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通用[6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兴趣。
2、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3、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形式上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2、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的特点。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探究古代诗歌的分类常识,诗、词、曲的特点。
2、了解各位诗人的生平。
【设计思路】
本课教学,以诵读为主。这五首诗词曲,都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品,也是《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背诵的篇目。因此,教学本课,首先应在熟读的基础上,落实背诵的要求。在读、背的过程中,让学生完成默写的练习。通过默写,使学生更熟练地识记这五首诗词曲。基本上是按照读──品──背的顺序进行,精讲多读,以读带品。品读时,要求读出作品的节奏韵味,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读出诗人所表达的内在感情。如《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无限辛酸、愤懑不平以及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赤壁》中流露出的抑郁不平之气,《过零丁洋》中的忧国之痛和愿死国难的满怀豪情,《水调歌头》中的缠绵悱恻与乐观旷达,《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对国计民生的忧虑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诗歌是最高的`语言艺术。诗歌常常用最精练的语言来展示世界的万千气象,形象而含蓄地抒发复杂的思想感情。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的五首诗词曲都是名家作品,这些作品通过精练的语言要表达怎样的内涵呢?现在就请同学们和我一起走进诗歌优美的意境,来品味我国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吧!二、研习诗歌
1、朗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注意读出节奏、感情。
2、作家作品简介。
这首诗选自《全唐诗》,作者刘禹锡(772~846),字梦得,洛阳(现河南省洛阳)人,唐代诗人。他曾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改革,失败后,一再遭贬。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被罢去和州刺史,北归京师,途经扬州,遇到白居易。在酒宴上自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对刘长期遭受贬谪表示同情。刘禹锡写了这首诗答谢他。酬,答诗。使君,是对刺史的称呼。
3、师生共同读品诗句。
4、齐读这首诗。
《赤壁》
1、指名朗读《赤壁》。
2、思考探究:
⑴ 《赤壁》开头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
要点提示:这一把折戟与古代战争有联系,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
这两句的作用主要不在于作为诗的引导,它本身也蕴含着强烈的意念活动。沙里沉埋着铁戟,点出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折戟沉沙而仍未销蚀,又发岁月流逝物存人非的感慨。凡是在历史上留下过踪迹的人物、事件,常会被无情的时光销蚀掉,也易从人们的记忆中消逝,但又常因偶然机会被人记起。正由于发现了这把铁戟,使诗人无法平静,因此他要磨洗并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前朝──三国赤壁之战时的遗物。从而为下文铺垫。
⑵ 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这二句议论感慨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要点提示:这二句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它似乎还有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
3、齐读背诵这首诗。
《过零丁洋》
1、指名朗读《过零丁洋》。
2、四人一小组,思考探究:
⑴ 这首七言律诗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哪几件大事?
⑵ 颔联上下两句有何联系?都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⑶ 颈联中的惶恐零丁有双层含义,请谈谈有哪两层含义。
⑷ 尾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⑸ 请同学们谈谈中国历史上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事例。
要点提示:
⑴ 一是在他21岁时,因科举走人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的关头,起兵勤王抗元。
⑵ 国家山河分裂,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暗示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⑶ 一是两个地名,另一层意思是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⑷ 表明诗人舍身取义,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⑸ 如苏武、岳飞、邓世昌、朱自清、闻一多等等。(学生能谈多少谈多少,不宜作统一要求。)
3、齐读这首诗。
二、布置作业
1、背诵今天所学的三首古诗。
2、品析下面的诗句。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内容:《练习4》
教学目标:
1、通过描写秋景的词串进行字词句的结合练习。
2、读读背背成语和古今贤文。
3、写好左右都有竖笔的钢笔字。
4、说说写写——留言条。
5、 学写毛笔字——基本笔画“撇”。
6、通过处处留心,唤起学生对生活的感知,借助学生生活经验的积累学习语文,积累词语,提高对生活的体悟能力。
教学重难点:
1、 字词:边读边想象12个词串,以“过电影”的方式,将词与景相连。
掌握与课文《卧薪尝胆》相关的8个成语
写好钢笔字,注意右边竖比左边竖写得长
2、 句: 为图配上诗句,可引用名家的,也可以自己写劝学篇的名言警句要求熟记于心
3、篇: 掌握“留言条”这种应用文的基本写法。能再生活中学习运用。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教学“处处留心”和“写好钢笔字”。
一、教学第一题:处处留心
1、第一部分
出示:美丽秋景图。看到这么美丽的秋景图,你头脑中想到了哪些词语?
有些词语就藏在我们的语文书里,翻开书,自己读一读。要求:读准字音,有不认识的字可以。自由读:一边诵读一边想象词串表现的情景。
谁来当小老师带大家读准它?
小组合作练习:在小组里美美地读一读,看看谁读得最有味。小组推荐同学读给大家听。
评议。
2、第二部分。
(1)审题明确题意。
(2)选一个你喜欢的词语,美美地读一读,说说词语所描绘的优美情景。
(3)学生自由确定作画方法(独立、合作),完成绘画。教师巡视指导。
3、第三部分。
审题:指名读。
你知道哪些诗是描写秋天的?能吟一吟吗?
能把你们吟诵的诗句和你们画的画联系起来吗?
写一写。
二、教学第三题:学写钢笔字
认识要写的字。
指导观察:它们是什么结构呢?左右两部分都有一个相同的笔画,是什么?
怎么写才好看呢?我们一起来看看“我的发现”吧:右边的竖要比左边的竖写得长些才好看。
在田字格里观察这三个字,注意间架结构和布局。
练写钢笔字,教师提示握笔和坐姿,巡视指导。
展示写得好的字,并指出在描、临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及时进行矫正性训练。
三、我的十分钟
反馈:举办“小画展”,在展示自己的图画的同时,向大家介绍自己的想法;师生共评,选出“小画家”。
第 二 课 时
课时目标:完成“读读背背”、“学写毛笔字”、“说说写写”。
一、教学第二题:读读背背
审题:指名读题目,弄清题目的要求。
2、教学第一部分。
指名复述《卧薪尝胆》。
自由读,要求能边读边联系课文思考这些成语的大概意思。
教师范读:让学生边听边体会每排的两条成语之间有什么关系。
小组学习:理解、交流自己的认识和发现。
练说这些成语的意思。
忍辱含垢:垢,耻辱。忍受耻辱。
以屈求伸:意为尺蠖(huo)弯曲身子,是为了向前伸展。比例以退为进。
救亡图存:拯救国家的危亡,谋求民族的生存。
催人奋进:促使人奋勇前进。
羽翼丰满:比喻力量已积蓄充足。
练习读背:自由读背、同座位互相练背。
反馈:指名试背,齐背。
说一说你曾经在哪些地方见过这些成语。
3、教学第二部分。
(1)自由练读,要求读通顺,读正确。
(2)教师范读:体会这些名言警句强调了什么。
(3)讨论:你读懂了什么?教师对难点进行讲解:“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4)自由练读,指名读,要求读出韵味来。评议:引导学生评议是否能读出感情和韵味来。
(5)练习背诵:自由背诵。
(6)反馈:指名背,齐背。
二、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审题明意:今天我们学生“斜撇”和“长撇”的运笔方法。
教师书写斜撇和长撇,指导运笔方法。
斜撇,从竖中线稍右起笔,向左底角线撇出,笔锋有略向左上提起之意。
学生练习写斜撇。
长撇,起笔同悬针竖,下行到横中线下向左撇,提笔出锋,悬空收笔。
学生练写长撇。
三、教学第四题:说说写写
1、审题。
(1)揭示说说写写的话题:学写留言条。
(2)学生自读范例。
2、指导
(1)教师谈话:“留言条”就是用书画形式留下要说的话,一般是离开某个地方或某个场所时留下的。在生活中经常需要写“留言条”。
(2)说说什么时候需要写留言条,写留言条应该注意什么。小组内讨论。
(3)汇报交流:写清给谁看的,写清留下的话,还要写上留言人的名字和留言的时间。
(4)指名说格式:
①先写条子留给谁,称呼要顶格写。 ②再写具体内容,另起一行空两格写。
最后写留言人的姓名,另起一行靠右边写。再另起一行靠右写日期。
(根据自己留言的内容,同桌互说,并纠正。注意礼貌用语)
四、我的十分钟
打开作业本,试写留言条。(注意格式)
交流 纠错
智慧瞬间:
语文教案 篇3
编排意图:教材编排了8篇选读课文,目的是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为学生阅读自我检测提供材料。在教学中,《山城的雾》可以配合第一单元的教学,要以学生独立阅读为主要形式。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在读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鼓励学生摘录自己喜欢的词句,多读和背诵自己喜欢的语句或段落,鼓励学生乐于阅读拓展材料。当然也可以配合期末总复习用,可把选读课文作为综合阅读材料,要求学生熟练地查字典、词典,独立识字,通过默读课文,联系上下文或其他方法,理解词语和句子,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及一些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课文简介:《山城的雾》本篇课文是一首诗歌。作者满怀激情,以丰富的想象,用优美的语言,赞美了山城重庆的雾所特有的、无比奇幻的景致。诗歌共分八节。第一节和最后一节概括地、直接地写出了作者对山城的雾的赞美和感受;第二节则概括地写了整个山城的雾的景致:雾如帷幔,山城如宫殿;第三、四、五、六节分别写了雾中景物:雾中太阳,雾中的车辆和行人,雾中山顶和电视塔尖,这些景物有能看见的,有不能看到的,有能听到而不能见到的,凡可以看到的.都给人以朦胧的感觉;以上几节基本上写的是雾中山城的景物,虽然写的都是雾中非常具体的景物和事物,未直接写雾,但这些景物所发生的变化皆因雾而成,雾和物紧密结合,由此使人感到雾那样神奇,那样的浓密。第七节直接写雾:如汹涌翻滚的波涛,在整个山城奔腾。由此观之,山城的雾的特点是奇特,奇特又体现在浓密和流动上。置身于这样的雾气中,作者自然会发出“无比奇幻”的赞叹。
学习目标: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学习重点、难点:感受雾景之美丽,雾景之奇。
学时安排: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激发阅读兴趣。
1、多媒体出示
花城哈尔滨
春城南京
冰城广州
石城重庆
山城岛城
岛城昆明
请同学们仔细看看,你能说出屏幕右边分别是哪一个城市的别称吗?(根据学生回答连线)
2、山城重庆的火锅世界闻名,又称火锅城,重庆每年平均170天以上的时间都是大雾弥漫,所以它又有一个别称是雾城,雾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山城的雾。
二、自主阅读理解。
(一)了解雾之美
1、出示两幅有关雾景的图片。
(1)同学们对雾的都有一定的了解,老师带来了两幅与雾有关的图片,看图后说说自己的感受?
图一:雾如帷幔
图二:雾如水漫金山
(2)你想怎样赞美这美丽的雾景呢?
2、作者在欣赏了山城的雾后又是怎样赞美的呢?自由读读这一首诗?
3、交流重点句:啊,我真写不完雾中的奇景,我要把它绘成美丽的画面。
(1)在这一句中,作者想把雾中的美丽景色绘成美丽的图画,这是一幅极富色彩且让人赏心悦目的画儿,你们来找一找,雾景中都有哪些色彩?
(2)雾中的美景是由雾中一件件景物组成的,你来看看作者都描写了雾中的哪些景物?它们美在哪儿呢?(注意与挂图联系,把具体形象和文字训练统一起来)
4、(朗读)你能读一读,通过你的朗读,来向人们展示雾城之美吗?并让学生说说雾美在哪儿?
(二)理解雾之奇
5、再现两幅图片:赏不完雾之美,写不完雾景之奇,在作者的心目中,山城的雾又是无比奇幻,看着这朦胧的雾,翻卷的雾,让作者想到了什么?相机指导两个比喻句。
A、像天上的仙女撒下帷幔。
B、就像神话中的“水漫金山”
(1)你是怎么理解雾之奇呢?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了解“帷幔”以及“水漫金山”的来历。
帷幔:即帷幕,挂在较大屋子里或舞台上的遮挡用的幕。
《水漫金山》
出自中国民间故事《白蛇传》。金山寺法海禅师,为拆散许仙与白娘娘的美满姻缘,强留许仙在金山寺出家。白娘娘上寺索夫,遭到法海拒绝,乃召集众水族,水漫金山寺。法海请来天将,也抵御不住。白娘娘救回许仙,夫妻重获团圆。
6、这么好的画儿是谁画的呀?(大自然)这么说,大自然可真是神奇啊,当漫天的大雾升腾起来,弥散开去,远远望去,雾天一色,青山绿水都像是被一层白色的帷幔包住似的,小楼、梯田、竹林在雾中时隐时现,是大自然让山城显出了一份神秘感,感受到雾的飘渺和温柔。走在了朦胧的路上,踏在了翻腾的雾上,真使人有点腾云驾雾,飘飘欲仙之感,让我们领略到了雾的汹涌。这幅画的作者大自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啊!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一首诗。感受山城雾的奇幻。
7、是啊,山城的雾真是无比奇幻,像(),像()。
三、谈谈阅读收获。
这节课我们一起感受了山城雾的奇幻,他亦温柔亦汹涌,相信一定给同学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请大家谈谈自己的感受。
四、课外阅读积累。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掌握“匿笑、罗摩衍那”等字词。
2.品读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亲情。
3.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投入真情,反复诵读,感知诗歌优美清新的意境和真挚淳朴的情感。
2.利用想象,鉴赏诗歌,并尝试借助具体的形象或事物来抒写自己的感情。
一、导入课文
学生齐诵《游子吟》,问:这首诗谁写的?(我国唐代诗人孟郊),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歌颂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也表达了诗人对母爱的感激和深深的爱和尊敬)
有人说:世界上只有一种最动听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声音;世界上只有一个最美丽的身影,那就是母亲的身影。母爱是是人类共同歌颂的永恒主题,因为她是人类社会中最崇高、最美好的情感。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欣赏一首同样以母爱为主题的散文诗--泰戈尔的《金色花》,让我们共同期待这美的洗礼!
使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泰戈尔
泰戈尔是印度著名诗人、作家、文学家,代表诗集有《新月集》《飞鸟集》《园丁集》《吉檀迦利》。因作品《吉檀迦利》而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二、我朗读,我感悟
1.自由的大声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试着把握停顿,读出情感。
正字正音(可在课前预习完成)
嗅()罗摩衍那()()匿笑()
祷告()沐浴()()花瓣()
2.齐读,注意字音停顿,体会情感。(配乐:相约卡农)
3.抽读或者指定学生朗读课文(提醒注意听,读完以后,要点评读得怎么样)
4.教师指导朗读
你认为应该用什么样的.语速和情感来读?
语速:轻快、跳跃
情感:喜悦、母子之爱和儿童特有的顽皮
当你吃过中饭,
坐在窗前//读《罗摩衍那》,
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
我便要//把我的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
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但是你会猜得出//这就是你的小孩子的小影子吗?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
5.分小组(分角色)朗读
声音大声一点,吐字清楚一点,感情饱满一点。希望你们能用自己的朗读来表达母爱带给我们的心灵震撼!
6.这首诗写了什么事情?表达了什么情感?
这首诗写了孩子变成一朵金色花,然后与妈妈一起嬉戏玩耍,表现了纯真的母子之情。
三、我质疑,我探究
1.分组讨论
(1)为什么孩子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让妈妈知道?
(2)“我”与妈妈进行了哪三次嬉戏?分别表达了什么情感?
(3)为什么妈妈见了面却说:“你这坏孩子?”
(4)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像成一朵金色花?
因为孩子总想为妈妈做点事,变成一朵金色花,可以看着妈妈工作,可以让妈妈嗅到花香,可以投影在妈妈读书读到的地方。孩子懂得,母爱的奉献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他做了好事不图妈妈夸奖,但求妈妈生活得更加温馨。所以他只是撒娇,而瞒着妈妈。
三次嬉戏:
母亲做祷告时,“我”开放花瓣散发香气。--表现出“我”对母亲默默的关爱之情。
母亲读书时,“我”将影子投在书页上。--表现出“我”对母亲的牵挂之情。
母亲去牛棚时,“我”和她开玩笑,恢复原形。--表现出“我”对母亲的依恋之情。
因为妈妈找不到孩子,是多么着急。何况一整天找不到儿子,那种惶急的心情肯定与时俱增,一旦见了,又惊又喜,自然嗔怪孩子,但这种责怪恰恰反映了她对孩子的疼爱。
④《金色花》是以一个活泼、调皮、可爱的孩子的口吻来写的,一开始,这个孩子就想象自己变成了一朵金色花,长在树的高枝上,“我”为什么要把自己想象成一朵金色花?
我们中国喜欢用花朵比喻儿童,印度也一样。泰戈尔把儿童想像成一朵金色花,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赞美孩子可爱。那金黄的色彩,正反映着母爱的光辉。人们喜爱花儿,花儿也惠及人们,正可以象征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泰戈尔的想像实在新奇而美妙。
四、我倾诉,我创作
但丁说:“全世界的母亲是多么的相像!她们的心始终一样,每一个母亲都有一颗极为纯真的赤子之心。”母爱就像一股涓涓的溪流时时刻刻地滋润着我们,谁不应该感谢母亲、报答母亲呢?如果你忽然具备了文中小男孩的神力,你准备变作什么来表达你对母亲的满怀爱意?
妈妈,假如我变成了……
你还想变成什么美好的事物来表达对妈妈的爱呢?赶快写出来吧。
示范:
假如我变成了一缕清风,要与你相伴,停在绿野田间,轻悄悄地在空中来回,又在树间吟唱,妈妈,你会认识我吗?
假如我变成了一叶青芽,为了好玩,停留在清明前的枝头,安静地在茶山中等待收获,又在滚烫的茶水中起舞,要让你品尝到明前茶的清香。
假如我变成了一个梦,为了寻你,停在夜空的深处,悄悄地在睡梦中徜徉,又在记忆深处嬉戏,伴你直到天明。
假如我变成了…………
五、板书设计
妈妈“我”
做祷告时散发香气
读书时将影子投在书页上
拿灯去牛棚时变回孩子,求妈妈讲故事
母子情深
语文教案 篇5
【教材简说】
“画风”,这个题目引起了课本中的小朋友思考,也引起了我们的思考。风看不见,摸不着,怎么画呢?课文中的三个小朋友一起画画,本来陈丹说:“风,看不见,摸不着,谁也画不出来。”看了赵小艺的画后,陈丹却说:“我也会画风了。”三个好朋友互相启发,互相激励,结果他们用不同的办法画出了风。
【学生分析】
学生喜欢宋涛,因为他敢想。善于提出问题;我们也喜欢陈丹,她敢于修正自己的错误认识,善于向别人学习;学生更喜欢赵小艺,你瞧她,“眨眨眼睛,想了想”,她敢于迎接挑战,善于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让我们的学生在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中,去体会课文中三个孩子的.思想;去学习他们敢想敢做、相互协作的精神;想出别的、更多的画风的办法。
【学习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3、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了解风吗?能说说你感受到的风吗?有风的时候,会出现什么不同的景象呢?风是什么颜色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画风》这个故事。
二、识字
1、粘贴三个小朋友的头像,说说他们的名字:
学生读课文找答案,教师在头像旁写上他们的名字。号召学生和他们三个做朋友,与他们三个打招呼,作简要的自我介绍。例如,宋涛、陈丹、赵小艺,你们好!我叫×××,很想和你们做朋友。学生在趣味盎然的“打招呼、交朋友”的过程中就会认识“宋、涛、陈、丹、赵、艺”六个生字了。
2、想一想、找一找:
“宋、涛、陈、丹、赵、艺”这几个字在我们身边哪些人的名字中出现了。
3、用减一减的办法识字:
湿──显
三、写字指导
1、正确书写:
不要多笔画:“丹”字只有一点。“乌”字中间没有点,加迠就成了“鸟”字。“丝”字上边的两绞丝没有点。
不要少笔画:“忽”字下面的三点,不能少。“眨”左边是目字旁,不能少一横。“涛”字左边三点,右下还有一点。
2、美观书写:
观察结构特点:如,“显”字上小下大、上短下长;“忽、丝”二字上长下短。“杆、眨、涛”左窄右宽;“杆”左高右低,“眨、涛”左短右长。
比较借鉴:乌──鸟 丹──舟 涛──寿 陈──冻
示范:“艺”字草字头的横宜略长,下面的“乙”字“折笔”应尽量向左边斜,“弯”应写平,“钩”直上。
语文教案 篇6
指导思想:
语文来自于生活,生活处处有语文。让学生在品味生活的快乐中学习语文,提高语文素养。
一. 活动目标
①通过此次活动,沟通课堂内外,引导学生注意生活中的语文。使学生分认识语文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②引导学生探讨人名、街头巷尾店名、广告语和社会生活中的最新鲜、最活泼的语言现象。形成从生活中学语文的习惯。培养语言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③通过写作练习,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语文世界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写出自己对社会生活中语文运用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二. 活动重点
①搜集资料、归类整理并展示。
②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三. 课前准备
①布置任务,学生分组。学生可自由组合,以小组为单位,也可以以个人为单位进行。
②搜集调查资料,分组筛选、梳理,把同属于一类型的.资料编在一起。
③将同一类型的资料整理成PwerPin讲稿。并将小组资料编成小册子或手抄报在班上黑板报上展示。
四.活动过程
1.导入 语
2.学生活动
① 探讨“名字里的学问”。
②街头巷尾:
将店名、招牌、标语的用语分类,阐明自己观点。欣赏优秀的店名。
③个性广告小品趣味无穷。
④网络新语言、新流行语等。
五.教师总结
①充分肯定同学们的实践,对于同学的思考给予高度赞誉。
②布置作文,任选一题,按照要求写作。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0-17
语文教案08-09
【经典】语文教案09-06
语文燕子教案11-19
语文《掌声》教案11-19
语文穷人教案11-23
语文《风筝》教案11-23
语文树教案12-05
语文古诗教案11-07
《语文园地》教案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