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时间:2024-06-27 15:02:20 教案 我要投稿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蝌蚪找妈妈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1

  第二课时

  一、温故知新。

  1.“一字开花”,复习生字词。课后练习设置“读一读,记一记”栏目,运用多种扩词方式,让学生积累由本课要认的字扩展的新词,这些字一般都有较强的构词能力。如“袋”扩展出“脑袋、口袋、袋子、袋鼠”,“迎”扩展出“欢迎、 迎接、迎风、迎面”,“塘”扩展出“水塘、池塘、鱼塘、荷塘”,这些词语都是学生认知经验中的常用词,学生只要读出字音,就能明白这些词语的意思,不需要教师的讲解。通过这种形式,学生建立字形和字音之间的联系,扩大了词汇量。

  2. 自由读《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一边读,一边记住小蝌蚪和青蛙妈妈的样子,记住小蝌蚪找妈妈的经过。

  3. 借助板书中的图片和文字说一说小蝌蚪和青蛙妈妈的样子。

  4. 变换角色自述,让孩子们进一步加深对青蛙外形的认识。如:我是一只大青蛙,我头上鼓着一对大眼睛,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四条腿,宽嘴巴。(阐述自己的特征)教师板书鼓、披、露、雪白、碧绿等词语。

  【设计意图:把文本的语言在理解后,通过朗读,用自己“读”的方式表达出来,以“朗读”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理解和体验,促进学生积累和转换。】

  5.迁移仿写训练。

  (1)辽阔的草原上,走来一头大象,__________的耳朵,__________的鼻子,__________的.象牙,__________的身体,________的四条腿,__________地走来走去。

  (2)竹林里这只_____的大熊猫,身体_____的,竖着_____的耳朵,脸上嵌着一对______的眼睛,边上的毛黑黑的,好像_________ ,_____着一身______的皮袄,它正在__________ ,可爱极了!

  【设计意图:学习语言,积累运用词语,是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此处主要是借鉴课文的表达进行仿写,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表达。】

  二、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

  1.在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中,身体在不断地发生变化,自己读一读课文,把相关的句子标出来。

  2.朗读标出的句子,说说每句话的意思。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提取文本中比较明显的信息能力。再经过整理、串联、记忆相关信息,实现完整、清楚地表达。】

  三、借助图片和关键词讲述小蝌蚪长成青蛙的过程。

  借助板书提示,运用文中的语言说清楚小蝌蚪是怎样长成青蛙的。

  四、分角色演读课文,熟悉故事情节,积累语言。

  1.小组内练习分角色朗读。

  2.小组展示、学生评价和老师指导。

  3.小组分角色朗读--戴头饰分角色读读演演。

  4.学生配乐表演读(一名学生扮演小蝌蚪,一名学生扮演鲤鱼阿姨,一名学生扮演乌龟妈妈,一名学生扮演青蛙妈妈,一名学生读旁白)。

  五、完成课后第二题,按顺序连一连图片,再讲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六、读写拓展、延伸总结。

  小青蛙一找到妈妈,就跟妈妈学捉害虫的本领。他们天天捉害虫,一天能捉多少害虫呢?教师可以适当补充资料:一只中等黑斑蛙一天约吃70多只虫子,一年按捕食7个月计算,可消灭害虫5万只左右;一只泽蛙每天最多可捕食260多只,年消灭害虫4万多只。

  生拍手读儿歌:

  玻璃瓶,小嫩手,妹妹塘边掬蝌蚪。 瓶里蝌蚪游不走,妹妹摇摇笑开口。

  我劝妹妹不要捉,青蛙就是小蝌蚪。 吃蚊子,吃害虫,保护庄稼得丰收。

  妹妹想想点点头,小心放掉小蝌蚪。 小蝌蚪,黑溜溜,自由自在水中游。

  妹妹小手拍红了,跳着唱着塘边走。

  【设计意图:补充儿歌升华主题。孩子们对小蝌蚪非常了解,也有不少孩子亲手捉过蝌蚪,结合这一情况和学生喜欢读朗朗上口的儿歌的习惯,补充儿歌,既让学生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识记了生字,又避免说教,巧妙地进行引导,让学生明白小蝌蚪就是小青蛙,应该保护它。水到渠成地向学生渗透了保护蝌蚪和青蛙的意识。】

  七、以文带文,拓展读。

  读故事《毛毛虫找妈妈》,想一想毛毛虫的妈妈是谁,毛毛虫在找妈妈的过程中身体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用“~~~”画出来。再跟同学或者爸爸妈妈讲一讲这个故事。

  【设计意图:温儒敏教授在部编教材国家级培训班上指出:教材只能提供少量的课文,光是教课文是远远不够的。主张采用“1+X”的办法,即讲一篇课文,附加若干篇泛读或者课外阅读的文章,加大课外阅读。】

  八、巩固练习。

  1. 填空练习,说一说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 )的脑袋,( )的身子,甩着( )的尾巴。他们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了两条( ),又过了几天,长出了两条( ),没过多久,( )不见了,变成了一只只能捉害虫的( )。他们( )着( )的衣裳,( )着( )的肚皮,( )着一对大眼睛。

  2.观看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

  【设计意图:动画短片《小蝌蚪找妈妈》是中国第一部水墨动画片,也是一部带有科普意味的影片,讲述了一群可爱的小蝌蚪出世了,寻找自己的妈妈,一场有趣而感人的寻亲之旅。告诉小朋友“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也教育孩子们要全面的看问题,不能片面化。它取材于绘画大师齐白石创作的鱼虾等形象,笔调细致的水墨画和细腻的动作设计,使其在世界范围内引起轰动,并一举获得瑞士第十四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短片银帆奖和法国第十七届戛纳国际电影节荣誉奖。古琴和琵琶乐曲悠扬而起,会把小观众带进一个优美抒情的水墨画世界,和一般的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比,更具有渗透中国文化因子的审美价值。】

  板书设计:

  附:

  小蝌蚪

  小蝌蚪,在小河,/游来游去像跳舞,/就是不唱歌。/波浪就像五线谱,/

  蝌蚪就像小音符。/小小音符我问你,/为啥光跳不唱歌?/蝌蚪说:

  等我甩去小尾巴,/再把黑色外衣脱,/变成好看的绿青蛙,/

  咕儿呱,咕儿呱,/天天唱新歌。/

  毛毛虫找妈妈

  春天到了,花园里的花都开放了,天气也变暖了,蝴蝶妈妈在树叶上生下了一个个黑黑圆圆的卵来。

  过了几天,小毛毛虫从卵里爬了出来,它看到自己的妈妈不见了,就决心去找自己的妈妈。毛毛虫爬呀爬呀,看见蚕姐姐长得和他很像,便迎上去叫了起:“妈妈,妈妈,我找到你了!”

  蚕姐姐说:“我不是你们的妈妈,我是蚕姐姐,你们的妈妈有一双翅膀,到前面去找吧。”

  毛毛虫告别了蚕姐姐,又向前爬去。他看见一只小小蜻蜓正张开一对小翅膀飞来飞去,便高兴地叫起来:“妈妈,妈妈!我可找到你了。”

  小蜻蜓亲切地说:“我不是你的妈妈,你们的妈妈很漂亮,正在前面花丛中采蜜呢!你们到前面去找吧!”

  毛毛虫来到花园里,看见一只漂亮的小蜜蜂便叫起来:“妈妈,妈妈,我终于找到你了!”

  蜜蜂说:“我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的妈妈的翅膀是五颜六色的,很美丽!”

  正在这时,小毛毛虫看见了一只蝴蝶,她有一双五颜六色的翅膀,正在花丛中翩翩起舞。便跑上去叫起来:“妈妈,这次我一定找对妈妈了!”蝴蝶说:“好孩子,快到妈妈这里来。”毛毛虫兴奋地爬上去,好奇地问:“妈妈,我怎么长得跟你不一样呢?”蝴蝶妈妈说:“我小的时候也跟你一样,过几天你就会长成我现在的样子了。”

  过了几天,小毛毛虫吐出了白丝,缠成了一个茧[jiǎn],躺在里面一睡就是好几天。

  又过了几天,小毛毛虫的茧上裂了个缝,从里面爬出来一只蝴蝶。他和妈妈一起在花园里幸福地生活着。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2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手指压印和添画曲线的方法,表现各种动态的小蝌蚪。

  2.培养和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提高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及大胆作画能力,体验美术活动的快乐。

  3.作品展示,欣赏作品并相互交流,分享成功的快乐。

  活动重难点

  重点:培养和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提高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及大胆作画能力。

  难点:幼儿对小蝌蚪各种动态的表现。

  活动准备:

  课件,黑色水粉颜料,彩笔,画纸,抹布。

  环节教师行为

  一、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二、引导幼儿观察小蝌蚪的基本形态。

  三、教师示范讲解画法。

  四、交代作画要求,教师巡回指导。

  五、评价欣赏作品。

  六、结束活动

  1、手指歌导入

  2、猜谜语;小小动物圆溜溜,细长尾巴游啊游。游来游去找妈妈,长大以后吃害虫。

  教师

  1、小蝌蚪是什么颜色?

  2、小蝌蚪的外部形状是什么样的呢?。

  3、小蝌蚪的生活方式是单独进行活动还是成群结伴?

  4、出示青蛙图片,引出小蝌蚪找妈妈。

  1、教师示范:用右手食指的指腹在颜x料中轻轻蘸一下,然后按在纸上再提起,这样小蝌蚪圆圆的身体就出来了。

  2、画尾巴的时候,用彩笔画上弯弯细细的尾巴,这样小蝌蚪就在游动了。

  小结:如果小蝌蚪要往不同的方向游,只要把尾巴画在身体的不同地方。

  1、注意点画方法,画出不同方向游的蝌蚪。

  2、画完后需在抹布上擦干净手指,再拿笔添画。

  3、大胆作画,保持画面整洁。

  将幼儿作品布置到黑板,幼儿观看作品,教师给予简单评价。

  幼儿集体唱《我上幼儿园》

  教学反思:

  1、在备课过程中,我考虑到以讲故事形式进行引入,略显单一,于是采用PPT的形式,将故事以动画形式播放给幼儿观看,并加以将讲述,这样让幼儿很直观地观察小蝌蚪的各种动态,以及青蛙的模样,青蛙与其它动物的相同与不同;

  2、在活动过程中,在保证幼儿有自由发展空间的基础上,我引导幼儿先进行观察,让幼儿发表自己的想法,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再进行绘画基本操作的示范;

  3、在幼儿自己操作的过程中,我加以指导一些常规教育,以此来巩固幼儿的良好习惯;

  4、不足之处在于:从最后的作品上看,在给幼儿进行绘画操作示范的同时,限制了孩子的思维,不少孩子画的小蝌蚪尾巴都在相同方向,所以,如果重新上这堂课的话,我会在这方便多加以引导,让幼儿更具想象力。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3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增强对科学童话的兴趣。

  2、识字目标。

  要认识的字:灰、迎、阿、姨、追、顶、披、鼓。

  要会写的字:河、借、姐、呢、呀、哪。

  3、读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话中的不一样人物、不一样语气,尽可能体会、表演课文某一个片段。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

  (1)生字制作卡、表演童话剧所需头饰(几只蝌蚪、大鲤鱼、小鲤鱼、乌龟、青蛙)。

  (2)有关蝌蚪的科普片段或把实物带进课堂。

  2、学生准备:

  (1)有条件的到河边观察一下蝌蚪。

  (2)了解蝌蚪或其他小动物的生长过程(以图片或文字形式展示)。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汇报课前预习

  师:同学们,学习这篇课文前,我们布置了预习任务,此刻请同学们来汇报:经过读课文,你发现了什么?经过观察小蝌蚪(或查阅有关小蝌蚪的知识),你又发现了什么?

  师生交流。(略)

  [设计理念]

  此处提前布置的预习体现了两个任务:一个是读书,另一个是读自然这本大书。旨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鼓励孩子多接触大自然,多了解课外知识,进而爱小动物,爱大自然。

  二、初读课文,简述梗概

  1、师:同学们,大自然中生活着我们人类的许多好朋友,它们和我们一样,以自我独特的方式生活着,所以大自然中每一天都会发生数不清的故事。今日,我们就来看一个《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请大家快来看一看吧!

  学生自由读课文几遍(要读充分)。

  2、出示6幅图画于黑板,引导帮忙学生简述课文。

  [设计理念]

  一年级复述难不难?简述显然降低了要求。借助图画,再加上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能够说出课文大概(真正的课堂上学生还时有发挥呢!),此时的复述,使学生对课文有了全面的了解,有了整体的印象,同时又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培养了他们看、说、记的本事!

  这个环节出现早不早?实际教学证明效果很好。前提是课前的预习及复述前的读书要充分。充分不是毫无问题,而是有足够的遍数,使学生能够对课文留下印象,这时的复述,就是建立在这个印象的基础上完成的。

  三、玩中学字词

  1、师:同学们,读了几遍课文,你们就讲得这么好,真不简单啊!有几个小淘气想和大家捉迷藏,你们敢不敢?好,请看黑板上这些字――(出示14个生字)――已经藏进课文中了,我喊预备――开始,你们拿起笔,开始找,找到一个,叫三声它的名字,立刻用笔把它圈起来,别让它跑了!

  学生圈、读生字词。(要给学生必须的时间,个别稍慢的学生要适当帮忙指导)教师出示卡片,进行读词大赛!

  2、谜语大比拼。

  (1)出示生字:河、姐、借、呢、呀、哪。

  (2)学生给每个生字编个谜语(可从音、形、义各方面充分发挥想象),形式应多样活泼,用说出来、画出来动作表演出来等形式都能够。

  (3)个别竞猜:编谜语的同学单挑同学猜谜语。

  (4)分组打擂竞猜。

  3、词语接龙。

  规则:用生字组词,分组在必须时间内说得多而对的为胜。

  (1)各组成员分头准备,在集中到组里,确定发言同学,其他同学可准备补充。

  (2)各组比赛,教师相机调控。

  4、句子选美

  教师出词语,分组派代表说句子,最终全体参与评出最美的句子。

  [设计意图]

  这个环节的设计有两个特点:一是体现了识字、学词、说句的层次性,步步为营,比较扎实。学生如何认识字?其实正如认识人,见面多了自然就熟了。在这个环节中,字单独出现过,在词中出现过,又在句中出现,反复出现,使学生和它渐渐熟悉;二是灵活多样的形式。自始至终,学生们既在玩,又在学,并且是在愉悦地、自主地学。在玩中发展思维,在玩中发展学生听说的本事,开发他们创造记忆字词的综合学习本事,在玩中又培养了他们与人合作的本事,激发他们的团体荣誉感!

  四、生字书写

  1、出示偏旁:氵、女、亻、口。

  师生交流:它们美在哪里?

  附参考:女:一个美丽的女孩,跳完舞后做优雅的谢幕动作。

  亻:一个身子挺拔的同学,昂首挺胸,站得笔直。

  口:一张漂亮的小嘴巴!

  氵:像浪花一样漂亮、奔涌,但每一朵都在自我特定的泳道上,不犯规!

  2、师生观察交流偏旁书写的规律。

  3、教师示范书写。

  4、学生练习书写,小组内评比出优胜者,进行鼓励表扬!

  5、出示生字:河、姐、借、呢、呀、哪。

  (1)先观察交流:怎样写,它们看起来才最美?

  提示:河――小河不能太宽,它(氵)太宽了可就过不去了。

  姐――姐是个美丽的女孩,所以要把女字旁写美丽。

  呢、呀、哪――注意那张美丽的小嘴(口)。

  此处宜采取形象生动的教学方法,这样使许学生对难点、重点更易理解,更直观。

  如河、借――左右两部分,好比两个朋友照相,谁胖些,谁瘦些?(氵、亻瘦;可、昔胖)那么田字格好比像框,怎样照?(瘦的略让,胖的略出。)

  (2)教师示范,学生练习书写。

  (3)小小书法家评选。

  ①小组内评选出优秀者。

  ②优秀者的字贴于教室《书法家》展框。

  ③请获胜者上台介绍经验。

  [设计理念]

  灵活、新鲜的语言设计,力求把死的变成活的,枯的变荣!每个字都是一个生命,或活泼,或俏丽,能静会动!汉字有魅力,更应当有魔力!让每个孩子从心里爱它,看它时怦然心动,写它时心旷神怡!

  第二课时

  一、启发谈话,激趣促读

  师:同学们,《小蝌蚪找妈妈》这个故事,假如被拍成动画片,你们愿意看吗?好!下头我宣布:《小蝌蚪找妈妈》演员选拔赛此刻开始了!请各位参加预选的选手先做好以下准备:

  熟悉一下故事的情节和台词,此刻开始!

  1、学生自我先进一步熟悉课文,故事情节和对话部分要反复读、揣摩、记忆。

  2、学生自由结合对台词。

  [设计意图]

  此环节以学生最感兴趣的动画片抓住学生的心,以选拔演员的形式激发学生读的欲望。这一环节的目的是使学生以最快的速度如饥似渴地主动记忆、消化课文资料。时间要充分,教师可相机巡视。这一环节下来,学生可把情节熟记于心,台词出口可诵!

  二、自主合作,交流探究

  1、学生按自我想扮演的主角分开来坐。

  蝌蚪坐在一处;鲤鱼坐在一处;乌龟坐在一处;青蛙坐在一处。座位的摆放可方可圆。

  2、师:各位选手已经准备好了!下头将对大家进行一些测试,仅有最终经过测试的演员才能出演你想演的主角。

  请听题。第一道:请你评价一下自我想扮演的主角!

  3、汇报交流对主角的理解。

  [设计意图]

  对主角的理解也就是对课文的理解,关键是启发学生说出自我心中的理解。比如有的孩子说喜欢鲤鱼妈妈,因为她漂亮,爱自我的孩子(教小鲤鱼捕食),还有的孩子会认为鲤鱼妈妈有缺点,因为她没有像小蝌蚪说清楚青蛙妈妈的样貌,害得小青蛙误认了乌龟叫妈妈!还有的.孩子会说不喜欢青蛙妈妈,因为她扔下自我的孩子,让宝宝好难找!还有的孩子会说小蝌蚪认识鲤鱼怎样不认识乌龟啊!在这一环节汇报交流中,既有孩子们的想象,又有许多疑惑,关键是既要充分发挥想象,组织语言,又要帮孩子们了解一些科普知识,但更重要的是坚持和滋润孩子多彩的童心。比如在了解青蛙妈妈产卵后丢下孩子这一自然现象后,是不是要补充一点,问问孩子:青蛙妈妈为什么要这么做?必须是她要让宝宝从小就坚强,必须是她让宝宝自我学游泳,多运动,这样前腿和后腿才能长的快!身体才棒!总之,要发展语言,发展想象,更要发展心灵!

  三、读

  1、师:好!下头进行第二题测试――语言测试,主要测试旁白朗读和对话。先从小蝌蚪开始。在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中,有一句话出现了三次,你能找到吗?(小蝌蚪游哇游)哪个小蝌蚪来说一说这三处游得一样吗?

  2、汇报总结。

  3、(第一次:高兴,快活。第二次:比第一次用力,着急。第三次:更艰难,游的时间更长。)

  4、出示第二幅图(试读第二段)

  (1)一位同学读旁白,一位同学读小蝌蚪的话,一位同学读鲤鱼阿姨的话。

  (2)分主角读后,学生评价优缺点,师生总结后提示下一组注意:读出小蝌蚪的礼貌和鲤鱼阿姨的热情。

  (3)分组反复读。

  (4)多种形式读,齐读,多人读,最终脱离课本带表情诵读。

  (5)表扬和评选演、读最形象的两组

  5、出示第三幅图(读课文第三段)。

  (1)自由结合,分主角练读。

  (2)轮流汇报读,师生共同评读,试读。

  (3)评选最佳组合:谁读出了小蝌蚪奋力游的样貌和它的着急?谁读出了乌龟的摆动、悠闲、趣味和被小蝌蚪误叫妈妈后的笑?

  6、出示第四、五幅图。

  (1)师:小蝌蚪人错妈妈,它很不好意思,所以这一次它要看清楚呦!请各组练习一下。学生练读第四、五段。

  (2)汇报演读,重点指导:

  第四段中读出小蝌蚪看到青蛙的样貌时心里的确定(把这种又高兴有肯定的感觉读出来)。

  第五段中妈妈!妈妈!的叫喊的兴奋应比前一次更强烈。

  7、出示第六幅图(读最终一段)。

  指导读出小蝌蚪的开心、幸福、自豪。

  [设计意图]

  用多样的形式朗读、体会。读出语气,读出主角的内心境感,读出孩子自我的理解,读出表情、动作,让孩子感受到读书的欢乐,语言的美妙。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4

  一、说教材:

  《小蝌蚪找妈妈》是小学语文课本第四册的一篇童话故事,它通过小蝌蚪找妈妈这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形象的说明了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课文内容比较简短,先写了小蝌蚪的样子,然后通过鲤鱼妈妈、乌龟的介绍等一步一步的写出了青蛙的特点及其与小蝌蚪的区别。文章层次分明,条理清晰,语言浅显易懂。教学这篇课文应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根据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对阅读教学的要求,我确定了这篇课文的教学要求和重点难点。

  1、教学要求:

  (1)、观察插图,图文对照,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知道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在分角色朗读课文的过程中,提高朗读能力。

  2、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懂得本课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安排材料的。

  二、说教法学法:

  小学低年级学生认知的特点是直观性,针对课文内容,根据直观性原则,我采用演示法教学,边讲读课文边在黑板上画出小蝌蚪的变化过程,以及鲤鱼、乌龟、青蛙的图画,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同时训练学生读的能力和写的能力。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印象,从而丰富了学生的感性经验,为理解课文内容打下了基础。

  在本课教学中,要使学生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懂得本课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安排材料的。为了解决这个教学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讲读法,充分发挥不同形式读的作用,让学生通过读去体会、理解课文内容,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理清作者思路,突破重点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演示法教学,把小蝌蚪变化的句子用幻灯机展示出来,集中学生注意力,加深学生印象,起到巩固的目的。

  三、说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

  我抓住低年级小朋友好奇的特点,先创设一个场景:给大家带来几位朋友——小蝌蚪,可是它不知道自己的妈妈是谁,大家一起帮它找妈妈,从而引出课题。这样,一开始就抓住了学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2、讲读课文:首先,教师范读课文,同时让大家思考:本文向我们介绍了什么?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内容,为后面理解课文内容做好准备。

  课文第一段具体描写了小蝌蚪的样子。教学时,我让学生抓住小蝌蚪的特点认真去读,加深印象。

  第二段第五段是小蝌蚪找妈妈的经过,通过鲤鱼、乌龟的回答,了解青蛙是什么样子,以及蝌蚪和青蛙的区别。在教学时,我抓住重点语句,引导学生去朗读课文,体会小蝌蚪找妈妈时的心情。小蝌蚪找妈妈时遇到鲤鱼、乌龟、青蛙时用的三个词语不同,都含有“游”,但表示蝌蚪游的方向和位置不一样,让学生从中可以体会如何准确使用词语。随着事情的发展,小蝌蚪也在不断的变化,它了解的妈妈的特点也越来越多,最后终于找到了妈妈,而它自己这时候也已经变成了青蛙。一边让学生朗读课文一边画出小蝌蚪的变化过程以及鲤鱼、乌龟、青蛙的样子,学生在朗读和观察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了解了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和青蛙的特点,懂得了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从而达到了教学目的。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通过学生的读和表演,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3、总结全文:

  通过本课的回顾,达到巩固所学内容的目的。

  4、提出问题

  通过学习本课你知道了什么?让学生畅所欲言,从书本知识转化到社会知识,让学生保护青蛙、爱护益虫,起到思想教育的作用。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5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成长过程。

  2、能够用完整连贯的语言清楚表达自己的意思。

  3、感受动画的意境美。

  活动准备:

  用Flash软件制作的课件。

  活动过程:

  (一)猜谜语,引出课题

  谜语:“大大的脑袋,黑黝黝,细细的尾巴水中游!”

  提问:“小蝌蚪从没见过自己的妈妈,你们知道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吗?”“为什么小蝌蚪和自己的'妈妈长得不一样?”

  (二)完整欣赏故事(播放动画课件)

  提问:故事的名字叫什么?小蝌蚪找妈妈时碰见了哪些小动物?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吗?它们为什么长得不和妈妈一样呢?

  (三)分段欣赏故事(继续播放动画)

  幼儿边观看动画课件边讨论:

  1、播放课件第1段(故事开头至“小蝌蚪高高兴兴地向前游去”)

  提问:小蝌蚪为什么去找妈妈?

  2、播放课件第2段(“一条大鱼游过来了”至“小蝌蚪再向前游去”)

  提问:遇到鱼妈妈时,它们说了些什么?

  3、播放课件第3段(“一只大乌龟游过来了”至“小蝌蚪再向前游去”)

  提问:小蝌蚪遇到龟妈妈时又会说些什么?一起来说一说。

  4、播放课件第4段(“一只大白鹅‘吭吭’地叫着”至“小蝌蚪再向前游去”)

  提问:现在碰到了谁?为什么会把大白鹅当成自己的妈妈?

  5、播放课件第5段(“小蝌蚪游呀游呀”至故事结束)

  提问:最后小蝌蚪在哪里找到了妈妈?你能说说它们的妈妈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本领?

  (四)了解青蛙成长的过程(播放青蛙成长过程视频)

  提问: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妈妈的?

  幼儿回答后,教师操作课件(点击青蛙成长过程示意图)

  师生一起用肢体来表示小蝌蚪到青蛙的成长过程。

  延伸活动:

  青蛙的本领很大,如果小朋友有兴趣的话,我们继续来欣赏有关青蛙的儿歌。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6

  活动目标:

  1.安静地倾听故事,知道故事名称,理解故事内容,发展观察、比较的能力。

  2.根据故事内容,学习表演。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能安静地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思考,体验文学活动的乐趣。

  5.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理解故事内容。

  活动难点: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学习表演故事。

  活动准备:

  1.《乐园》图谱,《小蝌蚪找妈妈》课件.

  2.小蝌蚪头饰若干(鸭妈妈、鲤鱼妈妈、乌龟妈妈、青蛙妈妈、一群蝌蚪等贴绒教具一套,头饰一套)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激发幼儿兴趣

  1.今天,乐园里来了许多朋友,小朋友看看是谁呀?

  (熊妈妈、小熊;鸭妈妈、小鸭;鸡妈妈、小鸡……)

  2.“小动物们在乐园里玩得可高兴了。天渐渐地黑了,小动物们也陆续回家,小鸡、小鸭玩累了,也想回家了,可怎么也找不到妈妈了,急得要哭了。”小朋友愿意帮小鸡、小鸭找到妈妈吗?

  3.小动物们都有了自己的妈妈,你们想知道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呀?听了故事就明白了。

  二、教师有表情地完整讲述故事。

  故事里有谁?

  三、教师出示池塘背景图,按故事内容,引导幼儿讲述故事。

  1.小蝌蚪在池塘里游乐的时候,先遇到了谁?(鸭妈妈)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边在背景图上贴上相应的教具)

  2.鸭妈妈怎么对小蝌蚪说的?

  (这里可以叫小朋友一起来说鸭妈妈的话。)

  3.谢过了鸭妈妈,小蝌蚪把谁当成了妈妈?(鲤鱼妈妈)(出示贴绒教具)

  4.鲤鱼妈妈怎么说?(幼儿重复鲤鱼妈妈说的话)

  5.小蝌蚪又把谁当成了妈妈?(乌龟妈妈,出示教具)

  6.乌龟妈妈怎么说?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吗?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小蝌蚪和妈妈那些地方不一样?(请幼儿说说小蝌蚪和青蛙的外形特征)

  四、师幼一起完整讲述故事

  1.按图片内容和幼儿一起复述“小蝌蚪怎样找到妈妈”中的一些情节。

  2.个别幼儿讲述(鸭妈妈、鲤鱼妈妈、乌龟妈妈说的话)

  课后反思:

  事先准备好五幅画,分别为小蝌蚪、长了两条前腿的蝌蚪、长了前腿和后腿 的蝌蚪、尾巴变短的青蛙、小青蛙。通过幼儿看图引导孩子说出小蝌蚪的变化过程,教师相机贴出对应的图片。要求要求用上先、再、接着、最后,说小蝌蚪的生长过程。这样孩子掌握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时就轻松自如,毫不吃力。活动中,我尽量让孩子自己说,自己问,进一步提高孩子的语言能力。最后还请孩子分角色表演了一次,孩子都很开心。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7

  设计意图

  “引导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数学的重要和趣味性”是我们追求的教育目标。中班下学期,孩子已形成了初步数概念,但很多孩子还不能正确判断大小、排列方式等不同,但数量相同的各种物体的数量,面对孩子当前的状况,结合幼儿认知特点及发展需要,我设计本次活动,教学活动目的就是利用游戏化手段,创设故事情景,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让幼儿在操作、探索中,排除大小、排列方式等的影响准确判断10以内物品的数量,发展观察及点数能力,体验数数带来的快乐。

  活动目标

  1、能排除大小、排列方式等的影响准确判断10以内物品的数量。

  2、发展观察及点数能力,体验数数的快乐,并能说出几种动物的特征。

  活动准备

  课件、鸭子、乌龟、螃蟹、鱼、蜗牛、青蛙等大小图片若干、音乐、背景图。

  活动过程

  一、数一数,引导幼儿准确点数10以内物体的数量

  1、出示课件,用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情境,引导幼儿准确观察点数10以内物品的数量。

  (1)出示7条鱼,引导幼儿正确点数。

  “小蝌蚪遇到了谁?数数有多少?”

  (2)出示9只乌龟,引导幼儿正确点数。

  (3)出示10只鸭子,引导幼儿进行封闭式点数。

  2、利用小蝌蚪经过4次队形变化但数量不变的情景,引导幼儿初步理解量的守恒。

  “想一想,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变了几次队形?”

  “小蝌蚪的数量有变化吗?”

  教师小结:尽管小蝌蚪变了4次队形,但蝌蚪的数量没有变,都是6只。

  二、猜一猜,说一说,进一步加深对动物特征的认识。

  1、利用课件,通过局部猜鸭子、乌龟、螃蟹等几种动物特征。

  2、拓展思维:除了刚才说的动物外,你还知道哪些动物并说出其特征?

  三、做一做,能排除大小、排列方式等的影响准确判断10以内物品的数量

  1、介绍材料,交代操作要求。

  2、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师幼共同验证,引导幼儿发现“秘密”。

  活动延伸:

  和孩子一起随音乐跳舞!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8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手指画的方法画出各种动态的蝌蚪。

  2、提高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体验美术活动的快乐。

  3、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4、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活动准备:

  小蝌蚪图片、青蛙妈妈图片两张,每组一盘黑颜料。

  活动过程:

  一、出示蝌蚪,引导幼儿观察,发现蝌蚪的`各种动态。

  (1)今天我们班里来了一群小客人,你们想知道它们是谁吗?

  (2)看看,这群小蝌蚪长的什么样子?(圆圆的黑脑袋,细细的长尾巴)

  (3)它们在水里干什么呢?(游来游去找妈妈)它们的妈妈是谁呀?那它们是怎么游得呢?请幼儿学小蝌蚪游得动作,师从旁讲述蝌蚪游得各种动态。

  (4)带孩子一起边念儿歌边在教室四周游动“小蝌蚪黑黝黝,圆圆脑袋,细尾巴,上游游,下游游,游来游去找妈妈。”

  二、师示范并讲解手指画及各动态的“小蝌蚪”。

  师:小蝌蚪长的那么可爱,你们喜欢它吗?那我们把它画下来吧!

  (1)示范讲解手指画“小蝌蚪”

  师:伸出右手的食指,其余手指抓紧,用食指去蘸上黑颜料,在纸上轻轻按下后提起再慢慢往后拖,看,小蝌蚪圆圆的脑袋和细细的长尾巴就出来了,像这样的画法就叫“手指点画”。

  (2)示范画各动态的蝌蚪。师:一只小蝌蚪去找妈妈太孤单了,我们可以画许多从不同方向游来的蝌蚪,那它小尾巴的方向该怎么画呢?"来;自。屈;老师;教。案;师示范画不同方向尾巴的小蝌蚪,并配上儿歌“小蝌蚪黑黝黝,圆圆脑袋,细尾巴,上游游,下游游,游来游去找妈妈。”

  三、幼儿动手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师:那现在就请小朋友用手指点画来画出小蝌蚪,帮它们找到妈妈吧!

  (1)注意点画方法,要求幼儿画出不同方向游的蝌蚪。

  (2)蘸颜料点画后,需在抹布上擦干净手指,注意卫生和画面整洁。

  (3)提醒幼儿蝌蚪不要画的太挤,要分散一点。

  (4)鼓励幼儿大胆作画,仔细操作。

  四、欣赏并讲评幼儿作品

  师:请画好的小朋友把蝌蚪送到青蛙妈妈身边来。和小朋友一起欣赏幼儿的作品。

  五、结束:玩“小蝌蚪找妈妈”的游戏

  师:(师戴上青蛙妈妈的胸饰)那现在我来做青蛙妈妈,你们做小蝌蚪,我们一起到外面去玩“小蝌蚪找妈妈”的游戏吧!

  教学反思:

  本节美工课,活动效果良好,目的明确,重点突出。今后自己要不断充电,不断更新知识。当节听课的老师对这节课评价很好,但自己深深地感觉到学无止境,今后一定要进一步努力。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9

  [教学要求]

  一、学会生字词,会用“快活地”造句;进行“感叹句”和“疑问句”句式的训练。

  二、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三、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激发学习情绪。自学课文。结合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词。试读课文。理清层次、分段。范读课文。复习生字词。

  第二课时:讲读课文。朗读全文。简要复述。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导语 ,激发学习情绪。

  这两天,小朋友们都在观察小蝌蚪,你们知道小蝌蚪的妈妈是谁?(青蛙。)可是小蝌蚪却不认识自己的妈妈,它们就去找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

  (揭示课题,“蝌蚪”(kē dǒu))

  二、自学课文。

  揭示自学要点:

  1.小蝌蚪为了找妈妈,向谁去打听的?

  2.最后小蝌蚪在哪儿找到了妈妈?它们的妈妈是什么样儿的?

  三、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词。

  结合学生回答上面的两个问题,出示下列词语。

  lǐ

  鲤鱼 让学生看插图,认识鲤鱼的模样。

  guī

  乌龟 提示学生注意“龟”的下半部是“”不是“电”,“L”一笔上面不出头。

  dūn

  蹲 可指名一学生做“蹲”的姿势;发音强调韵母是un;教学字形时,提示学生注意“蹲”的右上部“酋”里面的一短横不能丢。

  pī

  披 让学生联词。(例:披上大衣、大地披上绿色的新装、披星戴月。)

  bì

  碧绿 让学生组词造句。(例:晚上,满天的星星像珍珠撒在碧玉盘里。)

  shāng

  衣裳 “裳”指导学生发轻声,后鼻音。

  四、试读课文。

  可采取全班轮读的方式进行。(一人读一句,或一人读一节)

  五、理清层次,分段。

  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先启发学生找出主要段落,然后再给全篇课文分段。(学生如有困难可先默读)

  提问:课文中写小蝌蚪找妈妈,写了几个小节?(二、三两节。)

  中间这两节是写小蝌蚪找妈妈,那么这一段前面一节(第一节)写的什么?这一段后两节写的是什么?这样,课文分成几段?

  课文可分成三段:

  1. 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

  2. 小蝌蚪找妈妈。

  3. 小蝌蚪找到了妈妈。

  六、范读课文。

  请小朋友们把书翻到前面看《小蝌蚪找妈妈》的插图。看好后听老师读课文。老师读到哪儿,小朋友的手就指到图上有关的地方。

  (老师范读全文。学生边听边观察插图)

  七、复习生字词。

  用小卡片全班轮读。(一人识一个,联一个词)

  快读。(要学生迅速读出字音)

  写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

  二、讲读课文。

  第一段。

  1.出示第一幅插图。(一张画有水草的图,然后贴上一群小蝌蚪的剪纸。)

  提问:你们看,池塘里有多少蝌蚪?(帮助学生理解“一群”。)2.如果后面又来了几群(在远处贴上数群小蝌蚪的剪纸),这叫多少蝌蚪呢?

  (引导学生区别“一群”与“一群群”)

  3.(引导学生观察)谁说说这些小蝌蚪是什么样儿的(训练说一句话:小蝌蚪。)

  4.现在我们看课文上是怎么写的?(指名读第一小节)

  5.指点:课文上说小蝌蚪快活地游来游去,告诉我们小蝌蚪很开心,自由自在的,小朋友想想,我们还可以说什么快活地做什么,谁能说一句,(引导学生运用“快活地”一词,出示:“快活地”的句式)

  6.齐读第一段。

  第二段。

  1、叙述:小蝌蚪在池塘里游来游去(边说边揭示长了后腿的小蝌蚪的剪纸,贴在的原来的水草图上),你们看,这时候的小蝌蚪和原来的样子有什么变化?(引导观察进行比较)。

  2、小蝌蚪游呀游呀,看见鲤鱼妈妈在教自己的孩子捉食(揭示鲤鱼妈妈的剪纸贴在水草图上,取下未长脚的小蝌蚪)。这时候,小蝌蚪会想起谁呢?(想起自己的妈妈。)哪个小朋友能说一句话,后面用上疑问号,把小蝌蚪想妈妈的心情表达出来?

  (例句:谁是我的妈妈呢?

  我的妈妈是什么样儿的呢?

  我们的妈妈在哪儿呢?

  …… )

  3、小蝌蚪想妈妈,就去向鲤鱼妈妈打听。小蝌蚪怎么问的?鲤鱼妈妈怎么回答的?请一个小朋友读小蝌蚪的话,一个小朋友读鲤鱼妈妈的话,大家读叙述的话。

  分角色朗读。

  4、小蝌蚪照着鲤鱼妈妈的话去找自己的妈妈。小蝌蚪找呀找呀,你们看这时候的小蝌蚪和前面的样子又有什么不同?

  (揭示长了四条腿、拖着尾巴的小蝌蚪的剪纸,贴在水草图上,让学生比较。)

  5、指点:小蝌蚪先长出的是后腿,后长出的是前腿。小蝌蚪正游着,他们看见了乌龟(取下先贴上的鲤鱼剪纸和才长后腿的小蝌蚪的剪纸,再贴上长了四条腿的小蝌蚪和乌龟的剪纸),小蝌蚪会怎么想的?

  6、小蝌蚪是怎么对着乌龟喊妈妈的?乌龟又怎么说的?现在请女同学读小蝌蚪的话,男同学读乌龟的话,老师读叙述的话。

  分角色朗读。

  7、你们想,小蝌蚪怎么会把乌龟当着妈妈的?学生回答后加以指点:青蛙是四腿、阔嘴巴,但不等于四条腿阔嘴巴的就是青蛙。

  8、现在,你们评一评,鲤鱼和乌龟的话谁说得全面?(引导学生做出判断)。

  第三段。

  1、小蝌蚪听了乌龟的话,又去找妈妈,过了几天,小蝌蚪又发生了什么变化?(贴上脱掉尾巴的小青蛙的剪纸)

  2、(取下原先长尾巴的小蝌蚪的剪纸)小蝌蚪这次怎么把青蛙认定是自己的妈妈的.?

  复习读:鲤鱼妈妈和乌龟的话。

  3、小蝌蚪找到了自己的妈妈,该多高兴啊!你们想,小蝌蚪会对青蛙妈妈说些什么?谁能说一句话,后面用感叹号,把小蝌蚪找到妈妈的喜悦心情表达出来?

  (例句:妈妈,我们好不容易找到你啊!

  妈妈,原来你在这儿啊!

  妈妈,我们终于找到你了!)

  4、小蝌蚪和妈妈见面了,大家都非常高兴,它们的话该怎么读呢?请一个小朋友读小蝌蚪的话,一个朋友读妈妈的话。

  分角色朗读。

  5、青蛙的样子,课文上是怎么描写的?让学生比较。

  课文上描写的:

  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双大眼睛。

  换一个说法:

  荷叶上有一只大青蛙,背上颜色是绿的,肚皮上的颜色是白的,眼睛是凸出来的。

  这两段话意思差不多,你们说,哪一段写得好?(课文上写得好,觉得青蛙很美很可爱。)

  齐读这一段话。

  6、那么课文上是怎样把青蛙写得可爱的呢?我们看,写青蛙的动作,用了哪些词儿?

  (板书:蹲 披 露 鼓 )

  7、启发:这些表示青蛙动作的词,都用得很好。如果把“鼓着一对大眼睛”换成“瞪着一对大眼睛”,怎么样?

  8、这是写青蛙的动作。你们再看,写青蛙身上颜色也是很讲究的。谁能把这些词儿找出来?

  (板书:碧绿的 雪白的)

  9、比较:

  青蛙披着绿的衣裳,露着白的肚皮。

  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

  10、指导朗读。突出四个动词和这两个形容词。

  11、小朋友,想一想,为什么要把青蛙写得这么美呢?

  12、讲述:因为青蛙是益虫。一只青蛙年能捉一万五千多条害虫,我们小朋友要好好保护青蛙。

  13、现在小蝌蚪已经长成了青蛙,它们和妈妈一起捉虫了,同学们看看图,再自己读读课文。

  (学生自学课文最后一节)

  14、出示卡片:蹲 蹬

  让学生认读,并区别其含义。

  三、朗读全文。

  四、简要复述。

  小蝌蚪怎么找妈妈的,我们知道了,在找妈妈的一个多月时间里,小蝌蚪是怎么长成青蛙的呢?小蝌蚪是怎么长成青蛙的呢?谁能简单地说说?

  学生默读,准备复述。

  板书设计

  小蝌蚪找妈妈——青蛙长尾巴

  两条后腿 披 碧绿的

  两条前腿 露 雪白的

  尾巴变短 鼓

  尾巴不见了。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10

  一、设计意图:

  春天来了,池塘里游涞游去的小蝌蚪成了幼儿的最爱,他们关注着小蝌蚪的变化,伴随着小蝌蚪的变化我给孩子们讲述了故事《小蝌蚪找妈妈》正如《纲要》中所说的,“即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或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故事中小蝌蚪们一会儿游到东一会儿游到西的动态变化使我想到,在体育活动《小蝌蚪找妈妈》中有听信号向指定方向走的教学目标,原来的活动方法是先念一段儿歌然后向指定方向跑,教学中幼儿常出现机械应付的现象,易失去活动的耐心和兴趣,我想如果我能用这个故事情节贯穿活动的始终,把故事作为一种隐蔽性的环境,掩盖教学目标,那么将会增加活动的乐趣,调动幼儿的活动的兴趣,使孩子们积极的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这样既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又满足了一定的活动量。

  二、目标定位:

  活动的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小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我确立了以下几个目标:

  (1)观察小蝌蚪生长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看图说话为幼儿的说话,增强幼儿口语表达能力。

  (3)培养幼儿安静的听老师讲故事。并在活动中,使活动呈现趣味性、综合性、活动性,教育于生活情境、语言游戏中。充分的课前准备为活动的成功开展提供了可能性。

  三、教学准备:小蝌蚪、故事书和图片。

  四、教学过程:

  开始部分(老师把图片准备好)

  春天来了,暖和的春风轻轻地吹着,阳光照着池塘里的水,青蛙妈妈生的卵慢慢活动起来,变成了大脑袋,长尾巴的小蝌蚪,小蝌蚪们在水中游涞游去,十分快活。出示图一

  中间部分

  1、老师:听,什么声音?咦,小伙伴们,我们的妈妈在哪儿呢?让我们一起去问鸭妈妈吧!

  2、小蝌蚪们游到鸭妈妈那儿

  小蝌蚪问:鸭妈妈,您好!您看见我们的妈妈了吗?她在哪里?

  鸭妈妈答:看见过,你们的妈妈有两只大眼睛,嘴巴又宽又大。好孩子,去问鱼妈妈吧!

  3、蝌蚪们游到鱼妈妈那儿

  小蝌蚪问:鱼妈妈,您好!您看见我们的妈妈了吗?她在哪里?

  鱼妈妈答:看见过,你们的妈妈有四条腿。好孩子,你们到前面去问一下乌龟妈妈吧!

  小蝌蚪:谢谢您,鱼妈妈,再见!

  4、蝌蚪们游到乌龟妈妈那儿

  小蝌蚪问:乌龟妈妈,您好!您看见我们的妈妈了吗?她在哪里?

  乌龟妈妈答:看见过,你们的妈妈肚皮是白的。好孩子,你们到前面去问一下鹅妈妈吧!

  小蝌蚪:谢谢您,乌龟妈妈,再见!

  5、蝌蚪们游到鹅妈妈那儿

  小蝌蚪问:鹅妈妈,您好!您看见我们的妈妈了吗?她在哪里?

  鹅妈妈答:看见过,你们的妈妈穿着绿衣裳,唱起歌来“呱、呱、呱”,走起路来一蹦一跳,好孩子,你们快去找她吧!

  6、小蝌蚪继续游,青蛙妈妈来了。

  小蝌蚪:啊!我们找到妈妈啦!

  [评:小蝌蚪们高兴地跟着妈妈游涞游去,并进行有礼貌的对话,有利于幼儿的语言训练。

  五、说教法

  新〈纲要〉中指出:教师应该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活动中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因此,在本活动中,教师不仅仅要用生动的语言,神秘的.动作来感染幼儿以外,还要积极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于是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探索法:它是幼儿进行科学探索的基本方法,就是幼儿根据教师准备的小蝌蚪进行探索。

  2、交流讨论法:进行了探索操作,我创造了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通过介绍小蝌蚪变成青蛙,让幼儿相互交流自己获得的知识和经验,深化了幼儿各自的认识。

  3、游戏法: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它具有创造性、娱乐性、教育性。在音乐游戏的环节中,我引导幼儿和教师进行一问一答的表演游戏,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不知不觉掌握了故事中的语言。

  4、提问法:设计提问,引导幼儿想问题,回答问题。在一问一答的过程中,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这也是语言教育的任务之一。

  六、说学法

  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与探索活动,不仅提高了认识,锻炼了能力,更加升华了情感,在本活动中,幼儿采用的学法有:

  1、多方位的参与:新〈纲要〉科学领域的目标中明确的指出,“能运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因此,我在活动中,引导幼儿看看,说说方式的参与,对小蝌蚪变成青蛙产生了兴趣。

  2、师幼合作法:心理学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加体验过的活动,人的记忆效果会明显的提高。为了让幼儿对小蝌蚪有进一步的认识,我采用了教师和幼儿合作对答法,给幼儿提供了表现的机会,让幼儿在积极对答教师的活动中,理解并学习了故事的语言。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11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手指压印和曲线添画的画法画出各种动态的蝌蚪。

  2、提高幼儿大胆作画的能力,体验手指点画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物质:PPT课件,音乐,颜料、记号笔、小毛巾、荷叶。

  经验:已听过《小蝌蚪找妈妈》故事。

  活动过程:

 一、经验再现。

  1、小朋友,你们喜欢《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吗?

  2、小蝌蚪最后找到妈妈了吗?

  3、它们的妈妈是谁啊?(播放音乐)

  二、引导幼儿观察小蝌蚪的形态。

  1、看,今天老师把谁请到我们班来了啊?(出示小蝌蚪图片)

  2、小蝌蚪长得什么样子的?(黑黑的大脑袋,细细的长尾巴)

  3、它们在水里是怎么游泳的?(引导小朋友用身体动作模仿小蝌蚪游泳的样子)——边游边念儿歌:小蝌蚪,游呀游,摇摇尾巴点点头;小蝌蚪,真快乐,边找妈妈边唱歌。

  4、现在,请小蝌蚪们轻轻地回到座位坐好。

  三、引导幼儿发现尾巴的不同方向来表现蝌蚪的动态。

  1、你们看,这是什么?(拿出一张纸)接下来,我要把小蝌蚪变到这张纸上,你们信吗?

  2、看看我这里有什么?(介绍材料:墨汁、记号笔、小毛巾)

  3、引导幼儿探索并表现小蝌蚪的画法:伸出右手,用二拇指蘸一下颜料,压一压,转一转(用抹布擦一下),弯弯的尾巴在后面(用记号笔添画),小蝌蚪游起来了。刚刚老师是怎么把小蝌蚪变出来的呀?

  师:这条小蝌蚪在往哪个方向游呀?(往上)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原来它的头在上面。

  4、想不想看老师再来变一条小蝌蚪呢,这一次你们来念儿歌我来编。

  师:你们想让这条小蝌蚪往哪个方向游呢?它的尾巴应该画在哪里呢?

  5、哪个小朋友愿意上来画出跟它们都不一样的小蝌蚪?(请个别幼儿尝试画小蝌蚪)这个小朋友画的小蝌蚪在往哪里游呢?

  6、小结:原来,我们把小蝌蚪的尾巴画在不同的地方,它们会朝不同的`方向游。

  四、幼儿作画,师巡回指导。

  1、师:你们想不想也来变出小蝌蚪呢?老师为你们准备好了材料,请你们一边念儿歌一边变小蝌蚪。

  2、师:记住按好圆圆的头以后请你用抹布擦干净小手,再用记号笔变出弯弯的尾巴,尾巴不要太长,我们来比一比看谁变的蝌蚪最多,而且是朝不同的方向游的哦!

  3、提醒画好的幼儿粘贴荷叶,丰富画面内容。

  师:画好的小朋友可以在空的地方贴上荷叶,让小蝌蚪和荷叶一起玩游戏。

  4、请完成作品的小朋友把你的小蝌蚪送回到青蛙妈妈身边去。

  五、讲评。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12

  活动目标:

  1、请幼儿把故事中的一个情节画成一幅画,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让幼儿注意画面安排,注意远近、大小关系、

  3、体验运用不同方式与同伴合作作画的乐趣、

  4、感受色彩对比、

  活动准备:

  1、故事《小蝌蚪找妈妈》;(教师对故事内容要很熟悉,语言要生动、形象,特别是讲到动物的形状、色彩、动态时,更要仔细具体)

  2、每个一盒蜡笔、油画棒、彩色铅笔和一张纸、

  活动过程:

  1、启发谈话:小朋友,今天我们要画“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图画,怎样画呢?不是看着老师的画再画,而是听了老师讲的故事以后再画、小朋友,你们会画吗?认真听老师讲故事的小朋友,就一定会画、现在听老师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小池塘边,长着许多水草,在草丛里,青蛙妈妈生了许多小宝宝、小宝宝长大了,变成了大脑袋、尖尾巴的小蝌蚪、许多小蝌蚪你追我赶地游呀游呀、小蝌蚪要回家了,可是妈妈呢?妈妈不见了,快快找,小蝌蚪找妈妈,游到西,游到东,游到荷花旁边,看见一条金鱼,眼睛圆又大,忙叫:“妈妈!妈妈!”金鱼说:“你们认错了,我是金鱼,白肚皮的才是你们的妈妈、”小蝌蚪问问这个,这个说“不是”,问问那个,那个也说“不是”、“呱呱呱”,青蛙妈妈游过来了,说:“孩子,好孩子!我是你们的妈妈呀、”小蝌蚪看看青蛙:大眼睛,白肚皮,四条腿,样子怎么跟我们一点儿也不像呢?青蛙妈妈说:“好孩子,你们还小呢,等你们长大了,就像妈妈了、”小蝌蚪终于找到妈妈了、

  小朋友,故事讲完了,请小朋友把故事里的事画给老师和其他小朋友看好吗?不要忘记故事里讲到的地方,是哪里?(在池塘里)那里有什么呀?(有水草、荷叶、荷花,还有各种小鱼……)更不要忘记小蝌蚪是去干什么呀?(找妈妈)……

  2、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安排好画面,注意远近、大小关系、

  3、讲评:结束后,将幼儿的图画张贴起来,让幼儿观看和相互学习、

  活动反思:

  《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传统课文,因其内容生动、有趣而深受低年级学生的喜爱、在课堂中我力求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变学生上课被动和机械训练的弊端、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有以下几个特点:

  寻人启事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对某件事所表现出来的喜爱的情绪、课堂中,学生对课文的兴趣有无,直接影响着课的质量、上课伊始,老师神秘地告诉学生,刚才在校门口看到了一张寻人启事,想看看吗?在同学们诧异声中,教师用幻灯打出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13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了解青蛙的特征及蝌蚪与青蛙的关系,学习观察比较。

  2、感受故事优美的意境及妈妈爱孩子、孩子爱妈妈的情感。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理解故事内容,了解青蛙的特征及蝌蚪与青蛙的关系,学习观察比较。

  活动难点:感受故事优美的意境及妈妈爱孩子、孩子爱妈妈的情感。

  【活动准备】

  课件;录音

  【活动过程】

  一、出示挂图,谈话引题

  师:这是谁?一群小蝌蚪,在池塘里游着,想找自己的.妈妈。你们知道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吗?它长得什么样?我们来听一个故事,名字就叫《小蝌蚪找妈妈》请仔细听,小蝌蚪是怎么找到妈妈的,它们最后有没有找到自己妈妈呢?

  二、幼儿欣赏,完整故事

  师:小蝌蚪找妈妈时,都碰见了谁的妈妈呢?

  三、结合挂图,再次欣赏。

  师:小蝌蚪看见了鸭妈妈,是怎么问鸭妈妈的?鸭妈妈又是怎么回答的呢?

  师:小蝌蚪听了鸭妈妈的话,就去找自己的妈妈,它们找到的第一个妈妈是谁?鱼妈妈是在呢么说的?

  师:小蝌蚪找到了第二个妈妈又是谁?乌龟妈妈又是怎么说的?

  师:小蝌蚪最后看见青蛙坐在荷叶上,它们知道青蛙是它们的妈妈吗?小蝌蚪是怎么问的?(幼儿学说青蛙是怎么回答它们的,即青蛙特征的描述)

  师:青蛙是怎么回答它们的?(幼儿学说青蛙的话,即蝌蚪到青蛙的成长过程)

  四、结合书本,欣赏录音

  请幼儿阅读《小朋友的书、春天到》第15~16页“小蝌蚪找妈妈”,一边仔细观察图画,一边仔细听故事。

  五、游戏:蝌蚪找妈妈

  教师弹小鱼游的音乐,一半幼儿做蝌蚪游的动作,一半幼儿各自模仿小动物妈妈的动作,音乐结束,寻找青蛙妈妈的幼儿扮演者。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14

  教学目标:1、了解青蛙生长过程中几个不同阶段的形体变化,知道它是捉虫能手,懂得应该保护青蛙。

  2、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认识矢字旁,理解“蝌蚪、脑袋、快活、鲤鱼、捉食、乌龟、碧绿、肚皮、低头”等词语的意思。

  3、 能按问题的提示写句子,把句子写具体;通过选词填空连句,了解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4、 会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蝌蚪和青蛙,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以及它在不同阶段的形体变化,知道它对农作物有好处,是我们捉害虫的好帮手。

  难点:懂得应保护青蛙,并能向他人宣传保护青蛙的道理。

  教具准备:课前引导学生观察蝌蚪的生长变化。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学会“蝌、蚪、池、脑、袋、甩、鲤、龟”等9个生字,理解词意。

  3、能正确朗读第一段,说说蝌蚪的形态特点,能按问题的提示扩写句子。

  教学过程:

  一、 激趣揭题。

  [1、出示课件,认识“蝌蚪”,说说怎么记住这两个字。

  2、小蝌蚪长大后变成了什么?

  师:青蛙在水中产卵,小蝌蚪从卵里出来,慢慢地变成了青蛙。因为小蝌蚪没有看见过自己的妈妈,不知妈妈在哪里,所以小蝌蚪要去找妈妈。补充课题后齐读。]

  1、 小朋友,我们已经观察过小蝌蚪的生长变化,谁能说说它是怎样的?

  2、 揭题:小蝌蚪找妈妈。学习“蝌、蚪”,怎么记住它?

  3、 看了课题你还想知道什么?

  小蝌蚪为什么要找妈妈?

  他们是怎么找妈妈的?他们找到妈妈了吗?

  二、图文对照,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 听录音,思考: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见了谁?小蝌蚪的妈妈到底是谁?

  2、 听完后汇报。

  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见了鲤鱼妈妈和乌龟妈妈。(观察课文插图)

  学习生字“鲤”,怎么记?

  学习生字“龟”,共几笔,第七笔是什么?

  小蝌蚪的妈妈是大青蛙。(观察课文插图4)

  3、 跟录音轻读课文,给每幅图找出相应的课文。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看第一幅图,说说图上画着什么?

  ( 一群小蝌蚪在水里游来游去。)

  2、课文是怎么介绍这幅图的呢?指名读第一段并思考:从这一段中你知道了什么?

  3、 讨论:⑴、知道了蝌蚪生活在池塘里。你从课文的哪句话看出,指名读一读。

  ⑵、知道小蝌蚪长着大脑袋,黑身子,甩着长尾巴。

  学习生字“脑、袋、甩”。[比较:脑---胸 袋---裳 甩---用]

  自由读读写蝌蚪样子的句子,想想“大、黑、长”三个词分别写出了什么?(大小、颜色、长短)

  4、 朗读指导。你喜欢这些小蝌蚪吗?读出对小蝌蚪的喜欢和小蝌蚪的活泼可爱。

  四、 作业指导。

  课后第四题:回答问题。

  小蝌蚪游来游去。

  1、 小蝌蚪在哪里游来游去?

  2、小蝌蚪在哪里怎样地游来游去?

  先自由说,再指名说。

  五、巩固练习。

  指导书写:重点“脑、袋、甩”。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15

  综合课

  1、会本课9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及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2、使学生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几次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分角色朗读课文。

  学会生字、指导写字

  观察图画,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小组合作

  课件 生字卡片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引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认识青蛙吗?(生:认识!)那大家也都知道我们的朋友如按好坏来分可分为好朋友和坏朋友。蚜虫是庄稼的坏朋友,那青蛙就是庄稼的好朋友。你们喜欢青蛙吗?那又有谁知道青蛙小时候是长什么样儿的?它又是怎样长大的呢?(幻灯片出示小蝌蚪插图,然后指出这就是青蛙小时候的样子,它名字叫——小蝌蚪)那么,小蝌蚪又是怎样变成青蛙的呢?学了今天这一篇课文大家就知道了。

  (板书课题)

  二、初识图意。

  1、提出看图要求:图上画了些什么?它们都在干些什么?(幻灯出示第一幅插图)(生答)

  2、逐图出示另三幅图,引导学生观察小蝌蚪在身体上有什么变化?再连续播放四幅图,让学生说说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分别遇到了谁,揭示这也就是——小青蛙成长的过程。

  3、提问: 大家看到最后两幅图了吗?小蝌蚪最后变成了什么?它们找到妈妈了吗?它们的妈妈是谁?(生述)

  4、小结: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四幅图,想想小蝌蚪每次去找妈妈时身体都出现了哪些变化?开头怎样?过了几天怎样?后来又怎么样?最后变成什么了?(生述)

  三、借助拼音,初读课文。

  1、自轻声朗读课文。

  思考:小蝌蚪找妈妈找了几次才找到?它都遇到了谁?

  2、纠正读音(群、捕、迎、裳等)

  3、回答思考问题,师生初步分角色朗读课文。(师:叙述部分;小蝌蚪、鲤鱼、乌龟及青蛙妈妈由四组学生分别扮演。)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1、学习第一自然段,看第一幅图。

  提问:课文中是怎样写小蝌蚪的样子的?找出相关词句,说一说,并用笔划出来。

  提问:我们池塘里的小蝌蚪有几只?(生:有一群。)师讲解“一群”的意思,然后再指导生给“群”组词。

  指导学生看图,体会小蝌蚪心情如何?问:从图上小蝌蚪的什么动作可以看出?自然段中哪一些词语描写了小蝌蚪很“快活”呢?(师指导生联系小蝌蚪甩尾巴的情景回答。)

  2、指导学生看图,师复述小蝌蚪外表。

  3、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读出小蝌蚪有趣、快活的神情。

  五、课堂作业:

  完成课后作业第二题(1)小题

  第二课时

  一、图文对照,学习第二段。

  1、看第二幅图,提问:现在我们的小蝌蚪跟第一幅图模样有什么不同?

  2、读第二自然段,说说蝌蚪有什么变化。

  3、再读(指名个别读)

  4、看图,讲述小蝌蚪是为什么会游向鲤鱼妈妈?理解“迎上去”意思。

  述:因为小蝌蚪们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于是想到自己也该有妈妈,但又不知妈妈长得怎么样,所以就游过去问。

  述:正面向前叫“迎”。在这里既表示礼貌,也为了让鲤鱼妈妈能发现自己——小蝌蚪。

  5、鲤鱼妈妈告诉小蝌蚪,它的妈妈有什么特点呢?

  6、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我们的”“哪儿”要读重音;鲤鱼妈妈的回答要用长辈式亲切的语气读出来。)

  二、看图,学习第三、四、五自然段。

  1、看图,提问:小蝌蚪过了几天身体上又起了什么变化?

  生读第三自然段。

  2、学生回答,师板书。

  3、小蝌蚪为什么会把乌龟错认为是自己的妈妈呢?课文中为什么要用“追上去”,而不用“迎上去”呢?(师引导学生回答:一是,一前一后要用“追”;二是,体现出了它们以为找到了妈妈时的高兴、迫切的心情。)

  4、乌龟妈妈告诉小蝌蚪,它们妈妈的特点是什么?(让学生划出文中语句并读一读)

  5、指导朗读第三段。小蝌蚪“连忙追上去叫”这一句,要读出急于找到妈妈的迫切心情。

  6、轻声朗读第四、五两段,指导生边读边看图,思考:

  小蝌蚪过了几天,身体上又起了什么变化?(板书)

  小蝌蚪到底有没有找到妈妈呢?他们的妈妈究竟是谁呢?它们是怎么认出来的?

  (生联系图及有关句子回答:回顾乌龟介绍的青蛙妈妈的.特征,还有前面鲤鱼妈妈讲的“四条腿,宽嘴巴”,小蝌蚪了解妈妈的特征全面了,也就可以找到妈妈了。)

  7、你从第四段中知道了什么?先读再说。(自由读后再指导学生说出段意)

  “小蝌蚪已经是青蛙了”,为什么加上个“已经”?小蝌蚪是怎样跳到荷叶上去的呢?(蹬、蹦、跳)

  8、小青蛙跟着妈妈干什么?这说明了什么?(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们应该怎样对等青蛙呢?(生:我们要保护好我们的好朋友——青蛙)

  三、巩固练习。

  1、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全文。

  2、完成课后第一道题。

  3、完成课后第三道题。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分角色看图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按顺序说说小蝌蚪是怎样长大的。

  (大脑袋、长尾巴——长出两条后

  腿——长出两条前腿——脱掉尾巴、换上绿衣裳)

  3、指导完成课后第二题。

  二、指导有感情地分组朗读课文。

  三、识记生字,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1、观看生字表教学录像带,激发学生兴趣。

  2、指导学习生字。

  3、难写、易错字形分析:

  塘:共13画,第八画右边要出头,第10笔一竖上下都要出头,左边是“ ”。

  迎:半包围结构,里面的“ ”不要多写一撇。书空。

  龟:共7笔,上边是“ ”,下边是“ ”不是“电”。书空。

  裳:共14画,下边是“衣”。

  鼓:右边是“支”不是“ ”也不是“ ”,本课是“凸起”的意思。

  4、运用测试及书写。(师巡视指导并及时对学生进行表扬)

  四、总结课堂。

  板书设计:

  34、小蝌蚪找妈妈

  小蝌蚪 问鲤鱼阿姨 错把乌龟当妈妈 找到妈妈(青蛙)

  大大的脑袋

  黑灰色的身子 长出后腿 长出前腿 尾巴不见了(变成了青蛙)

  长长的尾巴

  教后记:[ 内 容 结 束 ]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相关文章: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08-04

《小蝌蚪找妈妈》的教案01-28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03-08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11-28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07-09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11-02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05-19

《小蝌蚪找妈妈》大班教案03-16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优秀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