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朱元思书教案

时间:2024-09-25 16:22:50 教案 我要投稿

【精华】与朱元思书教案三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与朱元思书教案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精华】与朱元思书教案三篇

与朱元思书教案 篇1

  教学要点

  1、利用录音手段,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体会文中“追求自由”的情怀,理解作者所创设的意境,把握课文的主旨。

  2、诵读、释词、译句相结合,初步学习利用关键词语分析课文结构、辅助背诵的方法。

  3、了解作者的生平与创作,介绍骈体文的基本特点。

  课前准备:课文录音。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文

  ——从吴均的一首小诗《山中杂诗》入手,简介作者及风格。

  程序:

  1、板书:吴均的《山中杂诗》,注明“选自初二语文课本”。

  内容:《山中杂诗》: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2、提问:引导学生读一遍后:你能运用第一单元所学的知识告诉我们写了什么?

  (明确:写“景”,作者居住在深山的一座茅屋里,看到四种景物)

  3、提问:你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

  (明确:吴均(南朝)(板书),可见这是一位善写山水的大家。南朝人)

  4、引入:今天我们来欣赏吴均另一篇脍炙人口的名篇——《与朱元思书》

  二、解读课文

  一读:明确读音和句读

  欣赏:播放课文录音,要求学生仔细听课文,在书上记下读音、句读。

  导引:了解学生是否有还不明白的读音、句读?

  (学生若不提出,可提醒:缥碧、急湍、轩邈、泠泠、鸢飞戾天(板书备用))

  朗读:学生全文朗读。(注意其生字新词的读音、句式停顿的处理)

  点评:侧重在句读方面。适当点评学生的情感处理:强调:向上的那种“劲”。

  二读:关键词语释义并译句

  朗读:出声散读课文;请学生圈出不好解释的词句,准备提问。

  导引:对照注释,是否都能解释?有什么觉得不好解释和翻译的?

  讨论:在学生发问时,视情况作分别处理:

  一般词语可互答解决;

  涉及下列板书中的重点词句,板书待用,同时依然互答解决;

  学生无人发言时:指定下列板书中的关键词,点名回答。

  注意:以下几个句子的翻译(学生不提不讲)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风尘和雾气全部消散一片明净,晴空和青山共同呈现同样青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任凭(船儿)往东还是往西。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飞腾的急流,比箭更快;汹涌的浪滔,与快马无异。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紧贴两岸的山上,长满了常青(阴森森)的树木,

  负势竞上,互相轩藐;……,仿佛争着向远处高处伸展;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那些像老鹰那样极想得到名利的人,……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横斜的大树枝遮蔽着天空,即使白天与黄昏无异;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稀疏的小树枝交织的地方,或许还可以漏出点阳光。

  三读:理清课文结构

  朗读:采用个别朗读方法,其他同学考虑:文中哪句话概括了课文描写的山水的特征?为什么?

  讨论:找找看,文中哪一句话最能概括课文所写景色的特征?为什么?

  (请1—2个学生(水平稍差的)谈自己的看法,要求:自圆其说,语言完整)

  (明确:“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是景色的特征,全文都围绕着这两个字在做文章)

  讨论:作者是怎样一步步展现这个“异”和这个“奇”字的?

  (请2—3个学生(水平较好的)谈自己的'看法,要求:利用板书上的关键词句,教师注意肯定、补充)

  小结:教师在学生回答基础上,利用板书,顺水推舟,明确——

  异水:“清”(千丈见底、直视无碍)

  景 “急”(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奇山:“看”(高山寒树,轩藐成峰)

  “听”(泉水作响;好鸟成韵。蝉鸣不穷,猿叫无绝)

  四读:明辨课文的主旨

  朗读:全体朗读课文,建议学生利用板书内容尝试背诵。

  讨论:读完全文,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从中你能悟出作者写这篇文章时的心情吗?

  (放开回答,一般要求能用最精练的词、短语概括;回答人数不少于5人。适当板书待用)

  小结:引导学生回顾作者所选之景、绘景语言等内容后明确:

  志——无拘无束、任性自得(负势争高,息心忘反)

  备用:关于吴均的生平介绍:

  梁武帝曾经斥责吴均:“吴均不均”,活画出他的个性。不仅越职私撰历史,而且偏实录梁武帝的痛处。文如其人,虽用当时盛行的骈体,但却别具一格,骈中带散,一任性气,自成一体,谓之曰:“吴均体”。

  总之,从生平可见:虽亟思奋发有为,但终未显达,因而有些消极遁世的思想情绪。

  五读:体会写作特色

  朗读:全体朗读、尝试背诵

  提问:读到现在,你觉得本文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放开回答。注意引导学生关注句式“两两相对”的特点及其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三、作业安排

  ——全文朗读、背诵默写.

  ——以《给朱元思的一封信》为题,用现代书信的格式重写课文。

  ——完成课后“思考与练习”。

与朱元思书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1. 学习本文描写景物的方法。

  2. 培养学生利用想像望文生景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领略自然美景给人带来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1. 学习本文任何从奇山和异水两方面去描写景物的。

  2. 培养学生利用想像望文生景的能力。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本课的难点,要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课文和想像去完成。

  教材分析与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优美的山水佳作,放在本单元学习它有它的双重目的:一是让学生领略绮丽多姿的自然风光,二是通过文言文的学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前者是情感目标,后者是知识和能力目标。而在学习过程中,后者是基础。所以安排两课时来学习本课比较合适。第一课时主要由教师引导学生动手、动脑,扫清本课的语言障碍,完成对本课的理解和诵读过程;第二课时在诵读过程中重点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做到望文生景,望景生情。

  关于本文的写景特点和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要在教师问题的引导下逐步去完成,以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谈出自己的感受和独到的见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媒体设计:

  本文是一篇优美的山水小品文,可利用音响等设备向学生提供欣赏的'氛围,让学生在相应的意境中得到熏陶和感染。也可利用多媒体欣赏配乐朗诵和风景图片,有助于学生想像。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语设计

  同学们,本单元我们欣赏了生机勃勃的春,领略了火热坦诚的夏,更感受到了秋天的成熟与丰硕,也品味了冬的严肃与温柔。这多姿多彩的四季皆是现代的四季,这四季的多姿多彩也是现代人的感受,那么同学们,你想换换口味,欣赏一下一千五百年前的自然风光吗?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古代的浙江,来欣赏富春江的美景吧!(板书课题,出示课件:课文译文的配乐朗读并展示风景图片)

  二.课文简介

  也许同学们会问:这么优美的一篇文章,出自谁人之手?又是怎么写成的呢?那么,谁能告诉大家?(检查预习效果)

  生:《与朱元思书》的作者是吴均,他是南朝梁文学家,其作品多以描写山川景物见长,风格清秀挺拔、语言流畅自然。本文是作者写给友人朱元思的一封信的节选。

  三.初读课文,扫清语言障碍

  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先由教师范读一遍课文,再由学生指读,不理解、不认识的字词句做好标记,集中提出来,在教师的指导下先由学生集体解决,再由教师对学生无法解答的问题做仔细的解释和引导。

  四.朗读成诵

  目的是让学生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巩固字词知识和对全文的理解。教师在此过程中指导朗读,可进行分组读、接力读、竞赛读等形式。

  五.学做小画家

  同学们,面对这如诗如画的美景,你想不想做一次画家,让这美景成为眼前的永恒?

  要求:从文中选择描写景物的语句,画成风景画,看谁画得最能表现相应的语句。

  第二课时

  一.让想像飞起来

  练习一:望文生景

  出示课文景物描写的句子,让学生闭起眼睛想像,然后把想像到的画面用语言描绘出来。

  景物描写:1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2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3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4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5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6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练习二: 望景生文

  让学生展示第一课时所画风景图片并欣赏,提问:此图此景使你联想到了课文中的哪些句子?(图片选择大致与练习一1-6相同)

  二.研读课文

  同学们,如此秀丽的自然美景,作者并不是用摄像机拍摄下来的,而是用文字为我们描绘的,你想知道作者是怎样描绘的吗?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吧!

  师:品读文章的第一幅画面,思考作者总写了什么?

  生:①登舟纵目的总体感受: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②江上放舟的自由情态: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师:那么在这么晴朗的日子里,作者纵舟去了哪里?

  生: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师:至此点明了作者行舟的路线。富阳在富春江的下游,桐庐则在其上游,因此作者是溯江而上,这一百里左右的水路也是富春江的最佳游程。请问作者是怎样评价这段游程的?

  生: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师:这是对富春江景的概括赞叹。然而仅仅发出赞叹并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作者是怎样具体描绘富春江景的呢?谁能发现作者写景的规律?

  生:分奇山和异水两层来写,先写奇山后写异水。

  师:那么,富春江水的异表现在哪里?

  生:①江水清澈之异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②江流气势磅礴之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师:从以上句子的描写中,我们感受到了一种清澈透明的静态美和一种气势磅礴的动态美。富春江水的清澈,使人的心灵仿佛也变得透明而无杂质了。富春江水的汹涌急流,不得不让人的心情随之澎湃!可以说作者不仅仅是用眼睛在观察美景,而是在用心灵去感受美景。

  师:作者又是如何写奇山的呢?

  生: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师:作者通过描绘几种景物来写奇山?

  生:山峰、泉水、鸟叫、蝉鸣、猿啼、树木。

  师:从人的感觉角度看,这里分别运用了什么感官?

  生:①视觉――山峰、树木

  ②听觉――泉水、鸟叫、蝉鸣、猿啼

  师:从修辞角度看,这里又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生:①拟人――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②对偶――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小结:作者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来写雄奇的高山,使人感受到大自然那种强烈的生命力;而山泉声、鸟鸣声、蝉声、猿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部大自然的协奏曲,多么令人心旷神怡!这种美感更由于作者采用了对偶句式使大自然的音律美与文章的韵律美结合在一起,我们怎能不与作者产生内心的共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务者,窥谷忘反!这几句也采用了对偶的句式从内心感受来写富阳美景对人的心灵的净化,真可谓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师:文章的最后两句描写了山上的树木,齐读这几句,思考:作者抓住了树木的什么特点来写的?

  生:树木茂密

  师:这四句是写山谷中树木蔽天,景象幽深,阳光只偶尔从疏枝叶隙间漏射下来。这种境界给人一种清幽、宁静之感,可以说是对上文的一种补充。

  三.齐读课文,再次感知课文。

  四.话题链接――人与自然

  同学们,吴均的一篇《与朱元思书》犹如一曲《高山流水》,晴日、蓝天、碧水、青山,蝉抱高枝、猿跃林间,使人读后禁不住也流连忘返,心中不禁默叹:自然,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丰硕的果实,更有一种怡人的心性,一种忘却功名利禄的自然之心。是谁在后世吟诵: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又是谁在感叹: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同学们,面对自然,你的感受又是如何呢?一千多年后的今天,我们越来越难以找到文中的世界,这又是什么缘故呢?请你就人与自然这个话题谈一谈你的思考。

与朱元思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本文的基本内容并掌握常用的文言词汇。

  2、疏通文意并且熟练的背诵课文。

  (二)能力目标:

  1、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

  2、体会作者由观赏自然景物而引发的内心感触。

  3.通过诵读训练,进一步培养对文言文的语感。

  (三)情感目标:

  1.通过理解和分析,欣赏富春江上雄奇秀丽的景致,领会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教学重难点

  1.在朗读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笔下富春江景色之美,初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帮助学生理解“鸢飞戾天”两句。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可爱的祖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名山秀水,数不胜数。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著名的景点?

  (学生讨论回答。)

  师:同学们知道的还真不少,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拍摄于浙江富春江的风景片。下面就请大家一起欣赏。要求看完后说出自己的感受。

  (学生讨论回答。)

  师:富春江的景色用一个字来说就是“美”。南朝著名的文学家吴均在游览完富春江的风光后,情不自禁写了一篇描绘富春江风光的文章《与朱元思书》。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朱元思的书信节选,全文已散佚,朱元思其人其事皆不可考。

  先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听读时注意字词的读音,分清句子的停顿。

  二、给文章中下列字注音:

  缥、湍、轩、邈、泠、嘤、鸢、窥、柯

  三、 师生互相质疑,疏通课文文句:

  第一自然段:

  ①风烟:指烟雾。

  ②共色:同样的颜色。

  ③俱:都。

  ④许’:附于数词之后,表约数,相当于“光景”“左右”。

  ⑤独绝:独一无二;绝,到了极点

  ⑥从流飘荡:乘着船随着江流飘浮荡漾。这句是作者叙述自己的行动的,省略了主语。

  第二自然段:

  ①缥碧:青白色;缥,音.piao3。

  ②急湍:急流的水;湍,音tu6n。

  ③直视无碍: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这是形容江水非常清澈。第三自然段①寒树:使人看了感到有寒凉之意的树。

  ②负势竞上:凭依(高峻的`)形势,争着向上。这一句说的是“高山”,不是“寒树”。

  ③轩邈:轩,高;邈,远。这两个字在这里作动词用,意思是这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④泠泠:形容水声的清越。

  ⑤相鸣:互相和鸣。

  ⑥戾天:到天上;戾,至。

  ⑦息心: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

  ⑧经伦:筹划、治理。

  ⑨忘反:流连忘返;“反”同“返”。

  ⑩横柯上蔽: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上,在上,名词作状语。

  ⑨犹:好像,如同。@交映:互相掩映。

  ⑩见:同“现”,显现,显露。

  (注意: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对搞不懂的问题,通过小组学习,合作探究,相互质疑解答,弄懂全篇。)

  四、概括文章三个自然段的大意:

  1、文章的第一部分,这部分是文章的总起,概括描述了从富阳至桐庐一路上的奇山异水。

  2、文章的第二部分。这部分以简练传神的笔法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描写富春江的异水。水色,水清,水深,水急都突出了“异”之特点。

  3、文章的第三部分。这部分以细腻的笔触详写了富春江夹岸的奇山,并抒发了人在此山中的感受。在这里,作者既从侧面烘托出山水之美,也抒发了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之情,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五、探究讨论

  1.作者说“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这一段山水到底“奇”在哪里,“异”在哪里?

  (学生讨论,发表意见。)

  老师归纳:

  学生只要能抓住重点,说出水之清澈(“千丈见底”“直视无碍”)和山之峻峭(“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也就能够大致领悟这篇写景美文的魅力了。

  2.写景要注意条理,请大家分析讨论这篇文章写景的顺序。

  (学生讨论,发表意见。)

  六、比较分析,学生自主阅读,按照要求填写下列表格:

  课文题目 景物特点 写景目的 写景方法

  与朱元思书

  答谢中书书

  三峡

  湖心亭看雪

  七、全班集体朗读全文

  八、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把课文改写成现代文,介绍富春江的景色,作为本课所放录像的解说词。

  3、指出文中用了哪些修辞方法,并举例说明作用。

【与朱元思书教案】相关文章:

与朱元思书教案12-09

与朱元思书优秀教案03-06

《与朱元思书》教学教案11-29

《与朱元思书》教案优秀02-13

《与朱元思书》教案14篇02-27

与朱元思书教案(15篇)01-23

与朱元思书教案15篇12-14

与朱元思书教案范文五篇04-15

【热门】与朱元思书教案3篇04-14

有关与朱元思书教案四篇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