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小学数学教案3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数学教案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1.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数是两位数的连续进位乘法的.算理,掌握两位数的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乘数是两位数的连续进位乘法的算理。
教学难点:掌握两位数的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自主探索,领悟知识
1.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一个牌子写着“门票每人48元”,有7名同学进入博物馆参观展览。
(1)学生根据以上情景提出数学问题。
(2)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有选择性地解答。如:7名同学参观展览,门票一共多少元?学生列式:48×7,并说出怎样计算?
2.改变情景,引出新课。
改变条件:一共进72人。学生根据新情景提出问题。
(1)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有选择性地解答并板书:48×72
(2)小组研究计算方法。
(3)小组汇报
(4)教师根据情况,重点指出以下两个方面:
计算方法与前面的相同,相同的数位要对齐。不同的是48×72需要连续进位,要特别注意。
(5)练习: 6 8 3 7 4 5
×3 4 ×8 2 ×4 6
2. 学习例4
出示例题
(1)让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再口头列出算式。
(2)让学生独立试做。
(3)请一名学生展示计算过程,并说一说算理。
(4)其他学生补充完整,必要时教师给予指导。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详细介绍: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主要学习克和千克两个重量单位,是后面学习"吨的认识"的前提和基础.虽然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过重量问题,但重量单位还是第一次接触,还缺乏认识,而且重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观察得到,因此使学生初步建立起重量的观念既是教学中的重点,也是教学中的难点.
教材首先通过让学生掂数学教科书和语文教科书,用天平称物体的重量,给学生建立重量的初步观念,使学生知道比较东西的轻重不能靠眼睛观察,必须用手掂一掂或用秤称一称.
接下去教材分别说明称比较轻的物品的重量,常用克做单位,并通过着重给学生建立1克的重量观念;称一般物品的重量,常用千克做单位,着重给学生建立1千克的重量观念.
为了使学生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重量观念,教材安排了一些学生比较熟悉的例子,通过让学生用手掂一掂、称一称等实际活动,使学生感受到1克和1千克大约有多重,从而初步形成1克和1千克的重量观念.
教法建议
认识重量单位克与千克,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知识.虽然在生活中他们接触过重量问题,但对重量单位还缺乏认识,重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观察得到,所以在让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时,安排了以下三个层次:
1.在复习准备过程,通过让学生判断语文书和数学书谁重谁轻,学生用手掂出语文书重数学书轻,老师进一步追问:语文书有多重,数学书有多重,语文书比数学书重多少等问题,学生答不出,引出重量单位,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2.在学习新课过程中,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让学生掂一掂2分硬币和2袋精盐,感受1克和1千克的实际重量,建立1克和1千克的重量观念.为了使学生比较具体地感知克和千克之间的进率,教师可拿出课前准备好的1克、10克、100克、1000克大米,让学生看一看,掂一掂.
教科书中没有说明天平的使用方法,教学时可以给予适当的说明.除天平之外,教师还应介绍其他的称量工具,如台秤、电子秤等,并简单说明它们的用法.
3.在巩固反馈过程中,重视用多种多样的练习,区分克与千克.
本节课建议采用分组授课,这样便于准备学具,使每个同学都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同时可以体现团结合作的精神.
课题一:克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的
使学生初步认识重量单位克,初步建立1克的重量观念.
教具准备
天平(自制天平)、两个苹果、一个梨(两个苹果一样重,梨比苹果重些.)一个2分币、一些黄豆、15个图钉.学生每人准备一个苹果,一个梨和一个2分币.
教学过程
1.新课
教师让学生拿出一个苹果和一个梨(或播放视频"谁重谁轻"下载),掂一掂.再提问:哪个重一些?(学生意见不一.)
教师:究竟哪个重些,哪个轻些,光靠手掂很难说准确,老师为你们请来了一位裁判来帮忙(出示天平),这位公平的裁判就叫做天平.
(出示天平图或播放视频"天平的结构"下载)边指点边讲解:天平像一位机器人,它长着一对长长的手臂,两只大手托着两只盘子,可以上下摆动,头上长着一根指针.当两边盘子里物品一样重时,指针指向中间的刻度线;如果左边物品的重量比右边重,指针就向左偏;如果右边物品的重量比较重,指针就向右偏.
教师演示(或播放视频"天平的使用"下载):先拿出两个苹果,分别放在天平左右两个盘里,让学生观察天平指针的情况,并指出:当指针在标尺中间时,天平两端平衡,表示两个苹果重量相等.
教师指出:天平还可以用来称东西的重量.拿出一个2分币,提问:
这个2分币有多重?说明表示比较轻的物品的重量的大小一般用克做单位.
板书:克.
1克有多重?
向学生介绍1克的砝码.并说明用天平称东西重量时需要用砝码.一般左边盘内放置所称的东西,右边盘内放置砝码.
教师将一个2分币放在左边盘内,1克砝码放在右边盘内,让学生观察天平上指针的'情况(或播放视频"称硬币"下载).
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
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指出,指针指在标尺中间,天平平衡,表示这个2分币与1克砝码同样重.
那么这个2分币重多少克?
让学生拿出自己的2分币,用手掂一掂.
现在我们来称出1克黄豆.
教师从天平左边的盘子里取出2分币放入黄豆,直至天平上的指针指在标尺的中间,天平平衡.
提问:这些黄豆重多少?
请一位学生来数一数1克黄豆有多少粒.
接着把1克黄豆让学生分组顺次传递,用手掂一掂.
教师拿出15个图钉:这里有15个图钉,我们来看一看,它们有多重.
教师在天平左边的盘子里放入图钉,在右边的盘子里放砝码,从1克、2克、5克放到10克,使天平平衡.
15个图钉有多重?
接着把10克图钉让学生分组顺次传递,用手掂一掂.
教师按照称图钉的方法,称1支粉笔、1本数学教科书、1瓶墨水、1把小刀,也可称其他物品如乒乓球、铅笔等.有些物品称完之后,仍让学生掂一掂,如数学教科书.
2.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重量单位克.了解了用天平称东西的方法,还亲自掂了掂1克东西的实际重量.
课堂练习
1.练习十一第2、3题(学生做第3题时,要提示学生:式题中有单位名称的,得数也应写单位名称).
2.一支铅笔重7克,8支这样的铅笔重多少克?
3.37克45克36克6
60克-28克8克4
课后作业
练习十一第1题.让学生向家长或售货员了解题中物品的重量后把得数填在练习中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难点是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竖式计算。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具有如下特色:
1.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在教学中,借助教材创设的平均分桃子的情境,引导学生利用生活经验理解:树上一个桃子也没有,每只猴子一个桃子都分不到,即0÷3=0。然后进一步举例,归纳出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这样的安排生动自然,学生轻松愉快地接受了新知。
2.重视学生的操作体验。
实践出真知。在教学中,为了使学生直观地理解竖式计算的算理,将学生的操作贯穿在笔算学习的过程中,将每一步操作与竖式计算过程对应起来,避免了空洞的说教,使学生透彻而又轻松地理解了竖式计算的过程,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印有桃子图案的卡片(两种:一种是每张有100个桃子的卡片,一种是每张有1个桃子的卡片)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教材8页情境图。
师:3只猴子来到桃树下,准备美美地吃上一顿,但是它们却遇到了难题,我们一起来帮它们解决吧。
⊙探究新知
1.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1)观察情境图,提出并解决下面两个问题:
①3只猴子平均分6个桃子,每只猴子分到几个?
②3只猴子平均分3个桃子,每只猴子分到几个?
学生根据除法的意义可以很快地列出算式并写出答案:6÷3=2,3÷3=1。
(2)观察第三幅情境图,解决问题。
师:一个桃子也没有了,用什么数表示?这时3只猴子能分到桃子吗?用算式怎样表示呢?
引导学生明确:一个桃子也没有可以用0表示,把0平均分成三份,每份都是0,用算式表示为0÷3=0。
(3)问题拓展。
师:如果一个桃子也没有,10只猴子来分,结果怎样?用算式怎样表示?50只、100只呢?你们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环节,学生能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顺理成章地得出“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结论,促进了学生对新知的`理解。
2.探究被除数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
(1)出示教材8页第二个例题,理解题意并列出算式。
师:这3只猴子找到了多少个桃子?我们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该怎样列式呢?
学生看图完整地叙述问题,然后列出算式:306÷3。
(2)估一估,分一分。
①请学生估计一下这个算式的商是几位数并说明原因。
②请学生用手里的学具卡片分一分,并用简单的算式表示分的过程。
(3)引导学生独立计算。
(4)集体交流。
①小组交流,每组推荐几种不同的算法写到黑板上,准备全班交流。
②全班交流。
师:请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
学生口述,教师利用课件配合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先分“百”,再分“十”,最后分“个”。
师:你是怎么算的?
学生小组交流后总结如下:
方法一 口算。
300÷3=100,0÷3=0,6÷3=2,100+0+2=102。
方法二 用竖式计算。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案06-13
(经典)小学数学教案08-14
小学数学教案08-28
小学数学教案06-17
【经典】小学数学教案08-24
(经典)小学数学教案08-09
小学数学教案(经典)08-02
小学数学教案【推荐】06-22
小学数学教案【热】10-15
小学数学教案【荐】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