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北师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北师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北师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情景与实践操作,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
2.在观察与比较中,使学生在头脑里建成长方形与四边形间的区别与联系。
3.体会平行四边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通过生活情景与实践操作,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
教学准备
教具:活动长方形框架点子图。
学具:七巧板。课时
安排1
教学过程
一、利用学具逐步探究
1.拉一拉
发给每位学生一个长方形的学具。轻轻地动手拉一拉,看看它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动手操作,交流自己的发现。学生会发现长方形向一边倾斜了,角的大小发生了变化等等。程度较好的学生会说出长方形变成了平行四边形。
教师将拉成的平行四边形贴在黑板上。引出课题并板书:平形四边形
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呢?利用你们的学具,在四人小组里讨论。
(1)小组观察、讨论。教师到各个小组中指导,引导他们从边和角两个方面探究。
(2)分组汇报,小组之间互相补充。得出: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一样,都有四条边,四个角,对边相等。不同的是,长方形四个角都是直角,而平行四边形一组对角是钝角,一组对角是锐角。
(设计意图: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经历将长方形拉成平行四边形的过程。在学生初步感知平行四边的基础上,探索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联系和区别,帮助学生建立平行四边形的模型。)
2.猜一猜:[课件出示如果这些图形都是可活动的,估计哪些能拉成平行四边形,哪些不能拉成平行四边形,为什么?
让学生安安静静的思考后,交流看法。平行四边形有四条边,所以三角形和五边形不能拉成。普通四边形的对边不相等,也不能拉成。正方形能拉成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菱形。长方形可以拉成平行四边形。
请在导入时得到学具奖励的学生上台利用学具拉一拉,验证大家的猜测)
3.认一认:
让学生判断大屏幕上的图形是平形四边形吗?[课件出示]
学生逐一回答。教师随即追问为什么第三、第五个图形不是平形四边形?)
4.找一找:
给出一幅画,让学生从这幅画中找到平行四边形
课件出示画面:在小花园里,有菱形的瓷砖、伸缩们、回廊……图中蕴含着各种各样的平行四边形。学生汇报后,让他们数一数中有几个平行四边形。
师:除此之外,你还能从生活中找到它吗?
二、动手操作拓展延伸:
1.画一画:
(1)生利用尺子、铅笔在点子图上画平形四边形。画好后,在小组里互相交流。
(2)利用展台展示学生作品。如果出现错误,让学生当“小老师”互相纠正。
2.拼一拼:
用七巧板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同桌两人一组,比一比,哪个组拼的方法最巧妙。
(1)请三组同桌在黑板上拼,其余学生分组在下面拼。教师巡视,发现巧妙的拼法,让其展示在黑板上。
(2)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平行四边形,说一说它是用什么形状的七巧板拼成的。
三、课堂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师:只要注意积累,你们的知识会越来越多!
北师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教科书第24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拨一拨”、“数一数”及“数学游戏”等活动,激发学生读数、写数的兴趣。
(2)借助计数器,初步学会多位数的读法和写法,了解万以内的数的顺序。
教学重难点:
(1)会数、读、写万以内的数。
(2)中间末尾有0的多位数的读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让学生说一说数位顺序表: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第五位是万位。
(2)各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
二、导入新课
三、新授
(一)学习从298一个一个的数,数到302。
一)学习二百九十八。
1、拨一拨。
2、说一说二百九十八该怎样拨。
生:二百表示有两个百在百位上,拨二;九十表示九个十在十位上,拨九;八表示八个一在个位上,拨八。
3、学习二百九十八的写法。
这计数器上的数该怎样写呢?
生:百位上是二就在百位下写2,十位上是九就在十位下写作9,个位上是八就在个位下写8。
二)一个一个的数,数到302。
1、学数298的下一个数。
师:298的下一个数是多少。
生:是299。
师:为什么?
生:因为298的下一数就是在298的个位加1,是299。
2、学习299的写法。
百位上是二在百位下写2,十位上是九在十位下写9,个位上是九在个位下写九。
3、学习299的读法。
百位是二读作二百,十位是九读作九十,个位上是九读作九。
4、学数299的下一个数。
5、拨一拨。
师:299下一个数是多?
生:299的下一个数是300。
师:为什么?
生:因为在299的个位上加1发现个位满十了,得向十位进一,个位上的十个珠子退掉。
师:十位进一后,你发现什么。
生:十位上也满十了。
师:怎么办?
师:向百位进一,先把十位上的`十个珠子去掉再向百位进一。299的下一个数是300。
6、写一写。
那300怎么写?
生:百位上是3在百位下写3。
师:位和十位怎么写呢?
生:个位和十位一个数也没有,都写0。
7 、读一读。
师:谁来把它读一读。
生:三百。
师:百位上是三读成三百,那末尾的0读不读?
师:数末尾的0不读。
8、学习数301。
9、说一说。
300下一数是多少?
生:300的下一个数是301。
师:300的下一个数是301,300的下一个数就是在计数器个位上加一所以是301。
10、写一写。
师:这个数怎么写?
生:百位上是三就在百位下写3,十位上一个珠子也没有,就在十位写0,个位上1就在个位上写1。
11、读一读:301。
师:谁能读出这个数。
生:三百零一,百位上是三,读作三百。中间十位上是零就读零,个位上是一读一。所以这个数读作三百零一。
12、学习302的读法和写法。
小结:刚才我门学习一个一个的数数,当数到个位满十时向十位进一,十位满十、向百位进一。
(二)学习从三千八百,一百一百的数,数到四千一百。
一)学习三千八百。
1 、想一想:三千八百,该怎样拨?
2、三千就在千位上拨下三个珠子,八百就在百位上拨下八个珠子,个位和十位上没有数一个也不拨。
3、写一写:怎样写这个数?
生:从高位写起,千位上是三就在千位上写3,百位上是八就在百位上写8。
师:那十位和个位呢,十位和个位上一个数也没有就写0。
4、读一读。
师:这个数谁会读?
生:个位上是3,读作三千,百位上8读作出八百。
师:那末尾的两个零怎么办?
生:末尾的零不读。
二)一百一百的数到四千一百。
1、学习3800的下一个数是多少。
一百一百的数就是在3800的百位上加1,是3900。
2、写一写,这个数谁会写,先写最高位。
千位上是三,在千位下3,百位上是九,在百位下写9。十位和个位一个数也没有,写什么?(对,写0)
3、读一读:谁来把这个数读一读。
读作三千九百。
那3900的下个数是多少,生:4000。
师:为什么?
生:3900的下一个数,就数在3900的百位上加1一个珠子。
师:好,你发现什么?
生:我发现百位上满十了,应该把百位上的十去掉向千位进一。
4、学习写4000。
师:这个数怎么写?
生:先从高位写起最高是千位,千位上是四个就在千位下4。
师:那百位十位个位上都写什么?
生:它们的位上一个也没有,在百位十位个位下都0。
5、学习读4000。
生:高位读起,千位4,读作四千,那数末尾0读不读,对,数末尾的0不读。
6、4000的下一个数是多少,4100写作4100,读作四千一百。
小结:刚才我们学会了拨生活中的大数,读生活中的大数,写生活中的大数。
(三)游戏环节。
现在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老师拨数,你们写数,看谁写的又对又快。写好后老师把答案写在黑板上,答案对了的同学请鼓掌。
师拨5006。生写5006。对了的同学为自己鼓掌。
806,同上。4800同上。
(四)巩固练习。
完成书本25页练一练的第2题。
总结:学完生活中大数的读法和写法后,你知道读数和写数要注意什么?
1、读时,要从高位读起,千位有几就读几千,百为有几就读几百,每个数位上有几就读几,并加上基准面计数单位。数中间有一个零或连续有几个都读一个0。
2、数末0都不读。
3、写数。
(1)每个数位上有几就写几;
(2)哪个数位上一个数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0。
北师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3
第一单元
教学内容:课本第1页~第15页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经历分苹果等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计算除有余数除法的书写格式,使学生体会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体会到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必要性。
3.在操作、探索、发现中,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重点难点1.使学生体验除法的意义及乘法竖式的计算过程。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
2.通过分苹果的实际操作,总结出除法竖式的书写过程,使学生体会到除法竖式: 教学课时:7
第一课时:分苹果1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经历分苹果等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计算除有余数除法的书写格式,使学生体会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体会到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必要性。
重点难点:1.使学生体验除法的意义及乘法竖式的计算过程。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
2.通过分苹果的实际操作,总结出除法竖式的书写过程,使学生体会到除法竖式:
教学过程:
一、 问题引入
显示20个苹果画面,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每盘放5个苹果,20个可以放几盘?
二、探索新知
1. 体验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
(1)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上述问题。
(2) 接着进行全班集体交流。学生可能有很多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如: a. 通过乘法口诀“四五二十”得出结论:可以放4盘;
b. 用除法算式算:20÷5=4,所以可以放4盘。
(3) 同桌同学合作用20个圆片摆一摆,验证推算结果是否正确,教师用实物投影仪显示学生摆放的圆片图,进一步进行验证、交流。
(4) 介绍除法竖式的写法。
教师指出:20÷5=4也可以用竖式计算。边写边说明:
横式:20÷5=4
竖式:4
讨论:结合刚才分苹果的情况,在小组内讨论一下,竖式中的各个数表示什么。 指名学生回答,根据学生口答板书:
4……商:“4”表示分4盘。
除数…… 5丿2 0……被除数:“20”表示有20个苹果。
“5”表示每盘2 0……商和除数的乘积:“20”表示需20个苹果。
放5个苹果。 0……余数:“0”表示20个苹果全部放完,没有剩余。 说明:“丿 ”表示横式中的“?”。
(5) 练习:第2页 “试一试”的四道小题。
学生独立练习完毕,指名学生板书,进行集体订正
第二课时2
教学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计算除有余数除法的书写格式,使学生体会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体会到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必要性。
2.在操作、探索、发现中,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重点难点:
1.使学生体验除法的意义及乘法竖式的计算过程。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
2.通过分苹果的实际操作,总结出除法竖式的书写过程,使学生体会到除法竖式:
一、体会平均分后有时会出现余数。
(1)20个苹果画面。
(2)组织小组讨论:有20个苹果,如果每盘放6个呢?
请每个同学用代表苹果的圆片实际分一分,再小组内讨论怎样列出算式,用竖式怎样表示。
(3)进行全班交流。指名回答;引导学生探究竖式各数表示的意思及单位名称的写法,并进一步认识余数。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20÷6=3(盘)……2(个)
答:可以放3盘,还剩2个。
引导学生认识竖式中:“20”表示把20个苹果拿去分,“6”表示每盘放6个,“3”表示放了3盘(强调单位“盘”),“18”表示3盘共18个(6×3=18)。“2”表示放了3盘后还剩下2个(强调单位:“个”),说明“2”是这个竖式的余数,这2个不能再继续往下分了,不然每盘就放得不一样多了。
2体验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1)先由学生操作(用圆片分一分)。再列出除法竖式,独立解答“课本第3题试一试中的第(1)题”。
(2)学生讨论:淘气的列式对不对,为什么?
指名回答,引导学生认识“6还可以接着分”,正确的式子应是笑笑做的`。
(3)讨论:根据刚才这道习题,你发现什么?
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4) 学生独立完成第(2)题。
指名板书,全班齐练。练习完,比较每道题的余数和除数,你发现了什么? 指名回答:余数要比除数小。
二、巩固练习:第3页“练一练”第1、2题。
三、总结
(除法竖式的写法,有余数的除法,余数要比除数小。)
四、反思:
第三课时 3
教学内容:“分草莓”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让学生再探索、练习中激烈有余数除法的试商经验。
2.引导学生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练习生活实际解决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再探索、发现中体验乘法的喜悦。
3.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重点难点:1.经历试商的过程,积累试商的经验,逐步达到熟练程度。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 提问:在有余数除法里,余数和处世有什么关系?
2. 练一练:10÷5 16÷518÷5 20÷5 33÷5
全班齐练,指名板演。订正后让学生对5小题进行分类:有余数的算式,没有余数的算式。
二、探索新知
1. 探究试商方法。
(1) 课件显示P4“分草莓”的画面,让学生理解题意。
55个草莓平均放在8个盘子里,每个盘子里可以放几个?还剩几个?
(2) 列算式:55÷8
(3) 让学生估算每盘大约放几个。
(4) 小组讨论:怎么判断估计得对不对。
8×7=56 比55大;8×6=48 比55小。所有商6。
思考::如果商是5可以吗?
如果商是5,则会出现余数比除数大的情况,所有商不能是5,更不能是比5小的数。
(5) 讨论:怎样估计两数相除所得的商?
可以利用乘法口诀,两数相乘的积要最接近被除数,但又要比被除数小。
(6)
计算有余数除法的四个步骤:一商,二乘,三减,四比。
2. 填空:P4“试一试”。(订正时可以让学生口述思路过程。)
三、巩固练习: P5“练一练”的第1 ~ 5题。
四、总结
五、反思:
第四课时 4
教学内容:“租船”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2.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通过合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3.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重点难点:运用有余数除法解决问题,练习学生的生活实际,通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学生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 最大能填几?(指名口答)
()×6<25 8×()<38 7×()<40
2.列竖式计算(全班齐练,三人板练,集体订正)
48÷5= 36÷6= 53÷7=
3.提问:你认为试商时要注意什么?
二、 探索新知
出示P6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1. 寻找信息:每条船每时3元、每条船限乘4人
2. 提出问题:至少要租几条船?
3. 解决问题。
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交流时围绕:你时怎样想的,如何列式,怎样回答问题。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21÷4=5(条)……1(人)
至少要租6条船。
你认为怎样分配合理?请用小棒摆一摆,摆出你的分配方案。(让学生各抒己见) 学生可能出现如下方案:
(1) 其中5条船,每条船4人,还有一条1人。4×5+1=21。
(2) 其中4条船,每条船4人;另外两条船,一条2人,一条3人。4×4+5=21。
(3) 其中3条船,每条船4人;另外3条船,每条船3人。3×4+9=21。
4. 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应用了有余数除法的知识来解决简单的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解决这类问题时,我们要结合实际来思考,如上面租船的问题……至于这6条船怎样分配更合理,我们要动脑想一想,但分配时不能违反“限乘4人“这个规定。
强调:我们在各项活动中都要注意安全,不能做违反安全规定的事。
5.练习:P6“试一试”
先默读题目,独立思考条件和问题。后指名回答。
条件:每时租金3元。问题:10元钱最多划几时?
先小组讨论怎样列式,并完成在练习本上。
10÷3=3(时)……1(元)
答:10元钱最多划3时。
提问:上面的横式中1元表示什么?为什么不能划4时?
三、 巩固练习: P7“练一练”的第1 ~ 4题。
1.要求学生回答解题思路,为什么要5壶茶而不是4壶茶。
4.要求学生回答解题思路,为什么至少要8张桌子?7张桌子够吗?
四、 总结
第五课时 5
教学目标:1.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2.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通过合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3. 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重点难点:运用有余数除法解决问题,练习学生的生活实际,通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 最大能填几?(指名口答)
()×6<25 8×()<38 7×()<40
2.列竖式计算(全班齐练,三人板练,集体订正)
48÷5= 36÷6= 53÷7=
3.提问:你认为试商时要注意什么?
二、 探索新知
出示P6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1. 寻找信息:每条船每时3元、每条船限乘4人
2. 提出问题:至少要租几条船?
3. 解决问题。
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交流时围绕:你时怎样想的,如何列式,怎样回答问题。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21÷4=5(条)……1(人)
至少要租6条船。
北师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
教学内容: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会说出长方形、正方形各边的名称。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培养成认真操作的良好习惯和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
教学准备:
手帕、长方形纸条、三角板、学具盒,七巧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设疑引入。
1、老师今天邀请我们全班的小朋友到我家里去做客,你们想去吗?多媒体演示
(1)请同学们边欣赏,边思考:这物体的面中有我们学过的哪些图形?
(2)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几何图形,你还见过哪些物品的面是长方形?哪些物品的面是正方形?
课桌面、书本面、黑板面……是长方形;地砖面、手帕面、豆腐的表面……是正方形
刚才同学们说了这么多,既然我们的生活中有这么多的长方形和正方形,那我们今天就来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揭示课题
二、操作感知、探究新知
(一)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1、初步感知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1)你能利用身边的小棒摆一个长方形、正方形吗?
(学生操作,摆好后,在小组里说一说,摆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2)教师摆几个图形,让学生来判断,是长方形吗?如果要是长方形,该怎么办?(小组同学讨论一下)
2、分组操作,抽象概括长方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征。
出示一个长方形图片一个正方形图片
(1)小朋友,凭你对长方形的印象,和刚才摆的过程的印象,猜一猜:长方形有什么秘密?上下边相等,左右边相等,(说明对边,对边相等)有四个直角。(师板书)
正方形有什么秘密?(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师板书)
(2)小朋友刚才猜的是否正确?需要我们来验证一下。怎样验证呢?先思考一下,再在小组里说一说,然后根据要求操作验证。
(直尺、三角尺、长方形和正方形纸、画有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练习纸)
要求:就用这些材料和工具,小组同学共同操作、讨论、研究、验证,看哪个小组想的办法最多,最先得出结论。
(3)全班交流方法,检查评讲
小结:
我们同学真了不起,通过小组合作探索,验证得出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有四个直角;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有四个直角。
3、认识长方形各边的名称。
(1)长方形的四条边都有名称,你们知道吗?想知道吗?
指出:通常把长方形的长边叫做长,短边叫做宽。(板式长宽)
(2)在长方形纸条上指出四条边的名称
4、认识正方形边的名称。
(1)和长方形一样,正方形的四条边也有名称。老师在其中一条边上贴上写有名称的纸条并介绍:这条边的长叫做边长。
(2)提问:其它三条边的长都和这条边相等吗?那么正方形每条边的长都可以叫做什么?
5、刚才,同学们学得都不错,老师请你们运用刚学到的知识来判断一下。
6、做游戏巩固新知。
小朋友真能干,下面咱们来做个围钉子板游戏,好吗?
(1)围任意一个长方形。
(2)你能把这个长方形变成一个正方形吗?小组讨论一下,有几种方法?
(3)检查,实物投影。
三、整理比较。
1、看着板书想一想长方形、正方形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小组讨论)
2、看书质疑。
四、巩固应用。
1.那上课时,有同学说板凳面是长方形的,地砖是正方形的,那到底是不是呢,你有办法来验证吗?小组里说一说,然后去验证一下。
说明有时眼睛看,也会产生误差,需要我们用手,动脑思考
2.今天同学们的表现都不错,下面我们来做一个猜一猜的游戏,好吗?
(多媒体演示,说一说你这样猜的依据是什么?)
说明有时我们光靠一个直角,两条边还不能判断是不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五、总结评价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长方形、正方形有什么新的认识?
附板书: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
四条边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相等
北师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知道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2、能运用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3、在制作方向板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
教学重点:
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它七个方向,经历知识的过程。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资助探索确定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
教学教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说一说上节课我们学过哪些方向?
学生回答
师:上节课我们学过的两个辨认方向的方法你们还记得吗?找两名同学到前面来用这两种方法辨别一下方向。
(指名活动)
二、新课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有关方向与位置的其他知识,辨认方向。
(板书课题)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中的情境图,分别看一看体育馆在学校的__面,商场在学校的__面,医院在学校的__面,邮局在学校的__面。
(指名回答)
师:图书馆在学校的什么方向呢?
学生:北面
师:刚才说了体育馆在学校的北面,那描述的`时候该怎么区分一下呢?其实只用东南西北来描述方向是不够的,还有东北、东南、西北、西南也可以用来描述方向。
(板书:东北、东南、西北、西南)
课件出示方向板
找出八个方向点,将北方向给出,让学生写出剩下的七个方向。
课件再次给出第一幅情境图,让学生分别说出剩余的四个建筑物在学校的什么方向。
通过例题讲解确定观测点,让学生知道方向具有相对性,确定方向时,首先要找准以谁为观测点,再根据观测点判断方向。
师:现在以自己为观测点,找一找自己的东西南北都是谁,同桌之间交流一下。
三、巩固提高
练一练第一题 指名回答
第二题,第三题 学生做,指名汇报
四、总结提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五、课后作业
下课后自己制作一个方向板到操场上看一看,记录校园各个方向有什么,下课找同学汇报。
北师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6
教学内容
1千米有多长
教学目的
1、通过“走一走”、“估一估”、想一想“等活动,体验1千米有多长,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间表象。
2、使学生知道1千米=1000米,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并适时渗透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体验1千米有多长。
教学难点
通过体验活动,形成对一千米有多长的感性认识。
教学准备
米尺、表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
同学们,你知道你走一步有多长吗?
同学们可能一时想不起来,没关系,请每组选一位同学上来走一走,再请一位同学量一量,不就知道了吗?
二、玩中学。
1、走一走。
通过实际测量,感受走100米用多长时间。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在操场上走一走,数一数10米、100米大约有多少步,分别用了多少时间,并做好纪录。
回到教室,先让学生汇报自己的步测结果,在说一说走完100米后有什么感受。
2、估一估。
通过刚才学生的亲身感受,猜测思考1千米的长度。
(1)刚才我们测量出100米大约有多少步,思考:几个100米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2)估一估走1000米大约有多少步?
(3)(课件显示)我们学校的操场一圈是200米。沿操场走()圈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想一想:我们沿操场走一圈大约用了几分钟?(2分钟)
那么沿操场走5圈,也就是走1千米大约要几分钟?
3、想一想。
进一步体验感受1千米有多长。
(1)中街你们一定熟悉吧?请看课件:从文化大楼道光陆电影院、商业城、新玛特、沃尔玛之间的`距离,约1千米。
(2)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我们在脑海里沿中街走一走,感受一下1千米的实际长度。
小结:1千米=1000米
4、读一读。
揭示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
(1)1千米=1000米,听起来不容易区分,语文课上朗读讲究抑扬顿挫,谁能巧用停顿,把千米和米区分开来,使任意听就明白。
1(停顿)千米=1000(停顿)米
指导读:注意在数字和单位之间适当停顿。
(2)讲解:千米也称公里,可以用字母km表示。想一想,怎样用字母表示出千米与米之间的关系呢?
指名板演
5、填一填。
初步感受千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我们知道1千米有多长,选择不同的交通工具走1千米分别需要多长时间呢?看图选择正确答案。完成数中42页填一填。
(2)(课件显示)请看老师星期天在学校到中街的路上拍摄的一些镜头,请你仔细观察,哪些地方有“千米”?
①公路边的里程碑
②摩拖车的速度表
③限速标志
④指路标志
随着学生的回答,屏幕上分别出示图片。
小结:千米常用来计量比较长的路程。
6、估一估。
(1)我们知道了1千米的实际长度,现在请你估计一下,从校门口出发到什么地方大约有1千米?谁能用比较科学的方法证实?学生发表个人意见。
(2)师小结:1千米,我们大约走20xx步。我们可以从校门口出发数出20xx步,看看你正好走到什么地方,与你刚才的估计是否相符呢?
三、学中做
完成43页的第1题、第2题。
北师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7
教学目的:
1、通过实例,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数正方体等活动,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万”,并体会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了解万以内数的组成。
3、通过“数一数”“摆一摆”等活动,增强对大数的具体感受,发展数感。
教学重点:认识新的记数单位“千”“万”,并了解单位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难点:对学生数感的培养
教学准备:
1、ppt和相对应的图片
2、学生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二次设计
(一)情境引入
同学们,你能很快的把下面的数数出来吗?
(二)探究新知
1、(出示大正方体)
⑴师:老师有一个大正方体,这个大正方体是由很多个小正方体组成的(出示小正方体),这个大正方体是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搭成的呢?这么多,怎么数呀?你们愿不愿意数一数?一会儿以小组为单位,要求:不仅数出有多少个小正方体,还要说一说你们是怎样数的?(学生数。)
师:汇报要求“先说一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再说你们小组是怎样数的”,哪个小组愿意汇报。
组1:我们组数有600个小正方体,我们组是这样数的,先横着数有10个,再竖着数有10个,10×10=100,这个正方体一共有6个面,所以是600个。
组2:我们组数有1000个小正方体,我们组是这样数的,先横着数有10个,再竖着数有10个,10×10=100,100×10=1000。
组3:我们组数有1000个小正方体,我们组是这样数的,一个面有100,这个正方体一共有10个层,就是1000个。
师:一共有两种意见,一种数的结果是600个,另一种数的结果是1000个,同一个正方体怎么会出现两种意见呢?究竟谁的是正确的?
生1:我们数的方法不同,所以数的结果也不同。
生2:他们数的是6个面,我们数的是10层。
生3:他们没数正方体的.芯。
师:结果是600个的同学只数了6个表面,忽略了正方体里面的小正方体。下面我们看看数的结果是1000个的同学是怎样数的。
⑵计算机演示:
第一步:一个一个地数,数到10;
第二步:十个十个地数,数到100;
第三步:一百个一百个地数,一百、二百、三百……九百,数到一千。(同学跟着计算机数)
师:谁能把同学们说的进行整理,先怎么数,再怎么数,最后怎么数。
生:先一个一个地数,数到10;再十个十个地数,数到100;最后一百个一百个地数,数到一千。),数到10个;再十个十个地数(出示),数到100;最后一百个一百个数(出示),2个一百是多少?3个一百呢?5个一百?9个一百?数到10个一百就是多少?(出示)。10个一百是一千。(板书:10个一百是一千)
2、师:接下来可以怎样数?
生:一千一千地数。
计算机演示:一千一千地数,一千、二千、三千……九千,数到一万。(学生一起数)
师:一千一千地数,有几个一千就是几千,数到10个一千就是多少?
生:10个一千就是一万。(板书:10个一千是一万)
师:以前我们可以一个一个地数或十个十个地数,今天我们又可以怎样数?
生:一百一百地数、一千一千地数和一万一万地数。
3、师:老师有几幅图,你能不能很快说出图中有多少个小木块?
①师:介绍一下你怎么数地这么快?
生1:第一幅图有100个小木块,第二幅图有20个小木块,第三幅图有5个小木块,一共是125个小木块。
生2:先看1个一百,再看2个十,最后有5个一,一共是125个小木块。
②师:我只看到3个十?
生:最后的12个小木块里有1个十,就是4个十,所以是142个小木块。
③师:一百在哪了?
生:10个十就是100,所以是105个小木块。
④(三)应用新知
师:刚才我们看到的几幅图都是按照千、百、十、个摆好的,所以同学们很快就知道有多少个小木块。你们每个小组都有一盆豆子,你能不能很快说出有多少粒豆子?
生:不能。
师:你们数一数,再摆一摆,不仅你们知道有多少个,还要让大家也能很快看出一共有多少粒豆子。活动要求: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两种塑料袋,大一些的你看看装多少粒豆子比较适合,小一些的你看看装多少粒豆子比较适合;发挥两种塑料袋的作用数一数、摆一摆。
小组活动(略)
小组汇报
师:汇报你们小组一共有多少个豆子,怎么摆的?
组1:我们组有963个豆子。有9个百,6个十,3个一。
组2:我们组有972个豆子。有9个百,7个十,2个一。
组3:我们组有954个豆子。有9个百,5个十,4个一。
组4:我们组有990个豆子。有9个百,9个十。
组5:我们组有1012个豆子。有10个百,1个十,2个一。
组6:我们组有988个豆子。有9个百,6个十,8个一。
组7:我们组有995个豆子。有9个百,9个十,6个一。
组8:我们组有933个豆子。有9个百,3个十,3个一。
组9:我们组有910个豆子。有9个百,1个十。
组10:我们组有989个豆子。有9个百,8个十,9个一。
师:哪个组比一千多,请把多的送到前面;哪个组比一千少,差几个就到前面拿几个。
师:请小组代表进行汇报。
组1:我们组有963个,还差37个,我们拿了3个十,7个一。
组2:我们组有972个,还差28个,我们拿了2个十,8个一。
组3:我们组有954个,还差46个,我们拿了4个十,6个一。
组4:我们组有990个,还差10个,我们拿了1个十。
组5:我们组有1012个,多了12个,拿走1个十,2个一。
组6:我们组有988个,还差12个,我们拿了1个十,2个一。
组7:我们组有995个,还差5个,我们拿了5个一。
组8:我们组有933个,还差67个,我们拿了6个十,7个一。
组9:我们组有910个,还差90个,我们拿了9个十。
组10:我们组有989个,还差11个,我们拿了1个十,1个一。
师:老师这有几个数,请你看数摆豆子。
①一百二十三
②五百四十六
③八百七十
④九百零七
师:我们班一共有10个组,如果把10个组的塑料袋凑在一起就是多少了?
生:一万
师:请组长带着你们组的豆子站到前面来。
师生惊叹:哇!一万粒豆子是这么多呀!
师:谈谈你有什么收获?
生1:我会一百一百地数、一千一千地数和一万一万地数数了。
生2:我会用好办法数豆子了。
北师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8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2、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通过合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3、 对学 生进行安全教育。
二、重点难点:
运用有余数除法解决问题,练习学生的生活实际,通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具准备:
学生准 备小棒。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括号里最大能填几?(指名口答)
( )×6<25 8×( )<38 7×( )<40
2、列竖式计算(全班齐练,三人板练,集体订正)
48 ÷5= 36÷6= 53÷7=
3、提问:你认为试商时要注意什么?
(二)探索新知
出示P10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1、寻找信息:每条船 每时3元、每条船限乘4人。
2、提出问题:至少要租几条船?
3、 解决问题。
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交流时围绕:你是怎样想的,如何列式,怎样回答问题。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21÷4=5(条)……1(人)
至少要租6条船。
你认为怎样分配合理?请用小棒摆一摆,摆出你的分配方 案。(让学生各抒己见)
学生可能出现如下方案:
(1)其中5条船,每条船4人,还有一条1人。4×5+1=21。
(2)其中4条船,每条船4人;另外两条 船,一条2人,一条3人。4×4+5=21。
(3)其中3条船,每条船4人;另外3条船,每条船3人。3×4+ 9=21。
4、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 应用了有余数除法的知识来解决 简单 的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解决这类问题时,我们要结合实际来思考,如上面租船的问题……至于这6条船怎样分配更合理,我们要动脑想一想,但分配时不能违反“限乘4人”这个规定。
强调:我们在各项活动中都要注意安全,不能做违反安全规定的事。
(三)巩固练习
P11-P12“练一练”。
(四)总结
北师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9
一、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感知有余数除 法的意义。
2、学会笔算有余数的除法。
二、教学重点:
认识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三、教学难点:
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老师准备了6朵小红花,项奖励给2名表现好的同学,每人奖几朵?
怎么算出来的?6÷2=3 (朵)
为什么用除法计算呢?(这实际就是把6平均分成2份, 求每份是多少。)
2、还是这6朵小红花想奖给表现好的同学每人 3朵,能奖给几人?
怎么算出来的?6÷3=2(人)
为什么用除法计算呢?(这实际就是在求6里面有几个3.)
3、如果,我今天准备了7朵小红花,还是奖给2名同学,平均每人能得到几朵?
(每人能得到3朵,还剩1朵)
师:这个剩余的“1”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余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师:今天,老师带 来了13根小棒,我们一起来搭正方形。
1、 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最多可以搭出几个正方形,还剩几根小棒?
师: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呢?怎样列算式?
2、 指名汇报:
13÷4=
师:为什么用除法来解决呢?
等于多少呢?
请大家把带的学具拿出来,自己来摆一摆,看可以搭几个。
3、 学生动手操作。
4、 汇报:(摆了3个,还多1根)
为什么剩下的1根不搭了?
(因为剩下的1根不够组成一个正方形。)
所以13除以4等于3余1.13÷4=3 (个) ……1(根)
师强调:这是一道应用题,应写清单位。(搭了3个, 还剩1根)
5、完成第5页的'练一练。
《搭一搭(一)》练习教案
巩固练习
懂得了这些知识,我们就可以正确计算了,老师想要考考大家,有信心过关吗?
1、路边的老树生病了,你们能帮助它们吗?
2、 游戏练习,学以致用。
师: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好不好?
“十一”国庆节,同学们往教室挂红、黄、蓝三种颜色的气球,红、黄、蓝, 红、黄、蓝……一直挂下去,第7个是什么颜色?
生:红 颜色。
师:第9个是什么颜色?
生:蓝颜色。
师: 第29个是什么颜色?
生:是黄颜色。
师:你们是怎么猜的?
学生汇报。
师:真是太聪明了,不仅学习了知道,还能运用知识,学以致用,老师真是太佩服你了。
谈感受,谈体会。
通过本节课 的学习,你获得了哪些知识?
作业
完成第五页的练一练
北师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0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
2、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体会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3、通过开展对学生身边有趣的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4、在统计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进行简单的统计。
难点:用画“正”字进行简单统计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导入新课。
老师给大家买了一些水果,可是不知道买什么水果,你能帮帮老师吗?
我们调查一下,把大家喜欢的水果写下来,就买最喜欢人数最多的水果。
哪种水果喜欢的人多就多买些,哪种水果喜欢的人少就少买。(水果图片贴在黑板上)
二、实践操作、掌握新知。
1、收集数据。
先了解同学们喜欢吃的水果,在喜欢的水果下面画“√”。
怎样才能知道同学们最喜欢吃什么水果呢?
(1)老师边读我们边做记录。
(2)用一种符号代替一种水果。
2、整理数据。
(1)初次进行记录。
(2)交流汇报:你是怎么记录的?
展示整理数据的方法。
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录的?
大家同意吗?
还有不同的记录方法吗?
数据都一样吗?
小结:
(3)教师简介画“正”字的方法,演示“正”字的结构,说明为什么。你知道“正”字的笔顺吗?请写下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统计中经常用画“正”字的方法来记录数字。
(4)再次进行记录。
你能用“正”字的方法来记录吗?
3、填统计表。
4、通过统计表,回答问题。
5、小结:在我们记录数据的过程中。画“正”字的方法很常用,而且又快又准。
三、联系实际、巩固练习。
1、确定游玩地点。
2、数球的个数。
3、数一数、填一填,涂一涂。
四、课堂小结。
谈谈本节课你的收获。
北师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钟面,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
2、让学生经历1时、1分的时间,初步建立时分的概念,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
教学难点:
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1、小马不停蹄,日夜不休息,滴答滴答响,,催人早早起(打一物)是什么?2、钟有什么用处?
3、出示图,小朋友什么时候上学?你们每周一什么时候到校?小结:我们生活里经常需要知道时间,每天按一定的时间进行学习生活。要知道时间就要学会看钟。用猜谜语的形式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认识钟面
1、出示钟:观察钟面上有什么?同桌说一说,然后交流。
2、钟面上有几个大格?集体从1数到12
3、每个大格有几个小格?一共有几个小格?你是怎样数出来的?(涉及几个5)
三、认识时分
1、长针叫什么?短针叫什么?
2、分针走路看小格,一小格是什么?2小格呢?分针走过一大格是几分?从12走到3是多长时间?,到5呢??到9呢?到12?
3、体验一分钟:1分钟做些什么?(1)从1开始数数,看能书到几?(2)看人的脉搏1分钟能跳几下?(3)1分钟能做几节眼保健操(4)1分钟能做几道补评:
口算题(5)1分钟能写几个字?(6)1分钟能跳几下绳?
4、时针走路看大格,一大格是1小时,走2大格呢?从12走到4是多少时间?走到7?
5、时与分进行走路比赛:老师示范,分针和时针在同一起跑线12上,学生也动手拨一拨,你们发现了什么?时针走了多长时间?分针走了多少时间?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1小时=60分)
6、体验一小时:(1)一节课是()分钟,课间休息()分钟,再加上()分钟是1小时。(2)晚饭同学们从在5时进食堂吃饭,然后洗澡结束时针指向6时,请问用了多少时间?做了哪件事情?
四、联系实际
妈妈早上8时上班,到中午12时下班,爸爸上午工作了几小时?
五、全课总结
今天你们认识了什么?有关时间的名句有很多:时间是生命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你们还能说出有关的吗?
板书设计:
钟面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
时针走1大格是1时
分针走1小格是1分,走1大格是5分。
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
1时=60分
北师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小熊购物”的情境,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到书写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3、引导学生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能正确进行乘加、乘减两步式题的计算。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思考,书写规范,计算认真的良好学习习惯。
情感目标
灵活地运用多种方法解决身边的数学。
教学重点
掌握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方法
媒体内容与形式
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
导入
一、复习
1、口算。(开火车)
3×5= 4×8= 7×6= 36—17= 80—43=
9×3= 8×5= 37—15= 8+15= 36+7=
2、观察下面每个算式里含有哪些运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6+5—18 45—18+20 8×2÷4 20÷5×3
指名口答,引导学生认识:
二、情境创设
1、师:小熊兄弟开了一个小店,想请你们帮忙当一下收银员,愿意吗?
2、出示货架,你们能从这里得到什么数学信息呢?
学生认真练习
只有加、减法计算的两步式题一般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愿意
学生分组学习
5分
探究
1、加、乘混合运算
(1)爱吃零食的小明第一个来买东西吃了,看看他买了什么,帮忙算一算吧!
(列式计算)
(2)理解“12”是3与4的乘机,也就是买四个面包的价钱,6是和3与4的成绩相加。
(3)教学有乘有加的混合运算
A、列算式:3×4+6 6+3×4
B、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C、组织学生讨论:3×4+6 6+3×4各表示什么意思?
(4)引导学生用脱式计算。
3×4+6 6+3×4
以上两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点?
讨论:含乘、加计算的两步式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你能用数学的语言说一说吗?
(5)认识脱式计算的格式。(板书)
解法一:3×4+6解法二6+3×4
=12+6 =6+12
=18(元)=18(元)
答:该付18元。
(6)口头填空:8×2+3这道题先算()。
5+2×6这道题先算()。
2、有减有乘的混合运算
(1)提问:有20元,买3包饼干应找回几元?
(2)让学生讨论。可能会出现以下两种方法解答。
a、3×4=12(元)20—12=8(元)
答:应找回8元。
b、 20—3×4
=20—12=8(元)
答:应找回8元。
(3)重点讨论解法b。算式中既有减法,又有乘法的情况下,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认识:
(5)口头填空:
15-6×2这道题先算()。
3、小结
观察三个混合算式,有什么共同点?。
提问:这样的式题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把刚才的'那句话继续补充完整
(指名列式计算)出示:A、我买了4个面包,要付多少钱?
B、又买了一瓶饮料,一共要付多少钱?
(都含乘、加计算的两步式题)
在既有加法又有乘法的两步计算的式题中,应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在既有减法又有乘法的两步计算的式题中,应先算乘法,在算减法。
以上三个算式是乘加、乘减两步计算的式题。
15分
巩固与拓展
P13“试一试”
1、书第13页第1题注意提醒学生把先算的一步用直线划起来。
2、独立完成《数学书》第13页第(2)。
(1)独立完成
(2)猜一猜,这几个算式分别是买什么得来的?
3、游戏、(应用题,猜对了有奖哦!)
A、买3包糖和包饼干要付多少钱?
B、16加3乘4的积,和是多少?
C、30元买包花生,应找回几元钱?
4、算一算(贴图)三盘苹果加两个列式算算有几个苹果。(要求多种方法)
学生练习
10分
总结
计算乘加、乘减两步式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发言
5分
板书设计
小熊购物
教后反思
北师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3
一、教材分析:
《买电器》一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第五单元加 与减中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在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的口算,并能正确地计算。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探索并掌握整百、整十数的加减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2.初步培养学生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结合具体情境,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体会算法多样化,提高口算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三、教学重难点:
掌握整百、整十数加减的口算方法。
四、教学方法:
引导分析法、谈话法
五、学习方法:
自主探 究、合作交流
六、教具:
图片、计数器
设计意图 :
数学源于生活,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养成运用 数学的态度,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并学会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七、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金老师最近买了新房,想要去买一些电器,谁愿意做小参谋陪老师去?那好,我们就到苏宁电器去看看吧.
板书课题:买电器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出示《买电器》主题图,学生认真观察
1.猜价钱
“这里的电器可真不少呢,我们边看边做猜数游戏吧,老师周末已经向售货员打听过这几种电器的价格,请你们来猜猜。”
师:电扇的价钱是由二个百组成,你能猜出它的价钱吗?
(学生回答:200元)“就是200元.”出示200元。
师:你真了不起,再来一个,听好了,冰箱的价钱是一个三位数,(赶快猜)快接近了,有九个百,六个十组成。
(学生纷纷举 手,指名回答:960元)
师:你们可真聪明,(出示960元)来一个难点的,电视机的价格在500元--1000元之间(学生热情很高)
生:我猜是600元。
师摇摇头说 :“你这个价钱有点低了。”
生:我猜是900元。
师:高了一个百。
生:我知道800 元。
师:恭喜你答对了。出示800元
师:洗 衣机的价钱是一个整百数(700元)比700元少2个百(500元)你们可真能干。
2.提问:看着这些家用电器,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生回答:买一台冰箱和一台电视机,一共需要多少钱?
(教师出示学生的问题。)
师:我们来看这位同学提出的问题,一起读两遍,这个问题 该如何解决?学生回答列式:500+800= (老师板书)
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呢?请大家想一想,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
小组合作,探究算法(给三分钟时间学生交流讨论)
“谁愿意把你的想法向全班同学介绍 一下?”
指名汇报,老师板书出各种算法。
(1)5个百加8个百是13个百,13个百就是1300,所以500+800=1300,(好,我们用计数器来演示一下看是不是这样)出示计数器
师:看来,你 认真思考了.好,谁还愿意来说
(2)5+8=13,所以500+800=1300(你也很会动脑筋)
(3)800+200=1000,1000+300=1300(你结合了我们一年级学的凑十法)
……
3.体会算法最优化
我们研究出了这么多的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最好呢?同桌交流一下。
4.小结:刚才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计算出了整百数的加法,你还能提出什 么数学问题呢?
北师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4
教学理念及方法:
本节课以“学生能尝试、尝试能成功、成功能创新”为教学宗旨,实现“先学后教、先试后导、以学定教、以教促学、教学合一”这一五步教学法的根本目标。
教学思路:
1、数学活动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小学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学时要让学生感到生活之中处处有数学。认识厘米的教学,就是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矛盾中引入的。由此教师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事物,想身边的事情。在学生获得新知以后,教师又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估测周围事物的长度,去调查厘米在生活中的应用。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可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拓展创新空间。
2、合作探究,发现新知,形成技能。
教学不仅要重视知识的最终获取,还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探究过程。本课教学注重引导学生以合作探究为主要的学习方式。首先,要求学生通过在尺上找一找1厘米是从哪儿到哪儿,用手比画1厘米的长度,闭眼想一想1厘米的长度以及找一找生活之中l厘米长的物体等活动来建立1厘米的表象。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了解2厘米、3厘米等几厘米的具体长度,进一步认识厘米。其次,在探究用厘米量、用厘米画的活动中,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小组合作,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使他们在发现新知、形成技能的同时获得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3、加强估测,发展空间观念。
估测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加强估测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正确建立厘米的概念,增强其空间观念与学习兴趣。教学时,教师通过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l厘米以及对周围物体的长度先估计、再量一量的活动,使学生在比较中积累经验,形成初步的估测能力。
教材分析及学情分析:
“厘米的认识”是空间与图形知识板块中的内容。是认识长度单位的`一节起始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比长短、比高矮、比大小”及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基础上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为以后学习学习其它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打好基础。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厘米、会用直尺测物体的长度
数学思考:1厘米到底有多大,建立几何模型
问题解决:从数学角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成功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1厘米有多长;会用直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难点:感知1厘米的长短及如何正确、规范地用直尺测
物体的长度。
三、教具、学具
课件、1厘米长的橡皮泥、课堂尝试单、课堂检测单
四、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激趣导入
由长——短、宽——窄、高——矮、厚——薄这些反义词引出“长度”
一词,学生自由说所见过的长度单位,猜想为什么要先认识厘米呢?(先激趣后设疑)
(二)探究新知
以三个字“知”、“认”、“用”为主线在,展开整个教学。
1、尺子产生的必要性(“知”字)
师:上节课我们量了教师黑板的长①大约17本数学书长②大约23个文具盒长③张老师的27拃长④崔娇娇的40拃长……
学生议:为什么同样的黑板,每次测量的结果却各不相同呢?
师:看来,要想知道黑板到底有多长,我们必须统一用同一工具,选取同一个标准。
2、认识尺子(“认”字)
(1)各种各样的尺子:钢卷尺、皮尺、米尺、软尺、直尺。
(2)直尺上各种名称:刻度、刻度线、0起点、厘米的字母符
号(重点强调0表示的意义及其作用)
3、认识1厘米(“认”字)
(1)在尺子上找各种各样的1厘米
(2)发现规律:每大格都是1厘米
(3)用手比画、感知1厘米
(4)生活中找大约1厘米长的物体
4、认识几厘米(“认”字)
(1)以0为起点找:2厘米、3厘米、4厘米……
(2)以任意刻度为起点找:2厘米、3厘米、4厘米……
(重点渗透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①末尾刻度-起始刻度②把任意刻度当0起点推理③1厘米1厘米相加)
5、动手测量(“用”字)
尝试用直尺“量线段”、“画线段”
(1)组内交流量法、画法
(2)集体交流量法、画法,学生先评价,老师再点拨。
(3)组内互换尝试单再次规范的量、画。
(4)量数学书的长、宽(重在体会尺子不够用时怎么测量物体的长度)
(5)判一判哪种测法正确(归纳“测量儿歌”,强调一平、二对、三看,正确的测量步骤)
(三)课堂检测(完成课堂检测单,学生先独立完成,再组内互改,最后统计并改错)
五、全课总结
(1)师生共同完成本节课的“知识框架”
(2)学生帮助笑笑完成数学日记“我的新朋友”
六、作业设计:课堂检测单
七、板书设计
认识厘米(长度单位)
八、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教学内容非常多,包括认识厘米、测量物体的长度,画出几厘米长的线段。在认识概念的时候,先围绕1厘米这个最基本的单位展开。先让学生观察1厘米,再在直尺上找出1厘米,然后在生活中寻找1厘米,在认识1厘米的基础上认识3厘米、5厘米等。
我觉得学生在学习厘米这个概念的时候并不困难,但是要加强他们的感性认识,要让他们自己比划1厘米有多长,找出生活中1厘米的物体。在判断一个物体是几厘米的时候,如果图示是从“0”刻度线开始,学生能够准确判断,但如果不是从“0”刻度线开始,就产生了比较多的错误:第一个错误是直接写右边对准的刻度线,第二个错误是多数了1厘米,究其原因在于学生没有真正理解几厘米的含义,是要从“0”刻度线开始到几厘米的长度,0是起始点,学生也没有透彻理解1厘米的含义,是从一条刻度线到相邻的一条刻度线之间的一段,而不是数刻度线。另外,学生在作图时很容易画不准确,长出一些,或者短了一些。因此后来我让学生先在0和几刻度的地方点一个小点,然后再把两点连起来。这样作图的情况会好一些。
北师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5
教学内容:
回收废电池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判断计算结果的 对错,逐步养成验算的习惯。
3.结合具体情境,发展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4.对学生进行保护环境、爱护大自然等方面的教育。
教学重点:
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探索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用过电池吗?什么时候用到电池呢?(学生自由说)
师:对呀,电池在生活中的用处很大,可是用过后的废电池却有很大的危害。(课件出示)看看以下这段文字:废电池中含有金属和废弃的液体,这些物质会对土壤、对水、对人的健康产生直接影响。一 颗钮扣大小的电池可以污染600立方米的水,这些水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饮水量。(教师讲解)
师:看了这段文字你有什么想法呢?(学生自由发表想法)
揭示课题:对,为保护环境,我们应该集中回收废电池,不随便丢弃。这节数学课我们就围绕回收废电池这一主题学习新的数学知识。(板书:回收废电池)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1)师:同学们,希望小学从本学期开展了回收废 电池的环保活动。这是二年级各班回收废电池的情况。(课件出示统计表)
(2)观察统计表,你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指名说)
(3)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选出三个问题。“一班和二班一共回收多少节”“ 一班和三班一共回收多少节”和“二班和三班一共回收多少节”。
师:本节课我们重点研究加法的有关问题。
2.算一算。(探索三位 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1)解决“一班和二班一共 回收多少节”
列出算式,教师板书:122+77=
看算式,试着估算它们的和大约是多少。(课件出示估算过程,指名说说估算的方法)
师:那么到底你们估算得对不对呢?我们就来算一算。(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
指名汇报算法。(课件演示拨数,引导学生说出各种的.计算方法)
全班试着列竖式计算,指名板演。强调: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
师:刚才现在我们与估算的结果比较,得出计算结果与估算的结果很接近。
(2)解决“一班和三班一共回收多少节”。
方法同上。教师可以进一步放手,让 学生自己来解决。
①学生要理解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即“哪一位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的算理。
②还可以采用凑整十、整百的方法进行计算。
③比较这两个竖式有哪些相同点与不同点。[来源:学科网]
相同点:
1)都是加法运算;
2)列竖式时相同数位要对齐;
3)计算时都从个位加起。不同点:第一道题是不进位加法,第二道题的个位相加满十要向十位进一,是进位加法。
师:个位相加满十要向十位进一,如果十位相加满十呢?(十位相加满十要向百位进一。)
师:是真的吗?马上做一做第三题试试看
(3)解决“二班和三班一共回收多少节”。
①请一 个学生板演,并饰演小老师说说算法。
②原来是真的,十位相加满十要向百位进一,如果百位相加满十呢?(百 位相加满十要向千位进一)
师:能用一句话说明怎样进位吗?(哪一位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板书
③还有其他的算法 吗?
4.小组讨论:用竖式计算加法时应注意什么?
师生共同总结出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课件出示)
三、课堂练习:
1.估算
2.小小神算手:
3.指出错在哪里,再改正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觉得自己最成功的是什么?
【北师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相关文章: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辨认方向》说课稿06-01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2-23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1-25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范文01-06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认识角》数学教案01-17
二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教案11-25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的教案02-02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02-07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篇12-05
北师大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