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

时间:2023-09-02 09:45:28 教案 我要投稿

小班教案8篇[荐]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班教案9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班教案8篇[荐]

小班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在区域活动中我们布置了动物区,每天孩子都喜欢到哪里给动物喂食、看望它们。可是有一天一条金鱼死了,孩子们都很伤心,其中一个孩子说:“怎样能让金鱼活呢?”引起孩子们的兴趣,都说出自己的想法——找医生。但对于医生看病的情况很不熟悉,于是设计了《动物看病》这堂课。

  活动目标:

  1、了解兽医给动物看病的情景。

  2、体验给动物看病。

  3、激发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

  活动准备:

  1、课件

  2、每人一个动物毛绒玩具、自制听诊器、手电筒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动物生病,会有兽医给它们看病。

  难点:如何引导看病的程序。

  活动过程:

  一、通过看课件导入活动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看一个动画片。

  观看课件

  师:小朋友看到谁?

  幼:小狗 。

  师:小狗怎么了?

  幼:吃多了零食,肚子痛。

  师:小狗肚子痛怎么办?

  幼:看医生。

  师:医生怎样给小狗看病?

  幼儿自由讨论怎样给小狗看病。

  小结:要打针、要吃药、要抚摸肚子等,小朋友都说得很好,但是看病要有程序,不是随便乱开药。让我们看看医生怎样给动物看病。

  二、老师逐一引导幼儿观看课件,了解兽医给动物看病的.情景。

  1、观看小狗检查身体的情景。

  师:医生是怎样给小狗看病的?

  幼儿自由说出所看到的结果。

  小结:首先询问小狗的主人,小狗的情况;再体温表量体温,还要称体重;用听诊器听一听小狗的肺、肚子;用手电筒看一看小狗的咽喉、眼睛等部位;最后给小狗开药、打针。

  2、观察小猫受伤的图片。

  师:请小朋友观察第一张图片,叔叔在做什么?

  幼:在给小狗清洗伤口,给它消毒。

  师:第二张图片,叔叔在做什么?

  幼:叔叔在帮小狗打针。

  师:第三张图片叔叔在做什么?

  幼:在帮小狗缝合伤口。

  师:第四张图片叔叔在做什么?

  幼:在帮小狗包扎伤口。

  师:为什么要给小狗消毒、打针、缝合伤口、包扎伤口?

  幼:幼儿自由讨论。

  小结:消毒是为了不让伤口发炎,打针是为了缝伤口没有痛,缝合伤口是为了伤口好得更快。

  3、了解给动物看病的医生叫做兽医。

  师:这些给动物看病、治病的人有一个共同的称呼,你们知道叫什么吗?(兽医)

  三、请小朋友当兽医,给动物看病,激发幼儿保护的情感。

  1、请幼儿每人拿一个动物的毛绒玩具、听诊器、手电筒,学学兽医给动物看病或检查身体的动作。教师鼓励幼儿和”动物们“说话,询问它们的身体情况。

  师:现在我们也来当个小兽医给动物们看病吧。

  2、集体交流。

  师:你们是怎样给动物看病的?

  3、师:动物们生病了,会很难受,平时我们该怎样保护它们呢?

  幼:幼儿自由讨论该怎样保护动物。

  活动反思:这次活动的重点是让幼儿了解动物生病时,会有兽医给它们看病,让幼儿感到人们关爱动物的行为和方法。活动中,教师不是一味地将知识进行灌输,而是采用了结合经验、观察和游戏体会的方法能让幼儿了解。活动开始,通过观看动画片,激发幼儿的好奇。然后通过观看课件,让幼儿了解兽医给动物看病的情景。最后再让幼儿用动物毛绒玩具进行游戏体会。这样层层递进,寓教于乐的形式便于幼儿对知识的掌握。而目标3没有达到,只是一提而过,所以把怎样保护动物来作为活动的延伸。

小班教案 篇2

  活动时间:

  活动地点:小一班教室

  活动目标:

  1、知道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乐于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乐于参与一些节日准备和庆祝活动。

  2、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感兴趣,产生初步的民族自豪感。

  活动准备:

  1、有关端午节的故事。

  2、制作端午节习俗ppt

  3、各种形状的.粽子。

  活动过程:

  一、说说端午由来

  1、说说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

  2、讲解有关端午节的故事。

  二、讲讲端午习俗

  1、请孩子猜猜端午节可以做些什么事?

  2、观看ppt

  3、小结:

  端午节的活动有赛龙舟、吃粽子、戴香囊------

  三、吃吃端午粽子

  1、说说自己吃过哪些粽子?

  2、孩子品尝各种粽子,并请孩子说说你吃到的粽子有哪些馅,它的味道是怎样的?

  3、小结:粽子的品种很多,各种粽子好吃营养又好。

  四、演演端午节目

  请小宝宝们表演朗读端午节的儿歌

  观察反思:

小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 在操作活动中体验数学活动带来的乐趣。

  2. 初步养成收拾整理的习惯。

  3. 能将各种物品按数量多少进行分类,并用点卡表示数量。

  4. 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 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 玩具若干套:3、5中玩具混放在一个篓子中,各种玩具数量分别在年5以内,1-5的数卡若干套。

  2. 水果若干套:3-5中玩具水果混放在一个篓子中,各种水果数量分别在5以内1-5的数卡若干套。

  活动过程

  1. 数数玩具有多少。

  玩具分一分

  教师出示遗漏混在一起的玩具。

  教师:小玩具来和我们完游戏了,可它们都跑到一起去了,怎么办呢?请一个孩子来帮忙。

  玩具有多少。

  教师:每种玩具有多少。这样才能让大家不用数一下就知道它们的'树木呢?鼓励幼儿提出用点卡表示玩具数目。

  2. 分水果、分蔬菜。

  介绍活动

  教师:这儿有许多的水果,蔬菜宝宝都还没有分,我们来帮帮它们吧。

  幼儿操作。

  幼儿将每一篓里的小玩具、小水果、蔬菜分开,并数一舒每一种有多少,用相应的数字表示。

  教师鼓励幼儿边操作边说:×个玩具用点子表示。

  3. 把玩具送回家。

  活动反思

  数学能为幼儿动手、动口、动脑,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创设最佳情景,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身心潜能,省时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同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心理素质,使智力和非智力品质协调发展。引导学生在“玩"中学,“趣"中练,“乐"中长才干,“赛"中增勇气。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组织纪律性。

小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2、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脉络清晰,层层递进,突破重难点。本次活动的重点是手口一致地点数3的数量物,难点是说出总数。节律感是幼儿手口一致点数的基础,因此活动开始,我设计的是以幼儿边动手边念《手指变变变》的环节。接下来几个环节都紧紧围绕目标服务,层层递进,突破重难点。

  运用两大教法,让幼儿趣味学数学。;本文一是操作法。活动一开始,我就设计了师点数和幼儿点数两个环节,给每个幼儿充分操作、交流的时间与空间,引导幼儿在体验中找到点数的规律,让每个孩子在独立操作、亲身体验中找到答案。

  二是游戏教学法。游戏是幼儿园教学的灵魂,更是小班数学教育的灵魂。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活动要让幼儿保持兴致、惊喜不断,才能够吸引幼儿注意,进行有效教学。活动中我创设了奇趣的数学点数游戏,如"种树"、"种花"等,让幼儿对点数始终兴趣不断。

  二期课改的.教育理念中指出,要为幼儿提供适时、适宜、适度的教育环境,以促进幼儿的发展。而手口一致的点数,只有在实践操作中,让幼儿们去反复练习、反复操作,才能习得。从幼儿的操作中,我也感到,只提供简单的物品数量还不够,还要提供多种多样的形象的物品,以提高幼儿的点数兴趣,再提供一些数字,以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发展需要。

  教学反思:

  这节社会环保教育课已建立起幼儿对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的责任感,并有了初步地环保意识;了解到了绿化的好处。在整堂课中大部分幼儿表现活跃,发言积极;但少数幼儿表现不够主动,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要对这部分孩子多给予引导和培养。

小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学习用自然的声音边演唱歌曲边表演动作,感受并表现以四分音符为一拍的均匀节奏。

  2、借助对秋天果实的认知经验,尝试用工整替换的方式创编歌词。发展小班幼儿初步创造能力。

  3、乐意参与集体摘果子和演唱活动,体验秋天水果丰收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已学会手提篮子做摘果子动作。

  2、座位排成半圆。

  3、画有苹果树的图片1张,梨子、香蕉、樱桃等水果(或当地幼儿常见的水果)卡片各1张(大小以幼儿能看清楚为宜)。

  4、音乐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1、复习律动“拍手点头”。

  ·幼儿听音乐完整做拍手、点头的动作,教师提醒幼儿合拍地做动作。·教师启发幼儿创编其他身体动作(如拍膝盖、拍肩、拍腿等),并引导幼儿将两个动作组合起来做,如拍拍小手踏踏脚、拍拍小手拍拍肩等。

  2、引导幼儿欣赏教师演唱歌曲《苹果》,理解歌词内容。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图片上的苹果树,激发幼儿倾听教师演唱的欲望。

  教师:这是什么树?苹果树上有多少苹果?(引导幼儿说出树上有许多红苹果)苹果成熟了怎么办呢?怎么摘苹果呢?请大家听听歌里是怎么唱的'。·让幼儿听教师演唱歌曲,初步熟悉歌曲的旋律和内容。

  ·教师组织幼儿围绕歌词内容做简短谈话,逐步引导幼儿用歌词来回答,帮助幼儿理解歌词的内容。

  教师:树上有许多红苹果,怎么摘下来?(引导幼儿说出一个一个摘下来)谁喜欢吃苹果?多吃苹果怎么样?

  ·教师再次用慢速范唱歌曲,并用身体动作的晃动夸张地表现均匀节奏,鼓励幼儿跟随教师有节奏地做相应动作,帮助幼儿感受均匀节奏的特点。·让幼儿在摘果子的情景中逐句创编、练习表演动作,并学习演唱。

  教师:苹果树在哪里?一个一个摘下来怎么做?谁喜欢吃苹果,可以怎么做?“多吃苹果身体好”怎么做?

  ·教师带领幼儿用慢速边唱歌边做歌表演动作。

  ·幼儿跟随琴声完整地边唱歌边做歌表演动作。

  3、教师引导幼儿用工整替换的方法进行歌词创编活动。

  ·教师调动幼儿对水果的认知经验创编歌词。

  教师:你还吃过什么水果?是什么颜色的?(教师将幼儿说出的水果卡片粘贴在黑板上并进行替换演唱)。

  ·教师带领幼儿根据创编的歌词内容进行演唱。

  4、让幼儿表演歌曲。

  ·幼儿左手手腕放在腰间,假装手提篮子到果园,边唱歌边表演动作,教师提示幼儿按节奏做动作。

  5、让幼儿自由舞蹈,体验水果丰收给自己带来的喜悦。

  ·让幼儿装有“苹果”的“篮子”放下,到“果园”找空地站好。

  ·放一段欢快的舞蹈曲音乐,让幼儿自由舞蹈。教师用眼神、表情、体态动作鼓励幼儿参与到自由舞蹈中。

  活动反思

小班教案 篇6

  一、活动目标:

  1、对探究物体软硬产生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体验运用各种感官感知物体软硬的乐趣。

  2、通过感官感知物体的软硬,掌握感知物体软硬的方法,并且能把自己的感受正确的表达出来。

  3、初步掌握软硬的概念,并且能按物体的软硬分类。

  二、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点:掌握感知的方法。

  2、活动难点:能按物体的软硬进行分类。

  三、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

  (1)两个神秘袋、一个大筐两个小筐;

  (2)软的物品:棉花糖、面包、娃娃、枕头、毛衣、毛巾、衣服、泡沫板、气球、面巾纸、洗碗布若干;

  (3)硬的物品:硬糖、铁片、木头、硬纸盒、茶杯、勺子、积木、石头、玻璃瓶等。

  2、经验准备:能说出软硬物体的名称。

  四、活动过程:

  (一)摸一摸,猜一猜,感知物体的软硬

  1、教师出示神秘袋(一个装软软的物品,一个装硬硬的物品),先请一名幼儿到前面摸一摸,捏一捏,说一说感觉怎么样?猜一猜里面是什么?

  (教师把东西从神秘袋里拿出来)

  2、所有的小朋友都摸一摸,捏一捏该物品,验证这名幼儿说的感觉,让所有幼儿都感受到物体的软硬,并且能说出“感觉软软的/硬硬的”。

  (二)分一分,用不同的感官感知各种材料并试着进行分类。

  1、把软硬材料混在一起,分成若干份。

  2、要求:摸一摸,捏一捏,压一压,尝一尝,敲一敲,摔一摔。

  3、幼儿分组实验,把软软的和硬硬的物品分成两组,教师做适当指导。

  4、操作完成后,交换分组进行检验。

  5、教师引导幼儿互相讨论实际操作和检验别人操作成果的感受,交流感知的方法,进一步加深对物体软硬特性的认识。

  小结:通过手,牙齿,皮肤,耳朵等感官摸一摸,捏一捏,咬一咬,敲一敲都可以感知物体软硬。

  (三)巩固:游戏“送玩具宝宝回家”,学习按物体的软硬分类。

  游戏规则:天黑了,软宝宝玩具,硬宝宝玩具都要回家了,我们一起把软宝宝和硬宝宝送回家吧。

  (教师将幼儿刚刚分组操作的物品再次混合在一起,幼儿和教师一起分类,幼儿说感知方法,教师演示)。

  五、活动延伸:

  让幼儿寻找并感知身边的物体哪些是软的哪些是硬的,让幼儿进一步感知分类物体的软硬。

  反思:

  幼儿科学教育的目标首先是让幼儿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教案设计中先用神秘袋,引起幼儿的兴趣,继而引入主题。

  活动过程中,以分组实验―检验―交流讨论为主线。

  首先让幼儿分组实验,科学教育的目标包括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分组实验可以让幼儿自己探究各种感知方法,这样对探究结果印象更深刻;然后让幼儿交换分组,检验其他组的操作是否正确,幼儿在检验过程中,在发现别人存在的问题的同时也会反思自己在操作过程中的错误,产生好奇;最后,教师引导幼儿互相讨论实际操作和检验别人操作成果的`感受,交流感知的方法,进一步加深对物体软硬特性的认识。《纲要》中明确要求,在科学教学活动目标中,幼儿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巩固阶段采用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再次分类,明确物体软硬的特性并且用多种感知方法进行分类。

  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因此在活动延伸中,让幼儿寻找并感知身边的物体哪些是软的哪些是硬的,让幼儿进一步感知分类物体的软硬并运用到生活中。

  淮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学前教育系 20xx级学前教育 张惠

小班教案 篇7

  教学目的:

  1、乐于参加游戏,体会小手本领大。

  2、学习语句:我的小手变变变,变只……

  教学准备:

  谜语、手影等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

  1、老师给大家猜个谜语,请小朋友们猜一猜。

  两棵树,十个杈,不长叶,不开花,吃饭劳动全靠它。

  2、我们的小手本领可大了,请小朋友们说一说你的小手都有哪些本领?

  我们的销售真棒,能做许多的事情,真是太了不起了!

  二、学习语句

  1、老师出示自己的'双手,说:小朋友们,老师的手也有很多本领,还会用来变魔术呢?你们想不想看一看?

  教师一边做动物手影一边念儿歌:我的小手变变变,变只小兔跳跳跳;我的小手变变变,变只螃蟹爬呀爬;我的小手变变变,变只小鸭嘎嘎嘎;我的小手变变变,变只小鸟飞呀飞。

  提示:在朗诵到“我的小手变变变”时,语速要放缓慢,语气加重。

  2、老师:小朋友们,怎么样?老师的魔术好看吗?我们再来变一次吧!

  三、一起变变变

  师生一起一边做动物手影一边念儿歌。

  四、教学延伸

  小朋友们觉得好玩吗?请幼儿到投影仪前的屏幕变魔术。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我的小手本领大小手真能干

  比一比小手

  彩色的小手绢

  灵活的小手变变变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_大手和小手

  小班音乐活动_小手爬

  小托班教案_我的小手真能干

  小手爬

  小手变什么(中班美工)

  洗洗小手(美术)

小班教案 篇8

  小班教案《熊猫》含反思适用于小班的美术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初步掌握粘贴五官的正确部位,学习在长条纸上用各种图形粘贴熊猫的五官制作熊猫的技能,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及对美工活动的兴趣,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熊猫》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学习在长条纸上用各种图形粘贴熊猫的五官制作熊猫的技能。

  2、初步掌握粘贴五官的正确部位。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及对美工活动的兴趣。

  4、在想象创作过程中能用简单的材料装饰,体验成功的乐趣。

  5、感受作品的美感。

  活动准备:

  1、熊猫范例每组一只。

  2、长条纸、各种图形、回形针、胶水、磁铁、废旧管子、抹布、等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出示范例,引起兴趣。

  1、 语言引起兴趣:我们教室外面的动物乐园里已经有哪些小动物了?有一种动物它最爱吃竹子了,你们知道它是什么动物吗?你们想不想用纸做一只熊猫?

  2、 欣赏观察熊猫,师生共同讲述观察的情况。

  A:熊猫的身体是用什么形状做成的?(取一根长纸条,用细细的`管子从纸条的一端开始卷起来,然后放开,就卷成熊猫的身体)

  B:熊猫的耳朵、眼睛、嘴巴分别是用那些图形粘贴而成?(重点要求幼儿辨别各种图形的大小以及分别是粘贴五官的哪些部位)

  C:提问:看了桌子上的熊猫,你认为哪些地方是你不会做的,可以告诉我们大家,我们一起来想想办法?

  (重点示范眼睛的粘贴次序,蓝白黑)

  二、制作熊猫。

  1、幼儿自由选择一张长纸条制作熊猫。

  2、提醒幼儿正确掌握眼睛的粘贴次序。

  3、教师巡回指导,帮助个别能力弱的幼儿完成作品。

  三、交流分享作品。

  通过提问让幼儿讲述自己制作熊猫的过程。

  如:刚才你在做“熊猫”的时候,有没有遇到困难?是怎样解决的?

  (幼儿说说刚才遇到的困难,教师或同伴给予解答。如,请完成熊猫制作的幼儿介绍自己是怎样做成的)

  活动反思:

  在日常活动中,可以引导幼儿用此方法制作各种小动物,并应用于各游戏活动中。如:进行探索活动,用磁铁使熊猫动起来;语言角的故事表演(边听故事边摆弄各种小动物,加深幼儿对故事的记忆和理解);用于教室的环境布置(让孩子参与环境布置,体验成功的快乐)。

  小百科:大熊猫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万年,被誉为“活化石”和“中国国宝”,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形象大使,是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

【小班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的教案04-08

小班教案【经典】08-19

小班教案(经典)08-20

【经典】小班教案08-20

小班教案07-20

(精选)小班教案08-01

(经典)小班教案08-12

【精选】小班教案07-28

桔子小班教案09-21

花瓶小班教案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