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4-09-06 12:03:46 教案 我要投稿

关于小学语文教案范文集合6篇

  作为一名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小学语文教案范文集合6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悟这一家人生活虽然贫困,却并不潦倒的原因;

  2.认识本课8个生字和2个多音字,在品读关键词句、还原生活场景、联系自身体验的基础上,理解课文最后一段话的深刻内涵。

  重点难点:

  1.通过文本去发现这一贫困人家与别的贫困人家的不同之处。

  2.理解“这一家生活虽然贫困,却并不潦倒”的真正含义。

  教学过程:

  一、读题激疑

  指名读文题。什么是“贫困”,什么样的人家是“贫困人家”?请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

  二、通读课文,初步感知

  1.自由读课文,注意把生字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画出描写这一家贫困的'语句。

  三、再读课文,质疑“贫困”

  1.指名读课文。

  2.学生汇报自己画的能说明这一家人贫困的语句。

  预设:

  (1)男主人病逝;

  (2)欠很多债;

  (3)有两个孩子要养活,其中一个还有残疾;

  (4)家里许多用品是别人送来的旧的;

  (5)调味品只有油和盐;

  (6)拖鞋是用旧鞋底做的。

  3.虽然这么多内容可以说明这家“贫困”,但通过读书总感觉他们家与众不同,似乎“并不贫困”,为什么?从文中找出答案。

  4.学生品读关键词句。

  “窗明几净”“笑容……明朗”“精打细算”“自己做的”

  5.再读这些词句,体会与刚才读这些词句时的感受有何不同?

  四、前后对比,感悟“贫困”

  1.用课文中的词句说一说这一家是“贫困”的。

  2.用课文中的话说一说这一家“并不贫困”。

  预设:

  (1)这一家人会“精打细算”;

  (2)这一家人会“自己动手做”;

  (3)这一家人有“笑容……明朗”;

  (4)这一家人“日子穷”但过得“不苦”。

  3.应该用什么态度来对待贫困?

  五、感悟明理

  1.在感悟的基础上,多种形式朗读课文,深化对“贫困人家”的理解。

  2.指名读、齐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这一家生活虽然贫困,却并不潦倒。我深信他们不会贫困太久的!”这句话的深刻内涵。

  六、落实本课识字任务

  1.自由认读。

  2.同桌互相检查。

  3.指名认读。

  七、拓展阅读,走进生活

  1.阅读《小学语文阅读资源》中的《两个瓶子》,读后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留心观察我们身边的贫困人家,他们都是怎样做的?我们今后应该如何面对生活?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说明

  〔解题〕

  “滴水穿石的启示”是一个偏正词组。中心词是“启示”。“启示”是受某种事物的触发,引起联想或有所领悟。本文用《滴水穿石的启示》作题目,表明本文是议论文,人们引起的联想或领悟是由滴水穿石现象引起的。“滴水穿石”,即水滴经久不息地滴落在坚硬的石头上,最终把石头穿透。这是大自然中常有的现象。本文介绍这种现象,并列举事例,论证这个现象给人们的启示,即做事应该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实现美好的理想。

  〔结构分析〕

  本文的结构是提出论点———摆出事例进行论证———得出结论。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提出论点。文章从安徽广德太极洞内的滴水穿石现象,引出本文论点: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会使事业成功。

  第二部分(第3自然段),摆出事例进行论证。文章采用例证法论证本文论点,例举了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3位中外名人的故事,论证本文论点的正确性。

  第三部分(第4自然段),得出结论。由分析天上雨水不能穿石的原因入手,从反面证明论点正确。进而归纳出本文的结论,回应了开头。

  〔语意理解〕

  “水滴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滴穿了这块石头,使之成为今天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

  这句说明太极洞中石头上圆洞的形成原因。“锲而不舍”,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有恒心,有毅力。“日雕月琢”,每日每月都在雕琢,比喻长时间不间断地做一件事情。“锲而不舍”和“日雕月琢”是滴水穿石的原因。水滴中含有一定的化学元素,滴落石面,能引起些微化学反应,再加上重力的冲撞,日久天长,就可能使石头出现圆坑或圆洞。“太极洞”,指安徽广德的太极洞,是道家修炼的场所。

  “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它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能把石头滴穿。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这句讲的是滴水穿石现象给人们的启示,点明了课题,也提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能做成任何事情。第1句分析滴水穿石的原因:第一要目标专一,就是关注一个目标,不分散注意力,这样获取成功的几率就大。这是从目标选择策略上讲的。第二,持之以恒,就是长久地坚持下去,有毅力,有恒心。这样,“咬定青山不放松”,一个劲儿地坚持做下去,一定能赢得胜利。这是从工作态度与人的品格上讲的。第2句是反问句,指出滴水穿石启示了人们,只有具备滴水穿石精神,才能做好任何事情。

  “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

  这个反问句是对前面三个事例的总结,指出,全世界一切成功人士,都具有滴水穿石的精神。“古今中外”,指包括一切时间,一切空间。“滴水穿石的精神”,就是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滴穿”指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工作过程。“顽石”,坚硬的石头,这里比喻艰苦的工作或事业,许多工作或事业都十分有难度,不是轻而易举能干好的,要付出艰辛的努力与代价。要获取工作的成效与事业的成功,就必须有“滴水穿石”的精神。前文例举爱迪生的事例中,提到“孜孜不倦”和“专利”。“孜孜不倦”,形容勤勉,不知疲倦。“专利”,法律保障创造发明者在一定时期内由于创造发明而独自享有的利益。在例举齐白石的事例中,提到“挥毫”“条幅”和“炉火纯青”。“挥毫”指用毛笔写字或画画。动物身上细长而尖的毛叫“毫”,毛笔是用“毫”做成的,人们便用“毫”指代毛笔。“条幅”,指直挂的长条的字画,单幅的叫单条,成组的叫屏条。“炉火纯青”,相传道家炼丹,到炉子里的火发出纯青色的火焰的时候,就算成功了。比喻学问、技术或事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地步。

  〔写作特点〕

  论证过程严密。

  作为议论文,讲究分析与论证。本文尽量减少理论分析,而强化事例论证,即采用了例证法。开头用事例引出论点,中间举3个古今中外的名人事例,印证论点的正确性。在归纳结论前,又引反面事例,从另一角度论证论点。这样,正面论,反面论,“事实胜于雄辩”,论点就在大量事实印证下牢牢地立了起来,让人信服。作者之所以采用例证法,主要考虑读者的特殊性。本文是写给儿童读的。少年儿童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抽象思维不强。采用例证法,儿童容易理解和接受文章的观点。

  本文例证很周密、严谨,举的3个名人事例都很典型。李时珍是中国明代医药学家,爱迪生是美国19世纪大发明家,这两位是历史上的杰出人才,应“古今中外”中的“古”;齐白石是我国现代书画家,应“古今中外”中的“今”;李时珍与齐白石是我国的名人,应“古今中外”中的“中”;爱迪生是美国的名人,应“古今中外”中的`“外”。3个名人中有医药学家、、发明家、书画家,概指各项事业。文章用这些事例说明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不同领域的杰出人士都凭“滴水穿石精神”而获成功,进而证明了论点。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懂得做事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是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的道理。

  2.准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

  3.学会本课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滴水穿石”现象给人们的启示。

  2.学习从一件事物谈起进而引发出更深的道理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或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

  建议本课教学1课时。

  〔阅读建议〕

  建议采取“以读为主”“质疑探究”“自主合作”的方法进行阅读。

  1.由实验演示导入新课,让学生理解“滴水穿石”的深刻含义,引出本课课题。

  2.初读课文。

  检查学生生字、词的预习状况和对文章内容的整体把握情况,并且理清文章层次。

  课文先以自然现象为切入点,再举例论证“滴水穿石”给人们的启示,最后写作者要说明的道理。

  3.以读为主线,感知、感受、感悟课文内容。

  ⑴学习第1、2自然段时,要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指导学生要抓住重点词语“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等词语体会滴水能滴穿石头的原因。

  ⑵学习第3自然段时,教师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名人事迹进行精读,从名人的事迹中去体会“滴水穿石”的精神。

  ⑶学习第4自然段时,可让学生先画出中心句,再用联系实际谈感受的方法理解“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能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4.合作讨论。

  讨论题:“滴水穿石”给我们的启示究竟是什么呢?

  组织全班学生交流,围绕“滴水穿石”的启示谈出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尽量用丰富的词语和相关的名言警句把自己的感受说深刻。

  5.质疑探究。

  质疑:如果将课文中的中心句改成“目标专一,持之以恒”行不行,让学生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引导学生自己质疑与原句的区别。然后让学生自读自悟,自主探究。

  6.扩展延伸。

  课外采访一位成功人士,比如企业家、科学家、艺术家、优秀教师、先进工作者等,从他们身上发现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事例,然后写一篇报道,说明“滴水穿石”的道理。

  7.识字“锲、琢、孜、炽”都是左窄右宽结构,“废”是半包围,“广”旁不可多两点。

  8.推荐作业。

  围绕课文主题搜集一个名人的事例,并附上名人的图片。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二胡,也称胡琴,宋代典籍中图录的“奚琴”,元代典籍中描述的“胡琴”,均是现今二胡的前身。它的琴杆、琴筒、琴轴均为木制,琴筒有圆型、六角形、八角形多种,一端蒙蛇皮或蟒皮,中间放千斤,另一端置雕花音窗。张二弦,用马尾竹弓夹于二弦之间拉奏,一般以五度定弦,为特殊用途,也可四度定弦。本世纪以来,许多人对其进行改革,音色更加纯美。

  传播最广泛的'二胡曲,是20世纪中期无锡的民间艺人阿炳的《二泉映月》。全曲在两个主题的相互对应中展开,主题旋律委婉流畅,简洁凝炼。两个主题,步步发展,层层变奏,跌宕起伏,高潮处显露出作者倔强不屈的性格。全曲意境深邃(suì),大气磅礴,结构谨严。充分运用了5个把位的全部音域,配合多种弓法的力度变化,流露出作者压抑悲怆的情调和在旧时代中饱尝辛酸的感受,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它反映了本世纪中期流于小城狭镇中的一个普通民间艺人的心境,是民间器乐作品中的精品。

  本世纪最著名的二胡改革者是刘天华先生,他创作了10首二胡曲,几乎首首精美。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对生字的教学我是这样看的。

  汉字的学习有好多种形态,比较常见的是音形义三缕胡子一把抓,读读音,辨辨形,书书空,强调一下笔顺,完了再理解下意思,组几个词,或者造两个句子。这是约定俗成的,大家这样做已经好久了,从没人质疑一下是否符合汉字的识写规律。以上这种约定俗成的法子就是大家思维形成定式的结果。其实,把眼界看得再宽些,汉字的识写无时不在进行中。在朗读初期,汉字的音形义已经在学生的记忆里留下痕迹,这时,音是最深刻的,形次之,义再次之。随着阅读活动的深入(数量的增加),汉字一遍又一遍在眼前出现,音由于掌握较易,形的记忆便逐渐成为主角,对于义,也由于阅读时对语言环境的熟悉而约略知道个大概。可以说,在反复阅读多遍后,许多的学生已然可以无师自通的.识了不少生字。这种时候再来组织生字教学,怎么可能使大部分学生都感兴趣呢?并且,学生在这堂课掌握这些生字,看似默写出来了,实际上是一种“假相”不多久就会忘记。真正的汉字识写是在应用之中!汉字在学习之后如不加以反复应用,长久不见,它还会变成生字的。为什么冷僻字难写难记,那是因为你老是见不到它。为什么大家只要正常学习都会掌握3000左右常用字,那是因为你学习之后总在用它,看书,遇到它,读报,遇到它,走大街上看广告,也遇到它,就是看个电影字幕,也遇到它,这样久而久之,多难的字记不住啊?所以,汉字的真正掌握在你反复的运用,并不在于你课堂上如何费心机施巧法,而在于你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语言实践,多读,多看,多用,自然就记住了。

  汉字的识写形态既然是多样的,那么小语课堂非要第一课时学习生字也就大可不必。读书时不是识字吗?一篇课文在各种问题牵引下,学生要在嘴里眼里过多少遍呢?这难道不是识字?非要正正规规的先音后形再来义才叫生字教学吗?一些结构较简单明晰,音节单一的字我看不必费力,大胆放给他们自学便是,抓住难写易错易混的字进行点明强化一下足够。我们真该在生字教学上学学古人。举个例子也许没有普识价值,但可以说明汉字识写的特点。《浮生六记》里的芸娘小时侯舅父口授《琵琶行》,她楞是凭记忆给记住了。后来她见到一本书中有此篇,就按照声音挨个认字,居然也识了字。后来渐渐学会吟诗填词,有“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这样的佳句。要知道,那个时代可是不允许女子习文断字的啊。

  学习汉字不应该“断章取义”,不能离开文本的大背景,集中音形义识写固然效率高,但如不加以反复的语言实践活动,其效果不会好的。因此说,只要时机允许,随时随地就是汉字识写的时间。没必要限定在第一还是第几课时。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 知识和能力目标:学会本课8个一类生字,会认17个二类生字;指导学生运用各种方法记忆绳子,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 过程和方法目标:朗读课程,了解文章大意;多种方法识记本课一类生字。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赞美母爱的伟大, 教育学生尊敬母亲,爱戴母亲,理解母亲。

  教学重点:

  1、 学会本课的一类生字,

  2、 通过朗读课文,理解母爱的伟大。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生字卡片。

  教学时数: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学习一类生字。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这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妈妈的爱》,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篇童话故事《鹅妈妈的故事》。

  二、 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

  2、教师领读一、二类生字。

  3、教师领读课文。

  4、学生自由练读课文,边读边用不同的符号画出文中的一二类生字。一类生字用圆画出,二类生字用三角号画出。

  5、齐读课文。

  三、 学习生字:

  1、 画出文中的一类生字和二类生字。

  2、 认读二类生字

  3、 学习“事”:

  (事情)(好事)(坏事)(故事)

  4、学习“炎”:

  (炎热)(烈日炎炎)(炎炎)

  5、学习“幸”:部件组合法,上下结构。

  提醒注意下半部分不是羊

  (幸福)(不幸)(幸运)(幸免)

  6学习“轻”(已学过)

  (轻重)(轻快)(轻巧)

  7学习“福”示字旁,左右结构。

  (福地)(幸福)(福气)

  8学习“唱”(已学过)

  唱歌、歌唱、合唱、清唱

  9学习“呻吟”

  左右结构,口子旁,二者组合为单纯词。表示指认因为痛苦而发出的声音,如:病人在床上痛苦地呻吟。

  四、 巩固生字:同桌互相指读并组词。

  五、 作业: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析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母爱的.伟大。

  教学过程:

  一、 朗读儿歌。

  1、学生自由练读课文,数一数共有几个自然段。

  2、说一说都是哪几个自然段?

  3、学生领读课文。(一句一句地读)

  4、分小组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5、男女生朗读课文

  6、齐读课文。

  7、指名读。

  二、 感受课文内容:

  1、讲读第一自然段:

  轻声读第一自然段,说一说,都写了些什么?

  时间:一个炎热的夏季

  人物:鹅妈妈和小鹅们

  地点:一片辽阔的草地

  草地上的景色是什么样的?用波浪线画出来。

  2、学习2、3自然段:

  接着天气发生了什么变化?“突然,出现了乌云”下雨了。

  轻声读二三自然段,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3、鹅妈妈是怎样保护小鹅们的?

  4、天气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鹅妈妈和小鸭们的动作是怎样的?读四五自然段,边读边画出他们不同的表现。

  5、试着读一读小鹅们的话,应用什么语气?

  6、妈妈的音应该用什么语气?

  7、前后桌讨论一下,翅膀受伤的鹅妈妈为什么是幸福的?

  三、 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指导书写,完成课后练习。

  教学过程:

  一、 指导书写生字:

  重点指导幸、福、呻、吟

  幸:注意下半部分不是羊

  福:注意是示字旁

  吟:右半部分为今

  呻:注意左右的位置关系

  二、 完成课后练习:

  1、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2填一填:

  2、 (炎热)的夏天

  (幸福)的生活

  快乐地(游戏)

  轻轻的(唱歌)

  3、 读一读,说一说:

  炎热的夏天 温暖的阳光

  广阔的世界 幸福的小鹅

  辽阔的草地 细嫩的草茎

  轻轻的呻吟 艰难的喘气

  4、 讨论:翅膀受伤的鹅妈妈为什么是幸福的?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第二课时

  一、课前说说:

  我们吃的粮食来之不易,平时要怎么样做?

  二、指导看图

  问:这幅图上画了谁在干什么?

  三、讲读诗句

  1、”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粟:小米。泛指谷拉.

  子:这里读第三声,也指谷粒.

  2、体会”春--秋“、”种--收“、”一粒粟--万颗子“的对比,感受农民一年到头的辛劳和取得丰收的不易.(指导朗读)

  3、联系词句,学会扩展成语,积累成语.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精耕细作、千仓万箱

  4、可是面对一片丰收,农民为什么会出像诗句中的悲惨象呢?

  5、学习”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四海:普天下,全中国。无闲田:没有丢弃不种的田地。

  犹饿死:还是饿死了。

  6、指导朗读.

  体会”无闲田“与‘犹饿死”的'强烈对比,让学生感受遍地丰收景象与农民怕死荒野这两幅图,在心中激起“为什么”的疑问。

  7、此时此刻,你们想说什么?想问什么?

  8、小结:农民在黑暗的社会里受到剥削阶级的残酷剥削,过着悲惨的生活。

  三.巩固诗意,指导背诵

  五、指导写字

  1、收:左窄右宽.

  夫:注意撇捺的舒展与平稳。

  闲:“门字框”要写得舒展些.

  2、师范写,生描红,仿写。

  教学后记:

  学生对旧社会的农民的悲惨生活,懂得粮食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要爱惜粮食,不吃剩一粒米饭。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小学教案01-11

小学语文穷人教案11-17

小学语文的优秀教案02-21

小学语文掌声教案12-28

小学语文教案11-06

小学语文绝句教案11-14

小学语文太阳的教案11-16

小学语文《泉水》教案01-10

小学语文《雷雨》教案06-13

小学语文教案(精选)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