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呼兰河传》的教案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呼兰河传教案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呼兰河传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呼兰河传教案1
教材解读
本文用新鲜诗意的语言,写了祖父的园子。祖父的园子是美丽的,自由的,快乐的,是充满爱与生机的。这一切,缘于童年作者的自由无拘和快乐自在。祖父的园子,可以说是现实生活中无家可归者——萧红的精神家园,它蕴含着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它的核心教学价值主要有:
1、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乐。
2、感受本文新鲜、诗意、浪漫的语言,理解作者融情于景,借景传情的写法。
教学目标
1.会认读“蚂蚱,樱桃,蚌壳,瞎闹,倭瓜,水瓢,圆滚滚”等词语,通过查字典,并结合课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简单了解作者萧红和《呼兰河传》。
3、熟读课文,体会“我”在祖父园子里的生活情景,感受“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感受“我”童年生活的情趣。
4、感受本文鲜活诗意的语言,理解文章融情于景的写法。
5、初步了解祖父园子的象征意义。
6、熟读倒数第四段,并尝试背诵。
7、课外阅读整本《呼兰河传》或阅读其他有关写童年生活的文章,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高尔基的《童年》等。
教学重点
目标3和目标7
教学难点
目标4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方法
预习法 自读法 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布置预习作业:
1、识记“蚂蚱,樱桃,蚌壳,瞎闹,倭瓜,水瓢,圆滚滚”等词语,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理解课文中不懂的词语。
2、自己查阅一些有关萧红和《呼兰河传》的资料。
3、用“——”画出祖父的园子里有什么,用“﹏﹏”画出我在园子里干了些什么。
4、你觉得“我”在园中的哪些事最有趣,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批注在课文的相应处。
5、你觉得祖父的园子是个怎样的园子?
6、“我”在园中的生活(心情)是怎样的?从哪儿看得出来?与祖父有关系吗?
7、熟读课文倒数第四段,即“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想一想,它和“我”的心情有什么关系?
8、你能说说祖父园子的象征意义吗?
9、熟读倒数第四段,并尝试背诵。
二、课堂学习:
(一)检测字词
1、请学生齐读课后的八个生字:蚱、嗡、啃、樱、蚌、嘟、倭、瓢。提醒易读错的字。
2、组织听写“蚂蚱,樱桃,蚌壳,瞎闹,倭瓜,水瓢,圆滚滚”等词语,然后评改。
3、交流解决不懂的词语。
(二)教学课文内容
1、请生回答“园子里有什么?”,并适当小结。
(明确:蜜蜂 蝴蝶 蜻蜓 蚂蚱 倭瓜 黄瓜 玉米 韭菜 谷穗 ……)
2、请学生答“我在园子里干了些什么?”,根据回答情况适当小结。(明确:观赏小昆虫、 栽花、 拔草、 下种、 铲地、 浇水 、摘黄瓜、追蜻蜓、采倭瓜花、捉绿蚂蚱、感受花、鸟、果、虫的自由 用草帽遮脸睡觉)
3、提问:这些事情中哪些你觉得最有趣?并说说你的感想和体会?(例:⑴ 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当祖父下种,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跟在后边,把那下了种的土窝,用脚一个个地溜平。哪里会溜得准,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有时不但菜种没被土盖上,反而被我踢飞了。
这些事你体会到什么?——淘气、调皮。)
(三)体会思想情感
1、请学生用一些词语来形容这个园子:祖父的园子是一个()的园子?(明确:好大,好多,好看、好玩、有趣、美丽、有生机、自由、有活力、快乐、温暖、充满爱……)
2、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我在园中的生活(心情)是怎样的?从哪儿看得出来?与祖父有关系吗?(明确:自由自在,快乐无忧;从我做的许多事情,从园中描写的景物看得出来;有关系,是祖父的慈爱与宽容给了我自由和快乐)
(四)感受语言,理解写法
1、引导学生品读倒数第四自然段:
(1)指名朗读,读出自由和快乐的情感。组织点评。
(2)为什么园中的景物在作者的眼里是这样的自由和快乐?(一切景语皆情语,“境由心造”,因为作者的身心是自由的,其眼中的景物色彩也都是自由的,这是一种融情于景,借景传情的写法。我由于自由而快乐,自由的景物也就有了快乐的色彩。)
(3)引读:心中有自由快乐,看什么都是自由快乐的,让我们再来看看园子的景像吧!
明媚的阳光下,花开了,在我看来,就像___________;
鸟飞了,就像__________;
虫子叫了,就像___________;
倭瓜有的爬在架上,有的爬在房上,在我看来,是__________;
黄瓜有的开着花,有的结果了,在我看来,是__________;
……
2、有感情地朗读倒数第四段或其他喜欢的语段。
(五)交流资料,了解园子的象征意义
1、请学生出示交流萧红和《呼兰河传》的资料。
2、老师简述祖父园子的象征意义。(祖父的园子,从作者的生平和整部小说来看,与其说是一个真实存在,不如说是一个不断依凭记忆、想像再造的精神空间,一个现实生活中无家可归者萧红的精神家园,一个绚丽多彩的'精神符号。祖父的后花园,体现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
(六)积累语言,推荐课外阅读
1、 课外背诵倒数第四自然段。
2、课外阅读《呼兰河传》或有关写童年的作品,如高尔基的《童年》等
板书设计:
一、人物活动(瞎闹,帮倒忙):
种小白菜
铲地
摘黄瓜、追蜻蜓
采花心、绑蚂蚱腿
浇菜
二、生活环境:大花园
动物:蜂子、蝴蝶、蚂蚱……
颜色:白、黄、金、绿……
植物:榆树、谷子、黄瓜……
三、人物关系:祖父和我
四、主题:爱、自由、留恋
《呼兰河传》教学反思
《呼兰河传》(节选)是一篇自读课文。教学时,我紧紧围绕课前预习中提出的问题展开教学。首先,课前让学生结合预习题自主阅读课文,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快乐与幸福。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我”在园子里心情是怎样的,是从哪些描写中体会到的,作者为什么对祖父的园子久久不能忘怀?最后全班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读相关段落,读出自己的体会与感受,同时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相机引导学生板书。
课下,认真反思这堂课的教学,存在很多问题。首先,没有放手让学生充分自主地学习,总是一步一步牵着学,对学生不放心。其次,学生活动的面儿小,站起来发言的总是个别同学。第三,文章语言优美,文中出现了许多ABB式的词,如:胖乎乎、圆滚滚等,应在学习课文的同时让学生积累下来,而我根本就没提到。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机智,要能根据课堂上学生的活动及出现的突发性事件,调整教学方法。另外,要特别重视语文的工具性,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得到语言文字的训练,从而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提升。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增加知识储备。
呼兰河传教案2
教材分析
本文节选自长篇小说《呼兰河传》,节选的文字是写童年的“我”与祖父在蜂蝶飞舞的后花园的一段生活,是一篇独立完整的文章。教学应主要抓住文中的童真童趣、祖父的为人来理解课文,要注意对文中那些充满感情色彩语句的理解和品析,特别是文中表现作者童年美好生活的语句体悟,并且透过文本要能够进一步挖掘、形成自己独特的感悟,品出自己独到见解。
基于以上分析,确立以下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教学目标】
1.引领学生感受作者童年时的自由快乐生活,体会作者精彩的语言描写。
2.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善于发现问题,培养学生对疑难问题展开自主探究能力。
3.让学生从看似平常的生活中感悟人生,感悟真善美,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
1.引领学生感受作者童年时的自由快乐生活,体会作者精彩的语言描写。
2.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善于发现问题,培养学生对疑难问题展开自主探究能力。
【教学难点】
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学会个性化解读文本。
教学方法:百度搜索、多媒体展示、创设情境、师生互动、探究阅读、赏析品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播放歌曲《那些花儿》。
1.同学们,舒缓的音乐流淌在记忆的角角落落,曼妙的歌声使我们又回到了祖父的后花园,上节课我们初步领略了祖父后花园的魅力,欣赏了一幅幅生机勃勃、旺盛灿烂的生命画面,祖父的后园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2.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跟随作者萧红去细细地看一看后园的景致,用心聆听那美妙的生命之音。
二、进入新课,研读文本
板块一:我为课文重命名
《呼兰河传》是为整个呼兰城的人情风习作传。这里面有活泼的“我”和慈爱的祖父,但这里更有着悲苦的人生。所以单看课文节选部分的内容,题目定为《呼兰河传》是不妥当的。如请你给重新取个名字,你觉得取怎样的合适?能说说你这样取的理由吗?
1.我思故我在
教师点拨:快速浏览文本,力争有自己的想法并记录在笔记本上,为小组交流做好充分的准备。
2.集体我最好
借助小组合作的力量,大家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尝试着修改并整理出本组最好的一个或几个题目并且要附上推荐理由,以备在全班交流时使用。
播放背景音乐:钢琴曲《童年的.回忆》
3.我来当评委
在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后,教师引导学生小组代表发言,展示小组学习成果。
4.教师来导航
针对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评价、精讲点拨或调控。
板块二:感受童年的乐趣
1.感受与体验(小组交流讨论)
(1)从28段中的一句话“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你读出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设计意图]根据文本特点和学生的阅读规律,找出文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句子。抓住文眼“自由”两字来展开教学,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
(2)请从文中找出更多能体现这种情感的事例或句子,把他们圈划出来并反复朗读。(教师引导学生分组朗读,边读边记下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通过品读“栽花拔草、浇菜、摘吃黄瓜、种小白菜、睡觉”等几件事,让学生畅谈自己的感受,从而感悟出我在这个园子里的自由快乐。
(3)想一想,作者的这种情感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之上的?(祖父的爱,是祖父的爱给了“我”一颗自由的心,看什么都是自由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寻找自由的根源,从而学会深入挖掘文本。
(4)如何理解“只是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这句话的深层含义?
[设计意图]引领学生理解文中难点,使学生充分感受到作者童年时的那种全身心的自由,无与伦比的快乐。这样由浅入深,使学生对“自由”的理解逐步深刻与丰满。
(5)教师归结: “我”的童年生活是那么天真有趣,无忧无虑,可以说尽享人世间美好的生活。也许在这自由的背后,还有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如果同学们有兴趣,可以去阅读原作《呼兰河传》。
【百度搜索】
《呼兰河传》全文电子阅读
2.品味与赏析(请同学从内容或语言的角度为下列句子作批注。)
播放背景音乐:《童真》
【投影】
(1)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蜂子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圆圆的就和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
(2)这榆树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来了风,这榆树先啸,来了雨,大榆树先就冒烟了。太阳一出来,大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了。
(3)太阳在园子里是特大的,天空是特别高的,太阳的光芒四射,亮得使人睁不开眼睛,亮得蚯蚓不敢钻出地面来,蝙蝠不敢从什么黑暗的地方飞出来。
学生展示自己的批注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先交流后展示,教师点评)
3.想象与表达
等祖父大笑起来,笑得够了,把草摘下来问我:“你每天吃的就是这个吗?”我看着祖父还在笑,我就说:“你不信,我到屋里拿来你看。”
在祖父的笑声中,你仿佛听到祖父在说什么?
[设计意图]抓住文本中能触动学生情感心灵的内容,引发学生言语表达的生长点,让学生展开想象,自由表达。
板块三:体会思考的情趣
[设计意图]这篇课文被三种教材采用,上海版初一,苏教版九年级下册,还有小学五年级版。编者在不同年级采用相同的课文,我认为,教师解读的方式应该不一样,应根据年龄的认知基础、接受程度来决定。基于这个思考,在充分考虑“最近发展区”的前提下,让学生在思维的跳跃中得到锻炼。所以我设计了以下两题,以便引出了对作品的深层思考。
【投影】
1.有人说,祖父的宽容给了孩子健康成长的空间。也有人说,祖父的宽容变相地成了对“我”的迁就,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对此,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2.结合本篇课文,整合你课前搜集的资料,完成以下思考题。
①从萧红的《呼兰河传》(节选)(或者可以延伸至整个小说)中,我读到了 。(诗意/人性美/简单的快乐/珍惜今天的生活……学生言之成理即可)
②读了以上几则材料,结合课文内容及自己的生活经历,你怎么认识萧红的童年生活?
(1)一种慰藉/温暖/寄托
童年属于每个人的自由天地,童年没有奢望,没有责任,无拘无束,没有成人世界的烦恼,无忧无虑,而成人不得不为生计操劳奔波,所以往往会怀想童年。萧红20岁起就漂泊流浪,生活极不安宁,情绪波澜起伏,国难之际亡命香港,一再受到感情挫折,病魔缠身,故乡又沦丧在日本侵略者的铁蹄之下,因而回忆故乡,回忆美好童年,成了她精神的最后寄托。
《呼兰河传》写祖父与“我”。祖父教“我”念诗,给“我”烧小猪、烧鸭子吃。而“我”在祖父的庇护下,无忧无虑,活泼任性。“我”只是玩,“玩累了,就在房子底下找个阴凉的地方睡着了。”和祖父开玩笑,“我笑得最厉害,我在炕上打着滚笑。” 萧红获得了心灵的慰藉。
(2)萧红童年的寂寞与孤独悲悯
一位解事颇早的小女孩每天的生活多么单调啊!年年种着小黄瓜,大倭瓜,年年春秋佳日有些蝴蝶,蚂蚱,蜻蜓的后花园,堆满破旧东西;黑暗而尘封的后房,是她消遣的地方;慈祥而犹有童心的老祖父是她惟一的伴侣,呼兰河这小城的生活也是刻板单调的。
(3)希望
现实的残酷依然没有打倒萧红,她用她的笔,用她丰富的情感记录下了美丽的呼兰河,让所有的人都看到了希望,看到了那生生不息的孕育生命和智慧的摇篮,那里的故事将永远延续,故乡就是萧红心中的希望。
三、网络传音,内化文本
站在童年向成人的转折点上,你一定会有对童年的回望,也有对成人的憧憬,请仔细思考一下,你希望能留住童年中的哪些东西,又渴望成人后的哪些东西?
请同学们课后登陆“8090童年”网站,注册会员,然后在自己感兴趣的栏目中发表投稿。
教学反思
《呼兰河传(节选)》从文字到内容上都是浅显易懂的,在引领学生解读文本的过程中,对于通俗易懂的文章,要深入引领,做到浅入深出。为此,教学之前笔者用百度在网上搜索《呼兰河传》的相关教学材料,找了很多教案和材料作参考,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然后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利用百度网站搜索与文本主旨意趣相契合的相关音乐,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习情感;用百度网上搜索资源引读名著;通过百度网站引导学生在网上发表一些关于童年的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逐渐认识到:个性和创造性的缺失是语文课堂的致命伤,人云亦云的学生和没有独立思考的课堂注定是肤浅的,也是缺乏活力的。因此本课教学设计着眼于“以情感激发为基点、以品味感悟为主线、以交流点拨为手段”的新课程教学理念,积极发挥互联网的作用,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创设文本情境,扩充课堂容量,提升学生资料搜集能力,为学生的倾吐交流搭建便捷的表达平台,引领学生品味美的语言、感知美的人物、领悟美好情感,获得审美乐趣。
呼兰河传教案3
教学重点:学习平实贴切的景物描写,体会“我”眼里祖父的形象。
教学难点:体会儿童天真烂漫的个性特征。
简要介绍作品,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1课时。
教学设计(A)
一、导入新课。
童年在每个人的心里都是难忘的记忆。许多作家在回忆起自己的童年生活时,总是感慨良多,女作家萧红在她的长篇小说《呼兰河传》里,为我们展示了她充满欢乐的童年生活。让我们一起走进她的童年生活中去看一看吧!(板书标题、作者)
二、指导自读。
(一)简介作者作品。
1.作者 萧红(1911~1942),黑龙江省呼兰县人,现代女作家。她出生于一个旧式家庭,年纪轻轻便品尝了许多人生辛酸,但也培养了她的反抗意识,她是作为一个旧世界的叛逆者走进文坛的。她的创作力求写真,以绘出生活本来的色彩和道出生活的实感为限,这样,她状人写景,抒情写性,虽不着意敷彩设色,又在那上面染上了折光于生活的浓淡不等的色彩和明暗不同的色泽,将美丽鲜活和质利’无华统一起来,创造了一种介
乎小说和散文诗之间的新的小说文体。代表作品有中篇小说《生死场》、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2.作品 《呼兰河传》是一部回忆性、自传性的小说。作者仍以她惯用的散文手法, 疏疏落落地写出儿时难忘的记忆。它再次打破了以人物为中心的传统小说模式,而以呼兰城的公众生活和环境为中心,辐射出生活的种种方面,正如书名所示,它是为整个小城的人情风习作传。这里面有活泼的“我”和慈爱的祖父,显示出一点天伦之乐,但这里更有着悲苦的人生。可以说,它实际上是沉默的国民灵魂的别传。课文节选部分是活泼的“我”和慈爱的祖父在一起时的快乐时光。
(二)指名朗读课文,布置学生思考:
1.课文里哪些语句是反映“我”的天真烂漫的?
2.在“我”的眼里,祖父是一个怎样的人?
3.课文对景物的`描写,充满了童趣,试举例体会。
(三)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回指导。
(四)检查自读效果。
1.课文里哪些语句是反映“我”的天真烂漫的?
提示:如:“祖父戴一个大草帽,我戴个小草帽,祖父栽花
我就拔草。”
小孩子喜好模仿的天性,祖父做什么,我就做什么。
“我看着祖父还在笑,我就说:‘你不信,我到屋里拿来你看。
上的一头谷穗,远远地就抛给祖父了,说:‘这不是一样的吗?”
我就栽花;祖父拔草,
我跑到屋里拿了鸟笼
自认为是正确的,因而充满自信,因祖父的笑而觉得受了莫大的委屈,对祖父 也就不那么亲近了,很容易受情绪影响。 ,
“祖父虽然教我,我看了也并不细看,也不过马马虎虎承认下来就是了。抬头看见
了一个黄瓜长大了,跑过去摘下来,我又去吃黄瓜去了。”
;在事实面前也只是马马虎虎承认错误,注意力极易分散
“委屈”,一下子就忘记得一干二净了。
2.在“我”的眼里,祖父是一个怎样的人?
提示:可以从以下语句体会祖父的形象:
“祖父一天都在后园里边。”
“因为我太小,拿不动那锄头杆,祖父就把锄头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
头’来铲。”
“祖父大笑起来,笑得够了,把草摘下来问我·.
“祖父慢慢地把我叫过去,讲给我听……”
“祖父浇菜,我也抢过来浇……”
归纳:从以上语句可以看出,祖父在“我”的眼里,是;个热爱生活、热爱劳动,对“我”非常宽容、慈爱、谆谆教诲、平易近人的人。
3.体会课文中充满童趣的景物描写。
提示:如:“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蜂子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圆圆地就和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
用儿童的眼光来观察,辨别颜色、形状、声响,呈现出来的是景物的本来面目, 因而平实贴切,充满孩子的欢愉和真挚。类似的句子很多,可引导学生自己细心体会。
三、布置作业。
写一段回忆童年的文字,要注意用儿童的口吻表现生活。
呼兰河传教案4
教材分析:
本文是萧红散文体小说《呼兰河传》的节选,整部作品没有前后连贯的故事,没有波澜起伏的情节,也没有贯穿始终的人物,有的只是一股笼罩全篇的所向披靡的文化批判力量。这里存在着两个既互相对立又互相参照的艺术世界:一个是以后花园、祖父和“我”构成的温馨世界;另一个则是与这个温馨世界相对立的冷酷、丑恶的世界。在前一个世界里,祖孙二人在花园里自由自在的养花、种菜、读诗、游戏,人性得以全面健康的发展。而另一个世界则被“自然的暴君和两只脚的暴君”主宰着,他们借助风俗文化的力量施展威力,让呼兰人只把希望寄托在阴间和来世。在各种节日庆典和民间集会上,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灯、野台子戏、四月十八娘娘庙大会等盛举都是为鬼而做而非为人而做,至于人去看戏逛庙会,也不过揩油借光的意思,人们不难看出作品的文化批判锋芒来源于“五四”传统。
节选的文字是写童年的“我”与祖父在蜂飞蝶舞的后花园的一段生活。小说中的后花园,是作者儿时的乐园,在这里,她自己就能找到快乐,在作者眼中,园里的一切都有着神奇的生命力,所有的植物和小动物都在“动”,表现出儿童对生命对自然的敬畏之心。从那个后花园走出来后,作者历经国难家愁,流亡生活与感情波折让她漂泊孤独的心回到了故园,怀想无拘无束、自由纯真的童年生活,故园便如同天堂。热爱自然、亲近自然万物、亲近小生命的幸福与快乐及向往自由纯真生活的情感在作者鲜活灵动的笔尖下流淌。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积累、正音“狗尾巴草”、“倭瓜”“谎花”“蚌壳”、“蚂蚱”等词。
2.感悟作品清新活泼、鲜活灵动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
1.品味作者对童年生活状态的描写,感受作者亲近自然万物、亲近小生命的幸福与快乐。
2.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怀念,对自由纯真生活的向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品味作品对童年生活状态的描写,体会作者赞美人性和自然的思想感情。
2、鉴赏本文的语言艺术,学习用鲜活的语言描摹事物。
学情分析:
整篇文章洋溢着儿童自由、快乐、纯真、幸福的感情,是一篇童真童趣很浓的文章,很容易勾起学生对童年生活的向往,所以,在阅读教学活动中,学生始终是主体,文本是他们学习的凭借,且文本内容浅显易懂,要在鲜活灵动的语言中感悟作品的精妙之处。经过三年的教与学,教师基本上把握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也能在教师的指引下,熟悉如何通过文本获取对知识的理解,再通过自身素养深入感知文本,并在更高层次上来领悟和运用文本知识。所以,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只做引导和提示,帮助学生更好的解读文本的方法更适合本文。
教学重点:
学会在阅读中迅速捕捉信息,了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的活动以及表现出来的情感。
教学难点:
当人们回头去看自己的童年时,对新鲜的、活泼的生活的认识总是美好的、值得怀念的,并有了更清楚的界定。体会这种感情。
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仔细品味清新活泼,鲜活灵动的语言,感悟作者自由、快乐、纯真、幸福的童年生活。
教学准备:
课件、音频朗读
课前准备:
1. 预习课文内容。(学生按预习要求事先预习,如朗读课文、解决生词、了解作者及作品、思考课后练习等。)
2. 利用早读听课文音频朗读,正音、熟悉课文内容。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童年是美好的,难忘的,童年生活中充满了童真童趣。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我们看到了儿时鲁迅的活泼调皮与天真聪明;在《幼时记趣》中,我们看到了儿时沈复的“物外之趣”的神异世界;在《呼兰河传》中,我们会看到儿时的萧红又有怎样快乐的童年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现代著名女作家萧红的《呼兰河传》。
二. 作者及作品简介:
萧红(1911--1942),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原名张迺莹,笔名悄吟、田娣等。黑龙江呼兰县人,她一生坎坷:九岁丧母,在暴虐的父亲和继母那儿得不到关爱,只有在年迈的祖父那儿得到温暖。二十岁起就漂泊流浪,二十三岁开始文学创作,三十一岁去世。短暂的8年创作生涯中,萧红留下了60万字的文学财富。
代表作:《呼兰河传》、《生死场》、《小城三月》、《马伯乐》。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快速浏览课文,用最简洁的语言回答问题
(1)文中的主要人物是谁?他们各自的年龄有多大?
(2)人物活动的地点在哪儿?从文章中大概能看出是在什么季节?从文章的哪里得知?
(3)“我”对自己童年生活感情如何?
(4)你对作者描写的童年生活感受如何?
(5)能否尽可能多地回忆一下文中提到了哪些自然事物?
(6)不长的文章中出现了这么多的事物,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2.学生思考、交流。明确:
(1)祖父和我;祖父快七十岁了,“我”才四五岁。
(2)祖父的后花园。从锄谷子、韭菜、摘黄瓜、追蜻蜓、绑蚂蚱等可看出是春夏季节。
(3)十分喜欢与怀念,学生找出相关词句说说。
(4)答案不唯一,自由讨论。(应该是喜欢、向往、甚至是羡慕的。因为现在的孩子忙于学习、忙于上各种辅导班,不会有这样成长的环境,也不会有这样多的自由与快乐!)
(5)请几位同学上台板书罗列,可分工,如甲同学写动物的词语,乙同学写植物的词语,丙同学写自然景物的词语,这样,既节省时间,又不至于写重复。明确:蜜蜂、蝴蝶、蜻蜓、蚂蚱、鸟、虫子;果树、榆树、小白菜、草、韭菜、谷穗、黄瓜、玉米等;大花园、风、雨、太阳、白云等。
(6)思考、讨论、归纳:
“自由”。
四.解读课文,深入理解、品味。
1. 这里的动物、植物都是自由的,那么置身于这样环境中的人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呢?
(学生交流,教师板书:自由快乐、天真烂漫。)
2.朗读课文,说说课文里哪些语句是反映“我”的天真烂漫、自由快乐的?
学生从文中找出有关语句后朗读,交流:
(1) 如:“祖父戴一个大草帽,我戴个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祖父铲地,我也铲地;祖父浇菜,我也抢过来浇菜。”
(评析:小孩子喜好模仿的天性,祖父做什么,我就做什么。祖父干活,我瞎闹、帮倒忙,祖父也不会怪我。)
(2) “祖父虽然教我,我看了也并不细看,也不过马马虎虎承认下来就是了。一抬头看见了一个黄瓜长大了,跑过去摘下来,我又去吃黄瓜去了,黄瓜没吃完又去追蜻蜓,跟蜻蜓跑了几步又去做别的去了。”
(评析:在事实面前也只是马马虎虎承认错误,注意力极易分散,一下子就就将“委屈”忘记得一干二净了。)
(3)“我玩累了,就在房子底下找个阴凉的地方睡着了。”
(评析:自由的玩耍,自由的“劳动”,连睡觉都这么自由。大花园真是我儿时的乐园!)
(4)多种形式朗读读第28段,(如点名读、自由读、齐读、诵读等方式)研读这一段所体现的自由自在、天真烂漫的情感。
分析: 这一段使用了十一个“就“字,可是读起来一点也不显得罗嗦,反而有独特的味道,说说它们对表达思想感情有什么样的作用。
思考、交流:前三个“就”,表示强调语气;后八个“就”表示自由自在,不加任何约束。这十一个“就”,非常有表现力,语气轻松,一气呵成,形象而有力地表现了一切都在自由地生长。为“我”的童年生活提供了自由自在的生长环境。(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诵读。)
3.在“我”的眼里,祖父是一个怎样的人?
学生快速浏览课文,从中找出能体现祖父的形象的句子,朗读、交流:
“祖父一天都在后园里边。”
“因为我太小,拿不动那锄头杆,祖父就把锄头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
“祖父大笑起来,笑得够了,把草摘下来问我”。“祖父慢慢地把我叫过去,讲给我听……”
“祖父浇菜,我也抢过来浇……”
归纳:从以上语句可以看出,祖父在“我”的眼里,是个热爱生活、热爱劳动,对“我”非常宽容、慈爱、懂得尊重孩子天性的的人。他使“我”的童年自由自在、充满快乐。
4.选出文中你认为描写最美的一个段落,进行诵读,体味语言特点。
学生从文中找出相关语段,朗读、品味、交流:
(1)“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蜂子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圆圆地就和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
(用儿童的眼光来观察,辨别颜色、形状、声响,呈现出来的是景物的本来面目,相对花而言,动的昆虫更容易引发儿童的兴趣。因而平实贴切,充满孩子的欢愉和真挚。)
(2)写小白菜的生长:“小白菜长得非常之快,没有几天就冒了芽了,一转眼就可以拔下来吃了”。(用语明快朴素)
写蝴蝶飞舞:“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自言自语,充满孩子气。)
(3)自由诵读第28段,体会11个“就”的妙用。
五.拓展提高。
写《呼兰河传》这部小说时,萧红已经是一位很成熟的作家了,为什么她这样怀念童年的生活?
明确:(结合其生活经历)她童年生活很美好,很自由,而成年后的生活并不幸福,在生活极不安定的情况下,回忆故乡、回忆美好的童年是一种精神寄托。她曾说过:“若是能回呼兰我的家乡去多好啊!”,然而故乡已在日本侵略者的铁蹄之下。对于萧红而言,真正想回到的,真正眷恋的是故乡的后花园、祖父和她构成的温馨世界,是过去自由、幸福纯真的童年生活。
六.理解,讨论全文的主旨
1.课文表现了“我”对故乡、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
①首先表现在昔日欢乐的童真童趣上。在花园里观蝶戏虫,栽花拔草,铲地摘瓜,“玩累了,就在房间底下找个阴凉的地方睡着了。不用枕头,不用席子,就把草帽遮在脸上就睡了。”童年的生活是那么天真有趣,无忧无虑,可以说尽享人世间美好的生活。也许在成人之后,再也得不到这份烂漫,这份纯真了。“我”童年所接触的,是同样美好的大自然:蜜蜂、蝴蝶、蜻蜓、蚂蚱,自由飞舞;花儿、草儿、树儿、瓜儿,生机勃勃;蓝天、白云、清风,悠悠洒洒……“我”在这样的自然中嬉戏、成长,人性本自然,自然与天真的童年相映成趣。
②在“我”的童年生活中,不仅有自然的滋润,还有亲情的关爱。爷爷带“我”种地除草,教“我”生活知识。在爷爷的关爱呵护下,“我”快乐、自在地欢度着童年。
2.明确文章主旨
本文回忆童年在祖父后花园的无拘无束的自由生活,表现了亲近大自然万物,亲近小生命的幸福与快乐,寄托了作者对故乡的怀念,对自由纯真的生活的向往。
七.小结:
文章回忆了童年的“我”在祖父后花园的无拘无束的自由生活,表现了亲近自然万物,亲近小生命的幸福与快乐,寄托了作者对故乡的怀念,对自由纯真的生活的向往。文章记叙的是一个孩子在狭小的生活空间的琐事,但是由于作者在文字中倾注了热切的情感,为读者描绘出一幅幅旺盛灿烂的生命图景,显得生机勃勃,情趣盎然。
八.课后语文活动
1、课外阅读萧红《呼兰河传》及其他作品,做关于她的卡片资料。
2、回忆你的童年生活,写一段充满情趣的文字,要体现童真童趣。
九.板书设计:
《呼兰河传》节选
萧红
动物:蜜蜂(嗡嗡,胖圆圆,小毛球)蝴蝶(黄、白、红,满身带着大花园里:金粉)蜻蜓(金的)蚂蚱(绿的)小鸟(飞)虫子(叫)
植物:大榆树、花、草、小白菜、狗尾巴草、倭瓜花、黄瓜
“我”:摘花、追蝴蝶、“锄草”、绑蚂蚱、“浇菜”、尽情玩耍自由自在,天真烂漫的童年生活。对故乡、对自由纯真生活的向往。
十.教后记:
文章充满童真童趣,语言鲜活灵动,可读性很强。教学中,我通过各种方式给学生提供读的平台,让他们在读中感悟作者的情感,在读中感悟作者美妙的语言,在读中感悟文章的主旨。
【呼兰河传教案】相关文章:
《呼兰河传》的教案09-15
呼兰河传心得与感悟09-27
读《呼兰河传》有感06-12
读《呼兰河传》有感10-08
读《呼兰河传》有感09-27
读《呼兰河传》有感05-27
读《呼兰河传》有感(精选)08-21
《呼兰河传》的读书心得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