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应用题四年级教案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应用题四年级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应用题四年级教案1
教学内容:
教材第42页复习第1—6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简单的三步计算应用题的数量之系和解题思路,更正确地解答简单的三步计算应用题,并提高灵解题的能力。
2.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复习较简单的三步计算应用题(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要进一步认识这类应用题的特点,掌握这类应用题的解题规律,正确地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寻找解答应用题的中间问题,正确解答一些简单的三步计算应用题,当题中有一重复条件时,也可以用两步计算解答。
二、复习三步计算应用题
1.做复习第1题。
(1)请同学们把这道题做在练习本上。(同时指名板演)
集体订正。
提问:做这道题你们是怎样想的?还可以从哪里想起?怎样想?
指出:做三步计算应用题,可以从条件想起,也可以从问题想起,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2)提问:如果把问题改为“运来的.稻谷比小麦少多少吨”,(出示应用题)可以怎样想呢?
(让学生从条件开始和从问题开始说一说怎样想)
谁来说一说,怎样列式解答?(老师板书)
提问:这两道题在解题方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为什么不相同?
指出:解答应用题,在确定每一步求什么以后,要根据题里数
量之间的联系,用适当的方法来解答。
2.下面两题各要用哪一道算式解答?为什么?
(1)同学们去秋游,四年级3个组,平均每组24人;三年级4个组,平均每组16人。三年级比四年级少去多少人?
(2)四年级3个组,共有24人;三年级4个组,共有16人。三年级平均每组比四年级少多少人?
[24x3——16x4; 24÷3——16÷4]
学生选择后,要求说明理由。
3.做复习第3题。
(1)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要求学生用两种方法解答。
集体订正。
提问:第一种解法是怎样想的?第二种解法是怎样想的?你能看出这两种解法有什么联系吗?
为什么这道题可以有两种解法?
指出:在求两个积的和的三步计算应用题里,积的因数有一个条件相同的时候,就可以用两步计算来解答,这样比较简便。
(2)提问:如果把第3题问题改成“海棠花比玉兰花少多少棵”,(出示题目)你能用两种方法解答吗?
指名学生口头列式,老师板书。
提问:第一种解法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第二种解法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4.做复习第4题。
指名学生分别口头提问题,老师出示,并口述算式,老师板书出来。
5.做复习第5题。
读题理解题意。
提问:请同学们估计一下,徐老师要带多少钱呢?
指出:47元按50元估价,102元按100元估价,买羽毛球拍大约300元,买网球拍大约500元,徐老师大约要带800元钱。
追问:你们能知道徐老师实际用了多少钱吗?
指名学生口答,老师板书。
追问:我们估计带800元够不够?
指出:在生活里,我们常常要估计,所以要学会估计的方法。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复习了什么内容?解答应用题时,可以用哪两种思路来想?
四、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复习题第2题,第5题第(2)题。
家庭作业:第6题。
应用题四年级教案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列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解答加、减法简单应用题的思路和方法,以及解题的步骤,能正确地列出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解答加、减法一步计算应用题。
2.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有关的'加、减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提高分析能力和解题能力。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有关的加、减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提高分析能力和解题能力。
教学准备
投影片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复习
二、解应用题
三、课堂小结
四、课堂作业
1.口算
小卡片出示练习十二第8题,指名学生口算。
2.列含有未知数x的方法解文字题。
(1)一个数减去170后得150,这个数是多少?
(2)280加上某数后等于400,求某数。
(3)135比什么数多28?
指名三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讲评。
3.揭示课题。
我们在列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解答加、减法
应用题时,也是按这样的步骤来解答的。今天这节课,就来练习列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解答应用题。
1.练习十二第9题。
指名读题。
思考:有怎样的等量关系式?
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讲评。
2.根据下面的条件,说出数量关系式。
(1)一批货物,运走30吨,还剩15吨。
(2)原有货物30吨,运来一批后,一共45吨。
(3)原有货物45吨,运走一批后,还剩30吨。
(4)篮球比足球多20个。
(5)科技书比故事书少100本。
3.练习补充题。
(1)同学们植树,四年级植96棵,比三年级多植18棵,三年级植多少棵?
(2)同学们植树,四年级植96棵,比五年级少植18棵,五年级植多少棵?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同学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
4.练习十二第11题。
学生读题,然后列出算式。
指名学生口答。
集体讲评。
这节课我们练习了列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解答应用题。用这种方法解答应用题要分几步?哪几步?
练习十二第10、12题。
课后感受
其中的一部分内容改在27日上了。学生在数量关系的寻找上比上一节课好多了,也明白了有合适的和不合适之分。
应用题四年级教案3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回答“归一”和“归总”的发展应用题。
2.通过对应用题的分析、比较,搞清两步计算应用题和三步计算应用题,归一问题和归总问题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例题教学
1.准备题①:(投影)
(1)学生练习,指名回答,间:你是怎样思考的?
(2)小结,这是一题简单的归一应用题,要求7次搬砖多少块,必须先求一次搬砖多少块。
2.出示例2:
(1)与准备题比较,有什么异同?
(2)数量关系式可怎样列?教师结合学生回答板书。
每次搬的块数×一共搬的次数=一共搬砖的块数
(3)综合式又应怎样列?板书:20告4x(4+3)
(4)还有其他方法吗?板书:20+20今4x3
(5)学生练习计算,教师巡视,校对答案。
(6)如果把例2的问题改成“搬7次可以比原来多搬多少块”应怎样解答?
①学生尝试练习,教师巡视。
②校对答案,指出注意点。
3.出示准备题②。(投影)
学生解答后教师小结,这是一道归总应用题,它的特征是总量不变。
4.出示例3:
(1)讨论:与准备题比较,有什么异同?
(2)借助投影(抽拉投影片),请学生说说基本关系式。
(3)学生完成书本例3。
(4)问:还有其他解法吗?板书:4×4÷(12一4)+4
5.问:把例3的.问题改成“每行排8人,可以多排多少行”应该怎样回答?学生列式回答,教师结合学生作业板书两种列式方法:
12×4÷8一4(12一8)×4÷8
(二)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发展的“归一”和“归总”应用题,同学们首先应理解题意,根据题意确定正确的数学关系式,再列出综合式进行计算。
(三)作业
(1)书本中“练一练”。
(2)(作业本)第51页(五十一)。
应用题四年级教案4
教学目的: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简单的三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解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和灵活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
教师用口算卡片或小黑板出示口算题,指名让学生计算。
9300÷300=650-350=5400÷600=
12×500=4800÷800=370-190=
240+260=700×30=80×5×2=
二、混合运算练习
教师用小黑板出示题目,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时,指名让学生先说一说运算顺序,再说出得数。
(44+36×5)÷32400÷(632-27×16)
33×(60-168÷3)(54+14×9)×2
三、解答应用题练习
1.做练习五的第9题。
请一位学生读第(1)题后,先指名让几名学生说这题的两种解法,并且说出每种解法的每一步算的.是什么。然后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接着让学生做第(2)题,做完以后集体订正。订正时也让学生说出不同的解法,并且说出每种解法的每一步算的是什么。
2.做练习五的第10题。
请一位学生读题后,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然后指名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解法。接着,教师可以问学生还有没有其他的解法。如果有学生列的算式是:(7+8)×6=90(个),要让列出算式的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讲清算理。
让学生自己在练习本上列式解答,教师巡视。做完后集体订正。教师可以提问:这道题还有没有其他的解法?为什么?
4.做练习五的第13题。
请一位学生读题后,先让学生自己在练习本上列式解答,然后,指名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解法,并且说一说每一步算的是什么。
5.做练习五的第12题。
让学生自己在练习本上列式解答,教师巡视。做完后集体订正。
6.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试做第14题。
先让学生独立做题,教师行间巡视,个别辅导。
这道题有一般解法和简便解法。一般解法是:先求出原来计划每天做多少件玩具:9060÷4=2265(件),再求出现在每天做多少件玩具:(9060+120)÷4=2295(件),最后求出现在每天要比原来多做多少件玩具:2295-2265=30(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认真读题,一步步分析出解法。这道题的简便解法是:想现在总共要多做120件玩具。而这120件要平均分配到每天做的玩具数中去,因此,每天做的玩具数就增加了:120÷4=30(件)。所以,平均每天要比原来多做30件玩具。
应用题四年级教案5
教学内容:教材第26—27页例2、“想一想”和“练一练”,练习六第5~9题。
教学要求: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三步计算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解答有两种方法解答的三步计算应用题的不同解题方法,提高分析推理和灵活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把数量关系式说完整。
l行杉树的棵树+1行杨树的棵数=( )
2.每行杉树的棵数x3=( )
3.每行杨树的棵数x3=( )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2。
(1)出示例2,让学生默读题目,然后说出题目的条件和问题。
提问:杉树和杨树各栽了3行是什么意思?
线段图怎样画?
学生回答后,教师画出线段图。
(2)用第一种方法解答。
提问:按照例1的解题思路,要求杉树和杨树一共有多少棵,先要求出什么? ’
学生回答后,自己在书上列式解答。
指名学生说出分析过程,在学生说出分析过程的同时,教师出示板书:
3行杉树的棵树+3行杨树的棵数=杉树和杨树一共有的棵数
(3)讨论第二种解法。
教师在线段图上表示杉树棵数和杨树棵数的第一段画上红色。引导学生观察线段图。
提问:线段图中上面第一段的红色部分表示什么?下面第一段的红色部分表示什么?这两段红色部分合起来表示什么?求出了一行杉树和一行杨树的'棵数后,再怎样求栽的杉树和杨树一共有多少棵?(用手势表示一共的棵数是这样的3部分)
按照这样的方法,要先求什么?怎样求呢?(板书算式和结果。)
接下去怎样算呢?请大家在书上把题目做完。
指名说出每一步求的各是什么。
要求学生完整地说一说这一题的分析过程。可以从条件开始说,也可以从问题开始说。(先由老师带着说,再指名成绩较好的学生说,然后由同学问互相说)
在学生说出分析过程的同时,老师出示板书:
1行杉树和1行杨树的棵数x3:3行杉树和3行杨树共有的
棵数
要求学生列出综合算式。
学生口答综合算式和结果,老师板书。
提问:为什么要在算式中加上括号?
(4)组织比较。
提问:第一种解法是几步计算?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然后求什么?第二种解法是几步计算?先求什么?再求什么?这两种方法的解题过程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比较两种解法的综合算式。
提问:24x3表示几个几?20x3表示几个几?3个24加上3
个20表示几个几?(3个44)
提问:(24十20)x3表示3个多少?(3个44)
所以两种解法的结果怎样?哪一种解法比较简便?
说明:第一种解法算式表示3个44是多少,第二种解法算式也是表示3个44是多少,计算结果相同。但因为解题思路不同,解法也不同,第一种解法先求出杉树和杨树各有多少棵,再求出杉树和杨树共有多少棵,用三步计算;第二种解法是先求出1行杉树和l行杨树有多少棵,再求出杉树和杨树共有多少棵,用两步计算。
2.讨论。
把问题改成“栽的杉树比杨树多多少棵”。出示完整的题目。
提问:用第一种解法,应该怎样解答?
指名学生说出分析过程,集体列式解答。再指名说一说算式中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
提问:用第二种解法,应该先求出什么?再求出什么?
指名学生说出分析过程,集体列式解答。再指名说一说算式中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
比较:这道改编后的题和例2比,第一种解法在解题思路上有什么地方相同,什么地方不同?为什么第三步计算不一样?两题的第二种解法在解题思路上有什么地方相同,什么地方不同?为什云第一步计算不一样?
3.小结。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了三步计算应用题。(板书课题)今天学习的例题因为栽杉树和杨树的行数相同,因此有两种解法,一种解法是用三步计算,另一种解法是用两步计算。今后在解题时,可以任意选择一种解法。
三、巩固练习
1.数量关系训练。
把数量关系式说完整。
(1)1盒皮球和1盒乒乓球的个数x5=( )。
(2)1盒皮球比1盒乒乓球多的个数x5=( )。
(3)每行的人数x男生和女生共有的行数=( )。
(4)每行的人数x男生比女生多的行数=( )。
2.做“练一练”。
先让学生读题,说一说题目的意思,再按照题目的要求让学生,说一说解题思路,然后由学生自己解答。教师巡视辅导。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两种解法的算式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
3.做练习六第7、8题。
先让学生独立解答,订正时,让学生说出每种解法的解题思路。
四、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六第5、6题。
家庭作业:练习六第9题
应用题四年级教案6
教学内容:巩固练习--教材第20-21页练习五3-8题与15。
教学目的: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较容易的三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解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和灵活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混合练习
1.做练习五的第4题。
请一位学生读题后,指名让学生说一说这题的已知条件和问题、计算步骤,然后让学生自己解答。教师巡视,看看有没有不同的解法。如果有不同的解法,教师把它们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讨论一下两种解法都对不对,以开阔学生的眼界,培养学生灵活的解题能力。如果没有不同的解法,教师可启发学生想一想,还有没有其他的解法。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自己找出另一种解法,集体讨论、订正。
2.做练习五的第5题。
先请一位学生读题,说一说题里的已知条件和问题。然后教师提问,指名让学生回答:
要想求出平均每人做几朵花,先要求出什么?(先要求出两个班一共做了多少朵花。)
能不能直接求出两个班一共做了多少朵花?(不能。)
还要先求出什么?(先求出二班做花的朵数。)然后让学生独立解答。注意发现和鼓励学生想出的不同解法。
3.做练习五的第6题。
教师可出示第6题的挂图:请一位学生读题后,教师借助图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弄清楚“甲、乙二人同时从同一地点向相同的方向出发。”是什么意思。
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这题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接着教师提问,指名让学生回答:
要想求出2小时后二人相距多少千米,先要求出什么?(先要求出甲、乙2小时后各行了多少千米。)
能不能直接求出?(不能。)
还要先求出什么?(先求出乙骑摩托车的速度是多少。)
那么,这道题应该怎样列式解答呢?(20×3×2-20×2=80)
让学生自己列式解答,教师巡视。做完后集体订正。
教师提问:这道题还有没有其他的解法?可以先算出什么,再算出什么?
引导学生想出可以先算出甲、乙二人每小时相距多少千米,再算出2小时后二人相距多少千米。
教师让学生自己试着列式计算。(20×3-20)×2=80
做完以后,集体订正。
教师提出问题:上面两种解法,哪一种更简便一些呢?(第二种解法更简便一些。)
二、增加条件的练习
1.做练习五的第7题。
请一位学生读题后,指名让学生说一说题里的条件和问题,怎样列式计算。然后,教师提出问题:
这是一道需要几步计算的应用题?(两步。)
你能改变题里的条件,使它变成一道三步计算的应用题吗?
教师要求学生:想一想,应该怎样改。引导学生想出只要把原题中的一个直接条件变成间接条件就可以了。(例如:把“五月份生产了2199件”改为“五月份比四月份多生产359件”或者把“四月份生产了1840件”改为“四月份比五月份少生产359件”。)
教师让学生把自己改成的.三步题,在自己的作业本上解答出来。解答之后,可指名让学生说一说两步应用题与三步应用题的区别,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三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2.做练习五的第8题。
请一位学生读题后,教师可出示这一题的示意图: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使学生明确:这是一道连续两问的应用题;要想求出扩建以后的操场面积,应该先求出扩建以后操场的长和宽;要想求出扩建以后操场的面积比原来增加了多少,只要用扩建以后的操场面积减去扩建以前的操场面积就可以了。然后,让学生自己列式解答。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试做第15题。
先让学生自己读题,理解题意,然后让学生试着编题、改题。首先编一道完整的一步应用题:一辆汽车3小时行105千米。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之后,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如加条件、改变条件的叙述方法、改变问题等,把这道一步应用题改编成一道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再改编成一道三步计算的应用题。(如两步应用题:一辆汽车3小时行105千米,一辆自行车每小时行15千米。这辆汽车比自行车平均每小时多行多少千米?三步应用题:一辆汽车3小时行105千米,一辆自行车4小时行60千米。这辆汽车比自行车平均每小时多行多少千米?)
三、作业
练习五的第3题。
应用题四年级教案7
教学目标:通过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答两步计算应用题的解题思路的`能力。
技能目标:能正确地列式(包括综合算式)解答。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辨别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解答两步计算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比一比,做一做。
练习六第1题摘录关键词并解答
8天——4800台⑵8天——4800台
15天——?台?天——9000台
反馈:比一比、说一说这两题有什么异同?
二、综合练习
⒈根据下列条件,自编应用题并解答。
2小时——170千米2小时——170千米
5小时——?千米?小时——595千米
⒉基本练习
练习六3、4、5、6、题
⒊深化练习
补充条件和问题,使之成为一道完整的应用题,并解答。
一个食堂3天烧煤420千克。照这样计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7、8题合并教学,一题多用)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又有什么新的收获?
六、布置作业。
作业本
应用题四年级教案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较容易的三步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正确解答这类应用题.
2.培养学生分析方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及推理能力.
3.渗透比较、转化的数学思想,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
教学重点: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理解题目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利用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新镇小学三年级有四个班,每班40人,四年级有114人.三年级和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2.根据问题补充相应的条件并列式.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3:新镇小学三年级有四个班,每班40人;四年级有三个班,每班38人.三年级和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1)读题,与复习题1题进行比较,并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问:要想求“三、四年级共多少人”,应该知道哪两个条件呢?这两个条件题中直接告诉了吗?该怎样用线段图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呢?并引导学生画线段
(2)根据线段图,引导学生口述,教师书写小标题,形成板书.其他学生把书中第14页的空白填写完整.
①三年级有多少人?
40×4=160(人)
②四年级有多少人?
38×3=114(人)
③三年级和四年级共多少人?
160+114=274(人)
答:三年级和四年级共274人.
(3)引导总结:从问题入手,推想出能直接解决问题的两个条件,再看这两个直接条件题中是不是直接给出了,如没有直接给出,再思考利用哪些条件可求出直接条件,进而确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算什么?
2.类推学习例4
(1)出示例4.两个修路队共同修一条路,3天修完.第一天修了120米,第二天修了102米.平均每天第一队比第二队多修多少米?
(2)分析题意,指名学生在原例题的线段图上标注所求问题.
(3)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分步完成,指名学生板演,形成板书,最后集体订正.
①第一队每天修多少米?
120÷3=40(米)
②第二队每天修多少米饭?
102÷3=34(米)
③第一队比第二队多修多少米?
40-34=6(米)
答:三年级比四年级多46人.
三、课堂总结
这堂课我们学习了三步应用题的解法:分析这类应用题可以从问题入手,并先求出解决问题的两个条件.
四、巩固发展
1.少年宫装了8串彩色灯泡,每串15个.还安装了6串普通灯泡,每串20个,一共安装了多少个灯泡?(先讨论分析解题思路,再独立解答)
2.口头列算式解答,投影出示下图情景,分组根据图意补充条件,分别组成一步、两步、三步应用题,并请其他组.
五、布置作业
应用题:商店运来一批水果,其中有香蕉375千克,有桔子500千克.第每25千克装一筐.香蕉比桔子少几筐?(用两种方法解)
板书设计
应用题四年级教案9
教课内容:以乞降为基本数目关系的两步计算应用题(书 p51)
教课目的:使学生理解以乞降为基本数目关系的两步计算应 用题的构造,能用剖析法或综合法剖析数目关系,会口述解题步骤,能正确地列式解答。
教课步骤:
一、准备引新
1、秋季到了,让我们到果园里看看吧!果园里种满了什么 树呀?假如老师告诉大家果园里有苹果树1420 棵,要求苹果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出示准备题1)你能解答吗?为何?谁来补一个条件呢?
梨树有 1000 棵 1420+1000=2420 (棵)
3、这是一道几步计算的应用题?谁能补一个条件,使它成 为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学生口答增补:
( 1)梨树比苹果树少 420 棵
( 2)梨树比苹果树多 420 棵
( 3)苹果树比梨树少 420 棵
( 4)苹果树比梨树多 420 棵
4、揭题:这样的两步计算应用题就是我们今日要学习的新课,此刻我们先一同来研究第一种
二、研究新知:
1、研究例 3
( 1) 读题,找条件和问题,师画出线段图
( 2) 依据小黑板上的思虑提示,同桌互说这道题的解题思路
( 3) 学生在簿本上试做这道题,只用列出分步算式,快的同学能够列出综合算式。
(4) 指名板演算式,集体沟通:指名说解题思路,1420 表示什么? 1000 表示什么?
( 5) 综合算式怎么写 ?谁还有不一样的写法? 1420-420 表示什么?算呢?依据思虑提示自己思虑后在簿本上列式计算。指名板演,并谈谈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3、小结:
我们今日学习的两步计算应用题跟从前学习的两步计算应用题在条件上有什么不一样?只有两个条件的时候,此中一个条件需要用到几次,这两题中的哪个条件用了两次?第一次用它求什么?第二次用它求什么?但今日学习的两步计算应用题跟从前学习的两步计算应用题有一点仍是同样的,那就是重点都是先求出中间问题。
三、稳固深入
1、 p52 练一练 1,请学生写在书上,集体校正
2、 p52 练一练 2,看线段图列式计算
3、 p52 练一练 3 判断:谁的解法对?
小刚: 240+40=280 (人)
小明: 240+40=280 (人)
240+280=520 (人)
小华: 240-40=200 (人)
240+200=440 (人)
小青: 240+240=480 (人)
480+40=520 (人)
小组议论,选出正确的答案,错的答案要谈谈错在哪里?
5、 p53 练一练 4
“师 ”之观点,大概是从先秦期间的 “师长、师傅、先生 ”而来。此中 “师傅 ”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 《说文解字》 中有注曰: “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 ”。 “师 ”之含义,此刻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教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专长值得学习
者。 “老师 ”的原意并不是由 “老 ”而形容 “师”。 “老”在旧语义中
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问渊博者。 “老”“师 ”连用最先见于《史记》,有 “荀卿最为老师 ”之说法。慢慢 “老师 ”之说也不再有年纪的`限制, 老小皆可合用。 不过司马迁笔下的 “老师 ” 自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 “教师 ”,其不过 “老”和 “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 “道 ”,但其不必定是知识的流传者。 今日看来, “教师”的必需条件不但是拥有知识, 更重于流传知识。
四、总结要练说,先练胆。说话胆寒是少儿语言发展的阻碍。
许多幼儿当众说话时显得胆寒: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有的声音极低,自讲自听;有的低头不语,扯衣服,扭身子。总之,说话时外面表现不自然。我抓住练胆这个重点,面向全体,倾向差生。一是和少儿成立和睦的语言沟通关系。每当和少儿发言时,我老是笑容相迎,声音和蔼,动作亲昵,除去少儿恐惧心理,让他能主动的、自由自在地和我谈话。二是着重培育少儿敢于当众说话的习惯。或在讲堂教课中,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课模式,撤消了先举手后发言的拘束,多采纳自由议论和发言的形式,给每个少儿许多的当众说话的时机,培育少儿爱说话敢说话的兴趣,对一些说话有困难的少儿,我老是仔细地耐心地听,热忱地帮助和鼓舞他把话说完、说好,加强其说话的勇气和把话说好的信心。三是要提明确的说话要求,在说话训练中不停提升,我要求每个少儿在说话时要仪态大方,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学会用眼神。 对说得好的少儿, 即便是某一方面, 我都抓住教育,提出夸奖,并要其余少儿模拟。长久坚持,不停训练,少儿说话胆子也在不停提升。
今日你学会了什么?
照本宣科是一种传统的教课方式,在我国有悠长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展开 ,照本宣科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挡学生能力发展的教课方式 ,逐渐为人们所摒弃 ;而另一方面 ,老师们又为提升学生的语文修养呕心沥血。其实,只需应用适当 , “死记硬背 ”与提升学生素质其实不矛盾。相反,它正是提升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应用题四年级教案10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30-131页例1和“做一做”,练习三十一的第l一4题。
教学目的:通过对已学过的应用题进行比较,系统地归纳整理,概括出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和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系统地归纳整理,概括出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教学难点:进一步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口算卡片若干张。
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教师出示口算卡片,指名学生口答。)
2.35+1.53.7×1004.05×8
7.4-3.583÷1001.2-0.5
18+4.91.6×503.9×5
22.5-8.51.56÷3540+98
二、自学新课
1、自学例1。
教师:“我们解答过很多应用题,有一步计算的',也有两、三步计算的。现在我们来研究一下,解答应用题时是怎样想,怎样做的,一般需要经过那几个步骤。”做完后,讨论。
小组讨论:
(1)解答一道应用题,首先要做什么?我们以前学过用哪些方法寻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2)这道题的条件是什么?(学生说出条件和问题,教师板书)
学生:“我们还可以通过画图,来帮助理解题意。”(学生或教师板书如下。)
(3)弄清题意以后,下一步需要做什么?
教师指名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可以从问题出发进行分析,也可以从条件出发进行分析,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教师随着学生说的先算什么,后算什么,板书。
(4)教师:“确定了先算什么,后算什么以后,我们就可以列式计算了。谁说一说怎样列式计算?”(指名学生说,教师对照上面的问题写出算式和得数,如教科书第130页例1。)
教师:“谁还会列综合算式计算?”(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列综合算式计算。)
(5)教师:“计算出得数以后,下一步需要做什么?”(如果学生回答,下一步应该写答案,教师应提示学生再想一想。)
教师:“计算出得数以后,应该先检验一下做得对不对,再写答案。即使题目没有要求检验,自己也要认真检查一遍。谁来说一说怎样检验?”(指名学生按照前面的步骤,依次检查列式和计算有没有错误。)
教师:“除了按照题意和原来的计算顺序,依次检查列式和计算对不对以外,我们也可以把得数当作已知数,按照题意倒着一步一步地计算,看结果是不是符合原来的一个已知条件。现在我们用这种方法来检验一下。”
(7)分小组,合作完成。
“这样计算的结果是75套,和原题中已知条件前5天每天做的套数相同,说明解答是正确的。这时我们就可以写答案了。如果这样计算的结果和原题中已知条件不相同,那就需要再检查一下解答(或检验)的计算中哪里有错。”
检验正确后,教师板书:“答:后3天平均每天做95套。”
2、归纳、总结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分小组,归纳总结。
三、课堂练习
做教科书第131页下边的“做一做”。教师巡视、个别指导,提示学生检验时要用今天学的方法,要写出检验的计算步骤。
四、课堂小结和布置作业
1.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归纳总结了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步骤,目的不是让大家去死背这四个步骤的条文,而是让大家以后解答应用题时,要顺着这个路子去想。首先耍弄清题意,要分析数量关系,在弄清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的基础上列式计算,计算出得数后要先检验再写答案。不要在没弄清题意、没分析数量关系的情况下,就随意列式解答,或乱套解题的类型。
2.作业:练习三十一的第1-4题。
课后附记:
应用题四年级教案11
课题:三种常见数量关系的应用题
目标:1.从已学习的求几个几的应用题中,分类概括出三种常见的数量关系;
2.掌握三种常见数量关系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和解题思路,并能正确列式解答.
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头列式解答下面各题
(1)泥娃娃每个8元,买5个要多少元?
(2)钢笔每支6元,买3支要多少元?
(3)汽车每小时行使80千米,3小时行使多少千米?
(4)冬冬每分步行70千米,4分步行多少千米?
(5)一台印刷机每小时能印报纸4400张,2小时能印报纸多少张?
(6)一个建筑队每天平整地基80平方米,3天能平整多少平方米?
2.比较上面6题,相同点:都是求几个几是多少,关系式是每份数*份数=总数
根据事件的不同,给6道题分三类:购物问题、行程问题、工作问题。
3.课题:三种常见数量关系的应用题
二、学习新知
1.找出上面6题每题的每份数、份数、总数
2.问:你知道在购物问题、行程问题、工作问题中每份数、份数、总数又分别叫什么名称?
(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先说说,再看书自学)
3.讨论交流:(1)购物问题,什么叫单价、数量、总价,举例说明;
单价、数量、总价三者的关系怎样,举出一个日常生活中符合上面数量关系的实际问题。
(2)行程问题,(讨论过程同上,重点理解“速度”)
(3)工作问题,(讨论过程同上,重点理解“工作效率”)
三、练习巩固
1.练一练第2、3题
2.练一练第4、5、6题
四、变式深化
根据每个基本的数量关系式,推出另外两个关系式并把4、5、6题进行相应的改编。
课题:正归一应用题
目标:1.理解"照这样计算"的含义,掌握正归一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并能根据常见的数量关系寻求解题思路;
2.初步学会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方法。
过程:
一.情景导入,理解"照这样计算"
买3瓶可乐要6元,你能知道买9瓶可乐要多少元吗?
1.讨论重点:3瓶同样的可乐,可以求出1瓶可乐的单价;要买的9瓶可乐与那3瓶是一样的可乐,才可以求出9瓶可乐的总价.
得出:在数学上,用了一个简洁的词语来表达,叫"照这样计算".
2.学生说说对"照这样计算"的理解.
二.展开新课
1.出示完整的例题:买3瓶可乐要6元,照这样计算,买9瓶可乐要多少元?
2.学生独立解答
3.讨论交流:
列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3瓶6元
9瓶?元
方法一:6/3*9方法二:6*(9/3)
(要求说出每种方法的解题思路,再比较两种算法的不同)
三.练习巩固
1.练一练第2,5,6题(体会两种解题方法的目前适用条件)
2.练一练第1题,找出3道题之间的联系,进一步理解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特征.
3.练一练第8题,进一步掌握正归一应用题的结构特征.
四.小结
应用题四年级教案12
教学内容: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理解列方程解应用题的特点和解题的基本步骤,掌l握列方程解答两步简单应用题的分析方法,能正确地用列方程的方法解题。
2、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分析审题的解题习惯。
教学重难点:找出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1、出示《今天我当家》录像
①、(今天是妈妈的生日,我想用零花钱中的20元买一份礼物送给妈妈,剩下60元捐给希望工程。)
2、指名说出储蓄罐里已经积了多少元钱。
3、让学生说出解法。(算术解、方程解)
4、导人:怎样列方程来解答步数较多的应用题呢?。
5、揭示课题:列方程解应用题。
二、提出问题,尝试解决
1、出示录像
②、(今天正好又是星期天,爸爸说,该由我当家,让妈妈好好休息。早上,我煮好牛奶,拿着爸爸给我当家的钱就上街买了三个特香包,每个4元,还剩下98元。你猜猜,我爸爸到底给我多少钱当家呢?)
2、学生列方程解答。
3、指名回答,并说说是怎么想的。原有的钱数—用去的钱数=剩下的钱数。
解:设给我x元钱当家。
x —4×3=98
x —12=98
x =110
答:给我110元钱当家。
4、检验。
把x=110代入原方程,左边=11o—4×3×4=110—12=98,右边=98,左边=右边,所以x=110是原方程的解。
5、出示录像
6、让不同列法的学生说说他是怎么想的。
7、学生总结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8、看书质疑。
三、巩固练习
1、张艳从食品橱里取出3袋面粉包饺子,用去1.2千克,还剩0.3元千克,每袋面粉多少千克?
2、张艳把8朵鲜花插到花瓶章中,这时爸爸捧回2束同样朵数的笔鲜花,现在一共有20朵,爸爸问:我捧回的鲜花每束有多少朵?找出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后列出方程。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学习,有什么收获?
五、开放性练习
出示录像④。
(忙了一整天,一顿丰盛的晚餐总算准备好了。我数了数钱,还剩下才46元,于是来到水果摊前,看到苹果j每千克5元、梨每千克4元、草莓每1千克8元、桔子每千克3元。可我犯难了,除了买水果外,还得留下18j元买生日蛋糕。)小组讨论,汇报可以怎么买。
六、作业
课本第78页第2.3两题。
教学设想
国本课教学设计力求体现:改变课程内容繁、难、窄、旧和偏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习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包括信息技术在内的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1、改革例题呈现方式,增大学生探索空间。
数学的学习不应成为简单的概念、法则、公式的掌握和熟练的过程,而应该更具有探索性和思考性,鼓励学生经历数学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探索与创新精神。基此认识,我们把要讲解的例题变成适合学生探究瓶的素材,呈现出真实的有探讨价值的实际生活问题情境,以《今天我当家》中的上街购物用钱找钱的实际情境,让学生在尝试解决身边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体验数学的价值,逐步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增强应用数学的信心,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从而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
2、突破练习常规作法,激发学生发散思维。
现代的数学教育观认为,每个学生都可以学数学,不同的学生要学不同水平的数学,允许学生以不同的方式去学数学。只有个性化的学习,才能使不同的人学到不同的数学,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师所要做的,就是让这些具有不同思维特点的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思想,而不是用统一的模式要求所有的学生。为此,我们打破传统教学的"巩固练习"常规,把数学教学与儿童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在课堂上设计富有情趣的数学教学活动,提供具有一定开放性、灵活性、多变性的生活情境,给学生的求异思维创设了一个广阔的.空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养成创新习惯,发展思维的创造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o采取合作学习、自主探索的方式,面向全体,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以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3、优化数学建模过程,加强学生思维训练。
以真实生活的原型进行数学建模,通过建模解模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维特点,结合教学内容,积极创设思维情境,引导学生在视听采顿有关数据中掌握多种类型的问题特点的基础上将应用问题与数学问题联系起来,从己知的数量关系推理、联想、判断出属于哪类问题,如本节课的开放性练习,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之后,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来解答纯数学问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过程就是在获取问题信息、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把实际问题抽象转化成数学问题,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再利用数学知识对数学模型进行分析研究,得到数学答案,然后再把数学答案返回到实际问题中去。即引导学生解模的过程正是对学生思维训练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科学性、深刻性、灵活性、多样性。
本节课的设计力求体现上述要求的同时,还注意智能培养与情感教育的关系,着眼于全面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同时把课堂知识引向广—阔社会,引向学生生活,让学生在密切联系生活实际中获得信息,体验情感,增强市场经济意识,学会理财,学会当家作主。
应用题四年级教案13
教学内容:课本第6-7页的内容及练习二。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理解连乘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会用两种方法解答。
(二)进一步学会用线段图表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三)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连乘应用题的分析方法是重点,用线段图表示已知条件和问题是难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出示下图。根据下图能提出一个什么问题?(能提出:共值多少元?)列综合算式解答(一人板演)
4箱热水瓶
每箱12个每个20元
2.口答:(与板演同步进行)
每人每天编16个筐,照这样计算,5个人1天编筐多少个?(16×5=80(个))5个人4天编筐多少个?(80×4=320(个))1个人4天编筐多少个?(16×4=64(个))5个人4天编筐多少个?(64×5=320个))
订正复习题1,说出思考方法。
(1)20×12×4(先求出一箱多少元,再求4箱多少元。这种思考
=240×4方法是从问题开始想。)
=960(元)
(2)20×(12×4)(先求出4箱热水瓶共有多少个,再求出值多少
=20×48元。这是从题目条件开始想。)
=960(元)
二、学习新课。
1.新课引入。
刚才我们解答了两组连乘的一步应用题,如果去掉第一个问题,直接问第二个问题,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课。(板书课题:应用题)
2.出示例1。
编筐小组每人每天编16个筐,照这样计算,5个人4天一共编多少个筐?
共同研究:
(1)题中“照这样计算”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是按每人每天编16个筐计算。)
(2)怎样用线段图表示题中已知条件和问题?请画出来。
1个人1天编16个
5个人1天编?个
5个人4天编?个
(3)要求5个人4天编多少个筐,先算什么?怎样列式?
(第一步,先算5个人1天编多少个,列式为16×5=80(个),即求5个16是多少。)
(4)第二步算什么?怎样列式?(第二步算5个人4天编多少个筐,列式为80×40=320(个),即4个80是多少。)
(5)怎样列综合算式?(学生在练习本上列)
16×5×4
=80×4
=320(个)
答:5个人4天编320个筐。
想一想;这道题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解答?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小组讨论。
通过讨论明确:还可以先求1个人4天编多少个?再求5个人4天编多少个?
怎样用线段图表示?(看课本第7页)
1个人1天编16个
1个人4天编?个
5个人4天编?个
把书上分步列式的小标题补上,并且用综合算式解答。(把图画在黑板上)
16×4×5(第一步求4个16是多少)
=64×5(第二步求5个64是多少)
=320(个)
答:5个人4天共编320个。
小结:
我们刚才研究的这道题,是两步计算的连乘应用题(在板书前面补上“连乘”二字)。由于思路的不同,所以解题的方法也不一样,这是两个解法的区别。两种解法的'相同点都以每人每天编16个筐做被乘数,所求的结果都是总量,这是掌握连乘应用题的重点。
今天研究的连乘应用题与以前学习的连乘应用题(复习题1)数量关系不同,它的特点是所求的量随着两个已知量的变化而变化,求5个人4天编多少个筐,既与参加的人数有关,也与编筐的天数有关,总量随着人数、天数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可以用两种方法解答。
三、巩固反馈。
1.基本题。
(1)只列式,说思路。
①同学们做数学题。每人每天做5题。照这样计算,8个人5天共做多少道题?
②运输队运送一批水泥到工地,每辆车每次运140袋。照这样计算,用6辆车运8次,这批水泥一共有多少袋?
(2)笔算。(全班做在练习本上)
一台轧路机每小时轧路20xx平方米。照这样计算,3台轧路机8小时轧路多少平方米?(用两种方法分步解答。)
2.条件叙述有变化。
①一台锅炉平均每月用煤4000千克,一个居民小区新增加5台锅炉,一年要用煤多少千克?
②汽车配件小组有20人,平均每人每天做25个汽车上的零件。三月份工作30天,共可做零件多少个?(用两种方法解答)
3.对比练习。
(1)学校买来5盒皮球,每盒12个,每个6元,共要付出多少元?
(2)碾米机每台一小时碾米1500千克。照这样计算,3台碾米机10小时碾米多少千克?(用两种方法,列综合式解答)
(3)饲养场养公鸡1500只,母鸡只数是公鸡的4倍,小鸡是母鸡的3倍,有小鸡多少只?
四、小结。
1.今天学习了什么新知识?
2.今天学习的连乘应用题有什么特点?
3.解答应用题应注意什么?(认真审题,搞清题里的数量关系,学会画图,掌握不同的解题思路等。)
五、作业。
练习二第1~5题。
附板书设计:
连乘应用题
例1编筐小组每人每天编16个筐,照这样计算,5个人4天一共编多少个筐?
1个人1天编16个筐1个人1天编16个
5个人1天编?个1个人4天编?个
5个人4天编?个5个人4天编?个
(1)5个人1天编多少个?(1)1个人4天编多少个
16×5=80(个)16×4=64(个)
(2)5个人4天编多少个?(2)5个人4天编多少个?
80×4=320(个)64×5=320(个)
综合算式:16×5×4综合算式:16×4×5
=80×4=64×5
=320(个)=320(个)
答:5个人4天编320个。答:5个人4天编320个。
应用题四年级教案14
教学内容:课本第14页例3,练习四第1-3题,三步计算应用题(一)。
教学目标:
使学生熟练掌握数量关系及解题思路,会解答简单的两、三步计算的应用题。提高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掌握数量关系、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学习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板演:
新镇小学三年级有4个班,每个班40人;四年级有114人。三年级和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2.思路训练。
全班同学口答:
(1)根据条件补充问题,并说出数量关系。
有5个教室,每个教室有8盏灯?
王平同学每天早晨跑500米,跑了5天?
8个打字员共打字1600个?
三年级有160人,四年级有114人?
(2)根据问题找条件,并说出数量关系。
平均每人采集树种多少千克?
火车速度是汽车速度的几倍?
香蕉比桔子少多少筐?
买足球共用多少元?
订正第1题,说说解题思路,是怎样分析的。
二、学习新课。
1.新课引入。
复习题是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如果问题不变,改变其中的一个条件,使其为三步计算的应用题,应该怎样表示?(学生可能想到,四年级人数不直接给出,改为四年级比三年级少46人。这样改是合理的,但它不是三步计算题了,因此只能改成:四年级有3个班,每班38人。)
教师点明: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应用题。(板书课题:三步应用题)
2.出示例3。
新镇小学三年级有4个班,每班40人,四年级有3个班,每班38人。三年级和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1)审题、理解题意。
学生读题后,说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师生共同完成线段图:
每班40人
三年级:
每班38人共?人
四年级:
(2)分析数量关系。
让学生结合线段图自己分析,并独立列式解答,然后集体交流,说出解题思路和过程。
分析:从最后的问题入手分析,要求三、四年级共有多少人。必须知道三、四年级各有多少人。但题中这两个条件都没有直接告诉,因此第一步先算三年级有多少人?40×4=160(人);第二步算四年级有多少人?38×3=114(人);第三步再把这两个年级人数合并起来,160+114=274(人)。就是要求的问题,即三、四年级的总人数。
教师板书:
①三年级有多少人? 40×4=160(人)
②四年级有多少人? 38×3=114(人)
③三年级和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160+114=274(人)
答:三年级和四年级一共有274人。
刚才的思考方法是从问题入手,找出所需要的条件,然后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大家想一想,如果从题目的.条件入手分析,那么题目中哪两个条件有密切关系?可以得到什么新的数量?
(三年级有4个班,每班40人,可以求出三年级有40×4=160(人);四年级有3个班,每班38人,可以求出四年级有38×3=114(人);最后把两个年级人数合起来,160+114=274(人)就是题中要求的问题。)
3.反馈练习。
如果例3的已知条件不变,把问题改成三年级比四年级多多少人,应该怎样解答?
全班同学做在练习本上。
订正时说明是怎样想的。
小结:
我们解答应用题时,在认真审题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最重要的是分析数量关系,掌握分析方法,既要根据条件想问题,得到新的已知数量,也可以根据问题找条件,哪个条件是已知的,哪个条件是未知的,因此要先把未知的条件求出来。这两种分析方法是要经常用到的所以要切实掌握。
三、巩固反馈。
1.独立解答。
体育老师买了3个排球,每个40元,还买了2个篮球,每个62元,小学数学教案《三步计算应用题(一)》。一共用了多少元?(先用线段图表示出已知条件和问题,再列式解答)
解答后,学生说说解题思路,并订正。
2.比较题。
(1)菜场运来黄瓜8筐,每筐25千克,茄子12筐,每筐20千克,运来的黄瓜和茄子共有多少千克?
(2)如果改变其中一个条件,茄子12筐,改为8筐,其余条件和问题不变,应该怎样解答?
学生会出现的两种解法:
25×8+20×8 (25+20)×8
=200+160 =45×8
=360(千克) =360(千克)
请同学们比较一下这两种解法的解题思路是什么?哪种解法比较简便?
通过讨论明确,有些应用题,由于解题思路不同,解题方法就不同,而且计算的步数也不一样。有的三步计算题可以用两步计算,这样使得计算比较简便。
同学们想一想,(1)题能否用两步计算?为什么?(从而明确由于两种蔬菜的筐数不一样,也就是当求两个积的和(或差)时,没有相同的因数,就不能用简便方法计算。)
3.粮店运来25包大米,共重2500千克,运来40袋面粉,共重20xx千克,一包大米比一袋面粉重多少千克?
四、全课总结:
我们今天学习的复合应用题,都是由几个简单的一步应用题组合而成的。解答是首先要理解题电,在此基础上分析数量关系是关键,无论采用哪种分析方法,都要找出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计算时要养成认真,细心的习惯。
五、作业。
练习四第1~3题。
附板书设计:
三步应用题(一)
例3 新镇小学三年级有4个班,每班40 菜场运来黄瓜8筐,每筐25千克
人,四年级有3个班,每班38人。三年 茄子8筐,每筐20千克,运来的
级和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黄瓜和茄子共多少千克?
每班40人 解法一:(1)运来黄瓜多少千克?
三年级: 25×8=200(千克)
每班38人共?人 (2)运来茄子多少千克?
四年级: 20×8=160(千克)
(1)三年级有多少人? (3)共运来黄瓜、茄子多少千克?
40×4=160(人) 200+160=360(千克)
(2)四年级有多少人? 解法二:(1)每筐黄瓜和茄子共重多少千克?
38×3=114(人) 25+20=45(千克)
(3)三、四年级共有多少人? (2)运来黄瓜和茄子共重多少千克?
160+114=274(人) 45×8=360(千克)
答:三、四年级共有274人。 答:运来黄瓜和茄子共重360千克。
应用题四年级教案1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列含有未知数 的等式,解答需要逆思考的加、减法一步应用题.
2.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准确迅速地找出等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求未知数 (要求口述口算过程,并说出根据)
18+ =37 54- =23 +67=83
-26=13 +47=79 35- =7
2.板演(与口算同步进行)
学校买来70盒粉笔,用去28盒,还剩下多少盒?
(订正板演,同时把条件和问题对调,变成例7)
二、讲授新课
教师谈话: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解答应用题.(板书课题:解应用题)
1.教学例7
学校买来一些粉笔,用去28盒,还剩42盒.学校买来多少盒粉笔?
(1)指名读题,分析题意,明确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板书线段图,学生根据线段图列式解答.
28+42=70(盒)
(3)引导学生理解算理
提问:怎样进行检验呢?
A: 用买来的70盒粉笔作为已知条件,减去用去的28盒,如果等于剩下的42盒说明解答正确.
B: 用买来的70盒粉笔作为已知条件,减去剩下的42盒,如果等于用去的28盒说明解答正确.
教师板书:
A:买来的盒数-用去的盒数=剩下的盒数
B:买来的`盒数-剩下的盒数=用去的盒数
提问:(a)买来的盒数知道吗?
教师说明:可以设买来粉笔 盒.
(b)买来的盒数为 ,用去的知道吗?剩下的知道吗?谁能列出一个等式 ?
引导学生列式: -28=42 -42=28
(补充课题:列含有未知数 的等式)
(c)结合题意说一说等式的意思.
(d)解答等式 -28=42 -42=28
=42+28 =42+28
=70 =70
教师说明:因为设未知数 时,已经说明单位名称是盒,所以计算结果就不用再写单位名称.
2.引导学生小结
提问:今天我们学习的列含有未知数 的等式来解答应用题,它有哪些步骤呢?结合例7说一说.
第一步:读题弄清题意,分清已知条件,求的是什么?设未知数为 (板书:设)
第二步:按照题意,找出哪些数量与哪些数量有相等的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 的等式.(板书:列)
第三步:求出未知数 是多少(板书:求)
注意: 代表的数量不写单位名称.
第四步:检验并写出答话.(板书:验、答)
三、巩固练习
1.食堂原来有27袋大米,又买来一些,现在共有43袋.食堂又买来多少袋大米?(列含有未知数 的等式,再解答出来)
订正时要让学生说一说根据什么列出含有未知数 的等式,并注意计算和书写格式有没有错误.
2.小林原来有一些邮票,同学又送给他14张,现在一共有70张.小林原来有多少张邮票?
3.小强读一本童话书,已经读了49页,还有36页没有读.这本童话书有多少页?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谁能说一说列含有未知数 的等式解应用题的步骤?
五、课后作业
1.山坡上栽满了松树和柏树.松树有250棵,比柏树多120棵.柏树有多少棵?
2.小明有连环画38本,比小林少13本。小林有多少本?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大家来找茬
活动目的
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求未知数x的过程.
活动准备
教师将下列题目制成幻灯片或写在小黑板上.
(1) -467=267
=467+267
=200
(2)520- =180
520+180=
340=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错题(幻灯片或小黑板).
2.学生分组挑出题目中的错误.
3.挑得越多越快的小组获胜.
【应用题四年级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分数、百分数应用题04-04
四年级教案01-25
四年级教案语文教案01-05
四年级体育教案01-13
小学四年级教案03-22
四年级下册教案02-04
小学四年级的教案12-13
绿四年级教案04-14
四年级教案:母鸡03-06
四年级母鸡的教案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