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壶口与龙门》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壶口与龙门》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壶口与龙门》教案1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学习钳制等生字生词。
2、认识说明文,了解壶口和龙门两个黄河最为著句的河段,培养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3、学习列数字等说明方法,体会生动的说明语言。
教学重点
说明方法和说明语言。
教学难点
体会生动的说明语言。
教学思路及学法指导
1、预习是要求学生自学生字词,老师在课堂检查,并归纳通过阅读,知道了哪些关于黄河的知识。
2、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分析作者是通过哪些说明方法让读者对壶口和龙门有所了解的。
3、结合课后练习二,理解作者在说明中流露出的对祖国河山、对祖国建设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课时
一课时
课时序号
11——009
组长签字
教学内容及步骤
师生活动
学生
活动
教学反思
导入新课
李白诗曰: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黄河壶口到龙门段是黄河上最为驰名的一段,这一段黄河气势磅礴,引人入胜,今天我们学习《壶口与龙门》,来了解一下这两处景观。
初读课文正音识字
气势磅(páng)礴(bó)深槽(cáo)骤(zhòu)然钳(qián)制咆(páo)哮(xiào)舵(duò)杆惊(jīng)涛(tāo)骇(hài)浪(làng)悬(xuán)崖(yá)峭(qiào)壁(bì)混(hún)凝(níng)土
要求学生默读课文,学习生字词,当堂听写。
研读赏析课文
1.壶口和龙门有什么特点?
明确:地理位置险要,景象气势磅礴,令人神往。
2.作者从哪几方面介绍了壶口?
明确:位置、得名以及奇景。
3. 作者从哪几方面介绍了龙门?
明确:位置、景观、历史地位以及发展现状。
4.作者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举列说明。
明确: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举例子、引资料。
5.本文的写作目的是什么?
明确:是为了说明“壶口和龙门”的景观的历史地位,说明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壶口和龙门”的发展现状。
6.为什么要讲一些历史故事和壶口龙门一带的变化呢?你觉得作者是客观冷静的说明还是带了某种情感呢?
明确:增加人文色彩和趣味性。洋溢着对祖国河山和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成就的喜悦与赞美之情。
要求学生认真默读课文后回答交流批注。
比较探究
1.《壶口与龙门》《运河与扬子江》在表达形式上与本单元的其他文章有很大不同,请探究、讨论他们的主要特点。
明确:《运河与扬子江》采用了独特的对话方式,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运河和扬子江以生命的形象,使得形象鲜明,并且有利于进行比较和褒贬,也增强了趣味性。
《壶口与龙门》是科学小品,采用说明语言。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文字表述准确、客观、科学。大量使用数据说明,涉及的事实均具体明确,有据可考。引入神话、传说、故事,增强了趣味性。二是重在说明对象的客观特征。如壶口、龙门为黄河“最为险要”处的地理特征,船工越渡龙门天险的操作技术等。
学生思考讨论明确批注。
小结
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运用比较客观的科学语言和形象语言相结合得方法,写出了壶口与龙门的地理特点。
生记录。
板书设计
壶口与龙门
地理位置 特征:气势磅礴
壶口瀑布:位置、得名 列数字赞
“红霞瑞马” 打比方
龙门: “龙门三激浪” (传说、故事) 历史地位
发展现状 生动说明
作业布置及问题探究
2.查阅有关壶口与龙门的资料。
完成阅读练习二。
教后反思
课外阅读《运河与扬子江》《江之歌》《壶口与龙门》助读资料
课外阅读* 《运河与扬子江》* 《江之歌》* 《壶口与龙门》助读资料
一、识记作者
1、陈衡哲(1893—1976),江苏武进人。1914年考取清华学校留学资格,赴美国瓦沙女子大学深造,并以莎菲笔名开始写作。胡适曾说:“当我们还在讨论新文学问题的时候,莎菲(陈衡哲)却已开始用白话做文学了。”1918年进芝加哥大学继续学习,1920年获硕士学位并回国,任教于东南大学、北京大学、四川大学等校。陈衡哲作为作家,她的创作并不丰富,只有1928年由新月书店出版的短篇小说集《小雨点》和开明书店1938年出版的《衡哲散文集》等,另有社会科学著作《文艺复兴史》、《西洋史》等。
2、毛姆(1874—1965),英国 家、 家。自幼父母相继去世,由伯父送入寄宿学校。1892至1897年在伦敦学医,并取得外科医师资格。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兰贝斯的丽莎》即根据他作为见习医生的见闻写成。毛姆擅长写作短篇小说,曾受到莫泊桑的影响。他的短篇小说故事性强,情节曲折多变,但又不落窠臼。1903至1933年,他创作了近30部剧本,深受观众欢迎。1916年,毛姆到南太平洋旅行,此后多次到远东。1920年到中国,写了游记《在中国的屏风上》,并以中国为背景写了一部长篇小说《彩巾》。他的不少作品有浓郁的异国情调,这也是它们吸引读者的.一个原因。
3、叶其扬:选自《黄河新歌》 。
二、基础知识
1、生字
蜀山 开凿 怨尤 匍匐 纤夫 呻吟 泯灭 骤然
分外 钳制 厮打 咆哮 舵杆
2、多音多义字辨音并组词。
摧 峭 翘
催 鞘
璀 稍 纤
3. 词语
讥笑:
真谛:
怨尤:
全力以赴:
竭尽全力:
泯灭:
三、课文助读
1、《运河与扬子江》这篇文章采用了什么方法?让我们懂得了什么?(用课文的词句回答)
2、《江之歌》这篇文章表面看是长江之歌,实际上写作的对象是谁?他们的生活和歌声是怎样的?他们是怎样工作的?但是作者却透过表面,看到了蕴涵在这样的歌声下面的什么内涵?(用课文的词句回答)
3、《壶口与龙门》这篇文章,主要写了哪些内容?和前面的文章比较起来,这篇文章有什么不一样?
四、课外阅读遇到的难题?
比较·探究《运河与扬子江》《江之歌》《壶口与龙门》教案教学设计2
4比较探究《运河与扬子江》《江之歌》及《壶口与龙门》教案
《壶口与龙门》教案2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了解作者。
3、体会文章采用的方法,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写作该文的目的。
教学步骤:
一、组织教学。
二、解决生字词。
蜀山 开凿 羡妒 怨尤 桅杆 匍匐
纤夫 卸下 呻吟 泯灭 磅礴 深槽
骤然 分外 大禹 钳制 厮打 咆哮
刹那 舵杆
三、作者介绍
1、陈衡哲:女,现代作家。
2、毛姆:英国小说家,20世纪20年代曾经到过中国,沿长江溯流而上直至重庆。
3、叶其扬:选自《黄河新歌》。
四《壶口与龙门》这篇文章,主要写了哪些内容?和前面的文章比较起来,这篇文章有什么不一样?
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壶口和龙门的地理位置,构造、那里和周边美丽的景致,它的险要和发展。
和前面的`文章比较起来,前面的文章是借助写某一事物的某一个方面,来表达和寄托作者的某种思想感情,所以他们的文体是散文。而这篇文章重在告诉我们有关壶口和龙门的有关知识,让我们对它有所了解,这样的文章,是一篇说明文。
五、词句品味、积累
在这一单元中,有一些写得很好的,值得人寻味的好的词语和句子,通过看课后练习教会学生如何分析好词好句。
1、从这个词语和句子本身所表达的意思去看。
2、从这个词语和句子所在的句子和段落所表达的意思上去看。
3、用换词法,从表达的轻重、感情色彩、涉及的范围等等方面去考虑。、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壶口与龙门》教案3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有感情、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掌握生字词。
2、积累并背诵优美的文段.
过程与方法:诵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写作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阅读学习,增强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文中抒发的情感。
教学难点:了解文章的写作手法。
课时分配: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整体感知文意。
教学设计:
一、导入课堂。
二、整体感知文意。
1、学生初读课文解决文中的生字词。
2、朗读课文
齐读全文或指名朗读,初步感知文意。
3、引导学生划分文章结构。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自读试划分课文结构,教师引导归纳:
本文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概括壶口与龙门的总体特征。
第二部分(第2-6自然段)介绍地理特征、历史传说和现状。
三、再读全文,体会文中的情感,整体感知文意。
1、壶口得名的原因是什么?
2、稳重将神话传说的目的是什么?
3、请用简洁深感懂得华描述一下龙门三激浪。
4、倒数第二段引用李自成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什么?
四、找出文中你认为写得最精彩的句子体会一下。
五、教师小结课堂。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把握文章写作特点,借鉴写作技法。
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二、把握文章的'写作特点。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归纳,举例说明:
说明继续和描写议论相结合。
三、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
1、师生共同讨论交流,梳理文章的语言特点:
语言准确性和生动性相结合。
2、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诵。
小组内选出代表在班内交流,教师评价,鼓励优秀。
四、说说本文对我们的写作有什么启示?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
1、层次清晰,有条不紊的结构。
2、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3、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相结合。
五、教师总结全文。
六、作业布置:
摘抄你认为精彩的句子。
后 记:
【《壶口与龙门》教案】相关文章:
壶口瀑布08-05
龙门温泉10-05
游“龙门”09-02
黄河壶口瀑布10-14
壶口瀑布教学设计01-23
《壶口瀑布》教学设计05-30
鱼跃龙门07-07
游洛阳龙门石窟08-04
龙门温泉作文600字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