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06-04 12:21:28 教案 我要投稿

【热门】语文教案集锦10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热门】语文教案集锦10篇

语文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识记字词文常知识。

  2、学习文中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进行说理的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

  3、理解积累文中出现的精辟的句子,从中反思自己对读书的目的、态度、方法和作用的认识。

  4、以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为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精神。

  5、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分析文章的论证方式,揣摩精练有力的语言,体会表达效果。

  2、理解“不求甚解”和“会意”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第一课时前,最好能背下《谈读书》这篇文章。

  第二课时前,找《咬文嚼字》的文章,与《不求甚解》进行对比,再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经验、方法等方面的资料。

  【课时安排】

  【教学流程】

  教学要点:

  识记积累字词文常知识;感知《不求甚解》的内容;反省读书的态度方法;以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为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精神。

  一、导入: 积累有关读书的名言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十年寒窗,伴着馥郁的书香,我们一天天长大了。请你坦诚地告诉大家:你喜欢书吗?读书的过程你有那些感悟?

  二、快速阅读《不求甚解》

  并思考: 了解有关驳论文的知识

  1、文章批驳的观点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明确:“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盲目的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没有充分理由。

  2、文章分析陶渊明的读书态度,那他的有怎样的态度;并指出“不求甚解”的那两层含义?

  明确:态度:养成“好读书”的习惯;读书要诀在于“会意”。第一,虚心,书不一定都都读懂;第二,读书方法:不固执一点,而要了解大意。

  3、对于“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作者持什么态度?他举了哪些例子?

  明确:赞同提倡。诸葛亮读书独观其大略。

  4、对于“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我们该如何全面理解?

  明确:“不求甚解”不是读书马马虎虎,很不认真;读书在会意,不要死抠字眼,为一个局部而放弃整体。

  5、作者最后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

  明确:书要反复读。

  三、列出阅读提纲(板书)

  提示:按三段论的模式进行

  分析陶渊明读书态度,指明“不求甚解”含义。

  树立靶子提倡虚心的“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

  强调书必须反复读表明态度全面解释“不求甚解”。

  四、讨论:

  文章是驳论文还是立论文?驳论文又是如何驳的?谈一谈你的理解。

  明确:驳的是“论点”,先全面阐述“不求甚解”的含义,进而提倡提倡虚心的“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从而表明自己的观点;又从“会意”角度,列举古人读书的例子,并阐明自己的正确论点:读书在会意,不要死抠字眼,为一个局部而放弃整体,最后又强调了“书必须反复读”的主张。这样通过树立自己正确的观点从而驳倒敌论。

  五、拓展训练:

  学习《不求甚解》的写法,对下列成语进行辩证分析,运用求异思维,口述新的立意。

  ①“见风使舵”新解②“班门弄斧”辩③“滥竿充数”辩明确:成语新解,重在从不同的角度去诠释,划清必要的界限,从正名人手,这往往是行文的前提,另外要紧密联系实际,借题发挥,做到有感而发,有的放矢。

  “见风使舵”一词,多用于那些不讲原则的世故之徒,但如果我们赋予“风”以新的含义,喻指实际情况的变化或者规律,我们可以翻出新意;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掌握方向,采取相应的措施,推动社会主义的航船向前发展。这样联系现实不是大有文章可做吗?

  “班门弄斧”这个成语,可以从故事人手,翻出“不迷信权威,敢于向权威挑战”的新意。

  “滥竿充数”这个成语,也可以从故事人手,翻出“滥竿之所以能充数,在于欣赏者的水平低下”的新意。

  六、小结:

  “不求甚解”的前提千万不可忽略:“好读书”,其不可断章取义。我们应该要全面地分析问题,理解理解问题。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设计思路】

  学生自学、讨论的课堂,教师需要时时监控课堂,帮助学生能顺利的进行讨论,其讨论有实质性的内容。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也需要教师先想想学生会如何思考,以更好的调控,讲学生所未想,学生能想到的就省去不讲。

语文教案 篇2

  第一课时,我重点引导学生读通课文及在读中感知课文内容。揭示课题后,引导学生由课题质疑,让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接着,结合初读检查,引导学生再读课文,在这一过程中,着重对“ 株、皱、掌”等翘舌音节进行正音。并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如借助工具书,理解“顷刻间、推断、规律”的意思。并能结合上下文及生活体验理解“激动人心、好奇”等词语的意思。在初步读正确、读流利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再读课文,基本读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理清课文脉络,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至此,还为学生预留了一项作业:描写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的句子,读一读,也可以抄一抄。为下一步品读课文打好基础。

  这一课时,我想通过“激情导入,走进文本”“精读课文,读中感悟”“重点突破,品味鉴赏”“换位思考,升华情感”四个环节来带领学生品读课文。

  一、激情导入,走进文本

  基于学生对课文的初步理解,上课伊始,我首先引导学生1. 说说这篇课文写了哪位科学家的故事?[板书:竺可桢]然后问 课文写了竺可桢几次看杏花的情景?(两次)分别是什么时间?(一年前,一年后)并以此为切入点走进文本。

  二、重点突破,读中感悟

  (一)第一次看杏花,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习第1---5 自然段) 1. 自由读,说说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画一画,品一品,让学生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读一读、议一议,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这里主要引导学生抓住第3小节,体会带点词的作用。出示投影片:“是啊,杏花开了。”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弯下腰来:说明竺爷爷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习惯地问”说明竺可桢在坚持长期物候观测的日子里养成了主动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在充分的理解基础上,引导学生朗读1-5自然段,采用分配角色朗读。四人小组练读。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的话,一个读旁白,一个做评委。

  (二)第二次看杏花,发挥想象,入情入境

  这一部分大多数内容都是对话,重点放在对话朗读,请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朗读,体会人物的感情、语气,想象之后,给句子加上提示语。出示投影片。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竺爷爷()地问:“什么事情呀?”小孩子()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竺爷爷()地问:“什么时候?”小孩子()地说:“刚才。”竺爷爷()地问:“是第一朵吗?”小孩子()地说:“是。”(2)读第二遍:同桌讨论,每一句该用怎样的语气读?指名说说,归纳答案:奇怪、高兴、激动、自豪、半信半疑、肯定。(3)读第三遍:根据提示与读出语气,指导朗读。(4)读第四遍:指名生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子的话,其余读旁白。

  老师及时过渡:从同学们的朗读中,不难听出竺爷爷和小孩子都非常激动、非常兴奋。那老师不禁要问小孩子为什么高兴?竺爷爷为什么高兴?(小孩子是为自己终于完成了竺爷爷去年交给的`任务而高兴,竺爷爷是为自己终于弄清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而兴奋。)

  除了对话部分,你还可以从哪里看出?出示投影片,朗读体会带点词语的作用“竺爷爷顷刻间象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

  “郑重”什么意思?你从“郑重地计下”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日子又体会到什么?(“郑重”的意思是严肃认真。从“郑重地计下”可以看出竺可桢对科学研究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板书:一丝不苟]师述:是的,“一丝不苟”,竺爷爷的话也证实了这一点。

  三、抓住关键词语,点明中心

  投影片出示竺可桢说的那句话:“我需要的是精确的时间。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来代替观察。”个别读,读完交流读懂了什么。结合第一次看花来说说,什么是“精确”。从而体会出竺可桢取得成就的原因。老师乘机小结“正如竺爷爷所说的,他正是通过长年的精确观察,才掌握了气候变花的规律。[板书:精确观察]师补充《竺可桢和自然日记》:竺可桢精确观察大自然:什么时候第一朵花开,第一声蛙鸣,第一次雷声,第一次落叶,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他的笔记本是大自然的缩影。”

  四、深化主题,总结迁移

  先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总结:课文讲述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学了本文,你觉得应向竺爷爷学些什么?自由交流。

  以上是我的初步设想,在教学中,我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及调整,以达到最佳效果。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和4个词语,认识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重点是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

  难点是生字中有些字不容易读准字音,有些字的字形比较复杂。

  课前准备

  1.万里长城和五星红旗投影片。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

  3.生字词卡片、课文朗读录音带。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7《我爱祖国》,齐读课题,出示地图。

  小朋友,这就是我们祖国的地图,谁能说出我们祖国的全称。

  因为我们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里,所以她是我们的祖国。我们的祖国繁荣富强,是世界上大国之一。

  二、初读课文

  借助汉语拼音轻声读课文,要看清楚拼音,读准每个字的音。先自己认真读一遍,再同桌互相交替读、听,纠正读音。读过以后,在课文中画出生字。

  三、检查初读情况

  1.出示带注音的生字词卡片,先读生词,再读生字,用齐读、开火车读的方法,检查生字读音,提醒学生注意“最”的声母是平舌音,“领”的韵母是后鼻音,“巾”的韵母是前鼻音。

  2.指名朗读课文,注意纠正读音。

  四、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1.出示第1分句“我爱万里长城,我爱小河”。

  提问引读:谁爱万里长城?(我爱万里长城)谁爱小河?(我爱小河)

  2.出示万里长城投影片。

  教师简单介绍万里长城(长城全长约6700公里,从建成到今天已经有20xx多年,)请游览过长城的小朋友谈谈自己的感受。

  谁能说说为什么爱万里长城,又为什么爱小河。(长城闻名世界,世界上再也没有这么雄伟的建筑,中国人真了不起,小河两岸种了许多庄稼,河里养了鱼,有了小河,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3.有感情地朗读第1分句。

  4.轻声朗读下面的3个分句,同桌互相讨论,说一说为什么爱五星红旗、白鸽、红的花朵、爸爸、妈妈、老师和同学。

  (1)出示五星红旗投影片,启发学生说说学校的升旗仪式和从电视上看到的我国运动员在国际比赛中获得金牌时,运动场上奏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升起五星红旗的情景。(五星红旗代表我们的祖国,爱五星红旗,就是热爱伟大的祖国。)

  “白鸽”又叫和平鸽,爱白鸽就是热爱伟大的祖国。

  (2)红领巾是少先队员的'标志,它是红旗的一角,是用烈士的鲜血染成的。爱红领巾就要继承革命烈士的遗志,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富强。

  (3)爸爸妈妈关心、爱护我们,老师辛辛苦苦地教育我们,同学帮助我们解决困难。我们不仅要爱爸爸妈妈和老师同学,还要爱所有关心、爱护、教育、帮助我们的人。

  5.齐读最后两行。提问:“我”为什么最爱祖国?

  6.听课文录音,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自由读、齐读、指名读)

  五、指名背诵

  1.出示生词卡片:万里长城、小河、五星红旗、白鸽、红领巾、花朵、爸爸妈妈、老师同学、祖国。(按顺序挂在黑板上)齐读、指名读。

  2.根据黑板上的词语,学生轻声试背课文。

  3.指名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出示生字词卡片,用齐读、开火车读的方法,检查生字词的读音。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1.重点指导分析以下生字的字形。

  爱:下面是“友”,不是“发”。

  领:用书写方法记忆“页”字旁,左面是“令”,不能丢一点。

  巾:要与“中”区别字形。

  要:上面与“西”不同。

  最:用熟字分析字形,上面是扁日,左下是“耳”,第一横要长一些,右下是“又”。

  2.指导写字。

  课后练习第2题,先读生字、描写生字,再对照范字临写。注意指导写好下面几个字。

  “爱”、“领”、“最”三个字笔画较多,要写得紧凑些。“朵”的第二笔是横折弯,不能写成横折弯钩。

  三、课堂练习

  1.课后练习第3题。先小声拼读音节,再写出词语。这6个词是:祖国、花朵、红领巾、老师、同学、万里长城。

  2.课后练习第4题。

  (1)轻声读例句,齐读、个别读。

  (2)提问:启发学生把句子补充完整。谁最喜欢踢足球?(可填“我”,“我们”或“小明”等。)什么最怎么样?“那座楼房最高。”“这个西瓜最甜。”)谁最怎么样?(“京京学习最用功”“老师最关心我们。”)

  四、布置课外活动

  1.搜集歌颂祖国的诗歌、歌曲,准备开一个《我爱祖国》的诗歌朗诵演唱会。

  2.搜集祖国大好河山、名胜古迹的照片,准备出一期《伟大的祖国》壁报

语文教案 篇4

  课文说明

  这篇课文写宁宁和一个不认识的小男孩在路灯下做手影戏的事。全文共四个自然段,第一、二、三自然段是写宁宁和一个不认识的小男孩展开生动的手影较量。第四自然段写宁宁想了一下,主动让步,那个小男孩也不好意思,不再较量了,他们就一起高兴地玩起来。课文贴近儿童生活,富有情趣,很有教育意义。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7个字,认识一个新笔画,斜钩。

  2.自主积累词语。

  3.通过读课文,体会和小朋友一起做游戏时的愉快心情。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1.生字、生词卡片。

  2.投影仪。

  3.彩色图。(宁宁、路灯、小男孩、小鸡、猫、狗、虎、两只鸽子)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老师扮演魔法师出场)今天,魔法师要和小朋友们一起变魔术,小朋友们可要睁大眼睛仔细瞧哟!(利用投影仪,在屏幕上做出各种手影戏:小鸟、猫、狗、大老虎、鸽子……)

  2.揭题:老师刚才给小朋友们玩的游戏叫手影戏。(板书课题,认识“影、戏”两个字)有个小朋友,名字叫宁宁,他和一个不认识的小男孩在路灯下玩手影戏,我们一起去瞧瞧吧!

  (二)读一读,把课文读通。

  1.请小朋友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确定学习目标,读准生字字音,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不添字、不漏字。

  2.检查识字情况。(出示生字、生词卡片)

  手影戏 宁宁 路灯 玩 他 我 对面

  出 现 原来 认识 男孩儿 也 冲鸽子

  鼓励学生自学:这些生字,哪些不用老师教,你们已经认识了?

  3.检查朗读情况。

  师:现在哪个同学有把握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根据“正确、流利”的要求适时评价,注意鼓励)。

  (三)悟一悟,把课文读懂。

  1.请小朋友们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读后交流,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2.在交流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板书有条理地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引导学生讨论:宁宁和那个男孩为什么后来都变出了鸽子?(可启发学生:宁宁想了一下,想了些什么?为什么会想到变出鸽子呢?鸽子代表什么?小男孩又是怎样想的?)

  4.发挥教师主导作用,让学生再读书,进行教育。

  宁宁开始和一个不认识的.男孩儿展开生动的手影较量,后来,宁宁想了一下,主动让步,那个小男孩也不好意思,不再较量了,他们就一起高兴地玩起来。小朋友们也要学会宽容。

  (四)赛一赛,把课文读好。

  1.小朋友们,你们真了不起,靠自己读懂了这个故事。那么现在,你们打算怎么来读好这篇课文呢?2.赛读:先让学生练读,再赛读。

  学生练习时,要想想宁宁和小男孩当时的心情,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练一练,也可以同桌互相读一读。在赛读过程中,注意运用语言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如:“ 谁愿意向他挑战?”“老师也想试一试。”同时,引导学生读好一些关键词句,如:“突然,小鸡对面跳出一只猫,向小鸡扑来。”,“宁宁手一变,墙上跑出一条狗,向猫冲过去”。“两只鸽子在一块儿玩起来”。

  (五)读读我的词语库,说说你还积累了哪些词语。

  第二课时

  (一)检查朗读。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2.分组比赛有感情地朗读。

  3.齐读全文。

  (二)演一演,把课文演活。

  1.小朋友们读得太棒了!这么好听的故事,你们想不想把它演一演呀?

  2.组织学生玩手影戏。

  (1)先让学生当“导演”。

  问:我们可以怎样来表演呢?你有什么建议?哪位小朋友做做“导演”?

  如:宁宁开始玩时的表情;小男孩来了以后,宁宁的神态,小男孩的神态;后来宁宁的表情又是怎样?小男孩呢?

  “小鸡、猫、狗、大老虎、鸽子”该用的手势。

  (2)自由练习。

  (3)指名分角色戴上头饰表演,师生共同评价。

  (三)写字。

  1.认读:我、找、也、多、书、包、雨。(指名读、齐读)

  2.认识新笔画。

  xié gōu

  (1)出示投影

  (2)范读,指名认读,集体认读。

  (3)写法,向下一路斜笔,再向上钩出。

  (4)让学生说说与卧钩的区别。

  3.找出有“”的字:我、找。

  4.分析字形,指导书写。(强调笔顺及读写姿势,注意把握字的上下比例,把字写匀称)

  (1)如:我出示音节wǒ,示范边写边说笔画名称,学生书空、组词、说话。

  (2)想想自己能记住哪些字,用什么方法记的,上台汇报。

  (3)学生在田字格本上练习书写。

  (四)作业安排。

  1.在田字格中,书写7个生字,并组词语。

  2.朗读课文。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培养初步鉴赏古典诗歌能力;

  2、提高解答古典诗歌鉴赏题能力。

  教学重点:把握重要环节,抓住关键词句。

  教学难点:对诗歌背景及其所用典实的了解。

  教学方法与思路

  1、从高考古典诗歌鉴赏题考查的内容归纳所要复习的重点;

  2、掌握具体方法;

  3、实例训练,形成能力。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引言导入,板书课题

  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一个诗的王国,优秀的诗人像群星灿烂,优美的诗篇流传久远。古典诗歌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也是近年高考的必考内容。然而在实际学习中,由于年代相去甚远,许多同学对古典诗歌的理解总是有一定的难度,有时似懂非懂,有时只能意会,不能言传,在考试中失分较多。这说明我们有必要提高自身的鉴赏能力,提高古典诗歌鉴赏题的解答能力。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古典诗歌鉴赏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板书课题:古典诗歌鉴赏)

  二、从高考题归纳古典诗歌鉴赏的要点

  1、投影显示1996年高考古典诗歌鉴赏题(习题1)。

  引导学生思考:鉴赏的内容有哪些?

  明确:第一题是元曲句子的鉴赏,第二题涉及结构、内容、主旨、风格。

  2、投影显示1997年高考古典诗歌鉴赏题(习题2)。

  引导学生思考:鉴赏的内容有哪些?

  明确:

  3、归纳古典诗歌鉴赏题的鉴赏要点:

  (1)字词

  古代诗人在用词方面可谓孜孜以求。苦吟派的卢延江曾说: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贾岛推敲的诗坛趣话更是流传千古。

  提问:你还能举出表现古人讲究炼字的例子吗?

  明确: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贾岛)

  一诗千改始心安。(袁枚)

  (2)诗句

  诗句的理解往往是理解全诗的关键所在,因此,对诗句的考查也是重点之一。它的内容包括诗句的意义,修辞技巧,表现手法,有时还考查诗句所涉及的典故等。

  (3)意境

  诗歌的主题通常借助意境来表达。意境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描绘的生活图景融合而成的境界,因此,鉴赏古典诗歌,必须体味意境。体味意境的主要方法是抓住诗歌的画面和气氛去理解此时、此景中此人的此情是什么。

  (4)评价

  包括作者评价、内容评价、思想评价、艺术评价等,往往是总体评价。

  三、借鉴题例,把握鉴赏三个环节

  1、显示题例:习题1、习题2

  2、思考与练习

  3、把握鉴赏三个环节:了解感悟联想

  板书设计:

  词语把握

  语言选词炼字

  句义把握

  1、了解名物

  典实

  背景

  2、感悟

  3、联想

  三种境界:

  (1)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2)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3)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四、实例训练,形成能力

  1、出示材料甲,训练对词语的把握能力。

  材料甲对李清照《如梦令》一词分析不当的一项是(D)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A、不消表面是指酒意未消,实际指的'是消不尽的伤感和烦躁情绪。

  B、绿肥红瘦中,绿、红分别代替叶和花,肥、瘦分别内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C、这首词从一般叙述,转入到一问一答,然后是设问和慨叹,层层拓展、深入。

  D、作者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对春光留恋和惜别的一种伤感情绪。

  2、出示材料乙,训练整体把握能力。

  材料乙读陆游的《小园》,选出分析有误的一项(D)

  小园烟草接邻家,桑枳阴阴一径斜。卧读陶诗未终卷,又乘微雨去锄瓜。

  A、第一、二句是描写,B、第三、四句是叙述。

  C、卧读陶诗是指D、卧度陶渊明的诗。

  E、这首诗属于田园诗歌,F、其选材和表达的意蕴与陶渊明的诗很相似。

  G、陆游不H、可眼不I、愧为爱国诗人,J、即使是写田园生活,K、也表达出忧国忧民之心。

  4、出示材料丙,5、训练整体鉴赏能力。

  材料丙对以下一首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A、作者在诗中用一秋字,主要是为了交待送别友人的季节。

  B、江南江北在诗中有照应的作用,突出了江水的阻隔;望字传出思念之神态。

  C、第四句写望中所见,给人以孤独、寂寞、空虚的感触;水悠悠暗含着无限的思念之情。

  D、作者将对友人的感情渗透在景物的描写之中,做到了言尽而意无穷。

  五、小结

  六、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课后写一篇关于张炎《南浦*春水》的鉴赏文字。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内容:识字(一)2.口 耳 目

  教学目标:1.认识12个生字,认识“ク”偏旁。

  2.感悟汉字的形象性,感受学习汉字的乐趣。

  教学重点:认记生字。

  教学难点:认识12个生字。

  教学用具:投影片(自制一部分)、生字卡片。

  教 程:

  一、联系生活,自主识字:

  1.让学生看图,观察图上画的是什么?(学生边说,教师边贴上对应的生字卡片)

  2.学生观察图,图右下角的象形图和生字在形象上有什么联系?

  3.尝试认字:出示生字,请学生找出已经认识的生字,并说出你是怎么认识的,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

  二、拼音识字,读准字音。

  1.出示几个生字,并注上拼音,请学生看拼音识字。

  2.请一个同学带领大家读。

  3.教师点拨:字头,竹是翘舌音。

  4.学生自由练读生字,同桌对读,组内指读。

  三、识字竞赛:

  1.这些字你已经认识了多少,看谁认得又多又快。

  2.学生介绍自己认读又多又快的秘诀。

  四、巩固识字

  1.选生字卡片放在实物图下的括号里。

  2.游戏,有的拿生字有的拿图,找相对应的朋友。

  3.区分“目”与“木”的字义。读词语卡片:目光 节目 木马 树木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标题的双重含义。

  2、品味关键词句,体会人物面对逆境时乐观、坚韧的品格,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感受人物之间的真情。

  3、学习主人公乐观积极,顽强坚韧的品格。

  教学重难点:

  从关键词句中体会主人公的精神品质;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懂得在逆境中应具有积极乐观、顽强坚韧的品格。

  一、由题导入、析题:

  1、老师让同学们猜个谜语:有位老师不说话,肚里学问却很大,如有字词不认识,你就快去请教他。(谜底:辞典)

  2、从这个谜面,你能发现辞典有些什么特点吗?

  3、“辞典”前加上“你是我的”,你又会想到些什么?

  4、针对这个题目,你想提什么问题,想要了解些什么呢?

  二、自读课文,释疑:

  课题为“你是我的辞典”,“你”是指谁?“我”又是指谁?

  三、理解“你是我的辞典”的双重含义,把握人物性格特征:

  (一)理解“女儿是父亲的`辞典”这层含义,把握人物性格特征(精神品质):

  1、为什么你认为女儿是父亲的辞典?

  2、这里辞典的意义是什么?

  3、父亲为什么要让女儿做他的辞典?

  4、从中可看出父亲和女儿的性格各是怎样的?

  5、师小结。

  (二)理解“父亲是女儿的辞典”这层含义,把握人物精神品质(性格特征):

  1、为什么你认为父亲是女儿的辞典?

  2、这里辞典的意义是什么?

  3、从中可看出父亲和女儿各有什么品质特点?

  4、讨论:父亲突然阻止我上大学,然而最后又同意了,你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5、师小节。

  四、拓展(生活延伸):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象本杰明这位父亲一样给人以深刻启迪的“辞典”,如你的父母、老师甚或陌生人,他们都是值得你敬重或学习的人,那让我们翻开这些厚重的“辞典”,去看看这些“辞典”都教会或让你懂得了什么?

  五、回到课题,重释课题

  六、作业:随笔:读《你是我的辞典》有感

  附板书:

  你是我的辞典

  女儿父亲教会单词,提高语言能力

  父亲女儿教会真正的、活生生的、强有力的语言

  处世之乐观顽强、学习之坚韧刻苦

  善良、宽容自尊心强、

  乐观、坚韧刻苦好学、

  刻苦、爱女儿爱父亲

语文教案 篇8

  一、新课导入

  只要人人都付出一点爱,世界将变得更美好。把爱拿走,我们的地球就会变成一座坟墓。我们曾学过的《巨人和孩子》的主题是“爱心能给世界也能给自己带来美好和欢乐,自私则会给世界也给自己带来不幸和痛苦。”其实,爱不仅使人与人相互理解,相互体贴,甚至也能使人与动物、与大自然相互沟通。美国儿童文学作家贝特西贝尔斯的《山米与白鹤》这篇“不以曲折惊险的情节取胜,而以深沉动人的至情见长”的作品正是阐述了这一主题。

  二、自主学习(一)——预习与展示

  1.生字注音

  瞥(piē) 尴尬(ɡān ɡà) 诡计(ɡuǐ)

  乳酪(lào) 诅咒(zǔ) 滑稽(jī)

  崩溃(kuì) 豢养(huàn) 阿谀(ē yú)

  鬼使神差(chāi) 倔强(jué jiànɡ) 咄咄逼人(duō)

  2.生词注解

  老态龙钟:形容年老体衰、行动不灵便的样子。龙钟:行动不灵便的样子。

  了如指掌:形容对情况了解得非常清楚。

  鬼使神差:好像鬼神在暗中指使,比喻不由自主地作出某种意想不到的事。

  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

  阿谀:迎合别人的意思,说好听的话。

  无动于衷:本文指没有任何反应。衷,内心。

  3.作者名片

  贝特西贝尔斯,美国儿童文学作家。生于北卡罗来纳。主要作品有儿童小说《午夜的狐狸》、《天鹅的夏天》《山米与白鹤》、《宾戈布朗的难题》等。

  4.背景追溯

  本文选自《20世纪世界儿童文学名著精粹小说卷》(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1992年版)。本文发表于1972年,当时美国经济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表面的繁华孕育着潜在的危机:工业污染的加剧,动植物种类的锐减,资源掠夺式的开发,生态平衡的破坏……这些都直接威胁着人与动物的生存,因而全国上下珍爱生命、善待生命、保护自然的呼声日益高涨,作为环保主义者的作者敏锐地看到了这一点,因而奋笔疾书,写下了这篇享誉全球的小说。

  5.背景延展

  鹤类一向以体态优美、行动潇洒而著称于世。全世界的鹤类家庭共有15种,我国有记录的达9种,有丹顶鹤、黑颈鹤、白鹤、赤颈鹤、白头鹤、白枕鹤、灰鹤、蓑羽鹤、沙丘鹤,几乎占鹤类种数的三分之二,是鹤类种数最多的国家。白鹤,根据记载,繁殖在内蒙古呼伦贝尔盟及黑龙江省中部,越冬地为江西省鄱阳湖。

  三、自主学习(二)——合作与交流

  (一)整体感知

  1.学生逐段阅读全文,理清小说中的.情节,体会人物的心理情感变化。

  2.学生简述情节,理解山米情感变化的原因。

  【点拨明确】起初,山米因为父母的不辞而别而憎恨外祖父。在他出走的途中,外祖父发现了一只鹤,引起了山米的注意。捕到鹤之后,因他对外祖父的憎恨,并不在意白鹤甚至希望它死掉,还用石头砸它,遭到了外祖父的怒斥。返回途中,外祖父细述养鸟的感受,引起了山米的共鸣,这是山米情感发生变化的开始。他开始理解外祖父,开始喜欢白鹤,并带它回家。外祖父精心照顾它,向山米讲述生命的可贵,使山米的思想受到触动,开始真正喜欢和关心起白鹤来。第二天,他和外祖父一起帮助白鹤捕食,在这期间,他渴望得到外祖父的谅解,并深深的爱上了外祖父。至此,山米的人生完成了一次飞跃。

  3.怎样理解外祖父的形象?

  【点拨明确】小说中的外祖父是一个性格鲜明的形象。他已经老态龙钟,连女儿都记不清了,但却能从上千只鸟中认出自己养过的那一只。他家里没有像样的房子,家具破旧不堪,却养着许多小动物。他看见这些动物就兴奋、激动,甚至显得年轻了许多。他常收养受伤的鸟,等鸟养好后就放它们走。他爱那些鸟,就像爱自己的孩子,他为它们喜,为它们悲。他不光爱鸟,爱动物,也爱一切生命,爱自然。他也希望别人学会爱:爱别人,爱一切值得爱的事物。他言传身教,终于感化了山米,让一个无知任性、漠视一切的孩子变得充满爱心,他也是一个善良而又倔强的老人。

  (二)深层理解

  体会下例句子蕴含的哲理

  1.外祖父对山米说,那些跟他在一起的鸟,每一只都比他所认识的人还要真实,他甚至无法区分自己的孩子,却可以从一千只鸟中,找出他的山鸟和金丝雀。

  2.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比生命更宝贵了。人类接连不断地发掘了一些死寂的星球,报纸杂志上令人遗憾地报道这些星球上都没有生物。只有当人领悟到浩瀚宇宙中,除地球以外其他地方都没有任何生物的时候,才会知道生命的可贵。

  3.在前一天早上你还恨着一个人,而第二天早上,你却发觉你已经深深爱上那个人了。

  【点拨明确】1.在外祖父眼里,鸟不仅是一种动物,更是朋友,鸟和人是生命的不同形态,在这个意义上鸟与人是平等的,爱可以使人与动物成为很好的朋友,建立真挚的情感。

  2.人是宇宙之精华,万物之灵长,但在这个世界上,还存在着其他的生命,它们同样是大自然的儿女,我们应该尊重这些生命,热爱这些生命,同它们和谐地相处,这个世界才会是美好的,如果人类任意伤害生命,毁坏自然,人类最终也会受到自然的惩罚。

  3.爱可以拉近人与人、人与动物之间的距离,是外祖父对动物的爱感化了山米,也使他赢得了山米的理解和爱,爱的力量是巨大的。

  (三)走进主旨

  文章通过写山米和外祖父捉鹤、喂鹤等一系列相处的事件和情感历程,刻画了一个少年心理成长的轨迹,告诉读者如何去热爱生命、热爱一切值得爱的东西。

  四、板书设计

  山米与白鹤爱别人

  爱生命

  爱一切

  五、拓展延伸

  这篇文章描写的是山米与外祖父之间相处的一段经历,文章以“山米与白鹤”为标题好不好?说说你的意见。

  【点拨明确】1.我觉得以“山米与白鹤”为题不好。这篇文章就是通过写山米与外祖父之间一段不平凡的经历使山米的情感世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使他懂得了爱的真谛,使他的人生完成了一次飞跃。

  2.我觉得以“山米与白鹤”为题好。文章写了很多山米与外祖之间的事情,特别是写他对外祖父的感情变化,这毋庸置疑。但我觉得,维系他们之间感情变化的关键是外祖父对白鹤的深挚情感。正是这一点让山米感动,并使他对外祖父的感情发生了变化。文章的主题不仅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爱,而且还表现了人与动物、人与自然之间的爱。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

  1、学会7个生字:秋、园、红、黄、劳、动、笑;认识4个偏旁:禾木旁、绞丝旁、力字旁、竹字头;认识全包围结构;理解秋天果园果子人们劳动等词语;会用秋天看图说完整的句子。

  2、能正确朗读课文。

  3、了解秋天果园里的果子熟了,知道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认识到丰收及喜悦是辛勤的劳动换来的。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目标 :

  初读课文,学会秋园两个生字,理解秋天果园果子等词语,看图说话。

  教学过程 :

  一、揭示课题,了解大意。

  1、秋天到了,你知道有哪些变化?

  2、出示课题秋天的果园。

  果园什么意思?园还可以跟哪些字做朋友?这个园字怎么记?我们还学过一个全包围的字,是什么?(国)

  3、秋天的果园是怎么样的?听老师读课文。

  二、学生边看图,边听老师范读课文。

  三、初读课文,一学字词。

  1、学生轻声自由读课文,带拼音的.字多读几遍。

  2、指名按课文顺序组词读带有拼音的字,读得好的同学可领读。

  3、读生字卡片,师生共同正音。

  黄(huáng) 熟(shú) 还(hái) 串(chuàn) 欢(huān) 苹(píng)

  4、指名试读课文,师生共同评议。

  5、说说秋天的果园是怎样的?

  四、指导书写。

  秋:先认识禾木旁,注意禾字一捺改一点。

  园:全包围结构,注意先里面,再封口。

语文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方向。

  ①认识本课2个生字。

  ②有感情朗读课文,在读中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景色,在读中体会作者对山雨、对大自然的情感。

  (2)能力方面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初步的鉴赏能力。

  (3)思想品德方面

  从阅读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感受大自然的秀美,陶冶学生的性情。

  教学重难点

  (l)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

  (2)从阅读中感受大自然的秀美,体会作者对山雨的那份情感。

  一、大家看看窗外,地上湿漉漉的,昨晚一定是——生接。

  那你们喜欢下雨吗?(多个学生说)

  看来大家对雨有着不同的看法,今天我们一起去欣赏一场奇妙的雨——山雨(板书)

  学生写课题。把自己写的课题读一读。欣赏了这场雨,也许你对雨会多一份新的感受。

  二、打开书,自己读读阅读提示,(点课件)看看你能读懂什么?

  三、初读感知。

  我们跟着作者一起走进这场山雨,用你喜欢的阅读方式,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想想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把这场山雨介绍给我们的,主要介绍了山雨的哪两个方面?

  四、自主学习。

  1、(课件出示雨前景象)请看!你能用文中的语句描述一下你所看到的景象吗?学生朗读一段。

  听了他的朗读,你感受到了什么?(抓住词、读体会)让我们一起用读书声请出山雨,让他悄然无声地来到、让大家都无法发觉。(学生读)

  2、(自学雨中)听了你们的朗读,我已经感受到了山雨飘然而至,孩子们让我们一起走进雨中,你可以去听听山雨的声音,也可以去欣赏雨中的颜色,通过朗读把你听到的声音或者欣赏到的颜色美美地展现出来。

  3、小组交流。(把你听到的山雨的声音或欣赏到的颜色在小组里读一读,再说说你的感受。)

  4、集体汇报。说到哪句点哪句。

  (1)沙啦啦,沙啦啦……

  1)(谈感受)当你听到山雨的声音,心情怎样?

  2)这么动听的雨声我们一起去听听吧!

  3)和着山雨的声音,我们一个大组,一个大组接力读读吧!

  (2)像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逐渐清晰起来,响亮起来,由远而近,由远而近……

  1)(几个学生谈感受)

  2)听,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点课件)我能感受到这山雨是无字的歌谣,那样动听,你能感受到那是怎样的歌谣?(学生说)说到神奇,问,他会是怎样神奇呢?

  3)是的,的确是——的歌谣。把你们感受到的歌谣读给同桌听听吧!谁来试着读读?(可以请同学老师一起读)听了他的朗读,你又有什么新的感受?(好。再请,不好,示范读)

  4)喜欢这无字歌谣的孩子一起来读一读。

  (3)雨声里,山中的没一块岩石、每一片树叶、每一丛绿草,都变成了奇妙无比的琴键。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每一个音符都带有幻想的色彩。

  1)(学生谈感受)

  2)真是动人的乐曲,(点课件)我也想和你们一起弹奏这首小曲,你们是琴键,我就是轻捷柔软的手指。第一个逗号一组读,第一个顿号二组加进来,第二个顿号三组加进来,后面的四组加进来一起读。(配合读。)你觉得咱们一起演奏的曲子怎么样?

  3)相信你们还能弹奏出更美的旋律。赶快和同桌一起演奏演奏,然后互相说说你又想到了什么?

  (4)阳光下,山林的色彩层次多得几乎难以辨认,有墨绿、翠绿,有淡青、金黄,也有火一般的红色。在雨中,所有的色彩都融化在水淋淋的嫩绿之中,绿得耀眼,绿得透明。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雾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谈感受)

  1)(点课件)正像你们说的一样,阳光下的山林色彩斑斓,雨中的山林一片嫩绿。(引读)瞧,阳光下,山林的色彩层次多得——有——有——也有——,然而雨中的山林,所有的色彩都——绿得——,这清新的绿仿佛在——流进——流进——

  2)听出来了这清新的绿色已经流进了你们的眼里、流进了你们的心里,我多么希望你们用优美的朗读声让绿色也流进我的眼里,流进我的心里,可以吗!学生再读。

  3)此时,我和作者的感受一样,(点课件)我们的记忆——宛若一张干燥的宣纸,这绿色随着丝丝屡屡的微雨悄然在纸上化开,化开……你们的感受又是怎样的呢?同桌互相说。请学生说。

  4)我建议我们一起再读读吧,让我们此时的记忆在脑子里化开,化开……

  5、雨后。不知什么时候,雨悄悄地停了,山雨过后,又会是怎样的画面呢?赶快去读读吧!。(汇报)雨后是怎样的画面?

  1)鸟。歌声为什么那么动听?它会唱些什么呢?谁能用轻松愉快的朗读把小鸟的歌声引出来?(读后点课件)雨后的景色多美啊,喜欢的孩子,一起读一读吧!

  2)雨滴。点课件,一起来演奏。

  五、拓展

  孩子们,如果你们能热爱身边的大自然,用心去看每一处景物都会似人间仙境。用心去聆听每一个声音都会是优雅的乐曲。作者赵丽宏把雨声比作音乐,散文家朱自清眼里的雨又是怎样的呢?一起来看看。

  这是老师眼里的雨,(师读)那么你眼中的雨又是怎样的呢?用几句话写下来吧!可以用自己的话写,也可以摘抄课文中和课外你收集的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