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集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数学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材简解]
教材中,例题重点描述的是两位数和两位数比较,先看十位上的数,十位上大的那个数就大。让学生利用数数、几十多来比较相应数的大小,在“试一试”中再利用比较计数器所表示数的大小,揭示了其他两种情况:比较数的大小,先比位数,位数多的数大,位数少的数小、两位数和两位数比较大小,当十位相同时,就比个位,个位大的那个数就大。接着在“想想做做”中,直接比较数的大小。这样由具体到抽象,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目标预设]
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学会比较100以内两个数的大小的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比较能力。
3、创新目标:培养学生探索规律的能力。
4、德育目标: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组织学生讲自己是怎样比、怎样想的,把生活经验上升为数学认识。教学难点:
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
[设计理念]
本节课依据《数学课程标准》中倡导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教学学习方式,强调从实际情境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进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识技能,同时获得了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设计思路]
在教学设计上以为学生提供现实而有趣的数学学习内容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为理念,在教学中注重学生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能力的培养,抓住“位数”和“数位”的排列顺序进行比较数的大小。教学中,我主要采用谈话导入法和和引导发现法,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有目的、有意识地安排了看一看、说一说、比一比等活动,观察、思考、讨论、练习相结合,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辅助验证,帮助学生获取有关数比较的方法,真正做到让学生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昨天,老师让大家回去了解家人的年龄,谁来汇报一下?(指名说)
2、刚才——×小朋友说他爸爸是36岁,爷爷是63岁,那么你们知道谁的年龄1大吗?
3、要比较年龄的大小也就是比较数的大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数的大小。(板书课题:比较数的大小)
二、合作学习,探索新知
层次一:比较数的大小,先比位数,位数多的数大,位数少的`数小
(1)将数按数位分类
多媒体展示:学生口答,教师课件展示
(2)比大小
多媒体显示:
一位数和两位数比大小,学生口答,教师多媒体展示
多媒体显示:
(3)练习并小结:
课件出示题目,指明学生口答,
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比较数的大小,先比位数,位数多的数大,位数少的数小。
层次二:例题,两位数和两位数比较,先看十位上的数,十位上大的那个数就大。
(1)、出示多媒体主题图
教师讲述故事: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潮水退去以后,沙滩上露出了美丽的贝壳。一会儿,小松鼠、大白兔都捡了一篮贝壳。小松鼠数了数说:“我捡了38个贝壳。”大白兔数了数说:“我捡了46个。”小松鼠说:“我捡得多。”大白兔说:“我捡得多。”到底谁捡得多呢?你能给他们当一下裁判吗?
2、小松鼠、大白兔到底谁捡得多呢?为什么?请你把想法告诉你同桌的小朋友。
3、全班交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有表扬说得对的小朋友。
4、指出:比较两个小动物谁捡得多,也就是比较38与46的大小。(板书:46○38)在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时,可以用多种方法。两个数的大小关系可以用学过的数学符号表示,谁来写一写?
5、指名板书后读一读。
6、小结:两位数和两位数比较,先看十位上的数,十位上大的那个数就大。层次三:两位数和两位数比较大小,当十位相同时,就比个位,个位大的那个数就大。
1、多媒体显示63○68:
小结:两位数和两位数比较大小,当十位相同时,就比个位,个位大的那个数就3大。
2、试一试(出示计数器)
(1)看着计数器把数写出来。(53、56;100、98)
(2)这两组数我们能比较它们的大小吗?(学生在书上完成)
(3)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小结学生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方法。
三、组织练习,深化提高
1、“想想做做”第2、3题
2、“想想做做”第4题
(1)小组中每人写出1个个位是6的两位数,比一比哪个,哪个最小,去掉重复的,排一排。说说个位上是6的两位数一共有几个?是哪几个?
(2)小组中每人写出1个十位上是6的两位数,比比哪个,哪个最小?
3、“想想做做”第5题
(1)看图,兔妈妈给小兔照了3张照片:
猜猜各是什么季节?各个季节的温度也不同,看了计温的温度计,老师写出了3个表示气温的数:2度、20度、35度。
(2)你能用符号表示3个数的大小关系吗?
4、“想想做做”第6题:独立完成,同桌检查。
5、写数游戏:学生随意写一个数。
(1)以小组为单位从小到大排一排。
(2)比30大比60小的数站起来排队。
(3)个位是7的数站起来排队。
(4)大于60的数站起来排队。
四、全课总结
今天的数学课你学得开心吗?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进一步体会分数加减法的意义。
2、理解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3、能正确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4、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难点: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双休日你们都在干什么事情呢?
生:有的去书城看书、有的看电视、有的去公园玩
师:大家的答案有很多,老师调查了同学们星期日的活动,你们想知道大家主要都在干什么事情吗?
生:非常想知道。
二、创设探索环境,探究学习过程
1、读题审题,感知需要解决的问题。
老师出示题目(星期日的安排的`情景图)
师:请大家观察图片,找一找条件问题。
生:3/8的同学外出游玩,1/6的同学参加少年宫活动,其余的同学留在家中。留在家中的同学占全班同学的几分之几?
2、引导思考,探究怎么样列出计算算式。
师:同学们,我们要计算留在家中的同学占全班的几分之几,怎么列出算式呢?现在我们一起来试试看吧。
学生独立思考,自我探究。
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交流合作。
师:谁能说说你们的探索结果呢?
生:1-3/8-1/6 1-(3/8+1/6) 1-1/6-3/8 1-(1/6+3/8)等。
全班探讨,围绕着总数 1 的问题老师归纳,明确算式的算理。
师:我们把全班学生人数看作整体1, 减去占总人数的几分之几,就能求出剩下几分之几。xKb 1 . Com
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大家一起来探索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3、 自主探究运算的过程
师:我们以前已经学习了整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大家看看这些题目和以前我们学习的内容有什么是一样的?有什么不一样?
生:算式一样,有加法也有减法,里面的数不一样,以前是整数或者小数,现在是分数。
师:那么你们能不能运用以前学习的计算方法,自己选择一道算一算怎么样?
学生独立思考计算,自我探索。
在独立思考得基础上,小组交流合作探讨。
师:请哪位同学来说说你自己的计算过程?
生
1-3/8-1/6 = 5/8-1/6 = 11/24
1-3/8-1/6 = 24/24-9/24-4/24 = 15/24-4/24 = 11/24
1-3/8-1/6 =1-(9/24+4/24)= 24/24 13/24 =11/24
1-(3/8+1/6) = 1-13/24 = 11/24
师:刚才很多同学都说出了自己的计算过程,我们通过计算可以知道,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有小括号的必须先算小括号里面的运算,没有小括号的必须从左往右依次运算。
学生小组进一步探讨,全班交流。进一步明确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和算理。
三、实践运用,练习巩固。
1、看图列式计算。
请学生独立完成练一练第1题,全班交流,在计算过程中要强调运算顺序。
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独立完成6页第2题,可引导学生画图分析解答,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3、灵活解决其他的题目。(具体看自己学生状态而定)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大家一起通过学习掌握了那些知识呢?
五、作业
教材第6页第3题。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8~109页的第3~6题练习二十六的第5~9题
教学目的: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会计算比较容易的三步式题
2使学生进一步学会分析数量关系,能够比较顺利地分步解答一些含有三个已知条件和含有两个已知条件的两步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混合运算
1做第108页的第3题
先出示第1小题,让学生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然后再出示第2小题,也让学生说说怎样脱式计算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给予更多的练习机会
2、做练习二十六的第5题
让学生独立做,先审题,再填空可以让比较好的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能够按图示的每一步计算正确就可以了
3做练习二十六的第6题
先让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集体订正订正时对有错误的学生,让他们找出原因并改正
二、复习应用题
1做第108页的第4题
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集体订正让学生说一说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然后让学生改变题目的问题,口头改编成一道两步应用题
2做第108页的第5题
先让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题目里的数量关系,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然后,让学生改变第三个条件口头编成不同的两步应用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按一定顺序改编,并根据学生的回答,将学生口头改编的应用题的要点写在黑板上如:
(1)一个粮仓存小麦85吨,存大豆60吨,存的玉米比小麦和大豆的.总数多38吨,存玉米多少吨?
(2)总数多38吨
(3)存的玉米是小麦和大豆的总数的2倍
(4)存的小麦和大豆的总数比存的玉米多38吨。
(5)存的小麦和大豆的总数比存的玉米少38吨
3做第109页的第6题
先让学生独立解答做完后说一说是怎样分析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并画出线段图加以说明
然后让学生把问题和已知条件调换,变成不同的两步应用题。改编后,可以再让学生说一说线段图怎样改,再解答出来
三、作业
练习二十六的第7~9题
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做第21*题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撰写公开课教案是每个教师都必需熟悉的一项工作,好的公开课教案能够激发同学兴趣,培养同学多方面的能力,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站提供的这套小学数学《认识方向》公开课教案符合新课标的规范,思路清晰,结构合理,适合同学的年龄特征,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吻合,具有科学性、实用性等优点。
(同学分成四组,分布于教室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一、引入
师:同学们,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咱们南通市要建“奥林匹克广场”啦!这个现代化的体育活动中心就建在我们学校的正南方向。你们知道哪个方向是南吗?用手指一指。
(同学纷纷用手指南)
师:哦!大家都知道这一面(手指南)是南。那么,除了南以外,你们还知道哪些方向?
生:除了南,还有北。
生:还有东、西。
二、展开
师:人(和物体)总是位于一定的方向和位置的。我们怎样区分方向呢?你们有什么方法吗?
生:我看太阳认方向。太阳升起的一方是东。面向东,背后就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师:这个方法真好!我们一起学一下。
(同学纷纷面向太阳升起的东方,分辨西、北、南)
生:不对!早晨可用这个方法。下午,面向太阳落山的方向是西,背后是东,左面是南,右面是北。
师:对!黄昏与早晨的情况正相反。要是阴天、雨雪天呢?
生:可以用指南针,指南针的箭头一端总是指向南。
生:我看房屋认方向,房屋的大门一般都是朝南的。
生:我看人们晒衣服,搭衣服的晒架总是装在房屋南边阳台上的。
生:冬天,积雪几天不化的一面肯定是北,冰雪很快融化的一面肯定是南。
生:山坡上,草木茂盛的一面是南。
评析:调度同学的生活经验和“数学实际”,让同学自身运用各种方法认识东、南、西、北的方向。通过交流和对话,使每个同学都个性化地学会识别方向。
师:同学们有这么多识别方向的方法,现在就请大家用这些方法确定你们组在教室中处在什么方向。
生:我们组在东边,因为太阳从我们这边升起。
生:我们组在东的对面,是西。
生:教室是朝南的,我们组正好在教室靠南的这边。
生:我们组在北边,在南的对面。
师:(把南通电视塔的模型放在教室中间)现在,南通电视塔就耸立在我们的`中间。谁能说说电视塔与你们组的方向位置关系?
生:电视塔在我们组的东边,我们组在电视塔西边。
生:电视塔在我们组的西边,我们组在电视塔东边。
评析:同学被置于生动、实际的生活空间,运用各自的方法识别四个方向之间的位置关系,真实而亲切。
师:南通电视塔一直在我们的中间,位置没有变,怎么一会儿在东,一会儿在西,一会儿在南,一会儿又在北呢?
生:因为我们在不同位置看电视塔。
生:从不同的角度看电视塔,就有不同的方向。
师:对!方向总是以一个地方为规范相比较而确定的,与不同的规范相比,就有不同的方向。
评析:抓住课堂上出现的情况,故作曲解,使同学生发方向的相对性意识。
师:(不经意地走到教室的西南方)现在,同学们在东、南、西、北各占了一个方向。可是朱老师呢?朱老师站在这里,是什么方向呀?
生:朱老师站在西南方。
师:为什么说这是西南方了
生:因为你站的方向是西和南交叉的地方。
生:因为你站的地方是西边偏南、南边又偏西。
师:谢谢同学们给我也定了一个方向,叫西南。现在,请同学们往四周看看。猜猜,还能发现一些这样的方向吗?
(同学环顾教室,讨论交流)
生:(指东南方)这又东又南的方向是东南。
生:(指西北方)这又西又北的方向是西北。
生:东南与西北是相对看的。
生:(指东北方)这又东又北的方向是东北。东北与朱老师站的西南也是相对看的。
评析:从西南方向的确定开始,再让同学通过“往四周看看”的空间观察,凭借已有的主观体验,发现东南、西北、东北等复合方向和其相对关系,同学享受着自身发现的胜利喜悦,衍生出积极情感和自信心。
师:同学们认识了东、南、西、北,又自身体验出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这四个方向。现在,谁能用上这些方位词介绍我们这个教室的情况?
(生居中介绍略)
评析:用刚刚学习的八个方向介绍复杂、多元的教室空间并非易事。从静态的大环境中分成相对集中的小组学习,可以使同学积极参与,相互合作、交流,形成“动态的集体力量”。借助数学语言(方位词)表达和交流教室内的空间方位,可以认识生活中的客观事物,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是密切联系的,体会到数学的内在价值。
师:现在,让我们到“市民广场”逛逛。(出示“市民广场”平面图)这是“市民广场”一带的平面图。这图上的方向怎样认呢?
生:平面图上总有一个十字样的标志,是表示方向的。
师:对!这叫十字指向标,它指示着图上的方向。谁知道指向标向上的箭头指示什么方向?
生:箭头指向北,表示图的上方是北。
师:那么,下方就是——
生:(齐)南!
师:平面图上的方向总是上北下南。哪面是西,哪面是东呢?想一想,在生活中,我们面向北站着,左边是——
生:西。
师:右边是——
生:东。
师:所以图上也是——
生:左西右东。
生:所以,图上的方向只要根据十字指向标,记住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就行了。
评析:在平面图这一虚拟的空间中,引导同学观察、定向、体验,对比生活经验进行想像、识别方向,培养了同学的空间想像能力。
三、练习
师:现在,谁能说说图上“少儿书店”、“南通电影院”、“南通中学”、“文峰大世界”各在“市民广场”的什么方向?
生:“少儿书店”在“市民广场”的西边。
生:“南通电影院”在“市民广场”的东边。
生:“南通中学”在“市民广场”的北边。
生:“文峰大世界”在“市民广场”的南边。
师:我们学校在“市民广场”的什么方向?谁来指一下?
生:我们学校在“市民广场”的西北方。
师:再请看,“南通师范二和小”、“人民公园”、“奥林匹克广场”在“市民广场”的什么方 向?
生:“南通师范二和小”在“市民广场”的东北方。
生:“人民公园”在“市民广场”的东南方。
生:“奥林匹克广场”在“市民广场”的西南方。
师:说起“奥林匹克广场”,最近,我们学校开展了“我为广场献一计”的活动。现在,请大家做个小设计师,给“奥林匹克广场”设计一张平面图,在广场上什么方向设计个什么馆、场、所……
(同学设计,画成平面创意图)
师:同学们都给“奥林匹克广场”设计了些什么呀?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吗?介绍时要用上今天学过的方位词,说明各场地、设施的方向位置。
(生交流略)
评析:练习突破了过去“技能操练”的陈规,而变为了一个个“问题解决”的过程。同学们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不只掌握了知识,而且提高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结略)
总评:教学目标的定位,走出了数学知识技能的单行道,指向同学的全面发展,并且贯串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之中。结合方向位置在生活中的表示和反映,培养了同学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在观察、操作、猜测、想像等学习活动中,培养了同学有序考虑的意识,发展了同学的空间观念。注重同学的情感体验,使同学在数学学习中获得胜利的喜悦,锻炼了克服困难的意志,树立了学习自信心。同学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这节课的最大特点是:整个方向的认识都表示为同学的自主探索习得。教师为同学提供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同学经历从实际到虚拟的情境中进行观察、操作、实践、猜想、想像、讨论、交流。从而认识了方向和物体的空间位置。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会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历经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的概括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对数学知识的亲切感。
【教学重点】
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的各种算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出示世园会吉祥物)小朋友们好!我是20xx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的吉祥物长安花,今天我要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你们要是想去世园会看漂亮的花朵呢,只需要闯过两关就可以啦!你们有信心吗 ?
闯关游戏:
第一关:开火车出示口算
2+4 8-2 4+5 6+2 9—5 2+5
口算时强调计数单位如2+4,表示2个一加4个一得6个一,所以3+4=7
第二关:我会填
40里面有()个十。 7个十是()。 6个十是() 10个十是()。
1、走进世博
看!来了这么多游客,还有小朋友呢。请孩子们仔细观察,你看到了哪几种颜色的花;观察这一块,你发现了哪些和花有关的数学信息?(有20盆红花,10盆黄花,紫花30盆)根据红花20盆,黄花10盆,紫花30盆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请四人为小组相互说说。
2、汇报
师:你们小组提出了哪些数学问题?
学情预设: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盆?黄花和紫花一共有多少盆?红花和紫花一共有多少盆?黄花比紫花少多少朵?紫花比红花多多少朵?…(根据学生板书:一共有多少?多多少?少多少?还有多少?)
师:小朋友们,真能干,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老师为你们高兴。
1、 根据问题,让学生列出算式。
板书:10+20 20-10
10+30 30-10
20+30 30-20
2、 仔细观察这六题,你发现了什么?(揭题: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二、探究新知
1、 交流算法
师:刚才很多孩子还没有学就已经算出了10+20=30,很棒!那你们是怎么算的?四人小组讨论讨论。
交流汇报:你们组有哪些方法?
a.数的方法:10、20、30。
b.摆小棒:先摆一捆小棒,再摆两捆小棒,一共是3捆小棒,所以10+20=30
c.数的组成:10和20组成30。
d.用十作单位:10里面有1个10,20里面有2个10,加起来一共是3个10,也就是30。(课件演示)
e..计算的方法:因为1+2=3,所以10+20=30。……
2、 组织评议
师小结:小朋友真会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有数数的,有计算的,有用数的组成,你喜欢哪一种方法。
不管你喜欢哪种方法,结果都是一样的`,老师也喜欢这种算的方法,就是把10、20看作1个十、2个十,就把10+20变成了1个十加2个十,合起来是3个十。20+30怎么算?50+40呢?40+60呢?
3、 尝试计算减法算式。
(20-10,30-10,30-20)
你又是怎么算的?同桌商量一下。
交流汇报:
生1:我是用摆小棒的方法,三捆减去一捆就剩下两捆,两捆就是20
生2:我是用看减想加的办法算出来的,因为10+20=30,所以30-10=20
生3:3-1=2,30-10=20
师结合图演示,从3个十里去掉1个十还剩2个十,所以30-10=20.这样想的孩子请举手。补充70-20呢?100-40呢?
同学们游玩了世博,还解决这么多问题真能干!
三、动手操作,感知算理,归纳算法
师:接下来让咱们先活动活动小手“摆一摆、算一算,看看谁的小手最灵巧”。30+40 70-30
哪位同学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摆的?
(先拿3捆是30,又拿4捆也是40,合在一起是7捆,就是70根)
(先拿7捆是70,又拿走3捆也是30,就剩4捆,就是40根)
师: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应该怎样计算呢?
四、巩固拓展,以算促用
(课件出示)工作人员见我们小朋友这么聪明、可爱给大家送来了矿泉水快来看呀!
师:一盒有多少瓶?(10瓶)一盒就是几个几?(一个十)左边有几盒?那右边呢?现在请孩子们根据图马上完成算式式。(展示订正)问:40+20指图说你是怎么算的?60-20呢?(重在说算法,结合图)
渴了矿泉水我们继续游玩吧(课件出示)
师:咦,到底该走哪条路呢?别急!有明明支招呢!咱们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学生算完后)哪位同学愿意说一说?
通过这3组题,你发现了什么规律?上下两题的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
学生汇报,并相互出一些这样的题考考你的同桌。
3、 你们这么棒让老师很骄傲,我请你们吃水果算对水果上题才能得到吆!说说你是怎么想的?这两道算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4、该回家了开火车,第一个同学当火车头先编一个题,第二个同学用前一个同学的得数在编一个题,加减法不限,如生1 说20加40等于60,生2 说60减50等于10……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有什么收获?(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保护环境、……)只要爱观察,爱动脑,你会发现,身边处处有数学,你每天都能学得开 心,玩得快乐!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建议思考的问题
1.教学中课本上的结论是否就是定论?
2.课堂上采用小组讨论形式,万一发言一发不可收,提出令人尴尬的问题或课堂教学秩序混乱,教学任务完不成怎么办?
3.课堂上小组讨论是否会流于形式,反而浪费了课堂时间?
背景
最近,我教《约数和倍数》这一章,感到非常头疼。因为我教书8年来,一直认为这章概念多,难理解,要想学生学好,必须讲得细,扎扎实实练好每一节。所以,我认真备课,把要学的每一个知识点都准备讲得清清楚楚。但事与愿违,上课时,许多学生觉得挺简单,我在讲解时,他们不停地插话,打断我的思路;可让他们做作业时,却错误百出,真是“自以为是”!但是不让他们插话,认真听我讲,结果他们兴趣索然,趴在桌上不想听课!我真是不知该怎么办,甚至埋怨这班学生不如其他班的,真是“朽木不可雕也!”。
后来,我停止了抱怨,开始反思:如何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呢?嗯……对!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
案例描述
一、复习。
1.什么叫公约数?什么叫最大公约数?
2.自己默默地想一想如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
二、教学新课。
(黑板上出示)求下面每组数的最大公约数,如能简便,请用简便方法计算;如不行,就用短除法来求。
11和12 8和15 12和18 21和7
学生们认真地观察这些数字,进行着思考和计算。一会儿,有的学生喜形于色,有的学生紧锁眉头,此时的教室里鸦雀无声,每个学生都在积极地思索(进入了状态),5分钟过去了,一个学生轻轻问:“段老师,讲讲吧?”我歉然一笑,说:“老师现在不会告诉你的。”接着又向大家说:“现在分小组讨论,交流各自的意见。”
一句话击起了“千层浪”,学生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有些学生认为4个题都可简便,有些学生认为有三个可简便,有些学生还认为简便的方法不只一种。这时,我出示了一张表:
根据工作表,小组长带领组员思考要探究的问题,大胆地提出自己的猜想,并尝试着进行实践证明……在一番自主活动之后,师与生、生与生之间充分展示自己的思考方法和探究过程——
生:我认为第一组“11和12”可以简便计算,它们相差是1,最大公约数就是1。
生:(对刚才那个学生反问)我认为你的想法是错误的,11和12互质,所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是1。
生:(支持第一个学生)我举了好几个例子,比如7和8相差1,最大公约数就是1。
生:我认为只要是两个互质数,它们的公约数就只有1,因此,最大公约数也是1,例如:第一组中的“11和12”,第二组中的“8和15”;而其中11和12的最大公约数是1,也正好相差是1,这是一个巧合,也是正确的,但它不能代表所有互质数的求法,只能代表相邻的两个数的求法,又因为相邻的两个数一定互质,我们为何不把它归为一类:两个互质数,最大公约数就是1。
同学们听后纷纷投去赞许的目光。
师:同学们,道理只有越辩越明,经过刚才的讨论,我们得出一个结论:如果两个数是互质数,它们的最大公约数就是1。(投影出示)
生:我们组认为第三组“12和18”求最大公约数也可用简便方法,可以用公约数6去除,再看所得的商还有没有其他公有质因数,结果没有了公有质因数,因此,12和18的最大公约数是6。
生:(反对刚才那个同学所说的)我们在用短除法求最大公约数时,只能用质因数去除,怎么能用公约数去除呢?
生:是啊!只能用公有质因数去除,6是一个合数,不能用6去除。(一片议论声。)
师(引导):大家想一想最大公约数是求什么?
生:是求两个数公有的约数中最大的一个。
师:既然这个最大公约数既是18的约数,又是12的约数,因此,就可以用18和12的公约数去除,大家之所以习惯用公有质因数去除,是因为短除法当时从分解质因数演变过来的,但从最大公约数的意义考虑,是可以用它们的公约数去除的'。
学生听得非常认真,并且有恍然大悟的神情。
生:我发现第四组“21和7”也有简便方法,它们的最大公约数是7,7的约数有7,21的约数也有7,所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是较小数7。
生:我对刚才那位同学进行补充,因为21是7的倍数,所以,21的约数必定有7,7又是它本身的约数,因此,它们的最大公约数是7。
师:同学们刚才说得非常好,这就是第二个规律(投影出示):如果较小数是较大数的约数,那么较小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
经过刚才的发言,举手的人渐渐少了,可有一位同学仍坚持不懈地高高举着手,我便请他发言。
生:我认为除了老师您黑板上的例子可以简便,还有一种可以简便处理的方法,那就是:两个相邻的奇数一定互质,它们的最大公约数也是1,虽然它包含在互质数这一类中,但仍比较特殊。
他的回答着实让我和同学们吃了一惊,当时,我也对他的答案是否正确把握不准。于是便领着学生们进行验证,发现果然是正确的,同学们都露出了佩服的神情。
接下来,同学们又认真地看书中例题,并且积极地做了相关的练习题。
课后反思
上面这个案例,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个片段,它体现了我思想上的一些创新和转变。
1.由指令性活动向自主性探索转化。
在前段时间教学时,总是对学生不放心,结果只会束缚学生的手脚,阻碍学生思维的发展,因为真正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实践活动必须是学生自主的活动。这一节课中,学生自己在进行观察、假设、探究等高层次的思维活动之后,得出的结论是我始料不及的。
2.由问答式教学向学生独立思考基础上的合作学习转变。
在教学中,学生一直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状态之中,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探究,形成独特见解,此时的合作有了基础。当有了不同意见时,才会产生创新的思想火花;当意见相同时,就会充分展示自己的思想和表现欲,那小组合作怎会流于形式呢?可能这会“浪费”些时间,但这让我们的学生获得了多少知识和能力啊!
3.课本不能被当作惟一不可改变的标准。
课本在学生学习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学生可在此基础上进行探索和创新。例如在这节课上,学生们总结出来的规律可能被分别归入书中几类,但他们所发现的细微的结构特征是书上所没有的,它是那样有新意,我们有什么理由可以“一刀切”呢?
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关键在于教师,一方面要求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另一方面要求教师能将先进的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特别是要改变长期形成的、习惯了的旧的教学方式。只有让学生充分从事探究学习活动,发挥他们的自主性、主动性、选择性和创造性,才能真正地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
小学数学教案 篇7
教学内容:教材第16页例8、“想想算算”,练习四第1~4题。
教学要求:使学生理解和初步学会几百几十加几十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教具准备:练习四第3题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做第16页复习题。
集体订正。
2、板书530+400,让学生说出口算过程,老师板书成:530+400=930
500 30
3、引入新课。
将400改成40。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8第(1)题。
530+40与上一题比较有什么不同?
40要和多少相加?530要怎样分?怎样算?(老师配合板书)
指名说说口算过程。
现在请小朋友把这道题在书上算一算。
:因为几十只能和几十直接相加,所口算530加40,要先算30加40得70,再算500加70得570。
2、教学例8第(2)题。
方法可仿第(1)题。
提问:这道题计算时和上面一题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强调30加80满一百,最后要用500加110得610)
3、提问:这两题还可以怎样算?
让学生小组讨论不同的方法。
4、:今天学习的这两道题都是几百几十加几十的口算(板书课题),计算时要先算几十加几十,再把几百加得到的数。也可以按你喜欢的.算法来算。
三、巩固练习
1、做“想想算算”第1题。
重点说说计算过程。
2、做“想想算算”第2题。
3、口算练习四第1题。
指名一组一组口算,问:每组题里两道题在计算时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指出:十位上相加满一百,第二步要用几百加一百几十或一百。
4、做练习四第3题。
出示第3题卡片,每移动一格纸条,指名学生口算出上下两个数的和。
5、做练习四第4题。
让学生说说题意,弄清条件和问题。要求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指名学生口答算式和得数,老师板书。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用加法算。
四、课堂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几百几十加几十要怎样口算?十位上几十加几十满一百,第二步要用几百加多少?
五、课堂作业:练习四第2题。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案02-24
小学数学教案(经典)08-02
小学数学教案06-13
(经典)小学数学教案08-09
(热)小学数学教案07-06
小学数学教案[必备]07-06
小学数学教案[优秀]07-20
关于小学数学教案12-15
【精华】小学数学教案07-25
【优】小学数学教案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