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题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应用题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应用题教案1
活动领域:
数学活动
活动内容:
我会编加法应用题
教案目的:
1、能根据范例和自己的已有经验,知道加法应用题讲一件事,说两个数字,问一个问题。
2、能看实物、图片或情景,初步学会仿编9以内的加法应用题。
3、能够用不同的方法解答9以内的加法应用题。
教案准备:
1、图卡:红花,黄花;加法算式卡片。
2、教学挂图一张。
3、各种实物若干。
教案流程:
一、准备活动:拍手游戏
老师说:“小朋友,告诉我,8可以分成2和几。”生答:“8可以分成2和6。”接着问:26等于几,生答。
二、激趣引入:出道题来考考你。
1、谈话交流,让小朋友帮助中班的小朋友解决问题,出示例题。
“小明做了5朵红花,4朵黄花,一共有几朵花?”
2、应用题的结构。这道题讲了一件什么事?告诉我们几个数?还问了什么问题?请幼儿思考并回答问题,感知应用题的结构:要说一件事,2个数,还要问一个问题。三、接龙游戏:大家来编题。
1、出示小鸡图,老师讲事情,请幼儿提一个问题。
2、老师出示实物2支短铅笔,3支长铅笔,幼儿看着说一件事,并说出两个数,可由老师提问。
3、幼儿两人一组,一人编实物,一人提问。
三、操作活动:看题卡编应用题(题卡上有算式,还画有实物)
1、教师引导,看题卡如:23=?编一道关于铅笔的应用题。
2、同桌的`小朋友合作,看手中的题卡,一人说条件,一人问问题,然后交换提问。
3、幼儿反馈信息。
四、我编你算
看图上不同的东西编出不同的加法应用题。幼儿两两结伴,一人编应用题,一人在横线上列算式。
应用题教案2
:某工厂有男工人364人,女工91人。这个厂的男工和女工一共有多少人?
教师提问:这道题有哪几个已知条件?
问题是什么?
问题与已知条件有什么关系?
你为什么要这样回答?
教师总结:
这道题中,需要求的结果与两个已知条件直接相关。只要把两个已知数合并起来,就可以直接计算出结果。这是一道简单应用题。
(二)变式练习。
1、改变问题:根据例1中的两个已知条件,你还能够提出其他问题,编成简单应用题吗?
①男工比女工多多少人?
②男工人数是女工人数的几倍?
③女工人数是男工人数的几分之几?
2、改变条件:根据上面编出的应用题和列出的'算式,你能够分别调换每一道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各编成两道不同的简单应用题吗?
①某工厂男工和女工一共有455人,男工有364人,女工有多少人?
②某工厂男工和女工一共有455人,女工有91人,男工有多少人?
③某工厂有女工91人,男工比女工多273人,男工有多少人?
④某工厂女工比男工少273人,女工有91人,男工有多少人?
⑤某工厂有女工91人,男工人数是女工人数的4倍,男工有多少人?
⑥某工厂有男工364人,女工人数是男工人数的 ,女工有多少人?
⑦某工厂男工人数是女工人数的4倍,男工有364人,女工有多少人?
⑧某工厂有女工91人,女工人数是男工人数的 ,男工有多少人?
教师提问:通过我们的编题,你发现了简单应用题的什么特点?你的收获是什么?
教师总结:从以上的编题可以看出,简单应用题都是由两个已知条件和一个问题组成的,而且问题与两个已知条件都是直接相关的。也就是说,都是可以由已知条件经过一步计算直接求出答案。
(三)复习已经学过的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
应用题教案3
活动目标:
了解自编应用题必须有两个数和一个问题,能编出7以内的数的应用题并说出算式。体验创编过程的成功与快乐,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PPT
活动过程:
1.师:(出示PPT)我们先来复习一下7的分合式有哪些,请小朋友来说一下。
2.现在,谁能根据7可以分成1合6来列算式,提醒一下,这个分合式可以列出4个算式哦!
1+6=7,6+1=7:;7-1=6,7-6=1。
小结:对于加法来说,小的+小的=大的;对于减法来说,大的.-小的,对应的那个数就是答案。
(出示第二张PPT),请小朋友来看一下,你看到了什么?
Eg:草地上有1只黄色的蝴蝶,又来了6只粉色的蝴蝶,现在一共有几只蝴蝶?
你还能说出其他的应用题吗?有关心弟弟妹妹的情感,能自己设计、制作小礼品。(提示,加法两个,减法两个。)、
经过第一个的练习,谁能自己说出这一个。
Eg:草地上有5只灰色的兔子,又来了2只白色的兔子,现在草地上一共有几只兔子?列算式,5+2=7
(根据上一个练习,同样请小朋友说出剩余的3个应用题)
(出示PPt3)刚才小朋友说的都很好,那现在来看这一个,会的。举手。
活动延伸:
(PPt4)来看图,谁能根据这个图编出更多的应用题,列出更多的算式。
(根据:树上树下;鸟的大小;尾巴的方向)
活动反思: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应用题”相对于幼儿来说,是一个较为难理解又难掌握的领域,如何让幼儿们在提倡的“玩中学”这一模式中掌握知识点呢?我将此作为本次课堂设计的一个难点。以动画人物的形象激发幼儿的兴趣,让幼儿随着喜爱的动画人物进入我所创设的环境中,让幼儿们在与动画人物相互交流的基础上,进行知识性的学习。在编应用题时,小朋友基本能大声的来编,可能是父母在场的关系,小朋友积极举手,认真的投入到活动中。在数学练习时,父母们都走去看自己的宝宝做练习,这个环节有点乱,可是家长们的心情可以理解,所以这个环节在父母们的一起参与下结束了。
应用题教案4
教学目标
(一)正确使用中括号,进一步提高学生列综合算式解答应用题和文字题的能力。
(二)通过观察比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提高学生列综合算式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难点:正确使用中括号。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复习小括号及中括号的作用。
2.2+7.8-0.9×0.5。
(1)说出上题的运算顺序。
(2)如果想先算7.8-0.9怎么办?(加括号,算式成为:2.2+(7.8-0.9)×0.5。)
(3)如果想先算2.2+(7.8-0.9)又该怎么办?(加中括号,算式成为:[2.2+(7.8-0.9)]×0.5。)
(4)小结:①小括号、中括号有什么作用?(小括号和中括号的作用是改变算式的运算顺序。)②中括号与小括号在使用上有什么区别?(在使用了小括号以后,还需改变算式的运算顺序,就要在小括号的外面使用第二重括号:中括号。)
2.口述算式并说出结果。
(1)3.7与6.5的和;
(2)5与3.291的差;
(3)100与0.075的积;
(4)25除以5;(5)25除5;
(6)30个0.5的和;
(7)21除以42的商的一半;
(8)2.5乘以4的积除以10;
(9)10.2的5倍减去7的差;
(10)7.8与2.2的和除以5。
(二)学习新课
1.学习例5:2.4与0.48的差乘以5,所得的积去除12,商是多少?(列综合算式。)
(1)读题,理解题意。
(2)分析:
①这题最后求什么?(求商。)
被除数是什么?除数是什么?
②根据题意“缩句”。
积去除12,求商。
③写出关系式:
(3)学生列式并计算。
12÷[(2.4-0.48)×5]
=12÷[1.92×5]
=12÷9.6
=1.25。
提问:①算式中为什么要加中括号?(根据题意, 12是被除数,除数是(2.4-0.48)×5所得的积。由于需要先算出除数,而这部分算式中已有小括号,所以还要在小括号的外边加上中括号。)②不加中括号行不行?(不加中括号不行,因为如果不加中括号,就不能先算出积了。而要先算出12÷(2.4-0.48)的商,这样不符合题意。)
(4)练习:列出综合算式。
①5.1减去1.8加上0.2的`和与0.5的积,差是多少?
②最大的一位纯小数与最小的一位纯小数的和,除它们的差,商是多少?
③7.5加上5的和乘以8,所得的积去除5,商是多少?
④12.4乘以0.8的积,减去9除1.44的商,结果是多少?
订正:
①5.1-(1.8+0.2)×0.5;
②(0.9-0.1)÷(0.9+0.1);
③5÷[(7.5+5)×8];
④讨论哪个算式正确?
(12.4×0.8)-(1.44÷9)(×)
12.4×0.8-1.44÷9(√)
思考:
为什么第②小题要用两个小括号,而第④小题不能用小括号?(因为第②题如果不用两个小括号,就不能先算差与和,只能先算商,这样不符合题意。而第④题不用括号,也先算积与商,这时就不必使用小括号。)
(5)小结:
解答文字题时,必须弄清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列出综合算式,需要改变算式的运算顺序时,必须使用小括号或中括号。
2.学习例6:
一个工程队铺一段公路,每天上午工作4.5时,下午工作3.5时。如果按每时铺路48.5米计算,这个工程队一天共铺路多少米?(用两种方法解答。)
(1)学生分步解答后讲解。
解法1:
①上午铺路多少米?48.5×4.5=218.25(米)
②下午铺路多少米?48.5×3.5=169.75(米)
③一天共铺路多少米?218.25+169.75=388(米)
解法2:
①一天共工作几时?4.5+3.5=8(时)
②一天共铺路多少米?48.5×8=388(米)
答:这个工程队一天共铺路388米。
(2)用综合算式解答。
解法1:
48.5×4.5+48.5×3.5
=218.25+169.75
=388(米)
解法2:
48.5×(4.5+3.5)
=48.5×8
=388(米)
(3)比较两种解法的综合算式有什么联系?
讨论得出:一个数乘以两个数的和等于这个数分别乘以这两个数。符合乘法分配律。
(4)小结:
第二种解法为什么要加小括号?(因为需要先算和,如果不加括号,只能先算积,而后算和,所以必须要加小括号。)
说明:在解答应用题时,需要改变运算顺序时,也应添上括号。然后按照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计算。
(三)巩固反馈
1.P43:2。
(1)先分步计算。
(2)用文字叙述出题目的意思:
①78除以4.01加上2.72减去1.53的差所得的和,商是多少?
②4.01加上2.72减去1.53的差,所得的和去除78,商是多少?
(3)列出综合算式并解答。
2.P42“做一做”。
学生独立解答后订正。
(1)[20-(5.35+2.15)]×0.4;
(2)0.90×3+0.60×3和(0.90+0.60)×3。
思考:
例6及“做一做”第2题为什么都能用两种方法解答?(例6的每份数相同,做一做第2题的数量相同,所以都能用两种方法解答。)
说明:如果相乘的两个因数中,有一个因数相同,就可以用两种方法解答。
3.选择正确算式填入( )内。
(1)小明买了5本练习本4.50元,5本田格本2.50元,每本练习本比每本田格本多多少元?
①4.50÷5-2.50÷5
②(4.50-2.50)÷5
正确的算式是( )。
(2)第一小队7个人,共摘苹果31.5千克,第二小队5个人,共摘苹果31.5千克,第一小队平均每人比第二小队平均每人少摘多少千克?
①31.5÷5-31.5÷7
②31.5÷(7-5)
③(31.5+31.5)÷(7-5)
④31.5÷7-31.5÷5
正确算式是( )。
4.课后作业:P43:3,4,5。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列综合算式解答文字题和应用题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正确地使用括号。为了使学生能正确地使用括号,复习中通过改变运算顺序的练习,学生进一步明确了括号的作用。
较复杂的文字题是由简单的文字题组合而成的,因此首先复习了加、减、乘、除的意义,以及它们不同的叙述方式,为解答较复杂的文字题做好铺垫。
例5的教学采用“缩句”的方法,使学生理解题意,先明确求商,再分析,找出被除数和除数,并要求学生写出分析过程,明确解题思路。在学生列式解答后,重点提问“为什么要加中括号”。通过讨论,学生进一步理解了中括号的使用方法。
例6则先让学生用两种方法解答,然后引导学生比较两种解法的联系,从而使学生进一步看到括号和运算顺序的关系。并通过对例6和“做一做”2的分析,得出如果两个因数中有一个因数相同,则可以用两种方法解答的规律。
练习中的选择题将乘法分配律扩展到除法,并明确只有除数相同时,才能用两种方法解答。
板书设计(略)
应用题教案5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初步了解连续两问的应用题的结构,初步学会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
(二)能够解答比较容易的连续两问的应用题.
(三)初步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连续两问应用题的结构,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
难点:解答第二问时,找出所需要的条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把应用题补充完整,再解答出来.
1.________,用了4张,还剩多少张?
2.________,又跑来5只,一共有多少只?
教师谈话:我们学习的应用题,都是由两个条件和一个问题组成的,如果缺少一个条件就无法解答,必须根据所求问题和其中一个条件,找到所需要的另一个条件.今天我… …们继续学习应用题.(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知
1.出示例5
学校有15只白兔,7只黑兔,一共有多少只兔?
由学生读题、分析,列式并解答.
15+7=22(只)
口答:一共有22只兔.
这是同学们学过的旧知识,把两种兔子的只数合并在一起,就是一共有多少只兔了.下面还有第二问.接着出示第二问.
又生了8只小兔,学校现在有多少只兔?
启发性提问:
(1)要想求学校现在共有多少只兔,问题中的“现在”指的是什么时候?
(2)第二问只有一个条件能解答吗?缺少的条件往哪里去找?
(3)怎样列式解答?
相邻的两名同学互相讨论,全班交流,三个问题分三次讨论.
通过讨论,明确以下问题:
(1)要求“现在”有多少只兔,指的是在学校原有小兔总只数的基础上,再添上又生的8只.(2)第二问只有一个条件不能解答,根据所求问题及知道的又生了8只,需要找到学校原来有多少只兔,而原来小兔的总只数通过第一问已经求出来了,是22只.(3)用22只再加上8只,就是所要求的现在小兔的只数.
列式: 22+8=30(只)
口答:现在有30只.
指若干名学生把解答第二问怎样想的说一说.
2.出示例6
一辆公共汽车里有30人,到胜利街车站有7人下车,车上还剩多少人?又上来9人,现在车上有多少人?
指名学生读题.
提问:这道题有几个问题?咱们先解答第一问.
指名学生解答第一问,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从30人中去掉 7人,就是车上还剩的人数)
30-7=23(人)
口答:车上还剩23人.
再解答第二问.
提问:现在已经求出车上还剩23人,还知道又上来9人,能不能求出现在车上有多少人?指名学生列式解答,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用车上还剩的 23人,和上来的 9人合在一起,就是现在车上有的`人数)
23+9=32(人)
口答:现在车上有32人.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有两个问题的应用题,这两个问题间有联系,在解答第二问时,其中一个条件要用上第一问求出的结果,所以叫做连续两问应用题.在解答时,要把题目看清楚,不要把第二问漏掉.
(三)巩固反馈
1.半独立性练习
课本中“做一做”的第1题:
商店有8辆自行车,又运来25辆,一共有多少辆?
全体学生在书上独立解答,订正后,老师稍加提示,解答第二问.
已经求出一共有33辆,卖出10辆,还剩多少辆?
全体学生在书上独立解答.
课本中“做一做”的第2题:
小华有25张动物邮票,送给同学8张,小华还剩多少张邮票?
王叔叔送给他7张,小华现在有多少张邮票?
第一问由学生独立解答,第二问指名学生说出条件和问题,再独立解答.
2.课堂独立练习
练习二第1题:
商店里运来45筐芹菜,运来的菠菜比芹菜多3筐.运来多少筐菠菜?卖出50筐菠菜,还剩多少筐菠菜?
由学生独立做在练习本上.
3.课后练习 练习二:第2,4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学过一步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是为今后学习两步应用题做准备.所以课堂设计时,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解答第二问时,怎样从第一问中找出所需要的条件.
本节课的各个环节,都是围绕这一重点进行的.例如,教学一开始,安排了两道给应用题补充条件的练习,就是为本节课的重点打下基础.在学习新课时,重点放在怎样解答第二问,组织学生讨论,在全班交流.巩固练习环节中,在半独立练习时,由学生说出解答第二问的两个条件,再过渡到由学生独立解答.这样步步深入,逐步使学生初步了解连续两问应用题的结构,了解两个问题之间的联系,从而掌握先解答什么,再解答什么的解题思路.
应用题教案6
教学目标:
1、理解比较抽象的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的数量关系,工程问题应用题。
2、掌握一般工程问题的结构特征。
3、学会解题方法,会正确解答一般的工程问题。
教学重点:
学会解题方法,会正确解答一般的工程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比较抽象的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的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
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口答,并说出数量关系式。
(1)甲乙合做60件产品,甲每天做3件,乙每天做2件。他们要几天完成?
60÷(3+2)=12天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2)加工80个零件,甲用4小时完成。平均每小时加工多少个零件?
80÷4=20(个)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2、回答,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1)加工一批零件,甲用4小时完成。平均每小时完成这批零件的几分之几?
1÷4=
(把工作总量看作“1”)
(2)一项工程,甲单独修建,需要4天完成,乙单独修建,需要8天完成。
①甲队独修,每天完成全工程的( )。
②乙队独修,每天完成全工程的( )。
③两队合修,每天完成全工程的( )。
小结:刚才这几道题中,工作总量所以用“1”表示,因为工作总量不再是一个具体的'数量,而工作效率是一个分数,这个分数实质上是单位时间完成了工作总量的几分之几。
二、教学新课。
1、出示例2.(小黑板)
一项工程,由甲工程队单独施工,需8天完成,小学数学教案《工程问题应用题》。由乙工程队单独施工,需要12天完成。两队共同施工需要多少天完成?
(1)审题后,想:这道题需我们求什么?你可以根据哪个关系式来解答?
(2)学生尝试做,并同桌交流。
(3)反馈说明。
1÷(+)=1÷(+)=1÷=4(天)
(把工作总量看作“1”,两队的工作效率就是+。)
教师:如果不把工作总量看作“1”,而是看作2、3、5、10……结果会怎样?
学生任选一个数列式计算。
小结:计算结果是一样的。不过看作“1”是最简捷、最常用的。
2、练一练。
(1)填空。
①甲做一项工作需5天完成,每天完成这项工作的( ),3天完成这项工作的( )。
②一项工程,甲队独做需要36天完成,乙队独做需要45天完成。两队合做,一天可以完成这项工程的( ),( )天可以完成。
(2)修一条公路,甲队独做需10天,乙队独做需15天,甲乙两队合做,几天可以完成?
(全班练,抽学生写在投影片上,同桌互说是怎么想的)
3、小结:四人小组讨论。刚才练的题有什么特点?我们是怎么解的?
教师:这就是我们今天学的工程问题。(出示课题)
三、巩固练习
1、变式练习
打印一份稿件,甲单独干要10小时,乙单独干要12小时,丙单独干要15小时。
(1)甲、乙、丙三人合打1小时,完成这份稿件的几分之几?
++=
(2)三人合打一小时后,还剩下几分之几?
1-=
(3)甲、乙、丙三人合干,几小时可以完成?
1÷(++)=4(小时)
(4)甲、乙两人合干5小时,可以完成这份稿件的几分之几?
(+)×5=
(四人小组交流,想想还可以提出哪些问题并解答。)
2、看书,质疑。
四、教学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是怎样来解答这些应用题的?
五、作业:
《作业本》P70[67]
应用题教案7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简单应用题的结构,能够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和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正确选择解答方法。
2、通过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3、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简单应用题的结构,正确解答简单应用题。
教学难点
掌握简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口算。
2、2+3、57 1、2
1、4- +0、5 11、3-8、6
( + )12 (0、18+ )9 7、75- -
2、下面各题只列式不计算。
(1)六年级学生为灾区捐款,六年级1班捐款105元,六年级2班捐款98元。两个班一共捐款多少元?
(2)学校图书馆买来150本故事书,借给五年级1班48本,还剩多少本?
(3)农具厂每天能够生产56件农具,7天能够生产多少件农具?
(4)水果店有24筐苹果,要6天卖完,平均每天要卖多少筐苹果?
(5)成绩展览会上要展出48本大字本,每张桌子上放8本,需要几张桌子?
(6)五年级有学生136人,其中 是女生,女生有多少人?
二、归纳整理。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复习这样的简单应用题。(板书:简单应用题的整理和复习)
应用题教案8
教学内容:教材第11——12页。
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三位数连除应用题的结构,能够正确列式解题。
学生自主探索三位数连除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出解题规律。
教学重难点:理解这类应用题的.结构,正确进行解题。
教学具准备:小黑板、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算
40÷560÷580÷5
100÷545÷348÷4
46÷2420÷7
2、笔算
654÷3498÷8555÷6
768÷9368÷4490÷8
二、新授
1、揭示课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三位数的连除应用题,板书课题。三位数的连除应用题。
2、出示例题
有两个书架一共放了224本书,每个书架有4层,平均每个书架每层放多少本书?
方法1、224÷2=112(本)
112÷4=28(本)
方法2、4×2=8(层)
224÷8=28(本)
①教师指着方法1指名回答:你是如何想的,说出你的思考过程,224÷2=112(本)这道算式是什么意思,112÷4=28(本)又是什么意思?
②教师指着方法1指名回答:你是如何想的,说出你的思考过程,4×2=8(层)这道算式是什么意思,224÷8=28(本)又是什么意思?
③指名回答刚才这题的思考过程。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的第1题
全班校对。
2、想想做做的第2、3题
四、全课
五、布置作业
想想做做的第4——7题
应用题教案9
两步加减法应用题
教学内容:两步加减法应用题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并能正确列式计算。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能正确掌握解题思路。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前谈话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六月吗?……
刚刚听了这么多的小朋友发言,老师真是替六月感到高兴因为有这么多的小朋友喜欢他。
一情境引入
师:刚才同学们都说了喜欢六月,其实老师也喜欢六月,你知道为什么吗?
……
天气热了,我们可以吃……,那我们小朋友在学校里能不能吃冷饮?(不能)
那我们靠什么来解渴呢?对呀,可以喝纯净水。
师:我们小学的小朋友一天大约可以喝掉几桶纯净水?
那我们想想看,明天送水的叔叔会给我们小学送来多少桶纯净水呢?现在老师再告诉你,我们小学原有纯净水某某桶。
师:看着这三句话,你想到了什么?
(如果没有人说出来的话,教师可以这样引:那如果根据这三个条件,请你编应用题的.话,你打算怎么编呢?)
二、新授课
(一)、根据情境编题并解答。(例题)
学生四人小组进行编题。
反馈。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把题目补充完整。
请学生把题目齐读一遍。
师:看到这道题目,你打算怎么来做呢?
……
师:刚才有些小朋友都谈了自己的一些想法,那我们来看题。
师:根据一、二两个条件我们可以求什么?(板书:吃了某某桶水之后,还有多少桶水。)算式会列吗?请写在自己的草稿纸上。反馈,并且提问算出来的数表示什么,你为什么用减法来做?
师:那么根据第三个条件我们又可以求出什么?(板书:现在有纯净水多少桶?)
算式怎么列,请写在自己本子上。反馈,并且提问算出来的数表示什么,你为什么用加法来做?
师:这道题目做好了没有?还漏了什么?集体口答一遍。(板书:现在有纯净水某某桶。)
师:刚才我们小朋友一起把这道题给做出来了,那哪位小朋友来回忆一下,刚才这道题目我们是怎样做的?
(二)看图编应用题并解答。(尝试)
1、师:我们有些小朋友呀嘴特别的馋,在学校里喝纯净水觉得还不解渴,放学一回到家里之后,就去开冰箱,小朋友猜猜看,他会去干嘛?
师:老师这里就有一些棒冰,那你想一想,这题该怎样编成应用题呢?
(几个同学反馈之后,同桌在互相讲一讲。)
教师出示题目(小明家原有棒冰11根,买来了8根之后又吃掉2根,现在有棒冰多少根?)请小朋友齐读一遍。
师:这题你打算怎么做呢?
师:这题是用几步计算的?想一想第一步应算什么?
学生自己做题,教师巡视。
反馈。并及时提问:第一步算出来表示什么,为什么用(加或减)来做,第二步算出来表示什么,为什么用(加或减)来做?
2、刚才有些小朋友编了另外的题目,请看(小明家原有棒冰11根,吃掉2根后,又买来了8根,现在有棒冰多少根)
师:这题你们会不会做呢?(学生独立做题,反馈并适当的提问。)
(三)直接做文字应用题(加强练习)
师:我们出了喝纯净水、冷饮解渴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东西来解渴?(引出水果)
老师这里就有许多的水果,我们要不要去看一看。(出示水果图,有超级连接)
师:有这么多的水果我们先看哪种水果呢?
(题目:1 商店有苹果67千克,卖出32千克后又运来50千克,现在有苹果多少千克。
2 超市原有西瓜50个,又运来32个之后卖掉了48个,现在超市有西瓜多少个?)
(四)编题
A 12+5-8
师:刚才我们做了几题有关水果的题目,那你能不能根据这个算式也来编几题算式?
B 任意编题。
师:如果连算式都没有的话,你还能不能编这样的应用题?
三、总结并出示课题
师:刚才我们编的题目都有一个什么特点?(板书:两步应用题)
它们都是用什么方法来做的?(补充:加减法)
师:这个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两步加减法应用题。
四、发展题
师:课的一开始小朋友都说了,六月里有六一儿童节,所以小朋友都很喜欢六月,那你们知道九月十日是什么节吗?
师:老师这里就有两位小朋友他们打算买鲜花送给老师,表达自己对老师的尊敬,请看:教师节那天,小红和小明分别买了6朵花,两人一共送给李老师4朵花,问他们一共还剩下多少朵花?
应用题教案10
教学目的
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连除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应用题的解题能力。
一、计算练习
做练习二十三的第5、6、11题
1、 第6题,让学生独立口算,共同核对得数。
2、 第6题,让学生独立笔算,填出得数,集体订正。
3、 第6题,第一行指名板演,并要求学生说说怎样估算,第二行全班学生在练习本上估算,指名口答得数,共同订正。
二、应用题解题练习
练习二十三的第7-10题及第12、14、15题
1、第七题,全班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解答,教师巡视,分别指名将两种不同的解法的综合算式抄在黑板上:
7200 ÷12÷ 6 7200 ÷ (12 ÷ 6)
=600 ÷ 6 =7200 ÷ 72
=100(箱) =100(箱)
让学生比较两种解法的不同。
2、第8题,先引导学生回顾除法应用题中常见的数量关系,然后再求。
3、第9、10题,先让学生读题,审题,比较两题的不同,第9题是连除应用题,第10题不是连除应用题。
4、 第12题,两道小题也要让学生对比着练,先让学生独立解答,然后指名说解法。
5、 第14、15题,让学生独立列出综合算式解答,集体订正。
三、应用题补充条件、问题练习
做练习二十三的第13、16题
1、 第13题,读题,明确条件,然后给予适当的启发。
2、 第16题,要求学生补充一个条件和一个问题,成为一道两步应用题;再补充另一个条件和问题,成为另一道两步应用题
3、 整理和复习
复习混合运算式题、文字题和连乘、连除应用题
教学内容
课本第116页的第1-3题;练习二十六的第1-4题
教学目的
1、 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三步式题的运算顺序,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并会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文字题。
2、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连乘、连除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比较熟练地解答这两种应用题,提高理解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混合运算
1、 混合运算式题
(1) 做课本第116页第1题及补充题
97-12× 6+43 29+187÷ 17-34
156-56÷ 4× 7 (350-275)×(19+25)
(2)做练习二十六的第1题
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发现问题,集体订正。
(3)做练习二十六的第3题
左图是变化了形式的三步混合运算式题,右图是以框图形式出现的`混合运算。让学生独立计算,指名说出亿时结果。
2、 两步计算文字题
做第116页的第2题
让学生说说每道题求什么,必须知道哪两个数,再引导学生列综合算式
做练习二十六的第2题
让学生独立列出综合算式计算,指名答出,共同订正。
二、复习连乘、连除应用题
1、 做课本第116页的第3题
让学生根据题意画线段图,教师巡视指导。
解答后,引导学生把它改编成用除法计算的两步应用题。
2、 练习二十六的第4题
让学生列综合算式解答,订正时,指名说说两小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及综合算式的每一步求什么。教师归纳,指出解答连乘、连除应用题应注意的问题。
应用题教案1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比较容易的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特点.
2.初步学会口述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
3.会分步解答比较容易的加减复合应用题.
教学重点
分析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解题关键——找中间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
白皮球图6个、花皮球图18个.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根据条件补充问题.
(1)二(1)班男生20人,女生18人.〖学生可能提出二(1)班一共有多少人?还可以提出男生比女生多多少人?或者女生比男生少多少人?〗
(2)汽车上有36人,到站下去8人.(学生可能提出车上还剩多少人?)
2.根据问题和一个已知条件,补充另一个已知条件.
(1)妈妈买来12个苹果,______.还剩多少个?
(2)小明拍球50下,______.小明和小刚一共拍了多少下?
3.做书上的准备题.
商店里有24个皮球,卖出20个,还剩多少个?(学生独立在课堂练习本上解答,请一名同学上黑板板演)
4.订正板演 24-20=4(个) 答:还剩4个.
问:说说这道题的已知、求是什么,这道题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二、探究新知.
师说:刚才的.复习题大家做得很好,老师知道大家对一步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掌握得很好.如果将第1个已知条件“商店里有24个皮球”不直接给出,而告诉你“商店里有6个白皮球和18个花皮球”你会算吗?(出示例1),这道题就不能用一步直接算出还剩多少个.我们今天学习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1.学习例1
(1)读题.
小声自由读一遍,指名读一遍,齐读一遍.
(2)找已知、未知.
学生口述,教师在题中标出.
师问:和复习题比较,哪儿变了?哪儿没变?(已知条件变了,问题没变)已知条件变成几个了?谁能再说一说?教师同时贴出皮球的实物图.
(3)分析数量关系.
师问:要求还剩多少个?必须知道哪两个已知条件?(一共有多少个和卖了多少个?)哪个已知没给?哪个直接给了?那应该先求出什么?(商店里一共有多少个皮球)根据哪两个已知可以求出商店里一共有多少个皮球?(商店里有6个白皮球和18个花皮球).
根据板书,请同学们讨论一下,要求还剩多少个,必须先算什么?
通过充分讨论,在教师的指导下,请同学分析数量关系.(要求还剩多少个,必须知道一共有皮球多少个和卖出多少个,卖出20个已经知道,所以要先求出一共有皮球多少个.根据有白皮球6个和18个花皮球,就可以求出一共有多少个皮球).
①商店一共有多少个皮球? ②还剩多少个?
6+18=24(个) 24-20=4(个)
答:还剩4个.
解答后,可追问:6+18=24(个)求出的是什么?24-20=4(个)求出的又是什么?以强化解题思路.
2.总结学习方法.
师说:刚才我们一起学会了例1,在学例1时,第一要认真读题,最少读3遍,帮助我们理解题意.第二要找出已知、未知,认真在题上标出.第三要认真分析数量关系,在此基础上,最后再正确解答.要想正确解答两步应用题,这四步一步不能少,而且还离不开认真二字,下面我们做一些练习,看谁做题认真,解答正确.
(1)读题.(2)找已知、未知.(3)分析数量关系.(4)正确解答.
三、巩固反馈
1.做一做.
同学们做了20个泥人,老师做了8个泥人.送给幼儿园25个.还剩多少个泥人?
按四步指导学生完成此题.
(1)默读3遍题.
(2)在题上标出已知、求,指名说一说.
(3)互相讨论: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4)独立解答,指名上黑板板演.
20+8=28(个)
28-25=3(个)
答:还剩3个泥人.
(5)追问:20+8=28(个)求出的是什么?28-25=3(个)求出的又是什么?
2.比较练习.
(1)学校里有14盒粉笔,又买来30盒,现在有多少盒粉笔?
(2)学校里原有40盒粉笔,用去26盒.又买来30盒,现在有多少盒粉笔?
认真读题后,问:这两题哪相同?哪不同?(都是求现在有多少盒粉笔,已知条件不同,第(1)题有两个已知条件,是一步应用题,第(2)题有三个已知条件,是两步应用题)
3.总结.
今天学的两步应用题都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先加再减,先减再加)
布置作业
1.一辆汽车里有乘客36人,到新街车站下去8人.又上来12人,这时车上有乘客多少人?
2.商店里有蓝书包40个,绿书包30个.卖出37个,还剩多少个?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应用题教案】相关文章:
应用题四年级教案07-26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分数、百分数应用题04-04
教案幼儿中班教案02-15
小鸡教案中班教案01-21
安全教案安全教案04-17
语言故事教案中班教案11-08
幼儿教案数学中班教案12-24
《买菜》教案07-14
《繁星》教案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