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9-26 08:20:37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精选【8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语文教案精选【8篇】

语文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启发学生采用偏旁归类的方法复习汉字。

  2.通过词语搭配练习,学习准确运用词语,不断积累词语。

  3.了解词语重叠后在表达上的不同,并学说这样的词。学习猜谜语。

  课前准备

  1.“苹果乐园”图及“红苹果”粘贴纸。

  2.“房子”图。

  3.本课第二题中的词卡。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秋天到了,果园里的果子成熟了,香香甜甜的果子真诱人啊!今天老师要带着你们漫游语文园地。在园地的深处有一座苹果乐园,在那里,智慧老人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棵苹果树。哪个小组的小朋友肯动脑筋、会学习,他们小组的苹果树上就会结出一个个有香又甜的红苹果。(出示苹果园)

  (二)我会说

  1.出示题目。(出示“房子”图,上面写着偏旁)同学们知道这些房子里都住着谁吗?(房子里住着带有这些偏旁的字)

  2.小组学习。

  A.小组的伙伴商量一下,你们要拜访谁的家?(如:我们要拜访“走字儿”的家)

  B.请找出你们拜访的主人,比一比哪个小组找的又快又好。

  3.集体交流。小组派代表汇报,教师板书。哪个小组说的最多,就在哪组的苹果树上贴一个红苹果。

  4.口头组词:这些字自己住在房子里多孤单呀,我们给他们找些好朋友吧!

  5.扩展练习:你们能帮他们找一些新邻居吗?(学生交流课外认识的汉字)

  A.在老师分的“房子”图上写上其他偏旁,并说说谁住在里面。(小组合作学习)

  B.集体交流,给说的好的小组贴一个红苹果。

  (三)我会连

  1.小组合作连线,派代表汇报。

  2.游戏“找朋友”:老师将词写在词卡上,分给学生,学生找到对应的.词,然后读出来。(找对了就贴一个红苹果)

  3.看图铁词语。(出示相应的图片,让学生把词贴在图下)瞧!这些图片也来找朋友了,谁来帮帮忙呢?(找对了就贴一个红苹果)

  (四)读读说说

  1.过渡:看,苹果树上的红苹果越来越多,小朋友高兴吗?(高兴)那就让我们一起“高高兴兴”地来读读这些词语吧!

  2.小组讨论:每组前后两个词语有什么不同?

  3.集体交流。(谁说的好就给他们小组贴一个红苹果)

  4.你知道还有哪些词也能这样说吗?谁愿意向大家展示一下?

  (五)我会猜

  1.过渡:同学们真聪明,每棵苹果树上的苹果都不相上下。怎么办呢?智慧老人准备了两则谜语来考大家,看谁能得到最后的胜利。

  2.先自己轻声读一读,读会了就悄悄告诉自己的好朋友。

  3.集体交流:分组读谜语、猜谜语,猜对的同学要说说是怎么猜出来的。

  4.扩展活动。

  A.在小组里互相猜谜。

  B.小组挑战:以小组为单位向其他小组挑战,胜利的一方可以得到一个红苹果。

语文教案 篇2

  内容预览:

  《竹影》教案

  教学目标:

  1、体味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

  2、体会本文所表现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3、了解中国画与西洋画的不同特点。

  教学重点: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领会课文描写所表现的童趣。

  教学难点:体会文章表现的童真、童趣,领会艺术和美蕴含在童稚的活动中。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课:

  用儿歌《影子》导入,学生齐读儿歌:影子在前,影子在后,影子是个小黑狗,常常跟着我;影子在左,影子在右,影子是个好朋友,常常陪着我。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影子有关的文章《竹影》。

  二、简介作者:丰子恺(1898~1975),浙江桐乡人。自幼爱好美术,从李叔同学习绘画、音乐,1921年赴日学习音乐和美术。回国后,曾任上海开明书店编辑、上海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美术教授。建国后,曾任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上海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等。工绘画、书法,亦擅散文创作及文学翻译。著有《音乐入门》、《缘缘堂随笔》、《丰子恺书法》等。 明确丰子恺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艺术大师,他在绘画及散文创作方面成就颇丰。

  三、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给下列加点的生字注音。

  惬意qiè 水门汀tīng 参 差不齐 cēn cī 撇 piě 蘸zhàn 口头 禅chán

  2、整体感知:

  (1)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课文内容。

  提示:文题是竹影,它是写景为主,还是以写人物活动为主?

  明确:叙述几个少年描竹影的充满童真、童趣的游戏,引出对中国画的艺术体验,获得了艺术美的发现。

  (2)、本文表现了怎样的主旨?

  明确:本文表现了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过渡:童心童趣是天真烂漫的,孩子们看天看月看人影看竹影,在婆娑的竹影中,他们感受了到美。

  四、品味朗读,体验童趣:

  1、品味阅读:童心是天真烂漫的,童趣是发自天性的,一次平凡的游戏,却有了艺术美的发现,那么,你觉得文中哪些描写最生动的表现了童趣?找出来,有感情的朗读。

  2、体验童趣:同学们有没有这样的经历,现在想起来很有趣味的。跟大家说一说。我们学习这篇课文,体会了这篇课文中表现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这又让我们想起了上学期我们学习过的一篇文言文《童趣》,能不能记住,好我们来齐背第二自然段。

  五、深入阅读,感悟体会:

  1、文章开头交代天气闷热的目的是什么?这让我们想起那篇课文,它的开头也是写闷热的天气,他们的目的是否相同?给你什么启示?

  2、文中写道大家吃了一惊,立起身来,看见爸爸反背着手立在水门汀旁的草地上看我们描竹,他明明来到很久了。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爸爸是怎样一个人?

  3、丰子恺的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对他的成长有影响吗?他后来之所以成就卓著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六、拓展延伸,比较欣赏:

  1、通过爸爸对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介绍,你认为此二者的区别有哪些?讨论一下,结合自己的认识,归纳一下。( 细读5、6自然段。)

  (1)中国画不注意像不像,不像西洋画那样画得同真物一样 。

  (2)颜色方面: 中国画以墨和朱砂为颜料 。

  (3)西洋画则以事物的本来颜色为颜色 。

  2、归纳:中国画重神似、神韵;西洋画重形似、写实。

  补充:中西方在画法方面的基点区别 :

  (1)中国画盛用线条,西洋画线条都不显著 ;

  (2)中国画不注重透视法,西洋画极注重透视法 ;

  (3) 中国画人物画不讲解剖学,西洋画人物画很重解剖学。

  (4)中国画不注重背景,西洋画很重背景 ;

  (5)中国画题材以自然为主,西洋画题材以人物为主 。

  3、师小结 :

  一次童稚的游戏,在一位独具慧心的艺术启蒙人爸爸的引领下,我和伙伴们从一次无意的游戏,走进了艺术的.殿堂,并领略了中国画与西洋画各自的魅力,下面让我们借这次语文课,也来简单欣赏一下东西方文化不同的艺术魅力。

  七、总结全文:

  艺术并非是高不可攀的东西,它就蕴含在孩子们童稚的游戏中。一去不返的童年是美好的,只要你拥有一颗童心,你就能拥有阳光般的快乐;只要你拥有一双敏锐的眼睛,你就会发现平凡的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罗丹也曾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希望同学们能走进生活这个语文大课堂,用你们的慧眼去发现、去描绘、去赞美生活的美。

  八、布置作业:

  1、丰子恺的成功与其父的教育引导有关吗?文中的父亲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给了你怎样的启发?请以如果我是家长为题写一篇随笔,畅谈自己的教育构想。

  2、细读课文第6自然段,归纳中国画与西洋画的不同特点,然后在美术老师的指导下与美术课上完成一幅水彩画或一幅国画。

  板书设计: 18、竹影 丰子恺(画家、散文家)

  晚饭后,我和弟弟到屋后的院子乘凉。

  内容 在游戏中爸爸引导我们走进艺术殿堂。

  夜深人散,我欣赏竹画,心底升起对中国画的由衷爱意。

  中心: 表现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九、课后反思:

语文教案 篇3

  知识和能力目标:

  1.体会诗歌中所表现的感人至深的亲情。

  过程和方法目标:

  2.学生通过诵读诗歌,体会诗歌的感情及主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3.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至爱亲情,回报父母,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深层品味诗句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播放满文军的《懂你》,音乐结束后,老师简洁引入:“有一种爱,一生一世不求回报,母爱;有一个人,一生一世值得我们去爱,母亲。今天,让我们走进泰戈尔的散文诗《金色花》,去感受那份纯洁的永恒的母爱吧!” (设计意图:利用优美的音乐,激发学生学习金色花的积极性,调动起学生的情感体验。)

  (二)诵读诗歌,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

  2.出示课件,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3.学生齐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流利。

  4.教师评价并设问:同学们要想读出诗歌的真正韵味,我们还需仔细探讨课文。一首诗就像一幅画,这首诗向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请同学们认真听老师朗读诗歌,边听边思考这个问题。

  5.教师示范朗读。

  6.学生自由回答。

  (经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这首诗向我们展现了“我”想象自己变成一朵金色花,与妈妈嬉戏的画面。

  [设计意图:此环节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歌感情。]

  (三)合作交流,品读诗歌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是本节课的重点。为了突出重点,我采取了多种阅读方式,引导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不断地加深对这首诗的理解。

  1.教师设问:这首诗向我们展现出一幅儿童与母亲嬉戏的.画面,那作者要表达一种什么情感呢?你认为诗中的“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小孩?诗中的妈妈是一个什么样的母亲?我们应该怎样去读呢?请同学们互相讨论交流。

  (投影:我读出了一个_______的孩子,我读出了一位______的妈妈)

  回答:孩子 (活泼 可爱 机灵 顽皮等等)

  妈妈 (慈爱 温柔 美丽 勤劳等等)

  2.学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设计意图:新课标要求,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我会引导学生归纳出:在朗读这首诗时还应读出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特征,并让学生从诗句中归纳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读准字音 停顿恰当 读出重音 读出感情

  ......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

  (要读出孩子的调皮,得意,骄傲。)

  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要读出母亲的焦急惦念。)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要读出母亲的嗔怪、担忧、焦虑和欣喜。)

  “我不告诉你,妈妈。”……

  (要读出孩子的淘气、机灵、撒娇、调皮和对母亲的爱恋。)

  教师评价后,请一位同学结合我们对诗歌中人物的探讨来示范朗读,读后请其他同学从诗歌朗读的节奏、重音、语速、语气等方面加以点评。

  3.指名示范朗读,读后其他同学评议。

  教师评价:同学们的点评都很到位,接下来老师想请同学们听一听这首诗歌的配乐朗诵,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理解仔细品味,然后进行访读。

  4.出示课件:《金色花》配乐朗诵,学生欣赏。

  5.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指导: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以一个调皮孩子的口吻来读。

  6.学生分组朗读。朗诵比赛

  [设计意图:学习诗歌,重在读。此环节的设计引导学生范读、品读、听读、自由朗读、分组读,在读的过程中揣摩诗意,既体验了作者的情感,又感受到了语言的优美,使学生的情感同诗人的情感产生了共鸣。]

  (四)合作探究,解决疑难

  深层品味诗句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是本节课的难点,我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深刻理解主题。

  评价后,老师还有几个问题想和同学们共同探讨一下。分成四个小组,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问题,探讨交流。

  出示课件,师生共同探究。

  1、作者为什么把“我”想象成一朵金色花?

  2、孩子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为什么还想妈妈保密?

  3、“我”与妈妈进行了哪三次嬉戏?

  4、妈妈见了孩子,为什么说“你这坏孩子”?这是什么口吻?

  展示探究结果,教师适当评价引导:

  1、泰戈尔把儿童想象成一朵金色花,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赞美孩子可爱。那金黄的色彩,正反映着母爱的光辉。孩子懂得母爱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是无私的,他不求妈妈夸奖他求妈妈生活的更加温馨。所以他只是撒娇,就是瞒着妈妈。

  (教师提示:金色花是印度圣树,开金黄色的碎花,象征圣洁而美丽。这时,学生不难得出,作者把“我”想象成一朵金色花说明我对母亲的爱是圣洁的、美丽的。)

  板书:圣洁 美丽

  2、孩子懂得母爱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是无私的,他不求妈妈夸奖他求妈妈生活的更加温馨。所以他只是撒娇,就是瞒着妈妈。

  3、妈妈 我

  做祷告时—————散发香气

  读书时————-- 将影子投在书页上

  拿灯去牛棚时————变回孩子

  求妈妈讲故事这样会给妈妈带来惊喜,妈妈生活得更加温馨。给妈妈带来快乐……

  4、妈妈不见了孩子多么着急,这种惶急的心情肯定与时剧增,一旦见了,又惊又喜,自然嗔怪孩子。

  教师明确:同学们对问题的理解都很透彻,下面老师想和同学们再次合作,一起把这首诗歌朗读一遍。

  师生合作,再次深情朗读全文。

  [设计意图:在此环节的教学中学生通过共同探究,教师适时加以引导和点拨,学生更深刻地感悟到作品的内涵,既突破了本文的难点,又充分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五)拓展延伸

  写法指导:诗人想像孩子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借金色花来表达纯真的母子之爱,这种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来抒发感情的手法叫做借物抒情。

  1.出示课件,提出疑问:同学们,生活中母爱无处不在,她像一股涓涓的溪流时时刻刻滋润着我们。泰戈尔笔下的孩子愿意变成一朵金色花来回报母亲的爱,你喜欢这种回报母爱的方式吗,为什么?

  假如你也具备了一种神奇的力量,可以随意变化,那么你想变成什么美好的事物

  来表达你对母亲的爱呢?

  妈妈,假如我变成了 。

  2.学生自由回答。

  3.教师明确,鼓励学生有创意的回答。 现在请同学们结合对诗歌的理解及自身生活体验,齐读课文。

  4.学生齐读课文。

  [设计意图:学生的想象力是丰富多彩的,此环节的设计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开启了学生无穷的思维空间,而且通过学生的内心告白,再次激发学生对母亲的深深爱意及回报之情。]

  (六) 总结概括

  这首散文诗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浓浓的母子之情,正是因为母亲无私的爱,才会引发“我”奇妙的想象,把自己变成一朵金色花来回报母亲的爱,从而也体现出“我”对母亲最圣洁、最美丽的爱,希望我们的同学们能好好珍惜母爱,细细品味母爱,懂得去回报母爱以及关心过我们的所有的人。

  (连线,完成板书)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既与板书相照应,又揭示了文章的主旨。此时,学生对本诗也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与理解。]

  (七)板书设计:(出示课件)

  金色花

  我

  妈妈

  圣洁 美丽

  嬉

  戏

语文教案 篇4

  【学习目标】

  1、加强朗读,把握文章内容,体味文章感情。

  2、主动探究,演讲词的主题。

  3、培养探索精神

  【课前预习】

  1986年1月28日,“挑战者”号在进行美国航天飞机的第25次飞行中,发生空中爆炸。这是美国56次载人航天飞行中第一次爆炸事件,也是美国宇航员第一次在飞行中死亡。“挑战者”号的失事,是震撼世界的悲剧,全世界人民为人类航天壮举发生的这一重大挫折和不幸感到悲痛和惋惜。

  1、字词

  哀悼(dào ) 锲而不舍(qiè ) 勋章(xūn ) 锤炼( chuí)

  阴霾(mái ) 孜孜不倦(zī ) 企求(q? ) 凝聚(níng )

  战栗(lì ) 拓荒(tu ) 弥补( mí ) 不朽(xi? )

  2、词语积累

  哀悼:悲痛的悼念(死者)。

  锲而不舍: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迫不及待:急迫的不能再等待。

  建树:建立(功绩)。

  锤炼:磨练。

  孜孜不倦:勤勉,不知道疲倦。

  梦寐以求:睡梦中都想着寻找,形容迫切希望着。

  弥补:把不够的部分补足。

  3、结构梳理:

  1-4:表达深深的哀痛和对英雄的赞颂。

  5-13:追忆几位献身的英雄,要人民永远记住这些“真正的美国英雄”。

  14-21:号召人民化悲痛为力量,继承英雄未尽的事业,继续向太空进军。

  4、感情归纳:

  (1)前半部分抒发悲痛心情。因为英雄已死,无论对人类,对国家,还是对亲人,对朋友,这都是一种巨大的损失。

  (2)后半部分主要表达力量。人类不能永远悲痛、消沉下去,而应该化悲痛为力量,沿着英雄的足迹继续前进。

  5、主题概括:

  这篇演讲词哀悼了罹难的航天勇士,颂扬人类的探索精神,号召人们化悲痛为力量,踏着先烈开辟的道路,继续进行太空探索。

  【合作探究】

  1、宇航员们因为航天飞机的失事而牺牲,但演讲者却说“这是诉说胜利和勇敢的故事”,如何理解?

  答:人类探索本来就意味着冒险,宇航员的每一次升空,都意味着危险,很有可能是灾难,但他们并没有害怕,而是义无反顾随时都做好了牺牲的准备,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他们的都是胜利者,都是勇敢者。

  2、作者为什么要写“一个世纪前的开拓者”?“今天的荒漠就是太空和人类知识没有达到的疆域”,相对于“今天的荒漠”,“昨天的'荒漠”指的是哪里?

  答:此为例证明美国历史上就有 这样的传统,不怕失败,开拓进取,也为下文号召大家“重新振作起来,忍受着磨难,不断前进”做好铺垫。

  3、我们的国家的确非常幸运,因为我们依然保持着巨大的勇气、令人信赖的声誉和刚毅不屈的品质,我们仍然有像‘挑战者’号上七位宇航员那样的英雄。”这是“美国精神”的集中表述,你是如何理解这种“美国精神”的?

  答:这种百折不挠的探索未知领域的精神绝不仅仅只属于美国精神,它是属于全人类的。

  【学后反思】

语文教案 篇5

  单元理解:

  本单元以“鸟儿”为主题,编排了三篇主体课文,分别介绍或叙述了有关鸟儿的知识和特点,这些精彩的描述可激发学生产生喜爱鸟类的思想感情,懂得珍惜鸟类,理解亲情。

  本单元的学习,可使学生懂得,对事物要仔细观察,并进行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的判断,才能把事做好。语文天地中的一些设计,可以指导学生学习在观察时抓住事物的特点,有顺序进行描述,并练习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教学目标 :

  1、 学习课文《翠鸟》、成语故事《惊弓之鸟》、阅读课文《一只小鸟》和自读课文《鹰》。

  2、 学习生字33个,写字26个。

  3、 让学生了解有关鸟的知识和特点。通过精彩的描述可激发学生产生喜爱鸟类的思想感情,懂得珍惜鸟类,理解亲情。

  4、 语文天地中的一些设计,可以指导学生学习在观察时抓住事物的特点,有顺序地进行描述,并练习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1、揭示“翠鸟”的图片,让学生观察翠鸟,激发学生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2、交流:相互交流翠鸟的资料。这节课就让我们来观察翠鸟,了解翠鸟。(揭示课题)

  二、课文初读

  (一)学生按照要求自学生字、词:

  1、引导学生回忆复习用音序查字法的方法步骤。

  2、引导学生回忆读课文自学生字、词的方法步骤。

  即:一读:读课文;二画:画出文中生字、词;三查:认识生字、新词;四找:从字典中找出重点生字的字义。

  3、让学生按要求自学生字、词。

  (二)检查自学:

  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检查自学,纠正读音。

  ①读准字音。

  ②读一读:

  f 腹部 jí 疾飞 dǎi 逮住 jǐn 尽管 鲜艳

  s 饲养 陡峭 小巧玲珑 荡漾 逃脱

  2、指导学生识记字形。

  三、学习交流

  (一)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并让学生说出各自然段的主要意思,检查预习。

  (二)抓重点句,读懂课文内容。

  1、指名读第1自然段,想一想这段共有几句话?其中哪几句话介绍了翠鸟各部分羽毛的颜色?让学生边读边想,将有关内容在文中画出来。

  2、出示思考题。

  翠鸟各部分的羽毛是什么颜色?什么样子的?

  3、指名回答。

  4、出示重点语句。

  “它的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

  ①指名读句子。

  ②讨论:这四句是按什么顺序描写的?

  ③指名读第1自然段第1句话,让学生想一想这句话介绍了什么?

  ④指名读第6句话,想一想这句话主要介绍了什么?

  ⑤出示图片,填一填,想一想,作者怎样写出了翠鸟的可爱?翠鸟的颜色非常鲜艳:

  头上的羽毛像 。

  背上的羽毛像 。

  腹部的羽毛像 。

  翠鸟小巧玲珑:

  一双 的眼睛下面,长着一张 的嘴。

  四、指导朗读

  1、自读。

  2、互读,互评

  3、指名读,师生评价。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翠鸟的外形描写,了解了翠鸟的外形特点。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课文的2、3自然段。

  二、学习交流

  学习第2、3自然段。

  1、指名读第2自然段,想一想本段有几句话?主要写的是什么?

  2、抓住重点句、理解句意。

  ①出示重点句:“翠鸟鸣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苇秆上了。”

  ②指名读句子。

  ③课堂讨论:什么是“疾飞”?翠鸟在“疾飞”中,又能“轻轻地停在苇秆上”说明了什么?

  3、抓住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

  ①出示重点句

  “它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泛着微波的水面,等待游到水面上来的小鱼。”

  ②课堂讨论。什么是“注视”?翠鸟为什么能“一动不动地注视”?

  4、指名读第3自然段。

  ①讨论:翠鸟怎样捕捉小鱼?

  ②指名读有关句子。

  ③出示填空练习:

  翠鸟( )开苇秆,像箭一样( )过去,( )起那条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 )走了。只有那苇秆还在( ),水波还在( )。

  这两句写出翠鸟 。

  ④讨论括号里所填的`词语说明了什么?

  ⑤为什么翠鸟能这样迅速准确地捉到小鱼呢?出示句子,让学生选择带点词的意思。

  尽管小鱼是那样( ),只( )地把头( )出水面来( )了个小泡泡,可还是难以( )翠鸟( )的眼睛。

  这一句写翠鸟 。

  锐利:a.目光尖锐 b.锋利 c.尖而快

  三、 拓展

  你喜欢翠鸟吗?为什么?

  第三课时

  一、学习课文第4自然段。

  1、指名读第4自然段。

  2、文中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3、指名读有关句子。

  1“我们真想捉一只翠鸟来饲养。”

  2“在翠鸟飞来的时候,我们远远地看着它那美丽的羽毛,希望它在苇秆上多停一会儿。”

  指名读句子,要读出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二、让学生借助板书,分析作者的观察顺序和观察方法。

  在描写中,作者抓住翠鸟一动一静两方面的特点,既写出了翠鸟的外表美,又写出了它动作快捷捕鱼本领高。一动一静,恰到好处。这样的描写来源于作者按顺序抓住特点的细致观察,在写作中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

  三、 练习

  1.多音字组词。

  尽 jǐn ( ) jìn ( )

  2.抄一抄。

  鲜艳 荡漾 陡峭 小巧玲珑

  3.试着用以上词语造句。

  4.比一比,用一用。

  愿望 失望 希望

  1我有一个美好的( ),( )能乘着宇宙飞船去太空遨游。

  2我一直( )能亲眼看到孔雀开屏,可是今天在百鸟园等了半天也没看到,真让人( )。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寻找、发现中的快乐。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学生阅读的个性化理解,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读中释疑,以读促思,以思促读,从而感悟课文中所蕴含的深刻的哲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作者寻找幸运花瓣这一过程的快乐。

  (2)引导学生懂得感受生活、热爱生活,懂得从生活中的寻觅中感受快乐。

  重难点、关键

  1.体会“发现”的快乐。

  2.感悟生活的真谛在于懂得热爱、珍惜生活,懂得在平凡的生活中寻找快乐。

  课时划分

  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合作学习,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条理。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引导质疑

  1.教师板书课题,全班一起读课题。

  2.指名说说“幸运”的意思。(称心如意;运气好)

  3.引导学生质疑,教师归纳。

  (1)这幸运花瓣指的是什么?

  (2)为什么要寻找幸运花瓣?

  (3)怎么寻找幸运花瓣?

  (4)找到幸运花瓣了吗?

  4.教师导入:是呀,世界真是太神奇了,还有幸运花瓣。作者能找到吗?是怎么找到的?请同学们发挥小组的力量,一起读课文,共同解答刚才提出来的问题。

  (从题目入手,引导学生质疑问难,鼓励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解答疑难)

  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1.教师出示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读课文。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把课文读准、读通顺。

  (2)思考刚才提出的四个问题。

  (3)读一读课文,体会作者内心情感的变化过程。

  2.学生根据要求自读课文。

  三、检查生字,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检查生字。

  (1)教师出示词语卡片,指名读一读,其他正音。

  (2)教师进行再强调。

  字音:“诧”是卷舌音;“瓣”是前鼻音;“茫”是后鼻音;“若”的声母是“r”.

  字形:“瓣”是左中右结构,注意与“辩”“辨”“辫”区别;“茫”是上下结构的字,不能写成左右结构。

  (3)指名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兴致勃勃:形容兴头十足。

  悻悻:失落的样子。

  诧异:惊异,惊奇。表示非常的出乎意料。

  专心致志:把心思全放在上面,形容一心一意,聚精会神。

  (4)指名用这些词语造句,在造句中积累词语,并学会正确地运用词语。

  2.指名反馈:谁能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文中的幸运花瓣具体指的是什么?(五瓣儿的丁香)

  3.教师追问:为什么把五瓣儿的丁香称为幸运花瓣呢?(指名反馈:因为文中的“你”说谁若能找到五个花瓣的丁香,谁就会得到幸运)

  4.教师小结:也正是因为谁若能找到五个花瓣的丁香,谁就会得到幸运,作者开始在生活中寻找这五个花瓣的丁香。作者找到了吗?(找到了)然而要找出这五个花瓣的丁香并不是简单的事情,作者在寻找幸运花瓣的这一过程中情感不断地发生变化,谁能说一说。、

  失落→怀疑→兴奋→惊喜→茫然→快乐

  5.引导学生用上面的感情线索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条理。

  (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在读中探究解答。在初步集体反馈中,掌握生字新词,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情感线索,为深入地探究文本奠定基础)

  四、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掌握了本课的生字新词,还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知道了作者寻找幸运花瓣的原因和结果。下节课,老师将带领大家一起走进作者寻找幸运花瓣的征程,看作者除了找到了幸运花瓣,还找到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按照课文的感情线索,说说“我”寻找幸运花瓣的过程。

  4.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品读描写寻找花瓣的句子,体验这一过程,感悟其中收获的快乐,理解课文蕴含的人生道理。

  2.总结全文,激发学生珍、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喜欢的句子。

  教具准备

  灿烂的丁香花图片。

  教学过程

  一、欣赏美,激趣导入

  1.教师出示灿烂的丁香花图片,指名用话形容这一丛的丁香花。

  2.教师导入:同学们,丁香花很常见,但很多人和作者一样,很少去认真观察它的花瓣,以至于丁香花有几个花瓣都不知道。现在,你们知道丁香花有几个花瓣了吗?(四个)

  3.教师:不,确切地说,丁香花大多数有四个花瓣,有时也会有五个花瓣。但是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找到这五个花瓣的丁香花的。文中的老师找到了,在老师的'引导下,文中的“我”也找到了。他是怎么找到的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我”寻找五个花瓣的丁香花的过程。

  二、品读句子,体验快乐。

  1.学生再自由读课文,找出描写“我”寻找五瓣丁香花的语句。

  2.指名反馈,教师适当地引导体会,并再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1)“夕阳西下,借着落日余晖,我仔细寻找。”

  (2)“我必须直视着张开的花瓣,这样才能看清。于是,我侧着头,从左边看看,再从右边看看,有时候,还要弯腰仰起头从下往上看。”

  (3)“我不理会他,只管专心致志地寻找。”

  3.引导学生反馈:从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作者寻找幸运花瓣很认真、很仔细、很专注、很用心……)

  4.教师导:是呀,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找到了这五个花瓣的丁香花。同学们,你能想象一下“我”当时的表现吗?(学生展开想象说一说,演一演)

  5.教师出示下列句子,指导学生读出“我”的惊喜。

  “忽然,我发现了一朵很小很小的丁香花,我只是看到它的花瓣不是十字形,而是更密集。难道它就是五瓣儿丁香花?我的心为之一动,赶紧数一数:一、二、三、四、五,啊,五瓣儿丁香!”

  6.教师:同学们,“我”找到了丁香花,得到了幸运了吗?如果得到了,你觉得他的幸运是什么?(得到了,他所得到的幸运就是他在寻找丁香花的过程中体验到了快乐)

  7.教师小结:是呀,作者回味着这几天乐此不疲的寻找,又回味着找到的时候的惊喜,这些都是他从未体验过的快乐。快乐源于一个发现。你们有过这种快乐经历吗?(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

  (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阅读理解的基础上,抓住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体会作者寻找的认真和专注,从中体验作者找寻过程中的快乐。同时在体验快乐的过程中,感悟出认真、专注地做一件事情总会有收获的人生道理。最后引导学生结合实际说一说自己源自发现的快乐经历,引导学生善于发现,善于感受生活,体验生活)

  三、总结全文,拓展感悟

  1.教师:同学们,作者在找寻五个花瓣的丁香花的过程中找到了快乐的源泉,那就是发现以及找寻的这一过程。生活中,还有什么时候你有过快乐的感受?(学生自由说一说)

  2.教师小结:其实,快乐就在我们的身边,关键是你要时刻拥有一颗感悟生活、体验快乐的心。

  四、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同学们,快乐就在我们的身边。老师希望你们能够用心体验生活,用心去感受快乐,做一个快乐的人。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要求]

  1.掌握本文行文平易,表面不动声色,而实际情感真挚,内涵深厚的写作特点。

  2.掌握本文对人物的刻画方法:因小见大,通过具体事例的详细描述再现人物全貌。

  3.掌握本文所记述的叶圣陶先生的过人品性:待人宽、律己严,及体现这一品性的典型事例。

  4.掌握本文所记述的叶圣陶先生在的语文方面的两项重要主张“写话”和“简洁”及其具体内涵。

  [考核要求]

  1.领会:行文平易、内涵深厚的写作特点。

  2.领会与简单应用:以小见大,通过具体事例展示人物全貌的写人方法。

  3.领会:所记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律己严的典型事例。

  4.领会:所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观点。

  [练习]

  一、填空题

  1.叶圣陶,又名_________,二十世纪著名作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张中行是当代知名_________家、_________家、_________家。

  3.《流年碎影》的作者是_________,《顺生论》的作者是_________。

  4.本文记述的叶圣陶先生的主要品德是_________。

  5.本文记述的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方面的两个主要主张是_________、_________。

  6.叶先生认为,“做”的意思是行为,“作”的意思是_________。

  7.学而不厌,_________,何有于我哉?

  8.仁者见仁,_________。

  9.《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是一篇_________散文。

  二、选择题

  10.叶圣陶先生是_________的发起组织者之一 ( )

  a.新月社 b.未名社 c.创造社 d.文学研究会

  11.下列作品哪一部不是张中行先生的作品( )

  a.《顺生论》 b.《倪焕之》 c.《流年碎影》 d.《佛教与中国文学》

  12.《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举“做”、“作”分工的例子,旨在说明叶圣陶先生( )

  a.宽厚 b.礼让 c.律己严 d.谦虚

  13.本文选自( ) a.《流年碎影》 b.《顺生论》 c.《文言与白话》 d.《谈文论语集》

  三、解词题

  14.高文典册 15.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16.学而不厌,诲而不倦,何有于我哉! 17.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18.皇天无亲,惟德是辅 19.己欲立而立人,己于达而达人 20.著作等身 21足以沾溉后人的.。 22.努力争取不愧于屋漏 23.不即不离的文就会发荣滋长 24.余然之

  四、简答题

  25.本文是记人散文,为什么用很多篇幅记述叶圣陶先生语文方面的主张?

  26.作者写叶先生语文方面的主张,对刻画叶先生的形象有何好处?

  27.本文记述了叶圣陶先生哪些品德?

  28.试析本文的写作特色。

  29.叶先生写话主张的内容是什么?

  五、阅读分析题

  30.阅读本文第五段(文革的大风景--越少了),回答下面的问题。

  本段反映了叶先生什么品德? 本段主要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本段在语言方面有何特点?

语文教案 篇8

  1、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

  2、学生质疑。

  3、教师小结:同学们,你们提出的问题太好了。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了解这个新同学,然后,我们再作决定,是否和他成为朋友吧。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新词。

  1、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自己读渎课文。画出本课的生字,标出自然段的序号。然后和你的伙伴在组内交流自学情况。

  2、学生自学后在组内交流。

  三、认识本课中的生字、新词

  1、教师出示红、白两色的'生字卡片,指导学生认读生字

  红色卡片:十分 要 没有 一位 孩子 挑选

  白色卡片:花盆 一位 挑选 并 宣布 十分

  规定 盛开 一丝 发芽 表情 煮熟

  2、说说这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呢?(四个自然段)

  3、同桌互读课文,并相耳评价。要求,读准生字、新词的读音。

  四、再读课文,初步解疑。

  1、(小黑板出示)解题时学生提出的问题

  思考题:(1)这个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是谁”

  (2)他怎么捧着空花盆呢?

  (3)他为什么要捧着花盆?

  (4)他和放羊的孩子一样吗?他爱撒谎吗?

  2、请同学们再读课文(个别读),你能解答哪个问题呢?

  3、学生自学,小组交流。

  4、全班汇报。

  5、教师小结:同学们对文章的内容都比较清楚了,此时,你们还有什么疑问吗?

  6、学生质疑。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0-17

语文《掌声》教案11-19

语文《风筝》教案11-23

语文燕子教案11-19

语文树教案12-05

语文穷人教案11-23

语文赵州桥教案11-28

【精选】语文教案07-23

语文教案07-20

语文下册教案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