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5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
一、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裹上、泻下、红润、杰作、一截、燃烧。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文中重点句的含义。感受夕照的迷人景象,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感。
4、学习按照事物发展顺序观察的方法。
二、学习准备。
1、课前可布置学生观察日落景色。为了更好地观察到全过程,可选择地势较高处为观察点。
2、自读课文,要求:
(1)边读边画出描写夕照“迷人”的语句,反复地读几遍,并谈谈自己初步的感受。
(2)轻声朗读具体描写夕照的段落,边读边想。
(3)整个夕照过程中,太阳有哪些变化,作者把它分别比作什么。
(4)夕阳和我窗外的景物构成了怎样迷人的画面。
三、学时安排。
两学时。
1、第一学时读通课文,了解作者观察及。写作顺序和方法。
2、第二学时理解文中重点句的含义。感受夕照的迷人景象,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感。
四、学习过程。
第一学时:
1、同座相互检查课文朗读情况,要求正确、流利。
2、听两组(4人)读课文,评价读的情况,穿插正音(注意9个生字的读音)。
3、回忆《海上日出》的观察和。写作顺序与方法。
(1)写了三种不同情况下的日出。
(2)重点写晴朗早晨的日出全过程。
(3)日出过程从天、水色彩的变化、形状的变化、富有情感的动作三方面写具体。
4、《夕照》的作者又是如何观察与描写的呢?
能了解到:
(1)位置的变化——树梢——树杈——消失。
(2)色彩的变化——橘黄色——微红——红云——象熟透的“大石榴”——像一团燃烧的烈火——消失。
(3)动词:滑落——稳稳地站——向下溜了一截——出现——消失。
5、读记词语:
尽情、欣赏、迷人、挺拔、滑落、橘黄色、衰老、泻下来、镀上、顿时、晶莹、红润、波光粼粼、雀跃、杰作、踩碎、溜了一截、害羞、树杈、喜悦、石榴、溢出、矫健、绝妙、宛然、燃烧、油然而生、感慨、黎明。
6、课后熟读课文,背诵1——4自然段。
第二学时:
1、写词语(见上)。
2、填空:
开始太阳从杨树上滑落下去,是____色的;没有了_____的光芒,这时的.阳光下的房顶化作了____,每一片瓦都成了雀跃的____;然后,太阳又向下溜了一截,颜色开始泛出____,如____一般,红色又变深了,成了小姑娘脸上的____;一会儿,出现在杨树中的____太阳,渐渐变红了,像一只熟透了的____;天色越来越暗,太阳却越发的红,宛然一团____。
3、找出描写夕照“迷人”的语句体会体会。
重点体会:
(1)“柔柔的光泻下来,给砖瓦房镀上一层华丽的金黄;房顶顿时化作一汪晶莹的湖水,每一片瓦都跳跃着红润的光,变得波光粼粼一般了。”这里用“晶莹的湖水”比喻在金色阳光照耀下,整个房顶的景象,每一片瓦都是呈凹陷的拱形整齐地铺在房顶上,镀上了阳光起起伏伏的就像光在“跳跃”,整个房顶就像“波光粼粼”的“湖面”了。这句话描述的画面是静态的,但瓦上的光波起伏就有了动感,作者用了“跳跃”一词,更使得画面生动活泼。
(2)“这会儿,太阳的脸上开始泛出微红;轻轻的,如纱一般。”这里“轻轻的”和“如纱一般”都是写太阳泛出的红色很淡,和“微红”的“微”相照应。
(3)“光带着收获的喜悦从‘石榴’里溢了出来,映着钻天杨矫健的身影,在天际形成一幅绝妙的工笔画。”“收获的喜悦”是对着前一句的“熟透”的石榴来说的;又圆又红的太阳挂在杨树杈上,柔和的光照得钻天杨笔直高耸的树干和枝枝杈杈显得格外清晰,形状、色彩、明暗的搭配就像一幅“绝妙的工笔画”,这幅在天尽头形成的画面能引起人无限的遐想。
(4)“天空的黑色渐渐漫了过来,几乎要把太阳包住了。太阳则变得越发的红,宛然一团燃烧的烈火将黑暗照亮。我呆呆地望着这如火的夕阳,油然而生出一种感慨,一种激动。”这几句话描绘出天色越来越暗,而太阳却更红了这样一种特定的自然景象。
4、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重点是抓住描写夕照的比喻句、拟人句和最后两节。)
5、词语积累。读一读自己喜欢的词语。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
口语交际·习作六
教学目标
1、围绕“父母的爱”这一话题进行口语交际,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2、根据习作提示,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习作,能写出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3、能感受父母的爱,与同学、父母沟通情感,建立良好的关系。教学重点
围绕“父母的爱”这一话题进行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训练。
教学难点
在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让学生回忆自己生活中父母关爱自己的事例。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导入,揭示课题
1、在这堂课上,老师想让同学们看一组图片。(出示图片)师:从刚才这些图片你看到什么?生:?
师:小动物的父母是怎么疼爱自己的孩子的?生:?
是呀,小动物的爱是多么伟大啊。动物尚且如此,我们人类更不例外。这一课,我们就要走进口语交际六——父母的爱。(板书:父母的爱)
2、复习第六组课文。父母的爱可能是亲切的话语,可能是热情的鼓励,也可能是严格的要求。今天我们就要把自己感受的爱说出来,与老师、同学、父母一起分享。
二、自读课文,明确要求
1、“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这是古代父母表达爱的方式,那么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么的父母又是怎样表达他们的爱呢?(出示故事
一、故事二,生读)请学生讲述上述故事中的爸爸妈妈的做法是否妥当,并请学生说说自己的理由。
2、师:打骂是爱,溺爱也是爱,只是父母所表达的方式不一样,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不可否认的,咱们再来看一个小故事。(出示故事三)
师:读了这个故事,谈谈你的`感受?
组织全班同学交流(在交流中引导学生明确第一个小故事,妈妈的包办,使刘明养成了丢三落四的不良习惯。应该像《慈母情深》中的母亲,有意识地锻炼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第二个故事中的爸爸教育方式不当,使冯刚畏惧考试。爸爸应该帮助他找出失败原因,鼓励他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提高。第三个小故事中,李路杰的成功是爸爸正确引导的结果。从而让学生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父母之爱。)
师:看来大家都很喜爱第三个爸爸的方式。但是每个父母的方式不用,不可能每个父母都用这种方式来爱我们,但是我们要记住,无论爸爸妈妈用什么方式来爱我么,他们爱我们的心是不变的。、让我们一起来体会父母的爱,有感情地读读这首诗。(出示诗歌)
三、小组交际,形成观点、父母的爱是伟大的。在学习、生活中,你的父母是怎么疼爱你的?把父母对你的关爱说给大家听一听。
(出示口语交际要求,小组同学交流。)、全班交流,多元感受。再次明确口语习作的要求。、师总结评价。、生交流想对父母说的话。
四、作业布置
1、将3个小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并请他们谈谈自己的看法。
2、构思内容,为下节课习作做好准备。
第二课时习作指导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交流了父母的爱以及对父母爱的看法,知道世上最爱你的人就是你的父母。可是,在生活中,有没有你不理解父母或者父母不理解你的时候呢?让我们借这次习作的机会,和他们交流、沟通一下吧。
二、明确要求
1、学生读“习作”中的要求,明确本次习作可分以下三个方面:
(1)有关父母之爱的事情
(2)对父母提出一些建议
(3)和父母说说心理话
2、让学生各自思考适合自己的话题,交换意见
(1)学生简要写出本次习作的内容。
(2)教师巡视,了解是否每个学生都确定了自己的习作内容。
3、全班交流,简要说说自己的习作内容。要求说出三个要点: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具体事例;自己的观点。
三、列出提纲
1、确定每个学生不同的习作内容后,要先构思习作的顺序,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想清楚,各自列出提纲。
2、列好提纲还要确定哪些地方要具体写,哪些地方要用到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
3、交流、修改提纲。
四、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写法指导。
1、回顾本组课文中,描写人物外貌、动作和语言的语句。
2、通过学生自己举的事例展开,引导学生加深理解和认知。
3、重点指导心理活动描写。
4、辨别病例,师生共同修改。
(1)爸爸打电话说要回来吃饭,妈妈接到电话手忙脚乱起来。她先去菜场买菜,还在小区的商店里买了爸爸最喜欢喝的啤酒,然后回到家就洗菜、做饭。(手忙脚乱与下文的内容不符。可改为“高兴地忙碌起来”)
(2)我考试得了高分,爸爸知道了很高兴,还漫不经心地说要带我去旅游。
(漫不经心与当时的情景不相称,也不符合爸爸的人物性格。)
5、人物外貌、动作等描写要注意什么?
五、例文学习。
六、学生习作学生各自习作。
第三课时习作点评
同学们,经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对自己的习作满意吗?想不想通过这节课的交流使自己的习作有更大的提高?
一、小结习作,提出修改任务
1、复习本次习作重点要求:
(1)写出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有具体的事例,有自己的观点。
(2)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神态描写,从不同角度来体现父母的爱。
(3)语句通顺、标点正确,不写错别字。
2、小结习作情况。运用激励机制,总结这次习作情况,并表扬习作优秀的同学。
3、提出任务:这次习作评讲的重点是:
(1)是不是自己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
(2)是不是表达了真情实感。
二、欣赏佳作,师生评议
1、选择两篇较好的习作,让小作者自己读一读,并抓住要求自我评价。
2、学生交流,说说自己欣赏这两篇文章的哪一点。
3、选择3—4位学生的习作片断,根据习作要求分项评价,说说值得学习的地方,指出其中的不足,不足的地方提出修改意见。师指导。
三、各自修改,互评互议
1、学生各自阅读自己的习作,对照要求,初步修改,在有问题的地方做好批注。
2、同桌之间交流各自的习作,互相指出优点和不足。
3、各自修改,继续完善习作。(修改中,提醒如语句、标点、字等也要修改。)
4、誊写修改后的习作。
四、拓展练习,强化运用
1.谈话引入。习作是最主要运用在我们自己的生活、学习、工作中,达到互相交流沟通的目的。
2.布置任务。今天回去将自己的习作读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谈谈自己的意见。如果你觉得不便当面交流,也可以将自己的习作给爸爸妈妈看,让他们将自己的意见写在习作后。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
学习目标 :
1、知识与技能
① 认识课后生字,正确读记由生字组成的词。
②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灰尘的特点和作用。
③ 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学习运用。
④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受到辨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
2、过程与方法
⑴联系上下文,在阅读中扫除字词障碍。
⑵围绕“自学提示”展开讨论学习,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⑶以辩论会的形式从正反两个方面认识灰尘的优缺点。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⑴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探究兴趣。
⑵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受到辨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
教学重难点与关键
1、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和说明事物的表达方法;
2、明白灰尘与人类的关系,懂得任何事情事物都有两面性。
课时划分: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板书课题
大家都见过灰尘吧,是不是很讨厌它?那假如没有灰尘是不是很好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2课《假如没有灰尘》。板书课题。
二、出示自学目标
1.将课文读通顺、解决文中的生字词
2.熟读课文,了解在生活中灰尘都有哪些特点,它的作用是什么?
三、出示自学指导
1、朗读课文,读完说说没有灰尘行不行?
2、自由读课文,要求做到读得正确、流利,生字多读几遍,能熟练认读。
3、熟读课文,思考:⑴灰尘的特点和作用⑵想想文中用了几种说明方法、我们都学了哪些说明
方法?
四、学生自学
五、检查自学情况
①指名读课文,检查生字词。
②先默读思考:灰尘有什么特点和作用,然后与小组同学讨论,作者是怎样说明这些特点和作用的?
③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灰尘的特点 灰尘的作用 使用的说方法
教师巡回指导,要及时表扬合作很好的小组。
六、当堂训练
①指名读4.5.6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人们看成有害的东西往往有其不可忽视的存在价值,要正确认识。)
②你还能举例说说,生活中哪些被看成有害的东西其实也有很大的作用呢?
七、小结:
我们能这样清楚、明白地了解灰尘的特点和作用,课文用了什么方法来告诉我们的?(数字、假设)
八、板书设计:
灰尘的特点 灰尘的作用 使用的说明方法
细小 削弱阳光 列数字、做假设
易吸收光波较长的其他色光 使天空呈蔚蓝色 做假设
具吸湿性 调节气候,气象万千 做假设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4
一、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
3.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流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文
学习了《窃读记》,我们认识了一位热爱阅读的同龄人,和她一起体会了窃读的滋味——很快乐,也很惧怕!这堂课,我们又将结识一位德高望重、酷爱读书的老爷爷。接下来,请大家随着苗苗一起走进季爷爷的家,静心聆听他对读书的见解。(板书课题: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生齐读课题。师:读完课题,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作者的?
生提问:小苗是谁?大树是谁?他们在对话中都谈了些什么等等。
师总结:读书就是要具备这样的素质,边读边疑,最后又在读中解决疑问,那才是真正的读书高手。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接下来,请大家带着刚才的问题自由读课文,注意要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遇到比较难读的句子可以多读几遍。
生自由读课文。
师:刚才读书的时候大家都非常专心,接下来我要考考大家,看看是不是把课文读顺了。
屏幕出示下列词语:季羡林 水浒传 彭公传 三侠五义 绿林好汉 一百单八将 中西贯通 古今贯通 文理贯通 滚瓜烂熟 偏科
师:看来读通课文不是难题,谁能解决刚才大家提出的问题。
生回答。(师板书:苗苗 季羡林)
师:对于季羡林爷爷,昨天老师布置大家回家搜集相关的.资料,接下来就请大家一起分享搜集的成果。
生互相交流。
(三)、深入感悟,明白道理
接下来,请大家再仔细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以下问题,在阅读的过程遇不理解的地方可以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出来,待会咱们一起解决。
(屏幕出示):在对话中,苗苗同季爷爷交流了哪几个方面的问题?他们分别有什么样的见解?你的感受又怎样?完成以下表格
苗苗的见解
我的感受
季先生的见解
重点围绕以下句子交流自己的感受:
a.文学家鲁迅曾经讲过,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多看书。
b.21世纪的青年,要能文能理。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c.古文也很重要。我觉得,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
生小组合作并讨论交流。(师板书:阅读、偏科、外语和古诗文)
(四)、深入浅出,辩论交流。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一起来做个鉴定(屏幕出示):季羡林和苗苗算不算书虫?请大家快速地浏览课文,在文中找出相应的理由。再比较一下,这两个书虫有什么不同?
师总结:同学们能从两个人的交流中体会到阅读能带来欢乐,对我们写作也有很大的帮助。有人说“阅读,是一把钥匙,为我打开知识的大门”。你能用这样的句式来说说对阅读的感受吗?(屏幕出示)
阅读,是——,为我————。
阅读,是——,让我————。
(五)、品味题目寓意。
比较:“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和“苗苗与季羡林的对话”,想一想,课文为什么要以“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为题?
讨论交流,揭示寓意。96岁的季羡林爷爷只有一只眼睛有视力的情况下,还天天坚持在病床上看书写作。20xx年7月11日,98岁高龄的季爷爷永远闭上了眼睛,但他对我们青少年的殷殷期望却永远会留下来,并影响后来人。
(课题寓意苗苗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刚起步,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季老学识渊博,学有建树,恰似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
(六)、写作结构剖析
这篇课文与其他课文比较,在写作手法上有什么不同?结合课文,你觉得采访要注意什么?
让学生了解这是一篇访谈录,采用的是一问一答式。一般的访谈录在课文前一般都要标明时间、地点以及采访的对象等等。
(七)、总结
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教师小结:通过本堂课的学习,我们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如果你想学好语文,先爱上阅读吧!诚如《窃读记》中那位老师说的一样:“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五、作业:
1、调查一下本班同学的阅读书目;采访爱读书的人,列一个采访提纲,学习课文的写法,做一份访谈纪录。
2、制作一张读书推荐卡,把自己喜欢的书推荐给同学。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
教学目标
1.朗读,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体会天马作文中国旅游的图形标记的象征意义。
2.积累文中的优美词汇和语句,反复诵读。
3.体会作者严谨、生动的表达方法,学习作者此语表达的准确性、严谨性、负责性。
教具准备:课件、电脑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本单元的主题是“马”。马,因为它的性格粗犷、坚毅又积极进取,所以一直得到人们的颂扬和赞美。
出示“骏马奔腾图”。
1.让学生用一句话说一说看到了什么?
2.让学生看课文插图“天马”,用一句话说说你见到的这匹“天马”是怎么样的?
3.(激起学习兴趣)想不想了解作者陈树青怎样描写“天马”的?
板书:天马(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
要求: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不认识的生字、词,用方便可行的方法解决。
②不理解的地方画出“问题泡泡”。
2.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听,注意读音是否正确。
①纠正读音。
②你对哪些词不理解?谁来解答?你是怎样得出答案的?(学习方法的指导)
③你认为哪个字容易写错?怎么样些才漂亮?
3.快速默读课文,说说你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为什么以“天马”作为中国旅游的图形标记?为什么不采用“马踏飞燕”、“青铜奔马”等称呼?“天马”一出土,为什么全国震惊?……)(质疑方法的指导)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为什么以天马为中国旅游的图形标记?仔细读读课文的2-6自然段,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可以把自己的想法,跟同学交流一下。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解决问题,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历史悠久——汉代的艺术作品,刚出土就震惊全国轰动世界,因其造型独特、工艺精湛,造成很大的影响。
艺术品中的杰作——样子:体态轻盈、神形兼备、生动、感受到力量、激发人们的联想,高超的设计构思令人叫绝,细微之处具有浓厚的中国特色和风格。
象征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国——中国,正在腾空飞速前进。
4.通过读书我们都知道,天马原来有个非常形象、优雅的名字——“马踏飞燕”,后来为什么改了?
5.哦,原来是这个原因啊!(了解飞廉),我们的文物考古工作者对待工作非常认真,有着非常严谨的工作态度,对待艺术品反复研究,给我们还原了最接近真实情况的历史。
6.出示投影:
我们不敢肯定汉明帝迎取的就是这件工艺品,但至少可以说,这种题材的工艺品在当时就是非常珍贵的。
把这个句子大声多读几遍,说说你从加点的部分体会到了什么?
小结:作者在这里是非常谨慎的说法,不是十分肯定。并不是因为作者说话模棱两可,而是因为作者也无从考察史实是不是这样,所以表达上非常严谨、准确,体现了作者细致负责的写作态度。
四、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用词要生动、准确、写作态度要细致负责、感受到了“天马”是艺术珍品、象征意义,作旅游标记的原因,掌握了快速阅读的方法。)
五、作业
1.“日积月累”中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四字词,请你把它们抄写两遍,掌握写法,注意再从课文中找一些类似的四字词,抄写两遍。
2.熟读课文,做到有感情的朗诵。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听写生字、词。
2.说说为什么以“天马”作为中国旅游的图形标志?
3.全班齐读课文。
二、积累、运用
1.你昨天都搜集了哪些四字词?能不能说说它们的意思?怎么用?
2.通过预习和昨天的学习,我们已经掌握了课文中的内容。课文主要围绕“天马”展开叙述,你们认为课文围绕这一点讲了那几方面的内容呢?(旅游标记;介绍来历;介绍外形;名称由来;点明意义。)
3.同学们谈得很好,课文基本上是按照“总——分——总”的说明顺序来描写“天马”的。请同学们把自己对课文层次的理解整理成提纲笔记写下来。
4.再读课文,说说读了课文之后,你对马有了哪些新的了解?(不仅是人类的好朋友,而且象征了不断进取的精神。)
板书设计:
历史悠久
天马 体态轻盈 神形兼备 严谨
旅游标记 艺术品杰作 生动、力量、联想 细致
含义深刻 令人叫绝、中国特色和风格 负责
名称的`由来
【教学总结】
在《天马》这课的教学中,让我感触颇深,到底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
本文是一篇说明文,作者从艺术价值、外形特点、名称由来以及象征意义等四个方面介绍了作为中国旅游图形标记的天马。学生在本篇课文的课前参与时,表现出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并通过第一课时的梳理,理清了文章的写作顺序提出了一些问题。在课堂学习中,他们通过质疑、研讨、朗读等多种方式进行学习,从而找到了学习中的喜悦,体会了合作学习的快乐,并将许多好词佳句在不知不觉中积淀了下来。但是在理解“天马”所蕴含的象征意义时,有部分孩子产生了困难度。教授完课后,我回过头来看:发现“天马”的寓意,也可作为龙马精神来理解。什么是“龙马精神呢?龙马,是指传说中的骏马。龙马精神,形容健旺非凡的精神。它是龙崇拜的乡镇,是我国东汉时代龙文化写实主义表现手法的具体体现,反映了中国传统龙文化的时代痕迹。在远古时代,各地的民族文化存在着各具特征的原始的地方变体龙形。马龙就是其中之一,”马踏飞廉“上的马,其实就是马龙。崇龙的这种民俗心理经过伏羲、炎帝、黄帝不断强化,成为中华民族融合过程的共同心理。炎黄子孙是龙的传人,龙的腾飞一直是中华民族振兴和奋发向上的心理象征(龙作为一种理念中的神物,现实中并没有实物存在)《周礼.夏官.庾人.》中有”马八尺以上为龙“的说法,而这种八尺高头大马在《立即.月令》中就成了“苍龙”。天子出巡,往往就是“乘鸾路,驾苍龙”。这样就将现实中的马,变成了想象中的龙,成为马龙文化崇拜的文化特征。将马视为龙,,据说与汉武帝的个人因素很有关系。汉武帝一生金戈铁马,开疆拓土,击败匈奴,是一个比较讲现实的人,但它又是一个“神仙谜”,总想成仙,,特别羡慕黄帝能乘龙飞升。当他翻开《易经》学习时,才恍然大悟,原来人们所谓的龙,不就是马吗?他曾在马背上呼风唤雨,开拓疆土,对马的奇功深有体会。当然,能飞升的马不是一般的马,而是神马——龙,加上他求神的卜辞中也曾明白地有过“神马当从西北来”,受此鼓舞,汉武帝不惜血本,动用几十万大军,万里跋涉,连年征战,目的就是从大腕搞几匹“汗血宝马”——他心中的龙。上有所好,下有所投。一时间整个社会上原始的马龙崇拜思想膨胀起来。从文人、道家到一般的百姓都将龙、]马视为一体。因为在远古,龙是可以“乘此以行九野”“至四海”的神物。神物坐骑不可得,而现实中唯一可以与之相比的就是骏马了。还算现实的汉武帝,也就降而求其次,把功夫花在了寻找神马上。于是,出现了“伏羲氏有天下,龙马负图处于河”之说。整个社会从皇帝到庶民都相信了马就是龙。这种影响一直持续到“马踏飞廉”的创作年代。由此可见,这是人们崇拜神马,实际上就是崇拜龙。反映到艺术创作上,自然就有了“马踏飞廉”的杰作问世。明白了这一点后,我将这一课外小知识补充了给学生。果然,课堂上遗留下的困惑迎刃而解。想起那天在教研时,教研员吴老师说本册书虽然单元少了,但书中所包含的文化内容和跨度却相当大。要想让学生在书中真正学有所悟,学有所获,作为教师,必须在备课时将教材内外的知识吃透,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给学生呈现一堂精彩的课堂。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6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感悟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教学重点:
理解本课重点词意。
教学难点:
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童话的世界总是令人向往的。当丑小鸭经历各种艰辛,最终幻化为白天鹅的'时候,我们为之喝彩,当灰姑娘摆脱阴险的后妈和几个姐姐的严酷压制,最终与王子幸福地走在一起的时候,我们为之欢呼……那么当尼尔斯变成“小人”与白鹅一起旅行的时候,会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童话,去感受一下他们那奇特的历险经历吧!
二、学习新课
1、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由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
3、小组同学借助工具书,互相交流自学新字。
4、教师组织学生读新字为字扩词并说句子。
5、再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词,师生共同解决。
6、小组轮读课文,初步感悟课文大意。
7、指名读课文,试着理清课文的脉络。
三、课堂作业布置
1、开火车读词语。
2、齐读课文。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7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孔子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信和他的一些思想主张。
2、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指导学生默读课文。
3、帮助学生认识“仲、儒、蔡、祭祀”;会写“仲、育、儒、仁、核、怨、粮、祭祀;”理解“教育、儒家、核心、抱怨、祭祀、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已及人”等词语。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默读课文,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
教学难点: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孔子的一些思想主张以及他在中华文化史上重要地位。
课前准备:学生可从不同途径,网上、书籍、向家长了解等方式了解孔子。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近来央视百家讲坛,于丹教授在为我们解读《论语》,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
于丹教授说,《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其实《论语》在古代社会和政治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是一部传世的经典,二千多年来它一直影着中国人的思想。
你们知道《论语》的作者是谁吗?(孔子)
2、课前,同学们都从不同途径了解孔子,请大家初步交流一下。
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通
1、学生自由轻声朗读全文,教师提醒读准生字音,看清字形。
2、指名学生依次朗读各个自然段,师生共同评点朗读情况,注意正音。
三、交流预习成果
1、学生交流易读错的字音,和易错的笔画
读音:如仲(zhng)儒(rú)祀(sì)
笔画:如怨(夕)祭(夕)祀(巳)
2、需了解的词意
儒家:崇奉孔子学说的重要学派。学说内容重视伦理道德教育,它的经典是封建统治阶级的最高教条,成为中国封建文化的主体,也为后代保存了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
仁:古代儒家的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本指人与人相互亲爱。
隐晦:不明显,不容易懂。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所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四、再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结构)
一、(1、2)孔子的生平。
二(3-8)讲述孔子的几个故事。
2、默读1、2自然段,思考:为什么称孔子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指导学生一边默读思考,一边画下关键的词句)
要点:(1)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早期儒家学说,教导人们怎么为人处世。因此,人们称他为圣人。
(2)流传于世的一部《论语》,其中许多思想,可让人终生奉行,而且沿用至今。
点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联系这句话的意思,举举生活中的实例,想想,孔子是在教导我们做什么样的人?
师总结:人要学会关爱别人,这就是儒家理论中最核心,最精髓的东西“忠、恕”,——宽容。
第二课时:
一、整体入手,回顾全文
1、指名读课文,思考:文中讲述了关于孔子的哪几个故事?
(可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
(1)、与子贡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不喝盗泉水
(3)、与弟子谈君子与小人及“识人不易”
(4)、晚年读《周易》
二、细读课文,品读感悟
1、默读第2-5个故事,抓住重点的语句去品味,通过孔子的言行,你悟出了什么?
2、小组间交流(2-4人左右)
3、集体交流,教师点拨
第二个故事
1)为什么孔子口渴的厉害,却不喝一口“盗泉”里的水?
2)第三个故事
1)你怎么理解君子在穷困的时候能安守节操,小人穷困了就会为所欲为,可结合生活实际谈。
(君子由于有修养,“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小人心中无德,穷困时自然不择手段,获取利益)
引导学生感悟:只有真正的贤者,才能不被物质生活所累,才能始终保持心境的那份恬淡和安宁。穷困不要紧,重要的是有节操,有乐观的生活态度。
2)孔子为什么说了解一个实在不容易啊?
孔子知道错怪颜回,才有此感叹,从他的'感叹中,你觉这是一位怎样的圣人?
※引论语: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想像着孔子当时的心情,读读他对弟子们说的话,再指名读,带着理解。
3)第四个小故事
抓住故事中的重点词,试用一些成语或词语,来形容孔子的学习精神?
[笃信好学,发愤忘食,乐以忘忧,活到老,学到老……]
三、整体回顾,总结结全文
这篇课文以几个小故事的形式,让我们品味感悟二千多年前孔子这位圣人的思想,能否结合你学习生活中,谈几点感受。
总结:简单的真理穿越千古,深入人心,让我们得以秉持民族的根性,也让我们的心灵被唤醒,我们今天了解的只是冰山一角,孔子的思想博大深厚,让我们试着沉下来潜心读读关于孔子的书,试着读读《论语》。
作业:1、推荐阅读同步阅读中的《孔子的故事》、《庄子传奇》,
2、如有兴趣,可阅读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并写读后感。
板书: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己及人
孔子不喝盗泉水安守节操
君子与小人识人不易
晚年读《周易》学而不厌
正所谓教无定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得因材施教才可以。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8
一、导入。
1.了解李白
李白:唐代大诗人.四川人,一生遍游祖国名山大川.写下无数风
浪漫的诗。学过他的诗有《望庐山瀑布》《夜宿山寺》《静夜诗》,背诵这些诗。
2.《赠汪伦》一诗有一个传说。
(汪伦十分敬慕李白.想邀请他来做客,于是他写信告诉李白:这里有十里桃花,万家酒家。李白慕名而来,一看才晓得所谓”十里桃花”描写的是方园十里的桃花潭,“万家酒家”描写的是姓万的一家酒店。汪伦迎来了李白,盛情款待,临走时李白正要踏上渡船,忽闻岸上传来踏歌之声,原来是汪伦赶来送行,边赶边唱着送行歇。李白大为感动挥笔写下了《赠汪伦》)
二、学习诗歌。
(一)学生字、
赠(zènɡ):赠送 馈(kuì)赠 赠物 赠品
(二)自由学诗。
1.自由读,理解诗意
2.自由议,互帮互学。
3. 提出不解的.词、句(可能出现如下):
(])赠:
(2)将欲行:
(3)踏歌声:
(4)不及:
4.请几个水平高的上台当老师。
赠.送给。 将欲行:将要出发。
踏歌声:踏着步子唱着歌。 不及:不如,比不上。
5.串讲诗句意思。
(1)学生四个上台讲诗意。
(2)下面评议学生讲课的准确性及教态、语言情况。(奖励敢上台
的同学。)
(3)师予以归纳。
赠送给汪伦
李白乘船就要出发,
忽听岸上传来踏步唱歌的声音。
李白觉得桃花潭水千尺深,
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意深。
(4)学生再组成对子反讲。
6.朗读诗句(边读边悟)
(1)画朗读节奏
赠 汪 伦 [唐] 李 白
李白/来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送我情”也可一口气读)
(2)悟诗句包含的情感。
① 自由讲。
②归纳。(诗歌表现了李白与汪伦之间深厚的友情。)
③找出表情感的句子。(桃花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④怎样才能读出他们之间的深情,
学生A:重读“将欲行”、“踏歌声”、“深千迟”、“送我情”。
学生D;要用赞美友情的语调朗读。
学生C:后面两句要拉长语调长朗读。
⑤师范读。
⑥生齐读。
(三)(小黑板)出示几首写友情的诗句。
《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雷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黄鹤楼送孟洁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
(以上诗歌仅供朗读,以扩大见识了解写友情的诗句有哪些)
(四)背诵诗歌。
三、小结。
友情是珍贵的,自古以来就是诗人爱写的题材。我们学了诗歌要
珍视友情。
四、作业。
默写诗歌《赠汪伦》。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9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抄写自己喜欢的段落。
2.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及反复读书的方法,并受到启示。
3.感受作者对阅读的热爱,继续开展关于阅读的综合性学习,逐步培养学生“以书为友”的习惯。
教学重点
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继续开展读书的综合性学习。
教学难点
理解反复读一本书的原因和方法。
课前准备
①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②收集读书的名言,整理自己读书的方法。
第一课时
一、学习要求:
1、自读课文一遍,读正确。四人组轮读课文相互指正评价。2、认读生字口头组词。
3、写生字,写正确。小组评价,比比谁写的规范漂亮。
二、分组学习。
三、检查学习结果:指名读课文,听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①同学们,如果你独自驾舟环绕世界旅行,并且你只能带一样东西供自己娱乐,你会选择带哪一样呢?(指生说)是呀,钱?不行,这东西一用就用完;照相机?不好,这么多的景点,哪装得下……这道题还真让我们很难做出选择。环绕世界旅行需要多长时间呢?
②出示课文课件,学生朗读出示资料:
麦哲伦完成人类历史上第环球航行用了整整3年。
日本一位71岁老翁独自完成环球航行历时234天。
2006年,中国人首次完成帆船环球航行历时185天。
③学生配乐朗度地二自然段,并齐读最后一句话:我相信我会选择书。
你对作者的选择有异议吗?
④出示作者小资料揭示课题:
本文是在1974年的世界儿童图书节上,英国著名女作家尤安艾肯,她作了热情洋溢的献辞。齐读课题,认读“侣”。猜猜作者在本文中写了什么?
二、读书交流,体会作者情感
1作者为什么会选择书陪伴自己旅行呢?
自由读课文,用”“划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句子,说一说体会。(小组交流)。
①学生汇报交流,指导朗读
汇报交流“为什么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
指名读有关的句子。
a.“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真想不到你懂这个!”这里把书比作了朋友,每次见到朋友,感觉都是不一样。特别是“真想不到你懂这个!”好像是又对朋友发现有了一个的发现,这个发现非常的意外,叫人惊讶。
b.你对朋友有没有这样的感受?(指名说)相机指导感情朗读。
a.“你每天都回家……我怎么没注意过,灯光照着那个角落,光线怎么那么美。” 这句把看书比作是回家一样,即使是非常的'熟悉了,但偶然还会有新的发现。
b.指导感情朗读。
课件出示三个反问句
a.读了这三句话你发现了什么?(都是反问句)
b.给他换一个说法。(指名说)
c.从三个反问句中你体会到什么了?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写话:在你的眼中,一本你喜欢的书又是什么呢?
一本好书能让人“常读常新”,就像 ,就像 。
小结:读书也是这样,不管你看过多少遍,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你有这样的感受吗?交流。
随着回答课件出示句子:
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
我愿意坐在自己的船里,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②自由读这几句话,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③读了这几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从哪体会到的?
(读了第一句话,我体会到就是读同一本书,每读一遍都会有新的收获。我从“总能”和“不管”体会到的。)
你能把体会到通过朗读读出来吗?(指导学生朗读)
(读了第二句我体会到作者非常喜欢读书,就是同一本书,他也是百读不厌。我从“一遍又一遍”体会到的。)
你能读出这种感情吗?(指导学生朗读)
(读了第三句我体会到作者很喜欢书,因为他把书当作了朋友一样,当作了人似的,读书就好像是在和朋友说话一样。而且书也是想读就随时能读的。我是从“就是”和“随时想去就去”体会到的。)
(作者喜欢一遍又一遍地读那一本书,每读一遍都会有新的发现,而且书可以随身携带,你想读的时候就能拿出来。如果是一本人物传记,就好像是你在交一个朋友;如果是一本介绍名胜古迹的书,那就好像是到那个地方旅游了一趟似的。)
能把体会到的读出来吗?(指导学生朗读)
④把三句话连起来有感情地读一读,加深体会。
⑤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作者会带上一本书陪伴自己的旅程,是因为(点击课件引说三个句子)
⑥引导学生提问。读了这三句话,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比一比,谁提的问题最有价值。
生可能会问:为什么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为什么我愿意坐在自己的船里,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怎样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为什么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2、过渡语:作者不仅爱书,而且会读书,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哪些读书方法?
齐读第七自然段。作者这样一遍又一遍的读书方法,划出表示先后顺序
的词语。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吗?全班交流。从中你学到了什么?
师生交流,师随学生回答总结板书(揣摩、续编、品味、梳理、想象、判断)
过渡语:这一趟下来,都可以把书读上一百遍,最终能背诵下来。
③汇报交流“为什么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这句话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把书比作了朋友和故地。)
作者为什么这样比?
3、诵读名言,积累语言
课件出示部分读书名言,师生互读。
4、作者号召我们该怎么做呢?学生小组交流回答。
三、感情诵读,体味情感
在领悟表达方法的过程中,将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或段落反复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还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将自己的感受融入进去。
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作业设计:
1、根据课文中的读书方法以及同学们交流的读书体会,整理读书卡。把以前读过的书拿出来读一读,按照作者的读书方法,看看你有什么新的体会,及时做好记录,到本单元的语文实践活动时我们一起来交流。
2、推荐阅读《书比人长寿》。学习。
3、整理自己的读书方法,收集名人读书小故事。
板书设计:
走遍天下书为侣
朋友 故地
惊喜 收获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0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学会审题,明确写作对象。
2.掌握描述物品的方法,并运用到写作中。
3.叙事要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挚。
教学重点:
学会审题,掌握通过外形、颜色、功能等方面介绍物品的方法,并能实际运用。
教学难点:
叙事要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挚。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爱之物,你的心爱之物是什么?把它呈现给大家吧。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要想把自己的心爱之物介绍给大家,就得掌握一些描述的方法。现在,老师先给大家做一些提示:
1.它的样子:形状、颜色、数量、光泽、质地
如玩具熊:它是棕色的,胖胖的,两只眼睛圆圆的,好像会说话的样子。它坐在沙发的角落里,静静地注视着我们,那样子可爱极了。
2.它的特点:
特点就是这件事物不同于其他的地方,每种物品都有自己明显的特点,比如外形、用途等,所以,如果要想让自己的物品与众不同,就一定要抓住它的特点。
3.你和它之间有意义或有趣的事情:
你和心爱之物发生过什么难忘的事?比如,你的小闹钟,有一次,你赖床的时候,它硬是把你叫起来,所以,你上课就没有迟到。从此以后,你就再也不赖床了。
4.你对它的感情:
选择这件物品,一定是你“心爱”的,写作的时候,一定要把这种感情写进去。
三、小游戏
一个人说一件物品,另外一个人猜。
四、写作提纲:
第一步:起一个好听的题目。
第二步:点出你的心爱之物是什么。
第三步:描写心爱之物的外形、特点等。
第四步:写出你和它之间的趣事或有意义的事。
第五步:结尾,点题。
五、范文
我的心爱之物——字典
我有一个心爱之物,那就是字典!这本字典是我姐姐送给我的。它已经伴随我4年了,我一直把它保护得很好,每天都会去关照它一下!
我的字典外观可漂亮了!字典的.封面大部分是红色;左右两侧有绿、黄、蓝三种颜色组成的,上面还印着四个白色的大字:“新华字典”。这本字典长13厘米;宽约9厘米;厚3厘米。字典的价钱约12元,可它的价值远远高于它的价钱。
这本字典虽然这么小,可是它的作用可大了!
有的时候,我遇到的字只知道拼音,可不知道它的写法,我就用音序查字法从字典里寻出它的芳踪;有时候看到不会读的字,我就用部首查字法在字典中找到它的倩影。不仅如此,我还能在字典里查出数学的、历史的、地理的……等等很多方面的知识。啊,别看字典这么小,它的肚子里藏了这么多东西,真是让人既惊讶,又佩服!
字典那样默默无闻,无私奉献,我的老师不就像它一样吗?看,老师就像一座知识的宝库,让我们随意获取;老师就像甘甜的清泉,滋润着我们。我喜爱字典,更喜爱我的老师。
这就是我的好伙伴——字典,它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希望这本字典能永远陪伴我!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1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理解生字新词。
2、了解演讲的特点,明白为什么要做到“每天四问”,培养学生不断激励和鞭策自己的好习惯。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说出第一问的内容。
2、能联系实际说说这一问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板题、交流资料、听范读
1、板书解疑,陶校长(交流资料)原名文睿,后改名陶行知。安徽翕县人,近代教育家,晓庄学校,山海工学团,生活教育理论,教学经验,小先生制,育才学校,“公德”和“私德”。
2、听演讲(录音范读)
小结:演讲就是在群众或重大会议上就某个主题见解的说话方式。
二、了解演讲知识,引入课文
1、谈演讲的特点
(1)真实性(贴近生活,讲真话)
(2)鼓动性(激烈感情,感召力)
(3)礼仪性(称呼、交流、有祝语)
2、文中陶校长怎样注意这三点的,自读(1)通读正音(2)划标题
三、检查初读理思路
1、出示生字词正音。
2、按四部分抽个别读,点评后四人小组分别读,并解疑。
3、交流分段知大意
(1)陶校长的演讲主要讲了什么?
(2)是分哪儿几个方面来谈这个问题的?
(3)填充概括段意
(4)开门见山提出了()
(5)分别要求学生从()、()、()、()四方面问问自己有没有(),()了多少,并讲了这样问的()。
(6)总结全文,希望学生养成()的好习惯,争取在()取得()。
4、引读全文
5、质疑留疑
四、学字词
1、讨论书写要点。
2、归类写字:左右结构:演、锻、稳
3、比较组词
陶()炼()彼()
葡()练()履()
4、完成习字册。
5、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说出陶校长的后几问分别包括那些意思?
2、能运用学法进行自学。
一、复习课文大意,相机板书
健康、学问、工作、道德
二、教学第一问
1、作者为什么要先问身体有没有进步?(默读圈画中的词句)
2、交流导读卡片:健康第一健康是生命之本健康堡垒
3、再读体会关联词的作用(填空比较,谈重要性)
因为……有了……才有……,否则……将
4、怎样才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抓住两个“离不开”,导读)
5、三读本段(引读)理清层次:先问什么?再问为什么这样问?最后提出什么希望?
三、教学第二问、第三问、第四问
1、默读圈画方法同上
2、交流讨论,学生为主
(1)问什么?
(2)为什么要这样问?(自己的学问有没有进步)
(3)怎样才能使自己的学问有进步?
3、点拨关键处
(1)公德——公共道德,观念
(2)私德——私人生活上所表现的道德品质
(3)真人——真诚不虚伪的人
四、以读比感悟,深化倾吐
1、各组派一代表读(同内容的挑战读,点评有层次)
2、男女生各派代表读,并谈谈陶校长为什么要作这篇演讲?体现了他怎样的感情?
3、填空总结
陶校长希望同学们从小树立(),筑起(),学习上认准(),刻苦钻研;工作上要培养(),认真负责地做好(),要学做()。这样就可以()。
他的演讲言真意切,使我们感受到老一辈教育家对学生的()。
4、激情齐读出这种关怀、爱护和演讲的语气。
5、倾吐练习
A、《陶校长的演讲》读后感
B、《我也要每天四问》
C、陶校长,您听我说……
6、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陶校长的演讲》教案
教学要求:
1、学会“否、锻、炼、垒、德、需、励、鞭、策”9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新词,认识“堡”,会用“即使……也……,既要……也要……”造句。
2、了解演讲的特点,明白为什么要做到“每天四问”,培养学生不断激励和鞭策自己的好习惯。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说出第一问的内容,能联系实际说说这一问的重要性。
二、教学过程
一、板题、交流资料、听范读
1、板书解疑,陶校长(交流资料)
原名文睿,后改名陶行知。安徽歙县人,近代教育家,晓庄学校、育才学校、山海工学团创办人,提出生活教育理论,提倡小先生制,讲究“公德”和“私德”。
2、听演讲(录音范读)
小结:演讲就是在群众或重大会议上就某个主题说明道理、发表见解的说话方式。
二、了解演讲知识,引入课文
1、谈演讲的特点
真实性(贴近生活,讲真话);鼓动性(激烈感情,感召力);礼仪性(称呼、交流、有祝语)
2、文中陶校长怎样注意这三点的?
3、学生自读:(1)通读全文,读准字音;(2)划出重点句子。
三、检查初读,理清思路
1、出示生字词,认读,正音,说说意思和写法。
2、按四部分指名读,点评后四人小组分别读,并解疑。
3、交流分段,感知大意。
(1)陶校长的演讲主要讲了什么?
(2)是分哪儿几个方面来谈这个问题的?
(3)填充概括段意
一(1)开门见山提出了()。
二(2—5)分别要求学生从()、()、()、()四方面问问自己有没有(),()了多少,并讲了这样问的()。
三(6)总结全文,希望学生养成()的好习惯,争取在()取得()。
4、引读全文。
四、精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默读圈画:陶校长的第一问是什么?为什么要先问这个问题?
2、集体交流:
a、指名回答。
b、出示关联词语“因为……才……否则……”,练习朗读。
c、说说为什么要先问这个问题?
d、从这段你还明白了什么?朗读体会。
3、总结:健康是如此重要,所以陶校长希望我们从小树立健康第一的观念。
4、理清层次:这段话是怎样来说明这个问题的?
先说了什么?再说什么?最后说什么?
5、齐读本段。
五、学习字词
1、讨论书写要点。
2、归类写字:锻、炼、德、励、鞭都是左右结构。
3、比一比,再组词
陶()炼()彼()
葡()练()履()
4、完成习字册,抄写词语。
六、课后练习
1、熟读课文。
2、将陶校长的第一问复述出来。
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1、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说出陶校长的后三问分别包括那些意思。
2、能运用总结的学法进行自学课文。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课文大意,相机板书:健康、学问、工作、道德
二、回顾第一问,了解写法和学法
1、陶校长的第一问是什么?为什么要先问这个问题?
联系关联词语“因为……有了……才有……,否则……将”了解表达层次:先问什么?再问为什么这样问?最后提出什么希望?
2、总结学习方法。
三、教学第二问、第三问、第四问
1、默读圈画方法同上
2、交流讨论,学生为主
(1)问什么?
(2)为什么要这样问?(自己的学问有没有进步)
(3)怎样才能使自己的学问有进步?
3、点拨关键处
(1)公德——公共道德,观念
(2)私德——私人生活上所表现的道德品质
(3)真人——真诚不虚伪的人
四、诵读感悟,深化倾吐
1、各组派一代表读(同内容的挑战读,点评要有层次)
2、男女生各派代表读,并谈谈陶校长为什么要作这篇演讲?体现了他怎样的感情?
3、填空总结
陶校长希望同学们从小树立(),筑起(),学习上认准(),刻苦钻研;工作上要培养(),认真负责地做好(),要学做()。这样就可以()。他的演讲言真意切,使我们感受到老一辈教育家对学生的()。
4、激情齐读,读出这种关怀、爱护和演讲的语气。
5、倾吐练习
A《陶校长的演讲》读后感
B我也要每天四问
C陶校长,您听我说……
五、作业:造句(课后练习4)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2
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内容,从小麻雀的成长过程中吸取成长经验,全面正确地认识这对母子。
2、引导学生抓住句子中的重点词语,体会句子中人物的心情。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复习导入。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小麻雀》这一课主要写了什么事。
2、这篇课文可以分成几段,每个段的段意是什么?
二、学习新课。
(一)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1、浏览课文,想一想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2、细读课文,体会成长过程。
(二)以读代讲,初步体会人物特点。
1、默读课文1~13自然段,你对小普季克及他的妈妈分别有什么了解?妈妈——对孩子十分关心,总是耐心地、不厌其烦地告诉孩子生活常识。生怕孩子有危险。
普季克——小普季克对外界很好奇,求知欲很强。同时又是一个自以为是、自作聪明的孩子。
2、分角色朗读。
(三)品读重点段,感受伟大的母爱与小普季克的`成长。
1、创设情境:普季克不顾妈妈的劝告,不相信妈妈解释的话,他还不知道,自作聪明,不听劝告是要吃亏的。终于有一天,他蹲窝边,扯着嗓子,唱着自己编的歌。一不留神,掉到窝下边去了,一只大花猫正好蹲在那里。这时这对母子是怎样表现的呢?
2、默读14~18自然段。对这对母子,你又有怎样的认识?画出重点语句体会。
3、抓住重点词句感受母爱。
妈妈:不异牺牲自己的生命,保住自己的孩子,爱孩子气超过爱自己。
(四)从哪读出来的?引导学生找到描写好好的语句。
1、通过对比读,你有什么体会?
“扑下来、推到一边、竖起来、张大了嘴、直瞪”说明妈妈心昊只想着普季克,毫不犹豫地飞下来,挡在孩子的面前,丝毫没有想到自己。
2、
3、朗读,展开想象。谈感受,朗读。
(1)重点体会“好像一点也不在乎、欢天喜地”。
(2)让我们一次感受那母爱。指名朗读14~16自然段。
(3)角色对话感受小麻雀的成长。
4、学习第19自然段。
普季克为什么鼻子酸酸的?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创设新的情景。
2、想象场景,动笔写人物之间的对话。注意提示语三种不同位置的使用。
四、作业布置。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续写这个童话故事。
教学反思: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3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4、5、6自然段,感受威尼斯的风土人情。
2、能按事物的几个方面来了解威尼斯小艇的特点,理解夜景描写与小艇的关系。
3、认识本课6个生字,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能模仿课文写一些家乡的某处景物。
课前准备:
了解威尼斯城有关的知识,收集介绍威尼斯小艇的图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1、出示课题:“威尼斯的小艇”。
2、请同学介绍一下自己课外搜集到的有关威尼斯的知识。
3、观看课前收集的图片(有条件的可以放录像):威尼斯是意大利北部的一座古城,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威尼斯以她的美丽和恬静迎接着世界各国的友人,让我们也随着作者一起去浏览风光旖旎的威尼斯吧!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新词。
2、读了课文,你感受到威尼斯美在哪里?
2、根据问题,再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对学生读得不对的地方及时指正。
3、全班交流:
威尼斯城市风光美;威尼斯小艇的美。
请学生读读描写威尼斯风光的句子。
自由交流感悟。(河道纵横交叉,精巧灵活的小艇来回穿梭,形式不同的石桥,耸立于两岸的古建筑,夜色中的威尼斯)
三、直入课文,感受小艇“形之美”:
1、出示描写威尼斯小艇样子的句子。
2、自由读这一段话,威尼斯的小艇美在哪里?
3、交流指导:“二三十英尺”大概有多少长?为什么把小艇比作“新月”和“水蛇”?
4、威尼斯的小艇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引出课文第一自然段。
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河道纵横交叉,城市建筑都是依水而建,所以,威尼斯成了以船代车的城市,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等于大街上的汽车。在窄小的河道中自由穿梭,小艇只能设计成这样一种独特的式样。
5、读出小艇的美。
四、再读课文,体会小艇“坐之舒”:
1、小小的一轮“新月”引起了我们的无限遐想。这弯“新月”飘进了清清了河里,也飘到了我们的身边,同学们想不想坐坐这种小艇呢?
引出第三自然段:坐在小巧玲珑的威尼斯小艇里,舒服吗?为什么?
2、学生自由交流感悟。
3、坐着舒适的小艇,穿梭于古老的水城威尼斯之中,你还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说些什么?想些什么?
4、小结:这真是“说不完的情趣”!有感情地朗读。
第二课时
一、读写结合,复习引入
1、听写“小艇、操纵自如”等重点词语。
2、你喜欢威尼斯的小艇吗?读读描写小艇外形之美和坐着舒适的句子。
二、读、说、想、演,感受船夫“驾技之美”:
1、读:自由读第四自然段,找出描写船夫一流的驾驶技术的句子。
2、说:交流哪里写出了船夫驾驶技术之高超。
3、想象这些句子所描写的情景。
“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
--船夫在行驶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怎样的拥挤场面,船夫会怎么做呢?
4、演:造型独特的小艇带领我们浏览威尼斯风光,小艇随着浪花时起时伏,我们的心也随之忐忑不安,真怕一不小心随时坠入船下水中成了“落汤鸡”。如果此时你就是我所坐的小艇的船夫,你会怎样来帮我?(介绍自己的.驾驶技术;唱歌助胆;介绍威尼斯风光;播放威尼斯地方的音乐......)
5、有感情的朗读第四自然段,进一步感受船夫“驾技之美”。
三、感悟朗读,品味小艇与人们之间“和谐之美”:
1、读第五自然段。从这一段你感受到了什么?
2、自由想象:人们还用威尼斯的小艇做什么?
用上“......可以......可以......可以......”说话。
3、威尼斯人是海洋的儿女,懂得欣赏威尼斯水城之美的人,应是在月夜中,招手叫一只“冈多拉”,沿着运河曲折的水道,让自己迷失在迷蒙的夜色中,领略这座水上古城永恒的魅力......
引出第六自然段,静静地朗读。
4、引出课文“阅读链接”,自由读后说感受。
5、如果请你为课文第六自然段配一首曲子,你想选择哪一类的音乐?(抒情的钢琴曲或小提琴曲)配乐朗读。
6、小结:白天的小艇像活泼的精灵,自由穿梭于水城之中,威尼斯是充满活力的;但晚上,当小艇载走最生一批威尼斯人,静静地停泊于码头上。整座威尼斯城就沉沉地入睡了......小艇与威尼斯,与威尼斯的人们,与威尼斯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四、作业
1、背诵课文4--6自然段。
2、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3、写一写家乡的某处景,要写出特点。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4
教学目标
1.识11个生字。正确读记“乖巧、驯良、清秀、矫健、机警、玲珑、躲藏、追逐、强烈、溪流、警觉、震动、锐利、错杂、狭窄、勉强、遮蔽”等词语。
2.朗读课文,了解松鼠的特点。激发同学热爱自然、维护动物的人文情怀。
3.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积累语言。
4.能用较准确、生动的文字对某一种动物的特点进行说明。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课文中准确的说明,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今天老师要跟大家介绍的也是一种小动物,它是谁呢?别着急,它来了(用多媒体播放“松鼠”),看完之后,请用简洁的语言说说你刚认知的这位朋友,说说你最喜欢它什么?用一个词概括一下。
那么,大家想不想了解更多关于这位朋友的秘密呢?今天俺们就来学习法国著名博物学家布丰的一篇文艺性说明文——《松鼠》。请谁来给大家简介一下这篇文章的作者或松鼠的情况。
二、整体感知,明确目标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读阅读提示,想想:这篇文章要俺们了解什么?
反馈:(作者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松鼠?想想课文在表达上与《鲸》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说说从哪里可以看出作者对松鼠的喜爱?)
三、合作探究
1.你能用一句话或几个词语概括出松鼠的特征吗?
明确:(松鼠是种漂亮的小动物,它驯良、乖巧、很讨人喜欢。)
2.小组讨论:
(1)作者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松鼠?
(课文第一自然段首先从总体入手,介绍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接着从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和吃食姿势几个方面具体来写松鼠漂亮的外形特征。第二自然段从松鼠的活动范围——树上(不侵犯人类)、活动时间——夜晚(不骚扰人类)等两个方面着重介绍了其性格特征——驯良。第3.4自然段偏重写了松鼠的行动特征——乖巧。一从它横渡溪流时的情景来表示它的智慧;二从“有人震动大树”时的反应来表示它的警觉;三从储藏食物过冬来表示它的聪明;四从蹦跳的动作来表示它的轻快;五从不高兴时发出的恨恨声来表示它丰富的感情。作者还列举了松鼠搭窝的经过,从选址、建造、居住及窝口的特点等方面来表示它的聪明、勤快,进一步突出了它的乖巧。最后在第5自然段补充介绍了松鼠的.生育情况,何时换毛及喜欢洁净的特点。)
(2)想想课文在表达上与《鲸》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松鼠》一文以准确性说明为前提,以形象化描写为手段,在说明角度、表达方法、语言风格等方面与《鲸》有很大不同。从说明的角度来看,《鲸》偏重于介绍鲸的形体特点和生活习性,而本文偏重于介绍松鼠的外貌、性格和行动;从表达的方法来看,《鲸》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打比如、作比较等说明方法,而本文主要是采用比喻、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从语言风格上来看,《鲸》的语言精炼平实,而本文的语言生动传神,极具文学色彩。)
(3)你喜欢松鼠吗?请你结合课文介绍的顺序说说松鼠在哪些方面讨人喜欢?
3.经过小组讨论后,有没有还未解决的呢?说出来,俺们大家一起来解决。(互相质疑,解疑)
4.能言善辩
下列有两段同样是介绍松鼠的文字,试与原文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
松鼠不躲藏在地底下,在高处活动,因为怕强烈的日光,白昼躲在窝里歇凉,晚上出来练跑、玩耍、吃东西,它过水的时候,用一块树皮当做船,用自身的尾巴当做帆和舵。它十分警觉,只要有人在树根上震动一下,它们就从窝里跑出来。松鼠的窝搭在树枝分杈的地方,又干净又暖和。它一胎能生三四个。
松鼠亦称灰鼠,哺乳纲,松鼠科。体长20—28厘米;尾蓬松,长16—24厘米。体毛灰色、暗褐色或赤褐色,腹面白色。冬季耳有毛簇。林栖,用树叶、草苔筑巢,或利用鸦、鹊的废巢。嗜食松子和胡桃等果实,有时食昆虫和鸟卵。年产1—4窝,每窝产5—10仔。分布于俺国东北至西北,以及欧洲各地。毛皮可制衣,尾毛可制笔。
五、拓展延伸
1.学习了本文之后,你觉得如何才干更好地介绍动物呢?(讨论)
(A、准确、生动的语言;B、合理清晰的结构;C、鲜明的事物特征;D、恰当选用说明方法。)
2.仿造《鲸》的表达方法,改写本文或仿造《松鼠》的表达方法,改写《鲸》。
六、作业安排
改写
板书设计:
美丽:发光的眼睛、光滑的毛、毛茸茸的尾巴、四肢灵活
松鼠
可爱:机灵、搭窝认真、自身劳动生活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5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
3、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
【教学重难点】
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
【教学准备】
1、收集有关季羡林的资料。
2、布置学生列出自己喜欢的课外书清单。
3、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1、齐读课题,提问:
课文中的小苗、大树分别指的是谁?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季羡林的资料,为了解课文内容,进入采访角色做准备。
2、如果你要采访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学者爷爷,你会问他什么问题呢?
3、讨论一下在采访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创设情景,让学生能很快入情入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4、过渡:
今天,就让我们跟着苗苗一起走进季羡林爷爷家,看看小作者是怎样采访这位酷爱读书、知识渊博的老爷爷,听听季爷爷对读书的见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2、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准字音。
3、快速默读课文,找出苗苗给季老提了哪些问题。
三、品读课文,感悟读书之道
1、对于苗苗天真而真诚的提问,季老是如何解答的`呢?请在读课文,找出季老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
2、学生边读边在表明季老观点的地方做上记号,也可以写出自己的感悟。
3、根据学生对访谈的再现,因势利导,明晰季老的见解以及对下一代的殷切期望。
过渡:季老对于苗苗感兴趣的那些问题,持有什么态度,他是如何解答的?
交流预设:
⑴ 把文章写好,要多看书:
① 季老主张看闲书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② 同学们对《彭公案》、《济公传》、《施公案》、《三侠五义》有哪些了解?
③ 什么样的书是闲书?你的父母允许你看吗?季老是主张看闲书的,但是在课堂上和写作业的时候看行吗?
⑵ 要努力培养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的人才,因此不能偏科:
① 同学们如何理解“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② 小组讨论,交流偏科的危害。
⑶ 要学好外语,还要进行古诗文积累:
① “起码”怎么理解?“注”是什么意思?
② 交流:
“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你听了季老的话有什么感想?
四、品位人物,分角色朗读
1、过渡激趣:
此时此刻,进行“现场再现”,你能演好其中的角色吗?看谁把人物的对话内容记得最牢,能够最传神地演绎文中的角色。
2、揣摩人物的特点。
3、说一说季老与苗苗分别有什么特点?
4、自由读课文,对话的内容记清楚,把人物的特点读出来。
5、同桌分角色读课文,读完后互相评价。
6、两名学生分角色一问一答,全班对他俩的朗读进行评价。
7、从朗读中,你觉得季老和苗苗分别是怎样的人?
五、回顾文题,体会寓意
通过同学们的朗读,我感觉到了苗苗对季老的尊敬爱戴,也感受到季老无名人架子,亲切随和,满含着对下一代的关爱。现在,让我们再看一看课文的题目《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回味题目,你明白了什么?
六、扩展阅读,鼓励综合性学习
1、小小年纪、刚刚12岁的苗苗不仅采访过季羡林教授,她还采访过当今中国文学艺术界的大家臧克家、史铁生、黄宗江和王蒙,还有油画大师、美协主席靳尚谊和国宝级人物、笑星之首马季等,可真谓是茁壮的小苗苗和参天大树们的对话。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找到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全书,读一读苗苗和15位名人面对面的交流。
2、鼓励学生开展课外综合性学习。
⑴ 调查本班同学的阅读书目。
⑵ 采访爱读书的人,列一个采访提纲,并做一份访谈记录。
⑶ 辩论:
看闲书是否影响学习?
【板书设计】
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闲书 多看书
偏科 三贯通
学习外语 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
〖课后训练设计
1、读拼音,写词语
qǐ mǎ lù lín hǎo hàn ɡǔn ɡuā làn shú
( ) ( ) ( )
piān kē wén lǐ ɡuàn tōnɡ shuǐ hǔ zhuàn
( ) ( ) ( )
2、在正确的读音下面打“—”
爷爷,您在《我的童年》里说,您小时侯,最感兴(xìnɡ xīnɡ)趣的就是看闲书,您喜欢看《三国演义》,还能将《水浒(xǔ hǔ)传( chuán zhuàn)》里绿(lǜ lù)林好汉的名字背得滚瓜烂熟。
3、你最喜欢看的课外书是什么?把他推荐给大家。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5篇)】相关文章:
五年级上册教案01-24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07-04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01-29
五年级上册语文《梅花魂》教学设计12-30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08-11
六年级上册苏教版语文教案01-29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15篇11-30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工作总结06-13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工作总结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