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立春教案

时间:2024-07-30 03:27:55 教案 我要投稿

二十四节气立春教案11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二十四节气立春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二十四节气立春教案11篇

二十四节气立春教案1

  活动目的

  1、了解立春节气的由来及习俗,感受立春带给我们的文化情趣;

  2、通过科学实验,让大家在动手动脑中加深对节气的印象;

  活动安排

  一、节气知识小科普

  1)关于立春节气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又名正月节、岁节、改岁、岁旦等,立,是“开始”之意;春,代表着温暖、生长,立春乃万物起始、一切更生之义也,意味着新的一个轮回已开启。

  立春与立夏、立秋、立冬一样,反映着季节的更替,标示着万物闭藏的冬季已过去,开始进入风和日暖、万物生长的春季。立春正是阳气初生之时,万物至此,渐次复苏。时间在每年2月3-5日,此时,太阳到达黄经315度。

  2)立春的'习俗

  到了立春就是春天了,在传统观念中,立春有吉祥的涵义。因此,在讲究传统文化的人家又有在立春这天迎春、接春的传统习俗,以彰显对春天到来的欢迎。

  迎春。迎春是立春的重要活动,在立春前一日进行,目的是把春天和句芒神接回来。

  咬春。立春时有自己的食品,主要是春饼、萝卜、五辛盘等。

  句芒神。句芒为春神,即草木神和生命神。迎神时多举行有大班鼓吹、抬阁、地戏、秧歌、打牛等活动。

  鞭春牛。送寒气,促春耕。

  二、制作风筝

  春分前后清气上升,微风飘荡,正是放风筝的最好季节。自古以来人们就希望通过放风筝来避邪 ,如今大家更是借放风筝表达对新春的祈盼。

  制作步骤:

  1、选一张质轻的报纸,在上面画一个正方形,然后用剪刀或手工刀把正方形剪切下来。正方形直角向上,在垂直的对角线上摆放竹签,构成风筝的脊骨。

  2、水平放置另一根竹签作梁骨,与脊骨垂直。(长竹签作脊骨,短竹签做梁骨。)放在纸片上半部分,而不是另一条对角线上。梁骨应垂直平分脊骨。

  3、用绳子和胶带固定两根竹签的交叉处。用万能胶更牢固。

  4、再用绳子连接脊骨和梁骨的四个端点,并把它们固定在纸上,剪去竹签外的纸。此时应构成菱形。

  5.风筝的基本轮廓做好后,在中心和四角用胶带加固。

  6. 在梁骨和脊骨的交叉处四周各戳一个小孔。用绳子穿过四个小孔并联结,不用绑太紧。这样就构成了风筝的提线。

  7. 在提线上连接一条长绳,用作放飞线,放飞线的尾端绕在风筝轴上。

  8. 在风筝尾部安装一条布条作尾巴。尾巴能增强风筝的稳定性。

  小风筝就完成了,小朋友们可以带回家,春游的时候可以跟爸爸妈妈一起放风筝啦!

  三、立春科学小实验

  实验一:自制温度计

  时至立春,人们会明显感觉到白昼长了,太阳暖了,气温、日照趋于上升或增多。那我们怎样才能测量温度呢?今天,一起来制作一个温度计吧!

  实验材料:

  矿泉水瓶,量杯,吸管,胶带,打火机,剪刀,蜡烛,色素,热水,冷水,玻璃容器;

  实验 材料:

  1.拿出两个矿泉水瓶,向其中一个瓶中倒入适量的清水,并往有水瓶中滴入几滴色素,摇晃均匀;

  2. 用剪刀给瓶盖钻孔,并把2根吸管分别插进两个瓶盖中;

  3.将两个吸管逐一连接成长管,连接口用胶带封好;

  4.将吸管较长的一端放入色素水中,较短的一端放入空瓶中,并用蜡烛油密封吸管和瓶盖之间的缝隙;

  5. 将空瓶放进玻璃容器中,拿起一杯热水,沿着空瓶壁浇灌下去,同时观察色素水中的现象;

  6.接着拿起一杯冷水,沿着空瓶壁浇灌下去,观察空瓶中出现的现象;

  实验原理:

  当空瓶外浇灌热水的时候,空瓶里的空气就会遇热膨胀,被挤到色素水瓶里面,色素水里就会冒泡泡;当空瓶外面浇灌冷水的时候,空瓶里的空气就会收缩,色素水就通过吸管跑到了空坷铩

  实验二:立鸡蛋

  立春这天民间有立鸡蛋的习俗。因为今天太阳直射在赤道上,地球的引力会发生变化,鸡蛋所遭到的重力会随着引力的变化而变化,因而鸡蛋就容易立起来了。以前听老人说立春这天12点阳气最重,鸡蛋在阳气上升过程中就能立起来。不管说法怎样,我们今天来立鸡蛋应应节气。

  实验用的材料:

  鸡蛋、马克笔、白砂糖;

  实验步骤:

  1、试一试,把鸡蛋立在桌面上,鸡蛋会不会倒呢?

  2.往桌面上洒少许的白砂糖,再次尝试,看看鸡蛋能不能立起来吧!

  实验原理:

  鸡蛋放在盐上,可以改变重力线的位置,而且盐和鸡蛋之间存在摩擦力,立鸡蛋就是因为重力和摩擦力的缘故可以稳稳地立在桌面上。

二十四节气立春教案2

  学习目标:

  1、了解立春的由来、农谚诗歌及各地习俗。

  2、通过本课的学习,知道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并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激发学生研究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立春的相关农谚诗歌。

  教学难点:

  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教学准备:

  教师学生课前收集有关立春节气的农谚诗歌。

  [片段一]谈话导入

  1、背一背:同学们,我们学过《二十四节气歌》,谁还记得?

  2、说一说:你知道节气歌中哪些节气?【评析】新课开始,引导学生回忆背诵节气歌、说节气,回顾旧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做好“热身”准备,为下面教学做铺垫。

  [片段二]了解立春的农谚及诗歌

  1、师:大家在课前搜集了哪些立春的`农谚?小组内交流,然后选一位代表发言。学生在组内交流。

  2、师:大家在课前做了很多的准备,我也收集了一些立春的农谚。

  3、师:读了这些农谚,你们有什么感受?

  生1:这些谚语朗朗上口,好读好记。

  生2:句子还押韵。

  生3:我感觉古代人很聪明,他们能编出这么多的谚语。

  [片段三]了解各地立春习俗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立春有哪些习俗呢?那么立春吃什么呢?

  师小结:虽然立春时节是“进补”的最佳时期,但进补并非吃大量的滋补品就可以了,一定要有的放矢。

二十四节气立春教案3

  教学目标:

  1、了解与立春有关的习俗,感受立春带给我们的文化情趣。

  2、学习"民间圣果"做法从中体验享受自己劳动成果的喜悦。

  教学重点:

  通过收集立春的材料,传承民俗文化,建立起对家乡浓厚的感情。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传统节日的历史渊源、独特情趣。

  教学手段

  1.教师准备:了解各地有关立春习俗。有关立春习俗的图片,各种与立春节庆祝活动有关的文字介绍。

  2.学生准备:向家人询问民间流传的与立春有关的谚语、习俗。

  教学设计:

  一、前置学习初步了解一些春季气候变化的相关常识,以及气候变化对生活的影

  立春简介:(课件、春天的图片)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又称“打春”,“立”是“开始”的意思,中国以立春为春季的开始,每年2月4日或5日太阳到达黄经315度时为立春。

  古人将立春定为24个节气之首。立春之日,晚上七点时仰望星空,可见北斗七星的斗柄正指向东北,即方位角45度的地方,古人称为艮(八卦之一)的方向。

  二、教师介绍立春节的由来

  立春的“立”表示开始,“春”表示季节,故立春有春之节气已开始之意。农谚有“春打六九头”、“几时霜降几时冬,四十五天就打春”之语,从冬至开始入九“五九”四十五天,因而立春正好是“六九”的`开始。

  立春作为节令早在春秋时就有了,那时一年中有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八个节令,到了《礼记.月令》一书和西汉刘安所着的《淮南子.天文训》中,才有24个节气的记载。

  在汉代前历法曾多次变革,那时曾将24节气中的立春这一天定为春节,意思春天从此开始。这种叫法曾延续了两千多年,直到1913年,当时的政府正式下了一个文件,明确每年的正月初一为春节。

  此后立春日,仅作为24个节气之一存在并传承至今。

  三、 介绍立春的习俗

  立春亦称“打春”、“咬春”,又叫“报春”。这个节令与众多节令一样有众多民俗,有迎春行春的庆贺祭典与活动,有打春的“打牛”和咬春吃春饼、春盘、咬萝卜之习俗等。

  从历史文献记载来看,我国历朝历代的迎春仪式隆重而浩大。此时的立春已经超过了农历24节气只标示节令与气候的功能,而是已经被当成一个节日了,因此在历史上便演化出了许多围绕立春而举办的活动及民俗,如“春娃”、“春鞭”、“春卷”、“打春”、“春酒”、“春牛”等等。

  咬春是指立春日吃春盘、吃春饼、吃春卷、嚼萝卜之俗,一个“咬”字道出节令的众多食俗。春盘春饼是用蔬菜、水果、饼饵等装盘馈送亲友或自食,称为春盘。

  四、立春诗句

  京中正月七日立春

  唐·罗隐

  一二三四五六七,万木生芽是今日。

  远天归雁拂云飞,近水游鱼迸冰出。

  赏析:

  立春三候是东风解冻、蛰虫始振和鱼陟负冰。立春之日“东风解冻”;立春日后五日“蛰虫始振”,;再五日“鱼陟负冰”。

  五、总结提升 :

  在春季精神要力戒暴怒,更忌情怀忧郁,做到心胸开阔,乐观向上,保持心境愉悦的好心态。同时要充分利用、珍惜春季大自然“发陈”之时,借阳气上升,万物萌生,人体新陈代谢旺盛之机,通过适当的调摄,使春阳之气得以宣达,代谢机能得以正常运行。

  实践活动:

  1.回家给家人介绍立春的习俗,参与一项立春的活动,比如踏春、吃春卷等。

  2.绘制思维导图

二十四节气立春教案4

  活动要求:

  1.结合语文课的内容,仔细观察,找出立春的特征,体会到立春是美好的。

  2.要求运用立春的知识和观察结果,训练有层次、有顺序说话的能力。

  准备工作:

  1.选择好地点,确定观察时间和观察范围。

  2.观察前,让学生自己讨论,应该从哪几方面去找立春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观察要求。

  活动时间:

  三课时。

  活动形式:

  野外活动。

  活动过程:

  1.启发谈话,激发观察兴趣。启发语:美丽的立春来了,温暖的阳光照耀着大地,在这美丽的立春,教师将带小朋友去公园,看看立春的美景,立春的变化,好不好呀?,

  2.组织教学,简要提出要求。分四人小组活动,各小组确定一名组长,服从指挥,明确观察范围:天气、树、花、草、小虫、鸟儿、湖水、人们的衣着等方面的变化。

  3.分小组活动。组长带领组员分散去树丛、小河边等地方认真观察,寻找"立春来了"的种种迹象。教师巡回作适当提示。

  4.全班集合交注。(1)教师提出交流的要求,有顺序地回忆,有层次地说:天气怎样?一些树、花、草有什么变化?有没有小虫、鸟儿?湖水的颜色怎么样?人们的衣着有何变化?(2)分小组讨论,互相交流自己所观察到的特征。(3)按小组汇报,比一比哪一组找得最多,说得最清楚,(让学生一步步)说清楚、说完整,针对学生认识上的偏差和说话中的错误,及时指点。(4)有层次、有顺序地说一段话。"立春来了"。

  5.朗诵《立春来了》(结合课文)。

  6.歌曲演唱《立春在哪里》(结合唱游课)。

  7.活动小结。活动结束后,布置每人画一张想像画"美丽的.立春",写上几句话,基础好的同学可写一篇简短的观察日记。

  "找立春"活动方案,虽然是围绕语文科教学而设计的,但就其具体内容而言,它实质上是将语文、音乐、唱游结合起来而体现的。这种综合性的活动设计较之单科活动设计有其独特的作用。首先,它可以帮助学生获得综合性知识和能力。第二,可以避免教学形式的单一化,从多方面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三,扩大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面。增加交往频率。第四,活跃教学气氛,在上述"找立春"的活动中,学生"诵"、"唱"结合,个体观察与小组讨论相配合,从而使整个教学变得丰富多彩,气氛活跃。中小学很多活动都可按合科活动来设计,如音乐与外语结合,洛扎诺夫的暗示教学就是一例;音乐与体育、美育结合,国外的很多体育学院就是这样进行教学,只是在提法上不同而已。

二十四节气立春教案5

  活动目标:

  1.欣赏歌曲《立春来了》,尝试学唱歌曲

  2.感受歌曲欢快的旋律

  活动准备:

  歌曲录音

  活动过程:

  1.欣赏歌曲《立春来了》

  教师包房歌曲,让幼儿听倾听。

  通过看图片再次欣赏。

  2.讨论

  歌曲里唱了些什么呢?

  小鸟们聚在一起干什么呢?

  (讨论着立春的来临、愉快的歌唱)小鸟们的心情怎样?

  (感受歌曲描述的欢乐的景象)小鸟们还送给我们祝福呢,他们都说了些什么呢?立春来了,你们开心吗?

  教师带领幼儿有节奏的朗诵歌词。

  3.初步学唱歌曲

  幼儿再次倾听录音,幼儿简单讨论听歌曲的感受。

  跟着歌曲拍手,熟悉旋律。

  幼儿跟着录音唱、跟着伴奏唱。

  活动反思:

  立春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孩子们对立春里的'自然世界充满了好奇心。因此,我们班结合季节在四月份开展了《立春来了》的主题活动,让孩子们在大自然中观察立春,了解立春,感受立春里植物的生长变化……

二十四节气立春教案6

  目标

  (一)帮助孩子了解立春气象、物候等特点;

  (二)带领孩子认识立春的民俗传统,了解立春的由来;

  (三)通过室外活动,让孩子们体验到立春的自然景色,让孩子们在找到春天的痕迹。

  内容

  (一)立春气候

  每年公历2月3-5日,就到了“立春”节气。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春天从这一天就开始了。对于上海,立春像是春天的前奏曲,窗外还是冬天的景象,但其实春姑娘已经悄悄把春的种子撒在了我们身边。

  立春与春节时间非常接近,在我国绝大部分地区,包括上海,立春只是有了春的气息,整体气候仍是冬季的特点。立春期间,温度渐渐上升,白天的时间越来越长,夜晚越来越短。相较于冬天,春季降雨会稍稍增多,这时的春雨还是很冷的。

  (二)立春物候

  中国古代将立春的十五天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

  第二阶段地下的小虫渐渐苏醒;

  第三阶段,河里的冰开始融化,鱼开始在水面上游动。

  大家对于立春的这三个阶段有没有疑问?相信有的小朋友发现了上海的立春并没有这些景象。根据老师的记录,发现上海立春第一阶段腊梅开放,香气扑鼻;第二阶段最低气温稳定在0度以上,上海的雪基本上结束了;第三阶段,竹笋冒出了尖尖头。大家也可以拿上纸笔记录一下自己身边的立春物候。

  (三)立春传统

  古代中国是传统的农耕社会,立春作为一年的开始,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早在先秦时期就有着在立春这一天进行拜神祭祖、纳福祈岁、除旧迎新等活动的传统。

  我们先来看看立春的迎春春祭:中国的春神叫做句芒,他有着人的面貌和鸟的身体,负责掌管草木和生命,看守着能够连通三界的神树扶桑。古时候天子会在立春这一天与大臣们一起去东郊迎春,目的是把春天和句芒神接回来,以此祈求丰收。

  看完了天子的祭祀,我们再来看看民间的立春传统活动。在民间,立春时节最主要的两个活动就是打春牛和咬春了。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是打春牛?牛一直是农民伯伯的好帮手,在迎春仪式上,人们扮成句芒神鞭打春牛,以提醒农民们进行农耕。现在不少地方还有在立春时将泥塑春牛打碎的习俗,以此祈愿一年五谷丰登、国泰民安。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什么是咬春。在老师告诉你们答案之前,小朋友们能不能先猜猜咬春是什么?我猜肯定有小朋友们猜到了是要吃什么东西。那么吃什么呢?大家想一想平时我们有没有吃过什么名字里面有“春”字的糕点?那老师要揭秘啦!咬春就是“吃春卷”。立春吃春天的新鲜蔬菜,既为防病,又为迎接新春。在唐朝,人们就开始在薄饼里卷上酱肉和时令蔬菜制作的炒菜,和现在的“春卷”的包法很相像,古人叫它叫“春饼”。

  (四)立春活动

  接下来到了我们的活动时间。刚才我们讲了打春牛是二十四节气的传统活动,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的是上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撕纸”,需要准备的材料非常简单,只要一张红纸和一支笔。让我们先用笔画出春牛的形状,记得画简单一点,不然接下来撕纸可是个大挑战。接下来就尽可能精细地撕纸吧!如果有哪里撕坏了也不要紧,我们可以用胶带帮忙,最后再画上花纹,一只红色的小牛就撕好啦!

  小牛穿上了红色的衣服,河里的小鱼看见了,它们也想要穿好看的新衣服。让我们帮它们一起做一件吧!想好做什么花纹了嘛?老师有个好主意:春天已经到了,我么可以去户外找找春天的痕迹,将春天缝进小鱼的新衣服里。那怎么给小鱼穿上新衣服呢?我们可以自己画一只小鱼,将身体部分剪掉。接下来我们一起走到室外,把小鱼放在哪里,哪里的景色就成了小鱼新衣服上的花纹。

  初春寒冷,小朋友出门的时候,记得要穿上厚衣服哦~好的,那么今天的课程到这里就结束了,小朋友们再见。

二十四节气立春教案7

  一、主题说明:

  来自于幼儿的日常生活与活动。通过观察活动,进一步加深对立春的认识,发现植物在不断地变化,体验立春的美丽;要求幼儿能运用鲜艳的色彩和手工制作、舞蹈、歌声、语言来表达立春的自然美。

  二、环境创设:

  1、墙面布置:

  立春美丽的景色:柳树、桃花、蜜蜂、蝴蝶、小蝌蚪、小朋友放风筝等。

  2、心理环境创设:

  带幼儿去户外感受,立春的来到,感受大自然的美,感受自然带给孩子的惊喜,通过春游等活动,进一步培养幼儿热爱立春,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3、活动区域创设(区域名称、材料提供及指导与建议)美工区油画棒、水彩笔、彩色纸、培乐多、剪刀、固体胶等。指导幼儿利用多种材料画出“立春的秘密”。

  语言区各种看图讲述的材料,准备一个故事让幼儿进行表演,自制材料指导幼儿进行故事表演,让幼儿在外出游玩时多注意身边的变化音乐区歌表演春姑娘的道具,可以让幼儿自己制作,教师提供基本的材料教师指导幼儿经常进行更换道具,把演员们打扮的更加漂亮主题区在自然角饲养小蝌蚪;举办“立春花卉展”、“风筝展”等。引导幼儿仔细观察,了解青蛙等动物的生长过程。

  三、集中教育活动活动一:按物体的颜色分类(小班数学活动)(科学)

  一、活动目标。

  1、学从多种颜色的物体中找出同一种颜色的物体,并进行归类。

  2、促进幼儿比较,综合能力的发展。

  二、活动准备。

  1、环境创设:创设立春花园的.情景,花园里有红、黄、白、三种颜色的花若干朵。

  2、物质准备:花篮若干个,红、黄、白蝴蝶头饰各幼儿人数的三分之一,录音机,音乐磁带。

  三、活动过程。

  (一)幼儿伴随着轻柔的音乐,自由地到立春的花园里参观。提问:花园里有几种颜色的花?都有哪几种颜色?

  (二)教师讲诉故事《三只蝴蝶》(经过改编)提问:

  1、故事里有几只蝴蝶?她们是什么颜色的?

  2、她们喜欢什么颜色的花?

  (三)引导幼儿进行按颜色分类。

  1、以“送花”的游戏,引导幼儿进行颜色的分类,并请幼儿自行检查是否送对了花。

  (1)请幼儿给红蝴蝶送它喜欢的花。

  (2)请幼儿给黄蝴蝶送它喜欢的花。

  (3)请幼儿给白蝴蝶送它喜欢的花。

二十四节气立春教案8

  活动背景:

  立春,是万物更新的季节。人们面对生机勃勃的立春,有画不尽的色彩,有写不完的诗篇,有唱不完的歌儿。三、四月份春意正浓。为了让学生能够很好的体验这个季节的特别之处“走进大自然”,与立春携手,我们班开展了这个的班队活动。

  活动目标:

  1.通过全班到校园“找立春”的活动,体会亲近大自然的乐趣。

  2.通过让学生到校园里去观察、感受,然后让他们发现立春的主要特征。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力、感受力和欣赏大自然的能力,懂得赏春活动中应有的文明行为,具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活动过程:

  1.启发谈话,激发观察兴趣。启发语:美丽的立春来了,温暖的阳光照耀着大地,在这美丽的立春,教师将带小朋友去校园,看看立春的美景,立春的变化,好不好呀?,

  2.组织教学,简要提出要求。分四人小组活动,各小组确定一名组长,服从指挥,明确观察范围:天气、树、花、草、小虫、等方面的变化。

  3.分小组活动。组长带领组员分散去校园的花坛、实验室前面的亭子等地方认真观察,寻找"立春来了"的种种迹象。教师巡回作适当提示。

  4.全班集合交流。

  教师提出交流的.要求,有顺序地回忆,有层次地说:天气怎样?一些树、花、草有什么变化?有没有小虫?

  分小组讨论,互相交流自己所观察到的特征。

  按小组汇报,比一比哪一组找得最多,说得最清楚,说清楚、说完整,针对学生认识上的偏差和说话中的错误,及时指点。

  有层次、有顺序地说一段话。"立春来了"。

  5、活动小结。活动结束后,布置每人画一张想像画"美丽的立春",写上几句话,基础好的同学可写一篇简短的日记。

二十四节气立春教案9

  一.课题导入:

  1.齐读课题:

  师:亲爱的孩子们今天,我们一起进入24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它叫——学生齐读课题:立春。

  二.了解立春含义

  1.出示带文字的图片。

  师:立,建始也,标志着万物闭藏的冬天已经过去,从这一天起,会一步一步进入风和日丽、万物萌芽的春天。立春在我们寒假里已经过去了。孩子们看,20xx年的立春,是新历的2月日,农历的正月14日,元宵节的前一天。

  2.立春渊源:

  师: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下立春在我们的古代是怎么样的一个节日。出示文字介绍:

  立春是24节气的第一个节日,所以古代民间都是在“立春”这一天过节,相当于现代的"春节",农历正月初一称为元旦。1913年(民国二年),当时的大总统袁世凯拟定阴历元旦为“春节”,次年(1914年)起开始实行。自此,农历一年开头的时间称春节,一直相沿至今。

  3.介绍气候学上的春季知识:

  师: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来说,春季一般指的是平均气温在10度到22度之间的时段。

  三.立春三候

  1.师:立春是春天的开始,春风吹送,每一天都会有变化,每5天,大自然就会发生比较大的变化,所以,5天就叫一候。立春有十五天左右,所以有三候。

  2.第一个五天叫一候,是温暖的东风吹来,大地开始从冬天的板结冻硬的状态慢慢变得松软起来,这就叫一候东风解冻。

  第二个五天叫二候,蛰居的动物开始在洞中慢慢苏醒过来。这就是二候蛰虫始振。

  再过五天,河里的冰开始溶化,鱼开始到水面上游动,此时水面上还有没完全溶解的碎冰片,如同被鱼背着一般浮在水面。这就是三候鱼陟负冰。

  如果孩子们有机会到北方去观察的话,这样的物候现象就更加明显了。

  四.了解立春习俗

  1.立春这样的气候特点会有些什么样的习俗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1)人们会举行各种纪念活动。周天子会带文武百官举行春祭,祈祷苍天和先祖魂灵保佑天下万民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2)人们还会鞭打纸糊的春牛,希望耕田的牛儿勤劳一些,期待来年耕种顺利。

  播放小视频《春牛制作》:制作春牛时很有讲究,春牛的牛身长三尺六寸五,象征一年365天;牛尾长一尺二寸,象征一年12个月;四蹄象征四季;柳条象征春天;同时柳条鞭子长二尺四寸,代表24个节气 。

  3)咬春。

  师:民以食为天,立春习俗最接地气的是咬春。最早指的是咬萝卜,后来,吃生菜瓜果饼糖做的春盘,吃卷菜的春饼。今天中午,我们也请家委会购买来春饼,以小组为单位,孩子们一人一个,尝一尝春饼。

  五.立春农谚

  1.安居乐业的'前提是能吃饱肚子。吃饱肚子的关键是农业兴盛。农业兴则国家兴,24节气和我们华夏民族的农耕文明紧紧联系在一起,形成了很多指导农时的谚语。立春时节有很多农谚。请跟老师读一读。

  2.师教读农谚,并介绍含义。

  立春一年端,种地早盘算。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

  人勤地不懒,秋后粮仓满。

  春争日,夏争时,一年大事不宜迟。

  人误地一天,地误人一年。

  六.立春诗歌

  1.诗意地栖居在华夏大地上的中国文人们,和天地万物同生共荣,他们关注立春时节身边的变化,留下了很多千古传诵的诗歌。

  2.学习《春雪》。

  1)我们先来看一看宋朝诗人卢钺的《雪梅》。

  2)请孩子们自己读诗歌两遍,借助拼音,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3)指名读诗歌,师生正音。

  4)多种形式读熟诗歌。

  5)了解诗意:孩子们看一看,有没有哪个地方意思不清楚的呢?(师根据学生提问解答,然后串讲诗意)

  6)比划手势诵读诗歌。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诵读,把握诗歌真正的长短高低的节奏。老师比划吟诵符号,一句一句地教孩子们诵读两遍。

  7)比划手势吟诵

  1)过渡:师:诵读好了,加上婉转的旋律,就是吟诵了。请孩子们伸出小手,跟老师一起一边划出吟诵符号,一边吟诵。

  2)师比划吟诵符号,一句一句教孩子们吟诵。

  3)播放全诗吟诵录音,学生跟着吟诵两遍。

二十四节气立春教案10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立春的美丽,感受立春的生机盎然,了解立春各种可爱动物的活动,激发学生热爱立春,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增强环保意识。

  2、用朗诵、歌曲、演讲、舞蹈等多种形式巩固并拓展学生对课本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表达能力,自主创造能力和群体合作能力。

  二.活动准备

  1、阅读丛书,每位学生自选一本。

  2、有关介绍立春景色的录像、歌曲、。

  3、学生准备各种赞美立春的活动,如绘画、书法、舞蹈、歌曲等。

  4、排练小话剧。

  5、学生收集关于立春的资料图片,描写立春的优美词句及诗文等。

  三.活动时间

  1、活动过程时间为40分钟。

  2、学习完小学语文第十册这篇课文后安排本次活动。

  四.活动过程

  ⒈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这是一篇散文,课文描写了燕子的外形和它在烂漫无比的立春从南方赶来,在天空中、湖面上飞行,在电线上休息的情景。燕子活泼可爱的外形特点、轻快灵活的飞行姿态、文静优雅的休息场面给美丽的立春增添了无数的生机。今天,我们要再次步入立春,在进一步认识立春,了解立春万物生活的基础上歌颂立春。

  ⒉深入了解立春各种动物的生活

  ⑴课前,同学们收集了许多关于立春各种动物生活的资料,阅读了丛书,那你们知道“立春哪些动物最可爱,最能给立春增添生机呢?”

  ⑵播放立春各种动物活动的'录像,再次了解各种动物的生活。

  ⒊赞美立春

  ⑴同学们,立春各种小动物开心地觅食,尽情地嬉戏,它们在美好的春光里自由地生活,立春可真好!立春真是美好的季节,让我们赶快出发,投入立春的怀抱。

  ⑵作者用笔描绘、赞美了美丽的立春,学了这篇课文,看了刚才的录像,同学们,你们想用什么方式来赞美立春呢?

  ⑶刚才,大家发表了不少意见,有的同学愿意写一段描写立春的话或一首小诗,有的同学愿意画一幅赞美立春的画,有的同学愿意挥毫泼墨写一份赞美立春的书法作品,还有的同学自编了舞蹈和小品来抒发自己对立春的喜爱。

  ⑷接下来就请同学们用不同的方式来赞美立春,你可以单独准备,也可以集体合作,两个人、三个人都可以,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组合,给大家10分钟的时间作准备。

  ⑸学生以不同的形式赞美立春。

  ①演唱歌曲;

  ②钢琴伴奏,学生舞蹈;

  ③展示书法作品“立春,你是一幅精美的图画”;

  ④学生朗诵自己创作的小诗;

  ⑤学生绘画立春美景的图画展览,并配上解说词。

  ⒋还立春一片绿色

  ⑴同学们,立春是美好的,但善于观察、研究的同学一定发现如今的立春同往日的立春有不少不同之处了?

  ⑵是的,现在立春里动物的种类少了,清澈见底的河水不见了,大地的绿装也没有昔日的翠绿了,同学们,你们可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呢?

  ⑶同学们,破坏生态环境就等于破坏人类自己的家园,长此以往,留给人类不再会有生机勃勃的立春,留给人类的只能是一片荒漠。作为新世纪的我们,能熟视无堵吗?同学们,你们说该怎么办?

  ⑷大家讨论的真热烈,告诉大家,咱班有的同学已经行动起来了?

  ⑸同学们,保护环境是我们全人类的事,作为我们还要向我们身边的人呼吁,让他们和我们一起投入到植树造林之中去,所以,我希望大家能向身边的同学倡议,请大家写一份环保倡议书。最后让我们高歌一曲,用歌声祝愿立春更美好!

  点评:

  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课是语文教学多样性、开放性的重要体现,也是儿童学习语言的有效途径之一。这节语文活动课注重密切结合小学语文第十册这篇讲读课文,是这篇课文的补充开放训练形式,对学生认识立春、体验立春、歌颂立春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基于以上案例,我认为这节语文活动设计力求体现了以下特点:

  1、活动目标综合化

  设计语文活动目标,不仅要围绕一个主题,将听、说、读、写等能力训练有机整合,还要重视收集、运用、创造信息能力的培养,这是时代给语文教学提出的新课题。这一活动,不但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了立春的生机,还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综合表达能力,自主创造能力和群体合作能力。

  2、活动内容生活化

  语文活动内容来自儿童丰富的生活实践,不仅能提高语言交往技能,更有助于激发儿童的认知兴趣。这节活动中,教者顺应学生的需求设计了一系列的语言实践活动,如:以研究动物的“著名专家”身份向大家作“学术报告”;讨论环保举措;书写环保倡议书等等。这些安排都很大程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动内容来源于学生对大自然的真实感受,来源于学生的认知现状。

  3、活动过程自主化

  阅读、搜集资料、合作书写倡议书、学术汇报、排演小品、演唱歌曲、书法绘画,每个环节都充分体出了学生的自主活动,让学生在一个动态的学习情境中,学习语言,体验立春,加深对这篇课文的深层理解,很好地体现了课堂教学中的“大语文观”理念。

  4、活动形式多样化

  活动形式要适应儿童心理,儿童既富于想象、乐于表现,又有很强的成就动机。本活动设计者运用录像为学生创设了“立春”情境,创设了“动物学家”的角色,让他们在角色扮演中,形成强烈的认知内驱力,积极主动地掌握语言,感受立春,增强环保意识,使语文学习变得生动活泼、趣味盎然。

二十四节气立春教案11

  一、教材分析

  立春,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即太阳到达黄经315°时。立春是中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立”是“开始”的意思,自秦代以来,中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孟春时节的开始。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春是温暖,鸟语花香;春是生长,耕耘播种。立春之日迎春已有三千多年历史,中国自官方到民间都极为重视。立春时,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去东郊迎春,祈求丰收。回来之后,要赏赐群臣,布德令以施惠兆民。这种活动影响到庶民,使之成为后来世世代代的全民的迎春活动。教材通过听关于“咬春”的故事使学生了解民间立春的习俗;通过赏析美文《春》,引领学生走进立春时节的美景,感受初春的美好气息;通过品味农谚和相关古诗词《立春偶得》《春雪》带领学生感受百姓和文人眼中的`立春节气,并增加了学生的文学积累;玩“打春牛”游戏更是让孩子们颇感节气的趣味,倍增对节气的兴趣和喜爱情怀,剪纸刻春牛更是融入了我国特有的民间文化;教材最后“不同角度写景色”练笔则从大作家朱自清的《春》讲起,引领学生感受作者通过看、听、闻、尝、触摸等五个角度将景物写具体,写细致,告诉学生“面对大自然,我们要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鼻子去闻,用舌头去尝,用身体去触摸”这样就可以把景色写得更生动。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了解“立春”的由来、相关农谚、诗歌及各地习俗等知识。

  2.通过“做春饼”等实践活动,感受立春的饮食习俗,快乐体验。

  3.通过各种活动形式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喜爱之情,传承并发扬民族精神。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做春饼的材料(和好的面团)

  学生准备:小小组分工准备制作春饼的材料豆芽、萝卜、韭菜、菠菜、生菜、豆子、鸡蛋、土豆丝等。

  四、教学过程

  (一)立春我知道

  1.分享感知,畅谈立春

  自主交流:观察日历,说一说所了解的“立春”。

  2.初步认识,了解节气

  立春不仅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而在自然界、在人们的心目中,春意味着风和日暖,鸟语花香;春也意味着万物生长,农家播种。古籍《群芳谱》对立春解释为:“立,始建也。春气始而建立也。”立春期间,气温、日照、降雨,开始趋于上升、增多。但这一切对全国大多数地方来说仅仅是春天的前奏。立春是中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立”是“开始”的意思,自秦代以来,中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孟春时节的开始。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自古以来立春就是一个传统节日。中国自官方到民间都极为重视,立春之日迎春已有三千多年历史。

  3.深入了解,体会习俗

  (1)图文共赏

  借助图片,感受立春时节的传统习俗——(打春牛: 以桑木为骨架做成的春牛,是专供“打春牛”风俗活动用的“牛”。冬至节后辰日,取土合成泥坯,雕做成牛形大小。上画四时八节,360日12 时辰图纹。立春前一日,官民先于约定的农坛上祭祀,尔后由县执事(县长)亲手扶犁执鞭打“春牛”,以示春耕开始。接着由群众做扶犁耕地状,边耕边打 “春牛”,口喊:“一打风调雨顺;二打国泰民安;三打五谷丰登”等吉祥话语。)。

  (2)趣味实践(三选一)

  画一画:用彩笔让春牛跃然纸上吧!

  剪一剪:用灵巧的双手和剪刀,赋予春牛生命。

  刻一刻:刻刀辗转纸上,带着春牛昂首迎春吧!

  【本环节通过观察日历,让学生们主动了解每年立春的时间。解文说字能使学生明白“立春”之含义。创设具体活动,让学生对立春习俗有更深的印象。】

  (二)春饼我来做尝

  1.听故事,知原由

  (1)自读故事

  自由朗读故事纸上的故事,选择其中最感兴趣的一个,说一说。

  最初的春饼是用面粉烙制或蒸制而成的一种薄饼,食用时,常常和用豆芽、菠菜、韭黄、粉线等炒成的合菜一起吃,或以春饼包菜食用。清代诗人蒋耀宗和范来宗的《咏春饼》联句中有一段精彩生动的描写:“……匀平霜雪白,熨贴火炉红。薄本裁圆月,柔还卷细筒。纷藏丝缕缕,才嚼味融融……”清代诗人袁枚的《随园食单》中也有春饼的记述:“薄若蝉翼,大若茶盘,柔腻绝伦。”传说吃了春饼和其中所包的各种蔬菜,会使人们更加勤(芹)劳,生命更加长久(韭)。

  立春时,大葱冒出的嫩芽,清香脆嫩,特别是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嫩葱先出,人们尝鲜,也是有“咬春”的意思。

  此外还讲究吃和菜,就是用时令菜的心,如韭黄、菠黄等切丝,叫炒和菜。有的地方还讲究用酱肚丝鸡丝等熟肉夹在春饼里吃。

  吃春饼讲究将和菜包起来,从头吃到尾,叫“有头有尾”,取吉利的意思。

  明、清时期,随着烹调技术的发展和提高,春盘改成了小巧玲珑的春卷,不仅是民间的食品,而且成为宫廷的糕点之一,登上了大雅之堂,深受乾隆皇帝的赞赏。

【二十四节气立春教案】相关文章:

二十四节气立春教案01-14

中班二十四节气立春教案01-14

二十四节气立春教案10篇02-02

二十四节气立春教案8篇02-11

中班二十四节气立春教案9篇01-16

中班二十四节气立春教案10篇01-16

二十四节气立春诗词02-03

立春的教案01-14

节气立春教案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