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模板汇编6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苏教版数学教材从四年级(上册)起,每册都编写一个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单元。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是《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确定的课程目标之一,教材编写解决问题的策略这样的单元,就是为了贯彻落实课程目标。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在长期数学教学中不断地培养的,是通过各个领域内容的教学逐渐形成的,单独编写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个单元,能加强策略的形成和对策略的体验。
在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活动的价值不局限于获得具体问题的结论和答案,它的意义更在于使学生学会解决问题,体会每个人都应当有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并由此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还体会解决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策略。数学教学在这种鼓励个性发展的理念下进行,学生的创新精神才可能真正得到培养。
策略的原意是计策和谋略。解决问题的策略是解决问题的计策与谋略,具体表现为对解决问题方法、手段的思考与选择运用。解决问题,特别是解决新颖的问题需要有策略,解决问题的策略又是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形成和积累的。本单元以有条理地整理信息,发现数量之间的联系作为策略教学的切入口。发现和利用数量关系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途径,通过整理信息明确和把握数量关系,既是可操作的方法,也是解决问题的策略。让学生学会整理信息的常用方法,体会它的作用与意义,从而内化成自己的策略是教材的编写思想。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分成两部分,前一部分是解决两步计算的问题,后一部分是解决三步计算的.问题。
1、 让学生把信息填入表格,学习整理信息的方法,体会对解决问题的作用。
本单元选择表格作为整理信息的工具,有两个原因: 一是学生对表格比较熟悉,他们从一年级学习数学起就经常接触表格,进行过许多填表活动。因此,选择填表整理比较贴近学生实际,宜于学习。二是表格条理清楚,数学化程度比较高。填入表格里的都是经过筛选后的重要信息和有用数据,实际问题里的许多情节性内容都被过滤掉了。因此,填表整理能帮助学生把握住实际问题里的数学内容。
教材充分注意到学生初步学习利用表格整理信息,在编写上尽量循序渐进,逐渐提高。
(1) 把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全部填进表里。
第65页例题和相应的想想做做以归一问题和归总问题为素材。例题是归一问题,先求小华买5本练习本用去多少元,再求小军42元买了多少本。在每个问题的教学过程中都设计了填表整理讨论思路列式解答这样的活动线索,教学这道例题要注意四点。
第一,带领学生经历填表的过程。教材里呈现了一张已经填好的表格,课堂教学要展开填表的过程和方法,一方面在现实情境中收集数学信息,另一方面找到各个数量在表格中的位置。要预先设计一张待填的表格,可以师生共同填写,也可以让学生填写。
第二,引导学生理解表格的结构和内容。表格里的条件和问题不是随意摆放的,是根据数量之间的联系安排的。填表以后让学生说说表里有些什么,体会各人买的本数与用去的钱数是紧密联系的数量,列表整理就是显示出这些数量的对应关系,表格也是为此而设计的。
第三,启发学生利用表格理出解题思路。填表的目的是理出思路、找到问题的解法。可以让学生看着表格顺着两条思路去想,从买3本用去18元这组数量,想到能求出每本笔记本的价钱;从买5本要用多少钱这组数量,想到需要知道每本的价钱。两条思路交叉在每本笔记本多少元上,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找到了。
第四,组织学生反思解决问题的全过程。第66页根据两道题的解答结果,填出括号里的数,并说说自己的发现。学生从中会有许多体会,如小明买3本用了18元、小华买5本用了30元、小军买7本用了42元,他们每本笔记本的价钱是相同的。这个发现是归一问题的特征。又如求小华用去多少元和小军买了多少本,都要先算笔记本的单价,都是通过小明买3本用去18元求得的。这个发现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又如买的笔记本多(少),用去的钱也多(少)。这个发现让学生感受函数关系。
(2) 根据要解决的问题,选择相关的条件填入表格。
第68页例题和试一试以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实际问题为素材,继续通过列表整理,培养解题思路。教材在编写上有以下特点。
第一,选择相关的条件填入表格。题目里有桃、苹果、梨三种树的行数和每行棵数,在解决问题时,不把所有的已知条件都填入表格,只填需要的条件信息,这是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筛选信息的活动。在例题的表格里,上面一行已经填了桃树的行数和每行棵数,下面一行填什么由学生思考。试一试只提供一张空白的表格,里面填哪两种树的行数和每行棵数都由学生决定。要充分发挥问题对思路的导向作用,引导学生仔细体会桃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苹果树比桃树多多少棵这两个问题。只要明白了问题的意思,列表整理不会有困难。
第二,利用表格、紧扣问题,设计解题步骤。在列表整理后,教材安排学生想一想要先算什么,理清解题思路。仍然可以从两个角度去想:根据表格里的条件可以求出什么,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知道什么。两条思路的交叉点就是解题步骤。
2、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养成整理信息的习惯。
整理信息是解决问题的策略,整理的方法和形式是多样的,列表整理只是其中的一种。教材选择列表整理是它易于操作,适宜学生运用。学生对填表的态度有积极与消极之分,积极的态度表现为对填表有热情,体验到填表整理对形成解题思路的作用,具有自觉进行整理的习惯。消极的态度则把填表看做负担,理解为教材和老师的规定,是被迫进行的。教材力求让学生体会到整理信息的意义,并转化成内在的需要,真正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
(1) 从有形地整理到无形地整理。
两道例题里都提供了表格,只要把条件或问题填入表格就进行了信息的整理。教材预设表格,能突出策略的教学,便于落实。在两次想想做做里都有不提供表格的题目,让学生独立解答。没有提供表格也要整理信息,是鼓励整理的形式多样化,使整理信息的活动具有个性;是引导整理活动从有形向无形发展,从题目的安排变为自我要求。为了完成从提供表格到不提供表格的过渡,教学时应注意三点。
第一,让每个学生都有独自填表整理的机会,学会填表整理的方法。第65页例题里的表格已经填好,所以想想做做前两题都有空白的表格让学生填写。第68页例题的前一张表格留出一半给学生填,试一试的表格全部让学生填。教材留出这么多填表机会,给课堂教学指导学生学会填表整理创造了条件。
第二,让每个学生都体会填表对解题的作用。填表不单整理了条件和问题,还能理出解题的思路、步骤和方法。如果不经过填表整理的活动,数量关系就不会这么清晰,解题也不会这么顺利。
第三,允许学生从自己的实际出发,选用适宜的整理形式。在解答想想做做里没有提供表格的题目时,仍然要把整理信息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整理的形式不要求全体学生都相同,可由学生自主选择。可以把题目里的条件和问题看在眼里,想在脑里,在无形的思维活动中整理;可以在题目上勾勾画画进行整理;也可以通过摘录信息或列表进行整理。下面是勾画整理的实例,它是有形地列表整理到无形整理的中介。
星光新村新盖的3幢楼房共住了42户。照这样计算,这个新村25幢这样的楼房共住了多少户?
学生选择整理方法一般都从自己的实际能力出发,教学要尊重他们的选择,保障大多数学生都有完成整理信息的时间。要组织各种整理形式的交流,逐渐提升整理信息的水平,逐渐进入无形整理的境界。
(2) 解决新颖的问题。
问题的新颖性与策略的形成正相关。策略往往在解决新颖的问题时体现其价值,并在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得到锻炼和发展。如果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总是局限在已经教过的、已经认识的那些问题上,那么只是进行技能操练,没有培养策略。为此,教材在教学归一问题的基础上带出归总问题,在教学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问题时安排少量稍难些的三步计算问题。这些归总问题、稍难些的三步计算问题都不编排例题,在想想做做里让学生应用策略独立解答。
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是新课程对数学教学提出的新课题,让学生主动解决一些新颖的问题是数学教学的一项突破。为此,教学中应做到两点。
第一,改变例题的教学观念。例题教给学生思想方法,这种思想方法不但解决了例题,还能解决与例题相似、甚至不同的问题。列表整理是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解决的问题包括归一问题、稍容易的三步计算问题,还涵盖了归总问题、稍难些的三步计算问题以及其他的实际问题。只有在例题的教学中突出整理条件与问题,学生体验了这个思想方法,内化成解决问题的策略,才可能举一反三应用这种策略。
第二,教学新颖的问题,既要放手让学生独立解答,又要给予必要的指导。第一次出现归总问题和稍难些的三步计算问题,教材都为学生设计了可以填写的表格。一方面引导学生应用已经学到的思想方法,继续培养整理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适当降低整理信息的操作难度,学生有现成的表格可填。教学要注意适度地放和适当地扶。如第67页第2题的表格一定要让学生填,考虑到填表可能发生的问题,可以先带领学生到情境图里寻找数学信息。有哪几种球,哪些球的单价已知,哪些球的单价未知;老师带的钱正好够买什么球,可以买几个。这样,学生填表的困难会少些,通过列表整理的思路会顺畅些。又如第69页第3题,填表以后让学生说说对栽120棵树的理解,明白它的一部分是四年级栽的,另一部分是五年级栽的。这样,学生就捕捉到这个题目的最主要的数量关系。
最后还要指出一点,列表整理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策略,解决每一个问题都从整理题目里的条件和问题入手。本单元教学列表整理以后,不能说所有的问题学生都能解答了。应以解答归一问题、归总问题、较容易的三步计算问题为主,一些稍难的实际问题以后会安排教学。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⒈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8+6=4+6=25+10=80+(3+9)=
4+9=20+14=13+20=23+(4+6)=
2+8=5+8=17+30=(7+5)+26=
二.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已学了两位数加一位数的不进位加法,今天我们将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
板书课题: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
三.新授。
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图,指名说说题意。提问:根据这幅图你可以提出哪些用加法计算的`问题?你会列式吗?
生答老师板书:
紫衣男孩和小姑娘一共有多少张?24+6=
蓝衣男孩和小姑娘一共有多少张?6+9=
两个小男孩一共有多少张?24+9=
三个人一共有多少张?24+6+9=
这4道算式题你会算哪一道?你是怎样算的?
(板书:6+9=15)
2.计算24+6。
(1)24+6先算什么呢?得多少?(4+6=10)
(2)先算4+6=10,接下去该怎样算呢?我们还是请小棒来帮忙,用摆上棒的方法解决问题。
学生摆小棒,想算法,老师巡视,了解学生操作的情况。
(3)学生汇报摆小棒的过程。(把4根和6要合在一起是10根,捆成一捆,把2捆合起来是3捆,所以24+6=30。
(4)谁能说一说24+6你是怎么想的?
先算4+6=10,再算20+10=30
生答老师板书:24+6=30
204
同桌同学互相说说24+6你是怎么想的?再指名说说。
3.计算24+9
(1)24+9得多少呢?也请小朋友摆摆小棒来想一想。
学生摆小棒,想算法,老师巡视,了解学生的不同想法。
(2)学生汇报说说你是想怎样计算?为什么这样算?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把24分成20和4
把24分成23和1
把9分成6和3
(一)(二)(三)
24+9=3324+9=3324+9=33
(三)选择一种你自己喜欢的方法说说你是怎样算24+9的?(同桌互说)
:
刚才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计算时方法不是唯一的,同学们可以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3.教学“试一试”
1.出示“试一试”8+42=5+39=
2.学生独立计算,完成书上填空。
3.集体交流说说你是怎样计算8+42和5+39的?
4.完成“想想做做”。
1.想想做做1“圈一圈,算一算”。
1)出示第一题,老师说明题意。
2)自己圈一圈,算一算。
3)集体交流,对于25+8这道题学生会不同的圈法,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圈的,为什么这样圈,通过圈把25+8转化成几加几?
2.想想做做2。
1)先计算,再交流比较,看看每一组的后三道题与第一题有什么联系?
3.想想做做3。
2)出示第3题图,指名说图意,说说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已知图书馆借出48本书,还剩8本,求图书馆原有图书多少本?)
3)学生独立解答,集体交流说说你是怎样列式的,怎能计算的?最后作集体口答。
4.想想做做4
1)出示第4题图,仔细看图并提问:说说图中各种物品的价钱?三名小朋友各买了什么?题中“每人各付多少元”是什么意思?
2)学生分别列式解答,集体交流说说你是怎样列式的,怎样计算的?
3)最后指导学生用三句话回答三个问题。
全课。
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该怎样计算?
三.作业布置。
1.《练习与测试》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
2.想想24+6+9怎样算?
第一课时作业设计
一、填一填,算一算。
45+7=□36+4=□
二.连一连。
45+6
18+5
78+7
39+9
23
85
48
51
29+6
73+8
85+6
37+5
42
35
81
91
四.看谁都算得对。
35+8=15+21=71+20=85+5=
27+6=32+8=31+14=36+7=
34+9=39+5=78+8=39+8=
教学后记:效果好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案例与反思】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课前让学生分组或者自由结合到社会上进行调查、搜集有关储蓄的信息,把调查的结果、遇到的问题或感受记录下来。
二、课内交流、探究
师:在储蓄的过程中,你搜集到哪些相关的知识?(学生分组汇报调查结果)
(生汇报。开放的问题情景下,根据每组学生的差异,预计可能出现下列情况:(1)有关储蓄的一般知识,如储蓄的方式;(2)有关储蓄的相关概念,如本金、利息、利率、税后利息税的知识;(3)有关利息的计算方法,如有的小组利率的含义推导出利息的计算方法;(4)、有关调查中遇到的困难、解决的方法和自己的感受)
师:根据每组交流的情况给予相应的评价,并和学生共同整理储蓄的.相关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板书: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三、创设情景、体验储蓄
1、创设情景
师:同学们,张大爷是一个孤寡老人,他打算把自己多年来节省下来的1000元钱存入银行,定期为两年,由于他行动不便,你能帮助他进行储蓄吗?
2、体验储蓄。根据刚才的汇报情况,安排教学过程。
(1)学生拿出复制好的储蓄存款凭证进行填写。
(2)学生活动,教师了解学生填写情况后,最后利用投影仪进行订正。
(3)、充分联系生活,设置储蓄密码。
师:同学们,为了保证储蓄的安全,你认为应该用什么办法呢?
学生:(经过讨论后回答)可以设置密码。
师:设置什么样的密码比较好呢?
(学生热烈进行讨论)
生1:可以用存款人的生日。
生2、可以用有纪念意义的日期。
生3:比较容易记的数字。
师:设置密码时,一般设置比较容易记忆的数字,可以用某人的生日或与他有关系的一些数字。
师:请你们给张大妈设置一个密码。
(4)保管好存折或存单。
师:储蓄完成以后,银行要给我们一个存单或存折,我们要牢记密码,妥善保管好存单或存折。
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根据刚才的知识,如果告诉你两年的利率是2.43%,你能够求出张大爷储蓄到期时能获得多少利息吗?
(学生分组讨论计算,汇报情况)
生1:10002.43%2=58.6(元)
生2:10002.43%2=58.6(元)
58.620%=11.72(元)
58.6-11.72=46.88(元)
生3:10002.43%2=58.6(元)
58.6(1-20%)=46.88(元)
师生集体讨论订正,教师强调利息的计算方法。
师:储蓄到期时,张大妈实际领取本金和利息一共是多少?
生:1000+46.88=1046.88(元)
师生总结计算方法。
2、巩固新知 学生进行练习
五、课后实践、体验储蓄过程
师:请同学们课后把平时积攒的零用钱存入银行,在储蓄的过程中如果遇到问题,你能想办法解决吗?把不懂的问题记下来,我们下节课继续交流讨论。
教学与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能根据新的《课程标准》理念的要求,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力求体现了以下几点教学思想:
一、关注学生发展,整合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育要从以获取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变为首先关注人的发展。这是对长期以来以知识为本位教育目标的重要改革,也是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今后获取高质量生存条件的有力保证。所以,本节课根据教材特征结合学生的生活背景,按照关注学生发展理念的认识,确立了知识技能目标、情感性目标、实践性目标和体验性目标。努力使学生在发展性领域和知识性领域获得发展、构建自我。
二、联系实际应用,重组教学内容
长期以来,教学内容都是教师在遵循教材和大纲的基础上确立的,教师只关注教材、大纲和教学参考资料,忽视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生活背景,学生接受的归根到底只能算是数学知识。这种数学知识不能服务于学生的生活,更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加强课程内容与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本节课充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应用,重组教学内容,将课前调查、课后实践、怎样填写储蓄凭条、怎样设置密码等知识和本节课教学内容利息组合在一起。使学生在实际的应用中经历了储蓄的过程,充分理解了有关利息的知识。并在相关问题的解决中,相应地获得了终身发展必备的知识和技能。
三、培养学生能力,开放教学过程
学生各种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是我们教学的首要任务。传统的教学过程将学生禁锢在课堂上,阻碍了学生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本节课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要求,为了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尝试大胆地开放教学过程。课前让学生分组进行有关储蓄知识的调查,搜集有关相关的信息,这样培养了学生搜集信息的意识和实际调查的能力,分组调查中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能力;课堂教学时让学生通过小组交流,把搜集到的信息进行汇报整理,总结利息的求法,培养了学生信息的交流和处理能力;课后又要求学生去亲自实践,体验储蓄的过程,培养了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针对学生差异,实施多元评价
《新课程标准》评价体系,不仅要求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语文和数学逻辑方面的发展,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已有的水平上发展,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除了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采取各种教学活动外,还给学生提供各种展示自己的机会和空间。在课内进行交流时,教师还能根据学生的不同回答,给出知识性、行为逻辑性、实践性、合作性等方面的多元评价方式,使不同的学生认识了自我,有利于他们的再发展。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81页例1及“做一做”第1题、练习十五第1、2题。
教学目标:
1.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
2.学生知道1时=60分。
3.学生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
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
教学难点:
读出接近整时的时间和1时=60分的推导过程。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钟,学生准备小闹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
(让课铃响)
师:上课……
师:哪位同学说说,刚才早读下课是几时吗?(8:00)你知道我们学校第一节的上课时间是?(边问边出示课件,课件显示一个钟面,定格在8:15)
2.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又知道现在是几时吗?(引出8时多)
师: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认识时间。(板书课题《认识几时几分》)
二、直观演示,探索新知
(一)认识钟面
1.师:通过上学期的学习,我们知道,钟面上有些什么?
2.学生反馈,教师用课件演示并板书。(钟面上有时针、分针、12个数字、12个大格、每一个大格里有5小格、一共有60个小格。)
(二)认识时间。
1、认识“时”
(1)引导学生观察时针
师:时针是用来表示“时”的,时针走1大格的时间是1时。
2.认识分。
(l)引导学生观察分针。(屏幕显示放大的钟面,演示分针走1小格)
师:分针是用来表示“分”的,分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分。
(2)感受1分钟有多长,1分钟能做什么。并教育学生要有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3)边在课件中演示,边提问:
分针指着1是几分?为什么?(一个大格有5小格,所以是5分。)
3.认识时间。
(1)教学例1第一个钟面
师:时针指着几?是几时?分针指着几?是几分?(时针指着3多一点,是3时,分针指着1,是5分。)
师:那钟面上表示的时间是几时几分?(3时5分)
(2)教学时间的两种表示方法。(两种表示方法在上学期已学过,在些让学生注意在写3时5分时,要在两点后面加一个“0”如:“3:05”)
(3)用同样的方法教学第二、三个钟面。
4.认识时、分的关系。
(1)学生分组操作。
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小闹钟,拨一拨,看一看分针走一圈,时针走几大格,并在小组中互相交流自己的操作结果。
(让生思考4个问题1、分针和时针有没有一起走?2、分针走了多长?3、时针走了多长?4、谁花的.时间多?)
(2)学生反馈交流结果。
学生反馈,教师出示课件:分针走一圈,同时时针走一大格。
(3)引出“1时=60分”。找板书
三、动手实践、巩固新知
1.教师拨钟,学生说时间。
2.两个同学为一小组,一个同学拨钟,另一个同学说时间。
3.教师说时间,学生拨钟。
四、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完成课本“做一做”第1题。
学生练习时,先说一说:时针指着几,是几时?分针指着几,是几分?再把时间写在每个钟面的下面。
2.完成练习十五第1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每一大格的刻度分别对应多少分,再说一说第一幅图中的学生在做什么,读出时间是几时几分,再用两种方法记录下来。
学生完成后,两人为一小组,
相互说说自己一天的作息时间是什么样的,边说边用小闹钟把时间拨出来。
3.练习十五第2题。
先让学生读出钟面上的时间,再连线。
五、小结
师:同学们,你们今天学到了什么?
(下课铃响,屏幕上的钟面显示出8:55)
师:你能说出我们第二节课下课的时间是几时几分吗?
教学反思
本堂课的优点有:
1、导入自然,很好地结合了学生的生活情境,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旧知,为新课的教学作好了铺垫。
2、在提问8:15分时引出8时多,为后面学生学习接近整时的时间提供了有利的重要条件
3、在认识分针走一小格是一分钟,走一大格是5分钟,5分5分的认读时间时运用了多媒体的直观展示,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了难点。
4、在教学9:05记法时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又注重学生与生活实际的沟通,使学生乐意接受。
5、在拓展应用中既对新知进行了巩固,又对学生进行了珍惜时间的德育熏陶。
6、4个问题问得好,使学生能较好的推导出“1时=60分”
本堂课的缺点:
1、4个问题最好提到前一张课件。
2、教师还是讲了多了些,认识时间时,教学学生怎么看时间,还讲得不够,还要让学生多讲讲。
3、本节课重点是让学生会看几时几分,不要让学生拨出时间,最好下一节课再拨。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能利用百分数的有关知识,解决一些与储蓄有关的实际问题 ,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结合储蓄等活动,学习合理理财,逐步养成不乱花钱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本金、利息、利率的含义。
教学难点
计算定期存款的利息。
教学过程
一、师生交流
课前布置学生分小组到银行去调查利率并了解有关储蓄的知识。
师:同学们到银行去调查利率并了解有关储蓄的知识。哪个小组愿意和大家交流你们的调查情况。
让学生汇报调查的情况,并出示课本的银行存款利率表。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了解了这么多。大家知道,钱存进银行里,不但能支援国家建设,还能得到利息。怎样存能得到的利息多一些呢?下面老师和大家一起来探讨。
二、探讨新知
1、计算公式
师:我们去银行存钱,存进银行的钱,叫做本金。取款时银行多付的钱叫做利息。利息占本金的百分比叫做利率。银行存款的利率,国家会根据经济发展的情况有所调整,大家调查的银行的`利率和我们书上的银行的利率,比较一下就会发现不同。
利息的多少由存款的多少、利率的高低和存款的时间的长短有关系。
请学生讨论利息的算法,老师适当的提示。
板书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全班齐读公式。
师:要求利息就必须要知道什么?
2、计算利息
师:笑笑和淘气知道你们会计算利息的方法,想请你们帮他俩算一算,他们可以得多少利息,你们愿意不愿意帮啊?下面我们一起来算。
出示题目:
笑笑说:300元压岁钱在银行存一年其整存整取,到期时有多少利息?
淘气说:我存三年期的300元,到其实有多少利息? 师:笑笑存的本金是多少?存款的时间是多长?利率是多少?
怎样算?淘气呢?
学生回答后,师板书。
笑笑得到的利息:300×2.52%×1=7.56(元)
淘气得到的利息:300×3.69%×1=33.21(元)
师:笑笑和淘气存同样多的钱,因为存的时间长短不同,利率也就不同,所以得到的利息也不同。
师:同学们在调查中看到了利息税,从1999年11月1日起,个人在银行存款所得利息应纳税,这就是利息税。国家将这部分税收用于社会福利事业。从1999年11月1日至20xx年8月14日,利息税是利息的20%,20xx年8月15日至20xx年10月7日,利息税是利息的5%,从20xx年10月9日起,免收利息税。如无特殊说明,今后我们在计算时不要求计算利息税。
三、巩固练习
1、李老师把20xx元钱存入银行,整存整取五年,年利率按4.14%计算。到期时,李老师的本金和利息共有多少元?
先让学生自己计算,在全班讲评。
2、光明小学为400名学生投保“平安保险”,保险金额每人5000元,保险期限一年。按年保险费率0.4%计算,全校共应付保险费多少元
先提醒学生说出保险金额、年保险费率的含义,再让学生计算。
四、课后总结
1、同学们现在已经知道了把压岁钱存到银行可以获得利息,而存款方式有好几种,今后打算怎么处置自己的压岁钱呢?
如果把它存到银行,该怎样存呢?
建议学生课后亲自到银行存一次钱。
2、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五、布置作业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一、自学导航
活动一:认识简单的横向条形统计图
1.○□○〓△□〓□〓□△○□△○△□△〓〓△
2.画一个统计图
3.○有( )个
□有( )个
〓有( )个
△有( )个
4.( )最多,( )最少,( )与( )同样多。□比△多( )个,□比○多( )个,○比□少( )个,○比△少( )个。
活动二: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调查全班同学喜欢红色、黄色、绿色和蓝色各有多少名同学?
2.学习小组四个同学比较一下,哪个同学的记录方法你最喜欢?
3.在数学书P86上的表格涂一涂。
4.说一说,你一共调查了( )名同学,
喜欢( )色的人数最多,喜欢( )色的人数最少。
活动三:
1.你喜欢什么电视节目?
A.喜洋洋灰太狼
B.家有儿女
C.猫和老鼠
D.天线宝宝
2.调查你们大组成员,喜欢这四种节目的同学有哪些?
3.绘制简单的统计图,说说你的方法。
4.喜欢哪种节目的人数最多,哪种最少?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经历数据的`收集及过程,进一步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2.能力目标:体验通过统计结果,进行判断与决策的过程,能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3.情感目标:激发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培养合作交流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预习、质疑,看书买气球内容,完成学案活动一至活动三,教师下组指导看书,了解各组学习情况,重点指导学困生。
二、交流展示
交流5分钟,重点交流不会的知识点。
展示25分钟,每组根据任务大小派出若干名同学展示学案的活动一至活动三的内容,其他同学认真听、认真评,教师对重点问题进行点评。
注意,点评时关注易错点:
1.
2.
3.
4.
完善导学案2分钟。
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经典)小学数学教案08-09
小学数学教案(经典)08-02
(经典)小学数学教案08-14
【经典】小学数学教案08-24
小学数学教案06-17
小学数学教案06-13
小学数学教案(热)07-24
【优】小学数学教案07-24
【精华】小学数学教案07-25
【优秀】小学数学教案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