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10-17 10:00:28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经典)

  作为一名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教案(经典)

语文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有关本文的知识背景,深入思考本文主题。

  (二)能力目标

  1.了解情节叙述的详略处理和景物描写对表达主题思想的作用培养阅读能力。

  (三)情感目标

  1.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的深刻含义,体会作者对淳朴健康的农村生活的热爱,对劳动人民纯真无私、诚挚善良的优秀品质的歌颂。

  二、学法引导

  通过文章优美生动的语言,生趣盎然的情节,体会文章传达出乡村生活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作者对自然人性的赞美,以及对违背人性的封建礼教的否定与批判。在课文的讲述过程中,要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给予他们更多思考和发言的机会。

  三、重点·难点

  重点:

  1.叙事的详略处理原则与方法。

  2.景物描写。

  3.虚词的表达作用。

  难点:

  1.体会文章的思想内容。

  2.分析开头和结尾两部分与看“社戏”这一主要情节的关系及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六、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导语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鲁迅先生的作品《社戏》——它选自短篇小说集《呐喊》,我们现在看到的这篇文章是原作的节选。它是一篇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我”讲述童年生活的小说。 那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以前还学过鲁迅先生回忆童年时代生活的一篇作品,大家还记得吗?对,这就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但是,请同学注意的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回忆童年时代生活的文章,内容基本上是真人真事。(“我”=作者)而《社戏》(选自《呐喊》),虽然也是写童年生活,不过这是一篇小说,是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的艺术创作。因此,文中的“我”(迅哥儿)以及其他一些人物都是作者塑造出来的。(“我”—— 迅哥儿 ≠作者)好,下面请同学注意:“社”原指土地庙。从前,在绍兴,“社”是一种区域名称,“社戏”就是社中每年所演的“年规戏”。

  时代背景(结合本文)

  先由同学介绍自己收集到的有关课文时代背景的'资料。抓住要点是①文章写于1922年,由于辛亥革命不够彻底,在封建军阀的统治下,封建教育的思想仍紧紧地禁锢着大家的头脑,封建的礼教制度牢牢地束缚着人们的手脚,一切都没有进步,一切都没有朝气。②在这种气氛之下,儿童教育就更成为封建教育制度的牺牲品了。枯燥无味的教育内容,僵化呆板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身心都得不到健康发展,而且备受摧残。少年儿童们渴望自由,追求发展,向往大自然的美好风物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亲密融洽友爱互助的关系。鲁迅先生的《社戏》,正是在这种背景之下,以一个少年儿童观察社会,观察人情的角度,生动真切而又寓意深邃地发出了时代的呐喊:封建教育制度是非推翻不可的了!

  字音

  (归)省:xǐng 行辈:háng 惮:dàn 絮叨: xùdāo 怠(慢):dài 撺掇:cuānduō 凫(水):fú 潺潺:chán (歌)吹:chūi 蕴藻:yùnzǎo (家)眷:jun 皎(洁):jiǒo 漂渺:piāomiǎo 纠葛:jiūgé

  预习、质疑、整体把握全文

  第一部分(第1-3节)写平桥村随母亲归省的生活,交代出看社戏

  的时间、地点、机缘和参与人物。

  第1层:(第1节)交代看社戏的时间、地点和机缘。

  第2层:(第2节)交代乡间生活的小朋友。

  第3层:(第3节)平桥村乐土的乐事:钓虾、放牛。为最大乐事――看社戏作铺垫。

  第二部分(第4-30节)写到赵庄看社戏的全过程。

  第1层(第4-9节)写看社戏前的波折。

  第2层(第10-13节)写去看社戏途中的见闻感受。

  第3层(第14-21节)写在赵任看社戏。

  第4层(第22-30节)写看社成后归航偷豆。

  第三部分(至结尾)写看社戏后的余波

  问题与思考

  1.查阅工具书和有关资料,了解作品时代背景(写成资料卡片)。

  2.课文写了几件事,哪些事详写?哪些事略写?

  (1)写了人随母亲归省小住平桥村;B.钓虾放牛的乡间生活;C.看社戏前的波折;D.夜航去看社戏途中;E.去赵庄看社戏;F.看社戏后归航偷豆;G.六一公公送豆。

  (2)详写的是:C D E F

  (3)略写的是:A B G

  3.为什么有的情节详写,有的情节略写?

  因为文章主要写看社戏,所以赵庄着社戏,夜航去看社戏途中,看社戏前的波折,看社戏后归航偷豆详写,其他情节与看社戏关系不大,所以略写。

  4."我"看社戏的地点是平桥村。平桥村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我为什么称它为乐土?

  平桥村是一个离海边不远,极偏僻的,临河的小村庄;住户不满三十家,都种田,打鱼,只有一家很小的杂货点。但在我是乐土。因为:(l)我在这里不但得到优待,又可以免念"秩秩斯于幽幽南山"了;(2)许多小朋友伴我来游戏,掘蚯蚓钓虾,放牛;(3)没有封建礼教的约束,人人平等。

  第二课时

  课前预习

  1.再读课文,思考双喜和六一公公各是什么样的人?

  2.思考文章是怎样写景物。

  教学过程

  一、课前口头作文(课外阅读读后感)

  二、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从而导入新课。(可以请学生复述文章的内容)

  三、课文分析

  1.分析双喜的言行,谈谈双喜是好孩子头还是坏孩子头?

  答案参考

  (1)当我看社戏受到波折时,双喜大悟似的提议――表现双喜聪明。

  (2)当外祖母担心都是孩子们时,双喜大声打包票,理由有三:①船又大;②迅哥儿向来不乱跑;③我们又都是识水性的? 表现双喜反应灵敏,考虑周到,善解人意,办事果断。

  (3)看戏时双喜分析铁头老生不翻筋斗的原因――表现双喜聪明、细心。

  (4)归航偷豆时征求豆主人阿发的意见――表现双喜考虑事情周到;双喜以为再多偷,倘给阿发的娘知道是要挨骂的――表现双喜考虑周到。

  (5)吃完豆,双喜所虑的是用了八公公船上的盐和柴,并考虑好对策――表现双喜考虑事情周到。

  (6)双喜送我回到家,"都回来了!那里会错。我原说过写包票的!"――表现双喜做事有始有终。

  (7)双喜回答六一公公的问话――表现双喜反应灵敏。

  小结:双喜是一个聪明、机灵、善解人意,考虑周到,办事果断的好孩子头。

  如有学生提出双喜是坏孩子头,并以偷豆作为理由时,可引导学生讨论如何看待偷豆的事:

  (1)偷的是自家的豆,请的客是公共的,偷豆请客,理所当然;

  (2)从六一公公的话可以证明:"请客?--这是应该的。"

  (3)六一公公还送豆给客人尝尝。因此,这不算什么盗窃行为。而是表现孩子们热情好客,淳朴善良,天真活泼。

  2.分析六一公公的言行,谈谈六一公公是一个什么样的老人?

  答案参考

  (1)"双喜,你们这班小鬼,昨天偷了我的豆了罢?又不肯好好的摘,踏坏了不少。"证实双喜他们是否偷了豆,重在指责他们踏坏了庄稼。――表现六一公公善良、宽厚,爱惜劳动果实。

  (2)六一公公看见我,便停了楫,笑道,"请客?--这是应该的。"还问"迅哥儿,昨天的戏可好么?""豆可中吃呢?"--表现六一公公淳朴、好客。

  (3)六一公公夸自己的豆好"我的豆种是粒粒挑选过的"――表现六一公公好高。

  (4)六一公公送豆给母亲和我吃――表现六一公公淳朴、好客、热诚。

  小结:六一公公是一个宽厚、善良、淳朴、好客、热诚的老人。

  3.朗读课文第11节,谈谈课文从哪些感官写景,写出景物的什么特征?这些景物描写对表现文章中心思想起什么作用?

  答案参考

  从嗅觉(清香)、触觉(扑面吹来)、视觉(朦胧的月色、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依稀的赵庄,几点火)。听觉(歌吹)、想象(戏台、渔火),写出江南水乡月夜的特征。这些景物描写,写出了江南水乡夜景的清新,写出小朋友行船之快,也很好地烘托了"我"急于看到社戏的迫切心情。情景交融,抒发了作者热爱农村的感情。

  4.戏并不好看,豆也很普通,为什么文章结尾却写道:"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答案参考

  我所难忘的是平桥村的老人孩子那种淳朴、善良、真挚的感情和他们的劳动的本领、办事的能力。再加上特有的农村风光,自由的空气,入与人之间的和谐亲密的关系。这一切都是"我"童年时代在城镇未曾见到过。在以后的人生路上也很少见到的。"我"对这段往事的回忆,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以上环节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并交流回答)

  四、总结

  本文通过"我"与农村孩子看社戏前后故事的叙述,赞美农民和农家孩子淳朴的品质和聪明的才干。表现作者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思想教育)

  五、布置作业

  1.课后练习第二、三。

  2.写一段二三百字的文章,介绍你家乡的地方。

  3.写一篇回忆童年趣事的文章,二三百字即可。

语文教案 篇2

  设计理念:

  本次“语文百花园”里的教学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游戏中玩一玩,做一做,比一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同时在游戏中加强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和寓教学于轻松愉快之中。

  教学目的:

  1.通过认电脑键盘上的字母来复习26个大写字母。

  2.复习和认识一些保卫结构的汉字,并从中引导学生积累词汇的兴趣。

  3.通过“词语接龙”“我的采集本”来激发学生积累词汇的兴趣。

  4.通过“读一读、背一背”进行语言的积累以及培养学生初步的阅读能力。

  5.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懂得与人焦急时态度要自然大方,说话要音量适中,同时要讲究文明礼貌等。

  教学重点:

  1、“语海畅游”第一题“认一认,读一读”。

  2、“读一读”。

  3、能说会道。

  教学难点:

  1、“读一读”。

  2、能说会道。

  课型:练习课

  教学方法:自学法、小组讨论、自主、探究性学习。

  教具准备:

  1.大小写字母表。

  2.大小写字母卡片若干。

  3.电脑键盘放大图。

  4.纸做的四间小屋子。

  5.多媒体可见或挂图。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你们已经去过很多“语文百花园”中玩了,相信同学们在里面一定玩得很开心,也学到了不少的知识。今天我们到“语文百花园六”中去逛一逛吧!请跟我来。(放一段轻松愉快的音乐)

  二、走进“字母宫”(学习“语海畅游”第一题)

  师:瞧,我们已走进“字母宫”了(出示课件或挂图——“字母宫”),我们来读一读题目。(生读题)

  1.出示大、小写字母表,学生按字母的顺序开火车认读。

  2.出示放大的电脑键盘图,让学生开火车认读。

  3.学生分四人小组拿卡片互读互认。(每组26个字母卡片,分给四个学生)。

  4.字母“找弟弟”。(手举大写字母卡片的同学到讲台上说:我的小弟弟在哪里?手拿相应小写字母的同学上去说:你的`小弟弟在这里。)然后让学生读一读。

  三、来到“生字屋”(学习“语海畅游”第二题)

  师:穿过“字母宫”,咱们继续往前走吧!前面就是“生字屋”了(出示课件或挂图——“生字屋”),咱们进去看一看。

  1.自由读一读这些生字,边读边想:你有什么发现?

  2.在四人小组内说一说你的发现。(让学生自由说)

  3.生字找“家”。(贴出四间“小屋子”,“小屋子”上分别写有“广”“口”、“门”,让学生把手上拿的生字卡片贴到对应的“小屋”下。)

  四、勇闯“接龙阵”(学习“语海畅游”第三题)

  师:咦!小朋友,这是什么地方?(出示课件或挂历图——“接龙阵”)

  1.听课文例子的录音,让学生知道该怎样“接龙”。

  2.全班分四至六个组先在小组内进行练习词语接龙。

  3.分

  组竞赛,看哪一组说得又多又好,评为优胜组。

  小结:

  谈收获。通过一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我们一起走进了字母宫,复习大写字母。并来到生字屋,了解这些字形。最有意思的是词语接龙,大家学得很有趣。

  后记:

  这节课出示课件和挂图——“字母宫”)学生看见课件生动有趣,一下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小组、同桌互相背一背、读一读。很快掌握所学的内容。

  本次节课的教学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游戏中玩一玩,做一做,比一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同时在游戏中加强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寓教学于轻松愉快之中。

  经过了紧张的比赛,同学们轻松轻松了,学生在游戏中玩一玩,做一做,比一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第二课时

  一、漫步“读书林”(学习“背一背”和“读一读”)

  师:经过了紧张的比赛,同学们一定想轻松轻松了,让我们到“读书林”中散散步吧!(出示课件或挂历图——“读书林”)

  (一)学习“背一背”。

  1.借助拼音自由读一读这些语的意思。

  2.指名读。再指名说说每句的意思,老师小结。

  3.试着背诵。

  (二)学习“读一读”。

  1.教师范读一次短文,要求学生听准字音。

  2.自由读一读。

  3.指名学生读,评一评。

  4.说一说:短文主要讲了什么?为什么说一家人大大小小的鞋子像船?读了短文你懂得了什么?

  二、打开“采集本”(学习“我的采集本”)

  师:同学们在“语文百花园五”中一定有很大的收获,赶快打开你的采集本,让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成果吧!

  4.自由读一读采集本上的词语。

  5.照样子把自己平时接触到的词语写在采集本上,再在班内交流一下。

  三、巩固练习:

  明——()正——()进——()开——()新——()长——()粗——()深——()

  小结:这节课我们漫步了读书林,走进了采集本,在那里学到了很多的知识,发现了很多的好词好句。

  后记:

  通过学习本节课的内容,学生能较好地朗读文中的内容,也能较自主地把词语写在采集本上,但有部分学生掌握欠佳,课后要加强辅导。

  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对要求掌握的内容能较好地理解,但有些学生朗读不够好,要在课后多辅导。

  学习了本节课,班上大部分的学生都能较好地掌握,对学习也很有兴趣,但朗读还不够好,要多加练习。

  第三课时

  内容:“能说会道:怎样过‘六一’儿童节”。

  一、激趣导入新课

  1.小朋友,“六一”儿童节快到了,你们看,这些小朋友是怎样度过自己的节日的呢?(放多媒体课件或挂图让学生看)

  2.这些小朋友在“六一”儿童节过得多么快乐呀!你又打算怎样度过自己的节日呢?把你的想法跟大家说说吧!

  二、提出说话要求

  我们在跟别人说话时,态度要自然大方,音量要适中;听别人说话时要专心,这是有礼貌的表现。

  三、学生分小组说说自己的打算,再推选代表在班上说一说。

  四、“小记者”采访活动

  同学们刚才都在四人小组内说了自己的打算,那你想了解一下你的朋友是怎么想的吗?下面你就来扮演一下小记者,采访一下你的朋友吧!(给愿意当小记者的同学都戴上“小记者证”,自由进行采访。)

  五、推选一至三名“小记者”代表进行现场采访,其他同学进行评议。

  六、把你过“六一”儿童节的打算用几句话写下来。你还觉得哪些同学的想法有意思,也可以写一写。

  同步练习:

  bǎxiàmiandeyīnjiébǔshōngwánzhěng

  一把下面的音节补充完整。

  kànpīnyīnxiěhànzì

  二看拼音写汉字

  jìnchūxiǎomāomílùhuānlèqízhōng

  ()()()()()

  qūbié

  ()

  bǎxiàmiandezìjiāshangbùtóngdebùshǒuzǔchéngxīn

  (zì,zàifēnbiézǔcí.)

  三、把下面的字加上不同的部首组成新字,再分别组词。

  欠{_( ) 里{_( )

  {_( ) {_( )

  主{_( ) 米{_( )

  {_( ) {_( )

  四、把下面意思相反的词语用线连起来。

  明开进虚心容易胜利复杂

  失败困难暗关简单骄傲退

  五、词语接龙

  间——()——()——()——()

  学——()——()——()——()

  进——()——()——()——()

  六、请你照样子对对歌。

  例:天上什么弯?天上月亮弯

  1、天上什么飘?天上——飘

  2、天上什么闪?天上——闪。

  3、谁的耳朵长?——的耳朵长。

  七、猜一猜。

  有圆也有方,一只船儿怪,

  表面亮光光,开得特别快,

  你要对着它,不在水中行,

  就能照张相。()飞在地球外。()

  五、读儿歌,然后填空。

  桃花红,梨花白,

  到了春天相继(jì)开。

  红的娇艳(jiāoyàn)又美丽,

  白的纯洁又晶莹(jīngyíng)。

  我们也是一朵花,

  要给春天添(tiān)光彩。

  1、这首儿歌一共有()句。

  2、桃花、梨花在()季开放。

  3、桃花是()色的,梨花是()色的。

  六、写话。

  小朋友,你这个学期又有了哪些进步?请你用几句话向同学们说一说。

  小结:

  这节课我们练习了能说会道这部分内容,分小组说说自己的打算,还推代表在班上说一说,并且学习了写话。

  后记:

  这节课所学习的能说会道《怎样过“六一”儿童节》,大家都能说出自己的打算,可是打算做的是几件事情,他们不会把这些事情连起来,经过再次的点拨才有所进步。

  但是,在写话的时候,语句不够通顺。

  我们在跟别人说话时,态度要自然大方,音量要适中;听别人说话时要专心,这是有礼貌的表现。通过六一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同时在游戏中加强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寓教学于轻松愉快之中。

  这节课所学习的能说会道《怎样过“六一”儿童节》,大家都能说出自己的打算,可是打算做的是几件事情,他们不会把这些事情连起来,经过再次的点拨才有所进步。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自学本课生字,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劫夺”“嗥叫”“急不可耐”“故技重演”“心满意足”“群起而攻之”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马蜂和棕熊的特点。

  3、自主勾画课文中描写生动的词句,体会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课时划分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材简析

  二、解释字词

  撩:挑弄,引逗。

  节日:这里指熊在夏秋两季可以大饱口福,犹如过节般高兴。

  第1段只有一句话,介绍了熊的特点是“爱撩蜂”,吃蜂蜜。在教学时指导学生通过换词法理解“撩”,联系下文理解“节日”。

  蜂蛹:蜜蜂雄性幼虫封盖后到羽化出房前这一变态时期的营养体,是含有高蛋白、低脂肪、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理想营养食物。

  劫夺:抢劫,掠夺。在学2段时先让学生从字面上理解这个词语。到教学4、5、6段时,再抓住对大棕熊撕蜂巢、抢蜂蜜时传神的动作描写,进一步理解“劫夺”。

  三、了解课文

  第2段主要介绍了马蜂的特点:体态大、毒性大、巢房大、蜂蛹大、攻击性大,而且专门偷吃蜂蜜。

  教学这一段时,可以结合课后题1,让学生带着“马蜂有哪些特点”这个问题读书,重点让学生抓住第2句话,感受被马蜂刺到的严重后果。抓住“攻击”和“抗击”,体会马蜂与工蜂战斗的激烈。

  猖狂:狂妄而放肆。

  紧扣第3句中“地上落了一层层的工蜂”,抓住“一层层”,进一步体会马蜂和工蜂之间战斗的激烈,以及马蜂在偷吃蜂蜜过程中的“猖狂”。在读爷爷的话时埋下悬念:熊能收拾如此猖狂的马蜂吗?

  这是一个过渡句。

  嗥叫:野兽吼叫。

  急不可耐:形容非常迫切的样子。

  第5段从三个方面写出了熊的特点:在山崖下打转,吃不到蜂蜜时的“心急”,主要通过“急得团团转”“嗥叫”等描写来体现;想出妙招,从山崖往下滚时的“聪明”,主要通过“瞧了又瞧”“稳稳地站定”来体现;撕开蜂巢,吃蜂蜜时的“贪婪”,主要通过“得意”“一下”“撕开”“急不可耐”“大嚼”来体现。

  教学时引导学生勾画这些让人印象深刻,最能表现大棕熊特点的词句,在反复读的过程中加深理解感悟,并思考:作者为什么能把大棕熊的特点表现得如此充分?对动作、神态的细致描写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6段可以分作两个部分:第一是马蜂大战棕熊,棕熊劫夺成功。第二是棕熊故技重演,从山崖上滚下来,礼貌告辞。

  教学第一部分,学生勾画出对马蜂的描写后,可以紧扣“群起而攻之”这一关键词,从“数以万计”体会“群”的势力的强大,从“叮”“咬”“蜇”体会“攻”的气势的逼人,从“把大棕熊叮成了一团大蜂球”体会“群起而攻之”的疯狂。学习大棕熊吃蜂蜜的情景,可以和第2段中的“劫夺”结合理解。一个“任”字,表现出劫夺时的志在必得,无所顾忌,“护住”又表现出熊的聪明,而“大嚼”“足足”“心满意足”等动作、神态充分表现了大棕熊的贪心。教学时让学生紧抓重点词句品读,既要通过朗读体会到战斗的激烈和棕熊的贪婪,更要在读中悟到写好片段的方法。

  教学第二个情景时,要让学生抓住关键词“故技重演”,联系第5段内容理解,棕熊又用了和刚才一样的方法从山崖上滚了下来。也要提示学生,虽是“故技重演”,可是也有不同,思考:不同在什么地方?引导学生读书,体会到棕熊的收放自如:刚才是“稳稳地站定”,现在是快要冲到小屋前时,它“突然刹住了身体”;刚才是“大声嗥叫”,‘连续转了两三圈”,现在是“似乎很礼貌地向我们大吼一声”,然后“摇摇摆摆地走了”。从熊吃饱以后的表现,又可以体会到它可爱、有趣的特点,于是棕熊的形象就变得丰满了。在朗读时,引导学生把我们的“紧张”和棕熊心满意足后的那种闲情逸致表达出来。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再读课文,把握大意

  1. 默读课文,想想每段的意思。

  2. 交流、点拨。

  3. 试着说说全文的主要内容。

  二、精读课文,品词析句

  1. 学习第1、2段,初步感知马蜂和棕熊各自的.特点。

  (1)自读、勾画能表现马蜂、棕熊特点的句子。

  (2)交流、引导:重点抓“劫夺”体会熊的贪,抓“三针刺”体会马蜂的毒性大,攻击性强。

  2. 学习第3段,着重体会马蜂攻击性强的特点。

  (1)默读思考:在马蜂与工蜂的战斗中,哪些地方最能体现出马蜂的“攻击性强”?

  (2)交流。

  3. 学习第4、5、6段,勾画描写生动的词句,着重体会马蜂“群起而攻之”的强劲和棕熊“劫夺”过程中的聪明、贪婪、可爱。

  (1)勾出描写生动的词句,自读体会。

  (2)交流感受,指导朗读,重点围绕“劫夺”,从上山崖时的聪明、吃蜂蜜时的贪婪、下山崖时的可爱三个方面了解熊的特点;围绕“群起而攻之”,体会马蜂攻击性强的特点。

  (3)师引读5、6段。

  三、总结全文,悟得方法

  1. 读文、思考:作者为什么能把马蜂与熊的特点写得生动、传神?

  2. 交流、总结:抓住极具特点的神态、动作进行描写。

  四、课外作业,加强练习

  1. 布置小练笔。

  2. 反馈修改。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一些关于桥的课文,比如说《兰兰过桥》写的是新奇的潜力桥和塑料桥;《赵州桥》为我们介绍的是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写的是海峡两岸人民用爱心共同救助一位大陆白血病患者的感人故事。那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座桥,是什么样的桥呢?

  二、 略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想一想,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事情,用简洁的语言总结出来。

  2.检查字音字形,解释词语

  3.用简短的语言概括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主要讲了在黎明时,雨下的很大,山洪暴发了,老汉组织全村一百多号人撤离,最后老汉和他儿子英勇牺牲的故事。)

  4.文章按什么顺序写的?

  (事情发展顺序)

  5.根据故事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给课文分段。

  (突遇山洪:一至六段;疏导撤离:七至十三段;桥塌殉职:十四至二十三段;祭奠英灵:二十四至二十七段)

  三、 细读课文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同时找出描写大雨山洪和老汉的句子,并想一想,老汉是个什么样的人。

  1.我们先来看描写雨和山洪的句子。

  (1)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像泼,像倒”说明雨下的很大,雨势凶猛,为下文山洪暴发做铺垫)

  (2)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了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

  (势不可挡:形容来势凶猛,不可阻挡。

  咆哮:形容水流的奔腾轰鸣,也形容人的暴怒喊叫。课文指洪水来势凶猛,奔腾呼啸。

  狂奔:迅猛地奔跑。本课形容洪水奔流而下,势不可挡。)

  (这些词都生动地写出了水势的迅猛。)

  (比喻句,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洪水的凶猛可怕。)

  【这两句是比喻句,运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将洪水的迅猛、可怕表现出来。】

  【指名读、齐读】

  (1)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2)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狞笑:凶恶地笑。本课是形容洪水的凶猛、可憎。)

  (3)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放肆:言行轻率任意,毫无顾忌。)

  【这三句是拟人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曾强了表现力,把洪水的疯狂、肆虐的魔鬼形象以及人们处在的危险环境表现地淋漓尽致。】

  【有感情指名读、齐读】

  2.面对这样可怕凶猛的,像魔鬼一样的洪水,村民的反应是怎么样的?

  村庄惊醒了。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踩进水里。是谁惊慌失措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向南跑。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人们又惊慌失措地折了回来。

  东面、西面没有路。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

  人们跌跌撞撞地向木桥拥去。

  (跌跌撞撞:形容走路不稳。AABB句式,可以多积累,多运用)

  (在人们的反应中,“惊慌、你拥我挤、跌跌撞撞、拥”这些词都写出了人们在面对洪水,面对生命危险时的惊慌失措、奔跑混乱的场面。)

  【指名读、齐读,注意读出人们那种惊慌失措的心境和混乱的场面,语速要稍快】

  第二课时

  1.村民们面对洪水是惊慌失措的,那文中的老汉在面对惊慌的人们和气势汹汹的洪水时,又是怎样的呢?

  我们之前找过描写老汉的句子。

  (1)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都拥戴的老汉。

  (拥戴:拥护推戴。正是因为全村人都拥护爱戴他,所以下文中他才能指挥全村人民有秩序地撤离。)

  (老汉先于村民来到木桥前,但他并没有先跑,而是站在这里等他的村民们,我们可以体会到老汉他心系群众)

  (2)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人们停住脚,望着老汉。

  (比喻句,老汉像一座山,老汉的神情是严肃的、冷静地,临危不惧的,与村民的反应形成鲜明对比,不仅说明老汉的临危不惧,也表达出了老汉在人们心中的高大地位,他还是人们获得希望的“靠山”。)

  【有感情指名读、齐读】

  (3)老汉沙哑着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有人喊了一声:“党员也是人啊!”

  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来报名!”

  竟没有人再喊。一百多人很快排成队,依次从老汉身边奔上木桥。

  (这几句话用语言描写来描写老汉,老汉的话说的`简短而有力,他以严格的先人后己的党纪控制局面,虽然他的话是冷冷的,但我们可以体会到他那颗火热的,为人民服务的心。)

  【有感情指名读、齐读】

  (4)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的像只豹子。

  小伙子瞪了老汉一眼,站到了后面。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呻吟:指人因痛苦而发出声音。在这里指木桥在洪水的冲击下发出的响声。)

  1这句话通过“冲、揪、吼”等动作和语言描写,还运用比喻,写出老汉对不服从命令者的态度是严厉的,同时我们可以体会到老汉坚持原则的品质。

  2木桥是什么样的?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不仅形象地写出了木桥在洪水的冲击中,在人们的重压下即将断裂的危及情景,也为下文写木桥的轰塌埋下了伏笔。

  3老汉揪出来的人是谁?(他的儿子)

  【把自己的儿子排在后边,就以为这他的危险更大,老汉是不爱他的儿子吗?(不是)从哪里能看出来老汉是爱儿子的?】

  (1)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最后,只剩下了他和小伙子。

  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突然,那桥轰的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老汉似乎要喊些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从“吼,少废话,快走、用力推、似乎要喊些什么”等可以看出老汉是爱儿子的,他希望把活下去的机会留给儿子)

  (2)既然老汉是爱儿子的,又为什么要把儿子从队伍中拉出来呢?

  1他们都是党员,要遵守先人后己的党纪

  2老汉身上有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和坚持原则的优良品质

  【有感情指名读、齐读】

  【是啊,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老共产党员,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这座桥梁是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这也正是课文以“桥”为题目的深刻内涵。】

  【这样一个品德高尚、无私无畏的老党员值不值得我们敬佩?值不值得我们学习?带感情读】

  1.五天以后,洪水退了。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儿子。

  (祭奠:为死去的人举行仪式,表示追念。)

  (1)读到最后,我们才知道老汉和小伙子的关系,课文为什么这样写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文章这样的构思特别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最后才交代老汉和小伙子的关系,虽然让人感到在意料之外,但想想又在“情理之中”,这样的结构安排可以达到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四、表达方法

  这篇文章我们已经分析完了,浏览全文,你能发现文章的句子有什么特点吗?有什么作用、好处?

  (本文的句子、段落都非常简短,很多话都单独成段,语言极为洗练,这样的特点既渲染了紧张的气氛,又可以增强故事的悲壮色彩,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语文教案 篇5

  【学习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小游戏:

  比眼力、比嘴力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题目叫比眼力、比嘴力。看录象,把你看到的事件、事物大声、快速、准确地说出来。

  生:人类登上月球。

  生:潜入深海,探索奥秘。

  生:人造卫星。

  生:程控电话。

  生:高速火车。

  生:飞机。

  生:远洋船舶。

  生:因特网、电脑、视频

  2、导入课题:

  师:你知道这些事物都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吗?

  生:20世纪。

  生:对,刚刚过去的20世纪。

  师:20世纪出现了这么多新生事物,人们发现了那么多新奇的东西,有人就把20世纪称为呼风唤雨的世纪。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 29课。

  师板书:

  呼风唤雨的世纪

  生读题。

  二、质疑问难,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1、师:你读了课题,有什么疑问?

  2、交流:

  ⑴ 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生:呼风唤雨的世纪指的是哪个世纪?

  生:20世纪。

  师:请大家读读课文第一自然段: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生读,师评价。希望大家学完这节课后能读得更好。

  ⑵ 学习第二自然段:

  生:谁来呼风唤雨?

  生答:当然是人类。

  生:靠什么来呼风唤雨?

  生答: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生: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生:20世纪有哪些了不起的成就?

  生:20世纪使人类的生活发生变化了吗?怎样的变化?

  生齐读。

  3、师对学生的提问进行点评、小结: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刚才同学们既提出了问题,又解答了问题。还有一些问题现在还解决不了,我们就一边学课文一边来解决。

  三、根据提问解疑问,学习课文

  1、师:作者路甬祥用哪些具体事例来说明人类把幻想变成现实,使得20世纪成为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大声读课文。

  (不动笔墨不读书,比脑力、比嘴力、比手力)

  2、交流:

  ⑴ 生各自谈感受,师做引导:

  生:古时候的`千里眼现在有了,如望远镜、视频。它能让千里以外的人彼此看得到,还有一些可视电话也是。

  生:古时候的顺风耳,现在有了,那就是程控电话,它可以让两个相距很远的人很快听到对方的声音。还有手机、录音机都是神话中的顺风耳。

  生:千里马也有了。有了高速火车、飞机,想到哪里都很方便。

  生:古代的人想腾云驾雾,没能实现,只能靠幻想,而现在我们可以腾云驾雾了。你只要坐上飞机就可以了。

  生:以前的人想着飞到月亮上去看看,就有了嫦娥奔月的故事。现在我们的飞船已经登陆月球,做了很多实验。

  师生小结:也就是说,在20世纪以前,人们一直生活在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那时没有电视,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人们只能在神话中想象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的神仙,这些都是人们的幻想。而 20世纪,人类依靠现代科学技术把这些幻想变成了现实。所以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⑵ 齐读第三自然段前四句话。

  3、师:这么多先进的、美好的、神奇的事物都在20世纪这一百年的时间里冒出来了。而以往上百万年的历史中却没有。同学们,这说明了什么?

  交流:

  生:20世纪的成就很大。

  生:20世纪,人类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把以前人们的很多幻想变成了现实。真厉害。

  师总结:是啊,20世纪,人类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改变了自身的生活,这变化的速度是如此之快,范围是如此之大,内容是如此之多。如果引用课文中的一句话,一句诗来形容,那就是: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师:你怎么体会这句诗?

  生:忽如说明速度很快。一夜之间春风来了,很多的梨花都开了。

  师:你从字面上来理解的。

  生:20世纪,在整个人类上百万年的历史中是很短的,但是变化是很多、很大、很快的。

  师:是啊,20世纪,人类把很多幻想变成了现实。如果请你读这句诗,你会怎么读。自己试一试。

  指生读,评价。

  4、师:同学们,现在老师再请你读本文第一句话,你会怎么读?

  生读,评价。

  生:我们要读出变化速度之快,内容之多,范围之广。

  生齐读。

  5、发现与发明:

  ⑴ 师:请同学们看板书,20世纪,科学技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人类发现了很多,也发明了很多。你能说说哪些是发现?哪些是发明?

  ⑵ 生思考。

  ⑶ 交流:

  生1:人类登上月球是发明。

  生2:我不同意。人类登上月球是为了探索月球上的奥秘,应该是发现。

  生1:那人类是怎么登上月球的?那人造卫星不就是发明的吗?

  师:我来综合一下你们两个人的意见。人类靠人造卫星登上月球,这是发明;人类登上月球是为了探索奥秘,这是发现。

  生1:我明白了。那潜入深海也是一样的。

  生: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飞机、远洋船舶等,这些都是发现。

  师:如果请你给发现与发明找意思相近的朋友,你会找谁?

  生:发现──探索。

  生:发明──创造。

  四、总结、延伸

  师:20世纪,科学技术日益发展、进步,使我们的生活日新月异。人们如何评价这个世纪,如今人们还取得了哪些科技成果?我们下节课接着学。同时,也请你准备好需要交流的资料,下节课,欢迎你展示。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0-17

语文穷人教案11-23

语文赵州桥教案11-28

语文《风筝》教案11-23

语文树教案12-05

语文《荷花》教案11-26

语文下册教案12-14

语文园地教案12-16

语文《掌声》教案11-19

语文燕子教案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