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中班科学教案9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班科学教案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中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学习按颜色和形状两个角度分类。
活动重点:
能根据不同的颜色和形状排出自己的规律。
活动准备:
展板一块,画有很多格子的衣服,裤子裙子等服装若干各种形状的图形若干。
布置小狗服装店
人手一只小框子,一种服装(白板画有很多的格子)。
活动过程:
一、引题:谈话
师:你去过服装店吗?你看到了些什么?
让孩子了解服装店里的买卖交易。
二、第一次装饰服装:
1、谈话:
小狗妈妈开了一家服装店,店里的生意可好了。你们看,小狗妈妈服装店里的衣服漂亮吗?对,小狗妈妈的服装卖得衣服都很漂亮,每次进的货都能很快的买完。可这一次小狗妈妈进了这样一批货(出示白色的衣服)你们看这次小狗妈妈的'服装店衣服漂亮吗?(不漂亮)对小狗妈妈因为太需要货了,把厂里还没有加工好的衣服都拿来了。这一次想请我们的小朋友来帮忙,帮忙装饰一下他们的衣服好吗?
2、要求:
不要搬动小椅子。
听到小铃后要马上回来。
3、幼儿操作:
教师观察,引导孩子注意卫生。
4、教师评价:
师:小铃响了,小狗妈妈需要你们的衣服了,请你们快点回来。
现在我来找一找如果我是顾客我会选择哪一件漂亮的衣服呢?
(教师假装挑选)这里的衣服都很漂亮,但我还是喜欢这些(指一些排列有规律的衣服)你们帮我挑挑这些衣服中哪一件最好?
幼儿回答,引导孩子发现不同的排血规律,同时找出按不同颜色不同形状排列的规律(因为这样的色彩鲜艳种类多,孩子就会觉得这样的衣服漂亮)
二、第二次操作:
1、谈话:
师:小狗妈妈还有很多的衣服需要大家来帮忙。但是大家已经发现了,我们装饰好的有一些衣服会很快的被买走,有一部分的衣服别人不想要。这是为什么呢?
幼:(因为有些衣服装饰有规律,有些衣服装饰的没有规律)
师:那我们需要怎么样装饰衣服才卖的快呢?
小结出:颜色要多,形状也要多。这样排列的规律衣服才漂亮,别人才能很快的买走。
2、幼儿操作:
要求:要用不同的颜色和不同的形状进行排序。
听到小铃后马上回来。
装饰好的作品要展示在展板上,供大家欣赏。
3、教师指导:
引导孩子用不同的颜色和不同的形状进行排序。
4、服装展示
教师将孩子按要求排列的服装展示在一起,将没有规律的田野放在一起,规律简单的也放在一起,从而了解孩子的掌握情况。
三、提升经验:
出示裤子:刚才大家为小狗妈妈装饰了很多衣服。可我这里有一样服饰大家帮我来看看,应该怎么为他进行装饰?
引导孩子认识对称,尝试在排序的基础上,进行对称排列。
那我们待会儿来再来帮助狗妈妈来装饰这样的服饰好吗?
中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①善于观察,发现自己长高的秘密。
②乐于思考,探索自己长高的秘密。
③学会科学合理膳食,合理作息,帮助长高。
【活动重点】发现长高的秘密,知道长高的有利条件。
【活动难点】拥有健康观,养成不挑食,爱锻炼,早睡早起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故事《长高的秘密》,成长变化图片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引发探索
师:明明有一天发现自己的裤子不能穿了,很惊讶,小朋友们知道发生什么事了吗?
幼:明明长高了,裤子短了,所以就穿不了了!
二、说一说(我们自己长高的表现)
师:小朋友们有没有发现自己长高了呢?你怎么发现的?
幼:我的'裤子,衣服变短了,我的个子高了啦,我比谁谁谁更高啦……
三、比一比(谁长的高?)
①看图片,比高矮
②小朋友们来比一比高矮
通过比较发现每个人的高度不同,激发幼儿探索欲望,“为什么他会比我高呢?”
四、猜一猜(高矮不同的原因)
一日生活中,孩子们朝夕相伴,在教师的引导下,孩子们不难说出每个孩子生活习惯的不同,如,某个不高的孩子会挑食,不睡午觉,不爱运动等
教师总结:良好的生活习惯,作息习惯有助于我们长高,我们小朋友以后要尽量不挑食身体棒!多运动变强壮,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这些都会帮助我们长高呢!
五、为成长制定计划
和小朋友一起制定成长计划,并告知父母,在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下健康成长!
中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看、闻、摸、尝,对橘子积累更多的经验。
2、学习10以内的数数,比较多少。
活动准备:
幼儿人手一个人橘子环境:橘皮贴画、橘皮茶、橘皮食品
活动过程:
1、韵律活动《摘果子》,问:“来告诉我,今天你们摘了哪些水果?”(幼儿回答)
2、出示橘子,引出活动主题
“今天,老师也去摘了一种水果,看看是什么,它长在哪里?”
“谁来响亮的地告诉我它的名字,我就送他一个,好吗?”
“橘子不够了,说明橘子怎么样了,小朋友怎么样,怎么办呢?
3、认识橘子的外形特征。
(1)“谁来告诉我们,橘子长得什么样?”(圆圆的、扁扁的、有大的、有小的)
(3)“橘子是什么颜色的?”(区分橘黄、橘红)
(4)“闻闻橘子有什么味道?”
(5)“摸摸橘子身上,有什么感觉?”(学习词汇坑坑洼洼,粗糙)
4、剥橘子,观察橘子内部结构
“橘皮里面藏的是谁呢?看看橘皮里面有什么?”(学习词汇:橘瓤,茎)
“数数你的橘子有几个橘瓤,告诉大家?”
“试试能不能把橘瓤合起来变成一个橘子了”(老师做示范)
小结:一个橘子能分成好多个橘瓤,好多个橘瓤和起来有能变成一个橘子。
“小朋友知道橘子的味道吗?”(有的酸,有的甜)
“为什么会有的酸,有的甜呢,剥开橘瓤皮看看里面有什么?是什么样子的`,尝尝它的味道”(原来里面有一粒一粒的东西,它的味道是酸酸甜甜的)
5、幼儿品尝橘子。
6、了解橘皮的作用。
“我们把橘瓤吃完了,橘皮怎么办呢?”(请幼儿观看橘皮制品)
中班科学教案 篇4
一、引出
1、欣赏歌曲:《泥娃娃》
2、泥娃娃的歌好听吗?泥娃娃还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什么?泥娃娃是什么地方才有的?
我们来看看无锡的叔叔、阿姨们做的泥娃娃?
3、你喜欢泥娃娃吗?为什么?
说说各种泥娃娃代表的.各种祝福含义。
二、泥娃娃展示
1、米老鼠唐老鸦听说大阿福又漂亮又能带来福气想请泥娃娃去作客,我们一起看看,有几个泥娃娃去作客?
2、这些泥娃娃一样吗?这么多泥娃娃要展示在柜台上,每个柜台上要有四个泥娃娃,怎么排列好呢?你有什么好办法?你们去试一试,把排列的方法记录下来好吗?
三、幼儿动手
尝试按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列,比一比谁的排列方法多?不能重复哦!
四、交流分享
1、请幼儿说说你是怎么排的?
2、有排法一样的吗?数数一共有几种排法。
中班科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两种颜色配色后的变化。
2、积极关注周围生活中有色彩的物品。
3、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4、激发幼儿对颜色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红、黄、蓝颜料。
2、透明塑料杯若干,透明矿泉水瓶若干。
活动过程:
一、用变魔术的形式,变出三原色。
1、老师演示小魔术。
2、幼儿玩变魔术的游戏。
3、进一步认识三原色。
4、揭示变魔术的秘密。
二、初步感知两种颜色配色后会发生变化。
1、老师演示两种颜色配色后会发生变化。
2、两个孩子演示两种颜色配色后会发生变化。
3、全体幼儿操作两种颜色配色后会发生变化。
4、总结,两种不同的颜色混合在一起会变成另外一种颜色。
三、关注周围生活中有色彩的物品。
从吃的'方面、穿的方面、从周围环境观察有颜色的物品,正是有了这些漂亮的颜色,我们的生活才会这样美丽,才会这样丰富多彩。
活动延伸:
孩子们,咱们今天就玩到这儿,带着咱们编出的漂亮颜色,回你们的活动室,把它放到区角里,用它来画美丽的春天。
教学反思:
颜色的变化是所有幼儿都十分感兴趣,要充分满足幼儿动手操作的愿望。要多准备几套颜色材料,让每个幼儿都能独立操作。调色游戏可继续在区角内玩,可引导幼儿注意同样用两种颜色调出的新颜色,深浅却不完全一样,激发幼儿多次尝试变色,如有新发现就记录下来。可在区角中让幼儿运用多种绘画工具探索色彩对对碰的变化。
小百科:颜色是通过眼、脑和我们的生活经验所产生的对光的视觉感受,我们肉眼所见到的光线,是由波长范围很窄的电磁波产生的,不同波长的电磁波表现为不同的颜色,对色彩的辨认是肉眼受到电磁波辐射能刺激后所引起的视觉神经感觉。
中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的:
1、通过幼儿自身的探索活动,初步认识沙子和石头的特征,知道沙子和石头是多种多样的。
2、通过观察、讨论等活动,发现沙、石的用途以及它们和人们生活的关系。
3、学习用沙、石来表现各种造型,培养幼儿的创造性。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幼儿对周围环境的`探索兴趣。
活动准备:
知道准备:
1、平时散步、参观、春游及秋游活动时,引导幼儿观察用沙、石做的各种建筑,看石人、石马、石子路,看工人用水泥、沙子造房子,帮助幼儿积累经验。
2、游戏中让幼儿玩沙,科学桌上放置幼儿捡的各种石头。
物质准备:每人一块石头,每组一个盆,放上水,供给幼儿的各种形状、大小不一的石头,黄沙(粗的和细的),玩沙工具若干,有关石头建筑的图片,沙盘两个(分别装干沙和湿沙
活动过程:
一、出示石头和一盘沙,引起幼儿的探索兴趣。
二、教师引导进行探索活动,师生共同讨论,形成初步概念。
1、探索活动:沙、石的由来。
⑴提出问题,让幼儿讨论,“是先有石,还是先有沙?”
⑵做沙、石的实验。
将一团捏在一起的湿沙,用吹风机吹,观察其变化。
教师小结:小球上的沙,由于湿度的变化和挤压,可变成岩石,而在岩石经过风吹、日晒或水浪的冲击可变成大石头。大石头可在变成小石头,小石头可变成粗沙。粗沙进一步又可变成细沙。所以,可以说沙是石头变的,石头也是由沙变的。
⑶让幼儿再次做上述沙、石实验,验证是否正确。
2、探索活动:认识石头。
⑴让幼儿自己玩自己的石头(每人一块,颜色、大小、形状不一),
⑵启发提问:
① 石头是什么样的?(硬硬的)
② 摸上去有什么感觉?(粗糙、光滑)
③ 你手里的石头是什么颜色的,什么形状的?
④ 把石头放在水里看看有什么变化?
⑶教师帮助幼儿整理,形成认识:
“你听了其他小朋友的发言,你发现什么?”(引导幼儿说出:石头是多种多样的,颜色有……,形状有……)
教师小结石头的特征。
⑷讨论:石头有什么用?
铺路、铺地、筑防洪堤、做假山、石桥和石凳、石栏杆(教师出示一些图片让幼儿看),还可用来做工艺品。
教师小结得出结论: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石头。
3、探索活动;认识沙。
⑴请幼儿到大沙盘了玩沙。
教师提问:这是什么?它与石头有什么不同?
⑵让幼儿玩干沙和湿沙。
教师提问:感觉有什么不一样?你发现了什么?(干沙捏不拢)
⑶给幼儿看各种不同的沙子。
让幼儿触摸粗沙、细沙,问他们有什么不同感觉。
⑷讨论:
① 在什么地方看到过沙子?(土地上、海边、电视上的大沙漠里……)
② 沙子有什么用?能为人们做些什么?(造房子、给小朋友玩建筑游戏……)
幼儿创造性活动请幼儿集体用沙子和石头来建筑美丽的公园(分成小组进行)
活动结束:
小朋友一起探讨。
中班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探索纸的秘密的兴趣。
2、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比较能力。
3、引导幼儿通过摸摸、玩玩,感知纸的特性。
4、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5、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活动准备】
各种各样的纸若干,如卡纸、宣纸、绘画纸、皱纹纸、牛皮纸等。多媒体课件、即时贴、每组一盆水。
【活动过程】
一、带领幼儿欣赏手工制品,引出活动主题。
今天这里举办了手工作品展,我们一块去看看吧。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它们使用什么材料制成的?他们虽然都是纸,让我们来找找什么地方不一样?
二、幼儿自由玩纸,引导幼儿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
引导幼儿摸一摸、吹一吹、撕一撕、听一听,放到眼睛上看一看等方式来发现纸的不同。
三、和幼儿一起做实验,了解纸的特性。(易撕碎、揉皱;怕水、吸水性强;怕火、易燃烧)
四、请幼儿说出生活中那些东西使用纸做成的,教育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正确使用纸。(不要把纸弄湿、不在火旁看书)
五、通过观看多媒体课件,了解特殊功用的纸。
教师小结:
纸在我们生活中用处特别大,不同的纸有不同的用处,给我们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希望小朋友好好学习,长大后发明出更多特殊作用的纸。
【活动延伸】
启发幼儿利用小篮子里的纸进行手工制作。在美工区投放各种类型的纸,供幼儿操作,进一步感受纸的特性。
【效果分析】
本次活动从幼儿熟悉的事物入手,幼儿在摸一摸、吹一吹、撕一撕、听一听、做实验等过程,使幼儿发现了纸的特性。活动中教师的积极引导,幼儿的主动探索表现得非常明显。幼儿明白纸的用途非常广泛,接下来让幼儿看录像,激发了幼儿对科学家的崇敬。
教学反思:
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形象性、具体性的特点,喜欢直接参与尝试,对操作体验型的活动尤为感兴趣。本次科学活动正符合了孩子们好动手、喜探究的心理特点。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幼儿动手操作、主动活动的兴趣和创造意识。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层次性、开放性,幼儿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动探索,体验成功的快乐。
中班科学教案 篇8
设计背景
中班科学活动《吹泡泡》我是用巧妙的方法引导幼儿生成和建构的主题。在幼儿“玩”的过程中,我以玩伴的身份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借助“你们发现吹的泡泡有什么秘密”这个开放性的问题,与幼儿有效地互动自然生成了这个主题。目的在于保持幼儿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使他们从小就善于观察和发现;让幼儿们真正理解科学、热爱科学,达到真正有价值、有意义的学习目的。
活动目标
1.学会吹泡泡并了解泡泡的特性。
2.知道不同形状的吹泡棒吹出的泡泡都是圆形的。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及体验吹泡泡的乐趣。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泡泡的特性(易爆 透明 七彩色)
教学难点:通过操作实验验证不同形状的吹泡棒吹出的泡泡都是圆形
活动准备
教学准备:泡泡水 不同形状的吹泡棒(△○?□☆)自制或购买
活动过程
一、 出示泡泡枪,同时打出许多泡泡,幼儿说出名称,引入课题。
二、 教师讲解泡泡水、吹泡棒,认识各部分名称。重点讲解泡泡的吹法,幼儿学习。
三、 操作实验:
利用圆形吹泡棒练习吹泡泡,并在吹的过程中观察泡泡的特点。
大大小小的圆形 透明 七彩色 容易爆破
四、 教师小结并让幼儿知道:圆形吹泡棒吹出的`泡泡是圆形的。
五、 逐一出示其它不同形状的吹泡棒(△?□☆)幼说出名称,教师再次设疑,引起幼儿探索与思考兴趣:那么想一想,它们吹出的泡泡又会是什么形状了?
六、 幼儿操作验证结果,教师巡回提问。
七、 根据幼儿操作回答,教师逐一示范验证结果。
八、 小结:
原来不光圆形的吹泡棒吹出的泡泡是圆形的,其他形状的吹泡棒吹出的泡泡也是圆形的。泡泡真奇妙呀。
延伸活动:
去院子可以互相交换吹泡棒,再次感受吹泡泡的乐趣,在太阳底下观察泡泡颜色,玩抓泡泡的游戏。
教学反思
平时,经常看见公园门口有许多孩子在玩吹泡泡游戏,而他们的年龄大多都在3岁左右,一个个满怀喜悦的追逐泡泡,抓泡泡,比比看谁吹的多等,由此激发了我设计此节课的兴趣。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要让孩子在玩中乐,乐中学到更多知识。”而本节课的选材也正是迎合幼儿的心理、年龄特点。故而课堂上表现出一种主动、积极、其乐融融的场景,达到了教学目标。
不足之处在于幼儿玩得还不是那么尽兴,考虑到时间关系,教师只好在幼儿兴趣点最高时,终止了游戏,进行小结本次探索活动。通过这点,让我认识到,不要一味的遵循原则,有时候可根据孩子实际课堂情况做以灵活多变的调整,这样又会起到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
中班科学教案 篇9
学习目标
了解海豚的本领,并能进行相关的讨论,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根据指示做相应的动作,发展身体的协调运动能力。
活动准备
海豚布偶。
视频短片“海豚”(《动物真有趣》电子书第 2 - 3 页),以及有关海豚帮助人类的录像等。
铃鼓。
活动过程
学习领域:
形式 :集体/小组
1. 出示海豚布偶,老师与布偶进行对话:
老师:海豚,请问你住在哪里?
海豚:我原本住在海洋里,后来人们把我和我的同伴带到海洋公园来,为小朋友们表演节目。
老师:你们会表演什么呢?
海豚:我们会表演很多节目,跳高、顶球都难不住我们。
2. 老师引发幼儿对海豚的好奇心,鼓励他们提出问题。
3. 播放电子书第 2 - 3 页的视频短片,让幼儿观看海豚表演的片段。播放海豚为人类服务,救助人类的录像。
4. 与幼儿讨论海豚的'本领,例如会跳出水面用嘴巴顶球,会用鳍做出挥手的动作,会发出类似唱歌的声音、能帮人做事情等。
5. 引导幼儿想象自己是一只海豚,模仿海豚在水中游泳。当老师用力拍打铃鼓一下时,幼儿便模仿海豚向上跳一次;老师用力拍打铃鼓两下时,幼儿便跳两次。
活动评价
能较清楚地说出海豚的本领。
能根据铃鼓声的指示模仿海豚跳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