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4-10-02 04:33:07 教案 我要投稿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汇编15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汇编15篇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1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认识各种各样的蛋,知道蛋有大小和颜色的异同等。

  2。知道鸡、鸭、鸟全都会生蛋,对事物有探究的兴趣。

  活动准备

  1。ppt—各种各样的蛋

  2。实物—鸡蛋、鸭蛋、鹅蛋、鹌鹑蛋。

  幼儿园课件

  活动过程

  一、认识各种蛋

  1。出示蛋,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你们知道这是谁的蛋吗?

  你们还认识什么蛋?

  2。ppt课件:各种各样的蛋

  引导幼儿将动物图片与蛋一一对应。

  3。你还知道什么动物也会生蛋?

  二、引导幼儿运用比较的方法观察蛋。

  1。教师:这些蛋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引导幼儿从蛋的大小、重量、颜色来比较。

  2。教师小结:有的蛋大,分量重;有的'蛋小,分量轻。

  有的蛋是深黄色的,有的蛋是白色的,还有的蛋是青色的活带斑点的。

  三、由表及里观察,产生探索的兴趣。

  1。教师:鸡蛋里面是什么样的呢?

  引导幼儿回忆已有经验,并将鸡蛋打开观察。

  2。观察:是不是每种蛋都有蛋白、蛋清呢?

  每种蛋的蛋白、蛋清都一样吗?

  (逐一打开蛋。)

  3。教师小结:每种蛋外面都有很薄的蛋壳,敲碎蛋壳,里面都有蛋黄、蛋清。

  四、活动结束

  教师讲述有关蛋的故事,引导幼儿进一步讨论有关蛋的话题。

  如:蛋黄怎么会变成动物宝宝的?为什么蛋有大有小?

  结合主题活动,引导幼儿探索如何使蛋站立起来的各种方法。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2

  活动目标

  设计背景

  春天来了,春风吹着,春雨下着,花儿开着,树发芽了,各种各样的小虫也出来了。池塘里,小河边出现了小动物——小蝌蚪,这一切吸引着我们农村的小朋友,他们觉得小蝌蚪真好玩,小蝌蚪为什么和妈妈长得不像呢?什么时候才长得跟妈妈一样?根据孩子们的兴趣,设计了《小蝌蚪和青蛙》的活动,通过活动让幼儿了解小蝌蚪的生长过程培养幼儿热爱科学的兴趣。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初步了解蝌蚪的生长过程。

  2、激发幼儿爱护小动物。

  3、让幼儿了解青蛙是益虫,我们要保护它。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操作能力。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幼儿了解蝌蚪的生长过程。

  难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小蝌蚪找妈妈》故事磁带。

  2、小蝌蚪的生长变化图。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欣赏录音故事《小蝌蚪找妈妈》

  了解青蛙生长变化过程。提问:这个故事里面都有谁?青蛙妈妈在水里种下了什么?长出什么来了?最后变成什么了?

  三、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蝌蚪的生长变化过程。

  卵→蝌蚪→长出两条后腿→长出两条前腿(尾巴变短)→青蛙

  小结:

  (1)蝌蚪要变成青蛙先——再——后——最后——

  (2)青蛙生活在哪里?(水里、地上)

  (3)青蛙吃什么?(蚊子、蜗牛……)

  四、教育幼儿要爱护小青蛙

  (它是捉害虫能手,是庄稼的好朋友,是有益的。)

  五、幼儿绘画

  《蝌蚪》、《青蛙》

  六、结束部分:

  小青蛙饿了,我们送它们去捉害虫吧。

  教学反思

  孩子对青蛙和小蝌蚪比较熟悉,能说出蝌蚪的.外形,生活习性,通过活动在了解蝌蚪的生长过程的同时,培养孩子的观察力。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3

  活动目标:

  1.关注西红柿的生长,了解西红柿的生长过程。

  2.学会区分生熟西红柿。

  3.乐意参加劳动,对劳动感兴趣。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尝试用线条记录实验结果,并能用恰当的词汇进行描述。

  活动准备:

  1.收拾整理好种植园地

  2.西红柿秧苗、铲子、水桶。

  3.《西红柿生长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围绕西红柿谈话,激发幼儿参与劳动的兴趣。

  师:"你吃过西红柿吗?你知道西红柿长在哪里?"教师告诉幼儿今天我们要去栽西红柿了,以后我们就可以吃自己种出来的西红柿了。你愿意去栽西红柿吗?

  二、栽西红柿将幼儿带到种植园地

  1、教师示范讲解移栽西红柿的方法。

  2、幼儿劳动,教师参与指导。

  3、为西红柿浇水。

  三、组织幼儿回活动室进行记录

  1、教师出示记录表,讲清要求。

  2、幼儿进行记录。

  延续活动:

  锄草(西红柿成活后进行)

  1、引导幼儿认识杂草,学会从根、茎、叶的不同来区分杂草与西红柿。

  2、组织幼儿为西红柿锄草。(提醒幼儿不要弄断西红柿的枝和叶、不要弄脏衣服和鞋子)

  四、采摘西红柿。

  1、引导幼儿观察西红柿的果实。

  师:"西红柿的果实是什么形状的?什么颜色的?它们的颜色为什么不同?"

  2、采摘西红柿。

  提醒幼儿要摘熟的'西红柿,别把生的西红柿摘下来。

  3、品尝西红柿。

  将采摘下来的西红柿带到教室里清洗干净。

  师:"西红柿有那几种吃法?"(幼儿自由讨论并交流)将西红柿切成片状让幼儿品尝,师:"今天吃的西红柿是谁种出来的?西红柿吃在嘴里是什么滋味?好吃吗?"记录活动:

  从移栽到收获西红柿的整个过程中,引导幼儿用绘画的形式将西红柿在不同时期的生长情况记录在《西红柿生长记录表》中。

  活动反思:

  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因势利导地进行随机教育,是教师比较难以把握的。往往会将自己的猜测和推想强加于幼儿,使组织和安排的活动与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不符合。细心观察幼儿的好奇心及兴趣,及时给予支持、合作、引导。抓住孩子的兴奋点实施教育,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4

  设计意图:

  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我们每天都离不开它,正因为水与我们生活的密切性,小朋友很早就接触并认识了它,在玩水的过程中,发现一些奇怪的现象:如船为什么会浮在水上走?为什么有些东西会浮在水面而有些东西沉在水里……等等。《纲要》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因此,我选择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作为幼儿科学教育内容,在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了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会了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活动目标:

  1.能通过观察发现几种不同材质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发现比较、观察能力。

  2.学会使用符号"↑""↓"做观察记录。

  3.体验沉浮游戏的乐趣,愿意积极表达自己的发现。

  4.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5.乐意大胆地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

  活动的重点:

  在操作中几种不同材质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并进行简单的记录。

  活动的难点:

  探索如何让沉下去的东西浮起来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积木、塑料瓶、弹珠、泡沫、雪花片、盖子、恐龙玩具、装水的盆子、毛巾、桌子;记录单(16)、笔、透明盆子、"↑""↓"符号图片。

  知识准备:

  知道什么是沉,什么是浮。

  活动过程:

  (一)以情景导入,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

  师:今天小熊过生日,小蚂蚁要到河对面去给小熊送生日礼物,老师准备了积木、大盖子、塑料瓶、小纸片、珠子、雪花片等物品,请小朋友们帮忙看看这些材料有哪些适合当小船帮助蚂蚁过河。

  1、.教师请个别幼儿讲述。

  (1)师:现在请小朋友想一想,说说哪些材料适合当小船帮助蚂蚁过河,为什么(个别幼儿回答)

  (2)师小结:小朋友觉得浮起来的材料可以帮助小蚂蚁过河,而沉下去的就不可以。

  (二)引导幼儿探索不同材质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并且记录结果,并用符号记录。

  1.教师出示记录单,讲解记录方法。

  师:老师这有一张记录单,这一排是老师准备的材料。(出示PPT图片)我们把会浮起来的物品可以当小船,用符号"↑"记录,沉下去的物品就不能当小船,用符号"↓"。现在大家一起来猜想一下哪些会浮起来,哪些会沉下去,老师帮忙将猜想的结果记录下来。

  2.介绍材料,讲解要求。

  师:等一下我们分组进行试验,老师给每组小朋友准备了记录单、笔、装水的盆、抹布、积木、塑料瓶、小纸片、珠子、雪花片、大盖子。等一下小朋友可以将这些材料放入水中,看看哪些东西会沉下去,哪些东西会浮起来,并在记录单上做记录。小朋友们要轻轻的把材料放入水中,如果桌子、衣服湿了要及时用抹布擦干。

  3.幼儿分组探索原先的想法,鼓励幼儿玩多种材料,观察不同材质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并集中记录结果。

  (1)师:小朋友看看哪些物品一放下去就沉下去,哪些物品一直浮在水面?哪些物品起先是浮起来,后来就沉下的?

  (2)幼儿探索,教师观察指导。

  4.集中分享探究结果。

  (1)师:刚才小朋友们都进行了试验,现在请小朋友们讨论一下你们刚才在实验中发现了哪些东西沉下去,哪些会浮起来。

  (2)师:现在请小朋友说说哪些物品会沉下去,哪些物品会浮起来。(个别幼儿回答)

  (3)师小结:小朋友说的很好,泡沫、积木、瓶子、大盖子会浮起来,弹珠、雪花片,恐龙玩具会沉下去。

  (三)小朋友思考为什么有些会沉,有些会浮?

  (1)、小朋友们想想为什么有的东西会沉下去,有的东西会浮起来。(请幼儿个别回答)

  (2)、教师总结:物体的沉浮跟它本身重量和水的浮力有关,当物体达到一定的重量就会沉下去,而没有达到重量就会浮起来。现在我们就来试试看。(做实验演示给幼儿看)

  (四)引导幼儿探索让沉下去的物体浮上来的方法。

  1.探究一:借助辅助材料让沉下去的物体浮上来。

  (1)师:现在我们的难度要加大了,请小朋友帮助小蚂蚁想想办法,如何让沉下去的.物品也能浮上来给小蚂蚁当小船。

  (2)请幼儿到前面来操作给小朋友看。

  (3)总结:小朋友们通过借助可以浮的物体来帮助沉下去的物体浮起来。小朋友都非常的棒,帮助小蚂蚁找到了过河工具。

  (4)师:那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时候是借助会浮的物体让会沉下去的物体浮在水面上的?小朋友们可以想一想,等会到教室告诉老师。

  活动反思:

  本次科学活动《沉与浮》,小朋友在操作中感受,并观察不同物体在水中的状态,幼儿兴趣浓厚,喜欢动手操作,大胆的讲述自己的想法,我在上课时思路清晰,活动中每个环节都有小结,小结语言还是很精准有效,帮助孩子理解沉与浮的秘密。

  但是作为一个科学活动,需要老师的提问时语言简练,在这方面我还需要不断地学习。在小朋友猜想记录时,可以记录小朋友的猜想时的个数,并现场做实习,科学活动并不是一定要让所有的小朋友都要动手,还可以结合已有的经验,切记不误导孩子。

  总之,每次活动都有不同的收获,希望下次活动会更好。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5

  活动目标:

  1、能借助物体来辨别前后、两边等方位。

  2、在游戏中学习完整讲述句子,学习方位词:上下、前后、里外

  活动准备:各种毛绒小动物或头饰

  活动重点:感知前后、两边等方位。

  活动难点:能完整的讲述句子。

  活动过程:

  1、初步辨认以自身为中心的方位:

  —“你的`鼻子(耳朵、屁股)在哪里?”(在前面、在后面、在旁边)

  2、游戏—找方向:

  —“你们做兔宝宝,我来做兔妈妈。我捏捏鼻子你们就到我的前面来;我拍拍屁股你们就到我的后面来;我拉拉耳朵你们就到我身体的两旁来。好,我们现在来试试吧。”

  教师边拍屁股边说:

  —“快到我的后面来。”

  依次:边捏鼻子边说:快到我的前面来。

  边拉耳朵边说:快到我的旁边来。

  幼儿根据老师的指令行动。

  教师转身,改变方向,只拉耳朵不说话。

  —“为什么还是拉耳朵,你们要变方向?”

  师生共同小结:改变了方向,旁边也跟着变了。

  3、游戏—捉迷藏:

  —“动物们在森林里玩捉迷藏游戏,让我们赶快把它们找出来!”

  请幼儿找出并说出小动物躲藏的准确位置。

  分组游戏:请一半幼儿抱着动物们躲藏,另一半幼儿寻找并说出躲藏地。轮换进行游戏。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6

  【活动目标】

  1、做实验让幼儿知道一些科学现象。

  2、要让幼儿明白刨开皮后的香蕉,要及时吃掉,不能放太久。

  3、让幼儿能够感受到与老师,同伴一起做实验的快乐。

  4、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5、能客观地表达自己的探究过程和结果。

  【教学重难点】

  重点:香蕉剥皮后要及时吃掉,放太久吃了对身体不好。

  难点:让幼儿知道一些科学现象。香蕉皮是保护香蕉的,剥开后香蕉皮与空气接触,香蕉就变黑了。

  【活动准备】

  1、二根新鲜香蕉,一个已经剥开了很久的香蕉。

  2、实验准备:两根香蕉,两个纸盘子和蛋糕的塑料刀。

  【活动过程】

  一、先把香蕉放到一个看不见的袋子里,让小朋友猜一猜,老师今天为小朋友带了什么来,让小朋友有一种神秘的.感觉。老师可以为小朋友提醒带的东西是什么样子,让小朋友自由的想,猜。

  二、小朋友猜出来了之后,老师拿出香蕉放到事先准备好的纸盘子里进行实验。

  三、实验观察。

  1、老师先拿出一根已经剥开了很久的香蕉,满怀疑惑地问道,小朋友知道这根香蕉为什么变成了黑色了吗?让小朋友自由回答。等小朋友说完了后,老师神秘的说,老师带小朋友去找答案,好吗?

  2、拿出一根新鲜的香蕉,把他放到纸盘子里,一根分成几分,待四个小时过后让小朋友再观察。

  3、在这过程中可以和小朋友做一些有关与香蕉的游戏,如:将香蕉朝下放,香蕉像什么?香焦朝上放,又像什么,香蕉竖着放,再像什么?等等游戏。

  4、等四个小时过后,让小朋友再观察这根香蕉颜色的变化,变成了黑色。

  5、再刨开第二根新鲜的香蕉。把它放在纸盘子里,也分成几分,让幼儿观察颜色与第一根香蕉颜色是否一样。

  6、总结得出,香蕉皮是保护香蕉的,剥开香蕉皮,空气就会和香蕉接触,于是香蕉就变黑了。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7

  活动目标:

  1、让幼儿通过实验操作发现水里加盐会让物体浮起来的现象。

  2、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活动准备:

  杯子若干,盐、小苏打、明矾、勺子、土豆片活动过程:

  一、问题引入,引起兴趣。

  1、这是什么?(教师出示一个土豆),我把它切成了土豆片,现在我要把土豆片放到水里去,你们猜猜会怎样?

  2、把土豆片放到水里会怎样呢?我来试一试。

  3、我这还有三杯水,我又要把土豆放到水里去,这回会怎样呢?(幼儿回答教师验证)为什么这个杯子里的土豆片会浮起来呢?

  告诉你们一个秘密,老师在这三个杯子里分别加了一些东西,是什么东西呢?就是桌子上蓝、绿、橙三个盆里的东西,那到底是哪个盆里的东西会帮助土豆浮起来呢,下面请小朋友自己动手试一试。

  二、幼儿第一次操作,老师巡视观察1、提出操作要求:你们每人拿一个杯子,先放土豆片,再放盆子里的东西,记住绿颜色标签的杯子里只能放绿颜色盆子里的东西,红颜色标签杯子里只能放红颜色盆子里的东西,蓝颜色标签杯子里只能放蓝颜色盆子里的东西.看看土豆怎样了?

  2、操作后谈话:你的土豆怎么样了?浮起来了吗?你发现了什么?

  3、现在请你们再拿两个不同颜色标签的杯子,想个办法让土豆片浮起来,每个杯子里只能放一样东西,要不你们就不知道到底是什么东西让土豆片浮起来了.

  三、幼儿再次操作,教师指导操作后谈话:你的土豆浮起来了吗?是哪个盆里的`东西让它浮起来的?那你们现在知道老师开始时的三个杯子里哪一只也加了这个盆里的东西?

  四、揭示谜底,小朋友通过两次实验,发现了(X)颜色盆里的东西能让土豆浮起来,这个盆里的奇妙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呢?来端起来看一看,闻一闻,尝一尝,是什么?(盐)对了,这个奇妙的东西就是平时妈妈做菜用的盐,小小盐巴真奇妙,除了做菜调味还可以让沉在水底的土豆浮起来,它还有什么其他本领呢?我们下次再来玩一玩,找一找,好吗?

  教学反思:

  1、材料的准备可更加科学性与严谨性。比如每个杯子里的盐的量,存在一定的差误;再是提供给孩子们操作的水杯,可贴上标记,这样孩子们更加容易发现水的多少与加入盐的多少的关系。

  2、在交流与讨论环节可更加深入,以便让孩子们更加充分的表达自己的发现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8

  设计意图

  全身黑油油长着长尾巴的小蝌蚪是小青蛙的后代,但小蝌蚪到底是怎么变成小青蛙的呢,孩子们都感到好奇,为此我设计了本活动内容,让我们带着这一神奇的变化去探讨小蝌蚪变青蛙的奥妙吧。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活动初步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

  2.知道青蛙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幼儿保护青蛙的情感。

  教学重点:

  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

  教学难点:

  小蝌蚪变青蛙的操作步骤

  活动准备

  1.小蝌蚪成长过程操作卡(人手一份)

  2.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兴趣。

  (1)师: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

  (2)模仿青蛙的叫声。

  (3)师:你们见过青蛙吗?谁知道青蛙是什么样子的?

  2.出示青蛙和蝌蚪的图片,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主要特征。

  (1)出示青蛙图片,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青蛙的特(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露着白肚皮,四条腿。)

  (2)师:你们知道青蛙小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吗?

  出示蝌蚪图片,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蝌蚪的特征。(黑黑的身体,大大的脑袋,细长的尾巴。)

  3.观看课件《小蝌蚪变青蛙》,教师引导幼儿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并分发小蝌蚪变青蛙的步骤卡片进行操作。

  (1)引导幼儿讨论小蝌蚪是怎样变青蛙,在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后教师把操作卡分发给每位幼儿。

  (2)幼儿分步骤操作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教师巡回指导。

  (3)展示幼儿作品。

  4.与幼儿一起欣赏小蝌蚪变青蛙的视频,加深幼儿对小蝌蚪变青蛙成长过程的认识。

  5.教育幼儿要爱护青蛙。

  (1)师:青蛙有什么本领?(青蛙最大的本领就是捉害虫。)

  (2)师:那你们知道一只青蛙一年可以捉多少害虫吗?

  (青蛙是捉虫能手,一只青蛙一年可以消灭一万只害虫,保护了庄稼。)6.师:青蛙的本领这么大,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它呢?

  小结:小朋友们,青蛙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帮我们保护庄稼,所以我们要保护青蛙,不能伤害小青蛙,不要去捕捉和吃青蛙,若看到有人捕捉青蛙和小蝌蚪要去阻止他们,好吗?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9

  活动目标:

  1、了解和树有密切关系的事物,增进对树的了解。

  2、制作树的朋友。丰富主题墙面的环境的布置。

  活动准备:

  1、活动前,在家长的帮助下做“树的朋友”的调查。

  2、图片:太阳和树、雨水和树、松鼠蹲在树上吃松果、藤条缠绕在树上、有鸟窝的树等。

  3、制作用的材料。

  4、集体记录表,笔。

  活动过程:

  一、交流调查表

  1、每位幼儿都调查过树的朋友,知道树有哪些朋友了吗?

  2、幼儿互相交流自己的调查结果。

  3、教师以简笔画的形式记录在集体记录表上。

  二、树的朋友真正多。

  1、根据幼儿的交流,提问:为什么说它们是树的朋友?

  2、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树与其他事物的关系。

  3、启发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商量怎么样分配角色 ,表演与树关系密切的事物。

  4、引导幼儿互相欣赏每个小组的表演,说说他们分别演了哪几件与树关系密切的事物。如:花在树旁静静地开放,一只小松鼠在树枝间跳来跳去,一头熊在树洞里东面,一只啄木鸟在为树捉虫等等。

  三、丰富“树的`朋友”的主题墙面。

  1、引导幼儿观察“树朋友的家”的主题墙面,启发幼儿把“树的朋友”增加到原来的主题墙面上。

  2、幼儿自选内容,制作某一样与树关系密切的事物。

  3、教师与幼儿共同布置主题墙面。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10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让幼儿初步了解“纸球反弹”是由于空气的流动产生的。

  2、培养幼儿关注周围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并有积极探索的欲望。

  3、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活动准备】

  1、长颈瓶若干只、纸球若干。

  2、图书(资料室)。

  【活动过程】

  一、玩游戏“吹纸团”引出课题。

  1、教师:小朋友们,老师手上有许多的小纸团,想不想来玩“吹纸团”的游戏呢?

  2、让我们每个人拿一个纸团吹吹试试看,有什么发现?(幼儿操作吹纸团,得出结论:被吹的纸团是向前跑的.。)

  二、教师提出进一步的疑问,出示细颈瓶,幼儿再次操作。

  1、讨论:纸团会永远向前跑吗?(结论:如果前方有障碍,纸团会停留在原位)

  2、幼儿用细颈瓶和小纸团进行第二次操作。

  教师:如果把小纸团放在瓶口用力吹,你猜它会怎样?请你们再来试一试。

  三、确立"纸球反弹"的现象。

  教师:有答案了吗?小纸团会向前跑吗?会跑进瓶子里去吗?(结论:如果不倾斜瓶子,小纸团怎么也吹不进瓶子里)

  四、查询资料,寻找纸球反弹的秘密。

  教师:这是什么原因呢?我们一起去找资料好吗?

  【延伸活动】

  教师:这个小实验好玩吗?我们一起把它用图示的方法画下来,告诉所有的小朋友好吗?

  教学反思:

  教学方式实质上是一种刺激手段。讲授法、提问法刺激听觉感官,示范法、观看法刺激视觉感官,练习法、游戏法综合刺激各种感官……因此,教学方式的成败与否,关键是看能否发挥出它应有的刺激性。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11

  活动目标:

  1、知道自己的家里人有谁,自己如何称呼他们;

  2、学念儿歌,愿意跟随老师边指图片边念儿歌。

  活动重难点:

  重:知道家里人的称呼;

  难:理解家里人的关系。

  活动准备:

  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磁性图片一套,磁铁黑板。

  活动过程:

  1、出示“我”的照片,贴在磁铁黑板上。

  师:“瞧!这是谁?(宝宝)”

  2、请幼儿找出爸爸、妈妈的照片贴在“我”的上方。

  师:“老师这里有许多照片,小朋友能找到爸爸妈妈吗?”

  3、请幼儿找出爸爸的爸爸、妈妈的照片贴在爸爸的上方。

  师:“爸爸的'爸爸在哪里?我们把他贴在爸爸的上面;爸爸的妈妈在哪里?我们把她贴在妈妈的上面。”

  4、请幼儿找出妈妈的爸爸、妈妈的照片贴在妈妈的上方。

  师问:“妈妈的爸爸在哪里?我们把他贴在妈妈的上面;妈妈的妈妈在哪里?我们把她贴在妈妈的上面。”

  5、师幼讨论,他们应该称呼什么?

  师:“爸爸的爸爸叫什么呀?(爷爷)爸爸的妈妈叫什么呀?(奶奶)妈妈的爸爸叫什么呀?(外公)妈妈的妈妈叫什么呀?(外婆)“

  6、教师指着图片念儿歌,幼儿学儿歌,教师指图片,幼儿也手指图片。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12

  活动目标

  1、了解啄木鸟的外形特征和特有功能,知道啄木鸟是树木的“外科医生”。

  2、学会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啄木鸟,了解禽类动物的基本特征。

  3、知道啄木鸟是我们人类的朋友,增添爱鸟的`情感。

  活动准备

  课件-照片:啄木鸟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用谜语引出主题

  有种鸟儿本领高,尖嘴能给树开刀,

  坏树皮,全啄掉,勾出害虫一条条。

  2.谁能猜出来这是什么动物?

  二、展开

  出示课件-照片:啄木鸟

  1、啄木鸟是什么样子的?你发现啄木鸟有什么奇特的地方?

  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啄木鸟的外形

  重点提醒幼儿观察啄木鸟的嘴巴、舌头、脚和尾巴。

  2.向幼儿介绍啄木鸟的特征和特有功能。

  啄木鸟有长长、尖尖的像铁链子一样的嘴巴,他的嘴巴能啄开树皮,在生病的树上打洞。

  啄木鸟的舌头能伸缩,舌头有短勾,能伸到树洞里勾出害虫。

  啄木鸟有两只短短的脚,脚趾有尖锐的勾,能牢牢地抓住树干,啄木鸟的尾巴坚硬,啄树皮时,尾巴能支持起身体。

  3.你知道啄木鸟有什么本领?为什么叫他啄木鸟?

  4.组织幼儿思考并讨论,丰富幼儿对鸟类的认识。

  (1)你们喜欢啄木鸟吗?为什么?

  啄木鸟是我们人类的朋友,你还知道哪些鸟呢?他们长得什么样?

  (2)啄木鸟头上有坚硬的嘴;身上长着一身的羽毛;还有一对翅膀;身体下有一双脚;身后有尾巴等。

  三、结束

  交流讨论:啄木鸟是怎样出生的?教师告诉幼儿“鸟类”还叫“禽类”,它们的妈妈生下的宝宝先是一个蛋,经过孵化,硬壳而出后才变得和妈妈一样。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13

  设计理念:

  几乎每个孩子都喜欢玩水,这是公认的事实。无论是水龙头里的水,还是盆里的水,只要孩子抓住了机会,他就会有足够的乐趣,直到他淋湿了,乐在其中。水看得见摸得着,抓不住。这是一个神秘而不寻常的玩具。因为是水给孩子带来了无穷的乐趣,所以所有的'孩子都喜欢玩水。让孩子们玩得开心,在一段时间内深入全面地探索水的一些特性。最近我们推出了“趣水”主题活动。在我们的生活中,水随处可见。和孩子讨论“你在哪里看到水?”当他们说水龙头里有水时;河里有水;有些孩子说雨里有水。说到下雨,我和孩子回忆起前段时间的大雨。几个孩子穿着雨衣打着伞去幼儿园,还是被淋湿了。因为这个亲身经历,我设计了“大伞小伞”的活动,让孩子们在感受雨声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互助的快乐。

  活动目标:

  1.在讲座中,我了解了小松鼠和狮子的不同表情特征,了解了雨伞副刊的剧情。

  2.试着用语言和非语言的形式表达自己。

  3.激发孩子互帮互助的感情。

  活动过程:

  激发兴趣-理解感知-完整欣赏

  首先,激发兴趣:

  1.哑谜:一个大三角形,两根铁棒和一个架子。(雨伞)

  问:伞有什么用?

  2.展示一大一小两把雨伞的幻灯片。问:有什么区别?

  关于伞的故事。

  二、理解感知:

  1.连续看4张幻灯片,看讲的是什么?要求幼儿把看到的东西记在心里。

  告诉孩子们他们看到了什么。

  要求孩子认真听别人说过的话,没有说的话可以补充。

  给我看那本大书,让个别孩子翻到《松鼠在雨中行走》这一页。

  一页一页地读一本书,说出你所看到的。(观察小松鼠的表情变化;当狮子出来时,让孩子们演示狮子对松鼠说了什么。)

  2.看第5页和第6页的幻灯片。

  问:他们上幼儿园的时候发生了什么?(引导小朋友认识树枝,它把狮子的伞戳了一个洞。)

  大伞戳个洞会怎么样?(最近下雨)

  问:当这种情况发生时,你会怎么样?

  3.看第7页和第8页的幻灯片。

  问:当你看到他们时,你会想到什么?

  把小伞放进大伞的洞里,然后打开。

  3.看第9页。

  幼儿园时小松鼠对大狮子说了什么?

  三:充分欣赏故事

  可以让孩子和老师一起讲故事,看图。

  四:讨论:你在幼儿园帮助过别人吗?

  各环节渗透:

  1.利用饭前的时间,让孩子学习下雨天:下雨了,下雨了,穿雨鞋撑着伞,孩子们愉快的散步。

  2.在音乐活动中唱“雨歌”。

  3.下雨天,孩子们带雨伞、雨衣、雨靴等。出去走走。

  4.孩子们在区域活动中画小花伞;指导幼儿阅读大书《大伞小伞》,在语言区表演故事。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14

  一、目标:

  1、分别感知在涂和不涂肥皂的玻璃上遇热不出现和会出现雾气的现象。2、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现象的兴趣。。

  二、准备:

  一副眼镜,一块肥皂,一盆开水。

  三、实验过程:

  1、在眼镜的一只镜片上均匀地涂上一层肥皂,另一只镜片不涂。

  2、将眼镜放到开水上方,注意要把涂有肥皂的一面向着开水盆。

  3、停留几秒后,再把眼镜拿开,这时,你就会看到涂有肥皂的一面镜片上仍是透明的,而没有涂肥皂的一面则是雾蒙蒙的'。

  四、温馨提示:

  1、一定要把涂有肥皂的一面对着开水,否则实验不能成功。

  2、拿着眼镜放在热水上方时,要注意不要拿得太低,以免烫伤手。

  五、实验原理:

  开水谁的水蒸气蒸发出来“跑”到了镜片上,遇冷后凝结成小水珠附在镜片上,使光线散射,所以镜片看上去雾蒙蒙的。而涂有肥皂的一面,则因为肥皂破坏了水的表面张力,使水能四处流动,均匀地覆盖在镜片上,所以看上去仍是透明的。

  六、延伸活动:

  想一想,做一做

  在寒冷的季节,我们乘坐汽车时,会发现车窗上有一层雾气,这是为什么呢?你有什么办法解决吗?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15

  (一)情景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出示种子,引导幼儿了解种子的多样性。

  师:种子商店送来了很多种子,我们一起看看有哪些种子宝宝?

  2.幼儿分组观察,引导幼儿从形状、颜色、大小、软硬度等方

  面进行观察。

  3.集中讨论交流:

  (1)种子商店送来了哪些种子?

  (2)这些种子长得有什么不一样?

  4.小结: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各种各样的种子,比如:稻谷、玉

  米粒、红豆等,它们的形状、颜色、大小、软硬也不同。

  (二)探究发现,了解种子发芽的条件。

  1.出示自然角种植的种子,请种植的.幼儿介绍观察记录卡并交流

  自己照料种子的过程。

  2.讨论:

  (1)这些种子为什么没有发芽?

  (2)那些种子为什么能发芽?

  (3)不同的种子种下去,它们所发芽的时间一样吗?

  3.组织幼儿观看种子发芽的课件,直观地回顾种子发芽的过程,巩固与种子发芽有关的知识。

  (三)逐一出示稻谷、黄豆、玉米、花生、绿豆、西瓜、苹果、葡

  萄等常见的种子极其对应的的植物图片,引导幼儿认识、

  了解常见种子的植株。

  1.师:种子长大了会变成什么样子呢?我们一起来看看种子宝宝

  的妈妈是谁?

  2.师幼共同观看图片及进行种子和植物的配对。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溶解》11-30

【精选】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四篇05-15

精选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四篇05-14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18篇01-31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15篇01-06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15篇)02-23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制造漩涡》06-15

精选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4篇06-11

【精选】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3篇09-16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3篇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