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科学活动教案模板七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科学活动教案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乐于探索,能积极参与、大胆创新。
2、通过动手操作,探索纸桌能站起来、站得稳的方法。
3、在讨论交流中积累和提升经验,并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每人三张纸,双面胶若干,积木。
活动过程:
一、幼儿利用自身的经验,尝试制作纸桌,探索纸桌能站起来的原因。
1、教师提问:纸可以做什么?引出制作纸桌的课题。
2、教师简单介绍纸桌的制作方法
3、幼儿制作,教师在活动中鼓励幼儿积极动脑,大胆制作。
A、教师提问:你的桌子站起来了吗?引导幼儿给站不起来的桌子寻找原因。
B、通过向纸桌吹气的小实验,引导幼儿观察、比较、探索桌腿高矮、粗细对桌子站得牢的影响。
二、幼儿结合自己的经验,并吸取同伴的长处,探索制作一张站得稳的桌子的方法。
1、教师简单小结桌子能站得稳的方法(桌腿要粗,矮),并启发幼儿再做一张站得稳的桌子。
2、幼儿第二次制作,教师在活动中鼓励幼儿大胆创新,想办法把桌腿做得矮一些、粗一些。
3、教师提问:你的桌子站得稳吗?为什么?让幼儿简单介绍自己的制作方法,并加深对桌子站得稳的`认识。
4、教师提问:你的桌子上能放东西吗?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索。
三、引导幼儿在自己的桌子上放积木,体验成功的快乐,探索不同桌腿的承重能力。
1、教师提问:你的桌子能放东西吗?让幼儿在桌子上进行放积木的尝试。
2、教师以比赛的方式,引导幼儿尽量多地放积木。
3、通过比赛,以谁的积木放得多他的桌子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等问题引导幼儿探索不同的桌腿对桌子承重能力的影响。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气氛活跃,幼儿的参与性很高,体现了玩中学,学中玩的教学特点。在活动中注重孩子对经验所得的表达与梳理,合作意识的培养。幼儿积极的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能把操作所得到的经验用语言准确的表达出来。但是在游戏放积木环节,材料的设置上考虑不够成熟,所选的积木太轻,导致在了解承受能力时,幼儿不能直接,形象地进行观察操作。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感知日常生活中各种不同的声音,尝试分辨一些不同的声音。
2、知道耳朵能听声音,要保护好耳朵。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每人一个小动物头饰。
2、空铁罐每人一个,石块、沙子、米粒或者黄豆、树叶若干。
3、铃一个。
活动过程
1、感知声音请幼儿自由选择桌上的材料进行操作,想办法让它们发出声音。
听一听都有些什么声音?是怎么听到的?
2、倾听分辨不同的声音教师摇动铁罐,请幼儿说说听到了什么声音,是否一样。
分别将黄豆、米粒、报纸装入空罐子中,请幼儿倾听辨别,并根据声响找出与罐子内相同的物品,然后检验是否正确。
小结:不同的东西发出的声音是不一样的。
3、游戏:谁的耳朵灵
幼儿集中到活动室中间,用头饰遮住眼睛,由教师或一位能力强的幼儿在全体幼儿的前、后、左、右等不同方位敲响某一乐器,请全体幼儿用手指指出声音来源的方向。
小结:耳朵能听到四面八方传来的声音。
4、讨论怎样保护耳朵
没有耳朵会怎样?
请幼儿捂上耳朵,教师轻声说话,引导幼儿感知听不见的.不方便。
怎样保护耳朵?(不要对着耳朵大声说话、不要让水流进耳朵或留在耳朵里等)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适合幼儿年龄特点,让幼儿明白了耳朵能听声音,要保护好耳朵。活动中,每一名幼儿都表现的积极,能充分与老师互动,在分享交流环节、在体验游戏环节、在讨论等环节,教师积极鼓励幼儿参与各种活动并及时给予表扬,保证了每一名幼儿都能快乐地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不足之处:有几个幼儿不够大胆,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不是太强,还需在今后的活动中加强锻炼。
科学活动教案 篇3
一、活动目标:
1、让幼儿感知油水分离的现象及几种粮食在油水中的沉浮现象。
2、初步学习记录实验结果。
3、培养幼儿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及乐于猜想的意识。
二、活动准备:
凉白开水、油、一次性透明杯、吸管、记录纸、笔、几种食物(花生、黄豆、芝麻)分装在盘中。
三、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探索欲望
1、今天,周老师带来了两杯东西,请你们猜一猜,杯子里装的是什么?
2、那除了喝之外,还有什么办法能帮助我们猜出杯子里的东西?
3、(闻一闻)那请小朋友来闻一闻,周老师的杯子里到底装的是什么呢?你闻出来像什么呀?
4、那周老师来宣布答案吧,杯子里装的黄色液体是油,白色液体是水!
(二)实验:观察油水分离现象。
1、今天,油宝宝和水宝宝想要一起玩游戏,那周老师要把他们倒在一起,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2、幼儿观察、讨论。
(1)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呀?(油在水的上面。)
(2)那我来请一个小朋友用吸管搅拌几下再来观察,看看会不会发生什么变化。
(3)油宝宝和水宝宝有变化吗?那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3、小结:原来,油和水倒在一起后,油和水是分开的',而且油总是在上面,水总是在下面,这是因为我们的油宝宝要比水宝宝轻。
(三)实验并记录三种粮食放在油、水中的沉浮现象。
1、今天呀,周老师还请来了许多食物宝宝,一起来看看都有谁?(芝麻、花生、黄豆)
2、这些食物宝宝呀都想在油水中游泳,那你们愿不愿意帮助它们,把它们一个一个的放到油水中来?
3、在它们游泳的时候呀,周老师有任务要交给你们,看一看,这是什么?(出示观察记录表)
4、认识记录纸
(1)看看记录表上都有些什么?
(2)三个杯子里,“黄色”代表什么?“白色”代表什么?杯子里的小黑点又代表什么?
(2)“?”代表什么意思?“眼睛”又代表什么意思?
3、猜测实验结果
(1)认识了记录表,那我先请你们猜一猜,把你觉得食物宝宝会在哪一层游泳记录下来,猜测好了可以与同组的小朋友讨论下,说一说为什么你这么猜测。
(2)请哪个小朋友来说一说你的猜测结果,并说说看你的原因。
4、幼儿实验、观察,并把实验结果记录在纸上。
5、交流实验结果
(1)先完成的小组可以同伴间相互交流实验结果。
(2)请哪个小朋友愿意上来,把你的实验结果告诉大家,看看大家做的是不是都一样?
(3)那周老师也做了一次实验,来一起看看我的结果:芝麻宝宝浮在油的上面游泳,花生宝宝夹在油、水之间游泳,黄豆宝宝沉在水的底面游泳。
(四)实验结束
周老师还带来了许多别的食物宝宝,它们都被我藏在了教室里,那我们回去把它们找出来,也拿它们做一下实验,好不好?
科学活动教案 篇4
一、活动目标
1、尝试根据材料选择合适的工具解决生活中的穿线问题
2、乐于与同伴交流、探究,体验成功解决问题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第一次操作材料准备:鞋板、无硬头的黑色鞋带、带有硬头的白色鞋带。
2、第二次操作材料准备:鞋板、无硬头的黑色鞋带、棍子、铅笔、电线、发夹若干。
3、第三次操作材料准备:彩色管、糖果袋、绳子、棍子、别针、发夹、展示板若干。
三、活动过程
(一)动手实践、获取经验
1、出示鞋板、黑色鞋带、白色鞋带,提出任务:帮鞋板系上鞋带。
2、提出操作要求
一只穿上白色鞋带,另一只穿上黑色鞋带,看看哪种颜色的鞋带最容易穿过去?想一想为什么?
3、幼儿分组操作,教师重点启发幼儿思考:哪种颜色的鞋带最容易穿过去?为什么?
4、集中交流
①你发现哪种颜色的绳子容易穿过去?为什么?
②归纳小结:原来白色的鞋带有硬硬的头,比鞋洞小就容易穿过洞洞。而黑色鞋带没有硬头、软软的、而且比洞粗不容易穿过去。
(二)选择适宜的工具帮助软头的'鞋带穿过鞋洞
1、出示工具(棍子、铅笔、电线、发夹),交代任务。
2、提出操作要求
①每一种工具都去试一试,看看哪种工具最适合帮助黑色鞋带穿过鞋洞。
②请在最适合的工具下贴上一个花片。
3、幼儿操作,师重点启发幼儿思考:为什么这种工具能最快帮绳子穿过洞洞?为什么?
4、集中交流
①相互交流:你认为哪种工具最适合帮助黑色鞋带穿过洞洞?为什么?
②归纳小结:棍子和发夹都比较硬,又比洞口小,能帮助鞋带穿过鞋洞;铅笔比洞粗,不容易穿过去,而电线软软的也不能帮助它穿过鞋洞。
(三)迁移经验,解决问题
1、出示材料及辅助工具,交代任务
彩色管、绳子:请小朋友帮彩色管穿上绳子做成项链。
糖果袋、绳子:请小朋友为糖果袋穿上绳子。
2、提出操作要求
①要注意选择适合的工具帮助它们穿上绳子。
②要与伙伴们一起说说你选用了什么工具帮它们穿过去呢?为什么?
3、幼儿分组操作,教师重点观察幼儿如何借助工具穿绳子。
4、交流分享,提升经验
①互相交流:你是选择什么工具,帮助彩色管(糖果袋)穿上绳子?你觉得这种工具合适吗?为什么?
②归纳小结:要帮助不一样的洞洞穿线,所选用的工具也是不一样的。要选择比洞口小的、比较硬的工具,而且要根据你的材料选择最适合的工具。
(四)活动延伸:平时还有很多东西需要用到穿线,请小朋友回到家里和爸爸、妈妈一起来试一试。
科学活动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积累关于物体转动的经验,了解转动在生活中的运用。
2.尝试使用多种方式使物体转动起来,体验转动的乐趣。
3.积极参与探索活动,愿意和同伴交流、分享自己的发现。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各种转动玩具,如风车、发条玩具、陀螺、皮球、溜溜球等。
2.可以转动的物体,如条形积木、雪花片、瓶盖等。
3.欢快的音乐。
活动过程
1.玩转动玩具,感受转动现象。
(1)教师出示转动玩具,并提出游戏要求。
师:玩玩具的时候要仔细观察,说一说你是怎么玩的,有什么发现?
(2)幼儿自由游戏。
幼儿自选同伴,合作操作玩具。教师引导幼儿感受怎样驱使这些玩具转动。
(3)交流玩法和发现。
提问:谁愿意告诉大家,你刚才和同伴一起玩的是什么玩具?你怎么转动它们的?它们转动起来是什么样的?
2.引导幼儿尝试转动不同物体。
(1)幼儿尝试操作,找出让物体转动的方法。
(2)提问:你还可以让哪些物体转动起来?你是怎样让它们转动的?
3.引导幼儿发现生活中可以转动的物体。
(1)教师里面可以转动的.物体。
提问:到周围找一找,还有哪些东西可以转动?这些物体转动起来给我们带来哪些方便?
(2)身体也会转动。
提问:我们的身体能转动吗?你的身体会怎么转动?
师幼共同玩游戏“身体转转转”。
活动反思
本节活动孩子们整体兴趣很高,积极探索各种方法使物体转动起来,也能积极发言表达自己的探索结果。在讲到转动在生活中的运用时,可能是孩子们没有积累转动的经验,因此不能和老师积极互动。所以在课堂上我让幼儿继续观察生活中有哪些会转动的物体。我想如果活动前让幼儿观察记录生活中会转动的东西,该环节可能会进行得更加顺利。今后,教学活动设计上一定要考虑到幼儿经验积累是否能够使本节课顺利进行、达到积极互动。在材料准备上,图片、或者教具力争达到最佳效果。
科学活动教案 篇6
活动设计背景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孩子们在操场上追逐着自己和其他幼儿的影子,玩得不亦乐乎,我上前问他们:“你们在追啥啊?”孩子们回答:“影子啊”我再问:“你知道影子怎么来的吗?”孩子们一脸疑惑地摇头,于是就设计了影子这一活动。
活动目标
1、通过找影子、藏影子、做手影游戏等活动,让幼儿知道影子是怎么形成的,并对周围的自然现象产生兴趣。
2、要求幼儿用完整的句子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影子是怎么形成的,并对周围的自然现象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
木偶、投影仪、胶片、彩笔。
活动过程
一、找影子
1、木偶影子表演
教师在投影仪上操纵木偶小猴,使小猴影子做出各种动作。
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小猴的影子在干什么?
2、幼儿找影子。
小朋友看看,墙上有小猴的影子,你们也出来找找自己的影子。(教师拉上窗帘,开灯,然后放音乐,幼儿找影子)
告诉我,你们的影子在哪里。让你们的影子表演各种动作,看哪个影子的动作最优美。(幼儿表演各种动作)
刚才,你们的影子在干什么?影子怎么也是会跳、会走的?
小结:影子真好玩,我动他也动,我做什么动作,它也做什么动作。
(关灯)咦,影子呢,为什么影子没有了 ?(开灯)为什么影子又出来了?(再开灯、关灯)
小结:影子跟亮光有关系,有亮光,影子就出来,没有亮光,影子就没有了。
二、藏影子。
我们来做藏影子的游戏,请小朋友动脑筋,把自己的影子藏起来,老师来找。想一想,怎样藏,老师才找不到你的影子。(幼儿藏影子,教师找影子,被找到影子的幼儿站在一边)
(问没被 找到影子的幼儿)我怎么没找到你的影子?你为什么藏在这里?
小结:亮光照不到的地方,没有影子,所以老师就找不到了。
游戏玩两遍。
三、做手影游戏。
今天,老师青睐一个表演家,她会做各种手影游戏。(老师表演手影游戏)
老师表演的是什么?哪个小朋友也会表演?(小朋友用木偶或者手影表演)
说说你表演的是什么?
小结:在亮光下面,可以做各种影子游戏。
四、活动延伸。
在日常生活中找找还有哪些地方有影子。找个好伙伴做做有趣的影子游戏吧。
教学反思
1、本次活动内容来源于幼儿自发的游戏活动,贴近他们生活,深受孩子们喜爱。
2、本次活动,目标设置得当,尊重幼儿原有的.知识经验,让幼儿跳跳就能达成新的认知目标。
3、本次活动过程井然有序,过渡环节自然,消除了幼儿消极等待的时间。
4、在教师找幼儿影子,幼儿找其他幼儿的影子环节让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充分的互动了起来,活跃了课堂氛围。
5、在找影子环节,让幼儿主动的探索解决问题的方式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观能动性。
科学活动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自己是从哪里来的,体验爸爸妈妈的艰辛。
2、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欲望。
活动准备: 课件:我从哪里来
活动过程:
一、以提问的形式与幼儿交流。
“宝宝们,你是从哪里来的呢?猜猜看。”
回答各异:有的说捡来的,有的说妈妈生出来的。
不同的回答给予不同的评价
二、看课件。
1、爸爸的种子和妈妈的种子结合在一起。
师问:爸爸的种子像什么?(像小蝌蚪)师:这些小蝌蚪游得可真欢啊!学小蝌蚪游呀游的动作。
它们住在妈妈的肚子叫什么?(子宫)
2、妈妈吃东西的情节,认识脐带的作用
3、宝宝在妈妈的肚子里的情节,宝宝在肚子里会干什么?
幼儿:会睡觉,会伸手,也会翻身……我们一起来学小胎儿做做动作吧。
师:妈妈为了宝宝要改变许多不好的习惯。
4、宝宝出生时的样子。
有的宝宝自己爬出来,有的需要医生帮忙。
宝宝出生了,大家叫他婴儿或新生儿。
三、感受妈妈的辛苦,表达对妈妈的爱。对妈妈说一句感谢的话。
妈妈我爱你!
妈妈真辛苦!
我要帮妈妈做事。
我要听妈妈的话。
课后小结: 成功之处:上好一节科学活动,特别是有关宝宝出生方面的课,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把握不好,会变得很枯燥,我充分利用课件将深奥的`知识简单化,使孩子明白一个生命史如何起源的,更体验到母亲的艰辛,在孩子的言行中有不少宝宝明白自己是妈妈生出来的。相信这节课后,他们明白,一个生命创造是爸爸妈妈共同努力的。
不足之处:如果能请一位怀孕的妈妈或医生阿姨讲述妈妈怀孕时的艰辛,讲讲宝宝出生时的故事,幼儿会更感兴趣,记忆会更深刻。
【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活动教案07-20
科学的活动教案11-25
科学活动的教案11-15
(精选)科学活动教案08-01
科学活动教案(荐)07-23
科学活动教案(精)07-24
科学活动教案[必备]07-23
科学活动教案[优选]07-23
科学活动教案(推荐)07-24
(优选)科学活动教案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