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项链教案3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项链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关于项链教案1
[教学目标]
A、理解曲折的情节、巧妙的布局及其表现主题的作用。
B、体会生动细腻的心理描写及其对于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
C、学习根据小说的情节、人物形象、创作背景等要素理解小说的主题,训练学生的鉴赏评价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教学重点]
目标A、B
[教学难点]
目标C
一、导入新课
莫泊桑,世界短篇小说之王,其短篇小说不仅数量众多,文学价值更是不容忽视,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篇著名的短篇小说《项链》,亲身领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二、莫泊桑简介
全名居伊·德·莫泊桑(Guy de Maupassant)(1850-1893),19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曾拜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为师。
一生创作了6部长篇小说:《一生》(1883)、《俊友》(又译《漂亮朋友》,1885)、《温泉》(1886)、《皮埃尔和若望》(1887)、《像死一般坚强》(1889)和《我们的心》(1890),其中前两部已列入世界长篇小说名著之林。
350多篇中短篇小说,除了成名作《羊脂球》(1880),还创作了包括《一家人》(1881)、《我的叔叔于勒》(1883)、《米隆老爹》(1883)、《两个朋友》(1883)、《项链》(1884)及《西蒙的爸爸》、《珠宝》等一大批脍炙人口、思想性和艺术性完美结合的短篇佳作。游记三部。
他的文学成就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主题大致可归纳为三个方面:第一、讽刺虚荣心和拜金主义,如《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第二、描写劳动人民的悲惨遭遇,赞颂其正直、淳朴、宽厚的品格,如《归来》;第三、描写普法战争,反映法国人民爱国情绪,如《羊脂球》。
他擅长从平凡琐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义的片断,以小见大地概括出生活的真实。使得他的短篇小说构思别具匠心,情节变化多端,描写生动细致,刻画人情世态惟妙惟肖,令人回味无穷。正因此,与契诃夫和欧·亨利并列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
三、创作主题
小说通过描写一位职员的妻子因参加舞会丢失了借来的项链,以及由此引起负债破产的不幸遭遇,尖锐辛辣地批判了追求享受、爱慕虚荣的社会风气,从一个侧面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金钱万能”的丑恶本质。
四、段落层次疏理
1、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按什么顺序组织的?
2)、小说以什么这线索来将情节串连起来?
2、本文共七节,以项链为线索展开情节,按照借项链—丢项链—赔项链—(发现)假项链这一事件的自然进程叙写,发生,发展,高潮(结局)过程分明。
第一节:玛蒂尔德家世、生活现状、性格背景
小说的开端,很显然是“得请柬”,但作者在此之前却用了六段文章,近千字去写一个背景,这个背景写了什么内容,它与后面的情节关系是?主要采用什么人物描写方法?
明确:第一部分中的七个“梦想”:
这一背景主要从外貌、出身、婚姻、生活中衣、食、住、行等方面写了玛蒂尔德的现实与梦想及它们之间的反差,她的痛苦来表现其爱慕虚荣、追求享乐的性格特征,主要采用的是心理描写。
环境:寒伧、黯淡、破旧、粗陋
梦想:古式、精巧、珍奇、华美、奇异、名贵
心境:伤心、悔恨、失望、困苦
这一部分是对后文的铺垫,是从面上去展现主人公的性格,也就是提供了一个性格背景,后面的情节是在这一背景下的自然发展。
第二、第三节:借项链。
1)、当路瓦栽先生得意洋洋的带回一个“费了很大气力才弄到手”的舞会请柬后,玛蒂尔德有哪些神态变化呢?
得请帖:A.高高兴兴—懊恼—恼怒—流泪
B.费了很大力,才抑制住悲痛,擦干两腮,平静
C.郁闷、不安、忧愁
直接描写2)、当借到项链时玛蒂尔德的心理又是如何变化的?
借项链:郁闷不安忧愁——惊喜——犹豫不决——惊喜——迟疑直接与间接相结合
发现、发抖、出神——迟疑而焦急——跑起来、搂、亲、跑
无首饰的郁闷、不安、忧愁
发现钻石项链的激动、神往,想开口借而唯恐对方拒绝的犹豫不安
终于得到对方允许的极度欢欣.兴奋的心理变化的过程
淋漓尽致地揭示了她爱慕虚荣,追求享乐的精神世界.
第四节:失项链。
1)、晚会上玛蒂尔德大获成功了吗?四个忘情的“陶醉”将她如痴如醉、恍若仙境般的心态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达到了她人生的巅峰。
2)、她的丈夫呢?(在一间冷落的小客室里睡着了)
3)、就他一个人吗?(不,还有三个男宾)他们的妻子呢?(也正舞得快活)4)、这些男宾和女宾当时各自有怎样的心态呢?
女宾们都有玛蒂尔德式的心态,都想通过这次难得的机会满足梦寐以求的虚荣心,结识上流社会的男士,以便进一步往上爬;而男宾们不是舞会的主角,自然受到冷落,又不能抛弃妻子而去,无奈之下只好一睡了之,任妻子“攻关”去了。
5)、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呢?说明爱慕虚荣、追求享乐之心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6)、而她这种爱慕虚荣也使得丢项链即使偶然又是必然,为什么?她走时怕别人看见那朴素的家常衣服,赶快逃走。
第五、第六节:赔项链。
1)、丢了项链以后,她有没有立即向佛氏说明真相?
没有,还是出于虚荣心,爱面子,寄希望能找到项链。结果令人失望,只好用法郎买了一挂项链赔偿。为了一夜的风流、片刻的荣耀,不得不付出巨大的经济代价和精神代价。
2)、十年后,玛蒂尔德有什么变化?
已变成了一个精打细算、粗壮耐劳的平民劳动妇女,而且明显的老了,这正是爱慕虚荣的后果。
3)、她就此彻底告别了爱慕虚荣的思想的吗?
没有,她没事的时候在窗前独自回想当年那个令人倾倒的舞会。第七节:假项链,明白真相,以假偿真。
1)、结尾时,面对邂逅的佛氏,玛蒂尔德为何“带着天真的得意的神情笑了”?A、还项链没被女友发现,感到计策周密,手段高明,而女友粗心大意,所以得意的笑了。B、她爱慕虚荣之心不减当年,所以天真的笑了。
C、赔了项链未被发现,维护了自己的尊严与信誉;债务又经自己的吃苦耐劳而还清了,感到从未有过的轻松与自豪,所以得意天真的一笑。
2)、佛来思节夫人感动极了,说出假项链的真相,真是出人意料,可又在情理之中,因为前文有三处暗示,哪三处?
A、借项链时,女友表现的相当大方,毫不迟疑地说:“当然可以。”
B、当玛蒂尔德惴惴不安地去还项链时,“佛来思节夫人竟没有打开盒子看。”这已表明项链不是什么贵重物品。
C、珠宝店老板“查看了许多帐薄”,说只卖出这个盒子,这就说明项链与盒子本不是原配的。
3)、故事在此戛然而止,在高潮中结束,给读者留下一片很大的想象空间,余味无穷,有“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我们不妨再次展开联想,说说玛蒂尔德听后会有什么样的反应,什么样的想法呢?
“这么多年的努力与付出难道就这样一笔勾销,毫无价值了?”她自鸣得意的笑影刚刚还凝聚在脸上,转眼间就被这晴空霹雳震得杳无踪迹,剧烈的冲击使得她大脑几近麻木,“为什么命令如此捉弄我,让我白受这十年罪呀!要是早知真相,说不定我早就成了阔太太了。”设想合情合理!
五、人物形象分析
思考一:
1)、小说艺术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塑造有血有肉、生动感人的'人物形象,那么本文所着力塑造的人物是谁?是怎样一种形象?
明确:着力塑造的人物形象是玛蒂尔德,是一个爱慕虚荣、追求享乐的小资产阶级妇女形象。
2)、是如何塑造这个人物,主要采用了何种人物描写方法?
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主要采用了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和心理描写等。用的最多的,也是最典型的是心理描写。(心理活动描写的方法很多,除了旁白外,还有内心独白,用动作或者神态显示,用景物衬托以及梦境或幻觉来表现等几种。)
请大家从文中找出心理描写的有关语句,分析主要刻画人物的何种性格?(爱慕虚荣)
A:第一部分中的七个“梦想”:
从衣、食、住、行等方面写出了玛蒂尔德爱慕虚荣,醉心奢华,渴望过上流社会贵夫人生活的心理。
B:舞会部分中的四个“陶醉”:
一连用了四个陶醉写出了玛蒂尔德梦想得到实现、虚荣心得到满足时的狂热兴奋,她欣喜若狂,忘乎所以,简直有些飘飘然了。
C:十年艰辛部分中的一个“回想”:
十年艰辛并没有使玛蒂尔德彻底抛弃虚荣,可见其虚荣心是如何深入骨髓。
心理描写的目的就在于深刻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和思想品质,而本文正是通过这些生动、细腻的描写,惟妙惟肖地揭示了玛蒂尔德的内心世界,突出了她爱慕虚荣,追求享乐的性格特征,这一点本文极为成功,体现了作者不凡的艺术造诣,也增强了小说的艺术魅力。3)、一个如果所处的环境不好,有自己的梦想,不好的心情,这不允许吗?这有错吗?
4)、那是否认同马蒂尔德的做法?为什么?
不认同。我们承认人都有虚荣心,有虚荣心不一定就是坏事。相反,有虚荣心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个人有上进心的表现。面对恶境,无动于衷,并不令人称道。但凡事皆有度,超过合理的度,事情就会向反向发展。马蒂尔德正是因为虚荣心过于强烈,所以才会有不幸的结局。故事情节也正是在这种强烈的虚荣心的推动下,一步步趋向高潮。
5)、文章以悲剧收尾,除了马蒂尔德的个人因素之外,不会不会有其它原因呢?
还有社会因素。特定的阶级总会有特殊的反映,马蒂尔德得到请柬之后的对话,多多少少透出一点当时上流社会的风气。尽管这在文中表现得非常含蓄。
6)、在深味虚荣的危害时,你同情马蒂尔德的遭遇吗?若有,想想是什么使你有如此感受。
2、玛蒂尔德的性格仅仅是“爱慕虚荣、追求享乐”吗?作者对她仅仅是讽刺吗?请阅读“还债务”和“明真相”两部分。分析一下她的性格特征中是否还有其它的侧面或者说她的性格是否有改变,如果有的话,是什么?请找出依据。
1)赔项链的过程:她为什么不说明,不拖、不逃、不赖、不买一挂假的去骗?(可让学生联系现实,假如我们碰到这样的情况会怎样)
2)十年的生活及对生活的感受:她痛苦吗?(比较前面的现实与梦想及感受)
3)她“一定得去告诉佛来思节夫人”,她为什么一定得去?(比较第一部分见佛来思节夫人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4)她“带着天真得意的神情笑了”,为什么是得意的?
5)“一件小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你认为“失项链”这件事是败坏了她还是成了她?
总结:玛蒂尔德的性格具有不同的侧面,且经历了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如果说前半部分表现其“爱慕虚荣、追求享乐”的性格,那么,后半部分这侧重于表现其“勇于承担责任,诚实讲信用”这一侧面,由爱慕虚荣、追求享乐而变成“吃苦耐劳、自强务实”的性格特点,作者对这一点显然是持赞赏态度的。
3、对玛蒂尔德这个人物形象,你觉得除以上外还有其他不同的理解吗?
小说表现了人生的无常、命运的无常;对小资产阶级生活得尴尬的同情等等。
六、艺术特征:构思的精巧
这篇小说的艺术魅力不仅在于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更主要体现在小说构思的精巧上。
1)先设伏笔,后明真相。
项链是赝品,直到最后才道破,不仅使主人公大吃一惊,也使读者感到十分以外,看似在意料之外,却也在情理之中。这样描写就更能增加情节的波澜,引人入胜,耐人寻味、深思。
2)高潮迭起,动人心魄
3)戛然而止,耐人寻味
作品在道出项链是假的之后,戛然而止,这样的结局令人拍案叫绝,玛蒂尔德品尝十年的艰辛才发现那是假的,悔恨、辛酸也会一齐涌上心头,读者也深感惋惜、不平,总觉言犹未尽。给读者留下充分的思考和想象的余地,同时小说的结尾不仅是一个深刻的悬念,更是一个绝妙的讽刺,是对玛蒂尔德追求虚荣的极为强烈的讽刺。
4)事虽偶然,理却必然
作者认为玛蒂尔德的悲剧是偶然,由一个极细小的事件造成的,其实,偶然中蕴涵着必然的因素在。从文中可看出,追求虚荣是当时整个社会的风尚,从她本身看,她追求虚荣的性格执着不变,故她的悲剧是必然的。
因此,玛蒂尔德的悲剧命运,既是性格悲剧,又是资产阶级追求虚荣、崇尚奢华的必然产物。如果说丢项链是偶然的,那么她的悲剧则是必然的。这篇小说是通过一个偶然的可悲的故事来揭示追求虚荣的小资产阶级妇女必然的可悲命运,也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诅咒和嘲弄。
关于项链教案2
目标:
1在游戏中,尝试有规律排列材料。
2能手眼协调地进行操作活动;学习按规律说说自己的排列方法。
3有兴趣地参加活动。
准备:布娃娃一个;吸管,长纸条,蜡光纸若干;胶棒若干。
过程:
一、出示娃娃,引起幼儿兴趣
1.老师以娃娃口吻说:“小朋友你们好!我要开一个商店,需要你们帮我加工一批项链和腰带,你们愿意帮我吗?”
2.出示范例腰带“我需要这种样式的'腰带,谁会做?”“这是怎么做的?”
引导幼儿说出排列规律。
二、介绍材料,幼儿操作。
1.老师:“我为你们准备了许多材料,这边一排是做项链,那边是做腰带的材料;胶棒用完,盖子要盖上。做好后送给娃娃,要说:“娃娃,我给你送项链了……”
2.幼儿上位操作,老师指导。
三、结束。
“小朋友,谢谢你们,为我们加工了这么多漂亮的项链和腰带,下次,我再请你们帮我加工好吗?
关于项链教案3
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团、搓、捏的技能来塑造项链。
2、通过学做项链,培养幼儿对纸泥的兴趣,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
教学准备:
1、示先用报纸、水和胶水做成的纸泥 ,
2、每位幼儿一合水彩笔、每位幼儿一根毛线、抹布、泥工板、录音机。
3、范例:一窜彩色的项链。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出课题
教师把用纸泥做的'一窜彩色项链挂在自己的脖子上,问幼儿这是什么?漂亮吗?谁的脖子上经常会挂这样的东西?你们想挂吗?如果想的挂,就让我们自己动手来做一做好吗?
二、教师讲解示范
1、现在请小朋友来看看老师是怎样来做的。
2、先在一团的纸泥中取一小团,用力的捏一下,然后把它粘到一根毛线上,
3、再用力的搓一下,直到搓的很圆,就这样一颗一颗的排列下去。直到完成一窜项链。
4、然后用不同颜色的水彩笔涂到每一颗珠子上,使珠子五颜六色更漂亮。这样一窜彩色的珠子就完成了。
三、幼儿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放音乐。同时引导幼儿在取纸泥的时候不要很多,而且珠子一颗一颗排列要均匀,最后别忘了打一个结。注意保持桌面和地面的干净。帮组个别幼儿完成作品。
四、幼儿作品展示
请幼儿把做好的项链放到泥工板上,再送到老师指定的地方,然后比一比谁做的彩色项链最漂亮。
【项链教案】相关文章:
项链》教案06-10
《项链》教案11-01
我的项链教案10-16
穿项链教案07-19
关于项链教案07-26
项链教案3篇11-08
小班教案穿项链03-04
《戴项链的比赛》教案10-14
《项链》教案合集九篇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