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教案15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司马光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司马光教案1
一、 检查复习,导入新课
1、认读词语。
2、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出示填空)
二、深入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看图)仔细看图,孩子们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古时候)你从哪里看出来的?(衣服)花园是什么样子?指名读第一段,板画出现花园的景象。比较句子:
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
假山下面有一口大缸,缸里装了水。
你从这里体会到了什么?能读出来吗?
2、齐读第一自然段。司马光和小朋友们特别喜欢这个花园,经常在这里做游戏,每天都玩得很开心,一天,他们正在玩捉迷藏,突然发生了一件事?什么事情呢?
(二)自己读第二段。
①请学生完成填空:有个小朋友( )假山,(),()了大水缸里。别的小朋友都( ),有的( ),有的( ),还有的()。
②小孩怎样掉到水缸呢?
③老师读,学生表演。
老师感受到你们当时很慌张,也都很想帮助这位小朋友,表演得很好,那能不能读好呢?
④读得真好,你能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说话吗?
出示幻灯片: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哭,有的喊,还有的跑去找大人。
我还会:大课间的时候,同学们有的,有的 ,还有的。
班级大扫除的时候,同学们有的,有的 ,还有的。
我还会:, 有的,有的 ,还有的。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当别的小朋友都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时候,我们的'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请大家自己读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想看看他是怎么做的?
2、请生回答(司马光没有慌,他搬起一块大石头,使劲砸那口缸。)
(1)老师读,学生表演,采访:为什么你要拿这么大的石头呢?为什么这么用力砸呢?你心里慌张吗?
(2)看到你们这么认真,老师忍不住想再读一遍,你们听听能体会到什么?
2、此时,(示多媒体):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出来了,掉在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你高兴吗?指导朗读,个别读、男女读,齐。
三、拓展思维
(一)小朋友被救了,许多大人和孩子都过来了,他们都伸出大拇指夸他呢。
大人们这样子夸:司马光,你真 。
小朋友们这样夸:司马光,我真。
(二)、这时人们又议论开了,其实还有许多方法可以救那个小朋友的,我相信我们班的小朋友也能想出其他办法的对吗?
生说方法,讨论方法是否可行。
(三)难怪人们都说司马光是小时侯司马光这么厉害,长大以后更不得了,他成了北宋时期有名的文学家和历史学家,还写了一本著名的书《资治通鉴》。
四、配乐朗读课文(机动)
五、作业:课后查一些有关司马光的故事读一读。
司马光教案2
【公开课教案思路】
根据教材内容,以和一年级同学的实际能力、认知水平,考虑到在第一课时的学习中,生字词的认读,课文的理解,朗读能力的训练是应该完成的教学任务。然而,“读”又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为此,在这节课的公开课教案中把重点放在了指导同学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上,使同学在读中感悟,了解司马光的冷静机智,并从中受到一定的启发。在教学方法上,通过让同学读读,想想,议议,再读读来体会课文的内容,理解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课堂上,教师力求发挥主导作用,让同学始终处于主体地位,鼓励同学多角度考虑问题,发表独到的见解。又根据教材和低年级同学的年龄特点,课堂教学时,借助多媒体课件的优越性来辅助教学,以创设情境,提高同学的学习兴趣,最终完成本课时教学任务。
【教学方法】
看图读懂课文法 合作探究法 自主识字法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准本课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看图理解花园里的环境和司马光砸缸的过程,知道司马光是一个聪明、勇敢和小朋友。
4、从司马光破缸救人的故事中受到启发,遇到事情要像司马光那样不慌张,支脑筋发明性地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1、读准本课的生字和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让同学理解花园里的环境和司马光砸缸救人的词句,知道司马光是一个遇事不慌、勇敢聪明的小朋友。
〖教学难点
学习司马光这种逆向思维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教师板书课题。
2、简单介绍:
司马光姓司马,名光。是我国此宋时期的历史学家。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
二、看图
1、出示图,从图中你看出了什么?
同学能从图中看出一口大缸被砸破,水哗哗地流出来,一个小朋友正往外爬,图中间的小朋友正伸手去扶那个小朋友,其他的小朋友有的吓哭了,有的喊着,有的找大人。
2、你有不懂的地方吗?
同学1:爬出来的小朋友是怎样掉进缸里的?当时的情况怎样?
同学2:是谁救的掉进水缸的小朋友,他是怎样救的?
三、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借助拼音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和会认的字。画出的生字和会认的字要多读几遍。
2、读准生字和会认字的音。
⑴ 自身借助拼音读生字和会认的`字。
⑵ 同桌小伙伴互读、线纠正。
⑶ 抽读生字和会认字的卡片。
⑷ 做猜字游戏,激发同学学习兴趣,巩固字音。
⑸ 电脑出示词语的演示文稿:
小朋友吓哭没有 假山 慌了 喊叫
举起砸破救人 古时候 司马光 一块石头
3、再读课文,标画出自然段。
4、同学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听听他们读的字音是否准确。
四、理解课文内容
1、学习第一段:
⑴ 指名读第一段:读后你知道了什么?
⑵ 电脑出示插图;让同学根据图中人物的穿载来理解:“古时候”这个词语。
2、学习第二段:
⑴ 指名读第二段:从他的读中你知道了什么?
⑵ 教师提问:
① 他指的是谁?(他指的是司马光)
② 你是怎么知道的?(我从第一自然段知道的)
③ 教师鼓励同学能够联系上下文考虑问题。
④ 借助图弄清花园里假山下,大水缸的位置,以和是怎样的一口缸。
⑶ 指导朗读:
① 教师范读第二段,要求同学认真听,听出什么了?(教师在读时注意突出“大”和“满”字)
生:我听出花园里有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缸,缸里装满了水。
② 同学自由练习朗读。
③ 指名读这段;读后同学评议。评议时同学们先可以说说他哪儿读得好!然后说说哪儿读得还不够,应该怎样读。最后他自身的体会读出来。
④ 由于本段的第二句是个长句,不容易读的教师再范读,让同学注意看清标点,听好停顿的地方。
⑤ 同学自身练习朗读。
⑥ 同桌互读,相互纠正。
⑦ 指名读,集体纠正。
3、学习第三段:
⑴ 指名读课文,听他读后你知道了什么?
⑵ 提问:有一个小朋友爬到假山上玩,怎么全掉进大水缸里呢?请你们联系上下文说一说。
⑶ 理解:“一不小心”的意思。(就是没留神掉进大水缸里。)
⑷ 应该怎么读呢!同学们自身练习朗读这段。
⑸ 指名读,大家评议。
⑹ 必要的时候教师范读指导。
⑺ 提问:有个小朋友爬到假山上去玩,没留神掉进了大水缸里。启发同学想象,掉进缸里的小朋友会怎样呢!通过讨论得出当时情况十分紧急,掉进大水缸里的小朋友假如不急时救上来就会有生命危险。
⑻ 过渡语,就在这紧急时刻,司马光和其他小朋友是怎么做的呢?我们一起来读读第四、五自然段。
4、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⑴ 学习第四自然段
① 同学自身轻声读这段,读后说说你了解到了什么?边读边画出表示小朋友动作的词语。
② 从“有的……有的……哭、叫、喊、跑、找”这些词,小组讨论他们这些人当时是怎么想的?
③ 小组汇报得出结论:让他人来帮助,我这么小,没有方法,有的吓哭了,不知道怎么办。
④ 为了让同学理解:“别的小朋友都慌了”的局面,教师提问:一个小朋友掉进大水缸里,随时有生命的危险,假如你也在场,那都慌起来了是什么样子?请同学扮演当时的局面。
⑤ 教师指导同学有语气地读好这段。
⑥ 过渡: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吓哭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就在这危急时刻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
⑵ 学习第五自然段:
① 自身读读第五自然段,考虑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请你画出司马光动作的词语。
② 请同学看图,并模仿司马光的动作。
③ 师:司马光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怎样做才叫“使劲”砸呢!再请同学们做动作。同学在扮演中理解了词语和句子。
④ 教师指导同学读后四、五段。
5、通过比较理解课文内容:
⑴ 与课文中人物的比较:
提问:当一个小朋友一不小心掉进一口大水缸里时,司马光的表示与别的小朋友的表示有什么不同?可以看出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小朋友?组织同学讨论交流。
⑵ 自身与司马光的比较:
① 提问:同学们也动脑筋想一想,假如你当时是那些小朋友中的一员,你还有什么方法能救出掉进大水缸的小朋友呢?同学讨论后全班交流。
方法一:用梯子爬到缸上,把小朋友拽上来。
方法二:找一根长竹竿,让小朋友抓着竿爬上来。
方法三:去喊大人,让大人把他救上来。
方法四:可以找来抽水机把水抽出来。
方法五:可以拿来绳子把小朋友拉上来。
② 提问:大家想了不少好方法,现在我们比较一下,司马光的方法和大家的方法有什么不同?
③ 教师演示复动投影片:小朋友被大人从缸中拉出来,人离开水。
教师板书:人──水
④ 请大家想一想:用梯子、用竹竿,拿绳子,喊大人救小伙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⑤ 教师再一次演示“人离开水”的复动投影片。
⑥ 司马光用的方法与我们的有什么不同呢?教师演示:水从缸中流出,小伙伴得救。
过渡:这样水就离开了人,小朋友得救了。
⑦ 从这样事情可以看出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小朋友?小组讨论后交流。
⑧ 师总结:
你们也是个爱动脑筋的小朋友,但是在当时的情况下,用梯子,用竹竿、拿绳子、喊大人都是让人离开水,但时间又来不和。而民光急中生智砸摃救人,没法让水离开人,这是反向思维。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要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解决问题。
6、学习第六段:
⑴ 缸里的水流出来了,掉在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你们高兴吗?
⑵ 请同学带着高兴的心情读第6段。
五、发明性的思维训练
师: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就在这时候,假如你是他们中的一员你们会说些什么呀!请同学分角色演一演。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巧记本课6个生字的字形,了解字义。
2、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词。
3、完成课后练习题。
〖教学重点
1、掌握生字的字形和字义。
2、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词。
〖教学难点
1、巧记本课生字的字形。
2、正确地书写“那、都、到”这几个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司马光这篇课文,司马光给你们留下什么印象呢?
2、正确、流利地朗读全文。
二、学习生字的音形义
1、巩固生字、词的读音:
⑴ 自身认读生字。
⑵ 同桌互读生字、词。
⑶ 抢读生字词卡片。
2、巧记字形、理解字义:
⑴ 让同学自身动脑、选择自身认为最巧妙的记忆法记忆。
⑵ 同桌小伙伴互相说一说。
⑶ 请小组汇报或让同学当小老师讲解。例如:
吓:同学用形声字的方法记“吓”字。为什么是口字旁呢?可让同学做出受惊吓的表情,体会人受惊呀时往往会不由得张大嘴,所以是“口字旁”。组词:惊吓,吓一跳。
⑷ 指名抽读生字词卡片,巩固生字的音形义。
三、书写生字词
1、先自身观察每个字词卡片,巩固生字的音表义。
2、在书上独立书写6个生字,提出难写的字。
3、同桌同学相互评改!
4、同学提出比较难写的字,教师重点指导“到、那、都”这3个字。
5、同学在书上的第二个田格中练习书写生字。
教师巡视个别辅导,同时纠正同学的写姿和执笔方法。
6、同学写完后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同学作业,大家相互评改!
四、巩固练习
1、同学独立书写生字和字词。
2、完成课后练习“读读说说”
五、教师小结,朗读全文
司马光教案3
【教学目的】
1、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培养学生的自主识字的能力。会写别、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运用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方法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能从课文插图中学习仔细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课前准备】
1、学生:
⑴ 搜集有关司马光的资料。
⑵ 认读字卡片。
2、教师:
⑴ 吹塑纸剪成假山、水缸。
⑵ 课文插图,第4、5自然段的文字。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出示司马光的图片)师: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一位古时候的人,他的名字叫司马光。他是一位有名的人。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写的就是他小时侯的事。
(板书课题 20、司马光)
(从图入手,引出课题,激起学生对司马光了解的愿望。)
二、自主识字,初读感知
1、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认字,读通课文:
⑴ 借助拼音。
⑵ 问别人。
⑶ 联系上下文猜字。
⑷ 听别人读。
2、同桌互读正音:
3、指名读课文。其他小朋友认真听,评一评读得怎么样。
(学生评价订正读音,教师随机利用卡片指导学生巩固认读字。)
4、运用游戏,检查学生识字情况。
师:现在我们要把生字朋友从课文中请到我的生字卡片上,看大家还认不认识?
出示生字卡片,用摘字的游戏识字。
(方法:把字贴在黑板上认识哪个字就摘哪个字来读,其他学生跟读。)
让学生在小组里摘字,说说用什么方法认识这些字的。
师:谁来说一说哪几个生字用换偏旁的方法来记住的?
叫──收 球──救
师用开火车的游戏检查学生识字情况。
5、把生字朋友送回课文的家中,全班齐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司马光干什么?用简短的话说一说。
(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是识字,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在出示了四种识字方法,这样既复习巩固了原有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的能力。同时为了让学生识起字来饶有兴趣,在教学中引入游戏。这样能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提高识字效率,巩固识字效果。)
6、四人一小组读课文,可以齐读、分段读、表演读。讲讲自己读懂了什么?
(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习惯,以自主阅读为主,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
7、小组汇报交流。
三、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学习到、别两个生字:
1、让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记忆字形。找一找两个字的相同点。
(学生知道这两个字是同部首的字 ,学习立刀旁)
2、教师范写,生描写
3、请写的好的学生说一说怎样才能写好。
4、生练写,同桌互评。写的满意的画一个。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 ,复习识字
师:我们继续学习《司马光》。这节课我要先考考同学们,看看谁这些字都认识了。
师:(出示一幅花园的'图)将认读字藏在花芯中,找一组学生摘花,读字,同桌组词。
二、细读课文,朗读感悟
1、看插图,找一找哪几个自然段写的图上的内容。(第3、4、5、6自然段)
出示这几段读一读,说一说发生什么事了?
(一个小孩掉到水缸里了。)
2、读一读,让学生想一想假如自己在场会是什么心情?读出紧张的语气。
3、别的小朋友都怎样做的?看插图,说一说。
(发挥插图的用处,理解课文)
4、司马光是怎么做的?读课文第5段,自己演一演。
5、议一议他是怎么想的?
(小组讨论,汇报交流。)
四、背诵课文,掌握方法
1、为什么要写第1、2自然段?
师小结:事情的发展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有起因、经过、结果。
2、试着按照这种方法,背诵课文。
(生背课文。)
3、指名背诵,怎样才能背下来?
五、扩展沿伸
师:学习了这篇课文,你觉得司马光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板书 机智勇敢 )
出示:遇到困难怎么办?动动脑筋,一定会有解决的办法。
师:请同学们也向司马光来学,帮助这位同学。
(小红的沙包挂在了树杈上,怎么办呢?)
或介绍司马光的资料。
六、书写生字
1、出示吓、叫、那、都。
2、说一说你的发现
(可以说识字方法、也可以说两组同部首的字)
3、重点指导那,其他字自学。
4、生描写,同桌互评。
司马光教案4
教学目的: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生字。
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指导学习两 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听说过司马光的故事吗?司马光小时候很聪明,有一次司马光和小伙伴在花园里玩,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里,司马光举石砸缸救出了小伙伴。你们想读这个故事吗?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注意读准司、光。
二、整体感知
放课文录音。学生看课文中的字。
自由练习读,标出自然段,把觉得难读的字画出来。
学生质疑。
初识生字。
三、再读课文。
自由练读,比一比哪些同学能把课文通顺,读流利。
指名读,评议中多功能指出学生的优点。,再评不足。
全班齐读。
四、认记生字
抽生字卡开火车认读。
交流。
五、学习第1自然段。
出示多媒体课件:小朋友掉进水缸前的'情景。
观察画面,想一想:花园里除了几个小朋友在玩,还有些什么?
课文是怎么写的呢?画的旁边出示名子:花园里有假山,假山下有一只 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
自由读读这一句,试试能不能背下来。
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
学生评读。
六、教师范写。学生练习写,教师巡回检查,纠正写字姿势。
七、教学后记:学生会将园和圆混淆。
司马光教案5
一、设疑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幅画像,想看吗?看着这幅画像,你想知道什么?
生:我想知道他是谁?
生:我想知道他是哪个年代的人?
师:这个人啊,是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历史学家和文学家。是谁呢?老师把他的名字写下来:司马光。(板书)谁来读一下?
生读。
师:你知道司马光姓什么吗?
生:姓“司”。
师:他姓司马,这是个复姓。谁来说说你对司马光有哪些了解呢?
生:我听过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师:关于司马光的故事很多很多,今天,我们就来读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请大家翻开课本85页,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认识字词:
师:读完课文了吗?课文里调皮的字宝宝们要出来和我们见面了。瞧!
(出示投影片)认识他们吗?如果你觉得哪个字宝宝难记,可以问问周围的同 学有没有好办法。好赶紧读一读,等会老师可要去掉拼音了!
生自主读生字。
师:去掉了拼音,你还认识吗?谁愿意当小老师领读。
小老师读。
师:还想做识字游戏吗?下面,我们来个组词比赛,出示字:别、慌、吓、叫、块、使、劲、救,这里有8个字,按顺序每排一个字来组词,看哪排给这个字组的词多,哪排就赢了!先自己准备一下。
(做组词游戏)
师:认识了字,同学们再读课文,肯定会有更多收获。
生读课文。
三、入情入境,深入体会
师:同学们读课文读得很投入。下面,我们来看一幅画。
课件出示图片。
谁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一口大缸。
生:我看到装满了水的'大缸。
师:大缸在哪儿?
生:在假山下。
师:一口很大的装满了水的缸,放在假山下面,而且有小朋友在假山上玩,这就有可能出危险。下面,请同学们读一下课文的第2自然段,想想哪些词该重读。
生读。
师:谁来读一下这段?
师:谁听出来他哪些词重读了?
生:“大”和“装满”重读了。
师:你能说说你为什么重读吗?
生:……
师:正是因为大缸里装满了水,所以才可能发生后面的事情,所以,这里应把这两个词重点强调一下。我们一起试着再读一下这一段。
(集体读)
师:接下来,发生了什么危险的事呢?请同学们找一找。谁来说?
生:一个孩子不小心掉进大缸里了。
师:掉进缸里的孩子会怎样?
生:他会大声喊“救命”。
生:他会在水里挣扎。
师:如果你看到了,心情怎样?
生:害怕、紧张。
师:你们紧张吗?请同学们读课文的第3自然段,读出你紧张的心情来。
(指名2-3个同学读)
师:你觉得谁读得最好?哪个地方读得好?
生:我觉得同学读得好。她读得声音响亮、有感情。
生:我觉得她“一不小心”读得很好。
师:因为事情发生的很突然,所以,“一不小心”要读得略微快些。哪位同学再想试着读一下?如果是你看到了,这时你会怎么办?
生:我会跑去找大人。
师:孩子们是怎么做的呢?请大家看图,谁来说说。
生:有一个孩子吓哭了,有一个孩子在喊大人,还有一个孩子跑了。
师:孩子们本来玩得那么高兴,突然发生这种事情都慌了,害怕极了。请同学们读一下课文的第4自然段,读出孩子们的慌张、急切。
师:谁来读?
指名2-3名同学读。
师:此时你们会想什么办法来救这个孩子呢?相互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
生:给水加盐,人就漂上来了。
生:当时,没有盐,找到盐也来不及了。
生:用绳子拉。
生:小朋友拉不动的。
生:没有绳子。
生:往缸里放石头。
生:不行,用把人砸坏的。
生:把木板放在水缸里,司马光够着木板就得救了。
生:没有木板。
生:用石头砸缸。
师:这个办法好,用石头砸缸最好了。你真聪明,老师奖励你一个智慧星。
师:你们想不想知道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读读课文。
师:谁来说说司马光当时是怎么想的?
生:他想我要救他,否则他就没命了。
生:他想我要想个办法。
生:他想跑去找大人来不及了,要赶快救出他。
师:他是怎么做的?谁来给大家读一下第5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出描写司马光救小伙伴的表示的词。
师:你们画出了哪些动词呢?
生:我画的是“举起”“使劲砸”。
师:从这两个词你看出了什么?
生:我看出石头很重,司马光很着急。
师:现在,请同学们把自己当成司马光,用镇定的语气来读一下这一段。
指名读。集体读。
师:缸砸破了,水就流出来了,孩子就得救了。司马光用自己的机智化险为夷了!还紧张吗?不紧张就是什么?用一个词来表达?
生:放松。
生:轻松。
师:请同学们带着轻松的语气来读一下课文的最后一段。
师:请同学们带着轻松的语气来读一下课文的最后一段。
师:想一想,得救的孩子会对司马光说什么?司马光又会说什么?请同桌俩练习表演一下。
生表演。
师:你们喜欢司马光吗?用一句话夸夸司马光。
生:司马光你真勇敢。
生:司马光你真聪明。
生:司马光我佩服你!
师:还想对司马光说什么?
生:我以后要向你学习。
生:遇到危险,要像司马光那样动脑筋。
师:假如你在生活中遇到危险应该怎么做? (学生讨论)
生:我们家来了坏蛋,我装作顺从的样子,然后,找机会报警。
发生战争,我会报效祖国,不怕牺牲。
师:我们应向司马光学习,遇事要冷静,不惊慌。做一个机智勇敢的人。
师:喜欢这个故事吗?想不想把它讲给别的小朋友听?下面,你们先来听我讲一讲这个故事,自己可以跟着小声讲。
司马光教案6
【学习目标】
1、通过读书,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积累一些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
3、启发学生遇到问题时,开动脑筋想办法,养成积极动脑的良好品格。
【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
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并从中受到启示。
【教学过程与教学策略】
一、揭题走近人物
1、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新朋友,他是谁呢?(板书课题,让学生跟主人公打打招呼,产生亲近感,并从中认识生字司)
2、司马光自我介绍:我是古时候的宋朝人,姓司马,名光,比你们早出生几百年呢!
⑴听了他的自我介绍,你知道了什么?(相机指导了解复姓,理解古时候)
⑵把写这个意思的句子读读。(出示第一自然段)
⑶对司马光你还想知道些什么?(鼓励质疑,梳理问题,板书:事?人?)
3、司马光生活在古代,他不能来和我们见面,如果我们想要认识他,和他交上朋友,可以从读懂课文开始。
二、初读观察人物
1、自读课文:边看插图边读课文,要读准字音。多读几遍,读到自己满意为止。
2、同桌交流会认的'生字,挑自己喜欢的自然段相互读读评评。
三、朗读感悟人物
1、我们读了几遍课文,应该逐渐开始认识司马光小朋友了。看图,这里谁是司马光?你是怎样认出他的?
2、说说在课文里司马光做了什么事?(先同桌小声交流,再全班交流)
△和同伴玩:出示:有一回,他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机动)
砸缸救人(重点):出示第五自然段
⑴自己读读,根据句子的意思你会做做动作吗?
⑵讨论:你学着司马光做了什么动作?(师走到学生群中,询问了解学情)
⑶情景感悟:请一学生上台做做。
①你做这样的动作想说砸是什么意思?其余学生再作补充。
②通过朗读体会,让学生提建议怎样把砸这个动作做得再好些。(如要举双手,要对准了,要用力等)
⑷司马光这样用力砸,想干什么?(想砸缸──想救人)
①引入学习第3自然段,得出结论:这时候不救人,一件危险的事就要发生了。
②指导读出担心、焦急的语气。
⑸司马光举起石头砸缸时,心里怎么样?对照别的小朋友的表现,说说怎样做是慌了?
①结合学习第4自然段,了解哭的、叫的、喊的、跑的都是慌的表现。
②想象一下,他们慌张的时候会一边哭一边喊些什么?
③读出他们慌的样子来。
⑹继续探寻司马光心理,他不喊不叫不慌,砸缸之前在想什么呢?
⑺小结:原来砸缸不是目的,救人才是目的。司马光的这口缸砸得好!
⑻了解结果,引读第6自然段。
⑼学着司马光的样子,把他遇事不慌、奋力救人的心情和样子读出来。
3、假如当时你也在场,你会怎样想,怎样做?(引导动脑筋想办法)
4、从他砸缸救人这件事上,你觉得他是怎样一个小朋友?想对他说什么话?(把会想办法、聪明、勇敢等星送给他。)
四、延伸走进人物
由于司马光从小爱动脑筋,会想办法,所以后来他成了宋朝一位非常有名的人,几百年后我们也一直记得他。课后你们再去找一些有关司马光的故事读读,你会更加了解司马光。
【板书设计】
没有慌
司马光
举石头
砸缸
救人
想办法
司马光教案7
小学语文《司马光》的教案
《司马光》这一课,讲述了司马光和小朋友在花园里玩的时候,有个小朋友一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里,在这危急时刻,司马光沉着冷静,用水缸旁边的大石头砸破了缸,救出了落水的孩子。
【教学方法】
看图读懂课文法 合作探究法 自主识字法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准本课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看图理解花园里的环境和司马光砸缸的过程,知道司马光是一个聪明、勇敢和小朋友。
4、从司马光破缸救人的故事中受到启发,遇到事情要像司马光那样不慌张,支脑筋发明性地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1、读准本课的生字和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让同学理解花园里的环境和司马光砸缸救人的词句,知道司马光是一个遇事不慌、勇敢聪明的小朋友。
〖教学难点
学习司马光这种逆向思维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教师板书课题。
2、简单介绍:
司马光姓司马,名光。是我国此宋时期的历史学家。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
二、看图
1、出示图,从图中你看出了什么?
同学能从图中看出一口大缸被砸破,水哗哗地流出来,一个小朋友正往外爬,图中间的小朋友正伸手去扶那个小朋友,其他的小朋友有的吓哭了,有的喊着,有的找大人。
2、你有不懂的地方吗?
同学1:爬出来的小朋友是怎样掉进缸里的?当时的'情况怎样?
同学2:是谁救的掉进水缸的小朋友,他是怎样救的?
三、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借助拼音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和会认的字。画出的生字和会认的字要多读几遍。
2、读准生字和会认字的音。
⑴ 自身借助拼音读生字和会认的字。
⑵ 同桌小伙伴互读、线纠正。
⑶ 抽读生字和会认字的卡片。
⑷ 做猜字游戏,激发同学学习兴趣,巩固字音。
⑸ 电脑出示词语的演示文稿:
小朋友吓哭没有 假山 慌了 喊叫
举起砸破救人 古时候 司马光 一块石头
3、再读课文,标画出自然段。
4、同学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听听他们读的字音是否准确。
四、理解课文内容
1、学习第一段:
⑴ 指名读第一段:读后你知道了什么?
⑵ 电脑出示插图;让同学根据图中人物的穿载来理解:“古时候”这个词语。
2、学习第二段:
⑴ 指名读第二段:从他的读中你知道了什么?
⑵ 教师提问:
① 他指的是谁?(他指的是司马光)
② 你是怎么知道的?(我从第一自然段知道的)
③ 教师鼓励同学能够联系上下文考虑问题。
④ 借助图弄清花园里假山下,大水缸的位置,以和是怎样的一口缸。
⑶ 指导朗读:
① 教师范读第二段,要求同学认真听,听出什么了?(教师在读时注意突出“大”和“满”字)
生:我听出花园里有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缸,缸里装满了水。
② 同学自由练习朗读。
③ 指名读这段;读后同学评议。评议时同学们先可以说说他哪儿读得好!然后说说哪儿读得还不够,应该怎样读。最后他自身的体会读出来。
④ 由于本段的第二句是个长句,不容易读的教师再范读,让同学注意看清标点,听好停顿的地方。
⑤ 同学自身练习朗读。
⑥ 同桌互读,相互纠正。
⑦ 指名读,集体纠正。
3、学习第三段:
⑴ 指名读课文,听他读后你知道了什么?
⑵ 提问:有一个小朋友爬到假山上玩,怎么全掉进大水缸里呢?请你们联系上下文说一说。
⑶ 理解:“一不小心”的意思。(就是没留神掉进大水缸里。)
⑷ 应该怎么读呢!同学们自身练习朗读这段。
⑸ 指名读,大家评议。
⑹ 必要的时候教师范读指导。
⑺ 提问:有个小朋友爬到假山上去玩,没留神掉进了大水缸里。启发同学想象,掉进缸里的小朋友会怎样呢!通过讨论得出当时情况十分紧急,掉进大水缸里的小朋友假如不急时救上来就会有生命危险。
⑻ 过渡语,就在这紧急时刻,司马光和其他小朋友是怎么做的呢?我们一起来读读第四、五自然段。
4、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⑴ 学习第四自然段
① 同学自身轻声读这段,读后说说你了解到了什么?边读边画出表示小朋友动作的词语。
② 从“有的……有的……哭、叫、喊、跑、找”这些词,小组讨论他们这些人当时是怎么想的?
③ 小组汇报得出结论:让他人来帮助,我这么小,没有方法,有的吓哭了,不知道怎么办。
④ 为了让同学理解:“别的小朋友都慌了”的局面,教师提问:一个小朋友掉进大水缸里,随时有生命的危险,假如你也在场,那都慌起来了是什么样子?请同学扮演当时的局面。
⑤ 教师指导同学有语气地读好这段。
⑥ 过渡: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吓哭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就在这危急时刻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
⑵ 学习第五自然段:
① 自身读读第五自然段,考虑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请你画出司马光动作的词语。
② 请同学看图,并模仿司马光的动作。
③ 师:司马光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怎样做才叫“使劲”砸呢!再请同学们做动作。同学在扮演中理解了词语和句子。
④ 教师指导同学读后四、五段。
5、通过比较理解课文内容:
⑴ 与课文中人物的比较:
提问:当一个小朋友一不小心掉进一口大水缸里时,司马光的表示与别的小朋友的表示有什么不同?可以看出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小朋友?组织同学讨论交流。
⑵ 自身与司马光的比较:
① 提问:同学们也动脑筋想一想,假如你当时是那些小朋友中的一员,你还有什么方法能救出掉进大水缸的小朋友呢?同学讨论后全班交流。
方法一:用梯子爬到缸上,把小朋友拽上来。
方法二:找一根长竹竿,让小朋友抓着竿爬上来。
方法三:去喊大人,让大人把他救上来。
方法四:可以找来抽水机把水抽出来。
方法五:可以拿来绳子把小朋友拉上来。
② 提问:大家想了不少好方法,现在我们比较一下,司马光的方法和大家的方法有什么不同?
③ 教师演示复动投影片:小朋友被大人从缸中拉出来,人离开水。
教师板书:人──水
④ 请大家想一想:用梯子、用竹竿,拿绳子,喊大人救小伙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⑤ 教师再一次演示“人离开水”的复动投影片。
⑥ 司马光用的方法与我们的有什么不同呢?教师演示:水从缸中流出,小伙伴得救。
过渡:这样水就离开了人,小朋友得救了。
⑦ 从这样事情可以看出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小朋友?小组讨论后交流。
⑧ 师总结:
你们也是个爱动脑筋的小朋友,但是在当时的情况下,用梯子,用竹竿、拿绳子、喊大人都是让人离开水,但时间又来不和。而民光急中生智砸摃救人,没法让水离开人,这是反向思维。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要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解决问题。
6、学习第六段:
⑴ 缸里的水流出来了,掉在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你们高兴吗?
⑵ 请同学带着高兴的心情读第6段。
五、发明性的思维训练
师: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就在这时候,假如你是他们中的一员你们会说些什么呀!请同学分角色演一演。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巧记本课6个生字的字形,了解字义。
2、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词。
3、完成课后练习题。
〖教学重点
1、掌握生字的字形和字义。
2、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词。
〖教学难点
1、巧记本课生字的字形。
2、正确地书写“那、都、到”这几个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司马光这篇课文,司马光给你们留下什么印象呢?
2、正确、流利地朗读全文。
二、学习生字的音形义
1、巩固生字、词的读音:
⑴ 自身认读生字。
⑵ 同桌互读生字、词。
⑶ 抢读生字词卡片。
2、巧记字形、理解字义:
⑴ 让同学自身动脑、选择自身认为最巧妙的记忆法记忆。
⑵ 同桌小伙伴互相说一说。
⑶ 请小组汇报或让同学当小老师讲解。例如:
吓:同学用形声字的方法记“吓”字。为什么是口字旁呢?可让同学做出受惊吓的表情,体会人受惊呀时往往会不由得张大嘴,所以是“口字旁”。组词:惊吓,吓一跳。
⑷ 指名抽读生字词卡片,巩固生字的音形义。
三、书写生字词
1、先自身观察每个字词卡片,巩固生字的音表义。
2、在书上独立书写6个生字,提出难写的字。
3、同桌同学相互评改!
4、同学提出比较难写的字,教师重点指导“到、那、都”这3个字。
5、同学在书上的第二个田格中练习书写生字。
教师巡视个别辅导,同时纠正同学的写姿和执笔方法。
6、同学写完后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同学作业,大家相互评改!
四、巩固练习
1、同学独立书写生字和字词。
2、完成课后练习“读读说说”
五、教师小结,朗读全文
司马光教案8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认识本课生字11个,积累词语九个,句子两句。
技能目标:能正确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三、四节。
情感目标:学习司马光在危急时刻砸缸救人的故事,领悟司马光的机智。
教学重点:认识本课生字,积累词语九个。
教学准备:录像带、录音带、图片。
教学过程:
环节安排教的活动学的活动教学意图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位新朋友(板图),他叫司马光(板题)
2、学习“司”,介绍“司马”是复姓。
1)学习“司”,给“司”找朋友。
2)师述:司马是复姓,你还知道有哪些复姓?
(上官、诸葛、欧阳、端木……)
3、过渡: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讨论、交流
二、看录像学习课文
1、播放课文录像,思考:
司马光和小朋友们在花园里玩时,发生了什么事?
2、交流并出示第二小节,指导朗读。
师述:请看图,这口缸这么深,里面的水那么满,像你们这么矮的小朋友掉在缸里有什么危险?
3、师述:在这紧急关头,小朋友们都慌了,叫着喊着去找大人,可是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请小朋友读读课文第三节,圈出生字,小小组学习生字。
重点指导:
慌:理解意思。什么时候你会很慌张?
找:组词
劲:提醒是前鼻音
4、请两位小朋友分别读读司马光和小朋友的表现。
1)出示句子
2)指导:前句紧张可以读得快些;后句要读得不慌不忙;“使劲”读得有力度。
5、我们再来看看图,图上的小朋友都在大声地叫喊,那他们会喊些什么呢?
1)出示相关插图。
2)出示填空
小朋友不小心掉到大水缸里去了。大家都慌了,有的'急得大叫:“。”有的哭着喊着:“。”还有的。
6、集体讨论小朋友的这些方法好不好?司马光的办法好不好?
过渡:正是司马光急中生智,才使这个落水的孩子得救了。
7、学习第四节
1)自学生字,重点指导:
破:与“被”作比较,分别找朋友
流:用好方法记
救:与“球”作比较,找朋友
2)指导朗读
8、学完了课文,你觉得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
(机智,勇敢,遇事不慌张)
讨论、交流
自己练一练,读出紧张的语气
个别读
小小组学习
自己练练
两大组配合读
配动作读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完成课后练习
自己口头练练
交流评价
讨论交流,相互评价
自学生字
用平稳的语气读读第四节
谁能背一背借助录像,把抽象的语言文字演绎成生动活泼的画面,激发学的兴趣。
用描述感受的方法,理解词义,适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
通过合理的想象,适时地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
运用比较的方法体会司马光的聪明之处,教育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应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三、复习巩固
1、读生字
2、“摘葡萄”游戏
3、读课后句子
四、作业课外阅读
《皮球浮上来了》
司马光教案9
=
教材简析:
本课讲的是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他和几个小伙伴在花园里玩,一个小伙伴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遇到这样的突发情况,司马光急中生智,举起大石头,砸破水缸,小伙伴得救了。本文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朗读课文,我们能体会到:遇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会想出好办法。
导学目标:
1、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个生字。
2、课文插图中仔细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能力素养点:
1、理解课文的内容,感悟到遇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能想出好办法。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背诵课文,体会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质。
导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2、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
3、学会观察书中插图中人物的动作、表情、神态。
导学设计理念:
本文的学习重点是认识本课的生字和新词,并且学会观察人物的动作、表情、神态,所以在设计本课的教案时,在关注到这方面。指导学生识字时,让学生边读文,一边记认生字,通过给黑板上的生字着色,加强色彩化,让学生整体感知生字,再让学生自主识字,小组合作交流识字方法,找到汉字规律,然后采用问答和对唱的方式巩固生字,效果会更好。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时,教师先示范,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后,试着朗读,再在小组间进行评价,抓住司马光不同表现的词语进行感情朗读。通过引导学生收集关于司马光的故事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也加深了对课文的了解。
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了解人物
1、导言:同学们,在距今九百年前,也就是在我国北宋时期有一位历史学家,他就是司马光,这篇讲述的.就是司马光小时候的事。
2、哪个同学对司马光有了解呢?请你说一说。
二、借助图画,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1、请你轻声读读课文,边读边标画出本课的生、新词。
2、出示本课的生字卡片,请同学们认读。
红色卡片:(会认的字)
黄色卡片:(会写的字)
3、指导学生看图。
(1)通过初读课文,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什么?图上有个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知道哪个孩子是司马光?
(2)学生简述画面的内容。
三、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指名读文,说说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
2、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读了这段,你读懂了什么?
(2)“古时候”是指什么时候?
3、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深入地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2)再次看图,假山和水缸在什么位置?请你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3)结合书上的内容和图上的画面,请你说说:这是一口什么样的水缸?
(4)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这段文字,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4、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这段,思考:正当孩子们玩得高兴时,发生了什么事情呢?“不小心”是什么意思?
(2)展开想像:这个小朋友掉进水缸里,小伙伴们的心情怎样?情你细想想,把自己当作其中的一个人物,说说此时此刻,你的心情如何?
(3)为什么着急呢?掉进缸里的小孩子面临着什么危险呢?
(4)用着急的心情练读。
(5)小组内练读后,全班交流。
(6)在这么危险的情况下,小司马光是怎么做的?请你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5、学习课文第上自然段。
(1)思考:小朋友们为什么这么惊慌?
(2)练习朗读,读出惊慌,害怕的语气。
(3)小组内练读。
(4)个别学生展示读。其他们学进行评价。
(5)在这万分紧急的情况下,一个小朋友去叫大人,大人来了能不能救出孩子呢?他的方法好吗?小组讨论。
(6)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
6、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1)自由读第五自然段,思考:司马光的表现与其他人一们吗?为什么?
(2)试着做司光砸自由缸的动作。说说:谁表演得好?为什么好?练习朗读,读出自己的体会。
(3)讨论司马光的做法好在哪。
(4)小组讨论:司马光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呢?
(5)再读这一段,思考“花园里为什么要一口大缸呢?有什么用?]
(6)这口缸有它的自身价值,可是却被司马光砸碎了,耸不怕大人批评他吗?
(7)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这一段。
7、学习课文第六自然段。
(1)自己读读这段。思考: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这段?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
四、发散思维训练。
还有别的方法救出小孩吗?
五、总结全文。
读完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呢?遇到紧急情况时应如何去做呢?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课文。
1、练习背诵课文。
2、同学们相互评议。
---------------------------
二、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练习书写。
1、学习生字“我会认”
2、合作学习:讨论如何记住本课的生字、新词?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吗?
3、学生交流学习。
4、汇报学习体会。
5、学生反复认读生字。做游戏。
3、学习“我会写”,指导书写本课的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学习“我会认”
(2)仔细观察本课在写的生字,说出规律:均为左右结构的字。
(3)指导书写“别、到”两个字,这两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
(4)学生仿写、描红,教师相机指导。
(5)教师进行评价,并及时鼓励。
三、课堂练习。
1、比一比,再组词。
救()劲()司()
球()径()同()
2、扩词。
司()()假()()
使()()别()()
四、课堂总结。
司马光教案10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别、到、那、都、吓、叫”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
3、感受司马光遇到紧急情况,沉着、勇敢、果断救人的品质。
4、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图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流程:
一、指导看图,从图中质疑。
1、出示插图,从图中你看出了什么?
2、你还有什么看不懂得吗?
学生质疑,教师归纳问题:
(1)爬出来的孩子是怎样掉进缸里的?
当时的情况怎样?
(2)是谁救了他,他是怎么救的?
二、揭题释题。
1、板书课题,读题。
(1)知道“司马”是复姓。
(2)识记司,组词。
2、简介司马光。(学生或教师)
三、初读感知,合作初步解疑。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识记生字。自主选择生字识记,组内交流,全班反馈。(采用各种形式认读生字,随机选择生字扩词或选择句子指导朗读。)
4、小组讨论交流读懂的问题。
四、再读感悟。
1、学习1~3段,解决问题(1)。
(1)借助插图了解大水缸的位置及这是怎样的一口缸。
(2)读文后讨论,理解:不小心。
启发想象:掉进缸里的孩子会怎样?
(3)朗读指导。
(1)看图读文了解别的孩子的表现,板书:哭喊叫找
小组讨论这些孩子当时是怎么想的'?
(2)讨论司马光是怎么想,怎么做的。他是个怎样的人?
划出司马光的动作。理解:使劲砸。
(3)质疑释疑。(针对课文内容提问,自由解答,教师引导)
4、你喜欢司马光吗?用一句话夸夸他吧!
5、朗读指导。
五、学会背诵技巧。
教师引导,让学生悟出背诵的方法:看图背诵、想情节背诵、看板书背诵。
六、指导书写。注意偏旁在左的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七、拓展训练。
如果你是当时那些小朋友中的一员,你会怎么做呢?
要求:大胆想象。
八、作业布置。
把故事讲给家人听。
司马光是我国宋代伟大的史学家。这篇课文讲的是他七岁的时候砸缸救人的故事。全文情节生动,叙事性强,有利于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课文浅显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沉着、机智、勇敢、聪明的小司马光形象,对学生也起到了一定的榜样感召作用。
这篇课文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课文内容相对熟悉,在教学中我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抓住课文故事性强的特点,突出以读为主的线索,促使学生在读中熟悉,读中感悟,读中思考。在课文学完,我设计让学生讨论:
1、从司马光身上你明白了什么?请你对司马光或那个被救的小朋友说句话。
2、如果你在场,你还会有什么好办法救那个小朋友吗?
3、假如你身边发生了意外的事,你会怎么办?
设计这样几个问题,从课内走向课外,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想象,并结合生活实际开发课程资源,对学生生活适应能力的形成起到指引作用。在这个环节中,我注意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注意引导学生把句子说通顺,把意思表达清楚,进而体会司马光的机智、勇敢。
司马光教案11
通过《司马光砸缸》教学,不仅使学生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课文内容,还要教育学生遇到事情要像司马光那样开动脑筋、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识记8个要求会写的字,认识14个要求会认的字,掌握两个部首“足字旁”、“石字旁”。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内容。
3、感受司马光遇到紧急情况时沉着、勇敢、果断救人的品质。
4、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学重点:识记生字。
教学难点:明白砸缸救人事情的前因后果,感受司马光沉着、勇敢、果断的品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板书课题,学生或老师简要介绍司马光——姓司马,名光。学习“司”字,字谜:这个同学真马虎,“同”字丢掉一小竖。司马光是北宋时期的人,离现在有九百多的年,是我国古代的历史学家。
2、设置悬念:今天我们要讲一讲司马光小时候救人的故事,为什么要救人,又是怎么救人的呢?
二、指导看图,初步了解图意
1、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些什么?
2、图上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哪个是司马光?
三、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是怎样展开图上画的故事的。
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听准字音。
2、提出初读要求:
(1)读准每个字音。
(2)画出本课的生字。
3、说一说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四、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识记生字。
1、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从前”是什么意思?
(3)在这一自然段,发生了什么事?
(4)思考:那个小朋友是怎样掉进缸里的?掉进缸里的小朋友会出现什么情况?
2、第二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讨论:从哪里看出小朋友都慌了?还可能有什么样子的?
(3)相机学习“叫”“跑”,请学生列举其他带有“足字旁”字,说说它们都与什么有关。
(4)小结:别的小朋友慌了,动作忙辞职,司马光表现怎样呢?
3、第三自然段。
(1)要求学生仔细读课文,画出描写司马光砸缸动作的句子。
(2)出示句子:司马光没有跑。他拿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把缸砸破了。
讨论:
司马光没有跑,他是怎样做的?
指名让学生表演“使劲砸”的动作。
“几下子”告诉了我们什么?
(3)再引导学生看图,讨论:
司马光为什么要砸缸?
能用别的办法救出那个掉进缸中的小朋友吗?
(4)相机学习“使、劲、砸、破”。学习“石字旁”,说一说带有“石字旁”的字有哪些?都与什么有关?
(5)结果怎样了呢?
(6)学习“出”、“终”、“于”、“救”。
(7)通过这件事,你能看出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
(8)让学生代表得救的孩子向司马光说一句感谢的'话。
五、朗读课文
六、课后作业
把故事讲给家里人听。
第二课时
一、总结全文
1、指名朗读。
2、复述课文。
3、让学生说一说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
二、复习字词
1、开火车读生字卡片。
2、完成课后活动——连线。
3、完成课后活动二,涂色。
4、完成课后活动三,读词语。
三、指导书写。
司:注意第一笔先写“横折勾”
跑:注意“足字旁”的写法。
出:注意笔顺
四、课后作业。书写生字。
拓展阅读:《司马光砸缸》课文
从前有个人叫司马光。他小时候,常跟小朋友们在花园里玩儿。花园里有一座假山,假山旁边有一口大缸。有一回,有个小朋友在假山上玩儿,不小心掉到大水缸里了。
小朋友们都慌了,有的叫着喊着跑了,有的跑去找大人。
司马光没有跑。他拿起一块石头,使劲儿砸那口缸,几下子就把缸砸破了。缸里的水流出来,掉在缸里的小朋友终于得救了。
司马光教案12
原文:
古时候有个孩子,叫司马光。
有一回,他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花园里有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
有个小朋友爬到假山上去玩,一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
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吓哭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
司马光没有慌,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把缸砸破了。
缸里的水流出来了,掉进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
学习目标
1.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个字。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司马光的沉着、机智。
4.想出新办法,发展创新思维。
课前准备
教师:教学挂图或多媒体,生字卡片,小黑板。
学生:读课文,标注生字、自然段;收集关于司马光的资料。
第一课时
谈话引入,揭题激趣
1.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他是谁呢?(板书:司马光)
2.认读生字“司”。齐读课题。
3.简介司马光。
整体感知,认识生字
1.老师范读,学生边听边看插图或多媒体课件,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学生自由、轻声地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3.小黑板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学生自由读,抽读检查。
4.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
图文结合,朗读感悟
1.学生自读课文,思考:司马光在花园里遇到了什么事?
2.指导朗读2、3自然段。
a.引导看图(或用多媒体演示当时的情形)。
b.自由朗读,体会课文中小朋友的心情。
c.指名读第3自然段,感受情况的紧急。
3.小伙伴们是怎么做的?司马光又是怎么做的?(学生自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
4.大家试着做做司马光的动作,体会“举”“砸”。
指导朗读。比较“别的小朋友”和“司马光”的不同表现,边读边体会。
老师引读:有个小朋友……掉进了大水缸。别的小伙伴──司马光又是怎么做的呢?……最后……。
课后思考,拓展思维
如果你遇到这种情况,会怎么办?
第二课时
讨论交流
司马光沉着机智,救出了小伙伴。你能想出别的办法救出那个小朋友吗?比一比,看谁的办法最好。
1.学生自己想办法。
2.分组交流,推选出好的办法到全班交流。
3.全班交流。(引导学生适时评议办法的优点和不足。也可以与司马光的办法比一比,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了解在当时的情况下,什么办法是最好的')
4.再次朗读课文,并说说司马光给你什么样的印象。
识记生字,积累词汇
1.复习生字读音。(出示卡片,认读生字)
2.鼓励学生用生字组成词语,(积累词汇,巩固识字)教师给予肯定或指正。
3.采取小组竞赛、词语接龙等形式,完成“读读说说”的练习。
朗读背诵,积累巩固
1.自由朗读课文,练习背诵。
2.根据故事发展的顺序,教师引导背诵。
指导生字书写
1.认读“别”“到”等6个字。
2.引导观察这六个字,都是左右结构,要注意口字旁、立刀旁、双耳的书写位置。
3.学生描红,书写生字。
4.展示学生作品,进行评议。
教学反思
司马光是我国宋代伟大的史学家。这篇课文讲的是他七岁的时候砸缸救人的故事。全文情节生动,叙事性强,有利于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课文浅显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沉着、机智、勇敢、聪明的小司马光形象,对学生也起到了一定的榜样感召作用。
这篇课文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课文内容相对熟悉,在教学中我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抓住课文故事性强的特点,突出以读为主的线索,促使学生在读中熟悉,读中感悟,读中思考。在课文学完,我设计让学生讨论:
1、从司马光身上你明白了什么?请你对司马光或那个被救的小朋友说句话。
2、如果你在场,你还会有什么好办法救那个小朋友吗?
3、假如你身边发生了意外的事,你会怎么办?
设计这样几个问题,从课内走向课外,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想象,并结合生活实际开发课程资源,对学生生活适应能力的形成起到指引作用。在这个环节中,我注意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注意引导学生把句子说通顺,把意思表达清楚,进而体会司马光的机智、勇敢。
司马光教案13
设计理念:
体现“情趣”教学理念,将学习过程进入认知与情感的和谐统一的轨道,让语文学习更具生机与活力。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都能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直观生动的形象感受,把学生带入故事之中,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语言、发展思维。
设计特色:
以学习汉字及语言文字为重点,运用形象有趣的教学手段和情景教学法,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培养学生自我救护的意识。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教师:今天,我们要去认识一位朋友。他生活在古时候,离现在有一千多年了,他的名字叫“司马光”。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书空。重点指导“司”的笔顺、结构。
2教师采访学生:你姓什么呀?学生回答后,告诉学生“司马”是复姓。
你还知道哪些复姓呀?
3齐读课题,注意词的节奏:司马——光
(设计意图:在揭示课题时,落实好一个生字的教学,既是解题的需要,同时也结合介绍了人物的生活背景。在创设语言环境的过程中,发展了学生的语言,丰富了学生对姓氏的认识。)
二、初读故事。
1自由读故事,遇到生字,结合拼音多读几遍。标好自然段。
2同桌俩人互相认识课文后的生字,拿笔把对方有困难的字圈起来。想想用什么识字方法记住这些难认的字。俩人交流识字方法。
3教师了解学情后,课件出示本课生字。针对学生普遍难认的字进行重点指导。鼓励学生采用联想法、熟字加减偏旁的.方法识字。
如:砸——拿着石头砸装了毛巾的箱子(三框儿)。
破——小心石头割破皮。
……
4回到文中再把课文读一读,争取读流利。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充分发挥孩子互帮互助互动的作用,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意识和能力,最后达到熟能成诵的目的。教师的指导做到重点突出,有的放矢,节省时间,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分段导读。
1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这一段,要求读流利。
(2)指名读第一句话:“有一回,他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读完后,问“他指谁?”要求学生把名字放进句子里读一读。
(3)指名读第二句话:“花园里有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教师点击课件(三幅山的图片)问:这是假山吗?为什么呀?引导学生图文对照认识“假山”。再把这个词读几遍。最后向学生介绍“假”的另一个读音“放假”。
(4)指导个性化朗读。
预设:生1读第二句话。
教师:水缸不够大呀。
生2读第二句话。
教师:老师听出来了,你的水缸很大。但是水缸里的水没满。
生3读第二句话。
教师:不错!你的水缸最大,里面的水也很多。我们大家一起来试试,比比谁的水缸大,谁的水多。
生齐读这一句。
(设计意图:文字永远应该生动地活在故事里。教师通过换词练习、直观理解词语,使学生轻松地学习语言。遵循孩子的年龄特点,用儿童化的评价引领学生进行个性化朗读,品出朗读的韵味。)
2学习第三至第五自然段。
(1)自由读这三个自然段,要求读流利。
(2)指名读第三自然段:有个小朋友爬到假山上,一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
教师板书“一不小心”,齐读。
点击课件:一个小女孩蹦蹦跳跳地向前跑,忽然被石头拌倒;一个小男孩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咬着舌头了;奶奶洗碗时,一个碗掉到地上摔破了。
学生看完场景后后用“一不小心”说话。
读一读这一段,把“一不小心”的感觉送到句子中去。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的语言环境,使学生在活生生的生活中丰富语言、发展语言、理解语言。)
(3)指导朗读第四自然段: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吓哭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教师板书:慌、哭、叫、喊、跑
预设:学生自由朗读。
教师(观察后):你读得好。眉头皱起来了。你为什么这样啊?(学生1:我心里很急。)你们再读,我听听你们急不急。
教师问学生2:有人掉到水里了,你为啥哭啊?
学生2:我害怕,担心他被淹死了。
教师:老师来听听谁最急,最害怕。(指名读。)
(4)联系第四自然段“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进行语言训练。
教师:有个小朋友掉到水缸里了,你会叫什么?
生1:……
教师:你不急啊!我不信有人掉水里了。
生2:……
教师:你声音太小了。碰到危险要大声呼救啊!
生2:……
教师:你看到了你爸爸(妈妈),你怎么说?
生3:……
教师:你们都叫吧喊吧。
全班齐读第四自然段。
(设计意图:适时将口语交际训练落实到阅读教学中,不但发展了学生的语言和随机应变能力,而且拓宽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从而达到“有感情地读”的目的。)
(5)指导读第五自然段:司马光没有慌,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几把缸砸破了。
教师出示“举、砸”让学生做动作。
联系上文,让学生说说怎么知道司马光没有慌。(他不哭,不叫喊,不跑,想办法救人)
指名读,引导学生自己评价:你的石头够不够大;你砸缸时用劲了没有;你砸缸砸得快不快。
(设计意图:动作表演理解词语简单而直观;联系上文理解下文,交给学生一把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引领学生进行评价,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四、拓展练习,发展思维
指导读最后一段。点击课件:出现几个不同的人物——得救的孩子、惊慌的小伙伴、得救孩子的爸爸等围观的人对司马光说着什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色夸奖司马光。
如果你是那个得救的孩子,会说什么?
如果你是那个吓坏了的伙伴,你会说什么?
如果你是得救孩子的爸爸,你会对自己的孩子说什么?会对司马光说什么?
……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创设一个具体生动的画面,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让学生改变角色,走进教材,充当故事中的人物,设身处地地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给学生一个想象的空间。)
第二课时
一、读整篇课文。
二、讨论交流:假如旁边没有石头,你想个什么办法来救那个孩子?
三、点击课件:一栋楼房失火,一户人家设法自救的场面。引导学生明白自救的重要及方法。
——碰到危险要大喊。
——碰到危险要赶快叫人帮忙。
——碰到危险别慌,赶紧想办法。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关注新闻,适当拓展,把文本上升到关爱生命的高度,依托文本,超越文本。)
四、练习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师扮演爸爸妈妈等多种角色。学生讲完故事后,教师评价:我的好儿子,你讲得真好!
(设计意图:游戏是孩子的权利。让语文课变成游戏的课堂,使孩子热爱语文。)
五、学写生字。
1指导“别、到、那、都、吓、叫”的笔顺规则。
2教师范写“别、到”,强调在田字格的位置。注意这两个字的字型是左宽右窄。学生书空、描红、临帖。
3学生观察“那、都”,指导写好双耳刀。学生观察字型和占格,描红、临帖。
4学生说说怎样写好“吓、叫”。描红、临帖。
六、把《司马光》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电教手段运用说明:
这是一年级的一篇课文。在运用电教手段时,我本着“一切手段是教学的辅助”的原则,充分考虑语文教学的实际需要,立足文本,立足学生学习的需要,立足提高教学效率。整个教学设计只安排了五处电教手段:第一处电教手段的运用旨在提高教学效率,节省板书的时间;第二处电教手段的运用是为了运用直观的画面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第三处电教手段的运用则是创设一个可视、可闻、可感的生动场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发展语言;第四处电教手段的运用旨在将学生带入情景,将心比心,激活思维,训练语言;最后一处电教手段的运用目的在于利用网上的新闻视屏资源,提升文本的主题。
司马光教案14
教学目标
1、认识“司、跌”等5个生字,会写“司、庭”等7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4、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
5、紧扣重点词句,感悟司马光的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
教学重点
借助注释和联系上下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句子的意思,了解课文大意,体会司马光的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大意,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本课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重点)
2、准确朗读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背诵课文。(难点)
教具准备
课件(笔顺动态演示朗读音视频)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入类型:谈话导入。
展示图片(一):你知道这是谁吗?
展示图片(二):看到这幅图片你想到了什么故事?(古时候,有个孩子叫司马光,才七岁,他很聪明。有一次,他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得救了。)
生动有趣的故事,对低年级儿童具有特别的吸引力。这一设计,旨在拉近文本与学生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提示:其实,上面的故事是从文言文译来的,文言文和我们现代的文章有很大的区别。
文言文代表着短小精悍的语言问世了,现代文代表着一个通俗易懂的语言诞生了,他们之间各有自己的长处,也有各自的短板:
第一,文言文语言精练,简短,而现代文刚好相反,长篇大论的写一篇作文,文言文用不多的字数就可以描述出作者所写的内容。比如题西林壁,这七言绝句写出了一个动人的诗,画出了一幅逼真的山景画。但是,翻译成现代文,就比较多,像一篇小日记。
第二,文言文的概括力强,那几行话,就可以抒发出作者的喜怒哀乐,就能写出作者的真情实感,而现代文就没有这个特殊的功能,无论怎样写,总要有几百字,才可以将文章写的细致。这就是文言文的好处。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现代文也有自己的闪光点,那就是一听就懂,而文言文不好懂。文言文中的奥秘似乎深不可测,但是经典短小,现代文中的语言优美通顺,但没有概括的能力。
导入课题: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一篇文言文《司马光》。(板书:24司马光)学生齐读课题。(学习生字“司”,读准平舌音。)
教师解题:本文节选自《司马光传》。《司马光传》出自《宋史》,《宋史》于元末至正三年(1343年)由丞相脱脱和阿鲁图先后主持修撰,《宋史》与《辽史》、《金史》同时修撰。《宋史》全书有本纪47卷,志162卷,表32卷,列传255卷,共计496卷,约500万字,是二十四史中篇幅最庞大的一部官修史书。
二、介绍人物
司马光(1019~1086):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散文家。北宋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运城安邑镇东北)人,汉族。出生于河南省光山县,字君实,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司马光自幼嗜学,尤喜《春秋左氏传》。
三、初读感知
1、教师导语:中国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在使用过程中,有传承,有变革,有创新,有些词语的意思发生了变化,比如“去”,古义是离开。例句:“众皆弃去”(《司马光》)“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两小儿辩日》));现在的意思是:到……去。又如“交通”,古义是:交错相通。例句: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桃花源记》)现在的意思是主要用于称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
2、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3、学生初读。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4、检查初读情况
(1)学习生字
①小声读课文,画出生字和不懂的词。
②学生按要求自学生字、词。
a、回忆复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的方法步骤。
b、回忆复习自学生字、词的方法步骤: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或课外资料等方法理解词的意思。
c、看注释理解词语。
③按要求自学生字、词。
④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自学生字、词。
⑤看注释理解词语、
(2)认读生字
练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
①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悉皆人人皆知皆大欢喜
(重点指导生字“持”为翘舌音;“司”为前鼻音。)
(3)学习多音字:得(děi dé)
练①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水迸,儿得活。
得(děi dé)
dé1>获取,接受,如得到、得失、得益、得空、得便、得力、心得;2>适合,如得劲、得当、得法、得体;3>满意,如得意、洋洋自得;4>完成,实现,如得逞、得志;5>可以,许可,如不得随地吐痰;
děi1>必须,须要,如可得注意;2>极舒服,极适意,如这时要能洗上凉水澡,就得了。
②读一读:
a、得(děi)亏司马光反应快砸破水缸,掉进缸里的孩子才得(dé)救了。
(4)理解词语
(5)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5、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本文讲了司马光小时候砸破水缸救出小伙伴的故事。)
四、学习“会写字”
司庭登跌众弃持
1、学生字
认读含有会写字的词语,读会写字,观察笔顺,掌握结构、音序、部首,组词,造句。
2、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书写特点,交流。
(本课要求写的字,要注意归类总结。“司”“庭”等右上包围和左上包围的字,注意笔顺规则为先外后内,可回顾二年级下册“书写提示”中关于半包围结构的书写要点:左上包围的字,书写时包围部分的撇画要写的舒展;上下结构的字“登”,写上边部分时撤、捺要舒展;左右结构的字“持”注意几个横画之间距离要均等;“品字形”结构的字“众”注意第二个“人”捺变点,整个字呈三角形。还可把本课的生字组成词语,练习书写。比如:“庭”组成“庭院”,“登”组成“登山”,“众”组成“众人”,“弃”组成“放弃”,“持”组成“支持”。)
(2)老师范写,重点指导上下结构的字“登、持”和左右结构的字“跌、弃”,学生练写。
司:横折钩的横要短,竖要长,里边的“ ”位置稍靠上。
庭:“廷”左边是“廴”不是“辶”,右边“壬”上边是短平撇,中间一横稍长。
登:左上边的横撇横短撇长,右上边有两个短撇,捺要长。
跌:左边窄小,右边高大,“止”下横变为提,“失”中间一撇要长。
众:上边的“人”要宽大,下边两个“人”并排,左边“人”的捺变为一点。
弃:上边要扁小,最下边一横要长,左边是一竖撇,右边是一竖。
持:右上边“土”下横最长,中竖与“寸”的竖是两笔,“寸”的竖要靠右一些。
练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设计意图:写字指导对于低、中年级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写字指导时让学生自己分析生字的.间架结构,加深印象,到自己写字的时候就能正确、美观地把字写在田字格里了。
五、课堂小结
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读完这篇课文,让我们感受到司马光的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准确朗读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背诵课文。
2、能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重点)
3、了解文章特点,激发阅读兴趣,懂得关爱他人。(难点)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1、课件出示:24司马光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
3、指名读课文,师生评议,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
二、再读课文,整体把握。
1、读课文,想一想怎样读好这样的课文?
2、学生带着自己想知道的问题初读课文,教师强调: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多读几遍。
3、教师指名读课文,强调学生注意倾听,相机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教师指导,读准节奏。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4、教师范读,指导朗读,读准节奏
5、集中交流初读课文后的发现和收获。
6、请同学们按照这样的停顿方法,自己再试着读一读课文。指名读,齐读。
7、自由练习朗读。(文言文和白话文在朗读上有不同之处,要读出古文的韵味,自己试着读一读,相信你会比老师读得更好。)
方法指导:根据意思停顿,读好简短文言文
理解古汉语中的一些句子时,有的要进行调整,有时还要增添,翻译时才会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通顺的讲述。
运用:如课文第一句话,调整为:群儿于庭戏,(庭中有瓮)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8、司马光与其他孩子表现有哪些不同?(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
设计意图:朗读是语文课堂活动中的重要方式。朗读不仅仅是为了理解课文内容、故事情节,更重要的是获得充满灵性的感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放手让学生自读感悟,引导学生通过读书读懂课文的内容,想象课文的情境。通过朗读,可以让学生脑中再现小朋友惊慌的表现,体会慌乱的场面。通过演读,让学生体会司马光遇事沉着,机智救人的品质。
三、品读释疑
1、参考注释,自学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话的意思。(要求:将注释中重点词语的解释再次批注在文中,据此理解句子的意思。)
2、小组交流。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
(1)群儿戏于庭。
①群儿:很多孩子。这里指小伙伴们。
②戏:做游戏。
③于:在。
④庭:庭院。
⑤群儿戏于庭。(一天,一群小孩在庭院里嬉戏。)(板书:原因戏)
(2)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①一儿:有个小孩。
②登瓮:爬到缸沿上玩。
③足跌:一不小心,掉到缸里。
④没水中:眼看那孩子在水里快要没顶了。
⑤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一个小孩爬到瓮缸上,失足掉进缸里沉没到水里。)(板书:经过登跌没)
(3)众皆弃去。(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
①众:别的孩子们。
②皆:全,都。
③弃:丢弃。
③去:离开。
④众皆弃去。(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
(4)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
①光:指司马光。
②持:拿。
③石:石头。
④击:击打。
⑤破:被打破。
⑥之:它,指水缸。
⑦迸:涌出。
⑧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司马光立刻拿起石块击打瓮缸,瓮缸被打破了,水从破口处喷涌出来。)(板书:经过持击破迸)
(5)儿得活:失足掉入水里的人才能够活下来。(板书:结果活)
4、简述故事。
(1)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引导学生了解在把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文时,为了使语句通顺、内容连贯,需要加入恰当的内容。)
(2)全班交流,教师小结:一天,一群小孩在庭院里嬉戏。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一个小孩爬到瓮缸上,失足掉进缸里沉没到水里。大家都丢弃失足者离开了。司马光立刻拿起石块击打瓮缸,瓮缸被打破了,水从破口处喷涌出来,失足掉入水里的人才能够活下来。
5、男生读原句,女生读译文。
6、鼓励学生大声朗读原文,并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教师评议。
7、课文讲了怎样的小故事?作者写了司马光的表现,还写了其他孩子的表现,为什么这样写?(课文讲了司马光小时候砸破水缸救出小伙伴的故事。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司马光的不慌张,沉着冷静。)
设计意图:故事情节简单,通俗易懂,在引导学生主导通课文的同时,初步体会司马光的品质。
8、借助注释,想一想怎样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生动,然后讲给别人听。
(1)小组交流。
(2)小组派代表发言,师生评议,教师小结:
有一次,司马光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也得救了。小小的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从小就是一副小大人模样。这就是流传至今“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9、熟读成诵。
(1)这么聪颖机智、沉着冷静的孩子,你们喜欢吗?(喜欢)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出喜欢的感受,读出古文的韵味,请几个同学读。(课件配乐)
(2)学到这里,你能试着把这个故事背诵下来吗?一起背一背,不能背诵的看着书朗读。
(3)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司马光》这篇文言文,知道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有看——注释、联系——上下文、查找——资料书、遇到难句——反复多读几遍、还读不懂的——做批注。相信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也能用上这些方法,去读懂其它的古文。
四、总结课文主旨
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本文讲了司马光小时候砸破水缸救出小伙伴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司马光解救伙伴沉着冷静的表现的赞颂之情。(板书:沉着冷静破瓮救人)
方法指导:
1、怎样读好简短的文言文?(根据意思停顿,读好简短文言文。)
停顿:一般指说话中话语的短暂停歇。在文章中指语意的断和连,分为句间停顿和句中短暂停顿。
好处:正确停顿,能帮助理解课文意思,了解课文表达的特点。朗读时富有节奏。
运用:本文第一句,“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反复诵读后,可以用“/”画出停顿,“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这样都就能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课文内容。
五、学习写作方法
2、通过学习课文,你了解到什么写作方法?(运用衬托手法,突出人物形象)
课文作者在描写司马光砸瓮救友的故事时,简洁的语言中还有对其他孩子的描述,“众皆弃去”反衬出“光持石击瓮”的难能可贵,突显出司马光的沉着冷静,凸显出司马光机敏聪慧。
3、举例:
海鸥在大海上飞窜,轰隆隆的雷声把海鸭吓坏了,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躯躲藏在悬崖底下、、、、、、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没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海燕》高尔基
这段文字用海鸥、海鸭、企鹅的惊慌衬托出海燕的勇敢,重点突出。
4、练一练:你最喜欢什么人?认真观察后写一写,注意试着运用其他人的表现,衬托这个人的特点。
六、课堂小结
本课是一篇文言文。全篇内容简单,言简意赅,但故事情节完整。它以精练的笔触,勾勒出一个机敏的七岁男孩形象。“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实为文眼,凸显了司马光的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在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同时,我们学习并掌握了学习古文的方法。(板书: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司马光教案15
学习目标:
1.通过读书,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积累一些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
3.启发学生遇到问题时,开动脑筋想办法,养成积极动脑的良好品格。
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
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并从中受到启示。
教学过程与教学策略:
一、揭题走近人物
1.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新朋友,他是谁呢?(板书课题,让学生跟主人公打打招呼,产生亲近感,并从中认识生字“司”)
2.司马光自我介绍:我是古时候的宋朝人,姓司马,名光,比你们早出生几百年呢!
(1)听了他的自我介绍,你知道了什么?(相机指导了解复姓,理解“古时候”)
(2)把写这个意思的句子读读。(出示第一自然段)
(3)对司马光你还想知道些什么?(鼓励质疑,梳理问题,板书:事?人?)
3.司马光生活在古代,他不能来和我们见面,如果我们想要认识他,和他交上朋友,可以从读懂课文开始。
二、初读观察人物
1.自读课文:边看插图边读课文,要读准字音。多读几遍,读到自己满意为止。
2.同桌交流会认的.生字,挑自己喜欢的自然段相互读读评评。
三、朗读感悟人物
1.我们读了几遍课文,应该逐渐开始认识司马光小朋友了。看图,这里谁是司马光?你是怎样认出他的?
2.说说在课文里司马光做了什么事?(先同桌小声交流,再全班交流)
△和同伴玩:出示:有一回,他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机动)
【司马光教案】相关文章:
司马光教案02-19
司马光 教案02-13
司马光砸缸的教案07-25
《司马光》教案(15篇)01-20
司马光教案(15篇)03-03
《司马光》教案(汇编15篇)03-05
司马光教学反思06-19
《司马光》教学反思04-23
《司马光》教学设计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