诀,看谁背的好!完后我会说:我发现同学们背诵的都非常棒,只有个别同学还不是很熟练,下去一定要熟背乘法口诀,倒背如流。为什么一定要背熟呢?因为它不仅可以帮我们解决用乘法计算的问题,还能帮我们解决用除法计算的问题。
3.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今天我们就继续接着学习“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
复习计算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求商的?
24÷6= 想:( )六二十四
二、引导发现,探索新知
1.出示教材第37页主题图。
谈话:快要过六一儿童节了,我们大家预想一下怎么装扮教室,在装扮的过程当中也会有许多的`数学问题。现在仔细观察“快乐的节日”这幅图,看看你能发现了什么?说一说图上的小朋友都在做什么?(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收集数学信息。)
交流反馈
第一组做了一些红旗,要挂在教室里。
第二组做了49颗星,分给7个小组。
第三组带来了27个心形气球,每9个摆一行。
谈话: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让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可做适当提示或引导。)
(1)第二组做了49颗星,分给7个小组,平均每组有几颗?
(2)第三组带来了27个心形气球,每9个摆一行,可以摆几行?
2.出示例1。
课件出示小旗,先出示一行,让学生看清每行有7面小旗,知道一行是一个7,接着一行一行的出示,共出示8行,也就是8个7,问共有多少面小旗?也就是求8个 7是多少?这个可以用乘法解决7×8=56(面)。然后同桌讨论:看图编应用题,引导学生说出 “有56面小旗,挂成8行,平均每行挂几面?”
(1)谈话:求“平均每行挂几面?”用什么方法计算?你是怎样想的?
教师展示课件例1图。
(2)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并列出算式。
师: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像这种求平均分的问题,我们可以用除法计算,列式是56÷8。
(3)引导学生得出算式的商。问:你是怎么计算的?并板书(想7×8=56,口诀七八五十六,所以56÷8=7。)
(4)学生独立解决:要是挂7行呢?你能够解决吗?学生说出自己的计算结果,并把求商的过程根大家说一说,师板书。
56÷7=8 口诀:七八五十六。
(5)刚才我们计算56÷7和56÷8时都是用的哪句口诀?(七八五十六)
发现:除数是几,就想关于几的乘法口诀。
3.小结:算除法想乘法,除数是几就想关于几的乘法口诀,一句口诀可以计算两道除法算式。
三、趣味练习,巩固新知
装扮教室的问题我们已经解决了,那么下面这些练习题对我们来说就应该不是问题了。这部分设计了4个练习题
1.小小接力赛
课件出示课本第38页做一做第1题。
2.填方框
课件出示课本第38页做一做第2题。
引导学生认真读题感受方程思想。填空并说说思路,可以有不同的方法,只要合理,教师均要给予肯定和鼓励。
3.吹泡泡游戏
课件出示课本第38页做一做第3题。
4.分一分
课件出示课本第40页练习八第2题。
(三道题都是帮助学生巩固用口诀求商的方法,同时第一个练习还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形成了一句口诀可以计算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的认知结构。最后一题是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进一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而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四、总结归纳,交流体会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本节课大家的表现很不错,在解决装扮教室的时候学会了知识,走出教室又能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了。希望大家在以后多观察,多思考,其实许多的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
板书设计:
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
56÷8=7(面) 56÷7=8(面)
口诀:七八五十六 口诀:七八五十六
答:平均每行挂7面。 答:平均每行挂8面。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加与减(一);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整百、整十数的加减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结合具体情境,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初步培养学生探索、交流、合作的能力。
4、初步培养学生认真审题、准确计算的良好习惯。
5、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1、掌握整百、整十数的加减的口算方法。
2、对相同单位的数相加减这一算理的理解。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计数器、电器图片、数学卡片。
学具:速算题纸、自我评价表、四张数学卡片。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放假了,你们玩得高兴吗?都去哪里了?好朋友淘气假期有一个特别的打算,请你们来到课堂做小参谋,你们愿意和淘气一起上课吗?拿出你们最棒的表现、喊出最洪亮的声音。看谁是淘气的好朋友。上课。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淘气搬新家了,请同学们一起去买家用电器,(出示课题,播放课件)
二、自主探究,交流算法。
1、看一看:商场里有哪些家用电器呢?(课件出示4种电器)
2、猜一猜:要想买电器,先要知道他们的--价格,根据老师的.提示,猜一猜。
彩电--8张100元人民币;
冰箱--千位是1,百位是2,十位、个位是0;
洗衣机--整百数,比彩电要低一些;
电风扇--几百几十的数,比200少一些。
3、提问:看着这些家用电器,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指名提问,老师板书
(1)1台洗衣机和1台电视共花多少钱?
(2)1台洗衣机比1台电视便宜多少钱?
(3)1台冰箱比1台电视贵多少钱?
你听得最认真,淘气一定喜欢和你做朋友。你的问题不错,声音也非常好听。你能像这样提问题吗?可以吗?
4、探索方法:让我们一起来解决一个问题:1台洗衣机和1台电视共花多少钱?
(1)怎样列式呢?指名回答。
(2)板书:500+800=
(3)小组讨论:计算800+500你有什么好办法?先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
(4)各小组展示算法。你们小组有什么好办法?
5、试一试:刚才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请用你认为最简便的方法算一算其余两道问题,独立解决,集体订正。
1200-800说算理。
三、实践应用,体验成功。
(一)回家的路线图
1、选好了电器,淘气要回家了,从商场到淘气家共有三条路,走哪条路最快呢?让我们帮助淘气选一选吧。
320+530=(说算理)
2、选好了路,淘气要出发了,分别在40米、300米(说算理)、680米处遇到红灯,离淘气家还有多远?(淘气太着急了,离家还有多远?)
(二)帮助、、=找家
1、我们还有三位小伙伴今天也搬新家,他们是、、=可是他们找不到自己的家,快来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位置。
2、学生独立填写。
3、全班交流。你有什么判断的好方法?
(三)速算小博士比赛。
1、我们-年-班的同学算得真快呀,可谁是最快的呢,(按课件)就让我们在速算比赛中一决高下。快拿出2号题纸,计时1分钟,开始。)
2、学生进行1分钟速算比赛,同桌互判。
时间到,看谁坐得又快又好?接下来我们要选一些认真、公正的小裁判,选谁呢?
3、学生互相评价。
请小裁判们看评分标准。共10道,对8/10道得--,对5/7道得--,对5道以下,但能自己改对,奖励1个笑脸。请认真检查,为自己的同桌判一判吧。
对8~10道
对5~7道
对5道以下,但能改对
你的同桌得到几个笑脸,你想怎样鼓励他?悄悄地鼓励一下。
(四)投飞镖游戏
1、刚才比赛太紧张了,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投过飞镖吗,准吗?今天李老师和你们一起投,请电脑做你的手。怎样才能投中呢?学生说题意。
2、第一组:老师射,指名2人,发现规律(要想百发百中,这些数一定藏着什么秘密?)重复书中的问题。指名2人,试一试。
第二组:换1组,想想怎样射得准?小组商量一下。你是怎样想的?指名2人。
第三组:想一想,看谁是神投手?指名2人,第四组:指名3人。
(五)你说我算。
1、师生互动:还想继续吗?我这里有很多数学问题,谁来抽一张?
2、同桌互动:你想抽一张吗?每一桌的信封里都有几张卡片,你抽一张,同桌也抽一张,比一比谁说得多。
3、自主互动:请听课的老师抽一张,你再和同桌比一比。
自我评价:
这节课学完了,有什么收获不小吧!请自我评价一下吧。(在树上画出收获的果子。)下课后,把你的收获画在苹果树上,有一个收获,画一个苹果。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
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包括猜一猜和找规律。简单推理过程和找规律的思想方法不仅应用广泛,而且是后面学习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同时也是发展学生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好素材。本单元主要是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事例,让学生运用操作、实验、猜测等直观手段感受简单的推理过程和探索图形的排列规律,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及列组合的数学方法。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下册教材中已经学习了一些图形和数的简单排列规律,本册教材就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实验、猜测让学生学会对于推理过程的简单叙述。大部分二年级学生的学习基础比较好,对所学知识基本上能回答出结果。针对这些实际情况,在设计本单元时,教学的重点要为学生提供猜想、活动交流的机会,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猜测等活动去发现规律,使学生在描述、思考和讨论交流活动过程中充分感受事物的推理。同时,二年级学生年龄小,以形象思维为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设计教案时也要做到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环节,灵活处理教材。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通过一系列的猜测、比较、推理等活动,使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
数学思考: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问题解决:经历观察、分析、推理等实践活动,探索简单事物的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发现数的排列规律。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运用数去创造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1.根据已知条件通过活动判断出结论,感受简单的推理过程。
2.运用排除、猜测等方法推算出所在方位的数字是几。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2.在于如何有条理地阐述自己的推理过程。
课时安排:2课时
1.猜一猜(一)……………………………1课时
2.猜一猜(二)……………………………1课时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计数单位“千”,发现每两个相邻的计数单位之间都十进的关系。能够正确地数出1000以内的数,初步感受大数的意义,发展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的估计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数田字格、正方体、在计数器上拨珠子等活动,让学生充分经历数数的过程,感受更大的计数单位和数位产生的必要性和必然性;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加强思考和探索。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悟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使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数数,感知1000以内数的概念。认识计数单位“千”,发现每两个相邻的计数单位之间都是十进的关系。
难点:
1、接近整百或者一千的数如何数。
2、体会千以内数的数位的意义,理解相邻数位之间的十进关系。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出新知
1、让学生数小正方体、复习数数方法个、十、百之间的进率。
首先让学生快速的数出10个小正方体,说说你是怎么数的?根据学生的回答,得出10个一是十。
其次让学生在田字格纸上快速地数出100个小正方体,让学生汇报怎么数?根据学生的回答得出10个十是一百。
2、引出“千”,初步感知1000让10个数出100个田字格的同学到前面展示,再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先让学生一百一百地数,再让全体同学一百一百地数。老师点出10个一百是一千,让学生感受一千里面有10个一百,从而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数小正方体的.活动,复习100以内数数的方法,同时引出计数单位“千”,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
(二)、自主探究,感知进率
1、感“百”和“千”的进率,让学生跟着课件数小正方体。回答一个一个的数,
10个一是(十),一十一十的数,10个十是(一百),一百一百的数,10个一百是(一千)
接着教师说通过数田字格,数小正方体等活动。关于数数你们有什么发现?先让学生议一议,再交流汇报,得出当物体的个数少时,可以一个一个地数,一十一十的数,当物体的个数多时,可以一百一百地数。如果物体的个数再多些,可以一千一千地数。
(设计意图:“关于数数你们有什么新发现”旨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策略多样的意识,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发现数数的方法和规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认识计数单位
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由1000个小正方体组成的大正方体,数一数有多少个小正方体,说一说是用什么方法数的。
学生动手操作,自己数一数。
小组交流。小组汇报。
生:
1、我是一个一个数的,1000个一是1000,一共有1000个小正方体。
生:
2、我是一十一十地数,100个十是1000,所以有1000个小正方体。
生:
3、我是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一千,一共有1000个小正方体。
师追问:你为什么用此方法?
如果小正方体的数量非常多,要继续往下数,怎样数比较快?
关于数数,你们有什么新发现?
学生独立思考。
小组交流汇报。
完成教材75页做一做。
2.读、写1000以内的数。
出示计数器,师拨出126.
怎样读写这个数呢?
学生自己试着读、写这个数。
小组交流汇报。
师追问:你这么写是怎样想的?
你能说说这样读的想法吗?
这个数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师拨出304
让学生用刚才的方法读、写这个数。
小组交流、汇报,并说出304的组成。
师追问:“你为什么在十位写0?”“为什么读作三百零四?”
师拨出580.
学生独立读、写这个数。
全班交流说说读、写的方法及数的组成。
(三)联系生活,感受大数
1、先请学生估一估北山小学做广播操时有多少人?然后老师告诉大家有600人,再加上400人才够1000人,让学生想象一下,1000人有多少人?
2、感受1000张纸的厚度,让学生把12本数课本摞起来,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它的厚度。
3、让学生看课件,估一估有多少个椭圆。
最后小结
(四)直观操作,实破难点
(1)让学生利用计数器数接近整百或者一千的数
①一个一个的数,从188数到204,先让学生尝试数,然后让学生展示。最后教师在课件上展示数数的方法。
②一个一个的数,从999数到1000,同样先让尝试数,然后让学生展示,最后老师借助计数器展示数数的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珠子数数,让学生直观理解接近整百、一千的数的数数的方法。)
(五)巩固练习,升化提高
1、我会数数
①一个一个的数从803数到812
②一个一个的数从987数到一千
2、我会填空
①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是()。一十一十地数10个十是(),一百一百的数10个一百是()
(六)全课总结
让学生谈今天有什么收获,通过学生谈收获将对今天学习的知识做一个总结。
课后小结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习题
完成课后练习题。
板书
1000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后反思: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
教学目标:
1、知道三角形可以按角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2、通过动手操作,能将三角形按角分类,并知道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特征。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知道三角形可以按角分为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
教学难点:
认识和辨别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
教学过程:
一、师生互动,引导探索
1、 [出示小黑板]大家看这些三角形,根据它们角的特点把它们
分分类,分完后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分?可以互相讨论。
生:分两类,①⑥都有一个直角,其余的都没有直角。
生:分两类,④⑤都有一个钝角,其余的都没有钝角。
生:分两类,②③三个角都是锐角,其余的都只有两个角是锐角。
生:可以分三类,①⑥一类,④⑤一类,②③一类。
生:分三类,①⑥都有一个直角,④⑤都有一个钝角,②③三个角都是锐角。
2、师:哪种分法最好?为什么?
生:分三类的方法最好,因为分得最具体,最完整。
3、对三角形进行分类。
师:想一想,按角来分,你准备给这些三角形取个什么名字?为什么?
生:三角形按角的不同,可以分成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三类。
生: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
生: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生: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
4、让学生画三角形。
(1)请学生画一个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
(2)请学生画一个只有两个角是锐角的三角形。
(3)请学生画一个只有一个角是锐角的三角形。
讨论:你发现了三角形的三个角有些什么特点?引导学生在操作中发现:
生:三角形的三个角有可能全是锐角。
生:三个角中一个角大了,另两个角就小了。
生:三角形的三个角中只可能有一个钝角或一个直角,而且至少有两个锐角;生:只有一个角是锐角的三角形是画不出的
5、根据学生画的三角形进行比较分析。特别是两种两个角是锐角的三角形的区别。
生:锐角三角形中的三个角都是锐角;钝角三角形中有一个是钝角,有两个是锐角。
6、请学生观察思考:你画的'三角形,哪一个是锐角三角形?哪一个是直角三角形?哪一个是钝角三角形?
师:请同学们把你的三角形贴在每一组前面的集合图中相应的位置。(学生上台贴三角形)
师:熊猫有个问题考考大家,有没有这样的三角形:它不是直角三角形,也不是锐角三角形,也不是钝角三角形?
7、师:如果我们把这些三角形看做一个整体,这个整体是由哪几个部分构成的呢?
生:由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三部分构成的。
师: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可以用图表示。[出示图]
二、巩固新知、激趣创造
猜一猜:只露出一个角,猜猜它是什么角?
钝角
1、直角
2、锐角(三种可能)
(二)选择题:
1、在一个三角形中,有()个角是锐角的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
A、0
B、1
C、2
D、3
2、在一个三角形中,有()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一定是钝角三角形
A、0
B、1
C、2
D、3
3、说出图形中的三角形各是什么三角形?
(三){动手操作)想一想,怎样才能一次剪出两个直角三角形?
三、梳理小结。
通过学习,我们掌握或学会了什么?
四、检测练习:
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五、课堂练习:练习册P43—44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9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同学加深对万以内数的认识;
2.掌握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比较方法;
3.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
(二)能力训练点
1.能熟练地进行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2.初步培养同学的判断、推理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1.培养同学学习数学的兴趣;
2.培养同学认真仔细的习惯。
教学重点: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
教学难点:位数相同的数的大小比较。
教具、学具准备:投影片、小黑板、算盘等。
教学过程
一、辅垫孕伏
(一)口答:(投影出示)
1.10个十是( )。10个百是( )。10个千是( )。
2.读出下面各数,并说说这些数分别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463
9528
4000
20xx
9030
8006
3507
2800
3.比较下列各组数的大小,并说说你是怎样比较的?
61○56 45○47 100○98
(二)写出下面各数。(小黑板出示)
四千零五十
四千五百
四千零五
五千四百
五千零四十
二、探究新知
(一)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习了万以内数的读法、写法和百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同学们观察:4050、4500、4005、5400、5040,这些数有什么相同点?这些数虽然都是四位数,并且都是由2个0、一个4、一个5这些数字组成的,那么它们的大小一样吗?谁大谁小?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些问题。
板书课题:比较数的大小。
1.位数不同的数的大小比较。
出示例11(1)比较1230和965的大小。(板书:1230、965),师生在算盘上拨出1230和965两个数。
(1)提问:1230是几位数?965是几位数?你知道了什么?
引导同学知道:1230是四位数,965是三位数,位数不同。(板书:位数不同)1230的最高位是千位,965的最高位是百位。1230超越了1千,965不够1千,四位数比三位数多一位数,所以1230和965比较,1230比965大,也就是,1350>965。(板书:>)
(2)师生一起小结:1230是四位数,超越了1千,965是三位数不够1千,所以1230>965。
(3)反馈练习:在○里填上>或<,并说说你是怎样比较的(卡片出示)。
635○1001 2527○934
练习后,同学们考虑:我们刚才比较了三组数的大小,那么位数不同的数你是怎样比较大小的?
引导同学说出:四位数比三位数大。
2.位数相同的数的大小比较:
(1)出示例11(2)比较5640和8790的大小。(板书:5640 8790)
①在算盘上拨出5640和8790两个数,观察两个数,发现了什么?
②两个数的位数相同,(板书、位数相同)5640的最高位是千位,有5个千,8790的最高位是千位,有8个千。
③引导同学得出:5640和8790都是四位数,最高位是千位,比较它们的最高位,5个千比8个千小,所以5640<8790。板书:5640<8790。
④反馈练习:比较大小。
8006○9528 4000○3507
通过例11(2)的教学和练习,使同学明确位数相同的数比较大小时,比较它们的最高位,最高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
第一辆汽车载了多少瓶汽水?(板书:3864)
第二辆汽车载了多少瓶汽水?(板书:3529)
哪辆汽车载的.汽水多?
引导:
①同学们在自身的算盘上拨出这两个数。
②观察这两个数都是四位数,最高位有什么特点?
(同学答后,教师在板书中3864、3529这两个数中3的下面加“.”)
③3864和3529这两个数都是四位数,最高位也相同,这样的数怎样比较呢?同学们自身试试看。教师巡回指导,指名同学说说你是怎样比较这两个数的大小的?针对同学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
④师生一起小结:比较两个四位数的大小时,也是从最高位比起,千位相同,看百位。3864的百位是8,3529的百位是5,8个百比5个百大,所以,3864>3529。(板书:8个百>5个百和3864与3529之间的“>”)。
⑤假如把3864改成3564,又如何比较3564和3529的大小呢?3524与3529呢?
(3)提问:通过以上学习,谁来说一说位数相同的数怎样比较大小?
使同学认识到:比较两个四位数的大小,从最高位比起,千位相同,看百位,百位上哪个数大,那个数就大;假如百位也相同,看十位……
(二)师生一起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指板书),谁来说一说位数不同的数是怎样比较大小的?位数相同的数又是怎样比较大小的?
(三)看书质疑
看书第33页内容,并把书中空白填好,有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三、巩固发展
1.在下面的○里填上“>”或“<”。
398○402 3940○5230 1020○999
同学自身独立练习,然后集体订正,指名同学说说是怎样比较大小的?
2.比较下面各组数的大小,用手势表示“>”或“<”。教师注意观察,发现问题和时解决。
744○447
1000○999
3458○7005
2600○2599
499○20xx
9437○9432
重点让同学说一说:3458○7005 9437○9432是怎样进行比较的。
3.填空:
(1)三位数中最大的数是( ),最小的数是( )。
(2)四位数中最大的数是( ),最小的数是( )。
(3)三位数中最大的数比四位数中的最小的数少( )。
4.找出下面一组数中最大的数和最小的数:
463
9528
4000
20xx
9030
8006
3507
2800
最大的数是( ),最小的数是( )
同学独立练习,同桌互相订正,指名同学说说你是怎样找到最大的数和最小的数的。
5.下面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排列的对吗?(投影出示)
(1)1001>941>914>893( )
(2)3050>3005>3049>3500( )
手势判断对错,并指名同学说出错误的原因,通过此题练习,教育同学做题要认真仔细,看清楚题目要求。
6.现在你会比较4050、4500、4005、5400、5040的大小了吗?把它们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
(此题是课始的复习题,注意有两种排列方法,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都可以)
四、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比较数的大小,同学们想一想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比较有几种情况?你是怎样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
五、安排作业:课本第34页练习九第5题。
六、板书设计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0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中的例6.本课是对有余数除法的提升。本课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利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找规律的问题,注重让学生亲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在教学中,借助图片,通过小组交流的形式,允许学生自主选择解决问题的方式,重点理解根据余数来判定结果。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的思维还属于具体形象思维,想完成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转变,需要借助动手操作,让学生亲自去实验,去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与按规律排列有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经历应用有余数的除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全过程。
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积累解决问题的基本经验。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余数在解决与按规律排列有关的问题中的作用于含义并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1.标题: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找规律的问题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找规律的问题。
(一)知识铺垫---------------------------------------------------------------
2.师:上课前,我们一起放松一下(呈现两只老虎的歌词),请学生们利用最短的时间把歌词记下来,之后跟着音乐一起来唱。
生:齐唱两只老虎
师:同学们好棒啊!!在这么短的时间竟然能把这么长的歌词记下来,你们是怎么做到的啊?
生:通过观察歌词的每一段都是相同的,只需要记下第一段就可以了。
师:看,这里还有两幅图画,“请你仔细观察,照这样摆下去,横线上应该是什么图案?”
先看第一幅图。
生:这幅图是一组一组重复出现的,每一组有两个图案,一个太阳,一颗星星,根据这样的规律,下一个图案应该是太阳。
再看第二幅图。
生:这副图也是一组一组重复出现的,每一组有三个图案,一个笑脸,连续两个哭脸。根据这样的规律,笑脸后面紧跟着的图案应该是哭脸。
师:聪明的你们发现了吗?
只有先找出规律,才能判断出下面的图案。
(二)新知探究---------------------------------------------------------------
3.师:我们再来试一试。出示(PPT)“按照下面的规律摆小旗。这样摆下去,第16面小旗应该是什么颜色?”
生:首先我们要找出排列规律。这些小旗也是一组一组不断重复出现的,每一组有三面小旗,一面黄色的小旗,两面红色的小旗。问题是让我们求出第16面小旗的颜色。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找到规律之后把自己的想法写在练习本上,之后小组活动,交流倾听。
生:展示自己的解决方案,用符号代替小旗接着往下摆
师:点评学生的方案,并用PPT展示继续摆小旗。
图中最后一面是第13面小旗,后面依次是第14面,第15面和第16面。第13面小旗是黄色的小旗,根据规律第14面和第15面小旗应该是红色的小旗。这样第13面、14面、15面小旗就组成了一组。接下来第16面小旗是新的一组的开始,所以是黄色的小旗。
4.师:换个角度来理解这道题,如果我们它理解成应用题,每一组都有3面小旗,现在有16面小旗,16面小旗里面有几组完整的小旗,还剩几面呢?
生: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解决,16÷3。用除法竖式来求商。16÷3商5,3×5=15,16-15=1.所以16面小旗里有完整的5组小旗,还剩1面小旗。
师:对应着算式和小旗图,16.3.5.1分别代表什么意思?
生:16(共有16面小旗),3(每组有3面小旗),5(可以摆成这样的5组),1(还剩下1面这样的小旗)
师:剩下的1面小旗和问题中的'第16面小旗的颜色有什么关系?
生:剩下的1面小旗就是第16面小旗,如果继续往下摆,第16面小旗就是新的一组中的第一面,根据规律,每组中的第一面小旗都是黄色的小旗,所以第16面小旗是黄色的。
师:你们发现了吗,小旗的颜色跟有几组完整小旗没有关系,跟还剩几面有关。也就是说,跟除法的商没有关系,跟余数有关。那么观察图和余数,看看他们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生:余数是几,答案就是这一组中的第几个。
师:总结(余数是几,答案就是这一组中的第几个)
5.师:现在我们试着想一想:“按照下面的规律摆小旗。这样摆下去,第27面小旗应该是什么颜色?”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试着解一下
生:27÷3.用除法竖式求商。27÷3商9,3×9=27,27-27=0。27÷3=9组,没有余数。没有余数,就是正好分完。
师:正好分完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生:小组交流,然后分享自己的方法
师:PPT展示,第27面小旗就是最后一组的最后一面旗子,根据规律,每组的最后一面小旗是红色,所以第27面小旗是红色。
6.师:不信的话我们接着摆一摆,验证一下吧。出示PPT
通过验证,我们发现第27面小旗确实是红色的。
师:做这题的时候有的同学很快就能解答出来,有的同学则相对慢一点,是因为你们选择的解答方法不一样,做的快的选择了列算式的方法,慢一点的选择了画一画摆一摆的方法。
通过比较,当所求数量较大时,用画一画的方法会比较麻烦,列算式则相对简单一点。
(三)巩固---------------------------------------------------------------
7.利用我们今天学习的知识,试着做一做这些题吧。“按照下面的规律穿一串珠子,第24个珠子应该是什么颜色?”
要想解决这道题,我们得先看看这里有什么规律,这些珠子也是一组一组不断重复出现,每一组有5个珠子,分别是两个蓝色的珠子和三个红色的珠子。想知道第24个珠子是什么颜色的,用除法24÷5.用除法竖式来求商。
24÷5商4,5×4=20,24-20=4.所以有4组完整的珠子,还剩4个珠子。最后一个珠子的颜色跟商没有关系,我们要看余数,余数是4,根据规律,每组第4个珠子是红色,因此第24个珠子应该是红色。
(四)总结---------------------------------------------------------------
8.你学会了吗?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
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找规律的问题,首先要找规律,确定每组的数量,用除法解决,根据余数判断结果。
余数是几,答案就是这一组中的第几个;没有余数,说明正好分完,就是每组的最后一个。
(五)作业布置--------------------------------------------------------
元旦挂彩灯,用6种颜色的灯泡按红、黄、蓝、绿、紫的次数装配,一共装了36个灯泡,蓝色的灯泡用几个?红色的灯泡呢?
(六)音乐欣赏--------------------------------------------------------
大自然中存在着许多周而复始、循环往复的有规律的现象。
春夏秋冬-----年
月圆、月缺-----月
日出、日落----日
规律现象也在悄悄改变我们的生活,衣服、生活、雨伞、项链、红绿灯
板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找规律
规律:黄红红
16÷3=5(组)1(面)
27÷3=9(组)正好分完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1
一、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感知有余数除 法的意义。
2、学会笔算有余数的除法。
二、教学重点:
认识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三、教学难点:
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老师准备了6朵小红花,项奖励给2名表现好的同学,每人奖几朵?
怎么算出来的?6÷2=3 (朵)
为什么用除法计算呢?(这实际就是把6平均分成2份, 求每份是多少。)
2、还是这6朵小红花想奖给表现好的同学每人 3朵,能奖给几人?
怎么算出来的?6÷3=2(人)
为什么用除法计算呢?(这实际就是在求6里面有几个3.)
3、如果,我今天准备了7朵小红花,还是奖给2名同学,平均每人能得到几朵?
(每人能得到3朵,还剩1朵)
师:这个剩余的'“1”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余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师:今天,老师带 来了13根小棒,我们一起来搭正方形。
1、 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最多可以搭出几个正方形,还剩几根小棒?
师: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呢?怎样列算式?
2、 指名汇报:
13÷4=
师:为什么用除法来解决呢?
等于多少呢?
请大家把带的学具拿出来,自己来摆一摆,看可以搭几个。
3、 学生动手操作。
4、 汇报:(摆了3个,还多1根)
为什么剩下的1根不搭了?
(因为剩下的1根不够组成一个正方形。)
所以13除以4等于3余1.13÷4=3 (个) ……1(根)
师强调:这是一道应用题,应写清单位。(搭了3个, 还剩1根)
5、完成第5页的练一练。
《搭一搭(一)》练习教案
巩固练习
懂得了这些知识,我们就可以正确计算了,老师想要考考大家,有信心过关吗?
1、路边的老树生病了,你们能帮助它们吗?
2、 游戏练习,学以致用。
师: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好不好?
“十一”国庆节,同学们往教室挂红、黄、蓝三种颜色的气球,红、黄、蓝, 红、黄、蓝……一直挂下去,第7个是什么颜色?
生:红 颜色。
师:第9个是什么颜色?
生:蓝颜色。
师: 第29个是什么颜色?
生:是黄颜色。
师:你们是怎么猜的?
学生汇报。
师:真是太聪明了,不仅学习了知道,还能运用知识,学以致用,老师真是太佩服你了。
谈感受,谈体会。
通过本节课 的学习,你获得了哪些知识?
作业
完成第五页的练一练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2
课程特点:
1、本节课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闯关游戏,营造愉快欢乐的课堂气氛,从趣味的游戏中理解、掌握数学知识,点燃学习数学的兴趣。
2、本节课借助闯关游戏串联知识点,让学生在一个比较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里充分调动出数学学习的主观意识,活跃学生的数学学习思维和意识,激发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潜能,促使学生在主动探究和思考中,进行数学知识的深度学习。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49页例3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混合运算》第三课时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加减混合运算、乘除混合运算、积商之和(差)的混合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进一步学习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教材要求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从而真正理解并学会正确使用小括号。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学习兴趣浓厚,尤其对有趣的、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富有兴趣,因此本节课,设计了有趣的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闯关游戏激励学生的学习,并设计了符合低年级学生年龄特点的学习活动。同时,学生在一年级时已经学习了含有小括号的加减运算,只要做好引导,利用知识迁移,学生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并不难。这一部分内容是进一步学习四则运算的基础,要培养好学生良好的做题习惯和思路。
教学目标:
1、充分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会计算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2、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合理地使用括号,加深对括号的作用的理解。
3、对含有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进行脱式计算,通过对比观察让学生感受括号的作用。
4、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培养认真仔细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了解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计算含有小括号的脱式计算题。
教学难点:
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合理地使用括号,加深对括号作用的理解。
突破重难点的策略:学生在一年级时已经学习了含有小括号的加减运算,但接触并不多,教学中应尽可能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和操作活动,使学生积极参与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等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去操作、探究、体验、经历,感悟、理解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应用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预设用时:5分钟
师:(情境)数学森林里的小动物们无忧无虑地生活着。一天,小猫汤姆突然生病了,猴子医生用超级放大镜仔细检查了她的身体,发现这是病毒搞的鬼!猴子医生说:“这病毒太厉害了,如果我们想要打败它,得去找卫生超人帮忙!”
卫生超人知道情况后,气愤地说:“这病毒太可恶了,我一定要消灭它!不过,我需要找一些小助手来帮忙。”
同学们,你们愿意跟卫生超人一起出发,消灭病毒吗?(愿意!)只有完成下面的考验,才能一起去哦!我们一起来看看,卫生超人的考验是什么?
我会分类。
①10-(5+3)
②7+15÷5
③3×6÷2
④13-5×2
⑤5×(1+8)
⑥12+5-9
师:这些算式可以分成几类?你是怎样分的?
预设:从算式的外形特点来分,②、③、④、⑥没有括号分为一类,①、⑤有括号分为一类。
师:真聪明!没有括号的这些算式还可以怎样分?
预设:把它们再分成从左往右依次计算一类,先乘除后加减一类。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把四道算式再细化分成两类,从左往右依次计算一类,先乘除后加减一类。
师:你们真会思考!快把掌声送给自己吧!
师:我们再来看含有小括号的两道算式,序号①这题是我们一年级学过的,谁还记得它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的?
预设:这道算式要先算小括号里的“5+3”。
师:(小结)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我们在一年级已经学过了,知道了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师:我们再来看5×(1+8),这道算式里有乘法、加法,还有小括号,它的运算顺序又是怎样的?
预设:也是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师:这道题到底是不是先算括号里面的?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板书课题:神奇的小括号——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卫生超人:同学们太棒了,我们一起出发去消灭病毒吧!
师:卫生超人带着装有特效药的药箱出发了!病毒听说卫生超人即将过来城堡医治汤姆,让伙伴们在城堡中设下重重关卡刁难卫生超人。
【设计意图:课始把算式进行分类,把学生已经学过的运算顺序进行复习,从分类中找算式的特征,确定算式的运算顺序。由此提出疑问,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同时还含有小括号的算式,是不是也先求括号里面的?从学生已掌握的运算顺序引入疑问,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下一环节探究新知做好铺垫。】
二、探究新知,探索运算顺序
预设用时:15分钟
1、创境激疑,引出新知
教学例3第一个算式:把教材中例3的第一道计算题改编成解决问题,体会小括号的作用。
师:(情境)病毒:啊!卫生超人来了!快跑快跑!
卫生超人:病毒哪里跑!
卫生超人立马追了上去,发现,狡猾的病毒居然用了两把锁把门锁上了。
同学们,我们怎样才能把锁打开呢?
咦!上面有小纸条。纸条上写着:(课件出示题目)
一瓶洗手液7元,一个口罩比一瓶洗手液便宜5元,买7个口罩需要多少钱?
师:从题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预设:洗手液一瓶7元,口罩比洗手液便宜5元。要求的问题是:买7个口罩需要多少钱?
师: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应该先求什么,怎样列式?
预设:先求一个口罩多少钱。因为一个口罩比一瓶洗手液便宜5元,所以用减法计算,列式为:7-5=2(元)。
师:知道一个口罩2元,再求什么,怎样列式?
预设:再求7个口罩多少钱。因为一个口罩2元,买7个口罩要花多少钱,就是求7个2相加,用乘法计算,列式为:7×2=14(元)。
师:刚才我们列的是分步算式,你能列出综合算式吗?
同桌讨论,尝试在课堂本写出综合算式。教师巡视。
预设1:7×7-5;
预设2:7×(7-5)。
2、互动解疑,学习新知
(1)引导学生讨论:7×(7-5)和7×7-5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预设:这两个算式的数字、运算符号是相同的,但左边算式有小括号,右边算式没有小括号。
(2)加了括号的算式,运算顺序上有什么改变?
预设1:本来是先计算乘法7×7的,加了括号,就变为先算减法7-5。
预设2:小括号改变了运算的顺序。
师生共同总结:小括号有神奇的作用,改变原来的运算顺序。
(3)哪一个算式与分步算式表示的意义相同?
同桌间讨论,说一说,教师补充。
师:列综合算式时,要先求一个口罩多少钱,也就是要先计算7减5的差,需要神奇的小括号帮忙。正确的列式为:7×(7-5)。
(4)学生独立计算,表述运算顺序。
师:同学们,前两个课时我们学习了不含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脱式,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脱式大家会吗?拿出课堂本,试试吧!
含有小括号和不含小括号表示的意义不相同。
小括号表示要先计算
不含小括号,要先计算乘法,再计算减法
7×(7-5)
7×7-5
=
7×2
=
49-5
=
14
=
44
师:脱式计算时,注意在算式下面第一行抄下没有参加计算的.数和运算符号,在第二行写出上一行计算的结果。等号要对齐。
师生共同总结: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3、启思导疑,内化新知
师:(情境)哇!左边的锁打开了,赶紧看看右边小纸条写什么。
出示例3第二个算式:
(77-42)÷7
(1)指名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你会算吗?请在课堂本独立计算,同时指名学生板演。
(3)评比交流,教师针对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分析、纠正。
小结: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师:现在请同学们打开教材第49页,例3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用你喜欢的符号把结论画出来,读一遍。
师:我们回到刚才的5×(1+8),先算1+8的和确实是对的。
【设计意图:大胆改编教材,设计了一个解决问题的情境,使原本生硬的一道算式活了起来,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感受使用小括号的必要性和合理性。设计中,由浅入深,层层深入,逐步提高,让学生感受含有小括号和不含小括号的不同,主动探索出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同时,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比较练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升
预设用时:15分钟
师:(情境)看!门打开了!卫生超人火速前进。咦!又有一扇门!
1、基础练习:任选其中一组进行独立计算。
(1)画一画:上下两题分别先算什么?在下面划线。
(2)算一算:学生独立计算。
(3)比一比:上、下两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小括号起到什么作用?
同桌间讨论,说一说,教师补充。
强调:①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②小括号有神奇的作用,可以改变原来的运算顺序。
师:(情境)第二扇门打开了,卫生超人继续前进。啊!这病毒太狡猾了,居然还设置了第三个关卡。同学们,你们有信心通过第三个关卡吗?
2、拓展练习:先填空,再列综合算式。(教材49页做一做第3题)
算式1:
算式2:
教师指名板演。
算式1:65-5×6=35
算式2:21÷(43-36)=3
预设质疑:为什么算式1不用加小括号,而算式2却要加上小括号呢?
全班交流:什么时候需要加小括号?
通过追问,让学生进一步明确算理,弄清楚为什么算式2要加小括号,如果不加小括号结果会怎么样?让学生从列式的意义和计算的结果的不同去分析,从而得出加小括号的必要性。
师:(情境)恭喜同学们!成功通过第三个关卡。我们继续往前追!
啊!狡猾的病毒在这段时间居然召集了许许多多的同伴。
卫生超人:“同学们,我们需要一些洗手液来消灭病毒。你们赶紧去森林里的卫生超市买5瓶洗手液回来吧!”
3、应用练习:解决问题。
(1)
找出题目中有用的数学信息。
(2)题目中隐含了什么信息?(中间问题是什么?)
(3)列综合算式解决这道题。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教师指名板演。最后集体汇报。
师:同学们真是优秀的小助手!在大家的帮助下,卫生超人终于来到汤姆面前,让汤姆把特效药吃下。汤姆渐渐好了起来!掌声送给你们自己!
卫生超人进行卫生教育:想要病毒远离你,一定要做到戴口罩、勤洗手,不去外面到处跑!
【设计意图:①在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基础上,设计有层次性的练习,在练习中不仅凸显小括号的神奇作用,而且训练学生列综合算式的能力,这样既巩固了新知,也为后面知识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②通过小助手帮助卫生超人买洗手液,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把知识应用到生活中,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③课堂学习也渗透德育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四、分享收获,总结升华
预设用时:5分钟
师:今天在帮助卫生超人消灭病毒的同时,你收获了哪些知识?
学生举手发言。
预设1:我知道了小括号的作用是改变原来的运算顺序。
预设2:我学会了含有小括号的混合算式的脱式。
预设3:我知道了含有括号的算式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师:我们回想一下学过的混合运算,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课件出示树形图总结所学过的运算顺序。
师:这节课我们收获满满!收获了知识,就增长了见识,并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我们的生活当中去。这节课就上到这里,再见!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所学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把新知识纳入已经整理过的知识系统中,形成新的知识结构,从整体上系统地帮助学生理解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以“树形图”为结尾,前后呼应,融为一体,注意知识结构的系统性。】
板书设计:
神奇的小括号
——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小括号的作用:改变原来的运算顺序。
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7×(7-5)
(77-42)÷7
=7×2
=
35
÷7
=14(元)
=
5
答:买7个口罩需要14元。
【设计意图:板书简单清晰,一目了然所学知识。】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3
一、学习目标
(一)复习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整理和复习及第69—71页第3、6—11题。本节课教学应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其中第6题的第(2)题、第8题、第10题的第(3)题,这类题前面没有出现过,并且思维难度比较大,教学时要引起高度的重视。教学时,让学生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过程,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充分地感知事物后面蕴藏的数学信息,发展应用意识。
(二)核心能力
有余数的除法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数的运算”部分的内容,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有余数的除法及其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应用意识。
(三)复习目标
1.在交流成长小档案,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梳理,提高回顾与反思的能力
2.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验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3.通过对熟悉生活事例的探讨和研究,进一步掌握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四)复习重点
进一步掌握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五)复习难点
运用恰当的方法和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二、学习设计
(一)课前设计
复习任务:
第六单元的知识学完了,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相关知识。(可以是思维导图、表格、文字、图画等)
(二)课堂设计
1.知识整理
师:同学们,大家已经对这个单元的`内容进行了自己的整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交流一下。(板书课题:整理和复习)
(1)组内交流
下面请四人小组准备好课前自己整理的作品,交流并完善,然后推选出你们组最好的作品向大家展示,并介绍你们小组的作品。
(2)全班展示
师:哪个小组愿意为大家介绍一下你们推选的作品。
师:其他的同学请专心听,认真看,仔细想,一会儿可以提出自己的见解。
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3)知识梳理,完成导图
师:刚才,我们倾听了一些小组的汇报,欣赏了他们的作品。集结大家的思路我们可不可以以××同学的为例,在此基础上这样整理,整理出我们本单元的知识网络图。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交流,完善作品,全班展示,他人补充,教师引导,在对本单元知识整个梳理的过程中,提高回顾与反思的能力。】
2.课堂测评
(1)口算,出示教材“练习十五”第3题,直接写出各题的商和余数。
(2)教材“练习十五”第6题。
①引导学生讨论,要求有几个星期,就是求30里有几个7,用除法计算。
30÷7=4(个)……2(天)
②小组讨论:如果六月份有5个星期六和星期日,那么6月1日是星期几? 引导:可以在月历上写一写。(一个月是4个星期,如果有5个星期六和星期日的话,那么6月1日是星期六。)
(3)教材“练习十五”第7题。
思考:彩带绕一圈是几个3?(5个3)用什么方法计算?3×6=18(厘米),余下的2厘米怎么办?再加上多出来的2厘米。18+2=20(厘米)
(4)教材“练习十五”第8题。
①读懂题意,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②交流: “这些花最多可以扎成几束这样的花束?”先要求出什么?(每种花可以扎成几束?)
学生汇报计算过程,教师板书:
22÷7=3(束)……1(朵)
16÷3=5(束)……1(朵)
10÷2=5(束)
讨论:根据这些算式,你知道最多可以扎成几束?
【设计意图:利用教材给出的情境引导学生尝试有条理地分析数量关系,梳理解题思路,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综合应用
(1)教材“练习十五”第9题。
①要解决“我们班44人,如果都玩激流勇进,该租几条船呢?”这个问题,该怎样列式?指名回答,集体交流。
②独立解决“都玩丛林探险,最多可以坐满几辆车?会有剩余的人吗?”,同桌互相交流是怎么想的。
(2)教材“练习十五”第10题。
独立完成问题(1)、(2),小组讨论交流问题(3),还可以怎样安排住房?
学生回答,只要合理教师都要给与肯定。
(3)教材“练习十五”第11题。
学生读题,理解题目意思,再小组讨论,说出结果及理由。
引导:这个糖的数量,既是3的倍数余1,又是5的倍数余1,又在20以内,那这个数可能是几?(16块)或3个小朋友每人分5块,5个小朋友每人分3块,还剩1块,3×5+1=16(块)
【设计意图:设计不同类型的习题,拓宽他们的知识面,这样的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
4.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哪些知识?
小结:这节课我们复习了有余数除法和用有余数除法解决问题,记得计算时余数要比除数小。
(三)课时作业
1.填空。
(1)□÷4=4……□,余数最大是( )。
(2)□÷7=6……□,被除数最大是( )。
【答案】(1)3(2)48
【解析】主要考查学生要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以及知道如何求被除数的计算方法。
2.分一分,写一写。
13根小棒,每5根一组,分了( )组,还剩( )根。
13÷5=□(组)……□(根)
【答案】2组,3根。
【解析】主要考查学生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3.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35÷8
12÷2
25÷4
【答案】4……3,6,6……1.
【解析】考查学生对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
4.把37颗珠子穿成下面这个样子的手链,最多能穿几串?
【答案】37÷9=4(串)……1(个)答:最多能穿4串。
【解析】主要考查学生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5.29人划船,前面的船按要求坐满后,最后一条船要坐多少人? 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29÷6=4(条)……5(人)答:最后一条船要坐5人。
【解析】主要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和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4
教学内容:课本第20-21页
教学目标:
1.能够准确地读出几时几分;知道某个时刻时针、分针在钟面上的位置。
2.认识时间单位:时、分、 理解 1时=60分
3.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初步建立时、分、秒的量感,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
4.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准确读出钟面时间。
教学难点:准确读出几时几分,会用电子表表示方法和几时几分的表示方法表示时间。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时钟教具
教学过程:
一、引入(情景)
同学们你们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小白兔失败后非常后悔,决心以后再也不骄傲了,有一天他又碰到了老乌龟,他们决定绕着这些树围成的圈再进行一场比赛,我们一起喊口令,让他们同时开始“预备、开始……”
比赛结束了,乌龟跑了多少?兔子跑了多少?
一共有几个空挡
他们跑的路程不同,但是时间怎么样啊?(他们同时起跑同时停,跑过的路程怎么样?)这个龟兔赛跑的场面像我们生活中的……:钟表
钟表告诉我们什么?怎样才能认识和掌握时间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时和分。
二、过程
1、 课本20页投影。(分针、时针的认识)请你说说钟面上有什么? 学生交流
师总结:较短的指几时的'针叫时针;较长的指几分的针叫分针。
2、再观察一下钟面上有几个大格,每个大格里有几个小格;钟面上共有几个小格。(小组合作、交流)
师:5格5格数共有____小格,(5、10、15、……60),分针走一小格是___分,分针从12到1是___分,从12到4是___分,从12到9是___分,分针走一圈是__分
师:时针从12到1走了___大格, 经过___小时。从12到3走了___大格,经过___小时。让学生得出时针走一格就是一小时的结论。
请学生举例说说时针走几格经过几小时。
师:实际生活中,分针和时针都是在同一桌面上同时同向转动的,只是它们快慢不同。(多媒体或教具演示:分针转一圈时时针的变化)
学生观察得出结论: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大格
分针走一圈是60分,时针走一大格是一时
一时=60分,60分=一时
3、师:你知道一分钟有多长吗,让我们来感受一下吧。(音乐)
你能在一分钟里做多少事情?(生交流)
抓紧一分钟,我们能做很多事情。
看看在一分钟里你能完成几道口算题。(生操作、交流)
我们要珍惜每一分钟。
师:我们上一节课几分钟?课间休息几分钟?再加几 分钟就是一小时?
4、认识钟面 (教具)
A 找找整时的相同点
生:讨论、交流
结论:分针指向12,时针指几就是几时。
B 几时几分的认识
在教具上拨出4: 15 、3: 20、10: 34 让学生辨别
师:你是怎样看的?
生1:先看分针、再看时针
生2:先看时针、再看分针
总结:通常先看时针确定几时、再看分针,分针从12开始走过几格就是几分
5、我们除了知道怎么看时间还要知道怎样表示时间,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学吧。
方法一:几时几分的表示方法
方法二:电子表的表示方法
总 结:如果分钟数不到10,在使用电子表的表示方法时,在分钟数的前面要加“0”,通常习惯读作“3时零5分”
三、巩固练习
1、教师说一个时间,学生在学具上拨2: 30 5: 17 12: 05 1: 55
2、用教具拨出不同时间,请学生在黑板上用两种方法表示
四、拓展
两种计时制:12 小时计时制 和24 小时计时制
练习:请将下列各时间转换成24小时计时制
上午9:54 下午 16:45
上午 11:30 晚上10:30
午夜12:25
课堂小结
你收获了什么?
检测目标达成练习 课本21--22页 练习
课堂练习:练习册P4-15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5
说教材
本节课是《测量》这一单元的第一课时,学生在一年级下册时已经认识了“厘米”和“米”这两个长度单位,能够用米和厘米为单位进行简单的估测和测量。这节课是有关长度测量的第二阶段的学习,教材借助“铅笔有多长”这一生活情境,使学生体会到引入长度单位分米、毫米的必要性,感受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引导学生总结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并为后续的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面积单位,体积单位的学习打下基础。
说学情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认识了米和厘米,同时具备了怎样估测和测量物体,会比较物体的长短等一些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但是二年级的学生年龄小、自我调控能力差,因此,我在本节课设计上不仅考虑以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活动经验为基础,而且创设具体、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去探究和发现,感受数学的意义、价值,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说教学目标
1.根据课标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本班实际情况,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认识新的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并知道1分米和1毫米分别有多长。
(2)掌握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并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能结合具体情境选择恰当的长度单位。
(4)养成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好习惯。
2.教学重难点
重点:并知道1分米和1毫米分别有多长。
难点:掌握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并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教具:幻灯片、米尺、硬币、
说教法学法
教法:情境导入法法、问题引导法、直观演示法
学法:动手操作法、合作探究法。
说教学流程
一、温故互查:
(出了几个上学期学过内容,很好的为本节课做好铺垫)
1.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2.在()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1)教室门的高度约2()
(2)一支铅笔长约18()
3.用尺子测量时应该注意什么?
二、导入新课,出示目标:(带着目标学习,有针对性的学)
三、设问导读:
(一)认识分米和毫米(认真看课本第一部分)
1.(1)绿色铅笔的长度是()。
(2)10厘米也就是1()。
(3)分米用字母()表示。
(4)在尺子上找出1分米。(从某刻度到某刻度)
2.(1)1厘米中有()个小格,每个小格的长是1()。
(2)毫米用字母()表示。
(3)红色铅笔比6厘米多3小格,所以它的长是()厘米()毫米。
(二)找一找,说一说。(认真看课本第二部分)
1拃长大约是()2分硬币厚度约()
(三)找一找、想一想、填一填。(课本第三部分)
1分米=()厘米1厘米=()毫米1米=()分米
每相邻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四)单位换算(课本第三部分)
3分米=()厘米40毫米=()厘米
四、自我检测和巩固练习
我采用的是课本35页的2—4题,由易到难,层层深入,用于检测学生所学的知识。
五、拓展延伸:
让孩子们说说还知道哪些长度单位?
六、课堂小结:
谈谈你本节课的收获。让孩子参考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畅所欲言,真正做到了有始有终,让孩子知道自己一节课学到了些什么?学会了什么?同时老师也做到了心中有数。
七、说教学效果:
整节课总体效果还是不错的,学生能在老师的引导下一步一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课堂中充分利用了二人小组和四人小组,让孩子在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合作探究中认识了分米、毫米,并知道了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二年级人教版下册数学教案12-12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1-07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1-25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5篇02-02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5篇02-15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认识角》数学教案01-17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5篇)02-15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篇12-05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2-13
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