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科学教案

时间:2024-10-27 19:16:08 教案 我要投稿

幼儿园科学教案 15篇

  作为一名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科学教案 ,欢迎阅读与收藏。

幼儿园科学教案 15篇

幼儿园科学教案 1

  (一)活动目标:

  1.了解电池、电线、灯泡之间的简单关系,探索让灯亮起来的方法。

  2.能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串联多盏灯时灯的明暗变化。

  (二)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知道电池的正负极。

  2.材料准备:电线、电池、灯泡、电池盒、灯泡盒。

  (三)活动过程:

  1.观看灯的视频,激发幼儿兴趣。

  (1)提问:灯有哪些作用?

  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灯,灯有哪些作用呢?彩灯可以让舞台更加漂亮,各种夜景灯也能为城市添加色彩,照明灯能让我们在黑暗中看清东西,红绿灯可以指挥交通。

  (2)讨论:灯是怎么亮起来的?

  2.介绍材料,幼儿操作。

  (1)介绍材料。

  师:这里有灯泡、电池、电线、灯泡盒、电池盒等材料。你们能用这些材料能让灯泡亮起来吗?请你们试一试。

  (2)第一次分组操作。

  3.观看视频,了解正确的连接方式。

  (1)观看线路连接视频。

  (2)出示电流流向图示,了解灯泡亮的原理。

  小结:当正确连接电池、电线、灯泡后会产生电流,电流从电池的正极流出,穿过电线、灯泡、再流回负极,这样灯泡就亮起来了。

  4.第二次分组操作让两盏灯亮同时亮起来。

  师:用同样的串联方法能让两盏灯同时亮起来吗?请你们试一试。

  5.分享操作结果和发现。

  (四)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在科学区中继续投放材料供幼儿继续探索。

幼儿园科学教案 2

  活动目标:

  1.观察、比较物体下落时的现象,对物体的下落现象感兴趣。

  2.能用记录的方式和语言来表达观察到的现象。

  3。在探索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第一次操作所需的材料:纸杯、积木、树叶、海洋球、绳子、手帕、饮料瓶、橡皮,数量之和多余幼儿人数。

  第二次操作所需的材料同上,每人增加一份记录单和笔。

  第三次操作所需的材料:同样大小的手工纸人手一张。

  活动过程:

  1、观察一种物体的下落现象并清楚表达。

  (1)提出任务。

  教师:今天我们来做一个“没那么简单”的挑战游戏。“没那么简单”是什么意思?(看上去很简单,其实不简单。)教师:我们知道在地球上物品往上一抛,都会(幼儿补充:落下来。)这个问题很简单,但你注意物体落下来是什么样子的呢?又能说清楚吗?

  教师:请你仔细观察这些物品落下来的样子,等会请你来说说。

  (2)教师操作,逐一让物体下落。

  (3)交流与总结。

  幼儿交流。

  教师总结:大家通过仔细观察,我们注意到可落下来的声音,有的观察到了落下来的样子,有的发现了落下来的速度。很棒!

  2、观察、比较两种物体下落现象的不同,用记录方式表达观察到的现象。

  (1)提出任务。

  教师:我们今天的挑战是“没那么简单”,待会请你选择两样物体,让它们从同一高度同时落下,观察它们落下的不同,并记录下来。什么是“同一高度同时落下”?下面三人一组做实验,记录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好后请把物品整理好,把记录单给我。(同一高度同时落下的规则。有了发现马上记录。幼儿有困难时,可让其观察同伴记录,用符号记录。)(2)交流与总结。

  幼儿交流自己的记录。(教师可关注:幼儿创造性地用符号来表示自己的发现。记录下落速度的不同表现。)总结物体下落现象的相关因素。

  教师:大家通过观察、比较、记录,知道了物体落下来时有许多不同。这些不同可能和什么有关系?

  可能与物体的.轻重、大小、形状以及风力有关。

  3、探索让同样的纸出现不同的下落速度。

  (1)提出任务。

  教师:出示一张彩纸,使其落下。请你们用同样的纸头,使它下落的速度和我不一样。三人一组,不搬椅子下去试试。

  (2)幼儿操作。

  当幼儿出现折叠动作时,上前鼓励,并与之比较。

  除了折叠,你还有不同的方法吗?(撕开、团)(3)交流与总结。

  教师在总结时可以让所有幼儿将变化后的手工纸与教师手中的手工同一落下,进行比较,鼓励幼儿设法使纸落得快些。

  4、结束。

  在今天的挑战游戏“没那么简单”中,你们表现的都很好,为自己鼓掌吧!

幼儿园科学教案 3

  活动目的:

  1.在活动中让幼儿知道一年有十二个月,有大月小月之分,同时知道2月是个特殊的月份,只有28或20天。

  2.在活动中引导幼儿学会看年历,知道年历上每个部分所包含的意义。

  3.在活动中激发幼儿的观察力和注意力同时启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活动准备:

  白板课件一份,人手一份年历纸

  活动过程:

  一、白板上出示新年老人,引出话题

  师:播放新年好的背景音乐,激起幼儿兴趣,你们猜这是谁呀?(幼儿猜测)

  师:这是新年老爷爷,他有12个调皮的娃娃,可是现在不知道躲到哪里去了,我们一起来帮新年老爷爷找一找好吗?(运用透视工具和小朋友一起寻找)

  二、通过操作,认识年历的组成

  1.认识月份娃娃。

  师:找到第一个,唉,这个娃娃穿了什么颜色的衣服呀?(幼:绿色)找到第二个,那这个娃娃穿了什么颜色的.衣服呢?(幼:红色)找到第三个,还有这个穿了什么颜色的衣服呀?(幼:黄色)师:新年老爷爷大声的喊了一下~排队,你们才十二个娃娃会怎样呢?

  出示第三张页面。请幼儿观察月份娃娃排队的规律,说说自己的见解。

  师:为什么他们要站的这么整齐,而且都要按照新年老爷爷规定的位置站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运用,让幼儿感知月份娃娃逐渐淡化而年历逐渐出现的过程)

  师:唉~这些娃娃排好队后变成什么啦?(幼儿回答)

  师:一起排好队后就变成了一张年历了,所以呀新年老爷爷的这些娃娃还有个好听的名字叫月份娃娃。而且他们是从小到大排好队的。我们一起说一遍吧。

  2.认识大月和小月以及知道2月份的特殊性。

  师:那为什么这些月份娃娃会穿上不同的衣服而且要按照规定的位置排好队呢?我们来看一下他们身上穿的数字衣服就知道了。(出示第四张页面)引导幼儿发现绿色月份娃娃身上的数字衣服是1~31,而红色月份娃娃身上的数字衣服是1~30,最后感知黄色月份娃娃身上的数字衣服只有1~28。

  师:所以新年老爷爷还给穿不同颜色衣服的月份娃娃取了个名字,数字是1~31的就叫大月,说明这个月有31天,就是穿绿色衣服的,我们一起看看是哪几个月份呢?那么把数字是1~30的叫做小月,说明这些月份只有30天,就是穿红色衣服的,我们一起来说说是哪几个月份。

  师:黄色衣服的月份娃娃呀最特别,数字只有1~28,有时候呢也会是1~29,我们看看今年的二月份是1~几呢?幼儿说出。

  师:这么多的大月小月排在一起,要是我们身边没有年历怎么知道大月小月呢?老师有个好方法。

  出示页面五:请小朋友把这边的手(右手)拿出来,握紧拳头,然后点数月份,骨头高起来的月份呢就是大月,凹进去的地方呢就是小月。我们一起来数数看:一月大,二月小,三月大……这个方法到底准不准呢?我们来验证一下好吗?现在是4月份请小朋友数一数,他是大月还是小月。幼儿点数拳头。点好后回答。

  师:到底对不对呢?教师点拳头表示四月份的位置,弹出4月份的的月历,请幼儿验证对不对。

  3、认识星期。

  师:现在是4月份,小朋友认识一下这个月份娃娃,刚才我们已经知道他是小月,有30天,那么我们再来看一下这个月份娃娃身上都有些什么呀?

  幼:数字,红色,黑色的幼:有大写数字,还有字……师:那为什么数字会有两种颜色呢?想不想知道里面的小秘密啊?幼儿:想。

  教师点击红色数字部分,出来快乐的星期天的图片。原来呀,这些红色数字表示什么呀?(表示是休息日,星期六星期天)我们一起来找找这个月哪些天是星期六?哪些天是星期日呢?幼儿自主寻找讲述。

  师:这个月呀,我们还过了一个节日,有谁知道是什么节日?是几号呢?

  幼:清明节,4曰5号师:是吗?那你来找找4月5号在哪里?你点一下这一天,看看会出来什么?幼儿点击4月5号处。

幼儿园科学教案 4

  活动目标

  1. 让幼儿知道水果与干果的主要特征,并了解他们都属于植物的果实。

  2. 根据水果与干果的特征进行分类,发展其分析综合能力。

  3. 引导幼儿体验和操作的快乐,丰富知识经验。

  4. 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教学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认识水果与干果的特点

  活动难点:辨别水果与干果

  活动准备

  1. 水果(苹果、桔子、梨、葡萄等数个);干果(核桃、花生、瓜子等若干)。

  2. 分类盒、果品胸饰。

  活动过程

  1. 教师与幼儿谈话:激发幼儿兴趣(提问法,引入课题认识水果)。现在是什么季节?(引导幼儿说出“秋天”)秋天有哪些水果?(幼儿自由回答:苹果、桔子等)。

  2.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桔子,引导幼儿认识他们的特点。(从名称、颜色、味道认识特点,酸酸的、甜甜的、有黄色的、有绿色的)。

  3. 依次引导幼儿认识苹果、葡萄的特点。

  4. 教师出示核桃、花生、瓜子,引导幼儿认识他们的特点、幼儿自由讨论(他们是水果吗?)

  5. 教师把水果与干果放在一起让幼儿比较他们的不同。(从颜色、味道、果皮果肉)

  6. 教师引导幼儿进行总结:像花生、核桃这类颜色不鲜艳、果皮硬、果肉薄干、水分少、味道香香的就是干果

  7. 教师请幼儿对果品分类(幼儿操作)

  (1)用纸盒把水果和干果封好,告诉幼儿纸盒里装着许多好吃的东西,请小朋友摸一摸,猜一猜是什么?

  (2)请幼儿摸出后回答是水果还是干果?并放在分类盒(水果放在红色一边,干果放在绿色一边)

  8.延伸活动:游戏“果品找家”在室内贴上水果与干果的标志(红房子是水果的家,绿房子是干果的家)幼儿带上果品胸饰随着音乐自由的展现水果生长的动作,音乐停,果品娃娃迅速准确的找到自己的家。

  教学反思

  本次科学活动我根据我们班的实际水平与接受能力,在活动中力求“合作式的探究学习方式”采取相互尊重,协商交流,共同构建的方式。运用观察和操作,利用多种感官(让幼儿摸一摸、闻一闻、尝一尝、看一看)进行探索实际操作,让幼儿知道水果与干果的特点(水果颜色鲜艳、果皮薄、果肉厚、水分多、味道酸酸的甜甜的;干果颜色不鲜艳、果皮硬、果肉干、水分少、味道香香的')及他们的不同之处;运用游戏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巩固对水果与干果的认识、分类。提高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与兴趣;运用提问、讨论发挥幼儿的想象力、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由于本次活动贴近幼儿的生活,幼儿对吃也感兴趣,在活动中幼儿积极地参与,活动气氛活跃,更好地完成了活动目标。

  小百科:水果,是指多汁且主要味觉为甜味和酸味,可食用的植物果实。水果不但含有丰富的营养,而且能够促进消化。

幼儿园科学教案 5

  【活动目标】

  1、知道杯子的共同特点,感知不同材料杯子的主要特点及应用。(重点)

  2、激发幼儿观察、发现、探索、创造的欲望和兴趣。

  3、培养幼儿的发散思维能力及动手活动能力。(难点)

  【活动准备】

  1、各种各样的杯子与少量瓶子混放在活动室内。

  2、同样大小的塑料杯、纸杯、搪瓷杯、不锈钢杯、瓷杯、玻璃杯若干组。

  3、较淡的颜色水及热水。

  【活动过程】

  一、请幼儿给杯子和瓶子分类,通过观察比较,找出杯子与瓶子的不同点:

  (杯子口较大,有无盖都行,一般用来盛装液体;瓶子口较瓶身小,有盖密封,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盛装)。

  二、请幼儿自由选取杯子,向同伴介绍“我喜欢的杯子”,并相互讨论总结杯子的共同特征及用途。

  三、请幼儿随意摆弄各种各样的杯子,比较发现杯子的不同点,并请幼儿根据杯子制作材料的不同进行分类活动。

  四、操作比较不同材料杯子的特点。

  1、请幼儿捏一捏、压一压各种材料的'杯子,说说发现了什么?引导幼儿反复感知归纳出:

  (塑料杯、纸杯较软;玻璃杯、不锈钢杯、瓷杯很硬)。

  2、请幼儿掂一掂、比一比各种材料的杯子,说说发现了什么?引导幼儿感知归纳出:

  (瓷杯、玻璃杯重;纸杯、塑料杯轻;搪瓷杯、不锈钢杯比较轻)。

  3、请幼儿看一看倒上颜色水的各种材料的杯子,说说发现了什么?引导幼儿观察归纳出:

  (玻璃杯很透明;塑料杯比较透明;纸杯、搪瓷杯、不锈钢杯不透明)。

  4、请幼儿摸一摸、试一试倒上热水的各种材料的杯子,说说有什么感觉?引导幼儿感知归纳出:

  (瓷杯热、瓷杯传热最快;玻璃杯、不锈钢杯、纸杯、塑料杯比较热,他们传热比较快)。

  5、请幼儿想一想、说一说:哪种材料的杯子易摔坏?让幼儿知道玻璃杯、瓷杯易摔坏;搪瓷杯易摔坏外瓷,铁身易锈蚀变坏,不如不锈钢杯结实光滑;纸杯、塑料杯不易摔坏,但纸杯不如塑料杯结实耐用。

  五、请幼儿尽可能多地说出自己见过的杯子。

  六、请幼儿联想、实验,比较几种特殊杯子的不同。

  1、一次性纸杯与塑料杯:纸杯易腐烂,无污染;塑料杯不易腐烂,易造成白色污染。

  2、烧杯和一般的玻璃杯:烧杯可以加热,不易破裂;玻璃杯加热易破裂。

  七、请幼儿讨论在下列情况时应选择什么样的杯子:

  1、外出旅游。(结实轻便有提手不易摔坏的杯子)

  2、给病人送热奶。(保温带盖有提系的杯子)

  3、给客人冲茶水。(保温带盖有把的杯子)

  八、请幼儿观察杯子的外部细微特征,讨论杯子上的“小秘密”:

  1、高脚杯上的细长腿。(美观、方便)

  2、杯身上的“凹”部。(拿握方便)

  3、杯身上的平行纹。(拿握防滑)

  4、杯子上的杯把。(方便、不烫手)

  5、杯提手。(方便省力)

  6、折叠伸缩杯。(少占空间)

  7、杯子盖儿。(卫生、保温)

  8、烧杯上的“尖凸小口”。(倒物方便,不洒物)

  9、杯身罩套。(隔热、防滑、美观)

  九、出示实物,向幼儿介绍几种新产品,开阔幼儿眼界,萌发幼儿科技发明意识。

  1、山东无棣的贝瓷杯:贝瓷杯是利用贝类硬壳作原料加工制成的杯子。贝瓷杯细腻、轻便、美观,且以“废物”作原料,有利于环境保护,深受大家喜爱。

  2、中国广州佳洁士塑料刷牙杯:具有广告宣传作用。

  3、向幼儿介绍诺亚口杯的发明者“着名青年发明家xxx教授”。

  【活动延伸】

  1、绘画、讲述活动“我想发明的杯子”。

  2、纸杯或塑料杯制作活动“土电话”“飞碟”。

  【活动反思】

  各种各样的杯子是幼儿非常熟悉而又经常使用的日用品,因此活动中我注意收集利用丰富多彩的材料,结合幼儿的实际经验,调动幼儿多感官参与,鼓励幼儿自由观察、操作、发现、比较、讨论与探究,充分展示了一个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发现学习的动态活动过程。让幼儿带着浓厚的兴趣,强烈的探究欲望,对杯子的种类、材料、用途、细微特征及异同展开了多角度的联想和思考,在亲自动手操作的活动中加深了认识,以致于在“我想发明的杯子”这一环节中都积极参与,各抒己见,其观察能力及创造思维能力得到了高度和谐的发展。

幼儿园科学教案 6

  设计意图

  我班的自然角里饲养着几条泥鳅,前段时间,孩子们在给泥鳅换水时不小心把泥鳅掉在了地上,几个孩子们手忙脚乱地抓了起来,“呀,真滑啊!”“真不好抓。…“太滑了,抓不住。”孩子们在自由地交流自己的发现。我知道孩子们对泥鳅不容易抓的现象产生了兴趣,于是,自然生成了——《泥鳅》这一科学活动。

  活动目标

  1.感知并了解泥鳅的主要特征,体验抓泥鳅的乐趣。

  2.在探究活动中发现粗糙材料易抓泥鳅的现象,激发幼儿探索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已初步了解了鱼类知识。

  2.泥鳅、盆、棉手套和塑料手套等。

  3.介绍泥鳅主要特征及黏液作用的相关录像。

  活动过程

  1.观察感受泥鳅,了解泥鳅的外形特征。

  师:请小朋友仔细看看泥鳅是什么样的,有没有特别的地方或有趣的事情,待会儿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为便于幼儿观察,事先在几个大脸盆中放若干泥鳅和水) 幼儿观察后自由讲述自己的发现。 幼:眼睛小小的。 幼:嘴边有胡须。幼:背上有鳍,尾巴上也有,游起来很灵活。 师:是呀,这一点和谁一样啊? 幼:和鱼一样。 师:是的,因为它也是鱼家族中的一员啊。你们有没有发现泥鳅有趣的事情呢? 幼:它身上很滑。 幼:它滑溜溜的,老从我手里滑走。 幼:它身上很粘。 师:这些滑滑的、粘粘的是什么呀? 幼:叫黏液。 师:这些黏液对泥鳅有什么好处? 幼:能帮它逃走。 幼:因为很滑,别人不容易抓住。 师:除了帮它很快逃脱,黏液还会有什么好处呢,你们猜一猜?(幼儿可能回答不上来),好吧,老师请你们看一段录像,看了就知道了。 看录像,梳理有关泥鳅的知识。 师:刚才我们说的,录像中都说到了。现在你们知道了吧,泥鳅的黏液还有什么作用呀? 幼:能帮它的皮肤呼吸。 幼:能帮它在泥地里很快地行走。 师:黏液对泥鳅的好处真不少啊。

  2,尝试体验、比较发现粗糙材料易捉泥鳅的现象。

  幼儿徒手尝试捉泥鳅后集体交流。 师:刚才小朋友说泥鳅身上滑滑的,不好捉。现在你们去试一试,是不是真的很难捉。 师:你捉到泥鳅了吗?你怎么捉的? 幼:我捉了很长时间才捉到两条。 幼:真不好捉啊,我先用一只手没捉到,后来用两只手才捉到的。 师:泥鳅在你手里是怎样的? 幼:我刚把泥鳅捉到,它就马上从我手里滑走了。 幼:它在我手里时拼命扭动,要从我手里逃走。师:泥鳅这么难捉,是什么在帮它的忙啊? 幼:是黏液在帮忙。 师:哦,有了黏液,泥鳅真不容易捉啊。刚才我还看见几个小朋友用老师给你们擦手毛巾在捉掉在地上的泥鳅呢,这个办法也挺好。老师也准备了一些材料,请你们用这些材料试试捉泥鳅。 出示材料,交待要求:每一样都试一试、抓一抓,看看有什么有趣的事。幼儿尝试、比较、发现不同。 师:用这些材料捉泥鳅,你们有没有发现有趣的事情呢? 幼:用棉手套好捉,我捉了好多呢。 幼:我觉得塑料薄膜手套太滑,捉不到泥鳅。幼:我用毛巾把泥鳅身上的黏液吸掉就好捉了。 师:为什么棉手套捉泥鳅容易些,塑料手套捉就不容易?棉手套和塑料手套有什么不同? 幼:棉手套粗糙、塑料手套光滑。 师小结:粗糙的棉手套捉泥鳅时,阻挡泥鳅滑走的力量变大了,泥鳅就不容易滑走了。塑料手套自己也是滑滑的,它捉泥鳅时,阻挡泥鳅滑走的力量还是很小,所以不容易捉到泥鳅。 3.联系生活,知道如何用粗糙材料防滑。 师:刚才我们捉泥鳅,把地板弄得很湿。瞧,地板变滑了,为什么我们在湿湿的地板上没有滑倒?谁在帮忙? 幼:我们穿了鞋子。 师:为什么穿了鞋子就不滑了? 幼:因为鞋底有花纹,很粗糙的。 师:这个道理和我们用棉手套捉泥鳅是一样的。还有没有其他方法让滑滑的地板变得不滑呢? 幼:可以铺些纸板。 幼:放块地毯。 幼:放块厚棉布。 师:生活中还有好多地方是滑滑的,有些危险的,请小朋友回去找一找,然后想想办法解决吧!

  评析

  我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立足于泥鳅主要特征的观察和感知,在活动一开始,就让幼儿自由观察泥鳅的外形特征,了解外形特征与其生活环境的密切关系。在这个环节中,我让幼儿带着“泥鳅长得什么样?他有什么有趣的地方?等问题进行探究,活动中始终让幼儿处于一个宽松、和谐、自由的观察氛围,不要求幼儿获得完整知识,只要是幼儿有自己的观察与发现就行了。在观察感知的基础上,再让幼儿将自己的发现与同伴、老师交流,让幼儿在活动中主动地建构相关知识,而教师此时只是一位积极的引导者、支持者与合作者。在幼儿描述自己的发现时,我们针对“黏液”这一难点展开分析、设疑,让幼儿自己发现、猜想,而后在操作实践和观看录像中得到答案。 孩子们对活生生的泥鳅不易抓是抱有浓厚探究兴趣的,我始终从幼儿的兴趣出发,在活动中以抓为主线,在抓的过程中发现泥鳅因为黏液的帮忙而容易逃脱的现象。在此基础上,材料的出现使探究活动又上升了一个层次。在这个过程中,我重在让幼儿比较粗糙材料与光滑材料捉泥鳅的不同现象,只有发现奇特的现象,才能激发幼儿探究的'欲望,让幼儿发现事物间的关系,获得新经验。在活动中,幼儿在亲自操作和体验中自然地发现了棉手套易捉泥鳅的现象,同时,幼儿认识了两种材料的特点,发现了材料特点与捉泥鳅难易程度的关系,从而让他们自发地建构起粗糙的材料具有防滑作用的经验。在这一过程中,我的任务是观察孩子用材料尝试捕捉泥鳅的过程,提供适时的帮助,引导幼儿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发现,共同探究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有助于幼儿重新思考自己的探究过程和发现,促进概念和思维水平由低到高的不断发展。 科学活动应来源于生活,更应回归于生活。本次活动的延伸也是继续探索的起点,正如《纲要》中说的,孩子们在科学活动中所面对和需要解决的是有关周围事物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通过解决这些问题的探究活动,孩子们不仅能学会学习,还将发展在社会生活中所必要的能力和行为。所以,我从捉泥鳅的现象中生成活动,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让幼儿知道之所以探索这个现象,探讨这个问题,是为了帮助我们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是为我们的生活所服务的,为幼儿理解科学对人们生活的实际意义提供了直接经验和实践背景。

幼儿园科学教案 7

  活动名称:

  科学工作:物体的弹性

  教具构成:

  xxxx。

  教育目的:

  1、对弹性物品感兴趣,并能大胆探索。

  2、发现弹性的特点,物体受力时,它的形状就会发生变化;不受力时,它又能回到原来的样子。

  3、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状表达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日常生活中,幼儿已接触过许多弹性玩具(如皮球、羊角球、蹦蹦床等)。

  2、皮球(要求气不能打得太足)、拉力器每组各3份;皮筋、棉花、橡皮泥、弹力球、玻璃弹子、纸每组1份。

  3、笔、记录表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走线活动:播放舒缓的走线音乐,幼儿自然进行走线活动。

  二、在线上活动:谈话———皮球、蹦蹦床真好玩。

  三、科学工作内容:物体的弹性。

  1、幼儿分组操作,初步感知物品的弹性。(每组幼儿皮球及拉力器各3个)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老师这里有许多的东西,现在请你们来玩一玩,边玩边仔细观察这些东西在你们用力的情况下会有什么变化?(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然后请个别幼儿回答)那为什么会这样呢?(幼儿回答,然后教师总结)因为皮球和拉力器这两样东西都是有弹性的。那你们知道什么是弹性物品呢?(幼儿自由回答)

  老师总结:所谓弹性物品就是当它受力时,它的形状会发生变化,不受力时,它又能回到原来的.样子。

  2、比较尝试,巩固对弹性物品的认识。

  (1)出示皮筋、棉花、橡皮泥、弹力球、玻璃弹子、纸,让幼儿猜想哪些物品有弹性,哪些没有弹性,并进行记录。

  师:现在老师这里有一组东西,小朋友们看看,然后猜猜这些东西哪些有弹性,哪些没有弹性,然后把它记录在“你想会怎么样”这个格子下面,如果你认为这样东西有弹性,你就在“有”这个格子下打“√”,如果你认为这样东西没有弹性,你就在“没有”这个格子下打“√”。(然后教师边出示物品,边问幼儿这是什么,然后把它记录下来,要注意引导幼儿不要大声说,自己在脑子里想,然后做记录)

  (2)实验验证,对实验结果进行记录,并与预测的进行比较。

  师:好,刚刚每位小朋友都猜过了,也做了记录,那现在我们就来实际动手操作,看看与你们开始猜得有什么不一样。现在老师发给你们一组东西,这些东西与老师这里的东西是一样的,每个小朋友都要动手玩玩每件东西,然后把你们的发现写在“实际怎么样”这个格子下面。如果你们玩后发现它有弹性,你就在“有”这个格子下打“√”,如果你发现这样东西没有弹性,你就在“没有”这个格子下打“√”。(然后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展示幼儿的记录表,请幼儿自由表达操作中的发现。

  先请幼儿自己去找一位小伙伴向他讲述自己的发现,然后请个别幼儿在全体幼儿面前进行讲述(这时可要求幼儿边演示边讲述)。

  3、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对弹性物品的认识和理解

  师: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你们还见过哪些弹性物品?你家里有哪些弹性物品呢?(沙发、席梦思、床垫子、蹦蹦床、轮胎、皮球、羊角球、松紧裤带、袜子、皮筋……)

  4、整理教具,活动结束

  四、幼儿自由工作、教师指导。

幼儿园科学教案 8

  活动目标

  1.对摩擦力有好奇心,乐于参与科学小实验。

  2.能积极思考,并运用摩擦力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体验动手操作的乐趣,培养有条理、有序的操作习惯,激发探索与合作精神。

  4.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操作材料:每两位幼儿两块斜面(一块光滑、一块贴瓦楞纸)木块若干、毛巾、橡皮筋等材料。

  2.记录纸、彩笔若干。

  3.课件。

  活动过程

  1.引入。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滑冰吗?现在我们一起来玩滑冰的游戏吧!听音乐做滑冰的动作进活动室。谈话:小朋友,滑冰好不好玩?不过,滑冰也是有很多危险的!谁来说说有什么危险?还有小朋友们也都喜欢下雪,可以堆雪人、打雪仗!可是,下雪天,在马路上也经常会出现一些危险的事情:播放课件。

  2.幼儿自由操作探索小车滑落的速度跟斜坡高度的'关系。

  (1)老师交代要求:幼儿三人为一组,两人分别用不同数目的积木和纸板搭成滑梯操作一辆小车同时滑落,一人负责记录比赛的情况,可轮着交换玩。

  (2)幼儿自由操作实验A,老师巡回指导。

  (3)归纳小结实验结果。

  提问:比赛结束了,你们的小车赢了吗?告诉老师,做完实验你们发现了什么?怎样才会赢呢?(幼儿自由议论,将自己发现的说出来)

  提问个别幼儿,在黑板记录情况:第一局谁嬴了?为什么你的小车比他的跑得快?

  (老师操作教具“空中滑道”)示范、小结:刚才小朋友都发现了积木越少,滑梯的坡度越平缓,车子滑落的速度就越慢;相反;积木越多,坡度越斗,车子滑落的速度就越快。

  3.幼儿操作探索车子滑落速度跟滑梯表面有关系。

  开车的司机叔叔说,在下斜坡时车开得太快会很危险得,得想个办法减慢车速,小朋友你们也一起来想想办法,让车子开得慢起来。

  (1)老师交代要求:两个滑梯下面都是放五个积木,幼儿在一个滑梯上用老师给的材料进行尝试,另一个滑梯保持原状,然后两辆小车同时滑下,看一看车子的速度有没有减慢,最后填好记录表。

  (2)幼儿自由操作实验B,老师巡回指导。

  (3)归纳小结实验结果。

  提问:小朋友都很聪明,用了各种方法使小车慢了起来,谁能告诉我,你用了什么方法使小车慢起来,为什么会这样的呢?(在黑板简单记录)

  老师示范、小结:原来我们的小车速度的快慢,也跟滑梯表面的光滑度有关的,表面光滑的小车滑落的速度就快,表面粗糙的小车滑落的速度就慢。

  4.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幼儿积极探索的精神。

  (1)(向幼儿介绍斜坡防滑的方法)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发现与我们实验有关的例子,请小朋友先看看录像,再想一想,为什么?

  (2)知道小车在斜坡滑落的一些规律,能给我们带来许多方便,还能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教学反思:

  一次科学活动的开始,应该来自幼儿已有的经验,一次科学活动的结束,并不是真正的结束,应使幼儿有进一步的探索可能,成为获取经验的开始。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们老师要尽其所有、创设各种学习环境,让幼儿能够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用脑思考,全身心地积极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中获得知识,学得经验。

幼儿园科学教案 9

  活动目标:

  1.熟练朗诵儿歌《尾巴的用处》。

  2.了解不同动物的尾巴的一些形态及功能。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尾巴的用处》,多种动物简笔画图片,打好孔的图纸,课件。

  活动过程:

  师:(在黑板上画出小壁虎的简笔画,且没有尾巴)小朋友们早上好!

  幼:老师早上好。

  师:用你们雪亮雪亮的眼睛瞧瞧,黑板上的这个是哪个动物朋友?

  幼:(可能有的幼儿知道)壁虎!(如果没有幼儿知道就告诉他们这是壁虎)

  师:对,可是,你们再仔细看看,它的什么不见了啊?(可能幼儿一开始就到它的尾巴不见了,那样的话这个问话就可省去)

  幼:尾巴。

  师:噢,对了,小朋友的眼睛真是雪亮雪亮的呢!它的尾巴为什么不见了呢?原来啊,小壁虎在墙角捉蚊子,一条蛇咬住了它的尾巴。它逃跑的时候一挣,就把尾巴挣断了。后来,它觉得没有尾巴很难看。于是它就想去借一条尾巴。小壁虎爬呀爬,爬到小河边。他看见小鱼在河里摇着尾巴游来游去。小壁虎就对小鱼说:“小鱼姐姐,您的尾巴借给我行吗?”小鱼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拨水呢。”小壁虎又向前爬呀爬,爬到大树上。它看见老黄牛在树下甩着尾巴吃草。小壁虎就对黄牛说:“黄牛伯伯,您的尾巴借给我行吗?”老黄牛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赶蝇子呢。”小壁虎又向前爬呀爬,爬到屋檐下。他看见燕子在空中摆着尾巴飞来飞去。小壁虎就对燕子说:“燕子阿姨,您的尾巴借给我行吗?”燕子说:“不行啊,我飞的时候,要用尾巴掌握方向呢。”小壁虎借不到尾巴,心里很难过。他爬呀爬,爬回家里找妈妈。然后借尾巴的事告诉了妈妈。妈妈笑着说:“傻孩子,你转过身子看看。”小壁虎转身一看,高兴地叫起来:“我长出一条新尾巴啦!”(给简笔画添上尾巴)小壁虎的尾巴多神奇啊,可以帮它逃跑呢,还有别的'许多动物也都有有用的尾巴,老师想建个动物园,专门邀请那些有尾巴的动物,哪么,哪些动物是有尾巴的呢?请小朋友们举手回答。

  幼:牛、小猴子、小燕子、鱼、壁虎、狐狸、狗、小松鼠……(幼儿每说到一样尽量用图或简笔画版在黑板上,当幼儿说到没有尾巴的动物时要放到一边并指出)

  师:哟,这回老师的动物园要爆满了呀!可是小朋友知道这些动物的尾巴都有什么用处吗?刚才我们故事里也提到了一些。请小朋友们举起你的小手告诉老师吧!(点几个小朋友回答,留一点机会给那些平时不爱发言现在却举手了的)

  幼:牛的尾巴难打蚊子、燕子的尾巴能辨方向……(给幼儿尽情发挥的时间)

  师:小朋友们说得真好,看来,动物的尾巴作用可真大呢,老师的动物园就要按照这些尾巴的作用来给它们分类哦,现在,老师把小朋友们刚才讲的加上老师看书知道的说出来给小朋友们听听吧。(说的时候注意结合幼儿说过的内容)

  先说说用来游泳的尾巴吧,鱼的各种游泳动作,是依靠它的鳍来运动。而鱼的尾巴可以让鱼向前游。(把黑板上的鱼移到一边)

  再说说用来飞行的尾巴,鸟的尾巴在飞行时起着方向盘的作用。在短短鸟尾巴上又长又宽羽毛展开时好像扇子,可以让小鸟灵活转向。(把鸟移到一边)

  还有用来平衡的尾巴,小朋友们知道袋鼠们都有一条粗大有力的尾巴。(把袋鼠移到一边)平时,袋鼠的前面两只脚是不落地面的,所以它常用后脚和尾巴支撑身体。在跳跃时,尾巴可以用来维持身体的平衡,它们就不会摔着了。

  再有用来攻击的尾巴,生活在热带地区的非洲鳄鱼,身体有5米长,很重很重,尾巴又长又粗,当它见到猎物在河边喝水时,就用尾巴一扫,把猎物打到水中,然后张开大嘴,饱餐一顿。

  还有用来警告的尾巴哦,在美洲有一种毒性很强的蛇叫响尾蛇,它尾巴可以发出声音。这声音是用来警告它的敌人和引诱小动物的一种捕食方法。

  最后说说用来捕食的尾巴,小朋友们知道,蝙蝠白天栖息在较暗的地方,晚上才出来捕捉昆虫。有些蝙蝠,它们的尾巴可以卷缩起来和它的后脚一起拼成成一个吊篮形。这样别的小昆虫就看不出它是蝙蝠了,它依靠这个“隐身秘法”,可以捉到很多昆虫吃呢。 (以上讲述时要配以动作和表情,幼儿想说时也允许发表一下)

  好了,说了这么多,小朋友们如果想知道更多,回去了可以和爸爸妈妈讨论哦!,现在老师要请小朋友拿出课本,翻到《尾巴的用处》这一课,里面有很多动物小朋友还有一首可爱的儿歌哦,来,看看哪个组又快又好又安静地翻到。老师也在黑板上写出这首儿歌,和小朋友们一起学习这首儿歌。

  (请几个小朋友帮发书,打开课件)

  师:小朋友都认识这首儿歌的字宝宝了吗?先跟老师念一遍吧!(一句一句教一遍,因为儿歌较形像,所以幼儿应该较容易记得,教三到四遍之后就和幼儿一起读一到两遍,最后让幼儿自已读一遍,幼儿有进步了要夸奖)(如果都认得了,可以一个组念一句,然后讲解里面动物尾巴的作用,再全班念一遍就可以了)

  师:小朋友们读得真好,这首儿歌里提到的小动物太少了吧,刚才我们说了好多好多呢,它们也希望自已被编到儿歌里,小朋友能帮帮它们吧,老师先来帮一个,老师喜欢小猴子,那就帮一下它吧“猴子的尾巴细又长,爬上爬下能平衡。”好了,现在轮到小朋友了。哪个小朋友编出来了,举手跟大家分享一下吧。(提问几个幼儿,只要能说出用处大概对就可以了,不必严格要求,鼓励多一些幼儿回答)

  师:小朋友编的儿歌真好,今天回家把你学到的儿歌和编的儿歌念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听吧!不过,现在老师还想请小朋友帮个忙,(拿出图纸)这是老师的动物园,可是你们看,里面空空的什么也没有,老师请你们把自已最喜欢的动物们画上来好吗?记得把它们有用的尾巴画上哦,小朋友们画完后可以互相说说你画的是什么,今天放学之前交给老师,老师帮你们做成一本书,明天把放到我们的图书角去。(发图纸)好了,开始画吧。(有些幼儿不懂如何下笔,可以指导一下,画完的幼儿让他们自由互相交流,也可以自由活动)

  活动总结:

  这个活动目标明确,过程较紧密相扣,让幼儿学会了儿歌及关于动物尾巴的用处。

幼儿园科学教案 10

  教学目的:

  1、幼儿认识各种水果。

  2、感受水果的特征与味道。

  教学准备:

  1、苹果、香蕉、桔子、梨。

  2、水果切成片并用牙签插好。

  3、水果图片。

  教学过程:

  1、教师出示西瓜图片。

  提问:小朋友们请看,这是什么呀?

  引导幼儿回答西瓜。

  2、教师:西瓜今天要去游乐场玩?可以带一个水果宝贝,就在布袋子里。请你们摸一摸布袋,猜猜里面是什么宝宝。

  老师拿出一个布袋子,把苹果、香蕉、桔子、梨放进去。

  3、幼儿用手摸一摸布袋子,请幼儿猜一猜里面是什么。

  请幼儿说一说自己布袋子里面是什么水果,什么颜色,什么形状。

  4、做游戏

  手中是红色水果的,请幼儿把手举起来

  手中是圆圆的水果的',请幼儿把手举起来

  5、幼儿把自己的水果宝贝放在桌子上,向大家介绍自己的水果

  6、向幼儿介绍这些水果合起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做水果。

  询问幼儿还吃过哪些水果

  幼儿自由讨论

  7、品尝水果

幼儿园科学教案 11

  活动目标、认知目标:

  认识蜗牛并初步了解蜗牛的一些生活习性。

  技能目标: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以及幼儿的想象力。

  情感目标:

  培养幼儿爱护小蜗牛的情感。

  活动重点培养幼儿爱护小动物的情感活动难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活动准备前经验准备:观看小蜗牛的课件录像物质准备:在种植植物的盆中放入小动物(蜗牛)

  活动过程导入:

  带幼儿到自然角观看植物盆中的小动物(蜗牛),引发幼儿兴趣。

  基本环节:

  1、讨论各自的想法(想象力)观察后,教师让孩子们说一说:“你们看了小蜗牛,小蜗牛在干什么呀?”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2、引导幼儿继续观察,分时段进行观察,充分发挥想象力。3、讨论、小结。再次集中,教师提问:“小朋友观察了小蜗牛很多小朋友的想法很好,很棒,还有谁有更棒的,想一想。”

  结束:教师小结:小朋友在观察小蜗牛,和小蜗牛成了好朋友。小朋友很关心小蜗牛,小蜗牛让我们知道它的活动过程。我们的周围还有很多的动物,小朋友只要仔细的去观察它们,我们会有更多的好朋友。

幼儿园科学教案 12

  活动目标:

  1、在操作中探索、感知沙子的基本特征。

  2、尝试制作水泥沙,初步了解沙子的功用。

  3、喜欢科学探索活动,乐意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

  4、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

  5、大胆说出自己的理解。

  活动准备:

  每组一盆沙子,人手两个杯子、搅拌棒。

  沙画图片、水泥、水若干。

  活动过程:

  一、玩沙、引起幼儿的兴趣

  (出示沙)这是什么?你以前见过吗?请你去轻轻地摸一摸、闻一闻、看一看、玩一玩这些沙长的什么样?(幼儿操作)

  教师通过幼儿的回答小结:沙子是细细的、一粒一粒的,摸在手里软软的------

  二、进一步探索沙子的特征

  刚才,有的小朋友说沙子会流的,请你来演示给小朋友看看(一个幼儿操作)教师操作:原来沙子会流动的,请你想一想还有什么东西也会想沙子一样流动的?(幼儿根据生活经验讲述)

  我们以前做过糖和盐的小实验,还记得糖和盐放在水里会怎样吗?如果沙子放了水会不会溶解呢?(幼儿猜测)我们一起来试一试(交代要求,幼儿操作)

  三、了解沙子的功用

  小朋友,你们知道沙子有什么用吗?(可以玩、画画(出示沙画)

  出示水泥沙,这是什么?(幼儿猜测)老师告诉你们这是用沙子做的,请你来摸一摸有什么感觉。为什么沙子是软软的,而这个确实硬硬的。原来软软的`沙加了水泥和水,太阳一晒就会变成硬硬的水泥沙,沙子是造房子必不可少的材料。

  小猪想要请我们小朋友为他做一间坚硬、牢固的房子,你们想帮他吗?(交代方法、要求)

  活动延伸:

  你们的水泥沙做好了吗?现在把他放到太阳下晒一晒,就会变的坚硬,可以给小猪造房子了。

  小百科:沙(砂)子的用途很广泛:它除了用於建筑、修路、过滤、养殖美化、当冶炼的速容剂外、还是制造玻璃的主要材料它含硅元素、在体育运动上除了沙池外还可做练拳的沙包、防洪用的沙包它功不可没!

幼儿园科学教案 13

  (一)、出示面粉,猜猜玩玩

  1、教师: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样神奇的东西,(出示透明盒装的面粉)请你猜猜这是什么?

  2、教师:究竟是什么?在你们的桌上也有这样一份神奇的东西,请你去看一看、闻一闻、尝一尝!

  3、幼儿初次尝试操作。

  4、教师揭晓答案:原来这白乎乎的、细细的、像雪花一样的'东西叫面粉呀!

  (二)、知道面粉的来源和用途

  1、教师:你们知道面粉是哪来的吗?它可以用来做什么呢?你只要听完一首有趣的儿歌就知道了!(音乐《大馒头》)

  2、教师:原来面粉是小麦磨出来的,它除了可以做出大大的馒头,还可以用来做什么呢?

  3、(欣赏面粉制品图片)教师:看,老师还从网上找到了很多用面粉做成的美味点心呢!(幼儿欣赏)

  (三)、操作“和面”

  1、教师:看,这是面粉,这是水,现在它们两个要来做好朋友咯~(教师示范和面)教师:面粉和水两个好朋友亲亲热热在一起,揉呀揉呀,变成了什么?(面团)教师:我看好多小朋友也迫不及待地想来试一试了,那好吧,给你们一个机会也去尝试一下,注意加水的时候要慢慢的噢,不然就会搞砸啦!

  2、幼儿亲自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教师:软软的面团揉好了,小厨师们,刚才我们不是已经欣赏了很多用面粉做成的美味小点心么,那我们快来也用这软软的面团做一些特别的小点心吧!

  4、幼儿尝试用面团做出各式点心。

  (四)、擀面

  1、教师:刚才小厨师们可真厉害,黄老师也迫不及待地想来试试手艺了,诶,我今天想给大家展示的是“手擀面”,知道什么是手擀面吗?(介绍手擀面的含义:用擀面杖擀出来的面就叫手擀面)

  2、教师:手擀面到底是怎么做出来的呢?仔细瞧好了!(出示擀面杖和已擀好的面饼介绍一下,教师示范操作)

  (五)、品尝

  1、教师:我们请阿姨把擀好的面条送到我们的食堂阿姨那儿,请他们帮忙煮一锅美味的手擀面给我们尝尝,怎么样?

  2、教师:请小朋友们闭上小眼睛,从十开始倒数,当数第一时,美味的手擀面就会出现咯!(师幼倒数)

  3、教师:美味的手擀面来啦,大家快尝一尝吧!(人手一碗手擀面品尝)

幼儿园科学教案 14

  【课题】

  大班科学——皮搋子大力士

  【教材简解】

  皮搋〔chuāi〕子是用来疏通下水管道的工具,吸附挂钩则可以吸在光滑的墙面上挂东西,它们的工作原理都是利用了大气压强的变化。生活中常常会出现许多良好的教育契机,只要我们善于发现,抓住这些教育机会,就会让幼儿获得更多的科学关键经验。皮搋子和吸附挂钩都是生活中孩子们常见的工具,结合主题《工具用处大》,设计了本节活动,旨在让幼儿始终在玩中学、学中玩,了解皮搋子对吸附物体表面的要求,通过游戏让幼儿集体验证、感知体验皮搋子家族不同成员的吸附力。

  【目标预设】

  1.感受皮搋子和吸附挂钩的吸附力,发现他们更容易吸附在光滑的物体表面。

  2.初步了解吸附与空气之间的秘密。

  3.体验探索发现的乐趣,能大胆表达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皮搋子和吸附挂钩的吸附力,发现他们更容易吸附在光滑的物体表面。

  难点:初步了解吸附与空气之间的秘密。

  【设计理念】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关于科学领域的目标及教育建议明确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欲望,培养探究能力,探索中有所发现时感到兴奋和满足。因此我们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积累科学关键经验。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生活即教育。所有的课程都要从幼儿的实际生活和经验中来。皮搋子和吸附挂钩来源于生活,是幼儿经常看到并喜欢尝试的事物,因此他们对活动内容一定很感兴趣。

  这节活动就是遵循这样的理念来设计的,结合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并在实际操作中获得科学经验。简而言之:

  1.教学内容来自幼儿生活;

  2.教学形式游戏化、自主化;

  3.探究操作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设计思路】

  大班幼儿好奇心强,有一定的探索能力,同时又了解一些空气的知识,让大班的幼儿去探索皮搋子的奥秘,符合幼儿的年龄及心理特点。基于这样的想法,设计了这个活动,第一、二环节试图让幼儿在玩皮搋子和吸附挂钩的过程中初步了解吸附与空气之间的秘密(光滑面更容易吸附,通过挤压吸盘使其中的空气排出才可以吸附,让空气进去便能使吸盘轻松与物体分开),充分体验探索发现的乐趣。第三环节则通过游戏让幼儿集体验证、感知体验皮搋子家族不同成员的吸附力;最后环节让幼儿了解吸盘在生活中的妙用,使幼儿的想象力和思维得到进一步扩展。

  【活动过程】

  一、摸一摸,哪里能吸住。

  1.出示皮搋子及吸附挂钩。

  2.幼儿尝试将吸附挂钩或者皮搋子吸在各种不同材料的物体上,如幕布、桌子、凳子、地板等。

  教师可鼓励幼儿在吸附过程中用手触摸各种物体表面。

  3.交流分享。

  师小结:皮搋子和挂钩更容易吸附在表面光滑的东西上。

  二、试一试,怎样吸与分。

  1.教师提出问题:

  (1)怎样让吸盘吸附在某个表面上?

  (2)怎样才能将它们轻轻松松地取下来?

  2.幼儿探索验证吸盘吸附及与物体分开的秘密。

  3.幼儿交流自己的发现并进行演示。

  师小结:用力挤压吸盘使其中的空气排出,吸盘就能牢牢地吸附;当空气进入到吸盘中,就能轻轻松松地让吸盘和物体分开。

  三、比一比,谁的力气大。

  1.教师提出问题,请幼儿猜想:吸附在黑板上的挂钩力气有多大?能挂多少瓶水呢?

  2.幼儿集体验证:教师将方便袋挂在吸附挂钩上,请一名幼儿往里面放瓶装水,共同验证吸附挂钩的力气。

  3.游戏比赛:《小小搬运工》

  幼儿分两组接力,将两个筐里的东西逐一用皮搋子和吸附挂钩运到对面,最先将筐里的东西全部运到对面的一组为胜利方。

  4.交流分享。

  幼儿交流在比赛中用皮搋子家族成员搬运物体的办法,教师总结。

  四、想一想,妙用皮搋子。

  1.教师介绍皮搋子及其家族成员在生活中的作用。

  2.PPT展示:皮搋子家族成员做成的挂衣架、手机撑杆、艺术品、体育器械等图片。

  小结:看了皮搋子家族的超能力,相信我们还能想出更多的妙用!

幼儿园科学教案 15

  活动目标

  1、通过改变橡皮泥的形状让它浮在水面上。

  2、幼儿能大胆地表述自己的活动过程,发展口语表达能力。

  3、通过活动发展幼儿的类比推理思维。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金属板、相同质量的橡皮泥、幼儿记录表、彩笔。

  2、经验准备:幼儿有玩彩泥和油泥的经验。

  活动过程

  1、出示轮船导入

  师:孩子们,这是什么?(铁块)把它放在水里会怎样?(沉底)那铁船为什么不会沉底?铁块或金属块改变形状做成轮船就能浮在水面上。生活中还有很多金属制成的东西也能浮在水面上。橡皮泥比铁块软多了,更容易改变形状,如果我们把橡皮泥改变形状,它就一定能浮在水面上吗?

  师:你们想把它变成什么形状呀?

  (幼儿纷纷回答)你们的想法真多,想写在记录表上吗?

  分析: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提出问题,引起幼儿的思考,调动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2、介绍记录表

  师:把你捏出的不同形状的东西,记录在表的最上面一格,捏出一种放到水里试一试,如果能浮上来,就在它下面画一个成功的标记。

  分析:正确使用记录表对于孩子们来说很关键,能帮助孩子们归纳已有的经验,活动开始前,教师应当详细讲解记录表的使用方法。

  3、幼儿尝试改变橡皮泥的形状,让它浮在水面上教师应针对幼儿的不同表现进行引导。如果发现有的幼儿不能成功对前一次的造型进行改进,就要引导幼儿观察别人,找出自己的橡皮泥沉底的原因,思考应该再怎么捏,捏成什么样子它才能浮上来。

  让幼儿交流各自改变的原因,谈谈自己为什么造出这种形状。

  分析:本环节是这次活动的重点,教师必须细心观察,及时发现孩子们的'需要和存在的问题,更应关注孩子们解决问题及合作交流的过程。教师需要给孩子们提供不断尝试的机会,不应过多地干预孩子们的想法和做法,这样才更加有利于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4、讨论

  师:你都捏出了什么形状,试过几次,哪种形状成功了?你发现了什么问题?捏成什么形状能浮上来?

  分析:教师要鼓励孩子们尽可能用规范的语言讲述自己的发现和实验结果。教师一定要尊重幼儿的想法,切不可轻易否定他们的结果,要引导孩子们在活动后继续进行实验。

  5、小结

  改变橡皮泥的形状,将它捏成小碗、小船就能浮上来。

  (l))先把橡皮泥捏成薄饼状,再在它的周边围成一个空间,使里面有足够的空气,这样就不会下沉了。

  (2 )要尽量捏薄些,这样才更加容易漂浮。

  (3)要保持橡皮泥边缘的厚度一致,如果一边重,一边轻,不平衡,就会下沉。

  师:今天我们成功地改变了橡皮泥的形状,让它浮了起来。以后你们要多观察生活,看还有哪些材料可以通过改变形状也能浮在水面。

  分析:本环节是活动的点睛之处。教师应尽可能调动孩子们的经验,精练地归纳出活动的重点,给孩子们提供启示。

【幼儿园科学教案 】相关文章:

幼儿园科学教案10-25

幼儿园科学教案01-20

【精】幼儿园科学教案03-15

【热门】幼儿园科学教案03-15

幼儿园科学教案【荐】08-21

幼儿园科学教案【精】10-12

【荐】幼儿园科学教案10-25

【推荐】幼儿园科学教案07-12

【热】幼儿园科学教案10-03

幼儿园科学教案【推荐】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