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语文教案集合5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欢迎大家分享。
语文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本文节选自《为了我深爱的运动——乔丹自传》是一展现其人格魅力、弘扬真正体育精神的鼎立之作。节选部分充分展示其崇高的精神境界、难得的宝贵经验和真正的人生大智慧。向同学们展现其他成为“最出色的球员”的秘诀。本文语言朴实无华,蕴含生活哲理,其真挚感人不加修饰的叙说,使语言产生特殊的审美效果,表达了作者对篮球及人生的特殊感悟,文章表现了一种“大朴之美”。
【学情分析】
初二同学正处于追星的梦幻年代,他们善于以丰富敏感的心灵追寻梦中之星。教学中贵在及时的唤醒,恰当的引导,重点引导学生走进“巨星”崇高的精神世界,如乔丹的奉献意识、心理素质、宝贵经验等。其次,针对学生语言感知力尚差,引导学生过字词关、句段理解关、朗读关等。对文章的相关背景资料、作者介绍等知识学生可于课前课后通过多种形式收集整理、相互交流,激发其阅读兴趣、锻炼其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积累字词,掌握“迷惘、羁绊、夯实、遏制”等词语的音形意。
2、学习本文通过对比展示人物心灵世界的写作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
2、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使学生完整深刻的感悟、领会文章的内容和感情。
3、通过揭示“飞人”乔丹的心灵世界,感悟乔丹武士般的胆魄和艺术家般的造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习乔丹执着追求、顽强拼搏精神品质和自信从容、积极乐观心态。
【教学重点难点】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
2、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使学生完整深刻的感悟、领会文章的内容和感情。
【教学方法】
1、情境法。以富有激情的语言、通过特定的情景渲染导入新课。(多媒体)
2、朗读法。
3、导学法。通过提纲导学,培养学生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手段】
新授课,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欣赏乔丹精彩进球视频】乔丹被誉为“空中飞人”,他之所以能每次都带领自己的球队公牛队连续六次美国全国篮球联赛总冠军,并且在离比赛结束仅仅剩余3秒钟的时候,仍然能出其不意地投篮进球,其中的奥秘是什么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乔丹自己写的文章《最出色的球员》,揭开其中的奥秘。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速读课文,粗知内容大概:
学生用尽快的速度读课文,读后谈谈:读了课文后最强烈的感受是什么?作者走向辉煌的背后是什么?
教师进行鼓励性评价,然后师生对所说内容进行分类汇总,求同存异。(对大家认同的观点肯定,对有异议的观点待进一步加深理解后再作处理。)
作者认为自己之所以成为最出色的球员是因为:
(1)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擅长进攻,又精于防守;
(2)让自信贯穿比赛的始终;
(3)有一套能克敌制胜的独特战术风格;
(4)懂得真正的幸福,“为现在而生活”,让生活自然发展;学会体验过程。
2、再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加深整体感知 学生有目的的速读课文并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学生活动:
朗读课文,讨论交流。】
三、写作方法探究
作者为更为透彻的`展示自己的心灵世界,用了比较的手法,请同学们找出实例加以体会。
采用同组合作、异组竞争、同台辩论加深理解。
教师给予明确
1、通过我和皮彭的区别突出最出色的球员应该任何时候任何位置都擅长进攻,又精于防守。
2、通过我和一般球员的比较,突出最出色的球员应该让自信贯穿比赛的始终。
3、通过我和布莱恩特的不同,突出最出色的球员应该有克敌制胜的独特的战术风格。
4、通过我和年轻一代球员的比较,突出最出色的球员应该懂得幸福是:“为现在而生活”,让生活自然发展;学会体验成功。
【学生活动:
默读课文,小组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四、个性语言品味
1、学生谈自己对本篇语言的感受,并举用文中的片段句词加以说明。
2、联系自己的生活,谈对下面这些话的认识,体会文章语言的特点,反复朗读体会这些句子中饱含的作者的观点和感情。
(1)都过去了,珍惜后面的机会!
(2)还没投,干吗就担心投不中呢?
(3)一天一点进步,那一辈子该有多少飞跃呀!
(4)一名伟大球星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能让全场比赛始终合乎自己的节奏,而不至于整个晚上老在担心“追赶”不上比赛。
(5)学会以高境界的态度看待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这也不失为一种超脱。
教师进行鼓励性评价,求同存异。
【学生活动:
朗读体会,交流展示。】
五、拓展练习:
1、你此时想和乔丹说些什么?(采用采访的形式)
2、以“自信”为内容写两个比喻句。
【学生活动:
巩固练习。】
六、小结:
乔丹不愧是最出色的球员,他灵活多变的投篮、敏捷准确的传球、感人至深的话语都感染和感动着我们,希望我们能记住他的话,相信自己,没有什么不可能,只要你努力。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使学生在恰当的氛围中学习古诗,品味古诗,体会古诗韵味及语言美,想象诗中的情境。
2、通过看画面、听音乐、查资料、讲诗意,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培养良好的观察、口语表达、审美能力、自主学习及合作学习能力。
3、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古诗,用自己的思维理解诗句的意思,并清楚表达。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理解诗的意境,体会感情。
学习资源:
课件音乐实物投影字典资料画纸
教学过程:
一、诵读旧诗,激发兴趣
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一颗耀眼的明珠,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我们同学已经学习了许多优美的古诗,谁愿意把自己最喜爱的古诗诵读给大家听?
二、汇报资料,进入情境
1、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板书课题)鹿柴,柴在这里读作zhai,齐读题目。
2、通过查阅资料,你对诗人王维有哪些了解?
生各抒己见,师补充介绍:王维九岁就能提笔写文章,二十一岁中了进士,以后在朝廷当官,他的才能与他的刻苦是分不开的,这一点值得我们学习。
3、了解了诗人,下面请大家随着老师一起走进鹿柴。(多媒体出示画面,学生边看画面)在我国陕西,有一处风景优美的地方,那里群山环绕、山谷幽深,诗人王维游览了这里,吟诵出了《鹿柴》。
二、学法指导,合作学习
1、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们学文章也好,还是学诗,都要多读,读可以分四步:点读、朗读、思读、品读。每一步我们都要怎样读?谁来说给大家听。多媒体结合学生所说来一一出示。点读:读准每个字的字音,整体感知全诗。朗读:了解诗中词语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说。思读:理解诗句的意思,提出不懂的问题。品读:感悟诗情,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 请同学们点读古诗,注意生字的读音。
3 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学法,可以、看注释、找资料,小组合作学习,解决诗中不懂的问题。
4 汇报:你们组解决了什么问题?读懂什么就说什么。
5 有没有不懂的地方?解决为什么空山不见人而又但闻人语响?(课件进行演示,风声、水声、鸟叫、虫鸣,突出山中的幽静)通常情况下,山中尽管看不见人,但并不是没有人,也不会没有声音,可能会有风声、水声、虫鸣、鸟叫,这些诗中都没有写,只写了人语响,这一阵人语响过后,空山又回到了万籁俱寂的境界之中。我国古代的诗词本来是用来咏唱的,但很难找到合适的音乐,现在老师这里有三首曲子,请你帮诗人王维挑选一首来唱这首诗。(多媒体放三段不同的音乐,学生听)选好了吗?为什么选这首?你打算带着什么样的语气、感情来读?总结: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对大自然的热爱,恬淡幽静。
6 下面请同学们进行品读,指名读。最后一生配乐读:其他学生闭眼想象,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读得这么美,能不能把它快速背下来,试着背一背。学生配乐试背。
三、画一画,吟诵诗词
1、王维诗的一大特点是诗中有画,请同学们按照你心中所想的,画出你心中的山水鹿柴。投影展示。
2、你还积累了哪些写景的古诗,诵读给大家听。
四、课外展示,受到感染
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首王维的《山居秋暝》,听老师来读一读。(欣赏师配乐朗读)多媒体出示相应的诗和画面、音乐。
五、古诗是一块美玉,愿你们走近它、欣赏它、领会它,课下去学习更多的古诗,送给大家一句话: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板书设计:
21 古诗三首
鹿柴 王维
诗中有画
空山 人语 返景
深林 青苔
恬淡幽静
语文教案 篇3
课题:《一次成功的实验》
教学目的: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学习小梅舍己为人的好思想。
2、学会生字“功、激、索、获、锤、灌”等词。理解“不假思索、成功”的意思。
3、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运用多读多想的读书方法,读懂课文内容。
4、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实验成功的原因,懂得要团结,心中要有他人。
教学重点:理解这次实验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懂得要团结,心中要有他人。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知道实验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课时安排:
课前准备:3人一组一个玻璃瓶、三只系着绳子的乒乓球。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同学们,你们做过实验吗?实验有的时候会成功,有的时候会失败,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和实验有关的课文。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质疑: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让我们带着问题听录音,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1、谁在什么地方做了一次实验?做了一个怎么样的实验?这个实验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2、指名交流
三、学生轻声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读通课文,不加字不漏字。
2、2人小组学习。
3、汇报学习:出示 词语指名读
4、自由读课文,在正确的基础上,要求读出感情。
5、指名说一说外国教育家给我国小学生做了一个什么实验?分别哪几节写的是实验的准备、过程和结果。
四、学习课文
1、自由读课文
1)、边读边想:外国的教育家在实验前是怎么做?怎么说的?找出有关词句,用横线画出来。
(1)用“先……再……接着……然后……”连贯的说说所做的准备工作。(先拿瓶子,再取铅锤,然后放瓶子,分铅锤;最后要学生把铅锤放瓶子里。)
(2)说:井口很窄,一次只能让一个人上来。
板书:铅锤小梅等
先后放水(险)
瓶子井(窄)
说话练习:实验失败是因为。
2、而小梅他们实验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重点指导:出示句子:
1)三名学生中一个叫小梅的低声对两个同伴说:“你第一,你第二。快……”教育家的'“三”字刚刚喊完,三个小学生依次迅速地把小铅锤提了出来。
找出实验成功的关键词语:依次迅速提
(说说理由:“依次”是表示按顺序。“迅速”表示快,因为水淹上来了,很危险。“提”表示。往上拉。
板书:依次提)
2)“遇到危险,当然让别人先离开!”小梅不假思索地说。
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想说的?
“不假思索”说明小梅脱口而出,在遇到危险的时候,根本没有做过多的考虑,首先想到的是让别人先脱险,
3、实验感知。
请3小组,在规定的时间内合作取出乒乓球。
说话练习:实验成功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
实验失败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
4、再次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五、作业:
找一找通过合作、团结取得成功的小故事,第二天讲给大家听。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体会课文小标题的含义。学习课文用小标题从不同的角度来组织众多资料的方法。
2、品读文章用优美准确的语言生动地表示了维吾尔族的特点,表达作者对维吾尔民族的喜爱,赞美之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小标题的内涵和特点,学习用小标题从不同的角度来组织众多资料的方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多媒体播放维吾尔风情的图片和维吾尔民歌(如:文中提到的《达坂城的姑娘》)
2、同学观看和倾听之后,感受维吾尔民族的特点。
3、用自身的语言说说你眼中的维吾尔民族和人名的特点。
4、对于一个不曾接触过的少数民族,播放介绍该民族风情的图片和民歌,能够真切而又具体的感受他们的民族风情。这样做能让同学有更为感性的认识。
二、初步感知
要求同学分成四组展开对课文的学习,并考虑:
1、课文每一局部内容分别介绍了维吾尔族的哪些特点。
2、你是从课文中那些地方很快发现这些特点的。
3、能否用维吾尔族的特点直接替代原文的小标题:
同学分组用自身喜欢的方式自由阅读课文。交流发言。
整体掌握课文。让同学关注到小标题及其所起的作用,理解小标题的内涵及其含蓄之美。
三、研读课文
要求同学再读课文,考虑:文中哪写地方的描写给你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同学默读课文。自由交流发言。
让同学沉溺到文本中。读一读,品一品,感受语言的美,更进一步的体会维吾尔族的特点。
四、深化课文
你认为维吾尔族最主要的特点是什么?
同学交流发言。
从具体的语言文字中走出来,结合文章内容以及文中的关键句,再次深入掌握课文,理解作者对维吾尔民族的喜爱,赞美之情。
五、课内拓展
1、回顾曾看过的课外阅读《我爱相声》,结合课后知识点“行文中的小标题”,让同学对小标题这种形式的认识更为深刻。
2、两篇文章进行对比,同学对纵式结构和横式结构,交流自身的看法。
3、通过对比交流,同学能试着去尝试写作,运用小标题的形式。
六、课外拓展
1、作业安排:
()的新赵巷,我爱()。
2、课外交流:
第一题以身边的生活为例,可以采用横式结构。第二题可采用纵式结构,并可以仿写。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七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妙的执着精神,并能把课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教学重点难点】
从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说的过程中领悟观察、考虑、论证的重要。
【课时布置】
一课时。
【学法指导】
自读自悟,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导语:
师:同学们,这是一张世界地图。我们地球分为七大洲四大洋,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同学回答)可是,五大洲是怎么形成的呢?现在,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了解吧!
师:就是这样一张普普通通的地图,面对它,德国著名天文学家、气象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却有了重大的发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略读课文──
(板书课题,生读课题。)
2、分小组学习课文:
⑴ 请同学们尝试用五分钟时间想方法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最难的或最喜欢的局部可以再反复地读一读,看谁最会利用时间。
⑵ 自读课文,边读边查阅工具书,理解生字新词,初步感知内容,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⑶ 看到同学们的认真劲儿,我想把课文读通肯定没问题了,接下来让我们把课文读懂。大家知道略读课文前面都会有一段话提示我们怎么读懂课文,这段话又给了我们哪些提示呢?赶快读一读,划一划。交流。
⑷ 同学们互帮互助学得可认真了!刚才老师发现有同学读第二段课文有困难,确实这一段真的很难!现在你再去读一读一定会感觉顺畅许多!快,开始吧!
⑸ 理解第二自然段的重点词语:
魏格纳性格豪放,天生好动在静谧舒适的病里坐卧不安,就像软禁在牢笼中的困兽一般。“静谧”是宁静的意思,宁静而舒适的病房与魏格纳“豪放”“好动”的性格形成了很大的反差。魏格纳很不适应病房的生活,就有了“就像软禁在牢笼中的困兽一般”的感觉。
⑹ 小组内交流不懂的问题,再读课文,考虑:
魏格纳的奇妙想法是怎样发生的?有了这个想法后,他做了些什么?
3、用自身的语言简要的复述课文,并说说读了课文之后的感受。
二、探究课文,领悟道理
1、指导同学观察世界地图,找到巴西和几内亚湾的`位置,看看巴西大陆突出局部的形状和几内亚湾凹进去的海岸线形状,是不是像书上说的那样惊人的吻合。
2、反复读第5自然段,了解魏格纳的“假想”是什么?
3、理解“大陆漂移”的意思;并联系上下文,体会魏格纳的这一假想是在反复地、仔细地端详地图上的一块块陆地和一条条海岸线的形状之后才得出来的。
4、读第7自然段:
⑴ 理解重点词语:
他开始在各大洲之间的联系和对比中进行考察,在浩如烟海的资料中寻找大陆漂移的证据。“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非常丰富。魏格纳从那么多的资料中寻找证据,就好像大海捞针一样的困难但他并不是一个轻易改变自身想法的人,他在困难面前没有退缩,终于找到了证明这个学说的证据。从“浩如烟海”这个词语中我们可以推想出他所经历的艰辛与挫折。
⑵ 引导同学理解,魏格纳发现了一个什么重要的证据,证明他的假想是正确的:
可以引导同学在阅读中理解作者是如何推理的──中龙既见于巴西东部,也见于非洲西南部。中龙是爬行动物,不可能飞渡重洋。中龙当时是生活在同一块大陆上的。所以,巴西和非洲大陆以前是连在一起的。
三、总结课堂,课外延伸
1、交流学习了课文,有什么感受和启示:
围绕“魏格纳的重大发现靠的是什么”让同学体会到:仔细观察,认真考虑,反复论证,是魏格纳获得胜利的不可缺少的几个因素。
2、从魏格纳身上我们能学到什么:
从魏格纳的发现到提出大陆漂移的假说,不放弃自身的想法,努力克服困难找证据,我们体会到他是一个仔细观察认真考虑,反复论证,是他获得胜利的不可缺少的因素,他的这些品质也正是我们学习的地方。
3、同学可以继续交流查阅到的有关大陆漂移学说的其他资料。
【板书设计】
8、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无意发现 寻找证据
发生奇想 引起震动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树教案12-05
语文古诗教案11-07
(经典)语文教案10-10
语文教案(精选)10-02
语文桥的教案01-13
语文燕子教案11-19
语文穷人教案11-23
语文《风筝》教案11-23
语文教案(经典)10-17
语文《掌声》教案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