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强的教案

时间:2023-02-12 17:06:58 教案 我要投稿

压强的教案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压强的教案 ,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压强的教案

压强的教案 1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压强是生活和生产中应用广泛的一个概念,但学生比较陌生。本节教材主要建立在前面刚学习过的力的初步知识的基础上,是学习了重力、摩擦力后对另一类力的学习迁移,是学习了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和力的关系后对力的另一类作用效果的具体分析。这一课着重学习的压强是整个单元的基础,也是学好液体压强、大气压强和浮力的重要保证。

  2、教材结构分析

  教材从展示自然界有关压强的现象开始,通过观察现象,提出问题,激发了学生对压强知识的求知欲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兴趣,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比较了解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对压强形成概念。在理解压强概念的基础上,通过了解生活实例,归纳出改变压强的方法。

  3、教学目标

  a、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了解压强的概念,理解什么是压力,什么是物体的受力面积,理解压强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②了解压强公式中各个物理量的名称、单位及符合,知道压强单位和由来。

  ③了解压强的增大和减小的主要方法。

  b、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观察生活中各种跟压强有关的现象,了解对比是提高物理思维的基本方法。

  ②通过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通过探究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采集实验数据,获得对压强比较深入的了解,初步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有一定的.实验能力。

  ③了解改变压强的实际意义和基本方法,具有运用知识解释简单现象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经历观察、实验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②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对压强基本知识理解的感性认识,为深入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打基础。

  ③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培养学生对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⑤在观察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4、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压强的概念贯穿全章,起统领全章的作用。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压强概念的理解,而且培养了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所以探究压力作用效果影响因素的实验为本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因初中学生的抽象思维不够,因此,如何通过概括实验结论而引导出压强的概念为本课的难点。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已具备的前置认知基础:学生在前一章书中学习了力学的初步知识,有初步的受力分析能力。

  2、学生已具备的前置技能基础:学生通过半年多的物理学习过程,已经历了简单探究实验的过程,对如何用控制变量法探究自然规律有一定的认识。对探究的七个要素:提出问题,提出猜想,设计实验,操作验证,分析结论,总结评价都不陌生。具备了基本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但通过实验现象寻找规律的能力还比较薄弱。因此,教学中应注重学习方法的引导。

  3、学生的思维障碍

  由于学生前置知识的干扰,学生以为压力一定就是重力产生的,会对压力的正确理解造成困扰。而且学生的形象思维不够,对受力面积的理解不到位。为了不分散本课重点内容的教学,我把这部分内容放在第二课时讲解。

  三、教法、学法:

  1、教法:依据新课标以学生为主体提倡探究式学习的教育理念。本课主要采用探究式教学法,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自主探究来发现自然规律。

  2、学法:根据以上教法及学生实际,本节课主要采用的学法为:(1)学会观察生活中有关现象,通过对比,提出问题。(2)学会实验探究的方法,能用控制变量法来设计实验方案。(3)学会从实验结果的分析,归纳中得出结论。(4)学会把探索到的知识加以应用,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

  1、实验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新课。

  实验:学生捏鸡蛋(1)用两指捏;(2)把鸡蛋放入掌手用力捏。

  问:第2次为什么费了很大劲都很难捏破鸡蛋?

  (本问题,在新课结束前让学生讨论,以达到学以致用,前后呼应。)

  2、压力的教学

  利用教材观察与思考栏目内容,通过学生阅读,结合老师提出的问题,再借助由学生固有知识引出压力的概念。

  为了进一步扩展,加深理解。问: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受压力作用呢?通过学生举例后,通过多媒体把有代表性的例子展示,并总结出共性。一、压力作用在两物体接触面;二、压力的方向与受力面垂直。

  3、压强的教学

  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活动,比较了解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对压强形成概念。

  ①建立问题:提出猜想,探究活动的关键在于让学生的质疑并提出猜想,而学生猜想应建立在已有经验上,是有所依据的。为了引导学生提出合理的猜想,我设计了二个小实验。

  实验一:书压气球,再多加几本书。

  实验二:用粉笔头、针尖分别扎气球。

  问:压力作用的效果一样吗?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通过二个实验,让学生有所依据地提出合理猜想,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②设计实验

  先让学生明确在多个因素影响物理量变化时,应采用的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提示学生如何控制物理量设计实验(把学生们的设计思路用多媒体展示)。

  因本节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实验操作方便,规律性强,结论容易获得。所以,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我给每小组准备如下的器材:海棉、压力小桌、肥皂、针子、图钉、钩码。

  让学生自主选择实验器材进行探究,学生实验填写的表格。

  一、目的: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___________的关系。

  二、实验方案:应控制___________不变,改变________看压力作用效果是否发生变化。

  三、选择实验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填写实验表格

  五、结论:

  这样的教学设计对于一些基础较一般,不知从何下手的学生,,他们会打开课本,学会用海棉、压力小桌、钩码作探究实验。而对于那些程度好的同学,他们的思维很活跃,探究方法也很多。如选择的器材第一种用海棉、肥皂;第二种用肥皂、图针、钉子。第三种用手压钉子两端。这样分层次的教学,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学生在这个实验探究过程中,通过操作、设计、自觉主动地去挖掘知识,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操作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③得出结论:通过学生的小组实验展示,由学生们讨论总结探究结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相同压力时,受力面积越小,效果越明显,相同受力面积时,压力越大效果越明显。)

  3、压强的计算公式:

  在以上结论基础上教师设疑:那么如何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呢?引导启发学生回忆密度、速度概念的学习方法,分析概括得出:取相同面积上所受压力来比较,一般是取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从而得出压强的定义。通过层层深入地启发学生思维使学生在分析,归纳中充分体现了主动性,从而更好地突破难点。

  继续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推理方法得出压强的计算公式。

  压强=压力/受力面积

  结合压强计算公式,仍采用数学推理,得出压强的单位牛/米2(帕),且1帕=1牛/米2,说明其物理意义。接着列举实例对帕这一单位的大小形成具体概念。

  4、压强知识的简单应用

  了解压强知识的应用,将它联系在生活中能加深学生对压强意义的理解。

  组织学生讨论:根据计算公式可知决定压强大小的条件?在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

  5、怎样增大或减小压强

  这个活动安排在压强公式形成以后,先引导学生根据压强公式进行分析归纳。

  增大压强的方法有⑴当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⑵当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⑶在增大压力的同时减小受力面积.

  减小压强的方法有⑴当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⑵当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⑶在减小压力的同时增大受力面积。

  在上述基础上再组织学生讨论教材图10-5,明辨哪些属于增大压强,哪些属于减小压强,进而由学生举出增大或减小压强的其他事例.由于教材图10-6中的三幅图都是与受力面积有关的事例,如果先讨论这三幅图,容易使学生形成思维定势.会认为只有改变受力面积才能增大或减小压强.

  小结:

  根据板书小结,并强调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探究实验应注重探究过程,而不能注重结果,并明确探究的五个步骤。同时对课堂中学生想法与实验设计加以肯定和表扬。

  布置作业

  请学生回去设计与课本研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不同的方案,并与同学交流。这样的作业设计可让学生在课后能将所学知识加以消化,同时又可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

  板书设计

  本节板书我采用提纲挈领式的板书,板书简单明了,重点突出明确。

压强的教案 2

  课时:

  1课时.

  教学要求:

  1.理解大气压强的存在和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能说出几个证明大气有压强的事例.

  2.会用大气压强解释简单的现象.

  3.知道托里拆利实验说明什么.知道大气压强的大小.

  教具:

  橡皮碗一对,茶杯,硬纸片,大、小试管,水.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现在我们学习大气压强的知识.先请同学们看两个实验.

  演示课本图11—2、11—3实验.演示前说明做法.

  让学生讨论:什么原因使两个皮碗紧贴在一起拉不开呢?

  什么原因使硬纸片不掉下来呢?

  二、大气压强

  分析上面实验中现象的原因.皮碗周围只有空气,没有别的物体,把皮碗紧压在一起的力,只能是空气产生的.

  向上托住硬纸片不掉下来的力,也只能是空气产生的.

  上面的实验证明,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有压强.

  人们很早就对大气压强进行研究了.让学生阅读课本中的马德堡半球的故事.并讨论原因.

  讲述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

  板书:

  一、大气的压强

  1.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有压强.大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二、大气压强有多大

  1.马德堡半球实验表明大气压强很大.

  2.伽利略的学生托里拆利测出了大气压的.值.

  演示托里拆利实验,边做边讲.

  让学生注意观察玻璃管倒立在水银槽里后,水银柱的变化:先下降,到一定高度后停止下降,这时水银柱高约760mm.

  让学生思考并试着回答:

  (1)水银柱上方是真空还是空气?

  (2)是什么力量支持着水银柱不落下来?

  教师解释水银柱不落下来的原因.这个实验表明水银柱的压强等于大气压强.

  三.大气压强的值

  引导学生回忆前章学过的计算液体压强的方法,讨论如何计算出760mm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p=gh=13。6kg/m3×9。8N/kg×0。76m=1。01×105Pa.

  用比喻使学生体会大气压强的大小:人的手掌面积约为50cm2,作用在手掌上的大气压力约等于 500N,相当于一个质量50kg的同学站在手上.可见压力是很大的.

  板书:

  1.大气压强等于760mm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约为105Pa.

  讨论:

  大气压强能支持760mm高水银柱,如果把玻璃管内的水银换成水,大气压强能支持多高的水柱?

  水银密度是水的13。6倍,所以水柱的高度应为水银柱高的13。6倍,13。6×760mm≈10m.

  即大气压强约等于10m高(三层楼高)的水柱产生的压强.

  介绍大气压发现的历史:抽水机为什么只能把水抽到10m.

  讨论:大气压为什么没有把我们压瘪?

  四、讨论“想想议议”.

  先猜后演示.再讨论原因,教师归纳、解释.

  五、布置作业

  1.课本中本节练习题1、2.

  2.课本中本章后的习题3.

  3.阅读章后的“大气压发现的历史”.

压强的教案 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巩固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知识;

  2、在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的基础上学会对液体压强的计算,记住液体压强的公式,并能利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液体压强的`应用、常见的连通器;

  4、了解帕斯卡原理和液压机的工作过程。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体验感悟连通器和液压机的工作原理与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物理与现代生活、生产的密切联系,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2、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1.连通器的特点; 2.帕斯卡定律。

  【教学难点】

  帕斯卡定律。

  【教学准备】

  连通器模型、液压机模型(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2、液体压强的规律有哪些?

  a. 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

  b.液体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c.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d.在同一深度液体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e.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3、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

  P=pgh

  4、如果物体在二力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这二力应具备什么条件?

压强的教案 4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以及液体内部压强的方向。

  2.了解液体压强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3.认识压强的实际应用----连通器,了解生活和生产中形形色色的连通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的事实,知道液体内部不同深度处压强的大小和方向。

  2.体验和感悟游泳时身体受到水产生的压强。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观察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2.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教学重点:

  液体压强的特点

  教学难点:

  液体压强的特点

  教学用具:

  液体压强的演示装置、水槽、U形管压强计、连通器、水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播放视频:潜水艇,引出本节课的课题-----------§13.2液体的压强

  二、新课教学

  (一)液体压强的特点

  突破难点的方法:做好演示实验,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实验,通过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归纳、推理、总结得出结论。

  演示实验

  1.用塑料袋装水时,它会胀起来,让学生感知液体会产生压强,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用侧壁开有几个小孔的筒装有水,让学生观察到水从小孔流出来,且处于不同位置的小孔流出来的`射程都不一样,用液体压强计测出不同深度的压强大小,让学生感知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3.用压强计测量深度相同时,各个方向的压强的大小有何特点,让学生感知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播放视频:液体内部的压强

  4.演示同一深度,液体的压强还跟液体的密度有关,且液体的密度越大,液体的压强越大。

  播放视频:深水压强

  播放视频:一杯水的威力

  引导学生把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得出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1)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在同一深度,各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3)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

  (4)在相同深度,液体的压强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二)连通器

  1.定义: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叫做连通器。

  2.连通器里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水面高度总是相同的。

  3.举例分析连通器:茶壶、锅炉的水位计、花洒、水塔与自来水管。

  4.播放视频:介绍连通器的应用

  船闸

  连通器的应用(过路涵洞)

  连通器的应用(喷泉)

  三、小结:

  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

  连通器里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水面高度总是相同的。

压强的教案 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并会用它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知识被发现的过程,学会从简单的物理现象中归纳出物理规律,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学习方法和科学的思维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长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学生体会科学技术的力量,关注科技的两面性,加强安全教育。

  学情分析

  初中生的思维处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的过渡期。他们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对直观现象比较感兴趣,喜欢动手,但对问题深入的思考及理性的思维能力欠缺。因此本节课主要采用从直观现象入手,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亲历探究过程,降低学习难度。特别是让学生通过创造性地“玩”,来探究物理规律,拉近学生与物理的距离,激发学生好奇心,提高学生在学习中克服困难的能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流体在稳定流动时,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在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

  教学难点了解飞机机翼的形状,及飞机升力产生的原因。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学会利用所学知识合理地解释现象的能力。

  教学设计

  1、教学方法:以引导为主,老师适时地穿插在各个活动的关键环节进行指导;适时地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并引导学生扩展;

  2、学习方法:小组合作,自主实验,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围绕本节主题进行活动,观察现象,对现象尝试合理解释,并进行小组交流;

  3、教学手段:自主实验为主,辅助以多媒体设备进行引导。

  4、评价方法:小组成员相互评价,各小组之间进行评价与推荐。

  教学准备

  教学准备

  实验器材每人纸片两张,各小组塑料吸管,水槽,注射器各一个,泡沫塑料两块;飞机机翼模型,教师准备漏斗,乒乓球,电吹扇机一台。

  多媒体的运用液体流动时压强与流速的关系(PPT),飞机升力(flash),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由有趣的流体现象,引出课题———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教师活动

  示范:

  取一张纸条,在纸的上方沿水平方向吹气,

  提问:有谁能解释刚才看到的现象?

  由学生归纳出的答案,引出课题并板书

  学生活动

  学生动手做实验,观察,展开讨论,学生回答。

  活动讲授: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新课讲授

  (一)探究: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展示课件如下图:

  活动:将一乒乓球用手托着置于漏斗上部,用力向下吹气,移开手后乒乓球会掉下来吗?

  比一比:看看谁的力气大?

  教师活动:

  (1)教师交代实验注意事项,并做示范。

  (2)提问:若将漏斗口朝上时用力吹,乒乓球会被吹出去吗?

  学生活动

  (1)先后让两名学生上台体会实验过程,其他学生边观察边思考产生现象的原因

  (2)学生展开讨论,然后试着解释,教师纠正

  活动1做一做

  做下面实验:桌上放一只钢笔,将一枚硬币放在它的前方用力沿硬币上方水平吹气,猜想一下,硬币会怎样运动?(由学生尝试并回答)

  活动2试一试:两纸会张开吗?

  手握两张纸,让纸自然下垂,在两张纸中间向下吹气,猜想两张纸将做如何运动?

  (全班学生一起动手实验、同桌之间交换意见,寻求答案)

 结论:在气体中,流速大的位置,压强小,流速小的位置,压强大

  (2)探究: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活动1做一做:如下图向两乒乓球中间喷水可以观察到什么现象?

  教师活动

  (教师先示范,并交代两乒乓球之间的距离在两厘米左右,喷水时不能用力太大)

  学生活动

  (全体学生动手体验,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其中的道理)

  活动2:演示实验

  如图:打开水龙头,将一乒乓球置于流水处,流水“吸引”乒乓球,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观察后,展开讨论,回答)

  活动三:多媒体放映:想一想:为什么航海时轮船不能近距离同向航行?

  (出示课件供学生观看,边看边思考后回答)

结论:在液体中,流速大的位置,压强小,流速小的位置,压强大

  (3)探究:飞机产生升力的原因

  如图:结合下图设问:飞机为什么能腾空而起?秘密在哪儿?

  教师活动

  出示多媒体课件,并让学生画出飞机机翼的大致轮廓图,加以分析

  学生活动

  学生拿出自制的飞机模型,根据机翼上凸下平的形状特征,发现在相同的时间里,机翼上表面距离大,空气流速小,而下表面距离小,空气流速大

 由此归纳得出(板书):飞机机翼上、下表面存在压强差,产生了向上的升力

  (四)课堂小结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流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在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

  机翼上、下表面存在压强差,产生了向上的升力

  活动1练习:当堂训练

  1、在火车站和地铁站台上,都画有一条安全线,当火车快速开过时,人越过这条线就会有危险。这是因为,火车开动时,靠近火车的地方气体___________,压强__,离站台远的地方气体__________,压强___,强大的气流会___________________。

  2、想一想、生活中有关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现象,如下图所示,思考:田鼠洞的空调原理

  3、相信大家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步行在雨中,我们会打一把伞、一阵大风吹来,雨伞会被向上吸起来、这是为什么呢?你能不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释这个现象呢?

  4、能力拓展如图:赛车尾翼板有何妙用?

  活动2作业:课后作业

  1、自制喷雾器(要求:以4人一小组,用家里废旧的饮料瓶、饮料吸管、注射器等物品)

  2、例举3个生活中用到的“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例子?

  活动3:课后反馈

  教学反思

  为了“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的顺利进行,本人积极参与到本次活动中,在三月二十五日上午上了一堂八年级下册的“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的课,课后,本人进行了认真的反思,现就本节课的成功与不足总结如下:

  1、教学意图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的内容不多,知识点也较少,只有三个方面:(1)流体的概念(2)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3)飞机产生升力的原因。当然,如何把看似非常简单的一堂课讲得精彩,上出味道,让学生乐学,并学有所获,那绝非易事,尤其如何真正做到把物理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把德育和安全教育渗透在课堂,本人在课堂教学的设计上和素材的选取上以及课堂的组织上都进行了大量的准备和精心的安排,最终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2、教学中的得与失

  (一)三个收获

  (1)注重新课导入的生动性

  在这堂课里,本人采用让学生取两张纸,向两张纸的中间吹气,会发现纸不但没有被吹开,而且纸反而向中间靠拢的现象。从这个意料之外的实验现象入手,把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吸引过来,并及时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接下来的新课的展开做好铺垫。

  (2)注重教学内容的实用性

  物理是与生活联系最紧密的一门学科,如何让学生从物理走向生活,本人在素材的选取上,大多选用学生生活中的事例进行教学。本节课中选取了吹纸、吹乒乓球、坐车要站在安全线以外、刮风时雨伞会往外翻等身边小事例。本人积极引导学生结合学到的物理知识,仔细观察日常生活中物理现象的表象和本质,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认真的分析、思索,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理解得出结论,这样以来,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得以提高。

  (3)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既要重视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又要重视培养、提高学生的能力。能让学生动手的教师绝不代劳,只要学生能阐述出大意的,教师就不要去做所谓规范的统一要求,相信一句话,只有百家争鸣,才会百花齐放。

  因此,在课堂上,无论演示实验还是分组实验,本人都尽量让学生参与或让学生独立去完成,本人只关注、点拨和引导,在实验过程中,现象或结论难免有时会出现偏差,这时本人不急于求成,牵强附会,而是多问个为什么,引导学生找出问题所在。例如:在探究飞机升力时,遇到了吹气时飞机模型飞不起来的问题,这时本人就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学生从风力太小、飞机偏重、飞机模型与桌面结合压强较小等方面发表了意见,紧接着本人采用预先准备好的较小、较轻的飞机模型,并用吹风机给飞机模型吹风的办法,飞机模型很快就腾空而起。这样的实验对比一目了然,既达到了实验的目的,又解决了实验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当然,这些问题的出现教师都要有预见性,并提前做好解决问题的方案。总之,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培养学生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以及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需要教师长期从教学中的点滴做起。

  (二)三点遗憾

  (1)内容的难易把握上不够

  由于本节课引用了大量的生活实例,并需要用演示实验或学生分组实验来完成,并且每个实验的现象和结论学生都要能表述出来。因此,在探究气体和液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时,用去了较多的时间,而对飞机的升力的这个难点问题在探究时略显仓促。后来反思认为:在实验现象的表述时,抓住气体和液体的各自一个代表做认真的分析,其余实验现象让学生间互相交流一遍即可,这样可以节约一定的时间。

  (2)一个实验设计未彰显

  在探究飞机的升力的实验时,由于时间紧,当学生遇到笨重的飞机模型放在桌面上不能抬升时,其实,可以让学生将飞机模型提起来,用手将模型两端的线拉直,然后对着模型上端持续用力向下吹气,我们就可以惊奇地发现飞机模型沿较凸起的一面运动。这样,既能很快呈现实验现象,又能节约时间,还能说明飞机不能腾空与自身的总量是有关系的。

  (3)当堂训练环节缺少

  在本堂课中,由于时间的关系,原本准备的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五道习题没有呈现出来,也许因为前面运用了大量的事例,大家没有感觉到缺少这个环节的问题,这是本人在内容的把握上和时间的掌控上做得还不够所造成的。

  综上所述,我想,通过本次“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的举办,作为本人的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尤其在课后的反思过程中收获颇多,我相信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本人一定会扬长避短,做得更好!

压强的教案 6

  一、设计意图

  本节课所涉及到的知识中,大气压强和浮力中尤其是浮力,新课标要求的要求难度有所降低,这是新教材考虑到初中生思维特点的一个体现。对于大气压强要求学生亲身感受大气压的存在。但流体压强是新增内容,它与我们的生活、生产、科技密切相关。本节课中力图通过对大量的'事例的分析,帮助学生牢固掌握流体压强的知识,并会利用这些知识来解释一些实际问题,而对于浮力,要求学生会用弹簧测力计去测浮力的大小,通过实验探究,得出阿基米德原理,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复习帮助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框架。

  二、复习目标

  1。感受大气压的存在,知道1标准大气压的数值,会用注射器测大气压

  2。知道和掌握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3。学会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的方法,并通过实验探究得出阿基米德原理

  4。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动手实验的能力,分析归纳探究物理规律的能力,并进行物理方法的渗透教育

  三、复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1。感受大气压的存在、算大气压的值、用注射器测大气压

  2。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3。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的大小,阿基米德原理

  难点:用实验探究得出阿基米德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

  多媒体、塑料吸盘、注射器、细尼龙绳、弹簧测力计、刻度尺、装水的水槽、烧杯、热水、冷水和纸片等。

  五、课前准备

  要求学生课前自己复习相关知识,看听课笔记,对大气压、流体的压强及浮力的知识有大致的了解,对这些知识有大概的印象。

  六、教学过程

压强的教案 7

  一、学习目标

  1、能了解压强的概念。理解什么是压力,什么是物体的受力面积。

  2、能理解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

  3、能掌握压强的增大和减小的主要方法。

  4、能熟练应用压强公式进行计算。

  二、重点难点

  重点:压强概念的理解。

  难点: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正确理解。

  三、复习巩固

  1、力的作用效果是:改变物体的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力的三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自主学习

  (一)压力

  问题学法指导

  1、已知物体A的重力GA=10N,物体B的重力GB=20N,F=20N,F1=15N,试试判断下列各图中,表面受到的压力的大小。

  甲乙丙丁戊

  甲图中地面受到的压力是______N;乙图中地面受到的压力是______N;丙图中地面受到的压力是_____N;丁图中地面受到的压力是_____N;戊图中顶面受到的压力是______N。

  小组内讨论(小组间相互检查)

  2、请你分别画出长方体受到的重力(左图)和对斜面压力(右图)的示意图

  小组内讨论

  3、通过上面1和2你认为:压力是不是始终等于重力,______。压力的方向是否和重力的方向始终相同,___________。压力是不是就是重力,____________。

  小组讨论

  (二)压强(阅读课本,完成下面的问题:)

  问题学法指导

  1、由图可知,两人对雪的__________大小差不多,但一个人陷下去了,而另一个却没有,从而可以看出这两个力的作用效果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

  阅读、讨论

  2、小小的蚊子能轻而易举地用口器把皮肤刺破,此时口器对皮肤有压力;重重的骆驼站在沙中,它的脚对沙地有压力,这两个压力一样大吗?如果不一样大,哪个产生的压力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个压力的作用效果一样吗?认为哪个压力的作用效果更明显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讨论

  3、如图所示,同时对一端削尖,另一端未削的铅笔施力,手指有什么感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继续施力,同一手指的感觉相同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组内做实验探究

  4、通过上述事例和实验,你猜想压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并说说你猜想的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组内讨论完成。

  5、实验: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在这个实验中,用到的物理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甲图和乙图中,让小桌腿朝下是保持____________不变,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__________之间的关系;乙图和丙图中,是保持_________不变,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______________之间的关系。

  由甲图和乙图可以得出:在______________一定时,______________越大,海绵被压下的深度越_____,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______________有关;由乙图和丙图可以得出:在_______________一定时,_______________越大,海绵被压下的深度越______,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与_____________有关.综合可以得出:压力的作用效果跟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有关。

  阅读、实验、小组分析讨论

  6、①用F1=20xxN的力压在4m2的面积上和用F2=3000N的力压在4m2的面积上,哪个压力的作用效果更明显?____________

  ②用F1=20xxN的力压在2m2的面积上和用F2=20xxN的力压在4m2的面积上,哪个压力的作用效果更明显?____________

  ③用F1=20xxN的力压在4m2的面积上和用F2=3000N的力压在3m2的面积上,哪个压力的作用效果更明显?

  你是怎样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组内讨论完成

  7、压强是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物理量。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压强。在物理上用字母____表示压强,____表示压力,_____表示物体的受力面积,计算压强的公式是________,其中压力的单位是_____,受力面积的单位是_____,压强的'单位是_____,压强还有一个专用单位叫________,简称______,符号是______。

  (三)减小或增大压强(阅读课本,完成下面的问题:)

  问题学法指导

  1、推土机具有宽大的履带是通过_____________的方法来______压强的(填“增大”或“减小”下同),而它锋利的土铲是通过______________的方法来_______压强的;篆刻刀的刃很锋利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来________压强的;铁轨铺在一根根枕木上是通过______________的方法来_________压强的。阅读、讨论

  2、总结得出:

  增大压强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减小压强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组内讨论

  五、自主小结

  1、请同学们在下面总结一下本节课所学知识内容的结构。

  2、在本课学习中运用什么学习方法?

  六、随堂检测

  1、压力的作用效果与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有关。

  2、某人对地面的压强是1.5×104Pa,它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所示是研究压力作用效果的实验:

  (1)比较甲、乙两个实验可知,压力作用效果跟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系。

  (2)比较乙、丙两个实验可知,压力作用效果跟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系。

  4、下列事例中,为了增大压强的是()

  A、书包带很宽B、铁轨铺在枕木上C、刀磨得很薄D、推土机安装履带

  5、你购买纸包饮料时,一般配有一根塑料吸管,吸管一端是斜面的,一头是平的,正确的使用方法是()

  A、将任意一头插入饮料管孔均可

  B、将平面一头插入饮料管孔

  C、将斜面一头插入饮料管孔

  D、不用塑料管也可以

  6、我们在用螺丝固定物体时,往往在螺丝下面垫上一个垫圈,这样做的目的是()

  A、减小摩擦B、美观C、增加硬度D、减小压强

  7、一个人在公园结冰的湖面上行走,不小心压破冰面掉进了冰窟窿,工作人员需要接近冰窟窿去救他,旁边有长、宽都差不多的梯子和木板,为了救人,应该()

  A、立即跑向冰窟窿

  B、将木板铺子冰面上,从上面爬过去救落水者

  C、将梯子铺在冰面上,从上面爬过去救落水者

  D、从冰面上爬过去救落水者

  8、如图所示,物体A的重力为30N,物体B的重力为40N,已知A的底面积为1×10-2m2,B的底面积为2×10-2m2,则物体B对A的压强是______________Pa,物体A对地面的压强是_____________Pa。

  随堂检测答案:

  1、压力受力面积

  2、地面每平方米受到人1.5×104N的压力

  3、压力受力面积

  4、A

  5、C

  6、D

  7、B

  8、4×1037×103

压强的教案 8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演示实验:把一个100克的砝码放在水平放置的像皮膜上。

  教师设问:你看到什么现象?为什么会这样?

  学生分析:引导学生对橡皮膜进行受力分析,得出由于受重力作用,砝码对橡皮膜有一个向下的作用力——压力,引出新课[板书]。

  (二)讲授新课

  1、压力的概念[板书]

  教师讲述:我们把橡皮膜受到砝码给它向下的作用力称为压力。这个力的方向垂直于水平放置的像皮膜,即垂直于受力物体的表面。

  得出结论: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板书]。

  教师设问:

  ①人站在地面上,书放在桌面上,地面和桌面是否受到压力的作用?大小如何?

  ②压力是否一定由物体的重力产生?压力的方向是否一定跟重力的方向一致呢?

  演示实验:手用力往墙上揿图钉,图钉钉入墙内。

  教师分析:图钉帽受到的压力来自手的作用,方向垂直于墙面。同重力的大小、方向无关。

  得出结论:由于物体有重力,对水平支承面要产生压力。但压力不一定是由重力产生,方向也不一定同重力方向相同。同学们还能举出其他例子吗?(引导学生举例:如夹子夹衣服,钳子钳物体,手握瓶子等等。)

  教师强调:压力不等于重力,它们有区别。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施力物体是地球,方向竖直向下,作用点在物体的重心。而压力是某物体对支持它的另一物体的作用力,施力物体是某物体,方向垂直于受力物体的表面,作用点在受力物体的表面上。

  出示例题。

  2、压力产生的效果[板书]

  教师设问:压力对支承面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演示实验:取一块泡沫塑料,平放在桌面上,分别用不同的力压它,观察其凹陷情况。得出结论:压力产生的效果(泡沫塑料的凹陷程度)跟压力的大小有关。受力面积相现时压力越大,产生的效果越大[板书]。

  演示实验:取小方桌一张,桌上放一盒砝码,做课本中演示实验。观察比较两次实验中泡沫塑料受到的压力、受力面积以及凹陷程度。

  得出结论:压力产生的作用效果跟受力面积有关。在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产生的效果越大[板书]。

  3、压强的概念[板书]

  教师设问:如何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呢?

  教师分析:因为压力的作用效果不仅跟压力的大小有关,而且还跟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因此,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最好取相同受力面积上所受压力来进行比较,一般取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来进行比较。得出结论:物体在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教师推导:根据定义,可写出压强的计算公式:压强(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受力面积如果用P表示压强,F表示压力,S表示受力面积,则p=。

  4、压强的'单位

  教师讲述:根据国际单位制中力和面积的单位,结合压强公式,可得出压强的单位是牛顿/米2[板书]。它有一个专用名称叫帕斯卡,简称帕,1帕=牛顿/米2[板书],意思是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1牛顿。

  教师介绍:帕是一个很小的单位,一块砖平放在地面上,砖对地面的压强是1000多帕;一粒西瓜子平放在桌面上时,对桌面的压强约20帕,一张报纸平摊在桌面上时,对桌面的压强约0。5帕。因此,有时我们通常用百帕或千帕作压强的单位。

  5、 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组织讨论:根据压强公式,叙述决定压强大小的条件。

  要求学生能叙述:

  在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强越大。

  (三)小结

  根据板书小结本课时的内容,并强调:

  ①压力不同于重力,压力的方向垂直于物体的表面;

  ②压强的大小跟压力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但受力面积不是物体的表面积;

  ③帕是一个很小的单位。

  (四)复习巩固

  回答下列问题:

  1、压强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有何关系?

  2、压强和压力有何区别?

  3、用力的示意图作出下列图中物体A对物体B的压力。

  (五)布置作业

  1、用5牛的压力作用在1厘米2的面积上所产生的压强为帕。如果保持原压力不变,而要产生2×104帕的压强,受力面积应该变为米2。

  2、三个大小形状都相同的铜、铁、铝圆柱体竖直放在桌面上,对桌面的压强最大的是()。(A)铜圆柱体;(B)铁圆柱体;(C)铝圆柱体。

  (六)板书:

  1、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2、压力产生的效果:

  (1)跟压力的大小有关。受力面积相现时压力越大,产生的效果越大。

  (2)跟受力面积有关。在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产生的效果越大。

  3、压强:物体在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压强的计算公式:压强(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受力面积。即p=F/S。

  4、压强的单位:牛顿/米,帕斯卡,简称帕。1Pa(=1N/m2),表示1米2受到的压力是1N。

  5、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压强的教案 9

  一、教学目标

  (一)知道什么是大气压强,能说出几个证明大气压存在的事例。

  (二)理解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并能简单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大气压强的现象。

  (三)知道大气压强的值可由托里拆利实验测定,记住大气压强的值约为105帕,它相当于760毫米高的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四)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本节教学内容的重点是:感知大气压强的存在。

  本节教学内容的难点是:理解托里拆利实验及用液体压强来研究大气压强的转换法的思路和等效替代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

  教师:玻璃杯、硬纸片、试管一根、长约两米的玻璃管一根、水、广口瓶、浸过酒精的棉球、细砂、煮熟剥皮的鸡蛋一个、镊子一个、注射器一个、托里拆利实验装置一套、打火机一个。

  学生:皮碗(每两人一对)

  四、教学方法

  (一)示范法:教师给出示范,进行具体操作演示。

  (二)谈话法:师生间进行交流对话。

  (三)自主探究法:让学生自己通过各种渠道搜集资料,通过主动探究获取新知识。

  小组讨论法:学生围绕主题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再得出结论。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师:如右图浸入液体中的物体是否受到液体对它压强?

  生:受。

  师:液体内部向什么方向有压强?

  生:各个方向。

  师:液体内部压强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生:液体受重力、具有流动性。

  (二)引入新课

  师: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周围被厚厚的空气层所包围,即大气层,地球上的物体(包括人)都浸在其中。提问:浸入空气中的物体是否受到大气产生的压强呢?

  请学生用皮碗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

  出示课前已经抽好气的马德堡半球,让学生使劲拉但不开,打开气阀,球内进入空气后却很容易拉开。

  师: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板书:“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产生的压强,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或气压。”

  (三)授新

  1、请学生讨论、并列举出生活中有关大气压存在的实例。

  用一次性注射器做试验,把进气口密封后,拉注射器时很费力。再一次证明大气压的存在。

  向不同方向松开手后又都会发出很大的声音,与液体压强实验作比:

  2、提问:这能说明什么问题?(大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从上面的分析中可知大气压强与液体中的压强有许多相似的地方。

  提问:(1)空气主要是由什么物质组成?(氮和氧)

  (2)它们受重力作用吗?(受)

  (3)空气能流动吗?(能)补充:空气的流动形成风。

  教师总结:空气也和液体一样受重力、具有流动性,这也是浸入大气中的物体受到大气压强的.原因。

  板书:“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是空气受重力作用且具有流动性”

  我们知道了大气压强的存在,并且也了解了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那么大气压强的值是多大呢?下面我们就来具体地研究这个问题。

  3、做覆水杯实验。

  提问:(1)产生的现象是什么?(硬纸片没有掉下); (2)为什么没有掉下来呢?

  师引导学生分析,装满水的杯中排出了空气,盖上硬纸片并倒置过来后,它们的周围只有空气,很明显纸片没有掉下来是大气压作用的结果。

  向各个方向转动覆水杯,观察到硬纸片没有下落,再一次说明大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将用硬纸片托住的装满水的试管倒立在装有水的水槽中,然后抽出纸片。

  4、提问:(1)观察现象;(2)思考产生现象的原因

  (学生思考、讨论。投影仪打出图2)

  分析:此时试管中的水不下落是由于大气压作用的结果。只不过大气压作用在水槽中的水面上。

  5、提问:如果换用2米长的一端封闭的玻璃管来做此实验,结果会如何?

  实验结果表明,2米长的水柱也能被大气压所支持。

  大气压究竟能支持多高的水柱呢?

  师:历史上曾经有人用10米长的玻璃管来做过此实验,结果水管中仍充满了水。看来大气压所能支持的水柱是大于10米的。

  6、提问:下面我们假设大气压支持的水柱高是h米,请同学们讨论能否用水柱产生的压强间接地测出大气压强的值?如果可能,应用什么公式?

  学生:能、p=ρ液gh水

  师:用大于十米高的水柱来做此实验测出大气压强的值从理论上看是可行的,但是在实验的过程中却会给我们带来问题:如无法在实验室中完成此实验;10米长的水管很难找等。

  7、提问:现在请大家思考能否用我手中的这根1米长的玻璃管来完成测出大气压强值的任务呢?请同学们思考。(师:启发学生由P=ρgh考虑问题。)

  学生:用密度大于水的液体,最好是水银。

  师:历史上第一个想到用水银代替水来测大气压强值的是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其实托里拆利像你们一样也不是一开始就想到用水银来做实验的,他是在总结前人实验的基础上才想到用液体密度最大的水银来做实验,以测定大气压强的值。这一实验称为托里拆利实验。

  演示实验:托里拆利实验。

  8、提问:玻璃管内水银面上空有没有空气?(没有,已被灌满的水银全部排出)

  师:对,这个空间是真空。

  9、提问:请大家观察实验装置,哪一段水银柱是由大气压强托住的?(玻璃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

  请同学读出此实验中水银柱的高度差是多少厘米?

  若测量结果不完全等于76厘米,则简单介绍不同的海拔高度对应的大气压不同,76厘米高是托里拆利在海平面的高度测出的值。一般我们把大气压的值取为76厘米汞柱。

  板书:“大气压强=76厘米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1.01×105帕)”

  10、提问:⑴如果在做托里拆利实验时,使玻璃管倾斜插入水银槽中,会影响实验结果吗?

  ⑵在做托里拆利实验时,改用粗一些或细一些的玻璃管,会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⑶如果在做托里拆利实验时,不小心打破了玻璃管的上端,会有什么结果?

  (用2米长的水柱做此实验,得出水银会下降到与水槽内水银面相平的位置)

  11、例1:在托里拆利实验中,我们测得的水银柱高为76 厘米,则当地的大气压强值为多少帕?

  若用水代替水银做此实验,则大气压支持的水柱有多高?

  象这样通过求水银柱产生的压强而间接测定大气压强值的方法是一 种间接测量的方法,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还会用到它。

  12、例2:若桌面的面积为1平方米,上题中的大气压强作用在此桌面上产生的压力是多大?它相当于多少个成年人的体重?(成年人体重约500牛)这么大的力,为什么没有把桌子压塌呢?(利用此题使学生从感性上认识大气压强是很大的)

  大气压强向各个方向都有,桌面上表面受到向下的大气压强,同时下表面受到向上的压强,两者作用相互抵消,所以不会塌。人为什么没有被大气压压瘪也有与此类似的原因。

  (四)课堂小结

  (五)巩固练习

  1、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产生的压强,叫();简称()或()。

  2、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是:空气受()力作用且具有()性。

  3、马德堡半球实验能够证明()的存在。

  4、托里拆利实验第一个测出了()的值。

  5、在托里拆利实验中,如果将玻璃管从竖直到倾斜放置,则( )。

  ⑴水银柱的长度增加,高度增加;

  ⑵水银柱的长度不变,高度减小;

  ⑶水银柱的长度减小,高度减小;

  ⑷水银柱的长度增加,高度不变。

  6、做“杯呑蛋”实验再一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请同学解释此现象?

  7、(机动)塑料吸盘的使用和理论上的解释?

  (六)布置作业:

  1、书面作业:课后练习的第2题,习题部分的第1、3小题。

  2、课外讨论:“想想议议”。

  六、板书设计

  大气压强

  覆水杯实验

  p=ρ液gh水

  托里拆利实验

  七、教学反思

  通过课后交流,本节课在知识体系的形成和知识网络的建立方面还有待加强。教师课堂教学中还是有些放不开,学生回答问题较少,有赶进度的嫌疑。知识内容的排列上可以分为两课时,这样时间比较充裕。课堂练习内容可以设置为分组联系,节约一定的时间。板书的设计和字体的书写还要加强。通过交流和反思,我认识到,自己还存在很多不足,应当更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压强的教案 10

  教学目标

  1.知道流体压强的大小与流速的关系;

  2.了解飞机升力产生的原因;

  3.会解释有关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一些现象.

  教学重难点

  通过实验探究得到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运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释飞机升力成因及其他相关物理现象。

  教学过程

  一、流体压强

  ●自主预习

  阅读课本第44、45面的内容,完成下面的问题:

  1.什么是流体?怎样能使流体流动?举例说明。

  2.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流速越小的地方压强越大。

  3.在相同时间内,机翼上方气流通过的路程较长,因而速度较大,它对机翼上表面的压强较小;下方气流通过的路程较短,速度较小,它对机翼下表面的压强较大,这样,机翼上、下表面就存在着压强差,因而有压力差,这就是产生升力的原因。

  ●小组讨论

  1.小试验:用手握着两张纸,让纸自由下垂,在两张纸的中间向下吹气,观察两张纸怎样运动?(或用电吹风向上吹乒乓球)

  边做边思考,并在小组内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2.通过我们的试验探究,我们验证了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现在让我们来观察一下飞机的机翼,思考一下飞机为什么能在空中飞翔呢?

  观察:飞机机翼的形状是上凸下平;

  飞机静止在地面,能否自动腾飞?不能;

  飞机加速前进时,机翼上下方空气的流速关系是:上方空气流速大于下方空气流速;

  根据我们学习的知识,飞机上下方压强的大小关系是:下方压强大于上方压强;

  由此,机翼上下表面存在压强差,就产生了向上的升力.当升力大于重力时,飞机就腾飞了.

  3.观看龙卷风视频,你知道龙卷风是如何产生的吗?

  4.完成如下图所示的实验,将三节直径不同的塑料管联结在一起,然后与抽气机相通。将三个气体压强传感器分别放入管内,将传感器与计算机相连。当抽气机抽气时,观察计算机上三个位置气体的压强值。分析是不是气体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

  ●教师点拨

  1.飞机前进时,机翼与周围的空气发生相对运动,相当于有气流迎面流过机翼,气流被机翼分成两部分,由于机翼横截面的形状上下不对称,在相同的时间里机翼上方气流通过的路程较长,因而速度较大。下方气流通过的路程较短,因而速度较小。

  2.气体遵守“在流体中,流速大的位置压强小”的规律,液体也遵守“在流体中,流速大的位置压强小”的规律。

  ●跟踪训练

  1.小明同学在倒置的漏斗里放一个乒乓球,用手指托住乒乓球.然后从漏斗口向下用力吹气,并将手指移开,如图所示,那么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B )

  A.乒乓球不会下落,因为其上方气体流速增大,压强变大

  B.乒乓球不会下落,因为其上方气体流速增大,压强变小

  C.乒乓球会下落,因为其上方气体流速增大,压强变大

  D.乒乓球会下落,因为其上方气体流速增大,压强变小

  2.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撑一把雨伞行走在雨中,如图所示,一阵大风吹来,竖直方向伞面可能被“吸”,发生形变。下列有关这一现象及其解释,正确的是( B )

  A.伞面被向下“吸” B.伞上方的空气流速大于下方

  C.伞上方的空气流速等于下方D.伞上方的空气流速小于下方

  3.把一根长约250px左右的饮料吸管A插在盛水的杯子中,另一根吸管B的管口贴靠在A管的上端,往B管中轻轻吹气,会看到A管中液面上升,这是因为A管上方空气流速增大,使压强减小而造成的结果。

  4.打开自来水龙头,使自来水流过如图所示的玻璃管,在A、B、C三处,水的流速较大的是B处,压强较小的是B处(填“A”、“B”或“C”).

  5.火车站台边缘处标有一条安全线,人必须站在安全线以外的位置候车.其原因是火车急速驶过车站时,易发生安全事故。安全线以内的空气流速增大、压强减小(以上均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6.(山东日照)如图所示,舰艇护航编队在较近距离时一般采用前后护航形式,而不采用“并排”护航。当两船高速并排行驶时,两船之间流体流速大压强小,容易发生碰撞事故。

压强的教案 1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实验,检验大气压的存在。能通过实例说出大气压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能简单描述托里拆利实验,能说出标准大气压的数量级,能说出大气压随高度变化的规律。

  3.能说出液体沸点跟气压的关系。

  4.了解活塞式抽水机的工作过程和原理。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和生活中的例子,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

  2.了解托里拆利实验的测量原理,掌握大气压的测量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观察和思考,培养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了解大气压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

  学生在前一章已学过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对压强知识有所了解。但由于气体看不见、摸不着,气体的压强也容易被人们忽视。大气压强更为抽象,虽然我们生活在大气中,但却很难感学科网(www.zxxk.com)--教育资源门户,提供试卷、教案、课件、论文、素材及各类教学资源下载,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受大气的`存在,因此通过实验和生活实例让学生体验到大气压的存在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大气压强的存在很难感受到,学生对大气压的认识不深甚至不正确,在教学中应通过实验加深或纠正学生的认识。用大气压解释生产、生活中的现象,对学生来说难度也比较大。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联系学生身边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指导和训练,以强化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规范表达的能力。大气压的测量是本节教学的难点,但不是重点。教学中,可以采用播放托里拆利实验视频的方式,使学生形成直观的认识。学好本节知识,有利于加深对已学的固体、液体压强知识的理解,还能加强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大气压的存在、用大气压解释生产、生活中的现象。

  难点:大气压的测量。

  三、教学策略

  本课的基本教学思想是──通过大量的实验和生活实例使学生感受大气压确实存在;知道大气压以及大气压对生活的影响。通过本节课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认识实验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其基本教学思路是──由学生设计实验证明大气压的存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后展开教学。在教学中,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及幻灯片的展示,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增强学生对大气压知识的了解。

  四、教学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只空杯、吸盘两个、饮料瓶、水、大小试管等。

压强的教案 12

  学习目标

  1. 理解压力的概念,能区分重力与压力。

  2. 掌握压强的概念,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 知道增大压强减小压强的方法。

  4. 了解液体压强特点和连通器原理,会利用公式计算液体的压强。

  5. 能用液体压强的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问题。

  6.能说出几个证明大气压存在的事例,能用大气压解释简单的现象,了解测量大气压的方法。了解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能解释生活中常见的有关现象。

  学习重点

  构建固体、液体、气体压强三位一体的知识网络,揭示其内在联系和区别;分析解决一些简单的有关问题

  学习难点

  能熟练运用固体、液体压强公式及大气压强原理分析解决有关的问题

  复习过程

  一、知识梳理

  请填充下列知识结构图,找出本章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大小:在水平面上压力等于______

  压力的三要素 方向:与受力物体的表面_____

  作用点:受力物体的表面上

  定义:__面积上受到的__

  公式:P=___

  固体压强 单位:____

  增大压强的方法:__ __、____

  固体压强 常用的公式:P=____

  产生的原因:液体受__且具有___

  压强 压强规律:液体内部向_____都有压强;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___;__液体在相同深度的压强__,不同液体的压强还与___有关

  液体压强 计算公式:P=____

  测量工具:______

  液面相同条件:__、__

  应用:连通器 常见实例:水壶、____

  测量大小的实验:____实验

  1标准大气压=__c水银柱=____pa

  大气压强 变化的规律: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___,沸点随气压的减小而____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流速越大压

  二、典型例题解答:

  【例1】 一块砖平放、侧放、立放在水平地面上,如图左所示,砖对地面的压强最大的是 ( ?) A.甲图中的平放 B.乙图中的侧放

  C.丙图中的立放 D.三种放法一样大

  【提示】砖对地面的压强决定于砖对地面的压力和受力面积,砖对地面的压力等于砖本身的重力,由题意可知,砖对地面的压力不变,所以压强的大小决定于受力面积的大小.

  【例2】 一未装满橙汁的密闭杯子,先正立放在桌面上(如图14- 2A),然后反过来倒立在桌面上(如右图 ),两次放置橙汁对杯底的压强分别是pA和pB,则 ( )

  A.pA>pB B.pA<pB C.pA=pB D.无法判断

  【提示】橙汁对杯底的压强属于液体压强,根据公式P=ρgh可知,在液体密度不变的情况下,液体压强的大小决定于液体的深度。

  【例3】如左图所示 ,利用托里拆利实验装置测量大气压强时,当玻璃管内的水银柱稳定后,在玻璃管的顶部穿一小孔,那么管内的水银液面将( )

  A.保持不变 B.逐渐下降,最终与管外液面平

  C.逐渐上升,最终从小孔中流出 D.稍微下降一些

  【提示】可将整个装置看作是一个连通器,同一种液体且液体静止时,液面应是相平的.。

  三、达标检测

  1.一头大象的体重为60000牛,它的每只脚掌面积为600厘米2,求这头大象四脚着地时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大?

  2.在冬天,装有一定量水的热水瓶过了一段时间后,软木塞不易拔出,这主要是由于 ( )

  A. 瓶内气压大于大气压 B.瓶内气压小于大气压

  C.瓶塞遇冷收缩 D.塞子与瓶口间的摩擦力增大

  3.下列现象中没有利用大气压强的是 ( )

  A.把药液注射进肌肉里 B.用吸管吸瓶中的饮料

  C.茶壶盖上留有小孔 D.利用离心水泵抽水

  4.在讲解压强概念时,做了如右图所示的“影响压力作

  用效果”的实验,则

  (1)甲乙两图说明了:压力的作用效果与_________有关。

  (2)丙丁两图说明了:压力的作用效果与_________有关。

  5、以下措施中,为增大压强的是 ( )

  A、滑雪运动员脚穿滑雪板, B、切菜刀磨得很锋利,

  C、书包带做的比较宽, D、载重汽车安装了很多轮胎。

  6、轮船在深15米的河里航行,船底距离河底12米,若船底破了一个4c2的小洞,用塞子堵住洞口,塞子受到的摩擦力是多大?

压强的教案 13

  教学目的、任务要求:

  1、让学生所学压强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解决实际问题,巩固压强知识。

  2、使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普遍性,并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能力和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重点突破:

  巩固固体压强、液体压强、气体压强的知识

  学习方法

  探究、讨论、归纳、练习

  学习过程:

  一、基础知识梳理: 概念:

  公式:

  增大与减小压强:

  产生原因:

  特点:

  公式:

  连通器产生的原因:

  著名的测量实验 :

  著名的验证实验: 一标准大气压值: 特点:

  气体体积与压强的关系:

  应用:

   (一) “压力”

  “压力与重力一样吗?你能说出他们的不同吗?他们有联系吗?”学生解答问题: ⑴作出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示意图:

  (二)固体压强

  ⑵一块砖分别平放、侧放、竖放在地面上,对地面压强最小的放置方法是[ ]

  A.平放 B.侧放 C.竖放 D.无法判断

  ⑶下列事例中,属于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的是[ ]

  A.铁路的钢轨不直接铺在路基上,而铺在枕木上B.书包带宽的比窄的背在身上舒服

  C.把菜刀口磨得很薄,刀就容易切进菜里去 D.在泥地上垫上一块大木板,便于人行走

  (三)液体压强

  解答下面问题:

  ⑷如上图所示,a图底部的橡皮膜向外凸起,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b图侧壁的橡皮膜向外凸起,说明的物理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⑸如图所示,可以说明的物理问题是:

  (1)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下列设备不属于连通器的是:[ ]

  A.船闸 B.锅炉水位计 C.水塔的供水系 D.自来水笔

  (四)大气压强

  ⑺如图,将一试管中装满水,再将—支较细的试管插入并倒置 使试管口朝下,空试管不向下掉,反而上升,这是________把小试管推上去的。

  ⑻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做托里拆利实验时,当玻璃管中的水银柱稳定后,在管顶穿一小孔,那么管内的水银将[ ]

  A.往上喷出 B.稍微降下一些

  C.降低到和管外水银面相平D.保持原来的高度不变

  ⑼做托里拆利实验时,下面哪种情况对管内水银柱的竖直高度有影响[ ]A.玻璃管的粗细 B.玻璃管倾斜

  C.玻璃管插入水银槽的深度D.外界大气压变化

  ⑽如图所示,在托里拆利实验中玻璃管倾斜放置,则当时大气压为____厘米水银柱。

  (五)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⑾飞机向前飞行时,由于机翼与周围空气发生相对运动,机翼上方较下方空气流速大,所以上方压强较下方 ,因此,机翼上下的压强差就产生了向上的 。

  二、课堂训练、强化知识巩固提高

  (12)如图所示,一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若将它沿虚线截去一半,则将发生的变化是[ ]

  A.压力变小,压强不变

  B.压力变小,压强变小

  C.压力变小,压强增大

  D.压力不变,压强不变

  (13)如图所示,一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若将它沿虚线截去一半,则将发生的变化是[ ]

  A.压力变小,压强不变

  B.压力变小,压强变小;

  C.压力变小,压强增大

  D.压力不变,压强不变。

  (14)一只底面积为S的箱子,当放在面积为2S的'水平桌面中央时,箱子对桌面的压强为P;当放在面积为S/2的水平凳面上时(凳面被箱子全部盖住),箱子对凳面的压强是P′,则P与P′的关系为( )

  A. P′=4P B. P′=2P C.P′=P D. P′=P/2

  (15)如图所示:A、B两支完全相同的试管,内装同种液体a、b,且液面等高,则试管底部所受压强Pa______Pb。(填“>”、“<”或“=”)

  (16)如图所示:A、B两支完全相同的试管,内装等质量的不同液体a、b,且液面等高,则试管底部所受压强Pa______Pb。(填“>”、“<”或“=”)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17)高速公路上严禁汽车超载,请用你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为什么要限制汽车的超载?

  (18)一本初中物理书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如何测定它对桌面的压强?请写出你所选择的器材、实验步骤及压强的表达式

  ·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如何测量你双脚站立在地面上时对地的压强?

  三、留点作业

  21、小明同学的质量为50kg,他站在水平地面上时双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400cm。

  请你算出:

  (1)小明同学站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力。

  (2)若小明同学背着重为50N的书包行走,他对水平地面的压强。(g取10N/kg)

  2、医生测量某人的血压,测得高压为200毫米水银柱,低压为140毫米水银柱,结果他被诊为是高血压,请你帮他算一下,他的高压是___________Pa。(ρ水银=13.6×3310kg/m,g=10 N/kg)

压强的教案 14

  一、课时安排

  1课时

  二、教具准备

  投影片、纸条、连通器、水、细棍2根

  三、教学步骤

  (一)气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我们知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流动,我们把有流动性的液体和气体统称为流体.

  前面我们已经学过液体内部的压强和大气压强,那都是流体不流动时的压强.而处于流动状态的液体和气体的压强又有什么规律呢?

  我们先来探究流动的气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请同学们先动手做一个实验:

  请同学们在离桌边2~3cm处放一铝质的硬币,在硬币前10cm左右放一高约为2cm放一直尺或钢笔支起一个栏杆,在硬币上方沿着与桌面平行的方向用力吹一口气,硬币就可能跳过栏杆,比比看谁能使硬币跳得最高,是什么力使硬币跳起来?

  学生分组实验,然后请做得最好的同学上讲台表演.

  分析:在刚才的实验中,只有空气跟它接触,应该是空气给了硬币向上的力,我们来分析空气是怎么对硬币产生向上的力的?

  教师讲解:硬币的硬币与桌面间总有一定的缝隙,这样硬币的下方和上方都有空气,没有吹气时,硬币上面的空气与下面的空气可看做静止,这时硬币上面的空气对硬币向下的压强等于下面的空气产生的向上的压强,硬币受力平衡而静止.当在硬币上方沿着与桌面平行的方向吹气时,硬币上方气体的流速大于下方气体的流速,请同学们思考并猜想:这时硬币上下方的空气产生的压强大小关系怎样才能使硬币跳起来?流动空气的压强跟流速有什么关系?

  学生讨论,提出自己的猜想.教师把同学们不同的猜想板书在黑板上.

  到底流动的气体的压强与流速是不是有那样的关系呢?我们再做一个实验来探究并验证同学们的猜想.

  介绍实验方法:请同学们手握两张纸,让纸自然下垂,在两张纸中间向下吹气,请同学们先根据自己刚才的结论,猜想两张纸将怎样运动.

  学生讨论后,教师再指示学生动手做实验.实验结束后教师请学生分析实验结果的原因.教师播放动画适当补充.

  因为不吹气时,纸条两侧空气可近似看作静止,两侧空气对纸条作用的压强相等,气压不会引起纸条运动.吹气时,纸条接触气流的一侧受到的气压比静止空气的气压小,结果纸条在两侧气压差的作用下,向气压小的一侧(有气流的一侧)运动.

  教师总结:同学们经过猜想和实验验证,都知道了在气体中,流速大的位置压强小.

  提问:几十吨重的飞机为什么能腾空而起?秘密在于机翼.

  飞机起飞之前,先得在跑道上跑一段距离.飞机向前跑,空气就相对地向後移动,空气的压强作用在机翼上使机翼获得巨大的升力.机翼的形状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同学们观察过飞机的机翼,它的截面是什么形状?

  展示飞机图片,指出图片重机翼的形状是上凸下平的.

  下面请同学们看屏幕图片动手制作飞机机翼的模型,然后探究机翼的升力与流动空气的压强流速的关系.

  展示图,教师指导学生动手制作,教师检查完学生按要求制作完后,请学生操作:把细绳拉平绷紧,用嘴对着“机翼”前端细绳的位置,用力水平吹气,可以看到机翼在吹力的作用下向上翘,这是什么原因?

  教师展示动画,适当提示:迎面吹来的风被机翼分成两部分,由于机翼横截面形状上下不对称,在相同的时间里机翼上方气流通过的路程长,所以速度大比下方气流大.学生讨论,最后得出结论:气流在机翼上下表面由于流速不同产生压力差,这就是向上的升力.

  教师展示站台安全线的图片.提问:为什么火车站台上都有一条安全线,火车行驶时严禁人们进入安全线以内的区域.

  学生讨论解答.

  (二)液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我们知道了流动的气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流速大的位置压强小.

  那么流动的液体会否也有同样规律呢?

  我们以前学习了连通器,我们今天用同样的装置来研究这个问题.

  先复习什么是连通器?装有同种液体的连通器有什么特点?

  (观察实验)(见图1)

  实验:一根粗细不均匀的水平管子,与一个容器R相连,并在粗细木同的地方各接上几根上端开口的竖直细管A、B、C.将水平管子右端开口用塞于封住,然后向容器R灌水,到达一定高度后停止灌水.

  这时我们看到在容器R及三个细管中的'液面停在同一高度上.这一现象,实际上就是我们以前学过的连通器所呈现的现象,在同一水平面上a、b、c、f诸点处压强都等,这时的压强是流体在静止时的压强.

  再提问:如果将水平管子D端的塞子拔去,同时向容器R注入水,管子中的水在流动时,在装置的不同地方,流速会一样吗?同学们可以联想河流的情况,水流到河面宽敞处的流速比河面窄处流速哪个大?

  引导学生得出上述装置在管细处流速大于管粗的地方的流速.

  请同学们猜想:如果液体也有跟气体同样的规律,水流动时,R中的水面与H,A、C管中的水面高度会有什么变化,哪个更高?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后,教师再演示实验:看到R中的水面都低于H,A、C管中的水面高度差不多相同,B管中水面则最低.

  教师讲解:从实验中看到,B管中水面则最低,这表明水平管子中的水在流动时,B处水的压强较小,A、C点处的压强大于B点处的压强.

  从实验重可以总结:液体流速与压强的关系:流动液体中的压强,流速较大的位置,压强较小.

  (三)小结

  从以上所有实验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流体(液体和气体)在流动时,流速较大的位置,压强较小.(板书)

  (四)布置作业

  小实验:自制喷雾器(见下图)

压强的教案 15

  一、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压力,会画压力的示意图。

  2.通过探究知道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并能建立压强定义公式。

  3.知道国际单位制中压强的单位及其意义,会进行压强的简单计算。

  4.能在日常生活上灵活运用压强知识为生产生活服务。

  二、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压强的概念和压强的公式。

  难点:压强公式的应用。

  三、器材

  学生探究实验器材:自制压力小桌,10×10×5厘米3的塑料泡沫,质量为200克的砝码,50克的砝码各一个,细砂,海绵、玻璃杯、铅笔等

  教师演示器材:汽球,图钉,鸡蛋等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将一气球置于讲台上让班上个最高力最大的男生用手掌压气球,因气球打气不很足,他必费九牛二虎之力才能压破球,接下来叫一个个头最小的女生(偷偷给她一根针)。她只要轻轻一碰气球便破了,学生必大笑。此时设问为什么?从而引入新课。

  (二)观察与作图————什么是压力

  1、用两摞书作桥墩,一张偏厚纸板做桥面,再放上一重物,此时桥面压弯了,设问为什么?分析原因是受一向下压的做用力。

  2、举例老师站在讲台上受什么力(重力和支持力),讲解地面支持了老师(要不老师不掉地下去了),老师也压了地面。

  3、①请同学们观察分析书本图9—1例子的三副图并在练习本上画出三副图中物体对表面的压力示意图。同时请三位同学在黑板上画,各画一图。同学们作图时,教师来回巡视,了解学生作图中的错误。

  ②学生画完后,讲评学生作图情况,错误的进行纠正,并用红色粉笔把压力突出出来。让同学们讨论思考以上图中物体对受力表面的压力有什么共同特点?

  得出:压力是由于物体形变产生的。压力作用在接触面上,压力的方向跟接触面垂直,指向受力物体。

  ③教师归纳总结得出压力的概念: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得出压力的定义、特点及与重力的区别。

  (三)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

  1、播放三幅插图,创设情境。让同学们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感受压力的效果。教师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插图,用大脑去思考,看看在这些图中你们能发现些什么?同学们发现了许多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记录下几条有关的问题,大致归纳为三个问题:

  (1)当人们在松软的地上行走时,为什么会在地上留下一道深深的脚印?有了滑雪板人为什么就能在雪地上自由地滑翔?

  (2)为什么在泥泞的沼泽地里有轮子的车辆寸步难行,而装有履带的坦克和拖拉机却可以行动自如呢?

  (3)同一个物体压在海绵上,为什么海绵的形变程度不同呢?

  2、亲自体验一下。做书本图9—3的实验。让学生利用一支一端削好的短铅笔,用食指和大拇指轻轻夹着两头,提问:两个手指的感觉一样吗?为什么两个手指的感受不同呢?提醒学生注意发现问题。接着让笔尖压在手指上,先轻压后重压,比较两次疼痛的感觉。

  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猜想: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让同学们猜测并讨论,同时说明猜想是科学研究的常用方法,但一定要用实验验证。

  学生进行实验探究(讨论设计方案,收集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交流实验体会)

  学生在这里的实验方案很多,可采用复式教学法———各组学生先分别做自己设计的实验,然后分别上讲台汇报。

  从而得出:在相同受力面积时,压力作用效果跟压力大小有关;在相同的压力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因此,压力作用效果不仅跟压力的大小有关系,还跟受力面积有关系。

  叫两个体重悬殊的学生站在讲台,请学生比较他们对地面的压强。(学生由于他们对地面的压力不同,受力面积不同,所以很难比较)

  所以,要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就需要比较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由此引出压强。

  (三)压强

  ①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②公式:压强=压力/受力面积;。并由此引出压强的单位是由力的单位和面积单位共同组成的。

  ③单位:牛顿/米2读作:牛顿每平方米;它有一个专门的名称叫做帕斯卡,简称帕,符号是Pa。⑤介绍压强的物理意义:以成年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1。5×104Pa的含义是:1米2的地面受到的'压力约1。5×104牛顿。

  (4)课堂练习

  例:计算芭蕾舞演员和大象对地面的压强。请两位同学到黑板上做题,其余同学在下面做,教师来回巡视,及时发现学生的解题问题,给予及时纠正。做完后。讲评练习的同时指出同学在解题中出现的错误和不规范的问题。

  (四)压强知识的应用

  为了使同学了解压强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并且如何运用压强的知识为我们服务,设问:压强是越大越好,还越小越好呢?然后解释生活中我们需要压强大时要想办法增大压强,需要压强小时想办法减小压强?同时说明任何物体能够承受的压强都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物体会被压坏。举例说明:如砖能承受的压强大约是5×106帕,混凝土是(5—50)×106帕等等。为了不压坏物体,使物体受到的压强小于物体能承受压强,因此人们就想方设法减小物体受到的压强。

  设问:如何去增大压强或减小压强呢?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找出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解决课前提出的问题。由P=F/S分析出增大压强与减小压强的办法,并引导鼓励同学分类举出生活中我们应用的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例子,如:书包带平而宽;吸管一头尖一头钝;椅子用宽而平的板平不用一细杆等等。同时让同学们参与做对比小实验,这样不仅说明问题又能活跃课堂气氛,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轻轻松松学习,又懂得了生活中的很多情况用到了所学的知识,培养了学生正确分析问题的能力的和表达能力,对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物理兴趣和学习信心有很好的作用。

  (五)作业

  1、收集生活中增大压强和减少压强的例子。

  2、课外小实验:测出你站立在地上的压强。

  3、一人空手站立在地面上,怎样才能很快地使地面受到的压强增大到原来的两倍?如果他要营救一个掉进冰窟窿里的孩子,是站着跑过去还是爬着过去?

【压强的教案 】相关文章:

《压强》教案11-07

《压强》教案15篇01-30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教案01-29

物理教案大气压强教案12-30

压强教学反思04-05

压强教学设计08-28

《液体压强》教学反思03-26

压强教学反思15篇04-07

压强教学设计15篇06-26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教学反思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