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小学数学《等式的性质》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数学《等式的性质》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数学《等式的性质》教案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4、6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质。根据等式的性质进行等式变换。
2、体会“猜想-验证”的探究过程。
3、感受等式的对称美。
教学重难点:
等式性质的归纳总结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讲故事:王财主家有一黄一灰两头懒驴。这天,他把每种货物都平均分装在袋子里,让俩驴驮运。因为俩驴谁都不肯多驮一点,所以它俩只能驮得一样重。黄驴说:“我挑一袋大米。”灰驴就说:“我挑两袋土豆。”一袋大米的质量正好等于两袋土豆的质量。
为了方便,在课堂上用红球代替大米,一个a克;用绿球代替土豆,一个b克;用橡皮代替花生,一块m克;用胶带代替黄豆,一个n克。
得出等式a=2b。
第二轮它俩可能会加挑什么货物呢?
二、探究新知
1、探索“等式两边加上同一个数”、“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
猜想:第二轮它俩可能会加挑什么物品呢?
(都加挑一块橡皮)
此时它俩所挑物品的质量相比第一轮发生了什么变化?
(都增加m克)
分别变成了多么克?
(黄驴变为a+m克,灰驴变为2b+m克。)
验证:俩驴所挑物品质量真的还一样重吗?在天平上摆摆看。
(天平平衡)
结论:都加挑一块橡皮,俩驴所挑物品质量仍然一样重。
......
观察这些等式,都是由等式a=2b变换得来的,你能对这5个等式变换进行分类吗?
(前三个都是在等式两边加上同一个数;后两个都是在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
这就是等式变换的2条规律:等式两边加上同一个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小组内的.其它猜测,先用式子表示,然后合规律的说出所运用的规律,不合规律的在天平上摆摆看。
2、探索“等式两边减去同一个数”。
思考并说理:等式两边减去同一个数,左右两边还相等吗?
(相等。天平左边一个红球和一块橡皮,右边两个绿球和一块橡皮,天平是平衡的。当两边都拿走一块橡皮,天平还是平衡的。)
相应的由哪个等式变换为哪个等式?
(由a+m=2b+m变换为a=2b。)
怎么变的?
(两边都-m)
......
观察并思考:这些等式的变换,有什么共同点?
(都是在等式两边送去同一个数)
这就是等式变换的第3条规律,你能用一句话来总结吗?
学生总结:等式两边减去同一个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总结等式性质1:等式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提示课题:这就是今天的学习内容“等式的性质”。
3、探索“等式两边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
思考并说理:等式两边除以同一个数,左右两边还相等吗?
(相等。天平左边2个红球,右边4个绿球,天平是平衡的,当两边的数量变为二分之一时,天平还是平衡的。)
相应地有哪个等式变换为哪个等式?
(由2a=4b变换为a=2b)
怎么变的?
(两边都除以2)
......
观察并思考:这些等式的变换,有什么共同点?
(都是在等式的两边除以同一个数)
这就是等式变换的第4条规律,你能用一句话来总结吗?
学生总结:等式两边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为什么强调不为0?
(因为0不能作除数)
总结等式性质2: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者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三、巩固练习
1、第66页第5题
2、对等式6x=8变换
3、平衡天平上的变化。
4、方程的变换。
四、课堂反思
1、等式的性质回顾
2、本节课的感想。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故事导入,生动有趣,但讲故事又不仅仅只是导入新课的作用。学生围绕故事中的问题”第二轮它俩可能会加挑什么物品呢“展开猜测交流,从而引出对等式变换的猜测,学生把生活经验和学习内容紧密地联系起来,学习也变得更加容易。在教学”等式两边加同一个数“和”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时“采用了”猜想——验证“这一获知模式。也让学生初步了解了这一模式。在教学”等式两边减去同一个数“和”等式两边除以同一个数“时,给了学生充分的思考、交流空间,让他们充分运用自己的学习经验,动脑、动手,得出结论,并说出自己的判断依据。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和说理能力。
小学数学《等式的性质》教案2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通过天平实验让学生探索等式具有的性质并予以归纳。
(2)能利用等式的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
2、能力目标: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探索能力、观察能力、归纳能力和应用新知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实验操作增强合作交流的意识。
二、教材分析:
1、地位与作用:
在掌握了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及其初步应用后,需要解决的是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借助于等式的性质来解一元一次方程。为下几节的`学习铺平道路。首先通过天平的实验操作,使学生学会观察、尝试分析、归纳等式的性质。然后,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通过解方程的学习提高了学生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重点:
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3、难点:
对等式的性质的理解及应用。
三、教学准备:
天平,砝码.
四、教学过程:
活动(一):温故知新:
实验一:天平一边放重300克的一本书,另一边放5克0的砝码多少各个才能使天平保持平衡?准备天平,让学生边做边观察边思考
活动(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问题一: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在天平平衡后,两边分别同时放上两个砝码,天平还能保持平衡吗?试一试。
问题二:如果把天平看成等式,你能得到什么规律,试一试用文字语言叙述后再用字母表示
先合作、交流,后找多名学生归纳规律,在学生都理解后教师出示:
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代数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设x=y,则:X+c=y+c x-c=y-c(c为一个代数式)
问题三:如果天平两边砝码的质量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或同时缩小为原来的几分之一,那么天平还保持平衡吗?你能得到什么规律?并用字母表示。
小组进行实验,总结规律。
等式两边同时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设x=y,则:cx=cy x/c=y/c
(c为一个不为零的数)
活动(三)拓展运用:
例1解下列方程:
(1)X+2= 5(2)3=X-5
第一题教师领学生完成,给出解方程的完整步骤,逐步培养学生推理能力。第二题学生口答,教师板书,锻炼学生组织语言能力。
例2解下列方程:
(1)-3X=15(2)-N/3-2=10
学生独立完成(两生黑板练习),后两生给与评价。
活动(四):议一议:
通过对以上两个方程的求解,请你思考一下,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你的解对不对?
合作交流并回答
活动(五):练一练:
课本随堂练习。
活动(六):小结反思:
通过上面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另外你有什么感触?
活动(七):布置作业:
必做题
小学数学《等式的性质》教案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情景中理解“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的结果仍然使等式”,会用等式的这个性质解只含有乘法或除法运算的简单方程。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念和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发展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对等式的性质进一步的理解,解含有乘、除法的.方程。
教学过程:
一、教学新课
1、教学例5。
(1)我们已经学会了根据“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一个数,结果仍是等式”的性质解方程,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解方程的知识。
(2)出示例5第一组图。
根据左边的图,你能列出等式吗?(x=20)
右边的图与左边的图比较,有什么变化?
你认为天平还会平衡吗?
你能根据右边图物体的质量相等关系再列出一个等式吗?(2x=20×2)
这个等式又告诉我们什么呢?在小组中说说你的发现。
小组中互相说想法,汇报。
(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
想像一下,如果20=20的左右两边同时乘3,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吗?
用等式如何表示呢 ?(20×3=20×3)
如果左右两边同时乘0呢?可以吗?
(3)出示第二组图。
左边的图能看懂吗?用等式怎样表示?(3x=20×3),也就是3x=60。左边的图与右边的相比,物体的质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天平还会平衡吗?
你能根据质量的变化情况列出等式吗?
这又说明了什么?
(等式的两边同时除以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
你能自己写一个等式,并把等式两边同时除以一个数,看看结果还是等式吗?
尝试练习,汇报。
有什么发现?两边同时除以0呢?为什么?
指出:等式的两边同时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
(4)归纳。
通过对两组图的观察,你认为等式又有什么性质呢?
(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
指出:这也是等式的性质。
(5)完成练一练第1题。
独立完成填写。
X÷6×6和0.7x÷0.7化简后应是多少?
2、教学例6。
(1)出示例6。
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
你能根据这个数量关系列出方程吗?(40x=960)
40、x、960各表示什么?
应该怎样解这个方程呢?小组讨论。
汇报讨论结果。
你怎样想到方程两边都除以40的呢?
这样做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在书上完成,展示学生解题过程。
40x=960
解:40x÷40=960÷40
X=24
检验:40×24=960
答:试验田的宽是24米。
如何检验?
谁能说一说解这个方程,最关键是什么?
(2)完成试一试。
要使左边只剩下x,应该怎么办?
独立完成解答,集体核对。
(3)完成练一练第2题。
说说每题应该怎样解,独立解答。
汇报解题过程,集体核对。
二、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二第1题。
独立完成,小组交流。
2、完成练习二第2题。
每题中解方程时分别省略了什么?
指出:我们在解答时,也可以应用这样的方法。
3、完成练习二第3题。
独立完成,展示作业,集体核对。
4、完成练习二第4题。
从图中可以看出什么数量关系?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
独立完成。
三、课堂总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说说你得到的知识?
在解方程时,关键是什么?要注意什么?
板书设计:
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
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
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
40x=960
解:40x÷40=960÷40
X=24
检验:40×24=960
答:试验田的宽是24米。
小学数学《等式的性质》教案4
教学内容:
苏教版教科书的内容。
教学目的:
⑴在具体的情景中,让学生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初步会用列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⑵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将情景问题抽象等式规律的过程,积累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经验,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发展抽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⑶学生在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等习惯,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教学流程:
一、回忆导入,明确探究的目标。
⑴回忆推理。
说说等式性质1: “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这是等式的性质。”
再次推理:等式性质2——“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这是等式的性质。”
⑵明确探究的`目标。
教师总结,引导学生们明确探究的话题——验证等式性质2。
二、自主探究规律。
⑴自主看图填空。
学生自主完成例5的看图填空并根据图意理解规律。
⑵举例验证。
方法:先写一个等式,再两边同时乘或除同一个数,看看还是等式吗?
⑶小结,感知规律的应用价值。
小结: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这是等式的性质。”
推想:在哪里会用到它?(解方程)
⑷学生举例,学习解方程。
学生举例,尝试解方程。
在学生的介绍中,张扬用等式解方程的数学根据。
注意书写格式;并验算。
三、练习应用。
⑴完成练一练中的第1题。
⑵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出示例6。
思路1:列方程解答。
40x=960
x=24
思路2:用算式解答。
960÷40=24(m)
⑶完成课堂作业。
练习二、3~4题
【小学数学《等式的性质》教案】相关文章: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案11-06
等式的性质教学反思[精选]07-10
《等式的性质》教学反思09-22
《等式的性质》教学反思04-22
等式的性质教学反思11-25
不等式的性质教学反思05-18
《不等式及其基本性质》说课稿07-06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案01-24
《分数的基本性质》教案09-10
平行线的性质教案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