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的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观察的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观察的教案1
教学内容: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0—41页上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可看到不同的视图,并初步学会根据视图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通过观察、比较、辨认、想象等活动,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3、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过程:
一、 观察照片,激活相关的生活经验
1、谈话引入,观察照片。
小朋友,你们喜欢拍照吗?老师这儿有两张照片,你知道是拍的哪儿吗?(在屏幕上依次打出两张分别从教室的前后拍的照片,让学生进行辨认,仔细看看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2、想一想:拍的是同一个教室,为什么照片会不一样呢?(启发学生想象拍摄者的位置。)
3、得出结论:同一个教室,站在不同的位置,从不同的角度去拍,得到的照片是不一样的。
[评析:通过观察从自己教室拍的两张不同的照片,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初步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会看到不同的样子。]
二、 观察实物,亲身体验从不同的角度可看到不同的视图
1 、给小熊“拍照”。
(1) 指导“拍照”方法:请小熊“坐”在课桌中央,让学生用双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搭一个框来表示“相机”,用这个“相机”去给小熊“拍照”,看清楚了就“拍”下来。
(2) 实地“拍照”:
先自己选一个喜欢的角度给小熊“拍”一张照片,想一想这张照片拍出来会是什么样子的,把它“印”在自己的脑子里。
再变换角度,从小熊的前、后、左、右不同的位置给它拍几张照片。想一想这些照片拍出来又会是什么样子的,把它们都 “印”在自己的脑子里。
[评析:以模拟拍照这一游戏活动的形式,引导学生亲身参与实际观察的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人人参与。通过有目的的指导和分层次的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学会从不同角度去观察物体的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想一想照片的样子并把这些照片“印”在自己的脑子里,指导学生不仅要仔细地去观察,而且要注意观察到了什么,从而提高了观察活动的有效性。]
(3) 辨认照片:在屏幕上依次打出在小熊的前、后、左、右拍的照片,请学生判断是在什么位置拍的,就站到相应的位置去。当学生辨认左、右两边拍的照片出现困难时,引导学生到小熊的左、右两边再次进行观察,比一比这两个角度拍出的照片到底有什么不一样。特别提醒学生注意看清小熊的脸是朝哪边的。经过再次观察和比较,让学生重新做出判断,并站到相应的位置去。
[评析:让学生根据照片判断拍摄位置,并站到相应的位置去,不仅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有利于学生人人参与,而且也便于老师及时了解学生观察、辨认的情况,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辨认左、右两边拍的照片是教学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注意让学生带着困惑有目的地再次进行观察,并引导他们从注意观察到的整体形象转向注意局部变化,逐步领悟两者的差别。]
2、给小猫“拍照”。
(1)出示4位小朋友在不同的位置给小猫拍照的场景及4张不同的照片。请学生判断这些照片分别是谁拍的吗?在书上连一连。
(2)核对结果。
[评析:有了上面给小熊“拍照”的经历,学生不难解决这一问题。通过让学生在书上连一连,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让他们利用在上面的观察活动中获得的经验,进行想象并作出判断。]
3、观察茶壶。
(1)请组长拿出一把茶壶,按老师指定的朝向放在课桌中央。
(2)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仔细观察,并把每次看到的样子记在脑子里。
(3)在屏幕上打出四位同学分别从前、后、左、右观察茶壶的场景,并出示四种不同的'视图,请学生判断它们分别是谁看到的,在书上连一连。
(4)小组内交流,全班评议并核对结果。
[评析:在学生初步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以后,通过观察对象的变化,让学生再次参与实际观察的活动,进一步体会从不同角度去观察物体,会看到不同的视图。]
4、观察茶壶和茶杯
(1)请组长再拿出一个茶杯,放在茶壶旁边。
(2)引导学生在自己的位置上观察它们的位置关系。
(3)在小组内互相说说从自己的位置看,茶杯在茶壶的哪一边。
(4)请一组学生汇报观察结果。讨论:4个小朋友看到的一样吗?为什么会不一样?
[评析:观察对象由单个物体发展到两个物体的组合,通过让学生实际观察并在小组内交流观察到的结果,体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所看到的物体与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也有所不同。]
5、反思总结,加深体会
(1)刚才我们一起观察了一些物体,想一想,我们是怎样进行观察的?
(2)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评析:在学生经历了三次观察物体的活动以后,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对活动过程、活动中获得的经验和体验作出进一步的解释,形成更清晰的认识和更深刻的体会。]
三、观察图片,想象不同角度看到的视图
1、出示一张大楼的照片,说明:这是一幢长方体的大楼。
2、引导学生想象:从大楼的前、后、左、右去观察,分别会看到什么样子呢?
3、在小组内互相说说想象的结果。
4、出示四张图片,请学生判断分别是在哪个位置看到的。
[评析:让学生根据大楼的照片想象大楼前、后、左、右的视图,由于在课堂里无法进行实际观察,学生需要综合应用在前面的观察活动中获得的经验和相关的旧知才能展开合理的想象,并需要有一定的空间观念作支撑,这对一年级的的小朋友来说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这里向学生提出这一任务,主要是为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提供一种机会。在学生展开想象并交流想象结果的基础上,再出示各种视图,一方面让学生作出选择和判断,另一方面也为学生的想象活动提供了反馈。]
四、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课后继续观察
你还想观察些什么?请同学们课后自己再找一些物体,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看看会看到那些不同得样子?把你看到的结果和同学交流交流。
[总评:本课的设计突出了以下两个方面:
1、精心设计学生的活动,让学生在实际观察中逐步学会观察的方法,积累活动经验。
设计者通过认真钻研教材,在准确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教学要求的基础上,对学生的活动作了精心设计。活动的形式力求做到生动活泼,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每一次观察力求做到目的明确,反馈及时,并尽可能让学生人人参与,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实实在在的体验。
2、立足于用好教材,尊重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
各个层次的活动,基本上是按照教材所提供的素材和活动线索而展开的,但在活动的具体设计和组织安排上,又能对教材有所突破,作了一些更深层次的挖掘和精细化的处理,做到既尊重教材,又注意对教材进行创造性地加工,以利于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观察的教案2
活动目标:
1.知道在捕捉过程中如何保护自己。
2.观察、研究捕捉的虫子,能够判断它是否属于昆虫。
重点难点:
自己的事情尽量自己做,有困难时主动寻求成人帮助。
活动准备:
合适的户外地点、安全设备、药膏、防蚊液。
活动过程:
一、教师事先和家长说好集合的时间,请家长自行前往。
二、请家长和幼儿围坐在一起,幼儿坐在前面,家长坐在其身后,请大家一起讨论出去观察、捕捉虫子的时候要注意的`事项。
1、在野外观察和捕捉虫虫时,要注意哪些事情呢?
三、与幼儿讨论采集的方法,如:手掌拱起合十,让昆虫在掌心有活动的空间。用镊子轻轻夹住昆虫身体的中间部分,便于翻转和观察。并请家长和幼儿模仿用手指、手掌和工具捕虫的方法。
四、家长和幼儿四散开去观察与捕捉虫子,提醒家长要鼓励幼儿独立观察和思考,用绘画、拍照的方法记录自己的发现。对于幼儿的疑问进行回应和引导,对困难进行指导。
五、一段时间之后,请家长们在大点集合,介绍捕捉到的虫子,大家可以交换各自的收获,相互欣赏。
观察的教案3
教学目标
观察由三个简单的几何体拼搭而成的物体,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形状可能是不同的,也可能是一样的。在教学同时,培养学生观察物体的兴趣,形成良好的探究学习的情感与态度。
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能初步学会看直观图,想搭的.物体,判断从正面、侧面和上面看到的形状。
教学准备
三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导入新课
二、新授
1、出示例题的图
2、感知从同一个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也可能相同。
3、教学“想一想”
三、练习
1、做p20-21的相应练习
照样子,用3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拼拼搭搭。
同桌一人搭一个。
同桌说说从正面看两人搭的物体是什么形状。再说说从侧面和上面看到的物体的形状。
交流。
你发现了什么。
体会:不同的物体,从一个位置观察看到的形状可能会相同。
出示直观图。
说说从正面、侧面和上面各看到了怎样的形状?
再说说从哪两个面看到的形状是完全相同的?从哪一面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先想一想,如果直接判断有困难的同学,可以拿出正方体搭一搭。
课后感受
三个物体的观察,有一点和上节课一样,就是看直观图比起看实物更难些。最后一个练习中看茶叶筒时,有较多的同学说看到的是圆。对圆柱的观察学习起来有一些困难。
观察的教案4
一、活动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发现油和水倒在一起,油在上水在下互相不相溶的现象。
2、用较准确的语言描述自己的`发现。
3、初步尝试用绘画记录的方式。
二、活动准备:
1、每人水、油各一小杯、备用的油和水;
2、筷子若干;
3、记录单、记录笔、黄色油画棒等;
三、活动过程:
一、问题引入
1、杯子里有什么?
2、如果把水和油倒在一起,可能会怎样?
二、猜想记录
1、简单介绍记录表
2、幼儿记录并讲述自己的猜想
三、进行实验
1、提出实验要求:认真观察,把你看到的记录下来。
2、幼儿实验,老师观察实验情况,提醒幼儿进行记录。
四、交流、讨论
1、你看到了什么?
2、有什么办法让油和水混在一起?
幼儿讲述自己想到的方法,教师根据幼儿的讲述让幼儿或教师进行演示。
观察的教案5
作业内容:
设计理念:
课前让学生观察动物,积累素材,课上帮助学生回顾所学课文,制定习作目标,以“我”口说“我”心,盘活心中积累,然后自主完成习作。这种教学过程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打开学生的习作思路,旨在体现生活的个性,培养学生的自主、自能作文的能力。
教学过程:
习作指导课
课前交流
今天由我给大家上作文课。作文和其它课一样都需要放松的状态的。这样吧,我们先来个放松的话题。请听:树上有十只鸟,一枪打过去,还剩下几只鸟?
学生积极地举手。
师:别急,你可能回答“一只也没有了”。老师有更高的要求,看谁能说出五种以上答案。
学生纷纷放下手。
师:可以同桌或小组讨论。这是个开放性的问题,答案越多越好,只要能自圆其说就可以。好,开始。
学生讨论。
师:好。大家的答案都出来了。请交流。
生1:这们讨论出了五种答案:一是剩九只,因为鸟全是聋子,打死一只其他鸟都不知道;二是剩零只,原来一枪打过去鸟全吓跑了;第三种是七只,打死一只,两只吓跑了,其他的吓昏了;四是剩六只,一枪打死了四只鸟;五是剩一只,九只都跑了,那一只是惊弓之鸟,被吓昏在树上。
师:看来大家的思维还是很活跃的,作文课就需要打开思路、思维活跃。好,上课!
一、激情引趣,丰富素材
师:同学们,让我们随着动听的音乐,一起走进多姿多彩的动物世界,如果同学们认识可以叫出这些动物的名字。(教师播放各种动物的幻灯片)。
师:同学们认识的动物可真不少,告诉老师你喜欢什么动物?为什么喜欢呢?
生:我喜欢小狗,因为它很忠实。
生:我喜欢小猫,因为它很可爱。
师:大家说的小狗的忠实或者小猫的可爱就是它们的特点(教师板书“特点”),谁能用一句话或者这样的形式,概括一下你喜欢的动物有什么特点。
课件出示:( )的( )
生:笨拙的乌龟
生:调皮的小猫
生:可爱的小白兔
【开课伊始,借助图片帮助学生回忆生活中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用简短的词组概括动物特点,有助于引导学生围绕一个特点进行介绍、描述,也为下面抓住动物特点进行写作做了铺垫。】
二、创设情境,制定目标
1、回顾课文体会写法
师:看来大家都能一下子抓住这些动物的特点。如何把我们喜欢的动物的特点写出来呢?我们先从已经学过的第四组课文开始谈起。还记得哪四篇课文吗?
生:《白鹅》《白公鹅》《猫》《母鸡》
师:同学们,我们回过头来想想,这四篇课文写得都很精彩,以至于我们放下课本的时候依然感觉那些小动物就在我们跟前,可以说我们的作家把这些小动物写得????
生:栩栩如生。
生:跃然纸上。
生:历历在目。
师:是的,这四篇课文所描写的哪些地方给你印象特别深?可以结合具体句子谈一谈。指名学生读课文。(教师相机补充板书)
生1: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腿脚还不稳,就已经学会淘气。一根鸡毛,一个线团,都是它的好玩具,耍个没完没了。一玩起来,它不知要摔多少跟头,但是跌倒了马上起来,再跑再跌。它的头撞在门上,桌腿上,撞疼了也不哭。
这几件事让我感到小猫非常可爱。
师:是的,这里作者用具体有趣的事例来说明了满月时的小猫非常可爱。(板书“趣事”)
生2:它什么都怕,总想藏起来。可是它又那么勇猛,不要说见着小虫和老鼠,就是遇上蛇也敢斗一斗。
从这里我觉得猫的确挺古怪的。
师:对呀,作者通过对比表现出了猫的性格——古怪。(板书“对比”)
生3:因为附近的狗,都知道我们这位鹅老爷的脾气,每逢它吃饭的时候,狗就躲在篱边窥伺。????饭罐已经空空如也。鹅便昂首大叫,似乎责备人们供养不周。
这一段把“鹅老爷”写得特别生动,特别有意思。
师:这里把鹅称作“鹅老爷”,是不是作者很讨厌白鹅呢?
生:不是。作者内心还是很喜欢白鹅的。
师:这里作者用了反语,在整组课文里面的很多地方都用到了这种方法(板书“反语”)。生: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从“小梅花”这个词我感觉到了作者对猫的喜爱。
师:很好,是小梅花而不是黑脚印。还有一个词特别传神,是那一个?
生:我认为是踩印。
生:我认为是“蹭”
师:对,一个“蹭”,蹭出了作者与猫的感情。表达喜爱之情可以直接表达,可以借助事例融入到字里行间。用什么方法,还要看你写的内容。
(教师相机补充板书。)
师:看来,大家的积累可真多。所以,我们写动物的时候一定要抓住动物的特点去写具体,表达出自己对动物的喜爱之情,这样写出的动物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联系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能。”从教材这个范例中,感受动物的千姿百态,引导学生关
注教材提供的范例,利用好教材这个范例给学生提供习作方法的借鉴和创造的依据,从而使习作中的语言运用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
2、指导试说,掌握方法。
师:你的作文准备抓住动物的什么特点?怎样写?请同学们先自己说一说。其他同学认真听,用笔做一下简单的记录。边听边思考:这位同学是否具体地介绍出动物的特点,有没有流露出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指名试说重点段。
生:我讲讲我家小乌龟怎样吃食:中午,我给它吃小鱼。我想看看它是怎么吃的,就盯着它看。它看见了我,就不敢吃了,用那种渴望的眼神看着鱼。我知道它想吃却又怕人。于是,故意躲到一个隐蔽的地方,过了一会儿,我偷偷一看,发现它正在吃鱼呢!
师:谁来给他评一评。
生1:我认为他说得很有趣。
生2:我认为应该把我看到小乌龟怎样吃鱼还应具体一些,把它的动作一一讲清楚。生3:我认为比如写吃食时要用上一些动词,要生动地描述。
生:我认为,可以用上反语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比如可以说“好一个偷偷摸摸的家伙”。
师问生:你接受他的观点吗?能不能再根据大家给你的意见再说一下?
生:中午,我给它吃小鱼。我想看看它是怎么吃的,就盯着它看。它看见了我,就不敢吃了,用那种渴望的眼神看着鱼。我知道它想吃却又怕人。于是,故意躲到一个隐蔽的地方,过了一会儿,我偷偷一看,发现它正在吃鱼呢!只见他它划动四条腿,伸出老是缩着的头,两只小眼睛眨了眨,嘴一张一合地把食物吞吐下。好一个偷偷摸摸的家伙!
师:说得真好,不但写具体了乌龟进食的过程还表达出了自己的喜爱之情。特别是最后一句还用了反语。
接下来又有几名同学发言,教师引导学生边听边评,及时指导。
【如何把已有的材料组织成一篇习作,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是很容易,在课堂上允许说自己想说的,既尊重了学生,又能发挥群体学习的优势,取长补短,在互议互评中,发现描写介绍动物的方法,教师也及时从学生的介绍中总结写法。让孩子们感受自由表达的成功感。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在学生试说重点段的基础上,引领学生揣摩合理的构思,运用准确的语言,掌握具体描述的方法。】
3.归纳总结,完善目标
师:刚才大家讲得特别好,特别棒,这都是大家细心观察的结果。那么,要想写好本次作文,我们还要注意哪些方面呢?
生1:写外形时要按一定顺序。
生2:可以运用反语或者对比的手法。
生3:比如写吃食、捉鼠时要会用有关动词,要生动地描述。
生4:书写要认真,写完后要认真修改。
师:对呀,条理清楚、语言规范、标点正确、书写认真、修改认真等都是我们写好作文应该做的。
师:对于本次习作,大家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除了本次习作的要求,教师还应当引导学生回顾习作的常规要求也就是一般目标,这样既能做到前后衔接,又能使学生统揽目标。】
三、明确要求独立成文
师:以上我们共同讨论了本次习作的要求,老师进行了归纳,请一位同学起来读一下本次习作的目标。这样我们不但明确了习作的目标,还构思了自己的作文,现在请同学们开始把我们心中所想、眼中所见、心中所感受到的喜欢的动物写下来(板书‘写自己喜欢的动物’),下一节课我们将要根据目标一起来评改自己的作文。
板书:
写自己喜欢的动物
外形
抓住特点 具体 习性:叫声、步态、吃相
趣事:
真情实感 喜欢 反语 拟人 对比
点评:首先,在写作指导的过程中,教师注重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有效唤醒了学生的体验。其次,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学过的课文,感受课文的精彩之处。在教师的强化点拨下,学生领悟了课文中作家是如何抓住动物特点写具体、表达自己真情实感的,并共同制定了习作的目标。丁有宽先生曾经说过:“读写结合,相得益彰,读写分离,两败俱伤。”当学生的内心体验与作者的理解和感受“撞击”时,就会产生分析自己经历或生活现象,表达自己理解和感受的强烈愿望,于是潜在的写作激情便萌发了。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一定的倾听期待中,激发自我表现欲。这个过程融合了听力、理解、分析、表达等多种语文能力的训练,学生再去写作时,写作心得已经不再是空洞抽象的条文,而是具体、深刻、鲜活的记忆。
习作讲评课
一、简要总评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制定了习作目标,同学们根据目标认真地写了作文,刚才我浏览了同学们的作文,发现同学们在选材、语言、抓住动物的特点方面都做的不错,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有的同学写的作文内容还不太具体,有的同学在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方面做得还不够好。常言道“三分文章七分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评改自己的习作,挑战文中的一些不足,使文章更加精彩,好吗?
二、逐条引评
师:我们先来回忆一下本次习作对内容具体的要求
指名学生说。
师:今天我带来了一位同学的习作,这位同学写完之后对于自己的习作不是很满意,很想让大家给他改一改。我们来看一下这篇文章哪些地方的内容写得还不够具体,那些地方还没有表达出自己对动物的喜欢?
师生共同修改病例文。教师在实物展台上面直接修改。
师:大家提了很多很好的建议。这位同学也是在别人的帮助下认真修改了自己的习作。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修改之后的作文与修改前的作文有什么变化。
教师读修改文。
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
师:是的,修改后的片段描写不但写出了猫捉老鼠时的样子,如“眼睛瞪得大大的,耳朵竖得直直的”“脖子上的绒毛全蓬起来了”,而且把老鼠出来时的神态写得惟妙惟肖,更重要的的是作者还写出了猫捉老鼠时的动作。把猫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师:下面请同学们评一下自己的作文,看一下作文中还有那些地方写得不够具体,有没有很好地表达出自己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指名学生评价自己的习作。
【针对存在较为普遍的问题逐条进行讨论,引导学生在评改病例文的基础上,掌握评改方法。遵循从“模仿”到“自评”的规律。】
三、多元评改
师:同学们,快拿自己手中的笔,试着改一改,看看能不能使自己的文章更精彩。学生自改。
师:看大家笑眯眯的神情,一定收获不少。找学生读读自己修改前后的作文,大家一起评一下,看哪些地方还可以修改得更好。
指名把自己的作文用实物展台展出,展示自己作文修改的过程。
师:同学们,文章不厌百回改,不仅要自己改,还要请别人帮忙改,去吧,赶快把你的习作送给附近的同学,请他帮助你修改修改,让你的文章更精彩!
学生互改。
【在这一过程,要求学生遵循“多读”的原则,作文写完后,先轻声读一两遍,统观全文,边读边思考。自改后采用互评等方式,选取典型文章(病例文或学生习作)通过实物投影引导学生共同评议、修改,这样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修改文章的能力。然后进行互改,从而修改出优秀文章来。】
四、佳作亮相
师:大家最想听听谁的作文?好,大家都把目光投向了你,你的作文题目是什么?生:可爱的兔子。
师:在这位同学读的时候,王老师和同学们做好一件事情,那就是认真听。边听边思考,这位同学的作文最精彩的地方在哪里,还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听完了之后,我们还要给他报以掌声,因为这是他的劳动成果。下面请欣赏:
学生朗读自己的作文。
师:你听了这位同学的作文后,你认为这篇文章写得最精彩的地方是哪儿?你对这篇作文有没有你的建议?
观察的教案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辨别从不同位置(正面、侧面、背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知道在不同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过程与方法:借助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同伴合作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2、帮助学生树立从小仔细观察事物,认真思考的好习惯。
3、对学生进行保护珍稀动物、关心集体的情感教育。
教学重点:
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感受到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教学准备:
实物,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图片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激趣感知
师:我听说咱们班的同学都特别喜欢动物,是吗?现在大家的脑海中肯定都出现了许多动物的图像吧!下面咱们看看哪位同学的眼力最棒!
课件出示动物身体一部分的图片,学生猜测。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对这些动物不仅认识,还能抓住他们的特征,平时肯定看得特别仔细和认真。用眼睛仔细、认真的看这就叫“观察”。
师:今天我想和同学们一起上一节观察课——观察物体。(随机板书:观察物体)同学们只要仔细、认真的观察,每个人都会成为小小观察家的。有信心吗?
老师这里有一张给小鸭子照的照片,请全班同学认真观察照片,说一说你知道这些照片摄影师站在小鸭子的什么位置,照的'是小鸭子的哪一面?
质疑:刚才同学们都说地非常好,不过老师有个疑问,为什么都是照着同一只鸭子,可是每张照片都不一样呢?
揭题:说得真好!要拍出精彩的照片,就得仔细观察物体,从各个角度去观察,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观察物体”。(板书课题)
学生喜欢感兴趣的猜一猜引入新课,引发学生的讨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了解什么是观察。从而使学生理解要全面地了解一个物体各方面的特征就要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感受局部和整体的关系,激发学习的兴趣。
二、激发兴趣,合作求知
1.构建新知。
(1)本位观察:
谈话:(出示熊猫)这是什么?(这是我们的国宝熊猫)要求:老师为每一组也准备了一只熊猫,请每个同学仔细观察,你看到了这只熊猫的哪一面,是什么样子?(课件出示从正面、左侧面、右侧面、背面拍摄的熊猫照片。)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和屏幕上的哪张照片是一
样的? 谈话: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老师想统计一下人数,请看到熊猫正面的同学站起来。看到侧面的同学也站起来。没有站起来的同学,你们看到的是哪一面?
(2)换位观察:
要求:听老师口令,全体起立。请每组同学按照顺时针的方向(教师做手势表示)走到本组的下一张位子上去。你们现在看到的熊猫的形状和刚才一样吗?那你现在看到了熊猫的那一面?
生1:我看到了侧面,刚才看到了前面。
生2:我看到了背面,刚才看到了侧面。
质疑:为什么大家现在看到的和刚才不一样呢? 小结:对!原来我们换了位子,位置发生了变化,观察的角度也不同了,所以看到熊猫的形状也不一样了。
(3)全面观察:
谈话:同学们想不想自己找一个位置观察熊猫?好,那你们想到哪个位置就到哪个位置去观察吧!
提问:你到哪个位置去观察的?和刚才看到的一样吗?
(引导学生得出要认识一个物体就要全面的进行观察)
师:我们要想认识一个物体就要全面的进行观察,不能只看到一部分就早早的下结论,所以我们观察物体要全面有序。 (引导学生知道由于位置不同,所以观察角度就不同,看到的物体的形状也就不一样了。引导学生得出要认识一个物体就要全面的进行观察。)
(4)连一连(完成教材第68页“做一
做”)
2、巩固新知。
1、说一说“完成教材练习十六的第1题” )
2、连一连(完成教材练习十六的第3题)
3、猜一猜(完成教材练习十六的第2题)
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知道了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同一物体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其实我们在观察物体的时候,有的时候会受到肉眼和其它一些条件的限制,所以啊,需要借助一些工具来进行我们的观察,请看大屏幕。
1. 放大镜
师:它可以把一些很小的文字、图片进行放大。
2.望远镜
师:观察比较远的物体我们可以依靠――瞧!解放军叔叔有时还借助望远镜来观察远处的物体呢!
3.显微镜
师:这是显微镜,通过这个工具啊,可以看见很多我们肉眼看不见的物体,很多科学家就是借助它来观察一些微生物或者细胞的。
师:希望大家课后能够处处留心观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和感受,做一个勤于思考的好孩子! 学生通过亲身感受、小组合作交流,知道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结果是不同的。在此基础上判断三个图分别是谁看到的,使学生很容易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在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的样子,在学生的头脑中进一步加深印象。在形式多样的知识应用中体验成功。
四、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随堂练习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
正面(前面) 侧面 后面
从不同的位置→形状不一样
观察的教案7
一、教学内容:
江苏版小学数学教材四年级上册第32~33页。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二年级已经接触过这部分内容,通过观察一些日常生活用品或生活场景,初步掌握了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可能看到不同的形状。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观察物体的具体方法和技巧,感受物体和空间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解决新问题中去。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和想象,认识物体的前面、右面和上面,会从物体或几何体的前面、右面和上面进行观察,并能正确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得到的图形。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观察、辨认、想象等活动中,发展数学思考和空间观念。
情感与态度价值观:使学生在参与观察活动的过程,培养乐于和同学合作交流的意愿,感受学习成功的乐趣,激发对数学学习活动的积极情感和态度。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正确辨认从前面、右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难点:体验从不同位置、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
五、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一个投票箱及相关的图片或挂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学生按小组各准备投票箱一个,同样大的正方体若干个。
六、教学课时:
1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观察引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想不想猜一猜?学生:想(出示课件)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兴趣,为下面从不同角度观察餐桌铺垫)
师:同学们真聪明,老师这里有一张餐桌的图片,想让大家从不同的位置去观察,说说它是什么样的餐桌?(出示从前面、右面和上面看到的图片)
学生观察思考,原来是这样的。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从前面、右面和上面观察物体(揭示课题并板书)
(二)新课出示主题图
1、指一指
(出示教具“投票箱”放在讲桌上)师:你能指出投票箱的前面、右面和上面吗?指明学生上讲桌来指一指。
习惯上:我们把写着“投票箱”三个字的这一面叫作前面;和自己右手方向一致的这一面叫作右面;朝上的这个一面叫作上面。
2、认一认
师提问:从前面、右面和上面观察投票箱,看到的形状分别是怎样的?有请一位同学上来看一看。
学生观察,老师同时指导(观察物体的某个面,要正对着这个面进行观察,并把看到的样子记在头脑里。)
3、小组活动
在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往右的方法后,组织分小组观察。
师:分成3个小组,每个小组的同学依次排队轮流观察。从前面、右面和上面观察投票箱,看到的形状分别是怎样的?
(学生活动,交流、讨论)充分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中,亲身体会和感受这个过程。教师巡视。
一次出示教材上的三幅视图,让学生分别说一说是从哪一面看到的。
师:观察物体时,要注意些什么?
学生:观察物体的某个面时,要正对着这个面进行观察。
(三)练一练1、活动
要求:把文具盒放在桌上,分别从前面、右面和上面看一看。
(像长方体这样的物体,通常要根据物体的摆放位置确定它的前面、右面和上面。)
小结:我们把朝着自己的这一面叫作前面;和自己右手方向一致的这一面叫作右面;朝上的这一面叫作上面。
2、正方体的前面、右面和上面各是什么颜色?长方体呢?
先让学生指一指前面、右面和上面,在说说每个面的颜色。
(设计意图:观察活动前,让学生认识物体的前面、右面和上面,是下一步顺利组织观察活动的前提条件;又有利于诱发学生的观察的兴趣,激发学生参与观察活动的积极性。在观察活动中,指名示范观察方法,为学生正确、规范地进行观察提供了必要的帮助,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小组为单位,按一定的顺序展开观察活动,使每一个学生都有亲身实践的机会,有保证了观察活动能有序、有效地进行。观察活动后,让学生回顾观察活动的过程,说一说自己的收获和体会,有利于学生总结观察物体的`方法。)
(四)我爱挑战
学生自己先完成。
3、用两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一个长方体(如右图),先从前面、右面和上面看一看,再说说看到的分别是下面哪种图形。
4、回家看看电视机和电饭煲,他们的前面、右面和上面分别是什么图形?
八、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九、家庭作业
练习六
4、回家看看电视机和电饭煲,他们的前面、右面和上面分别是什么图形?
十、教学设计
从前面、右面和上面观察物体
前面:正对着自己的这一面叫作前面
右面:和自己右手方法一致的这一面叫作右面
上面:朝上的这一面叫作上面十一
教学反思:
这节课教学主要是从前面、右面和上面观察生活中常见的长方体的物体。教材选择投票箱作为观察对象,从指一指、认一认、说一说以及小组活动,让学生亲身体会和感受观察物体的方法。在指一指时,我大胆让学生指,在指右面和上面时,学生不知道右面和左面,我通过让学生举起右手的方法去帮助辨别右面;在看上面时,纠正要站在前面去看。在认一认过程中,我让一个学生示范去观察投票箱的前面、右面和上面,这时学生会出现观察的方法不正确,及时去纠正要正对着去观察,然后我又示范;后面让学生活动,让学生用正确的观察方法去观察(使学生都体会这个过程)。
从这节课的过程看,教学效果可以,学生体验丰富,教具丰富。
不足之处:
1、时间分配需要掌控。
2、知识点有一点小错误。
3、语言还需提高。
改进措施:
认真深研教师用书,抓住重要的字眼。
观察的教案8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的方法,并善于观察。
2.以胖大海为载体,激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让他们初步学会按时间顺序,有条理地写话。
教学重点
培养孩子观察的兴趣,让孩子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好习惯。
教学难点
把自己观察中的发现具体、生动地写下来。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导观察
1.(导入)世间万物丰富多彩、美不胜收,而且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孩子们只要细心观察,用心思考,就会发现事物的奥秘,享受到观察的乐趣。
通过第二单元的学习和平常的积累,你知道哪些观察事物的方法呢?
学生:我们可以用眼睛看。师:看什么呢?
学生:看形状、颜色、大小。 ……
(小结)其实,孩子们,我们观察一种事物,要发现它的特点,不光要看、摸、闻、尝,还要充分的发挥想象,谁最会观察,最会想象,谁就会有了不起的发现。
2.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种神奇的种子,请孩子们用上刚才咱们说到的好方法,仔细观察种子的样子,(板书:样子)观察时,孩子们要注意观察的顺序,先要看,看它的形状、颜色、大小,再摸一摸,看看有什么感觉,最后,闻一闻,有什么气味。
3.学生观察。
4.抽生汇报,指导学生按照顺序说,并且要加上自己丰富的想象。
5.(小结)孩子们刚才不仅观察得认真,而且说得也是丰富多彩。这样的种子以前有没有见过?生:没有。
6.老师:那老师告诉你们,它的名字叫“胖大海”,听了这个名字,你有什么疑问吗?生提出疑问。
二、体验,发现变化
1.引导:是啊,这么一颗小小的,干瘪瘪的种子怎么会取这么奇特的名字呢?让我们一起来做个实验,答案很快就会揭晓。提出实验要求:实验中,孩子们要仔细观察胖大海外形的变化,(板书:变化)它开始是什么样的,不一会儿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又过了一会儿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最后变成什么样儿的了。(板书:变化开始……不一会儿……又过了一会儿……最后……)5分钟后,我们一起来说说它外形的变化。 2.生开始观察。 3.时间过得真快呀,哪位能干的孩子能按照刚才观察的顺序说一说胖大海外形变化的经过。抽生说。生评。
师相机指导开始的时候,杯中的.胖大海像什么?最后,杯中的胖大海又像什么?注意指导时,要让学生说得有顺序,还要加上自己丰富的想象。 4.四人小组练习说话。抽生交流。
5.现在请孩子们打开杯盖同桌两个人,一个人闻一闻,另一个尝一尝,看看你们又有什么新的发现?比比谁的动作快。生畅谈感受。
6.其实孩子们可不能小瞧这小小的胖大海,它还有很多的妙用,你们知道吗?学生说。
7.老师总结胖大海的作用,并板书。
三、指导方法,自主说话
1.孩子们,通过这节课的观察,如果让你写一个作文,你会写一个什么题目?抽生说。
2.咱们要想把这篇作文写完整,还得有开头,写事的文章开头要简单介绍时间、地点、谁、干什么?哪位孩子愿意来说说作文的开头?学生说。
3.既然有了开头,又怎么结尾呢?结尾还要写什么?生:写自己观察后的感受。生谈感受,师指导,语言要简洁。
4.(小结)孩子们,咱们要想写好这篇习作,开头得简要介绍时间、地点、谁、干什么,中间胖大海的特点是重点部分,要写得具体,要想把它写具体,要抓住胖大海样子的特点,它的形状、颜色、大小、摸的感觉、闻的气味都要写出来。然后要按照咱们观察的顺序,把它外形的变化过程写清楚,发挥想象,把它写生动,最后简单地说说它的作用。结尾要简要地写下自己观察后的感受。
5.根据提纲,口述作文。
四、总结延伸
老师:孩子们,今天我们一起通过看看、摸摸、闻闻、尝尝认识了这有趣而又神奇的胖大海,再加上丰富的想象,你们一定能写出一篇有意思的文章,下课后孩子们把这篇作文写在你们的日记本上。
观察的教案9
科学概念
指导孩子在学习过程中获取一些矿物颜色、条痕、软硬等方面的基本科学知识。
过程与方法
组织和指导孩子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历一些基本的观察研究活动过程:经历对矿物颜色和条痕的观察和描述的过程;经历矿物互相刻划及用指甲、铜钥匙、小刀对矿物刻划进行硬度比较的描述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和推动孩子开展观察、描述矿物的活动,积极鼓励孩子在课外或校外继续开展一些研究矿物的活动。
教学难点:能用所学方法与知识开展应用性观察、描述矿物。
教学重点:能对观察的矿物进行描述。
教学准备:
让孩子们准备铜钥匙、小刀、铅笔、矿物石、木头、塑料、瓷砖。老师给每一小组提供石英、长石、云母三种不同的矿物(可以自定)。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上节课我们知道岩石是由矿物组成的,那我们会对矿物进行描述吗?今天这节一起来学习几种简单的方法。
二、提出问题,讨论观察和描述的方法
那你准备从哪些方面去观察矿物呢?如:云母、长石、石英,你准备怎样观察、描述它的特点?
(1)学生讨论
(2)交流:透明度、颜色、形状、还有表面光滑和粗糙程度、硬度、反光度、轻重、厚度、气味……
(3)在这些方面里,哪些方面你觉得最能反映矿物的本质属性?
(4)通过讨论交流确定:颜色、光泽、硬度等
(5)明确本节课的目标:观察和描述矿物的颜色和条痕及矿物软硬
三、观察和描述
1、观察和描述矿物的颜色和条痕
(1)投影图片:不同色彩的矿物
(2)让学生根据矿物的色彩命名。
(3)师解说:很多的矿物是以颜色的名字命名的,因为颜色是最容易观察到的矿物的特征,也是辨认矿物的重要依据之一。但有些矿物具有多种色彩,有些不同矿物却具有相同的色彩。
投影图片:石英(不同色彩)、金矿、黄铜矿、黄铁矿
(4)观察铅笔的条痕
A、用铅笔在白色瓷板上划一划,你有什么发现?
B、铅笔条痕的颜色与笔芯的颜色有区别吗?
(5)亲历对矿物条痕观察的`活动
A、用石英、长石和云母在白色瓷板上磨擦,你有什么发现?并记录
B、学生实验
C、学生交流描述矿物的条痕
D、这些条痕的颜色与矿物外表的颜色一致吗?
E、观察比较自己收集来的矿物的条痕。
F、矿物条痕的颜色和矿物表面的颜色相比,谁是矿物的本来颜色呢?为什么?
G、讨论交流
2、观察和描述矿物的软硬
引入:在三年级我们用什么方法来比较材料硬度的?
(1)比较木头、金属、塑料的软硬。
A、用木头和金属相互刻划,你发现了什么现象?
B、用木头、金属、塑料三种物体相互刻划,你又发现了什么现象?
C、你能解释这些现象吗?试一试。
D、比较物体的软硬,一般有什么方法呢?(互相刻划)
(2)比较矿物的软硬
A、你有办法比较石英、长石、云母这三种矿物的软硬?
B、学生用互相刻划的方法实验。把矿物按从软到硬的顺序排列,并填入表中。
C、汇报交流
D、你还有其他方法进行比较?
E、学生讨论确定:用指甲、铜钥匙、小刀分别在三种矿物上刻划,能用指甲刻划出痕迹的软;不能用指甲刻划出痕迹,但能用铜钥匙刻划出痕迹的较软;不能用铜钥匙刻划出痕迹,但能用小刀刻划出痕迹的较硬;用铜钥匙、小刀都不能刻划出痕迹的硬。
F、学生实验观察云母、石英、花岗岩的硬度
G、学生描述云母、石英、花岗岩的硬度
H、小结:有的同学说花岗岩硬,有的同学说石英硬,这个结果并不重要,最关键的是我们知道了比较矿物软硬的方法。有哪些方法?
生:可以矿物与矿物互相敲击、刻划。
生:也可以用指甲、铜钥匙、小刀、刻划。
(3)知道矿物的软硬在生产、生活中的意义。
四、总结
观察的教案10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以及幼儿的想象力
2·能和小蜗牛做好朋友,了解小蜗牛的一些生活习性。
活动准备:
在种植植物的盆中放入小动物(蜗牛)
活动过程:
(1)引出活动
自然角的植物盆中投放了小动物(蜗牛),集体观察的时候,小朋友很兴奋的看着盆子中的蜗牛说:“是蜗牛,是蜗牛,好可爱的蜗牛”“你看,小蜗牛在爬。”评价:从讨论中可以发现幼儿对蜗牛充满了好奇,强烈的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主动去观察蜗牛的活动,在观察中了解蜗牛。
(2)引导幼儿分不同的时间去观察蜗牛的活动。
教师引导:“盆子里有许多可爱的小蜗牛,我们可以看一看。”让幼儿在各个时段去观察,讨论。在幼儿观察的过程中,让孩子自由观察,几个人一起观察,或独自一个人观察。幼儿的想象力丰富,把观察到的想象成许多不同的`情况。
(3)讨论各自的想法(想象力)
观察后,教师让孩子们说一说:“你们看了小蜗牛,小蜗牛在干什么呀?”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幼儿甲:“小蜗牛变成了蜗牛爷爷,本来是小蜗牛,因为它的触角变得长长的,它就成了蜗牛爷爷,蜗牛爷爷长胡子了。”
幼儿乙:“蜗牛有背壳。”
幼儿丙:“蜗牛喜欢爬来爬去的。”
幼儿丁:“有的蜗牛有背壳,有的蜗牛没有背壳。”
“蜗牛的背壳很漂亮。”
“蜗牛的背壳可以当当雨伞,淋不到雨的。”
“没有背壳的蜗牛是小蜗牛,有背壳的蜗牛是大蜗牛。”
“没有背壳的蜗牛爬的快一点,因为不用背着重重的壳。”
“背壳可以当房子。”
“小蜗牛喜欢微笑。”
“......”
(4)引导幼儿继续观察,分时段进行观察,充分发挥想象力。
幼儿甲在观察中,想到:“小蜗牛喜欢听小朋友唱歌。”
幼儿乙还念了两句儿歌:小青蛙呱呱呱,小蜗牛慢慢爬。”
幼儿丙观察到蜗牛钻到泥土里,边说:“小蜗牛在外面太冷了,到泥土里休息一下。”
幼儿丁说:“蜗牛也喜欢喝水,喝干静的水。”
(5)讨论、小结。
再次集中,教师提问:“小朋友观察了小蜗牛很多小朋友的想法很好,很棒,还有谁有更棒的,想一想。”
幼儿甲:“我喜欢蜗牛,蜗牛很可爱。”
幼儿乙:“我喜欢蜗牛,蜗牛会慢慢的爬。”
幼儿丙:“蜗牛有背壳,很有趣。”
幼儿丁:“蜗牛会对森林里的小动物微笑。
教师小结:小朋友在观察小蜗牛,和小蜗牛成了好朋友。小朋友很关心小蜗牛,小蜗牛让我们知道它的活动过程。我们的周围还有很多的动物,小朋友只要仔细的去观察它们,我们会有更多的好朋友。
活动延伸:手工《蜗牛》
观察的教案11
一、教材分析:
这次“口语交际”包括三部分内容:一是题目《留心观察》,二是两段文字说明,三是两幅小插图。要求学生把在生活中观察到的事物说一说,也可以考考其他同学,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及善于观察的。
二、教学理念:
贴近生活,凸显生本,在具体的口语交际情境中,体现听与说的多边和谐互动。尊重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其与口语实践同构共生,以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及勇于发表见解、善于倾听发言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并激发他们善于观察的兴趣。
2、引导学生在具体的口语交际过程中,学习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观察所得。
3、通过交流、,培养学生的倾听与表达能力。
四、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己在生活中观察到了什么。
五、教学准备:
1、提前一周布置大家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
2、录音词带,歌曲词带。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听录音,明确交际内容。
1、(录音)龙龙:“文文,咱们每天上楼,可是你知道每段楼梯有多少阶吗?”文文:“这个,我没数过。那你知道咱们教学楼有多少窗户吗?从正面看。”龙龙:“啊!我也没观察过。小朋友我们俩啊,都是不善于观察生活的孩子。你呢?你对周围的事物留心观察了吗?把你观察到的和大家说说吧!”
2、提问:听了文文和龙龙的活,你知道我们今天这节口语交际课要说什么了吗?
(二)创设情境,相互交流。
龙龙要送我们一首歌,我们一起听听吧!(录音)《上学歌》
1、交流上学路上你都观察到了什么?
①同桌交流②全班交流
:一路走过,我们到了学校,你听!(录音)《课间十分钟》
2、交流在校园里你都观察到了什么?请大家结合你观察到的提几个问题,考考你的同桌,看谁是平常最能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孩子。
3、在其它地方你还观察到了什么?能不能向大家介绍一下。
(三)多法并用,展示观察所得。
1、把你观察到的事物画出来。
2、将画贴到黑板上,考一考,这都是哪些地方,什么事物?
3、评出“最善观察”奖
(四)回顾,开展活动。
(录音)小朋友们,你们可真是善于观察生活的孩子,能将周围的事物介绍得这么详细,真为你们高兴!
可是,你知道吗?我们周围的事物也在不停地发生着变化,今天这样,明天可能就变样了!希在以后的生活中能更加留心观察周围的世界,将这些变化及时地与同学们和老师交流,加油吧!
观察的教案12
活动目标:
1、认识芹菜,了解芹菜的结构名称,梳理植物和蔬菜的概念。
2、能用描述性的语言进行讲述,促进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实物芹菜每人一棵,剪刀、筐子、毛巾、黑板、白纸、油画棒等
活动过程:
一、引题:认识芹菜名称,了解幼儿已有的芹菜经验
看看桌上放着的是什么?在哪里见到过?
二、鼓励幼儿观察整棵芹菜的外形特点,尝试用比喻等方法进行描述
看看这棵芹菜站着像什么?横着又像什么?
三、了解芹菜的各部分结构名称和特点
1、提出观察要求:看看、摸摸芹菜,身上有什么?是怎么样的?
2、幼儿分组自主观察,教师巡视,个别引导,了解幼儿的观察情况
3、集中、交流:你找到了芹菜的什么?是怎么样的?
根据个别幼儿的反馈,引导全体幼儿关注,共同观察并用语言描述。如:谁也找到芹菜的根了?是怎么样的?好像什么?教师在幼儿讲述一个部分之后,在黑板上直接画出该部分结构的样子,以验证幼儿的发现。
四、理芹菜
1、了解幼儿对于理芹菜的经验;家里是怎么理的?
2、提出帮助食堂理芹菜要求:哪些能吃?哪些不能吃?
3、重点引导幼儿认知芹菜叶是可以吃的,理过芹菜之后手上会有异味,让幼儿了解芹菜的营养价值,同时寻找芹菜的茎。
五、梳理植物和蔬菜的概念
六、延伸活动
看相关视频再次了解芹菜的种植过程。
活动反思:
在这个活动中,幼儿获取了广泛的.科学经验、学习科学的方法,发展了幼儿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好奇心,并享受到了自己的成功,得到了愉悦的情绪体验,产生了学习科学的兴趣,萌发了对大自然的关爱。
观察的教案13
活动目标:
1、能用自己的`方法给树叶分类。
2、能大胆地进行实践活动,并能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
活动准备:
1、各种各样树叶数份。
2、每人两个篓子。
3、集体记录表一张。
活动过程:
出示树叶,引导幼儿观察
1、这是什么?
2、枯叶、绿叶数份
3、积木、白纸等操作材料。
4、记录表、记录笔等。
活动过程:
一、提出问题:
1、这是什么?
2、他们有什么不一样?(学习词:枯叶、绿叶)
3、猜一猜,叶子里面有什么?有没有水?
(1)介绍记录表,教师交待如何记录。
(2)幼儿把自己的猜测记录下来。
二、幼儿进行实验,探索绿叶里的水。
1、教师介绍操作材料及操作方法。
2、幼儿实验操作并进行记录
三、幼儿交流:
1、你发现了什么?
2、为什么绿叶里有水,枯叶里没有水?
3、师生共同总结。
观察的教案14
一、学生整体学习数学情况分析
1、由于现在的家长都比较重视学前教育,因此班中大部分学生基础较好,特别是计算技能方面比较强。
2、孩子们具有主动参与的意识,喜欢操作。
性强的学习内容。特别喜欢声形并茂、具有动画效果的课堂学习。
3、学习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较高,孩子们都能主动参与小组学习中去,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
4、孩子们的理解能力和空间观念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二、座位安排便于个别化教学,和学生合作学习
全班24人,以四人为一组,见图,其中☆表示发言积极的学生,思维灵活的学生,◇表示思维反应较快,学习良好水平的学生,●表示自控能力较弱的学生,▲表示学习有困难,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爱心和关注的孩子的座位。
三、课时教学目标
1、知道在不同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2、能正确辨别从不同位置(正面、侧面、背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通过观察和想象,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四、分层教学目标:
1、上限:通过学习能正确辨别从不同位置(正面、侧面、背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正确区分左右侧面。能在头脑中进行“虚拟地移位”,即假设自己站在某一指定的位置,会看到物体的什么形状。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有一定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像力。
2、下限:能正确辨别从不同位置(正面、侧面、背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知道在不同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五、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教学难点:能在头脑中进行“虚拟地移位”,即假设自己站在某一指定的位置,会看到物体的什么形状。
六、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课件、不同位置拍摄的玩具熊照片、吸铁石
学具:教材、玩具小熊每组一只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教师活动:
1、小朋友,我们班上的每一位小朋友你都认识了吗?如果老师给你看一下我们班其中一位同学的照片,你能不能一下就叫出他的名字来呢?
2、咦!他是谁?猜一猜。不是说看一下就可以猜出他是谁了吗?怎么有这么多答案呀?要不要老师给你们一点提示?
3、究竟和小朋友想的是不是一样呢?好,接下来咱们就来揭开谜底,
4、刚才小朋友们看得都特别仔细、特别认真。用眼睛仔细、认真地看就叫做“观察”。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观察物体》。板书:
观察物体。
学生活动:
1、猜一猜回答,
2、一起数,1、2、3。
3、照片中的学生站起来,向大家挥挥手
多媒体运用:
1、课件出示学生的背面照
2、课件出示两张侧面照
3、课件出示学生正面照
【设计理念】:在课的一开始,我就运用多媒体逐一出示了班上某个小朋友的背面、侧面以及正面的照片。利用小朋友的好奇新和好胜新,让他们猜一猜,这个班上的同学是谁?在游戏似的过程中,让学生初步感知尽管是同一个人,但因为方位的不同,所看到的结果也是不同的。
(二)小组活动,观察学具
1、本位观察
教师活动:
①今天老师还给大家请来了一群小客人,就在1号同学的课桌里,快点把它请出来!是谁呀?让小熊面对着黑板坐坐好。今天这些小熊将和我们一起来学习,让我们欢迎它们加入我们小组!
②提问:下面请你轻轻地告诉小熊,你坐在它的哪一边?
从你这个位置上看到的小熊是什么样子的呢?
③观察好了,和同组的小朋友说一说:你坐在小熊的哪一边?看到了它的什么?
④学生反馈,教师进行点拨
学生活动:
①有礼貌的和小熊打招呼。
②和同桌说一说
③大胆地和全班同学交流,我坐在小熊的哪边,看到了什么?
④判断同学回答的对与错
⑤看到的都是小熊侧面的学生起立
多媒体运用:
按学生的回答分别出示小熊前、后、左、右各面的照片。
个别化教学:
①请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先尝试回答
②请中等想、水平的学生发表意见,再请思维灵活的学生补充。
【设计理念】让学生进行本位观察,即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观察玩具。通过第一次观察尝试,想让学生学会仔细地观察,流利地表达,并向学生介绍正面、侧面和背面的知识。
2、换位观察
教师活动:
①刚才我们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分别观察到了小熊的正面、侧面和背面,下面大家想不想换个位置再来观察呢?
②听老师口令,请每组同学按照顺时针方向(教师做手势表示)走到小组的下一个位子上去。
③提问:现在你观察到的又是小熊的哪个面?看到的样子和刚才一样吗?
④反馈提问:咦,怎么不一样呢?你们每个小组是不是原来的那个小熊呀?小熊没变,为什么你们看到的结果会不一样呢?其他同学认为呢?
⑤小结:是啊,我们换了位子,位置发生了变化,观察的角度也不同了,所以看到的小熊的形状也就(不一样了)
学生活动:
学生起立,按顺时针方向走到下个位置
和小组同学说一说,看到了什么。
思考回答:看到的结果为什么和刚才不一样
个别化教学:
教师参与小组活动
中,听听学困生的回答,给予一定的指导。
【设计理念】换位观察,要求学生按顺时针变换座位,再次对玩具进行观察。这次观察不仅要求学生说出看到玩具的哪个面,同时要思考,现在看到玩具的样子和刚才看到的是否一样?为什么?因为有了转换位置的活动,学生很容易就能得出是因为改变了方向的缘故。这个环节是第一个环节的递进,让学生感知正确的、有序的观察方法。
3、全面观察
教师活动
①下面老师就给大家一些自由活动的时间,你可以随意地观察小熊的每一个面,并和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你分别观察到了小熊的哪个面?
②师:你们刚才是怎么观察的?谁愿意来介绍一下?
③师:我们请这组的四个小朋友一起来演示一下。说一说你观察到了小熊的哪个面?你们觉得这样能看清小熊的每个面吗?
④师:还有不一样的方法吗
师:转给我们看看。你们觉得他们组的方法怎么样?
其他小组也把小熊转一圈,仔细观察你看到的每一个面。
⑤师:看清楚了吗?让小熊面朝黑板坐好。下面来做看物体找位置游戏,看看谁的反应快。
老师这里有一些从不同位置拍摄的小熊照片,我任意点一张,你认为我是站在小熊的哪边拍的,就快快站到小熊的哪边,我们来比比看谁的反应快,好不好!
学生活动:
①小组活动、讨论
②学生回答:如,我转了一圈,观察了小熊的……
我把小熊转一圈,也可以看到它的每个面。
③参与游戏:看物体找位置
多媒体运用:
课件出示不同位置拍的小熊的图片
个别化教学:
关注学困生活动、游戏时的表现,给予及时帮助。
【设计理念】全面观察,让学生想办法如何能观察到玩具的前、后、左、右四个面?明确观察物体可以围着物体转一圈,也可以通过转动物体来看到不同的面。在这一系列的观察动中,我让学生体验一个从静态到动态,从片面到全面的观察方法。
三、应用拓展,激励创新
教师活动:
①书本练习:连一连
②观察恐龙。
刚才小朋友们观察得真仔细,瞧,这三位小朋友在观察什么呢?想一想,下面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请翻开书本67,把名字写在每幅图的下面。
③连线练习。观察汽车
④做一做
其实,在我们身边有很多我们熟悉的物体,比如:书本、铅笔盒等等,你有没有观察过呀?瞧!这几个小朋友把数学书叠在一起,组成了什么图形?(长方体)那么他们分别看到了这个长方体的哪个面呢?请来连一连!(翻开书本67)(反馈)
⑤观察查壶。
看样子,小朋友已经有了一定的观察能力了,试试能不能帮这三个小朋友解决一下问题呢?这三个小朋友站在杯子的不同位置,他们看到的茶壶会一样吗?那他们看到的茶壶是什么样的呢?(思考一会儿再出示)
(出示从前、后、左、右、上面看到的茶壶)是谁看到的?
⑥猜物品游戏。
这几天,老师也去观察了一些东西,还把它们其中的一个面拍了下来,(出示)你能猜出这些分别是什么东西吗?
师:刚才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很常见的东西,为什么有的那么难认呢?(只看物体其中的一个面)
师:那我们在观察物体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师:小朋友都说得非常好,观察一个物体,我们应该从不同角度、不同位置,全面地去观察,这样才能比较正确地了解这个物体的特点。
学生活动:
①学生进行练习,并说明理由
②从猜一猜活动中得出:观察一个物体,我们应该从不同角度、不同位置,全面地去观察,这样才能比较正确地了解这个物体的特点。
多媒体运用:
出示练习题
个别化教学:
学生独立练习时,教师巡视,给学困生及时帮助。
1至4题,让学困生先回答并说明怎样想的,优秀生进行补充。
【设计理念】在练习的设计上,我安排了四个层次。首先完成课本内容的连线,这是多方位的一种对应练习。其次设计了观察一个长方体的活动,把小组中同学的书本合放在一起,判断形状。第三,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位置与所见物体形状的关系,出示了同一茶壶不同方位的四幅图片,让学生猜测观察者是在茶壶的哪个方向观察的,由此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最后,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设置了一组猜物游戏,只看一个面,让学生来猜一猜是什么东西。通过活动,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也告诉学生,观察物体,须全面才能见其真面目。
四、知识介绍,全课小结
教师活动
1、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玩得开心吗?那么,你在玩的过程中学到了什么呢?四人小组互相说一说。指名说一说。
2、今天我们学会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知道了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同一物体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在生活中,我们处处都要留心观察,做一个勤于思考的好孩子,你们能做到吗?
学生活动:
1、各自总结自己的收获
2、先小组交流再全班汇报观察物体的经验:我知道观察物体要全面;我知道了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一样的;改变观察的位置或者转动物体都可以看到不一样的结果;我学会了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
板书
观察物体
前 面 —— 正面
后 面 —— 后面
左 边 —— 侧
右 边 —— 面
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全面观察
观察的教案15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体会从三个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能画出从三个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组合物体的形状。
2、发展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初步学会欣赏数学美。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1、计算组合物体的组成个数。
2、能画出从三个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组合物体的形状。
教学难点:
根据组合物体的'三个角度的平面图计算组合物体的组成个数。
教学准备:
若干个小正方体状的积木块。
教学过程:
一、情境体验: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师:这两句诗说的是什么意思,大家知道吗?
学生自主发言。
一座山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来看会给人不同的感受,令人心旷神怡。同样的,从不同的角度来看我们生活中的一些建筑物,也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比如下图中大家看到的三张水立方的照片就是从不同的角度拍摄的。
二、思维探索(建立知识模型)
师:构成这些组合图形的小正方体的个数,大家会怎样数呢?
生:可以从前往后数,也可以从上往下数。
师:嗯,大家的方法都很好,我们看这三个组合图形都是两层结构,那我们可以分层来数。
生:第一个图形上层有1个,下层有4个,所以总共有1+4=5个。
师:第二个图形有几个小正方体呢?
生:上层有3个,下层有5个,总共有3+5=8个。
生:哦,我知道了,第三个图形上层有1个,下层有5个,总共有1+5=6个。
教学准备:老师先用积木块搭好结构,便于学生观察。
师:首先,我们从正面看,你看到的图形是怎样的?
生:我看到了上面有一个正方形,下面有三个正方形。
师:能把你看到的图形画出来吗?
学生自主画图,老师指导。
师:现在,我们换个方位,从左面看,你看到的图形是怎样的?
生:我看到左边有一个正方形,右边有两个正方形。
师:请大家把你看到的图形画出来。
师:从上面看,会看到怎样的图形呢?
生:第一行有三个正方形,第二行有一个正方形。
师:同学们可以动手画出你看到的图形。
例3: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并画下来。
教学准备:老师先用积木块搭好结构,便于学生观察。
教学安排:分三组学生分别完成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组合图形,然后分别画出所看到的图形,最后组与组之间交换评判。
教学准备:每个学生手上有10个积木块。
教学安排:同学们可以先试着对照从三个角度所看到的平面图,动手摆积木块,然后来验证从正面、上面、侧面所看到的图形是否符合题目。
师:从正面看到的图形,我们可以猜测上层至少有1个,下层至少有4个。
生:从上面看到的图形,我们可以知道后排至少有1个,前排有4个。
师:从侧面看到的图形,我们可以确定后排有2层,也就是2个小正方体,前排只有一层。
生: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确定这个组合图形由6个小正方体组成。
教学准备:每个学生手上有10个积木块。
教学安排:同学们可以先试着对照从三个角度所看到的平面图,动手摆积木块,然后来验证从正面、上面、侧面所看到的图形是否符合题目。
师:先跟大家介绍下,主视图就是从正面看到的图形,左视图是从左面看到的图形,俯视图是从上面看到的图形。
师:从主视图中,我们可以知道这个几何体有三层,左边至少有3个,右边至少有1个。
生:从左视图中,可以知道这个几何体分两排,后排至少有3个,前排至少有1个。
师:在俯视图中,我们可以确定这个几何体前排只有1个,后排有4个。
生: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确定这个组合图形由5个小正方体组成。
三、课堂总结从正面看→主视图;
从左面看→左视图;
从上面看→俯视图。
【观察的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观察沙子教案04-01
幼儿园观察教案02-18
观察物体二年级教案01-26
二年级数学观察物体教案01-09
观察的日记05-13
观察日记02-04
观察的日记06-12
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教案汇总9篇05-15
【精华】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教案三篇05-15