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时间:2024-06-30 11:52:05 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通用15篇)

  作为一名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通用15篇)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1

  教学要求:

  1、认识两个生字,积累“苦恼、绝交、屋顶、掀掉、过错、影子、静悄悄”等词语。

  2、正确、流畅、有节奏地朗读课文。

  3、运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理解课文中的词句。

  4、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平等,小干部要公正、无私地处理问题。

  教学重点:

  正确、流畅、有节奏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平等,小干部要公正、无私地处理问题。

  教学具准备:

  黑板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诗歌引入。

  1、板书:苦恼 读词语,理解词语:苦恼—苦闷(痛苦烦恼) 那么,谁会有苦恼呢?

  2、同学们,你有什么苦恼吗?(学生自由发言)

  3、你们知道班长有什么苦恼吗?(学生自由发言) 请班长来讲一讲他的苦恼。

  4、诗人柯岩也写过一首叙事诗《班长的'苦恼》,今天让我们来欣赏他的作品。 补充完整课题: 8班长的苦恼 齐读课题。

  二、朗读感悟。

  1、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这位班长有什么苦恼?)

  2、这首诗中的班长,究竟有什么苦恼呢?默读整首诗,交流。

  板书:整个中队不约而同与之绝交

  3、为什么全班同学都会一起与这位班长绝交呢?指名分节读这首诗,交流。

  4、如果你是班长,你会怎样处理这件事情? 板书:要公正、无私地处理问题

  5、正确、流畅、有节奏地朗读课文。

  三、语言拓展。

  1、在平时学习生活过程中,我们应该怎样与同学相处呢?(学生自由发言)

  2、师: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平等,并且要公正、无私地处理问题,这样做,才能使集体更有凝聚力,让我们学习得更快乐!

  四、布置作业

  询问一下你身边的人的苦恼,然后想办法帮他解决。

  板书设计:

  班长的苦恼

  ——整个中队不约而同与之绝交

  要公正、无私地处理问题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2

  教学目标:

  1、 通过朗读课文使学生体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吃苦耐劳的精神,培养学生对朱总司令的敬仰之情。

  2、 学会写一类生字10个,认识二类生字。

  3、 完成课后练习,复习巩固词语,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掌握略读方法,学习略读。

  教学重点:理解本文最后一句话。

  教学时间:三课时

  基础知识;

  1、 正音字:泞(ning)陕(shan )

  2、 生字:

  淅:X xi 左中右结构 查水字旁

  组词:淅淅沥沥

  沥:L li 左右结构 查水字旁

  组词:呕心沥血 沥青 披沥

  泞:N ning左右结构 查水字旁

  组词:泥泞

  袖:X xiu 左右结构 查衣补旁

  组词:袖手旁观 袖珍 领袖

  嗓:S sang 左右结构 查口字旁

  组词:嗓门 嗓音 嗓子

  陕:S shan 左右结构 查耳刀旁

  组词:陕西陕北

  厚:H hou 半包围结构 查厂字旁

  组词:得天独厚天高地厚 厚道

  炊:C chui 左右结构 查 火字旁

  组词:炊具炊烟 炊事 无米之炊

  伍:W wu 左右结构 查单人旁

  组词:队伍落伍 羞与为伍

  亏:K kui 独体字

  组词:亏欠幸亏 理亏 功亏一篑

  3、 区别字:

  伍( )吹( )陕( )嗓( )泞( )

  悟( )炊( )峡( )搡( )咛( )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我国第一代国家领导人朱德总司令的事迹吗?今天我们要学习和朱总司令有关的课文。(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介绍人物,了解时代背景。

  师生展示课前收集的有关朱总司令的资料(图片、文字等),在班内交流,了解时代背景。使学生养成搜集资料的习惯和能力。(课件出示朱总司令的相片,介绍朱总司令革命历程。)

  三、朗读课文,认识生字。在朗读中表达出对朱总司令的崇敬之情,

  1、把课文读正确,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多读几遍。

  2、再读课文,划出课文中的生词,多读几遍。

  3、检查读生词。(课件出示本课生字词。)

  4、读课文,把课文读流利。

  5、分自然段检查读课文,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流利。

  6、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中哪些语句是描写朱总司令的?

  7、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四、配乐读全文,体会饮水思源的道理。

  作业:书写本课生字

  第二课时

  一、导入课题。

  上节课我们把课文读好了,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课文。

  思考:从文中能否看出老陈头脚上有伤?

  (老陈头步子一扭一扭的,有点踉跄。)

  朱总司令为什么不先说话,直接就动手去抓老陈的行军挑子?

  他是怎么想的?从这你能看出什么?

  “起肩就走”什么意思?说明什么?

  二、组内讨论:

  “这行军挑子容易挑吗?”从文中哪儿能看出来?

  (夜雨淅淅沥沥,黄土高原一片泥泞。过了两道光秃秃的山,又过了一条很深很深的沟,村子里黑沉沉的.。)

  “然而晨光迷蒙,前进的队伍人影幢幢,分不清谁是谁”这句话究竟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四、实践活动。

  课外读有关朱总司令的故事,或作品,利用活动课交流。

  板书设计:

  作业:有感情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读课文,读出对朱总司令的崇敬之情。(各种形式读,如:评读指导、比赛读)

  二、学习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指的是文章中人物活动或事情发展所处的一定时间、特定地点以及周围情况等。它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社会环境,二是自然环境。都不是可有可无的装饰品,而是密切的联系着人物的思想和行动。如果没有环境描写,作者很难表达清楚自己的写作目的,读者则很难准确地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结合课后题,讲清楚环境描写的重要作用。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3

  教学目标

  1、能看懂图意(或人物动物),把上课前师生一系列的活动,用一段内容具体的话写下来,注意把句子写得通顺、连贯。

  2、学习认真观察图画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用一段内容具体的话把观察到师生上课前的`一系列活动写下来,并注意把句子写得通顺、连贯。

  课时安排 共2课时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告诉学生注意老师平时上课前的动作、语言。

  教程设计:

  一、学定向

  请看老师上课前的动作、语言,然后把看到的情景写下来。

  二、师表演

  师手捧书本站在教室门口,面带微笑地看着同学,等铃声响,轻悄悄地关上门,走向讲台,向同学们问好。

  (老师表演时尽量将动作、表情外化,让孩子们有可观察的内容)

  三、说话练习(按下列要求说话)

  1、老师站在教室门口做了什么事?

  2、上课铃声响了,老师怎么说?怎么做?

  3、同学们又怎样说?怎样做?

  (老师根据学生的说话内容,板书有关的词语)

  4、点名(优生)进行说话练习。

  5、以小组为单位,互相鼓励、帮助进行说话练习。

  6、点名中下生(在老师的诱导下)说话练习。

  四、讲评。

  第二课时

  教程设计

  一、老师继续表演。

  老师手捧一瓶鲜花和几个气球,用较夸张的动作走向讲台,师生问好。

  二、说话练习

  1、让学生试说(师从中点拨)。

  2、师诱导:

  ①看到老师手捧一瓶鲜花和几气球,你心情怎样?(让学生说说)

  ②你们刚才听到了同学们的什么声音?他们脸上的表情怎样?(让学生说说)

  ③你看到老师的神情会想些什么?(让学生自由主说说)

  3、师指出要求:优等生应讲明师生的神态、语言和心理想的。中下生可以较为简略(如第一课时讲的内容)。

  4、指名中等生说话练习。

  三、习作。

  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具体或简单,然后写一写。

  四、讲评。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4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本课的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文中关键词句,揣摩人物情感变化,体会父女热爱自然、关爱动物的美好心灵。

  教学重点

  抓住关键句段,感受人物的心灵美。

  教学难点

  揣摩小松鼠和父亲的心理,联系上下文,谈自己的看法。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猜谜语。 师:听说咱们班孩子可聪明了,今天老师这儿有一条谜语:请大家帮忙猜一猜。(课件出示谜语:形状像耗子, 生活像猴子, 爬在树枝上, 忙着摘果子。 ———打一动物 ) 师:孩子们果然名不虚传,一猜就中,这个谜底就是———松鼠。(板书)孩子们,伸出你的小手和我一起书写,注意“鼠”的写法。

  2、欣赏动画。 师: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位这样的新朋友。(播放动画)孩子们,你们看到了一只怎样的松鼠?

  师:同学们的词汇可真丰富!可作家刘保法既没有用美丽,也没用可爱,而是用了这两个字“那只”松鼠(完善课题板书,学生齐读课题)。

  二、质疑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预设:

  1、那只松鼠什么样?

  2、那只松鼠怎么了?……

  三、检查预习

  师:课前,老师布置过一项预习任务(课件出示学习目标1):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主解决文中的生字新词。

  2.思考:课文围绕那只小松鼠写了一件什么事?用一两句话概括出来。

  师:现在,来检查一下我们的预习情况吧!(课件出示以下词语:蹑手蹑脚 逃之夭夭 伶俐 携带 俘虏 抗拒 乞求 缩回 漏掉)

  (1)读准字音。

  (2)理解“蹑手蹑脚”的意思,并造句。

  (3)让学生说说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师指导左窄右宽的字(如“携”、“拒”)的写法。

  师:孩子们字词掌握得很不错!那么课文围绕小松鼠写了一件什么事呢?(生回答,师板书:逮、放)

  四、直奔重点,品读课文

  1、初步感知父亲“放松鼠”时的心情。

  师:最后,父亲是怎么把那只松鼠放掉的呢?书上用了一个什么词?(咬咬牙)一起读读这句话(课件出示:最后,我咬咬牙,把它放了。)从“咬咬牙”这个动作中,你体会了什么?(父亲的.矛盾、犹豫、不舍)

  2、感受松鼠的活泼伶俐和父亲逮松鼠的不易。师:到底是一只怎样的松鼠,让父亲如此不舍?咱们来读一读第三自然段。(课件出示学习目标2):自由读课文第三段,边读边想:

  (1)、用“——”勾出描写松鼠的句子,想像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松鼠?在你认为最能表现松鼠特点的词语下面标上“△”。

  (2)、用“~~”勾出描写父亲逮松鼠的句子,并用“.”标出父亲逮松鼠时的动词。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并把你的感受简单批注在书旁。

  第二关:选词填空。 乞求 要求 恳求

  1、小松鼠用绝望的目光( )我放了它。

  2、妈妈对我的( )很高。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5

  教学目标:

  1.读课文,读懂“爱心项链”的含义。

  2.教育学生要乐于帮助有困难的人,做富有爱心的人。

  3.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理解爱心项链的含义,并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自学能力,本单元的内容以真情、关爱、善良为主题,通过《真情的回报》、《那只松鼠》、《美丽的桥》的学习,学生感受到了真情的美好,懂得了付出真诚才能收获真挚的感情,再理解本课的“爱心传递”比较容易。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自学、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使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文本之间充分交流、感悟。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激发兴趣,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项链呢?(课件出示“项链”,项链就是把珠子等装饰品连成一串)那谁知道爱心是什么呢?(课件出示“爱心”,爱心就是去帮助别人、关爱别人。....)把“爱心”和“项链”连起来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爱心项链》。

  板书课题《爱心项链》

  二、初读课文,自学感知

  师:看了课题后你有什么想知道的吗?

  生1:什么是爱心项链?

  生2:谁做了爱心项链?

  生3: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

  生4:..... (学生提的问题归纳为三个,简单的写在黑板上)

  师:请大家带着刚才提出的问题,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课件出示读课文的要求)在读的时候注意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遍。同时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生自由读课文)学生读课文

  自主学习,同桌交流互助

  1、检查词语,扫清障碍出示(本课需要认识的字词)

  A、同桌互相识字,比赛读

  B、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

  2、了解大意,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师:这些词语你们都读准了,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引导学生从故事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来概括)

  师:能不能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面的填空呢?

  ( )在先后得到了( )和( )的帮助,懂得了( )。

  3、答疑解惑,解决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不同感悟和不同想法)

  第一个问题:爱心项链就是用爱心去帮助别人,去做善事,把所有人用爱心做的善事连在一起就是爱心项链。第二个问题:中年人、克雷斯、青年人和许许多多有爱心的人第三个问题:作者希望这种爱能传递下去,让更多的人去帮助有困难的人。 (三)感悟爱心师:不知同学们在读课文的时候注意到没有,克雷斯先后两次得到别人帮助的时候,都听到了相同的这句话,齐读(出示句子:“我不要求回报,但我要你给我一个承诺——在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你也尽力去帮助他。”)

  师:那他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听到这句话的?听后又有什么感受呢?接下来请同学们深入读课文,想一想,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感受。学生小组内交流后全班汇报。

  过渡:是啊,做了好事,不求回报,最后别人又以爱心回报他,怎能不叫人感到欣慰?

  4、师质疑,感受爱心的传递。

  师:学到这儿,老师有个问题想问问大家,克雷斯居然在六年后听到了这句相同的话,你想想可能发生过什么样的事呢?那这六年中又会发生什么事,六年后才有可能听到这句话?(想象:在以后的`日子里,许许多多的人又帮助了更多的人,每当更多的人要对他们表示感谢时,他们总会把这句话告诉给那些人。)过渡:正象同学们所说的(出示:在以后的日子里,克雷斯帮助过许许多多的人,每当人们要对他表示感谢时,他总会把那中年人要他承诺的话告诉给他们。)

  师:因为,在别人急需帮助的时候帮一把,只是举手之劳而已,所以中年人会说——在得到了别人的帮助后,又怎能不去帮助别人不去兑现承诺呢呢,所以克雷斯他也会说——当克雷斯再次遇到困难时,青年人伸出了援手,他也这样说——

  师:多么朴实的话语,多么温暖人心的话语,中年人把爱心和这句话送给了克雷斯,克雷斯又送给了许许多多的人,最后这句话又回到了克雷斯这里,这其中又有多少人在奉献着爱心,传播着这句话,才组成这串世界上最珍贵的爱心项链。这就是爱心的传递。

  同学们,学到这儿,我相信你们已经解决了课前的疑问,什么是爱心项链呢?仅仅有爱心行吗?仅仅只做善事行吗?那我们要怎样做呢?对了,这爱心需要你的传递,我的传递,他的传递,只有这样这串爱心项链才会越穿越长,这爱心会遍布世界的各个角落。

  三、拓展阅读,体会爱心。(附:《一杯牛奶》稿)

  师: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另一个爱心故事《一杯牛奶》,让我们一起去细细品味这根爱的珠链上那感人的一幕。请同学们拿出你手中的阅读材料自主阅读,看看你从中又读懂了什么?动笔画一画文中最感动你的句子,并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一会儿我们交流。

  学生自由读文后汇报(鼓励学生感悟不同的句子)

  师:同学们,杯子里装的仅仅只是牛奶吗?还装着什么?

  师:姑娘当年为小男孩奉献爱心的时候,从没想过要回报,而今天却得以真情的回报,这就是爱心的传递。

  四、感情升华

  课件出示(音乐)世界上最温暖、最令人感动、最美好的一个字眼就是“爱”。爱是什么?爱是对他人的同情、关注和给予;爱是充满人情味的社会温情。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像文中的中年人、克雷斯、青年人那样,在别人遇到困难时满怀爱心的去帮助他们,那么这个世界就会充满爱,这种美德就会代代相传,成为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

  请同学们举起书,用心的读最后一段,用心的读给自己听,用心的读给身边的人听,用心的读给所有人听。生齐读最后一段。出示课件,最后一段,(爱心是无价的,他不需要回报,但却可以心心相印。如果说每一件善事都是一颗珍珠的话,那么我们的爱心就是一根金线。用金线把珍珠穿在一起,就成了世界上最珍贵的爱心项链。)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6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字,认识6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边读边想象句子所表达的情景,体会孩子们的快乐以及热爱大海的感情,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海给孩子们所带来的快乐。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蕴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感受孩子们对大海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听海寻声,激趣导入

  1、 CAI播放大海声音:听,这是谁在说话呢?

  2、学生猜测:大海

  3、 CAI再播放大海与孩子嬉戏的声音:再仔细听,你又发现了什么?

  4、学生猜想:孩子们在大海边嬉戏玩耍的场景。全班进行交流。

  5、师引:听!我们共同感受到了小孩与大海玩得很快乐,你们想去看看那快乐的场面吗?那好,咱们一起去看看吧!

  6、板书:小孩与大海

  二、海边采风,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2、快速地浏览课文,找出课文中小孩与大海玩耍的场面。

  3、全班进行交流:你采集到哪些画面?

  板书:踏浪、堆城堡、拾贝壳、看船远航

  三、海滩掠影,品味感悟

  1、师引:小摄影师们,让我们先一起去抓拍“踏浪”的画面吧!

  2、师配乐范读,CAI出示句子:

  孩子们踩在软软的细沙上,叫着,跳着,笑着,奔向大海,留下一串串小脚印。

  3、小组进行交流,全班反馈。

  4、 CAI出示海边孩子们踏浪的兴奋场面

  5、指导学生个性化朗读

  6、继续抓拍精彩处,读一读后面这几句话。

  7、师导:浪花真顽皮,逗得孩子们又笑又叫,孩子们在“踏浪”中享受到了大海给他们带来的无限快乐。走,让我们再去欣赏一下我们拍摄的照片吧!

  8、齐读第1自然段

  9、学生交流对大海的印象

  10、师总结:大海不仅给小孩们带来了快乐,还给我们这些小摄影师们带来了许多乐趣,相信下节课,我们会抓拍到更多精彩的作品!

  四、自主识字,指导书写

  1、读生字,选择喜欢的方式自由识记字形。

  2、教师范写难写的生字。

  3、学生书写生字。

  第 二 课时

  一、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1、提问:请同学回顾一下,上节课,我们读了第七课,你知道了什么。

  2、师述: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进一步了解大海给孩子们带来了哪些乐趣?

  二、学习课文。

  1 自读课文2—5自然段,边读边想:大海给孩子们带来了哪些乐趣?

  2、画出相关的句子。

  3、小组交流。

  4、全班交流。

  (一)读第二自然段。

  (1)说说写了什么?(孩子们玩沙堆城堡。)

  (2)拓展:他们还会堆些什么?说些什么呢?

  (3)指导有感情朗读。

  (二)读第三自然段。

  (1)说说写了什么?(孩子们捡贝壳)

  (2)拓展:他们捡到什么样的贝壳?用贝壳做什么呢?

  (3)指导有感情朗读。

  (三)读第四、五自然段。

  (1)说说写了什么?(孩子们看船出海。)

  (2)指导感情朗读。

  三、总结全文,有感情朗读课文。

  1、朗读课文,说说:大海给孩子带来哪些乐趣?

  2、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作者观察能力和表现手法。

  四、拓展学习。

  收集描写大海的句子,和同学们一起欣赏。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7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到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品质。

  3、能结合课文,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课前准备

  发动学生寻找宋庆龄的生平资料,阅读有关宋庆龄的故事。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讲学生课前收集到的宋庆龄的'故事——二三事

  2、从故事中你了解到什么?你知道宋庆龄是怎样的一个人?

  3、学生阅读“资料袋”,然后提问:从资料袋里你知道了什么?

  宋庆龄是怎样的一个人物?

  4、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她小时候的故事——《我不能失信》(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知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顺畅。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检查。重点读读几个难读的词语。

  3、讨论疏解:

  a.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b.文中讲到了哪几个人?他们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爸爸 伯伯家

  宋庆龄

  妈妈 小珍

  c.完整地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了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二女儿宋庆龄也很想去。她突然想起今天上午要教小珍学叠花篮,爸爸妈妈都劝她改天再教,但她为了守信就留了下来。

  三、分角色朗读,走进人物的内心。

  1、交代任务:前后四位学生为一组,分角色朗读,一位读旁白,其余三位分别读爸爸、妈妈和宋庆龄的话。先组内练习,然后小组间比赛。

  2、找出你认为宋庆龄守信的语句,说说自己的体会。

  3、交流点拨。重点交流并指导朗读。

  “宋庆龄显得特别高兴。她早就盼着到这位伯伯家去了。伯伯家养的鸽子,尖尖的嘴巴,红红的眼睛,漂亮极啦!伯伯还说准备送她一只呢!”

  “不行!不行!小珍不定期了会扑空的,那多不好啊!”

  “不,妈妈。如果我忘记了这件事,明天见到她时,可以道歉;可是我并没有忘记,我不能失信啊!”

  4、分角色体验情境。

  分角色朗读

  分小组自由练读

  组内赛读

  四、讨论深化

  1、读了这个故事,你觉得宋庆龄做得对不对?

  2、你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你是怎么处理的?读了后有何感想。

  3、你还知道哪些诚实守信的故事,课后去收集收集。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8

  《曼谷的小象》是支玉恒老师所执教的观摩课。支老师以自身挥洒自如、灵活机智的教学艺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有情有趣地进行学习,获得了很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这堂课在教学安排上是颇具匠心的。支老师既能居高临下地掌握教材,驾驭课堂进程,又能切合实际地设计教法,启发学生读、悟。整堂课上,老师讲得不多,主要是在关键之处点拨,所提的问题之间衔接自然和谐,重点之处强调突出,学生思路阻塞之处能够予以疏通……所有这些只在“读”中完成。

  那么,支老师是怎样创设这“读”的环节,引人入胜的呢?

  一、着力营造一种宽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

  支老师以一种民主、平等的身份出现在学生们面前,营造了一种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

  如在首次读课文时,支老师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可以大声读、轻声读、默读,也可以和好朋友一起读。这样,给学生充分的自由,使学生在学习时感到宽松、愉悦、无压力。支老师在检查朗读时鼓励学生抢着读,他说:“我请最先站起来的小朋友读……”从而让学生感到竞争的愉悦。而在抢读的`同时,支老师也十分关心那几个没有站起来的学生,让他们接着读,他说:“这几位小朋友心里非常想读,可是动作慢了些,我们大家给他们一次机会,让他们也读读,行吗?”这样,既给那些学生创造了机会,又不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同时还融洽了师生、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

  在学生的读中,支老师还积极地使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励并保护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当学生表现出色时,他和学生握手、向学生鞠躬,表示尊敬、佩服,让学生感到学习中的民主、平等的气氛,从而解除了自己的紧张感,更好地投入到学习当中,不知不觉地学到了知识,培养了能力。

  二、抓住课堂教学的主线,在读中感悟美

  所谓“读书”,顾名思义强调一个“读”字。支老师在这一课中,就是让学生通过反复的读感受美,从而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在读中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受。

  如“你从课文中感受到哪些美?”,学生通过他的点拨,概括出“禾田美、草地美、心灵美、尘雾美”等。支老师的课堂教学很“活”,但并不是课堂上的热热闹闹,而是学生思维的活跃。

  在课上,他并不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而是跟着学生的思路走。学生发现了什么,教师就鼓励其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去感受其中韵味;在学生回答时,教师不再以单纯的“对”或“错”来评定,而是在不伤害学生自尊心的基础上,适当给予鼓励,启发学生说出更确切、更鲜明的答案。如“你说的不错,但如果把这个词换一下,是不是会更好呢?”“你真行,应该来当支老师的老师。”这样,学生在得到鼓励的同时感受到了学习的愉悦。

  三、让学生自己“设计”的教学环节无可辩驳

  这堂课中,支老师引导学生自己来组织设计教学环节。在初读课文时,他让学生自由读,这实际上是学生在获得充分自由的情况下进入学习状态的反映。在读完课文后,支老师又安排学生谈自己的感受,学生能够天南地北地讲,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这一教学环节可以说是学生学习的需要,心理上的需要,而教师则在这一环节中摸清了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

  在研读课文时,支老师更是“被学生牵着鼻子走了”,学生学到哪里,教师就指导到哪里,给了学生们一个非常自由的学习空间。在请学生概括全文主要内容时,支老师采用了层层深入的方法。他先是向学生说道:“读了课文以后,在你的脑子里留下了些什么?”并把学生说到的内容板书,接着他又说:“你能把这些词再加上曼谷说一句话吗?”这样,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说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达到了既定的教学目标。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9

  特意选在深秋季节,来学杜牧这首《山行》,也许也是自己偏爱,总想在一个合适的季节来与学生共同品赏。

  一、粗读。

  满黑板连绵的群山,满山火红的枫叶,一首正楷的《山行》,便把学生带入了如梦如诗的境界。看着这样的景致,学生仿佛一下子明白了诗中的意思,用自己方式读起诗来。

  二、明义。

  这首诗比较易懂,大部分诗句都能通过自己来读懂,于是在学生读熟了诗以后,就让学生提出不懂的字词,通过小组讨论,全班讨论来解决。师结合板画:“石径斜”“白云生处”(体会与“白云深处”的不同之处。“白云生处”更有动感!)帮助学生理解。

  三、升华。

  如果此时此刻,你也与诗人一起来到了山脚下,哪些景物印入了你的眼帘?当我们看到这秋天傍晚的美景,看到这火红的枫叶,也许我们也会与诗人一起情不自禁地赞道:霜叶红与二月花。

  四、吟诵。

  古人写秋,大多写秋的悲凉,凄美,而在这首诗中我们感受的是作者对秋的深深爱恋之情。

  在学习的.过程中,并没有过多的分析、理解,只是适当地点拨。学生用自己的话语,自己的朗读还学懂了课文。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大量的古诗需要学生自己去学,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朗读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10

  【训练要求】

  这次习作,要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用一两件事,写写父母爱自己的一件事,也可以写发生在自己和父母之间的感人的事,要表达真情实感。写完以后,读给爸爸、妈妈听,请他们提提意见,再认真改一改。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强调淡化文体意识,倡导自由表达,强调习作“要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本文设计力求体现《课程标准》精神,主要表现在:

  1.减少束缚,引导自由表达。打破框框,淡化文体意识,把习作指导渗透在作前谈话、作后点评之中,学生在自然而然的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无拘无束、敢说敢写、自由奔放地进入习作状态。

  2.诱发兴趣,引导真情表达。习作也是一种情感的体验、流露、交流的需要。注重在教学之中通过“录像引发→闭目回忆→互谈感受(说与写)→品读交流”等形式,引发学生情感兴奋,开启学生心扉,引吐内心真情,确实把课堂当作一种情感体验与交流的场所,当作情感倾诉与交流的需要,真正做到“为情而造文”,使“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的习作当文宗旨得以实现。

  [导写过程]

  一、忆父爱、母爱——创设情境,引发真情

  1、吟颂诗文

  《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录像引入。

  师:同学们,我们来看一段录像好吗?(播放录像,再现温馨家庭生活场面,激发情感兴奋)。

  3、引发回忆。

  师:这是一段什么内容的录象呢?你能体会到爸爸、妈妈对你无微不至的关爱吗?想一想在你的生活中哪些事给你留下最深的感受呢?(学生自由答)

  4、闭目想象。

  师:闭上眼睛,伴着音乐,把感受最深的爸爸、妈妈疼爱你的那件事情再回忆一遍。(播放歌曲《烛光里的妈妈》)

  二、说父爱、母爱——开拓思路,引吐真情

  1.小组交流。

  师:我们这篇习作的第一读者将是我们的爸爸妈妈,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写,才能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孩子的.理解并铭记他们的爱呢?让我们小组内讨论一下。把刚才回忆中感受最深的爸爸妈妈疼爱你的事具体地讲给小组同学听听,怎么想就怎么说,做到说真话,吐真情。(学生小组交流,教师巡视,参与交流。)

  2.集体交流。

  师:好,接下来,请同学们把你和爸爸妈妈之间感受最深的事讲给全班同学听听。其他同学

  可以围绕是否把意思表达清楚、具体,进行补充、评议。

  ①谁愿意讲讲自己脑海中印象最深的人是谁?他(她)为什么给你留下这样深的印象呢?(个人发言,其他同学补充、评议)

  ②谁愿意讲讲你感受最深的事是什么?说说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怎么样?

  ③谁还愿意讲讲你感受最深的是哪个地方?说说原因。

  ④谁愿意讲讲其他有关“爱”的方面的内容?

  3.小结:同学们刚才讲得很生动,也很精彩,能把自己认为最受感动的情节,具体地、形象地描述出来,令听者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三、写父爱、母爱——引导习作,抒发真情

  1.习作导入。

  还有许多同学要讲,这样吧,请你提起笔,无拘无束,自由自地写下你认为印象比较深刻的,爸爸妈妈爱自己的一件事或发生在自己和爸爸妈妈之间的感人的一件事,体裁不限,怎么想就怎么写,做到写真话,吐真情。

  2.学生进行片断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品父爱、母爱——评析习作,交流真情

  1.小组评析。写好了读,让小组的同学评议,有没有把意思表达清楚。

  2.集体评析。投影仪出示几个学生的习作,让全班同学评议。

  3.小结延伸:

  ①同学们,作文是心与心交流的书面表达形式,选择真实的事例,抒发真实的感情,带给我们无穷的乐趣。我相信我们的每一篇习作都表达了我们与父母之间最真挚的爱,就让我们把这篇充满真情实感的作品献给爸爸妈妈。回家后,请读给父母听。

  ②让爸爸妈妈对你写的内容提出意见,我们认真改一改,再请他们在我们的习作后写上批语,做上“星级评价”。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11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

  1、筑路工人们正在修建一条公路。突然,他们停了下来,这是怎么回事呢?

  2、板书课题:路旁的橡树。

  二、初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

  3、提出自己的疑问。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纠正易渎错的字音。

  宽阔()挺拔()楔()子

  2、理解词语。

  延伸:延长,伸展。

  挺拔:直立而高耸。

  沉重:分量大;程度深。

  责备:批评指摘。

  高尚:道德水平高。

  沉默不语:不说话。

  3、提出自己的疑问。

  (这条笔直的公路为什么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工程师和工人们都不说话,他们心里想什么?文中出现两次叹气,各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人们赞叹筑路人有一颗高尚的心……)四、再读课文,思考同学提出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导人新课。

  这节课,我们按照顺序来解决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二、指导阅读第二至七自然段。

  1、自读课文第二至七自然段,思考:这条笔直的公路为什么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

  2、画出描写橡树的句子,读一读。

  (在这条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高高的橡树。它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

  3、看到这样一棵高高的橡树,筑路人有什么反应呢?

  (①工人们停了下来,把排水管放在地上。②工程师向工人们走来,他什么话也没对工人们说。工人们也沉默不语。)

  4、对上面的第二句话进行提问:工程师心里在想什么?工人们心里又在想什么?学生分组讨论。

  (这么一棵粗壮、挺拔的橡树,伐了它,真是可惜。有没有其他的办法呢?)

  5、出示句子。

  工程师为——叹了口气。

  工人们为——叹着气。

  6、体会工程师的话:现在谁也不会责备我们了”的意思。

  (我们不会因为完成不了筑路任务而受到上级领导的责备,也不会因为砍伐了橡树受到路人的责备。)

  三、指导阅读第八、九自然段。

  1、默读课文第八、九自然段。

  2、思考:人们赞叹筑路人有一颗高尚的心说明了什么?(赞叹筑路人保护橡树、保护植物的爱心。)

  四、再读课文,说说你读后的想法。

  教学反思:

  上完了《路旁的橡树》这篇文章,有许多值得回味的地方,我觉得孩子们是的读者,也是的老师,他们在对课文的理解和对人物的感悟都有他们的出发点。下面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个小反思:

  初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时,一个学生说主要讲工程师和工人们为了不砍橡树,就把公路修成了马蹄形。这时另一个学生表示反对,他认为工程师想砍树,是在工人们的影响下才改变主意的。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契机,于是我向学生了解他们的看法。有七八个孩子同意后者。于是我让孩子们仔细读课文,找到自己的根据。孩子们找的很认真,不一会,一双双小手就迫不及待地举起来了。认为前者的孩子首先找到的根据是"工程师说:"计划是不可以修改的。"说明他认为计划是最重要的`,意思是要砍掉橡树。马上就有孩子反驳:“请读这一句:他长久地看着计划,然后把目光转向橡树,叹了口气。如果他想砍掉橡树,还会长久地看橡树吗?说得多好。我马上对孩子们说:“读读这一句,想想他在想什么?”一个孩子说:"他在想计划是不能修改的。"另一个孩子说:"他在犹豫。"一个孩子说:"他不知道该怎么办。"这时一个孩子站起来说:"他不想砍掉橡树,也不想修改计划,正在不知道怎么办的时候,工人们的话让他做了决定。"于是我们又一起读了这两段。孩子们肯定了这种想法。于是我们看他们这样做得到了怎样的结果,一个孩子提出什么是高尚的心。很多孩子自动举手回答了他的问题。然后我们再回到课文中,让孩子们找出哪些句子能表现他们的高尚,孩子们很快找到了,并且谈到了自己的体会。在理解的基础上感情朗读了句子。孩子们热烈地讨论着,我微笑地听着他们的见解。一个个重要的句子就在他们的辩论下轻松地解决了,最后孩子们达成了共识:工程师也有一颗善良的心。

  这篇课文就在孩子们的朗读感悟中学完了,大家都感觉很轻松。这才是真正的绿色课堂,虽然是春天的下午,虽然"春眠不觉晓',可是在今天的课堂上,孩子们没有打瞌睡,学得兴致勃勃有滋有味。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12

  《给予树》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个主题单元“爱的奉献”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讲述了一个脉脉温情的故事。课文以爱贯穿始终,字里行间处处洋溢着浓浓的人文情怀。

  教学由质疑课题出发,由学生提出问题,总结两个主导问题:“给予”是什么意思?“给予树”是一棵怎样的树?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手段来解决这两大问题。学生正是随着问题解决的过程,一层一层地感知文本,理解文本。

  一、把握课文主旨,引领学生深入文本。

  本文从妈妈“我”的角度来叙述故事,通过“我”的观察、心理变化及行为来体现金吉娅的善良品质。特别是通过孩子的'做法和“我”开始对金吉娅的误解,衬托了金吉娅的美好心灵。课文中有多种爱:金吉娅给予母亲的爱,给予哥哥姐姐的爱,给予陌生女孩的爱。而课文主要表现的是金吉娅对陌生女孩的爱,即理解和同情,因此我以此爱作为重点深入文本。另外,在课堂教学中,我对教材进行适当处理,“详则略之,略则详之”,在文本的留白处进行拓展,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最深处。给予是快乐的、幸福的,这是主旨,亦是灵魂。我提出“这棵树除了可以叫给予树,还可以叫什么名字?”,让学生多元地、多维地、多角度地去诵读文本、感悟文本,同时又超越文本,去感受文字背后金吉娅那颗善良、仁爱之心、那种同情、体贴之意,引领学生层层剥笋式地感受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让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心灵自由驰骋的过程,成为学生情感自在滋养的过程,成为学生精神自然丰厚的过程。

  二、抓住文本,引导学生合理想象

  在教学设计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当金吉娅站在这样一棵神奇的“给予树”下,看到女孩的卡片,她想到了什么呢?设计这个环节主要出于这样的目的:对主人公的心理活动领悟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主人公的行为,感受文字中所体会的情感。在设计时我充分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的领悟力,对于金吉娅心中的想法不可能一气呵成。所以我将这个环节根据课文中金吉娅的语言,行为分成了几步。第一步:当看到卡片上小女孩的心愿,金吉娅第一反应是什么?第二步:思考金吉娅为什么说话时声音低,为什么会难过?从而让学生知道金吉娅站在给予树下还想到了家人。第三步:金吉娅最终选择了女孩的原因是什么?从而让学生知道金吉娅内心的决定。这个心理活动的描述是充分联系了课文的文本,最后我出示“联系课文想象”,告知学生进行想象的方法。从教学情况来看,学生以课文为载体进行合理、完整的想象,效果不错。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1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会用“……听到了……听到了……听到了……”说话。

  3、领悟安静的环境能改变人的生活习惯。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大胆想象,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并受到心灵的洗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领悟到没有噪音的生活是美好的,减少生活中的噪音是文明行为,会让生活变得更美好。

  【教学重点】:

  1、领悟安静的环境能改变人的生活习惯。

  2、用“听到了”说话。

  【教学难点】:

  领悟没有噪音的生活是美好的。

  【教学准备】:

  教学DVD光盘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方法】:引导、点拨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会写本课生字,辨析多音字“数”。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梳清条理。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说说你听到过哪些声音,你听到过世界上最响的声音吗?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噼里啪啦城”去听听世界上最响的声音吧!

  老师板书:世界上最响的'声音

  二、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大意。

  轻声自由朗读课文,教师提出阅读要求:

  ①读准字音,不懂的地方做个标记。

  ②边读边思考,这座城市为什么叫“噼里啪啦城”?又是怎样变得“安静”的?

  三、再读课文,梳清条理

  1、听DVD课文朗读,想想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2、指导分段

  第一部分(第1至第3自然段):王子想听世界上所有的人在同一时刻发出的叫喊声。

  第二部分(第4至第12自然段):小男孩和所有的人都想听听这世界上最响的声音而谁也没发出声音。

  第三部分(第13至第14自然段):大家意外地听到来自大自然的美妙声音。

  四、字词探究、积累词语

  1、读准生字字音

  (1)抽卡片认读生字,指名读、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

  (2)学习多音字 “数”。

  2、认识字形

  (1)读读议议记字形:让学生说说记住了哪些字,哪些字难记,并说出自己的识记方法等。

  (2)学生自主写字:要求先观察生字各部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口头扩词、积累词语

  五、自读课文、加深理解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会用句式“……听到了……听到了……听到了……”说话。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开火车读。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3、世界上最响的声音究竟是怎样的?又是谁发出来的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读中感悟、探究释疑

  1、朗读课文,想想这座城市为什么叫“噼里啪啦城”?又是怎样变得”安静“的?

  2课文围绕“声音“写了哪些事呢?

  3品读段落

  问题一:可是,在这座城里,就有一位王子特别想在他生日那天得到像这样的礼物,你猜猜是什么礼物?(想听到世界上最响的声音)

  问题二:这样的礼物,他得到了吗?为什么?(引导学生从小男孩想的办法来理解)

  问题三:结果,这位王子得到的是什么礼物?课文中是怎样描写“安静”的?(教师要注意让学生体会为什么人们听到小鸟叫、树叶沙沙声、小溪流水声是“安静”)(可以播放录音让学生感受)

  问题四:“安静”多好啊!它使得这个噼里啪啦城变成了……?使得这个城里的居民也变得……?

  我们在上课的时候,要……?

  所以,我们在做作业的时候,要……?

  在大人们说话的时候,我们也要……?

  三、拓展练习

  读一读,课后第2题中的句子,然后填写下面两段话。

  ①傍晚,我漫步在小溪边。听到了 ,听到了 ,听到了 。

  ②清晨,我走在田野里,听到了 ,听到了 ,听到了 。

  ③清晨,我来到校园里,听到了 ,听到了 ,听到了 。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14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查理发生的变化,感受善良、信任、充满爱心给人带来的快乐。

  【教学重点】

  体会查理的变化,感受善良、信任、充满爱心给别人带来的快乐。

  【课前准备】

  录音机和本课的朗读磁带、《好汉歌》磁带。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导语:

  善良、仁爱的金吉娅同情、体贴一个陌生的小女孩,向她献出了爱心。这个只有八岁的小女孩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感人的故事。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另一个感人的故事。

  2、读题:

  “好汉查理”。“好汉”你是怎么理解的`?读了这个题目,你还想知道什么呢?

  二、初读感知

  1、学生听课文录音,激发朗读的兴趣。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3、检查读书情况:

  ⑴ 指名学生分自然段读课文,学生评议。

  ⑵ 和同桌一道再读一读这个感人的故事。

  4、讨论交流:

  课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三、再读质疑

  1、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理解的内容。

  2、初步释疑:

  对于一些浅显的问题或不大重要的问题,引导学生相机解决。最后提炼出以下两个问题作为重点探讨的问题。

  ⑴ 查理有哪些变化?

  ⑵ 查理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四、读悟交流,感受查理的变化

  1、查理有哪些变化?你找到了哪些句子?

  2、教师相机出示以下句子让学生谈感受:

  ⑴ “不,好汉查理从来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

  ⑵ “谢谢!”查理显得彬彬有礼。

  ⑶ “当然可以。”

  ⑷ “查理虽然调皮,但说话是算数的。整整一个暑假,他每天都陪杰西在草地上玩。”

  ⑸ “杰西,我会做个好汉。”

  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到查理确实变了,变得有礼貌了,变得诚实、实信了,变得有上进心了,自信了。

  探究查理变化的原因,评价文中人物:

  ① 引导谈话:

  查理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

  ② 你觉得查理的变化和哪些人有关呢?

  跟自己、杰西、罗伯特先生以及镇上的人有关。

  ③ 你对故事中的这些人物有什么看法?

  学生自由说说对这些人物的看法,重点谈对小女孩杰西的看法,体会杰西的信任和友谊是查理变化的主要原因。

  五、练习有感情朗读

  可以自由组合,分角色感情朗读。

  六、拓展练习

  1、完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先说一说,再写一写。

  2、镇上的人后来会怎么评价查理呢?请你发挥想象,写出人们对查理的评价。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15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两则成语的寓意,使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认读文中8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会写15个生字。指导书写生字:“派、虎、茂”。

  教学重点:了解寓言的内容,练习有感情、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狐假虎威、鹬蚌相争”的意思是难点。

  教学准备:头饰、布景、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理解《狐假虎威》内容,正确熟练地朗读课文。理解寓意。

  2、识记文中生字,指导书写“虎、茂、派”。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识记字形

  教学难点:理解成语“狐假虎威”的含义。

  教学用具:生字卡片,小动物图片。

  教学步骤:

  一、导入激趣:

  贴出虎、狐图:同学们,这是什么动物?

  板书:狐虎

  谁能说说你对这两种动物的有什么看法?

  板书:狡猾威猛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片关于狐狸和老虎的语言故事:

  板书:假威

  齐读课题;质疑:有什么问题吗?(“假”什么意思?)

  导入:下面我们就一起看看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采取自己喜欢的办法解决这些不认识的字。

  2、标出自然段。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纠正字音,同时思考:课文讲的是什么事?

  4、再读课文,思考:“假”可能是什么意思?(学生可能会说:“狐狸的威风是假的,;老虎的威风是真的。)

  5、是吗?你再把最后一节好好的读一读,想一想。(生读“狡猾的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看出来了吗?这里的“假”是什么意思?(学生可能会猜到是“借”的意思。)

  6、为什么你确定是“借”,让学生结合故事内容谈理由:(百兽根本就不怕狐狸,因为狐狸前面的是老虎,百兽是看到老虎才吓跑的。狐狸却骗老虎说是自己的威风吓跑了老虎。所以“假”是“借”的意思。)

  7、查字典,我们来看看字典中有没有“借”的意思。(学生迅速查字典生回答)

  8、这下我们明白了,“狐假虎威”的“假”是借用的意思,狐狸借用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了。查字典确定“假”的意思(板书:借。)

  三、理解感悟:

  1、初读课文之后,你感受到故事中的狐狸怎样?

  2、默读课文,边读边想:你从文中的.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狐狸的狡猾?

  3、小组交流、讨论、并研究怎样读出这些句子的语气。

  4、小组汇报、品味语言、教师点拨、研究朗读。

  (1)感悟课文第2自然段:

  “骨碌碌一转”“扯着嗓子”:表演:什么样?狐狸这时心里想什么?

  “你敢吃我?”怎样读?

  课件出示:“你敢吃我?”“你敢吃我?”狐狸再什么情况下说的这句话?读一读第一自然段,想像一下当时的情景和狐狸、老虎的心理。探究哪中读法更合适?练习、评议。

  [结合上文理解句子的意思,发展想象力,并通过表演及引发争论,感悟狐狸心理和语气。不仅重视语言的感悟,更注重学习方法的掌握。]

  (2)感悟第3自然段:

  “老天爷”是什么人?狐狸是说话时什么语气?

  指明朗读、评议。

  (注意在学生朗读后进行适当的评价,在声音读大的基础上,鼓励孩子要将自己的表情放进去)

  (3)感悟第4自然段中狐狸说的话:

  指名读:思考:此时狐狸什么神态?(昂首挺胸、摇头摆尾)

  赛读,感悟狐狸的狡猾。

  (4)表演感悟狐狸的动作神态。

  指名表演:请五位同学分别扮演狐狸,、老虎、猴子、小白兔、野猪、梅花鹿。其他的小朋友当导演,看看他们表演得对不对。

  通过导、演理解:狐狸和老虎谁在前,谁在后,为什么?

  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半信半疑,东张西望这些词什么意思?

  5、总结归纳:我们不仅从语言上,也从动作神态上感受到狐狸的狡猾。它假借老虎的威风吓跑了百兽。人们就用“狐假虎威”这个词语比喻一种人,什么样的人呢?(自己没有本领,却仗着别人的势力欺压人的人。)

  6、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文。

  (1)自愿结合练习。

  (2)带上头饰进行表演。

  7、拓展思维:接着会有什么事情发生呢?想一想,说一说。

  [创设时机,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语言,提高想象能力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第二课时(略)

  教学内容:

  一、学习《鹬蚌相争》,了解内容,理解寓意。

  二、编排课本剧,通过表演、评议理解语言,体会感情。

  三、改编课本剧,鹬和蚌如何能不被渔翁抓住。

  四、认读生字、指导书写。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小学教案01-11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01-30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12-20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的教案12-13

小学三年级语文太阳教案01-04

小学三年级语文《元日》教案08-06

小学语文教案三年级05-09

小学语文教案11-06

小学语文《雷雨》教案06-13

小学语文的优秀教案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