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藤野先生教案 推荐度:
- 《藤野先生》教案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精品)《藤野先生》教案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藤野先生》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藤野先生》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积累“绯红、标致、诘责、油光可鉴、深恶痛疾”等词语。
2、回顾复习作者鲁迅及相关知识。
3、研读典型事例,理解人物形象。
4、学习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深沉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学习文章精选材料,多方面表现人物性格的手法,学习本文抓住人物语言行动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的写法,领会文章语言的感情色彩。
教学难点:
1、了解藤野先生的思想品格,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深沉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935年,日本岩波文库要出版《鲁迅选集》,译者增田涉到上海征求鲁迅意见,问他选哪些文章才好。鲁迅回答:“一切随意,但希望能把《藤野先生》选录进去。“他的目的是借此打听藤野先生的下落,同时委托增田涉先生代为寻找。第二年,《鲁迅选集》出版,增田涉又到上海送样书,鲁迅再次问起藤野先生的下落,增田涉说没有打听到。鲁迅先生叹息说:“藤野先生大概不在人世了吧!”
过渡:这是怎样的一个人,如此值得怀念?今天我们就来学学(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1、复习作者,回忆我们学过的有关鲁迅先生的文章
三、了解藤野先生
1、这位藤野先生是一位什么样的人呢?请同学们给他画一个像,用文字表述出来。
学生思考回答。(抓住黑瘦、八字须……)
鲁迅先生是如何描写的呢?请阅读第6-10自然段,思考:这些描写说明了什么?
老师觉得作者写的藤野先生不太漂亮,因此改为下面一段文字,可以吗?
他,既有高仓健一样的体魄,又有三浦友和一样的相貌。脸色白而透红,眼睛大而明亮,头发整齐而又有一点波浪。他穿着一套笔挺的西装,洁白的衬衣上打着一条漂亮的领带,皮鞋擦得又黑又亮。一走上讲台,就用洪钟一样的声音说:“我,就是藤野严九郎。”
明确:说明藤野先生的生活俭朴,不拘小节、治学严谨。反映他工作认真、全身心投入治学。
2、这样的一位藤野先生,鲁迅是如何来评价的呢?请同学们用文中的一个词来回答。
学生回答:伟大
学生齐读第37小节,体会鲁迅对藤野先生的这种情感。
3、为什么在鲁迅眼里和心理藤野先生都是伟大的?请同学们阅读11—35小节,思考:文中写了我和藤野先生的交往的几件事?这些事又表现了藤野先生什么样的品格?
学生讨论、交流
可能出现的问题:
○1(第11-19自然段)写藤野先生检查并订正“我”所抄的讲义,纠正解剖图,表现藤野先生对教学工作极其认真负责,教学的'严谨,对学生的严格和对作者的关心。
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
(1)、概括这两个事例,写成小标题:──(1)添改讲义;(2)纠正解剖图。
(2)、文中的“讲义”有哪两个意思?──前者指讲课内容,后者指课堂笔记。
(3)、“我”为什么“很吃了一惊”?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因为看到藤野先生亲自给“我”这个外国学生改讲义。
(4)、“我”为什么“不安和感激”?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不安”是因为讲义中有那么多的脱漏和错误让先生费神。“感激”的是藤野先生的热情关心。
(5)、把“都用红笔添改过了”的“添改”改为“修改”可以吗?──不可,“添改”比“修改”更费神。
(6)、藤野先生给鲁迅添改讲义是否偶一为之?请从文段中找出根据。──不是。有两处可证明:1、藤野先生要求每一星期送给他看一回;2、这样一直继续到藤野先生教完了他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
(7)、填空:藤野先生给作者改讲义改得十分认真,其中
最能表现改得全面的词语是──“从头到末”;
说明改得细致的词语是──“不但……连……一一”;
说明改得及时的词语是──“第二三天便还我”。
○2(第21-22自然段)写藤野先生因“我”敢于学习解剖尸体而很高兴,表现他对作者的热情诚恳和关心。
○3(第23自然段)写藤野先生想知道中国女人裹脚使足骨变形的详细情形,表现藤野先生注重调查,治学严谨的科学态度。
○4(第24-28自然段)写“考试事件”,一方面讽刺了日本的所谓“爱国青年”,同时也表现了藤野先生和一些日本学生是主持公道的。
○5(第32-34自然段)写藤野先生听“我”说不学医了,要改学生物学时的表情,表现藤野先生尊重学生的品质和待人憨厚的性格。
○6(第35自然段)写藤野先生临别前夕送相片并题词“惜别”,表现藤野先生对作者的真挚情谊。
藤野先生为什么“悲哀”?为什么想说却没有说?鲁迅为什么要说谎?
要求学生完成下面的表格:
序号事例思想品质
浅层的深层的
1、添改讲义工作认真负责在日本举国上下都鄙视中国人的风气下,对中国人的热情友好与尊重。无民族偏见。
2、纠正解剖图对学生严格要求
3、关心解剖实习热情诚恳
4、了解女人裹脚求实精神
5、惜别友好与尊重
《藤野先生》教案 篇2
教学设想
在学习时,要注意学习文章选取典型事例,抓住人物主要特征,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体会文章中浓厚的思想感情,掌握文章脉络分明、记叙有序的写作特点。在教学上,要引导学生多朗读,多感悟,多讨论。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第一周星期三)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背诵《赠从弟》
二、释题及写作背景
1、学生速读课文注释①,了解文章的出处及藤野先生。
2、介绍写作背景:这篇散文记叙了作者1902年夏末至1906年初春在日本留学的生活片断。
写作年代则是在鲁迅离别了藤野先生二十余年后的1926年10月12日。鲁迅到日本求学,本想以学医来救国救民,可在仙台医学专科学校学习时,有一次观看反映日俄战争的影片,片中中国人看日本人枪毙给俄国人做侦探的中国人的麻木神情给鲁迅以很大的刺激。从此,他弃医学文,决心用文艺作为武器进行战斗,从而唤起国民的觉醒。鲁迅作此文时,正当“三一八"惨案发生之后,鲁迅积极支持爱国学生的正义行动,与反动军阀以及反动文人进行英勇斗争,用战斗的文章来抨击“正人君子”的迫害,抒发自己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歌颂没有民族偏见、正直、热情的藤野先生所代表的日本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三、学生默读课文,疏通有关阅读障碍
要求:
1、标注出难字难词。
2、注意:文章变换了几个地点?
3、划分文章的段落层次,并说说各部分的大意。
学生默读后,讨论明确:
1、需要注意的字词列举如下:
绯(fēi)红:鲜红。
会馆:旧时同乡或同业的人在京城、省会或大商埠设立的寄寓和机构。
流言:流传的毫无根据的坏话。
瞥(pīe)见:很快地看一下。
畸(jī)形:不正常的形状。
遗民:
a、留下的在国外的人;
b、改朝换代后仍效忠前一朝代的人;
c、大乱后遗留下来的人民。
不逊(Xùn):不客气;无礼貌;骄傲、蛮横。
美其名曰:(把不美的事物)美化它的名字叫xx。
2、文章变换的地点有三个:
(1)“我”在东京;
(2)“我”在仙台;
(3)“我”离开仙台后。
3、全文共有38段,划分时可以“我”活动地点的变换为标志。可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写“我”在东京的见闻及感受。
第二部分(第4—35段):这是全文的主体部分,写“我”在仙台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和离别,赞扬先生的崇高品质。
第三部分(第36—38段):写“我”离开仙台后怀念藤野先生的感情,以及先生的崇高精神对我的激励与鼓舞。
第二课时(第一周星期四)
四、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学生自由朗读第一部分内容。
2、思考:
(1)请标出最能表现清国留学生丑态的词语和句子。
(2)对于这些清国留学生,“我”是持什么态度?哪些词语表明了“我”的态度?
(3)从“我”的态度,可以看出作者的什么思想?
此处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
学生思考后明确:在文章的第一部分中,作者着重描写了清国留学生的不男不女、不伦不类的丑恶形象。“形成一座富士山”和“宛如小姑娘的发髻”,加上“油光可鉴”,生动形象地描绘与讽刺了清国留学生的奇特打扮。“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实在”是“的确”的意思,“标致”是“漂亮”的意思,用“实在”修饰“标致”,说思想腐朽的清国留学生“的确漂亮”,这是反语,同时,还以“上野烂漫的樱花”之美来反衬这群清国留学生之丑。而“东京也无非是这样”,“无非”是“只不过”的意思,表达了作者对东京“清国留学生”的恶浊生活的憎恶、失望和不满,强有力地讽刺了这些顽固维护清王朝统治的“遗少”,强烈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极端憎恶的感情。
这一部分内容,从侧面反映了鲁迅不愿与清国留学生同流合污的爱国主义思想,也为下文与藤野先生相识埋下伏笔。
第三课时(第一周星期四)
一、简单回顾上课时的内容,引入新课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这一部分内容较多,请学生先默读课文,然后思考:这一部分可以分为几层?
讨论后明确:可以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第4—5段):写到仙台的途中所见所闻和初到仙台受到的优待。
第二层(第6—23段):写与藤野先生的相识和相处的故事,赞扬他的高贵品质。
第三层(第24—31段):写匿名信和看电影,激发作者的爱国热情。
第四层(第32—35段):写作者离开仙台与藤野先生依依惜别。
2、提问:在去仙台的途中,作者对“日暮里”和“水户”这两个地点记得很清楚,这是为什么?
明确:“日暮里”,触发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印象深刻;“水户”则是反清志土客死的地方。这两处作者牢记不忘,表现了爱国的思想感情。
3、提问:作者到仙台后,受到了哪些优待?
明确:不但学校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
4、请细心体会以下几个句子:
(1)大概物以稀为贵罢。
(2)我在仙台也颇受了这样的`优待。
(3)在这呼吸不息的地方,蚊子竟无从插嘴,居然睡安稳了。
请体会一下:作者对这种种优待有什么感受?
明确:作者感到受到的不是尊重,包含着一个弱国国民的辛酸,表现出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5、带着以下问题,阅读课文第6—-23段:
作者写了与藤野先生交往中的四个典型事例,分别表现藤野先生的思想品质这一环节旨在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本文选取的典型事例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了人物品质的特点,让学生明白写记叙文时对事例要有所选择。如果前一环节(即填空)解决得比较好,则此处只要稍做归纳即可。参考答案如下:
添改讲义
工作认真负责
纠正解剖图
对学生严格要求
关心解剖实习
热情诚恳
了解女人裹脚
求实精神
6、学生阅读第二部分第三层次内容,要求学生思考:这一层次中写了几件事情?
明确:写了两件事情,一是匿名信事件,二是看电影。
7、指名学生分别复述这两件事的基本内容。
思考:这两件事情给作者怎样的刺激?
学生讨论后明确:这两件事对探索救国救民之道的鲁迅刺激很大。匿名信事件使作者深感弱国弱民倍受歧视的悲哀,激发了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为拯救民族、富国强民的斗争精
神。“终于这流言消灭了”,鲁迅的正义斗争终于取得了胜利。“看电影事件”更深深地刺激了鲁迅。他极为沉痛而愤慨地写道:“中国是弱国……也无怪他们疑惑。”用这样的反语来表达作者的自尊心所受到的挫伤,思想上所受到的极大的震动,以及改变志向,弃医学文的决心。
可以引导学生诵读文章第31段,进一步体会作者所受到的刺激。
8、教师补充讲述,作者为什么要弃医从文,进一步了解作者的爱国精神。
具体解释请参看课文有关注释。教师引导学生明确:作者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中国民众的愚昧、麻木,使他深感医学只能解救病人肉体的苦痛,要真正解救自己的民族,首先要救治人的精神,唤醒民众的觉悟。鲁迅的这种将个人的志愿与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精神,是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的体现。
9、阅读第32—35段。引导学生想像作者与藤野先生分别时的情景。
第四课时(第一周星期五)
三、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1、齐声朗读课文第三部分。
2、与藤野先生分别后,作者说:“又因为状况也无聊,说起来无非使他失望,便连信有怕
敢写了。”这句话应该怎样理解?学生讨论后明确:作者对中国在辛亥革命后依然是黑暗混乱的局面感到失望和不满,而又不
愿意将这种情绪带给他敬爱的老师,对良师的期望无以告慰,用一个“竟”字将自己的这种无限遗憾和内疚之情表达出来。
3、作者为什么说藤野先生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教师之一?
学生讨论后明确:因为藤野先生品格高尚,尤其是他毫无民族偏见——他对“我”的热心期望,“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大而言之,是为学术……”。这种精神与品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怎能不感到伟大呢?怎能不感激他呢?又怎能不从中受到鼓舞、激励呢?一个“最”字分量极重,真挚地表达了作者的崇敬、感激和怀念之情。
四、综合评价
1、学生迅速默读全文,思考:这篇散文是以什么顺序记叙的?又是以什么作为中心记叙的?
以什么为线索来记叙的?
明确:文章是按事情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组织典型材料的。以藤野先生为记叙的中心,以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变化为线索。
2、总体认识藤野先生的主要特征:
要求学生再次结合课文第6—23段进行分析概括。总体性格请参看前面的分析。
3、再次感受藤野先生的主要事迹。
可以引导学生精读藤野先生事迹中的某一个片段,深入理解。如精读“订正讲义”一事,教师可以引导性地提出以下问题:
①“大约是星期六”和“第二三天便还我’’当中交代了时间,有什么作用?
②鲁迅看了订正后的讲义有什么感受?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
③冒号后并举的学科名有什么用意?
通过这些问题的解答,可以培养学生推敲词句内涵的能力,领会词语或者句子中所蕴涵的深刻意义。对于学生的回答,不强求一致,只要合理即可,主要把握学生的思维是否活跃,答案是否合理。
五、课文学习总结
这篇文章虽然主要是歌颂藤野先生,怀念藤野先生,但字字句句都倾诉着鲁迅先生爱国的心声,处处散发出鲁迅先生强烈的无法抑制的爱国激情。全文组织严密,脉络分明,选用了典型事例,运用了白描、对比、映衬等方法刻画人物,人物形象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六、布置作业
课后记:学生对课文的独立理解还不够透彻,主要是对历史和背景的不了解,人物的刻划学生理解的比较透彻。自主力好!要发扬。
《藤野先生》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积累“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做到会读、会写并理解其含义。
2、收集鲁迅生平和创作的资料,认识鲁迅的人生道路,为理解鲁迅作品打下基础。
过程与方法:
1、 引导学生明确这篇回忆录是按照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和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记叙的。
2、 复习人物描写的方法,探究本文外貌描写及典型事例对揭示人物思想和性格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鲁迅先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学习他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崇高精神。
2、学习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
教学重点
理解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教学难点
联系背景解读本文的主旨,思考和感悟人生意义。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积累“绯红、标致、诘责、油光可鉴、深恶痛疾”等词语。
2。回顾复习作者鲁迅及相关知识;了解散文集《朝花夕拾》和时代背景材料。
3。诵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思路。
4。研读典型事例,理解人物形象。学习运用本文选取典型事例和抓住主要特征刻画人物形象、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5。学习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深沉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七年级我们学过鲁迅的《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回忆起自己的启蒙老师寿镜吾先生,老先生的“方正、质朴、博学”,令童年鲁迅信服、敬畏。但鲁迅在回忆中说:“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却是另外一位日本人——藤野先生。藤野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是什么让鲁迅这样深情感念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感受这段难忘的经历、认识这位给鲁迅以鞭策的先生。(出示文题、作者)
二、资料助读
1。作家作品
学生介绍鲁迅其人及作品。
2。简介作者的留学目的
鲁迅是抱着寻求救国道路的心愿到日本学医的。19XX—19XX年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他原准备毕业回来救治像他父亲一样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来实现治病救人,救人救国的人生梦想。可鲁迅最终并没有成为一名医生,他后来放弃了医学,于19XX年到东京开始从事文学活动,19XX年回国后,继续用文艺作为武器进行战斗,成为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阅读这篇课文。
三、诵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课文,标示段序,初步感知文意。疏解疑难字词,读准字音,弄懂词义。
2。在这篇回忆性散文中,作者写了早年在日本留学时期的生活。请你依据文章叙述中时间的推移和地点的转换,理清课文内容,列出结构简表。
提示:根据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将全文分成三个部分。
两名学生,到讲台上板演自己列出的结构图。
文章结构层次图如下:
见藤野前,在东京
相识
与藤野在仙台 相处
离别
相别后,深切怀念
明确:从结构表中可知全文是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叙事线索的,围绕表现藤野先生组织材料。开头写在东京的所见所感是作者往仙台的缘由,接着写到仙台后与藤野先生的相识、相处、离别。这就是当年的仙台医学专门学校。(显示图片)最后写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这是全文的一条明线。这篇文章还有另外一条暗线,那么全文的暗线是什么呢?我们先按下暂且不表。下面先来看作者在文中是如何描述藤野先生的。
四、研读,分析藤野形象
1。学生采用跳读方式。阅读有关写藤野先生的内容
学生浏览6—10段,找出有关描写人物外貌、语言等方面的语句。(投影显示如下)
跳读课文,找出文中作者关于藤野先生的描写,说说作者初到仙台时,目睹耳闻的藤野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课文如何描写藤野先生的形象?
目睹印象——治学严谨
耳闻亲见——生活俭朴
学者形象
读到此,一个生活俭朴、治学严谨的学者形象已展现在我们的目前了,这是作者,也是我们读者对藤野先生的初步了解。让我们继续读下去,看作者为我们叙述了藤野先生的哪些事情,透过这些事情,我们将更深入地了解藤野先生的内在品质。大家找找看,一共写了我与藤野先生之间的几件事情,分别体现了藤野先生什么思想品质。
2。学生朗读11—23段,要求学生给每件事情拟一个小标题。
明确每件事情分别体现了藤野先生什么思想品质。
添改讲义———认真负责
纠正解剖图——严格要求
关心实习———热情诚恳
了解裹脚———求实精神
《藤野先生》教案 篇4
一.教学背景分析
(一)本课时教学内容在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1、本文篇幅比较长,内容比较多,本课时从"线索"入手更容易理清文章脉络,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从而让学生认识到本文"形散"而"神聚"的特点2、让学生把握作者情感的变化是本课时的一个重点,爱国主义是一直涌动在文字背后的暗流回顾前三册教材,本文是学生进入初中以来第一次如此直接而强烈地感受到鲁迅的爱国热情,所以把握好本文的情感线索有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鲁迅的伟大
(二)学生情况分析
1、学生距离文章所反映的年代比较远,不太容易体会文中丰富而深刻的思想感情,因此,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充分了解写作本文时的鲁迅和文中鲁迅的时代处境
2、初二学生好奇心强,喜欢探知新知识,并且愿意表达个人观点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领会文中各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理清文章的明线与暗线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默读法、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鲁迅先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学习鲁迅先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领会文中各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理清文章的明线与暗线
(二)教学难点
体会鲁迅先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学习鲁迅先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方法
(一)教法:引导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的'见解
(二)学法:默读法、朗读法、圈画法、讨论法
教学流程示意图导入把握叙事线索把握情感线索总结提升小结作业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为主的行为学生为主的行为设计意图时间安排
一、导入
1、美味的冰糖葫芦要有一根竹签穿起,美丽的珍珠项链也需要一根细线连缀,那么,一篇散文也需要一根红线把众多的材料穿起,这根红线就叫做线索线索就是作者组织材料的思路在文章中的反映,就是贯穿于全文的脉络
2、问题:《羚羊木雕》、《背影》、《阿长与〈山海经〉》等文各是以什么为线索的?思考,回答复习旧知,激发兴趣4
二、把握叙事线索
1、问题:本文中记述的事件时间上跨越了二十多年,空间上相距几千里到底是什么把文中众多的材料组织在一起呢?引出本文的叙事线索:鲁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
2、问题:围绕本文的叙事线索,作者都记述了那些事件呢?
3、整体感知:这些事件体现了什么呢?
明确:抓住一篇散文的线索能更好地理清作者的思路,从而更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中心
1、默读课文,由文章题目和文中的关键词找出文章的叙事线索
2、默读课文,提取信息,概括事件
3、在概括事件的基础上思考文章的中心,体会"线索"的作用由线索入手,逐层推进,理解课文培养学生筛选信息、概括事件的能力12
三、把握情感线索
1、本文除了"与藤野先生的交往"这条叙事线索之外,字里行间还涌动着一种强烈的感情,你能读出是什么感情吗?
2、文中众多的材料又是如何围绕这条情感线索展开的呢?
3、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1、结合课前查找的资料(学生课前任务:①收集、阅读有关20世纪初中国落后挨打的社会状况的信息②阅读鲁迅的《自题小像》,查找与之相关的资料),反复默读课文,圈画重点
2、独立思考、朗读体会、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3、感悟逐层推进,分析课文,感悟作者情感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筛选信息、合作探究的能力20
四、总结提升
1、1936年10月19日,中国文坛的一颗巨星陨落了!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界战士倒下了!!覆盖在为他送行的棺柩上的旗帜上的三个大字民族魂,却永远烙印在我们的心中!
2、他对苦难深重的愚弱的国民的劣根性作了最透辟、最全面、最震撼人心的剖析,用他特有的方式,表达对自己人民的深挚的爱
3、他对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被压迫民众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对善良勇敢正直的人民、进步的爱国青年发出了深情的吟唱,学生感悟引导学生感悟鲁迅为国为民的伟大情怀,学习鲁迅的爱国主义精神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抓住了本文的叙事线索和情感线索,有利于我们理清文章思路,体会文章中心特别是散文的情感线索,会让我们跟作者走地更近,更真切地倾听作者的心声希望大家在以后的阅读中更关注文章的线索
六、作业
阅读《朝花夕拾》中的另一篇文章《五猖会》,要求:1、试着找一找本文的线索2、体会鲁迅的批判精神
七、板书
叙事线索;鲁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
相识的原因相识相处惜别怀念感激
情感线索:鲁迅的爱国主义情感
寻求失望学医弃医从文继续战斗
需要说明的问题(300字以内)
1、本节课的"限定"是线索,所以教学环节自"线索"起,又以"线索"止整节课力争以"线索"为切入口,让学生更好更快地理清这篇篇幅较长、材料众多的文章的思路并初步理解线索的作用,积累寻找散文线索的经验
2、根据王荣生教授选文划分的理论,鲁迅的文章为"定篇",要全方位地、清晰、透彻地理解鲁迅的情感变化是本节课的重点,所以在充分感知文本中所体现的鲁迅的爱国主义精神外,又加入了"总结提升"的环节,让学生清晰地体会到鲁迅作为"民族魂"的伟大
《藤野先生》教案 篇5
学习目标:
1、积存“绯红、标致、诘责、油光可鉴、深恶痛疾”等词语。
2、回忆复习鲁迅及相关学问。
3、研读典型事例,理解人物形象。
4、学习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体会在文中表达的肤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学习文章精选材料,多方面表现人物性格的手法,学习本文抓住人物语言行动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的写法,领悟文章语言的感情颜色。
教学难点:了解藤野先生的思想品行,体会在文中表达的肤浅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935年,日本岩波文库要出版《鲁迅选集》,译者增田涉到上海征求鲁迅意见,问他选哪些文章才好。鲁迅答复:“一切随便,但盼望能把《藤野先生》选录进去。“他的目的是借此打听藤野先生的下落,同时托付增田涉先生
代为查找。其次年,《鲁迅选集》出版,增田涉又到上海送样书,鲁迅再次问起藤野先生的下落,增田涉说没有打听到。鲁迅先生叹息说:“藤野先生也许不在人世了吧!”
过渡:这是怎样的一个人,如此值得思念?今日我们就来学学(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1、复习,回忆我们学过的有关鲁迅先生的文章
三、了解藤野先生
1、这位藤野先生是一位什么样的.人呢?请同学们给他画一个像,用文字表述出来。
学生思索答复。(抓住黑瘦、八字须……)鲁迅先生是如何描写的呢?请阅读第6-10自然段,思索:这些描写说明白什么?
教师觉得写的藤野先生不太美丽,因此改为下面一段文字,可以吗?
他,既有高仓健一样的体魄,又有三浦友和一样的相貌。脸色白而透红,眼睛大而光明,头发整齐而又有一点波浪。他穿着一套笔挺的西装,雪白的衬衣上打着一条美丽的领带,皮鞋擦得又黑又亮。一走上讲台,就用洪钟一样的声音说:“我,就是藤野严九郎。”
《藤野先生》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正确把握文章的线索。
通过教师讲授和小组合作,学生可较为熟练地进行人物性格特征的分析。
结合创作时代背景,学生可深刻体会作者深刻的爱国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教师讲授和小组合作,学生可较为熟练地进行人物性格特征的分析。
【教学难点】正确把握本文的线索,学生可深刻体会作者深刻的爱国情感。
三、教学方法
谈话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请学生说说自己遇到的最难忘的老师,并说说原因,互动两轮,顺势引题。
(二)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教师提问,学生独立思考,回顾:散文的线索是什么?
(明确:是对零散的散文语言材料加以整合,加工,使之更加有序,情感或观点更加鲜明的语言组织方式。)
朗读全文,独立思考,本文详写了几件事?分别是什么?
(明确:改讲义、匿名信事件、观看教学影片、送别)
同桌讨论,与藤野先生相关的是哪几件?另外两件如何归类?
(明确:改讲义、送别是叙述作者与藤野先生间的互动,次两件是照应了标题《藤野先生》,是文章的明线;匿名信事件、观看教学影片是与作者的爱国情感相关,属于暗线。)
(三)细读课文,深入研读
通读全文,学生独立思考:关于藤野先生,本文写了几件事?几件详写?几件略写?
(明确:详写的有改讲义和送别;略写的'有被当做扒手、询问裹小脚、担心作者不参加解剖课。)
同桌讨论,改讲义这件事体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性格特征?
(明确:A。作为学者,治学严谨;作为教师,认真负责B。尊重他人,没有民族间的偏见。)
小组合作,探讨一下其它几件事体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性格特征?
(明确:送别——没有民族间的偏见;询问裹小脚——治学严谨,对自己专业领域里的知识盲点非常感兴趣;担心作者不参加解剖课——作为教师,认真负责;尊重他人的信仰,没有民族偏见;被当做扒手——不拘小节。)
独立思考:藤野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藤野先生是一位生活中不拘小节,工作中治学严谨,认真负责,人格上非常尊重他人,没有民族偏见的教师。)
(四)小组讨论,拓展延伸
小组讨论,本文提现了作者怎样的爱国思想?
(明确:体现了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心路历程,展现了鲁迅先生对祖国深沉的热爱之情,以及设身处地思考如何唤醒中国人麻木思维的深切的社会责任感。)
(五)回顾全文,小结作业
小结:结合板书请学生集体简述本文说明的内容,结束课文。
作业:对比阅读本文与《阿长与山海经》,分析一下从人物描写的方法上看二者有何异同,从所反映的中心思想上看,二者有何异同。下节课分享。
五、板书设计
xxx
六、教学反思
若想深刻了解本文内涵,把握本文情感,须对鲁迅先生个人生平以及时代背景有一定地了解,在这个问题地处理上,可以预先留下预习任务,让学生先对此进行材料收集和分享,在导入环节讨论。
《藤野先生》教案 篇7
说教学目标:
《藤野先生》是部编教材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是一篇回忆性散文。《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欣赏文学作品,对作品中感人的情节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要品味作品中的语言。”本单元教学目标中也提出:品味风格多样的语言,提高文学鉴赏能力。本课的预习提示中也提出:看看作者笔下的藤野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鲁迅作品的语言简洁,幽默,耐人寻味,细细体味。由这些要求,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通过品析字词法,理解作者的爱国主义情感,理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
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采用简单介绍鲁迅先生的老师的情况引出藤野先生。
“悠悠师生情,拳拳报国心。今天讲什么,藤野先生。”前两句是对今天要学的'重点内容的概括,也是对本文的理解的一种提示。这样,先入为主,引起学生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板书题目。
接着采用简介寿镜吾、章太炎、藤野这三位鲁迅在文章中写过的老师,引出对藤野的敬仰,尤其是课文的后两段中的话,让学生读,品味情感,引出下一个环节。
二、铭记一份感激
主要分析段落里的“伟大”,因何而伟大,“瞥”字所蕴含的情感。若将“瞥”字改为“深深地注视”会怎样?通过字词的赏析,教给学生一种阅读的方法。
三、感受一种深情
与藤野先生相处的事件。
体会“敬重”所体现出的一种情感。
在此环节,仍然采用本节课所教到的字词赏析方法,让学生通过品析字词,体会其中的情感。
四、体会一种境遇
由文中的四个句子,抓取其中的关健词:无非、大概、当然、特别,从而体会鲁迅先生在日本的境遇,从这些字词里边所生发出的爱国之情。
这个环节主要采用学生分组讨论的方法,由学生在学习了前面的赏析方法后,探讨鲁迅先生的境遇,爱国情感。同时,在此处我将会
补充一些相关的背景知识。
说教学方法:
这篇课文教学我采用抓蕴含特殊意义的词,引导学生品析的方法,组织教学。同时,在学了方法后,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究,获取新知。
说学法:
本节课主要是理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和作者的爱国主义情感。如何才能在20分钟内有效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找好切入点,需要对学生加以引导,辅以方法。所以本节课,我引导学生在读中悟,在合作交流中探讨,在品味中理解。朗读、交流、品析则是学生在本节课中所用到的主要方法。
《藤野先生》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了解散文内容真实、事件典型、注重细节描写等特点;
2、品味含义丰富的语句,学习分析人物形象;
3、体会作者情感,感受师生真情。
教学创意:
1、以品读人物对话为重点,以读代讲,让学生身临其境,层层感知,在情景再现中感悟师生情谊。
2、注重对比阅读教学,及时总结,落实到原文,引导学生形成初步的阅读策略,并加以实践。
3、情感导读。在教师引领下诵读课文第37段,使课堂呈现出一种音乐美。
教学设计:
一、感知课文,理清思路
(一)课前小故事(ppt显示《藤野先生》鲁迅)
1935年,日本出版社要出版《鲁迅选集》,于是派人去询问鲁迅意见,问他选哪些文章好。鲁迅回答:“一切随意,只希望能把《藤野先生》选录进去。”在这之前,这篇文章也被鲁迅先生收录到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那么藤野先生究竟是谁?为何得到鲁迅如此的看重?他和鲁迅之间又有着怎样的往事和真情?我们一起来学习今天的课文,请大家齐读课题和作者。(板书:《藤野先生》、回忆性散文)
(二)课前小问题
通过课前的预习,我们了解了生字词和课文内容,那么老师有几个问题想问问大家:
1、藤野先生是谁?他和鲁迅是什么关系?
生答:鲁迅在仙台求学时教授骨学的老师,师生关系。
也就是说鲁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怀念他的老师。(板书:一位恩师、两个人物)
2、文章有38段之长,来叙述这两个人物之间的故事,那么地点经历过几处呢?
生答:三处,东京——仙台——北京(板书:三处地点)
3、这三处地方分别表达了什么,我们再来说一说。
生答: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对藤野先生的
怀念。
(三)诵读课文,概括典型事件
接下来我们直接去往仙台,请同学们朗读课文并概括出作者在仙台与藤野先生交往的几件事情。
生答:四件,添改讲义、纠正解剖图、关心解剖实习、了解中国女人裹足。(板书:四件事情)
二、品读对话,走近人物
(一)找对话
我们常说,要了解一个人,要听其言,观其行,那么我想问问,鲁迅先生与藤野先生在仙台一共有过几次对话,我们一起找找。
生答:①12-14段;②17-19段;③22段;④23段;⑤33-34段
(板书:五次对话)
大家都知道,说话是一门艺术,作为一位老师,藤野先生的语言有什么特点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二)品对话
请同学们观察,屏幕上的对话和原文有什么不同?体现了人物什么性格品质?(屏显)
①“你把我的讲义抄下来吧!”
“可以抄一点。”
“拿来我看。”
对比:你能抄下来么?是商量询问的口吻;拿来我看!为学生可以抄下来讲义而兴奋。
品质:关心学生,对工作认真负责。
②“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
对比:原文是委婉的批评,耐心的指导,怕我难堪。
品质:要求严格,一丝不苟,循循善诱。
③“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迷信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现在放心了,没有这回事。”
对比:作为一个医学教授,本可以坦言,没有鬼,不必迷信之类的话,但是怕伤了我的自尊,故意委婉地说敬重,而不是迷信或是相信,这是对我的尊重,也对中国文化的'尊重——即使它可能是落后的、愚昧的。“总算”一次这说明了藤野先生对于“我”的关心之深。
品质:尊重学生、了解中国文化
教师提示:除了语言描写之外,细节也是我们不可忽略的部分,大家请看到文中第11、16、21自然段,“他使助手来叫我了”、“藤野先生将我叫到他研究室里去”、“他又叫我去了”这几处细节描写突显了人物什么样的品质?
生答:关心学生、热情诚恳、有耐心
小结:分析人物形象时,一定要选择典型的事例,把人放在具体的叙述和细致的描写中,从而体现人物性格品质。(屏显并板书:典型事例、具体叙述、细致描写)
(三)演对话
老师带大家分析完前面三次对话后,现在请同学们小组合作探究,自行分析第23小节和32-34小节部分,完成两个任务:
1、用“我从________中读出了藤野先生_______的性格特点。”句式说话。
提示:从藤野先生因为不能了解中国文化而叹息中,我读出了藤野先生的求实探索精神;从藤野先生对中国裹脚文化热心的态度中我读出了他是一位认为医学无国界的好老师;从藤野先生听到“我”要离去而惋惜不舍中我读出了藤野先生对我的重视和他为不能将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的悲伤。(藤野先生对“我”的期待,“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能够传到中国去。”)
2、情景再现。
分组演绎对话,教师点评。
教师小结:从同学们生动细致的表演中我们感受到了一位关心学生,对工作认真负责,对学术严谨求实、无民族偏见的藤野先生,作者认为他是——伟大的,鲁迅先生对他充满了——感激。(板书:伟大、感激)
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有偏见、有歧视,藤野先生就像一座大山,给予了弱国学子鲁迅以温暖和慰藉,难怪在二十年后,鲁迅先生仍饱含深情地写下了这篇绝世美文。
三、理解情感、深情朗读
指导朗读:
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屏显:对联——谆谆教诲点点滴滴尽显师德,句句激励朝朝暮暮皆为树人)
结束语:一堂课,小而言之,是学文;大而言之,是学情。让我们读着这文,记着这人,带着这情,那些不能忘却的事,便在一次次拾起、一次次品味之中,成为了永开不败的花朵——《朝花夕拾》。
《藤野先生》教案 篇9
教学重点:
理解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教学内容:
理清文章结构层次
围绕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来分析文章
教学要求:
掌握本文通过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教学步骤: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已学过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散文,从中了解到三味书屋中的老先生虽然施行的是封建书塾教育,但思想还算开明,因此,鲁迅对他“很恭敬”。虽是“很恭敬”,但并不是很有感情。藤野先生是鲁迅在日本仙台学医时的一位日本医专的教授,他是一位怎样的老师呢?鲁迅对他的感情又是如何的呢?让我们来一起学习鲁迅的这篇散文《藤野先生》弄个明白。
明确本文出处、教学重点、写作背景以及与《回忆我的母亲》写法上的不同。
二、简介作者留学目的
鲁迅是抱着寻求救国道路的心愿到日本学医的。1904—1906年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他原准备毕业回来救治像他父亲一样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来实现治病救人,救人救国的人生梦想。可鲁迅最终
并没有成为一名医生,他后来放弃了医学,从事了文学,成了一位著名的文学家,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三、理清全文结构层次
提示:根据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将全文分成三个部分。
投影显示文章结构层次图如下:
相识前相识相处时相别后
东京(离往、初到)在仙台(回)北京
见闻感受相识肖像声调深切怀念
相处四件事例珍藏讲义
悬挂照片
相别神情话语多写文章
明确:从结构表中可知全文是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叙事线索的,这是全文的一条明线。那全文的暗线是什么呢?
四、分析讲解直接写藤野先生的文字:
1、学生浏览6—10段,找出有关描写人物外貌、语言等方面的语句。
明确这些语句体现了人物什么特点。(投影显示如下)
(1)外貌描写的句子符合人物身份
(2)动作体现人物特点
(3)说话声调治学严谨
(4)介绍解剖学历史生活俭朴
(5)忘带领结,穿旧外套读到此,一个生活俭朴、治学严谨的.学者形象已展现在我们的目前了,这是作者,也是我们读者对藤野先生的初步了解。让我们继续读下去,看作者为我们叙述了藤野先生的哪些事情,透过这些事情,我们将更深入地了解藤野先生的内在品质。
2、学生默读11—23段,要求学生给每件事情拟一个小标题。
明确每件事情分别体现了藤野先生什么思想品质。
(1)添改讲义
提问:“我”很吃了一惊的原因是什么?“我”为何感到“不安”?
(2)纠正解剖图
藤野先生对学生要求严格,工作一丝不苟,循循善诱,平易近人,和蔼地指出鲁迅图中的错,可当时的鲁迅有点任性,口头答应着,心里却不服气。哪个成语可恰当地概括这中情形?试着找出与此成语相反的词语。
(3)关心解剖实习
由“很担心”到“总算放心了”,从中我们了解到藤野先生对鲁迅真诚的关心,为人是多么热情诚恳。
(4)了解女人裹脚
投影显示如下:
事情思想品质
添改讲义工作认真负责
纠正解剖图对学生要求严格
关心解剖实习为人热情诚恳了解女人裹脚可贵的求实精神
提问:学了6—23段文字,我们懂得了学写类似作文要注意哪几点?
投影显示如下:
明确:
①学会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②叙事应该有详略
③上下文注意过渡
④叙事时要注意刻画人物的神态
读到此,我们更深地了解到藤野先生为人正直,他真诚地关心着鲁迅,热情地帮助鲁迅,对待鲁迅没有丝毫的民族偏见。读到此,我们会想:在这样一位老师的真诚帮助下,鲁迅定然能实现自己做医生的梦想,学成回国后去治病救人,救人救国。可鲁迅最终却作出了弃医从文的决定,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因有二:一是因为日本学生怀疑鲁迅考试得了60分是先生泄露了题目,他们根本看不起中国人,因为当时中国是弱国。二是因为看电影时,鲁迅看到中国人为俄国人作侦探被日本人抓获要枪毙时,日本学生拍掌欢呼,对中国人民大肆污*。鲁迅的民族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同时感到中国人思想的麻木。这时鲁迅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要唤醒人们麻木的思想,当首推文艺。为此,他决定弃医从文。从上述两件事情,我们可知像藤野先生一样关心鲁迅的人非常少,这就使得藤野先生的真诚帮助、热情关心在鲁迅心中显得犹为珍贵。因此,鲁迅对他特别感激,感情也特别深挚。
3、请一个学生朗读32—35段,要求学生找出师生惜别时两人的神情言行的语句,并仔细揣摩,体会出师生间的真挚情感。
“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
“凄然”、“说了一个慰安他的谎话”、“叹息”、赠照片、题字、“叮嘱”寄照片和写信。
4、齐读36—38段,明确这一部分主要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鲁迅后来给藤野先生寄过照片了吗?写过信了吗?他把老师忘了吗?
鲁迅时时记起藤野先生,怀念他,感激他,赞美他,鲁迅对先生的怀念之情具体表现在哪里呢?
①珍藏讲义
②悬挂照片
③多写文章
有关直接写藤野先生的文字,我们今天都讲了,余下的内容没有直接写藤野先生,这些事情与藤野先生有何联系?作者是用什么中心意思来统摄全文的?这也就是全文的一条暗线。
五、小结(投影显示如下):
1、把握全文的结构层次。
2、明确本文的叙事线索。
3、了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
4、掌握本文通过典型事例突出人物思想品质的写法。
六、作文片段练习:通过写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
提示:先确定写谁,然后确定要表现人物什么思想品质,最后围绕中心选择事例,组织成文。
七、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投影显示)
2、完成课后练习一
《藤野先生》教案 篇10
一、艺海拾贝
1、从原名、评价、主要著作、我们已学过的作品四个方面回顾鲁迅。
2、从写作目的、命名之意、文体三个方面介绍《朝花夕拾》:
二、初读标疑
温馨提示:朗读课文,边读边勾画出疑难字词,并给文章标上自然段序号。
小试牛刀:(这些字音、词义是老师希望你掌握的)
1、 注音:
烂熳()绯()红匿()名诘()责
不逊()驿()站畸()形杳()无消息
解剖()瞥()见深恶()痛绝
2、解词:
①标致:②模糊
③落第:④不逊:
⑤匿名:⑥诘责:
⑦凄然:
⑧油光可鉴:
⑨抑扬顿挫:
⑩杳无消息:
火眼金睛:(你还有读不准音的字和不理解的词吗?查查字典吧!)
二、复读感知
温馨提示:填写下表就能了解课文内容,别忘了“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地点(注明起止段) 简要概括事件
我的发现:全文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顺序来记叙的。
三、细读探究
1、哪几件事在写藤野先生?表现了他怎样的精神品质?这些材料是围绕什么线索组织的'?你能看出本文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吗?
2、哪几件事没写藤野先生?和藤野先生有关吗?这些材料是围绕什么线索组织的?
3、你认为文章的主题是什么?
四、拓展延伸:夜深人静之时,面对挂在东墙上的藤野先生的照片,想到与恩师已阔别20年了,鲁迅一定有许多话想对先生说。把握课文主旨,展开合理想像,模仿作者口吻,给藤野先生写一封信,表露作者当时的心迹。
《藤野先生》教案 篇11
【教学重点】
1、理清课文段落结构。
2、着重分析藤野的形象,以及鲁迅先生的爱国主义感情。即本文的明线及暗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课题封面上,单击任意处进入菜单,然后单击“导入新课”按钮进入下一页,注意一定要单击蓝色的按钮处,以下均同)
1、由学生介绍作者及作品。
2、教师总结(单击任意处进入下一页)。另外,每页下面有两个按钮,绿色表示“回主菜单”,蓝色表示“回上一张”。
3、教师讲解时可以进入下三张,均为已学过的鲁迅作品。
二、写作背景
1、本文写作背景。
2、鲁迅留学日本的经历。
3、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图。
三、段落结构
1、阅读课文。
2、理清课文的`三大部分。
四、人物形象
1、出示藤野先生图片。
2、通过“目睹印象”和“耳闻亲见”的分析,概括出藤野先生的学者形象。
3、讨论作者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的四件事,并由此概括出藤野先生高尚品质。教师作小结。
五、课文暗线
1、学生分组讨论,哪些地方表现了鲁迅先生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2、分“在东京”、“去仙台”、“弃医从文”、“怀念先生”四个部分分析爱国主义感情。
六、小结退出
1、教师小结本课。
2、退出。
《藤野先生》教案 篇12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2、理解本文语言浓厚的感情色彩。
3、了解藤野先生的思想品质。
教学重点:
1、了解作者留学日本的情况、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和本文的写作背景。
2、把握课文的组织结构,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教学难点:
掌握本文通过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学过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散文,我们了解到三味书屋中的老先生虽然施行的是封建书塾教育,但思想还算开明,因此,鲁迅对他“很恭敬”。虽是“很恭敬”,但并不是很有感情。藤野先生是鲁迅在日本仙台学医时的一位日本医专的教授,他是一位怎样的老师呢?鲁迅对他的感情又是如何呢?让我们一起走访《藤野先生》吧!
二、检查预习
1、作家作品
学生介绍鲁迅其人及作品。1881年诞生于浙江省绍兴县城一个逐渐没落的封建家庭。1936年病逝于上海。原名周树人,鲁迅是他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开始用的笔名,现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伟大奠基人。我们在初中学过他的作品有《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阿长和<山海经>》、《社戏》《雪》
2、《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是鲁迅的散文集,题意为“早晨的花到了傍晚才拾起来”,是鲁迅在中年以后回忆自己青少年时的经历感受的集子,原题是《旧事重提》,这组散文,是浸透着儿时故乡瓜果的清新甜美滋味的小品,鲁迅把这美好的回忆散文,比作一组晨光里绽开的花朵,拾来自赏,而并不是直接为了战斗。可以说,《朝花夕拾》是一曲少年时代生活的恋歌,而不是投向敌人的投枪和匕首。我们前面提到的'《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阿长和<山海经>》都是选自这一本集子。
3、简介作者的留学目的
鲁迅是抱着寻求救国道路的心愿到日本学医的。1904—1906年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他原准备毕业回来救治像他父亲一样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来实现治病救人,救人救国的人生梦想。可鲁迅最终并没有成为一名医生,他后来放弃了医学,于1906年到东京开始从事文学活动,1910年回国后,继续用文艺作为武器进行战斗,成为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阅读这篇课文。
三、整体感知
教师播放朗读,学生聆听,完成下列任务:
1、标注出难字难词。
2、这篇散文是以什么顺序记叙的?又是以什么作为中心记叙的?以什么为线索来记叙的?
3、注意:文章变换了几个地点?
4、划分文章的段落层次,并说说各部分的大意。
学生听读后,讨论明确:
1、需要注意的字词列举如下:
绯(fēi)红:鲜红。流言:流传的毫无根据的坏话。瞥(pīe)见:很快地看一下。畸(jī)形:不正常的形状。遗民:a、留下的在国外的人;b、改朝换代后仍效忠前一朝代的人;c、大乱后遗留下来的人民。不逊(Xùn):不客气;无礼貌;骄傲、蛮横。美其名曰:(把不美的事物)美化它的名字叫。
2、明确:文章是按事情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组织典型材料的。以藤野先生为记叙的中心,以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变化为线索。
3、变换了三个地点:①“我”在东京;②“我”在仙台;③“我”离开仙台后
4、理清结构
第一部分(第1—3段):写“我”在东京的见闻及感受。
第二部分(第4—35段):这是全文的主体部分,写“我”在仙台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和离 别,赞扬先生的崇高品质。
第三部分(第36—38段):写“我”离开仙台后怀念藤野先生的感情,以及先生的崇高精神对我的激励与鼓舞。
四、研读,分析藤野形象
1、学生采用跳读方式。阅读有关写藤野先生的内容学生浏览6—10段,找出有关描写人物外貌、语言等方面的语句。
(学生活动)找出文中作者关于藤野先生的描写,说说作者初到仙台时,目睹耳闻的藤野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课文如何描写藤野先生的形象?
回答后明确:
目睹印象——治学严谨
耳闻亲见——生活俭朴学者形象
2、学生再根据阅读感知,课本扉页后的彩色插图中有藤野先生的油画肖像,请你为这张画像配一段简要的文字说明。用“藤野先生是一个___________的人”的形式回答,选择角度概括人物形象:
学生积极思考,发言。教师引导、提示:
⑴ 特点鲜明的肖像:“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的医学教授。
⑵ 生活习惯角度:生活俭朴。
⑶ 治学角度:认真负责、治学严谨。
⑷ 对待学生角度:热情诚恳、循循善诱。
3、过渡:这就是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第一印象,包括亲眼见到的,耳朵听到的。读到此,一个生活俭朴、治学严谨的学者形象已展现在我们的目前了,这是作者,也是我们读者对藤野先生的初步了解。让我们继续读下去,看作者为我们叙述了藤野先生的哪些事情,透过这些事情,我们将更深入地了解藤野先生的内在品质。大家找找看,一共写了我与藤野先生之间的几件事情,分别体现了藤野先生什么思想品质。
4、学生朗读11—23段,要求学生给每件事情拟一个小标题。明确每件事情分别体现了藤野先生什么思想品质。
明确:添改讲义———认真负责纠正解剖图——严格要求
结论:课文具体写了四个典型事例,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了藤野先生治学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贵品质。
提问:学了6—23段文字,我们懂得了学写类似作文要注意哪几点?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小结。
明确:①学会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②叙事应该有详略③叙事时要注意刻画人物的神态
5、读到此,老师有一疑问,藤野先生就长相,并不是光彩四射,非常普通。就行为,非常平凡,做着老师该做的事。假如你碰着这样的一位老师,你会觉得他伟大吗?那么,作者为什么说藤野先生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教师之一?
学生讨论:这与作者当时所处的环境非常有关系。就拿“匿名信”和“看电影”这两件事来看,这些遭遇严重损害了我的自尊心。而在这种情况下,藤野先生的帮助是实实在在的,只为学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术。其实,当时,日本人一向看不起中国人的,称中国人为“东亚病夫”,所以,作为一名日本教师,他抛开了这些偏见,没有私心,热情关怀我,严格要求我,这是多么伟大的人格。
藤野先生品格高尚,尤其是他毫无民族偏见——他对“我”的热心期望,“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大而言之,是为学术??”。这种精神与品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怎能不感到伟大呢?怎能不感激他呢?又怎能不从中受到鼓舞、激励呢?一个“最”字分量极重,真挚地表达了作者的崇敬、感激和怀念之情。
五、总结本课: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平凡而伟大的教师,感受了这份跨越国籍的师生情。一位优秀的教师,就像一盏不灭的灯,会长久地照耀着人们,给人精神和力量。似乎课文学习可以结束了。真的可以结束了?本文标题为《藤野先生》,为什么文中却旁逸出许多其他内容呢?是大作家的败笔,还是另有目的呢?
六、布置作业。
作文片段:通过写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
提示:先确定写谁,然后确定要表现人物什么思想品质,最后围绕中心选择事例,组织成文。
七、说板书设计:
事 情 思想品质
添改讲义 工作认真负责
纠正解剖图 对学生要求严格
关心解剖 为人热情诚恳
了解女人裹脚 可贵的求实精神
《藤野先生》教案 篇13
《藤野先生》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根据表达的需要选择和组织材料,学习抓住人物特征,通过具体事例来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2.体会、理解文章含义丰富的语言,掌握文章叙事线索。
3.体会作者对老师的崇敬之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与民族自尊心。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明确文章的线索,探讨文章的主题。
2.分析藤野先生的形象,归纳其性格特征。
3.联系材料,领会作者弃医从文的情感因素,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与民族自尊心。
三.教学安排:
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让学生说说在成长过程中,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人,并阐述理由。(有老师、
父母、朋友、还有偶尔相识的陌生人)
再让学生说说在成长中,哪件事最让你难忘?
由学生的回答导入文章。鲁迅在《藤野先生》一文中,讲述了他与先生的交往。鲁迅先生怀念藤野先生的原因与我们刚才所讲的原因是不是一样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看课文。
2.复习有关《朝花夕拾》的知识。让学生说出已经学过的两篇课文的名称。然后说说在《从》《阿》及《藤野先生》三者之间的先后顺序。
顺序是《阿》《从》《藤野先生》,作品是按照作者成长的经历来排列的,《朝花夕拾》是一本回忆散文集。
二.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速读课文。
1.速读课文,思考问题:
(1)文章以什么为线索?写了哪些事情?
(2)文章重点写了发生在哪里的事情?此外还写了什么地方的事情?你能说出文章中的地点变化吗?
2.明确:
(1)文章以作者在日本仙台求学的经历为线索,写了作者在日本求学的一段经历,即写了离开东京,去仙台学医时藤野先生的关心,匿名信事件,幻灯片事件即离开仙台等一系列事情。
(2)重点写了发生在仙台的事情,此外还写到了东经等地的事情。文章中的地点变化:东京——仙台——中国。
三.理清文章层次结构。
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是文章的叙事线索,以次我们可以比较容易地划分
文章的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1-3):在东京的所见及去仙台求医的缘由。
第二部分(4-35):在仙台学医,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及弃医从文的经过。
第三部分(36-38):回国后对藤野先生的思念。
四.研读课文第一部分。
1.朗读课文前三段,体会鲁迅文笔特点。
2.讨论交流:
(1)这部分文字所描写的对象是什么?
(2)作者对所描写的对象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你能够通过具体的语句来分析吗?
明确:
所描写的对象是“清国留学生”速成班的其他成员。对他们是一种厌恶之情,这是从他们逛公园,赏樱花,梳辫子,学跳舞等事情中可以看出。这也许也是鲁迅为什么要离开繁华的东京的原因所在。
(3)一些段落在语言上有何特点?
明确:
比喻、反语的巧妙使用,使文章语言幽默,风趣而又不失力度。文章中这样描写“清国留学生”:“但花下……实在标致极了”
这段文字在准确地形容与细致的描写的基础上,作者还把“清国留学生”的精神风貌刻画出来了,本来是担当着救国重任的留学生,到东京之后,则不思进取,反而追逐时髦,将头发弄得油光可鉴,尤其可悲的是,始终不忘记那条象征落后和耻辱的大辫子,反而将其弄得十分醒目,令人恶心。文章用比喻和反语夸张,将讽刺之情巧妙地流露在字里行间。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的教学内容,
二.研读课文第二部分。
1文章的主题是记叙在仙台求学及与藤野先生交往的经历,那主要记叙了与藤野先生的哪几件事呢?说说藤野先生是个怎样的人呢?
明确:
文中主要写了修改订正讲义、订正解剖图、担心我怕鬼、问中国女人裹脚等四件事。表现了藤野先生对我的关心、严格要求以及对学术的孜孜不倦的求实精神。
2作者初见藤野先生时,藤野先生是什么样子的?
明确: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夹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通过肖像描写,写了他的穿着,穿插了他穿衣服的掌故,表现了藤野先生是一个不注重穿着的人,生活朴素、简单。
3朗读第24-31段,思考,这一部分写了那几件事?从中可以反映出作者何种思想感情?请用文章中的语言说明。
明确:
写了两件事,即匿名信事件,幻灯片事件。
鲁迅先生对自己到仙台学医的动机,在《呐喊》自序中写到“我的梦很美满,预备卒业回来,救治象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有促进了国人对维新的信仰。”可见他是怀着救国救民的思想选择了医学这一职业的。可是,当在学医的过程中,看到了枪毙中国人的影片后,而且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鲁迅受到了极大的刺激,于是促进了鲁迅弃医从文的思想产生。他觉得,“医学并非一件要紧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是做毫无意义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素,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首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
看电影受刺激,固然是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直接原因,但不能理解为偶然因素,如果我们分析当时的社会状况,鲁迅先生的思想转变还有起深刻的社会原因,这就是当时的社会潮流。早在弘文学院学习时,他就常和许寿裳等探讨如何改变“国民性”问题,考虑如何提高国民素质,期间还受到了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思想的影响。
4我想现在肯定有些同学会有想法,本文题目是藤野先生,为何写这几件事?
明确:写日本爱国青年寻衅滋事是给藤野先生做反面衬托。写课堂上看电影事件是作者告别藤野先生的直接原因。总之,这些材料都与突出藤野先生正直热忱、没有民族偏见的品质有密切关系。同时还表现了作者那份强烈的爱国热情。
第三课时
一
1到35段,已经完成了对藤野先生的回忆,为什么作者还要说自己回国以后的一些感想呢?
讨论明确:此部分一方面表现了藤野先生对我的影响之大,另一方面表现我在实践自己弃医从文的誓言。
2朗读这一部分,画出我对藤野先生思念的句子我影响之大的句子以及表现我实践自己弃医从文的句子。
3结合课后练习一,文章以回忆藤野先生为主,为什么还花大量的笔墨来写我在日本的遭遇和思考呢?
从整篇文章的结构来看,是围绕藤野先生这个中心来组织材料的,虽说也贯穿着作者的爱国注意思想感情,但前者是明线,后者是暗线。写对东京学习环境的厌恶,离开东京到仙台,是写与藤野先生结识的前因,接下来写仙台的学习生活,基本上与藤野先生有关,而且作者着力正面描述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写匿名信的寻衅和看电影所受到的刺激,这些事或是与藤野先生有直接关系,或是衬托出藤野先生的公正、真诚、在那种环境下的难能可贵。
所以,这样一位没有民族偏见的老师,也是鲁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所在,来赞扬藤野先生的高贵品格。
从这点看,我们教材倾向于第一种观点。
二、小结。
课文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明线,以鲁迅思想感情的变化为暗线组织材料,体现了藤野先生崇高的精神和鲁迅深切的爱国感情。文章语言精练,幽默而又犀利,抓住了人物的特征,生动而又传神,我们在写作时可以好好借鉴,用我们的笔记住我们最怀念的人。
四板书设计:
藤野先生
明线: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没有民族偏见——怀念先生
添改讲义纠正解剖图关心实习问中国女人裹脚
暗线:鲁迅的爱国情感——弃医从文
《藤野先生》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对课文的理解:
《藤野先生》记叙了作者1902年夏末至1906年初春在日本留学的生活片断。写作年代则是在鲁迅离别了藤野先生二十余年后的1926年10月12日。鲁迅写此文抒发自己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歌颂没有民族偏见、正直、热情的藤野先生所代表的日本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理清文章思路和线索,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叙事能与抒情有机结合,能抓住主要特征写人。
2、过程与方法目标:提高默读的速度和质量,培养默读的技能。通过综合知识积累,拓展视野,了解鲁迅的思想发展脉络。
3、情感与价值目标:体会鲁迅的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学生以使祖国强盛为己任的爱国主义情操。
其中把握内容和主题,学习记叙文中选取典型的事例真实生动、传神地表现人物的崇高品质的写作方法,感受藤野形象是学习重点。
对鲁迅弃医从文的行为的理解把握鲁迅思想成长的脉络是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本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丰富深刻,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了解写作本文时的鲁迅和文中鲁迅的时代处境,在新课程标准中也提出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与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我采用资料搜集法、交流讨论法,激励学生的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的精神。采取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形象感知的基础上拓深文章的内容。
罗素说过:被动地接受老师的智慧,这种习惯对一个人的未来生活是一种灾难。为让学生学有所获,贯彻新课程标准上提出的“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我十分重视引导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激发他们质疑、辨疑的意识,加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思辨色彩,要让学生。所以教法重点就在探究学习上,学生在整体把握课文时可采用默读法、圈点勾画法,之后,可采用讨论法、仿写法等学法。
三、说教学过程
整体教学是现代教学的一大理念,特别是融入多媒体教学手段以来,大容量,课堂建构的高、精、深也成了一种趋向。因此我采取了拓展迁移式、质疑深入式、比较赏析式的教学思路,安排了三课时分层推进。
第一课时:要求学生了解作者写作背景、掌握字词、理清课文脉络,把握文章的写作线索之一——与藤野先生的交往
1、听读课文圈点出需要积累的词语,解决生字词为研习课文内容扫清障碍。。
2、请学生根据提前从网络、书籍等渠道收集到的有关鲁迅的资料,从生平经历、性格特点、文学贡献三个方面进行四人小组的合作讨论交流,每组派一个代表选择一个方面谈谈对鲁迅的认识,从而引导学生理解鲁迅的爱国思想,理解鲁迅留学日本是为了寻求救国之路。
3、让学生默读全文,圈点出文章变换的几个地点,层次按照时间和地点的转移划分文章的段落,将课件中的空缺处填写完整:
(1)在,表达对的厌恶;
(2)在,回忆与的交往;
(3)在,表达对藤野先生的和。
在资料交流讨论环节中,可以培养学生筛选、判断信息的能力。通过圈点整体感知文章结构,从而明确全文是以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叙事线索的,这是全文的一条明线。
第二课时,安排了拓展延伸——质疑创造——比较赏析的教学环节。利用文章多层面的内容,通过拓展延伸,把握对文章感情线索——鲁迅的爱国之情的理解,并在拓展延伸的阅读中提高学生的思维层次与质量,鼓励学生的独立思辨能力的发展,激发他们质疑、辨疑的意识。让课内教学走向课外,同时能提高学生的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导入:打开自制教学软件《藤野先生》封面,在乐曲的伴奏下介绍参读材料。
此诗译成白话诗
祖国啊,我的心灵无法逃脱丘比特的神箭,
虽然你风雨飘摇,像夜晚一样黑暗。
即使你并不了解我的情感,
我也要将一腔热血向你奉献!
《自题小像》
灵台无计逃神矢,
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
我以我血荐轩辕。
导入环节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对鲁迅爱国之情的钦佩感慨,营造一种激昂的课堂教学气氛。
(二)拓展延伸
1.读:请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第一部分,圈点出描写“清国留学生”外貌的词语,标注出他们在日本东京做的事情是什么。
2.说:教师利用课件介绍我国的“辫子文化”,让学生迅速默读一篇文章——鲁迅《头发的故事》(节选),然后讨论“清国留学生”辫子盘在头顶,说明什么?
补充课外阅读资料,拓宽阅读视野培养学生检索筛选、判断信息的能力,让学生独立理解这些“清国留学生”的本质是效忠清王朝,是思想腐朽的保皇党。这个环节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上提出的“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的教学理念。
同时老师引导学生体会到鲁迅白描手法刻画灵魂的高超艺术功力,鲁迅抓住“盘辫子”的特点写“清国留学生”的外貌,与其说是写外貌,不如说是画灵魂——他以简洁而又朴素的语言表现了极深刻、极丰富的内容,有画龙点睛之效。使学生的艺术认识能力有所提高。让学生感受到鲁迅抱有满腔的爱国热情。
《藤野先生》教案 篇14
教学目标:
1、速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能对文本中的关键字词进行细读品味,采用圈点批注阅读法,感受“我”的困境和藤野先生对“我”的态度,体会鲁迅先生的情感。(重点)
3、通过揭示文本矛盾、联系文化背景等阅读方法,讨论、评价、领会鲁迅先生深邃的情感。(难点)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经简单接触了鲁迅笔下的藤野先生,请用一个词概括藤野先生给你的印象。
(生答:认真、负责、严格、严谨、朴实等)
那么,鲁迅又是怎样评价藤野先生的呢?找找。
(生找并齐读: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
二、感受人物品质
鲁迅1904到1906前往仙台求学,与藤野先生相处仅仅只有两年时间。但是时隔20年,鲁迅却“总还时时记起他”。
1、鲁迅记起什么呢?首先,鲁迅记起与先生交往的哪几件事呢?
(添改讲义/修改解剖图/关心解剖实习/询问裹脚/惜别)
2、当鲁迅记起藤野先生,记起这些事时,说道,藤野先生是最使他感激,给他鼓励的一个。一件件小事,何以让鲁迅又感激又受到鼓励呢?让我们再次走进这段回忆,仔细地探索探索:鲁迅还记起藤野先生的什么?
“我”总是还时时记起他的。
(要求:选择两人交往中最有感触的细节,点评批注,体会我的情感)
A、一叫我: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
(强调:藤野先生是一个医学老师,有必要改文法错误么?他是一时兴起么?他是不是吃饱没事干太闲了?
所以他添改背后,我们看到是怎样的藤野先生?(一丝不苟/热忱真心)
所以啊,“我”总还是时时记起他的一丝不苟,热忱真心。感激!)
B、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样的,我们没法改变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
(严格要求。这样对学问严谨的态度也影响鲁迅以后作文做事。对鲁迅而言,确实是言传身教的鼓励。
比读: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画。
你给喜欢哪种表达?语气委婉,循循善诱。
所以啊,“我”总还是时时记起他的一丝不苟、循循善诱。)
C、“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现在总算放心了,没有这回事。”
换词:敬重/迷信/相信
身为医学教授,他知道有没有鬼呢?既然知道没有,何用敬重一词?我的感觉怎么样?
所以啊,“我”总还是时时记起他的尊重与牵挂。
D、裹脚:叹息
E、惜别:欲言又止。
有这样一位循循善诱、热情诚恳、无微不至而又尊重学生的老师,无怪乎作者会充满感激之情;有这样一位严格要求、一丝不苟、严谨求实的老师言传身教,无怪乎作者会感受到满满的榜样鼓励。
三、激发矛盾
1、鲁迅如此感激他的老师,可这位老师在他的一篇回忆文章中却这样写道:对于周君,我这些都是微不足道的亲切。相同的事情、相同的经历,两人的感触为何截然不同?
2、一个人在什么情况下最感动于别人的帮助和鼓励?
3、那么鲁迅呢?他当时处在什么样的环境下?他渴望什么?和身边同学关系怎么样?
请看所发的材料,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作者所处环境,再想想藤野先生的行为,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材料一:
去东京前:
“爬上天空二十丈和钻下地面二十丈,结果还是一无所能,学问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了。所余的还只有一条路:到外国去。”——《琐记》
(提示:《锁记》中描述了当时的江南水师学堂和矿路学堂的种种弊端和求知的艰难,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因此鲁迅打算离开南京前往日本求学。鲁迅期待的是怎样的学习环境呢?)
材料二:
……有一回,我竟在画片上忽然会见我久违的许多中国人了,一个绑在中间,许多站在左右,一样是强壮的体格,而显出麻木的神情。据解说,则绑着的是替俄国做了军事上的侦探,正要被日军砍下头颅来示众,而围着的便是来赏鉴这示众的盛举的.人们。
……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呐喊自序》
(提示:此段写鲁迅在日本留学时对国民的认识:愚昧麻木。在课文看电影事件中是否有体现?)
材料三:
周君来的时候是中日战争之后,那怕过了相当的年数,很可悲的是,日本人还写中国人做猪头三。因此有恶骂风气的时候,所以同级生之中也有这样一群,把周君加以白眼,另眼看待。我少年的时候,曾承福进蕃校出身的野波先生教过汉语,一方面尊重中国的先贤,同时总存着应该看重中国人的心情,所以周君就可以为特别亲切和难得了吧。
——藤野严九郎《谨忆周树人君》
(藤野严九郎回忆当时中国留学生在日本的境遇。结合“匿名信事件”,想想鲁迅渴望什么?)
4、鲁迅是在什么情况下去的日本?此刻最想要什么?得到了么?
因此,他发出了感慨——东京也无非是这样。(读出心情:失落/无奈/鄙夷)
到仙台呢?这个时候作者又处在怎样的环境下?和同学关系好么?
匿名信事件。作者的发出怎样的评论:中国是弱国……(愤慨,觉得屈辱)
5、其实藤野先生也知道这种情况。藤野先生明知
6、在这样的情况下,你如何看待藤野先生的行为?
此时的中国就是弱国,日本人根本就看不起国人,肆意欺辱国人自尊,而国人自己呢麻木软弱,落后迂腐。似乎在这样的背景下,当时的中国人就理应被歧视,被欺负。恰恰是在这样一个特定背景下,藤野先生对弱国学生及其国家保有的尊重和同情,关心和鼓励,真诚和公平,就显得尤其难得可贵了。这样无民族偏见的,坚持真善的品质,怪不得作者要冠以伟大一词呢!四、总结
先生给我了最需要的东西,这些越看似平常的、不经意的东西,就越显珍贵。正如钱理群所说:某种程度上,鲁迅要写这篇《藤野先生》,其实是要从自己青年时代老师的记忆中,发掘出“理想的人性”来和现实对抗。
齐读最后段,收束课堂。
《藤野先生》教案 篇15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用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2.了解藤野先生的品质。
教学重点:
1.了解本文作者留学日本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情况
2.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概括文本的事件。
教学难点:
掌握本文通过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鲁迅先生的文章中直接写人的并不多,我们学过的人物有——《阿长与〈山海经〉》中的阿长、《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寿镜吾老先生,还有一个就是藤野先生他是日本人,鲁迅先生为什么对他如此难忘?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访《藤野先生》吧!
二、整体感知:请同学们大声读课文,读后说说:
1、鲁迅先生为什么时时记起藤野先生?(提示:第一步,寻找相关段落第二步,提取关键词语)
2.文中着重写了鲁迅先生和藤野先生交往的哪几件事?(人物和事件、要紧扣文本,尽量用原文中的'词句组合,养成细读文本的习惯)
小结:添改讲义、了解裹脚、关心实习、改解剖图
三、品读:第6到第23段(将学生分成四人一组,交流讨论,并做好记录。格式:先生,您xx的行为,让我感受到您xx的品质)
例如:我品读的是: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先生,您添改讲义的行为,让我感受到您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和关爱弱国学生的品质。
藤野先生: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关爱弱国学生、求真务实、治学严谨......
四、第1到第5段是写见藤野先生之前的所见所闻所感,第24到第31段是写匿名信、看电影事件,这些是不是多余之笔?(考查写作手法:正直热忱、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
总结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人物的描写描写方法、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的方法
五、假使鲁迅与藤野先生阔别20年后,再次重逢,一定有许多话想对藤野先生说,展开合理想象,模仿作者口吻,给藤野先生写一段话,表露作者当时的心迹
七、总结全文:这节课我们跟随鲁迅先生的文笔,认识了生活俭朴、认真负责、严谨求实、正直热忱、没有民族偏见的藤野先生藤野先生他就像一朵梅花,不仅烙印在鲁迅心中,也烙印在我们心中。
板书设计:(二)添改讲义、关心学生、工作认真负责
纠正解剖图、对学生要求严格
关心解剖实习、热情诚恳,重视学生思想观念进步
了解女人裹脚、实事求是、探索研究
教后反思:这节课基本完成了教学任务。教师的引导学生学到了一些品读的方法,在今后的品读环节学以致用。再就是小组分工合作有实效。学生们先自学再小组交流,做到了有准备,有问题,有目的。我还需要改进的地方有两点:一是教学语言不干净利落,课堂活跃不够。主要是细节上打磨不到位。二是参与发言的学生人数不够多,没能让所有学生都参与进去。这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改进的地方。
【《藤野先生》教案】相关文章:
《藤野先生》教案01-23
藤野先生教学设计03-14
《藤野先生》的说课稿范文06-08
读《藤野先生》有感04-06
《藤野先生》读后感04-03
藤野先生读后感09-03
[精]藤野先生读后感07-05
《藤野先生》读后感[精]07-06
藤野先生读后感15篇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