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小儿辩日》教案

时间:2024-09-07 19:02:35 教案 我要投稿

关于《两小儿辩日》教案汇编5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两小儿辩日》教案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关于《两小儿辩日》教案汇编5篇

《两小儿辩日》教案 篇1

  7年11月29日,“柯城区语文中坚力量教学比武”在巨化中学举行,参加这次活动的都是四十周岁以上的老师,农村、城市的老师都有,可谓是精兵强将的聚会,听了七节课,特别是听了白云学校方建良老师执教的《两小儿辩日》后,有一些感想,表述如下。

  第一、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我们的语文教学里正日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前几年课件引进语文课堂后,大家争相使用,凡是公开课都必采用,语文课堂显得很热闹,电影、动画也出现了。但是在我看来语文的的本色已经被淹没了,有一次徐为全老师在书院中学的赛后评课中也曾说,今天的课大家都使用了课件,但是如果哪节课不使用课件,反而会更新颖,更能体现这堂课的特色。但是在几年后的今天,在这堂课上我看到了多媒体被教师合理的使用了,与课堂教学溶为一体。课件上的课题,生字注音,简洁明白,“我能读顺课文”、“我能读懂课文”、“我来辩一辩”、“我能读出感情”等环节条理清晰,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却并不喧宾夺主,课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看来通过几年的使用,语文课对多媒体的认识已经趋于理性了。

  第二、新课标的'在课堂上得到了充分的发扬,三维目标在课堂上得到了体现。在课堂开始,“你们谁能说说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这个环节把学生的主动性调动起来了,有四、五位同学举手发言。到底什么时候太阳距地球近呢,老师并没有直接搬己的观点,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探究,锻炼了学生的自主意识,主动探究在整堂课里得到了体现。请学生提出的学习难点这个环节,让学生感到了自学的重要性,也培养了在学习中思考的习惯,而不是只会跟在老师的屁股后面亦步亦趋,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标。课文最后对孔子实事求是的充分挖掘,让学生认识到正确的价值观,体现了老师对文本的深刻理解。

  第三、老师在课堂上体现出对学生情感上浓浓的关爱。教师对用语言、表情、肢体语言等手段鼓励学生,使课堂气氛很活跃,学生始终显出饱满的学习态度。学生帮学生回答了问题,还不忘提醒说谢谢,老师的对课堂的关注很全面。通过努力,老师与学生之间建立了良好的情感关系,到最后学生甚至提醒老师要兑现唱歌的承诺,而老师也动情地唱了,学生打节拍,下课了还恋恋不舍,很动人的场面,很感人,说明学生很投入,这样的情境是教学的良好基础。

  第四、教师对文体特点、学生状况深入的了解,并在备课上课中充分体现,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七年级学生对文言文接触不多,但是的内容又比较浅显,老师采用了反复朗读的教学方法,齐度、个别读、范读,形式多样,读顺课文、读懂课文、读出感情,要求一步步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始终不减,为学生学习文言文打下基础。总而言之,方建良老师的这节课环节自然,教态大方,激励充分,目标合理,是一堂成功的语文课。

  课堂是最能体现老师综合素质的地方。在这次教学比武中,我发现我们这个年龄的老师有良好的素养,敬业、执着,洞察入微、激情依旧,在课改的浪潮里奋力前行,是一群可敬的人,是我们真正的中坚力量。教师是个很特殊的职业,他们是民族的希望。在课堂上他是一个引领者,一个谦虚的倾听者,一个文化历史的传播者,一个个性张扬的促进者,一个平等的合作者,他是学生的楷模,也许把这些加在语文课堂上会使我们很沉重,但是教书育人始终是教师的天职,而不仅仅只是知识的传播者,语文教师似乎承载着更多的责任。所幸的是在这次活动中,我发现我们的语文老师愿意承担这样的责任并且已经在承担着这样的责任。是我在这次听课中一些不成熟的体会,欢迎指正。

《两小儿辩日》教案 篇2

  一、谈话导入

  1、你们知道孔子吗?(简单介绍孔子)

  2、孔子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也就是说要谦虚实在,不能不懂装懂。孔子又说过看一个人要“听其言,观其行。”也就是说从这个人的所作所为去判断一个人是否言行一致。那么孔子是不是这样做的呢?

  3、板书课题,解释课题,他们到底在辩论什么?

  二、读通课文

  1、试读,将读不准的字音画出来。

  2、报名,分小节读。

  三、精读课文

  1、出示挂图或放映影片,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思考他们在辩论什么问题。

  2、小组合作学习,先借助注释自由读课文,找出不懂的地方,然后分旁白、孔子、一儿、另一儿四个角色来读。

  3、组织交流。结合学生不懂的'地方,教师点拨。

  4、背课文,复述故事。

  四、研读课文

  1、为什么两个小儿会有不同的看法,引导学生结合课前搜集资料回答。

  2、假如你是“孔子”,当然你是掌握了现代科学知识的“孔子”,你会对这两个小孩说些什么呢?现在我们就来练习表演《新两小儿辩日》。

  3、分旁白、孔子、一儿、另一儿四个角色,四人小组合作创造性表演,教师巡视指导。

  4、组织交流,一小组表演,其他同学作评委,结合学生的评义,教师可提出自己做孔子和学生合作表演,在表演中相加点拨课文中所蕴含的道理。

  5、教师就抓住课文中所蕴含的道理,了解孔子为“万世之师”的道理,而不能让学生错误理解为被两个孩子的问题难倒。

  五、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六、指导学生有韵味背诵。

《两小儿辩日》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 组织学生阅读课文,读准、理解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2. 结合课文中的书下注释提示合作读文,能掌握课文的大意;

  3. 培养学生质疑问难,探究知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教学重点:

  1. 组织学生阅读课文,读准、理解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2. 结合课文中的书下注释提示合作读文,能掌握课文的大意。

  教学难点:

  1. 培养学生质疑问难,探究知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 情境导入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不知大家是否还记得这是谁的至理名言(孔子),谁能解释这句话的意思?的确,孔子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列子》里记载的一则寓言故事就进一步证实了孔子的言行一致,同学们想听这个故事吗?

  二、 整体感知

  1. 师范读课文。

  2. 自由读。(读出朗读节奏)

  3. 指名读。

  4. 集体读。

  5. 学生质疑,从文中找出不懂的字、词、句,小组合作。

  预设:汤:热水去:距离以:认为

  东:向东为:同谓说知:同智,智慧

  一儿以日初远,而日中时近也。(省略句)

  三、 合作探究

  1. 文中两小儿为什么在争辩?

  明确:太阳离人的远近

  2. 他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

  明确:小儿甲:日初近,日中时远

  小儿乙:日初远,日中时近

  3. 支撑他们观点的理由是什么?

  明确:视觉/触觉

  4. 那么他们的想法有道理吗?生活在现代科技发达社会的你,能用所学的`科技知识对他们的看法作一合理的解释吗?

  四、 领悟升华

  1. 这场争辩结果如何?有无胜负?

  明确:没有胜负,作为裁判者的孔子“不能决也”。

  2. 作为裁判者的孔子为何不随便下个结论呢?

  明确:实事求是,大量事实表明,做学问、做人一定不能不懂装懂,否则后患无穷。

  3. 对与文中的人物,你最喜欢哪一位?给你一个机会,你想对他说什么?

  预设:两小儿:(1)勇于探索和创新的;

  (2)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

  (3)看问题不能片面,被事物表象所迷惑。

  孔子:(1)人再有学问也会有自己不懂的地方,“活到老,学到老。”

  (2)实事求是的。

  五、 课堂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你对自己今后的人生或学习有何新的打算?

  师:听了几位同学对自己以后的规划,从你们的话语中老师感受到了真诚,心动不如行动,老师希望同学们都能有目标的认真踏实朝着自己的人生规划迈进!

《两小儿辩日》教案 篇4

  教学步骤:

  一、导人,简介作品。

  二、对照注释读,读准读顺。

  三、设疑式读,初知解疑。

  默读,随时提出词句理解中的疑问,同学间互相解答。教师点拨重要词句。

  四、翻译式读,理解内容。

  同桌合作,读原文,讲译文,或说译文,对应读原文,要求逐字逐句地读、讲。五、讲故事式读,体味情趣。

  两篇短文,故事性强,适于以讲故事的口气读。可指名上台,以读代讲,语气、语调、语速要似讲故事。

  六、想象式读,认识人物。

  可拓展的想象点:1.夸父的外形、夸父口渴之态,夸父饮河、渭的模样,手杖化为邓林之景……2.两小儿对话的表情、孔子被笑后的神态、辩斗的气氛……

  七、删减式读,思考道理。

  教师删“弃其杖,化为邓林”和“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两句范读,引导对比原文,思考夸父的精神及两小儿、孔子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

  八、对比式读,深化理解。

  比较两文:1.各用一句话概说内容。2.各用一句话评价人物。3.各用一句话阐明主题。4.各用一句话表述人物刻画的方式。5.用一句话述说读后的共同感受。

  九、自由诵读,竞背《夸父逐日》。

  创意说明:本创意着眼于创造性地运用语言材料。《夸父逐日》奇特的想象、浪漫的夸张,适于扩写。《两小儿辩日》以对话形式展开情节,充满童趣,适合演编。这样设计既观照了两文自身的`特点,也活用了教材。

  教学步骤:

  一、学《夸父逐日》,创造点:扩写。

  1.教师范读,讨论归纳神话特点。

  2.轻声吟诵,补充想象一些细节。

  3.用白话扩写夸父逐日的故事。

  二、学《两小儿辩日》,创造点:改编。

  1.齐读全文,了解以对话推动情节发展的特点。

  2.自由朗读,想象人物的动作、表情。

  3.用话剧或小品的方式改编《两小儿辩日》。

  三、范文交流、评点。优秀文章张贴到教室墙后,可鼓励毛遂自荐者共同上演改编的优秀剧本。

《两小儿辩日》教案 篇5

  5月5日,我们到师大礼堂观看王崧舟老师执教《两小儿辩日》。

  《两小儿辩日》事一篇篇幅短小的文言文,文本的语言偏离了我们现在孩子的实际,孩子在学习中比较难走进文本。对于这样的文章如何让孩子激起学习兴趣?如何让孩子理解文本内容?似乎成了我们许多的老师考虑最多的问题了。而在王老师的课堂中,王老师首先问大家准备好了吗?(检查大家的预习情况,指名学生上来听写词语)在这个环节的设计在中不是单独的只是为了听写,而是为下面的学习埋下了伏笔。之后,他抓住了听写的“车盖,盘盂,沧沧凉凉,探汤”这四个词语展开了教学。王老师先让一学生上来用动作演示车盖,盘盂这凉词语,在初步了解了词语的意思后王老师在黑板上的词语之间划了一条线:

  车盖—————————盘盂

  沧沧凉凉———————探汤

  然后问到你们猜猜这两条线有什么名堂?(学生听教师范读课文)这一问让学生深入思考,从文中找到了词语之间的联系。在这样的引导理解之下在让学生试这读课文,初步感受文本。从而让学生了解两小儿辩日的语言。之后的教学设计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王老师把两组词语擦去让学生联系实际用“远和近”填进去。在这样的情景创设中让学生进如辩的场景,以此来揭示课题中的“辩”。

  在学生自读课文找到辩的内容后,找两个学生上来辩一辩。之后教师也加入了和学生辩日的活动中。在这一来一去,一大一小三四次的辩斗过程中,学生自然的感悟了辩斗的场景。这样的设计使课文中的辩斗场面在课堂中精彩的呈现了。王老师的'课堂再一次让我领略到了名师教育艺术的精彩。

  王老师的课堂是艺术的展示,是自身自信的展示。扪心自问,我在自己的课堂中真的缺少了那一份自信。我也好想给自己多一点自信,好希望自己能游刃于自己的事业。我想在以后的课堂中我们要学会思考,学会尝试。有思考才能有灵感,有尝试才能有收获,让自己努力追求过灵动、焕发生命力的课堂,给孩子带来语文课堂学习的享受吧!

【《两小儿辩日》教案】相关文章:

两小儿辩日教案01-24

《两小儿辩日》 教案01-22

《两小儿辩日》教案11-30

两小儿辩日教案(15篇)02-18

两小儿辩日教案15篇02-07

《两小儿辩日》教案14篇03-11

学弈两小儿辩日教案03-06

《两小儿辩日》教案15篇01-28

《两小儿辩日》教案(15篇)01-30

关于《两小儿辩日》教案四篇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