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优】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构想】
现在的学生,都拥有美好的理想。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他们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此时,该如何面对呢?是积极进取,还是踟躇不前?为此,在他们成长的关键时刻,教师应该引导他们树立必胜的信心,坚定成功的信念,学会找寻解决困难的方法;引导他们在感知和体验文本的基础上,认真思考并从中受益,以便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八年级,正是学生思维从感性向理性过渡的重要时期。本文的相关内容与学生固有的信息储备形成了一定的信息差,所以本文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刺激和丰富他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针对以上的分析,教学中拟采用以下方法:
1.首先布置预习。
从两个大的方面引导学生预习:①请同学们提出自己最感困惑的问题。②用笔勾画出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或句子或词语,并谈谈自己喜欢的理由。
2.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我准备从以下几个角度切人:
①让学生整体感知文本。②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共同解决疑难问题。③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重点段落,体味人物的心理活动及思想感情。④引导学生深人探究,把握文章的主旨。⑤体验反思:创设情境,给学生提供一个可供吸纳和构建的平台。
3.拓展延伸。
请同学们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人生经验”。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一、知识与能力
1.概括文中的主要事件。
2.感受文中的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自主解读文本,充分提出自己感到困惑的问题。
2.课堂上。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充分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多角度解读课文和品味语言。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文中所蕴含的生活哲理,能正确地面对困难和运用恰当的方法去战胜困难。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文中所蕴含的生活哲理。
难点:品味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安排] 一课时
1.认真预习课文,读一读,想一想,品一品。
2.熟读课文,揣摩精彩的字、词、句、段,结合自己的理解与体验,联系实际,谈谈体验或启示。
[教学步骤 ]
第一课时
一、 导人新课,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
二、 导语 一:
师:同学们,你们有过紧张害怕的经历吗?如果有,请你谈一件令你紧张害怕的往事。
(学生们纷纷谈自己的经历)
师:大家谈得好极了,谈出了自己的真切体验。看来啊,亲身经历的害怕的事的确令人难以忘记,也许这种体验会让我们铭记一辈子。现在,让我们来共同感受一下:一位8岁少年是如何战胜紧张与害怕的。
导语 二:
师:同学们,你们有过冒险的经历吗?如果有,请你们谈谈具体的经过,然后说说你从中获得了什么教训(或道理)?
(学生们谈经历和感悟)
师:今天,我的收获很大。因为我感受着大家的感受,体验着大家的体验,感悟着大家丰富多彩的人生思考。我相信,这种分享,不仅仅是对我,对我们每个人,都具有深刻的意义。
(这一板块,旨在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我在两个班分别采用了不同的导语 ,结果有很大的差别。导语 一能够让全体学生很快地进入状态,搜寻翻找记忆中的往事,课堂气氛一下子被激活;而导语 二却让部分学生卡了壳。因为多数人没有经历过冒险的事,所以根本就无从谈起。此外,对初二的学生而言,本文叙事性很强,所以我力图让学生在文本的影响下,学会有条理地陈述一件事。)
二、走进文本
1.整体感知文本。
要求学生大声朗读课文。鼓励他们根据提示,概括文本的主要内容。
师:首先请同学们各自大声朗读课文,带着两个任务去读。
第一,请依据我的提示,说说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提示:在一个闷热的下午,我————,最后。)第二,提出你感困惑的问题。 (概括文本的主要内容,教师为什么要给一定的提示呢,直接让学生表述不行吗?原因有两点:第一,避免学生步入“泛泛复述课文”的误区;第二,给学生搭梯子,让其“跳起来摘桃子”,在实践中增强他们解决问题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学生读课文,并在书上圈点勾画。教师板书完“提示”后,在学生中巡视。在此过程中,发现有些学生勾画出不认识的字词。据此。教师在黑板上进行了集中归类。
字词有:
啜泣(chuò) 瘦骨嶙峋(Iín xún) 噗噗(pū) 训诫(jiè)
纳罕(nàhǎn) 迂回(yū) 头晕目眩(xuàn)
(这个环节是在教学过程 中随机生成的'。我原以为这一课的生字词比较简单,就可以忽略不讲。可事实上学生的水平千差万别,不了解的大有人在。由此看来,教师还得引导学生多多积累字词,不可听之任之。)
师:一位教育专家说过:生命的交往、思想的交流和思维的碰撞,往往能够进射出智慧的火花。下面请前后四人小组合作交流,讨论问题。’把能够解决的问题在组内尽快解决,把不能解决的问题进行筛选和整理,然后提出一两个全组最难解决的问题,并写在纸条上交给我。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难。”我相信,凭着大家的聪明才智,一定能给我一个又一个的惊喜。
(我在备课过程中,就琢磨:如果学生在提问的过程中,提出了想象性或探究性的问题,可以适时适地解决;如果学生未能提出这样的问题,教师可以以合作者的身份提出部分问题或创设相关情境。)
师:(教师边收问题边赞美学生的提问)大家所提的问题,的确有深度、有个性,简直让老师无法取舍。下面让我们来共同筛选出最难解决的问题吧
2.质疑探究。
小组合作交流、讨论有关疑难问题(教师也可参与其中),然后共同整合出有价值的问题。
用投影仪呈现问题:
⑴文章开头“虽已时隔57年,可是那种闷热我还能感觉得到”,57年了,闷热仍然能够感觉得到,可能吗?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⑵“我”明明知道这座悬崖是“不可能登临的禁地”,为什么偏偏要去攀爬呢?
⑶杰利对“我”有点不放心,可他为什么“还是和大家一起走了”呢?
⑷如何评价杰利和其他的小伙伴?
⑸文中第14自然段最后一句“我听见有人啜泣,正纳罕那是谁时,结果发现原来是我自己”,明明是自己哭,为什么到后来才“发现原来是我自己”呢?这种说法是否合理?
⑹“暮色苍茫,天上已出现了第一颗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昏暗”这句话除了描写当时的景物外,有没有特别的含义?
⑺当“我”被困在悬崖的石架上,欲上不能,欲下不得时,心里会怎么想?
⑻父亲为什么带着安慰的口气说“晚饭做好了”?
⑼父亲为什么不把“我”抱下悬崖,而是让“我”自己下来?(请想一想父亲此时的心理活动)
⑽依据课文内容,请谈谈“我”在爬下悬崖的过程中,心里是怎样想的?
⑾父亲是怎样指导我走下悬崖的?
⑿当“我”投入父亲的手臂中时,为什么会有一种巨大的成就感?为什么说“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验”?
⒀为什么作者觉得走过的路很遥远?
⒁作者把爬下悬崖的过程描写得如此细致生动,有什么目的?
⒂“我曾屡次发现,当我因为看到前途遥远可怕以致灰心,丧气时,我只要想到很久以前我在一座小悬崖壁上所学到的经验,我便能应付一切”,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⒃设想一下,如果是你在上面,你的父亲会怎样救你下来呢?
⒄假如“我”的父亲没有来,你作为“我”的同学,将怎么办?
⒅假如你是“我”,孤身一人在悬崖上,将怎么办?
⒆假如你是除了“我”、杰利以外的其他小男孩中的一个,你能尝试着评价一下“我”、杰利以及其他小男孩吗?
⒇如何理解题目“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深刻含义?文章标题能否改成“童年往事”,为什么?
(以上绝大部分问题是学生在课堂上提出来的,极少数是我充实进来的。我认为这些问题都有一定的深度。比方说:⒃一⒆题的设计,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层理解;而且通过“假设”,可以让学生进入情境,去拥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价值取向等等,从而获得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有益启示。)
师生互动,共同整合出三道有价值的问题:⑵ ⑸ ⑿
(下面要进行的这一板块,可以围绕“把握内容主旨;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这两个大的方面切入。)
3.深入探究,合作解决问题。
(为什么要选择这三个问题呢?原因:一、这三个问题能够贯串全文,起到统率全篇的作用,其中第三个问题与主旨的关系最为紧密;二、如果解决了前面两个问题,教师就比较容易引导学生升华、拓展和联想第三个问题及相关情境。)
(解决问题时,一定要紧扣文本,不能架空分析。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在课堂上,应该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说出独立的见解和感受,促使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课文的人文内涵。)
“我”明明知道这座悬崖是“不可能登临的禁地”,为什么偏偏要去攀爬呢?
提示:①不服输,敢于向自己的弱点挑战。②从众心理在作怪。③爱面子,禁不住小伙伴们的激将才去的。(只要言之成理,言之有据即可,大可不必强求答案的唯一性。以上三种答案都可以。)
文中第14自然段最后一句“我听见有人啜泣,正纳罕那是谁时,结果发现原来是我自己”,明明是自己哭,为什么到后来才“发现原来是我自己”呢?这种说法是否合理?
提示:合理。当被困在悬崖的石架上,欲上不能,欲下不得时,“我”害怕极了,紧张与恐惧已占据了整个身心,以至于精神恍惚,形成错觉。
当“我”投入父亲的手臂中时,为什么会有一种巨大的成就感?这句话提到的“经验”是什么?为什么说“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验”?
(首先,我要求学生分角色朗读16-----22自然段。因为这部分是体现文章主旨的关键所在。为了快速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体验角色,就必须引导他们读文本。朗读是学生通过语言文字走向文本,与作者对话交流,进行心灵碰撞的过程,是一项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语言基本功训练。朗读中,一面是课文的丰富内涵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作用,一面是学生以自己的全部经验对课文作出多元反应。因而,它既是理解语言的有效手段,也是增强语感、发展语感的重要途径。)
提示:因为“我”原来身体不好,一向胆小,面对困难就感到紧张害怕甚至恐惧,而今天运用父亲“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方法,“我”终于攀下了悬崖,“我”感到既惊奇又自豪。通过这次经历,“我”战胜了怯懦,战胜了自我,变得坚强、勇敢和自信。所以当“我”投入父亲的手臂中时,会有一种巨大的成就感。
因为经历爬悬崖这件事后,我明白了一个经验(即人生道理):面对困难,除了要有信心和勇气外,还要有战胜困难的智慧与方法——学会把困难分解成一个个小困难,并且循序渐进,坚持不懈地去克服。
(教学时,如何把这个问题向纵深处挖掘、探究。取决于教师引导的合理性和丰富性。引导得好,就会出彩出新,师生共同受益;引导得不好,就会贴标签,可能会把主题强加给学生,这样师生都觉得索然无味。学生们可能会从多个角度去理解这个问题的若干内涵,比如说:中西文化的差异、喜极而泣的情感狂澜、父子之爱以及“由不自信到自信再到充满巨大成就感的心路历程”等等,总之,围绕本问题,联系文本内容,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和独特体验,引导学生做最大程度的开发。)
三、体验反思,拓展延伸
创设情境,给学生提供一个可供吸纳和构建的平台。
师:刚才,大家提出了那么多精彩纷呈的问题,的确令我佩服。在此,老师也想提一个问题,我提的问题是:
假如你是文中的“我”。在爬下悬崖之后,如果请你跟爸爸、妈妈、杰利和其他小玩伴说几句心里话,你会跟他们分别说些什么呢?
(学生们踊跃陈述自己的想法)
(这一板块是解读层面上的“创造性解读”。这个“假设”问题,能使学生在深入体会文本内容的同时。再次激活思维和丰富角色体验。教师正好可以利用这一契机,引导学生在深入理解主旨的基础上重构和健全人格品质。至此,这节课就较全面地实现了三个维度的有机融合。)
结束语:
师:有一首歌唱得好:“不经历风雨,怎么能见彩虹。”而我却要说:不经过心灵的磨练,哪能够真正地成熟起来?同学们,在人生的道路上,难免会遇到许多沟沟坎坎,曲曲折折。此时,除了要有信心和勇气外,还要有战胜困难的智慧与方法。学完这一课,相信大家会有很大的收获。在此,我真诚地希望大家:在人生的旅途中,能够“走一步,再走一步”,学会把困难分解成一个个小困难,并且循序渐进,坚持不懈地去克服。你会惊喜地发现:原来前途如此美好,世界如此奇妙。
(总结全文,鼓励学生积极应对人生中的困难。)
四、布置课外作业
鼓励学生与生活对话:联系实际,请大家谈谈自己的“人生经验”。
(教师所布置的作业 应该有价值。备课时。我反复思考什么样的题目最有效用,经反复权衡,选择了此题,因为我认为这道题能够打通学生的阅读感知和生活经验的通道,学生一定有话要说。事实上的确如此,学生听与说的积极性都很高。)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认字8个,写字9个。
能力:运用多种方法识字,培养自主识字的能力。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在理解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力仿照课文写一段话。
情感:初步感受艺术的魅力,激发学生对艺术的热爱、向往。
教学重难点:
重点:运用多种方法识字。通过阅读感受艺术的魅力,并能在理解的基础上仿写一段话。
难点:发挥想象力,仿写一段话。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语文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丁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几幅画[课件展示],我们来一起欣赏吧!
点评:学生的习作展现在自己的面前,从他们的世界里走进本课。导入设计自然、符合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
二、复习巩固
(一)小画家笔下的世界是多么美丽呀!老师这里也有一盒彩笔,它们都着急了,看看它们给我们带来什么?
1、谁来读读?你能读吗?看看这支小彩笔,你读读。
点评:小彩笔的设计生动、可爱,学生非常喜欢,学习兴趣浓厚,同时巩固了已学知识。
(二)多么可爱的小彩笔!文中的彩笔更神奇呢?打开书,让我们读读吧,想想文中的我可以用彩笔画出什么?
1、(板书:美丽的今天、明天的理想)
2、明天有着美好的理想,那么小彩笔都画了哪些景色来装点美丽的今天呢?
三、新课
(一)学习“美丽的今天”部分:(出示课件)
1、轻声读课文,找一找小彩笔都画了哪些景色来装点美丽的今天呢?
点评: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主动找寻美丽的景色。
2、分析句子:
A、“蓝色的直线”:听,清澈的小河缓缓流过田野,哗哗哗,小河在说什么呢?指生说!你就是小河,你想说什么呀?那你来读读。
师评:我听到了:稻田说:“他很高兴!”、“谢谢你,小河!”
点评:老师的评价性语言丰富,易激发学生读的兴趣。
谁还看到了不同的景色?
B、“黄色的圆”:中秋明月挂在山尖,是什么节日到了?这时候,我们都会做什么?
听了你的读,有的同学情不自禁地露出了笑容,那你能带着微笑读吗?
点评:让学生学会发自内心的感受中秋明月带给人们的温馨,学会带着表情读课文,教会学生读书的方法。
C、“连绵起伏的远山”:你来读(2人)。这句话,老师也想读给大家听。
师自评:我觉得我读得挺好的,眼前的景色好美呀!谁能跟老师比一比?
点评:老师自己的范读及自评起到了较好的示范作用,学生可从中得到启发,并可进行再创造!
D、“细细直立的三角”:我看见同学们都想读,那你们同桌之间读读。
师评:我刚才发现这个同学读的时候还加上了动作,可真有创意!你来读给大家听听。更让我们感受到这个塔可真高呀!我们跟他学学!谁再来读,你再试试!
点评:边读边加上动作表演,学生学得饶有兴趣,同时老师也很自然地引导学生又学会了一种读书方式。老师的大胆表扬更是增强了学生的自信,鼓励学生进行创造!
(过渡语)远山、明月、小河流水、高高的电视塔,多美丽的一幅画呀!我们刚刚用彩笔画出了美丽的今天。谁来给大家读读!(生配乐读“美丽的今天”部分)现在,就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一同去感受明天的理想吧!
(二)学习“明天的理想”部分:
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你喜欢的句子。读完之后就坐直,老师就知道了!
2、请把你喜欢的句子读给同桌听,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谁来说说?
3、分析句子:
A、“透明的海洋”:一眼就可以看到海底世界,太奇妙了!你看到海底都有哪些宝藏呢?
解释宝藏:对,沉船,只是不幸的事故。海底世界可神奇了,还有什么?老师告诉你们一个吧!各种鱼类,石油,丰富的矿藏。那你来读。
B、“绿色的太阳”:多美好的愿望呀!要真是这样,我们就可以舒舒服服过个夏天了!
C、“结满面包的大树”:真是个充满爱心的孩子!你们知道吗?地球上的一些角落还有和你们一样大的孩子正面临着饥饿,土地荒芜、庄稼不再生长,战争、灾难,夺去了他们的.粮食。他们多希望能有一片面包来填饱肚子!同学们,下面我们就用朗读的方式把我们的爱心奉献给他们吧!(全班)
D、“长上翅膀的小朋友”:师范读加动作:“我画……”,谁能像老师这样来读读。我们一起来读吧!
点评: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明天的理想”这部分,给与学生很大的学习空间进行品读,让他们能够把刚学到的读书方法适当地进行应用,各种形式的读更给了学生的展示机会。而老师的积极评价,绘声绘色的语言,和学生一同学习的态度,使得本课进行到此刻达到高潮。
3、五颜六色的小画笔描绘出美丽的今天和明天的理想,让我们心情无比高兴,那么我们一起把课文再读一遍!(配乐)
4、多神奇的小画笔呀!它画出了我们的想象,实现了我们的理想,你能仿照课文说说吗?四个人先说说吧!
四、布置作业
我们用语言的彩笔,描绘出美丽的今天,畅想了明天的理想。学了这篇课文,下课后你还想做些什么?(生自由答)
你喜欢哪项作业,就做哪项作业。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同学们再见!谢谢同学们!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 2。合理想象,体会贫苦人民的生活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教具准备:朗读带、小黑板、挂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激趣导入
同学们,今天先一起来欣赏一幅画请翻开课本110面(出示挂图)谁能按照从远到近的顺序来说说图上都画了些什么(学生各抒已见)刚才大家都不说得不错现在我们来听听唐低诗人刘长卿是怎么说的(播放古诗朗诵带)大家认为他说得好不好(好)那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他写的这首<<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出示小黑板)
1、诗人简介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长卿所写的,是现在的河北河间人,刘长卿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他的诗歌大都反映人民生活的痛苦。这首诗是刘长卿被人们传送的名作。
2、解题: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生读一遍、正音、全班再读一遍);逢:遇 意思是说诗人遇到风雪投宿在芙蓉山主人家
3、谁能把这首诗读一遍,其他同学注意听待会儿说说他读得怎么样(读完后)他有没有读错的音呢谁来说说,
4、 学习生字:这一课当中总共有6个生字,谁来说一说你要怎样记住他们,分别要注意什么(逢:第三笔要写成长点;芙:读fu第三声不读fu第二声;蓉的音与下面的容同音;暮的下面是日不要写成目;贫的上面是分不是今或令;吠的右边是犬表示狗叫一点不要忘记写)大家都说得好,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现在请你们把这首古诗多读几遍。(学生自读古诗)
5、自学古诗,理解每一句诗的意思。
相信大家读了古诗后对它有了大致的了解,请把你对这首诗的理解给同学们说说,现在前后桌四个人一组,结合课文下面的注解,合作写出每一句诗的意思。最后选一位代表起来回答。
6、汇报自学成果(每一小组选出一位代表来讲述)
日暮苍山远: 太阳快要落山了,远处的山灰蒙蒙的一片
天寒白屋贫:在寒冷的风雪中,从眼前那简陋的茅舍可以知道主人家非常贫穷。
柴门闻犬吠:忽然从柴门外听到了狗叫声
风雪夜归人:大概是芙蓉山主人在风雪夜回来了吧
把整首诗连起来说一说
7、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相信根据刚才的解释,大家对这首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接下来再发挥你们的合作精神解决以下问题(出示小黑板)
(1)这首诗写的是什么时间?(如果你是诗人你此时是什么心情(焦急))什么地点?(如果你是诗人你会感到行程怎样(艰难))诗人看到哪些景物?听到什么声音?有什么感受?(主人家非常贫穷对他非常同情)
(2)诗人是通过什么来表现芙蓉山主人贫穷的?(简陋的房屋,贫字、柴门)请想象一下他贫苦的.生活,把抽象的文字变成具体的生活画面。(可以从主人的穿着、饮食、家具陈设等考虑。)
(2)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什么人归来了?出去做什么了?诗人对芙蓉山主人有什么感想?
(主人可能出去躲债,借债,为生活奔波劳作了吧!表现了诗人对主人的同情,在当时是不是只有芙蓉山主人家很贫穷呢,其实人民的生活都是很痛苦的,哪像我们现在这样能坐在这宽敞的教室里上课,所以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生活,每一分钱都是你父母辛苦而来的所以我们不应该乱花钱浪费粮食,像上星期六年级的一位同学馒头不吃就把它扔掉这样可以吗?)
8、汇报讨论结果
9、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1>、听朗读带:现在我们再来听听诗人是怎样朗诵这首诗的要注意模仿(可小声跟读)<2>。学生自由练读:现在你们自已试着读读待会儿读给大家听听<3>。表演朗读。
10、讲堂作业(当堂背诵古诗看谁先背完)刚才你们都读得不错,那能不能在这节课之内就把它给背下来呢?剩下的时间你们试着把它背下来,看谁背得最快。
板书: 日暮 苍山 天寒 白屋
风雪夜归图
柴门 犬吠 风雪 归人
语文教案 篇4
一、创设情境,激发表达欲望
师:同学们,最近有几个同学找我谈心,说了自己的心里话。有的说自己学习成绩提高不快,心里很着急;有的.同学说爸爸、妈妈管得太严,一点自由都没有;还有的同学说平时作业太多,没有时间读课外书等等。我很感谢这些同学,那么信任老师,把老师当知心朋友。这说明老师和同学们交流得不够。今天老师为大家创造一个机会,诚恳地希望同学们把藏在心中的话说出来。如果是高兴的事,让同学和老师共享;如果有什么不愉快的事,说出来会痛快一些,也许大家能为你解忧;有什么困难,请大家帮你出出主意解决;你们说好不好?
二、明确要求,拓展表达思路
1、指名朗读习作要求。
2、说说什么是心里话。
3、这段话里告诉我们从哪些方面来说心里话?向谁说?除此之外,还有哪些要求?
4、针对上述问题,组织师生之间的对话,互相启发,拓展思路。
三、小组合作,生生互动
小组内的同学互相交流,互相评议。教师巡视,倾听,并发现典型。也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伙伴,互相交流。
四、模拟情境,典型示范
1、由老师扮演妈妈(爸爸)的角色,一学生向妈妈(爸爸)诉说自己的心里话。
2、对照本次习作的要求,学生评议。(教师小结、点评,并强调习作中的注意问题。)
⑴ 要明确心里话是向谁说的。
⑵ 心里话的内容要真实。
⑶ 习作时可自由选择第一人称我,也可以用第二人称你、您。体裁上可以用书信、日记或其他。
五、动手练笔,交流修改
1、学生动笔习作。
2、选择学生例文,师生共同点评。
3、相互朗读习作,相互点评。
4、自我修改。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理解文中叹号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反问句的意思。
2、体会人物的不同心理特点,能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排成课本剧演一演。
3、从东郭先生对狼仁慈、好心相救,却险些送命的故事中,认识狼的狡猾、凶残,东郭先生的糊涂、愚蠢,农夫的机智、果断,从而懂得“决不能怜悯像狼一样的恶人”的道理。
教学重点:体会人物的不同心理特点,能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叹号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反问句的意思。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5课《东郭先生和狼》(齐读课题),这是一个寓言故事,我们曾经学过寓言故事,还记得我们用什么方法来学习这类课文的呢?
2、指名交流,小黑板出示学习寓言的方法:先了解和读懂故事内容,再理解道理,领悟寓意。
二、初读课文
1、师过渡:同学们说得好,今天我们就用这种方法继续来学习这类课文。通过预习,你知道课文主要写了哪几个角色?
学生交流,师板书:老农东郭先生狼
2、那么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请同学们打开书,轻声朗读全文,想一想我们可以用哪几个动词来表示他们之间的关系?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交流,板书:救吃教育
3、你能根据板书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吗?
(东郭先生好心救了一条被猎人追赶的狼,狼得救后反而要吃东郭先生。在这危急的时刻,老农及时赶到,打死了狼,并教育了东郭先生。)
三、细读课文
1、师过渡:老农是怎样教育东郭先生的?轻声朗读第九节,用——划出有关句子。
2、指名交流,出示这个句子“对狼讲仁慈,你真是太糊涂了,应该记住这个教训。”
3、齐读句子,问:读了这句话后,你有什么问题提出吗?
4、指名交流,教师归纳问题:
(1)“仁慈”什么意思?东郭先生怎样对狼讲仁慈了?
(2)狼在得救前后是怎么表现的'?为什么不能对他讲仁慈?
5、组织学生小组讨论,解决疑难。
6、集体交流,领悟寓意。
(1)“犹豫”是什么意思?课文中几次写到了东郭先生犹豫?想一想,他两次犹豫分别说明了什么?(第一次犹豫是在狼的苦苦哀求下,说明东郭先生被狼的可怜相迷惑而忘了狼的本性,所以心肠软了。第二次是在猎人找不着狼向东郭先生打听时,东郭先生犹豫了一下,然后编了谎话,在猎人手下救了狼。这些都说明了东郭先生太糊涂、太愚蠢了。)
教师板书:糊涂愚蠢
指导朗读,读出东郭先生犹豫、糊涂的那种样子。
(2)狼在得救前后是怎么表现的?边交流边出示句子:
①猎人快追上我了,……,我永远忘不了你的恩情。(狼对东郭先生苦苦哀求,还许诺报恩)
②我现在饿得很,……,让我吃了你吧!
③他躲到毛驴左边,狼就扑到左边;躲到毛驴右边,狼又扑到右边。(板书:凶残)
④狼不等老农回答,……。这样的坏人,不该吃吗?(板书:狡猾)
指导朗读,指导读出狼凶狠、狡猾的语气。
7、师小结过渡:刚才我们通过对词语和句子的品析,以及有感情的朗读,体会到了狼的凶残狡猾,东郭先生的愚蠢糊涂。请同学们再次默读第九节,想一想老农用计打死了狼,从中说明了什么?
讨论交流,板书:机智、果断
8、当老农把狼打死后,东郭先生醒悟了吗?他会怎么想?会对老农说些什么?(交流)
四、领悟寓意
1、师: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呢?(板书:我们决不能怜悯像狼一样的恶人。)
2、你还知道哪些告戒人们不能怜悯恶人的寓言?(《农夫和蛇》《聪明的猴子》……)
板书设计:
15、东郭先生和狼
老农(机智、果断)
教育打死
吃
(糊涂、愚蠢)东郭先生狼狼(凶残、狡猾)
救
我们决不能怜悯像狼一样的恶人。
教学效果反馈:
本课是阅读课文,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本文的三个角色形象鲜明,要抓住表现狼的狡猾、凶残,东郭先生的糊涂、愚蠢,农夫的机智、果断的词语、句子进行讲读、分析,同时加强朗读,引导学生去体会、领悟寓意。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初读破题,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2.品读、美读,赏析语言,理解重点。
3.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研究自然、利用自然的热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祖国大好河山风光图片导入,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热情。
二、介绍作者:伊林(1895—1953),前苏联自然科学家、科普作家。代表作有《十万个为什么》《在你周围的.事物》《自动工厂》《原子世界旅行记》《人怎样变成巨人》等。
三、字词:淫 雨 铁 砧 漂 砾 毒 蕈
四、介绍伊林作品特点:内容丰富 文笔流畅 深入浅出 回味无穷
五、串讲课文:主要内容:⑴说明书本上的文字及其作用,引出大自然的文字
⑵介绍了几种大自然的文字,说明其中蕴含的知识和生活的智慧。
⑶学会大自然文字的方法及意义。
结构形式:总——分——总 结构清晰 详略得当
说明方法:打比方 分类别 举例子
写作特点:
1.语言生动浅显,明白如话
2.比喻、拟人修辞方法的运用
3.说明与记叙、描写、抒情相结合
4.多种说明方法的运用
六、作 业
1、写一篇说明文,向大家介绍一种你熟悉的大自然的文字。
2、课外阅读《十万个为什么》 《生存手册》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询问年的体裁特点,把握课文结构,了解课文内容。
2、通过阅读,进一步体会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同时理解作者“崛起于城中同步,希望于困顿同在”这句话的含义。
3、学习本文大量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查找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延伸导入
1、学完《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你感受了什么?
2、揭示课题,在中国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我们一起走进《中国一日》,确实感受一下。
二、阅读感悟
1、了解新闻的体裁结构。
2、默读课文。
出示阅读提示:
A、认真阅读课文;
B、想一想,作者从哪几方面写了“中国一日”?
C、在你不理解或不知道的地方做下记号。
D、读完后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交流。
3、交流阅读提示B。(从中国的消费、市场、住宅、交通运输、人口、国内生产总值等方面)
4、小组选择一个内容,以画图表的方式把具体的数字呈现出来。提供学习资料:瑞典人口总数880万,芬兰人口总数524900,挪威人口总数462万。澳大利亚人口总数1900多万。
5、各小组把列好的表格展示并解说。
6、讨论:中国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板书:改革开放)
7、拓展:在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是否可以安枕无忧了呢?出示网上调查资料
20xx年世界人均GDP排行榜
1. 卢森堡43,940
2. 挪威43,350 5. 香港36,800
3. 瑞士39,880 6. 日本34,510 8. 加拿大31,300
4. 美国37,610 7. 丹麦33,750 9. 冰岛30,810 98. 中国1,700
8、看到这份资料你感受到什么?(崛起与沉重同步,希望与困顿同在)
9、延伸:
●这则新闻是1994年的调查结果,在12年后的.今天,这些数据是否发生了变化了呢?课后去查找相关的资料。
●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写一篇新闻《我家的一日》。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读通课文,掌握文中一些实词的意义及一些词类的活用。
2.了解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复述故事。
过程与方法
反复品读,理清情节,玩味内涵,深挖主题。
态度与情感
从故事中领悟,一个人只有不畏艰辛,才能取得成就;投机取巧的人,不可能学到真正的本领。
重点
把握故事内容,弄清文章线索。
难点
领悟其中的道理,在感悟中受到教育。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说明或
设计意图
导入
解题
大家还记得这样一个故事吧:《神笔马良》。但你要知道,神笔只有在马良的手中,才能够妙笔生花。同样穿墙术只有在劳山道士那里,才能运斤成风,在心术不正的人,比如王生那里,只能碰壁。今天我们来见识一下劳山道士的庐山真面目。
简介
劳山
崂山道教 可追溯到晋代以前,唐宋以后最为兴盛,宋末元初道教全真派创始人王重阳第一代弟子,也就是“全真七子”来到崂山之后,此地所有庙宇都皈依了全真派;最著名的当然就是丘处机。 后来张三丰,13岁时首次到崂山,在山洞中修行达10年,如一屡轻烟般失了踪影,从此再也没有人见过他。至今留有草鞋及布褂为证。
学生回忆《神笔马良》故事。
利用资料书了解作者及作品:
蒲松龄(1640~1715),清代文学家。字留仙,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
2.《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书共有短篇小说491篇。题材非常广泛,内容极其丰富。堪称中国古典短篇小说之巅峰。
小组自学
布置小组自学内容,然后进行检测
1、小组内互读课文,找出难以读准的字词,查工具书解决
2、找出你认为比较重要的词语,小组交流
3、解释下面加点词
词类活用:
请师之 ( )
月光辉室 ( )
诸门人环听奔走( )
“乃”字用法:
师乃剪纸如镜粘壁间( )
乃于案上取壶酒,分赉诸徒( )
蒙赐月明之照,乃尔寂饮( ) 乃以著掷月中( )
4、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在小组内进行概括。
就组员的表现,组内进行评价,并选出代表,参与全班交流(诵读代表及讲故事代表)
以学生自主感悟为主,教师也可从书本出发给予适当提示,帮助学生发散思维。引导学生找书中相关句子,允许有不同的看法,在探讨中基本形成共识。
全班交流
引领同学对课文进行结构梳理:开端(第一自然段):求师学法。
发展(第二自然段):看师演法,
再发展(第三自然段):师父教法。
高潮结局(第四自然段):演法失灵。
1、选小组代表分自然段诵读课文,全班品评。
2、就难理解的字词、句进行全班交流、讨论,师相机进行引导。
3、选代表进行故事概括PK
全班分组再读课文,进行题目抢答:
1.劳山道士的法术怎么样?你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2、有了这样法术高深的师父,王七学得怎么样?你是怎样看待王七的?
3、如果你碰到了王七,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4.我们可不能步其后尘。让我们写下对自己最有警醒作用的相关名言,以激励自己。
5、 如果王七继续在劳山待下去可能会有什么样的结局?你认为王七怎样做师父才会教给他真正的本事?你认为这个故事还可以怎样改编出一些新的含义?
作为自读课文,我以学生自读为主,师讲导为辅。这篇课文的教学,课文比较活跃,学生能积极参与。
让学生试试改编使它有一些新的含义。拟小标题,讲故事,合作演一演,这些形式都是学生感兴趣的。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和求异思维能力。
课外活 动
课外阅读《聊斋志异》中优秀的篇目(《青凤》《席方平》《辛十四娘》《画皮》《促织》《红玉》《口技》《姊妹易嫁》,《胭脂》等
板书设计
劳山道士
拜师求法 看师演法 缠师授法 演法失败
. 不畏艰辛,才获成功. 投机取巧,终究成空
《崂山道士》教学反思
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我相信教研组的每位老师都能从这精辟的话语中感受到黄老师对于我们语文课的殷切期望。而我们的《课标》也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所以如何使孩子得到实实在在的发展,我想黄老师所说的“教什么,怎么教”这六个字尤其值得我们每一位老师深思。
08年,我无比有幸跟随黄老师学习,黄老师给予我的指导,给予我的教学理念让我一时间豁然开朗,原来语文课应该这样上,原来语文课可以这样上……黄老师让我明白了《课标》的重要性,明白了只有依据课程标准在准确把握分析教材及学情的基础上制定出符合学生年段及已有知识能力水平并使学生语文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的教学目标才有可能实现富有实效的语文课堂,才能使孩子有所收获,有所提高,有所发展。 因此,制定准确的教学目标,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激发孩子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成为了本节课研究的主题。
《崂山道士》是师大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的一篇拓展阅读文章,文字浅显易懂。无需过多分析。对于这样一节课仅仅读读说说就能使孩子得到发展吗?这时黄老师的一句话启发了我:莫被传统禁锢思想,不为时尚放弃永恒。于是在深入研读教材并结合前测了解学情后,我跳出了只是简单了解拓展阅读课文的内容及揭示道理这一浅层次的备课思路,而是创造性地、大胆地使用教材,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并调动激发起学生阅读我国古典名著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决定着一节语文课的实效性及学生的参与性,为了从上课伊始便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我在导入上打破了以往的模式,而是出示了孟郊的《登科后》,让学生意识到一首诗、一个词的背后都可能潜藏着一段历史,初步感受古诗词独具的趣味,并由孟郊的经历自然而然的引到蒲松龄,在巧设的悬念之中激发起孩子的.学习兴趣。
《课标》中提到: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如果孩子在有意识使用工具书的同时能够具备一些简便实用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一定会大大提升阅读的兴趣,所以在检查预习这一环节中由“提心吊胆”一词引出了《西游记》中的一个片断,由此帮助学生总结梳理阅读文言文的方法,让孩子能够得法于课内,在实践中能够有法可循。
如何简洁准确地概括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高年级孩子必须掌握又是难以掌握的能力,从前测中反映的情况并不理想,所以我根据黄老师给予的理念在课堂中“给方法,抓落实”,引导学生掌握概括的方法,并及时针对概括的难点给予指导。
为了让学生了解蒲松龄写作《聊斋志异》的用意,我利用自己业余时间浏览了《聊斋志异》全书,选出了一篇容易理解且与《崂山道士》形成对比的文章《义犬》,并在译文中保留了部分文言文,引导学生利用课上总结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阅读并思考蒲松龄写作这两篇文章的态度。这样便避免了教师一味的灌输作者写作的意图,使学生在自读自悟中领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做课之后,在黄老师的点评和分析中我更加意识到我们每一位老师要有自己的思想,因为先进的教学思想和理念会让我们站在更高的角度审视我们的教材和课堂。而我们的语文课堂的着力点更应放在孩子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的提升上,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黄老师认可的真实、朴实、扎实、舒服的语文课堂,我们的孩子才能得到实实在在的发展。
语文教案 篇9
通过学习《怀特森先生的课》,了解课文内容,感悟“崭新的怀疑精神”对学习与生活的意义,培养学生坚持真理的精神。
教学目标:
1.认识掌握本课6个生字,正确书写8个汉字,借助字典或者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生字新词,自主积累。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感悟“崭新的怀疑精神”对学习与生活的意义。培养学生坚持真理的精神。
教学重点:
1.正确识字、写字。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崭新的怀疑精神”对学习与生活的意义;培养学生敢于怀疑、坚持真理的精神。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根据实践经验感悟文本,促进学生在学习中形成怀疑意识,培养学生敢于怀疑、坚持真理的精神。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故事导入
1.讲故事:在冰川期,有一种叫“凯蒂旺普斯”的夜行兽,它有惊人的夜间视力,这种动物因为无法适应环境而绝迹了。至于这种动物的其他一切都没有留下来,它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野兽?它又究竟是怎样灭绝的呢?同学们猜猜看。
2.从同学们的交流中可以看出你们对老师的话深信不疑,都相信有这样一种野兽的存在。少年时期的大卫·欧文同样对老师的话深信不疑。结果在测试中考了不及格,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学习《怀特森先生的课》。
板书,读题。
二、朗读示范,整体感受
1.让学生听录音示范,要求听清楚课文中生字以及多音字的正确读音,然后想想课文讲了什么?
2.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感受。
三、自学生字,扫除障碍
1.指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方法指导:可以同桌相互讨论;也可以借助字典、词典理解字词;还可以联系上下文理解字词的意思。)
2.教师检查,正音。
(1)出示课文中的生字,开火车认读。
凯蒂惕崭某骇
(2)指导学生观察字形,引导学生识记。
(3)指导写字。
学生观察汉字的字形,说写法。
教师示范难度较大的字。
簿:笔画较多,注意字形紧凑,上下结构的字不要写成左右结构。
毅:注意左边最后两笔的位置,不要遗漏。
四、自由读文,引导质疑
1.学生自由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在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做好标记。
2.学生提出问题,全班交流。
例如
(1)怀特森先生为什么“捉弄”学生?
(2)为什么上怀特森先生的课每次都是不寻常的探险?
(3)怀特森先生是个怎样的人?
(4)什么是“崭新的怀疑精神”?
(5)为什么其他老师不习惯被怀疑?
五、作业
1.书写本课生字。
2.针对课堂中提出的没有解决的问题继续思考。
第二课时
一、直接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怀特森先生的课,了解了他的教学思想,了解了他的'教育与引导的方法。同学们通过自学,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有一部分在上节课已经解决,有一部分遗留了下来,现在继续讨论。
二、释疑解难,感悟文本
现在我们将这些问题综合、归纳,然后继续讨论交流。
1.提炼(或者由老师抛出)关键问题,指导学生学文。
出示问题
问题一:怀特森先生教会我们什么?
问题二:怀特森先生是个怎样的人?
问题三:什么是“崭新的怀疑精神?”怎样与“不信任的怀疑”或“无端的怀疑”相区别?
2.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分小组合作学习,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悟课文内在的含义。)
3.检查与反馈。
(1)怀特森先生教会我们什么?
哪些同学读懂了第一个问题?怀特森先生教会我们什么?你从课文哪儿知道的?读一读相关句子。
读书
①我希望你们从这件事当中学到点儿什么……就大胆地说出来。
②他不肯放过我们……他才罢休。
③我没有什么重大的科学发现……这么做有时候是很有趣的。
思考:从这些句子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小结:从这些句子中,我们知道怀特森先生想教育学生不要迷信书本,不要迷信权威,对周围的事物要辩证地看待,追求真理,并拥有坚持真理的毅力,以及一旦认为别人错了,有说出来的勇气。
(2)从怀特森先生的故事中你能说说怀特森先生是个怎样的人吗?
(怀特森先生是一个对学生严格、循循善诱、热爱教育、具有超前的教育意识的人。)
三、小组讨论,感悟真谛
1.分小组讨论:什么是“崭新的怀疑精神”?怎样与“不信任的怀疑”或“无端的怀疑”相区别?
2.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自己的体会与感受。
3.从故事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四、作业
1.书写课文中的生字。
2.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朋友听。
板书设计:
怀特森先生的课
敢于怀疑
勇于纠错
坚持真理
语文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认识"博、珍"等11个生字,会写"历、史"等8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识,有保护珍稀生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博、珍"等11个生字,会写"历、史"等8个字。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识,有保护珍稀生物的意识。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研讨法,主动探究学习法;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介绍银杏树、大熊猫、中华鲟的资料。
2、生字卡片。
3、师生一起搜集古生物的有关资料。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识,有保护珍稀生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初步了解古生物知识,有保护珍惜动物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大家知道我国的国宝是什么?(播放课件大熊猫)
老师讲述: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大家都知道它爱吃竹子,其实它还爱吃肉呢。像大熊猫这样的古生物,我们从它身上进行研究,能了解许多古代的知识,所以我们称它为活化石。
2、板书:化石,你知道什么是化石吗?(化石: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和遗迹,叫化石。)见过化石吗,在哪里见过?它是什么样子的?(播放恐龙化石图片)
在"化石"前面加上"活"字,这节课学习"活化石"这课,看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
(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绘声绘色的解说和生动的画面的展示中受到感染,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课文是怎样介绍"活化石"的呢?一边读一边想,读后说说你知道了什么。(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相信学生,给他们充分的表现自己的机会,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
2、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解决;边读边画出自己不懂的词语或句子。
3、多种形式练读:指名读、领读(领读重点句子)正音;轮读(每人读一自然段);选读,喜欢哪段就读哪段;指读,组内指定读,互听互评。(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是朗读训练,用多种形式的读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发挥范读的作用,在朗读中要注意对朗读的评价。)
4、识字。
拿出生字卡片,自主识字:请小老师介绍识字经验;开火车读,连词读,齐读。(注意"珍、肉、史"翘舌音。)
游戏:猜猜猜。小组合作,一人摆生字的口形,其它同学快速找到他说的生字。
(用不同的方法复现生字,增加学生和生字见面的机会,给学生识字的空间。)
三、写字
1、出示四个左右结构的'字"化代孙植",认读,交流识记方法。
问:这四个左右结构的字应该怎么样写?学生先书空,再引导学生发现写字规律:左窄右宽。
2、观察"化、代"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教师范写。
(加强对单立人写法的认识和运用,写好单立人的关键是:撇不能太弯;竖一定要垂直。)
3、学生描红,临写。
4、组内推选出好的作品在全班展示。
四、作业
将找到的文字资料或图片资料做成卡片,写上说明,下节课向大家介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11个生字、会写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识,激发学生关注科学、有保护珍稀生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古生物知识,有保护珍惜动物的意识,并能对课文中的古生物进行一定的介绍。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抽读生字卡片。
2、同桌互读检查,小组给生字找朋友。
3、课件出示生词,举行擂台赛,选出识字小擂主。
4、质疑:自由朗读,想想还有哪些地方不懂,先小组内讨论,再集体交流。
二、熟读
1、象银杏树、大熊猫、中华鲟这样的古生物已经越来越少,许多人还不了解他们,大家想不想把这些古生物介绍给别人听,并让大家都来保护他们?现在,请大家认真读课文,看谁把课文读的正确,流利。
2、自由读课文。
3、小组内互相检查。
4、全班整体检查。
5、假如你是"活化石",请你任选一种生物,向大家介绍一下吧。先组内练习,再戴头饰到台上表演。(随着学生的介绍出示银杏树图片123和介绍、大熊猫图片123和介绍、中华鲟图片123图片和介绍)
(转换角色,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关注科学、保护珍稀生物的意识。)
三、写字指导
1、出示"历史灭克"四个字,认读,组词。
小组内交流:怎样写好这几个字?
2、指导书写。
引导学生认识上下结构的"灭、克"横不能太长;"史"和"灭"竖撇要先坚后撇。
3、边观察边练写,师巡视。
4、选出自己写得最满意的字在组内展示。
四、练习
完成课后"读读写写"
五、展示
拿出上节课的作业向大家展示,介绍自己的作品。(《活化石》是一篇常识性课文。如何让学生有兴趣地熟读课文并内化呢?课前,让学生挑选一种活化石,以"活化石博物馆讲解员"的身份指着投影图片介绍,引起学生浓烈的兴趣。课后布置书面作业--把自己所说的写下来。)
(内容不必限制,可以是本课介绍的三种古生物,也可以是其他的古生物,甚至可以是学生喜欢的其他动植物。)
六、拓展
1、向你的其它人介绍自己了解到的古生物知识。
2、有条件的地方可带学生参观自然博物馆。
3、以小组为单位继续搜集古生物资料,进行动植物手抄报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