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优秀教案

时间:2024-06-04 13:20:21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优秀教案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优秀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优秀教案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优秀教案1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教学重、难点]

  声音的发生及如何传播;理解声音的传播必须依赖于一定的物质。

  [教学准备]橡皮筋、音叉、电铃、玻璃罩、真空抽气泵、土电话、软木塞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你知道这是什么声音吗?

  播放流水声、鸟鸣声、汽车喇叭的声音等等。

  2、多媒体展示:声波枪

  提问如何解决声波枪可能带来的伤害引入新课。

  二、声音的产生

  实验1:用两只手指轻放在喉部,然后发出声音

  (1)你感觉到喉部在振动吗?(在振动)

  (2)你知道什么在振动吗?(声带)

  实验2:把一根橡皮筋扣在椅子背上,用手将它拉紧,拨动它。

  (1)你听到声音了吗?(听到)

  (2)橡皮筋在做怎样的运动?(在振动)

  实验3:用橡皮槌敲击音叉

  (1)你听到声音了吗?(听到)

  (2)音叉在做怎样的运动?(在振动)

  (3)用手扶住音叉,音叉停止振动,还能听见声音吗?(不能)

  播放多媒体:

  (1)打鼓时,鼓面珠子不断跳动。

  (2)弦乐器发声时,琴弦在振动。

  学生发言并小结得出: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引起。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

  教师提出声源的概念:我们把正在发声的物体称为声源。

  教师提问:固体振动能发出声音,液体和气体振动能发出声音吗?

  学生回答:液体振动产生声音,例如:泉水叮咚;下雨时的雨声气体振动产生声音,例如:刮风时的风声;吹管状乐器

  结论:固体、液体、气体的振动都能产生声音。

  三、声音的传播

  多媒体展示:月球上宇航员间通话用无线电

  教师提问:为什么宇航员不能面对面地谈话?声音靠什么来进行传播的呢?

  实验1:将一只开着电铃放在密封的玻璃钟罩内,接通电源。

  (1)你听到电铃声了吗?(听到)

  (2)用真空泵抽出罩内的空气,当空气被抽出时,电铃声会(减弱、变得更响亮) __减弱___。当空气几乎被抽完时,你仍能听到声音吗?(几乎不能)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吗?(不能)

  (3)关掉真空泵,让空气慢慢重新进入罩内,现在你听到声音了吗?(能)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吗?(能)

  结论: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实验2:将一只正在发声手机放在塑料袋里,用绳子扎紧袋口,然后放入水中,我们还能听到声音吗?(能听到声音)

  结论:声音能在液体中传播。

  实验3:将制好的'两个纸杯底各钻好一个小孔,将一根棉绳的两端分别穿过两个杯底的小孔,再将绳端绕在一根火柴上,并用胶带纸将杯底的火柴粘好,一个“土电话”就制成了。当一个同学对着杯子讲话时,你将另一个杯子罩在耳朵上,能听到同学说话的声音吗?(能听到)

  结论: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

  教师小结: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都能传播,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想一想:

  (1)岸上的人的脚步声为何会吓走鱼儿?(液体能传播声音)

  (2)电影太空中战争的场面。你认为在太空中能听到爆炸的声音吗?(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3)印第安人在狩猎时,他们伏在地面上,通过聆听声音来预测即将来到的牛群,他们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固体能传播声音)

  四、声波

  多媒体展示1:水波的产生(说明声音的传播与水波的相似性。)

  小结:声音以波的形式通过介质将声源的振动向外传播,这个波叫声波。

  多媒体展示2: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音响的前方,当音响发出较强的声音时,观察烛焰的摇晃情况。

  小结:结论:声音具有能量。

  教师提问:声波有广泛的用途,能举例吗?

  1、超声波粉碎胆结石;

  2、声现象捕鱼;

  3、探测海水深度4、B超。

  五、声音传播的快慢

  读图:提供声音在不同物质中传播速度的数据。

  归纳总结:在同一物质中,温度越高,声速越快。在同一温度下,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液体中其次,气体中最慢。在15℃空气中,声音每秒传播340米。

  六、小结

  本节知识要点

  七、布置作业

  上网查阅声音在不同物质中的传播速度

  八、板书设计

  1、声音的产生:声源(固体、液体、气体)的振动

  2、声音的传播:通过固体、液体、气体进行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3、声音的能量:声音具有能量,并以声波形式向外传播

  4、声音传播的快慢:跟介质和温度有关

  九、教学总结

  这节课主要采用学生自己从实际出发,启发学生自己讨论、鉴别,培养了学生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优秀教案2

  【使用说明】利用10分钟时间预习本11-16页,用红笔勾画出重难点,标记出疑点与盲点,独立认真完成导学案,鼓励提前在组内讨论研究,并完成后题,以备上时展示和质疑。

  【学法指导】采用下搜集资料,上阅读和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在交流中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和体会,认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条,充分体会物理与生活的联系。

  【学习目标】

  1、知道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3、声音在不同介质的传播速度不同;

  【前自主学习、挑战自我】

  请同学们阅读本P12---16页内容,独立思考后完成下列问题:

  1、先观察12页图片,在用手一直摸着自己的喉咙,读一段字,仔细体会手的感觉。然后停止读,还体会手的感觉,两次一样吗?

  2、声是由物体的产生的,停止,发声停止。

  3、人发声靠的是________的振动;笛子发声靠的是________的振动;要使笛子发出声音,必须用口吹,使管子里的发生.

  4、怎样保存声音:将发声体的记录下,需要时再让物体按照记录下的振动规律去,就会产生与原一样的声音。

  5、做P14探究:

  (1)、得出:可以传播声音。

  6、认真观察14页图1.1—4真空罩中的闹钟。

  (1)、该实验的现象是。

  (2)、该实验的方法是。

  (3)该实验的结论是:不能传播声音

  7、声传播的快慢用描述。

  8、根据P15小资料,声音在体中传播速度最大,其次是体,在体中传播速度最小。

  9、声速的大小不仅跟有关,还跟有关。

  10、(牢记)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

  11、回声是指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而被反射回的'声音。

  【合作探究、张扬个性】

  1、(先看1.1—5图)月球上没有空气,月球上的宇航员如何交谈?

  回答:________

  2、找组内一名同学不看书解释声波的形成。

  3、声音能在液体中传播吗?找出事实或做实验支持你的说法。

  4、温馨提示:要想把回声和原声区分开,回声和原声的时间间隔应大于0.1s,人离障碍物的距离应以上。

  计算过程:

  (温馨提示: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小于0.1秒,人不能把回声和原声区分开,但可以使原声加强)

  5、对着远处的高喊可以听到回声,为什么在教室里讲话听不回声,此时有没有回声?

  6、同样的声音在教室说和在操场说听起一样吗?为什么?

  7、本节我们一会儿说声,一会儿说声音,它们一样吗?

  【知识小结、总结升华】

  我学到了什么呢?画知识树。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优秀教案3

  课程标准:

  通过实验,认识声的产生和传播条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必须依靠介质。

  2.知道固体、液体、气体都是能够传播声音的介质,了解在不同的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声音在固体和液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快。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发声现象,能简单地描述所观察到的发声体的共同特性,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对比和概括能力。

  2.通过声传播的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初步的在观察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参与实验探究,初步学习实验探究的方法,体会科学探究的重要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节学习,让学生知道我们生活在声的广袤空间中,声音可以表达丰富多彩的情感,通过声音可以获取大量的信息。

  2.使学生初步领略声音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从而引起对声音的好奇,激发求知的欲望,逐步养成自觉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物理原理的科学态度。

  3.通过合作和交流,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重点与难点:

  声音产生的条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是这一节的重点。

  声音在介质中以声波的形式传播是本节的难点。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演示实验器材:广口瓶、橡皮塞、抽气机,电子发声体,土电话、吉他等。

  3.分组实验器材:音叉、鼓、锣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教 学 意 图

  (一)课前活动

  在教室内播放悠扬的音乐。

  欣赏音乐、琴诗,陶冶情操。

  创设情境。

  (二)导入新课

  1.用多媒体展示多种声音。

  观察画面与聆听相关的声音。

  让学生对耳濡目染的声现象产生研究的兴趣。

  2.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它是怎么被我们听到的?

  深入思考,进行猜想。

  让学生知道声音是传递信息的一种形式,观察图后让学生思考、讨论一些问题,把学生带入声的世界,在讨论中切入本节课题: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三)探究声音的产生

  1.给学生提供“制造”声音的器材:音叉、鼓、锣等,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进行实验探究:让音叉、鼓、锣等发声,并观察声音产生伴随的现象。

  在老师的鼓励、引导下,学生合作探究,直接观察和触摸感受发声的物体在振动,引导学生讨论。

  2.让学生试一试:敲一下鼓(或音叉、锣),马上用手按住鼓面会发生什么现象?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学生进行探究,得出结论:发声体振动停止,声音消失。

  进一步认识声音的产生,培养归纳能力。

  3.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通过观察、分析,总结出结论。

  通过观察、体验与对比、概括,建立声音和振动的关系。

  4.介绍弦乐器和管乐器:弹奏吉他、展示自制管乐器,并播放使用自制管乐器演奏视频。

  让学生在发出声音的同时,用手捂住自己的声带处,再次感受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巩固和验证: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指导学生用所学知识分析自然现象。

  (四)声音的传播

  1.提出问题:我在这说话,我的声带在这振动,声音怎么传到你的耳朵里了?

  学生思考:我们之间有什么,是什么把声音传过来的?

  诱导学生自己得出:声音在空气中能够传播。

  2.设想一下,如果没有空气,你还能听到我讲话的声音吗?

  深入思考和联想。

  让学生提出猜想,引导他们提出证明猜测正确性的方法。

  3.演示:真空不能传声的实验。

  观察实验现象。

  通过探究,让学生初步认识声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4.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声音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通过根据已有的知识对传声的原因,进行猜测和讨论。

  广口瓶内发生器声音的.变化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能在真空传播。

  5.演示实验并得出结论:声音可以液体中传播。欣赏《小儿垂钓》和“水上芭蕾”。

  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果,观察与思考。

  提高观察、分析和总结能力。

  6.学生实验并得出结论: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学生轻敲桌子一端,耳朵贴近桌面另一端听声音。

  探究固体传声,初步感悟科学探究。

  7.试用“土电话”,强化固体可以传声。

  让一学生“接听土电话”并进行课堂讨论和小组发言。

  初步培养学生发现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实质的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8.归纳结论: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

  综合、归纳,举手发言。

  系统总结规律。

  9.听觉的形成:播放视频:人耳的结构和动画(听觉的形成)。

  观察与思考。

  了解人耳的结构和为什么能听到声音。

  (五)声速

  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看书。

  学生阅读课文(第38页),了解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并总结规律。

  启发学生从阅读中找出规律。

  (六)小结

  提出问题: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思考、交流,谈收获、体会等。

  通过合作、交流,及时小结,让知识系统化。

  (七)课堂练习

  出示练习题

  阅读、思考,举手答题。

  应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

  (八)布置作业

  延伸兴趣

  课后第2、3题

  当堂完成

  巩固所学知识

  (九)板书设计

  第一节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声音的产生(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真空不能传声。

  二、声音的传播三、声音的速度

  声音以声波的形式在介质空气中:340m/s(1标准大气压、15℃)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优秀教案4

  〖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能够对声音在物体中的传播方向作出假设,并设计相应的实验,找到问题的答案。

  ●会按步骤实施实验计划,仔细观察,认真比较。

  2、科学知识

  ●通过实验知道声音能在沙、水、空气或其他物质中传播。

  ●学会制作土电话,使用土电话玩通话游戏。知道土电话是通过固体(线)传声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观察、实验、假设、资料在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理解科学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

  ●学习安静地做声学实验。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难点:比较物质的传声效果。

  〖教学准备〗

  1.分组材料:3只封好口的塑料袋,袋中分别装有一样多的沙(土)、水和空气,带橡皮头的.铅笔;两只一次性纸杯或自制纸筒,一段棉线、牙签棒。

  2.演示材料:烧瓶、小铃、水、酒精灯、胶塞、弯玻璃管、乳胶管、皮管夹。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出话题

  1.讲述:我们来听一个实验。为什么是听实验呢?一是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二是需要大家仔细听声音有没有变化。想不想听?

  2.教师演示烧瓶中的小铃实验。

  谈话:摇一摇烧瓶中的小铃,你听到声音了吗?往烧瓶中加少量水,放在火上烧开,然后等皮管冒白气后将皮管夹紧,再摇小铃,还能听到铃声吗?

  3.学生交流: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固体、液体也能传播声音吗?

  4.学生汇报交流情况。

  5.猜想:你想过没有,声音是通过什么传播的?(板书课题)

  二、探究问题

  (一)活动一:发现沙子、水和空气能传播声音

  1.教师可提前为学生准备好实验材料,将沙子、水和空气装入袋子里,保证3只袋中分别只有一种物质。

  2.进行实验。

  (1)教师引导各小组领取实验材料,学生分组实验:隔着沙子、水和空气,倾听铅笔轻轻敲击桌面的声音。(要求学生能按照教材的建议执行好实验方案)

  (2)学生分工合作,进行实验,教师指导、帮助。

  3.实验过程中,教师提醒学生注意以下几点:

  △橡皮头铅笔敲击桌面时要尽量控制好用力大小,轻轻敲击。

  △教室一定要十分安静,师生屏息倾听,用手势交流,不发出声音,并记下自己的感受。

  △注意认真观察实验过程中发现的任何一种现象,最好把它记录下来。

  △要尽量保持教室整洁。

  4.讨论交流:

  ①塑料袋里装什么时听声音效果最好?哪个最不容易听到声音?

  ②坐正身体听和把耳朵直接贴在桌面上听,哪个效果更好?

  5.汇报交流结果:

  ☆隔着空气、水和沙土都可以听到声音;

  ☆有袋子比没有袋子听声音效果好;

  ☆隔着沙和水听声音效果较好;

  ☆隔着空气听到声音比较小,这是因为声音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时不容易损失,而在空气中比较容易损失,尤其是在开放的空气中更容易损失的缘故。

  6.总结:声音除了能通过空气传播,还能通过沙子和水传播。其中,沙子我们称之为固体,水是液体。所以,我们又可以说,声音能通过空气、液体、固体传播。(板书)

  (二)活动二:游戏——打土电话

  1.请同学们放松一下,现在做个游戏好不好?谁愿意来前面给老师配合一下?

  2.游戏方法:教师通过打土电话,轻声告诉接听土电话的学生一些话,让全班同学猜老师所说的话。

  3.谈话:声音是通过什么传到你耳朵里的?

  4.交流情况:土电话的声音是通过空气——棉线——空气传播到另一个人的耳朵中的。

  5.讨论:为什么棉线不拉直,土电话就不能工作?

  6.师生小结:因为拉直的棉线能很好地传递震动,而松松的。棉线会抑制、减弱并最终吸收震动,使震动无法到达另一只话筒。

  (三)自主研究声音的传播方向

  1.讲述:设计一个研究声音传播方向的实验。

  2.实验的途径提示:

  △研究桌子、墙壁等固体物质中声音的传播方向。

  △研究水等液体物质中声音的传播方向。

  △研究空气等气体物质中声音的传播方向。

  3.学生分组讨论、研究,教师了解并指导、帮助各小组确定活动内容及方法。

  4.分组实验,把研究报告写在活动记录上。

  5.汇报实验结果。

  6.归纳总结声音的传播方向。

  三、拓展活动

  1.实际应用

  (1)提问:声音与人类的关系如何?

  (2)回答:声音对人类很重要,没有声音,这个世界会非常可怕……

  (3)提问:声音到底对人类有哪些好处呢?

  (4)学生思考后回答:可以互相说话、听到铃声、听收音机……

  (5)讲述:声音能通过空气、液体、固体传播,我们才可以听见各种各样的声音,也可以利用声音来为人类做事。

  (6)出示图片。(水下声纳捕鱼)

  (7)学生观看、讲述,这是利用声音寻找鱼群的办法来捕鱼的。

  (8)谈话:不错,这是“水下声纳”,我们虽然听不见深海里的声音,但是,想一想,水可以传播声音,海里也并不像我们想像的那样寂静无声,反而热闹得很呢!

  (9)学生发表意见:对,海里一定有各种鱼的叫声……

  2.课后延伸

  (1)出示33页图片。(伏地听声)

  (2)提问:这个人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3)回答:因为土地可以传播声音,他能听到远处的声音。

  (4)提问:空气也可以传播声音,站着也可以听到啊。

  (5)学生思考后回答:声音在地里传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传播快。

  (6)谈话:说得好,这是个不错的“假设”。可是,这个假设通过验证了吗?

  (7)学生讨论:还没有,不过,我们也可以想个办法验证它。

  (8)谈话:很好,哪个小组能够完成这个假设的验证任务?

  (9)教师演示课件,成语故事——伏罂而听。

  四、布置作业

  1.想办法使矿泉水瓶中的豆粒声音变小或消失。

  2.自制一个土电话。

  〖板书设计〗

  2.声音的传播

  声音是通过空气、液体、固体传播的。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优秀教案】相关文章: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02-21

《声音的传播》说课稿08-05

声音的产生教学反思04-06

《声音的传播》教学反思09-12

声音的传播教学设计02-18

种子的传播教案12-09

《种子的传播》大班教案02-19

大班种子的传播教案02-10

《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教案04-04

光的传播与物体的颜色教案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