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通用1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1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3页例4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相差的概念,理解和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遇到问题能够从数量上进行观察和思考的兴趣和习惯,促进学生形成初步的计算意思。
3、使学生在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当中,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明确“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就是另一个数比这个数少几”。
教学准备: 例题挂图,小棒。
设计思路:本课是有关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计算应用的内容,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思维方法的训练,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复习
第一行:◇◇◇◇◇◇◇◇
第二行:○○○○○
◇ 比 ○ 多( )个。
◇ 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跟 ○ ( )的,另一部分是比 ○( )的。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4。
(1)出示例4挂图,让学生互相说一说图的.意思。
(2)师生共同分析数量关系。
(3)让学生自己摆小棒,讨论出“小磊比小雪少几朵红花,就是小雪比小磊多几朵红花”的结论。
(4)列式:12—8=4(朵)
口答:小磊比小雪少4朵红花。
(5)再让一位学生看图说一说图意,小组内的学生说一说。
2、教科书第73页的“做一做”。
(1)这道题告诉我们什么条件,要我们求什么问题?
(求我比你少几本书,就是求你比我多几本,或你我相差几本。)
(2)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小结。
谁能说说例4与例3有什么不同点和相同点?
(例4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的应用题,例3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
这两题都是求两个数相差多少,都是用减法计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十三的第2题。
2、完成练习十三的第3题。
四、课堂小结
让学生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2
一、联系生活、复习引入。
1、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谁能说说在我们生活中那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2、从桌面上拿出自己喜欢的物体,并说说它们的的形状。
3、摸一摸手中的物体,有什么感受?与同学交流想法。
4、引导学生说出有些物体的一面或几面是平平的,揭示课题。
二、动手操作,认识图形。
1、认识长方形。
(1)让学生动手找出长方形的面(生可以用摸),认识长方形并出示图形。(电脑出示:从长方体中取下长方形。)
(2)其余生也找找手中物体中的.长方形的面,看一看,摸一摸。
2、能不能从其他物体上找到其他的图形呢?(学生独立找、小组内找、与教师一起找)。
3、汇报交流,认识正方形、三角形、圆。(电脑演示)
4、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今天我们认识的图形和过去认识的物体有什么不同?(立体图、平面图)
5、用自己的办法把他们图形画下来。
三、联系实际、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1、出示教材中的交通标志图让学生辨认,渗透交通安全教育。
2、在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这些平面图形呢?请同组的同学相互说说。
四、课堂活动。
1、小明和同学们一样也认识了这些图形,这是小明利用今天认识的图形拼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电脑演示)你们能从这幅美丽的图画中找出今天学的这些图形吗?
2、下面请同学们小组互相合作,利用老师给你们的图形拼出自己喜欢的漂亮的图画,要尽量和小明的不一样。
五、课堂小结
下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在脑子里想想今天认识的图形。
六、布置作业
在生活中我们到处都可以见到这些图形,同学们回到家后仔细观察家里的物体,看看能在哪些物体上找到这些图形,把你的发现告诉爸爸和妈妈。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3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8、7、6加几
教学目标:
1、在游公园的情境中,探究出8加几、7加几、6加几的计算方法,并能灵活口算。
2、经历操作、讨论、交流,养成自主探究的能力和迁移推理的能力,优化算法。
3、激发学习兴趣,感到想学、乐学、会学。
教学重点:能正确计算8加几、7加几、6加几,掌握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养成迁移推理的能力。
教学准备:每人一个十只装的针剂药盒、小棒学具、答题卡、练习纸,8加几、7加几、6加几的转盘各3个。
教学设计说明:
本小节的教学分两部分,一部分是8、7、6加几的口算,这部分教学的关键是掌握口算方法,能灵活口算。在设计时,通过教学环节逐层深入,让学生感受到“多中求异,同中求优”。如,玩“转转盘”游戏中体会到“凑十法”的便捷,紧接着“动动脑”中感受到依据题目的不同选择灵活的方法优化口算方法。口算教学比较枯燥,在设计时通过生动活泼的练习形式,激发口算的兴趣,同时熟练口算。
第二部分是“用数学”,这部分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①充分运用情境图让学生学数学用数学;②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意,体验相同的问题,观察的角度不同,列式也会不同;③在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搜集信息资料的手段。
教学过程:
一、 创设问题情境
小红出了一题考考你们:9+5=
重点突出“凑十法”想的过程。为什么把5分成1和4?
今天的天气真好,小红和朋友一起去儿童公园玩,说说你看到了什么。(课件动态出示课本第103页买票的情境图,)。
你能提出了什么数学问题?(估计学生能提出一共有多少人买票?由此引出式子8+5=?)
二、 探究新知
(一)、例讲8、7、6加几(初步感知计算方法)
1、教学8+5。
(1)小组内讨论:怎样能够最快地知道得数。互相说一说,再把思路写在答题卡上。有困难的可借助针剂药盒。(教师参加小组讨论。)
(2)学生汇报,口算方法可以多样,重点突出“凑十法”,指名回答。
8+5=13 为什么把5分成2和3?
10 2 3
(3)小结:
刚才同学们想出了又快又好的方法算出了8+5=13,老师真为你们高兴,同学们真了不起!
2、小比赛:转转盘(教学例2——突出凑十法的优越性)
1、教学7加几和6加几,初感凑十法的好处
(1)你们看一片绿油油的大草地,花儿在向我们点头,鸟儿在向我们微笑,坐下来休息一下吧!你能从这幅图里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怎样解决?
天空上有7只小鸟,又飞来了5只,天空上一共有多少只小鸟?
草地上一边有6朵花,另一边有5朵,草地上一共有多少朵花?
板书列式:7+5 6+5
(2)现在请你用最快的'方法计算出7+5和6+5。
(3)请同学介绍口算方法。
7+5=12 为什么把5分成3和2?
10 3 2
6+5=11 为什么把5分成4和1?
10 4 1
(4)小结:看来凑十法不仅能算9加几,还能算8、7、6加几。
(二)、教学8、7、6加几
1、小组合作玩转转盘。(限时8分钟)
玩法:转盘中间和四周都有一些数,转动圆盘,转到几,先说出算式,并写在卡片上,再口算出得数。比比哪个小组算得又快又多。
(1)转盘有:
3 4
9 5
8+
8 6
7
4 5
9 5 6
7+ 9 6+
8 6 7
7 8
(2)写得又多又快的小组进行汇报得数(只要求说8+4和8+8、7+6和7+8、6+6和6+8的计算方法),
(3)说说用什么方法口算又快又准。
3、动动脑(教学例3)
(1)计算8+9可以用凑十法,你还能想出更快的方法吗?由学生们自由回答。
① 8+2=10 10+7=17
② 9+1=10 10+7=17
③ 9+8=17 8+9=17
重点介绍计算方法③,当两个加数一样时,可以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7+9、6+9你能用最快的方法算吗?
三、巩固练习
1、圈一圈,算一算
课本第104页,第1题
2、说一说,算一算
课本第104页,第2题
3、坐火车
每人手中有一张车票(口算卡片),要先算对了车票上的三个算式才能上车。然后根据你车票上的得数对号上车(分别有15、14、13和12四列火车)。教师在8、7、6加几中各抽一题说说怎样想。
四、拓展延伸
小白兔可以吃哪两根胡萝卜,小灰兔呢?
学生游戏,设 “智慧星”,教师巡视指导。
五、 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8加几、7加几和6加几”,计算时用了什么办法?
(凑十法;交换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的规律)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4
【教学内容】
教材第28~29例2及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能辨认长方形和正方形,会用长方形和正方形拼组简单的图形。
2、在认识图形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感受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教学重点】
结合生活实际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能辨认长方形和正方形。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算式卡片、手巾、信封、生字卡片、日历、钉子板、长方形和正方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学具。
【教学过程】
一、教学单元主题图
出示第21页的单元主题图。
师:这是在第二单元学习时我们看到的一幅图,那时小朋友们在图中找到了很多有关方向和位置的内容。这节课我们再来看这幅图,从图中你能看到一些图形吗?
引导学生说出图中人行道的地砖是正方形的,人行横道是长方形的,吊牌也是长方形的,岗亭的顶上是圆形的,还有玻璃窗也是长方形的。
师:这些图形在我们生活中都用得非常普遍。小朋友们在生活中已经认识一些图形了,这节课我们就在你们已经认识了一些图形的基础上,继续来认识图形。
板书课题:
二、教学例2
黑板上贴出例1的图形。
师:这些东西小朋友见过吧,对了,这是同学们经常用到的算式卡片、手巾、信封、生字卡片、日历,我们在前面学习了分类,你能把这些东西分成两类吗?
学生可能有多种分法。比如按大小分、按颜色分、按形状分等。分完后让学生在上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分类的,并把分的结果展示给大家看。
师:小朋友们有很多种分法,有的按大小分,有的按颜色分,有的按形状分。老师唯独对按形状分的这种分法感兴趣,像这样按形状分的小朋友举手看一看,能说一说你为什么要这样分吗?
预设一:学生可能说出这边分出来的是长方形,这边分出来的是正方形。这时师追问“你怎么知道它是长方形,它是正方形呢?”使学生说出这面的图形要长一些,这面的图形要方一些的感觉。
预设二:学生可能说这样分的依据是这边的图形要方一些,这面的图形没有这样方。
师:小朋友们说出了自己分类的想法是这些图形要方一些,什么叫方呢?小朋友们用这面的方巾或生字卡片对折一下,可以上下对折,也可以斜角对折,看从中你能发现些什么?
学生操作后说自己的发现,四边都是一样长的。
师:用算式卡片斜角对折,它们的边是一样长的吗?
学生:不一样长。
师:对了,方方的图形四边都是一样长的,像这样的图形我们把它叫做正方形;这边的图形也有四条边,但它的边不是一样长的,所以这种图形不是正方形,这种图形是什么图形呢?对了,同学们叫它长方形。
师边讲边把正方形类的和长方形类的分别用椭圆圈起来(如图)。
师:小朋友们看看这两个正方形,有的大,有的小,为什么它们都叫正方形呢?
让学生回答出这两个图形都是方方的,它的每条边都一样长。
师:还能发现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正方形的边都是直直的,还有四个尖尖,师给学生纠正说这尖尖的是角,正方形的面是平平的。
师:看看这些长方形的东西呢?它们哪些地方和正方形相同?哪些地方不同呢?
引导学生说出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条直直的边,都有四个角,都有平平的面;不同的是正方形四条边都一样长,给人正正方方的感觉;而长方形有的边不一样长。
师:如果我们把这些图形的花外衣去掉,小朋友还能认出它们吗?
把以上的物体的颜色去掉,只留下图形让学生辨认长方形和正方形。师把上面没有颜色的图形移一个下来,在下面标上长方形的字样;再移一个正方形下来,在下面标上正方形的字样。
师:我们在上学期学过哪些物体?哪些物体和我们今天学习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有关?
引导学生说出上学期学过的物体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估计学生要说长方体和正方体与今天学习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有关。
师:既然有关,就把它们请到桌面上来吧。学生拿出长方体和正方体。
师:看看这些物体,它和我们今天学习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观察、讨论后发言。学生可能说出正方体的每个面都是正方形,长方体的每个面都是长方形。这时师拿出一个两边是正方形的长方体问学生“这个长方体的每个面都是长方形吗?”让学生自己把自己的话纠正为“长方体有的面是长方形。”
师:既然正方体每个面都是正方形,你能用正方体来画正方形吗?画一个试一试。抽一个学生先到黑板上来做示范,把正方体“印”在黑板上画正方形;然后学生独立在本子上用正方体的学具画正方形。
师:小朋友可以用正方形的学具画正方形,你还能用长方体的学具画长方形吗?试一试。
学生画长方形后,抽几个学生的作业在上展出,并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画的。
出示下图。
师:这时应该圈哪个图形呢?为什么要圈这个图形?学生回答略。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你能说一说教室里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吗?
学生回答,回答时强调是物体的面。
三、巩固练习
(1)指导学生在钉子板上围长方形和正方形。转好后要求学生看一看自己围的正方形的每条边是不是一样长,并指一指围成图形的4个角。
(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六第2题、第4题和第6题。其中第4,6题都只要求学生完成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练习就行了。
(3)指导学生完成思考题的第1小题。
(4)指导学生用长方形和正方形拼图,看能拼出哪些有趣的图形。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怎样辨认长方形和正方形?学生回答略。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5
教学目标:
1、能够借助具体物体正确地数出5以内物体的个数,理解5以内数的具体含义,知道5以内数的组成,会读写5以内各数。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抽象概括能力。
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要点分析:
教学重点:理解1—5各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写1—5各数。
教学关键:由于学生刚刚入学,所以教师的组织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教学准备:
教师:带领学生参观学校的活动课,坦克等图片,点子图,田字格。
学生:5根小棒或小正方体块。
过程设计:
活动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昨天参观活动课时,我们看到了大哥哥、大姐姐们在科技小组活动的情况,想不想知道朝阳小学一年级的小学生参加科技活动小组的情况呢?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刚刚入学,对科技小组的活动还不够了解。通过课前的参观活动,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而且能够提高学习本节内容的积极性,可谓一举两得。]
活动二:教学1—5各数的意义。
1、同学们在做什么?(指导学生有序进行观察)
小女孩提出了一个数学问题“坦克有几辆?”谁来告诉她?
谁能试着提出类似的问题?
谁能帮他解决?你是怎么知道的?注意对数数方法的指导。
按顺序板贴:火箭、坦克、汽车、机器人和飞机图。
2、小结:一辆坦克我们可以画一个点子,用数字1表示;两支火箭画几个点子,用数字几表示?等等。(板书)
3、拓展:我们身边或生活中数量是1—5的物体有许多,谁能用上1—5中任意一个数字说一句话?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刚刚入学,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的能力较差,教师通过让学生提类似的问题,有效地进行引领。另外,注意组织学生交流数数的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并通过小结,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渗透对应思想。]
活动三:1—5各数的书写
1、刚才老师写的'数字漂亮吗?你想不想写写看?
教师在田字格中边示范边讲解1—5各数的写法,重点说明从哪里起笔,在哪里拐弯,在哪里停笔及在方格中的布局。(有条件的可以利用课件动态演示讲解,提高学生书写的积极性)
2、学生练习。
3、师生评价同学书写的情况,以便更好地进行书写。
[设计意图:评价可以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在学生练习写数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互评,不但可以让学生对于数字的书写有更加清晰的认识,而且从中学会欣赏别人、尊重别人。]
活动四:1—5各数的组成
1、同学们愿意做分小棒的游戏吗?把4根小棒分成两堆,可以怎样分?自己分分看,看谁能想出不同的分法?
2、学生汇报,引导学生有序思考,师条理地进行板书。
3、教学2、3、5的'组成时,师提出问题后,先让学生想,有困难的可以摆小棒。
4、对口令游戏:
(老师演示:某某同学我问你,5可以分成1和几?
或:5可以分成几和3?或:2和3组成几?)
同桌游戏。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操作得出1—5各数的组成后,熟练识记也很重要。这里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而是通过玩对口令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学习。]
活动五:自主练习
第1题:图上画了哪些文具?橡皮有3块,连数字3;小刀、铅笔、文具盒各有多少,用哪个数字表示呢,连一连。
指导学生用直尺连线。
第2题:把各种水果的数量在田字格中记下来,比一比,谁写的漂亮。
第3题:根据计数器珠子的变化,感受数的顺序,并根据珠子的数量画点子,再用数字表示出来。
活动六:总结延伸
这节课学得高兴吗?课下寻找数量是1—5的物体,比一比谁发现得多。
[设计意图:学习数学的目的之一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过课下让学生找数量是1—5的物体,既巩固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又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他们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6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让学生发现、经历、探究图形和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通过比较,从而理解并掌握找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推理能力。
2.数学思考:在教学过程中,发展合理推理能力,并合理、清晰的阐述自己的观点。
3.解决问题:合作中逐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4.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体会规律
1.设情引课
师:你们知道吗,快要过大年了,喜欢过年吗?知道吗小博士班的同学们也在高兴地期盼过年,他们还要开联欢会呢,这不已经忙着布置开了教室,连小青蛙呱呱和小猪哼哼都赶来帮忙。
(电脑分别出示小猪和小青蛙布置的教室)
师:他们俩都认为自己布置的漂亮,于是就争吵起来,小朋友,你们认为谁布置的漂亮呢?为什么呢?
2.学生讨论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请小组长领导各组进行讨论,各自发表不同的意见。
3.汇报结果
请各组派代表来汇报各自不同的想法。
生1:我们认为小青蛙布置的漂亮,因为这样看起来很整齐。
生2:我们认为小猪布置的好,因为花和灯笼放在一起好看。
生3:小青蛙布置的漂亮,因为它的布置是花和花,小旗和小旗,我觉得这样的好。
生4:我们认为小青蛙布置的漂亮,因为小旗是一红一黄,灯笼是一紫一黄,很有顺序。
师:大家有各种不同的意见,那么你们喜欢哪一种就可以选择哪一种,刚才有人说到小青蛙的布置中小旗是一红一黄一红一黄排列的,象小旗这样一红一黄一红一黄的重复出现,我们就说小旗的排列是有规律的。
4.引入生活
师:其实规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会经常遇到的,(随着教师的`语言电脑出示四幅生活中有规律的图片),比如:树枝上叶子的排列,妈妈买的花布上花纹的排列,地面上地板砖的排列以及旅行家旅行时用的热气球上颜色的排列等等都是有规律的。
5.揭示课题
师:看来规律的用处非常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找规律。(板书:找规律)
二、引导探究,认识规律
1.观察主题图
师:其实小博士班的同学也比较喜欢小青蛙呱呱布置的教室,请仔细观察(电脑出示书上主题图),说说哪些东西的排列是有规律的?分别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并想个办法让我们一眼就看出这个规律。
2.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讨论,找出不同的规律。
3.汇报结果
(随着学生回答电脑分别出示每一组排列有规律的图形)
学生每回答一组后,教师引导学生再仔细观察,加深对每一组规律的理解。
(如:学生答出灯笼的排列有规律)
师:谁来说说这组灯笼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
生:是一紫一黄、一紫一黄、一紫一黄的排列的。
再指名学生回答,在第二名学生回答的同时,电脑上依次在每组之间加条虚线,引导学生发现这些都是每两个为一组的。
师:对,这组灯笼的排列就是这样一紫一黄、一紫一黄重复出现的。(在教师讲解的同时,电脑上一紫一黄、一紫一黄逐个闪动。)
4.同桌说说
四组规律同时在电脑上出现,同桌两人互相说说他们的排列规律。
三、连闯三关,应用规律
师:小博士班的同学要带大家一起来这间漂亮的教室里参加一场智力竞赛。
1.涂一涂
由四人小组长给组员每人分配一道,共同完成,实物投影订正。
2.演一演(用不同的动作或声音把这些规律表演出来。)
①
学生独立表演。
②
同桌两人从中任选一组。
3.(1)找一找
师:刚才同学们用自己的身体动作和不同的声音表演出了不同的规律,看来规律就在我们的身边,那谁能说说在生活中哪些东西的排列是有规律的呢?
生1:我身上衣服的花纹是有规律的。
生2:我家地板上的瓷砖也是有规律的。
生3:马路上的斑马线也是有规律的。
(2)帮帮他
师:老豆博士想请大家帮个忙:他买了一块花布想做窗帘,但买回来之后又觉得这块布缺花边,所以他想请大家用今天所学的规律帮他设计一种花边,你们愿意帮这个忙吗?
学生积极性很高,有用彩笔画的,还有拿各种形状的纸片贴的。(用实物投影展示一部分作品,学生互相评价。)
四、全课结束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7
教学目标
(一)初步了解学生数数的能力和认数情况。
(二)使学生初步了解分类的含义,初步掌握分类的方法。
(三)对学生进行爱学习、爱学校的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学生数数的能力,初步掌握分类的方法。
难点:学会分类方法。
课前准备
(一)教具:三幅教学图及1~10数字卡片。
(二)学具:10根小棒。
教学过程设计
(一)教师谈话 同学们,我们今天开始上数学课。我们在数学课上会学到好多好多知识,比如:认识数字、认识图形、会计算等等。现在请同学们看一幅图。
(二)学习新课
1.初步建立方位概念。
请同学们看看这幅图上都有什么?
图的上面是什么?下面是什么?左边是什么?
右边是什么?中间是什么?
数一数:图的上面有几架飞机?下面有几辆汽车?图的左边有几个萝卜?右边有几棵白菜?中间有几只灯笼?
小结同学们回答得都很好,不但能认真看图,还能分清上、下、左、右。今后我们看图、看书、做事都用得上这些知识。
下面请同学们做认识新朋友的游戏:说一说:你座位四周的同学都是谁?(要说清前面、后面、左面、右面是谁)
2.学习数数:
出示学校新学年开学图。
师说:这幅图画的是开学了,同学们高高兴兴地来到学校。开始新的学习生活。大家仔细看看图上都画了些什么。
(1)引导学生按照一定顺序进行数数:
图上有几位老师?几个同学?(一组一组地数)一共有几个人?
图上面有几朵向日葵?几棵树?几只小鸟?(从左往右数)
(2)数周围的实物:
数一数你们小组一共有多少人?
数一数教室里有几盏灯?几扇门?几扇窗户?
数一数自己的铅笔盒里有几支铅笔?衣服上有几个扣子?
3.学习分类。
(1)看书上图提问:
图上画的是什么?(铅笔和球)
为什么大球小球圈在一起?(大球小球都是球)
师说:大球小球都是球,是同类物品,所以圈在一起。铅笔是写字用的',和球不是同类物品,所以不和球圈在一起。
(2)出示图片:
请你们分一分,哪些是同类物品,学生回答后,教师圈上圈。
(3)学生看书上图:
师问:图上都画了些什么?(书包、小鸡、母鸡、公鸡和气球)
可以把哪些东西圈在一起?(可以把小鸡、母鸡、公鸡圈在一起)为什么?
师说:你们说得对!小鸡、母鸡、公鸡都是鸡,所以把它们圈在一起。请同学们自己动手圈一圈。
4.了解学生认数的情况。
(1)看图回答问题:
师问:每个圈里画的是什么?有多少?它旁边的数是几?
(2)指名几名学生分别数出1~10实物的个数。
(3)教师带领学生打乱 1~10各数的顺序数数。
(三)巩固反馈
(1)看数摆小棒:
教师出示卡片,学生摆出5根小棒。
教师出示卡片,学生摆出7根小棒。
(2)做拍手游戏:
教师出示卡片,同学们拍手表示。
教师出示卡片,,同学们拍手表示。
(3)做练习一第1题,把同类的圈起来。
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数10以内的数。学会了把物品进行分类。这是为我们以后学习数学的一节准备课。(板书课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这节课是新生入学后的第一节数学课。在这节课里要体现以下几点:
一、使学生初步了解学习数学的目的。通过看图、数数、游戏、动手摆实物来激发学习兴趣。
二、在这节课的开头设计了分清方位的练习。目的是让学生会使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语,逐步分清方位。
三、在练习数数上,除了数课本上的图片还设计了数周围的实物。目的是不仅了解学生是否能抽象的数数。还要了解每个学生能否正确地数出物体的个数。
四、在学习分类这个环节,不但要求学生能把同类的圈起来。而且还要求说出为什么这样圈。从而体现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8
(一)、激发观察兴趣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3.通过数数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5页内容。
教具学具准备:
教科书第2~3页的教学挂图(或挂图制成多媒体课件),1~10数字卡片一套。
教学设计:
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小朋友们,你们跨入小学的校门感觉新鲜吗?上学了,你已经是一个小学生了。从现在起,你将和老师一起在这所学校,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共同学习、生活,探讨许多数学问题,学习很多的数学知识,大家高兴吗?让我们来相互认识一下。
[以谈话的形式开始。师生相互介绍,老师简单介绍本校情况,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使学生消除陌生、胆怯的心理,对学校、老师产生亲切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师生相互介绍。
2.教师简单介绍我们的校园及小学生活。
3.打开第1页,老师有感情地朗读“编者的话”,讲讲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数学的用处。我们平时很多时候要用到数数,大家会从1数到10吗?谁来数一数?
伸出两只小手,互相数一数同桌小朋友有几根手指。
与老师一起一边伸手指一边数数。
数一数
激发观察兴趣。
出示教科书第2~3页挂图(或挂图制成多媒体课件),出现一所“美丽的乡村小学”情境图。
[此处从情境入手,能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加学习数学的信心,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小朋友,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生:知道,学校。
师:对,这是一所美丽的乡村小学。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来上学了。大家看一看,这里都有一些什么?
生1:这里有一位老师,还有很多小朋友。
生2:这里有一座大楼。
(二)、数图中的数量
(1)小朋友们认真地数一数,这里有几面国旗?(配合学生回答,贴一面国旗图(2)师:一面国旗,就可以用数字“1”表示。(同时在图右边对应 贴出数字卡片“1”。)
(3)教师领读,学生自己小声读。
(4)小朋友们再找一找,图中还有哪些也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
(5)小朋友们再数数看,你又发现了什么?有多少?
三、认读1~10各数:
1、10个数都数完后,教师先领读各数,然后同桌两个小朋友互相读一读。
2、可以打乱顺序指数让学生读。
(三)、数身边的事物
认读1~10各数:
1、10个数都数完后,教师先领读各数,然后同桌两个小朋友互相读一读。
2、可以打乱顺序指数让学生读。
数身边的事物:
师:这幅图上这么多事物的数量能用数来表示,那么我们身边的事物能不能也用这些数来表示呢?
你有几个铅笔盒?几枝铅笔?
第一行有几位同学?几位男同学?几位女同学?
我们教室有几扇窗户?几枝日光灯?
你的右边有几位同学?左边有几位同学?
黑板的上边贴了几个字?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9
教学内容: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10页的内容、“做一做”及练习一第7、8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小数观察,初步感知物体有高、有矮;通过合作交流,学会比较物体高矮的一般方法;知道高和矮是比出来的。
2.培养学生观察、合作交流的'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重点:
掌握比较高矮的方法,会比几个物体的高矮。
教学用具:
积木块。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评价
互动意图
一、感知物体有高有矮
1.引导比较
找两个身高相差较大的学生比较
2.板题:高矮
1.判断高矮
2.读题
比较大小、胖瘦宜肯定评价
1.感知人有高有矮
2.明确学习目标
二、探究方法
1.情境演示
两个身高差不多的同学到前面分开站着,比较高矮
2.布置活动
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
3.汇报交流
4.总结方法;
直接比或作记号比等方法
1.不能一眼看出谁高谁矮
2.小组合作
同桌
3.以组为单位,汇报不同方法
鼓励合作活动
组间互评
肯定方法
鼓励求异思维
1.激疑启思
2.培养参与意识与合作能力
3.培养思维创造性和语言表达力及自信力
三、排队游戏
1.3人一组说说谁最高谁最矮
2.逐渐增加小组人数,说说谁第二高
1.判断并说明方法
2.判断并说明方法
组间互评,肯定鼓励
1.培养运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思维说理能力
四、反馈练习
1.第12页第7题
(1)说出动物名
(2)比较高和矮
2.举其他喜爱的动物作比较
反馈
同桌纠错汇报,独立判√、×并改正
鼓励互查
1.培养审题的学习习惯,能自查、互查
2.激趣
五、学生活动
1.摸高活动
说一说怎样做摸得高(可站在地上摸,可跳起来摸)
2.摆高活动
那积木或铅笔搭高不倒比较
3.悄悄话游戏
(1)表演
两生上台,对一生说悄悄话:踮脚尖
(2)判断思考
谁高,问题出在哪儿?
1.自由活动
反馈
2.合作活动
观察
判断
反馈
鼓励别出心裁
鼓励别出心裁
生评
学生自由活动,符合儿童生理、心理特点,在游戏活动中激趣启思,激发挑战性与创造性。
六、评价总结
比较高矮要注意什么
反馈
学会总结
教学注意事项:
1.学生对实物的比较有许多生活经验。当两名学生上台作比时,学生观察比较的是两个人最明显的特征,高矮、胖瘦,提示又能区分大小、多少、长短等,对这类比较学生并不陌生。因此,本课的关键是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会探究比较的方法。
2.指导学生探究时注意,学生日常学习行为习惯的培养;合作面先窄后宽;学生对不同方法的总结。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10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7页例1、例2和课堂活动第1,3题以及练习十二第1题。
【教学目标】
1.学会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口算;学会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经历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操作、分析、概括的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算理。
【教具准备】
月饼图、题卡、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 出示单元主题图
1、观察图画,说出图意,列出算式。
2、谈话:在我们的生活中遇到这样的问题还有很多,相机引入课题: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
二、复习引入新课
谈话:中秋节快到了,在中秋节的时候,我们都习惯要吃什么?(月饼)
(1)如果有8个月饼,平均分给4个同学,每个同学分得多少个?学生口答后,追问你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8÷4=2(个)](2)如果现在有80个月饼,平均分给4个小组,每个小组分得多少个?同时出示月饼图。
三、探索新知
1、提问你是怎样列算式的?学生回答后板书:80÷4
2、学习计算方法。
(1)小组合作,尝试计算。
(2)全班汇报计算方法。
(3)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点拨。
3、巩固练习:口算卡片。
四、学习例2
1、分析题意月饼图,学生观察。让学生明白要把这36个月饼,平均分给3个小组,每个小组分得多少个月饼?
2.怎样列算式学生回答后板书:36÷3。
3.探索算法提问:试试看,你能计算出36÷3的得数是多少吗?
(1)小组讨论,探索计算方法。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2)汇报讨论结果:①看图分一分。先分整盒的月饼,每组1盒(10个),再分单个的月饼,每组2个。两次合起来每组一共分得12个。②竖式计算。抽生板书:结合分月饼的过程,教师引导学生,理解竖式计算的算理:先分3盒月饼,就用被除数十位上的3(30)去除以3商是10(1个10),就在商的十位上写“1”(表示1个10)。30减30得0,这里不需要写出来。再分剩下的6个月饼,把被除数个位上的6移下来,去除以3商2,写在商的个位上(表示2个1)。6减6得0,表示全部分完。
4.及时巩固练习竖式计算69÷3=86÷2=48÷4=独立完成后,再集体订正。
五、提高练习完成课堂活动第3题。
要求:先独立计算,再小组讨论。提问:比较每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六、课堂小结
(1)你在这节课里,有哪些收获?
(2)在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时要注意些什么?
(3)你还有不懂的问题吗?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11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加法的算理,掌握口算方法,并能准确进行口算。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使学生从小养成认真、主动学习的习惯。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电脑,自制教学课件,实物投影仪,小棒;学生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作好铺垫
1.谈话:小朋友们,今天这节数学课,我把小白兔请到我们课堂上,它有几句话要和同学们讲,请同学们注意听。
2.(电脑演示)小白兔讲话:小棒,是我们数学课堂上的好朋友。小朋友,你能根据要求迅速拿出相应数目的小棒吗?(要求学生操作。)
(1)34,请拿出34根小棒,先拿3捆,再拿几根?学生摆完后出示填空:34=30+()。
(2)57,先拿7根,再拿多少?学生摆完后出示:57=7+()。
(3)小白兔:下面这两道题你们会做吗?请说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5+3+40=20+70+6=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出示例1:34+2=
(1)通过摆小棒,理解算理。
①同桌两人一边商量一边摆,并说说先摆多少根小棒,接下来再摆多少根。最后一共有多少根小棒?
②学生讨论后回答(电脑演示摆小棒的过程)。
(2)如果不摆小棒,怎样想34+2得多少呢?
①课件演示计算的过程,让学生边看边口述计算方法,用自己的语言与同桌讲讲“悄悄话”。
②学生口述计算方法。(把34分成30和4,先算4+2=6,再算30+6=36)。
③师小结:计算34+2,应先算4+2,也就是个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相加,边讲边用红粉笔把4和2连起来,注明得6;再算30加6得36。
(3)想一想,练一练。
2+34=_____想一想,这道题应该怎样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得数是多少?
练习:
43+6=□ 3+55=□
/\│/\
40 □─┘□ □ □
2.教学34+20。
(1)让学生自己先用小棒摆一摆。
①想一想:这回摆小棒的方法跟刚才一样吗?
②指名学生上台摆一摆,说一说,为什么不加2根呢?(因为要加2个十,而不是2个一。)
(2)不摆小棒,你会算吗?
①请同学们打开书第51页,完成34+20=,并给同桌讲讲“悄悄话”,这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②指名说说这道题的计算方法。
③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在式子下面用线段把34分成30和4,先算30+20,也就是整捆和整捆相加,得5个十,然后再加上个位上的数4,得54,教师强调先把整捆和整捆相加,也就是十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相加,然后再加上个位上的数。
(3)想一想,练一练。
20+34=,想一想应该怎样算?提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为什么?
54+40=□ 70+27=□
/\/\
40 □ □ □
3.分析比较,揭示课题。
大家观察一下这两个算式34+2和34+20,它们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呢?(相同点:第一个加数都是34,不同点:一个是加2,一个是加20。)谁来给今天学的内容起个题目,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比较34+2和34+20,两道题的算法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请同桌讨论一下。(加2,从个位加;加20,从十位加)。教师指出:计算时要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也就是相同单位上的数才能相加。
三、巩固练习
1.小白兔:看到刚才小朋友们学得那么认真,我真高兴,下面我们放松一下,一起来玩一个打靶游戏,(电脑演示)你们看,每个气球上都有一道题,如果你能做对的话,就会得到一份意想不到的礼物,加油吧!
2.完成教科书第52页“做一做”第1、2题,做后集体订正。
3.完成第52页“做一做”第3题。
(1)审题,图中画的是什么?左边多少?右边多少?
(2)分析题意,列出算式。
(3)算出得数,说说第(1)小题是怎样算的。
4.改错。
小白兔:小朋友们,下面我带你们去动物医院去看一看,动物医院里住着小猪,小狗和小猴,他们每个做的题都出了问题,要请小朋友们当医生给他们看看病,看谁治得好!
43+3=72
50+32=37
71+20=90
5.夺红旗游戏。
完成练习十二第1、2题,(限时3分钟),看谁做得又对又快,做后集体订正,奖励前5名一人一面小红旗。
四、课堂小结
小白兔: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你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这节课有许多知识是通过同学们独立学习、合作学习学会的,希望同学们今后能更好地掌握学习方法,学好数学。
五、发展性训练
今天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你能自己编一道两位数加整十数题吗?(28+30=)谁能很快说出得数,谁还能编一道两位数加一位数的?(23+6、44+5)当出现55+6时,问:你能很快说出得多少吗?小结:当个位相加不满10时,就是我们这节课所学的不进位加。(板书:不进位),当个位相加满10时,就是下节课所要学的进位加。你们回去后可以想想55+6怎么算?
教学设计说明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是学生在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在设计这节课时,主要从以下两方面考虑。
一、沟通情感,激发动力
创设愉悦的课堂教学情境,是沟通师生情感的一种手段,是学生情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一上课,教师通过亲切的语言以及学生喜闻乐见的小白兔来和同学们一起学习,拉近学生与老师的情感距离,起到“亲其师,信其道”的作用。从而激发学生参与本节课学习的积极性。整堂课小白兔都伴随着同学们,采取激趣的方法,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使学生进入到乐学的状态。
二、巩固运用,承前启后
巩固有助于由知识转化为能力,而运用则是对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检验和深化。通过巩固、运用,力求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达到融汇贯通。在这一阶段,依据大纲,凭借教材,针对学生实际,设计了多样化训练:安排了“打靶”游戏,改错和“夺红旗”游戏,以巩固“双基”,训练思维的灵活性,达到让学生在训练中掌握知识,发展智能的目标要求。在课的最后,根据教材前后之间的联系,设计了学生自编题练习,在编题中学生自己发现个位相加满十的情况,兴趣很高,顺水推舟布置学生自己试着做的家庭作业,激发学生探究新的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12
一、教学目标:
1、能熟练地计算100以内两位数的加减法、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
2、能够运算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的教育。
二、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
三、教学过程:
同学们,你们最喜欢过什么节?属于你们自己的节日是哪一天?六一儿童节你们是怎样度过的`?
同学们在儿童节这一天都非常愉快,老师也为你们高兴,那如何使六一儿童节过得更有意义呢?我们看看小明和妹妹是怎样过的。他们向妈妈提出今天我们来当家,让妈妈安心去工作妈妈交给小明30元钱,给妹妹20元,让他们到超市去购物。
哥哥先来到了肉类区,有鸡、鸭、肉和鱼,同学们想一想,哥哥用30元钱可能买哪些商品?注意所买的商品的总价不能超过30元,你们估计一下。
接着哥哥随妹妹来到了蔬菜水果区。
妹妹用20元钱可以在这里买哪些商品?
除了香菇、虾仁以外,请同学们任选两件商品并算出它的价钱。
3+5=8 3+1=4 3+5=8 3+9=12
3+9=12 3+3=6 3+10=13 3+8=11
3+6=9 3+3=6 5+1=6 5+5=10
5+9=14 5+3=8 5+4=9 5+10=15
老师请同学列举出三件商品并计算出结果。
让学生说一说如果买四件商品、五件商品都是哪几种,各是多少元?
让每个学生都说一说,做到全员参与。
出示图片:这位老爷爷用100元购物,他可以买到什么?还剩多少?请同学们说一说,最多不超过三件商品。
让学生自由发言。
小明和妹妹买完了东西到收银台去交钱,小明花了25元钱,妹妹花了14元,那位爷爷只花了8元钱,请同学想一想他们各买了哪些商品?
让同学们算一算他们各找回多少钱?
小明应找回:
妹妹应找回:
老爷爷应找回:
小明和妹妹把买来的商品拿回家,妈妈见到后夸奖他们是爱劳动的好孩子。小明提议:今天我们家吃饺子吧!妈妈同意了,妹妹算了算如果做两种馅的饺子,每种饺子要做50个才够,两种饺子一共要做多少个?
同学们,你们来帮助妹妹算一算。(50+50=100)
到了晚上,大家围坐在一起吃饭,妈妈向爸爸夸奖了小明和妹妹今天不但帮妈妈买东西,还帮助妈妈包饺子,真是妈妈的小助手,这时妹妹说:我帮妈妈包了43个肉饺子,小明说:我帮妈妈包了38个菜饺子。
同学们,你们说他们俩谁包得多?多几个?小明和妹妹一共包了多少个?其余是妈妈包的,妈妈包了多少个?
同学们,今天通过小明和妹妹当家这一天,我们一起复习了100以内的加减法、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希望同学们也能向小明兄妹俩学习,做一个勤劳能干、爱劳动的好孩子。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13
教学内容:
练习课(练习十二的4—13题和思考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练的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能正确、迅速的口算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
2、从小培养学生认真审题,正确计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熟练计算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算式。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
32-546-929-862-40
50-645-3024-591-7
指名学生说一说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以巩固学生的思考过程。
二、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1、用夺红旗的游戏来练习第四题,
比一比,谁能又快又对的算出来?
集体记时,独立计算,后集体订正
2、独立完成第5、6题,后集体订正。
3、课件出示第7题。
要求:
(1)仔细观察图画,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2)想一想这是要干什么?家长和椅子有什么作用?
(3)还缺多少把椅子?你能根据图意列出算式吗?
(4)列式计算,后集体订正。
4、完成教科书上P70的`第8题
让学生理解题意后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结果是多少,你是怎么算的,再独立计算。
5、用游戏的方法完成第9题
用游戏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巩固学生两位数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6、完成P70的第10题
这种同数连减既有助于帮助学生熟练的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口算,又为以后学习除法做准备。
三、独立完成P7011—13题
四、思考题独立完成。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14
1、教师都能按照要求提前备一周的课,课时量充足。能在资源共享的情况下进行有效的二次备课,逐步完善预设的过程。如王校长《识字6》教学过程中设计了“请你向外国友人介绍一处景点”的活动,让学生将词串表现的情境用语言描述出来,激发了学生说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夏金侠老师《识字8》教学预设时: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设计了“我做你猜”的游戏和“看图说句话转转盘”的预设来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把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生字的读音、字形和字义;陆璐老师设计《朱德的扁担》一课时通过具体语境和插图理解“山高路陡”,显得扎实有效。
2、多数教师教学目标明确,能运用新理念设计教学过程,重难点突出。在教学环节设计中,能注重关注学生个体,注重情境创设和兴趣培养,注重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注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知识的积累与内化,注重实践性与拓展性。如:丁礼秀、石德芬老师在备课中进行了很好的体现。
3、教师们能重视作业设计和板书设计,使板书真正达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如张灵宁老师让学生画一画秋姑娘写的信的样子,符合一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王越越老师设计“秋姑娘的信还会写给谁?”鼓励孩子想象写话,捕捉了文本中生成点;毕言琳老师设计让学生编课本剧演一演,注重了语文的实践性。陈晓飞老师的《梅兰芳学艺》板书设计抓住“勤学苦练”突出从“没有神儿”到“有神儿”的'变化,理清了文脉。
4、教师们对教学的反思态度,比以前更认真了。很多教师能结合课堂教学实际总结得失,撰写课后反思,写得实在,具体,体现出教师对教材的深入研究以及对教学中出现问题的进一步改进。如杨霞兰老师能从指导朗读方面反思了《我叫神舟号》的成功做法;刘暄老师在《江南》一课反思时不仅反思了自己的教法还反思学生的学法;周寰寅老师反思《识字7》时围绕“图文结合识字”深入展开,针对性强;潘成越、朱小力老师的课后反思详实、丰富,有一定的价值,值得一读。
5、手写备课的教师态度认真,页面整洁、清楚、美观。老师们备课态度认真,工作扎实。母案中圈圈点点,并且对现成的内容进行了针对性地增、删、改、批,留下了老师辛勤耕耘的串串足迹。如王越越老师、陆璐老师的备课笔记看着真是一种享受。
6、方余顺、周寰寅和满斌三位教师的工作态度更是值得学习,他们不仅要备好自己主学科的课程内容,在兼职学科的备课上也毫不马虎,教案备得非常认真。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15
教学理念:
让学生在广泛的探究时空中,在明主平等、轻松愉悦的氛围里,应用已有知识经验,通过自主预习、质疑问难、释疑解惑、合作交流,理解并掌握方程的意义,知道等式和方程、方程的解与解方程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辨析,学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提高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初步建立分类的思想,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教学目标:
1、借助天平明白等式的含义,并在分类的基础上充分感受、认识什么是方程。
2、会用方程表示数量关系。
3、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分类、抽象、概括、应用等能力。
4、感受方程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的探索性。
重点:
理解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难点:
方程的意义抽象的过程。
课前谈话:
渗透平衡和等量(谈体验)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出示天平,(见过天平吗?在那里见过?有什么作用啊?)根据天平的状态列出不同的`式子,(不平衡让学生想办法得出让天平两边平衡)。
二、探究新知:
1、对不同的式子进行分类(不要有任何要求)
让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合作交流自己的想法。
2、小组汇报分类的想法。小组之间在倾听的过程中逐渐完善自己本组的想法。
让小组的代表说说自己组是怎样分类的?为什么这样分类?
3、教师根据各小组的分类进行小结:像这样的用等号连接左右两边的叫做等式。像这样的这一类叫方程。板书课题。(在学生分类的基础上)
4、小组探究“什么是方程?”(先观察式子,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
5、小组汇报各组的想法。在各组倾听的基础上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
6、教师在学生小组汇报的基础上进行小结:像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7、生举例。
8、师举例,让学生说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方程,并说明理由。
9、通过刚才的几道算式,让学生说说对方程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10、判断两句话: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所有的等式都是方程。
11、画图表示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
三、应用练习
1、判断下列式子是不是方程。
2、看图列方程。
3、根据题意列方程。
四、拓展延伸
1、谈谈自己在知识和情感上的收获。
2、送给同学们一个方程:天才+—=成功。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01-29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12-31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2-29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15篇12-15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30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15篇)01-31
小学数学教案02-24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汇编15篇02-05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集锦15篇)02-05
关于小学数学教案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