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07-28 09:18:20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合集【8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8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合集【8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理解兔子信息传递的方式,体会破耳兔一家的信息传递与它们的生存有怎样的密切关系。

  2.有感情地朗读这则童话故事,体会童话中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学会“嗅、舔、逆”3个生字;认识“蔷、薇、棘、逆”4个生字。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这则童话故事,体会童话中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教学难点]

  理解兔子信息传递的方式,体会破耳兔一家的信息传递与它们的生存有怎样的密切关系。

  [教学准备]

  幻灯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通过预习,你知道文题中的‘嗵嗵’是指什么吗?自然界里很多动物都有自己特殊的传递讯息的方法。今天我们就要来了解兔子是怎样生存和传递信息的。

  二、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什么?

  三、自学生字

  学生学习生字,教师巡视,有问题可以提出。

  字音:荆棘

  字形:嗅 舔

  四、朗读课文,关注内容

  1.莫利妈妈最初教给孩子什么,等它长大了之后又教给他什么?

  2.课文重点写的是哪部分内容呢?

  3.莫利妈妈教给破耳的信号有哪些?

  4.长短、节奏不同的“嗵嗵”声,表达什么不同的含义?用自己的话讲讲“逆行”是怎么回事?

  5.学生讨论:破耳兔一家的信息传递与他们的生存状态有怎样的关系?

  五、再读课文,体会情感

  分角色朗读课文,你从不同人物的'语气中体会到了什么?

  六、作业

  1.写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查找其他动物有哪些传递信息的方法。

  第二课时

  一、回忆课文,复述内容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莫利妈妈教给破耳兔的信号有哪些?

  二、莫利妈妈和破耳兔出行时是怎样传递信息的,尝试着把这些情景表演一下。

  三、你还知道哪些动物传递信息的方法?和同学们交流。

  四、作业

  请感兴趣的同学读一读《破耳兔的一家》这本书。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路人高尚的心。

  教学重点:

  体会人们为保护橡树而体现出一颗高尚的心,联系生活实际为保护环境做出自己的努力。

  教学准备:

  1、查字典,理解“高尚”一词的意思。联系生活及读书经历,想想哪些行为是高尚的。

  2、投影:课文插图及最后一句话。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根握阅读提示自学课文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思考:课文将了一件什么事?你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

  二、检查自学效果,组织交流

  1、指名读课文,指导读正确。并读读下列词语:

  公路 宽阔 平坦 漂亮 马蹄

  橡树 粗壮 结实 挺拨 高尚

  2、交流思考题。

  (1)交流第一个问题: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交流看法。

  A、小组内交流。

  B、全班交流。要尊重学生的想法。

  引导重点交流:

  出示投影片:插图及课文景后一句话。

  C、读、齐读这句话。

  坐车过往这里的人不约而同地赞叹道:“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

  D、说说你是怎样理解“高尚”的,举例说。

  E、为什么说筑这条路的人有一颗高尚的心?

  读书,找依据,讨论交流。可以从这几个方面讲:

  第一:遇到橡树,停止埋排水管。

  工人为什么停下来,他们看到了什么,又是在想什么呢,(“在这条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高高的橡树”,这棵橡树“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同时与环境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它又是一个“美”的象征。面对这个结合着生命与美感的'高大的橡树,他们或者是为橡树的生命力与美感所震撼,或者是不愿砍伐橡树埋上排水管,总之工人们停了下来。)

  指导读时注意读好“那么粗状、结实、挺拨,就像摹的哨兵一样”这句话,声音要响亮、有气势。)

  第二:工程师沉默,工人也不语,都叹气,他们深恐伤害了橡树,可又想不出办法保护它。

  读这两句话,语速要舒缓、语调要略显低沉,以便表达出人们当时肃穆、不知如何是好的情境。

  第三:“工程师长久地看着筑路计划,然后把目光转向橡树,叹了口气,工人们也沉重地叹着气。“工程师长久地看着筑路计划”

  第四:想办法,绕开橡树修路,最终路呈马蹄形。

  “笔直”与“弯曲”在这句话里构成了鲜明的对比,作为公路来证明,自然是“宽阔、平坦、漂亮、笔直”为好,但人们为了保护橡树却将其筑成“弯曲”的,显示了人们爱护树木、注意环保的高尚品质;“只在一个地方”则突出地强调了人们的良苦用心,只有一个弯儿,这个弯儿还是为橡树特别没置的。因此,这句话中的“笔直、只有一个地方、弯曲”需要注意重读。

  3、总结:对一棵树,如此珍爱:这不是平常的行为,这是对环境的保护,对生命的尊重,怎能不说筑路人的心是高尚的心呢!

  三、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抄写练习(任选一题)

  1、抄写你喜欢的一段话。

  2、抄写下面词词。

  宽阔 平坦 漂亮 笔直 粗壮 结实 沉重 赞叹 高尚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一、理解文章基本内容,了解有关空间和时间旅行的知识。

  二、快速、准确地筛选空间旅行、时间旅行、时间膨胀等概念信息。

  重点:目标二

  难点:对时间旅行的把握

  课型:自读课文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导语:宇宙对于人类来说,充满了神秘色彩与超乎寻常的吸引力,尽管人类从诞生之日起就在探索宇宙奥秘的问题上进行着不懈的努力,但至今我们仍对宇宙知之甚少。于是科幻作家们凭借丰富而奇特的想象,构建出了一个个新颖离奇的虚幻世界,对宇宙奥秘作出了别出心裁、绚烂多姿的推断和设想。如大家熟知的《星球大战》、《侏罗纪公园》、《失落的世界》等等。那么人类是否真的能在不久的将来移居其它星球?是否真的能让时光倒流,重返白垩纪探寻恐龙灭绝的原因?今天我们就和英国科普作家齐然尔曼先生一起探讨关于空间和时间旅行的问题。

  二、明确本课训练重点、训练要求。

  训练重点:筛选出空间旅行、时间旅行、时间膨胀等信息

  训练要求:迅速、准确

  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要求学生读一遍课文,迅速筛选出文章的中心话题,依据各部分小标题理清文章的总体思路。

  2、学生讨论、竞答。

  明确:全文围绕首句“让我们在地球通向宇宙中的任何行星、恒星和星系的宇宙高速公路上开始我们的旅行”展开话题。

  全文共四个部分,每部分的小标题可作为理清思路的切入点。进行空间旅行无论是到其他行星旅行,还是到其他恒星旅行,最大的障碍是速度问题,于是引出第三部分的如何提高速度的话题,但即使是以最快的光速旅行,也不能使个体的人在有生之年达到宇宙中任意远的星体,由此又引出第四部分“时间旅行”的话题。可启发学生画出简洁的思路图。

  四、在把握全文思路的基础上分部分阅读课文,筛选主要信息及相关表层信息。

  1、讨论并竞答下列问题:

  ①什么是空间旅行?

  明确:本文指星际和星系之间的旅行。

  ②要进行空间旅行,为什么速度问题成为主要障碍?

  明确:利用目前人类所创造的速度最快的太阳神探测器,能在较短时间内进行星际旅行,但这只是想象和推断,因为“其实我们无法登上这个无人驾驶的飞行器”。即使假设太阳神探测器能载人,也无法在人的有生之年到达距离无限遥远的其它恒星和星系。因此,提高速度是关键问题。

  2、阅读“加快速度”部分,在文中筛选出下列信息:

  ①理论上怎样将速度提高到光速?

  明确:在连续时间段要能够(为飞船)提高足够的推力。

  ②作者设想了哪些为飞船提供足够推力的方法?

  明确:使用燃料的方式包括:使用核推进系统(包括核裂变反应及更为先进的核聚变反应)、运用物质——反物质发动机;不使用燃料的方式:利用太阳风的能量作为推力。

  3、阅读最后一部分“时间旅行”。讨论并竞答下列问题:

  ①什么是时间旅行?

  明确:指人离开现在而置身于未来或过去。

  ②什么是时间膨胀?时间膨胀现象发生的主要条件是什么?

  明确:运动物体接近光速时,对随光一起旅行的任何物体和人员来说,时间慢了下来,化学反应和生物过程也减慢了,这种现象叫时间膨胀。时间膨胀现象发生的主要条件是运动物体的速度接近光速。

  ③时间膨胀对于空间旅行的意义是什么?

  明确:为探索人类能力所不能及的宇宙提供了方法,即使星系间旅行成为可能。

  ④为什么说时间膨胀为探索人类能力所不能及的'宇宙提供了方法?

  明确:人类在时间膨胀中生活,生命好像暂时停止了,实际上能够到遥远的恒星和其他星系中旅行,即时间膨胀极大地延长了人的生命,因此使到遥远恒星和其他星系旅行成为可能。

  空间和时间的旅行(教师中心稿)教案

  五、重点阅读“时间旅行”部分,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语句,筛选隐含信息。教师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作适当点拨。

  1、第四部分第三段写到时间膨胀“是一种时间旅行”,而第四段又假定“时间膨胀的现象不是时间旅行”,二种判断是否矛盾,为什么?

  明确:不矛盾,两个判断都成立,因为判断角度不同。“时间膨胀是一种时间旅行”是从科学幻想的角度进行的判断,因为此时空间旅行者相对自身来讲是在未来旅行,在体验自然条件下自身所不能达到的未来。“时间膨胀的现象不是时间旅行”是从科学角度进行的判断,因为此时的时间就宇宙时间来讲既不是过去的时间,更不是未来的时间,因为即使用光速旅行也需要时间,旅行做不到即刻到达,这决定了人类不能到达未来的宇宙时间。

  2、能“看到过去事物”这一推断依据是什么?能看到地球的过去的原理是什么?

  明确:这一推断的依据是,光速也需要时间,我们看到的一切都是过去的。看到地球过去的原理:根据镜子反射原理,设想有一颗距地球无限遥远的星体,其表面特别光滑,反射能力极强,天文学家可利用功能极强的光学望远镜收集该星体反射的光,看到地球过去的情况。

  3、为什么看到过去事物这种现象不是时间旅行?

  明确:看到过去并不是离开现在回到过去,所以不是时间旅行。

  六、小结全文。

  请学生总结从本文获得的主要信息有哪些,次要信息及相关信息有哪些,并谈谈在筛选信息时所运用的主要方法。

  提示:主要信息包括空间旅行和时间旅行的概念,以及时间膨胀概念等。次要信息及相关信息进行空间旅行的方式、方法,对于提高速度的多种设想,时间膨胀的意义,看到过去事物的设想等。运用的方法包括:抓关键语句,联系上下文捕捉主要信息和相关信息,透过表层信息挖掘隐含信息等

语文教案 篇4

  第一课时

  【目标】

  1.借助工具书,能顺畅朗读课文。

  2.能理解文句的意思,积累一些常用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3.能够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探究文章中包含的信息。

  【重点难点】

  1.重点:能理解文句的意思,积累一些常用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难点: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探究文章中包含的信息。

  【课文提示】

  1.“书”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即书信。古人写信多有题目,说明写给谁。信题多为“报……书”、“与……书”、“上……书”、“答……书”等。《答司马谏议书》文题意思是:回给司马谏议大夫的信。

  2.王安石,宋朝文学家、家。王安石当政时,推行变法。在这次变法中,以王安石为代表的革新派跟以司马光为代表的'保守派发生过激烈的斗争。通过这篇文章我们依然可以领略到当时唇枪舌剑的滚滚硝烟。

  【正音正字】怨谤(bàng) 难壬人(nàn) 胥怨(xū) 盘庚(gēng) 会晤(wù)

  【阅读课文】

  1. 从文中看,王安石为什么要进行这场变法?

  人“习于苟且”;士“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上“欲变此”。

  2. 实施变法时,出现了什么情形?司马光认为出现这种情形的原因是什么?

  实施变法时,天下“怨谤”;众人“汹汹然”。

  司马光认为,这是王安石在变法中,“侵官、生事、征利、拒谏”造成的。

  3. “侵官、生事、征利、拒谏”在文中具体指什么事?

  “侵官、生事、征利、拒谏”在文中具体指:“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 “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 “为天下理财”; “辟邪说,难壬人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的内容,学习“我”在危急时刻的沉着。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并能正确、规范地书写。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1.学习“我”在危急时刻的沉着、冷静,感受全村人对“我”的爱。

  2.对文中第7自然段的理解。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满山的灯笼火把

  我的父母常年在野外工作。他们无法照顾我,就把我送到远在四川农村的外婆(pó)家。[①这句话交代了什么?有什么作用?]我是和那儿的孩子们一起长大的。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我”小时候在农村外婆家生活。

  一天,我跟着大人们到田里去干杂活。傍晚,突然狂风骤(zhòu)起,乌云翻滚。[句导读:本句写出了天气的恶劣,预示着将要下大雨。]大人们怕大雨把我淋坏了,让我先回家。[句导读:为下文独自历险埋下伏笔,又写出了大人们对“我”的关爱。]我看了看茫茫雨幕中的田野,决定抄近路回家。 [②“我”为什么决定抄近路?]因为舍不得穿鞋,就脱下来拎(līn)着,光着小脚丫,深一脚浅一脚地,在滑溜溜的窄窄的田埂(ɡěnɡ)上走着。 [③从“深一脚浅一脚”“滑溜溜”“窄窄”可以看出什么?]又一阵疾风扑面而来,我不由自主地侧身避(bì)风,不料,脚下一滑,一下坠(zhuì)入田边的土井中,幸亏那上大下小的背篓(lǒu)和我瘦弱的身子恰(qià)恰能卡[qiǎ]住井口。 天上下着大雨,身下浸着井水,我哭着、喊着、挣扎着,两手抠(kōu)着井沿上的泥土和杂草,希望能爬上来。[④“我”遇到危险时开始是怎样做的?]然而,一番艰苦努力的结果却是又往下陷了一点儿。 [⑤从这里可以看出“我”这样做产生了什么结果?]

  段导读:这一段主要是写“我”一个人冒雨回家,由于道路泥泞,不小心坠入一口土井,卡在井口上,怎么也爬不上来。

  危急中,我突然明白了:不能再这样盲(mánɡ)目地胡乱挣扎了, 乱挣扎的结果只会更坏。[⑥为什么乱挣扎的结果只会更坏?]我应该保存体力,坚持着不再往下掉,等人来援(yuán)救。 [⑦这一段内心活动的描写说明了什么?]我知道亲人们一定会来救我的。

  段导读:这一段主要写在危急中“我”明白了:要勇敢地坚持着。

  我不再哭,也不再喊,只是全力拽(zhuài)住井口的杂草,不让自己再往下坠。雨渐渐小了,停了,天色也渐渐暗了下来。[句导读:通过描写天气的变化,写出了时间的流逝,也写出了“我”的心情由紧张到平静的变化。]四周死一般的寂静,连一个人影也看不见。

  段导读:这一段主要写在黑暗中“我”奋力支撑着。

  虽然四肢(zhī)已经发麻直哆嗦(duō suo),身子又可怕地往下陷了一点儿, 可是我仍然坚持着,坚信着。[⑧在处境这样危险的'情况下,“我”仍坚持着,坚信着,说明了什么?]

  段导读:这一段主要写在身体快不能支撑的情况下,“我”仍然坚持着,坚信亲人会来救“我”。

  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写“我”在大雨中一个人从田里回家,坠入一口土井并卡在井口,自己勇敢地坚持着,并坚信亲人会来援救。

  突然,从远处村庄的方向,传来我急切渴望听到的声音。那是一声又一声焦急、亲切而悠长的呼唤。[⑨“亲切而悠长的呼唤”说明了什么?] 紧接着又看到了涌出的先是一线,很快是一片、一大片的亮光。那满山遍野的灯笼火把,越来越近,越来越亮…… [⑩你从“一线、一片、一大片、满山遍野”中体会到什么?]顿时,我泪如泉涌。[ 为什么“我”泪如泉涌?]

  段导读:这一段主要写在“我”需要帮助的时候,乡亲们打着灯笼火把来了。这种场景是多么激动人心哪!

  当人们小心地把我从井口拽上来,紧紧搂在怀里的时候,我已经冻僵(jiānɡ)了,全身一点儿力气也没有了,只有眼泪在不停地流着,是热的。[ 虽然全身已经冻僵了,但那眼泪却“是热的”,两者相互矛盾吗?为什么?]

  段导读:这一段主要写乡亲们救助了“我”,“我”非常感激,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你知道有多少人出来寻找我吗? 整个村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一百多人哪![ 段末为什么用“!”?]

  段导读:这一段主要写“我”对乡亲们的感激之情。

  第三部分(第6~8自然段):写全村男女老少一百多人打着灯笼火把,找到并救助了“我”。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本课的生字卡片。

  一 导入

  每个人在成长中都会有难忘的事。这些事或给我们以启示,或让我们感动,它们都是我们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这篇课文就讲了一件难忘的事。让我们随着作者的回忆,看那满山灯笼火把的夜晚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二 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根据生字表自学生字、新词。

  2.小组交流:学会了哪些生字、新词?

  3.反馈学习情况。

  (1)指名读生字,随时纠正读音。

  婆 杂 幕 溜 亏 瘦 恰 卡 盲 肢

  (2)多种形式认读:带读、比读、分组读,结合生活理解词语。

  外婆——婆 杂草——杂

  查字典理解“杂”的意思。

  滑溜溜——溜

  “滑溜溜”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举例说明。

  雨幕——幕

  结合生活说说什么是“幕”。

  瘦弱——瘦

  你知道“瘦”的反义词吗?(胖)

  幸亏——亏 恰恰——恰 卡住——卡

  出示课文句子:

  幸亏那上大下小的背篓和我瘦弱的身子恰恰能卡住井口。

  把“恰恰”换成别的词,又不改变原意。(正好)“幸亏”是什么意思?怎样才能“卡住”?

  盲目——盲 四肢——肢

  举例子说说什么是“盲目”。

  (3)书写指导。

  ①杂:下半部分不是“木”。 ②盲:上半部分是“亡”,三笔组成,不要多加一个“点”。

  4.小组内再读课文,读准字音。

  三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层次

  1.默读课文,按照提示看看课文分几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我”是在四川农村外婆家和那里的孩子一起长大的。

  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雨中“我”单独回家,因为抄近路,坠入了土井中。危急中,“我”没有盲目挣扎,而是保存体力等待援救。

  第三部分(第6~8自然段):全村人终于找到了“我”,“我”激动得泪如泉涌。

  2.交流分几部分的结果,对于不同意见,教师要注意指导,帮助学生逐渐掌握理清层次的方法。

  3.指名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雨中“我”独自回家,坠入土井,全村人寻找“我”,“我”终于得救,心中很受感动。)

  在语文学习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这样可以对调动学生的情感,对理解课文有很好的作用。在讲授本课时,教师首先让学生找到当文中的“我”被乡亲们救起来时,乡亲们的动作“拽”“搂”,体会到乡亲们对“我”的关心爱护。接着让学生想象,乡亲们搂着“我”,轻轻地拍着“我”的背,会说些什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平时的生活体验,把乡亲们对“我”的那种关爱之情形象地表现出来。这样,在理解后边的“眼泪在不停地流着,是热的”这句时,问题迎刃而解,学生体会到“我”被乡亲们深深地感动了,“我”被救了,因为激动、高兴,所以流下了眼泪,这是激动的泪,是感动的泪……

  趁此机会,教师还应让学生想象“我”会在此时说些什么。孩子们可能会说:“谢谢大家对我的关心。”“你们与我虽然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我以后也会像你们一样给需要帮助的人帮助的。”……此时,教师应及时引导:“孩子们,你们被乡亲们的善良,被他们对他人的这种关爱所感动,我希望,这种善良在你们的内心生根发芽。”

  这种对课文的想象,对训练孩子的想象力,训练孩子对课文中难句的体会、感悟非常重要。

  1.学习“我”在危急时刻的沉着、冷静,体会全村人对“我”的爱。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写有课文第7自然段的投影片。

  一 导入

  全村一百多人在山间寻找“我”,满山都是灯笼火把,那亮光是那么温暖,让人永远不会忘记。

  二 细读课文

  1.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环境怎么样?

  自读课文第2自然段。

  (1)从“狂风骤起、乌云翻滚、茫茫雨幕”等词语体会雨很大。

  (2)你还知道哪些词语可以形容雨很大?(倾盆大雨、瓢泼大雨等。)

  (3)从“滑溜溜的窄窄的田埂”中体会路不好走。

  2.“我”遇到了一件什么事?

  (1)出示:

  又一阵疾风扑面而来,我不由自主地侧身避风,不料,脚下一滑,一下坠入田边的土井中,幸亏那上大下小的背篓和我瘦弱的身子恰恰能卡住井口。

  看书中的图,知道什么是“卡住”。

  (2)从“不由自主”你可以体会到什么?

  3.遇到这种情况,人的本能反应会怎样?

  (1)人都会挣扎。

  (2)然而,努力挣扎的结果是又往下陷了一点儿。“我”这时的心情会怎样?(恐惧、害怕)

  (3)读一读课文这一部分内容。

  4.面对危险,“我”挣扎无果后,“我”是怎么做的?如果不这样做,结果又会是怎样?

  学生甲:他不挣扎了,他保持着体力。如果不这样做,他还会往下陷,很危险。

  学生乙:他没有盲目挣扎,只是在等人来援救。如果他要是继续挣扎,会很快陷下去,会有生命危险。

  5.你觉得“我”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冷静、沉着、会动脑筋等。)

  6.这对你有什么启发?一起读一读课文的第3自然段。

  7.天色也渐渐暗了下来,四周一片苍茫,“我”的四肢已经发麻发硬,但是却坚信着。指名读第4、5自然段。

  (1)“我”坚信什么?

  (2)对比读,谈谈感受。

  ①可是我却坚信着。

  ②可是我却坚持着,坚信着。

  (3)有感情地朗读第4、5自然段。

  (4)为什么如此坚信?

  (因为有爱自己、关心自己的人。)

  8.终于村里的人来了!他们焦急、亲切而又悠长地呼唤着,他们在呼唤什么?想象村里人发现孩子不见了,都做了哪些事情。

  9.得救了,应该高兴,为什么“我”会“泪如泉涌”?

  学生甲:因为得救了太高兴,所以哭了。

  学生乙:因为看到大家都在找自己,很感动,所以哭了。

  学生丙:因为他很高兴,也很感动,所以哭了。

  10.学习第6~8自然段。

  有感情地朗读这三个自然段。

  投影出示:

  当人们小心地把我从井口拽上来,紧紧搂在怀里的时候,我已经冻僵了,全身一点儿力气也没有了,只有眼泪在不停地流着,是热的。

  (1)全身已经冻僵,是冰冷的,但眼泪却是热的,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内心的无比感激)

  (2)被紧紧搂在怀里是什么感觉?(温暖、安全)

  (3)想象村里人此刻会说什么。

  (4)课文第8自然段可不可以去掉?

  朗读这一个自然段,感受到人多,感受到孩子的感激之情。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7、8自然段。

  三 总结全文

  生活中经历的每一件事情,都可以成为我们成长的动力,都会是我们人生宝贵的经验和财富。你愿意把自己的成长故事讲给大家听吗?

  1.本文情节紧凑、扣人心弦,朗读时要指导学生注意揣摩“我”心情的变化,把握故事情节的发展演进,用不同的语气、不同的节奏读出理解和感受,切忌从头至尾不加区别地齐读。

  2.可以抓住课后第2题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找出令人感动的情景并交流感受。学生一般容易找到“全村男女老少寻找‘我’”这一情景,却容易忽视“‘我’在危急中的表现”这一情景。教学中,应提示学生注意文中的两处泡泡框,准确把握全文。

  3.“背篓”中的“背”学生容易读错,应明确其读音bēi。教师应顺势教导学生勤读勤查,扎实基本功。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疾风 ( )的喧哗

  ( )的呼唤 ( )的亮光

  2.照样子,写一写。

  越来越近 灯笼火把越来越近。

  3.文中的“我”是个怎样的孩子?

  4.为什么有满山的灯笼火把?

  因为“我”跟大人在田里干活,傍晚狂风骤起,大雨来临,大人们怕“我”淋坏,让“我”提前回家。但是雨天路滑难走,“我”不小心卡在了土井口,无论怎样挣扎也上不来,盼着亲人来援助。结果全村一百多人,打着灯笼举着火把来寻找“我”,这满山的灯笼火把中饱含着乡亲们深深的情意,使“我”泪如泉涌,激动万分。

  小学生怎样进行自我保护

  1.不要轻信陌生人。不要接受陌生人的礼物,不能跟陌生人走,更不能带陌生人回家,以免上当受骗。

  2.要学会分辨真伪。不要顺便在马路边购买十分便宜的物品,特别要提防假冒伪劣商品,以免食用后影响我们的健康与安全。

  3.避免误入困境并学会摆脱困境。一人独自外出时,应向家人或老师说明去向和归来时间,遇到困难或发生意外时,应保持镇静,并积极想办法向一切能给你提供帮助的人或机构寻求帮助。

语文教案 篇6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内容简介

  本单元共有四篇文章,《窃读记》和《走遍天下书为侣》是精读课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和《我的长生果》是略读课文。这几篇课文的内容都围绕着阅读。《窃读记》生动地描写了窃读的心理和乐趣,表达了对读书的热爱。《走遍天下书为侣》告诉我们要以书为伴,终身学习。《小苗与大树的对话》通过小女孩与季羡林的对话,使我们知道读书要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我的长生果》通过作家叶文玲童年时读书,作文的经历,点明了读写中吸收与倾吐的关系。

  本组专题,还安排了“综合性学习”,“阅读链接”,“语文园地”等多项训练内容。

  对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明白阅读的意义,激发阅读的兴趣,养成阅读的习惯,从而受益一生。

  总体构想

  整个单元的教学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教科书教学

  模块一预习:学生自主预习,自读课文,疏通字句。

  模块二理解内容: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书的深厚感情。

  模块三领悟作者表达的方法:

  1.通过《窃读记》一文的'学习,体会作者的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2.通过《走遍天下书为侣》的学习,体会作者层层递进的假设,设问和反问,灵活鲜活的比喻等的表达效果。

  3.积累语言,背诵精彩段落。

  模块四:

  写读书的故事,通过口语交际,习作等,检验学生学习效果,把学得的知识落实到实践中。

  【设计说明:本组课文的教学力求在学生的学习中,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共同发展。】

  第二部分:整本书阅读──《城南旧事》读书交流会

  第三部分:语文实践活动──我的座右铭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要求:

  1、认识14个生字,其中会写“第、灵、神、引、”4个字。

  2、朗读课文,理解结尾段的意思。

  3、体会小刚和爸爸美好的心灵。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绳子的音、形、义,理解结尾段的意思。

  难点:“父子俩进森林打猎,却什么也没带走”的原因。

  教学准备:

  幻灯、生字卡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上课时间:

  激发兴趣,学会思考。

  培养自学能力

  检查自学情况,读准字音

  一、直接板书课题:

  从森林里带走什么

  1、指名读,齐读

  2、看了课题,你想到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思考:小刚和爸爸带走了什么?

  三、再读课文

  要求;(幻灯)

  1、注意读书的姿势;

  2、读准字音,不丢字,不加字,不漏字,不数读,不唱读,不跳读。

  3、画记生字新词,并在生字表上注音。

  四、检查读书情况

  1、出示生字(幻灯)

  dì líng shén liǎ yǐn liè zhān

  第 灵 神 俩 引 猎 沾

  xuē bì kào dūn bèi shǎ hǖ

  靴 臂 靠 蹲 被 傻 乎

  (1)谁会读,指名带读;

  (2)去掉拼音读、开火车读;

  2、指导朗读课文2、看书读课文

  (1)指导读句;

  A 、他们在高高低低的山路上走着,泥水沾湿了靴子,荆棘刺破了手臂。

  B、小刚和爸爸被这傻乎乎的小哥俩吸引了,也被百灵鸟的歌声迷住了。

  C、他不时好奇地张望着、倾听着。

  D、没有遇到山鸡,也没有碰到狼,连野兔也没见到一只。

  (2)谁来读自然段,指名读,评议(你觉得什么地方读得好)

  (3)小组自由读课文;

  3、结合课文理解词语。

  提出不懂的'词

  4、齐读全文。

  五、作业

  回家读课文。

  第二课时

  复习

  体会内心,突破难点

  一、复习

  读一读:

  第一、百灵鸟、入神、小俩、吸引、打猎、沾湿、靴子、手臂、肩靠肩、蹲着、被、傻乎乎

  二、理解课文

  1、小刚跟爸爸到森林里去干什么?心情怎样?从哪里看出他们很好奇?

  理解“第一次”

  (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

  2、小刚和爸爸在森林里看到了什么?(重点)

  幻灯,指导读。

  百灵鸟站在数枝上,翘着尾巴唱着。

  百灵鸟站在数枝上,翘着尾巴快乐地唱着。

  想象百灵鸟快乐的样子和动听的歌声;

  想象小松鼠是怎样听得入神的。

  3、小刚和爸爸从森林里带走了什么?

  4、小刚和爸爸喜欢小动物吗?

  5、小刚和爸爸这么喜欢小动物为什么不把它们打下来带走呢?

  6、想象:小刚和爸爸当时会想什么?他们会说什么?

  7、如果你在森林里看到这样的情景,会怎样做呢?

  三、跟录音朗读全文

  四、作业

  背诵课文

  总板书:

  歌声

  从森林里带走 美好的心

  喜悦

  第三课时

  巩固旧知

  激发学生的兴趣

  交给学生方法

  巩固

  一、读课文

  liè zhān xuē bì kào dūn bèi shǎ hǖ

  猎 沾 靴 臂 靠 蹲 被 傻 乎

  二、学生字

  1、出示生字

  dì líng shén liǎ yǐn

  第 灵 神 俩 引

  2、归类学生字

  左右结构:神俩引

  上下结构:第灵

  3、你早就认识哪个字?你会写吗?请你教小朋友写。

  (重点)笔顺:

  灵------雪字头

  4、理解字意:组词

  第 第一 等第 第二名

  灵 灵敏、机灵、水灵灵、百灵鸟

  神 神仙、神州、神通、神童

  俩 夫妇俩、俩馒头、他俩(后面不能用量词)

  引 吸引、引入、引开、引导

  5、书写:

  (1)你有要提醒小朋友的地方吗?

  第字一共有11画

  (2)注意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写字的规律:上紧下松、左紧右松

  (4)学生描红

  三、作业

  1、把今天所学的字听写一遍。

语文教案 篇8

  师:小孩正在专心致志地钓鱼,行人匆匆走来向他大声提问,他心里会怎么想?

  生:这么大的声响会把鱼儿吓跑的。

  生:千万别再叫喊了,不然俺就捉不到鱼了。

  生:俺应该做个手势让行人不要再叫喊了。

  师:假如你是那个小孩,你会对行人做什么手势?

  (请同学边演示,边说说手势的含义)

  生:(做摆手的动作)让行人不要叫喊了,免得惊吓了鱼儿。

  生:(做手指向外甩的动作)让行人走开,不要打扰俺钓鱼。

  生:(做手指向外甩的动作)让行人走近说话,这样就不会影响俺钓鱼了。

  师:你认为课文中的那个小孩做的是什么手势?

  生:那个小孩做让行人走近的手势,行人走近后轻轻地回答他的问题,这样就不会吓跑鱼儿。

  生:俺也认为这样。小小朋友愿意回答行人的问题,只不过不想惊吓鱼儿,所以让行人走近说话。

  生:俺想那个小孩应该先摆手让行人不要大声叫喊,再招手让他过来轻声说话。这样既协助了他人,又不会把鱼儿吓跑。

  师:大家说得非常对。这位乡村小男孩十分机灵,他陶醉在垂钓乐趣之中的时候,还不忘协助他人,真是十分可爱。老师想,同学们也愿意像这位小男孩一样处处乐于助人吧。

  [评析]

  小朋友的.灵魂嫩如面粉团,不当心碰它一下,你的指纹就印在他的灵魂深处。随着他的年龄增加,那指纹就发展成脑组织纹路,发展成一种人生方式。因此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应从细微之处塑造儿童健康向上的美好心灵。这位教师正是从一个不引人注目的小动作动身,让同学进行发散思维,同时结合行为规范的准则,引导同学养成礼貌待人、乐于助人的好习惯、好品质。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0-17

语文园地教案09-26

语文《咏柳》教案11-09

语文古诗教案11-07

语文燕子教案11-19

语文《掌声》教案11-19

语文穷人教案11-23

语文《风筝》教案11-23

语文赵州桥教案11-28

语文《荷花》教案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