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硝酸》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硝酸》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硝酸》教案1
一、学习目标
1.了解硝酸的物理性质和重要用途;
2.掌握硝酸的化学性质——不稳定性和强氧化性;
3.知道工业上氨氧化法制硝酸的反应原理;
4.通过观察浓、稀硝酸与铜反应的实验,培养观察能力、分析和比较能力;5.介绍波尔巧藏诺贝尔金质奖章的故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硝酸的特性——不稳定性和氧化性;
氨氧化法制硝酸的反应原理。
三、设计思路
由氮元素存在变价引入硝酸内容的教学,接着介绍硝酸的重要用途,引导学生将理论与生产实际联系起来,激发他们学习理论知识的积极性。硝酸性质的教学按照人们认识新事物的一般过程展开,首先通过简单的观察来认识硝酸的物理性质,在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发现HNO3的特性——不稳定性和强氧化性。在对稀HNO3与铜的反应进行探究的时候,对教材中的实验进行了一定的改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最后,向学生简单介绍硝酸的工业制法,再一次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整理氮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深化本课以及本单元的内容。
四、教学过程
[引入]
试分析下列转变关系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变化。
NH3→NO→NO2→HNO3
[过渡]
氮元素处于最高价态的硝酸是硝酸型酸雨的有害成分之一,但它在工农业生产中的用途也是非常广泛的。
[板书介绍]
一、硝酸的用途:制氮肥、塑料、炸药、硝酸盐等。
[过渡]
为了更加科学合理地利用硝酸,我们需要进一步认识它的有关性质。认识一种物质,人们通常从表面入手,不断深入其内部的本质。那我们就先来认识一下硝酸的“表层”性质。
[观察与思考]
打开一瓶浓硝酸的瓶盖,闻其气味,观察其挥发现象。
[板书小结]
二、硝酸的物理性质。
硝酸是无色、有刺激气味的液体,易溶于水,低沸点(83℃),易挥发。常用硝酸密度为 1.503g/cm3, 浓度为69%,15.6mol/L。
[过渡]
在学习了“表层”性质的基础上,下面我们来深入研究硝酸的“深层”性质。
[板书]
三、硝酸化学性质
1. 硝酸具有酸的通性:一元强酸 HNO3 = H++NO3-
[讨论]
①久置浓硝酸为什么呈黄色?
[回答]
久置硝酸分解产生的NO2溶于溶液中,使得溶液变黄!
[板书]
2. 硝酸的不稳定性:4HNO3 = O2↑ +2H2O + 4NO2↑
[讨论]
②硝酸应如何保存?
硝酸保存在避光、低温处。
[过渡]
硝酸中的氮元素化合价处于最高价态,我们可以由此推测它只具有氧化性,事实是否如此呢?下面大家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
[板书]
(1)硝酸与金属的反应
[实验探究]实验浓、稀硝酸与铜的反应。
[实验计划]
①是否能观察到明显实验现象?
②是否有气体生成,如果有,气体是什么颜色。使生成的气体接触空气,气体颜色是否发生变化。
③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
[实验探究1]
①浓硝酸与铜反应
现象:铜片溶解,常温下反应剧烈;有红棕色的气体产生;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注:方程式由学生根据反应现象推测归纳后写出)
[实验探究2]
②稀硝酸与铜反应
现象:反应缓慢,铜片溶解;有无色的气体产生,气体接触空气时立即变成红棕色;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注:方程式由学生根据反应现象推测归纳后写出)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Cu+8H+ + 2NO3— =3Cu2++2NO↑+4H2O
(注:离子方程式由学生当作课堂练习自行写出)
[拓展视野]
常温下,浓硝酸使铁、铝发生“钝化”。
Fe+HNO3(浓) → 生成致密的氧化膜(钝化)
Al+HNO3(浓) → 生成致密的氧化膜(钝化)
[追问]
为什么可以用铝槽车装运浓硝酸?
[回答]
钝化使金属的化学活动性大大降低,耐腐蚀性大大增强。因此在常温下可以用铝槽车装运浓硝酸。
[板书]
(2)浓硝酸能与某些非金属反应。
C + 4HNO3(浓) = CO2 ↑ + 4NO2↑+2H2O
[ppt演示]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过程。
[阅读]
教材101页,学习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分析原理,归纳步骤。
[归纳] [板书]
硝酸具有强氧化性。(注:教师在学生归纳下面三条性质之后进行板书)
(1)能与大多数金属反应,但一般不生成氢气。
金属与浓硝酸反应一般生成NO2,与稀HNO3反应一般生成NO。
(2)常温下浓硝酸使铁、铝钝化。
(3)浓硝酸能与某些非金属反应。
[拓展视野]
王水:浓HNO3和浓HCl(体积比1:3)混合物,能使一些不溶于硝酸的金属如Au、Pt等溶解。
玻尔是丹麦著名的物理学家,曾获得诺贝尔奖。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玻尔被迫离开将要被德国占领的祖国。为了表示他一定要返回祖国的决心,他决定将诺贝尔金质奖章溶解在王水里,装于玻璃瓶中,然后将它放在柜面上。后来,纳粹分子窜进玻尔的住宅,那瓶溶有奖章的溶液就在眼皮底下,他们却一无所知。这是一个多么聪明的办法啊!战争结束后,玻尔又从溶液中还原提取出金,并重新铸成奖章。新铸成的奖章显得更加灿烂夺目,因为它凝聚着玻尔对祖国无限的热爱和无穷的智慧。
[发散思维]
在稀硫酸中加入铜粉,铜粉不溶解,再加入KNO3 ,发现铜粉溶解,为什么?
3Cu+8H+ + 2NO3 - =3Cu2++2NO↑+4H2O
[比较学习]
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规律比较
[过渡]
如果我们需要大量硝酸用于各种生产活动,那么如何通过工业方法来制取它的呢?
[板书]
四、硝酸的工业制法
[投影]
工业上制备硝酸的过程如下:
(1)氨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一氧化氮;
(2)一氧化氮进一步被氧气氧化成二氧化氮;
(3)用水吸收二氧化氮生成硝酸。
试写出各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NH3+5O2 = 4NO+6H2O
2NO+O2=2NO2
3NO2+H2O=2HNO3+NO
(注:方程式由学生根据反应上述文字过程描述自行写出)
[作业]
教材第102页:练习与实践第2、3题。
《硝酸》教案2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掌握氨和铵盐的性质、用途
2.学会氨的实验室制法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氨和铵盐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实验室制氨的化学反应原理
3.教学用具
烧杯、烧瓶、铁架台、滴管、导管、玻璃棒、试管、酒精灯、酚 酞试液、棉花、试管夹、NH3、HCl、NH4Cl、Ca(OH)2
4.标签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新闻导课]
杭州市一制冷车间发生氨气泄漏:
20xx年4月20日上午10时,杭州市一制冷车间发生氨气泄漏事件,整个厂区是白茫茫的一片,方圆数百米,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浓烈的刺激性气味,进入厂区呼吸都感到困难。厂区内寒气逼人。市消防中心接到报案后立即制定方案,出动上百名消防队员,十余量消防车…。
[问题]
1、为什么在氨气泄漏时工厂里会寒气逼人?
2、如何吸收弥漫在空气中的大量氨气?
3、被围困在污染区的群众怎样做才能保证不吸入氨气?
[板书]二、氨
1、NH3的物理性质:
[展示]一瓶氨气:无色,有刺激性气味,密度<空气,易液化,可作致冷剂。
[实验4-9] 成功关键:烧瓶干燥、密封。
现象:形成红色喷泉。证明:氨极易溶于水,水溶液显碱性。
[讲解]:体积的水约溶解700体积的氨气,氨的`水溶液叫做氨水。
[板书] 在通常状况下,氨是无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比空气轻。氨易液化,极易溶于水。
[过渡]氨的水溶液是碱性的,但其中的水是中性的,氨分子也没有氢氧根离子。氨水为什么会显碱性呢?
[板书]2、氨的化学性质:
(1)NH3与水的反应:
[分析]H2O其中一水合氨很不稳定,受热会分解 NH3
[板书]NH3+H2ONH3·H2O+ NH3↑+H2O -NH4+OH
[思考]:分析NH3溶于水存在的过程,讨论氨水中的成份:分子、离子。
[板书](2)NH3与酸的反应:
[ 演示实验]氨与氯化氢反应
[观察]现象:大量白烟生成。
[思考]:生产Cl2的化工厂常用浓氨水来检查生产设备和管道是否漏气,如有白烟生成,则说明已发生漏气,这是为什么?
[板书]化学方程式: NH3+HCl=NH4Cl
NH3也可与其它酸反应,例:NH3+HNO3==NH4NO3、 2NH3+H2SO4==(NH4)2SO4
[讲解] NH3在一定条件下可于O2、NO、NO2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板书](3)NH3与O2的反应: 4NH3+5O2 4NO+6H2O
[演示实验]实验室制取氨气:
[板书]3、NH3的实验室制法:
[讲解]原理:在实验室里常用铵盐和碱加热的方法来制取NH3。 仪器:固+固加热(同制氧气);收集:排空气法。
[板书]2NH4Cl+Ca(OH)2 CaCl2+2NH3↑+2H2O
仪器:固+固加热(同制氧气);收集:排空气法。
[提问]:
1 能否浓硫酸干燥NH3?
2 能否使用NH4HCO3、NH4NO3 、NH4Cl?为什么?
3 使用碱石灰代替消石灰有什么优点?
[过渡]氨与酸反应形成氨盐,我们下面分析氨盐的性质。
[板书]4、氨盐
[讲述]铵盐是铵根离子(NH4)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铵盐都是晶体,能溶于水。 +
主要化学性质:
[板书](1)铵盐受热易分解:
[实验]加热NH4Cl观察现象,是否时升华?
[板书]化学方程式:
NH4ClNH4HCO3 NH3↑+HCl↑、
NH3+HCl= NH4ClNH3↑+H2O+CO2 ↑
Na2SO4+2NH3↑[讲解]铵盐能与碱反应放出氨气,例:(NH4)2SO4+2NaOH+2H2O
[板书](2)铵盐与碱的反应:(NH4)2SO4+2NaOH Na2SO4+2NH3↑+2H2O
+[强调]这个性质是一切铵盐的共同性质,实验室可利用这个性质来检验NH4的存在。
[注意事项]: 实验条件:浓溶液或固体,加热。
较稀溶液中铵根离子的检验方法:先浓缩,后检验。
[板书]5.NH3的用途:
[讲述]可用于氮肥工业及其它化工产业上(如:制纯碱),制冷剂。
[思考交流]自然界中氮的循环:
[点击高考试题]
1下面能实现人工固氮的是( )
A.豆科植物根瘤菌 B.用烧碱溶液吸收NO2
C.合成氨车间 D.闪电
解析:选C。豆科植物根瘤菌、闪电均能将游离态的氮转化成化合态,该过程属于自然固氮,A、D错误;烧碱溶液吸收NO2不属于氮的固定,B项错误;合成氨反应为N2+3H22NH3,属于人工固氮,C正确。
2.下列不属于铵盐的共同性质的是( )
A.易溶于水 B.与苛性钠共热产生NH3
C.都是晶体 D.受热分解都产生NH3
解析:选D。铵盐都是晶体,均易溶于水,与NaOH共热都能发生NH4++OH-NH3↑+H2O而产生NH3;部分氧化性酸对应的铵盐受热分解,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产生NH3。如NH4NO3。
3.为了更简便地制取干燥的NH3,下列方法中适合的是( )
A.NH4Cl与浓H2SO4混合共热,生成的气体用碱石灰进行干燥
B.N2+3H22NH3,用烧碱进行干燥
C.加热浓氨水,气体用碱石灰干燥
D.加热NH4HCO3,气体用P2O5干燥
解析:选C。A选项中的两种物质反应不生成氨气,B选项在一般的实验室中是不能实现的,C选项利用了浓氨水的挥发性,同时可选用碱石灰干燥,D选项中的P2O5是不可以干燥氨气的。
《硝酸》教案3
【学海导航】1、了解硝酸的物理性质。
2、掌握硝酸的主要化学性质,特别是硝酸的重要特性—--不稳定性和强氧化性。
3、掌握工业上氨催化氧化法制硝酸的反应原理,并了解主要生产过程
【知识准备】
1.物理性质:纯硝酸是__色、易挥发、 气味的__体,能跟水以任意比例互溶,常用浓硝酸的质量分数为69% “发烟硝酸”的质量分数为 。
2.化学性质:硝酸除具有强酸的通性(电离方程式为 )外
还有如下的特性:
(1)不稳定性:观察浓硝酸的颜色,预测可能是什么原因,用实验证明你的结论。
。反应方程式:
拓展:由此可知硝酸如何保存? 。 (2)强氧化性:
演示实验:浓、稀硝酸分别与Cu反应,观察实验现象。
①与金属反应(写出浓、稀硝酸分别与Ag、Cu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浓硝酸稀硝酸
Cu
Ag
*可用稀硝酸洗涤沾附在仪器内壁上的银。
反应规律:a.浓、稀HNO3能氧化除Au、Pt以外的所有金属。
b.可用通式表示:M + HNO3 M(NO3)n+还原产物+ H2O
c.氧化性:浓HNO3>稀HNO3。(稀HNO3使石蕊试液变红后不褪色)
与非金属反应:写出浓硝酸与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与其它还原剂的反应:写出离子方程式:稀硝酸分别与SO32-、Fe2+反应:
【巩固练习】
( )1、下列溶液:①BaCl2溶液、②溴水、③AgNO3溶液、④浓硝酸、⑤氯水、⑥稀硫酸,可以用无色玻璃滴瓶长期存放的是
A.①②B.①⑥C.③④D.⑤⑥
( )2、下列化学反应中,硝酸只表现了氧化性的是
A.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B.CuO+2 HNO3 (稀)=Cu(NO3) 2 +H2O
C.C+4HNO3 (浓)=CO2+4 NO2↑+2H2O D.3Ag+4 HNO3 (稀)=3 Ag NO3 +NO↑ +2H2O
( )3、右图装置可用于
A.加热NaHCO3制CO2
B.用Cu和稀HNO3反应制NO
C.用NH4Cl与浓NaOH溶液反应制NH3
D.用NaCl与浓H2SO4反应制HCl
( )4、用以下三种途径来制取相等质量的硝酸铜①铜跟浓硝酸反应②铜跟稀硝酸反应;
③铜先跟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氧化铜再跟硝酸反应。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三种途径所消耗的铜的物质的量相等
B.三种途径所消耗的硝酸的物质的量相等
C.所消耗的铜的物质的.量是:途径③>途径①>途径②
D.所消耗的硝酸的物质的量是:途径①>途径②>途径③
( )5、将铁屑溶于过量盐酸后,再加入下列物质,会有三价铁生成的是
A.硫酸 B.氯水 C.硝酸锌 D.氯化铜
( )6、38.4g铜与适量浓HNO3反应,铜全部作用后共收集到22.4L标准状况下气体(不考虑NO2转化为N2O4),则反应消耗HNO3的物质的量为
A.1mol B.1.6mol C.2.2mol D.2.4mol
( )7、下列反应中,硝酸既表现氧化性又表现酸性的是
A.Cu + HNO3 B.C + HNO3 C.CuO + HNO3 D.FeO + HNO3
8、硝酸在反应中的动态变化:在浓硝酸中放入铜片,回答下列问题:
(1)开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实验现象为
(2)若铜有剩余,则临近结束时的反应方程式为
(3)待反应停止后,再加入少量25%的硫酸,现象为__原因是__
9、若将12.8gCu跟一定量的浓硝酸反应,铜消耗完时,共产生5.6L(STP)气体。则所消耗的HNO3物质的量为多少?所得气体的平均式量为多少?
《硝酸》教案4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主要是硝酸及其应用。本章的核心内容是元素化合物知识,而高中阶段学习的元素化合物主要有:碳及其化合物、硫及其化合物、氮及其化合物,镁、溴、碘等众多的物质。硝酸作为含氮物质在介绍元素化合物知识是必不可少的,且硝酸是中学化学中的三大强酸之一,掌握硝酸的性质及其应用是必要的。本节的教学在了解硝酸的氧化性的基础上让学生了解浓、稀硝酸与其他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生成物不一样。
2、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硝酸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了解随着硝酸浓度的变化硝酸与其他物质反应生成物也发生变化。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得出结论的能力,同时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根据所学的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知识来了解硝酸的氧化性,掌握硝酸与其他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三)、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实验习惯和科学态度,对学生进行辩证法教育,增强环保意识和创新意识。
3、教学的重点、难点:
硝酸的不稳定性、强氧化性是本节课的重点;
硝酸的强氧化性是本节课的难点。
二、说学情和教法
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知道了硝酸是常见的氧化剂,而且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分析实验的能力。因此通过引导学生从硝酸的应用入手探讨硝酸的.性质。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运用化学研究的方法论为指导,采用提出问题——实验——观察分析——研究讨论——结论——应用的边讲边实验的实验探索方法进行施教,主要侧重于实验探索、对比分析、归纳概括。
三、说学法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生通过直观生动的实验来学习,才能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具有说服力。教学时,应该注意及时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同时利用一些富于启发性的思考问题,活跃学生思维,增强分析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及时进行总结,寻找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掌握科学有效的记忆方法,提高记忆的效果。
四、说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简明扼要地从解释谚语雷雨发庄稼的道理引入。
(二)硝酸的性质:包括硝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硝酸的物理性质
让学生根据实验提纲进行实验操作,简单描述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2、硝酸的化学性质:重点学习硝酸的不稳定性和强氧化性。
《硝酸》教案5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实验室中制硝酸的反应原理、了解工业上氨氧化制硝酸的反应原理。
(2)了解王水等的性质。
(3)掌握有关硝酸反应的计算
2.能力和方法目标
(1)通过氨氧化法制硝酸的学习,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有关硝酸的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玻尔跟诺贝尔奖的故事,对学生进行受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硝酸的强氧化性的巩固。
[教学过程]
[复习巩固上堂课内容]
让学生完成下列各个问题,可以独立完成,若不能独立完成也可以相互间进行讨论。
问题1:在硝酸溶液中滴加酸碱指示剂,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再加热时会产生褪色现象。在品红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硫气体会褪色,再加热又会变红色。请分析上述产生这两现象的化学反应原理。
问题2:什么叫“王水”?“王水”的性质上有什么特征?
[教师介绍]化学家玻尔巧妙珍藏诺贝尔奖章的故事。让学生体会,科学家那种强烈的爱国心和科学智慧完美统一。
问题2:下面是氮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关系,请写出其中各步转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引入]在上列转化反应中,找出能用于工业制硝酸一条反应路线。
[学生活动]
学生讨论后,意见逐渐统一到下列两条反应路线上。
反应路线一:N2→NO→NO2→HNO3
相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2+O2 2NO(属于吸热反应)
2NO+O2 =2NO2(属于放热反应)
3NO2+H2O=2HNO3+NO(属于放热反应)
反应路线二:NH3→NO→NO2→HNO3
4NH3+5O2 4NO+6H2O(属于放热反应)
2NO+O2 =2NO2(属于放热反应)
3NO2+H2O=2HNO3+NO(属于放热反应)
[引导学生讨论]上述两种反应途径,哪种更适合用于工业上制取硝酸
学生从反应的可能性、原料、能量消耗等各个方面进行讨论可得出结论。
[教师讲授介绍现代工业制硝酸的.方法]早期工业曾有硝石法、电弧法制硝酸,现代工业上一般都采用氨氧化法制硝酸。
[板书]
3.硝酸的工业制法------氨氧化法制硝酸
反应原理:
4NH3+5O2 4NO+6H2O(属于放热反应)
2NO+O2 =2NO2(属于放热反应)
3NO2+H2O=2HNO3+NO(属于放热反应)
生产步骤和产要设备:
氧化炉:氨氧化成一氧化氮;
吸收塔:一氧化氮转化成二氧化氮,用水吸收二氧化氮生成硝酸。
蒸馏浓缩:用浓硫酸或硝酸镁作吸水剂进行蒸馏浓缩可得到更浓的硝酸。这种方法可制得96%以上的硝酸溶液。
[引导]实验室若要制取硝酸,应该选什么作为原料?同学们可以联系实验室制氯化氢的方法进行类比。
[板书]
4.硝酸的实验室制法
实验室可用硝酸钠跟浓硫酸反应制取硝酸:
NaNO3+H2SO4(浓) NaHSO4+HNO3↑
注意,一般情况下,该反应不需高温,以使硫酸氢钠跟硝酸钠进一步反应(这一点跟实验室制氯化氢气体有差异)。
[引导]硝酸的化学性质比较复杂,有关硝酸的计算问题也比较复杂,下面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有关硝酸参加反应的计算问题。
5.有关硝酸的计算
例1:某化肥厂用氨制备硝酸铵。已知:由氨制NO的产率是96%,NO制HNO3的产率是92%,硝酸跟氨合成硝酸铵。则制取硝酸所用去的氨的质量占总消耗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不考虑其他方面的损失)
解析:设氨的总的物质的量为1mol,制硝酸所用的氨为xmol,则与硝酸反应的氨为(1-x)mol。根据题意,反应关系为:
NH3 ~ HNO3
1mol 1mol
x×96%×92% y y=x×96%×92%
NH3 + HNO3 ~ NH4NO3
1mol 1mol
1-x x×96%×92%
即有:(1-x )=x×96%×92% 解得:x =0.531mol
所以制取硝酸所用去的氨的质量占总消耗氨的质量分数为53.1%。
题2:在c(NO3-)等于4 mol·L-1的硝酸铜和硝酸银的100mL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铝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滤纸上的沉淀干燥后称重为24.8g。将此沉淀加入稀盐酸中无气体产生。滤液中滴入氯化钠溶液无现象,后加入过量的稀氢氧化钠溶液得到沉淀,过滤,加热,冷却,称重为4g。求参加反应的铝的质量。
[解析]题中所述的反应关系可表示成如下:
再结合溶液中NO3-离子守恒进行整体分析。
由于反应前NO3-是以Cu(NO3)2、AgNO3形式存在,反应后NO3-是以Al(NO3)3、Cu(NO3)2形式存在,所以有:
m(Al)=(4 mol·L-1×0.1L- )× ×27g·mol-1=2.7g。
参加反应铝粉的质量为2.7g。
[巩固练习]
1.实验室可以利用硝酸钠跟浓硫酸加热制取硝酸,这是利用了硝酸的( )。
(A)氧化性 (B)强酸性 (C)不稳定性 (D)挥发性
2.工业上用氨的催化氧化法制取硝酸时,先制成质量分数为50%左右的硝酸,再制成质量分数为96%的浓硝酸,一般采用的方法是( )。
(A)加热蒸发浓缩 (B)加生石灰吸去水分后再过滤
(C)加硝酸镁后再蒸馏浓缩 (D)加入浓硫酸后再分液
3.在容积为672mL的烧杯里充满NO、NO2混合气体,将其倒立在水槽里,去塞后再缓缓通入280mLO2,反应恰好完全,且水充满了烧瓶(所有气体体积都已折合为标准状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总反应为:NO+NO2+O2+H2O=2HNO3
(B)总反应为:4NO+8NO2+5O2+6H2O=12HNO3
(C)烧瓶中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3 mol· L-1
(D)烧瓶中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45mol· L-1
4.某金属与稀硝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NO2,消耗金属和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则该金属可能是( )。
(A)Cu (B)Ag (C)Al (D)Fe
5.有关物质有如图1-3-4所示的转化关系。其中,A的浓溶液与单质B在加热时才发生反应①,A的稀溶液与足量B在加热时才发生反应②,D的稀溶液与苯酚溶液混合后呈紫色。据此填空: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_,D________,E_______。
(2)反应④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反应②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A的浓溶液与单质B加热时能否产生G?为什么?(结合图给信息回答)
《硝酸》教案6
一、教学目标: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用比较的方法(与硫酸比较)学习掌握HNO3的性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HNO3的化学性质。
三、教学方法:目标教学法+实验探究法 +阅读训练
四、教学设计:(分两课时完成)
1、教师陈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及任务,让学生明确学习重点。
2、一分钟记忆力比赛:C + HNO3—、Cu + HNO3(浓)—、Cu +HNO3(稀)—、HNO3— (学生快速记忆,并整理到错题本上)。
3、关于HNO3物理性质的教学。采用一分钟记忆力比赛,然后让学生复述回答,师生评价、补充。然后教师设疑:为什么“发烟”二字用引号?(意在强调烟和雾的区别)。
4、关于HNO3化学性质的教学,程序如下:(1)开展4分钟阅读竞赛(粗读),回答下列问题:浓HNO3和浓H2SO4在化学性质方面有何异同?(学生回答,师生总结完善)(2)分别学习 HNO3的化学性质——不稳定性和氧化性。
具体如下:A、关于HNO3的不稳定性的教学。教师可以设计如下问题让学生阅读探究:(约5分钟)(1)为什么应把HNO3(特别是浓HNO3)盛放在棕色瓶中?以前我们接触过的物质中,哪些物质也要盛放在棕色瓶中?(2)为什么我们有时可以看到浓HNO3呈黄色?(3)分析HNO3分解反应原理:a.被氧化、被还原的元素分别是什么?b.氧化产物、还原产物分别是什么?c.电子转移数是多少?试用单线桥法表示,教案《《硝 酸》教案》。讨论学习后,教师板书。
B、关于HNO3的氧化性的教学,教学程序如下:(1)实验探究:让两组同学分别演示浓HNO3、稀HNO3和Cu的反应,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表述现象,并分析原理,教师板书方程式。(约5分钟)(2)阅读探究:让学生开展3分钟阅读竞赛,归纳总结金属和HNO3反应的规律,并和浓硫酸相比较。最后通过提问,补充、完善,师生总结并做好笔记。(约8分钟)(3)关于HNO3和C及其它物质的反应,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自学完成。(约3分钟)附:板书设计:一.HNO3的物理性质无色,易挥发,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密度为1.5027g/cm3,沸点83℃,98%以上为“发烟”硝酸。
二.HNO3的化学性质1.不稳定性:宜保存于棕色瓶中的物质:HNO3、AgNO3、AgCl、AgBr、AgI、Cl2水、HClO等。2.氧化性:A、和金属反应:HNO3和金属反应的'规律:① HNO3能和大多数金属发生反应(除Au、Pt等外),而且主要不生成氢气。② 常温下,Al、Fe等金属能在浓HNO3中发生钝化。③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氢以后的金属Cu、Ag、Hg等与HNO3反应,主要生成NO2,与稀HNO3反应,主要生成NO。Cu+4HNO3(浓) ====Cu(NO3)2+2NO2↑+2H2O3Cu+8HNO3(稀) ==== 3Cu(NO3)2↑+2NO+4H2OB、和非金属反应C+4HNO3 ===4NO2↑+CO2↑+2H2OC、和有机物等反应D、与Fe2+、S2-、I-、Br-、SO32-等反应。
五、布置作业:课本习题P16:三、1. 2. 四。
六、教学反思:1、加强问题设计,可以大大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2、开展阅读比赛、记忆力比赛,可以很好地训练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阅读能力。那么如何更好地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指导和训练,应是我们努力学习并加以研究解决的问题。
《硝酸》教案7
物理性质:
1. 纯硝酸是无色油状液体, 开盖时有烟雾, 挥发性酸.
2. m.p. -42℃, b.p. 83℃. 密度: 1.5 g/cm3, 与水任意比互溶.
3. 常见硝酸a%=63%-69.2% c=14-16mol/l. 呈棕色(分析原因) 发烟硝酸.
化学性质:
1. 强腐蚀性: 能严重损伤金属、橡胶和肌肤, 因此不得用胶塞试剂瓶盛放硝酸.
2. 不稳定性: 光或热
4hno3 =====4no2 + o2 + 2h2o
所以, 硝酸要避光保存.
3. 强酸性: 在水溶液里完全电离, 具有酸的通性.
4. 强氧化性: 浓度越大, 氧化性越强.
与金属反应:
[实验] 在两支试管里分别盛有铜片, 向两支试管理再分别加入浓硝酸和稀硝酸.
cu + 4hno3(浓) ==cu(no3)2 + 2no2 ↑+ 2h2o
3cu + 8hno3(稀) ==3cu(no3)2 + 2no↑ + 4h2o
ag + 2hno3(浓) ==agno3 + no2 ↑+h2o
3ag + 4hno3(稀) ==3agno3 + no ↑+ 2h2o
硝酸能与除金、铂、钛等外的大多数金属反应.
通常浓硝酸与金属反应时生成no2, 稀硝酸(<6mol/l)则生成no.
钝化反应: 常温下浓硝酸可使铁、铝、铬(都可呈+3价金属化合物)表面形成具有保护性的氧化膜而钝化. 而稀硝酸则与它们反应.
fe + 4hno3(稀) ==fe(no3)3 + no + 2h2o
王水: 1体积浓硝酸与3体积浓盐酸的'混合溶液.可溶解金、铂.
au + hno3 + 4hcl ==haucl4 + no + 2h2o
m + hno3(12∽14mol/l) ↗no2为主.
m + hno3(6∽8mol/l) ↗no为主
m + hno3(约2mol/l)↗n2o为主, m较活泼.
m + hno3(<2mol/l) ↗nh4+为主(m活泼)
m + hno3还可能有h2产生(m活泼)
与非金属反应: 浓硝酸; 需要加热.
c + 4hno3(浓) ==co2 ↑+ 4no2↑ + 2h2o (实验演示)
h2s + 8hno3(浓) ==h2so4 + 8no2↑ + 4h2o
3h2s + 2hno3(稀) ==3s + 2no + 4h2o (冷)
so2 + 2hno3(浓) ==h2so4 + 2no2
3so2 + 2hno3(稀) + 2h2o ==3h2so4 + 2no
h2s、so2以及s2-、so32-都不能与硝酸共存.
与有机物反应: 生成硝基化合物和硝酸酯.
1. 硝酸的制法: space prefix =o />
[设问] 生成硝酸的措施有哪些? 对比优缺点.(三种)
1. 实验室制法: 微热
nano3(s) + h2so4(浓) ==nahso4 + hno3
[讨论] 1. 反应温度
2. 反应装置:
3. 收集装置:
2. 氨氧化法制硝酸:
4nh3 + 5o2 ====4no + 6h2o (氧化炉中)
2no + o2 ==2no2 (冷却器中)
3no2 + h2o =2hno3 + no (吸收塔)
4no2 + o2 + 2h2o ==4hno3 (吸收塔)
过程: (1)先将液氨蒸发, 再将氨气与过量空气混合后通入装有铂、铑合金网的氧化炉中, 在800℃左右氨很快被氧化为no. 该反应放热可使铂铑合金网(催化剂)保持赤热状态.
2. (2)由氧化炉里导出的no和空气混合气在冷凝器中冷却, no与o2反应生成no2.
(3) 再将no2与空气的混合气通入吸收塔. 由塔顶喷淋水, 水流在塔内填充物迂回流下. 塔底导入 的no2和空气的混合气, 它们在填充物上迂回向上. 这样气流与液流相逆而行使接触面增大, 便于气体吸收.
从塔底流出的硝酸含量仅达50%, 不能直接用于军工、染料等工业, 必须将其制成98%以上的浓硝酸. 浓缩的方法主要是将稀硝酸与浓硫酸或硝酸镁混合后, 在较低温度下蒸馏而得到浓硝酸, 浓硫酸或硝酸镁在处理后再用.
《硝酸》教案8
知识目标:
使学生掌握硝酸的化学性质(酸性、不稳定性、氧化性);
使学生了解硝酸的用途。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根据硝酸的性质解释日常见到的现象、学以致用,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常温下可用铝槽车装运浓硝酸,王水可溶解铂、金等)。
情感目标:
通过硝酸的浓度变化—量变引起质变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通过课后的“阅读”和“选学”资料对学生进行发奋学习的教育和安全教育。
教材分析
在初中曾经介绍过硝酸具有酸的通性,对于硝酸的氧化性只是简单提及。本节是在初中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硝酸的一些性质。教材从硝酸与金属反应不生成氢气引入,介绍了硝酸的两种特性—氧化性和不稳定性。
硝酸的氧化性是全章的重点内容,也是本节的教学难点。教材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从实验入手,通过引导学生观察铜与浓硝酸和稀硝酸反应时的不同现象。加深学生对硝酸氧化性的认识及对反应产物的记忆,同时也解开了学生在初中时学习实验室制氢气时不能选用硝酸的疑惑。并且还从反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和电子得失,来简单分析硝酸与金属的反应,使学生理解反应的实质,同时也复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
本节教学重点:硝酸的氧化性。
本节教学难点:硝酸的氧化性。
教法建议
硝酸是在学习了浓硫酸后,再次接触到的一种强氧化性酸。因此,建议本节的教学在复习浓硫酸物理性质、特性的基础上,找出硝酸和浓硫酸性质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训练学生学习化学的方法。
一、硝酸的物理性质
通过学习阅读教材和观察实物和实验,归纳硝酸的性质,并引导学生与浓硫酸、浓盐酸进行比较。
二、硝酸的化学性质
1.硝酸的不稳定性
可采用如下的教学过程:
实验结论问题(硝酸受热分解)
此方法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硝酸的氧化性。
可先复习浓硫酸与不活泼金属铜的反应,以引导学生学习与金属的反应。通过演示[实验1—7]由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分析反应产物并写出浓、稀硝酸与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①剧烈程度;②产生气体的颜色(若为敞开体系稀硝酸产生的气体在管口处变为红棕色,说明无色气体不是。)③溶液的颜色。
(2)由实验观察引导学生分析①硝酸的还原产物及氮元素的化合价;②铜的氧化产物;③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师生共同归纳浓、稀硝酸的化学性质①浓、稀硝酸均具有强氧化性;②金属与硝酸反应均不产生氢气;③金属与浓硝酸反应,还原产物一般为;金属与稀硝酸反应,还原产物一般为NO;而金属被氧化为相应的硝酸盐。
此外,教师应指出:硝酸的氧化性强弱不应根据硝酸被还原的产物的化合价改变的大小来决定,而在根据其得电子的难易程度来决定,硝酸的浓度越大,氧化性越强。
硝酸与非金属的反应,可启发学生联想浓硫酸与碳的'反应,写出硝酸与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引导他们归纳①浓硝酸与某些非金属反应时,还原产物一般为;②非金属一般被氧化为最高价氧化物,若最高价氧化物易溶于水,则生成相应的含氧酸。
在介绍王水时,可结合阅读材料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硝酸的化学性质并了解其用途。
能力目标提高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能力及类比学习的方法。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
二、教学重点
硝酸的不稳定性和氧化性。
三、教学难点
硝酸的氧化性。
四、实验准备
浓硝酸、稀硫酸、铜片、锌片、铁片、铝片、木炭、烧杯、试管、滴管、石棉网、铁架台(带铁圈)、酒精灯、无色透明塑料袋。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方法
启发—掌握法
七、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言】三大强酸中的盐酸、硫酸我们已学过,今天来学习硝酸,硝酸除了具有酸性外,还有些我们所不了解的性质,这些我们所不熟知的性质就是这节课学习的重点。
【板书】第三节硝酸
【展示】两瓶不同浓度的硝酸(一瓶浓硝酸,
一瓶稀硝酸)。
【板书】一、硝酸的物理性质
【指导阅读】要知道“发烟”硝酸及常用浓硝酸的质量分数,并比较三大强酸的物理特性。
【投影】右边表格
【实验】一位同学上台,通过实验(闻气味,打开瓶塞观雾,与水混合放热)总结、归纳。
【分析、总结】
硝酸
硫酸
盐酸
挥发性
(易)
(难)
(易)
沸点
(低)
(高)
(低)
【过渡】硝酸是一种强酸,在水中完全电离出和。因为有,所以硝酸具有酸的通性。
【板书】二、硝酸的化学性质
1.酸性
【书写】
【设问】从来看,推测硝酸具有哪些性
质?
【质疑】浓硫酸能氧化Cu和C等,硝酸是否也可以?
【演示实验1-7】硝酸的氧化性。观察实验现象。推测产物,试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
【讲述】Cu与浓、稀硝酸在常温下都可发生化学反应,说明硝酸具有强氧化性。
【分析、讨论、回答】
在中,氮元素呈现其最高价态+5价,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硝酸具有氧化性。
【观察、回答】
加浓硝酸的试管,反应剧烈,放出红棕色气体,溶液变为绿色。
加稀硝酸的试管,反应较缓慢,放出无色气体,进入空气气体变为红棕色,溶液变为蓝色。
Cu与稀硝酸反应生成了无色NO,NO遇空气后又生成了红棕色NO2。
【板书】2.强氧化性
【质疑】由于硝酸的浓度不同,反应产物就不同,说明了什么?
【演示Zn、 Al、 Fe分别与浓硝酸反应】(增加)将Zn片插入一盛有少量浓硝酸的烧杯中,有红棕色气体放出,立即拿出。再将Al片、Fe片放入浓硝酸中。观察现象。
【思考、回答】
物质的量变能引起物质的质变。
【观察、分析、回答】
无明显变化。像浓硫酸能使Al、Fe钝化一样,在常温下浓硝酸也能使之钝化。
【讲解】大多数金属(除金、铂等少数金属外)都可被硝酸氧化,由于硝酸浓度不同,被还原为NO2或NO。
【指导阅读】浓硝酸和浓盐酸按体积比1:3混合后的混合物,氧化能力极强,可溶解金和铂。阅读课本(玻尔的诺贝尔金质奖章)。
【阅读、领悟】
【演示木炭与浓硝酸反应】(增加)
在烧杯里盛10mL浓硝酸,用酒精灯加热。把一块烧红热的木炭浸入热的浓硝酸中。
【提示】观察加热浓硝酸和加入红热木炭后的现象?写出化学方程式。
【提问】这个实验说明什么?
【板书】3.不稳定性
【展示】一瓶久置而发黄的浓硝酸,为何出现这种现象?
【板书】3.不稳定性
【观察、回答】
加热浓硝酸有红棕色气体产生。
加入红热木炭后,木炭继续燃烧,同时产生大量红棕色气体。
【分析、书写】
【讨论、总结】
①进一步证明硝酸有强氧化性。
②硝酸不稳定,分解。
【分析、讨论、回答】
可能有NO2产生,并溶于硝酸中。
【启发】有NO2生成,那么硝酸的分解产物还有什么物质?
【分析、讨论、回答】
【追问】硝酸应如何保存?
【强调】硝酸应放在棕色瓶中保存。
在硝酸中,氢元素化合价为+1价,氮元素为+5价,均为其最高价态,氧元素为-2价,又因为生成NO2,氮元素化合价降低了,只有氧元素化合价升高,因而有O2产生。
【回答】
隔热、隔光处。
【指导阅读】硝酸的用途
【板书】三、硝酸的用途
【阅读、归纳】
(1)化工原料
(2)化学试剂
【引导学生总结】
【小结】
硝酸的性质,强氧化性和不稳定性。
【课堂练习投影】
1.如何洗净内壁有铜附着的试管?
2.如何贮存和运输大量的浓硝酸?
3.用以下三种途径来制取相等质量的硝酸铜:(1)铜跟浓硝酸反应;(2)铜跟稀硝酸反应;(3)铜先跟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氧化铜再跟硝酸反应。
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三种途径所消耗铜的物质的量相等
B.三种途径所消耗硝酸的物质的量相等
C.所消耗铜的物质的量:途径(3)>途径(2)>途径(1)
D.所消耗硝酸的物质的量:途径(1)>途径(2)>途径(3)
4.在反应中,被氧化的氮原子与被还原的氮原子的原子个数比为()
A.3:5 B.5:5 C.5:3 D.5:8
八、板书设计
第三节硝酸
一、硝酸的物理性质
通常状况,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与水任意比互溶,易挥发。
二、硝酸的化学性质
1.酸性
2.强氧化性
3.不稳定性
三、硝酸的用途
化工原料化学试剂
《硝酸》教案9
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四章第四节的第二部分《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本节知识用时一课时。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主要是高一上普通班的学生。
一、 教学设计思路分析
1、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课标对这部分的要求通过实验了解氮、硫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人教版将它放在了经过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前三节的学习,学生已经储备了不少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对于氮和硫的氧化物的污染问题也留有深刻印象。初中学生认识到硝酸是一种强酸,已从物质分类角度了解了酸的通性。对于氢前金属与盐酸、稀硫酸反应置换出氢气的规律非常熟悉。这为研究浓硫酸和硝酸的强氧化性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和知识支持。
本节课主要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从氧化还原反应和物质的特性角度去认识和理解硫酸及硝酸的强氧化性,进而引出不同价态的氮元素之间的转化,对以前所学内容的深化和完善。不仅巩固《化学必修1》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物质的量等概念,也为《化学必修2》形成元素概念和元素周期律提供感性材料。体现了新教材对知识的“螺旋上升”的编排特色。
教学重点:
硫酸及硝酸的氧化性。
教学难点:硫酸及硝酸的氧化性。
2、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在初中时已经学习过浓硫酸与硝酸的物理性质,在这儿只需让学生在课前复习即可。
学生在初中就已经接触过稀硫酸,但是本节所介绍的浓硫酸的一些性质与稀硫酸还有很大的区别。比如浓硫酸的强氧化性表现在+6价的硫元素上,可与铜,碳单质反应生成二氧化硫;而稀硫酸的氧化性表现在氢离子上,与活泼的金属反应放出氢气。因此,在此应慢慢引导学生加以理解并予以区别。
高一学生,在学这节时已经具备了一些鉴别物质的能力,所以对于浓硫酸与碳的反应,可以让学生自己去设计实验,鉴别产物。这样,不仅可以巩固知识,还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其实验能力。
对于硝酸在这节要讲的氧化性,学生是陌生的。做好相关实验以及与硫酸的对比学习,还有浓稀硝酸的对比学习是突破的重点。
二、教学方案设计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巩固稀硫酸的.性质,探究硫酸及硝酸的特性及强氧化性,对金属与酸的反应形成更全面的认识,
2、知道硫酸及硝酸的工业用途,形成氮及其化合物相互转化的知识网络,
3、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分析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硫酸与硝酸性质的对比学习,学到类比学习的方法,
2、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假说、实验验证、解决问题的科学探究历程,学习从现象到本质的推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不同浓度酸的反应,让学生形成“现象与本质”“量变与质变”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通过实验探究过程,体会到学习的过程是渐进的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的科学品质,
3、通过硝酸的用途和学以致用,关注化学的运用及科技的发展,建立对化学的认同感。
2、 教学方法
问题解决法、讨论法、讲授法、实验法指导教学。
3、 教学过程
《硝酸》教案10
第三节 硝酸
一、教学目的
1、掌握硝酸的化学性质。
2、了解实验室制NO2、NO的反应原理
3、使学生了解硝酸的用途。
二、重点、难点
重点:硝酸的氧化性
难点:硝酸的氧化性。
三、教学过程()设计
探究问题框架:
1、硝酸的物理性质:(直接给出)
2、从硫酸得到启示,硝酸有什么化学性质?(引导发现)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引入】我们学习了氮元素的单质、氢化物、氧化物,接下来我们学习氮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硝酸。我们首先学习它的物理性质。
【板书】第四节硝酸
一、物理性质
【展示】63%浓硝酸。
【展示】发烟硝酸。
【讲述】质量分数为98%以上的浓硝酸在空气里由于硝酸的挥发而产生“发烟”现象,通常叫做发烟硝酸。常用浓硝酸的质量分数大约是69%。
【指导阅读】查硝酸的密度,熔、沸点。查常用浓硝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及“发烟硝酸”
【导入】比较一下硝酸和硫酸的物理性质,找出其不同点:
【观察】色、态、气味、掂轻重、打开瓶塞,观察。得出结论:纯硝酸是无色、易挥发、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比水重,能溶于水。
【观察】空气里挥发而产生“发烟”现象。
挥发性(沸点)
物理的量浓度
常用浓硝酸
易(低)
18mol/L
常用硫硫酸
难(高)
12 mol/L
【导入】在化学性质上,浓硫酸的特点是具有强氧化性,硝酸是否也如此呢?下面我们学习硝酸的化学性质。根据硫酸的化学性质我们应该从哪几个方面研究硝酸的化学性质。
【提示】注意与浓硫酸进行比较。哪一个剧烈。
【指导学生实验】
【总结】初中我们已经学过硝酸的具有酸的通性,硝酸没有吸水性和脱水性。我们今天主要从氧化性来学习硝酸的特性。
【板书】二、硝酸的化学性质
1、与金属的反应
(1)与不活泼金属反应
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回答】酸性、氧化性(与铜、与碳)、吸水性、脱水性,常温下,铁、铝在浓硫酸中钝化
【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浓硝酸的氧化性】
【实验:铜与浓硝酸反应】
现象:产生红棕色气体。溶液由无色变为绿色。铜在不断溶解。结论:铜和浓硝酸常温下反应剧烈,比铜与浓硫酸反应剧烈,铜与浓硫酸需要加热,铜与浓硝酸反应不需要加热。
推测产物,试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推导】
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设疑】我们知道稀硫酸不能与不活泼的金属铜反应,稀硝酸能不能与不活动的金属铜反应呢?并与稀硫酸与铜反应进行比较。
【指导学生实验】
【总结并板书】
3Cu+8HNO3(稀)=3Cu(NO3)2+2NO2↑+4H2O
【引导总结】浓硝酸与稀硝酸与铜的`作用有何不同;硝酸与硫酸氧化性哪一个较强,从哪几个方面表现。
【学生实验探究】铜和稀硝酸的反应。
现象:产生无色气体。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铜在不断的溶解。无色气体遇空气变红棕色。
结论:此无色气体是NO。因为:此气体遇空气变为了红棕色。
【推导】
3Cu+8HNO3(稀)=3Cu(NO3)2+2NO2↑+4H2O
【总结】浓硝酸生成NO2、稀硝酸生成NO气体。浓硝酸反应速率快,不需加热,稀硝酸反应速率慢,有时需要加热。
浓硫酸与铜反应需要加热,浓硝酸不需加热。稀硫酸与铜不反应,稀硝酸可以反应。
可见,硝酸的氧化性比硫酸强。
【引导探究】冷浓硝酸与铝、铁活泼金属反应的情况怎样呢?
【引导探究】大家回忆,实验室能否用稀硝酸制取氢气?为什么呢?
【板书总结】(2)与活泼金属反应
在不生成稀硝酸中不生成H2、在浓硝酸中铝、铁钝化。
【讲述】除金、铂以外,其余金属全可被其氧化而溶解。
【介绍】王水的成分:浓硝酸与浓盐酸的混合物,其体积比为1:3。氧化能力极强,可溶解金和铂。
【实验探究】与浓硫酸一样,铝和铁都浓硝酸中钝化,即浓硝酸把它们的表面氧化成一层薄而致密的氧化膜,常温下可以用铝槽车装运浓硝酸。
【回答】不能,因为硝酸的氧化性很强, NO3-起氧化作用。而不是H+起氧化作用。
【倾听理解】
【引入】请大家用已学知识,推测浓硝酸能否与碳、硫、磷等非金属单质反应?
【引导】推测碳与浓硝酸反应的产物,试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板书】2、与非金属反应
【总结】规律:一般生成最高价酸或氧化物、NO2和H2O。
【讨论】结论:可以。原因是:硫酸可以氧化单质碳等,所以浓硝酸也应该能氧化碳单质等。
【推导】C+4HNO3(浓)4NO2↑+CO2↑+2H2O
【讲述】因为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对皮肤、衣物、纸强等都有腐蚀作用,所以使用硝酸时,一定要格外小心,注意安全。万一不慎将浓硝酸弄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用小苏打(NaHCO3)水或肥皂洗涤。
【听讲、理解】
【展示】利用一瓶久置而发黄的浓硝酸的样品,进行提问为什么发黄。
【启发】可能有NO2产生,由于NO2溶于硝酸而变黄。
【启发】如果是有NO2生成,那么硝酸的分解产物还必应有什么物质生成?
【引导】推测产物,试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板书】3.不稳定性:
【提问】硝酸应如何贮存?
【分析,讨论】发黄的原因是什么?可能是因为硝酸分解。
【探究】在HNO3中,由于氢元素和氮元素都处于最高价,又因NO2的生成,是氮元素的化合价降低了,所以只能是HNO3中,氧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因此,可能有氧气生成。
【推导】
C+4HNO3=CO2 ↑+2NO2↑+2H2O↑
【回答】避光、阴凉处。
【小结】硝酸的特性是强氧化性和不稳定性。共同的特点是由于+5价氮元素得电子,被还原为低价态氮的化合物的缘故。
【课堂练习】
1.工业上如何贮存和运输大量的浓硝酸
2.如何洗净一支内壁镀银的试管?写出反应的方程式。
3.从节约原料,保护环境的角度来分析,要制取一定量的Cu(NO3)2晶体,下列实验设计中最合理的是
(1)Cu+浓HNO3─
(2)Cu+稀HNO3─
《硝酸》教案11
[教材分析]
课标对这部分的要求通过实验了解氮、硫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人教版将它放在了经过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前三节的学习,学生已经储备了不少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对于氮和硫的氧化物的污染问题也留有深刻印象。初中学生认识到硝酸是一种强酸,已从物质分类角度了解了酸的通性。对于氢前金属与盐酸、稀硫酸反应置换出氢气的规律非常熟悉。这为研究浓硫酸和硝酸的强氧化性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和知识支持。
本节课主要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从氧化还原反应和物质的特性角度去认识和理解硫酸及硝酸的强氧化性,进而引出不同价态的氮元素之间的转化,对以前所学内容的深化和完善。不仅巩固《化学1》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物质的量等概念,也为《化学2》形成元素概念和元素周期律提供感性材料。体现了新教材对知识的“螺旋上升”的编排特色。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巩固稀硫酸的性质,探究硫酸及硝酸的特性及强氧化性,对金属与酸的反应形成更全面的认识;
(2)知道硫酸及硝酸的工业用途,形成氮及其化合物相互转化的知识网络。 (3)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分析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硫酸与硝酸性质的对比学习,学到类比学习的方法;
(2)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假说、实验验证、解决问题的科学探究历程,学习从现象到本质的推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不同浓度酸的反应,让学生形成“现象与本质”“量变与质变”等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通过实验探究过程,体会到学习的过程是渐进的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的科学品质。
(3)通过硝酸的用途和学以致用,关注化学的.运用及科技的发展,建立对化学的认同感。
[主要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直观演示法、对比归纳法、集体讨论法。
[重点难点]
重点:硫酸及硝酸的氧化性
难点:自主地探究浓硫酸、硝酸的强氧化性的活动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铁架台、酒精灯、试管、导气管,小烧杯、玻璃棒;蔗糖固体、品红试液、硝酸钠溶液、硫酸钠溶液、浓硫酸、稀硫酸、稀硝酸、铜丝、氢氧化钠溶液。
学生准备:
预习本节所学内容,并能通过看书提出疑惑的问题; 准备笔记本、书本、笔。
[课前教学效果分析]
对于硫酸的通性,在初中学生已学过,难度并不大。对于浓硫酸的吸水性和脱水性,在初中学生虽有了解,但比较浅显,浓硫酸的脱水性实验也未做过,二者的区别学生并不是太清楚因此,但通过本节课现场实验演示,学生可直观看到浓硫酸的吸水性、脱水性实验,增加记忆强度。
浓硫酸、硝酸的强氧化性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而且浓硫酸、硝酸与铜、碳的反应不符合学生原有的知识逻辑,为学生掌握这部分内容增加了困难。因此这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但通过试验及引导性思考会对其反应原理有清楚的认识。
硫酸与硝酸的用途很广泛,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在工农业生产、科研、有机合成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通过学习,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加强化学与生产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可补充相关材料。
[教学过程]
1.教学流程图
2.教学过程
【《硝酸》教案】相关文章:
教案幼儿中班教案02-15
小鸡教案中班教案01-21
安全教案安全教案04-17
语言故事教案中班教案11-08
幼儿教案数学中班教案12-24
《买菜》教案07-14
《繁星》教案07-14
《咏柳》的教案08-07
大班教案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