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教案(集锦15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年级语文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年级语文教案1
一、设计理念。
探索奥秘,是人类的天性,因为每个正常的人都有求知欲。从某种意义上说,谜是推动人不断探索、不断前进、不断发展的动力。让孩子们从小就心中有谜,试图去解开这些谜,这本身就是一个孕育发展和创造的过程。因此,本教学设计力图通过语言文字的阅读,把谜播种在孩子们的心田,使之成为持续学习和进步的动力。怎样才能把谜播种在孩子们的心田里呢?语文课有语文的方式,那就是:引导孩子在与文本、文化和客观世界的对话中,去敞亮,去点染。
二、教材分析。
《月球之谜》是新课程标准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科普性文章。文章短小精悍,蕴含了丰富的科学知识,可读性强,趣味性强。全文紧扣谜来写,可谓谜象丛生。开篇从遐想入手,引出一连串的问题,首写谜。接着写人们对月球的了解,以及开展的实验,看似在揭密,其实,处处生谜,用一个自然段的省略号,留下无穷无尽的谜。正因为如此,课文为读者留下了无限的空间,让读者去遐想,去探索。因此,这是一篇激发学生探索热情的好教材。
三、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维目标统一的要求以及我对教材的分析和对学生的了解,故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三大方面: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月面的基本情况,以及课文提到的和月球有关的未解之谜。
(2)培养学生就掌握的材料提出问题的能力。
(3)积累一些与月亮有关的诗句。
2、过程与方法。
运用想象、资料交流、质疑等各种方法,强化学生对月球魅力的感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同学们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培养同学们热爱科学和大自然的情感。
四、教学重点。
依据教学大纲、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特定本课的教学重点为:了解月球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文中写了月球的哪些未解之谜?
五、教学难点。
因为月球对于人类来说是充满神秘色彩的,迄今为止,只有少数宇航员登上了月球,而且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在月球上久留,只能从月球上采集一些标本或做一些简单的实验。所以对于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他们对有关月球的知识是知之甚少的。依据此点和对教材的分析,特定本课的教学难点为:利用资料交流、古诗句积累和想象等手段,引导学生真正感受月亮的神秘与奥秘,同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六、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也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中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的统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时依据课改理念,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结合实际进行拓展延伸,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课的开放性和语文课与社会、与人生相结合的特点。具体方法有:
1、创设情景法:
《月球之谜》一课描写了月球奇异的景色。对于月球上面的神秘之处,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材虽配有插图,但却是静止的,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于是我利用悠悠课堂多媒体课件,给学生创设了形象、直观的和谐情境。
2、合作探究法:
在探究中通过有效的小组活动的开展,展现一个小组集体智慧的结晶,培养了学生质疑的能力。
3、以读代讲法,读中感悟法。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一堂新课的导语设计是至关重要的。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富有情趣的导语,就像师生之间驾起一座沟通心距的桥。通过桥梁,师生的心会拉近。
《月球之谜》这一课的导语我是这样设计的:每当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洁的月光曾引起人们多少美好的遐想!它到底藏着多少秘密啊?在1969年7月20日,美国两名宇航员首次登上月球,发现了很多的月球之迷。
如此激趣导入新课,学生的听觉、思维与想象及学习的情绪都被调动起来,同时,由课文第一段导入,既使学生重温了上节课学习的内容,也为新课起到了连接的作用。
现在就让我们跟随这两名宇航员乘坐阿波罗号宇宙飞船向月球出发,好吗?(揭示题目,板书)
(二)自主探究,读文感悟。
1、学习第二段和资料袋。
(1)出示课件演示:
看,这就是月球,当我们来到月球,第一眼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景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利用直观形象的多媒体课件资源,引导学生观看录象,整体感知。
(2)请大家找一找在课文的哪一个自然段?把它划下来,并读一读。以读代讲,让学生划出描绘月球景色的句子,想象月球上神秘的景象。
(3)哪位宇航员来给我们汇报你第一眼看到的景色?能不能用一个词概括这是什么样的景色?
采用学生喜欢的形式,以小宇航员的形式为学生创设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4)月球上的景色奇异在哪儿呢?
你能把这奇异的景色读一读吗?(指名读)
让我们把这十分奇异的景色告诉地球上的人们吧。(齐读)
阅读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要给学生充分的朗读时间,培养自主读书的能力,在正确、流利地读书的同时,获得初步的理解和体验,体验读书的快乐。
(5)我们原本以为月球上有美丽的嫦娥,洁白的玉兔,然而月球上的景色与我们想象的简直太不一样了,那么就让我们看看宇航员们从月球上拍回的照片。(出示课件)
你们看,宇航员在月球上是怎样行走的呢?怎么会这样呢?
结合课文,引导学生学习课后资料袋里的内容,丰富学生的知识。有利于对课文的理解。
2、学习月球的未解之谜。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中,培养对课文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最后对课文内容形成初步的自我理解。
针对这一理念,这一环节我采用读→找→议→诵的学习方法,自学第3~6自然段。重点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探究月球之谜。宇航员把月球上的尘土和岩石带回了地球做进一步的实验和研究,科学家做了哪些实验,发现了哪些未解之谜?
(1)自己小声读一读3~6段,边读边想科学家做了哪些实验?(全班交流)
(2)在这三个实验中,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个实验?仔细读一读,假如你们就是参与实验的科学家,发现了很多现象,你们有什么想法和感受呢?
这一环节让孩子懂得自主、探究式地去解决问题及遇到的困难。
(3)汇报交流。
这一环节着眼于学生加强对课文的体验和领悟,开阔视野,培养综合素养。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中,培养对课文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最后对课文内容形成初步的自我理解。
(4)课文的第7自然段出现了一个省略号,它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5)除了这些实验给我们提出了没有揭开的谜,结合你们读的资料,你还想提出哪些谜呢?
第斯多惠说过:知识是不应该灌输给学生的,而应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地掌握它们。在教学中以知谜、探谜为主线,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学生探究科学、不断质疑的兴趣。在探究中通过有效的小组活动的开展,展现一个小组集体智慧的结晶,培养了学生质疑的能力。使得每个学生的头脑细胞活跃,富有创新意识,其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不断自主参与、自主学习,培养了浓厚的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发散思维,拓展练习。
1、假如20年后你登上了月球,你准备去做什么?
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为学生留下足够的空间张扬个性、激扬灵性服务。同时也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决心。
2、师生共同交流描写月亮的诗句。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月来满地水,云起一天山。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夏深明月夜,江静碧云天。
丰富自己的积累,感受诗句的优美。
3、课后搜集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月球资料。
在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的同时,激发学生探索奥秘的兴趣。
(四)总结全文。
俗话说:编筐编篓,全在收口。课文总结,在课堂教学中地位不可低估。通过总结,能促进学生对一堂课的教学进行梳理,提纲挈领,抓住重点,储存信息,巩固记忆知识。有利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同学们和科学家们一样都对月球有很大的兴趣,有志气有决心!我想不用多久月球肯定会被人类开发和利用。用课文最后一句话来结束我们这节课:对神秘的月球,人类还将继续探索下去。(齐读)
板书设计:
尘土是否能杀菌?
22、月球之谜
水藻为何鲜嫩青绿?
年龄是否比地球大?
三年级语文教案2
知识目标:
会认生字。会写生字。
能力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情感目标:
喜欢背诵古诗,有条件的,背诵课文以外的古诗。
教学过程:
一、看图说话。
看图,说一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二、初读感知,了解古诗大意。
1.自己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自由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3.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
三、再读感悟,想象诗歌画面。
1.自由读,结合图理解诗意。
2.小组内讨论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3.自由组合,与学习伙伴体会读,读完后交流自己的`体会,交流后再读。
4.教师范读,学生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四、启发想象,感情朗读、背诵。
1.教师描述诗意,激发学生想象。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五、想一想,议一议。
你认为一年的时节是哪个季节,为什么?
三年级语文教案3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讲的是两千年前,西门豹管理邺那个地方时,通过调查,了解散到那里的豪绅和巫婆勾结在一起为害百姓,便设计破除迷信,大力兴修水利使邺地繁荣起来的故事。文章刻画了西门豹有勇有谋,敢作敢为,与民作主,为民除害的形象。文章在写作上主次分明,详略得当。重点记叙了西门豹破除迷信的经过。描写了西门豹如何将计就计,惩除邪恶,除害兴利,尤其是教育群众场面写得特别精彩。
教学对象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对于历史故事和历史人物的了解都比较少,加上学生平时所看的课外书,很多都是趣味性比较大的书。对于这样的文章学生的兴趣不太浓,加上文章的含义比较深刻,要体现西门豹做法的妙处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难度比较大。
设计理念:
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是多元的,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的独特体验,使他们能主动地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在实践中感受,积累语言;在实践体验、丰富情感,形成良好的语感。
设计特色:
从语言入手,体验情感,又熏导语言艺术;超越文本,提升语言,感悟语言的无穷魅力。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读准确14个要求会写的生字。理解部分分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弄明白邺这个地方越来越穷的原因,读好西门豹和老大爷的^对`话。
4、学习本课描写人物言行、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受到破除迷信的教育。
教学重点:找出邺这个地方贫穷的原因,理解西门豹是如何巧妙破除迷信的。
教学难点:理解西门豹办法妙在哪里。
教学准备:幻灯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
同学们很高兴今天能到你们班来上课,听说同学们平时上课都非常爱动脑筋的。希望这节课老师能认识到爱动脑筋的你。那上课前我们先来互相认识一下好吗?师:自我介绍:我姓times;名叫times;times;。你们也能用老师刚才的方式介绍一下自己吗?指几名学生自我介绍。很高兴认识大家,原来我们的姓名都有一个相同的地方,姓都是一个字。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一个古代的人。简介“西门豹”板书课题——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想想课文主要介绍了西门豹做了一件什么事?这一件事对百姓有何好处?
2、指名简单归纳内容
3、学习生字
1)座位互读——指名读——全班齐读——开火车读
4、理解部分词语
1)再读课文,把不理解的词语在旁边打个小问号。
2)小组学习(方法: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结合图片)
3)汇报
三、理解课文
讲读课文第一段:
师:下面让我们看看西门豹他刚来到邺这个地方看到了什么?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在课文里划出相关的重点词语。
2、指名回答:板书:田地荒芜、人烟稀少
3、理解词语:田地荒芜、人烟稀少
4、西门豹为了解原因,摸清底细,找来了当地的'一位老大爷来问话,下面就请座位两个同学合作读一读西门豹和老大爷的四问四答,了解那里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吧?(边学边画出有关的句子)
1)座位合作学习
2)指名回答板书:巫婆、官绅给河伯取媳妇
年年闹旱灾
3)听了老大爷的回答,我们用四个字来概括这些原因是什么?
指名说:天灾、人祸
4)指导朗读老大爷与西门豹的^对`话。
指名读——师生合作读——生生合作读
四、拓展说话练习
师:同学们都已经明白了事情的真相,西门豹明白吗?造成邺田地荒芜的原因找到了,那么该怎么办呢?我们作一个假设,假如当初魏王派往邺的不是西门豹,而是其他官员,该官员也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他会怎么说,怎么做?(指名发表意见)
五、总结:
而西门豹他有没有立刻把巫婆、官绅抓起来处死或者跟他们同流合污呢?他会怎么做呢?你觉得他的做法妙在哪里呢?我们下一节课继续学习。
板书:西门豹
巫婆、官绅(人祸)
田地荒芜给河伯娶媳妇
人烟稀少,年年闹旱灾(天灾)
第二课时
一、课件出示(西门豹的做法妙在哪里?)
1、探讨研究策略,自主合作研究
1)师:要解决这个问题,你觉得应着重研究什么?又该怎么研究?
指名回答:板书:说、做
2)师:找到了西门豹是怎么说和怎么做的句子后,又该怎么研究?
3)接下去就请同学们带着问题,仔细阅读课文,画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体会西门豹的说法、做法巧妙在哪里。自己钻研好了的同学可以与你的小伙伴交流交流。(学生朗读,画有关的句子,小组合作学习)
2、呈现学习结果,综合训练提高。
1)师:西门豹的做法巧妙吗?你是抓住哪些句子来体会的?(指名说)
2)师:老师发现大多数同学是抓住西门豹的话来体会他做法的巧妙的。的确,西门豹的话是话中有话,话外有意,那么,他当时是以怎样的口吻说这些话的呢?请同学们试着读读这些句子,然后再在这些句子中选一句你体会最深的句子,好好读读,读出西门豹的话外之话,话外之意。(学生练读)
3)师:你们想先读哪一句?(指名读——评价——再指导读)从读中体会西门豹的语气。
(其他的句子也用不同的形式让学生读,教师灵活处理,灵活指导,通过师生评价、生生评价,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和习惯反复读,读出感觉来,读出味道来)
4)师:西门豹不仅巧妙地惩治了巫婆、官绅头子,而且还教育了老百姓,老百姓都明白了巫婆和官绅是骗钱害人的。书上说,这一天,漳河站满了老百姓,设想一下,岸上的人们看了事情的经过会说些什么?请你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对象说一说,然后写下来。(指名说)
5)师小结:大家说的是同一个意思,都在赞扬西门豹,只不过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说法。看来西门豹的做法的确巧妙呀!(板书:妙)这以后为官的好好做官,老百姓不再相信迷信,人祸解决了,那么天灾呢?课文写到了吗?齐读最后一段。
3、继续质疑问难,你还有什么问题?(指名质疑)
4、作业:完成小练笔。
三年级语文教案4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会写25个生字
2.通过多元的识字方法,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3.理解“犹豫、赦免、稚拙”等词语的意思
重难点
1.会认、会写生字,理解新词意思。
2.通过多元的识字方法,培养学生积累和运用词语的能力。
办法
1.用开火车读、抢答、游戏等方法理解词语、熟记生字。
2.用小组赛PK赛的形式识记字形。
教学流程
一、激发情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走进《掌声》和《一节特殊的课》两课文,同学们可以尽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并自学生字。争当记字“小明星”师板书课题
二、读文识字,培养能力
1.学生默读课文,画己喜欢的词语和生字
2.组内交流,互学互助展示词语,理解意思,不懂的词查找词典、字典互考认字,互助组词
3.汇报展示,多元认读
(1)生汇报字词(师板书)
(2)学生齐读,指读,轮读字词并组词,强调多音字字音
(3)抢答词语的意思(优者奖星)
4.板前检测,认字注音
(1)开火车式给读字注音
(2)学生
5.识记字形,争夺明星
(1)学生汇报记字方法
(2)评出“记字小明星
三、重点指导,关注书写
(1)找出易错的字“圈、英、刷”
(2)书写时主笔的定位。
(3)学生书写在写字本上
四、作业,书写写字书
教学反思
《掌声》这篇课文生动地记叙了身患残疾而忧郁自卑的小英子上台演讲时得到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在这掌声的激励下,由原来的忧郁自卑变得乐观开朗的`故事,赞美了同学们的善解人意,也说明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鼓励,要主动地关心别人,特别是对身处困境的人,同时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就是要让学生去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爱。
课文是以小英的感情变化为主线贯穿全文的,情节感人,描写细致。在教学中我注意以下方面:
在第一自然段到第四自然段的教学中,我注重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不同的语气朗读,能让学生更好地把握小英的不同性格,并在朗读当中表现出对小英的同情和对小英改变后的开心心情,通过这样的对比读,无疑为后文学生解读“掌声”的魔力和魅力蓄积了更多的精神能量。在感悟掌声的内涵这部分教学中,我通过设计自读重点段,谈体会;细读重点段,品字词;再读重点段,指导朗读。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感悟能力,使学生获得了情感的体验。此外我还注重对教材空白点的挖掘,通过抓描写小英动作神态的词,用“小英此时在想些什么?”去引导学生体会小英犹豫不定的心理。又如在领会同学们两次掌声的不同意义时,我引导孩子把课文中叙述的语言转变成自己的话,用:“如果小英此时就在我们班级里,你想通过掌声和目光对她说些什么?”“小英听懂了你的掌声吗?”的等情境将学生的心一步一步地推向小英的心,让孩子真正走入人物的内心世界,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最后,在理解课文后,我边播放音乐边让学生回忆自己曾经有没有得到过别人这样的掌声和给予别人这样的掌声,文章内容得到升华。
这堂课下来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时间安排的不够紧凑,以至于最后显得有点慌乱,“有话没有时间说”,这就说明我前面部分讲解的过于细致,理解的过多,而读的却很少。只是引导学生细细的品味小英的心理变化过程,只是领着学生把内容读了过去,而没有细细的品读。这也就导致了前半部分让学生说话的时间长了些,课上时间安排的不够合理。另外,学生的朗读训练也存在很大的问题,学生读课文感情不够深入,拖音现象严重,有待训练。
三年级语文教案5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知道山东济南的别称是什么吗?(泉城)为什么会有这个别称?
2、学生介绍收集到的关于材料。
3、老师根据学生汇报的情况适当给予补充。
二、看图想像
1、请同学们自己看图(出示投影),你打算按什么顺序观察图画?
2、教师根据学生的意见适当给予提示,鼓励观察方法的多样性。
3、老师在肯定观察顺序的基础上点拨:观察时除了注意观察顺序外还要注意什么?
4、学生根据刚才的讨论结果自己先仔细观察图画,小声说说观察所得。
5、学生汇报观察情况。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读课文,画出文中生字,掌握生字的音、形、义。
2、检查学习情况。(度字音,辨字形)
3、再读课文,找出不理解的词语,全班讨论,共同学习词语。
4、逐段读课文,理清各段的内容
四、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1、读第一段,把句子换个说法。
2、学习第二段
a、这段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b、“假如没有这泉,济南定会丢失一半的美。”这句话说明什么?
c、练习朗读读出语气
第二课时
一、投影出示“假如没有这泉,济南定会丢失一半的美。”这句话强调了什么?谈谈你的看法。根据学生的回答可以引导抓关键词进行体会:定会、一半的美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让我们一起游览趵突泉,看看它到底是怎么美。
1、自己读课文,标出这段一共有几句话,说说你最喜欢的句子。
2、老师适当点拨个别句子
3、总结出大泉的特点:有气势,很壮美。
4、请一个学生有感情的读本段,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像自己在泉边,想像看到的美景。
5、老师课件出示大泉的样子,对照自己的想像是否有不同于图片的,可以发言。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让我们看看池边的小泉是怎样的
1、请自己读这段课文,想想这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写什么?
2、通过什么来表现小泉的.有趣?点拨使用了比喻的方法,用上了“有的……”句式
3、启发大家想像,水泡还有些什么样子的?
4、学生动手把不同形态的水泡画下,展示给同学们看,进行说话训练。
5、朗读训练体会有趣
五、请同学自由发言,说说自己最喜欢哪一段,有什么好办法把这段背下来。
六、同桌互相背,比比谁背得快,正确。
教学反思
《趵突泉》是我国作家老舍的作品,这篇文章虽然篇幅短小,层次清晰,文章主要描写了大泉的气势之美,及小泉的有趣美,内容看似简单,但是学生理解起来并不容易。尤其体会大泉气势美的几句话,学生理解起来就更加困难了。在教学中,我主要注重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文本,在想象中拓展文本。
1、阅读感悟。
“读”是阅读教学中的主要活动,在教学《趵突泉》中我以“读”贯穿始终。首先质疑:千佛山,大明湖,趵突泉是济南的三大名胜,为什么作者现在单讲趵突泉呢?让学生找出文中重点句“假如没有趵突泉,济南定会丢失一半的美。”从而激发学生在读中找出原因来。很快学生便逐渐找出描写趵突泉的优美句子来。如描写泉水没的句子:“在西门外的桥上,便看见一溪活水,清浅,鲜洁,由南向北流着。”归纳出泉水的特点是:清浅鲜洁。如类似方法,学生边很快出大泉与小泉的特点来。
2、自学互动。
在自学互动这一环节中,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再读议结合解决问题——小组讨论合作交流——深入领会的教学策略。在阅读教学中把发现问题的权利留给学生,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再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探究学习状态。在合作学习中,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还培养了学生与人交往的合作精神。
3、发挥学生想象力。
教学中引导学生及时总结学法,即:读文质疑——读议解疑——感情练读等阅读方法。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中学会读书。另外,在第4自然段中,作者用了排比句式描写小泉的多姿多彩,我出示导学:我想,小泉的样子非常有趣,不止课文中描写的这些,还有的像( ),有的像( )。让学生以小组进行交流,之后再写一写。最后请学生在全班交流。
4、不足之处。
这篇课文主要是以朗读为主,可在教学中,让学生朗读较少,而且在指导的时候还觉得不够到位,评价语言也很匮乏。
总之,每次实践课自己总能够从课堂中发现不足之处,然后进行改进修改教案,我想这是对提高自己业务水平最有效的帮助!
三年级语文教案6
一、教学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年级学生阅读要求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作用。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形象和优美的语言,积累文中优美词句和精彩片段。
二、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这是一篇科普性文章,写的是科学家根据恐龙化石想象那遥远的恐龙世界。生动地介绍了三种不同特点的恐龙,同时说明古生物化石是大自然演变的可靠证据。在知识能力方面,中年级段落教学是重点,三年级应注意培养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的方法。本课要学习3、4自然段的写法,能用先概括后具体的方法,任选内容写一段话。
学生分析:学生对恐龙既感兴趣了解又少,基于此,第一课时我布置学生搜集关于恐龙的资料,培养他们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另外恐龙距今久远,可适当增加影视资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所以电教手段必不可少。从学习习惯与方法看,三年级学生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在读书过程中学习圈圈画画,简单写写,做一些批注。
三、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能恰当地进行词语搭配。
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中介绍的三种恐龙的特点,激发学生对远古动物的兴趣。
3、学习3、4自然段的写法,能用先概括后具体的写法任选内容写一段话。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课文中介绍的三种恐龙的特点。
难点:学习3、4自然段的写法,能用先概括后具体的写法任选内容写一段话。
五、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
教学方式: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手段:计算机辅助教学
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认读词语。
遥远脖子笨重安静
贪心猎手牙齿追赶
英雄湖面雷龙移动
翼龙雄健可怜尖利
2、导入:很久很久以前,各种各样的恐龙是地球上的主人,今天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去追寻恐龙的足迹吧!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5遥远的恐龙世界
(二)朗读课文,理解内容。
1、整体感知:
请你轻声朗读课文,思考:回顾课文介绍了哪些恐龙,请你用“——”画下来。
课文向我们介绍了三种恐龙,分别是雷龙、暴龙和翼龙。
2、精读理解:
这些恐龙各有各的特点,你最喜欢那种恐龙,找出相应的段落,读一读,想一想它有什么特点。然后和同桌说一说,再用你喜欢的方式介绍给大家。
(1)自己读相关的段落。
(2)同桌说一说。
(3)组织汇报:你喜欢那种恐龙,介绍给大家听。
雷龙:
①学生汇报,随机出示:
雷龙能发出如雷的声音(声大)。它们伸着长长的脖子,移动着笨重的身体,一群一群地在平原上散步游戏(体笨群居)。高大树木上的树叶是它们的美味,安静清凉的树木是它们的住房(食草)。
板书:声大体笨群居食草
课文从不同方面介绍了雷龙的特点。
②你能从书上插图中找到雷龙吗?老师也搜集到了雷龙的图片,你们看(课件出示)。
③你能通过读让别人感受到雷龙的特点吗?练一练。谁愿读给大家听?(评读)
④我们了解了雷龙的特点,你能按原文填空吗?
雷龙能发出()的声音。它们伸着()的脖子,移动着()的身体,()在草原上()、()。()的枝叶是它们的美味,()的树林是它们的住房。
过渡:谁还愿意把你喜欢的恐龙介绍给大家?
暴龙:
学生汇报基础上指导学习:
①默读思考:暴龙有什么特点?用“——”划出来。(指名汇报)课件标注“暴龙是最贪心的猎手”。追问:什么是贪心?猎手呢?
②再次默读,思考:从哪可以看出暴龙是贪心的猎手?用“ ”划出来。
学生汇报,课件出示:它们露出尖利的牙齿,迎着风追赶平原上可怜的动物。只要暴龙出现,许多动物都躲得远远的.,只怕一不小心成了他们的点心。
③指导朗读:暴龙如此的凶猛,你能读出来吗?(学生互评)
这段先概括写暴龙是最贪心的猎手,然后具体写暴龙追赶小动物贪心凶猛的样子和小动物见到它远远的避开,从而把暴龙的贪心写的淋漓尽致。
过渡:我们了解了雷龙和暴龙,课文还介绍了哪种恐龙?
翼龙:
①默读思考:这一段围绕那句话写的?用“——”划出来。是怎么把它写具体的?用“ ”划出来。
②老师这有两句话,你们读一读,发现了什么?
翼龙是天空中的英雄。它们张着宽大的翅膀,在空中优美地飞行。
翼龙是会飞的恐龙。它们张着翅膀,在空中飞行。
③指导朗读。闭上眼睛想象一下,翼龙飞过高山,越过草原时优美的样子。你能用朗读表现出来吗?
3、请你再次默读第3、4自然段想一想他们在叙述方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你能用先概括后具体的方法说说你认识的三种恐龙吗?
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了三种恐龙。先向我们介绍的是(),它(),接着又介绍了()它是(),最后介绍(),它是()。
追问:这段话的重点句是什么?(学生回答后出示批注)
(三)拓展
1、在恐龙世界中,还有许多恐龙,你还知道哪些恐龙?介绍给大家听?
2、老师也搜集到了恐龙的一些资料,你们看——播放视频供学生欣赏。
过渡:几千万年后的今天,这些恐龙早已从地球上消失了,我们只能通过他们的化石想象那个遥远的恐龙世界了。
(四)引导看恐龙化石图片
(五)启发读书,深入学习。
如果你对恐龙的知识感兴趣,课下可以通过书籍,或者用最快捷的互联网深入查找资料。
(六)作业: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的牙齿()的动物
()的翅膀()的身影
()的()()的()
2、学习课文3、4自然段写法,任选内容写一段话。
◇公园里的花真漂亮。
◇课间十分钟真热闹。
◇我家的小猫真可爱。
◇我们小区真漂亮。
◇我们的校园真美丽。
板书设计:
15遥远的恐龙世界
雷龙声大体笨群居食草
暴龙贪心猎手
翼龙空中英雄
三年级语文教案7
教学目标
1、感受李四光专心致志的进行科学研究的。
2、学会本课的8个新词,能按要求写近义词。
3、认识按事物发展顺序组句成段的叙述方式,初步学会理清按失望发展顺序连句成段的顺序。
4、能正确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按事物发展的顺序组句成段的叙述方式,能理清它的顺序。
难点:理解李四光研究石头的意义。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初步感受李四光专心致志地进行科学研究的。
2、学习课文生字新词,正确地朗读课文。
3、学习第2自然段,初步领会按事物发展顺序写的一段话。
二、教学过程:
㈠、简介李四光的生平,揭示课题
⒈出示李四光的图片,问:
①你认识他吗?你能向同学们介绍他吗?
②你是怎么知道的?
⒉揭题。
学习生字“藏”。“藏”的笔画比较多,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吗?
㈡、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的主要的内容,学习字词。
1、自己读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什么?”
2、读生字并组词。
3、你觉得哪个生字比较难写难记?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
4、把自己认为难写的生字写几遍。
5、在课文中划出生字词,读一读,教师投影新词,让学生合上书,读给同桌的同学听。
6、你懂哪个词的意思,可以直接把意思说出来或出道题考考同学。
7、提出还不懂的词语,想办法弄懂。
㈢、学习第2自然段
1、自己读第2自然段,想一想:李四光和他的女儿在捉迷藏是,开始怎么样?后来又怎样?
2、汇报交流:(开始他们完得真高兴,后来爸爸不见了。)
3、课文哪几句写他们玩得高兴?
4、指导朗读这几个句子。
5、课文哪几句写爸爸不见了?
6、再次读第2自然段,想一想:这一段先写什么,再写什么?
7、:这段话是按捉迷藏这件事”开始怎么样,后来怎么样?”的`顺序来写的,像这样的顺序,就是“事情的发展顺序”。
㈣、根据“单元学习提示”落实训练重点。
1、自读“单元学习提示”,想想:什么是事情发展的顺序?怎样来学习按这种顺序写的一短话?
2、汇报交流。
3、巩固迁移训练。
读下面一段话,想一想,按什么顺序写?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课外活动时,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没有鼻子的人头像,并准备了一个纸板鼻子,叫我们蒙上眼睛给贴上。同学们按顺序一个一个蒙上眼睛,手拿着“鼻子”去贴,有的同学把鼻子贴到了下巴上,有的把鼻子贴到了头顶上,还有的同学把鼻子贴到了耳朵上。教室里不时传来一阵阵哄笑声。最后一位同学上去贴,正好把鼻子贴正。游戏在一片欢笑声中结束。
①指名读要求。
②按要求指导自学。
③指导交流自学情况。
④教师强调学习方法。
㈤、课堂
①完成作业:作业本上第六题。
②读下面一段话,按一定顺序成一段通顺的话,标上序号。
()我坐在餐桌前,开始吃妈妈为我准备的早餐。
()早晨,我迅速起床,叠好被子。
()吃完早餐,我背上书包,高高兴兴的上学去。
()我到卫生间去洗脸、刷牙、梳头。
板书设计:
13、捉迷藏
先写玩得很高兴 事情
后写爸爸不见了 发展
最后写玲玲去找爸爸 顺序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结合课文具体了解李四光、介绍李四光,并激发学生了解大自然的兴趣。
2、学习课文把一句话写具体的方法。
3、能写出“发觉、专心致志、”的近义词。
教学过程:
㈠、复习
1、认读生字、词卡
2、你课外对李四光又有什么新的了解?能介绍听吗?(及时表扬自己课外查找资料的同学)
师:我们学习的途径很多,课内外结合能帮助我们学得更好。请读读第一小节,看看课文向我们介绍了有关李四光哪些方面?
㈡、学习第一小节。
1、读一读,介绍了哪几方面?(李四光是地质学家、对石头有研究、搞研究很专心)
2、重点读懂第二句话:
①“可”能换成什么词?
②从哪里看出他对石头有研究?
③你能用“只要……就……”说话吗?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你认为哪几个词在语气上要注意的,自己处理一下。
4、你能把自己课外了解的,和这三方面内容结合在一起介绍听吗?
㈢、学习第三小节
师:李四光研究起石头来,会把什么事情都忘了,这一次他又把什么事忘了?
1、读读第三小节,说说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大面积训练并板书)
(玲玲找不到爸爸,很不高兴——找到了爸爸——爸爸正在专心致志地研究石头——玲玲不生气了)
2、你能给“专心致志”换个近义词吗?李四光的专心致志表现在哪里?(学生自由看图、看文说)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㈣、: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完成课后第四题)
2、师:学了课文,你有哪些收获?(大面积训练说话)
㈤、课堂作业
完成《课堂作业本》上的作业。
三年级语文教案8
教学内容:
学习按故事发展顺序写一件事的写作方法。
学生学习过程:
一、听写生字词
二、细读课文
1、细读第1自然段
(1)指名读。
(2)读后讨论:这一段主要交代了什么?
(3)介绍卢纶和他的塞下曲。
(4)指名读塞下曲。齐读塞下曲。
2、细读课文第2自然段。
读读议议。
(1)诗中的那位“夜引弓”的将军是谁?
(2)他是怎样的将军?
(3)齐读第2自然段。
3、细读课文第3自然段。
(1)默读课文,思考讨论:这一自然段写了一件什么事?(讨论,相机板书:夜晚风吹草动以为有虎拉弓猛射)
这一自然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2)练习朗读,对照挂图,说说李广射虎的经过。
(3)继续讨论。课文写将军听见风吹草动的声响,想到虎,搜寻虎、发现虎、射虎这一过程说明了李广怎样?(机警、敏捷、善射、勇敢沉着)
(4)指导朗读。
(5)诗文对照解释塞下曲的前两句。
4、细读课文第4自然段。
(1)轻读课文。
(2)讨论。
“蒙蒙亮”指什么时候?
李广的随从去射虎的现场寻找猎物,为什么全都惊呆了?(相机板书:清晨寻找猎物扎进石头)
“深深地扎进”、“怎么也拔不出来”说明什么?(武艺高超,力大无穷)
(3)指读课文。
(4)诗文对照解释塞下曲的后两句。
(5)将全诗的诗意连起来说一说。
三、动画设境,感情朗读
1、过渡:刚才我们跟随课文朗读古诗,品味故事,深深地感受到了李广的神勇无比。是的,李广将军真是神勇无比!有这样“神勇无比”的将军驻守边关多好啊!学习了课文后,你再读《塞下曲》这首诗,感觉一定更深刻了。(屏幕显示诗句:指名读)
2、看得出来,同学们被这个扣人心弦的故事迷住了,相信你也一定更喜欢这首诗了吧,一起再来读读。(练习背诵古诗。)
3、想欣赏一下李将军射虎的`神勇气概吗?(欣赏动画)
4、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拓展延伸,课外作业
李广是我国历的一员名将,赞颂他的可不只是卢纶一人,唐代的大诗人王昌龄、高适等都写诗赞颂过他。我们一起来看看王昌龄的《出塞》。(课件出示)跟老师读。
作业设计:
1、把《李广射虎》的故事讲给别人听,让更多的人了解李广这位射虎英雄。
2、课外阅读《李广射虎》小说。再一次感受人们对李广的敬佩与怀念。
3、练习写话:
板书设计:
李广射虎
胆大艺高神勇无比力大无穷
三年级语文教案9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能结合上下文理解“山巅”“滋润”“寄托”等词语意思。
2培养学生边读书、边思考、边想象的读书习惯。
3引导学生感受太阳公公博大无私的爱,学会感受和欣赏一切真善美的事物,培养儿童美的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结合重点词句,在反复吟诵中感受太阳对人类的无私馈赠,以及借太阳的目光来赞美自然,赞美儿童,赞美真善美。
教学难点
理解“在孩子身上,寄托着人类的理解和希望”这句话的意思,感受作者借太阳的目光表达对孩子们的希望。
教学准备
1准备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用于板书。
2准备比较清新、优美的音乐带用于配乐朗读。
3适当准备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多媒体图画。
教学时间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谈话导入:孩子们,你们喜欢太阳公公吗?瞧!今天它来到了咱们课堂上。(师出示并贴太阳公公图片)让咱们伸出手一起向太阳公公打个招呼吧!(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向太阳问好)
2(多媒体出示相关图片)师伴音朗诵: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微笑着行走在天上,将阳光洒满大地,将温暖滋润万物。到处鸟语花香,流水潺潺。太阳公公给咱们带来了一个多么美好的世界呀!孩子们,你们想对太阳公公说点什么呢?
3引出课题:今天就让咱们带着对太阳公公的爱,一起来学习34课——太阳,你好(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遇到生字时借助拼音多读几次。
2生自由初读。
3检查生字词认读情况。
①(多媒体出示生词)指名认读生词,教师相机正音,指导认清字形,同桌互读检查。
②齐读生词。
4检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情况。
师:生字都认识了,下面请同学们再快速地读一读课文,看看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5指名回答,师小结:是呀!太阳公公用它的'光和热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多美的世界呀!
三、品读吟诵,读中感悟
(一)学习2~6段。
1那么太阳公公到底为我们带来一个怎样美好的世界呢?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第2~6段。
出示:品读建议
2自由地读一读第2~6段,结合旁批边读边思考:太阳公公为我们带来一个怎样美好的世界?
3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多读几次,边读边体会。可以把自己的感受写在旁边,如果有不懂的问题也可以和同桌议一议。
4学生按照品读建议进行个性化的阅读。
5集体交流,老师相机点拨,出示画面,进一步感受大自然的美,太阳公公对孩子们的爱。
问:谁愿意来读读自己勾画的句子,谈谈你的感受。
重点指导以下:
(1)品读第2段。
①指名读。
②除了看见山巅的积雪融化,流水潺潺,你还看见些什么?听见些什么?(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
③让我们带着心中的喜悦,带着自己的感受美美地读一读吧!(生读)
(2)品读第4段。
①下面请同学们再仔细地读一读这段话,想想你有什么问题吗?
②为什么不写瓜田长出了瓜,果林挂满了果,而写瓜田长出了蜜,果林挂满了甜?这个问题提得真好!(分组读,边读边思考)
多媒体出示两句话:
叫瓜田长出瓜,果林挂满了果。
叫瓜田长出了蜜,果林挂满了甜。
③能读出心中那甜如蜜的滋味吗?(指名读,评议,齐读)
④从瓜田长出了蜜,果林挂满了甜你还体会到什么?(多媒体播放反映果林丰收的画面和音乐)师再问:
从瓜田长出了蜜,果林挂满了甜你还体会到了什么?相机点拨(孩子们的欢乐,农民伯伯丰收的喜悦)。
⑤小结:一个“甜”一个“蜜”,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瓜果的甜,还感受到了孩子的欢乐,农民伯伯丰收的喜悦,这种写法真妙呀!让咱们读出自己的感受吧!(齐读这一段)
(3)品读第6段。
①指名读。
②体会“滋润”的意思。
A孩子们,当你非常口渴时,喝一杯清凉的水,你感受怎样?
B水分充足,感到非常舒服,这就是滋润的意思。
C问:太阳公公用他的光和热滋润了鸟儿的歌喉,让它快乐地歌唱,滋润了山川,它还滋润了什么?
③小结:太阳公公用他的光和热滋润了世间的万事万物,给小鸟创造了一个多美的家呀!(播放多媒体课件:鸟叫声)让我们和小鸟一起用自己满心的爱歌唱大自然,歌唱那滋润万物的太阳公公吧!(齐读课文2~6段)
4太阳公公还知道些什么,还为我们做了些什么呢?谁能当当小诗人继续往下说。(生展开想象自由谈)
多媒体出示:
太阳公公还知道小朋友喜欢,就放出光来,发出温暖来,让。
5太阳公公用他的光和热给咱们带来了一个多美的世界呀!让我们满怀心中的感谢向太阳公公说一声——太阳,你好!(生再次齐读课题)
(二)学习7~13段。
1引读第7段。
师:太阳公公就这样每天微笑着行走在天上,全世界美的东西他都看见了,全世界丑的东西他也全看见了,然而太阳公公爱什么?最爱的是什么呢?(教师引读相关段落,板书:最爱孩子)
2为什么太阳公公最爱的是孩子?请同学们带着问题再仔细地读一读第12段,边读边思考。
3生自读思考。
4集体汇报。
相机点拨:
(1)(多媒体出示第12段最后一句)齐读。
(2)(多媒体出示反映战争、饥饿的图片和音乐)是呀!太阳公公不仅看到了人世间一切美好的东西,更看到了贫困、饥饿、战争、流血。问:孩子们,你们希望未来的世界是什么样的?
师小结:没有饥饿,没有战争,让世界充满和平,这就是人类共同的理想和希望。而要实现着一切美好的愿望需要我们全世界的少年儿童去共同创造,所以说,太阳公公在孩子们身上寄托着人类的理想和希望。所以,太阳公公最爱孩子。
一切来到太阳下的孩子他全都爱。
(板书:一切孩子全都爱)
(3)孩子们,让咱们齐读这一段话,感受太阳公公在咱们身上寄予的殷切希望吧!
四、回顾全文,拓展延伸
1面对太阳公公如此博大而深沉的爱,你们想对太阳公公说点什么呢?
2小结:孩子们,让我们带着对太阳公公的问候,带着对太阳公公的爱,带着心中的感激,再向太阳公公道一声:太阳,你好!(生再次齐读课题)
3太阳公公为我们帮了那么多事,我们又能为太阳公公做些什么呢?
多媒体出示:
课后建议:
可以当当小画家,画出你心中的太阳。
可以当当小诗人,写一首歌颂太阳的诗。
可以当当歌唱家,唱一首赞美太阳的歌。
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诗句背一背。
附:板书设计
三年级语文教案10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认读5个字,能按要求写出词语。
能力目标: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感受诗中的童趣。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感受诗中的童趣。
教学难点:
想象诗中描写的景象。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见过冰花吗?把你见到的说给大家听。下面,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看文中的窗花是什么样的.?
二、读课文,识记生字。
1.自由读课文,看谁能读准字音。(对照课后生字表)仍不认识的字问老师或同学。
边读边标出自然段,用手势表示出,标错的及时改正过来。
2.课文中有很多生字小朋友,你记住他们的名字了吗?
(1)自主识记。
(2)这些生字小朋友在文章中你还认识他们吗?快试一试吧。
(3)自己读课文。看谁不丢字,不加字,读音准确。
(4)读词语卡片,生练习读并扩词。
(5)识记多音字。读音,组词。
三、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请同学们细读课文,说说这首诗讲了一件什么事?用直线画出有关句子,并练习做旁注。
2.全班汇报学习情况。
(1)说说这首诗讲了一件什么事?
(2)联系自己生活实际说说小作者的心情都有那些变化。
(3)体会小作者的不同心情,自己试着有感情的读一读。
四、美丽的窗花把我们带竟了进了童话世界。想象一下,窗花还可能像什么?
1.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
五、作业。
选做题:
1.抄写自己喜欢的词句。
2.读词语,照样子写。
轻轻地
密密的
(1)读一读词语。
(2)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3)自己独立写。
三年级语文教案11
教学目的:
1.能抓住重点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并体会这段话是怎样写具体的。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那个自然段。
3.了解海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产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课文的第二部分(特别是2、3、4自然段),了解海底世界奇异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
教学难点:
是第4自然段,找出重点句,并体会这段话是怎样写具体的。
教学模式:
1.主体模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辅助模式:课后练习1、2、3。
教学用具:
电脑课件。
教学对象分析:
本课是为四年级学生所设计。海底世界对于学生来说是陌生的,因此,要让学生确实领悟到海底世界的神奇美丽,除引导学生认真读懂课文以外,还应该尽量为学生创造直观条件,使学生真正领悟到海底世界的美。
教学策略及教法:
为了促进教学目标的全面实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考虑学生的实际特点,可采用谈话、激趣、演示、活动、练习朗读、背诵等方式交叉学习课文。
1.充分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优势,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海底世界,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所以对于海底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制作课件,通过计算机所具有的声、光、色、形等功能,帮助学生进入一个海底世界,请学生感受到其中的美丽与神奇,为学生理解课文,打下生动形象的表象基础。从而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并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简化课堂提问,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生通过初读课文,可以了解到海底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于是,我就设计“从哪可以看出海底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从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课文。
3.充分朗读课文,在读中感情的语言的美。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要充分引导学生朗读、背诵,请学生感悟到语言中的优美。
教学过程:
(一)导入:(大海、海底的画面。)
我们赖以生存的大海有70。8%的面积被海水覆盖着,大海是生命的摇篮,有时波涛澎湃,有时风平浪静。你可知道,大海深处时怎样的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潜入海底,去探索那海底世界。(出示课题:海底世界。)生动形象,绚丽多彩的画面,优美的优美的音乐,老师充满深情的导言,一下吸引住学生,把学生带到一个神秘的海底世界。
(二)整体感知课文
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想:海底是一个怎样的世界?指名分自然段朗读,其他同学思考。读完后指名发言。师板书:景色奇异,物产丰富。过渡: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海底是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呢?
(三)细读课文
1.学习第2自然段:按照下面的方法学习第二自然段,想一想从哪可以看出海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
(1)默读,用“——”画出有关句子。
(2)结合所画的句子谈出自己的体会。
(3)有感情地练习朗读。学生自学,师行间巡视。指名汇报补充朗读体会。(出示深水中闪烁的星星画面。)再次朗读体会。深水中的闪烁画面,对学生来说非常神奇,展示给学生这个画面,学生会感到十分惊讶。过渡:宁静的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声音呢?
2.学习第3自然段
(1)两个人对读第3自然段,想一想对方读的和你的理解一样不一样?注意读的时候声音要小一点,不要打拢其他组的同学。
(2)指名朗读,根据你对这个自然段的理解,谈谈他读的怎么样?(重点体会窃窃私语)
(3)师生合作朗读课文,师读,学生模拟各种声音。读完以后追问:感觉怎么样?
(4)激发想象:你能想象一下还有哪些声音吗?按照书上的句式有感情地说一说:有的像()一样()。过渡:没想到动物们还能用语言交流呢!焦老师还知道鲸群能象合唱队一样唱歌呢。还可以从哪看出海底是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呢?
3.学习第4自然段
(1)按照第二自然段的方法来学习第四自然段。
(2)指名汇报,师板书。海参请一名学生走一走4米的距离,大家对比一下。
(3)放其它几种动物的活动方式课件。乌贼和章鱼的活动方式,很有趣。展示给学生的实景画面,让学生看到它们活动的方式,学生同样兴味盎然。
(4)这几句话是围绕哪句话写的?各有各的活动方法爬行游反推力巴
(5)老师读第一句,再请四位同学每人读一种动物的活动方式,读完请学生说说老师读的'和同学们读的句子有什么关系。
(6)试背这个自然段。指一名同学背。
(7)你还搜集了海底的动物有哪些活动方式,能给大家用简短的句子有感情地说一说吗?
4.还可以从哪看出海底是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呢?指名分别读第5、6自然段。
5.小结:(放课件)正象同学们读的那样,海底有山,有峡谷,也有森林和草地。植物的色彩多种多样。各种种样的动物说也说不完,数也数不清。看到这些,你们想说些什么?一起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伴着这优美的音乐和动人的画面,再有感情地读读课文。景色优美的海底世界,在学生充分朗读的基础上,更令人感受到海底是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学生此时朗读更会有深刻的感受。
(四)放海水污染的课件
现在,大海受到了严重的污染,海底世界遭到了破坏,此时,你又有什么想法呢?
(五)作业
为了保护美丽的海底世界,请同不们设计一份环保方案,为我们保护海洋环境出一份力。
三年级语文教案12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宽容,团结友爱。
2、学习生字词。
3、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联系课文内容体会最后一段中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师生互动
修改
一、揭题质疑
1、指读课题,正音“吵”是翘舌音,“争”翘舌音,后鼻音。
2、质疑:
(谁和谁争吵,为什么争吵,怎样争吵,争吵后各有什么表现,争吵这件事使我们明白了什么。)
3、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自己读书,讨论解决)
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要求:
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不要丢字、添字。把课文读通读顺。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借机巡视辅导。
三、指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请八位同学分别朗读课文。
2、纠正字形“哼”、“御”,正音“肘”是翘舌音,“竟”是后鼻音。
四、再读课文,解决问题
1、“谁和谁争吵”(“我”和克莱谛)
板书:“我”克莱谛
2、“为什么争吵”。
⑴自读1~4自然段
⑵指名回答(克莱谛把我本子弄脏,我报复他,把他的本子也弄脏了)
板书:弄脏本子
五、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通过读书,自己学习了生字、弄清楚了“谁和谁争吵”和“为什么争吵”两个问题,下节课我们继续解决大家提出的问题。
【教学反思】
《争吵》是第四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讲的是“我”和克莱谛因本子弄脏而发生争吵的事,要让孩子们懂得同学之间要相互宽容,团结友爱。这是一篇人文性很强的文章,与孩子们的现实生活比较接近的。然而,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课文的字数较多,生字也较多。我上的是第一课时。现在我对教学过程中的几点印象比较深刻的.地方进行反思,确定了上课的篇目并不是说就确定了上课的内容。《争吵》作为三下的一篇课文,而且确定是上第一课时,就必须根据学段的特点来确定教什么,怎么教?根据课文的特点和学段特点。我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除了要解决字词以外,更想让孩子们能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篇幅较长,如果让孩子们直接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会有难度,还会浪费不少时间。于是我先设计了四个简单的问题,如:“谁和谁为什么争吵?争吵之后我和克莱谛各自表现如何?结果怎样?父亲知道这件事后态度如何呢?”这四件事其实就是的内容。孩子们把它变成自己的话串在一起,就是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实际也正如此,孩子们很快就知道了大概内容,语言的表述也很完整,这也是本节课得以顺利完成的保证。看来在中年级段,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方面,老师要适时降低难度,适时引导,还需多去考虑学生的实际,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在课文精读部分,我抓住人物争吵时的对话来展开教学。学生通过读、悟来体会人物的心情。明白争吵的真正并?桥脏了本子,而是出于嫉妒。在这个环节读悟相应成趣,读和悟的能力都相应的得到了提升?
三年级语文教案13
一、谜语导课
1、说谜语:它生活在水中,不属于鱼类,它有两只大眼睛,大大的嘴巴,一条长尾巴。(边写边板书:鳄)
2、你知道鳄鱼吗?(学生说老师更正其中的错误。)
3、过渡:有位生物学家经过仔细的观察,给我们介绍一些有关鳄鱼的故事。
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5、质疑:(学生根据题目提问)
6、通过预习了解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文中是谁与谁争斗?
7、指导读好“宾”与“槟”区别。“侵”的读音是前鼻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轻声读它们怎么争斗的内容。划出鳄鱼之间争斗的规矩。
2、指导读“矩”,轻声的读法。
3、学生汇报两句话。找出“兴风作浪”、“点到为止”两个词。
三、精讲“兴风作浪”
(一)理解“兴风作浪”这个词语的意思
1、板书“兴风作浪”,先读准音。开火车读。
2、文中有个句子直接写出了兴风作浪的意思,出示“罗宾用自己的.尾巴掀起了比入侵者更大的风浪。”找出“兴风作浪”的意思(掀起风浪)
3、出示字典中“兴”的义项。选择义项。
4、出示“兴风作浪”的比喻义,挑选意思。
(二)学习文中有关“兴风作浪”的文字。
1、指名读第二小节,入侵者如何“兴风作浪”,挑起事端?括出其中的句子。
2、自由读句子,你感觉如何?(嚣张,骄傲,挑衅)像这样就是嚣张的意思。指导识记“嚣”与“器”区别。在书中描红“嚣”。
3、通过指导朗读,将这种感受读出来。练读,指名读,从语气,从表情指导,再指名读。
4、它会吼叫什么?你能想象一下罗宾怎么“兴风作浪”吗?仿照书中描写入侵者的句子,说一说。再想一想罗宾会说什么。
5、“技不如人”什么意思?“技”指哪一方面的本领?
四、精讲“点到为止”
1、指名读第三小节,划出罗宾是怎么做的句子,小组交流。
2、补白设计:罗宾好像在说什么?指名交流;持续五分钟,好像在说什么;挪开好像在说什么。
3、一切都似乎在警告——引读第三小节最后的句子。
4、理解“点到为止”。“止”的意思,选义项。再说词义。
五、总结“约定俗成的规矩”
1、习惯上这样,就叫“约定俗成”。板书:约定俗成
2、小结本节课所学
3、本文想告诉我们:留意生活,观察生活,你会有所发现和收获。
六、板书设计
三年级语文教案14
一、教学目标。
1、认识“依、歇、丧”等5个生字。会写“精、希、却”等12个生字。能读写“精心、希望、依然”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3、能模仿作者心理描写的方法,能较为具体地写出自己不断变化的心情。
4、乐意通过上网或查阅书刊搜集有关风筝的资料。
二、教学重点。
1、“村”、“丧”的字形,“磨”、“坊”的读音。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三、教学难点。
1、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
2、能较为具体地写出自己不断变化的心情。
四、课前准备。
1、寻找一篇细致描写放风筝的文字片段,有条件地可制作相关的多媒体课件。
2、搜集有关风筝的文字资料和图片。
第一课时:
(一)唤起情感,导入学习。
1、唤起情感:童年的生活都是五彩缤纷的,既有欢声笑语,也有滴滴泪水。你觉得童年最大的快乐是什么?和大家交流分享一下,好吗?
2、导入学习: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童年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就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他们中间,分享他们的快乐吧!板书并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喜欢读的可以多读几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2、把自己喜欢的读给同桌听听,请同桌评出读得好的,给予表扬。(师巡视,了解学情)
3、感知内容:说说课文讲了什么事,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板书: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复杂到简单一步一步的归纳,切忌敷衍。)
(三)读中悟情,以情促读。
1、以读代讲学习第1自然段,请学生朗读,其他同学听、评。教师注意指导“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读本段,边读边把自己读懂的和不懂的勾下来、写下来。(估计学情:学生能读懂做风筝所用的材料是什么?他们做完风筝后的心情。对于“憧憬”、“依然”二词,学生可能不大明白。)
(2)学生汇报。
学生在说用什么做风筝时,教师可让孩子结合自身经历及收集的资料谈谈看法。“憧憬”一词可根据“泡泡”的提示引导学生查字典,或在具体的`语境中解决。“依然”一词可用近义词“仍然”,通过换词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
(3)当学生在谈到书中孩子的心情时,引导他们读两个句子:
a、我们精心的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
b、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
教法:多种形式读,体会作者高兴的心情。
(4)假如就是你在做风筝,你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让学生入情入境)
(5)多种方式读全段。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角色转换:风筝做好了,此时你最想干什么?
(2)创设情境: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孩子们放风筝的欢乐场面吧!播放多媒体课件,或者教师有感情地朗读一篇细致描写放风筝场面的文章,让学生入情入境。
(3)引导表达:刚才同学们欣赏了放风筝的画面,你们看到了什么,与大家交流交流。
(4)角色转换:当你奔跑在空旷的田野中,看到高高飘荡在天空中的风筝,你的心里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感受?
(5)品味课文:用心多遍朗读第3自然段,想一想哪些地方写出了文中孩子和我们一样的感受。
需要精读的句子:
a、一个人用手托着,另一个人牵着线,站在远远的地方,说声“放”,那线一紧一松,风筝就凌空飞起,渐渐高过树梢了。
b、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喊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
注:此二句可根据课堂情况,分析写法,如第一句中动词“托”“牵”的用法。
(6)深入赏读:让我们带着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兴奋、激动、自豪)再读全段课文。
(四)小组自学生字,交流学法。
1、出示生字,指名组词朗读。
注:“拼”“村”“丧”的读音需特别注意,磨的读音:二声(摩擦)、四声(磨面);坊的读音:一声(牌坊)、二声(作坊)。
2、观察生字,交流识字写字经验。
注:“村”可与“材”进行比较记忆,“丧”的下面部分没有一撇。
3、练习书写生字。
(五)课堂练习。
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第二课时:
(一)诵读回味,表现情感。
1、选择第1自然段至第3自然段中你最喜爱的一段话读给大家听,读出感情。
2、作者在做风筝,放风筝时的心情怎样?用一个词概括。
(二)细读深究体悟感情。
1、学习第4自然段。
a、读一读:用心读读第4自然段,能发现“我们”的心情有什么变化吗?
b、说一说:说说你读后的发现。
c、试一试:能不能用读表现出不同的心情来?(可采用多次读的方式进行)
重点读好这个句子: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那风筝越来越小,倏地便没了踪影。
方式:读、体会、“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可表演。
d、评一评:你们觉得这些同学读得怎么样,从哪些语词的朗读上能感受到“我们”的快乐或难受。
2、学习5、6、7、8自然段
(1)师:假如你高高飞着的风筝断了,飞了,你会怎样呢!
(2)师:我们来看看这些小朋友们是怎么做的?请读读5、6、7、8自然段。
重点读好:我们垂头丧气地坐在田埂上……
(3)体验: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孩子的难过而又不甘心的情感。(我们向那房子跑去,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为主要体会句。)
(三)回顾课文,畅谈感受。
1、放筝时,线断了,风筝飞走了,孩子们很难过、着急,为什么还说放风筝是快乐的呢?你有过这种生活体验吗?
2、一个提问下,帮助学生再次疏导出全文线索,板书: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并再次朗读几个描写心情的重点句。
(四)课堂练习。
1、把自己玩耍、活动时候的心情告诉大家,写一写。
2、写几个描写心情的词语,并在小组内交流。
三年级语文教案15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关键词句的感悟、品味,小英情感变化。
3.通过本课的学习,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鼓励,要主动关爱别人,特别是对身处困境的人;同时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正确地看待自己。
二、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小英情感的变化,体会两次“掌声”的内涵。
三、教学过程
导入
今天又许多叔叔阿姨到我们班听课,我们该怎样欢迎?来了那么多的叔叔阿姨,老师很紧张,同学们该怎样鼓励老师?
听课文范读,你也可以小声跟读,回顾全文
感受小英性格情感变化,学习重点段和重点语句。
1.画出描写小英情感,心态动作变化的句子,并轻声读一读。
2.反馈提炼关键语句,并学习。
同学们,刚才读得很认真,下面请把你画出的句子站起来读读。
A:在我上小学的时候,班里有位叫小英的同学,她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坐一角,因为小时侯生病,一条腿落下了残疾,她不愿意让人看到她走路的样子。
指明把红色的句子读读。
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总是”说明了小英是偶尔这样还是经常这样?
“默默地”说明了什么?
她为什么会自卑?
B:轮到小英的时候,全班同学的目光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小英立刻把头低了下去。
她为什么会把头低下?
为什么她会觉得上讲台就是出丑,出洋相呢?
小结:所以说,那时候的她是很不自信,很自卑的。
过渡:这样自卑的她愿意参加演讲吗?你怎么知道的?自由默读课文,找出答案。指名回答。
C:小英犹豫了一会儿,最后慢吞吞地站了起来。我们注意到,小英的眼圈儿红了。
从哪些词中看出她不太愿意参加演讲呢?用“——”划出来。
理解:犹豫说明小英决定站起来时,心理怎么样?
“慢吞吞”说明了什么?
“眼圈儿红了”说明了小英此时的心情怎样?
指导朗读
过度:小英第一次面对同学表现的很紧张,,面对小英的紧张、犹豫、担心、害怕,同学们是怎么做的?请找出相关语句。
C:小英在大家的注视下,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就在小英刚刚站定的那一刻,不知是在谁的带动下,骤然间响起了一阵掌声。那掌声热烈、持久,小英感动得留下了眼
【三年级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三年级下册语文习作语文园地教案02-02
三年级语文掌声教案01-19
三年级语文教案02-07
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02-08
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卢沟桥06-05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01-30
上册三年级语文教案01-18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01-31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12-20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的教案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