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

时间:2024-06-03 01:34:54 教案 我要投稿

精选大班教案模板合集8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教案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精选大班教案模板合集8篇

大班教案 篇1

  一、设计意图:

  《纲要》中指出,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与数量关系并体验到学习数学的重要和乐趣。 大班幼儿已经能熟练的分辨出不同的几何图形,在此经验基础上,我将图形与分类统计结合到一起,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激发幼儿探索并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进而发展幼儿细致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活动目标:

  1、巩固对颜色和几种几何图形特征的认识。

  2、初步学习按图形的特征进行分类统计,并记录统计结果。

  3、培养幼儿细致的观察力和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三、活动准备:

  1、幼儿已认识的几何图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椭圆形、长方形、半圆形、梯形)。

  2、黑板,水彩笔,几何图形若干,幼儿人手一份统计操作材料和白纸,集体操作材料两份。

  四、活动过程:

  1、情景导入,"今天我们班来了两位特殊的小客人,在他们身上藏了许多的图形,把他们请出来吧!"2、学习统计方法。

  (1)请幼儿按图形的形状特征进行统计,教师记录或请个别幼儿进行记录。

  (2)请幼儿按图形的颜色特征进行统计,教师或幼儿记录。

  3、幼儿操作。

  (1)请幼儿观察操作材料,教师进行简单的介绍,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看清特征再进行统计记录。

  (2)请个别幼儿与大家分享自己的统计结果。

  4、创意拼贴画。为幼儿提供几何图形进行图形拼画。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延续幼儿以往的学习经验,将图形融合在一起,拼画成幼儿感兴趣的内容,如:机器人、小汽车等,让幼儿在感兴趣的基础上探索发现,初步学习了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统计,活动材料注重个体差异,让每一个幼儿都能通过操作发现数学活动的乐趣。

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认识数字“0”,知道它所表示的含义。

  2、养成认真作业的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

  纸卡箱子4个;减法图卡、算式三套;幼儿操作材料若干。

  活动过程:

  1、游戏“开箱子”导入活动,初步认识数字“0”。

  ⑴教师带领幼儿逐个打开前三个箱子,引导幼儿说说箱子里有什么?有多少?用数字几来表示?

  ⑵第四个箱子是空的,引导幼儿说说用什么来表示?

  ⑶出示数字“0”。

  2、认识数字“0”。

  ⑴发散幼儿思维说说“0”象什么?

  ⑵引导幼儿说说“0”的其他意思。

  师:箱子里没有东西可以用数字“0”来表示,你们还在什么地方见到过数字“0”的?它用来表示什么?

  ⑶教师小结:在温度计中“0”表示温度的`度数,在电话里“0”表示一个号码,在这里“0”表示没有了。

  ⑷玩游戏“看谁做的对”。

  3、进一步了解“0”的含义。

  ⑴出示减法算式图,教师口述应用题,引导幼儿摆算式,分别列出

  2-2=0 3-3=0 4-4=0

  ⑵教师总结:在减法算式中减号前后两个数相同,得数一定为“0”。

  4、小组活动。

  ⑴教师讲解作业的要求。

  ⑵幼儿完成幼儿用书作业:图色“兔妈妈在哪里”;书写数字“0”;做得数等于“0”的算式。

  ⑶评价幼儿作业,结束活动。

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在熟悉歌曲《龙船调》的基础上,尝试用合乎情景的动作来创编和表现。

  2、大胆地表现对歌曲的理解,并进行合作表演。

  3、感受湖北民歌的趣味性,体验音乐表演的快乐。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龙船调音乐、地面点位、幼儿座位摆成“八”字形。

  活动重难点:

  重点:在理解歌曲的'基础上大胆表演。

  难点:创编符合歌曲中人物形象的舞蹈动作。

  活动过程:

  (一)练习歌曲中有趣的对白。

  1、复习歌曲《龙船调》

  2、练习《龙船调》中的对白。

  1)妹娃来到河边看见远处有一个艄公,她会喊什么呢?

  艄公是怎么回答的?

  2)妹娃和艄公离得很远,他们怎样喊才能让对方听见呢?

  (练习用拖长音喊话、创编动作)

  2、分角色练习

  (二)创编前奏及歌曲第一部份妹娃艄公的动作。

  创编妹娃动作。

  讨论前奏部份妹娃出门前的动作:妹娃出门拜年,真开心!听着音乐想一想,妹娃出门前会做什么准备?

  幼儿听音乐,创编动作。

  创编歌曲第一部份妹娃走到河边的动作:妹娃是怎样开开心心来到河边的,听着音乐学学妹娃做一做。

  教师指导重点:能跟着音乐的节奏创编出不同的动作。

  2、创编艄公动作。

  1)妹娃高高兴兴出门的时候,艄公是怎么划船的?

  指导重点同前

  3、分角色表演。

  (三)创编歌曲第二部份妹娃艄公动作

  1、讨论妹娃上船的情景。

  2、创编妹娃上船、艄公搀扶、推船过河的动作。

  3、集体表演。

  4、个别表演,分享交流

  (四)完整表演1—2次,结束。

  活动反思: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原动力,幼儿只有有了兴趣才能产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愿望。爱好音乐是人的天性,有趣的音乐活动能激起幼儿学习的欲望,使其产生愉快的情绪,充分发挥想象,表现出他们不同的感受和创造。

大班教案 篇4

  “爷爷奶奶的菜地”这一主题以幼儿天天食用的蔬菜为核心,通过参观菜地,看爷爷奶奶种菜、与爷爷奶奶一起收菜卖菜并亲手实践做蔬菜沙拉、蔬菜造型、榨菜汁等活动,以及认识各种蔬菜,了解蔬菜的烹饪食用方法、营养价值,知道农民伯伯种菜的辛劳,从而喜欢吃蔬菜,与蔬菜成为好朋友。

  在实施主题过程中,首先我们带幼儿到的蔬菜特征进行了记录;第二天又去参观了菜场,鼓励孩子通过询问卖菜的阿姨、奶奶,知道一些他们不认识的蔬菜的名称、食用方法、食用部位、以及蔬菜的价格等等;从而认识了更多的蔬菜宝宝。

  在教室里,我们创设了一个给予幼儿自由观察认识蔬菜的环境,如:师幼共同布置的主题墙,墙上张贴小朋友参观菜园地拍摄的.照片、记录和一些常见蔬菜的图片等;自然角中也投放一些常见的蔬菜实物、种子发芽的实验,另外还有家长与孩子共同制作的蔬菜造型——洋葱娃娃、萝卜小船等。然后在区角中投放一些与主题相关的游戏材料,如:蔬菜拓印、蔬菜变变变、奶奶的菜篮子、什么部位能吃?健康宝塔等;还自制了蔬菜玩具投放于蔬菜超市,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与蔬菜进一步接触、认识。与此同时我们还抓住小朋友午餐时机随机教育,如:由老师或小朋友向大家介绍当天吃的蔬菜名称、烹饪方法、营养价值等,提醒小朋友爱吃各种蔬菜。当然,我们更围绕“蔬菜”这一主题源层层展开线索,开展了“蔬菜变变变”、“蔬菜沙拉”、“蔬菜品尝会”、“配菜”、“运菜忙”、“菜地里的歌”、“彩色点心”等主题式教学活动。

  通过本主题的实施,小朋友认识了许多蔬菜,了解了蔬菜的不同烹饪食用方法、营养价值,知道了菜农种菜的辛劳,并通过做做吃吃“彩色点心”,进一步了解了蔬菜的广泛用途,发展了幼儿实践操作能力,逐步纠正了不良的饮食习惯,使幼儿喜欢吃蔬菜,与蔬菜成为好朋友。活动开展以后,小朋友的家长纷纷反映孩子回家后都比以前喜欢吃蔬菜了,还嚷着要自己做冷菜,这是我感到欣慰的,也是活动想要达到的目的,家长说:孩子最近的话题总离不开蔬菜,而且问题很多,我觉得,这就是我们教育所追求的,在这个活动中,幼儿一直保持着比较高的积极性,因为他们都喜欢,都有话可说。

  对于“爷爷奶奶的菜地”这个主题,由于比较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而且随处能捕捉到,开展起来就相对比较顺手,孩子的投入也比较积极,通过带孩子到野外去亲自感受、通过孩子亲自动手操作,孩子在一种愉快的氛围中积累各方面的经验,同时也推动了幼儿探索的主动性,包括语言的表达、思维的碰撞、以及各种问题的产生,所以说,离开了幼儿生活经验的主题是枯燥乏味的。

大班教案 篇5

  活动设计

  《小兔想离家》是一篇十分优美的散文诗,用简练的语言刻画了孩子慢慢长大,而母亲默默帮助孩子的动人场景,读后不由得让人为之动情。它体现了新的教育观念:一方面我们希望孩子从小就能学会独立,另一方面又会告诉孩子父母就在孩子的身边。当孩子需要帮助时,我们一定会伸出温暖的手,拉孩子一把,给孩子力量。通过欣赏这篇散文诗,激发幼儿对妈妈的爱,加深母子之间的亲情。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爱妈妈,爱家的情感,加深母子之间的亲情。

  2、培养幼儿前书写和语言表达能力。

  3、能用书信的形式表达对妈妈的'爱。

  活动准备

  1、学习书信的书写格式。

  2、欣赏《小兔想离家》课件,音乐磁带。

  3、小鱼,花,鸟,帆船字卡。

  4、信纸,笔,大信封等。

  活动过程

  一、幼儿完整欣赏散文诗。提问:

  1、听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觉?

  2、小兔为什么要离家?

  3、你们想要离家吗?

  二、幼儿再次欣赏散文诗。提问:

  1、变成了鱼,花,小鸟和帆船的小兔离开了妈妈会遇到什么事情?

  2、妈妈为什么要变成:渔夫,园丁,大树和风?

  3、你的妈妈常帮助你吗?是怎样帮助你的?

  三、动手给妈妈写一封信。

  师:我们爱自己的妈妈,怎样才能表达我们对妈妈的爱呢?(帮妈妈做事,唱歌,写信……)这些主意都不错,前些天我们学习了写信,今天我们就动手给妈妈写一封信吧!把你们要对妈妈说的话都写在信里。你们想要对妈妈说些什么呢?

  四、请幼儿说说自己给妈妈写的信。

  活动结束

  老师这儿有些大信封,可以把你们的信装在这里,等你们的信写好了就可以把信封寄给妈妈了。

  附诗歌:

  从前有一只小兔子,它觉得自己长大了,就想离家出走。

  有一天,它对妈妈说:“我想出去了。"

  妈妈说:“你还小,我要跟着你。”

  小兔说:“你要跟着我,我就变条鱼,游到小河里。”

  妈妈说:“你要变条鱼,我就变渔夫,用钓钩住你。”

  小兔说:“你要变渔夫,我就变朵花儿,躲在花园里。”

  妈妈说:“你要变朵花,我就变花匠,每天给你浇水,每天来看你。”

  小兔说:“你要变花匠,我就变只鸟,飞得高高的。”

  妈妈说:“你要变只鸟,我就变颗树,让你飞累的时候来休息。”

  小兔说:“你要变颗树,我就变成小帆船,飘得远远得。”

  妈妈说:“你要变条船,我就变成风,把你吹到你想去的地方。”

  小兔说:“你要变成风,我就变成娃娃,跑回屋子里。”

  妈妈说:“你要变娃娃,我正好就是你的妈妈,我会张开双臂好好地拥抱着你。”

大班教案 篇6

  活动意图:

  《在农场里》是一首儿童歌曲。旋律活泼而稚气,内容模仿猪、牛、鸭三种动物的叫声,容易记忆和学唱,也有利于幼儿把自己喜爱的动物编创成新的歌词来演唱。从音乐中感受动物可爱的形象,并懂得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尝试仿编歌曲。

  2、大家一起游戏,体会音乐的快乐。

  活动准备:

  各种动物图片、歌曲音乐。

  活动过程:

  一、欣赏农场背景图

  1、这是哪里?会住着哪些小动物?

  幼1:这是田边,有很多的草。

  幼2:这是农场,小鸡和小鸭住在里面,还有小牛小羊。

  2、仔细看谁来了?(出示小猪图片)

  3、小猪是怎样叫的?

  幼:噜噜噜。

  幼儿集体模仿小猪叫声与动作。

  二、欣赏歌曲(价值取向:通过听歌曲,理解歌词。)

  1、农场里住着一群可爱的小猪,每天唱着歌,听听小猪怎么唱歌的?

  2、幼儿欣赏歌曲。

  小猪每天在农场唱什么歌?

  3、再次倾听,感受歌曲的快乐。

  4、幼儿多遍学唱歌曲。

  5、小猪唱完歌,轮到谁唱啦?

  幼:小牛,还有小鸭。

  6、小牛怎么唱歌?小鸭呢?

  幼:小牛唱起歌来哞哞,小鸭是嘎嘎地唱歌。

  三、尝试仿编歌曲与歌表演

  1、你还想听哪个小动物唱歌?它又会怎么唱?

  幼1:我想要小鸡来唱歌,叽叽叽。

  幼2:我想听小青蛙唱,呱呱呱。

  2、那准备咯,小鸡来唱歌啦。

  将歌词中“小猪”改成“小鸡”,鼓励幼儿加上相应动作。

  3、多次练习。

  活动延伸:

  在小舞台中,鼓励幼儿分角色进行歌表演。

  活动反思:

  孩子们给了我很大的惊喜,他们的很多想法都非常有创意,也是因为他们的创意擦出了我思想的火花,使活动变的更精彩。让孩子发表自己的想法,为他们喝彩,才更有利于孩子的发展。我们应该多多向孩子学习,相信他们的能力,给他们足够的空间,学会为他们喝彩。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学习最基本的音乐文化知识技能技巧。依据孩子的实际能力设计教学内容,让孩子在活动中真正有所收获,切实落实教学活动的时效性。

大班教案 篇7

  活动要求:

  1、能认真观察、大胆尝试,发现物体都有自然下落的现象。

  2、通过比较,感知物体的下落速度不同,并获得正确比较的方法。

  3、能清楚地记录和表达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羽毛、垫板、同样大纸片、塑料袋、沙包、各种小型玩具、记录表等。

  活动过程:

  1、探索物体有自然下落的现象。

  1)幼儿猜想:老师手上有什么?要是我松开手,它会怎么样?所有的东西都是这样吗?

  2)幼儿试验:请小朋友运用多种材料试一试,看看和刚才的猜想一样不一样。小朋友交流反馈试验结果。

  2、比较不同物体下落的速度。

  幼儿猜想:老师这里有沙包、羽毛、塑料袋,你们猜一猜,他们谁

  落得最快、谁最慢?

  2)商讨正确的比较方法:怎么比才公平?

  提出记录要求:用正确的方法比一比,看看什么落得快、什么比较慢、

  什么最慢,并在记录纸上做好记录。

  3)幼儿边探究边尝试记录,并交流比较自己的发现:你是怎么比的,发现什么?

  3、探索一模一样的相同物体和同一物体不同变形落下的速度一样

  吗?

  1)幼儿猜测:这两张一样大的报纸,同时松手,它们会同时落下吗?

  2)幼儿实验探究,交流自己的发现:你是怎么玩的?发现了什么?

  本园教师观察反思:

  适宜性行为:

  1、提供较丰富的材料,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

  2、尊重事实让事实说话。能试图让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中自我建构经

  验,而不是教师进行简单的灌输。

  3、教师能注重在活动中让幼儿获得一种科学比较的方法,这种方法对幼儿进行其它内容的学习都受用。在探索科学比较方法的时候,教师注重启发与引导,例如:提问:“怎样才能知道什么东西落的快,什么东西落得慢?”当幼儿说出同时往上扔的时候,

  教师没有否定,而是按照幼儿的说法演示,让幼儿发现这样比会出现物体扔得一高一低的现象,这样比不公平。最终获得正确比较的方法。

  4、能用记录大图谱的形式,帮助幼儿记录并延续活动,有助于幼儿进一步探索,形成较完整的经验。

  不适宜性行为:

  1、问题:将塑料袋、羽毛、盖子的下落速度按顺序记录在大图谱上。

  原因:虽然强调是老师的'实验结果,但老师对幼儿的影响是很大的,而这一结果实际又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导致记录无法重复验证,所以不适当。

  对策:只要标出速度最快的盖子即可,对塑料袋和羽毛不必排出顺序。

  2、问题:大家用正确的方法进行比较,但得出的结果却不同。

  原因:投放的塑料袋和羽毛之间比较的结果受许多因素的干扰,如塑料袋会粘在手上;揉在一起的塑料袋和张开的塑料袋之间又有差异……

  对策:材料投放进行调整。

大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学习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轻重。

  2、感受物体的轻重。

  3、初步知道物体的大小与轻重不一定成正比。

  活动准备:

  1、纸盒、天平、积木、玻璃球、棉花等物品。

  2、笔、记录纸人手一张。

  活动重点:

  学习用天平测量物体的.重量。

  活动难点:

  感受物体轻重关系

  活动过程:

  1、幼儿用自己的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

  (1)桌子上的这些物体一样重吗?你又什么办法可以知道答案?鼓励幼儿用手去感受或者相处更(

  (2)引导幼儿发现物体的轻重是相对的。有的物体的轻重差别很小,很难用手掂出。好的办法。

  2、介绍测量工具——天平

  (1)教师介绍天平的用法。

  (2)幼儿尝试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轻重。

  (3)教师任选两样物体,请幼儿猜猜哪个重哪个轻?再用天平测量验证,并在记录纸上做好记号

  3、选择体积相同质地不同的物品比轻重,理解物体大小与轻重不成正比。

  (1)出示大小不同的盒子比轻重。

  (2)幼儿自己选择、比较。

  4、交流。互相分享自己的发现。

  5、收拾整理物体。

【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教案07-20

[精选]大班教案07-20

大班的教案11-26

(精选)大班教案09-01

大班教案08-09

[经典]大班教案08-17

大班教案(精选)11-30

(经典)大班教案10-03

精品大班健康教案健康的大班教案11-18

大班手工教案[精选]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