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冰的教案

时间:2023-01-28 16:22:33 教案 我要投稿

认识冰的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认识冰的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认识冰的教案

认识冰的教案1

  大班数学:

  认识人民币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人民币及1元和5元的面值。

  2、初步尝试有计划地使用人民币,了解人民币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活动准备:

  课件、记录表、人民币、钱包、布置好小超市(文具若干)。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师:小朋友,再过几个月你们就要上小学了,小学生要用到很多的学习用品,今天我们去逛逛文具店买一些学习用品,好吗?

  2、认识人民币。

  (1)买学习用品要用什么?我们国家使用的钱(钞票)有一个好听的名字,你们知道叫什么吗?

  (2)课件(出示所有的人民币)。

  师:看,这是什么呀?“请你们仔细看看,这些人民币一样吗?”(数字、颜色、图案、纸张大小不一样)

  你认识哪张人民币?它的面值是多少?

  小结:人民币有两种,长方形、像纸张一样的人民币叫纸币;圆圆的、硬硬的、金属材料做成的叫硬币。

  (3)师:今天我们要用几元人民币去买学习用品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数字7)

  3、取钱。

  (1)师:在你们的桌上有一只篮子,里面有很多的人民币,现在请你们从篮子里取7元人民币。

  (2)幼儿操作。

  (3)集中交流。

  师:你取了几元人民币?是怎么取的`?谁也用了这种方法?

  小结:原来7元人民币有两种取法:一种是一张5元的纸币,两张1元的硬币,还有一种方法是7张1元的硬币。

  (4)师:请小朋友每人拿一个钱包,把7元人民币放到钱包里。(幼儿把7元钱放到钱包里)

  4、制作计划表。

  师:小朋友们已经把钱准备好了,那么你们准备到文具店里买些什么学习用品呢?

  (1)出示课件:我们先来看看文具店里有些什么学习用品?这些学习用品的价格又是多少?

  (2)师:原来文具店里有这么多的学习用品,它们的价格也是不一样的,我们每个小朋友有几元人民币呀?该买些什么呢?我们先来计划一下吧!

  (3)(出示计划表)教师介绍计划表。

  师:你们看,老师为你们设计了一张计划表,这上面是文具店的学习用品,你们要打算好要买的学习用品的价钱正好是7元,然后把它们圈起来,把几种要买的学习用品的价钱用算式的形式写下来。

  (4)教师示范操作。

  (5)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6)集体交流:小朋友们都做好了计划表,现在谁愿意和大家交流你的计划表。

  (7)自由交流:其他的小朋友呢?你们想不想交流一下?现在就请你们和边上的朋友看一看,说一说。

  5、购物。

  (1)师:现在我们都做好了购物计划,接下来就请你们每人带7元人民币按计划买学习用品吧!(幼儿按计划购物)

  (2)师:你们都按照计划挑选好需要的东西吗?现在我们一起去收银台付钱吧!

  (3)小结:你们买到了这么多的学习用品,开心吗?小朋友们真棒,都是用7元人民币,买到这么多不同的学习用品。

  6、了解人民币的用途。

  (1)师:那你们知道人民币除了可以购买学习用品外,还有什么用呢?

  (2)多媒体:我们一起来看看人民币还有什么用?

  (3)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用的、吃的、玩的、穿的很多地方都要用到人民币,钱虽然不能代表一切,但是生活中如果没有钱,我们都难以生活下去。爸爸妈妈平时要辛勤地工作,努力赚钱,所以小朋友要怎样?对,要节约用钱,养成不乱花钱的好习惯。今天,我们一起去文具店用人民币购买了学习用品,以后我们还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用人民币做其他的事情,好吗?

认识冰的教案2

  活动目标:

  1.认识一些常用面值的人民币,知道如何识别人民币币值的正确方法。

  2.了解人民币的单位,知道元、角之间的大小。

  3.在购物游戏中,初步掌握用货币购物的基本常识,教育幼儿爱护人民币,养成不乱花钱的好习惯。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活动准备:

  课件、人民币、篮子等。

  活动过程:

  (一)、认识人民币

  1、直接引入:师——“请小朋友一起来看看大屏幕。”

  2.猜测(课件):a、“这是什么?”“对了,这就是钱。”

  b、“请小朋友仔细看看,这些钱一样吗?”(引导幼儿观察。)(数字、颜色、图案、纸张大小不一样)

  “你们知道这些钱共同的名称吗?”(人民币。)

  c、小结:人民币又分纸币与硬币。

  3、让幼儿了解钱的用途。

  师:你们知道钱是用来做什么的吗?它对人们有什么用处?

  小结:人们通常用钱来买东西,比如我们穿的衣服、裤子,吃的菜等等;钱虽然不能代表一切但是生活中如果没有钱,我们都难以生活下去。

  4、对幼儿进行养成教育。

  教育幼儿爱护人民币,养成不乱花钱的`好习惯。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认一认、说一说

  课件:你都认识哪些人民币吗?你认识的有哪些?看看说说这些人民币的面值各是多少:1角、5角、1元、5元、10元等。

  (1)重点介绍角币,识别角币的单位。

  (课件)纸币1元,你怎么知道它是1元?有几个数字1?教师点击课件,共同寻找人民币1元上的数字。

  怎么知道它是1元而不是1角?从汉字、拼音的单位上都能告诉我们是1元,找出1元的人民币,并小结:原来1元人民币既有硬币又有纸币,他们都是1元面值的人民币。

  看课件,找找还有哪些人民币也有硬币,随机转动。

  (2)互动游戏

  a、师取钱,幼儿说。

  b、老师说,幼儿取。

  (三)游戏“凑钱”

  老师交待活动要求——为灾区小朋友买一批学习用品,可超市只有3、4、6、7、8、9元的物品,而人民币只有1、2、5元。怎么办?

  1、小结:学会凑钱

  2、幼儿游戏,老师指导。

  3、集体检查凑出的钱是否不多不少刚好买你所需的学习用品,讨论我们可以用哪些不同的方法凑出x元钱。

  活动反思:

  本节课来源于大班下期《领域》。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孩子已经开始接触到人民币,如收到压岁钱,随大人去超市购物等。有小部分的孩子已有亲身购物的经历,所以他们对人民币也有一定的感性经验,有探索的需求。而大班下学期幼儿对10以内数的分合有了一定的理解,这也为感受10元以内人民币的数量关系作了知识方面的准备。在本次活动中,认识人民币,知道面额的大小,了解元与角的关系,是个重点,而使用人民币进行分解组合,有计划合理消费是个难点,整个活动以“认识人民币”——“识别人民币面值大小”——“为灾区小朋友购买学习用品”三个环节来贯穿,从而让幼儿在富有情趣的活动中来获得人民币的粗浅知识,练习10元以内人民币的分解组合,及养成方面的教育。

  在第一环节中,我使用了课件、实物等教具让幼儿运用观察、比较等方法来让幼儿认识人民币及其面值,知道它们的单位大小关系。在活动中发现幼儿能够很好的掌握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而对元与角之间的大小关系不清楚,所以我请幼儿比较:数字相同、面值是否也相同。在观察、比较的过程中知道其单位不同、数字不同面值也就不同。

  第二环节,根据幼儿的知识准备,我们设计了超市购物的游戏,让幼儿来感受x元钱的不同组合形式。这里我们给幼儿准备了10元、5元、2元、1元面额的人民币,在操作活动中,我们为幼儿提供的数字钱也是有讲究的,10元只有1张,5元面额的有1张,2元面额的有1张,1元的比较多,这样做就是要促使幼儿在没有x元面额的情况下动脑筋去尝试别的组合形式。而且这里我向幼儿提出了要求,购物后幼儿之间要互相交流,这个要求的提出促使孩子一方面进行合作,另一方面也在进行着自我纠正,自我调节。在这个环节中,加入了收银员教师的收钱环节,既对幼儿的操作进行了验证,又使活动更加情节化、游戏化了。

认识冰的教案3

  一、活动目标

  1、认识时钟,了解时钟的结构及分针、时针的运行规律。

  2、能正确辨认整点、半点。

  3、引导幼儿养成遵守时间的好习惯。

  二、活动准备

  ppt、教师自制时钟,老狼头饰,小白兔头饰。

  三、活动过程

  (1)谜语导入,引出主题。

  1、我有一个好朋友,嘀嘀嗒嗒不停走,叫我上学和休息,真是我的好帮手。你知道它是谁吗?(时钟)

  2、出示ppt,你知道钟的作用是什么吗?

  小结:时钟不停地走动,为人们显示时间,人们按时钟上的时间来进行工作,学习和休息。

  (2)认识时钟,了解钟面的主要结构和运行规律。

  1、今天老师也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好朋友,你们想不想认识一下?那我们欢迎一起把好朋友请出来吧,(出示课件钟表和教师自制钟)。

  2、引导幼儿观察钟面,说出自己的发现。

  教师提问:看完了老师带来的这些好朋友,你发现了什么,每个钟面上都有什么?(数字宝宝、针宝宝)有哪些数字宝宝呀?(1——12)那针宝宝有几个?(2个,长长瘦瘦的针叫分针,矮矮胖胖的针叫时针),针宝宝是按什么方向走动的?(按顺时针方向)。

  教师小结:虽然时钟的大小、颜色、形状不一样,但是它们的.钟面上都有1—12的数字;还有三根长短、粗细不一样的指针,其中长长瘦瘦的针叫分针,矮矮胖胖的针叫时针,最长最瘦的针叫秒针,他们都是按顺时针方向走动的。

  (3)认识整点、半点

  1、认识整点:利用拨动的钟面,出示整点时间,请幼儿观察,现在时针和分针分别指着什么数字上?现在是几点?你是怎么知道的?

  教师小结:看几点钟时,先看时针,再看分针;当时针正指向某一个数字,分针又正好指在12上时,就表示几点整,如时针指在1上,分针指在1上,就是1点。

  2、认识半点:利用拨动的钟面,出示半点时间,请幼儿观察,说出是几点半。

  教师小结:先看时针,再看分针;当时针正指在两个数字的中间,分针指在6上,就表示是几点半,如时针指在7和8的中间,分针指在6上,就是7点半。

  (4)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游戏玩法:老师戴上老狼的头饰拌老狼,由老狼拨动时钟,由幼儿伴演小白兔问"老狼老狼几点啦"老师拨动出时间,由小白兔说出是几点?当老狼拨动时钟到12点时,小白兔说出12点时,就要静息在桌了上,不能说话,老狼就不会抓小白兔。

  四、活动延伸

  1、讨论钟表对我们的作用,(时钟可以随时提醒我们工作、学习、睡觉、起床等)让幼儿知道时间是宝贵的,上幼儿园时不能迟到,养成遵守时间的好习惯。

  2、回家后可以与爸爸妈妈帮你制作一个时钟。

认识冰的教案4

  设计意图:

  主题活动《苹果和橘子》已开展一段时间了,小朋友们对主题中的一些水果也特别地感兴趣。红红的大苹果,黄黄的橘子,甜甜的香蕉,脆脆的鸭梨……秋天的水果丰富又多彩。水果是幼儿熟悉的、喜欢的,然而每个人对水果都有着自己的喜好,本次活动通过让幼儿讲讲自己知道的水果,选择自己喜欢的水果进行粘贴,让幼儿试着对水果进行小组归类,并以此为基础,让幼儿体验“水果蹲”游戏的快乐,借机巩固幼儿对水果基本特征的认识并发展幼儿的应变力和身体的协调性。希望幼儿在这种情景化、生活化和多元互动的共同体中能获得一些他们所需的知识和经验并能在自身快乐的体验中寻求到更好的发展。

  活动目标:

  1、能正确地说出几种常见水果的基本特征,并能选择自己喜欢的水果图片进行粘贴。

  2、会将相应的水果进行小组归类,在游戏中发展身体的协调性及自身应变能力。

  活动准备:

  1、小马、小猴、小羊、小兔等教师示范用的图片各一张。

  2、苹果、橘子、香蕉、梨子等实物图片若干。

  3、水果盆形状的浅色背景纸若干,固体胶若干。

  活动过程:

  一、说说讲讲

  1、师:宝宝,你喜欢吃什么水果呀?

  幼:我喜欢吃××水果。(教师请幼儿自由讲述)

  2、师:你为什么喜欢吃××水果呀?

  幼:因为它是甜甜的、××的……

  3、师:你喜欢吃的水果除了是甜甜的、××的……,它还是什么样的呢?(教师尽力引导幼儿说出他喜欢吃的水果的其他基本特征)

  4、重点指导能力弱的孩子。教师可以通过具体提问引导幼儿说出自己喜欢吃的水果的基本特征。

  (1)××水果吃起来是什么味道的?

  (2)它长得怎样,是什么形状的?

  (3)他穿着什么颜色的衣服?

  二、通过故事的'形式对幼儿的回答进行小结。

  1、师:我们小朋友这么喜欢吃水果,森林里的许多小动物呀也喜欢吃水果。他们今天要到我们班来做客了,你们猜猜会是哪些小动物呀?

  幼1:小猫。

  师:小猫是怎么样的啊?(和幼儿一起做喵喵的动作)再猜猜看还有谁也会来呀?

  幼2:小狗。

  师:小狗会怎么样啊?(和幼儿一起做汪汪的动作)还有谁也会来呀?

  幼3:……

  2、师:到底是谁来了,我们一起来看看好吗?

  幼:好!

  师:看,是谁来了?(教师模仿马蹄声“的哒的,的哒的”并出示小马图片)

  幼:是小马!

  师:看到它们来了我们要和它们说什么呀?

  幼:小马你好!欢迎你到我们班来!

  师:你们知道小马最喜欢吃什么水果吗?(请幼儿猜一猜)

  幼:……

  师:我来问问小马看,你们有没有猜对。小马小马你最爱吃什么水果呀?(教师模仿小马的口吻说:我呀最喜欢吃香香的圆圆的红红的吃到嘴里甜甜的——)

  幼:苹果!

  师:你们怎么知道是苹果呢?

  幼:因为它是红红的甜甜的呀!

  师:原来小马最喜欢吃苹果呀!(从身后抽出苹果图片并贴在小马旁边)

  3、教师以同样的形式逐一出示别的动物和水果图片,边演示边讲故事。

  小猴说:“我喜欢吃香蕉,香蕉吃起来甜丝丝的、滑溜溜的。”

  小羊说:“我最想吃脆脆的梨子。”

  小兔说:“我最喜欢吃橘子了,橘子黄黄的,吃到嘴里全是酸酸甜甜的水。”

  4、请幼儿再次重述各种水果的基本特征。

  师:小马、小猴、小羊、小兔都来了,它们说它们要把自己最喜欢吃的水果带来给我们班的宝宝分享呢!你们开不开心呀?

  幼:开心。

  师:小动物给我们带水果来那我们要和它们说什么呀?

  幼:谢谢!

  师:那你们说说看小动物们分别会带来什么样的水果呢?

  幼1:小马会带来××的、××的、××的苹果。(再次重述苹果的基本特征)

  幼2:小猴会带来××的、××的、××的香蕉。(再次重述香蕉的基本特征)

  幼3:小羊会带来××的、××的、××的梨子。(再次重述梨子的基本特征)

  幼4:小兔会带来××的、××的、××的橘子。(再次重述橘子的基本特征)

  三、教师示范并请幼儿自选自己喜欢的水果在水果盆形状的背景纸上进行粘贴。

  1、引出水果盆形状的背景图片。

  师:小动物们给我们带来了这么多的水果想和我们一起分享,我们一起来帮他们想个办法把水果装起来,对了,宝宝家里的水果是放在哪里的呢?

  幼:桌子上、盘子里……

  2、教师示范将水果“放入”盘中。

  师:好吃的水果要放在水果盘里,我喜欢吃苹果,我在我的盘子里放一个苹果。轻轻地轻轻地苹果放上去了,哎呀,苹果掉下来了,怎么办?

  幼:请胶水宝宝帮帮忙。

  师:我来贴一贴,我最爱吃小马带来的苹果!你们爱吃什么呀?(请个别幼儿上来演示)请你们也来装一样自己最喜欢的水果到水果盆里去吧!

  3、幼儿操作。

  (1)幼儿自选一种自己最喜欢的水果图片贴在水果盆形状的背景纸上。

  (2)教师注意观察幼儿选择图片时出现的情况,引导胆小的幼儿做出选择。

  (3)引导幼儿边贴水果图片边说:我最爱吃小猴带来的香蕉,我最爱吃小兔带来的橘子……

  四、初步对水果盆里的水果进行归类。

  1、师:宝宝的水果装好了吗?请把你们的小盘子举起来给老师看看好吗?没有装好水果的宝宝加油哦!

  2、引导幼儿在教室四面站开。

  师:喜欢吃苹果的宝宝在哪里?苹果宝宝走呀走,走到老师这里来。

  喜欢吃香蕉的宝宝在哪里?香蕉宝宝跑呀跑,跑到老师这里来。

  喜欢吃梨子的宝宝在哪里?梨子宝宝跳呀跳,跳到老师这里来。

  喜欢吃橘子的宝宝在哪里?橘子宝宝飞呀飞,飞到老师这里来。

  五、游戏:水果蹲

  师:宝宝今天好开心呀,我们一起来做个“水果蹲”的游戏吧!

  1、幼儿胸前举好自己粘贴的水果图片,表示自己扮演某一种水果。

  2、教师念儿歌,如:“苹果蹲,苹果蹲,苹果蹲完香蕉蹲”,“香蕉蹲,香蕉蹲,香蕉蹲完××蹲”等。

  3、幼儿按口令做相应的动作。(教师可视幼儿的反应快慢程度改变儿歌的节奏)

  4、游戏重复几遍后,活动结束。

  5、小结:今天我们找到了不一样的好吃的水果,每种水果都有不一样的营养,以后我们要多吃水果,保持身体健康。

认识冰的教案5

  一、活动目标

  1、了解冰的特性,知道冰结构与温度的关系。

  2、喜欢进行小实验,发展初步的探索精神。

  二、重点与难点

  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和对自然物的兴趣。

  三、材料及环境创设

  1、材料:冰块、水、容器,……。

  2、环境创设:在活动区为幼儿提供玩冰和做实验的材料,并根据幼儿的要求及时提供相应的材料。

  四、设计思路

  本活动主要是利用幼儿对冰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所以关于冰的特性都要让幼儿通过亲身的活动获得,同时让幼儿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中体验探索活动的兴趣。

  设计可以在幼儿探索的基础上安排交流活动,让幼儿通过相互介绍探索的经验,扩大经验的范围,激发继续探索的.兴趣。

  此外还可以组织幼儿讨论冰的用途,加深对冰的了解,扩大幼儿的知识面,发展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最后让幼儿通过制冰的实验,了解冰与温度的关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活动流程

  探索活动——讲述活动——交流、讨论——实验活动

  1、通过探索活动感受冰是冷的,遇热会融化的特性。

  (1)提供冰块:让幼儿自由玩耍。

  (2)玩玩想想:让幼儿带着问题玩冰。(把冰捏在热乎乎的手里会怎么样?把冰放在热水里会怎么样?放在冷水里和热水里是不是一样的?有什么办法可以使冰很快变成水?……)

  2、通过交流活动介绍探索经验,总结冰的特性

  (1)交流玩冰的感受。

  提问:手碰到冰的时候觉得怎么样?是不是喜欢玩冰?为什么喜欢(或不喜欢?)

  (2)介绍使冰融化的方法。

  3、通过讲座活动使幼儿了解冰的各种用途。

  提问:冰有用吗?有什么用?你们什么时候喜欢冰,什么时候不喜欢。

  4、通过实验活动激发幼儿的探索精神。

  (1)让幼儿回家做冰。

  (2)交流做冰的方法。

  (3)教师带领幼儿在 的不同部位放上灌满水的容器,然后观察哪些地方的水结冰了,为什么?

认识冰的教案6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5~87页例1、例2,以及随后的练一练,练习十三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观察、画图、讨论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基本特征,知道圆的圆心、半径和直径的含义;会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能用圆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现象。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难点:

  初步认识圆,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游戏:摸图形。

  出示装有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和圆形纸片的袋子。

  提出要求: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袋子,里面装有很多平面图形。请一位同学把它们依次摸出来,其他同学一起说出图形的名称。

  2.出示学生摸出的圆形纸片,指出:这是一个圆形纸片(板书:圆)。圆与我们以前学过的三角形、长方形等多边形相比有什么不同?它有哪些有趣的特征?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些问题。

  板书:圆的认识。

  二、教学例l

  1.提问:你在生活中见过圆吗?举例说一说。

  学生交流时,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如果学生说的圆形物体就在身边,可以让他们指一指物体上的圆;第二,课前要准备一些典型的、大小不同的`圆形物体或图片,当学生说到这些物体时,可及时呈现出来;第三,如果学生把球当成了圆,可以通过比较让他们知道球是立体图形,而圆是平面图形。

  2.追问:说了这么多的圆,看了这么多的圆,大家想不想动手画一个圆呢?先动脑筋想一想,再用手头的工具动手画一画。

  3.学生独立画圆。组织交流时,可结合教材所列的画法,有针对性地介绍一些典型画法。如果有学生想到了用圆规画圆,不要急于让他们说出具体的操作过程。

  4.启发思考:圆和以前学过的三角形、长方形等多边形相比有什么不同?

认识冰的教案7

  活动设计背景

  为了让幼儿更好的认识风,了解风的作用和危害,我让幼儿观看风的课件,到室外去观看风,去触摸风,感知他们的存在。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启发他们热爱大自然,让他们从小爱上科学。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风的形成是空气的流动的作用。

  2培养幼儿的感知,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风的形成是空气的流动的作用。

  活动准备

  让幼儿到户外去观看飘动的红旗,树枝的摆动。

  活动过程

  谈话:飘动的红旗,树枝的摆动,这些自然现象都是谁的作用引起的?

  让幼儿观看课件:大海上船上风帆的飘动,夏天不停地用风扇扇。

  教师演示:让幼儿吹灭点燃的蜡烛,让幼儿吹动空气形成风,把碎纸屑吹走。

  让幼儿举例生活中还有哪些这样的'现象。

  小结风的形成是空气的流动的作用。

  拓展:讲述风在工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及危害。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认为做得比较好教学安排合理,师生互动良好,充分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不好的方面是激励性语言不多,今后我一定改正不足,提高活动效果。

认识冰的教案8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2、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长度观念,道1厘米=10毫米;1米=10分米。

  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重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米=10分米。

  难点:怎样正确使用毫米、分米测量物体的长度。

  关键:采用直观演示与动手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教具:课件、米尺、学生尺、线绳、各种小物体等。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师:每组的纸上都画有一条小线段,你们能精确量出它的长度吗?试试看!

  1、学生分组活动。

  2、汇报:量不出小线段的长度。

  师:怎样才能量出小线段的长度?

  生:要是知道一个小格是多长就能量出。

  师:你想怎样解决这个疑问?

  生:看书。

  师:请同学打开书60页,自学例1。

  点评:有疑才有思,通过量线段这个小环节,教师故意为学生设置疑问,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每个学生都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疑问,积极性非常高!

  二、合作探究,形成规律。

  师:谁能告诉老师一个小格是多长?

  生:一个小格长1毫米。

  师:你能具体说说是怎么规定的吗?

  生:1厘米中间的每一个小格是1毫米。

  师:我们一起看大屏幕:(教师自制课件动态演示)。

  师:这是一个放大的1厘米,咱们一起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小格?(一边数,一边动态演示)这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2个小格是几毫米?5个小格是几毫米?1厘米里面有几个1毫米?那么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

  师:量一量,一分硬币有多厚?

  生:1毫米。

  师:用手势表示1毫米的长度?

  以小组为单位,量一量你身边的小物体的长度或厚度,要有分工,有记录,分工明确。

  学生分组活动。

  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汇报。

  师:当我们量的物体比较小或要求我们量的比较精确时要用毫米作单位,当要量比较长的物体时,就要用一个比毫米大的多的长度单位,想知道它是什么吗?打开书61页,自学例2。

  (1)学生自学。

  (2)学生汇报:10厘米的长度就是1分米。

  师: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1米等于多少分米?

  继续以小组为单位,看看那些物体可以以分米作单位来量一量。

  (1)学生分组活动。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

  用手势表示1分米的长度。量出3分米长度的绳子给大家看。

  想一想,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学习了那些长度单位?

  (大屏幕出示已学过的长度单位)

  师:观察每相邻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几?你能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出来吗?这节课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老师出题考考你好吗?

  点评:在新授环节我主要采用了如下的方法:自主法、合作法、探究法、实践操作法,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之上,为学生提供合作、探究的机会,帮助学生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比如以毫米、分米为单位量身边物体的长度或厚度,既培养了学生合作精神,又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并且充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亲切感,学生积极性高,学习效果也很好。

  三、巩固练习

  1、填合适的长度单位。

  (1)蜡笔长6()。

  (2)跳绳长2()。

  (3)课桌高7()。

  (4)粉笔长75()。

  (5)别针长34()。

  (6)小红身高120()。

  2、判断

  (1)小名身高134米。()(2)一根绳长15分米。()

  (3)一块橡皮厚1米。()(4)10分米=1厘米。()

  3、儿歌

  长度单位真不少,米、分米、厘米和毫米。

  有的长,有的短,有的不长也不短。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一定要:牢牢记,灵活用。

  点评:在巩固练习阶段,采用了学生喜欢的一些形式,如:选择、判断、儿歌等,既检验了学生对本课所学知识,及时得到反馈信息,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寓教寓乐。

认识冰的教案9

  活动设计背景

  我设计的这个活动是小班上学期的英语活动,对于小班年龄段的幼儿来说,英语是个新鲜事物,他们对此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喜欢英语单词、律动、儿歌……认识新的英语单词是他们值得骄傲的事情之一。

  活动目标

  1、了解几种常见水果名称,愿意模仿和学说单词“apple”、“banana”、“pear”、“orange”。

  2、初步理解句子“i like apples”。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读单词“apple”、“banana”、“pear”、“orange”。

  难点:理解句型i like…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挂图、大小单词卡、点读笔;水果(苹果、香蕉、梨、橘子)、布袋。

  环境准备:将装有4种水果的小单词卡分别放在幼儿椅子下。

  活动过程

  一、warming-up(热身活动)

  教师和幼儿一起表演歌曲hello,并相互问好。

  二、presentation(内容呈现)

  1、教师拿出装有水果的布袋,让幼儿伸手到布袋里摸一摸,再闻一闻,猜猜口袋里装的是什么。

  2、请幼儿将水果从布袋里拿出来,教师用英语逐一介绍“apple,apple,it’s an apple.”

  其他水果方法同上。

  3、教师出示挂图,用点读笔点读挂图上的单词,引导幼儿跟读。

  三、practice(活动操练)

  游戏:大声小声

  1.教师分别出示“apple”“banana”的大单词字卡,教师小声读,幼儿大声跟读;教师大声读,幼儿则小声读。

  2.教师出示“pear”、“orange”的大单词字卡,教师从下往上举,教读声音由小到大,幼儿跟读声音也由小到大,反之,教师从上到下举时,声音由大到小,最后到没声。

  四、production(创造巩固)

  1、游戏:教师出示“banana”大单词字卡,说出句型“i like banana”,请拿到“banana”小单词卡的幼儿把字卡举起,并将其放入贴有”banana”小单词卡的篮子内。

  “apple”、“pear”、“orange”的方法同上。

  2、师幼道别

  师幼同唱《goodbye song 》。

  五、活动结束

【认识冰的教案】相关文章:

认识时间教案01-26

认识水果教案01-25

《毫米的认识》教案01-24

认识角教案01-21

认识扇形教案01-19

冰孩儿11-14

冰姑娘11-14

冰姑娘11-14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01-27

认识左右大班教案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