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科学活动教案范文集合五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科学活动教案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3-4 岁的幼儿对周围世界都充满着好奇。植物怎样生长的?西瓜内为什么有黑色的瓜籽?瓜籽有什么用?香蕉内的小黑点是什么?面对幼儿如此多的问题,怎样才能让幼儿的好奇心得到满足,并让他们永远保持一颗充满想像的童心?从幼儿每天吃的水果开始,开展一次寻找种子的活动,这样既能让幼儿知道水果、蔬菜和花草树木都有种子,又能对种子产生探索兴趣。
活动目标
1.了解水果、蔬菜和花草树木都有种子。
2.知道不同植物的种子外形不同。
3.对种子产生探索兴趣。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西瓜、香蕉、苹果、梨;家长配合收集各种种子;录像带。
活动过程
1.找水果的种子。
(1)让幼儿品尝西瓜。提问:西瓜的种子在哪里?看看是什么样子的?
(2)让幼儿品尝香蕉。提问:香蕉有种子吗?它的种子在哪里?告诉幼儿香蕉中的小黑点就是香蕉的种子。
(3)找出苹果、梨的种子
2.利用每天饭后吃水果的时机,和幼儿一起品尝、讨论:
(1)你今天吃的是什么水果?它有种子吗?
(2)找一找它的`种子在哪里?看看是什么样子的?
3.看录像:大树的种子在哪里?种子埋入土里――发芽――小树――大树――结果子。
活动延伸
1.可将各种种子做成标本,贴上标签。
2.尝试种豆,观察种子的变化。
3.亲子活动:找蔬菜等农作物的种子
提问:毛豆、萝卜、青菜有种子吗?通过“家长园地”,请家长和幼儿一起寻找蔬菜等农作物的种子,每天安排一段时间,让幼儿介绍,展示自己找到的种子。
活动反思
活动中充分让幼儿动口动脑,既培养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又发展了思维,各种各样的种子是幼儿日常生活中常见但又不被注意的东西,因此调动幼儿主动参与搜集各种丰富的材料,结合幼儿的实际经验,调动幼儿多感官参与,鼓励幼儿自由的观察、操作、发现、比较、讨论与探究,充分展示了一个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发现学习的动态活动过程。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感知物体膨胀的现象,初步了解物体膨胀条件。
2.能够记录物体膨胀前后的变化。
3.萌发对物体膨胀现象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经验准备:
喝茶的经验。
材料准备:
普洱茶叶及装茶叶的小盘子,开水一壶,透明茶杯
记录单(每个幼儿一张)
干木耳,菊花,紫菜,粉丝
活动过程:
一、观察导入
1、教师:小朋友们,今天我去做客,你们的老师为我泡好了茶水。喝茶的时候,我发现茶叶有神奇的变化,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分享茶叶的秘密吧!
2、幼儿通过看看、摸摸、闻闻比较干茶叶、湿茶叶的不同。
干茶叶泡进水中,体积慢慢变大了,我们把这种现象就叫做膨胀。
二、探索茶叶膨胀的原因
1.小实验:为每个小组泡茶,幼儿观察茶叶的`变化
2.教师小结:因为茶叶在制作过程中通过蒸炒烘焙晾等工艺将叶子中的水分都排掉了为了美观又做成不同的形状,热水冲泡后茶叶吸收水分自然就舒展了。象泡茶这样,把干的物品放进水里,体积慢慢变大,这种现象叫吸水膨涨。
三、探索其他吸水膨胀的物体,并动手记录。
1.讨论:生活中像茶叶这样吸水会膨胀的食物还有哪些呢?
2.出示实物(黑木耳、银耳、紫菜、粉丝、方便面)
3.分组动手操作,并记录
4.展示分享观察结果
四、感知物体遇热膨胀的现象
1.出示一个瘪的乒乓球,请幼儿想一想怎样才能让它恢复。
小结:瘪的乒乓球,受热发生了膨胀。物体随着温度的升高,体积慢慢变大了,这种现象叫做遇热膨胀。
五、结束活动
师:今天,我们一起发现了生活中许多吸水膨胀和遇热膨胀的现象,接下来我们再去找找还有哪些东西也会出现膨胀的现象。
科学活动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这是一节极为普通的科学活动,把介绍蚯蚓作为主要的教学目的,没有花哨的准备和内容,也未把一些先进的教学理念结合其中,但这节普通的课却运用了先进的教学设备——多媒体。把蚯蚓的各部分特征展示给幼儿,让幼儿直观而又全面的接受知识,同时,取得了用图片教学所无法达到的效果。在本节课中,又利用了因特网,随时解决幼儿所提出的、想知道的各类问题,满足了幼儿的求知欲望,同时也解决了教师对知识了解不全面,从而面对幼儿提问时束手无措的情况。
教学目标:
1、了解蚯蚓的外形特征,知道蚯蚓的一些有趣的事情。
2、充分感受因特网为日常生活带来的方便。
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
2、事先听过《小蚯蚓找妈妈》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谜语引出课题。
细细长长像条虫,没手没脚会劳动;天天躲在泥土中,钻来钻去把土松。猜猜这是什么?(点击谜底)
二、蚯蚓的特征。
用多媒体课件详细介绍蚯蚓的各部分特征。
教师小结:蚯蚓的身体细长,圆圆的、光滑、柔软;全身由许多环节组成,头较尖,嘴长在身体最前面。它没有眼睛、鼻子和耳朵,也没有脚,是靠身体的一伸一缩向前移动的。
三、蚯蚓的用途。
用多媒体课件了解蚯蚓各种不同的作用。
四、游戏“蚯蚓爱吃什么”
请幼儿根据蚯蚓的爱好有鼠标挑选蚯蚓爱吃的食物。
五、延伸活动。
用因特网查找关于蚯蚓的资料。
1、师:你们想知道蚯蚓的哪些事情呢?(教师记录)
2、师生共同上网查找资料。
大班科学优质课:动物的防身绝招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质课:动物的'防身绝招
预设目标:
1、发现动物为了生存而采取的几种自我保护方法。
2、萌发探索动物奥秘的兴趣。
3、通过身体表演进一步加深对动物自我保护方式的认识。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音乐。
2、小动物头饰,用绉纸编成的“尾巴”,吸吸果冻瓶4个。
活动过程:
一、游戏:捉迷藏。
1、我们一起来玩个捉迷藏的游戏,我数1、2、3小朋友躲起来。
2、讨论:为什么有的小朋友我找到了,有的小朋友我找不到?
3、师小结。
二、隐身妙招
1、了解小动物的隐身妙招。
师:小动物们也在捉迷藏,请小朋友仔细找一找,然后告诉大家你找到了什么动物,它躲在了哪里?
(观看课件:枯叶蝶飞到树枝上,蜥蜴趴在土堆上,青蛙钻到草丛中的动画。)
2、 身体表演:枯叶蝶飞到树枝上。
蜥蜴趴在土堆上。
青蛙钻到草丛中。
3、这些动物有什么样的保护自己的本领?
小结:隐身。在大自然中有些动物为了保护自己更好生存,它们身体的颜色与斑纹,与它们生活的环境十分相近,用来隐蔽自己不被敌人发现。
4、启发幼儿讲述还知道哪些动物具有隐身的本领?
三、讨论动物的防身绝招。
1、你知道动物还有哪些保护自己的方法?
2、观看课件。在观看前提出要求“注意里面都有哪些动物,它们是怎样保护自己的?”
提问:你看到了哪个动物,它是怎么保护自己的?
(讲出一种,点击出现相应字宝宝和相应动物的头像)
盔甲:乌龟
硬刺:刺猬
快跑:鹿
自切:壁虎
臭气:黄鼠狼
装死:狐狸
3、讨论:还有哪些动物也用同样的方法保护自己的?
小结:小动物们很聪明的,想了许多办法来保护自己,有的----有的---- 等。它们真是能干的小动物。
四、表演防身术。
教师出示各种动物头饰,幼儿回答是谁?是用什么方法保护自己的?
现在我们来玩个游戏,小朋友可以变成任何一种小动物,戴上头饰跟着音乐玩一玩,咦!怎么了?老虎出来了,怎么办呢?你就要用你变的小动物的方法来保护自己,看谁模仿得最像!
科学活动教案 篇4
一、活动题目
懒惰的积木
二、活动目标
幼儿通过探索活动,感知生活中的惯性现象。培养幼儿探究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适用对象
5~6岁幼儿。
四、活动所需资源
玩具积木(各种大小若干)、学生用尺(长10厘米)、塑料杯(杯高5厘米,杯口直径4厘米为宜)、卡纸(长约10厘米,宽约8厘米)。
五、活动过程
探究活动一
探究的问题:用一块长方形的'硬卡纸盖住塑料杯口,再把一块积木放在硬卡纸中央,用一只手夹住卡纸的一边快速地把卡纸从杯口拉走,想一想卡纸上的积木会怎样?
幼儿讨论。
(1)积木会飞出去。
(2)积木会跟着卡纸一起飞出去。
(3)积木掉到杯子里。
试一试。
说一说我的发现。
把卡纸从杯口拉走(或用手迅速弹开卡纸),卡纸会立刻离开杯口,而卡纸上的小积木会掉入杯里。
探究活动二
探究的问题:把积木整齐地叠在一起,用塑料尺对准最下面的一块积木,猛地一击,会发生什么现象呢?
幼儿讨论。
(1)所有积木都飞出去了。
(2)只有被抽打的积木飞出去,而其余的积木则不动。
(3)所有积木都不动。
试一试,将几块大小相同的积木叠在一起,用木棒以水平方向对准最底下的一块用力一击。
说一说我的发现。
最底下的一块积木被打出,其余的积木仍旧保持原来的位置。
科学活动教案 篇5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能够分辨黄豆和米粒发出的不同声音。
2、愿意表达自己的发现。
3、体验探索声音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黄豆、米粒、木糖醇罐子人手两份。
音乐《大鼓和小鼓》
三、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引发兴趣。
1、森林里要开音乐会了,看小动物们都带来了好多乐器,他们还缺少沙锤,让我们小朋友一起来帮忙吧。
2、出示瓶子,教师交代要求。
-------瓶子会发出声音吗?
二、第一次探索:装黄豆
1、分享交流:黄豆发出了怎么样的声音?摇的重了,轻了声音有什么变化?
2、教师小结。
三、第二次探索:装米粒
1、分享交流:米粒发出了怎么样的'声音?摇的重了,轻了声音有什么变化?
2、教师小结。
四、比较黄豆和米粒发出的不同的声音。
1、自由探索黄豆和米粒发出的不同声音。
2、教师小结:声音响的是黄豆,声音轻的是米粒。
五、森林音乐会。
1、出示大小鼓,教师示范。
2、幼儿一起参加森林音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