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优秀教案

时间:2024-06-15 23:31:06 教案 我要投稿

《荷塘月色》优秀教案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荷塘月色》优秀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荷塘月色》优秀教案

《荷塘月色》优秀教案1

  教学目标:

  1.品味语言,学习赏析散文的艺术手法。

  2.通过把握本文的情感脉络,学习鉴赏抒情散文。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走进作品的情感世界,体会作者颇不宁静的感情。

  2.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教学方法:

  通过听录音、默读,让学生读文入境。

  通过反复诵读、感知,品味作品语言。

  通过提问思考讨论,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设计: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释题

  1.在一次“中学生最喜爱的十大课文”问卷调查中,名列榜首的是《荷塘月色》。

  2. 荷塘,指朱自清先生当时任教的北京清华大学清华园里的荷花池,是本文所要描绘的特定处所。月色,则点明了时间,是一个有月亮的夜晚。

  二、自读感知

  1. 要求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感知整篇课文,了解作品的基本内容,初步把握作品的基本结构框架和作者的感情。

  首先自读课文,疏通文句,借助注解和词典,弄清以下词语的读音和意思:

  幽僻、蓊蓊郁郁、弥望、袅娜、宛然、凝碧、斑驳、峭楞楞

  借助注解和词典读懂《采莲赋》。

  2. 其次给文章八个小段标上序号,找出文章主要写景的段落和抒情的段落,找出文章抒情的语句。

  明确:

  文章主要写景的段落是第四段、第五段、第六段。

  文章主要抒情的段落是第三段。

  文章抒情的语句主要有:

  第一段: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第二段: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第三段: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便觉是一个自由的人。……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第六段: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第七段: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第八段: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

  3. 提问:你的最大感受是什么?

  明确:主要表现在三方面:景物优美;感情真挚;语言新而不失自然。

  (1)写景。主要写什么景?(荷塘、月色)

  (2)是写景散文,也是抒情散文。

  明确:

  从情感上看,作者由颇不宁静——渴求宁静——片刻宁静——走出宁静。形与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种圆形结构,说明作者无论如何也摆脱不了苦闷忧愁;

  从空间上看,作者从家里出来,经小径到荷塘,最后又回到家里;从情感上看,作者由颇不宁静——渴求宁静——片刻宁静——走出宁静。形与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种圆形结构,说明作者无论如何也摆脱不了苦闷忧愁。

  由此说,本文的文眼句是什么?

  提示:

  题有题眼,文有文眼。所谓文眼,就是文中最紧要的语言。比如一个人,人没有眼睛,就不能看到五彩缤纷的世界;反过来,他人读你的眼睛,就能读到你的内心世界。所以,文眼,就是最能揭示主题思想、透露作者感情的传神语句。清代刘熙载曰:“揭全文之旨,或在篇首,或在篇中,或在篇末。”此即文眼之说。所以读一篇文章,要注意文眼的把握。朱自清先生善于设置文眼。

  三、再读质疑

  (一)学生再次仔细阅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和有必要深究讨论的问题。学生可能提出如下一些问题:

  1.为什么作者要反复写“爱热闹也爱冷静”的双重性格?

  2.课文第五段,写月光用“泻”不用“照一铺”,其好处是什么?

  3.作者说自己心里颇不宁静,为什么写出如此宁静的文章?

  4.第四段景物描写,为什么叶子写得多?

  5.课文最后一句话“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熟睡好久了”是否多余?

  6.心里颇不宁静表现了什么?

  7.第五段酣民、小睡各指什么?有无深层含义?

  8.采莲与文章主体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要写采莲的事情?

  9.作者为什么会由光和影联想到名曲?

  10.第六段写“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作者为什么会如此伤感?

  11.《荷塘月色》为什么如此出名?我好像看不出它的好处。

  (二)教师和学生一起梳理上述问题,重新整合。

  第一类问题是关于文章主旨、作者思想感情的问题。如上1. 3. 6.

  第二类问题是文章局部的细节问题。如上4. 2. 7. 9. 10. 8.

  第三类是关于对本文的评价的问题。如上11.

《荷塘月色》优秀教案2

  一、 教学目标

  1、 能理解a叠字、b博喻、c通感等的含义和作用,并基本会使用这三种方法;

  2、 能理解文章的外圆形结构和内圆形结构;

  3、 能理解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

  二、 教学内容

  1、叠字、博喻、通感

  1) 叠字

  定义:相同的词、词素或音节重叠使用,又叫叠音。

  格式: ABAB、AABB、ABB、AAB、AA

  作用: 传神描摹景物特点;增加语言的音乐美:文气舒展,音节和谐;深入细致地表达思想感情。

  2) 博喻

  定义:由一个本体,两个或两个以上喻体构成的一种特殊的比喻修辞。

  作用:目的是从不同的角度,在一个特定的焦点上,由所有类似的东西反映出的不同光线中去观察它。(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中译本,三联书店,1984,第215页)

  3) 通感

  定义: 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或几种感觉的心理现象,描写这种心理现象的方法叫通感修辞。

  作用:启迪人们的联想,达到感同身受的审美效果。

  2、 圆形结构

  1) 圆形外结构:文章叙述的时空顺序的圆;

  2) 圆形内结构:表现作者情感变化的圆。

  3、 情景交融

  散文、诗歌当中的情、景是统一的、不可分的。 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明范唏文《对床夜语》)。离开主体的情,景就不能显现,就成了虚景;离开了客观的景,情就不能产生,也就成了虚情。情景相生、情景相融才算有意境,这也是中国古代抒情作品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1) 融情于景:寓意,给自然景物赋予情感内涵。王夫之:烟云泉石,花鸟台林,金铺锦帐,寓意则灵。

  2) 借景抒情:借具体的景物描写表现细微幽眇的感受过程,达到情感的表现。

  三、教学材料

  1、叠字、博喻、通感

  1)叠字

  A典型材料:段4田田。a用典,古乐府《江南曲》:莲叶何田田;b从弥望的词义(放眼望去,满眼都是)看,田田当为荷叶分布之广、之密,但若换成密密则显得拥挤、厚重,而田田发an韵,清脆响亮而舒适。

  B强化材料:段4的其他8 处叠词;有名词星星,形容词亭亭的等,副词密密地。

  C延伸材料: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寻觅,动作的延续性;冷清,寻觅时的环境和心情;凄惨戚专言心情之愁。

  2)博喻

  A典型材料:段4的荷花分别用明珠、星星、美人3个喻体来比喻。(明珠言色彩,荷花在月光下白而发亮,又因为零星地点缀着,与一粒粒的明珠相似;星星言分布,写荷花点缀在层层的叶子中间,在绿丛中隐约闪现,与今夜不能朗照的碧天里的星星何其相似;美人言神态,因荷花是袅娜、羞涩且白而亮的,其神态色泽与刚出浴的美人相似。三者分别从不同角度描写荷花之美。)

  B强化材料:民歌:你的眉儿细又长,好象树梢的弯月亮;你的眼睛明又亮,好象秋波一个样;你的脸儿红又圆,好象苹果到了秋天。(多本多喻,是连喻)

  3)通感

  A典型材料:段4把清香喻为歌声;清香为嗅觉,歌声是听觉感知,用一种感觉去写另一感觉。

  B强化材料:心理学联觉。

  香为缕缕清香,歌声为远处高楼上渺茫之音,似有若无、时断时续、缥缈不定是其共同点。

  C延伸材料:钱钟书《围城》:方鸿渐看唐小姐不笑的时候,脸上还依恋着笑意,象音乐停止后袅袅空中的余音。许多女人会笑得这样甜,但他们的笑容只是面部肌肉的柔软操。

  2、圆形结构

  A典型材料:a圆形外结构:文中作者从院中经小径到荷塘,后又归来。依时空顺序描绘了一幅夜游图。

  b圆形内结构:作者情绪:不静求静得静出静(详见课文补充材料)

  B延伸材料:忆江南删掉的原因和不删的理由:

  删掉的原因①编者思想落后,《采莲赋》有描写男女艳情的内容;②从题目看,是写夜间荷塘,而江南采莲旧事却是白天的事;③与外结构有关。从作者的行踪或纯写景的角度看,作者应该从家里出来,沿着小径到了荷塘,再顺着小径回去才是。但回去时作者不但跳过不写小径,还突然来了个忆江南,似乎该删。

  不删的理由①情感上:与荷塘月色部分一起把作者的情感一次次推向高潮,使作者情感变化更丰富;②结构上:与荷塘月色部分彼此呼应,互为双璧,使文章表现更丰富,行文更有起伏、层次感,使结构避免了平淡和单一,富有形神合一的立体空间感而更臻精妙,从而使文章更能突现意象的丰满和思想的深度;③更能体现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C强化材料:圆形内结构与情感变化曲线结构不矛盾的原因

  a圆形内结构就作者本不宁静,后企图寻求宁静,但终不能得的心情而言,重在结果;

  b情感变化曲线结构表现情感的不断努力挣扎,重在过程。好像从地上弹起的皮球,虽经几次弹跳,但终要落回地面。

  3、情景交融

  A典型材料: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和杜牧的《山行》

  前者景物萧条冷落,充满哀愁,因为作者是流落天涯的断肠人;后者竭力赞扬寒山秋景,秋景更胜春光,使秋天充满了生机,因为作者爱这傍晚枫林。

  B强化材料:文章一开头就点出了作者的`心境: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即而作者企图通过努力摆脱这种不宁静,进行了三次努力:

  ①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于是披衣带门夜游荷塘,希望借欣赏美丽清幽、朦胧素淡的荷塘,来抚慰自己的心灵。然而非常遗憾,荷塘月色给作者的仅是片刻的宁静,那峭楞楞如鬼一般的树色、聒噪的蝉鸣蛙叫,使作者猛然惊醒: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愁绪再上心头。

  ②现实在无法找回宁静,遂进入了记忆和联想,忽然想起南朝采莲的事情来了,在虚幻的联想中,不宁静的心灵获得了暂时的平复。但马上被现实拉了回来,作者面前既没有采莲人,又不见些流水的影子,第二次努力归于失败。

  ③于是思绪飞向作者的故乡我到底惦记着江南了,然而作者却经历了一次没有结果的努力。最后在什么声息都没有中回到了家里。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 引入内容1,指向目标1

  从题目导入 ,直接进入重点段(4段)的讲解。

  1) 提问:题目是并列短语还是偏正短语?怎样理解好?

  *并列;但两个景物并不孤立:荷塘为月下荷塘,月色为荷塘上之月色。

  2)请同学找出重写荷塘月色的部分。

  *4、5、6段。

  2、1)分析内容1a,基本实现目标1a。

  重点分析第4段,学生分析5、6段。

  ①揭示内容1a,接近目标1a

  提问:修饰荷叶为什么要用田田一词?

  ②强化内容1a,逼近目标1a

  提问:本段还有几处叠字,各是什么词性?

  ③延伸内容1a,逼近目标1a

  分析《声声慢》中的叠字。

  2)分析内容1b,基本实现目标1b。

  ①揭示内容1b,接近目标1b

  A提问:描写荷花用了一个比喻,这个比喻有什么特殊处?

  *一本多喻。

  B点出博喻(或复喻)的概念,分析喻体有几个才算博喻。(博喻特点)

  *博者,多也;二夕(月)为多;喻体有两个就行;

  復,二次为復(复); 喻体有两个就行。

  ②强化内容1b,逼近目标1b

  A提问:新疆民歌《掀起你的盖头来》的一句歌词是不是博喻?

  *不是;这叫连喻,是多本多喻。

  B为什么描写荷花要用3个喻体?(博喻作用)

  3)分析内容1c,基本实现目标1c

  ①揭示内容1c,接近目标1c

  A提问:描写荷香的比喻修辞有什么特殊处?(通感特点)

  B口述通感定义

  ②强化内容1c,逼近目标1c

  引入心理学概念移觉,通过分析描写清香的通感句分析通感的心里基础联想和感觉移借。(通感作用)

  ③延伸内容1c,拓展目标1c

  分析《围城》中通感句

  4)回归内容1,检测目标1达成度

  让学生仿照段4的板书分析,板书段5、段6的内容和所使用的方法。

  第二课时

  1、引入内容2,指向目标2

  简单分析7、8段内容,请同学思考该部分为何在旧教材中被删掉了?

  2、揭示内容2,接近目标2

  分析文章圆形外结构,指出忆江南与该结构的矛盾。

  3、强化内容2,逼近目标2

  提问:现在教材中为什么还原了作品原貌?

  *可以删是从单纯的空间或纯写景的角度来分析的,而从情感表达的角度来说,不该删。

  1)引入内容3,指向目标3

  指出本文非单纯写景散文,而是一篇情景交融的抒情散文。

  2)揭示内容3,接近目标3

  ①多媒体展示情景交融的分析内容;

  ②从两幅秋日夕照图的对比分析,解释情景交融的内涵。

  3)强化内容3,逼近目标3

  分析文章的情感变化,画出情感变化曲线图,强化情景的交融。

  4、延伸内容2、3,拓展目标2、3

  1)从情感变化曲线图分析指出,忆江南不该删的理由;

  2)从结构和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两个方面分析忆江南不该删的理由。

  5、回归内容2,检测目标2达成度

  1)请同学阅读课文补充材料关于圆形结构的分析(首段),思考:教材中的圆形内结构与前面分析得出的情感变化曲线图结构是否矛盾,该怎么理解?

  2)试用圆形结构或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写一次自己熟悉的留下过深刻记忆的游记。

  五、板书设计

  荷 塘 月 色

  朱自清

  一.解题并列

  二.重点段分析

  月光 正写 树色 面

  清雾 杨柳 点

  叶子、花 远山 远景

  树影 路灯 近景

  蝉鸣蛙叫

  三.圆形结构与情感分析

  (序曲第一乐章第二乐章尾声)

《荷塘月色》优秀教案3

  1、了解作者不满黑暗现实,向往自由生活的思想感情。

  2、学习把荷塘和月色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多角度描写,以及寓情于景的写法。

  3、掌握散文中常用的艺术手法(叠字、比喻、拟人、通感等)

  【重点】

  第4、5自然段寓情于景的写法。

  【难点】

  作品表现出的复杂的思想问题。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具】

  多媒体电脑。

  【教学手段、方法】

  情境教学法、对比教学法、反刍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山──(学生读),水──,太阳的脸──这是现代著名散文家朱自清的散文,很美。今天我们又来学习他的另一篇名作──《荷塘月色》

  二、作家作品

  朱自清,字佩弦,江苏人,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名作有《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背影》、《荷塘月色》。

  三、请找出本文最美的段落这是根据学生的思维走势而定

  四、多媒体显示第四段部分文字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的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的开着的,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在划线处设置热字,边讲边打开画面。)

  1、问写了什么景?怎么写的?

  2、重点让学生体会田田舞女的裙明珠星星的意境。

  多媒体板书本段写景的顺序:

  荷叶:荷叶田田似舞裙上静此处用情

  整体、特写荷花:荷花袅娜犹含羞境法,精

  荷香:荷香微微令人醉选画面让

  荷波:涌动荷波脉脉情下动生沉浸其

  3、小结:本段既有全景又有特写,多角度描绘较全面、具体的体会。

  4、品味此处用反刍法,像牛吃草后倒嚼一样回过头来细细体会。

  ⑴ 品其形,形中有韵:

  舞女的裙(舒展生动)田田(平面状)。

  (个体)袅娜地开(优美传情)。

  (群体)层层(立体状)。

  羞涩地朵(含蓄出韵)肩并肩(精神状)。

  ⑵ 品其色,色中显雅──视觉美

  色彩美:凝碧、白(素淡、雅致)。

  光泽美:明珠、星星(闪烁、光亮)。

  ⑶ 品其文,文中抒情──听觉美:

  叠音词的广泛使用:曲曲折折田田亭亭粒粒星星缕缕密密脉脉。

  这样既加强了语意,又使文气舒展,音节和谐。

  选取不同风格音乐各一段,让学生判断哪段最适合配本段文字。

  (此为开放式教学,根据文学作品的特点联系其它艺术,立体感受,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五、讲析第五段

  1、齐读本段。

  2、问这段写了什么?

  明确:是通过荷叶荷花等来写月光、月影、月色。

  3、问:这段怎么写的?

  ⑴ 也用比喻、通感:

  ①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②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奶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③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⑵ 更多地使用了形象、准确、生动的动词。

  泻:流动美此处用对比法激发

  浮:轻柔美学生求知欲,训练

  笼:朦胧美其比较思维的能力

  画:静态美检验理解的准确度

  4、问:这里写的是什么样的月光,与唐诗《春江花月夜》中表现的月光是否一致?(多媒体显示《春江花月夜》中有关的诗句)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流曲折地绕过长满花草的原野,月光照在鲜花树木上,好像落了一层霜霰一样发的,这如霜的月光从空中流下来,人们却感觉不到它的飘飞,落在江中洲上的白沙上,只是使沙更白,而看不见沙的踪影,江天一色,净得连一丝尘埃都没有,空旷的天宇只有一轮明月喷洒着清辉。)

  明确:这里的月光是朦胧的。《春江花月夜》的月光是皎洁、明亮的。

  六、小结第四、五两段

  这两段描写的是素淡、朦胧、幽静的荷塘上的月色,月光下的荷塘。

  这里已完全体现了本课中间开花带动两头的设计思路,也由赏文深入到

  七、引出对前三段和后两段的讲析体情

  1、问:作者为什么要到这样一个地方来?

  明确:因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与当时的社会背景相关连作者想排遣这不宁静就想起了幽美的荷塘。

  (板书作者行踪:家──散步──荷塘)

  2、问:在如此幽静美妙之处,作者心情是否有所改变?

  明确:

  ⑴ 有:心不宁静──淡喜反映对现实的不满。

  ⑵ 无:境太宁静──衬托淡忧不能逃避现实。

  3、采莲的事体现作者什么愿望?

  明确:体现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八、板书总结全文脉络

  荷塘月色

  (素淡、朦胧、幽静)

  淡喜:散步(暂时摆脱) 忆江南(向往美好生活)

  九、练习

  多媒体显示:

  浓化学习的鉴赏性

  鉴赏月下的荷塘一段的比喻句,做对联练习:

  1、荷叶如碧玉铺满塘青翠,月光。

  2、微风送荷香,若有若无,时断时续。

  3、月下观花,似星缀碧空别有一种情;雾中赏叶。

  4、似睡灯光林间现,现出胸间之忧愁,忧愁是我心。

  十、欣赏多媒体播放的配乐朗诵《荷塘月色》,进一步体会本文的意境

【《荷塘月色》优秀教案】相关文章:

《荷塘月色》的优秀教案06-21

《荷塘月色》教案01-19

荷塘月色07-19

荷塘月色07-14

荷塘月色09-21

荷塘月色07-30

荷塘月色08-27

荷塘月色09-22

荷塘月色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