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07-24 10:13:51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集锦5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教案[集锦5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带齿孔邮票的发明过程中受到启发。体会栽花种草的价值,认识到为别人创造幸福,自己从中也能得到快乐。

  3、懂得生活中要留心观察,乐于发现,善于探究。

  重点难点

  1、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2、难点:养成留心观察,乐于发现,善于探究的好习惯。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识字、小组合作检查。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邮票的图片,媒体资源:视频《邮票齿孔的故事》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出示不带齿孔的最早的“黑旋风”邮票的图片问:这是什么?

  板书:邮票。

  2、再出示带齿孔的邮票问:两张有什么区别?一张有齿孔,另一张没有。

  板书:齿孔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邮票齿孔的故事。

  4、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认识的字做好标记。

  2、标出自然段。

  3、播放视频《邮票齿孔的故事》,学生听范读,并对不认识的字正音。

  4、你喜欢谁?为什么?

  三、识字、写字。

  1、出示要求认识的生字,让学生看看哪些字已经认识了,讲讲是怎么认识的。把它挑出来,并读给别的小朋友听。

  2、结合语句认识生字:伦敦、研究。

  3、借助汉字特点识字。

  (1)借助汉字表义的特点识“裁”“撕”。

  (2)借助汉字表音的特点识“究”“政”。

  4、运用多种方式巩固识字。

  (1)“我说你找”。

  一个同学说出课文中含生字的词语,另一个同学在文中找出来。

  (2)“我指你认”。

  一个同学指生字,另一个同学快速读出来,再说出课文中的词语或用字组词。

  (3)“找一找”。在生活中找一找本课的生字。

  5、写字指导。

  刀、仍、便,是新认的字。“仍、便”二字与“使”字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写好单立人。“仍”字右边第一笔是“横折折折钩”,第二笔是撇;“便、使”右边十分相似,重点如下:上横宜短,“口、曰”要扁,撇应先“竖”捺须伸展。“英”字第七笔撇上边要出头。“式”字的第四笔是提,不是横,斜钩要写美观。

  以上教学过程也可

  教案《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邮票齿孔的故事》教案》,来自网!http://

  以结合动画课件《邮票齿孔的故事:生字学习》辅助进行。

  6、学生习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认读词语:求助、举动、吸引、整齐、研究、立即、仍然。

  二、朗读感悟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顺。

  2、学习第一段(略讲)

  A、自读。(要求读顺。)

  B、想一想: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抓住“正式”让学生明白邮票最先是在英国发行。)

  C、齐读。

  3、学习第二、三、四段。

  A、以“阿切尔被那个人的举动吸引住了。”为突破口。

  问:那个人做了什么样的`举动,以至于阿切尔被他吸引住?理解“吸引”一词,使学生感受到阿切尔能细心观察生活的细节。齐读此句话。

  B、从课文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那个人和阿切尔都很善于动脑筋?怎样读这些句子才能突出他们在用心思考呢?组织学生进行比较读。

  (让学生用铅笔尖,刺一刺白纸,然后撕一撕,体验有了齿孔之后所带来的方便。)

  C、“英国邮政部门立即采用了这种机器。”中“立即”一词可以换成什么词?通过这个词你知道了什么?

  D、“直到现在,世界各地仍然在使用邮票打孔机。”从“仍然”一词你又知道了什么?用敬佩的语气读第四自然段中的后两句。

  三、明理导行

  1、邮票的齿孔还给我们现在的生活带来了启发,你能说说我们身边类似的例子吗?

  如:卫生纸之间的空隙,一些食品的包装袋,药品的包装袋等等。

  2、一个是用别针刺孔撕开邮票的先生,一个是发明家阿切尔,你喜欢谁呢?为什么?

  有的学生可能喜欢那位不知名的先生,因为他遇事能动脑想办法,说话彬彬有礼;有的学生可能喜欢阿切尔,因为他能细心观察,用心思考,并且能把自己的想法付之行动,发明了邮票打孔机,给更多的人带来方便。随着学生的思路,相机引导。牛顿到爱迪生,从伊琳娜到阿切尔,无一不告诉我们:发明并不神秘,并不遥不可及。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意身边的事,多动脑筋思考研究,每个人都有发明创造的机会。

  四、积累运用

  1、课文中表示数量的词语有哪些,找出来读一读,再说出几个这样的词语。

  (如,一大张邮票一枚别针一台机器一家小酒馆一位先生)还可以说“一枚”、“一家”什么呢?在生活中找找看。完成课后练习“读读填填”。

  2、觉得课文中哪些词语用得好,找出来和小朋友交流一下,再记到小本子上,或者用这个词依照书上的句子说一句话。

  3、积累以下词语:

  求助、举动、吸引、整齐、研究、立即、仍然。

  五、实践活动。

  1、读课后“我知道”的内容,了解邮票的一些常识。响应学生伙伴的提议,去收集一些邮票。

  2、作业布置:找一找、讲一讲受生活小事的启发,从而有所发明创造的故事,比如《瓦特发明的蒸汽机》、《牛顿发现万有引力》。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自主学习生字,会认5个生字,其中包括多音字“呢”(在课文中读ní);会写6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美和春天的美;感悟诗歌蕴含的丰富联想。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

  3.留心观察春天景物,激发学生说、写春天的兴趣。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美和春天的美;感悟诗歌蕴含的丰富联想。

  教学难点:

  感悟课文内容,体会诗歌语言与形式的美。

  教学准备:

  1.课前学生自己或教师带领学生观赏春景。

  2.制作春天景象的课件。

  3.配乐朗读带,录音机。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说春天,引入课题。

  1.师:同学们,告别了愉快的寒假,温暖的春风又把我们送入了可爱的校园。祝同学们在新学期里学习快乐!

  这些天来,我们周围的景物一天比一天变得更美丽,一天比一天更有生机。同学们都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你都发现了什么景象,能告诉大家吗?

  2.学生畅谈自己观察到的春天的景象。

  3.小结,引出课题。

  师:同学们发现了许多春的信息。有一位诗人,他也热爱春天。他也像你们一样,看见了多姿多彩的春天的景象,于是,写下了一首非常优美的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第一课——《为三月谱曲》。(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1.学生自由读全诗,用横线标出要求会认的字,用圆圈标出要求会写的.字。

  2.指名分小节读诗,注意读音是否准确,及时纠正不正确的读音。

  3.出示词卡“呢喃”和字卡“谱”“潺”“萦”,认识生字。

  (1)“呢喃”读准音nínán,“呢”是多音字,它作为语气词读ne。“呢喃”是形容燕子的叫声。“呢喃”是象声词,两个字都是口字旁,字形较好记。

  (2)“谱”字可拆分为“讠”和“普”帮助识字。“潺”字右边较复杂,也可采用拆分法识记。

  (3)“萦”读准后鼻音,从上、中、下三部分认识“萦”的字形。找出“萦”在课文中的组词:萦绕。用自己的话说说“萦绕”的意思。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再读诗,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为什么用“为三月谱曲”这个课题?(只要求初步感知。)

  讨论:这首诗描写了春天的美景。阳春三月的美景就像一首动人的歌曲,所以作者用“为三月谱曲”这个课题(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初步感受即可)。

  2.既然大家都觉得这首诗很美,我们就要把这种美读出来。先听老师配乐朗读课文。讨论:怎样才能把课文读得优美动人?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引导:读得流利、有感情,读出节奏,边读边想象,读出韵味。

  3.按同学们讨论出的方法美美地读这首诗吧!

  四、指导写字。

  1.出示字卡,指名读要求会写的字,读准字音。也可以读一个字组一个词,体会字义。

  2.指导写字。

  (1)“芬、鸽、梢”三字较易写,同学们可以自学。“鸽、梢”都是左右结构,写时注意左右靠紧。“芬”笔画要写得匀称、美观。

  (2)重点指导写“谱”“巢”“烁”。

  谱:左边稍窄些,右边上部“丶”“”要注意摆匀称。

  巢:“巢”指鸟儿的窝,所以“巢”字就像鸟儿在树上做的窝。“巢”先写上面的三个“撇点”(每个撇点是一笔),再写下面的“果”,上下都不要写得太长,以免超出格子。

  烁:火字旁笔顺不要写错,注意四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在写字本上将每个字写两遍。

  4.展示、评议写字作业。

  第二课时

  一、体会诗的语言与形式美。

  导入:既然大家都说这首诗很美,那么它美在哪儿呢?我们分小节来朗读、品味它的美。

  (一)学习第一、二小节。

  1.自由读一、二小节。找一找这两节诗中你最喜欢的词语,说一说为什么喜欢这些词语。不懂的词语也做上记号,提出来和大家一起讨论。

  学生发言,讲一讲自己喜欢的词语。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小溪潺潺的流响”“枝头新绿的芬芳”“燕子呢喃的细语”“河边茸茸的绿草”“晴空萦绕的鸽哨”“悄然无声的小雨”这些语句的意思,感悟词句的优美。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词语,查字典或结合上下文理解,也可以在全班讨论,教师点拨指导。如“潺潺”是象声词,指流水声;“新绿”指树木新长出的嫩叶;“呢喃”是形容燕子的叫声;“茸茸”指草儿刚长出来时像绒毛一样。“萦绕”指声音回响环绕。

  2.指名配乐朗读一、二节,大家闭上眼睛听,想象: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

  在小组里讨论,讲一讲诗歌描绘的画面,说说自己的感受。

  小结:诗歌的语言十分生动优美。

  3.体会诗歌的形式美。

  师:同学们都认为诗的语言很美,也有许多同学注意到这首诗还有个特点。看看第一、二小节的表达形式,你发现什么了吗?

  引导学生交流体会:这两节用了“用……用……用……”排比的诗行,上下诗行句式整齐,每节一、二行和三、四行又押韵,读起来节奏感强,优美动听。

  4.试背第一、二小节。

  背诵时,语气应轻松、活泼、愉快,带着喜爱春天的感情,让人听起来感觉优美而有韵味。

  (二)用同样的方法小组合作学习三、四节。

  自由读三、四节,说一说自己喜欢的词语,想象这两小节描绘的画面,在小组交流讨论,谈一谈感受。最后试背这两小节。

  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鼓励、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如第三小节的词语“欢跳”“闪耀”“嬉闹”是从动态上描写“三月的歌曲”,表现出春天生机勃勃、充满希望和活力的特点。然而,这两节诗并没有具体指“三月的歌曲”是什么,学生可以尽情地想象:“三月的歌曲”是孩子们活泼的笑语、是鸟儿婉转的啁啾、是人们欣喜的闪烁的目光……

  以“我仿佛看到了……”开头说说自己想象、体会到的诗歌描绘的画面。

  二、总结点题,升华情感。

  1.说一说自己对题目“为三月谱曲”的理解。

  师:在第一课时我们谈到了这个问题,但是,经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的感受、体会更深了,再来说说你对题目“为三月谱曲”的理解好吗?

  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引导学生从“春天美”(春天的美景像一首三月的歌曲)和“诗美”(这首诗描绘春天、赞美春天,写得十分生动优美,就是一曲春之歌)两方面来体会。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学习了课文,你还有什么感受或想法?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赞美春天、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师总结:春天代表希望与活力,我们都在这盎然春意中学习、工作、生活,是多么美好哇!让我们在享受春天时,不要错过好时光,努力学习吧!

  3.带着感情再读课文。

  三、小小赛诗会。

  1.练习背诵课文。播放春天美景的课件,指名背诵课文,为画面配音。

  2.小小赛诗会。

  课前,已布置同学们搜集描写春天的古诗、儿歌、儿童诗、短文等。现在,我们来开个小小赛诗会,比赛背诵写春天的诗。有的同学自己创作了一首小诗,很了不起,也欢迎朗诵自己的诗。我们可以给赛诗会取个主题,如“为三月谱曲”或“三月的歌”“春之声”等。

  赛诗会评出“最佳朗诵奖”“最佳表演奖”“希望之星小诗人”等,鼓励学生多背诵、多积累、会运用。

  四、作业。

  1.选择这首诗中你喜欢的一节,摘抄在自己的摘抄本上。

  2.对诗歌创作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创作写一首小诗,与同学、老师、家长交流。

语文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体会诗中表达的诗人思想感情。

  2、学会朗读古代诗歌,背诵这五首诗歌。

  3、初步了解一些诗歌的常识。

  二、教学重点:理解诗人抒发的情感并试着体会诗中的意境。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1、导入:

  2、学习《回乡偶书》:

  (1)、了解作者及背景:贺知章,字率真,少以文词知名。进士,累迁太常博士。自号四明狂客。善草隶。天宝初,年八十六卒。还乡里。此时已离家50多年,漫长的岁月,人事沧桑,诗人的内心深处勾起层层波澜!在此情景下写成此诗。原诗共两首,此选的是第一首。

  (2)、朗读全诗:听读诗文,划分节奏,要求学生边听边用笔在课本上划分节奏,可以小声跟读,注意两诗的节奏划分规律。

  学生回答,总结规律教师引导,诗歌从内容上可划分为为叙事诗和抒情诗、写景诗等。从体裁上可分为律诗和绝句,而律诗有八句,绝句四句。划分节奏的规律分别为“二二一或二一二”、“二二一二或二二二一。”

  学生齐读,体会诗歌节奏,掌握读诗的方法。

  (3)、学生按小组讨论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创设的意境。意境:一伙儿童在村道上玩耍,看见一个白发苍苍的老者走来,便上前问讯:客人从什么地方来的,要到谁家去?本来,他是告老还乡,故乡有他的亲戚朋友,有他青年时代的温馨的回忆,可他离家时间太长了,家乡的人对他很陌生,特别是年轻的一代。儿童们不认识他,把他当作客人的问话,勾起了老人的多少感慨:是啊,年轻时风流倜傥,文词清华,走出故乡,去追求功名事业。一晃几十年过去了,如今归来,已是白发老人,只是乡音未改。这一偶然的生活场景,在诗人来说却富有很深的生活内容,是生活变迁的必然,记下来便成了诗。一、二句写实的`手法写感慨,诗人把“少小”和“老大”、“离家”和“回”、“无改”和“衰”这些有对立意义的词组合起来,把几十年的变迁包容在短短的句子中。(4)、探究诗中抒发的情感:表过了作者老来还乡,感到物是人非,无所适从的思想感情。

  (5)、朗诵并背诵这首诗。

  3、学习《夜雨寄北》(1)、了解作者: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溪。李商隐早年即以文才得牛党令狐楚赏识,被引为幕府巡官,并经令狐楚之子举荐,及进士第。后李党王茂元镇河阳,慕其才,辟为书记,以女妻之。他这一举动被牛党视为叛恩之行,所以令狐为相后,即使李义山屡屡致信剖析心迹,他也不予理置,李商隐因之始终过着极为清寒的幕僚生活,后至客死荥阳,潦倒而终,成为牛党争的牺牲品。

  其诗作内蕴的思致深曲、情感沉厚而移情折心,也往往为其辞饰的用字瑰丽、笔法沉郁、色泽凄艳、情调迷离而魂迷目眩。但也会由于其诗作谜样的语言而难求甚解。历代诗评家对其大部诗作或以为情诗,或以为寓托之作。《夜雨寄北》也是一首难解之诗。这首诗,有的选本也作《夜雨寄内》,是写给他的妻子的;但有人考证出,此诗写于李妻去世之后,是写给北方友人的。

  (2)、朗读这首诗。

  (3)、学生探究诗歌的内容,先行讨论,之后把记录下来的难词难句提出来。“君问”:您(致信)垂问,但“君”指何人,不知;“归期”:归家之期;“未有期”:没有准信。

  “巴山”:寓处;“夜雨”:最有利于表现羁旅之愁和不归之苦的境域氛围;“涨秋池”:绵密秋雨使池塘涨满,交代时令。

  “何当”:何时能够;“共剪西窗烛”:承上文苦况憧憬未来欢愉。

  “却话巴山夜雨时”:今夜的苦境又成了未来剪烛夜话之资料。

  说明:这是一首有多种理解的诗。

  (4)、诗歌中抒发的情感:表过游子羁旅巴山的孤寂之感和思乡之情。

  (5)、背诵全诗。

  4、作业:

  课后练习题一

  第二课时

  1、学习《淮上与友人别》:

  (1)、了解作者及背景:郑谷,唐朝诗人。字守愚,今江西宜春人。本诗是诗人在扬州与友人分手时所作。本诗不是送别而是所握别。淮上是指扬州

  (2)、朗读这首诗。

  (3)、学生讨论疏通文意。体会诗中的意境。前两句先交代握别的时间和地点,次写彼此分别,愁上心头的滋味。大好的春天里却要与友人分手,心中的离愁别绪与此形成鲜明的反差。这里虽只写渡江人,但彼此羁旅飘泊,君愁我亦愁的内心波动,跃然纸上。这两句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结合。后两句,在握别岸头,已是愁绪万千;到得离亭宴上,更是酒酣情浓,欲言又止。此时风笛奏起,笛声载着愁情,诉说别离的时间到了,两位互道珍重,各奔前程。这是即景生情,颇具典型意义。

  (4)、讨论诗人抒发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和友人依依惜别之情。

  (5)、背诵全诗。

  2、学习《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了解作者及《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初唐四杰之一。这是一首送别诗、写的是离别之情,但由于诗人开阔的胸怀,完全没有给人一种因离别而悲伤的情调。

  (2)、朗读这首诗。

  (3)、探究诗歌的内容。首联:前句写送别地点,后句形容朋友去的地方不远,五津风烟在望,暗示不必为此行悲伤,为下文铺垫,奠定了抒情基调。颔联:作者用彼此相同的处境来安慰朋友,既蕴含作者送行的深情厚意,又表现出他的旷达爽朗的胸襟。颈联:这是全诗的中心,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表现出的豪迈气概跃然纸上,与前文一脉相承又有升华。尾联:这两句是对朋友的叮咛,也是自己情感的吐露。豪放之情溢于言表。

  (4)、讨论诗歌中抒发的情感。通过对别离赴任友人的宽慰和劝勉,表达式了对友情的豁达态度。

  (5)、背诵全诗。

  4、学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风赠》:

  (1)、了解作者:刘禹锡,字梦得,唐朝诗人,不到二十岁就中进士,做过太子宾客等官。唐顺宗永贞元年,王叔文联合一批朝臣搞了一场政治革命,几个月就失败了,王叔文被杀,其他人被贬官放逐,作者就是其中之一。他被贬到几个地方去当刺马、司马等官。长达二十多年。公元826年冬,他奉召回朝,在扬州遇见白居易,白设宴招待他,并在宴上写了一首题为《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的七律给他,他就作了这首诗回赠。

  (2)、解题:

  酬:答谢。

  乐天:白居易的字。

  见赠:相赠,赠我(诗作)

  (3)、朗读这首诗。

  (4)、学生探究这首诗的内容、意境等。我被贬离开京城,在巴山楚水那种凄凉的地方生活了23年。在外面,我怀念老朋友的时候,只能徒然地吟诵《思旧赋》,我回到故乡,恍如隔世,正像传说中的烂柯人。沉船的旁边千帆竞发,枯树的前头万木逢春。今天听了你吟诵这首诗,暂且凭着杯中的美酒振奋精神。

  (5)、体会本诗抒发的情感。

  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进取精神。

  5、背诵全诗。

  6、作业:课后练习二。

语文教案 篇4

  学习目标:

  ①认识“猛、缓”等10个生字。会写“暗、降”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宇宙、黑暗、上升、下降”等13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盘古的伟大之处。

  ③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并能把这个神话讲给别人听。

  A案

  课前准备:

  ①多媒体事件(制作混沌世界、巨人沉睡、惊天霹雷、开天辟地的动画片)。

  ②生字词卡片。

  ③搜集能体现盘古开天地情境的音乐带。

  第一课时

  情境导入:

  ①情境:播放多媒体课件。

  ②过渡,并揭示中心句。

  “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③学生围绕中心句质疑。

  ④教师揭题:古人云:“学贵生疑”,“疑则进也”,解疑的最好方法就是读书。今天,我们一起来读《盘古开天地》。

  初读感知:

  ①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借助注音认读生字。然后同座互读互查。

  ②识记生字。学生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③巩固识字。做给生字“找朋友”游戏(用卡片出示生字,请同学给其组词)。

  ④有感情地读“创造、黑暗、辽阔、奔流不息、茂盛”等词语。

  研读感悟:

  学生围绕“人类的老祖宗盘古,是怎样用自己整个身体创造美丽的宇宙的”这个问题进行研读。

  ①重点研读第二自然段,体验盘古创造宇宙的艰难。

  a.找出文中的句子读一读,画一画,说一说,体会盘古是怎样把混沌一片的东西劈开的。

  b.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发现?(让学生找出意思相反或相近的词)

  c.通过朗读,进一步体验盘古开天地的艰难。

  ②重点研读第四自然段,体验神话故事想象神奇的`特点。

  a.读一读,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b.再读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c.你还想到了什么情景?能仿照书中的句式说一说吗?

  ③采用多种朗读形式朗读全文,进一步体验。

  想象感悟:

  ①浮想联翩。学生伴随配乐朗读,想象盘古用自己整个身体创造宇宙的情形。

  ②展示台。选择自己最爱读的句子,把它记在脑海里,注意像“隆隆的雷声”、“茂盛的花草树木”等这样的词语。

  ③学生借助多媒体画面尝试复述。

  ④学生再次有感情地齐读中心句“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布置作业:

  把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地》讲给家长或朋友听,请他们提提意见。准备参加班内将要开展的“故事大王”评选活动。

  第二课时

  练讲故事:

  ①朗读课文,做好讲故事及评选“故事大王”的准备工作。

  ②评选方法:小组内互讲、互提意见,并推荐一句同学代表本组参加全班的“故事大王”的评选。

  ③讲故事,评选“故事大王”。

  ④颁发“故事大王”证书。

  指导写字:

  ①出示要写的生字,引导观察生字的结构特点。

  注意左右结构的三种类型。提醒学生书写时,多数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创”字左宽右窄。注意写好半包围的字。

  ②教师在田字格内范写生字,学生仿写。

  ③学生写字、抄词。写后小组比较、评议。

  课后作业:

  找其他神话故事读一读,讲给别人听。

语文教案 篇5

  鬼是一棵矮杉树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阅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明确文章中蕴含的道理。

  (2)通过探究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讨论,体会人物心理变化和人物品质。

  (2)通过默读了解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小战士来头勇挑战自我、敢于战胜自我的精神,懂得世界上根本没有鬼,要崇尚科学,破除迷信。

  重难点、关键

  阅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明确文章中蕴含的道理。

  通过探究,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

  教具准备

  部分课文片断投影。

  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谈谈自己第一次走夜路、第一次独自睡觉时的情景。

  2、有一个小战士,也和你们一样,怕黑,以为有鬼,甚至吓的尿了裤子。

  二、速读课文边思考,边做标记

  1.来头为什么怕“从小怕鬼”?

  2.那一次来头吓得尿裤子是在什么情况下?

  三、讨论,交流

  1、因为来头小时候在财主家放牛时,厨子老宽总是在夜里对来头讲鬼故事,讲得活灵活现,听得直起鸡皮疙瘩,所以来头从小怕鬼。

  2、是一个人在夜里独自站岗放哨时尿裤子,因为当时周围有鬼,所以吓的'。

  四、默读课文,理清文章顺序和脉络

  1、找出文中一个用来隔开两件事的表明时间的词语。(“过了没几天”)

  2、讨论课文的顺序和分部分。

  五、突破难点,体会人物内心活动

  1、自由读文,划出文中描写来头心理活动的语句。

  2、联系自己比较,如果当时是你在坟地的话,你会怎么样?

  六、体会文章中写得妙的其他语句、词语

  1、根据学生找句来进行交流汇报。

  2、“来头不吭声,脸红了大半片。”

  七、指导改变顺序来改写故事

  1、出示课后问题2。

  2、讨论

  八、课堂总结

  谈谈本课给你的启发。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0-17

语文《咏柳》教案11-09

语文古诗教案11-07

语文树教案12-05

语文燕子教案11-19

语文《掌声》教案11-19

语文赵州桥教案11-28

语文《荷花》教案11-26

语文穷人教案11-23

语文《风筝》教案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