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精)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班教案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班教案 篇1
目标:
1、知道歌曲的名称,理解歌曲的内容,初步演唱歌曲;
2、能运用轻柔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唱准“嗡”的旋律;
3、喜欢和同伴一起表演歌曲的内容。
准备:
1、图片迎春花和小蜜蜂;
2、小蜜蜂的头饰;
3、歌曲录音带
重难点:
1、“嗡”的节奏和旋律;
2、找一个小舞伴一起进行歌表演。
活动流程:
感知节奏——欣赏歌曲——引发想象——学唱歌曲——表现歌曲
1、发声练习:《我爱我的小动物》
“春天来到了,许多小动物出来了,他们会怎样向我们打招呼?”
“小蜜蜂是怎样向我们打招呼的?”(练习“嗡嗡”的发音)
2、引发
兴趣,理解歌曲内容。
⑴“你们知道吗?是谁最先告诉我们春姑娘来了?”
鼓励幼儿大方的.发表自己的看法。
⑵出示图片(迎春花)介绍迎春花。“你在哪里见过迎春花?”“迎春花什么样?”
3、欣赏和学唱歌曲《迎春花》
⑴教师清唱歌曲《迎春花》;
“小小黄色迎春花,开在大路旁,迎春花还有一个好朋友和他一起欢迎春姑娘,你们听——”教师清唱。
“迎春花的好朋友是谁呀?”“小蜜蜂怎样唱歌欢迎春姑娘?我们一起来学一学。”——重点练习“嗡”的节奏旋律。
⑵看着图片,跟着老师学唱歌曲。“我们看着图片一起来唱一唱。”
⑶跟着钢琴一起唱一唱:“让我们跟着好听的琴声一起唱一唱迎春花的歌。”
3、表演歌曲《迎春花》,进一步熟悉歌曲,
⑴请幼儿当迎春花,老师当小蜜蜂。“你们来当迎春花,王老师来当小蜜蜂,一起欢迎春姑娘。”——引导幼儿进入角色。
⑵请幼儿当小蜜蜂,老师当迎春花——巩固“嗡”演唱的节奏和旋律。
⑶幼儿找一个小伙伴一起表演;一幼儿当迎春花,一幼儿当小蜜蜂,演唱歌曲;
⑷交换朋友演唱歌曲《迎春花》。
4、活动结束。
小班教案 篇2
【活动设计】
一次,孩子们正在高兴地玩体育游戏,一只被风刮起的、在半空中飞舞的塑料袋引起了他们的注意。大家叫着,跳着,抢着,玩起了塑料袋。于是,我们在活动区投放了各种各样的塑料袋,并注意观察幼儿的表现。孩子们有的把塑料袋当帽子,有的用塑料袋折东西,还有的设法让塑料袋发出声音。在这一过程中。孩子们对塑料袋的特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随后。我们设计、组织了活动“会唱歌的塑料袋”,鼓励幼儿积极探索塑料袋发出声音的方法,提高幼儿想象的空间和动手的能力,从而获得丰富的经验。
在活动中,我首先为幼儿创设一个塑料袋王国的情景,还精心制作了许多不同的贴上漂亮眼睛和嘴巴的塑料袋娃娃。告诉幼儿在这里有着许多的塑料袋娃娃,你想和它们一起来玩游戏吗?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避免了它们在一边枯燥的等待。然后我再总结,原来有这么多方法都可以使塑料袋娃娃来唱出好听的歌啊,那就请大家一起用娃娃来为音乐,让幼儿在挑选了自己喜欢的塑料袋娃娃后尝试使用多种方法使塑料袋发出声音,如搓、揉、甩、拍、捏等。当幼儿想出一种时,我就鼓励其它的幼儿一起来学一学,来伴奏吧。在这个环节中,我特别挑选一首段落节奏感很强的音乐,以方便幼儿正确使用不同的让娃娃唱歌的方法来配音乐节奏,使活动达到了高潮,幼儿的情绪也得到了很好的.提高。以至于最后活动结束的时候,他们还不舍得和娃娃分开,一起带着塑料袋娃娃回教室再去玩游戏了。
【活动目标】
1、尝试使用多种方法使塑料袋发出声音,如搓、揉、甩、拍、捏等。
2、产生探索塑料袋的兴趣。
3、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活动准备】
塑料袋做成的娃娃,背景音乐,进场音乐,伴奏音乐。
【活动过程】
一、激发探索的兴趣。
小朋友,塑料袋王国里有许多可爱的塑料袋娃娃,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好吗?(开小汽车入场)
二、自由与塑料袋娃娃玩游戏。
呀,塑料袋王国到了,有这么多可爱有趣的娃娃在等着我们小朋友呢,你想和他们一起玩一玩吗?等一会请每位小朋友找一个塑料袋娃娃,玩的时候要爱护他们,轻轻的玩,想想你可以用什么方法和它一起玩?(放背景音乐,幼儿自由进行探索,教师指导)
提问:刚才你是怎么样和娃娃一起玩的?
个别人幼儿讲述后教师小结:刚才小朋友用了各种各样的方法与娃娃一起来游戏,还有的小朋友说他和娃娃一起玩唱歌的游戏呢!我们请他来说一说是怎么样玩的?(幼儿个别讲述)
三、尝试用不同的声音使塑料袋发出声音。
呀,他讲得可真好,你会像他一样让娃娃来唱歌吗?还有什么办法能让塑料袋唱歌呢?动脑筋想一想,看谁让塑料袋娃娃唱歌的办法最多。(鼓励幼儿独立尝试或与同伴合作,及时发现幼儿的新玩法。)
幼儿交流让塑料袋唱歌的方法。
你刚才是用什么方法让塑料袋娃娃唱歌的?
(鼓励幼儿介绍自己的动作,引导幼儿互相学习。)
小朋友想出了许多的方法让娃娃来唱歌,现在我们就一起让塑料袋娃娃听着音乐唱起好听的歌好吗?(听音乐用塑料袋娃娃来伴奏)
四、结束活动。
小朋友,今天塑料袋娃娃玩了这么长时间已经很累了,我们让它们休息一会吧。天也不早了,我们要回去了,大家和塑料袋娃娃说拜拜!(听音乐回家)
教学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利用幼儿的好奇心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且达到了预期目标,效果非常好,甚至超过了预期效果。整个活动既让幼儿体验了实验成功时的快乐、增强了自信心,也知道了保护环境的必要性,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这个活动在中班开展是非常有意义和有必要的。
小班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从教材来看,这一课的学习任务是凭借随意撕出纸片的各种形状激活学生对生活经验中形状相似的事物的联想,然后通过在纸片,把联想形象表达出来,是综合了撕纸、联想、粘贴、的学习活动中。形的联想是关键,它上承随意撕纸的结果,下启添画成形的效果。撕纸时,让学生大胆肆意不受形象约束的随意撕。形的联想时引导学生将纸片当作生活中熟悉的各类事物媒材去联想。同时,将纸片转动不同角度观察发现更多联想。贴画时,依托纸片已有形状完整造型,这样将手工的方法既降低了绘画的难度,又增加了绘画的越味性在整个活动中,不需要事先设定主题和形象,主要凭感觉、联想和想象来进行造型,将废纸片变成一件艺术品。在这种行为中,学生获得快乐,创造出丰富多彩的作品,并表达自己的感受。对于刚刚入学的小学生来说,不失去一种巧妙而又有效的综合能力训练,课的有效学习将为今后的记忆画、想象画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从学习领域来看,这一课属于“造型表现”。学生尝试使用符合低年级学生年龄特征的常用工具材料:脐棒、彩笔、彩色纸,运用手工的方法,通过低年级学习喜闻乐见的形式:撕一撕,看一看,想一想,贴一贴,大胆地,自由地,把气见、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发现艺术感知能力、形象思维能力以及求异创新的思维和综合运用造型表
现的能力,表达对生活的美好回忆和积极关注。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撕纸,使学生初步掌握撕纸、粘贴等综合作图的方法。
2、 能力目标:
借助学生对纸形有联想,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力,体会想像的乐趣,发展美术实践能力。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美术的兴趣,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学情分析:
1、授课对象:小学一年级学生。
2、学生特点:好奇心强,参与教学活动积极性高,想象力极其丰富。但孩子小,动手能力较弱,生活认知有限。
教学策略:
本课教学遵循直观性教学原则,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将熟知的`事物通过大胆地想象,用随意撕纸的方式表现出来。并在大胆、有趣的想象创作中,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发现艺术感知能力、形象思维能力以及求异创新的思维和综合运用造型表现的能力,表达对生活的美好回忆和积极关注。 教学媒体分析:
1、 媒体出现的时间:教师通过图片展示后,出示多媒体课件。
2、 时机:学生对彩虹图片的管擦赏析,展示学生习作,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3、媒体类型:PPT课件
4、媒体呈现方式:图文结合静态呈现,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范作,学生欣赏。问:猜猜老师是怎样完成它的?
2、出示课题,奇妙的撕纸
(设计意图: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课伊始,引导学生看美丽的作品,猜作品的制作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讲故事设疑:
唐朝的美女杨贵妃最爱听纸撕裂的声音,她最喜欢把纸撕成各种形状的,(教师边讲边撕),有一天她正在屋子里高兴地撕纸,忽听太监说皇帝要来,心里想:这可糟啦,皇上可不喜欢不爱干净的妃子,他见了一定会不高兴。怎么办呢?
你们能帮她想个好办法吗?(学生自主发言)
2、释疑:
杨贵妃灵机一动,将碎片捡起,把它们排列成一幅幅美丽的画。并自己
动手添画了几笔,画面就更漂亮了。(出示图片)皇帝看见了这些画,觉得很新奇,还虚心向她学习呢,这种画流传到今,就是现在的撕纸添画。(课件出示课题)
(二)拓展思维
1、引导学生撕纸,随意撕,
2、拿出一生撕的纸,问:你们看,它像什么?还像什么?
转一个方向,又像什么?
反过来瞧瞧,还像什么?
3、撕出四张色彩不同,形状一致的纸,看一看,想一想,根据颜色的不同,可分别想象成什么,像什么,根据它的不同颜色,贴成不同的事物。指名四学生上台贴纸,怎样使它一看就像你说的物体呢?
4、相机指导或请学习发表不同见解,引导学生注意贴画的整体形象。
5、课件展示撕纸添画作品,开阔学生思维。
(设计意图:本环节意在拓展想象空间,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探究学习,更充分地发展学生的探索发现能力。课件展示了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在艺术想象的天空中驰聘。在学生的板演添画过程中,既可发现学生在初步尝试中的不足,相机指导,又可激发探索未知领域的欲望,开启创造的意识。同时还可突破重点,降低难点。)
(三)合作探究
1、互说。和你身边的同学谈谈,你撕的纸像什么?
看看别人的纸又像什么?还可把两张纸拼在一起看,像什么?
2、小组合作,把自己撕的贴纸贴在本子上,可单独成画,也可小组合
作完成一幅画。
(设计意图: 营造同学间交流的机会,调动每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乐于探究,主动参与,加强信息交流,取长补短,培养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合作精神。)
(四)展示评价
1、完成的作品贴在黑板上
2、谁来夸夸自己的画?或把你的画编一个故事告诉大家
3、你喜欢谁的画?(欣赏)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重在学生的视觉能力,培养自信心,注重学科的整合融汇,掌握运用语言、形体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的基本方法,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审美能力。)
(五)小结延伸
1、今天学会了什么?
2、动动脑,我们还可把这些撕纸画用在哪?(衣服、墙壁……)
3、小结:美术无处不在,你看,小小一张纸,通过撕、贴、想、画,大家能把它变得那么漂亮。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也可制作成图画?讨论总结出:布、线、壳等,课后请大家去试试。(课件展示不同材料的作品)
(设计意图:延伸课堂知识,激发学生迁思维,引导其自觉拓宽视眼,更加关注生活。教师诱发学生运用本节课内所掌握的知识、技能、技巧解决生活中的其他问提,将所学知识为其所用,体现创造性学习的新理念。
小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感知童话故事中主要角色形象的特点和故事情节,学说故事中的对话。
2.借助人物形象出场的大小和高矮顺序,进一步感知情节发展的线索,记忆故事中的对话。
3. 积极参加讲述活动,初步体验与同伴共同讲述、共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 小动物图片:小老鼠、小青蛙、小兔子、小狐狸、大灰狼。
2、 小老鼠、小青蛙、小兔子、小狐狸、大灰狼头饰各6~7个。
3、 对“田野”有初步的认识。
4、 幼儿用书人手一册。
5、 故事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 教师通过语言引出主题。
◎ 教师:小朋友,你的家住在哪里?你见过田野里的房子吗?下面,我给你们讲一个故事《小房子》,听听,田野里的小房子里面住着谁?会发生什么事呢?
二、 教师讲故事幼儿看书,初步感知故事内容。建议教师提问:
◎ 童话故事里有谁?谁第一个发现田野里的小房子,他说些什么?
◎ 后来有谁住进小房子的?他们说些什么呢?……引导幼儿回忆童话故事中的主要角色,并出示相应的'图片,排列在黑板上,帮助幼儿记忆角色出场的顺序。
◎ 教师:有几个动物住进了小房子,它们说了些什么?
教师边指图片边带领幼儿一起讲述故事,在对话的地方等待并暗示幼儿大声地讲述。
三、 启发幼儿根据动物从小到大的顺序,创编越来越大的动物形象,续编故事结尾。
◎ 教师:看图说说,从小老鼠到大灰狼,这些动物有什么变化?你们猜又会有谁看见小房子呢……◎ 让幼儿大胆地创编比大灰狼形象更大的动物(河马、大象、恐龙等)住进小房子里。
四、 幼儿大胆地讲述并表演对话。
◎ 师生阅读幼儿用书,讲述故事内容。
◎ 以小组的形式,给幼儿戴上动物头饰,扮演故事中的角色,尝试表演故事,讲述故事中的对话。(也可以播放故事磁带,让幼儿随着录音一起表演)◎ 在幼儿表演过程中,教师巡回观察,并给予适当的指导。
小班教案 篇5
活动设计:
我们都知道,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学习就是在生活中学习,在游戏中学习。而袜子对于宝宝来说,可谓是每天都要接触到的,但是他们对袜子的认知可以说是比较浅显的。因此基于以上两点,我设计了本次小班健康活动《袜子对对碰》。
活动目标:
1、了解袜子的特征,观察一只袜子的色彩、图案、大小,找到相应的另一只。
2、初步学习穿袜子的方法,提高自理能力。
3、了解袜子对脚有重要的保护作用。
活动准备:
欢快的音乐、袜子、若干泡沫垫
活动过程:
一、导入,寻找袜子好朋友
1、哎呦,老师的脚好难受呀,我们来看看他怎么了?
2、你看老师老是这样,不是忘记这个,就忘记那个,真是羞死了,你们能帮老师找到袜子吗?
3、你们先看看老师的袜子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什么颜色?什么图案?大小呢?
4、请小朋友们帮老师找找。
:原来袜子宝宝是双胞胎,他们长得一模一样,我们可以说他是一对袜子,也可以说是一双袜子。
5、嘘,老师好像还听到哭声,你们把鞋子脱了看看怎么了?原来是你们的袜子宝宝哭了,看好脚上袜子宝宝的样子,然后把他们的双胞胎弟弟妹妹找出来。
二、探索穿袜子的方法
1、看着这是谁?你发现袜子宝宝的'身体上有哪些特别的地方?(有袜口、脚跟、脚尖等)
2、再看看你们的小脚,你能找出他和袜子宝宝的相同之处吗?
:原来我们的脚和袜子宝宝一样,都有脚尖、脚跟。
3、袜子宝宝可想和你们成为好朋友了,我们来看谁的小手最能干,能把袜子宝宝穿到脚上,穿得又整齐又漂亮。
4、老师有一个好办法可以让你们又快又好的穿上袜子。仔细听仔细看。
5、教师边念儿歌边穿袜子。
6、请一位小朋友来穿,一边穿一边说唱儿歌。
7、老师和小朋友们一起穿袜子。
:原来有好办法可以帮助我们又快又好的穿上袜子。
8、这么漂亮的袜子穿到脚上你有什么感觉?他对我们小脚有什么好处呢?、
三、游戏:《穿袜歌》
1、今天我们穿着合适、温暖、漂亮的袜子,我们一起边说儿歌边跳舞吧。
我们穿上鞋子好朋友一起去外面跳一跳吧。
小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按数取物,以及按实物取数的基本方法。
2、喜欢数学游戏活动。
活动准备:
数学1——5的数学卡片、写有数字1——5的扑克牌的盒子若干、回形针等。
活动重、难点:引导幼儿初步感知按数取物以及理解按实物取数的基本方法。
活动过程:
1、扑克牌进盒:
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扑克牌都掉到盒子外面来了,请你们按盒子上的数字把它们送回家。“
教师示范按数放排的.方法。
幼儿按数放牌,教师观察幼儿操作情况,给个别幼儿予以适当的指导。
引导幼儿运用按物取数的方法互相检查。
教师对幼儿在操作中所用的方法进行小结:要先看清楚盒子上写的数字是几,在找自己手中与盒子上数字相同的卡片,然后放在一起。
2、卡片回家:
——“请你们从盒子中取出5张卡片,但要从1——5不能重复。”
幼儿每人从盒子中分别取出从1——5的扑克牌放回到自己的桌子上。
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用口手一致数数的方法验证自己是否拿对。
3、扑克牌窗帘:
教师介绍扑克窗帘的制作方法:
——“我们要来做扑克窗帘,请你看着每一条窗帘上的数字来挂扑克牌,制作窗帘。”
幼儿依照着来时做的扑克牌窗帘接着做下去,教师注意引导幼儿运用按数取扑克牌的方法进行制作。
师生共同运用按物取数的方法检查每条窗帘的制作情况。
小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教幼儿认识常见的鸡蛋、鸭蛋、鹌鹑蛋,比较它们不同的外部特点和内部结构。
2、了解除鸡、鸭、鹅外其他会生蛋的动物。
3、在活动探索中发展幼儿的观察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熟的鸡蛋、鸭蛋、鹌鹑蛋幼儿人手一份;鸡、鸭、鹅图片;干湿小毛巾幼儿人手一份;贴有鸡、鸭、鹌鹑的小筐三个;蛋壳画和彩绘蛋壳玩具;教师手里生、熟鸡蛋各一个。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一个盖着布的篮子,引起幼儿的注意。
教师:“小朋友,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礼物,猜猜看是什么?”
幼儿回答后,教师让幼儿伸手到篮子里摸一摸,再说说是什么。(此环节容易吸引小班孩子的注意力,激发起幼儿的好奇心,摸一摸也能让幼儿初步感知蛋的外形特征。)
2、让幼儿感知鸡蛋、鸭蛋、鹌鹑蛋的不同外形特征。
教师:“你们喜欢这些蛋宝宝吗?那请你把这些蛋宝宝领回你们的`家吧。”
幼儿每人上来取一枚蛋,放在事先铺好的小毛巾相互观察比较。
1)你知道这些蛋宝宝叫什么名字?
2)和你们旁边的小朋友比一比,蛋宝宝是一样么?
3)哪个最大?哪个最小?
(由于有照顾蛋宝宝的经验,孩子取放蛋宝宝都很仔细,放在毛巾上更增加了蛋宝宝的稳固性,幼儿学习兴致高,能够较好地发现蛋的大小、颜色不同等外形特征)
3、游戏“送蛋宝宝回家”
1)教师:“小朋友,你们知道这些蛋宝宝的爸爸妈妈是谁吗?”幼儿回答后,出示鸡、鸭、鹌鹑的图片让幼儿进一步认识理解。
2)教师:“蛋宝宝和你们玩了这么长时间,它们爸爸妈妈想它们了,请小朋友们把你的蛋宝宝送回家吧。”
3)幼儿把各自的蛋分别送到对应的贴有鸡、鸭、鹌鹑图片的小筐里。
(通过游戏进一步巩固幼儿对动物生蛋概念的认识,同时也起到帮助幼儿进行分类的作用。)
4、认识蛋的内部结构。
1)想知道蛋宝宝里面有什么秘密吗?怎样才能打开蛋宝宝呢?
2)教师敲开一个生鸡蛋,让幼儿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蛋宝宝里面是什么样子的,认识蛋青和蛋黄。
3)过渡:蛋宝宝里面是不是都有蛋青和蛋黄,我们再一起来看一看。
4)教师和幼儿一起动手剥熟鸡蛋(剥之前提醒幼儿用湿毛巾擦手,把剥完的蛋皮放在空盘中,保持卫生。)引导幼儿观察思考:蛋青、蛋黄哪里去了?这个蛋和刚才的蛋有什么不一样?
(通过幼儿动手操作,加深对蛋的内部结构的认识,在渗透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幼儿的生活技能)
5、教师:“小朋友知道了鸡、鸭、鹌鹑会生蛋宝宝,那你知道还有哪些动物也会生蛋宝宝?”
教师用多媒体帮助幼儿了解其他会生蛋的动物。如乌龟、天鹅、蜥蜴、蛇、鸟等等。
(这是个活动的知识拓展和延伸,旨在丰富孩子的知识经验,激发幼儿对动物世界的探索)
6、教师出示蛋壳画和彩绘蛋壳玩具:“看,老师还给你们带来了好玩的东西,小朋友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动手,作出更好看的蛋壳玩具,好不好?”幼儿自由欣赏蛋壳玩具,活动结束。(科学活动和艺术活动自然结合,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活动延伸:
幼儿用绘画、粘贴的形式装饰蛋宝宝。
小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喜欢看这本书,积极投入阅读活动,体会阅读的乐趣。
2、理解故事内容,能根据图画合理推测故事发展,大胆表达对图画的理解。
[活动准备]
《小动物模仿操》音乐、动物图片、头饰。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小动物模仿操》的音乐让幼儿学学小动物的动作。今天我们的大书上也讲了关于动物的故事,我们看看是谁来了?
二、阅读图画
封面:谁来了,它想做什么?这本书的名字就是《上床睡觉》,你觉得有几个小动物要来,为什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页:你都看到了什么,你觉得这是在哪?为什么?(幼儿可能说不出吊床,教师讲解一下)小蛇想干吗?表情怎样?你觉得它上去后会去哪睡呢?为什么,我们来看看是不是和你想得一样?
第二页:小蛇睡在哪了?又来了一个小动物,它的表情怎么样?它上去后会睡在哪儿?为什么?
第三页:小狮子去哪睡了?小朋友发现床有什么变化?小斑马表情怎样?怎么上床呢?你能不能学一学?你觉得它会去哪睡觉?为什么?小狮子和小蛇的表情呢?他们可能想什么?接下来你觉得还会有小动物来吗?会是谁?为什么?
第四页:谁来了,它有什么表情,为什么?上床之后会去哪睡觉?我们来看看床上的小动物,小斑马在干什么?表情怎样?心里可能想什么?小狮子呢?再看看小蛇,学一学他们的表情。它们表情和前面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接下来呢,会发生什么?河马会上去吗?还会有动物来吗?为什么?
第五页:谁来了?学一学他的表情。他在想什么呢?来看床上,河马上去了吗?床有什么变化?为什么?那三个小动物呢?学一学他们的表情,和刚才一样吗?可能心里在想什么?小蛇为什么会这样?如果你是小蛇,可能会对大象说什么?你觉得大象上去了吗?下面会怎么样呢?
第六页:你猜对了吗?结果怎么样了?你觉得小动物摔得厉害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接下来怎么办?你有什么好办法帮帮他们?
第七页:发生什么了?你怎么知道这里是医院?从那看出来的'?你觉得医生都做了什么?你发现小动物都摔到哪里了?小朋友能不能给小动物想个好办法,让它们能安全的睡觉?
三、总结分享:
1、“这个故事有趣吗?让我们再看一遍,都有谁来睡觉了,它们睡好了吗?结果怎么样?”播放故事光碟,回顾内容,体会故事的趣味。
2、故事表演。动物们都出院了,它们要来咱们班呢,小朋友欢迎它们好吗!请教师扮演小动物睡觉,在每一个小动物去睡觉的时候,老师可以和幼儿一起说xx上床去睡觉,最后老师扮演鳄鱼大夫:“啊!今天没有小动物摔伤了,我可以去睡个好觉了”。
四、结束活动
小动物们快起床了,森林里要开一个盛大的音乐会,我们一起来唱歌跳舞吧!
附:芳辉:我是小蛇,我喜欢睡在树荫、草丛、溪旁等阴凉场所生活栖息。我要去睡觉了(自己想象小蛇的做动作)
李鹏:跑着出来,唉:跑了一天真累了,去睡个觉吧,我就睡在草地上,(模仿斑马睡觉样子)
刘红:(左右看看,有没有狮子)我们大象跑的没有狮子快,最怕狮子了,还好现在没有狮子,赶快去睡觉吧,我们大象可以站着睡觉呢!(模仿大象睡觉的样子)
小班教案 篇9
一、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认识马兰头的特征及作用,培养幼儿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让幼儿初步学会拣干净马兰和拌马兰的技能,从小培养幼儿爱劳动的好习惯。
二、活动准备:
马兰头、调味品、一盘凉拌马兰头、剪刀
三、活动过程:
1、请幼儿品尝拌马兰头,引出主题。
老师今天给小朋友带来了一盘菜,请大家品尝,然后猜一猜这是什么菜?
2、认识马兰头
(1)认识马兰头的特征及作用。
刚才小朋友告诉我吃的是马兰头,是我们建山特有的野菜之一。谁能说说春天的马兰头是什么样的?(引导幼儿说出马兰的外型特征,教师把幼儿的回答作简单的小结)那马兰头在什么地方有呢?(引导幼儿说出马兰是一种野菜,不需要种植,田野里到处都有,它的'生命力很强)马兰头有什么用呢?(引导幼儿说出马兰头的实用性和药用性,幼儿回答教师小结)
(2)学习拣马兰头马兰头是一种野菜,田野中还有许多野菜。老师今天给小朋友带来了几种野菜。请小朋友在这些野菜中找到马兰头,把它拣干净,拣的时候注意:要先找对马兰头,然后左手拿住马兰头,右手拿住剪刀,把马兰头的根和黄叶去掉。拣干净的放到筐里。(幼儿动手拣,老师指导)
(3)学做拌马兰头。(事先准备好调味品和小碗)我们拣了很多的马兰头,现在我们来作一盘凉拌马兰头吧!老师负责把马兰头焯过水切好,小朋友负责拌马兰头,拌好了请大家品尝,好吗!
3、结束部分我们今天认识了春天的马兰头,还自己动手做了一道凉拌马兰头,下面请小朋友一起品尝自己做凉拌马兰,好吗?
四、活动反思:
幼儿在认识马兰头、捡马兰头、品马兰头的过程中,对马兰头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对家乡的热爱又加深了一层。我觉得开展这样的活动非常有意义,幼儿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不仅认识了马兰头,还学会了怎样捡菜,对做凉拌菜的制作方法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要经常开展一些接近幼儿生活,又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实践活动。
小班教案 篇10
目标:
1.知道宝岩杨梅是我们虞山的一大特产,了解杨梅的形态。
2.掌握用牙刷敲打作画的方法,并尽量敲在圆圈里。
3.体验用牙刷作画的乐趣。
4.大胆尝试绘画,并用对称的方法进行装饰。
5.鼓励幼儿大胆正确的上色。
重难点:
掌握用牙刷敲打作画的方法。
将牙刷敲打在圆内,尽量不敲到外面。
准备:
牙刷人手一把,红色水粉颜料若干,毛巾若干,杨梅图片,画好杨梅枝的画纸人手一份,范画一张,展板,舒缓的`背景音乐。
过程:
一.开始出示杨梅图片,激发幼儿兴趣
T:小朋友看,这是什么呀?你们吃过吗?谁来说说看杨梅是什么样的?在我们常熟,宝岩的杨梅是最出名的,老师啊画了一张宝岩杨梅的图画,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范画)
二.基本
1.引导幼儿猜测牙刷的画法。
T:漂亮吗?请你们猜猜看这幅画上的杨梅是用什么画出来的?(蜡笔、水粉颜料)(出示牙刷)看,是我们的好朋友牙刷,以前我们学过,牙刷是怎么画画的呢?(敲)
2.教师示范。
T:先来看看老师是怎么画的。先轻轻地蘸一蘸再刮一刮然后敲一敲,哇,真漂亮。(强调要敲在虚线的圆圈里面,不能敲到其他地方,并引导幼儿跟着空手操作)。
3.幼儿示范。
T:你们会不会拉?那请一个小朋友上来试试看,我们一起看她会不会。
(请一位幼儿进行示范,其他小朋友一起检查她画的对不对)
4.幼儿操作(播放舒缓的背景音乐)
T:你们想不想也用牙刷来画画漂亮的杨梅呀?那请你们轻轻地走到桌子边上开始画画吧!
(教师巡回指导,并强调不要敲到圆圈外面)
三.结束(展示点评)将幼儿的作品贴到展板上,共同欣赏。
T:谁来说说你最喜欢哪副画?为什么?
老师觉得你们每个人画的杨梅都非常漂亮,我们表扬表扬自己。在宝岩杨梅山上啊有许许多多的杨梅,下次我们一起去摘杨梅好不好?
【小班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教案07-20
【精选】小班教案07-28
小班的教案04-08
(精选)小班教案08-01
《饼干》小班教案02-21
小班自然教案03-25
小班教案:洗澡03-26
小班阅读教案03-23
语言小班教案03-27
小班日常教案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