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案经典

时间:2024-10-04 07:34:38 教案 我要投稿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案经典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案经典,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案经典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案经典1

  一、回顾内容。亮文本主题

  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这是一封原jE京二中的学生雷利写给联合国前秘书长加利先生的一封信。他在信中想通过加利先生向国际社会发出呼声。谁能告诉大家,雷利发出了什么呼声?

  师随学生的说话板书: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

  师:这就是一个中国孩子——雷利的呼声。他为什么要发出如此强烈而又沉重的呼声呢?今天,我们继续来细细地品味课文。

  二、细细品味.悟文中悲情

  师:这是一封饱含深情的信.这是一封血泪交织的信。当我第一次在电脑里读到这封信的时侯,我就深深地感动了.泪水不知不觉地夺眶而出。现在,也请大家用心地去读读课文的2、3、4自然段,看看哪些语言让你感动了,让你有话要说.把它们划出来。同时,想想是什么原因让你的心为之一颤,再反复读一读。

  1.学生自由用心地读书,边读边将思考所得做上读书记号。

  2.把最能让你感动的、或有话要说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①当学生读到“两年多来,我们全家沉浸在失去亲人的巨大悲痛中,我至今都忘不了,爸爸临上飞机前对我和妈妈那深情的目光。他说:‘孩子.等爸爸回来,我一定送你一顶蓝盔1”时。教师作如下导学:

  整整两年多了,两年多的每一个日日夜夜,雷利都在思念着爸爸,思念着和爸爸在一起的每一个时刻。他看到爸爸用过的书桌,想起了爸爸总爱坐在书桌前.全神贯注地读着外语、研究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他看到饭桌前爸爸坐过的座位,想起了他们一家快乐用餐的情景;他看到墙上挂着爬长城的“我”和爸爸的合影,想起了爸爸那矫健的身影,仿佛听到了爸爸对他不断的鼓励声“孩子,加油!”雷利还会看到什么?想起些什么?请你张开想象的翅膀,走进雷利的思念。(学生想象说话)

  师:可这一切的一切都已不复存在了,这一切的一切,只能活在我们痛苦的回忆中,让我们再来深情地读渎这句话。(一次朗读)

  ②学生谈到“我从‘深情的目光’“感受到爸爸很爱雷利和他妈妈”时——

  师:这深情的目光中还包含着什么?

  师:足啊,爸爸将对家人的深情挚爱融入在这日光中,他是多么的不舍,多么的希望和家人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但他为了世界和平的事业.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征程(二次朗读)

  师:其实,悲痛的还有.还有一切认识雷利爸爸的领导、同事、朋友:还有我们,还有热爱和平的每一个有良知的人。(三次朗读)

  ③当学生读到“现在,这顶蓝盔回来了,但它是钉在爸爸的灵柩上回来的。我们如约地捧着鲜花,接到的却是爸爸那覆盖着国旗的遗体”时——

  师:想象一下,当“我”和妈妈捧着美丽的鲜花来到机场,本以为这次可以团聚,可接到的却是……此时此刻.“我”和妈妈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学生说后朗读)

  ④当学生读到“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时——

  师:爸爸为和平战斗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这斑斑血迹就是爸爸光辉生命的见证哪!(朗读体会)

  ⑤当学生读到“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啊!我听见了,妈妈听见了,在场的叔叔阿姨听见了.全世界都听见了,他呼唤的是:和平!和平!和平!”,且学生谈到从这里感受到雷利的爸爸一心为和平,牺牲后还念念不忘时——

  师:你从哪些语言中感受到的?(三个“和平”)师追问:你们觉得爸爸的这一声声和平是在向谁呼唤?(向发动战争的国家呼唤、向一切侵略者呼唤、向一切热爱和平的人呼唤……)

  师:这一声声和平道出了爸爸的心愿,这一声声和平浸润着爸爸的鲜血,这一声声和平分明就是爸爸生命的写照!请你用心地用情地去读一读吧。(学生自由投入地读)

  ⑥当学生读到“我的爸爸精通四国语言,是一位出色的经济学硕士.本来他应该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却被战争夺去了宝贵的`生命”,且学生谈到爸爸博学多才,本可以做更多的贡献时——

  师:雷利为有这样优秀的爸爸而自豪,叉为爸爸因战争而离去悲痛万分、(朗读体会)三、直面对话。唤内心真情

  师:虽然爸爸再也收不到那束带着最崇高的敬意的鲜花,但他那热爱和平、为和平而献身的高大形象让我们永远也忘不了,他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让我们和雷利一起,面对面地和爸爸说一说心中喷涌而出的话语..

  出示改过的话。(把第2—4自然段的叙述转化为面对面的倾诉)

  爸爸,您知道吗?两年多来.我们全家沉浸在失去亲人的巨大悲痛中.我至今都忘不了,您临上飞机前对我和妈妈那深情的目光。……我要向您献上一束最美的鲜花,因为您是保卫世界和平的光荣战士。

  配乐,指名读,齐读。

  师:是谁夺去了爸爸的生命?(战争)是谁打碎了这个幸福的家?(是战争).是战争这个恶魔)战争这个恶魔夺去的哪里只仅是雷利的爸爸呀!你们看——

  (放伊拉克战争带给人们苦难生活的场景,配上莫扎特的《安魂曲》,师激情配词)

  师:透过你们的跟睛,我知道你们现在有很多话想说。(学生说观后感受)

  师:是战争让无数的人民失去了生命,是战争让无数的家庭家破人亡。所以,我们要向全世界呼吁——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

  师:爸爸为和平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可是他的心愿并没有实现。这世界又是什么样的?请大家自己读读5、6自然段。

  随着出示下面这句话,并让学生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师:让我们再来看一段资料。(‘反法西斯战争”、“卢旺达种族冲突”、“阿富汗战争”、“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带给人类的伤亡数据及中国《青年周刊》调查的报道:自1945年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以来,整整60年里,全球只有3个星期左右没有发生暴力冲突)

  (媒体出示、学生每人一份)

  师:阅读了这些内容,你对这句话又有了什么新的理解?

  这一切的战争,这千千万万人的生命的逝去,是多么令人辛酸、令人愤恨。又怎能让我们忘记啊!(再读这一句话)

  师:为了让人们远离战争.为了让人们过上安宁幸福的生活,让我们这些热爱和平的人和雷利一起向国际社会发出呼吁——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

  师:是啊,为了让母亲不再失去儿子,为了让妻子不再失去丈夫。为了让孩子不再失去父亲,让我们和雷利一起呼吁——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再读这句话)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案经典2

  一、说目标

  本节课共制定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维护、阿姨、凯旋”等词语。学习多音字“吁”。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了解书信的格式并学会运用。

  3、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指导学生了解书信体安排材料的技巧,并尝试安排材料。

  确定此目标的依据有以下四点:

  一是基于课程标准对学段目标的理解。《课程标准》指出:“第二学段要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能初步把握的主要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能用简单的书信进行交流。”

  二是基于对单元重点训练项目的理解。本单元围绕“战争与和平”这一主题编排。教学本组课文,要帮助学生在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重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体会句子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但基于本篇课文的书信体价值,我把选材组材作为重点训练项目。

  三是基于对教材的认识。这篇课文属书信体的,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的一封信。这封信首先表达了“我”和妈妈对加利先生的问候和深深的感谢,接着深情回忆“我”的爸爸出征前后的情景,在悲痛中怀着自豪和崇敬,并表示要向爸爸学习,用生命捍卫和平。最后,呼吁国际社会一致行动起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本文情感强烈,饱含着一个孩子失去亲人的悲愤和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语言朴实,没有口号,但读来感人肺腑、催人泪下。

  四是基于对学清的了解。四年级学生已具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能初步把握的主要内容,但书信,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文体,这也是小学阶段唯一的一篇书信,所以教学本文时,首先让学生发现书信和其余文本结构的不同,指导学生了解书信的格式,然后发现其围绕“呼声”这一中心,选材和安排材料,引导学生了解书信内容,同时指导学生在实践中了解合理安排材料的方法,并初步学会合理安排材料。

  据此,我将本课时的教学重点确定为:了解书信的格式并学会运用。指导学生了解书信体安排材料的技巧,并尝试安排材料。

  依据学情,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指导学生了解书信体安排材料的技巧,并尝试安排材料。

  二、说教法

  王崧舟老师曾说:“阅读教学的.紧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发展语感。”同时课标指出:阅读、积累、实践、表达是语文学习的重中之重。所以教学本科,我采用以下策略完成教学:

  1、扶放结合法。识字教学环节让学生先自读,发现问题,进行指导。如“血”教学,让生先试读,然后给出提示,生理解认读,这样做到学一个就牢固掌握一个。写字指导,在学生观察发现后,再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指导。

  2、观察比较法。在了解书信格式的时候,让学生先观察发现其和其他文体的不同,从而加深了解书信格式。

  3、实践法。在了解内容安排上,通过对本文内容安排的学习,设计坡度,练习安排材料,然后自己进行简单的材料安排练习。

  三、说学法

  1、与教法相适应,学生在读中发现错误,在师生评价中提高,通过“读、记、说、写”等方式识字、写字。

  2、对比发现法。在书信格式以及内容安排等方面通过对比、观察,发现其规律。

  3、实践练习法。通过对材料的选择排列以及自己安排材料,学生在练习中内化语言。

  四、说教学程序

  本课时的设计,力求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这一理念,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获得新知,收获成功。共设计五大板块: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新课开始,让学生形成新的课程期待,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尽快进去学习状态。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本环节的设计旨在完成教学目标的朗读、识字、写字目标。

  (三)再读课文,认识结构

  书信的格式是小学阶段学生比较难熟练掌握的知识点,在此进行强化落实。

  (四)研读课文,迁移运用

  段的训练是第二学段的训练重点,通过教师指导其了解材料安排的的方法,然后进行知识的迁移、实践、运用。

  (五)总结全文,激发兴趣

  通过对联合国秘书长的了解,让学生受到震撼,从而提高其深层阅读的欲望。

  五、说板书设计

  凸显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板书设计为生字、多音字,主要内容和材料安排的方法。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案经典3

  学习目标

  ①认识卓盔等7个生字,会写牺牲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执行、维护、给予、素质、沉浸、凯旋、遗体、硕士、贡献、圣坛、威胁、呼吁、妻子、充满等词语.

  ②理解信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挚情感,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③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

  ①收集资料,了解当今世界战事.

  ②准备反映战争的多媒体课件,如;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等,重点收集这些战争中儿童生活的画面.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激情导入

  ①同学们,我们都在和平的环境中生活着.可是,你知道吗?这样安定的生活并不属于每一个孩子,因为世界上有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

  ②多媒体配乐播放战争场面及战争中人们的悲痛与无奈.

  ③看到这些情况你们想说些什么呢?

  ④过渡:是啊!生活在战争中的人们,他们无时无刻地在祈盼和平的降临,因为和平意味着生的希望,意味着能尽情享受阳光.同学们,今天老师想带大家一起走近一位中国孩子,一位曾经被战争夺去父亲的生命、饱尝失去亲人痛苦的孩子,让我们一起去聆听这位孩子内心的呼声吧.(出示课题)

  重点学习第二部分

  ①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读完后想想: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着重写了什么?

  ②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③请同学们重点朗读课文二、三、四自然段,想一想;这几段话中哪些地方给你的印象最深刻,请找出来,再谈谈自己的体会.

  ④集体交流;哪些地方让自己的印象最深刻?交流时,要特别关注下列语段,并按语段后的

  教学步骤,指导学生体会.

  (语段:两年多来,我们全家沉浸在失去亲人的巨大悲痛中,我至今都忘不了,爸爸临上飞机前对我和妈妈那深情的目光.他说:孩子,等爸爸回来,我一定送你一顶蓝盔.我们与爸爸相约,等爸爸凯旋的那一天,我们要带着最美的鲜花迎接他.)

  a.爸爸说这句话的时候,心里会怎么想?

  b.雷利写信时想起爸爸那深情的`目光和坚定的话语,他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应怎样把这种心情读出来.

  c.指导朗读.

  (语段:现在这顶蓝盔回来了,但它是钉在爸爸的灵柩上回来的我们如约捧着鲜花,接到的却是爸爸那覆盖着国旗的遗体.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

  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啊!我听见了,妈妈听见了,在场的叔叔阿姨听见了,全世界都听见了,他呼唤的是:和平!和平!和平!)

  a.朗读这段话,一边读一边想;读着这段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b.如果当时你面对此情此景,会有怎样的感受?

  c.指导朗读.

  (语段:我的爸爸精通四国语言,是一位出色的经济学硕士,本来他应该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却被战争夺去了宝贵的生命.他的死是光荣的,他是为和平而倒下的,他倒在了维护世界和平的圣坛上.今天,我要向爸爸献上一束最美的鲜花,因为他是保卫世界和平的光荣战士.)

  a.哪些同学对这段话的印象最深刻,谈谈自己的感受.

  b.本来却被,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④对于在维和行动中壮烈牺牲的父亲,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学生齐读:一名卓越的观察员,在执行联合国维和行动中体现了人道与公正的素质.

  ⑤怎样理解卓越人道与公正的素质?

  ⑥伴随着音乐,让我们和雷利一起再次缅怀用生命保卫世界和平的爸爸,齐读课文二、三、四自然段.

  第二课时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听写本课新词.同桌互相检查.

  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①过渡:雷利给联合国秘书长写这封信的目的仅仅是为了缅怀被战争夺去生命的父亲吗?

  你是从课文哪几个自然段知道的?

  ②默读课文五、六、七自然段,边读边想:这几段话中哪些句子让你觉得最难理解,请画出来.

  ③着重理解下列句子:

  今天,我们中国孩子虽然生活在和平环境中,但是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a.你从这句话中能体会到什么?

  b.结合课前你们收集的资料,举出具体事例,请你在四人小组内说一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c.过渡:战争是残酷的,战争更是无情的只要有罪恶的子弹存在,和平之花就容易被摧残.难怪作者会说──今天,我们中国孩子虽然生活在和平环境中,但是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④战争给不少国家和地区的人民带来灾难,那些深受战争苦难的孩子,他们过着怎样的生活呢?我这儿有一份资料,大家可以小声地读一读.

  (出示数据资料:

  在过去10年里,200多万儿童在战争中被杀死,另有600万儿童受伤,100万儿童成为孤儿.

  87个国家的儿童生活在6000万枚地雷的阴影中.每年陆续有1万名儿童成为地雷的受害者.

  目前世界各国约有30万男女少年和儿童在军队中当儿童兵,许多人还不到11岁.)

  ⑤读了这份资料,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⑥(出示难民儿童画面)战争中的孩子,饱受着战火的煎熬,阳光般的年龄却要承受那么多的不幸,此时此刻,你想对他们说点什么?

  ⑦成千上万的儿童因为战争失去了亲人,失去了家园,失去了本来应该拥有的幸福和欢乐.

  正因为这样,作者在文章最后发出强烈的呼吁.鼓励学生反复朗读最后一段,边读边体会作者的情感,边读边表达自己的感受.

  指导实践,升华情感

  ①为了制止战争、保卫和平,雷利给联合国秘书长写下这封信.那么,我们能够做点儿什么呢?

  ②从大家的发言中,我能感受到你们对和平的期盼.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最后这段话,相信大家一定会有更深的感受.

  ③学生声情并茂朗读最后一段.

  课外延伸

  短暂的40分钟的课堂让我们无法停止对和平的呼唤.和平、和平、和平的心声永不停息.同学们行动起来吧!我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给那些深受战争苦难的外国小朋友写封信,也可以召开制止战争,保卫和平的主题班会.因为,让和平永驻人间不仅是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更是全世界热爱和平的人们共同心愿!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案经典4

  课前:教师为学生讲述两个真实的故事,其中一个是自己小时侯失去父亲的故事。

  一、引入。

  1、观看央视国际4套上播放的伊拉克专题,加上教师录制的音乐和旁白。

  2、抽学生说说自己看了之后自己的感想。

  3、教师小结:战争是无情的,战争是残酷的……今天,让我们一起去聆听一个中国孩子的呐喊吧!

  学生齐读课题,再读。

  效果很好,哀婉的音乐与悲惨的景象呼应,很快就为本课的学习定下了“基调”,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课文,体会思想感情做了一些铺垫。

  二、按要求自读课文。

  学生自由读课文,勾画相应句子。

  这几个问题提得比较好,有利于进一步理解课文,把握了课文的重点。只是从实际操作来看,学生受前面“哀婉”基调的影响,虽是让自由朗读,学生却都是默默地朗读,不管怎样,只要学生是在“读”,就是可以的,不一定非要出声。

  三、交流问题,学习课文。

  学生:爸爸是个出色的人。我们能够从“我的爸爸精通四国语言……”看出来。

  学生:我的爸爸是个热爱和平的人。我们可以从“两年以前,我亲爱的爸爸作为……”看出来。

  教师:还有什么地方能够看出爸爸是个热爱和平的人。

  教师:罗老师找到一个句子。“我至今都忘不了……”。你能看出爸爸是个什么样的人。

  教师:“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你体会到什么?

  教师用学生“找”和自己“引”的办法初步让学生掌握了课文的部分内容,“拉”得比较快。目的显然是为后面“突出重点”——感情朗读做一些准备。

  2、教师:下面我请三个同学分段朗读课文的三至五自然段,要读得好象在和父亲面对面地交流。

  学生读,比较好,全体学生自发鼓掌。

  教师:可是当作者看到爸爸的灵柩时,心情怎样?(由激动到悲伤),请大家再读“现在……浸满了凝固的血。”(齐读)

  教师:嘴张着,在呼唤什么?我们该怎样读?谁来给大家示范一下。

  抽读,一学生读得很到位。

  全班再读。

  教师:“我”的爸爸本来还可以作出更大的贡献,因为他是精通四国语言的'……(学生回答:经济学硕士)。请大家读四自然段。

  学生再读,很有感情。

  展示“万人送英雄,鲜花赠英模”的画面。加上背景音乐和一个孩子对爸爸缅怀的旁白,课堂上的气氛变得更加凝重。

  罗老师对于这个环节的处理是很精彩的,重点指导了学生的朗读,以读悟情。我觉得也可以从爸爸和我们“相约”,到我们“如约”前往,再到爸爸的“失约”,这样可以更清楚地理清文章的线索,后面探讨爸爸“失约”的原因。这和重点指导朗读并无矛盾。

  教师:爸爸为和平献出自己的生命,却“死不瞑目”,原因是什么?

  教师:这些话是什么意思?你通过什么方式来理解?(学生发言,略)你知道哪些地方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

  学生列举自己收集的资料。

  教师: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组数据。(主要是一些战争中带来灾难的数据统计。)

  教师:同学们,如此娇嫩的和平之花怎么经得起战争的摧残?请大家一起来读一读《地球的呻吟》。

  地球把它的一切都给了我们,它从来不懂得自私和吝啬,总是倾其所有。

  可是人类,曾经和正在做着多少惭愧的事情——

  在共同的家园里厮杀,为野心和贪欲去争斗,用刀枪去撕裂土地,让马蹄去践踏丰收,硝烟窒息儿童的歌声,鲜血染红清澈的河流……

  教师:地球把自己的一切都给了我们,可罪恶的战争却……(引用上面诗句中的话)。所以,这个中国孩子会向国际社会呼吁。想想,他为什么呼吁?呼吁什么?(学生回答)

  抽读课文七自然段。

  教师:让我们和小作者一同呐喊、呼吁!(学生再读七自然段)让我们和地球一同呼吁!出示诗歌——

  隔海相望的陆地,都伸出友谊之手,相视一笑,泯灭旧日的怨仇。

  没有掠夺者的咆哮,也没有反抗者的怒吼。

  人们彼此赠送的礼物,是平等、自由。

  齐读。

  教师:孩子们,为了制止战争,让世界充满爱,我们能够做点什么呢?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孩子们有的说,我想给布什写一封信,想质问他究竟是想制止灾难还是制造灾难?(很精彩,全体自发鼓掌),还有的说现在说什么都没有用,我们要好好学习,掌握本领,建设强大的祖国去制止战争……

  多媒体出示:让和平驻人间,让世界充满爱!(音乐响起,《让世界充满爱》)

  罗老师的这节课上得非常精彩,也非常感人。许多听课的老师也不禁落泪。我觉得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情景的创设,还有感情朗读的导引。另外,拓展阅读也做得不错。只是我觉得教师的“导引”多了一些,学生“自主”的空间相对被压缩了,如果从倡导互动学习的角度,本课可以尝试另外一种强调互动学习的方案。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案经典5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我的说课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一、文本理解:

  本文记叙的是一个中国维和观察员的儿子给联合国前秘书长加利先生写的一封信。本文作者雷利的父亲雷润民于1994年牺牲在遥远的异国他乡(赴伊拉克—科威特作为军事观察员)。作者用饱蘸血泪的笔触回忆了远赴异国的父亲与家人的最后见面的情形,也以极其痛苦的语言描述了爸爸回来后的场景:“现在这顶蓝盔回来了,但它是钉在爸爸的灵柩上回来的。我们如约捧着鲜花,接到的却是爸爸覆盖着国旗的遗体,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作为儿子,父亲的逝去让其刻骨铭心的痛苦,也萌生了对和平的强烈渴望。于是,作者由此及彼,联系现实:在怀念父亲的同时也深刻地指出世界的不太平,战争还在时刻威胁、蹂躏着这个美好世界。为此,作者以一个中国孩子的视角,致信加利先生,强烈表达中国孩子的呼声——“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

  本文语言恳切,字字充满血泪。但是本文的叙述中充溢着较多的“官方语言”,对于一个12岁的孩子来说,似乎显得过于老成持重。不管怎样,但是文本中透露出的对父亲的“真情”却是纯粹的,也让每一位读者为之动容的。

  二、设计理念:

  语文的性质决定语文不纯粹是人文的,如何体现语文“本体”,要切实注意文本语言,给予学生语言的滋养。语言与精神的发展同等重要,不可偏废某一方面。本文的特性是情感浓烈、饱满,主题极为鲜明,教学中须恰当地把握情感的“度”,否则很容易浓了情感,荒了语言。如果一味地起“高调子”,极易滑向思想道德“说教”的泥沼。为此,“虚心涵泳、切己体察”是本课教学的主要策略,教学中要紧扣语言,引领学生入情、悟情、抒情、融情,让学生在情感与语言的和谐共振中诠释“和平”的内涵,建构“有意义的课堂”。

  就这篇课文而言,文字就极具感染力,很多老师在范读课文的时候都会热泪盈眶。但是要在没有生活经验和生活积累的小学四年级孩子内心能产生强烈的震撼,必须要借助恰当的媒体渲染。,是否使用血腥的场面,有过犹豫。因为现在的孩子里战争太遥远,让他们了解战争是一件难事。用上这样就能激发大家对战争的仇恨,从而对作者失去父亲的悲痛有更深的体会。但这篇文章的主旨是对和平的向往,让学生接触过多的血腥场面,难免造成负面的影响。

  三、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凯旋、卓越、弥漫”等词语的意思。

  2、了解联合国维和的背景,在身同感受、切己体察中体会“我”失去父亲的悲痛,知道“和平”的来之不易,从而更深层次地理解“要和平,不要战争”的内涵。

  3、能边读边体会作者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说教材:

  我结合教材本身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理解信的主要内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在读中感悟课文内容,在读中领悟作者的感情,在读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了解信的主要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所失去亲人的悲愤和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从小放眼世界,关注国际局势,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信中“我”的呼吁,体会“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对和平的无比渴望。

  教学难点是认识“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树立维护和平的观念。

  五、说教学准备。

  由于四年级学龄段的孩子接触事物直观、具体,喜欢通过自己的观察去发现生活,本文内容距离学生的现实生活较远。学生自主感悟和平与战争两个对峙性强的概念还缺乏一定的感性基础。因此,在上课前,我做了以下准备工作:

  1、布置学生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国内外大事,关心国际动态,了解维和部队的使命及工作状况。

  2、准备多媒体课件,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六、说教学程序及教学理念。

  崔峦老师曾经说过:“阅读教学的过程,是每个学生潜心读书,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对话、思维碰撞、情感交流的过程。”因此,我认为在教学中,只有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用心灵感受,实现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情感与情感的交融,心灵与心灵的接纳,课堂才能在对话中充满活力,才能呈现出生动活泼、主动的“生命状态”。基于这样的想法,我设计了这节课。

  第一个教学环节,借助多媒体课件,情景导入新课。

  由于我们的学生生活在中国这片和平的圣土上,对于战争,他们缺乏深入的了解。无论是时间、空间,距离学生的实际都很远。这样,在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之间就会产生一定的障碍。为此,我利用下载的图片资源,经过选择,整和、加工后再现情景,让学生形象感知战争的残酷,从内心深处先唤起他们对战争的愤恨和对和平的无比渴望之情,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氛围。接着我让学生谈感受引出了课题。导入新课。

  第二个教学环节,学生质疑。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引出了:雷利发出了怎样的呼声?他为什么发出这样的呼声?(相机板书:和平)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挚情感。

  第三个环节,自主探究解决问题。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解决问题,学上汇报解决问题的情况。

  第四个教学环节品读感悟痛失父亲。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这是本节课教学的一个最重要的环节。我首先围绕雷利之所以发出了这样的呼声是因为他失去了父亲,那他的父亲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让学生自由读书,找出相关的句子,并且勾画出来,根据学生的发言相机板书:爱家庭、有知识、爱和平。然后再让学生根据老师的板书的用一句话自豪地介绍爸爸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即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加深了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拥有这样的爸爸是如此的令人骄傲与自豪。接着我又让学生想象假如爸爸凯旋归来时的幸福与快乐,与爸爸的灵柩归来时的伤心形成鲜明的对比。阅读的过程,是学生由不会到会;由迷惘到顿悟;由“山重水复”到“柳暗花明”的过程,与文本对话的过程,角色的换位突出了教学的重点。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爸爸的回来,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使学生把自己摆进去,与文中角色合而为一,与作者一起怀念父亲,一起悲愤,一起渴望,一起呼吁。不知不觉中游历于文本之中,真正走入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作者情感跳动的脉搏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再一次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痛恨战争,渴望和平。引领学生“以读为主,读出个性;读中悟情,以情动人。”把握“巨大的悲痛,深切的缅怀,无限的渴望”这一感情基调,读出体会,读出感情,读出渴望,与小作者一起倾诉,怀念,同悲,同恨。在原原本本地读中把握文章的主旨,在平心静气地读中感悟父亲的崇高与伟大,在整体联系的读中理解呼吁的重要。比如,理课文的第三个自然段时,采取了创设情景朗读的方法,老师和学生一起呼吁,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啊,我听见了,他呼唤的是和平;妈妈听见了,他呼唤的是和平;在场的叔叔阿姨听见了,他呼唤的是和平;全世界都听见了,他呼唤的是和平和平和平。在引领学生一次次的呼唤中,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读出感情,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挚情感。

  在此基础上,老师又提出了一个问题:爸爸虽然牺牲了,但他还挂念着和平。但世界就会因此而太平了吗?由此引出本课的难点问题,让学生认识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体会这句话的深刻含义。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升华学生的情感,我给学生补充了大量的事实资料,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再现了战争的场面,学更具体的感受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更激发了学生与作者达到情感的共鸣,帮助学生解决这一疑难问题,体会句子的深刻含义,从而正确认识当今世界局势,树立维和观念。在此基础上,老师又让想象着战争中儿童的残象,向发起战争的人发出了和平的呼吁。体现了以读为本,读中悟情的教学方法。并相机板书:和平和平。

  第五个教学环节升华情感,拓展延伸

  在朗读体会雷利的呼声后,我问到:作为新世纪的儿童,为了让世界充满爱,维护和平,制止战争,你们想做点什么呢?让学生融入文本,进一步升华情感。接着又播放了全世界人们为维护和平而努力的媒体资料,让学生体会到“制止战争,维护和平”不仅仅是雷利一个人的呼声,而是全世界人民的呼声,让学生体会到在不远的将来,和平之花一定会开满全球,明天的世界一定会成为充满阳光、鲜花和爱的人类家园。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案经典6

  教材分析:

  这篇精读课文是课标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战争与和平”单元的第15课,属书信体文章,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一封信。信中缅怀父亲──一个为维护世界和平而献出宝贵生命的英雄,并代表中国孩子呼吁国际社会:一致行动,维护和平,制止战争。课文饱含着一个孩子失去亲人的悲愤和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

  这封信首先表达了“我”和妈妈对加利先生的问候和深深的谢意;接着深情回忆“我”的爸爸出征前后的情景,在悲痛中怀着自豪和崇敬,并表示要向爸爸学习,用生命捍卫和平;最后,呼吁国际社会一致行动起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本文情感强烈,语言朴实,没有口号,但读之催人泪下。它用一个孩子的眼光看世界和平,把家庭的不幸和世界的不幸有机联系起来,引起读者的共鸣。

  学情分析:

  由于小学生对战争特别是战争中痛失亲人罕有情感体验,只能从电影、电视中目睹一些场面,教师可利用音像呈现及影片剪辑、提供数据资料等教学手段创设情境,缩小学生与文本在内容、时空、情感上的视界差距,使学生更能体会作者的失父之痛和渴望和平心情。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抓住重点词句,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

  3、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加工、辨别信息的能力。

  4、体会“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对和平的无比渴望。

  教学重点: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深刻含义,理解信中“我”的呼吁,体会“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对和平的无比渴望。

  教学难点:

  认识“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树立维护和平的观念。

  课前准备:

  课前引导学生搜集有关世界战争与和平方面的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略)

  教学内容:

  一、解决文中生字新词。

  二、了解书信格式。

  三、标注自然段,划分意义段。

  四、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五、学习课文直接写父亲卓越的句子。(第一自然段和第四自然段的前一句话)

  第二课时

  一、回顾内容,亮文本主题。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并且学习了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课文,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去深入学习这篇课文。齐读课题。

  回顾课文,我们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呢?雷利为什么要发出这样的呼声呢?(板书:痛失父亲、世界不太平)

  接下来就让我们从具体的语言文字中,体会雷利失去父亲的悲痛之情吧。

  二、解读文本,悟信中悲情。

  (一)感悟“痛失父亲”段。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正文部分的2——4自然段,边读边找出描写“痛失父亲”的句子或段落划下来。

  2、学生汇报。

  预设:学习回忆“机场送别”这一场景。

  (1)自由读,一家人机场送别的场面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你是通过哪些具体词句体会到这一点的呢?(2)学法指导:我们在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时候,就应该这样,先抓住关键词语,慢慢读,细细品,我们就可以读出文字背后的声音。

  (3)在两年前一家人机场送别的那一刻,你看出他们的悲痛之情了吗?为什么现在回想起来反而令作者悲痛万分呢?把你的理解读出来。

  (4)想不到机场一别竟成永别,两年多来,这个慢镜头不知在雷利的脑海中回放了多少次,渐渐的,他对父亲的印象便久久的定格在了这一刻。每当想起这一刻,他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他那可亲可爱的爸爸,这怎能不叫人痛心呢?谁来读?

  (5)小结:刚才我们从作者回忆一家人机场告别的场景中,体会到了他对父亲的深深地怀念之情。接下来,你还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了雷利失去父亲的悲痛呢?

  学习“机场迎接爸爸灵柩归来”段:

  (1)出示片断一:自由读。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呢?你是抓住哪些关键词语体会到这一点的呢?(“覆盖着国旗的遗体”又能说明什么呢?“染红”“浸满”又该怎么理解?)

  (2)学法巩固:就这样抓住关键词语,慢慢读,细细品,我们便可以读出文字背后的声音。

  (3)面对父亲这覆盖着国旗的遗体,血染的征衣和浸满了血的手表,雷利会怎么做呢?带着这样的心情读。

  (4)在撕心裂肺的痛哭后,他发现了。出示幻灯片:“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啊!我听见了,妈妈听见了,在场的叔叔阿姨听见了,全世界都听见了,他呼唤的是:和平!和平!和平!”这儿一连用了四个“听见了”难道他们真的听见了吗?与其说是听到的,不如说是想到的,与其说是想到的,倒不如说是从爸爸的行为中感觉到的,谁来读?一连三个“和平”,只是简单的重复吗?谁再读?这不仅仅是爸爸的呼声,更是雷利发自内心的呼唤,也是在场的叔叔阿姨的呼唤,还是全世界热爱和平的人们的呼唤。一起读。

  (5)接下来,让我们亲眼目睹这令人揪心的一刻吧。(师解说:鲜花捧来了,“蓝盔”回来了,但是父亲却永远也回不来了……谁能想到,他们是以这样的方式见面的呢?没有掌声,没有欢笑,有的只是这样的场面……此时此刻,谁又能不为之伤心呢?谁又能不为这个不幸的家庭落泪呢?

  (6)谁来读?谁还想读?(配乐读)

  (7)刚才我们又从“我”和妈妈迎接爸爸灵柩归来的这样场景中体会到了雷利刻骨铭心的失父之痛,接下来,你还从哪些地方体会到这一点呢?

  父亲有才华。你是通过哪些词语体会出来的。读一读。这样的'父亲,该用什么词语形容呢?

  小结:这样一位知识渊博、才华横溢而又执法公正的父亲,却在维护世界和平行动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怎能不叫人痛心呢?因此,雷利发出这样的呼声。(读板书)

  (二)体会“世界并不太平”。

  1、同学们让我们回过头来想一想,是谁,这样残忍,让雷利失去了亲爱的父亲?又是谁让这个原本幸福的家庭蒙上了一层阴影?是战争,战争是可恶的,战争是残酷的,战争让多少原本幸福的家庭妻离子散,战争又让多少原本美好的家园毁于一旦,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雷利才通过联合国秘书长向整个国际社会发出了这样的呼声。(再次回读板书)

  2、回首当今世界,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的5、6自然段,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你读懂些什么?

  3、出示“今天,我们中国孩子虽然生活在和平环境中,但是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这又是一个含义深刻的句子,我们再用抓住关键词语理解的方法理解它。“和平之花”指什么?“娇嫩的和平之花”又指什么?为什么和平之花是“娇嫩”的呢?

  (1)你能结合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谈谈对这部分内容地理解吗?

  (2)老师这里也有一些图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战争中的真实场景吧。课件出示一系列图片。师解说。

  (3)当大量的事实摆在我们面前时,你有何感想?

  (4)不错,只要有局部的战争存在,世界就难保太平。只要有罪恶的子弹存在,这“和平之花”虽然美丽,却容易被摧残。所以,和平需要全世界人民共同捍卫,学到这儿,你还认为这仅仅是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吗?是啊,这里有你、有我、有他,还有全世界那些热爱和平的人,就让我们和雷利一起,向加利先生倾诉心声吧。(再读第七自然段)

  (5)教师激情朗读:“让那已经能够听到脚步声……人类家园!”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6)的确,我们无法阻止战争,但是我们却能不断壮大和平的力量,让我们将心中的渴望化作我们共同的声音,让我们一起呼唤“要和平不要战争!”(加叹号)

  三、直面对话,唤内心真情。

  1、写话练习:雷利的这封信我们已经读完了,但此时此刻,相信大家的心情也一定不平静,心里有话要说吗?请把你内心的独白写下来吧!可以写你对战争的看法,也可以写你对这些不幸家庭的同情,可以写你对挑起战争者的控诉,也可以写你的决心。

  2、此时此刻,此情此景,请把你内心的独白表达出来吧。

  3、布置作业:

  给处在战争中的国家或地区的孩子写一封信,表达自己对他们的关心和问候,以及共同争取世界和平的愿望。

  四、板书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痛失父亲世界不太平

  要和平不要战争!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案经典】相关文章: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案优秀08-27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案7篇05-17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案8篇05-14

关于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案四篇05-16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案模板九篇05-17

【推荐】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案四篇05-15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案汇总六篇05-15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案范文九篇05-15

关于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案4篇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